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骞传张骞传张骞李广利传第三十一
汉书·张骞传文言文练习及答案带译文
汉书·张骞传文言文练习及答案带译文汉书张骞传阅读原文张骞,汉中人也,建元中为郎。
时匈奴降者言匈奴破月氏王,月氏遁而怨匈奴,无与共击之。
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
骞以郎应募,使月氏,与堂邑氏奴甘父俱出陇西。
径匈奴,匈奴得之,传诣单于。
单于曰:“月氏在吾北,汉何以得往使?吾欲使越,汉肯听我乎?”留骞十余岁,予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
居匈奴西,骞因与其属亡乡月氏,西走数十日至大宛。
大宛闻汉之饶财,欲通不得,见骞,喜,问欲何之。
骞曰:“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今亡,唯王使人道送我。
诚得至,反汉,汉之赂遗王财物不可胜言。
”大宛以为然,遣骞,抵康居。
康居传致大月氏。
大月氏王已为胡所杀,立其夫人为王。
既臣大夏而君之,地肥饶,少寇,志安乐,又自以远远汉,殊无报胡之心。
骞从月氏至大夏,竟不能得月氏要领。
留岁余,还,欲从羌中归,复为匈奴所得。
留岁余单于死国内乱骞与胡妻及堂邑父俱亡归汉拜骞太中大夫堂邑父为奉使君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天子既闻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属皆大国,多奇物,土著,颇与中国同俗,而兵弱,贵汉财物;其北则大月氏、康居之属,兵强,可以赂遗设利朝也。
诚得而以义属之,则广地万里,重九译,致殊俗,威德遍于四海。
乃令因蜀犍为发间使,四道并出,皆各行一二千里。
骞以校尉从大击匈奴,知水草处,军得以不乏,乃封骞为博望侯。
是岁元朔六年也。
后二年,骞为卫尉,与李广俱出右北平击匈奴。
匈奴围李,军失亡多,而骞后期当斩,赎为庶人。
天子数问骞大夏之属。
骞既失侯,因曰:“既连乌孙,自其西大夏之属皆可招来而为外臣。
”天子以为然,拜骞为中郎将,将三百人,马各二匹,牛羊以万数,资金市帛直数千巨万,多持节副使,道可便遣之旁国。
骞还,拜为大行。
岁余,骞卒。
后岁余,其所遣副使通大夏之属者皆颇与其人俱来,于是西北国始通于汉矣。
(节选自《汉书》,有删改)汉书张骞传阅读题目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所做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留岁余/单于死国/内乱骞与胡妻及堂邑父俱亡/归汉拜骞太中大夫/堂邑父为奉使君/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B.留岁余/单于死/国内乱/骞与胡妻及堂邑父俱亡归汉/拜骞太中大夫/堂邑父为奉使君/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C.留岁余单/于死国内乱/骞与胡妻及堂邑父/俱亡归汉拜/骞太中大夫/堂邑父为奉使君/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D.留岁余单/于死国内乱/骞与胡妻及堂邑父俱亡归汉/拜骞太中大夫/堂邑父为奉使君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匈奴、月氏、大宛、康居、大夏、安息、乌孙等古代国家政权,都是张骞出使西域过程中所到、所闻之处,处于古代丝绸之路上。
汉书传·张骞李广利传
汉书传·张骞李广利传初,天子发书易(1),曰“神马当以西北来”。
得乌孙马好,名曰“天马”。
及得宛汗血马,益壮,更名乌孙马曰“西极马”,宛马曰“天马”云。
而汉始筑令居以西(2),初置酒泉郡(3),以通西北国。
因益发使抵安息、奄蔡、犛靬、条支、身毒国(4)。
而天子好宛马,使者相望于道,一辈大者数百,少者百余人,所赍操(5),大放博望侯时(6)。
其后益习而衰少焉(7)。
汉率一岁中使者多者十余,少者五六辈,远者八九岁,近者数岁而反(返)(8)。
(1)书:谓卜筮之书。
易:谓占卜陈直说)。
(2)筑令居以西:言筑塞西至酒泉(臣瓒说)。
令居:县名。
在今甘肃永登县西。
(3)酒泉郡:郡治禄福(今甘肃酒泉)。
(4)奄蔡:西域古族名。
一作阖苏。
约分布于今咸海至黑海一带。
从事游牧。
犛靬:汉西域国家之一。
一作阖轩。
即大秦国。
条枝:古西域国名、地名。
在安息西界,临西海(指波斯湾)。
在今伊拉克境内,(5)赍操:谓资持节及币。
操:持也。
(6)放(fǎng):依也。
(7)益习而衰少:以其串习,故不多发人(颜师古说)。
(8)远者八九岁二句:此谓道远则为时长,路近则为时短。
是时,汉既灭越,蜀所通西南夷皆震,请吏。
置牂柯、越巂、益州、沈黎、文山郡(1),欲地接以前通大夏(2)。
乃遣使岁十余辈(3),出此初郡(4),皆复闭昆明(5),为所杀,夺币物。
于是汉发兵击昆明,斩首数万(6)。
后复遣使,竟不得通。
语在《西南夷传》。
(1)置牂柯等郡:参考《西南夷传》。
(2)此谓欲地界相接前往大夏。
(3)遣使:《史记》“遣使”之下,有“柏始昌、吕越人等”。
(4)初郡:初置之郡。
后皆叛而并废之。
(5)闭昆明:为昆明所闭。
(6)汉发兵击昆明,斩首数万:时在元封二年。
自骞开外国道以尊贵,其吏士争上书言外国奇怪利害,求使。
天子为其绝远,非人所乐(1),听其言(2),予节,募吏民无问所从来(3),为具备人众遣之,以广其道。
来还不能无侵盗市物,及使失指(4),天子为其习之,辄覆按致重罪,以激怒令赎,复求使(5)。
2020高考文言文阅读训练:《史记-张骞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训练:《史记·张骞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张骞,汉中人也,建元..中为郎。
是时天子问匈奴降者,皆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无与共击之。
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欲通使,乃募能使者。
骞以郎应募,使月氏,与堂邑氏奴甘父俱出陇西。
经匈奴,匈奴得之,单于曰:“月氏在吾北,汉何以得往使?吾欲使越,汉肯听我乎?”留骞十余岁,与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
后骞与其属亡乡月氏,至大宛。
大宛闻汉之饶财,欲通不得,见骞,喜,问欲何之。
骞曰:“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
今亡,唯王使人导送我。
”大宛遣骞,经康居至大月氏。
时大月氏既臣大夏而居,地肥饶,少寇,志安乐,又自以远汉,殊无报胡之心。
骞竟不能得月氏要领。
还,复为匈奴所得。
留岁余,单于死,国内乱,骞与胡妻及堂邑父俱亡归汉。
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骞以校尉从大将军击匈奴,知水草处,军得以不乏,乃封骞为博望侯。
明年,骞为卫尉,与李将军俱出右北平击匈奴。
匈奴围李将军,军失亡多,而骞后期,当斩,赎为庶人..。
天子数问骞大夏之属。
骞既失侯,因言曰:“既连乌孙,自其西大夏之属皆可招来而为外臣。
”天子以为然,拜骞为中郎将,出使乌孙。
骞既至乌孙乌孙王昆莫见汉使如单于礼骞大惭知蛮夷贪乃曰天子致赐王不拜则还赐昆莫起拜赐,其他如故。
时乌孙国素服属匈奴久矣,且又近之,其大臣皆畏胡,王不能专制。
骞不得其要领。
骞因分遣副使使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及诸旁国。
乌孙发导译送骞还,骞与乌孙遣使数十人,马数十匹报谢,因令窥汉,知其广大。
骞还,拜为大行..,列于九卿。
岁余,骞卒。
后岁余,骞所遣副使通大夏之属者皆颇与其人俱来,于是西北国始通于汉矣。
然张骞凿空,其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此信之。
(节选自《史记·张骞出使西域》,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所做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骞既至乌孙/乌孙王昆莫见汉使/如单于礼骞/大惭/知蛮夷贪/乃曰/天子致赐/王不拜则还赐B.骞既至乌孙/乌孙王昆莫见汉使如单于礼/骞大惭/知蛮夷贪/乃曰/天子致赐/王不拜则还赐C.骞既至乌孙/乌孙王昆莫见汉使/如单于礼骞/大惭/知蛮夷贪/乃曰/天子致赐王/不拜则还赐D.骞既至乌孙/乌孙王昆莫见汉使/如单于礼/骞大惭/知蛮夷贪/乃曰/天子致赐王/不拜则还赐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建元,是汉武帝的第一个年号。
文言文张骞的翻译
骞奉命而往,跋涉万里,历尽艰辛。
初至匈奴,匈奴单于欲留骞,骞不屈,遂北行。
途中山川阻绝,草木稀少,风沙蔽日,骞与随行之人,饥渴困顿,几至绝境。
然骞志坚如石,终不放弃。
经年累月,骞至大宛国。
大宛国王闻骞来,大喜,以为汉使者,乃以礼相待。
骞遂留大宛,广交朋友,探听西域各国情况。
时月余,骞得大宛使者,与之同行,西行至康居。
康居国王亦以礼相待,骞乃以其所见所闻,绘成图卷,献于康居国王。
国王览图,大悦,遂遣使者随骞东还,以示汉室威德。
骞遂由康居东行,经月余,至月氏国。
月氏国王闻骞来,亦以礼相待。
骞遂居月氏,与月氏王共谋,欲通使汉室,以结为好。
时月氏王弟曰翕侯,与骞相善,共谋其事。
翕侯言于王曰:“汉,天下之大国也,其德泽深厚,宜结交之。
”王从其言,遂遣使者随骞东还,以报汉室。
骞还至大宛,大宛国王闻之,喜曰:“汉使者诚贤矣!吾国虽小,愿结好于汉。
”遂遣使者随骞东行,以示诚意。
骞复东行,经岁余,至敦煌。
敦煌太守李广利闻骞至,大喜,以为汉室威德远播,遂留骞于敦煌,使治文书。
骞在敦煌,广交西域各国使者,探听各国情况。
时月余,骞得西域使者,与之同行,东行至汉。
骞至长安,汉武帝闻之,大喜,以为骞能远涉西域,结交各国,乃封骞为太中大夫,赐金帛,以表彰其功。
骞自西域还,汉室威德大振,西域各国皆愿臣服。
汉武帝遂置西域都护府,以骞为都护,总领西域诸国。
骞在西域,治理有方,威德远播。
西域诸国皆以骞为敬,不敢相犯。
骞乃以其所见所闻,著《西域记》一书,以传后世。
骞在位二十余年,威德远播,汉室威德益盛。
骞虽身死,其功业永垂不朽。
世人传颂,称为“通西域第一人”。
汉使张骞,字子文,汉中人也。
奉命出使西域,历尽艰辛,结交各国,通大道,使汉室威德远播。
虽身死,其功业永垂不朽,后世传颂,以为楷模。
汉书·张骞传 阅读附答案
汉书·张骞传阅读附答案汉书张骞传张骞,汉中人也,建元中为郎。
时匈奴降者言匈奴破月氏王,月氏遁而怨匈奴,无与共击之。
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
骞以郎应募,使月氏,与堂邑氏奴甘父俱出陇西。
径匈奴,匈奴得之,传诣单于。
单于曰:月氏在吾北,汉何以得往使?吾欲使越,汉肯听我乎?留骞十余岁,予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
居匈奴西,骞因与其属亡乡月氏,西走数十日至大宛。
大宛闻汉之饶财,欲通不得,见骞,喜,问欲何之。
骞曰: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今亡,唯王使人道送我。
诚得至,反汉,汉之赂遗王财物不可胜言。
大宛以为然,遣骞,抵康居。
康居传致大月氏。
大月氏王已为胡所杀,立其夫人为王。
既臣大夏而君之,地肥饶,少寇,志安乐,又自以远远汉,殊无报胡之心。
骞从月氏至大夏,竟不能得月氏要领。
留岁余,还,欲从羌中归,复为匈奴所得。
留岁余单于死国内乱骞与胡妻及堂邑父俱亡归汉拜骞太中大夫堂邑父为奉使君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天子既闻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属皆大国,多奇物,土著,颇与中国同俗,而兵弱,贵汉财物;其北则大月氏、康居之属,兵强,可以赂遗设利朝也。
诚得而以义属之,则广地万里,重九译,致殊俗,威德遍于四海。
乃令因蜀犍为发间使,四道并出,皆各行一二千里。
骞以校尉从大将军击匈奴,知水草处,军得以不乏,乃封骞为博望侯。
是岁元朔六年也。
后二年,骞为卫尉,与李广俱出右北平击匈奴。
匈奴围李将军,军失亡多,而骞后期当斩,赎为庶人。
天子数问骞大夏之属。
骞既失侯,因曰:既连乌孙,自其西大夏之属皆可招来而为外臣。
天子以为然,拜骞为中郎将,将三百人,马各二匹,牛羊以万数,资金市帛直数千巨万,多持节副使,道可便遣之旁国。
骞还,拜为大行。
岁余,骞卒。
后岁余,其所遣副使通大夏之属者皆颇与其人俱来,于是西北国始通于汉矣。
(节选自《汉书》,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所做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留岁余/单于死国/内乱骞与胡妻及堂邑父俱亡/归汉拜骞太中大夫/堂邑父为奉使君/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B.留岁余/单于死/国内乱/骞与胡妻及堂邑父俱亡归汉/拜骞太中大夫/堂邑父为奉使君/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C.留岁余单/于死国内乱/骞与胡妻及堂邑父/俱亡归汉拜/骞太中大夫/堂邑父为奉使君/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D.留岁余单/于死国内乱/骞与胡妻及堂邑父俱亡归汉/拜骞太中大夫/堂邑父为奉使君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匈奴、月氏、大宛、康居、大夏、安息、乌孙等古代国家政权,都是张骞出使西域过程中所到、所闻之处,处于古代丝绸之路上。
大学张骞传文言文及翻译
张骞,汉中人也。
建元中,为郎。
时匈奴降者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而怨匈奴,无与共击之。
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欲通使月氏,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
骞以郎应募,使月氏。
与堂邑氏奴甘父俱出陇西。
径匈奴,匈奴得之,传诣单于。
单于曰:“月氏在吾北,汉何得往使?吾欲使越,汉肯听我乎?”留骞十余岁,予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
居匈奴西,骞因与其属亡向月氏,西走数十日,至大宛。
大宛闻汉之饶财,欲通不得,见骞,喜,问欲何之。
骞曰:“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今亡,唯王使人道送我。
诚得至,反汉,汉之赂遗王财物,不可胜言。
”大宛以为然,遣骞,为发译道,抵康居。
康居传致大月氏。
大月氏王已为胡所杀,立其夫人为王。
既臣大夏而君之,地肥饶,少寇,志安乐,又自以远远汉,殊无报胡之心。
骞从月氏至大夏,竟不能得月氏要领。
留岁余,还。
并南山,欲从羌中归,复为匈奴所得。
留岁余,单于死,国内乱,骞与胡妻及堂邑父俱亡归汉。
拜骞太中大夫,堂邑父为奉使君。
骞为人强力,广阔信人,蛮夷爱之。
尝与胡人交往,胡人皆乐为用,以骞之信义,得胡人之心。
堂邑父,胡人,善射,骞与共事,以射猎为乐。
骞既归汉,献上其所见闻,汉帝大悦,以为其功莫大焉。
骞还,岁余,复使月氏。
是时,匈奴连年侵扰,汉帝患之,欲结月氏为援,共击匈奴。
骞复往月氏,月氏王已立,不肯与汉通。
骞还,复为汉帝画策,欲以和亲之策结月氏,然月氏终不肯从。
骞虽未能达其使命,然其远行万里,历尽艰辛,不辱使命,汉帝嘉之。
骞后数十年,汉帝崩,武帝子昭帝即位,骞复出使西域,是为“西域通使”。
骞虽已老,然仍奋发向前,终于完成了其未竟之志。
【翻译】张骞,是汉中地区的人。
在汉武帝建元年间,他被任命为郎官。
当时,有投降汉朝的匈奴人报告说,匈奴攻破了月氏王,并使用月氏王的头颅作为饮酒的器具,月氏人因此逃离并且对匈奴怀恨在心,没有人和他们一同打击匈奴。
汉朝正打算消灭匈奴,听到这个消息后,想要派人出使月氏,但必须经过匈奴的领土,于是招募能够出使的人。
汉书·张骞传原文
汉书·张骞传原文原文:张骞,汉中人也,建元中为郎。
时匈奴降者言匈奴破月氏王,月氏遁而怨匈奴,无与共击之。
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
骞以郎应募,使月氏,与堂邑氏奴甘父俱出陇西。
径匈奴,匈奴得之,传诣单于。
单于曰:月氏在吾北,汉何以得往使?吾欲使越,汉肯听我乎?留骞十余岁,予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
居匈奴西,骞因与其属亡乡月氏,西走数十日至大宛。
大宛闻汉之饶财,欲通不得,见骞,喜,问欲何之。
骞曰: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今亡,唯王使人道送我。
诚得至,反汉,汉之赂遗王财物不可胜言。
大宛以为然,遣骞,抵康居。
康居传致大月氏。
大月氏王已为胡所杀,立其夫人为王。
既臣大夏而君之,地肥饶,少寇,志安乐,又自以远远汉,殊无报胡之心。
骞从月氏至大夏,竟不能得月氏要领。
留岁余,还,欲从羌中归,复为匈奴所得。
留岁余单于死国内乱骞与胡妻及堂邑父俱亡归汉拜骞太中大夫堂邑父为奉使君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天子既闻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属皆大国,多奇物,土著,颇与中国同俗,而兵弱,贵汉财物;其北则大月氏、康居之属,兵强,可以赂遗设利朝也。
诚得而以义属之,则广地万里,重九译,致殊俗,威德遍于四海。
乃令因蜀犍为发间使,四道并出,皆各行一二千里。
骞以校尉从大将军击匈奴,知水草处,军得以不乏,乃封骞为博望侯。
是岁元朔六年也。
后二年,骞为卫尉,与李广俱出右北平击匈奴。
匈奴围李将军,军失亡多,而骞后期当斩,赎为庶人。
天子数问骞大夏之属。
骞既失侯,因曰:既连乌孙,自其西大夏之属皆可招来而为外臣。
天子以为然,拜骞为中郎将,将三百人,马各二匹,牛羊以万数,资金市帛直数千巨万,多持节副使,道可便遣之旁国。
骞还,拜为大行。
岁余,骞卒。
后岁余,其所遣副使通大夏之属者皆颇与其人俱来,于是西北国始通于汉矣。
(节选自《汉书》,有删改)译文:张骞,是汉中人,建元年中当上了郎官。
当时投降汉朝的匈奴人说匈奴打败了月氏王,月氏王逃亡并因此怨恨匈奴,但是没有人能帮助他一同攻击匈奴。
张骞传文言文翻译
汉献帝建安元年,曹操迎汉献帝于许昌,张騫因才识出众,被举荐为郎中。
时值天下大乱,民不聊生,騫屡次上疏,劝曹操行仁政,以安民心。
其言辞激昂,情真意切,虽多触犯权贵,然曹操亦深敬其才。
騫尝上疏曰:“臣闻王者以仁为本,以义为用,以礼为表,以法为守。
今陛下以曹操为臣,曹操以陛下为主,宜各尽其职,共图大业。
然曹操好勇斗狠,擅权跋扈,不遵法度,宜早正其非,以正天下。
”曹操览疏,深以为然,遂召见騫,问曰:“子之言甚切,然吾有天下,何故反遭非议?”騫答曰:“陛下以曹操为臣,曹操虽才略过人,然其心不臣,擅权跋扈,若不早正其非,恐天下生变。
”曹操默然良久,曰:“子之言甚是,然吾惧天下未定,若行此策,恐生变乱。
”騫曰:“陛下既知其非,何惧变乱?若能正曹操之非,则天下可定,若不能,则乱自生矣。
”曹操虽心有忌惮,然见騫忠心耿耿,遂采纳其言,命騫为侍中,参与朝政。
騫在朝中,屡次劝谏曹操,虽屡遭贬谪,然其志未改。
建安五年,曹操病重,召见騫,曰:“吾一生征战,功过是非,自有后人评说。
然吾有一事,心系天下,望子为我完成。
”騫问:“愿闻其详。
”曹操曰:“吾有一子,名丕,才德兼备,吾欲立其为太子,以继我之后。
然丕性刚烈,若不辅以贤臣,恐不能安天下。
子可为我辅之,以安社稷。
”騫顿首谢恩,曰:“臣愿竭尽忠诚,辅佐太子,以安天下。
”曹操含笑而逝。
张騫辅佐太子曹丕,竭尽全力,推行仁政,以安民心。
曹丕继位后,封騫为司徒,位极人臣。
騫在位期间,屡次上疏,劝曹丕行仁政,以安天下。
其言辞恳切,曹丕深以为然,遂采纳其言,实行仁政。
张騫居官清正,生活简朴,廉洁奉公,深得民心。
其一生忠诚正直,为国家社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曹丕称帝后,追赠騫为太傅,谥曰文忠。
张騫,字季鹰,吴郡吴人也。
少好学,博览群书,精于《易经》。
才识出众,屡次上疏,劝曹操行仁政,虽屡遭贬谪,然志向未改。
辅佐太子曹丕,推行仁政,深得民心。
居官清正,廉洁奉公,为国家社稷鞠躬。
高考文言文阅读训练:《史记-张骞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训练:《史记·张骞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张骞,汉中人也,建元..中为郎。
是时天子问匈奴降者,皆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无与共击之。
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欲通使,乃募能使者。
骞以郎应募,使月氏,与堂邑氏奴甘父俱出陇西。
经匈奴,匈奴得之,单于曰:“月氏在吾北,汉何以得往使?吾欲使越,汉肯听我乎?”留骞十余岁,与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
后骞与其属亡乡月氏,至大宛。
大宛闻汉之饶财,欲通不得,见骞,喜,问欲何之。
骞曰:“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
今亡,唯王使人导送我。
”大宛遣骞,经康居至大月氏。
时大月氏既臣大夏而居,地肥饶,少寇,志安乐,又自以远汉,殊无报胡之心。
骞竟不能得月氏要领。
还,复为匈奴所得。
留岁余,单于死,国内乱,骞与胡妻及堂邑父俱亡归汉。
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骞以校尉从大将军击匈奴,知水草处,军得以不乏,乃封骞为博望侯。
明年,骞为卫尉,与李将军俱出右北平击匈奴。
匈奴围李将军,军失亡多,而骞后期,当斩,赎为庶人..。
天子数问骞大夏之属。
骞既失侯,因言曰:“既连乌孙,自其西大夏之属皆可招来而为外臣。
”天子以为然,拜骞为中郎将,出使乌孙。
骞既至乌孙乌孙王昆莫见汉使如单于礼骞大惭知蛮夷贪乃曰天子致赐王不拜则还赐昆莫起拜赐,其他如故。
时乌孙国素服属匈奴久矣,且又近之,其大臣皆畏胡,王不能专制。
骞不得其要领。
骞因分遣副使使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及诸旁国。
乌孙发导译送骞还,骞与乌孙遣使数十人,马数十匹报谢,因令窥汉,知其广大。
骞还,拜为大行..,列于九卿。
岁余,骞卒。
后岁余,骞所遣副使通大夏之属者皆颇与其人俱来,于是西北国始通于汉矣。
然张骞凿空,其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此信之。
(节选自《史记·张骞出使西域》,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所做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骞既至乌孙/乌孙王昆莫见汉使/如单于礼骞/大惭/知蛮夷贪/乃曰/天子致赐/王不拜则还赐B.骞既至乌孙/乌孙王昆莫见汉使如单于礼/骞大惭/知蛮夷贪/乃曰/天子致赐/王不拜则还赐C.骞既至乌孙/乌孙王昆莫见汉使/如单于礼骞/大惭/知蛮夷贪/乃曰/天子致赐王/不拜则还赐D.骞既至乌孙/乌孙王昆莫见汉使/如单于礼/骞大惭/知蛮夷贪/乃曰/天子致赐王/不拜则还赐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建元,是汉武帝的第一个年号。
张骞原文及翻译
张骞原文及翻译张骞原文及翻译张骞,字子文,汉中郡城固人,中国汉代杰出的外交家、旅行家、探险家,丝绸之路的开拓者,故里在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城南2千米处汉江之滨的博望村。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张骞原文及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张骞,汉中人也,建元中为郎。
时匈奴降者言匈奴破月氏王,月氏遁而怨匈奴,无与共击之。
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
骞以郎应募,使月氏,与堂邑氏奴甘父俱出陇西。
径匈奴,匈奴得之,传诣单于。
单于曰:“月氏在吾北,汉何以得往使?吾欲使越,汉肯听我乎?”留骞十余岁,予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
居匈奴西,骞因与其属亡乡月氏,西走数十日至大宛。
大宛闻汉之饶财,欲通不得,见骞,喜,问欲何之。
骞曰:“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今亡,唯王使人道送我。
诚得至,反汉,汉之赂遗王财物不可胜言。
”大宛以为然,遣骞,抵康居。
康居传致大月氏。
大月氏王已为胡所杀,立其夫人为王。
既臣大夏而君之,地肥饶,少寇,志安乐,又自以远远汉,殊无报胡之心。
骞从月氏至大夏,竟不能得月氏要领。
留岁余,还,欲从羌中归,复为匈奴所得。
留岁余单于死国内乱骞与胡妻及堂邑父俱亡归汉拜骞太中大夫堂邑父为奉使君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天子既闻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属皆大国,多奇物,土著,颇与中国同俗,而兵弱,贵汉财物;其北则大月氏、康居之属,兵强,可以赂遗设利朝也。
诚得而以义属之,则广地万里,重九译,致殊俗,威德遍于四海。
乃令因蜀犍为发间使,四道并出,皆各行一二千里。
骞以校尉从大将军击匈奴,知水草处,军得以不乏,乃封骞为博望侯。
是岁元朔六年也。
后二年,骞为卫尉,与李广俱出右北平击匈奴。
匈奴围李将军,军失亡多,而骞后期当斩,赎为庶人。
天子数问骞大夏之属。
骞既失侯,因曰:“既连乌孙,自其西大夏之属皆可招来而为外臣。
”天子以为然,拜骞为中郎将,将三百人,马各二匹,牛羊以万数,资金市帛直数千巨万,多持节副使,道可便遣之旁国。
汉书-张骞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
汉书-张骞传阅读答案附翻译(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作文大全、试题答案、职业规划、原文赏析、小学阅读、初中阅读、高中阅读、诗词阅读、文言文阅读、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essay writing, test questions answers, career planning,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primary school reading, junior high school reading, high school reading, poetry reading, classical Chinese reading,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汉书-张骞传阅读答案附翻译汉书·张骞传张骞,汉中人也,建元中为郎。
汉书张骞传原文及注释
《汉书张骞传原文及注释》是一部非常重要的历史文献,本文将为读者带来具体的分析。
第一段:介绍《汉书张骞传原文及注释》的背景及重要性。
《汉书》是我国历史上一部非常重要的史书,其中张骞的传记是其中的一部分。
张骞是一个非常具有历史意义的人物,他开辟了汉朝和中亚的贸易路线,这对于中亚与中国的交流和发展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因此,《汉书张骞传原文及注释》也成了一份非常重要的历史文献。
第二段:张骞的出生及成长环境。
张骞是汉武帝时期的贵族子弟,从小就受到了较好的教育。
他在读书期间主攻历史和地理,这为他后来的远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段:张骞的远征经历。
张骞曾两次领导重要的远征。
第一次,他率领数百人穿越天山,到达了大宛。
第二次,他深入伊吾和大宛之间。
他不仅开辟了中亚和中国的贸易路线,还向汉朝提供了有关中亚的宝贵情报。
第四段:《汉书张骞传原文及注释》有哪些特点和优势。
《汉书张骞传原文及注释》是对张骞这一历史人物的详实记载,因此具有非常高的历史价值。
这部文献还包括了汉代的局势、文化和政治等方面的信息,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汉代的历史和文化。
此外,这部文献采用了注释的形式,便于读者理解和阅读。
第五段:总结。
《汉书张骞传原文及注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文献,具有高度的历史价值。
读者通过这部文献能够更好地了解汉代和张骞这位历史人物,同时也能够对中亚和中国之间的贸易和文化交流有更深入的了解。
《史记·张骞出使西域》原文及翻译译文
《史记·张骞出使西域》原文及翻译译文1、《史记·张骞出使西域》原文及翻译译文《史记·张骞出使西域》原文及翻译史记原文:张骞,汉中人也,建元中为郎。
是时天子问匈奴降者,皆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无与共击之。
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欲通使,乃募能使者。
骞以郎应募,使月氏,与堂邑氏奴甘父俱出陇西。
经匈奴,匈奴得之,单于曰:“月氏在吾北,汉何以得往使?吾欲使越,汉肯听我乎?”留骞十余岁,与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
后骞与其属亡乡月氏,至大宛。
大宛闻汉之饶财,欲通不得,见骞,喜,问欲何之。
骞曰:“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
今亡,唯王使人导送我。
”大宛遣骞,经康居至大月氏。
时大月氏既臣大夏而居,地肥饶,少寇,志安乐,又自以远汉,殊无报胡之心。
骞竟不能得月氏要领。
还,复为匈奴所得。
留岁余,单于死,国内乱,骞与胡妻及堂邑父俱亡归汉。
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骞以校尉从大将军击匈奴,知水草处,军得以不乏,乃封骞为博望侯。
明年,骞为卫尉,与李将军俱出右北平击匈奴。
匈奴围李将军,军失亡多,而骞后期,当斩,赎为庶人。
天子数问骞大夏之属。
骞既失侯,因言曰:“既连乌孙,自其西大夏之属皆可招来而为外臣。
”天子以为然,拜骞为中郎将,出使乌孙。
骞既至乌孙乌孙王昆莫见汉使如单于礼骞大惭知蛮夷贪乃曰天子致赐王不拜则还赐昆莫起拜赐,其他如故。
时乌孙国素服属匈奴久矣,且又近之,其大臣皆畏胡,王不能专制。
骞不得其要领。
骞因分遣副使使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及诸旁国。
乌孙发导译送骞还,骞与乌孙遣使数十人,马数十匹报谢,因令窥汉,知其广大。
骞还,拜为大行,列于九卿。
岁余,骞卒。
后岁余,骞所遣副使通大夏之属者皆颇与其人俱来,于是西北国始通于汉矣。
然张骞凿空,其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此信之。
(节选自《史记·张骞出使西域》,有删改)译文:张骞是汉中人。
《汉书》卷六十一·张骞李广利传第三十一
《汉书》卷六十一·张骞李广利传第三十一初,天子发书《易》,曰“神马当从西北来”。
得乌孙马好,名曰“天马”。
及得宛汗血马,益壮,更名乌孙马曰“西极马”,宛马曰“天马”云。
而汉始筑令居以西,初置酒泉郡,以通西北国。
因《益》发使抵安息、奄蔡、犛靬、条支、身毒国。
而天子好宛马,使者相望於道,一辈大者数百,少者百馀人,所赍操,大放博望侯时。
其后益习而衰少焉。
汉率一岁中使者多者十馀,少者五六辈,远者八九岁,近者数岁而反。
是时,汉既灭越,蜀所通西南夷皆震,请吏。
置牂柯、越巂、益州、沈黎、文山郡,欲地接以前通大夏。
乃遣使岁十馀辈,出此初郡,皆复闭昆明,为所杀,夺币物。
於是汉发兵击昆明,斩首数万。
后复遣使,竟不得通。
语在《西南夷传》。
自骞开外国道以尊贵,其吏士争上书言外国奇怪利害,求使。
天子为其绝远,非人所乐,听其言,予节,募吏民无问所从来,为具备人众遣之,以广其道。
来还不能无侵盗币物,及使失指,天子为其习之,辄复按致重罪,以激怒令赎,复求使。
使端无穷,而轻犯法。
其吏卒亦辄复盛推外国所有,言大者予节,言小者为副,故妄言无行之徒皆争相效。
其使皆私县官赍物,欲贱市以私其利。
外国亦厌汉使人人有言轻重,度汉兵远,不能至,而禁其食物,以苦汉使。
汉使乏绝,责怨,至相攻击。
楼兰、姑师小国,当空道,攻劫汉使王恢等尤甚。
而匈奴奇兵又时时遮击之。
使者争言外国利害,皆有城邑,兵弱易击。
於是天子遣从票侯破奴将属国骑及郡兵数万以击胡,胡皆去。
明年,击破姑师,虏楼兰王。
酒泉列亭障至玉门矣。
而大宛诸国发使随汉使来,观汉广大,以大鸟卵及犛靬眩人献於汉,天子大说。
而汉使穷河源,其山多玉石,采来,天子案古图书,名河所出山曰昆仑云。
是时,上方数巡狩海上,乃悉从外国客,大都多人则过之,散财帛赏赐,厚具饶给之,以览视汉富厚焉。
大角氐,出奇戏诸怪物,多聚观者,行赏赐,酒池肉林,令外国客遍观名各仓库府臧之积,欲以见汉广大,倾骇之。
及加其眩者之工,而角氐奇戏岁增变,其益兴,自此始。
燉煌的词源再探讨re-discu...
2014年第1期(总第143期)敦煌研究DUNHUANG RESEARCH 收稿日期:2013-08-08作者简介:谭世宝(1950-),男,香港人,历史学、语言学博士,澳门理工学院成人教育及特别计划中心教授,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生及博士后研究员指导教授,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
主要研究澳门学、敦煌学、中国思想史、中国佛教史、历史文献学等。
燉煌的词源再探讨谭世宝(澳门理工学院成人教育及特别计划中心,澳门999078)内容摘要:有关燉(焞、敦)煌的词源问题,是伴随着敦煌学产生而一直吸引众多中外学者关注研究的跨世纪难题,迄今已经成为聚讼不决的百年历史悬案。
有关燉煌等地名的族源及意义成为难以理解的历史问题,乃因时过境迁,使得原来完整的汉朝历史档案资料在两千多年来不断递减的过程中变成碎片流传于今世,而导致当代片面的历史研究者的困惑不断增加。
特别是由于有关问题实际是由原来对中国历史文化及《史记》、《汉书》缺乏全面深入研究理解的现代欧洲汉学家提出的伪问题,然后由他们及同样一知半解的日本汉学家对伪问题作出的种种错答案,形成了先入为主的一些误论的影响,而导致了所谓燉煌为胡语的音译词之说在中国普遍流行,弄清这个百年悬案,必须源流都要厘清,既要把百多年来的有关问题的研究史基本研究清楚,同时还要把《史记》、《汉书》的有关记载的源流弄清楚。
本文通过对有关传世文献源流的分析研究,再一次强调“燉煌”为汉语非胡语音译。
关键词:月氏;匈奴语;土著居民;名从主人中图分类号:K92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14)01-0121-10Re-discussing the Etymological Origin of “Dunhuang ”TAN Shibao(Centre of Continuing Education and Special Projects,Macao Polytechnic Institute,Macao 999078)Abstract:The etymology of the word Dunhuang has been a research subject ever since the inception of theDunhuang Studies and has not been settled yet.As time passed,the original complete historical records of the Han dynasty had been reduced progressively and become fragmental during more than two thousand years,and this adds more difficulties for historical research,making it hard to understand the origin and meaning of the names of many places like Dunhuang.In particular,some questions are pseudo-problems posed by European sinologists who do not have a comprehensive and deep understanding of the history and culture of China,the Historical Records ,and the Book of Han ,and pseudo-problems have been given various wrong answers by the same ignorant Japanese sinologists.As a result,the opinion that Dunhuang is a non -Chinese trans -pronunciation word is popular in China.To solve this centenary problem means to clarify all the necessary origins,including all the research results in the last century and the relevant records in the Historical Records and t he Book of Han .ThisNO.1.2014TOTAL 143121··有关燉(焞、敦)煌的词源问题,是伴随着敦煌学产生而一直吸引众多中外学者关注研究的跨世纪难题,迄今已经成为聚讼不决的百年历史悬案。
《汉书》卷六十一·张骞李广利传第三十一
《汉书》卷六十一·张骞李广利传第三十一张骞,汉中人也,建元中为郎。
时,匈奴降者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而怨匈奴,无与共击之。
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
骞以郎应募,使月氏,与堂邑氏奴甘父俱出陇西。
径匈奴,匈奴得之,传诣单于。
单于曰“月氏在吾北,汉何以得往使。
吾欲使越,汉肯听我乎”留骞十馀岁,予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
居匈奴西,骞因与其属亡乡月氏,西走数十日,至大宛。
大宛闻汉之饶财,欲通不得,见骞,喜,问欲何之。
骞曰“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今亡,唯王使人道送我。
诚得至,反汉,汉之赂遗王财物不可胜言”大宛以为然,遣骞,为发道译,抵康居。
康居传致大月氏。
大月氏王已为胡所杀,立其夫人为王。
既臣大夏而君之,地肥饶,少寇,志安乐。
又自以远远汉,殊无报胡之心。
骞从月氏至大夏,竟不能得月氏要领。
留岁馀,还,并南山,欲从羌中归,复为匈奴所得。
留岁馀,单于死,国内乱,骞与胡妻及堂邑父俱亡归汉。
拜骞太中大夫,堂邑父为奉使君。
骞为人强力,宽大信人,蛮夷爱之。
堂邑父胡人,善射,穷急射禽兽给食。
初,骞行时百馀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骞身所至者,大宛、大月氏、大夏、康居,而传闻其旁大国五六,具为天子言其地形所有,语皆在《西域传》。
骞曰“臣在大夏时,见邛竹杖、蜀布,问:安得此。
大夏国人曰:吾贾人往市之身毒国。
身毒国在大夏东南可数千里。
其俗土著,与大夏同,而卑湿暑热。
其民乘象以战。
其国临大水焉。
以骞度之,大夏去汉万二千里,居西南。
今身毒又居大夏东南数千里,有蜀物,此其去蜀不远矣。
今使大夏,从羌中,险,羌人恶之。
少北,则为匈奴所得。
从蜀,宜径,又无寇”天子既闻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属皆大国,多奇物,土著,颇与中国同俗,而兵弱,贵汉财物。
其北则大月氏、康居之属,兵强,可以赂遗设利朝也。
诚得而以义属之,则广地万里,重九译,致殊俗,威德遍於四海。
天子欣欣以骞言为然。
乃令因蜀犍为发间使,四道并出:出駹,出莋,出徙、邛,出僰,皆各行一二千里。
《汉书》卷六十一·张骞李广利传第三十一
《汉书》卷六十一·张骞李广利传第三十一於是贰师后复行,兵多,所至小国莫不迎,出食给军。
至轮台,轮台不下,攻数日,屠之。
自此而西,平行至宛城,兵到者三万。
宛兵迎击汉兵,汉兵射败之,宛兵走入保其城。
贰师欲攻郁成城,恐留行而令宛益生诈,乃先至宛,决其水原,移之,则宛固已忧困。
围其城,攻之四十馀日。
其外城坏,虏宛贵人勇将煎靡。
宛大恐,走入中城,相与谋曰“汉所为攻宛,以王毋寡”宛贵人谋曰“王毋寡匿善马,杀汉使。
今杀王而出善马,汉兵宜解。
即不,乃力战而死,未晚也”宛贵人皆以为然,共杀王。
其外城壤,虏宛贵人勇将煎靡。
宛大恐,走入中城,相与谋曰“汉所为攻宛,以王毋寡”持其头,遣人使贰师,约曰“汉无攻我,我尽出善马,恣所取,而给汉军食。
即不听我,我尽杀善马,康居之救又且至。
至,我居内,康居居外,与汉军战。
孰计之,何从”是时,康居候视汉兵尚盛,不敢进。
贰师闻宛城中新得汉人知穿井,而其内食尚多。
计以为来诛首恶者毋寡,毋寡头已至,如此不许,则坚守,而康居候汉兵罢来救宛,破汉军必矣。
军吏皆以为然,许宛之约。
宛乃出其马,令汉自择之,而多出食食汉军。
汉军取其善马数十匹,中马以下牝牡三千馀匹,而立宛贵人之故时遇汉善者名昧蔡为宛王,与盟而罢兵,终不得入中城,罢而引归。
初,贰师起孰煌西,为人多,道上国不能食,分为数军,从南北道。
校尉王申生、故鸿胪壶充国等千馀人别至郁成,城守不肯给食。
申生去大军二百里,负而轻之,攻郁成急。
郁成窥知申生军少,晨用三千人攻杀申生等,数人脱亡,走贰师。
贰师令搜粟都尉上官桀往攻破郁成,郁成降。
其王亡走康居,桀追至康居。
康居闻汉已破宛,出郁成王与桀,桀令四骑士缚守诣大将军。
四人相谓“郁成,汉所毒,今生将,卒失大事”欲杀,莫適先击。
上邽骑士赵弟拔剑击斩郁成王。
桀等遂追及大将军。
初,贰师后行,天子使使告乌孙大发兵击宛。
乌孙发二千骑往,持两端,不肯前。
贰师将军之东,诸所过小国闻宛破,皆使其子弟从入贡献,见天子,因为质焉。
班固《汉书·张骞传》原文与译文
班固《汉书·张骞传》原文与译文
原文
译文
张骞,汉中人也。建元中为郎 。时匈奴降者 言匈奴破月 氏 王,以其头为饮 器,月氏遁而怨 匈奴,无与共击之 。汉方欲事灭 胡,闻此言,欲通使,道必更匈奴 中,乃募能使者 。骞以郎应募 ,使月氏。与堂邑氏奴 甘父俱出陇 西。径匈奴,匈奴得之,传诣 单于。单于曰:‚月氏在吾北 ,汉何以得往 使?吾欲使越,汉肯听
国有了往来。当初,汉朝想和西南各民族往来,但麻烦很多,就停止 了。直到张骞说可以由此通往大夏,才又开始从事和尉从 大将军击匈 奴,知水草处,军得以不乏 ,乃封骞 为博 望侯。是岁,元朔六年也 。后二年,骞为卫尉,与李广俱出 右北平击匈 奴。匈奴围李将 军,军失亡多,而骞后期,当斩,赎为 庶人。是岁骠骑将 军破匈奴西 边,杀数万人,至祁连山。其秋,浑邪 王率众 降汉,而金城、河西并南山 至盐泽,空,无匈奴。匈奴时有
皇帝多次问张骞有关大夏等国的情况。张骞已经失去爵位,就回答 说:“我居住在匈奴时,听说乌孙王叫昆莫。昆莫的父亲难兜靡本来与 大月氏都在祁连和敦煌之间,是个小国。大月氏攻击并杀掉了难 兜靡, 夺取了他的土地,乌孙百姓逃亡到匈奴。当时他的儿子昆莫刚刚出生, 傅父布就翕侯抱着昆莫逃跑,把他藏在草里面。傅父给昆莫去寻找食品 ,回来时看见狼在给他奶吃,还有乌鸦叼着肉在他旁边飞翔,以为他有 神助。于是,带着他归附了匈奴。单于很喜爱他,就收养下来了。等他 长大后,把他父亲原来的百姓交给了他,叫他带兵,结果屡建功劳。当 时,月氏已被匈奴所攻破,月氏便往西攻打骞王,骞王向南逃跑迁徙到 很远的地方去了,月氏就占据了骞王原来的地方。昆莫成人后,自己向 单于请求报杀父 之仇,使出兵西边攻破大月氏。大月氏再往西逃跑,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骞传-张骞传张骞李广利传第三十
一
【说明】本传叙述张骞、李广利的事迹。
张骞,武帝时两次奉使西域,历经磨难,不畏艰苦,沟通中外,作出贡献,是个传奇式英雄人物。
还曾参与征伐匈奴的活动。
李广利,武帝宠姬李夫人之兄,太初元年(前104),奉命带兵到大宛贰师城索取汗血马,故号贰师将军。
此役损失很大,但他却封为海西侯。
征和三年(前90)出击匈奴,兵败,投降对方,不久死于客地。
《史记》将张骞附传于《卫将军传》,甚为简略,而《大宛传》记载张骞、李广利事,较为详细,止于李广利封为海西侯。
《汉书》将张骞、李
广利合为一传,补充材料,详其始末,显示汉武帝事外的精神及中西的交流。
《史记》《汉书》于传末都论及取材谨慎的原则,不取荒诞不经的传闻;这是史学的基本要求,否则难言“实录”。
张骞,汉中人也(1),建元中为郎(2)。
时匈奴降者言匈奴破月氏王(3),以其头为饮器(4),月氏遁而怨匈奴,无与共击之(5)。
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6),乃募能使者。
骞以郎应募,使月氏,与堂邑氏奴甘父俱出陇西(7)。
径匈奴,匈奴得之,传诣单于。
单于曰:“月氏在吾北,汉何以得往使?吾欲使越,汉肯听我乎?”留骞十余岁,予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
(1)汉中人:陈寿《益部耆旧传》云。
骞汉中成固人。
成固,县名,今陕西城固县。
(2)建元:汉武帝年号(前140—前135)。
(3)月氏(ròuzhī):我国古代西北部的一个民族。
(4)饮器:侧耳杯。
其形如人面,故匈奴以月氏王头为饮器,取其形似(陈直说)。
(5)无与:言无人援助。
(6)
更:经过。
(7)堂邑:汉人之姓。
其奴名甘父。
陇西:郡名。
治狄道(今甘肃临洮县)。
张骞出陇西,时在建元三年(前138)。
居匈奴西(1),骞因与其属亡乡(向)月氏(2),西走数十日至大宛(3)。
大宛闻汉之饶财,欲通不得,见骞,喜,问欲何之。
骞曰:“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今亡,唯王使人道(导)送我。
诚得至,反(返)汉,汉之赂遗王财物不可胜言。
”大宛以为然,遣骞,为发译道(导)(4),抵康居(5)。
康居传致大月氏(6)。
大月氏王已为胡所杀,立其夫人为王(7)。
既臣大夏而君之(8),地肥饶,少寇,志安乐,又自以远远汉(9),殊无报胡之心。
骞从月氏至大夏,竟不能得月氏要领(10)。
(1)居匈奴西:《史记》作“居匈奴中,益宽”。
(2)其属:谓同使之官属。
(3)大宛(yuān):西域国名。
在今苏联中亚费尔干纳盆地。
王治贵山城(今苏联中亚卡散赛)。
以产汗血马著称。
(4)译:译员。
导:向导。
(5)抵:至也。
康居:西域国名。
东界乌孙,西达奄蔡,南接大月氏,东
南临大宛。
约在今巴尔喀什湖和咸海之间。
王都在卑阗城。
北部为游牧区,南部为农业区。
(6)大月氏:古族名。
汉文帝时,月氏大部分人从敦煌祁连间西迁至塞种地区(今新疆西部伊犁河流域及其迤西一带),称大月氏,因遭乌孙攻击,又西迁大夏(今阿姆河上流)。
自张骞至其国后,往来渐密。
国内分休密、双靡、贵霜、顿、都密五部翕侯。
约当西汉后期,贵霜翁侯兼并其他四部,建立贵霜王朝。
(7)夫人:《史记》作“太子”。
(8)臣大夏:谓以大夏为臣。
大夏(Bactria):中亚细亚古国。
在兴都库什山与阿姆河上游之间(今阿富汗北部)。
公元前三、二世纪之交强盛,后国土分袭、势衰,被大月氏入据。
(9)自以远远汉:《史记》作“自以远汉”。
(10)要(yāo)领:长衣提起腰和领,襟袖自然平贴。
比喻纲要或事物的关键。
要:古“腰”字。
留岁余,还,并(傍)南山(1),欲从羌中归(2),复为匈奴所得。
留岁余,单于死,国内乱,骞与胡妻及堂邑父俱亡
归汉(3)。
拜骞太中大夫(4),堂邑父为奉使君。
(1)南山:即今新疆南部喀喇昆仑山脉。
(2)羌:古族名。
活动于今甘肃、青海等部分地区。
(3)堂邑父:即堂邑氏之奴甘父。
亡归汉:时在元朔三年(前126)。
(4)太中大夫:官名。
掌论议,属郎中令(光禄勋)。
骞为人强力,宽大信人,蛮夷爱之。
堂邑父胡人(2),善射,穷急射禽兽给食(3)。
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4),唯二人得还。
(1)强力:言坚忍于事(颜师古说)。
(2)胡人:《史记》作“故胡人”,是也。
(3)给:供也。
(4)十三年:自建元三年至元朔三年(前138—126)。
骞身所至者,大宛、大月氏、大夏、康居,而传闻其旁大国五六,具为天子言其地形,所有(1)。
语皆在《西域传》。
(1)所有:指所生之物。
骞曰:“臣在大夏时,见邛竹杖、蜀布(1),问安得此,大夏国人曰:‘吾贾人
往市之身毒国(2)。
身毒国在大夏东南可数千里。
其俗土著(3),与大夏同,而卑湿暑热。
其民乘象以战。
其国临大水焉。
’以骞度之(4),大夏去汉万二千里,居西南。
今身毒又居大夏东南数千里,有蜀物,此其去蜀不远矣。
今使大夏,从羌中,险,羌人恶之;少北,则为匈奴所得;从蜀,宜径(5),又无寇。
”天子既闻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属皆大国,多奇物,土著,颇与中国同俗,而兵弱,贵汉财物;其北则大月氏、康居之属,兵强,可以赂遗设利朝也(6)。
诚得而以义属之(7),则广地万里,重九译,致殊俗,威德遍于四海。
天子欣欣以骞言为然。
乃令因蜀犍为发间使(8),四道并出:出(9),出莋(10),出徙、邛(11),出僰(12),皆各行一二千里。
其北方闭氏、莋(13),南方闭巂、昆明(14)。
昆明之属无君长,善寇盗,辄杀略汉使,终莫得通。
然闻其西可千余里,有乘象国,名滇越(15),而蜀贾间出物者或至焉(16),于是汉以求大夏道始通滇国。
初,汉欲通西南夷,
费多,罢之。
及骞言可以通大夏,乃复事西南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