医古文重点整理-十二温病条辨叙

合集下载

《医古文》学习要点解析

《医古文》学习要点解析

《医古文》学习要点解析《寶命全形論》學習要點一、通假字、古今字1.宝命全形。

(宝:通“保”,保养。

)2.木敷者,其叶发。

(发:通“废”。

)3.众脈不见。

(脈:通“眽”,视。

)4.众凶弗闻。

(凶:通“讻”,喧闹。

)5.三曰知毒药为真。

(为:同“伪”,虚假。

)6.至其當發,間不容瞚。

(瞚,同“瞬”,眨眼。

)7.神无营于众物。

(营:通“荧”,惑乱。

)二、词语活用1.余欲针除其疾病。

(针,名→状,用针。

)2.若夫法天则地。

(法、则,名→动,效法。

)三、课文重点今译①夫盐之味咸者,其气令器津泄;絃绝者,其音嘶败;木敷者,其叶发。

病深者,其声哕。

人有此三者,是谓坏府,毒药无治,短针无取。

②若夫法天则地,随应而动,和之者若响,随之者若影。

道无鬼神,独来独往。

《扁鵲傳》學習要點一、通假字1.国中治穰过于众事。

(穰,通“禳”。

)2.治病不以汤液醴灑。

(灑,通“釃[酾]”。

)3.案扤毒熨。

(案,通“按”。

)4.诀脉结筋。

(诀,通“决”,疏导。

)5.揲荒爪幕。

(荒,通“肓”;幕,通“膜”。

)6.以郄视文。

(郄,通“隙”,缝隙。

)7.能使良医得蚤从事。

(蚤,通“早”。

)二、古今字1.因五藏之输。

(藏,同“臟[脏]”;输,同“腧”。

)2.揲荒爪幕。

(爪,同“抓”。

)3.以郄视文。

(文,同“纹”。

图纹。

)4.病应见于大表。

(见,同“现”。

)5.目眩然而不瞚。

(瞚:同“瞬”,眨眼。

)6.长终而不得反。

(反,同“返”。

)7.扁鹊乃使弟子子阳厉鍼砥石。

(厉,同“砺”,磨。

)8.以八减之齐和煑之。

(齐,同“剂”,药剂。

)三、异体字1.彊---强2.決---决3.鍼---针4.---睫5.煑---煮6.脅---脇(胁)四、重点词语(见教材)五、词语活用1.扁鹊独奇之。

(奇:形容词作意动词,认为……奇特。

)2.臣能生之。

(生:动词作使动词,使……活。

)3.太子病血气不时。

(时:名词作动词,按时运行。

)4.齐桓候客之。

(客:名词作意动词,把……当作客人。

医古文心得体会

医古文心得体会

医古文心得体会扁鹊传常谨遇之:接待间与语曰:私下不出三日必间:病愈有此一者,则重难治也:甚,很使圣人预知微,能使良医得蚤从事,则疾可已,身可治也。

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

假使高明的人能预先知道隐微的病症,能让高明的医生及早治疗,那么疾病可以痊愈,身体可以存活了。

人所担心的事情是担心疾病多;而医生所担心的事情是担心治病的方法少。

华佗传太尉黄琬辟:征召当引某许:处所,此指部位病亦应除:立即所患寻瘥:随即人命所悬,宣含宥之:宽恕何患无疾去药,以待不祥:藏佗语普曰:“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

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

”华佗告诉吴普说:“人体要得到运用,只是不应当让身体疲惫。

运动那么食物能够消化,血脉能够流通,疾病不能产生,譬如门轴不腐烂就是这个道理。

”丹溪翁传然吾乡诸医鲜克知之者:少;能遂辐凑于道:聚集若将浼焉:玷污又当消息而用之:斟酌翁教之亹亹志疲:勤奋不倦貌其利溥哉:广大《汉书·艺文志》序及方技略汉兴,改秦之败:弊病今删其要:选取朕甚闵焉:忧虑今其技术晻昧:湮没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辩五苦六辛,致水火之剂,以通闭解结,反之於平。

经方这类书,依据药物的寒温特性,估计疾病的轻重,凭借药物的作用,依据四气感应的适宜情况,分辨五脏六腑所适用各种性味的药物,得到各种特性的方剂,用它们疏通闭病解除结症,恢复到正常状态。

《伤寒论》序崇饰其末,忽弃其本:此指名利荣势;身体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出众企踵权豪:踮起脚跟,形容急切仰望赍百年之寿命:持志躯徇物:追求身外之物危若冰谷:薄冰,深谷,比喻险境以演其所知:推衍,扩大,扩充《黄帝内经素问注》序验之事不忒:差误冰弱龄慕道:弱冠之年,指男子二十岁左右幸遇真经,式为龟镜:用;借鉴岁月既淹:久至道流行,徽音累属:德音,美音;连续承接。

属,接续夫释缚脱艰,全真导气,拯黎元于仁寿,济羸劣以获安者,非三圣道,则不能致之矣。

医古文复习

医古文复习

医古文复习一.《秦医缓和》1.晋侯梦大厉,披发及地,搏膺而踊,曰:“杀余孙,不义。

余得请于帝矣!”翻译:晋景公梦到大恶鬼,披散着头发垂到地上,一边捶打胸口一边跳,说:“你杀了我的子孙后代,是不义的。

我向天帝请求杀你,已经得到许可了。

2.将食,胀,如厕,陷而卒。

小臣有晨梦负公登天,及日中,负晋公出如厕,遂以为殉。

翻译:晋公将要吃饭的时候感到腹胀,便去上厕所,在厕所中因气陷而死。

担任小臣的官员凌晨梦到自己背着晋公登天了,等到中午,背着晋公从厕所中出来,于是把他做了陪葬的人。

3.疾不可为也。

是谓近女室,疾如蛊。

非鬼非食,惑以丧志。

良臣将死,天命不祐。

翻译:疾病不能治愈啊。

这是因为过度亲近女色,这个病如同蛊毒。

不是鬼神作怪,也不是饮食不调,是由于迷恋女色而丧失了心志,良臣将要死去,上天也不会保佑。

4.于是有烦手淫声,慆堙心耳,乃忘平和,君子弗听也。

物亦如之。

翻译:于是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再次弹奏,就会出现手法繁杂混乱,产生淫靡不正之声,于是乎失去平和端正的心性,君子是不会听这种音乐的。

万事万物也是这个道理。

5.主相晋国,于今八年,晋国无乱,诸侯无阙,可谓良矣。

翻译:您辅佐晋国,到现在已经八年了,晋国没有内乱,与诸侯外交也没有失礼的事情,可以称得上是一位良臣了。

二.《扁鹊传》1.少时为人舍长。

客舍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

翻译:青年时做别人旅社的主管。

旅社客人长桑君住宿,唯独扁鹊认为他奇特不凡,始终恭敬地接待他。

2.血脉治也,而何怪?昔秦穆公尝如此,七日而寤。

今主君之病与之同,不出三日必间。

翻译:他的血气脉象正常平和,你惊怪什么?过去秦穆公曾经也出现过这样地情况,七天后苏醒。

如今主人的病和他的相同,不出三日一定痊愈。

3.臣闻上古之时,医有俞跗,治病不以汤液醴洒、镵石挢引、案扤毒熨,一拨见病之应,因五藏之输,乃割皮解肌,诀脉结筋,搦髓脑,揲慌爪幕,湔浣肠胃,漱涤五藏,练精易形。

翻译:我听说上古的时候,医生中有位叫俞跗的,他治病不用汤液酒剂、石针导引、按摩药敷,一旦诊察就能发现疾病对应的病机,然后依循五脏的俞穴,割开皮肉,疏通脉络,连结筋脉,按治髓脑,触摸膏肓,梳理隔膜,冲洗肠胃,清洗五脏,修炼精气,改变形体。

《温病条辨》叙(原文+译文)

《温病条辨》叙(原文+译文)

《〈温病条辨〉叙》译文 从前淳于意先生说过这样的话:人们担忧的事情,是 担忧疾病多;而医生担忧的事情,是担忧治病的方法少。

病种多而治病的方法少的情况,没有比温病更突出的了。

为什么呢六气之中,君火和相火造成的疾病不用说了,风 邪、湿邪和燥邪造成的疾病没有不兼有温热证候的,只有 寒邪造成的疾病跟温热病相反,但是被寒邪所伤的病人一 定患有温热的证候,那么,天下的疾病有哪一类比温病更 多呢!医方书是从张仲景开始有的。

张仲景的书是专门论 述被寒邪所伤的疾病的, 这寒邪只是六气中的一种气罢了。

其中有同时谈论风邪的内容,也有同时谈论温邪的内容, 但是其中所谈的风邪,是寒邪中的风邪;所谈的温邪,是 寒邪中的温邪:因为该书本来就是论述被寒邪所伤的疾病 的。

其余五气,一概没有涉及它们,因此后世没有对它们 的传述。

即使这样,医方书的开创者张仲景被称为圣人, 阐述张仲景书的人也被称为贤明之人。

学医的人们如果真 的能够研究该书的文字,弄通其中的意义,灵活地加减变 通其中的方剂(理法),推广并且实行它们,那么用来治疗 六气造成的疾病是可以的,用来治疗 内伤造成的疾病也是 可以的。

无奈世上缺少才智超群的杰出人物和把医学的缺 漏当作令人感到耻辱的精神,一般的医生又不能够举一反 三,只是致力于像照着相马图经去寻求骏马的愚人那样套 用该书,拘泥而不知变通。

自从王叔和以后,医家们大体上都是用治疗伤寒的方 法来通治六气造成的疾病的, 这就犹如用葛布抵挡风寒 方法实属不当;又好比指鹿为马,混淆了伤寒和温病的不 同。

等到一经使用就行不通时,也才知道了他们自己医术 的浅陋。

于是就仍然沿用旧有的方剂,只是稍微改变一下 药物的组成,结果冲和汤、解肌汤等方剂就纷纷地被记载 了下来。

到了陶华的《伤寒六书》这部书问世以后,就竟 然用臆造的治疗伤寒的方法来治疗天下的六气造成的疾 病。

不仅是张仲景的书中没有讲出的内涵没能被阐发明白, 连张仲景已经写定的书也全都遭到了窜改。

温病条辨序原文和翻译

温病条辨序原文和翻译

温病条辨序原文和翻译《温病条辨》,清代吴瑭(鞠通)著,为温病通论著作。

该书在清代众多温病学家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了完全独立于伤寒的温病学说体系,创立了三焦辨证纲领,为温病创新理论之一。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温病条辨序原文和翻译,希望有所帮助!温病条辨序原文昔淳于公有言⑴:“人之所病,病病多;医之所病,病方少。

”夫病多而方少,未有甚于温病者矣。

何也?六气之中⑵,君相两火无论已⑶,风湿与燥无不兼温,惟寒水与温相反,然伤寒者必病热。

天下之病孰有多于温病者乎?方书始于仲景。

仲景之书专论伤寒,此六气中之一气耳。

其中有兼言风者,亦有兼言温者,然所谓风者,寒中之风,所谓温者,寒中之温,以其书本论伤寒也其馀五气,概未之及,是以后世无传焉。

虽然,作者谓圣,述者谓明⑷,学者诚能究其文,通其义,化而裁之,推而行之⑸,以治六气可也,以治内伤可也。

亡如世鲜知十之才士⑹,以阙如为耻⑺,不能举一反三,惟务按图索骥。

注:⑴淳于公:即淳于意。

西汉医家。

复姓淳于。

以下引语是《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在叙述扁鹊的事迹后作者所写的文字。

见《扁鹊传》。

⑵六气:此指五运六气之六气,即太阳寒水、阳明燥金、少阳相火、太阴湿土、少阴君火、厥阴风木。

⑶已:表确定语气。

相当于“了”。

⑷“作者”二句:语见《礼记·乐记》。

创作的人叫做圣人(此指张仲景),阐述的人叫做贤明的人(此指吴瑭之前注释张仲景著作的人)。

⑸“化而裁之”二句:意为加以变通。

《周易·系辞上》有“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句,故云。

⑹亡如:无奈。

知十:“闻一以知十”的略语。

语见《论语·公冶长》,意为触类旁通。

⑺阙(缺)如:谓存疑不言,语见《论语·子路》。

盖自叔和而下,大约皆以伤寒之法疗六气之疴,御风以絺⑴,指鹿为马,迨试而辄困⑵,亦知其术之疏也。

因而沿习故方,略变药味,冲和、解肌诸汤纷然著录⑶。

至陶氏之书出⑷,遂居然以杜撰之伤寒治天下之六气,不独仲景之书所未言者不能发明,并仲景已定之书尽遭窜易。

医古文课文重点今译

医古文课文重点今译

课文重点今译1丹溪翁传1.操古方以治今病,其势不能以尽合。

苟将起度量,立规矩,称权衡,必也《素》、《难》诸经乎!然吾乡诸医鲜克知之者。

〔译文〕拿古方来治疗当今的疾病,它们的情况不能够完全符合。

如果要设置医学法度,确立治疗规范,符合医治准则,就必须依据《素问》、《难经》等各种医经!但是我们乡里的各位医生很少能够通晓这些经书的。

”2.罗遇翁亦甚欢,卽授以刘、张、李诸书,为之敷扬三家之旨,而一断于经,且曰:“尽去而旧学,非是也。

”〔译文〕罗先生接待丹溪翁也很欢畅,就把刘完素、张从正、李杲的医书传授给他,为他陈述并阐发三位医家的学术要旨,而完全取决于医学经典理论,并且说:“全部抛弃你过去所学的东西,因为那是不正确的。

3.天下有道,则行有枝叶;天下无道,则辞有枝叶。

夫行,本也;辞,从而生者也。

苟见枝叶之辞,去本而末是务,辄怒溢颜面,若将浼焉。

〔译文〕天下有道时,人们的行为就美好;天下无道时,人们的言辞就虚华。

行为是根本;言辞是依从根本而派生的末节。

如果听到虚华的言辞,舍弃根本而追求末节,便怒气充溢脸面,好像将被玷污似的。

4.左丘明有云:“仁人之言,其利溥哉!”信矣。

若翁者,殆古所谓直谅多闻之益友,又可以医师少之哉?〔译文〕左丘明曾说:“仁德之人的教诲,它的益处真大呀!”确实如此啊。

像丹溪翁这样的人,大概就是古代所说的正直、诚信、博学多闻的良师益友,又怎能因是医生而轻视他呢?2扁鹊传1 扁鹊者,勃海郡郑人也,姓秦氏,名越人。

少时为人舍长。

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以….为奇),常谨遇之。

【译文】扁鹊是勃海郡郑人,姓秦,名叫越人。

年轻时做人家客馆的主管人。

馆客长桑君常来住宿,扁鹊特别觉得他不平凡,常常很恭敬地接待他。

2 扁鹊曰:“血脉治也,而何怪?(宾语前置:怪何?)昔秦穆公尝如此,七日而寤。

今主君之病与之同,不出三日必閒。

”居二日半,简子寤。

【译文】扁鹊说:“血脉正常,你惊怪什么?从前秦穆公曾经患过像这样的病,过了七天才醒。

医古文重点句翻译

医古文重点句翻译

医古文重点句翻译一、扁鹊传1.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

长桑君亦知扁鹊非常人也。

出入十余年,乃呼扁鹊私坐。

【答案】客馆的客人长桑君来到,唯独扁鹊认为他不寻常,常常恭敬地接待他。

长桑君也了解扁鹊不是一般人。

往来十多年后,长桑君才招呼扁鹊避开众人而坐。

2.扁鹊曰:“血脉治也,而何怪?昔秦穆公尝如此,七日而寤。

今主君之病与之同,不出三日必闲。

”居二日半,简子寤。

【答案】扁鹊说:“血脉正常,你惊怪什么?从前秦穆公曾经患过像这样的病,过了七天才醒。

现在你主君的病跟他相同,不出三天一定病愈。

”过了两天半,简子醒了。

3.闻病之阳,论得其阴;闻病之阴,论得其阳。

病应见於大表,不出千里,决者至众,不可曲止也。

【答案】知道病人外表的证候,就能推知内部的病机;诊察到内部的病机,我就能推知外表的病证。

如病的反应表现在身体的外表,那么,只要是千里之内的病人,我就能判断出他内部的病变来。

我诊断疾病的方法很多,不必跟你详尽说明。

4.使圣人预知微,能使良医得蚤从事,则疾可已,身可活也。

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

【答案】假使齐桓侯像圣人那样预先知道微小的病变,能让高明的医生得以及早治疗,那么疾病可以治愈,生命可以存活。

一般人所担忧的,是担忧疾病多;而医生所担忧的,是担忧治病的方法少。

二、华佗传1.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

晓养性之术,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

【答案】沛相陈珪推荐华佗为孝廉,太尉黄琬征召他,都不依从。

华佗通晓养性的方法,当时的人以为他已经年龄将近百岁,然而华佗却有壮年人的面貌。

2.即如佗言,立吐虵一枚,县车边,欲造佗。

佗尚未还,小儿戏门前,逆见,自相谓曰:“似逢我公,车边病是也。

”【答案】随即如同华佗所说,病人立刻吐出一条寄生虫,悬挂在车边,打算前往华佗那儿。

华佗还没有回家,他的小儿在门前戏耍,迎面看见病人,自言自语地说:“好像遇到了我的父亲车边的寄生虫就是证明。

”3.佗语普曰:“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

医古文一年级上学期重点

医古文一年级上学期重点

【大医精诚】1、今以至精至微之事,求之於至麤至淺之思,其不殆哉?2、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

3、自古名贤治病,多用生命以济危急,虽曰贱畜贵人,至於爱命,人畜一也。

损彼益己,物情同患,况於人乎!4、又到病家,纵绮羅满目,勿左右顾眄,丝竹凑耳,无得似有所娱,珍羞迭荐,食如无味,醽醁兼陈,看有若无。

5、志存救济,故亦曲碎论之,学者不可恥言之鄙俚也。

【扁鹊传】1、少時为人舍长。

舍客长桑君過,扁鹊獨奇之,常谨遇之。

长桑君亦知扁鹊非常人也。

出入十馀年,乃呼扁鹊私坐。

2、扁鹊曰:“血脉治也,而何怪?昔秦穆公尝如此,七日而寤。

今主君之病與之同,不出三日必閒。

”居二日半,簡子寤。

3、闻病之阳,论得其阴, 闻病之阴,论得其阳。

病应见於大表,不出千里,决者至众,不可曲止也。

4、使聖人預知微,能使良醫得蚤從事,則疾可已,身可活也。

人之所病,病疾多;而醫之所病,病道少。

【华佗传】1、游學徐土,兼通數經。

沛相陳珪舉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

2、即如佗言,立吐虵一枚,縣車邊,欲造佗。

佗尚未還,小兒戲門前,逆見,自相謂曰:“似逢我公,車邊病是也。

”疾者前入坐,見佗北壁縣此虵輩約以十數。

3、於是傳付許獄,考驗首服。

荀或請曰:“佗術實工,人命所縣,宜含宥之。

”4、普依準佗治,多所全濟。

佗語普曰:“人體欲得勞動,但不當使極爾。

動摇則穀氣得消,血脈流通,病不得生,譬猶户樞不朽是也。

【《汉书·艺文志》序及方技略】1、戰國從衡,真偽紛爭,諸子之言紛然淆亂。

至秦患之,乃燔滅文章,以愚黔首。

2、医经者,原人血脉、经落、骨髓、阴阳、表里,以起百病之本,死生之分,而用度箴石汤火所施,调百药齐和之所宜。

3、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辩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齐,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

4、傳曰:“先王之作樂,所以節百事也。

”樂而有節,則和平壽考。

及迷者弗顧,以生疾而殞性命。

温病条辨叙

温病条辨叙

六经:此指《伤寒论》所列的六个辨证 纲领。即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 阴、厥阴。
庶几:差不多,好像。
幽室一鐙:暗室中的一盏明灯。鐙: “灯”的古字。 语本《礼记•仲尼闲居》。 幽:昏暗。
中流一柱:即中流砥柱。比喻能担当大 事、支撑危局的人 。这里指刘完素的 《河间六书》在温病学发展中所起的重 要作用。
诚:如果。
化而裁之,推而行之:变通。语出《周 易·系辞上》:“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 行之谓之通”。
以:介词,用。后省代词宾语“之”。
内伤:指七情不节、饮食饥饱、劳倦、房 事过度等而致的内损脏气的病证。
柯琴《伤寒来苏集》:“仲景之六经, 为百病立法,不专为伤寒一种,伤寒杂病, 治无二理,咸归六经之节制。”
《吴江县志》:“一巷百余家,无一家仅 免;一门数十口,无一口仅存者。”
瘟疫病疾病谱的变化,引发了“温疫” 与“伤寒”的辨析,其结果是导致中医瘟 疫理论从秦汉时期的伤寒理论中剥离出来。 完成这一创举的是明代吴有性的《温疫论》 (1642年)。
吴又可
名有性,字又可。明末清初江苏吴县人。 经历1641年(崇祯)的多省瘟疫大流行。 他鉴于当时医家误用伤寒法治疗温疫致 死者颇多,遂探究病源,提出温疫系感 染戾气所致,认为“守古法不合今病”, 创造了一些实用有效的治法,写成传染 病专著《瘟疫论》。吴瑭《温病条辨自 序》称:“观其议论宏阔,实有发前人 所未发,遂专心学步焉。细察其法,亦 不免支离驳杂,大抵功过两不相掩,盖 用心良苦,而学术未精也。”
清·杨璿《寒温条辨》:“且夫世之凶恶大 病,死生在反掌间者,尽属温病。”
道、咸间人薛福:“今之伤寒皆温病也。”
热性瘟疫频繁流行 ——温病学理法方药体系创建与成熟

医古文复习的重点

医古文复习的重点

《扁鹊传》语言分析古今字閒——間(间)藏——脏畜——蓄文——纹见——现反——返厉——励齐——剂要——腰县——悬通假字勃——渤而——尔穰——禳蹷——厥案——按输——腧诀——决爪____抓幕___膜荒——肓郗——隙服——愊汤——烫蚤___早伎——技嗽——潄故——固所——许异体字脈——脉——睫鍼——针——煮脋——胁——俯词类活用名词活用如动词1,简子疾,五日不知人;2,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3,太子病血气不时。

形容词活用如动词1,先生得无诞之乎2,闻贵妇人形容词活用如名词1,使圣人预知微2,轻身重财,二不治也使动用法1,臣能生之2,而欲生之3,故天下尽以扁鹊为能生死人4,越人非能生死人也意动用法1,扁鹊独奇之2,扁鹊过齐,齐桓侯客之宾语前置1,血脉治也,而何怪?2,何以言太子可生也?定语后置扁鹊至虢宫门下,问中庶子喜方者固定结构先生得无诞之乎?4.特殊语序①而何怪(宾语前置)返回②太子何病(宾语前置) 返回③何以言太子可生也(宾语前置,“何”作“以”的宾语)返回④是以阳缓而阴急(宾语前置,“是”作介词“以”的宾语)返回⑤问中庶子喜方者(定语后置,“喜方者”为“中庶子”的定语)返回《华佗传》重点归纳通假字1.昕卒头眩堕车。

(卒,通“猝”,突然。

)2.下利先常啼。

(利,通“痢”,泄泻。

)3.故当死。

(故,通“固”,一定。

)4.何忍无急去药。

(去,通“弆”,储藏。

)5.考竟佗。

(考,通“拷”,拷打。

)古今字1.县车边。

(县,同“悬”,悬挂。

)2.数乞期不反。

(反,同“返”,返回)3.佗针鬲。

(鬲,同“膈”,膈腧穴。

)4.病亦行差。

(差,同“瘥”,好转。

)5.苦四支烦。

(支,同“肢”。

)6.君有急病见于面。

(见,同“现”,显现。

)异体字1.旉——敷2.煖——暖3.虵——蛇4.臃——痈5.輓——挽6.猨——猿7.黏——粘8.瞋——嗔同义词归纳患(病):苦头风、病咽塞、所患寻差···病重:得病笃重、仓舒病困、病甚····病愈:辄愈、应除、行差、平復、明旦并起、一年便健、皆瘳时间短:应除、须臾、行差、即愈、卒可得寐、无何弃去、所患寻差、斯须、食顷、立吐虵、随手而差、已故到谯大约:三升许虫、长可尺所···多次:累书咱、数乞期··将要:年且百岁、我欲死、病亦行差···全都:皆不就、俱头痛、明旦并起、尽服之、凡医咸言·····到……去:共止、共候佗、诣佗视脉、往省之、欲造佗、已故到谯词义辨析┌当引某许。

医古文重点句子翻译

医古文重点句子翻译

《扁鹊传》重点句子翻译1.中庶子曰:“先生得無誕之乎?何以言太子可生也?2.中庶子说:“先生大概是在骗我吧?! 凭什么说太子可以复活呢?先生之方能若是,則太子可生也;不能若是,而欲生之,曾不可以告咳嬰之兒。

”3.先生的医术能象这样,那么太子就能复活;不能象这样,却想使他复活,简直不能把方才的话告诉刚刚会笑的婴儿!4.“竊聞高義之日久矣,然未嘗得拜謁於前也。

先生過小國,幸而舉之,偏國寡臣幸甚。

有先生則活,無先生則棄捐填溝壑,長終而不得反。

”5.“私下听到先生高尚义行的日子已经很久了,但是从来没能到先生面前拜访过先生。

先生来到我们这个小国,使我幸运地得到了援救,我们这个偏僻小国的太子真是幸运得很!有先生他就会复活,没有先生他就会被扔掉去填山沟,永远死去而不能回生了。

”6.人之所病,病疾多;而醫之所病,病道少。

7.人们担忧的事情,是担忧疾病多;而医生担忧的事情,是担忧治病的方法少。

《华佗传》重点句子翻译1.若病结积在内,针药所不能及,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

2.如果病患集结郁积在体内,扎针吃药的疗效都不能奏效,应须剖开割除的,就饮服他配制的“麻沸散”,一会儿病人就如醉死一样,毫无知觉,于是就开刀切除患处,取出结积物。

3.即如佗言,立吐蛇一枚,县车边,欲造佗。

佗尚未还,小儿戏门前,逆见,自相谓曰:“似逢我公,车边病是也。

”4.他们马上照华佗的话去做,病人吃下后立即吐出一条蛇一样的虫,他们把虫悬挂在车边,到华佗家去拜谢。

华佗还没有回家,他的两个孩子在门口玩耍,迎面看见他们,小孩相互告诉说:“象是遇到咱们的父亲了,车边挂着的‘病’就是证明。

5.佗语普曰:“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

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

6.吴普遵照华佗的医术治病,许多人被治好救活了。

华佗对吴普说:“人的身体应该得到运动,只是不应当过度罢了。

运动后水谷之气才能消化,血脉环流通畅,病就不会发生,比如转动着的门轴不会腐朽就是这样。

医古文重点句翻译

医古文重点句翻译

一、扁鹊传1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

长桑君亦知扁鹊非常人也。

出入十余年,乃呼扁鹊私坐。

【答案】客馆的客人长桑君来到,唯独扁鹊认为他不寻常,常常恭敬地接待他。

长桑君也了解扁鹊不是一般人。

往来十多年后,长桑君才招呼扁鹊避开众人而坐。

2扁鵲曰:"血脈治也,而何怪?昔秦穆公嘗如此,七日而寤。

今主君之病與之同,不出三日必閒。

〞居二日半,簡子寤。

【答案】扁鹊说:"血脉正常,你惊怪什么?从前秦穆公曾经患过像这样的病,过了七天才醒。

现在你主君的病跟他一样,不出三天一定病愈。

〞过了两天半,简子醒了。

3、闻病之阳,论得其阴;闻病之陰,论得其阳。

病应見於大表,不出千里,決者至众,不可曲止也。

【答案】知道病人外表的证候,就能推知内部的病机;诊察到内部的病机,我就能推知外表的病证。

如病的反响表现在身体的外表,则,只要是千里之内的病人,我就能判断出他内部的病变来。

我诊断疾病的方法很多,不必跟你详尽说明。

4使圣人预知微,能使良医得蚤从事,则疾可已,身可活也。

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

【答案】假使齐桓侯像圣人那样预先知道微小的病变,能让高明的医生得以及早治疗,则疾病可以治愈,生命可以存活。

一般人所担忧的,是担忧疾病多;而医生所担忧的,是担忧治病的方法少。

二、华佗传1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

晓养性之术,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

【答案】沛相陈珪推荐华佗为孝廉,太尉黄琬征召他,都不依从。

华佗通晓养性的方法,当时的人以为他已经年龄将近百岁,然而华佗却有壮年人的面貌。

2即如佗言,立吐蛇一枚,县车边,欲造佗。

佗尚未还,小儿戏门前,逆见,自相谓曰:"似逢我公,车边病是也。

〞【答案】随即如同华佗所说,病人立刻吐出一条寄生虫,悬挂在车边,打算前往华佗那儿。

华佗还没有回家,他的小儿在门前戏耍,迎面看见病人,自言自语地说:"好似遇到了我的父亲,车边的寄生虫就是证明。

〞3佗语普曰:"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

(完整word版)医古文重点句翻译整理2014

(完整word版)医古文重点句翻译整理2014

一、扁鹊传1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

长桑君亦知扁鹊非常人也.出入十余年,乃呼扁鹊私坐。

【答案】旅社的客人长桑先生来到,扁鹊唯独认为他不寻常,常常恭敬地接待他。

长桑先生也了解扁鹊不是一般人。

往来十多年后,长桑先生才招呼扁鹊避开众人私下坐谈。

2扁鵲曰:“血脈治也,而何怪?昔秦穆公嘗如此,七日而寤。

今主君之病與之同,不出三日必閒。

"居二日半,簡子寤.【答案】扁鹊说:“血脉{脉象}正常,你惊怪什么?从前秦穆公曾经患过像这样的病,过了七天才醒.现在你主君的病跟他相同,不出三天一定病愈。

"过了两天半,赵简子醒了。

3、闻病之阳,论得其阴;闻病之陰,论得其阳。

病应見於大表,不出千里,決者至众,不可曲止也。

【答案】知道了病人外在症状,就能推知内部的病因病机;诊察到内部的病因病机,我就能推知外表的症状。

疾病应是在身体的外表有所反应和表现,那么,只要是不超出千里范围的病人,判断出他内部的病变的方法很多。

不可逐一详尽叙述。

4、使聖人預知微,能使良醫得蚤從事,則疾可已,身可活也。

人之所病,病疾多;而醫之所病,病道少。

【答案】假使能够像圣人那样预先洞察疾病的隐微征兆,能够让高明的医生及早的治疗,那么疾病就可以治愈,身体可以存活。

人们所担忧的,是担忧疾病多;而医生所担忧的,是担忧治病的方法少。

二、华佗传1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

晓养性之术,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

【答案】沛国的相陈珪推荐华佗为孝廉,太尉黄琬也征召他,都不依从.华佗通晓养性的方法,当时的人以为他已经年龄将近百岁,然而华佗却有壮年人的面貌。

2即如佗言,立吐蛇一枚,县车边,欲造佗.佗尚未还,小儿戏门前,逆见,自相谓曰:“似逢我公,车边病是也。

”【答案】随即如同华佗所说,病人立刻吐出一条蛇样的寄生虫,悬挂在车边,打算去拜访华佗。

华佗还没有回家,他的小儿在门前戏耍,迎面看见病人,自言自语地说:“好像遇到了我的父亲,车边的寄生虫就是证明。

医古文重点句子翻译(精)

医古文重点句子翻译(精)

《扁鹊传》重点句子翻译1.中庶子曰:“先生得無誕之乎?何以言太子可生也?2.中庶子说:“先生大概是在骗我吧?! 凭什么说太子可以复活呢?先生之方能若是,則太子可生也;不能若是,而欲生之,曾不可以告咳嬰之兒。

”3.先生的医术能象这样,那么太子就能复活;不能象这样,却想使他复活,简直不能把方才的话告诉刚刚会笑的婴儿!4.“竊聞高義之日久矣,然未嘗得拜謁於前也。

先生過小國,幸而舉之,偏國寡臣幸甚。

有先生則活,無先生則棄捐填溝壑,長終而不得反。

”5.“私下听到先生高尚义行的日子已经很久了,但是从来没能到先生面前拜访过先生。

先生来到我们这个小国,使我幸运地得到了援救,我们这个偏僻小国的太子真是幸运得很!有先生他就会复活,没有先生他就会被扔掉去填山沟,永远死去而不能回生了。

”6.人之所病,病疾多;而醫之所病,病道少。

7.人们担忧的事情,是担忧疾病多;而医生担忧的事情,是担忧治病的方法少。

《华佗传》重点句子翻译1.若病结积在内,针药所不能及,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

2.如果病患集结郁积在体内,扎针吃药的疗效都不能奏效,应须剖开割除的,就饮服他配制的“麻沸散”,一会儿病人就如醉死一样,毫无知觉,于是就开刀切除患处,取出结积物。

3.即如佗言,立吐蛇一枚,县车边,欲造佗。

佗尚未还,小儿戏门前,逆见,自相谓曰:“似逢我公,车边病是也。

”4.他们马上照华佗的话去做,病人吃下后立即吐出一条蛇一样的虫,他们把虫悬挂在车边,到华佗家去拜谢。

华佗还没有回家,他的两个孩子在门口玩耍,迎面看见他们,小孩相互告诉说:“象是遇到咱们的父亲了,车边挂着的‘病’就是证明。

5.佗语普曰:“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

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

6.吴普遵照华佗的医术治病,许多人被治好救活了。

华佗对吴普说:“人的身体应该得到运动,只是不应当过度罢了。

运动后水谷之气才能消化,血脉环流通畅,病就不会发生,比如转动着的门轴不会腐朽就是这样。

医古文心得体会

医古文心得体会

医古文心得体会扁鹊传常谨遇之:接待间与语曰:私下不出三日必间:病愈有此一者,则重难治也:甚,很使圣人预知微,能使良医得蚤从事,则疾可已,身可治也。

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

假使高明的人能预先知道隐微的病症,能让高明的医生及早治疗,那么疾病可以痊愈,身体可以存活了。

人所担心的事情是担心疾病多;而医生所担心的事情是担心治病的方法少。

华佗传太尉黄琬辟:征召当引某许:处所,此指部位病亦应除:立即所患寻瘥:随即人命所悬,宣含宥之:宽恕何患无疾去药,以待不祥:藏佗语普曰:“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

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

”华佗告诉吴普说:“人体要得到运用,只是不应当让身体疲惫。

运动那么食物能够消化,血脉能够流通,疾病不能产生,譬如门轴不腐烂就是这个道理。

”丹溪翁传然吾乡诸医鲜克知之者:少;能遂辐凑于道:聚集若将浼焉:玷污又当消息而用之:斟酌翁教之亹亹志疲:勤奋不倦貌其利溥哉:广大《汉书·艺文志》序及方技略汉兴,改秦之败:弊病今删其要:选取朕甚闵焉:忧虑今其技术晻昧:湮没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辩五苦六辛,致水火之剂,以通闭解结,反之於平。

经方这类书,依据药物的寒温特性,估计疾病的轻重,凭借药物的作用,依据四气感应的适宜情况,分辨五脏六腑所适用各种性味的药物,得到各种特性的方剂,用它们疏通闭病解除结症,恢复到正常状态。

《伤寒论》序崇饰其末,忽弃其本:此指名利荣势;身体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出众企踵权豪:踮起脚跟,形容急切仰望赍百年之寿命:持志躯徇物:追求身外之物危若冰谷:薄冰,深谷,比喻险境以演其所知:推衍,扩大,扩充《黄帝内经素问注》序验之事不忒:差误冰弱龄慕道:弱冠之年,指男子二十岁左右幸遇真经,式为龟镜:用;借鉴岁月既淹:久至道流行,徽音累属:德音,美音;连续承接。

属,接续夫释缚脱艰,全真导气,拯黎元于仁寿,济羸劣以获安者,非三圣道,则不能致之矣。

广中医医古文翻译 版

广中医医古文翻译 版

7、冰弱齡慕道,夙好養生,幸遇真經,式為 龜鏡。而世本紕繆,篇目重疊,前後不倫,文 義懸隔,施行不易,披會亦難。歲月既淹,襲 以成弊。
譯:我年輕時仰慕醫道,早年喜歡養生,有幸 遇到真經,把它用作養生的借鑒。但是社會上 流傳的版本錯誤很多,篇目重疊,前後沒有條 理,文辭義理不相連貫,使用起來不容易,閱 讀領會也困難。歲月已經很久了,因襲而形成 了各種弊病。
赠贾思诚序
【明】 宋濂
翻译1
▪ 余雖不敏,公不以為無似,俾攝錄事判官 。判官職在撫治一城生聚,凡其捍禦綏輯 之策,不憚晝夜而勤行之,以酬公知遇之 萬一。
▪ 我雖然不聰敏,但伯嘉納公不認為我沒才 德,讓我代理錄事判官一職。錄事判官的 職責在於安撫治理全城的百姓,凡是那些 防衛安撫的謀劃,都不懼晝夜而努力去實 行它,以此來報謝伯嘉納公賞識重用的萬 分之一。
5、稽其言有征,驗之事不忒。誠可謂至道之 宗,奉生之始矣。
譯:考察它的論述有根據,驗證它的事實沒有 差錯。確實可以說是醫學理論的本源,養生的 根本。
6、咸日新其用,大濟蒸人,華葉遞榮,聲實 相副。蓋教之著矣,亦天之假也。
譯:[他們]都一天天地使《素問》的效用創新 ,救助了很多的人。像鮮花綠葉遞相繁榮,名 聲和實際完全符合。這大概是教化的顯著成就 ,也是上天的賜予啊。
2、雖複年移代革,而授學猶存。懼非其 人,而時有所隱,故第七一卷,師氏藏 之,今之奉行,惟八卷爾。
譯:即使歲月的推移,朝代的更迭,但 是傳授和學習仍然存在。擔心不是合適 的人,因而常有將書籍藏起來的,所以 第七那一卷,主管教育的官員秘藏了它 ,現在承傳流行的,只有八卷罷了。
3、然而其文簡,其意博,其理奧,其趣深。
大医精诚
唐·孙思邈
翻译1
今以至精至微之事,求之於至麤至淺之思 ,其不殆哉!

医古文复习重点

医古文复习重点

《扁鹊传》语言分析古今字閒——間(间)藏——脏畜——蓄文——纹见——现反——返厉——励齐——剂要——腰县——悬通假字勃——渤而——尔穰——禳蹷——厥案——按输——腧诀——决爪____抓幕___膜荒——肓郗——隙服——愊汤——烫蚤___早伎——技嗽——潄故——固所——许异体字脈——脉——睫鍼——针——煮脋——胁——俯词类活用名词活用如动词1,简子疾,五日不知人;2,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3,太子病血气不时。

形容词活用如动词1,先生得无诞之乎2,闻贵妇人形容词活用如名词1,使圣人预知微2,轻身重财,二不治也使动用法1,臣能生之2,而欲生之3,故天下尽以扁鹊为能生死人4,越人非能生死人也意动用法1,扁鹊独奇之2,扁鹊过齐,齐桓侯客之宾语前置1,血脉治也,而何怪?2,何以言太子可生也?定语后置扁鹊至虢宫门下,问中庶子喜方者固定结构先生得无诞之乎?4.特殊语序①而何怪(宾语前置)返回②太子何病(宾语前置) 返回③何以言太子可生也(宾语前置,“何”作“以”的宾语)返回④是以阳缓而阴急(宾语前置,“是”作介词“以”的宾语)返回⑤问中庶子喜方者(定语后置,“喜方者”为“中庶子”的定语)返回《华佗传》重点归纳通假字1.昕卒头眩堕车。

(卒,通“猝”,突然。

)2.下利先常啼。

(利,通“痢”,泄泻。

)3.故当死。

(故,通“固”,一定。

)4.何忍无急去药。

(去,通“弆”,储藏。

)5.考竟佗。

(考,通“拷”,拷打。

)古今字1.县车边。

(县,同“悬”,悬挂。

)2.数乞期不反。

(反,同“返”,返回)3.佗针鬲。

(鬲,同“膈”,膈腧穴。

)4.病亦行差。

(差,同“瘥”,好转。

)5.苦四支烦。

(支,同“肢”。

)6.君有急病见于面。

(见,同“现”,显现。

)异体字1.旉——敷2.煖——暖3.虵——蛇4.臃——痈5.輓——挽6.猨——猿7.黏——粘8.瞋——嗔同义词归纳患(病):苦头风、病咽塞、所患寻差···病重:得病笃重、仓舒病困、病甚····病愈:辄愈、应除、行差、平復、明旦并起、一年便健、皆瘳时间短:应除、须臾、行差、即愈、卒可得寐、无何弃去、所患寻差、斯须、食顷、立吐虵、随手而差、已故到谯大约:三升许虫、长可尺所···多次:累书咱、数乞期··将要:年且百岁、我欲死、病亦行差···全都:皆不就、俱头痛、明旦并起、尽服之、凡医咸言·····到……去:共止、共候佗、诣佗视脉、往省之、欲造佗、已故到谯词义辨析┌当引某许。

医古文重点句翻译

医古文重点句翻译

一、扁鹊传1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

长桑君亦知扁鹊非常人也。

出入十余年,乃呼扁鹊私坐。

【答案】客馆的客人长桑君来到,唯独扁鹊认为他不寻常,常常恭敬地接待他。

长桑君也了解扁鹊不是一般人。

往来十多年后,长桑君才招呼扁鹊避开众人而坐。

2扁鵲曰:“血脈治也,而何怪?昔秦穆公嘗如此,七日而寤。

今主君之病與之同,不出三日必閒。

〞居二日半,簡子寤。

【答案】扁鹊说:“血脉正常,你惊怪什么?从前秦穆公曾经患过像这样的病,过了七天才醒。

现在你主君的病跟他一样,不出三天一定病愈。

〞过了两天半,简子醒了。

3、闻病之阳,论得其阴;闻病之陰,论得其阳。

病应見於大表,不出千里,決者至众,不可曲止也。

【答案】知道病人外表的证候,就能推知内部的病机;诊察到内部的病机,我就能推知外表的病证。

如病的反响表现在身体的外表,那么,只要是千里之内的病人,我就能判断出他内部的病变来。

我诊断疾病的方法很多,不必跟你详尽说明。

4使圣人预知微,能使良医得蚤从事,那么疾可已,身可活也。

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

【答案】假使齐桓侯像圣人那样预先知道微小的病变,能让高明的医生得以及早治疗,那么疾病可以治愈,生命可以存活。

一般人所担忧的,是担忧疾病多;而医生所担忧的,是担忧治病的方法少。

二、华佗传1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

晓养性之术,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

【答案】沛相陈珪推荐华佗为孝廉,太尉黄琬征召他,都不依从。

华佗通晓养性的方法,当时的人以为他已经年龄将近百岁,然而华佗却有壮年人的面貌。

2即如佗言,立吐蛇一枚,县车边,欲造佗。

佗尚未还,小儿戏门前,逆见,自相谓曰:“似逢我公,车边病是也。

〞【答案】随即如同华佗所说,病人立刻吐出一条寄生虫,悬挂在车边,打算前往华佗那儿。

华佗还没有回家,他的小儿在门前戏耍,迎面看见病人,自言自语地说:“好似遇到了我的父亲,车边的寄生虫就是证明。

〞3佗语普曰:“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

医古文温病前重点句子

医古文温病前重点句子

《扁鹊传》1.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

长桑君亦知扁鹊非常人也。

出入十余年,乃呼扁鹊私坐。

〔译文〕旅舍的客人长桑先生到来,唯独扁鹊认为他奇特不凡,常常恭敬地招待他。

长桑先生也知道扁鹊不是寻常的人。

来往十多年,才招呼扁鹊私下而坐。

2.扁鹊曰:“血脉治也,而何怪!昔秦穆公尝如此,七日而寤。

今主君之病与之同,不出三日必间。

”居二日半,简子寤。

〔译文〕扁鹊说:“血脉正常,你们惊怪什么呢?从前秦穆公曾经如此,七天后醒了过来。

现在您主君的疾病跟秦穆公相同,不出三天必然痊愈。

”过了两天半,简子就苏醒了。

3.使圣人预知微,能使良医得蚤从事,则疾可已,身可活也。

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

〔译文〕假使明智的人能预先洞察隐微的病情,能让高明的医生及早治疗,那么疾病可以治愈,身体可以存活。

人们所担忧的,是担忧疾病多;而医生所担忧的,是担忧治病方法少。

《华佗传》1.即如佗言,立吐虵一枚,县车边,欲造佗。

佗尙未还,小儿戏门前,逆见,自相谓曰:“似逢我公,车边病是也。

”〔译文〕病人就按照华佗说的去做,立刻吐出一条蛇状的寄生虫,把它悬挂在车边,想去拜访华佗。

华佗还没回家,他的小孩在门前玩耍,迎面看到来客,便自言自语道:“好象遇到过我父亲,车边挂的寄生虫就是证明。

”2.于是传付许狱,考验首服。

荀彧请曰:“佗术实工,人名所悬,宜含宥之。

”〔译文〕于是把华佗押送交付到许昌监狱,审讯验实,供认服罪。

荀彧请求说:“华佗医术确实高明,是人们生命所维系的人,应当宽恕他。

”3.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

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

〔译文〕人的身体要得到运动,只是不应当使身体疲惫罢了。

活动后水谷精气得以消化,血脉能够畅通,疾病就不会产生,比如门轴不会腐烂就是这个道理。

《丹溪翁传》1.操古方以治今病,其势不能以尽合。

苟将起度量,立规矩,称权衡,必也《素》、《难》诸经乎!然吾乡诸医鲜克知之者。

〔译文〕拿古方来治疗当今的疾病,它们的情况不能够完全符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二温病条辨叙
1.了解吴瑭撰写《温病条辨》重要意义及问世过程。

掌握文中重要词语,特别成语典故。

文章难点:文章中成语典故意义及作用。

温病发展源流;作者对一些医家的评价有个人好恶。

1.通假字
①已矣君相两火无论已。

②亡无亡如世鲜知十之才士。

③阙缺以阙如为耻。

④秉禀秉超悟之哲。

⑤有又嘉庆十有七年。

2.古今字
①镫灯庶几幽室一镫。

②原源咸知泝原《灵》、《素》。

③全痊罕得十全。

④厌餍嗜学不厌。

⑤荂华若夫折杨皇荂。

3.异体字
①蓋盖蓋自叔和而下。

②寃冤寃鬼夜嘷。

③嘷嗥寃鬼夜嘷。

④泝溯咸知泝原《灵》、《素》。

(二)词语
1.病:担忧,忧虑。

2.已:通“矣”。

3.书本:此书原本。

4.作者:首创的人。

5.化而裁之,推而行之:即“变通”。

6.亡如:无奈。

7.知十:“闻一知十”的缩语,即触类旁通。

8.阙如:缺而不言。

9.按图索骥:按图去寻骏马喻拘泥不知变通
10.疴:病。

11.御风以絺:用细葛布抵御寒风。

喻方法不对,无济于事。

12.指鹿为马:把鹿说成马。

喻歪曲事实,颠倒黑白。

13.发明:阐发说明。

14.宗:尊崇,效法。

15.亟:(qi)多,频繁。

16.中流一柱:即“中流砥柱。


17.文:文才。

18.訾;诋毁。

19.膏肓:喻难以治愈的疾病。

20.洽:和协,安定。

21.当名辨物:根据事物名称辨明事物实质。

22.向方:趋向正道。

23.是:认为……正确。

24.十全:所治皆愈。

指很好的疗效。

25.哲:明智,聪慧。

26.厌:同“餍”,满足。

27.抗:高。

28.希:仰慕。

29.贸贸:同“眊眊”,目不明.此指蒙昧无知
30.摅:抒发,表达。

31.委:水之下游,此指末。

32.亟(jí):急迫,赶快。

33:子云:西汉学者杨雄。

后喻“知音”。

34.仁寿:长寿。

35.听然:笑貌。

36.骘:定。

37.梓:印书的本板,此指刊印。

38.壮月:农历八月。

(三)语法
1.实词活用
(1)名词用作动词
①病:患。

然伤寒者必病热。

②师:学习,效法。

虚心而师百氏。

③罪:责怪,怪罪。

知我罪我,一任当世。

④序:作序。

同里愚弟汪廷珍谨序。

(2)意动用法①是:认为……正确。

犹且各是师说。

(3)使动用法①公:使……公开。

出而公之。

2.特殊语序
(1)宾语前置①其余五气,概未之及。

(2)介宾前置①是以后世无传焉。

(四)今译
1.作者谓圣,述者谓明。

学者诚能究其文,通其义,化而裁之,推而行之,以治六气可也,以治内伤可也。

〔译文〕即使这样,但是方书的创作者张仲景称为圣人,阐述《伤寒论》的人是贤明的人。

学习的人如果能彻底地
研究这本书,通晓它的含义,变通地掌握它,推行运
用它,用它来治疗六气所致的疾病是可以的,治疗内
伤病也是可以的。

2.而世之俗医遇温热之病,无不首先发表,杂以消导,继则峻投攻下,或妄用温补,轻者以重,重者以死。

〔译文〕而社会上的庸医遇温热病,没有人不首先发汗解表,同时搀杂消食导滞的方法,接着又用猛药攻下,或乱
用温补法。

轻病因此而加重,重的病人因此就死亡。

病人侥幸不死,医生就吹嘘为自己的功劳,如果造成
死亡,就闭口不谈自己的过错。

就是病人也只知道病
入膏肓难以挽救,却不明白是投错了药而治死了人。

3.我朝治洽学明,名贤辈出,咸知泝原《灵》、《素》,问道长沙。

〔译文〕我们朝代政治和协,学术昌明,著名的医家一批批地涌现出来,他们都知道从《灵枢》、《素问》中探求医
学的本源,从张仲景著作中学习医道。

4.吾友鞠通吴子,怀救世之心,秉超悟之哲,嗜学不厌,研理务精,抗志以希古人,虚心而师百氏
〔译文〕我们朝代政治和协,学术昌明,著名的医家一批批地涌现出来,他们都知道从《灵枢》、《素问》中探求医
学的本源,从张仲景著作中学习医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