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207工业微生物学
工业微生物医学宣教
工业微生物医学的安全与伦
05
理问题
工业微生物医学实验室安全
实验室安全规范
工业微生物医学实验室应建立和执行严格的安全规范,包括 人员培训、设备维护、事故应急处理等方面,以确保实验室 安全稳定运行。
生物安全防护措施
繁殖方式
主要有无性繁殖(如二分 裂、芽殖)和有性繁殖( 如接合、孢子形成)两大 类。
工业微生物的选育与改良
自然选育:通过自然条件下的筛选和 驯化,挑选出具有优良性状的工业微
生物菌株。
基因工程改良:采用基因工程技术, 对工业微生物进行基因重组和转基因 操作,以获得具有特定功能的优良菌
株。
诱变育种:利用物理或化学诱变剂处 理微生物,诱发基因突变,从中筛选 出有益突变株。
生物医药领域的微生物发酵产品
抗生素的生产
利用放线菌、真菌等微生物进 行发酵,可以生产出多种抗生 素,如青霉素、链霉素等,为 抗感染治疗提供了有力武器。
疫苗的生产
通过微生物发酵技术,可以生产出 多种疫苗,如乙肝疫苗、狂犬疫苗 等,有效预防相应疾病的发生。
微生物酶制剂
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的酶制剂,如 淀粉酶、蛋白酶等,广泛应用于食 品、纺织、造纸等行业,提高生产 效率和产品质量。
实验室应采取适当的生物安全防护措施,如佩戴个人防护装 备、操作生物安全柜、定期对实验室进行消毒等,以防止微 生物泄漏和人员感染。
微生物菌种的保存与管理
菌种保存制度
建立完善的微生物菌种保存制度,包括菌种的收 集、鉴定、分类、存储和档案管理等,以确保菌 种的纯正性、稳定性和可追溯性。
菌种安全管理
对微生物菌种实施严格的安全管理,包括菌种的 领取、使用、转移和销毁等,以防止菌种流失和 滥用。
微生物分类与鉴定工业微生物学课件
本章内容
一、分类单元 二、命名规则 三、分类鉴定方法 四、微生物的分类系统
据保守估计,地球上 真菌约150万种,细菌4万种,病毒130万种 但认识的微生物仅是估计数量的5~10%,即15万~20万种
要认识、研究和利用类群庞大的微生物资源, 必须对它们进行分类。
分类学的具体任务有三个:
c)16SrRNA分子量大小适中,便于序列分析;
d)rRNA在细胞中含量大(约占细胞中RNA的90%),也易于提取;
e)16SrRNA普遍存在于原核生物中(真核生物中其同源分子是 18SrRNA)。因此它可以作为测量各类生物进化的工具。
分子计时器:
一些生物大分子(如16SrRNA或18SrRNA),其分子序列 的改变量与分子进化的时间成正比,因此,这些生物大分子 被作为分子计时器,真实记录了各种生物的进化过程。可通 过比较不同类群的生物大分子序列的改变量来确定它们彼此 系统发育的相关性或进化距离。
由于细菌分类单元的划分缺乏一个易于操作的统一标准, 为了减少因采用不同标准界定分类单元所造成的混乱, 细菌系统分类也像其他生物分类一样采用“模式概念”
种和亚种指定模式菌株(type strain); 如:大量的豌豆根瘤菌(Rhizobium leguminosarum)菌
株中,只有菌株 USDA2370才是模式菌株。
双向电泳分离,确定rRNA寡核苷酸的指纹图谱
寡核苷酸序列分析(6个核苷酸以上)
编目,比较、计算和分析
确定菌株间的亲缘关系
rRNA作为进化和系统分类指征的优点:
a)rRNA具有重要且恒定的生理功能; b)在16SrRNA分子中,既含有高度保守的序列区域,又有中度
保守和高度变化的序列区域,因而它适用于进化距离不同的 各类生物亲缘关系的研究;
《工业微生物学基础》课件
微生物的代谢特性
微生物能够通过各种代谢途径将有机物转化为能量 和其他有用的代谢产物,如酒精、有机酸等。
微生物在工业上的应用
食品工业
微生物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如酸奶 生产、面包发酵、酱油酿造等。
医药工业
微生物是一些重要药品的制造源头,如青霉素、 四环素等。
饮料工业
微生物对于一些发酵饮料的制作也有极大的帮助, 如啤酒、酸梅汤等。
生物制品工业
微生物能够产生许多的生物活性物质,如酶、激 素等,这些物质在生物制品工业上有重要的应用。
微生物发酵过程与控制
1
基本过程
微生物发酵是利用微生物在特定条件下合成物质的过程,包括微生物培养、代谢 物的合成、产品分离等。
2
控制因素
微生物在发酵过程中需要特定的温度、pH值、营养物质等条件,并受到氧气、 碳源等因素的制约。
工业微生物学基础
工业微生物学是应用微生物学的一个重要领域,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生物 制造、医药工业等领域。本次课件将介绍工业微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和重要应 用。
概述
பைடு நூலகம்
1 定义和背景
工业微生物学是研究如何 利用微生物进行工业化生 产的学科。
2 研究内容
3 意义和应用
包括微生物的分类和基本 生理特性、微生物在工业 上的应用、微生物发酵过 程与控制、微生物优化培 养条件与提取方法、微生 物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等。
微生物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微生物对环境的治理
微生物能够分解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离子等,具 有较好的生物降解性。
微生物生物降解技术的应用
这些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废水处理、固体废物处 理和有机废气治理等方面。
结论
工业微生物学的意义和作用
最新二章工业微生物基础
工业上常用大米、麸皮、米糠、谷壳、 0 0 1 1 0 0 1 木0 1 屑0 1 等0 1 为1 0 1 基0 0 本0 1 原0 1 0 料0 1 ,0 1 1 适当补充一些其他营养
成分和水分,经灭菌后制成微生物培养基。 固体培养基的特点是疏松,在培养基内部充 满了空气,因此既可以静置培养,又可以通 风培养。固体培养是介于表面培养和深层培 养之间的一种培养方式,它的优点是设备简
问题2 什么叫接种龄?以什么接种龄接种较好?
指种子罐中培养的菌丝体开始移入下一级种子罐或发酵罐时的培养时间。通常接种龄以 菌丝处于生命极为旺盛的对数生长期,且培养液中菌体尚未达到最高峰时较为合适。对于 年轻的种子接入发酵罐后往往会出现前期生长缓慢,整个发酵周期延长;过老的种子会引 起生产能力下降而菌丝过早自溶。
2、菌种保藏的基本原理
使根据微生物生理、生化特点,人工地创造条件,使微生物处于代谢不活泼、 生长繁殖受抑制的休眠状态 。
这些人工造成的环境主要是低温、干燥、缺氧三方面,使菌株尽可能少发生突变, 以达到保持纯种的目的。 。
3、菌种保藏的具体方法
斜面保藏法和穿刺保藏法 悬液保藏法 液氨保藏法
干燥保藏法 冷冻干燥保藏法 低温保藏法
二章工业微生物基础
第二章工业微生物基础
教
学
1、微生物的特点
2、常见的工业微生物
内
3、工业微生物菌种的分离和选育
容
4、工业微生物菌种的改良 5、工业微生物菌种的保藏
6、工业微生物菌种的扩大培养
诱变育种一般采用物理、化学诱变因素使微生物DNA的碱基 排列发生变化,以使排列错误的DNA模板形成异常的遗传信 息,造成某些蛋白结构变异,而使细胞的功能发生改变。 (此为较传统的方法P16)
工业微生物学
课程名称:工业微生物学课程编码:英文名称:Industrial Microbiology学时:54 学分:3适用专业:生物工程,制药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技术,食品质量与安全课程类别:必修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先修课程:生物化学教材:《微生物学》路福平等,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9一、课程性质与任务工业微生物学是为生物工程、制药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和生物技术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微生物的基本知识,包括微生物的形态、结构、营养、生长、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菌种选育、菌种保藏以及新陈代谢和遗传变异等;了解微生物在生物界中的地位、在自然界中的分布与作用、特别是在食品、发酵与制药工业中的实际应用等,为其它专业课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虽然工业微生物学是我校生物工程,制药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生物技术专业重要的一门基础生物学课程,但因为学习时间有限,因而本课程不能详尽无遗地讲解微生物学的各个方面,在内容的选择和安排上要注意做到主次分明、概念清楚、由浅入深、理论联系实际,为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创造有利条件。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工业微生物学是生物工程、制药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和生物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以阐述微生物的形态结构与功能、微生物的营养、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以及微生物的遗传育种为主,同时适当介绍微生物的生态学、微生物的分类以及传染与免疫等知识。
考虑到学生已经在生物化学课中学过各种物质代谢的知识,所以在工业微生物学中不再讲解,只介绍微生物的产能方式如呼吸和发酵。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微生物的基本知识,包括微生物的形态、结构、营养、生长、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菌种选育、菌种保藏以及新陈代谢和遗传变异等;了解微生物在生物界中的地位,在自然界中的分布与作用,特别是在食品、发酵与制药工业中的实际应用等,为其它专业课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工业微生物说课
理论
技能
课程内容
项目载体
典型岗位 需求
素养
教学 实训 项目
教学 项目 理论
课程教学项目分布
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导向
微生 配制 物大 生产 小测 过程
定、 中常
玻璃 用的
器皿 培养
的清 基并
洗与 包扎
完成 灭菌
分离 出两 种单 菌落 ,并 进行 染色 、鉴
定
保藏 、扩 大培 养生 产菌
株
各种 制剂 的微 生物 检验
1.课堂讲授、虚拟课堂 2.现场讲解、真实项目
工业微生物 课程说课
说课人 蔡水文 环境科学系
说课纲要
1
课程设置
2
课程设计
3
教学方法与手段
4
教学条件
5
教学效果
6
课程特色与改革
7
课程建设与规划
1. 课程设置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定位
课程目标
1.1 课程基本信息
授课对象: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 生物化工工艺专业
授课课时:必修课(2*2)
1.2 课程定位
微生物 的认识
培养基 制作与 灭菌技
术
微生物 分离无 菌操作 技术
菌种的 复壮保 藏与育
种
微生物 检验技
术
学习由简单 复杂,由单一 综合
2.2 教学内容构建与选择
实践性
适用性
合理性
教学内容的选取标准
生物技术 行业特点
2.2.1 课程内容合理性
工 企业岗位知识与技能需求
业
微
生
内容选取
物
微生物 的认识
3. 教学方法与手段
3.1 教学手段与运用
090207工业微生物学
090207⼯业微⽣物学《⼯业微⽣物学》课程(090207)教学⼤纲⼀、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中⽂名称:⼯业微⽣物学课程代码:09207学分与学时:4.0学分,72学时;(理论课3学分,54学时;实验课0.5学分,18学时)课程性质:专业必修授课对象:⽣物技术(专科)⼆、课程教学⽬标与任务通过教学,使学⽣掌握⼯业微⽣物学的完整基本知识,包括⼯业微⽣物的形态构造、⽣理代谢、遗传变异、⽣态分布等;了解和掌握微⽣物菌种分离和培养、染⾊和观察、菌种选育、菌种保藏以及有害微⽣物控制等基本微⽣物实验技术原理和⽅法;向学⽣展⽰⼯业微⽣物在现在发酵⼯业、⾷品⼯业、制药⼯业和环境⼯程等⽅⾯的应⽤现状和研究进展,使所学基本理论更好结合⽣产实践。
在教学中要把精⼒集中在培养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上。
三、学时安排四、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教学要求和教学⽅法:1. 突出四性:基础性、系统性、先进性、应⽤性2.多种教学⽅式:采⽤多媒体课件将授课内容、图表、照⽚、结论式条⽂展⽰出来,把原本活⽣⽣的微⽣物还原其本来⾯貌,触发学习者的形象思维,加深对基本理论的认识和掌握;每章节重点、难点的提⽰、章后⼩结,少⽽精,使学习者能触类旁通,举⼀反三、思维活跃、知识丰收;3.理论与实验、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教学内容⽬的和要求:本章主要引导学⽣了解什么是微⽣物,⼯业微⽣物学的建⽴和发展历史,对⼈类⽣产实践活动以及其他学科的影响,明确微⽣物学作为⼀门独⽴学科在⽣命科学发展中的重要作⽤和地位,了解微⽣物的分类、鉴定和命名,激发学⽣对微⽣物学的浓厚兴趣,启迪学⽣,勤于思考,勇于实践,为科学发展做出奉献。
重点与难点:要求掌握微⽣物学科发展历史中⼏位重要的奠基⼈物对微⽣物学的主要贡献;微⽣物的⼏⼤共性特征。
第⼀章微⽣物与⼯业微⽣物学⼀、微⽣物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微⽣物的分类单元、命名及分类依据和⽅法三、微⽣物学发展简史和重要代表⼈物四、⼯业微⽣物学研究的意义。
考研-华南理工大学-发酵工程-工业微生物复习题及答案
复习思考题及答案第一章微生物与工业微生物学1.什么是微生物?广义的微生物和工业微生物主要包括哪几大类?答:微生物是指所有形体微小,单细胞或结构简单的多细胞,或没有细胞结构的一群最低等的生物。
整个微生物家族的成员包括三大类:(1) 非细胞类微生物(真病毒、亚病毒);(2) 原核细胞类微生物(细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3) 真核细胞类微生物(酵母菌、霉菌、蕈菌、藻类、原生动物)。
以上三大类微生物中, 原核生物中的细菌、放线菌,真核生物中的酵母菌、霉菌和蕈菌, 以及非细胞生物中的噬菌体, 是在工业上有重要用途或关系密切的微生物。
2.微生物具有哪些主要特性?试简要说明之。
答:微生物, 除了具有一般大型生物的共性外, 还带来了以下这些任何其它生物所不能比拟的特性:(1)种类多到目前为止, 人们已经发现并已认识的微生物种类大约有20万种, 其中绝大多数为较容易观察和培养的真菌、藻类和原生动物等大型微生物。
据粗略估计, 微生物的种类约为几百万种。
人类已经开发利用的微生物则仅占已发现微生物种的约1%, 都是与人类的生活、生产关系最密切的那些种类。
此外,在现有环境中还存在着极其大量的“不可培养的”(unculturable)微生物。
微生物种类多, 一方面还表现在微生物的生理代谢类型多, 另一方面还表现在微生物能产生和积累的代谢产物种类繁多。
(2)分布广微生物因其形体微小、重量轻, 故可以随着风和水流到处传播。
在空气、水、土壤和动植物体表体内, 到处都充满了大量的各种微生物。
可以说微生物是无处不有, 无孔不入, 几乎到处都是微生物活动的场所。
只要环境条件合适, 它们就可以在那里大量地繁殖起来。
凡是有动植物生存的地方都有微生物存在, 而没有动植物生存的地方也有微生物存在。
因为一部分微生物具有特殊的抗逆性, 它们可以在某些恶劣的极端环境条件下生活, 被人们认为是生物圈上下限的开拓者和各种世界记录的保持者。
《工业微生物》课件
工业微生物的培养基与培养条件
01
02
03
培养基类型
液体培养基、固体培养基 、半固体培养基。
培养条件
温度、pH值、氧气、压力 等。
培养方式
静置培养、振荡培养、深 层培养等。
工业微生物的分离与筛选
分离方法
稀释分离法、划线分离法、涂布分离法等。
筛选目的
高产菌株的筛选、抗逆性菌株的筛选等。
《工业微生物》课件
contents
目录
• 工业微生物概述 • 工业微生物的特性与培养 • 工业微生物的代谢与发酵 • 工业微生物的应用实例 • 工业微生物的未来发展与挑战
01
工业微生物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工业微生物是指在工业生产中应 用的微生物,包括各种细菌、放 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等。
分类
根据工业生产需求和应用领域, 工业微生物可分为发酵微生物、 酶制剂微生物、生物农药微生物 、生物肥料微生物等。
酶制剂是指通过生物工程技术生产的酶制品, 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工等领域。
酶制剂的生产工艺包括菌种选育、酶的分离纯化 、酶的固定化等步骤,其中菌种选育和酶的分离 纯化是关键环节。
氨基酸的生产
01
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广泛应用于食 品、医药、化工等领域。
02
氨基酸的生产原理是利用微生物的代谢途径和酶促反应,将原料转化 为所需的氨基酸。
酒精发酵的效率取决于菌种性能、发 酵条件和工艺控制等因素,提高酒精 发酵效率是工业微生物研究的重点之 一。
乳酸发酵
乳酸发酵是指乳酸菌将糖类物 质转化为乳酸的过程,广泛应 用于食品、饮料、化工等领域
。
工业微生物学绪论-工业微生物学PDF课件-01-共11讲
b.对生命科学研究技术的贡献
细胞的人工培养;突变体筛选; DNA重组技术和遗传工程
c.微生物与"人类基因组计划"
作为模式生物促进基因与基因组的功能研究 Human Genome Project, HGP
基因组学(genomics):研究整个基因组的所有基因
1347年的一场由 鼠 疫 杆 菌 (Yersinia pestis) 引起的瘟疫几乎 摧毁了整个欧 洲 , 有 1/3 的 人 ( 约 2500 万 人 ) 死 于这场灾难,在 此后的80年间, 这种疾病一再肆 虐,实际上消灭 了大约75%的欧 洲人口,一些历 史学家认为这场 灾难甚至改变了 欧洲文化。我国 在解放前也曾多 次流行鼠疫,死 亡率极高。
柯赫其他主要贡献: 建立了纯培养技术 (凝固剂和petri dish) 对结核杆菌的分离 和观察, 首创了抗酸菌 染色的Ziehl-Nielsen染 色法
结核 杆菌
结核 组织
发现和分离了引起霍乱的微生物——霍乱弧菌,发现 了在控制霍乱传播中水过滤的重要性,发表了第一张细菌 的显微镜照片。
2.4 发展时期(生物化学水平)
二、为什么要学习微生物
细菌数亿/g土壤,土壤中的细菌总重 每个喷嚏的飞沫含4500-150000 量估计为: 10034 × 10 12 吨 个细菌
每张纸币带细菌:900万个
时时刻刻与微生物“共舞”
是
福 ?是祸?
微生物既是人类的敌人,更是人类的朋友!
少数微生物也是人类的敌人!
鼠疫 艾滋病(AIDS) 癌症 肺结核、虐疾、霍乱“卷土重来 ”。 埃博拉病毒 疯牛病 SARS 禽流感
单细胞 简(构 简单多细胞 造简单) 非细胞(即“分子生物”)
微生物
工业微生物考试题及答案
工业微生物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工业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在工业生产中应用的科学,以下哪项不是工业微生物学的研究范畴?A. 微生物的分类和鉴定B. 微生物的生理和代谢C. 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D. 微生物的疾病治疗答案:D2. 下列哪种微生物不是工业微生物?A. 酵母菌B. 乳酸菌C. 放线菌D. 病毒答案:D3. 工业微生物发酵过程中,通常需要控制的条件不包括以下哪项?A. 温度B. pH值C. 氧气供应D. 微生物种类答案:D4. 在工业微生物发酵过程中,下列哪种营养物质不是必需的?A. 碳源B. 氮源C. 无机盐D. 抗生素答案:D5. 下列哪种微生物在食品工业中不常用?A. 酵母菌C. 细菌D. 病毒答案:D6. 工业微生物发酵过程中,下列哪种物质不是常用的消泡剂?A. 硅油B. 植物油C. 聚丙烯酸钠D. 硫酸铜答案:D7. 工业微生物发酵过程中,下列哪种设备不是必需的?A. 发酵罐B. 搅拌器C. 过滤器D. 离心机8. 工业微生物发酵过程中,下列哪种物质不是常用的缓冲剂?A. 磷酸氢二钠B. 柠檬酸C. 碳酸钠D. 硫酸镁答案:D9. 工业微生物发酵过程中,下列哪种物质不是常用的抗氧化剂?A. 维生素EB. 维生素CC. 亚硫酸钠D. 氯化钠答案:D10. 工业微生物发酵过程中,下列哪种物质不是常用的防腐剂?A. 苯甲酸钠B. 山梨酸钾C. 丙酸钙D. 氯化钠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工业微生物发酵过程中,下列哪些因素会影响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A. 温度B. pH值C. 氧气供应D. 微生物种类答案:ABC12. 工业微生物发酵过程中,下列哪些物质是常用的碳源?A. 葡萄糖B. 蔗糖C. 乳糖D. 尿素答案:ABC13. 工业微生物发酵过程中,下列哪些物质是常用的氮源?A. 牛肉膏B. 蛋白胨C. 尿素D. 氯化钠答案:ABC14. 工业微生物发酵过程中,下列哪些物质是常用的无机盐?A. 磷酸二氢钾B. 硫酸镁C. 氯化钠D. 维生素B12答案:ABC15. 工业微生物发酵过程中,下列哪些物质是常用的消泡剂?A. 硅油B. 植物油C. 聚丙烯酸钠D. 硫酸铜答案:ABC三、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6. 工业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在__________中的应用的科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业微生物学》课程(090207)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中文名称:工业微生物学课程代码:09207学分与学时:4.0学分,72学时;(理论课3学分,54学时;实验课0.5学分,18学时)课程性质:专业必修授课对象:生物技术(专科)二、课程教学目标与任务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工业微生物学的完整基本知识,包括工业微生物的形态构造、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分布等;了解和掌握微生物菌种分离和培养、染色和观察、菌种选育、菌种保藏以及有害微生物控制等基本微生物实验技术原理和方法;向学生展示工业微生物在现在发酵工业、食品工业、制药工业和环境工程等方面的应用现状和研究进展,使所学基本理论更好结合生产实践。
在教学中要把精力集中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
三、学时安排四、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教学要求和教学方法:1. 突出四性:基础性、系统性、先进性、应用性2.多种教学方式:采用多媒体课件将授课内容、图表、照片、结论式条文展示出来,把原本活生生的微生物还原其本来面貌,触发学习者的形象思维,加深对基本理论的认识和掌握;每章节重点、难点的提示、章后小结,少而精,使学习者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思维活跃、知识丰收;3.理论与实验、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教学内容目的和要求:本章主要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微生物,工业微生物学的建立和发展历史,对人类生产实践活动以及其他学科的影响,明确微生物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在生命科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了解微生物的分类、鉴定和命名,激发学生对微生物学的浓厚兴趣,启迪学生,勤于思考,勇于实践,为科学发展做出奉献。
重点与难点:要求掌握微生物学科发展历史中几位重要的奠基人物对微生物学的主要贡献;微生物的几大共性特征。
第一章微生物与工业微生物学一、微生物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二、微生物的分类单元、命名及分类依据和方法三、微生物学发展简史和重要代表人物四、工业微生物学研究的意义。
在工业、农业、医学、食品卫生、环境保护和生命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中的重要应用第二章重要工业微生物种类目的要求:本章主要使学生学习并掌握工业微生物包括真细菌、放线菌、酵母菌、霉菌、蓸菌蓝细菌和病毒的细胞形态、基本结构特征及其功能、生活特性、在工业上的应用等等,认识微生物的多样性。
重点和难点:将细菌、放线菌、酵母菌霉菌和病毒的细胞结构和功能作为重点章节讲授。
突出微生物细胞结构和功能,要求掌握G+和G-细胞壁的结构和组成的异同点;G-细胞壁脂多糖的组成及功能;革兰氏染色的机理与步骤;细菌芽孢的构造和功能;细菌和真菌鞭毛结构、运动方式及能量来源的区别。
重点介绍细菌放线菌、酵母菌、霉菌和病毒特有的结构和功能;一、原核微生物细菌结构及功能、繁殖与群体形态、分类系统、工业上重要的细菌及其应用。
放线菌的形态与结构、生长与繁殖方式、生理特性、与细菌和霉菌的比较、工业上有重要用途的主要放线菌。
大型原核微生物——蓝细菌的形态特征及大小、细胞结构及组成、生理特性和主要用途。
二、真核微生物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与大小、细胞结构、培养特征、繁殖方式、分类位置、工业上有重要用途的主要酵母和霉菌。
形成大型肉质子实体的真菌—蕈菌的生长发育过程、繁殖方式和主要用途。
三、原核微生物的病毒病毒的主要特征、噬菌体的形态结构、噬菌体的生长繁殖方式、噬菌体与工业微生物发酵生产、噬菌体在基因工程中的应用。
第三章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及其控制目的要求:本章主要使学生掌握微生物的六大生长要素,微生物营养类型的划分及其特点,从而认识到微生物营养类型的多样性。
根据不同微生物的营养要求,配制相应的、适于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影响微生物生长的因素和控制方法,为今后进行研究和利用微生物打下理论基础。
重点和难点:营养类型的分类依据,微生物的营养类型特有的营养类型,培养基配制原则及培养基类型,营养物质运输的四种方式及特点及影响微生物生长的规律和控制方法。
一、微生物的营养微生物的营养物质及其功能、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及代表微生物、吸收营养物质的方式、微生物培养基。
二、微生物生长微生物生长的研究方法、微生物生长的测定方法、微生物生长方式和微生物的群体生长的规律;连续培养。
三、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温度、pH、氧和辐射等对微生物生长繁殖的影响。
四、微生物生长的控制物理控制(高温、低温、辐射、干燥和渗透压、过滤);化学控制(消毒剂和防腐剂);化学治疗剂的种类及其抗菌抑菌治疗疾病的原理;抗生素的发现和定义、种类、作用机制;微生物的抗药性。
第四章工业微生物学基本实验技术目的要求:本章主要使学生了解分离纯化技术是微生物学研究的基础,而无菌技术是其关键。
熟练掌握无菌技术、纯种分离技术、培养技术是研究和利用微生物的基本功,工业微生物的发酵技术和检测方法。
本章学习后,学生基本掌握了研究微生物学的基本方法和手段,为今后学习微生物学相关知识打下基础。
重点和难点:要求掌握微生物学实验操作的最基本的无菌技术,分离技术及纯种获得的方法,工业微生物的生理与发酵实验技术和检测技术。
一、工业微生物的制片与显微技术。
二、工业微生物的纯培养技术。
三、工业微生物的生理与发酵试验技术微生物对碳源、氮源的利用和酵母菌的酒精发酵及短杆菌的谷氨酸发酵试验。
四、工业微生物的检测技术,数量检测和食品卫生的微生物检测及噬菌体的检查及效价测定。
第五章微生物的代谢调节与控制目的和要求:本章主要是使学生了解微生物代谢的多样性,掌握微生物初级代谢产物和次级代谢产物的代谢调节,了解两者之间的异同点,为学习后续的发酵工程与设备和抗生素工艺等专业课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微生物的初级代谢和次级代谢调节的方式的特点,如何利用代谢规律进行人工的控制。
一、微生物代谢的多样性:微生物生物氧化的类型和产能、工业微生物重要的分解代谢途径及产物二、微生物初级代谢产物的代谢调节:诱导酶的产生与反馈阻遏、分解代谢产物阻遏、酶活性的反馈抑制、微生物代谢调节的特性、代谢调节的人工控制三、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的代谢调节:次级代谢产物的特征、次级代谢的主要调节机制微生物产物发酵的代谢调控:氨基酸类物质发酵的代谢调控、核苷酸类物质发酵的代谢调控、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发酵的代谢调控第六章微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育种目的要求:本章主要使学生了解微生物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掌握工业微生物菌种的筛选方法和基因突变及基因重组,了解工业微生物育种的方法。
重点和难点:微生物基因重组的几种方式,基因突变的机制。
一、工业微生物菌种的筛选:微生物菌种获得的途径、工业微生物的筛选二、微生物遗传学: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微生物的染色体分子结构、微生物基因组、染色体外遗传成份、转座遗传因子三、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概述、特点、表型特性、突变机制、修复四、基因重组:原核生物的基因重组、真核微生物的基因重组五、工业微生物育种:诱变育种、代谢调节控制育种、杂交育种、原生质体融合育种;基因工程只作一般介绍第七章微生物的生态与环境保护目的要求:本章主要使学生了解微生物的生态分布及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掌握微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具有环境保护的微生物的菌群及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重点和难点:微生物与环境生物的关系,微生物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包括微生物有机体、生理机能、遗传基因处理污染介质、修复污染环境、监测环境污染等。
一、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土壤、水体、空气、工农业产品、正常人体及动物体上以及极端环境中微生物的分布二、微生物的生物环境互生、共生、拮抗和寄生的概念和典型实例三、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四、微生物与环境保护微生物与污水处理;微生物与环境监测第八章微生物学与现代发酵工业、现代生物制药工业(简介)。
五、课程教学方式与考核方式(宋体五号加粗)1.教学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2.考核方式闭卷考试六、参考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宋体五号加粗)参考教材:杨汝德,《现代工业微生物》(第一版),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年参考资料:[1] 沈萍,《微生物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七、实验教学内容与要求一、实验教学目的和要求1.注重微生物学基础实验技能的掌握与提高,克服盲目追求新颖而忽视基础的倾向;2.实验课前要预习,明确每次实验的目的与基本步骤;3.在试验中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尊重事实与实验结果,要善于发现新现象;4.树立密切合作的作风,包括学生与老师、班与班、组与组、组长与组员之间的密切配合。
二、实验内容与基本要求(一)实验项目一览(二)实验内容及要求实验一环境中微生物的检测及灭菌器皿的准备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证实实验室与人体表面存在微生物;2.体会无菌操作的重要性;二、仪器设备操作台,无菌操作台,培养箱,灭菌锅,灭菌棉签,试管架,酒精灯,记号笔和废物缸等。
三、实验材料肉膏蛋白胨琼脂平板,无菌水。
四、教学方法讲解为主,演示。
五、实验内容提要1.标记;2.人体表面微生物的检查3.环境微生物的检查;4.培养;5.实验报告六、注意事项与安全要求实验二微生物菌落形态的观察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识别细菌、酵母菌、放线菌和霉菌四大类微生物的菌落特征;2.根据菌落的形态特征判断未知菌的类别。
二、仪器设备接种工具,酒精灯,无菌培养皿多套,电热恒温箱等。
三、实验材料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酿酒酵母、粘红酵母(Rhodotorula gracitis)、热带假丝酵母、细黄链霉菌、灰色链霉菌、黑曲霉、产黄青霉、球孢白僵菌等细菌的斜面菌种,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马铃薯培养基,高氏1号培养基,无菌水。
四、教学方法讲解。
五、实验内容提要1.制备已知菌的单菌落;2.未知菌落的识别;3.直接观察菌落;4.实验报告;六、注意事项与安全要求实验三细菌简单染色及个体形态的观察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熟练掌握微生物的制片及简单染色技术;2.巩固显微操作机无菌操作技术;二、仪器设备酒精灯,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双层瓶(内装香柏油和二甲苯),擦镜纸,接种铲,接种环,镊子,载玻片夹子,载玻片支架,玻璃纸,平皿,U型管,滴管,无菌操作台,培养箱,灭菌锅,试管架,记号笔和废物缸等。
三、实验材料生理盐水,50%乙醇,20%甘油,高氏一号培养基,马铃薯琼脂薄层平板等。
四、教学方法演示。
五、实验内容提要1.涂片;2.干燥;3.固定;4.染色5.水洗;6.干燥;7.镜检;8.实验报告六、注意事项与安全要求实验四革兰氏染色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学习掌握革兰氏染色法;2.了解革兰氏染色原理;3.固定显微镜操作技术及无菌操作技术;二、仪器设备酒精灯,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双层瓶(内装香柏油和二甲苯),擦镜纸,接种铲,接种环,镊子,载玻片夹子,载玻片支架,玻璃纸,平皿,U型管,滴管,无菌操作台,培养箱,灭菌锅,试管架,记号笔和废物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