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球绦虫.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食肉类动物狼或狗等和反刍动物 之间相互传播。人的生产活动促成 狗、狼与多种家畜之间的相互传播。 在牧区细粒棘球绦虫卵随狗的粪便 排出污染周围环境。
五、流行
卵对低温(-30~-56℃)、干燥及一般常 用消毒剂、化学试剂都有较强的抵抗力。 虫卵可随狗或人的活动及尘土、风、水散 播在人及家畜活动的场所。犬和家畜的身 体各部也可沾有虫卵。
虫卵 与牛带绦虫、猪带绦 虫和亚洲带绦虫卵难以区别
棘球蚴
圆形或近似圆形,或 不规则形状的囊状体, 大小可因寄生时间、 寄生部位和宿主的不 同而异,从直径不足 1cm到数十cm,由囊 壁和囊内含物组成。
囊壁分两层,外层为角皮层或称角质层,乳白 色半透明,似粉皮状,厚约1~4mm,较脆弱,易 破裂。无细胞结构。内层为生发层或称胚层,厚 约20μm,紧贴在角皮层内,基质内有细胞结构,
2.X线、超声波检查、CT、MRI或同位素扫描 等对棘球蚴病的诊断也有一定的帮助。
3.确诊应以病原学为依据,即手术取出棘球 蚴,或在病人痰、胸水、腹水及尿中检获 棘球蚴的碎片或生发囊等成分。在作诊断 性穿刺时,谨防内容物渗出,以免形成继 发性棘球蚴病或出现超敏反应。
四、诊断 血清学试验是常用的重要辅助诊断方法。
从原头蚴发育至成虫约经8周,成虫 寿命约5~6个月,在人体内棘球蚴可 存活40年或更久。
细粒棘球绦虫的成虫寄生于犬、豺、 狼等食肉类动物的小肠上段,利用顶 突上的小钩及吸盘固定于肠绒毛基部 隐窝内。
中间宿主为羊、牛、骆驼、鹿等偶蹄 类动物,以及鼠等某些啮齿类与灵长 类(包括人)。
三、致 病 (棘球蚴病,包虫病)
四、诊断
(3)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敏感性 和特异性均超过间接血凝试验,少有假阳性, 已有试剂盒可供使用。
(4)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ot-ELISA) 操作简便、易观察,适用基层使用。
(5)亲合素-生物素-酶复合物酶联免疫吸附 试验(ABC-ELISA) 敏感性最高,约为常规 ELISA方法的4~6倍。
一、形态• 成虫
是带科绦虫中最细小的一 种,长2~7mm。头节呈梨 形,有顶突和4个吸盘, 顶突伸缩力很强,其上有 大小两圈呈放射状排列整 齐的小钩。除头节、颈部 外,链体由幼节、成节和 孕节各一节组成,偶或多 一节。
一、形态•
成节内含雌雄生殖器官 各一套,生殖孔位于节 片一侧的中部偏后,睾 丸45~65个,分布于生 殖孔的前后方。孕节最 长,其生殖孔开口于节 片一侧中部,子宫具不 规则的囊状侧突,内含 200~800个虫卵。
因此与家犬亲昵、嬉戏,剪羊毛、挤奶、 或皮毛的加工活动,可使虫卵经手、食物、 水源进入人体的机会增多。狗等因吞食含 棘球蚴的家畜脏器而感染。
六、防治原则
在防治工作中要采取以预防为主的综合性 防治措施。 1.做好卫生宣传教育工作,严格合理处理
病畜及其内脏,不用其喂狗,提倡深埋 或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烧。 2.对病人采取手术治疗,手术中注意防止 发生继发感染及过敏性休克。 3.目前世界各流行区趋向于药物治疗。近 年来用国产阿苯达唑(乳)口服治疗肝 或肺棘球蚴病,取得一定效果。
第四节 棘球绦虫
其发育过程中需要哺乳类动物分 别作为终宿主(肉食类)和中间宿主 (反刍类、啮齿类等),其幼虫寄生 人或动物体,引起棘球蚴病。
引起人体棘球蚴病的棘球绦虫有4
种,既细粒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granulosus Batsch, 1786)、多房棘 球绦虫(E. multilocularis Leuckart.1863)、少节棘球绦虫(E. orligarthrus,Diesing,1863)和福 氏棘球绦虫(E. vogeli, Rausch et
五、流行
细粒棘球绦虫呈世界性分布,畜牧业发 达的地方往往是此病流行区。在我国,人 体棘球蚴病主要分布于西北、华北、东北 及西南广大农牧区。甘肃、宁夏、青海、 新疆、内蒙古、西藏等省、区,四川西部、 陕西、河北及广西等省、市、区都有病例 报道。有的牧区牧民感染率可高达7%或更 高。
五、流行 棘球绦虫具有较广泛的宿主适应性,幼虫在
4.可采用在B超指引下,进行穿刺棘球蚴 囊,抽取囊液,灌注固定液(95%酒精), 再抽取囊液后,配合化疗,效果良好, 在一定程度上已取代手术治疗。
5.此外对牧犬应定期进行药物驱虫以消灭 传染源。还可采用疫苗(成虫或棘球蚴 制备)注入法,使终宿主产生免疫力, 作为对牧犬的一种保护性措施。
6.捕杀牧场周围的野生食肉类动物。
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机械性损害。 1.局部压迫和刺激症状:由于棘球蚴不断生长,
•对寄生的器官及邻近组织器官产生挤压,引 起组织细胞萎缩、坏死,受累部位有轻微疼 痛和坠胀感。如寄生在肝脏可有肝区痛,在 肺可有呼吸急促、胸痛等呼吸道刺激症状, 累及颅脑可引起癫痫及头痛,呕吐等颅内压 升高症状,寄生于骨胳易造成骨折。
子囊 可由棘球蚴囊(母囊)的生发层直接长出, 也可由原头蚴、生发囊进一步发育形成。子囊壁的 结构与母囊的壁相似,由生发层和角皮层组成。囊 内也可生长出原头蚴、生发囊,或与子囊结构相似 的更小的囊,称为孙囊(grand daughter cyst)。 有的棘球蚴囊内无原头蚴、生发囊等,则称为不育
囊(infertile cyst)或无头囊。
可见许多细胞核。
内含物 棘球蚴的生发层向囊内生长出许多生发囊、 子囊及原头蚴。囊内充满无色透明的棘球蚴液 (hydatid fluid)。 生发囊 亦称育囊,由生发层直接发育而来,为仅 有一生发层的小囊,直径约1cm,借助小蒂与生发 层相连,内含数十个原头蚴。破裂后的生发囊,其
生发层收缩,原头蚴翻出。
---胆道阻塞、胆绞痛、黄疽等; ---窒息、肺阻塞; ---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 (2)细菌性继发感染---肝脓肿、肺脓肿。 常见寄生部位 肝(69.9%)、肺(19.3%)、 其次腹腔、脑、脾、盆腔、肾、胸腔、骨等全 身各部位。
包虫病
四、诊断
1.询问病史,了解病人是否来自流行区,是 否有与犬等动物或皮毛的接触史。
原头蚴 椭圆形或圆形,大小约为 170×122μm,多数原头蚴的四个吸盘 和顶突内陷,具数十个小钩及石灰小体 或钙颗粒。
囊液 无色透明或略带淡黄色,比重1.01~1.02, pH6.7~7.8,内含蛋白、肌醇、卵磷酯、尿素及 少量糖、无机盐和酶。囊液中的蛋白质具有抗原 性。
棘球蚴砂(hydatid sand)或称囊砂 是从囊壁 脱落并悬浮于囊液中的原头蚴、生发囊及小的子 囊。
2.过敏和毒性症状 常见荨麻疹、哮喘、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等过敏症状,•以及厌食、消瘦、贫血、 儿童发育障碍、恶病质等毒性症状,如 囊液大量进入血循环常可出现严重的超 敏反应性休克,甚至突然死亡 。
3.包块 棘球蚴如寄生位置浅表,可于 体表形成肿块,•触之坚韧而富弹性,扣 诊时可有棘球蚴震颤。
3.并发症 (1)棘球蚴囊破裂---急性弥漫性腹膜炎;
(1)卡松尼皮内试验(Casoni)方法简便, 在15分钟以内即可观察结果。阳性率 约在68~100%之间,但易出现假阳性
(约为18~67%)或假阴性。在棘球蚴 摘除或钙化后仍可维持较长时间(甚 至终生)的阳性反应。
(2)间接血凝试验(IHA)一般认为是 较好的血清学试验方法。操作较简 便,假阳性较少(0~13%),特异 性较高。对肝棘球蚴感染的阳性率 约为82%,肺棘球蚴阳性率约为33~ 50%。
不同的中间宿主体内营无性增殖。成虫在自体 受精的过程中可产生突变类型,这些类型有可 能形成独特的遗传株系。
①森林型(北极型) 分布于较寒冷的地带,以犬、 狼和鹿之间形成野生动物循环。
②畜牧型 呈全世界性分布,以犬和有蹄类家畜 之间循环为特点,其中又有羊/犬、牛/犬、猪/ 犬、马/犬等不同株系。
五、流行 在自然界,细粒棘球绦虫在野生
二、生活史
成虫脱落的孕节或虫卵随宿主粪便排 出,污染周围环境
中间宿主吞食,六钩蚴则在肠内孵出, 钻入肠壁,经血管进入血循环到达各器 官,主要是肝脏和肺脏,经3~5个月, 发育成为直径1~3cm的棘球蚴,以后每 年增长1~5cm。
在一个直径为10cm的棘球蚴内原头 蚴数可达10万个左右。
棘球蚴被犬、狼等终宿主吞食后,其 所含的每个原头蚴都可发育为一条成 虫。
Bernstein,1972),其中前两者是引 起人体棘球蚴病的主要病原,后两者仅 存在于中、南美洲的部分地区。
细粒棘球绦虫的成虫寄生于犬、 豺、狼等食肉类动物体内,幼虫即棘 球蚴,也称为包虫,寄生于牛、马、 羊等草食动物或人体内,引起棘球蚴 病,亦称包虫病,是一种人兽共患性 寄生虫病。至今,其流行已成为全球 性的公共卫生问题。
五、流行
卵对低温(-30~-56℃)、干燥及一般常 用消毒剂、化学试剂都有较强的抵抗力。 虫卵可随狗或人的活动及尘土、风、水散 播在人及家畜活动的场所。犬和家畜的身 体各部也可沾有虫卵。
虫卵 与牛带绦虫、猪带绦 虫和亚洲带绦虫卵难以区别
棘球蚴
圆形或近似圆形,或 不规则形状的囊状体, 大小可因寄生时间、 寄生部位和宿主的不 同而异,从直径不足 1cm到数十cm,由囊 壁和囊内含物组成。
囊壁分两层,外层为角皮层或称角质层,乳白 色半透明,似粉皮状,厚约1~4mm,较脆弱,易 破裂。无细胞结构。内层为生发层或称胚层,厚 约20μm,紧贴在角皮层内,基质内有细胞结构,
2.X线、超声波检查、CT、MRI或同位素扫描 等对棘球蚴病的诊断也有一定的帮助。
3.确诊应以病原学为依据,即手术取出棘球 蚴,或在病人痰、胸水、腹水及尿中检获 棘球蚴的碎片或生发囊等成分。在作诊断 性穿刺时,谨防内容物渗出,以免形成继 发性棘球蚴病或出现超敏反应。
四、诊断 血清学试验是常用的重要辅助诊断方法。
从原头蚴发育至成虫约经8周,成虫 寿命约5~6个月,在人体内棘球蚴可 存活40年或更久。
细粒棘球绦虫的成虫寄生于犬、豺、 狼等食肉类动物的小肠上段,利用顶 突上的小钩及吸盘固定于肠绒毛基部 隐窝内。
中间宿主为羊、牛、骆驼、鹿等偶蹄 类动物,以及鼠等某些啮齿类与灵长 类(包括人)。
三、致 病 (棘球蚴病,包虫病)
四、诊断
(3)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敏感性 和特异性均超过间接血凝试验,少有假阳性, 已有试剂盒可供使用。
(4)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ot-ELISA) 操作简便、易观察,适用基层使用。
(5)亲合素-生物素-酶复合物酶联免疫吸附 试验(ABC-ELISA) 敏感性最高,约为常规 ELISA方法的4~6倍。
一、形态• 成虫
是带科绦虫中最细小的一 种,长2~7mm。头节呈梨 形,有顶突和4个吸盘, 顶突伸缩力很强,其上有 大小两圈呈放射状排列整 齐的小钩。除头节、颈部 外,链体由幼节、成节和 孕节各一节组成,偶或多 一节。
一、形态•
成节内含雌雄生殖器官 各一套,生殖孔位于节 片一侧的中部偏后,睾 丸45~65个,分布于生 殖孔的前后方。孕节最 长,其生殖孔开口于节 片一侧中部,子宫具不 规则的囊状侧突,内含 200~800个虫卵。
因此与家犬亲昵、嬉戏,剪羊毛、挤奶、 或皮毛的加工活动,可使虫卵经手、食物、 水源进入人体的机会增多。狗等因吞食含 棘球蚴的家畜脏器而感染。
六、防治原则
在防治工作中要采取以预防为主的综合性 防治措施。 1.做好卫生宣传教育工作,严格合理处理
病畜及其内脏,不用其喂狗,提倡深埋 或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烧。 2.对病人采取手术治疗,手术中注意防止 发生继发感染及过敏性休克。 3.目前世界各流行区趋向于药物治疗。近 年来用国产阿苯达唑(乳)口服治疗肝 或肺棘球蚴病,取得一定效果。
第四节 棘球绦虫
其发育过程中需要哺乳类动物分 别作为终宿主(肉食类)和中间宿主 (反刍类、啮齿类等),其幼虫寄生 人或动物体,引起棘球蚴病。
引起人体棘球蚴病的棘球绦虫有4
种,既细粒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granulosus Batsch, 1786)、多房棘 球绦虫(E. multilocularis Leuckart.1863)、少节棘球绦虫(E. orligarthrus,Diesing,1863)和福 氏棘球绦虫(E. vogeli, Rausch et
五、流行
细粒棘球绦虫呈世界性分布,畜牧业发 达的地方往往是此病流行区。在我国,人 体棘球蚴病主要分布于西北、华北、东北 及西南广大农牧区。甘肃、宁夏、青海、 新疆、内蒙古、西藏等省、区,四川西部、 陕西、河北及广西等省、市、区都有病例 报道。有的牧区牧民感染率可高达7%或更 高。
五、流行 棘球绦虫具有较广泛的宿主适应性,幼虫在
4.可采用在B超指引下,进行穿刺棘球蚴 囊,抽取囊液,灌注固定液(95%酒精), 再抽取囊液后,配合化疗,效果良好, 在一定程度上已取代手术治疗。
5.此外对牧犬应定期进行药物驱虫以消灭 传染源。还可采用疫苗(成虫或棘球蚴 制备)注入法,使终宿主产生免疫力, 作为对牧犬的一种保护性措施。
6.捕杀牧场周围的野生食肉类动物。
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机械性损害。 1.局部压迫和刺激症状:由于棘球蚴不断生长,
•对寄生的器官及邻近组织器官产生挤压,引 起组织细胞萎缩、坏死,受累部位有轻微疼 痛和坠胀感。如寄生在肝脏可有肝区痛,在 肺可有呼吸急促、胸痛等呼吸道刺激症状, 累及颅脑可引起癫痫及头痛,呕吐等颅内压 升高症状,寄生于骨胳易造成骨折。
子囊 可由棘球蚴囊(母囊)的生发层直接长出, 也可由原头蚴、生发囊进一步发育形成。子囊壁的 结构与母囊的壁相似,由生发层和角皮层组成。囊 内也可生长出原头蚴、生发囊,或与子囊结构相似 的更小的囊,称为孙囊(grand daughter cyst)。 有的棘球蚴囊内无原头蚴、生发囊等,则称为不育
囊(infertile cyst)或无头囊。
可见许多细胞核。
内含物 棘球蚴的生发层向囊内生长出许多生发囊、 子囊及原头蚴。囊内充满无色透明的棘球蚴液 (hydatid fluid)。 生发囊 亦称育囊,由生发层直接发育而来,为仅 有一生发层的小囊,直径约1cm,借助小蒂与生发 层相连,内含数十个原头蚴。破裂后的生发囊,其
生发层收缩,原头蚴翻出。
---胆道阻塞、胆绞痛、黄疽等; ---窒息、肺阻塞; ---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 (2)细菌性继发感染---肝脓肿、肺脓肿。 常见寄生部位 肝(69.9%)、肺(19.3%)、 其次腹腔、脑、脾、盆腔、肾、胸腔、骨等全 身各部位。
包虫病
四、诊断
1.询问病史,了解病人是否来自流行区,是 否有与犬等动物或皮毛的接触史。
原头蚴 椭圆形或圆形,大小约为 170×122μm,多数原头蚴的四个吸盘 和顶突内陷,具数十个小钩及石灰小体 或钙颗粒。
囊液 无色透明或略带淡黄色,比重1.01~1.02, pH6.7~7.8,内含蛋白、肌醇、卵磷酯、尿素及 少量糖、无机盐和酶。囊液中的蛋白质具有抗原 性。
棘球蚴砂(hydatid sand)或称囊砂 是从囊壁 脱落并悬浮于囊液中的原头蚴、生发囊及小的子 囊。
2.过敏和毒性症状 常见荨麻疹、哮喘、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等过敏症状,•以及厌食、消瘦、贫血、 儿童发育障碍、恶病质等毒性症状,如 囊液大量进入血循环常可出现严重的超 敏反应性休克,甚至突然死亡 。
3.包块 棘球蚴如寄生位置浅表,可于 体表形成肿块,•触之坚韧而富弹性,扣 诊时可有棘球蚴震颤。
3.并发症 (1)棘球蚴囊破裂---急性弥漫性腹膜炎;
(1)卡松尼皮内试验(Casoni)方法简便, 在15分钟以内即可观察结果。阳性率 约在68~100%之间,但易出现假阳性
(约为18~67%)或假阴性。在棘球蚴 摘除或钙化后仍可维持较长时间(甚 至终生)的阳性反应。
(2)间接血凝试验(IHA)一般认为是 较好的血清学试验方法。操作较简 便,假阳性较少(0~13%),特异 性较高。对肝棘球蚴感染的阳性率 约为82%,肺棘球蚴阳性率约为33~ 50%。
不同的中间宿主体内营无性增殖。成虫在自体 受精的过程中可产生突变类型,这些类型有可 能形成独特的遗传株系。
①森林型(北极型) 分布于较寒冷的地带,以犬、 狼和鹿之间形成野生动物循环。
②畜牧型 呈全世界性分布,以犬和有蹄类家畜 之间循环为特点,其中又有羊/犬、牛/犬、猪/ 犬、马/犬等不同株系。
五、流行 在自然界,细粒棘球绦虫在野生
二、生活史
成虫脱落的孕节或虫卵随宿主粪便排 出,污染周围环境
中间宿主吞食,六钩蚴则在肠内孵出, 钻入肠壁,经血管进入血循环到达各器 官,主要是肝脏和肺脏,经3~5个月, 发育成为直径1~3cm的棘球蚴,以后每 年增长1~5cm。
在一个直径为10cm的棘球蚴内原头 蚴数可达10万个左右。
棘球蚴被犬、狼等终宿主吞食后,其 所含的每个原头蚴都可发育为一条成 虫。
Bernstein,1972),其中前两者是引 起人体棘球蚴病的主要病原,后两者仅 存在于中、南美洲的部分地区。
细粒棘球绦虫的成虫寄生于犬、 豺、狼等食肉类动物体内,幼虫即棘 球蚴,也称为包虫,寄生于牛、马、 羊等草食动物或人体内,引起棘球蚴 病,亦称包虫病,是一种人兽共患性 寄生虫病。至今,其流行已成为全球 性的公共卫生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