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论文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范文(通用3篇)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范文(通用3篇)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范文(通用3篇)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
下面是WTT收集整理的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范文(通用3篇),仅供参考。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1摘要】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不仅不能离开学校、家庭的教育和辅导,也离不开社会环境的熏陶。
重视和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应成为当务之急的重要任务。
面对时下中学生问题日益增多,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应引起我们认真重视的一个课题。
本文就如何加强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做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时常听到家长、老师抱怨现在的孩子不好管、学生不好教。
为切实提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加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重要的。
重视和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应成为当务之急的重要任务。
本文结合多年教育实践,对当前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做了一些探讨。
一、创设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良好的环境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学生的心理健康,创设良好环境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必要途径。
1.联系学生的心理实际,编写系统的校本课程。
为了有效培养学生主体意识,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学生思想实际,编写心理健康教育的校本课程,既能进行系统的心理知识教育,又能开展心理素质培养。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对人的心态有很大影响。
整洁、卫生、绿化、美化的校园能使人心情舒畅、愉悦;科学巨匠画像能激发人积极向上、奋发进取;文明礼貌语言的使用,能营造和谐融洽的人际氛围;校园广播、壁报贴近学生研究生活,能使学生更加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
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提高学生心理素质1.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普及教育,让学生了解心理问题的基本知识,掌握心理健康的保护方法。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心理调节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3.开展心理咨询服务,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和帮助,让学生在心理问题出现时能及时得到帮助。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论文(大全五篇)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论文(大全五篇)第一篇: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论文浅谈中学生问题行为及矫正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就简单地说,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 可见,教育者的主要职责就是管理和教育学生,说白了就是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我多一年的工作中,观察到学生存在许多不良行为习惯,为矫正这些不良习惯,我注意从思想入手,”对症下药“,加强学生自主教育,让学生在自我认识、自制自律中不断提高。
不良品德行为是指错误的道德支配、违反道德规范、损害他人或集体利益的问题行为。
在中学里有不良品德行为的学生虽属少数,但消极作用大,经常干扰学校和班级教育教学工作,有的带坏其他同学,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因此,重视不良品德行为学生的矫正教育,已迫在眉睫。
要矫正不良品德行为必须先了解它的成因,才能对症下药。
不良品德行为之所以在初中成为高发期,这主要是由于初中生身心变化的过渡性与学校教育的不当以及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造成的。
进入青春期的中学生,可塑性极大,成人感的出现使他们独立地接受周围人的价值观念,学习他所认同的社会行为方式,这是积极走向社会、渴望成为社会成员的表现,但他们缺乏是非识别能力,加上自我行为控制较差,极易沾染社会恶习,成为不良品德的行为问题儿童 。
要矫正不良品德行为必须先了解它的成因,才能对症下药。
目前,导致中学生不良品德形成的原因及表现是多方面的,现就中学生一些不良行为习惯的表现粗浅的分析一下其成因及采取的教育措施。
一、青少年不良品德行为的形成原因1.心理因素的影响(1)不健康的个人需要。
受社会的影响风气以及一些影视书籍的影响,学生脱离实际过分追求高消费、虚荣心重,或者追求低级的性刺激,都可能导致过错行为或品德不良行为 。
(2)某些合理需要没有得到满足。
一些学校视升学率为学校的生命线,忽视学生的心理需求。
个别教师不重视师德修养,不能为人师表。
有的教师惟我至上,不关心、不尊重学生。
导致学生基本的心理需要,如自尊需要、情感需要、交往需要、成就需要等,长期得不到满足,或遭到剥夺,会盲目寻找补偿,如心理性的低级需要、畸型的物质或精神需要,从而导致产生不良品德行为。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论文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摘要:青少年心理健康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学业压力、家庭问题、社交困难等。
为了帮助青少年建立良好的心理健康,学校和家庭应开展相关教育活动。
本文通过文献综述的方式,探讨了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些可行的教育措施。
介绍:青少年时期是人们生命中心理发展最关键的时期之一。
在这个阶段,青少年面临着诸多身心变化和挑战,如性别认同、自我认知、社交技能等。
而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可能会对青少年的个人发展和他们的未来产生长远的影响。
因此,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至关重要。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1. 提高青少年的自我认知和自尊: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青少年了解自己的情感和需求,并增强他们的自尊心。
通过正面的心理性格培养,青少年能够更好地应对挫折和压力。
2. 增强社交技能和人际关系: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青少年学习如何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有效地沟通和解决冲突。
这对他们的人际交往和社交能力的发展至关重要。
3. 应对学业压力和心理困惑:青少年常常面临来自学业的各种压力和困惑,比如考试焦虑、未来规划等。
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为他们提供应对和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4. 预防和管理心理健康问题: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提高青少年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和了解,并预防或及时处理这些问题。
它可以帮助青少年认识到心理困扰并主动求助,避免问题进一步发展。
可行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措施:1.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校可以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授青少年有关情绪管理、应对压力、解决问题等方面的知识和技巧。
2. 家庭支持和沟通:家庭应支持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注重家庭成员间的沟通和分享。
家长可以给予孩子情感上的支持和理解。
3. 社区心理健康活动:社区可以组织一些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如心理健康讲座、心理咨询服务等,以提供更全面的支持和资源。
结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学校、家庭和社区应共同合作,为青少年提供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并采用可行的教育措施,促进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共5篇)
第1篇:论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及对策据中国的心理学会对全国22个省的调查表明:约13%的中学生存在明显的心理行为问题,其中包括情绪因素及人际关系因素,同时16%的中学生表现为焦虑、强迫、抑郁等,全国有3000万中学生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他们的这些不健康的心理行为害人害己,对社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因此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至关重要。
第一,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学生树立全面健康观的要求。
健康是一个综合概念,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三个方面。
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中,人类对健康的认识和要求,与物质生产、科学技术、社会结构的变化密切相关。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宪章中指出:“健康不仅是免于疾病和虚弱,而且是保持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美状态。
”这一概念改变了以往健康仅指无生理功能异常,免于疾病的单一概念,明确概括地指出人生命活动过程中生物、心理、社会活动等方面的要求,并在1978年初级卫生保健(PHC)大会所发表的阿拉木图宣言中加以重申。
所以全面的健康观应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三个方面。
出现躯体、心理、社会适应这三方面的任何障碍都是不健康的。
心理健康是中学生健康不可分割的重要方面,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让中学生树立全面的健康观念。
第二,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
心理素质在整个素质系统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所谓心理素质是指在先天与后天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人的心理倾向和心理发展水平,它所反映的是人在某一时期内的心理倾向和心理发展水平,是人进一步发展和从事各种活动的心理条件和心理保证。
心理素质与遗传素质同属于基础素质,遗传素质是指人生来就有的某些解剖生理特点,特别是神经系统、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的解剖生理特点。
遗传素质是各种素质形成和发展的生理基础,心理素质是各种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心理基础。
原创浅谈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原创浅谈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引言青少年时期是个体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心理健康对于青少年的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近年来观察到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不断增加,表现为焦虑、抑郁、自卑等不良情绪的出现。
为了帮助青少年建立健康的心理状态,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篇论文将浅谈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及实施方法。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在于对青少年在这一发展阶段面临的心理问题进行预防与干预。
青少年面临的身体和心理变化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构成了挑战。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教育者可以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情感和行为,建立积极的心理状态,并培养应对挑战的能力。
心理健康教育的另一个重要性是培养青少年的社会情感技能。
青少年正处于社会化的过程中,他们需要学会与他人相处、解决冲突、表达情感等关键技能。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他们可以学习到这些技能,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增强对他人的理解与尊重。
此外,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减轻青少年的学业和考试压力。
青少年承受着来自学业、同辈和家庭方面的巨大压力,这可能导致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加重。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他们可以学会应对压力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和应对困难的能力。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方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方法多种多样,以下列举几种常见的方法:1. 课堂教育课堂教育是最常见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方式之一。
通过开设相关的心理健康课程,学校可以向青少年传授关于情绪管理、压力应对、人际交往等方面的知识。
教育者可以采用案例分享、小组讨论等活动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并应用这些知识。
2. 心理辅导心理辅导是一种有针对性的个体或小组辅导方式。
学校可以聘请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心理咨询师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帮助他们识别和理解自己的情感和行为问题,并提供相应的建议和支持。
3. 家庭教育家庭是培养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环境。
学校可以与家长合作,开展家庭教育活动。
心理发展与教育论文15篇(儿童心理发展的连续性、阶段性与教育启示)
心理发展与教育论文15篇(儿童心理发展的连续性、阶段性与教育启示)心理发展与教育论文15篇儿童心理发展的连续性、阶段性与教育启示心理发展与教育论文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我们国家人民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有了很大的转变。
在教育事业中,我们希望可以通过适当的改变教育方式,让下一代接受更加全面的教育。
就学前儿童来说,其各方面的发展都还不健全。
对于社会的认知也较为片面。
关键词心理发展与教育心理论文心理心理发展与教育论文:儿童心理发展的连续性、阶段性与教育启示摘要:儿童心理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其顺序是固定、呈阶梯形的,从渐进性的量变到跃进性的质变,表现出若干个连续的阶段。
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从静态来看,包括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从动态而言,“活动”是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现实性因素。
内外因的矛盾构成了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
教育要遵循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循序渐进;抓住“关键期”,及时施教;运用系统论的观点,综合家庭、社会、学校各种资源实施教育。
关键词:儿童;心理发展;连续性;阶段性;教育启示心理的发展是指身心的生长和变化,如同一条蜿蜒的长河,时而会激起奔腾的波涛,时而会静静地流淌,如此循环往复,循规变化。
心理的发展不是“旋转门”,而是“螺旋梯”。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心理和生理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旧质到新质不断地变化。
心理的发展除了依靠生理结构机能以外,更重要的是受到社会生活条件的制约。
在儿童的各个年龄阶段,心理是怎样发展变化的?按照什么原理或规律发展变化?儿童心理发展的这些规律在教育上具有怎样的意义?本文对这些问题作了探讨。
一、儿童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心理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可以被分解为一个个小的不连贯的阶段。
无论是可观察到的行为还是潜在的生物发展过程,都以一系列小的、互相关联的、可测定的数量增减的形式出现。
心理发展的顺序是固定、呈阶梯形的。
在各个年龄阶段,心理的发展有一定的秩序,并且可以作出预测。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论文《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
而青少年作为社会的未来,其心理健康教育更显得尤为重要。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关乎个体的成长和发展,更涉及到社会的和谐稳定。
因此,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首先,青少年时期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关键阶段。
在这一阶段,青少年的身心发育处于快速变化的时期,情感体验和认知水平都在不断增长。
因此,若在这一时期对青少年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可以帮助他们建立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还能够培养他们良好的情感管理和应对技能,从而使他们在成人后更加成熟和稳健。
其次,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青少年是社会的未来,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将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培养出更多积极向上的青少年,他们有更强的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能够更好地面对社会中的各种压力和困难,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然而,目前在我国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方面,由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不足,很多青少年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不够,甚至出现一些心理问题。
另一方面,社会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和推广力度不够大,导致很多青少年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不足。
因此,我们迫切需要加强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和推广力度,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来提高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
综上所述,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工作。
只有加强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教育和关注,才能使他们健康成长,并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希望各界能够共同努力,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12岁孩子的心理教育论文
12岁孩子的心理教育论文在当今社会,12岁的孩子正处于青春期的早期阶段,这是一个关键的心理发展时期。
这个时期的孩子面临着生理、心理和社会环境的多重变化,因此,对他们进行心理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12岁孩子心理教育的重要性、主要内容以及实施策略。
引言青春期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12岁的孩子正处于这个时期。
他们开始经历身体的快速成长和性发育,同时心理也发生着显著的变化。
这个阶段的孩子可能会表现出更多的情绪波动、自我意识的增强以及对独立性的追求。
因此,家长和教育工作者需要给予适当的关注和引导,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自我认知和社交技能。
心理教育的重要性1. 自我认知的建立:12岁的孩子开始形成自我概念,心理教育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包括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2. 情绪管理:青春期的孩子情绪波动较大,心理教育可以帮助他们学会表达和管理自己的情绪。
3. 社交技能的培养:这个阶段的孩子开始更加关注同伴关系,心理教育可以教授他们如何建立和维护健康的人际关系。
4. 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形成:心理教育有助于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为他们成为社会的有用成员打下基础。
心理教育的主要内容1. 自我认知:通过自我反思和讨论,帮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个性特点和能力。
2. 情绪表达:教授孩子如何识别和表达自己的情绪,以及如何通过健康的方式处理负面情绪。
3. 社交技能:包括沟通技巧、冲突解决和团队合作等。
4. 价值观教育:通过讨论和实践活动,引导孩子形成积极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实施策略1. 家庭环境:家长应该提供一个支持和理解的环境,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2. 学校教育:学校可以开设心理健康课程,教授学生必要的心理知识和技能。
3. 同伴支持:鼓励孩子与同龄人建立积极的互动关系,通过小组活动和讨论促进彼此的理解和支持。
4. 专业指导:在必要时,可以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为孩子提供个性化的心理指导。
结论12岁孩子的心理教育是一个多方面的任务,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浅谈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论文
浅谈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论文青少年初期是个体心理发育和心理发展比较迅速并且趋于成熟的时期,也是可塑性还比较大的时期。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浅谈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浅谈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论文篇一《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浅探》作者简介:莫肖杰(1972.09-),男(壮族),广西贵港市覃塘区山北乡民族初级中学教师,主要从事数学和德育教学。
从教二十年,多次荣获覃塘区优秀教师奖、教育教学成果奖、素质教育管理奖。
【摘要】青少年初期是个体心理发育和心理发展比较迅速并且趋于成熟的时期,也是可塑性还比较大的时期。
加强中学生的心理教育,对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此,需要在了解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心理素质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作用;发挥学校家庭的协同作用,优化其心理成长环境;建立和完善心理健康服务辅导机制。
【关键词】青少年初期;中学生;心理教育未成年人这一概念从法律角度上定义是以年龄为划分标准的,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条的规定: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
心理学一般将未成年人心理发展阶段分为乳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和青少年初期——十七八岁。
小康社会要坚持以人为本,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一个具体的目标,而未成年人是我国公民不可学少的一部分——我国现有未成年人约3.7亿,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3。
未成年期是个体生理、心理的各项指标活跃发展并成熟的时期,因此,是个体心理素质培养的关键期,也是最佳时期。
心理健康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基础,只有心理健全的未成年人才能真正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生力军,同时,未成年人健康的成长也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
现本文着重对青少年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提高中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促进他们全面发展,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对于中国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浅谈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的论文
浅谈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的论文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高,精神文化生活也逐渐丰富起来。
但是,当代青少年学生的心理问题却越来越突出。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浅谈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浅谈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的论文篇一《青少年心理健康及教育的研究》【摘要】社会发展,时代进步。
人才的培养成了教育面向未来的主要课题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对于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方向才真正纳入大家的研究议题中来,笔者以理论依据、方法论原则、青少年心理问题、主要针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和教育培养模式展开了全面的分析探讨。
【关键词】青少年;心理健康;整合研究当今世界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及教育大多是在以如何减小心理障碍、心理健康积极发展等方面进行研究的,因此,造成了当前对个人心理发展、社会心理规范以及教育发展的等方面的研究广泛。
一、整合研究的理论依据研究模式和研究实践同属于整合研究的范围,整合研究主要根据以下内容被提出且被实践。
要将社会变革和青少年发展过程中的改变统一考量,当今的青少年心理问题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其中的变化程度太大、太快。
所以,我们要对“变”这双方面的因素分析要遵循理论研究、实证支撑、实践促进等方面的因素来分析探索,着重分析“变”的原因、表现内容、规律和教育方式等内容。
二、整合研究的方法(一)科学性和针对性结合。
以科学理论、方法、技术等为依据,结合科学性及针对性两种原则,将现实研究对象中所存在的问题合理化。
要根据青少年心理现状,一定要结合科学理论及规范方法将这一问题解决。
因此,就可以根据路径分析、因素分析、聚类分析等现代心理科学理论,了解青少年心理特点,在大的社会环境下对青少年进行典型分析,对青少年的心理问题、造成因素、状况及治疗方法进行了全面分析。
(二)促进青少年的积极适应。
研究问题要在研究理论和研究方向来实现,以研究方法、出发点、思路、干预措施及实施解决方法为依据,在素质教育的现状情况下,要以心理素质培养为依托,找到解决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关键点,帮助实现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得以改善,让他们不仅愿意适应学习周边环境、适应生存、适应人际关系及社会准则等问题也要让他们逐渐找到更好的发展自我的空间,例如,智能、创造性、个性等方面。
探析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论文(2)
探析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论文(2)探析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论文篇二《心理健康教育与青少年的心理发展》摘要:“全面发展,人文见长”心理学家认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开发潜能,为他们的终身的发展奠定基础。
正是在这一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提出了心理健康教育要以“发展性”心理辅导为主的辅导理念。
本文的思想是把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发展结合在一起,在当今社会发展价值多元化的情况下,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对学生进行主流价值观的引导,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发展全面发展作者简介:刘聚红(1975-),女,河南濮阳人,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08级应用心理学硕士研究生。
正文:心理健康是成长的基础。
心理健康教育所关心的是学生适应环境,适应社会,以及适应人际关系等操作性能力。
在社会实践和学校生活中通过心理训练并反复强化,形成并内化为个人的行为习惯。
心理发展就是个体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在一生中随年龄增长而出现的变化,是在各种先天,后天,生理和心理因素的交互影响下,个体一生成长过程中的变化。
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与个体心理发展的相互影响,主张在教育实践中研究心理发展。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心理健康的概念心理健康教育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才被人们重视。
心理健康与否,对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学业发展,乃至职业生涯都有很大的影响,如何提高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有课题组在东北地区的18所中学和5所小学采用SCL―90心理健康量表,随机抽取30000余名学生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约32%的中小学生存有心理异常表现。
1994年,黑龙江牡丹江市报告:1414名中学生心理疾病的发生率为26、17%。
在所有的心理疾病中,神经衰弱,强迫症,人际关系紧张,考试焦虑等占相当高的比例。
个别学生因为适应不了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竞争激烈的学习生活离家出走或自杀。
研究表明,当前我国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存在着隐患和危机,同时,这也说明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青少年学生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
浅谈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浅谈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论文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教育领域中备受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显,给个体和社会带来了严重的问题。
因此,进行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显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原因以及教育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青少年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对外界信息接受能力强,但自我认知和情绪调控等能力相对较弱。
在这一阶段,他们往往会面临学习压力、人际关系、自我认知等方面的挑战,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帮助和引导,就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造成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社会环境、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等多方面因素。
首先,社会环境的快速变化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信息爆炸、竞争激烈等因素给青少年造成了心理负担。
其次,一些家庭教育存在问题,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高、溺爱或忽视等不当教育方式也会影响到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再者,学校教育过于注重功课成绩,忽视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使一些学生在应对学业压力时感到无所适从。
针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开展相关的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要加强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和宣传,让更多人了解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严重性。
其次,建立健全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包括推出相关课程、开展心理咨询服务等,为青少年提供全方位的心理支持。
此外,要重视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自我认知。
总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而重要的工作。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关注和共同努力,才能为青少年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健康环境,帮助他们健康成长,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希望有关部门和广大教育工作者都能认识到这一点,投入更多的资源和精力来推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的发展,使之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一项重要内容。
浅谈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论文(最新4篇)
浅谈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论文(最新4篇)中学生心理健康论文篇一〔摘要〕中学时期,虽然只占人生长河几十分之一的时间,但却是个体心理激烈变化、迅速发展的重要阶段。
伴随着显而易见的生理上的重要变化,第二性征的出现,性趋于成熟,心理上的激烈变化往往被家长甚至学校所忽视,要么一味地对孩子进行简单的语言安慰、责罚,要么完全当成大人的模式处理,严重忽视了这一特殊时期学生心理的需求。
只有当极少部分学生由于极端事件的出现才会偶尔引起各方面的'关注,这是非常被动的,也是非常不科学的,我们要防患于未然,积极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及时疏导学生生理引起心理等非平衡状态和各种冲突。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一、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学生成长需要中学时代是人类走向生理成熟和心理成熟的一个关键阶段,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这一阶段显得尤其重要。
一是随着中学生的身体在快速地发育,外在表现有身体长高、嗓音变粗、变细、开始长喉结、生理期的到来等,这些都能引起家长和老师的关注;而另一方面不爱说话、上课精神不集中、无法沟通等问题也普遍表现出来,学校和家长仅仅简单归结为长大了、心事重了、学习压力太大了等原因,这是非常不科学的,就学校教育而言,需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的、符合这一阶段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
二是中学生的人际关系的复杂性是家长和老师们严重忽视的地方,这一时期的学生对自我的认识,对自我与同性、异性之间关系的认识,对家长、老师的认识,对社会各种现象的认识等表现出强烈的认知需求。
在互联网没有出现的时代,处于这一时期的学生往往更愿意接受家长、老师的建议,尊重他们的指导,而如今在信息爆炸的年代,代际之间的传承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学生更愿意从网络上了解他们想知道的知识,更容易对家长、老师的教导产生逆反心理。
因此,有针对性的、科学的、与时俱进的心理健康教育才是现代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校教育的完整性、现代性有着重要作用。
根据本人近几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经验和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归纳出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几个心理困惑:1、对学习产生恐惧,精神紧绷,往往花费很大精力,甚至是以身体为代价的努力学习,而学习成绩却不理想,学习效率低下。
青少年心理健康论文六篇
青少年心理健康论文六篇青少年心理健康论文范文11.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由于生活条件的改善,独生子女来自父母的过多关怀和溺爱,这使青少年的心理成熟推迟。
这种身心成熟的反差性势必给青少年性意识上的困惑和法律制约性攻击行为的增加。
在市场经济大浪的冲击下,一些人的思想意识、道德观念、价值取向发生裂变,人们的观念越来越朝着功利化、物欲化方向进展,导致了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变异和扭曲。
由此而产生的、吸毒、、腐败等社会丑陋现象,其滋生扩散的不良风气很简单污染青少年脆弱的心理,很简单诱惑他们的思想,放弃自己原本崇高的抱负和信念走人歧途。
2.学校教育的缺陷长期以来,学校在应试教育体制下,急功近利,片面强调升学率和学习分数,造成了教育的畸形进展。
其一,只重视智力进展,不重视道德教育,只抓好少数成果好拔尖同学的教育,忽视了大多数中等同学的教育,结果培育了高分低能、缺乏制造性的并非社会所需之“人才”。
其二,由于教育观念的偏差,教育方法的呆板、单调致使一些同学成为双差生,这样被学校为追求升学率而过早地推向社会,这些同学心理本身很脆弱,对社会又极为不满,他们对社会阴暗面的消失毫无心理预备和反抗力量,加之在接受教育过程中的自卑心理和心情障碍,很简单误入歧途。
二、家庭因素影响1.家庭子女数量的变化依据我国方案生育要求,现在大部分的家庭中都只有一个孩子。
同时,由于现代社会生活方式的进展,促使传统的以家族为单位的几代同堂的大家庭渐渐瓦解,而转向以父母和自己的孩子生活在一起的三口之家。
这种家庭结构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使得父母在抚育孩子上无法尝试和比较,没有学习机会。
许多父母因此诚惶诚恐,不能放开手脚。
其次,这种家庭结构还削减了父母可以对子女进行公正教育的机会,也使得儿童在家庭中失去了同伴和许多学会互助和自助的机会。
不过,这种结构问题在孩子进一步长大之前还不明显,对独生子女的打击通常来自以后(例如在学校中),即当他不能在学习中成为关怀的中心时。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论文
提交小论文一篇(50分)论文题目自拟,主题是有关中学生问题行为及其矫正的或者中学生人格发展与积极人格培养的。
论文格式完成,以《教育研究》发表的论文格式为准,字数在3000字以上,参考文献10条以上。
结业成绩是开卷考试成绩与论文成绩的总和。
青少年学生挫折心理的分析与教育对策研究浅析中学生自卑心理的成因及矫正对策摘要:自卑的心理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仅有自卑心理的学生并不会造成多大的问题,但长期的自卑心理会使中学生在许多方面的发展受到阻碍,即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的学习、行为、生活、能力等方面受到阻碍,也影响其身心健康发展,这一现象必须引起教师和家长的足够重视,笔者通过从心理学、教育学的角度研究中学生自卑心理的原因,找出矫正对策,引导有严重自卑心理的中学生健康、自信的成长。
关键词:中学生;自卑心理;成因;矫正对策Inferiority of the causes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ndCountermeasures inAbstract: The inferior mentality is a widespread phenomenon, only the inferiority of the students and will not cause much problem, but the long-term inferiority complex in many ways, students would be hindered development, namely, to some extent, so that students learning, behavior, life, ability and hampered, but also affect their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this phenomenon should arouse enough attention to teachers and parents, I passed from the psychology, education point of view of inferiority because students find out corrective measures, and guide students with serious mental health of low self-esteem, self-confidence grow.Keywords: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feriority complex; causes; Corrective一、中学生自卑心理的表现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每个人都有先天的生理或心理欠缺,只不过程度不同而已,只要处理得好,缺陷能转化为各种各样的优越感”所见人人都有自one 卑体验,仅有自卑心理的中学生并不会造成很大的问题,若长期自卑无法摆脱,就会形成多种性格和行为上的问题,其主要表现如下几点:(一)自信心缺乏过度自卑的学生常会过多地贬低、批评和指责自我,他们对自己非常失望,以至自暴自弃,憎恨自己。
心理健康教育方案论文六篇
心理健康教育方案论文六篇本文将介绍六篇关于心理健康教育方案的论文。
这些论文提供了许多有用的信息,有助于促进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预防和减少精神疾病。
论文一: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这篇论文解释了为什么我们需要向青少年提供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如何进行教育。
作者提出,青少年面临着许多挑战,如学校压力、社交关系、媒体影响等,这些因素都可能对其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青少年提高应对压力、情绪管理和自我保护的能力。
论文二:基于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案这篇论文介绍了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案。
作者采用了网络视频、即时聊天和在线测试等方法,使得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接受心理健康教育,而不必担心时间和地域限制。
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案能够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论文三:心理健康教育对青少年抑郁症的预防和干预这篇论文探讨了心理健康教育对预防和干预青少年抑郁症的作用。
作者指出,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青少年提高自我认知、情感认知和应对能力,从而预防和减少抑郁症发生。
对于已经患有抑郁症的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教育也可以配合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促进康复。
论文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方案的实施效果研究这篇论文研究了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方案的效果。
作者将学生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接受心理健康教育,而对照组不接受。
结果表明,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生在自我认知、情感管理、人际沟通和压力应对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论文五:父母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这篇论文探讨了父母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作者认为,父母是最重要的教育者和引导者。
父母可以通过与孩子的沟通、情感支持和行为引导等方式,促进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
论文六:心理健康教育对青少年互联网成瘾的干预效果这篇论文研究了心理健康教育对青少年互联网成瘾的干预效果。
作者采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心理咨询相结合的方式,对互联网成瘾的学生进行了干预。
研究结果表明,该干预方案能够显著减少学生的互联网使用时间,促进学生对互联网的正确认识,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论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论文
论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论文心理健康与否,对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学业发展,乃至职业生涯都有很大的影响。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论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论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论文篇一《探析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摘要:同一性问题是青少年人格发展的核心。
在当今瞬息万变的社会环境下,我国的青少年普遍存在着自我同一性混乱的现象和问题。
美国心理学家艾里克森提出的自我同一性理论为我们理解和研究青少年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
本文试图以埃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心理学思想为理论基础,阐述该理论与青少年心理问题的重要关系以及对当代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层启示。
关键词:埃里克森;自我同一性;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3-284-02在作为自我同一性理论之父,埃里克森的理论来源于精神分析,他将社会文化与个体的教养作为人格发展的动力,而且这种发展贯穿于人的毕生。
在他将人生发展分成的八个阶段中,青少年期(12-18岁)是埃里克森关注的重点,这一阶段个体主要是获得同一性。
该理论对青少年人格的形成、发展,以及各种心理问题的出现做出了明确而清晰的阐释,为我们研究青少年问题打开了一扇明朗的窗户。
一、自我同一性理论涵义自我同一性又称自我认同感,是指个体对过去、现在、将来“自己是谁”以及“自己将会怎样”的主观感受和体验。
具有主观同一性的人会体验到自己是不同于其他人的,过去、现在、将来的自我都是自己认同的自我。
青少年常常会对“我是谁”、“我将来的发展方向”等问题进行思考。
二、青少年自我同一性与心理健康青少年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如果青少年不能很好的完成自我同一性,就会产生同一性危机,就会阻碍其人格的健康发展。
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危机主要有以下表现:第一、同一性强闭。
青少年由于世界观和价值观的不成熟,对自己将来生活理想的设计缺乏足够的客观性和信心,因此便过早的接纳了来自长辈和社会赋予自己的种种社会角色。
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共6篇)
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共6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篇: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教育工作的关键当前我国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率一度居高不下,国家高度重视这方面的问题,先后专门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决定》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和实施意见。
尽管国家重视、专家呼吁、教育工作者工作的加强,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这样的一些不可思议的社会现象:如一个小学生的母亲在教育孩子时,一气之下骂了几句,打了几下。
这个学生不但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反而对自己的母亲说:“你骂你的,反正是你自己受,你不可能把我打伤打死,打伤了你们要拿钱来医,打死了你们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个别中小学生与社会上的人混在一起,内外沟接,强制收取部分学生的所谓之“保护费”,有甚者更是通过实施一系列强制手段来达到目的;一些中小学生在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时,方式简单、粗暴——不是采取语言和情感的沟通,而是动手动脚,有甚者是舞刀弄棒;在处理与异性同学交往过程中,有些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与要求,严重影响到学习和生活……诚然,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在教育工作中缺乏方法方式——方式简单、甚而是粗暴,但诸如此类的现象表明,更多的是未成年人心理和生理上的不成熟,遇事不能明确自己的角色和所处的地位,不能清楚自己应当承担的各种责任,严重缺乏责任感。
等待事情严重了,才知道后悔和遗憾,流着伤心和痛苦的泪水求助于父母、老师和社会。
社会的进化速度与我们的教材不成正比,以致造成未成年人在生理上发育上接近成年人,但内在的心理却非常贫瘠,不具备正确的道德观,更不要说使之约束自己。
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应该走在生理成熟前面,至少应该保持同步。
只有水到了渠才会自然成,否则会是渠成了而无水,使之失去意义。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课程论文
中学生早恋问题的心理透视及疏导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由于生理发育接近或已经成熟,对异性的好奇与好感日益增强,中学生谈恋爱现象引起了学校、社会的广泛关注。
到了谈“早恋”老师、家长变色的程度。
中学生“早恋”是现实的、无法回避的教育问题,我们务必认真分析中学生早恋的原因和表现,正确对待和疏导中学生出现的早恋问题。
一、早恋的定义和表现早恋是指中学生过早的对异性发生爱慕的感情,并以恋爱的方式进行交往的现象。
早恋主要表现为:朦胧的爱(渴望与异性单独接触,但是对未来组建家庭、如何处理恋爱关系和学业关系、如何区别友谊和爱情都缺乏明确的认识)、茅盾的爱(既想接触有怕被人发现,早恋的过程中愉快和痛苦并存)和多变的爱(一对一的早恋关系缺乏持久性,一般不会持续很长时间)。
进入早恋的学生,会主动接近自己喜欢的异性,双方交往频繁,相互倾心,导致恋爱的发生。
但这样的恋爱,是由性冲动和外在吸引而产生,缺乏思想情感方面的考虑;彼此往往是由双方身上的某一方面的优点产生倾慕之情,缺乏对对方的全面评价;而且,早恋的双方缺乏责任感和伦理道德观念的约束,极易发生越轨行为,给当事人以后的生活和学习带来很不利的因素。
二、早恋产生的原因引起早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生理原因外,大部分的原因是孩子缺乏足够的情感关注,或缺乏与父母在心理和感情上的沟通。
有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孩子从家长那里得到足够的爱,他一定会处理好与异性交往的关系,早恋就可能不会发生。
还有一部分是因身边的环境而变得孤独和空虚引起的。
引起这种现象的主要有三个原因:(一)家庭因素。
随着现代单亲家庭和隔代抚养越来越多,在这种家庭里生长的孩子由于缺乏母爱或父爱,在与异性的接触中会产生愉快的心理,这是他们在家里从没有体会过的。
这样与异性的交往就会频繁,从而发生早恋的情绪。
或有些父母没有离异的,由于生活和工作的种种压力,动不动就对孩子说教、呵斥,甚至动手,孩子在家中没有发言权,容易引起其心理不平衡和压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学生问题行为及矫正
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就简单地说,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①可见,教育者的主要职责就是管理和教育学生,说白了就是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我多一年的工作中,观察到学生存在许多不良行为习惯,为矫正这些不良习惯,我注意从思想入手,”对症下药“,加强学生自主教育,让学生在自我认识、自制自律中不断提高。
不良品德行为是指错误的道德支配、违反道德规范、损害他人或集体利益的问题行为。
在中学里有不良品德行为的学生虽属少数,但消极作用大,经常干扰学校和班级教育教学工作,有的带坏其他同学,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因此,重视不良品德行为学生的矫正教育,已迫在眉睫。
要矫正不良品德行为必须先了解它的成因,才能对症下药。
不良品德行为之所以在初中成为高发期,这主要是由于初中生身心变化的过渡性与学校教育的不当以及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造成的。
进入青春期的中学生,可塑性极大,成人感的出现使他们独立地接受周围人的价值观念,学习他所认同的社会行为方式,这是积极走向社会、渴望成为社会成员的表现,但他们缺乏是非识别能力,加上自我行为控制较差,极易沾染社会恶习,成为不良品德的行为问题儿童②。
要矫正不良品德行为必须先了解它的成因,才能对症下药。
目前,导致中学生不良品德形成的原因及表现是多方面的,现就中学生一些不良行为习惯的表现粗浅的分析一下其成因及采取的教育措施。
一、青少年不良品德行为的形成原因
1.心理因素的影响
(1)不健康的个人需要。
受社会的影响风气以及一些影视书籍的影响,学生脱离实际过分追求高消费、虚荣心重,或者追求低级的性刺激,都可能导致过错行为或品德不良行为③。
(2)某些合理需要没有得到满足。
一些学校视升学率为学校的生命线,忽视学生的心理需求。
个别教师不重视师德修养,不能为人师表。
有的教师惟我至上,不关心、不尊重学生。
导致学生基本的心理需要,如自尊需要、情感需要、交往需要、成就需要等,长期得不到满足,或遭到剥夺,会盲目寻找补偿,如心理性的低级需要、畸型的物质或精神需要,从而导致产生不良品德行为。
(3)消极的情绪体验。
父母、长辈教育方法不当,正确引导不够。
部分家长对子女过分放纵,犯了错误,不分是非曲直,偏袒护短,忽视了对子女团结、协作、助人等意识的教育。
部分学生爱憎颠倒、喜结伙、重"义气",被集体所冷落、自尊心受到损伤,这些都可能引起消极的情绪体验。
加上青少年情感强烈,易冲动,自控力弱,这些都可能导致品德不良行为。
(4)不良习惯。
不良行为若未能得到及时地矫正,时间一长,成为习惯,加之青少年自我控制能力较差,这些不良习惯就会同个人私欲的满足进一步联系起来,从而成为继续产生品德不良行为的直接原因。
(5)人际关系的不正常。
有的孩子家庭缺损,有的家长过分溺爱,养成自我中心主义,不能与同学和睦相处,有的同学与教师关系紧张,对立情绪严重,有的与集体关系不好,感到孤寂苦闷,有的学生在外另找"伙伴",加入"团伙"等。
这些人际关系的不良倾向,都可能成为产生不良行为的原因。
2.家庭的影响
家庭是中学生成长的基本单元,家长与子女朝夕相处,其言行教诲、品行榜
样都对子女产生直接持久的影响。
父母与孩子朝夕相处,是孩子的抚养者和监护者,父母的言行对孩子有权威性的影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
如何从小培养他们的团结、协作、集体主义意识,成为家庭教育的新课题。
(1)父母、长辈行为不良,举止不雅,言传身教差。
少数家长文化层次低,行为粗鲁,常讲脏话;有的家长作风不正,坑蒙拐骗偷,违法乱纪,吃喝嫖赌抽,行为放纵,给子女直接树起了坏榜样;个别家长行贿受贿,贪污腐化;有的购买、观看、阅读黄色录像书刊,对子女无疑会产生极坏的影响。
(2)父母、长辈教育方法不当,正确引导不够。
部分家长对子女过分宽容,不分是非曲直,偏袒护短,忽视对子女团结、协作、助人等意识的教育;有的家长错把粗鲁当严格,信奉“棍棒下面出孝子”的古训,轻则训斥辱骂,重则棍棒相加,体罚折磨,把子女推到了自己的对立面,心理隔阂加深,形成子女对父母的畏惧、怨恨和反抗心理;有的父母、祖父母对子女的教育要求不统一,当着孩子面唱对台戏,孩子无所适从,矛盾重重,教育的作用互相抵消;有的父母把子女当成“小皇帝”事事相依,要物给物,要钱给钱,久而久之形成了孩子自私自利,不体谅尊敬父母的懒、馋、娇、散、狂等不良恶习。
(3)家庭结构缺损,家庭关系不和,子女得不到父母细心调教和关怀。
有些家庭婚姻破裂,孩子失去家庭温暖,沐浴不到父爱、母爱;有的家庭父母长期“内战”,特别是一些家庭由于第三者插足,家庭感情淡化冷漠,造成孩子心灵的严重创伤。
3.社会的影响。
目前,社会上的不良习气和各种腐败现象正侵蚀我们的青年一代。
当然,有的中学生也未能幸免。
极端的个人主义,英雄主义以及社会上的黄、赌、毒象瘟疫一样,侵蚀着学生的灵魂,对学生的品德行为产生极为严重的“反面导向”。
例如找我做心理咨询的一个学生,因为在假期到录像厅看了一部黄色录相,就是这部录相,严重地危害了他的身心健康,心理诱惑差点使他酿成大错。
二、学校、家庭要相与配合,综合矫正青少年的不良品德行为
明确了这些不良行为的原因后,我们就应对症丁药,纠正学生的不良品德。
中学生不良品德行为的形成和表现,很自然地给社会提出了要求,给学校和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内容、方法上提出了更高要求。
中学生的可塑性较大,自尊心较强,只要教师弄清情况,采取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教育方法,学生的品德不良行为是可以矫正的。
1.学校德育工作必须有鲜明的针对性,从学生和社会的实际出发,进行分层次的教育。
(1)树立良好的班风,发挥集体的教育力量
一个有着良好班风的班集体,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有着积极的影响。
关心他人,尊重老师、同学,好学上进、勤俭节约,这诸多的优良品质一旦形成并得以落实,就会对学生的言行起到监督导向作用。
那么,即使是那些有着不良行为的学生,在这样的集体生活中,潜移默化,也会逐步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
(2)开展心理辅导活动
虽然心理辅导在中学开展并不是很普遍,但却十分必要的。
事实上,中学生的内心困惑很多,有条件的学校,要积极开展心理辅导。
由于中学生不良品行的形成原因很多,学生个体的生活背景千差万别,开展心理辅导是一种有效的直接矫正手段。
心理老师可通过学生的倾诉深入他们的心灵,了解他们的困惑和需要,收集信息进行诊断,提出参考建议,帮助他们自己判断选择有价值的行为目标,
确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培养健康人格和良好的个性,防止学生不良行为和不良群伴的产生,保证学校德育工作的良好效果。
在辅导过程中,我们也积累了一些值得推广的办法,比如环境调整法、活动矫正法、行为强化法、榜样引导法、行为考验法、代币制疗法等实用有效的方法。
2.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是青少年健康成长、良好品德形成的重要因素。
家庭对子女的影响是终身的,家庭关系和谐、民主,父母相敬相爱,尊老爱幼,并能给子女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就会使子女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和家庭环境的熏陶,养成良好的言行举止、待人接物习惯。
(1)父母应有正确的兴趣、爱好和追求,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养,给子女树立榜样。
随着父母自身素质修养的提高,一方面拓展了和子女交流的层次,使子女从观望到服气到模仿学习;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用各种高雅的兴趣爱好引导子女的成长发育。
(2)家庭和睦民主是子女健康成长,良好品德形成的重要条件。
父母应尊重子女的人格尊严,体贴关心他们的生活、学习、爱好、交往等,建起和子女平等交流的桥梁,拉近相互之间的距离,缩邪代沟”。
对子女好的方面要予以激励,不良方面要及时引导矫正。
总之,中学生的不良品德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且形成的条件和原因十分复杂,因此,矫正中学生的不良品德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
教师应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不同特点,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全面提高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努力教育和培养青少年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引用:
①《中学生习惯心里》文登市界石中学作者:李志强
②③《中学生行为习惯调查报告》作者:徐韵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