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坚持的五项原则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坚持的五项原则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实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必须坚持以下5项原则。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
我国宪法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
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
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厉行法治,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充分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进。
依法执政,既要求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也要求党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
必须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把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同依法执政基本方式统一起来,把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同人大、政府、政协、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依章程履行职能、开展工作统一起来,把党领导人民制定和实施宪法法律同党坚持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统一起来,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善于使党组织推荐的人选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人员,善于通过国家政权机关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善于运用民主集中制原则维护中央权威、维护全党全国团结统一。
2、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
必须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承担应尽的义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富裕。
必须保证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法制建设16字方针的理解
法制建设16字方针的理解法制建设16字方针是指中国共产党在法制建设方面的基本方针,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
这一方针的目的是加强和完善中国的法制体系,确保国家的法律权威和公平正义的实现。
首先,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意味着在国家层面上,要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法律体系,包括宪法、行政法、刑法、民法等各个方面的法律法规。
这些法律将为国家的治理提供准则和规范,确保政府的权力行使合法、公正,为人民的权益和自由提供保障。
其次,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意味着在社会层面上,要推动社会各界遵守法律、尊重法律,建立起一种文明法治的社会风尚。
这需要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
同时,要加强执法和司法机关的建设,提高执法人员和法官的专业素质,确保执法公正、司法公正。
此外,法制建设16字方针还强调了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目标,即建设一个公正、民主、法治、有信仰、富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这意味着法制建设不仅仅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个体权益,更是为了促进国家的发展和进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在实施这一方针的过程中,需要加强法治宣传和教育力度,提高全民的法律素养和法律意识;加强法律监督和司法独立,确保法律的公正适用和司法的独立公正;加强法治能力建设,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法治人才队伍,为法制建设提供坚实的基础。
总之,法制建设16字方针的核心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
这一方针的目标是建设公正、民主、法治、有信仰、富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法治能力建设和法律监督等方面的努力。
只有在良好的法治环境下,社会的和谐稳定和个人权益的保障才能得到有效实现。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坚持的五项原则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坚持的五项原则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实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必须坚持以下 5 项原则。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
我国宪法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
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
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厉行法治,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充分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进。
依法执政,既要求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也要求党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
必须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把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同依法执政基本方式统一起来,把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同人大、政府、政协、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依章程履行职能、开展工作统一起来,把党领导人民制定和实施宪法法律同党坚持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统一起来,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善于使党组织推荐的人选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人员,善于通过国家政权机关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善于运用民主集中制原则维护中央权威、维护全党全国团结统一。
2、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
必须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承担应尽的义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富裕。
必须保证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认识
目录一、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定义 (1)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主要任务 (2)三、依法治国 (3)四、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7)五、总结 (9)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认识一、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定义。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1996年,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制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指出,到下世纪初要初步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997年10月,中共十五大报告首次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
1999年3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对1982年宪法进行修改,将法治与法治国家予以宪法确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根本任务和原则,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一个基本目标。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中共十六大报告强调,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中共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指出,要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保障公民合法权益;坚持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为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提供政治和法律制度保障;要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主要任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最基本的内容是在我们国家法制建设的过程中,根据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应当遵循的依法治国、公平正义、公正司法、司法为民等这些具体理念。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内容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内容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1.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制定和修改法律,建立健全法规制度,确立法律权威,加强法律的适用和实施,为社会主义法治提供坚实的法律基础。
2. 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依法行政,依法执政,依法办事,推动各种社会关系和社会事务在法治轨道上运行,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有效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
3. 建设公正高效的司法体系:加强司法改革,提高司法公正性和司法透明度,提升司法服务水平,依法保障公民的司法权益,实现公正审判和公正执法。
4. 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宣传法律知识,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和素养,加强法治文化建设,使法治理念深入人心,广泛参与到社会生活中。
5. 加强法制建设和法治监督:健全法制规范,规范行政行为,加强监督机制,严肃处理违法乱纪行为,净化社会风气,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秩序。
6. 增强法治保障能力:加强法律体系建设和法治能力建设,培养专业人才,完善法律制度,提升法治保障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全社会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通过法治建设,实现国家治理的法治化,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推进社会进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目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目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目标是建设一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社会主义法治化的目标。
具体目标包括:
1. 建立健全的法律体系: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确立宪法的核心地位,建立起与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法律框架。
2. 健全法治政府:推进政府依法行政,加强行政法规制定和执行,保障公民权益。
3. 建立公正高效的司法体系: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建立独立、公正、高效的审判机构和法官队伍,保障公民的司法权益。
4. 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公民法治意识,增强法律意识,推动全社会形成尊法守法的氛围。
5. 健全法治社会建设:加强社会组织和公民参与,推动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建设,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6.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通过法治改革,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实现国家治理的法治化。
通过实现以上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旨在建立起一个依法治国的社会主义国家,保障公民权益,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商标权的法律保护方式
第七节 证券和期货法律制度
一、证券法律制度
(一)证券与证券法
1、证券的概念 2、证券市场的构成与功能
2、证券经营机构
(二)证券机构
1、证券市场监管机构 1、股票发行 2、公司债券的发行条件
(三)证券发行的法律规定
(四)证券交易的法律规定
1、证券上市制度
2、证券交易禁止行为: (1)内幕交易; (2)操纵市场; (3)传播虚假信息;(4)欺诈客户。 3、证券纠纷的处理
1、代位权 2、撤销权
第四节 担保法律制度
一、概述 二、保证
(一)保证的设立 (二)保证责任
四、质押
(一)动产质押 (二)权利质押
三、抵押
(一)抵押和抵押权 (二)抵押权的设定 (三)抵押权的实现
五、留置 六、定金
第五节 物权法律制度
一、物权与物权法
(一)物权的概念与种类 (二)物权法的基本原则 1、物权法定原则 2、一物一权原则,即一个物上只能设定一个 所有权 3、公示、公信原则,即物权的设定、转移必 须公开、透明、并采用不动产登记、动产交 付的规则,以利于保护第三人的利益,维护 交易的安全和秩序。
四、夫妻关系
(一)夫妻人身关系 (二)夫妻财产关系
1、夫妻共同财产 2、夫妻个人财产 3、夫妻约定财产
六、离婚
(一)离婚的方式
1、登记离婚 2、诉讼离婚
(二)离婚的法律后果
第三节 合同法律制度
一、合同的订立
(一)订立程序
1、要约 2、承诺
(二)合同条款 (三)缔约过失责任
二、合同的效力
(一)合同的生效 (二)合同的无效 (三)合同的可变更、可 撤销 (四)合同效力待定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重要性: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依法治国:1、含义: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的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
2、地位: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3、根本目的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从尊重宪法开始地位:宪法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是我国的根本大法一、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1、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
如:国家性质、根本任务……普通法规定: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某一方面的问题。
如《劳动法》、《教育法》等2、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第一、普通法律是根据宪的制定,是宪法的具体化。
第二、普通法律不能和宪法相违背、相抵触,否则将被视为违宪而被宣布无效。
3、在制定和修改程序上在制定和修改程序上,宪法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
意义:保障宪法的权威性和稳定性,使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健康发展。
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的最高行为准则。
宪法是一切社会团体和组织以及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在很多人心目中,宪法是高高在上的一部大法,和我们的生活没有太多的关系,你认为呢?(1)宪法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确认和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也规定了公民的基本义务。
(2)宪法就在我们身边,它既是我们生活的基本依据,也是我们行为的最高规范。
我们每个公民尤其是青少年应以怎样的实际行动去维护宪法的最大权威?(1)我们要树立宪法意识,经常检视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宪法规范,并勇于同违反宪法的行为做斗争;(2)我们青少年也要积极参与国家的政治生活,关心国家管理事物。
(3)积极行使公民的监督权。
自觉行使对公共权力的监督权,是维护宪法权威的表现小结充满活力的经济制度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我国将 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写入宪法是在()年.
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宪法的是( )。
A. 1988年宪法修正案
B. 1993年宪法修正案
C. 1999年宪法修正案
D. 2004年宪法修正案
答案解析
C
1999年3月,第九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中,正式将“依法治国”写入了宪法。
1999年宪法修正案中将宪法第五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一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这表明依法治国是在宪法下的依法治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也是以尊重宪法的权威为核心的法治国家。
故正确答案为C。
浅谈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浅谈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随着信息传递的加快,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感到我们社会的冷漠、道德的丧失。
虽然我们对社会主义道德规范进行弘扬和宣传,但是社会上一些让人心寒的事件还时有发生。
因而我国更应该加强法治的建设,我国的社会主义应当不仅是人民当家作主、道德健全的国家,而且应当是实行法治的国家。
关键词:法治,道德建设,法律体系一、什么是“法治”“法治”是一种治理国家的理论、原则、理念和方法,是一种社会意识。
而所谓“依法治国”,就是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从而保证国家各项工作的正常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二、为什么要进行“法治”自古以来,中国是一个依靠德治来治理的国家,从孔子的“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孟子的“仁政”思想到现在的“八荣八耻”,都显示出我国正努力地建设道德健全的社会。
1)“法治”是“德治”的保障而今社会上道德腐败现象严重,有些人通过利用人们对弱者同情心来索求钱财。
06年南京“彭宇案”的发生让我们不得不正视现在社会上存在的道德问题。
扶起跌倒老人本应是中国传统美德所提倡的行为,但事件主人公彭宇却因好心搀扶起跌倒老人而被告上法院并被要求进行赔偿,这不仅让搀扶老人的年轻人彭宇受到不公正待遇,而且也在社会上造成很坏的影响。
自“彭宇案”后,各地陆续发生年轻人看到跌倒的老人和孩子却不敢上前搀扶,导致老人或者孩子死亡的事件。
同年,还是在南京,两名大学生在雨天看到万元却不敢捡起,用书包和衣物将钱财包裹后躲到一两米外的地方守着等待施主;2011年两岁女童小悦悦被两车碾压,18人路过却不对其进行施救等类似事件的发生,正是“彭宇案”对社会造成的不良影响,人们不敢单纯的去救助弱者,以免陷入官司的泥潭。
由此可见,道德的约束力是有限的,仅仅通过道德来治理国家的力度是不够的。
如果我们对政府官员的贪污腐败,公司、企业上层管理人员等有权势的人对平民的不公正的欺压仅仅通过道德谴责,并不能真正使他们得到警醒,甚至有可能依旧我行我素。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第3册 第三单元 全面依法治国 第八课 法治中国建设 第一框 法治国家
2.建设法治国家的措施
原因
举措
推进 ⑦ 宪法实施
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 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落实宪法 解释程序机制,推进合宪性审查 工作,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 建设,依法撤销和纠正违宪违法 的规范性文件
建立完备 的法律 体系
完备的法律体系是法治国家的 ⑧ 制度前提
司法机关:严格公正司法,以事实 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定分止 争,惩罚犯罪,化解矛盾,努力让 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
3.建设法治国家的重大意义 通过建设法治国家,能够有效规范权力运行,保障公民合法权益;能够推动实现国 家治理现代化,实现长治久安。
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就是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 ✕ ) 提示:公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公民的权利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诸 多方面。保护公民的各项权利是法治的主要功能。 2.在法治国家,公民的权利和尊严应得到法律的确认,并通过科学立法加以保障。
2.法治国家的表现 (1)坚持宪法法律至上
表现
原因
① 宪法法律至上 是法治的首要内容,即宪法 法律是社会治理的最高准则,任何个人和组织都 不享有法律之外的特权
法律是通过民主程序制定出来的,反映了民众的 意愿,符合民众的利益,体现了社会共同理想和信 念,应该得到全社会的尊重和遵从
(2)坚持良法之治
在宪法之下,要不断建立和完善 各项法律制度,形成一个部门齐 全、层次分明、结构协调、体 例科学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实 现国家治理有法可依
完善 ⑨ 法律实施机制
续表
原因
举措
已经制定的法律需要得到有效 政府部门:依法履行法定职责,为
实施
社会提供优良的公共服务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治”是一种治理国家的理论、原则、理念和方法,是一种社会意识,所谓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主要任务有以下几项:(一)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需要进一步加强立法工作。
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原则,完善发展民主政治、保障公民权利、推进社会事业、健全社会保障、规范社会组织、加强社会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夯实社会和谐的法治基础;坚持立法与改革、发展相结合的原则,用立法引导和推进国家的改革、发展;坚持立法严密、细致的原则,提高法律的可操作性;坚持经济立法与政治立法并重的原则,保证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同步推进;加强对立法工作的科学研究,完善立法制度和程序,改善立法技术和方法,提高立法质量和水平,以高质量、高水平的立法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我们的法律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在形成并完善法律体系过程中,必须把握好四点:一是不能用西方的法律体系来套我们的法律体系。
二是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是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是要区分法律手段和其他调整手段的关系,需要用法律调整的才通过立法来规范,以更好地发挥法制的功能和作用。
四是我们的法律体系是动态的、开放的、发展的,本身就有一个与时俱进的问题,需要适应客观形势的发展变化,不断加以完善。
(二)提高党依法执政的水平依法执政是新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的一种基本方式。
党的领导是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依法执政,就是坚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以法治的理念、法治的体制、法治的程序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班级:软件S09-4班学号:41 姓名:段俊霞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高度,第一次明确而完整地提出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这是对邓小平民主法制理论的继承、丰富和发展,是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新的里程碑,是我们党领导方式、执政方式、治国方略的重大进步。
一、依法治国是邓小平民主法制理论的继承和发展邓小平关于民主法制的理论在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它的精髓,就是依法治国。
早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加强法制的大政方针,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
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1980年,他强调:“要继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这是三中全会以来中央坚定不移的基本方针,今后也决不允许有任何动摇。
”邓小平关于民主法制问题的大量精辟论述,构成了闪耀着思想光辉的民主法制理论。
这一伟大理论从1978年起就指引我们国家逐步走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之路。
从80年代初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开展,中国也进一步认识到加强民主与法制的迫切性。
改革使人们较清楚地看到旧体制的弊端;开放则使人们认识到如果法制不完善,国外或境外的技术或资金就难于进入中国大陆。
90年代初,中国宣告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至少就立法而论,近几年来,中国大踏步地增加立法,为迎接“依法治国”创造一个良好的前提。
总之,绝大多数中国人从自己的切身体会中逐步体会到必须实行依法治国。
二、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市场经济是一种以交换为基础的经济形式,一切经济活动和行为都要遵循价值规律,它是建立在各经济主体之间具有自主性和平等性并且承认其各自物质利益的基础之上。
利益主体多元化、经济产权明晰化、运行机制竞争化、市场行为规范化、宏规调控科学化是它的主要特征。
2024年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课件
推进权力清单制度
明确政府各部门权力和责任清单,公开权力运行流程,接受社会监 督。
19
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
01
02
03
完善决策机制
建立健全公众参与、专家 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 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的重 大行政决策程序。
2024/2/29Biblioteka 2024/2/2931
应对全球性挑战,贡献中国智慧和方案
应对全球性经济挑战
提出中国方案,推动世界经济稳定复苏和可持续发展。
2024/2/29
应对全球性安全挑战
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推动全球安全治理体系更 加完善。
应对全球性公共卫生挑战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公共卫生挑战,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 康共同体。
2024/2/29
完善司法监督体系,加强对行政行为 的司法审查力度,保障公民、法人和
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强化人大监督
加强和改进人大对“一府一委两院” 的监督工作,提高监督实效。
加强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
畅通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渠道,鼓励 和支持公众对政府工作进行监督。
21
反腐败斗争形势及策略部署
认清反腐败斗争形势
2024/2/29
10
法律法规体系梳理与评估
01
对现行法律法规进 行全面梳理,形成 清晰、科学、系统 的法律法规体系。
02
开展法律法规的立 改废释工作,及时 修改、废止不适应 改革发展要求的法 律法规。
03
加强法律法规的配 套制度建设,增强 其系统性、整体性 、协同性。
04
建立法律法规实施 后评估机制,及时 评估其实施效果, 为修改完善提供科 学依据。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最新)
39
五、如何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 治国家?
(二)加强司法工作,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
加强司法工作,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 法必究,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关键。
14
三、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民主法 治的“突破点”。
4、 1980年 第一个由农民自己选举 产生的村委会组织诞生。
15
1980年,广西宜山县(现宜州市)屏南乡合寨村产 生全国第一个由农民自己选举的村民委员会。 1982年《宪法》第一百一十一条明确 :“城市和农 村按居民居住地区设立的居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委员会是 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1988年,《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开始试行,经修订 于1998年正式施行。 目前,我国农村普遍完成了6至7届村委会选举,平 均参选率保持在80%左右,“海选”已在全国推广。村 务公开、民主评议、民主恳谈、民主听证等活动普遍开 展。
34
四、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民主法 治的“突破点”。
12、2008年 向世界展示成长中的法治中 国形象——《中国的法治建设》白皮 书发布。
35
四、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民主法 治的“突破点”。
13、2010年3月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 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修改,城乡 选举首次“同票同权”。
36
3
一、目标的提出和确立。
2、1999年3月,全国人民代 表大会对1982年《宪法》进 行第三次修正,《宪法》第 五条第一款规定:“中华人 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 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 是我国首次以国家根本大法 的形式公开向世界表明,中 国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我们应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稿
我们应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俄语2班关天宇(学号:12030005)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凸显了党中央对法治国家建设的高度重视。
关于应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问题我想了以下5个方面。
1、要把“民主”、“自由”、“平等”、“法治”、“公正”、“诚信”、“和谐”等理念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民主”、“自由”、“平等”等理念,不仅是人类和平共处的基本准则,也是人类共同体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这些理念从来就不是资产阶级的专利,而是人类共同创造的文明成果;这些理念既是法治所承载的道德人文价值,也是法治得以被信仰的基本条件。
将这些理念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可以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又使社会主义的价值体系与其他价值体系具有一定的共性和兼容性,从而形成交流沟通与和平共处的条件和桥梁;既使社会主义法治具有更丰富的内涵,又使社会主义法治更具有感召力和影响力;在全社会倡导这些理念,不仅有利于使法治的基本价值得以在中国大地生根,而且有利于法律的贯彻实施;不仅为在中国大地上实现规则治理创造条件,也为法治国家的建设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2、要进一步凸显法治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中的地位:首先,法治是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政治建设难以涵盖其全部内容;其次,尽管法治与政治具有极大的关联性,但法治有其自身质的规定性,也有其特有的建设规律;再次,不仅政治建设离不开法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方面的建设也都离不开法治。
3、要把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作为执政为民的基本职责:只有将人民的正当的利益、要求、愿望和诉求权利化,才能使执政为民转变成权力机关具体的法定职责,才能使人民的正当要求、愿望和诉求转变成一种具有法律程序保护的请求权,才能使为人民服务走上公开、透明、公平、可持续之路,才能使人民的合法权益得到法治的保障和司法的救济。
4、要把对公共权力的有效监督和制约作为法治建设的核心内容:对公共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是任何法治形态的基本要义;公共权力具有二重性,唯有法律方能使其扬长避短和趋利避害;破坏法治的最大危险在一般情况下都来自公共权力;只有约束好公共权力,人民的权利和自由才可能真正实现。
宪法中的法治原则是什么?
宪法中的法治原则是什么?宪法中的法治原则主要是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是“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同时国家的法律也应获得普遍的服从。
一切违法行为都应受到法律的追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宪法中的法治原则是什么?宪法中的法治原则主要是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是“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同时国家的法律也应获得普遍的服从。
要推进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权威。
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一切违法行为都应受到法律的追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通过的新《党章》再次重申了法治原则这一重要原则。
十五大报告提出了:“以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任务,特别强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修改宪法,在《宪法》第5条中增加一款:“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这就在宪法上正式确立了法治原则。
其他基本原则:一、人民主权原则:人民主权原则也称主权在民原则,意思是指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属于人民。
也是社会主义国家宪法的一个基本原则。
但在社会主义宪法中,人民主权原则已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人民主权原则是近代以来全球范围内民主化浪潮及其所建立的现代民主制度的理论基石,它已为一切民主或自诩为民主的国家所认同,但是,由于人民主权原则的思想发展极为复杂,各国对其基本内涵理解不一,故而相应的制度表现形式也相差甚远。
人民主权原则即便在其支持者那里也并不具有完全一致的内涵,而是存在著作为"抽象原则"的人民主权原则和作为"具体原则"的人民主权原则的思想分野。
简述全面依法治国的内容 -回复
简述全面依法治国的内容-回复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关键之一。
全面依法治国旨在构建法治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推动和国家各项工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加强法治保障,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为人民提供更好的法治环境。
全面依法治国的核心思想是坚持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正司法的有机统一。
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是依法治国、以法治国、依法执政相贯通。
全面依法治国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构建法治体系。
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是法治的体系建设。
构建法律体系,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确立的领导下的法治国家地位,推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
加快立法工作,制定符合国情、适应实际需要的法律法规,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保障宪法权威和宪法灵活性。
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健全依法行政制度,推动政府决策合法化、程序化、科学化。
构建社会治理法治化体系,完善基层社会治理法律法规,加强社会管理和服务的法治化。
二、健全法律体系。
全面依法治国要求健全法律法规体系。
完善刑法、民法、行政法等各个领域的法律法规体系,强化法律的系统性、完整性和连续性。
健全国家安全、粮食安全、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的法律法规体系,强化各个领域的法治保障。
三、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全面依法治国要求加强法治政府建设。
推进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透明化,完善政府决策程序,加强风险防范,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加强政府运行法治化,强化行政决策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建立健全廉洁政府制度,加强政府监督和问责,推动政府行政行为更加规范。
四、加强司法体制建设。
全面依法治国要求加强司法体制建设。
健全独立公正的司法体系,保障审判权的独立行使,完善司法机关的组织结构和管理制度。
加强司法规范化建设,提高审判公正性和司法效率。
加强对法官、检察官等司法人员的培养和管理,保障司法人员的独立性和专业性。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有利于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这个总目标是《决定》的灵魂,是贯穿《决定》全篇的一条主线,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具有纲举目张的意义。
实现总目标抓手具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决定》旗帜鲜明地向全社会释放了正确而明确的信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性质、方向和道路。
恩格斯说过,一个新的纲领毕竟总是一面公开树立起来的旗帜,而外界就根据他来判断这个党。
《决定》提出这个总目标,就是要向国内外鲜明宣示我们将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要保证依法治国必须沿着正确的方向推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成就和经验的集中体现,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唯一正确道路。
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保证和根本要求。
要解决中国法治建设问题,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从中国国情出发,走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我们绝不全盘照抄照搬和全面移植西方法治理念和法治模式,要承上启下,承前启后,走传承的道路、发展的道路、改革创新的道路。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涉及治党治国治军、内政外交等很多方面,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有一个总揽全局、牵引各方的总抓手。
《决定》鲜明地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抓手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由以下五大体系组成的有机统一体。
一、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
我国已经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总体上实现了有法可依。
今后完善法律规范体系的工作重点是提高立法质量。
一是在立法体制和机制方面,扩大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强化立法的民主性、科学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 跟 踪 检 测
法治国的中心环节;“执法必严”是依法治国的关键;
“违法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究”是依法治国的必要保证。
上页 下页 返回
简易通
5.怎样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1)一切国家机关都是
课 前 必 读
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组织和建立起来的,立法机关、 易
错
_行__政__机__关_和司法机关都必须依法行使职权。其中政府
中 考
C.执法必严
B.有法可依 D.违法必究
跟 踪 检 测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依法治国的核心。宪法在我国法
律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依法治国首先要依宪治国。
答案 A
上页 下页 返回
简易通
课 2.(2013·湖北鄂州)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到“始终保持惩
前
必
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坚决查处大案要案,着力解决发
读
易 错 防 范
关做到
()
A.有法可依
B.执法必严
C.依法维权
D.诚信经营
上页 下页 返回
简易通
课 前 必
读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从快、从严
易 错 防 范
知 处罚是对执法机关的要求。
识
梳 答案 B
理
课
绝对点评 清楚依法治国“四个基本要求”的真正内涵是 时
对 接
关键。
中
考
跟 踪 检 测
上页 下页 返回
上页 下页 返回
简易通
对接点一:依法治国
课
前
必
常考角度
读
主要考查依法治国的内涵、意义、地位、基本要求及怎
易 错 防 范
知
识 样落实;依法行政等内容。
梳
理
【例题1】 (2013·江苏扬州)对于生产销售问题奶粉、瘦
课 时
对 接 中 考
跟
肉精、地沟油等有毒、有害食品的违法犯罪,人民群 踪 检
众要求从快、从严处罚的呼声很高。这就要求执法机 测
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不管涉及什么人,不论权
知
识
力大小,职位高低,只要触犯党纪国法,都要严惩不
梳
理
贷。”这体现了
(
)
课 时
对
A.我国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接
中 考
B.惩治腐败“只打老虎,不打苍蝇”
跟 踪 检 测
C.惩治腐败只是党中央的责任
D.只要党和国家强力反腐,就一定能根除腐败现象
上页 下页 返回
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进行监督等。
课
时
对 接 中 考
3.原则:要在_法__律__允__许_范围内正确行使,应当_实__事__求__是_, 以事实为依据,如实反映情况,必要时出示证据和各种
跟 踪 检 测
证明材料。
4.错误方法:投诉和举报时,不得捏造或歪曲事实进行诬__
告__陷__害__,也不得采用_大__字__报_,聚众闹事等非法的方式。
上页 下页 返回
简易通
依法行使监督权
课 前 必 读
1.内容:批评建议权;申诉、控告或检举权等。 2.渠道:我们可以通过人__大___代__表_或直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
和地方人大常委会反映;可以采取书信、_电__子__邮__件_、电
易 错 防 范
知
识
话、走访等形式,向有关部门举报或反映;还可以通过
梳
理
对 接
3.理解依法治国的基本要
中
求,做到有法可依、有
考
法必依、执法必严、违
法必究。
4.掌握在现实生活中依法
行使监督权的途径和方
法。
网络构建
易 错 防 范
课 时 跟 踪 检 测
上页 下页 返回
简易通
课 前 必 读
易 错 防 范
知
识
梳 理
知 识梳 理
课
时
对 接 中 考
跟 踪 检 测
上页 下页 返回
简易通
依法治国
课
前 1.含义:依法治国,就是依照_宪__法__和__法__律_的规定管理国
必
读
家。
易 错 防 范
知 2.地位:它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_基__本__方__略_。
识
梳 理
3.意义:它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_长__治_
课
对 接 中 考
_久__安_的必然要求。 4.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__法__必__依__、执法必严、_违__法__必_
上页 下页 返回
简易通
课 前 必
读 名师助学
易 错 防 范
知 两项权利:监督权的内容
识 梳
两个不得:举报的错误方法
理
三个渠道:行使监督权的渠道
课 时
对 接
三个原则:行使监督权的原则
中
考
跟 踪 检 测
上页 下页 返回
简易通
课 前 必 读
易 错 防 范
知 识 梳
对 接中 考
理
课
时
对 接 中 考
跟 踪 检 测
简易通
【真题体验】
课 前
1.(2013·湖北咸宁)2013年2月2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
必 读
近平强调,我们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
易 错 防 范
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
知
识 梳
体建设。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
理
略。依法治国的核心是
()
课 时
对 接
A.依宪治国
简易通
课 前 必 读
易 错 防 范
解析 “只要触犯党纪国法,都要严惩不贷”说明本题
知
识 梳
主要考查依法治国。B、C、D说法错误。
理
答案 A
课 时
对 接 中 考
跟 踪 检 测
上页 下页 返回
简易通
对接点二:依法行使监督权
课
前 必
常考角度
维护国家利益,依法规范自__身__行___为_。
上页 下页 返回
简易通
课 前
名师助学
必
读 一个含义:依法治国的含义
易 错 防 范
知 一种地位:依法治国的地位
识
梳 一个意义:依法治国的意义
理
课
两个落实:国家机关、公民角度
时
对 接
四个要求: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中
考 状元笔记
跟 踪 检 测
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上页 下页 返回
简易通
课 前 必 读
易 错 防 范
知 识 梳
课 前必 读
理
课
时
对 接 中 考
跟 踪 检 测
上页 下页 返回
简易通
考纲要求
1.知道依法治国是依照宪
课 前
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
必 读
家。
2.知道依法治国是建设社
知
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
识
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
梳
理
要求,提高法律意识,
树立法制观念。
简易通
复习巩固
课
前 必
•
简答:
读
易 错 防 范
• 一、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知
识 梳
•
二、宪法与国家机关、一切组织和个人有
理 什么关系?(时间:五分钟)
课 时
对 接 中 考
跟 踪 检 测
上页 下页 返回
简易通
课
前 必
第二节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读
易 错 防 范
知
识
梳
理
课
时
对 接 中 考
跟 踪 检 测
防 范
知
及其工作人员要依法行政,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
识
梳
要环节。政府是否依法行政,严格依法办事,直接关
理
课
系到宪法和法律的尊严、权威,直接关系到依法治国 时
对 接 中 考
跟
基本方略能否顺利实施,直接关系到建设社会主义法
踪 检
治国家的宏伟目标能否顺利实现。(2)生活在法治国
测
家里,每个公民都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依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