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病理学名词解释大全

病理学名词解释大全

病理学名词解释大全1. 病理学 (Pathology)病理学是研究疾病本质和发展过程的科学。

它通过研究疾病的形态学、组织学和细胞学变化等来揭示疾病的发生机制和进展规律。

2. 组织学 (Histology)组织学是研究组织结构及其变化的学科。

它通过显微镜下观察和研究组织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等来了解组织的组成和变化过程。

3. 形态学 (Morphology)形态学是研究事物形态、结构和大小等方面的学科。

在病理学中,形态学研究疾病时对病变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以及大小等进行描述和分析。

4. 病理变化 (Pathological Changes)病理变化是指在疾病过程中组织和细胞发生的异常变化。

这些变化可以包括细胞的增生、萎缩、坏死、变性等,以及组织结构的异常改变等。

5. 细胞学 (Cytology)细胞学是研究细胞结构、功能及其异常变化的学科。

它通过观察和研究细胞的形态、结构、功能和代谢等来了解细胞的生理状态和异常情况。

6. 病理诊断 (Pathological Diagnosis)病理诊断是通过对病变组织或细胞的检查和分析,确定疾病的性质和发展程度的过程。

通过病理诊断,医生可以帮助确定最恰当的治疗方法和预测疾病的预后。

7. 炎症 (Inflammation)炎症是机体对于损伤或感染的非特异性免疫反应。

它是一种复杂的生理过程,包括局部组织的血管扩张、渗出、增生和炎症细胞的聚集等。

8. 肿瘤 (Tumor)肿瘤是指细胞非正常增殖所形成的新生物体。

肿瘤可以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良性肿瘤生长缓慢,不具有侵袭性;恶性肿瘤生长快速,可侵犯周围组织和器官。

9. 癌症 (Cancer)癌症是一种恶性肿瘤。

它是由于机体细胞的遗传变异和异常增殖而形成的一类疾病。

癌症可以发生于几乎任何组织和器官,其生长速度快且有侵袭性。

10. 标本 (Specimen)标本是指从患者身体中取得的组织、器官或细胞等样本。

在病理学中,医生通过对标本的检查和分析来进行病理诊断。

病理学-名词解释

病理学-名词解释

病理1、假性肥大:实质细胞萎缩,间质结缔组织与脂肪细胞增生,造成器官与组织体积增大。

2、肥大:由于功能增加,合成代谢旺盛,细胞体积增大,使该器官组织体积增大。

3、增生:实质细胞数量增多,使该组织器官体积增大。

4、化生:一种已分化成熟得细胞由于适应环境改变而被另一种分化成熟得细胞所代替得过程.5、细胞水肿:又称水变性,细胞内水钠聚集过多,引起细胞体积重大,胞浆疏松,透明淡染。

6、气球样变:病毒性肝炎与四氯化碳中毒时,干细胞水肿,严重者细胞肿大如圆球状。

7、脂肪变性:除脂肪细胞外其她细胞浆中出现脂滴或脂滴明显增多。

8、虎斑心:心肌脂肪变性,在严重贫血时,常在心内膜下,尤其就是左心室乳头肌处出现红黄相间得条纹,如虎皮斑纹。

9、玻璃样变性:透明变性,在HE染色情况下,细胞外间质或细胞质内出现易红然、均质、半透明、无结构得玻璃样物质。

10、血管壁玻璃样变性:细动脉持续性痉挛,使内膜通透性增大,血浆蛋白渗入内,膜在内皮细胞下凝固成均匀红染玻璃样物质。

11、脂褐素:积蓄于包浆内得黄褐色细微颗粒,本质为自噬溶酶体内未被消化得细胞器碎片残体。

12、病理性钙化:在病理情况下,骨与牙以外得组织内有固体钙盐得沉积. 13、营养不良性钙化:钙盐沉积在变性坏死得组织中或异物内。

14、转移性钙化:由于全身钙、磷代谢障碍,血钙与/或血磷升高,钙盐沉积于未受损得组织中。

15、凝固性坏死:组织坏死后,蛋白质变性、凝固且溶酶体酶水解作用较弱时,坏死区呈灰黄、干燥、质实状态.16、液化性坏死:组织坏死后分解、液化而呈液体状,有时还形成含有液体得腔。

17、干酪样坏死:结核病时,坏死区脂质较多,颜色带黄,质地松软,状似干酪。

18、坏疽:大块组织坏死后继发腐败菌感染,出现不同程度得腐败性变化,腐败菌在分解坏死组织得过程中产生大量得硫化氢,并与血红蛋白分解释放出得铁离子结合,形成硫化亚铁,致使坏死组织臭而发黑。

19、机化:由肉芽组织取代坏死组织或其她异物血凝块血栓及渗出物等得过程。

病理学名词解释大全

病理学名词解释大全

病理学名词解释大全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本质、病因、发病机制和病变过程的学科。

以下是一些常见病理学名词的解释:1. 病理:指疾病的异常状态或变化,包括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的改变。

2. 病因:指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或诱因,可以是遗传、环境、感染等因素。

3. 发病机制:指导致疾病发生和发展的生理、生化、免疫等变化的过程。

4. 病变:指疾病引起的组织或器官的异常形态、结构或功能改变。

5. 病程:指疾病从发生到恢复或进展的过程,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病程。

6. 病理学家:指专门从事病理学研究和诊断的医生或科学家。

7. 细胞病理学:研究疾病与细胞改变之间的关系,包括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变化。

8. 组织病理学:研究疾病引起的组织级别的变化,包括组织的结构、细胞组成和炎症反应等。

9. 病理诊断:通过观察和分析组织标本的病理特征,确定疾病种类、性质和分级。

10. 病理报告:病理学家根据病理诊断结果撰写的对患者疾病情况的详细描述和解释。

11. 免疫组化:利用抗体与疾病相关蛋白相互作用的方法,用于识别、定位和鉴定病理标记物。

12. 遗传学:研究基因和遗传信息在疾病发生和遗传传播中的作用。

13. 分子病理学:研究细胞和组织水平的分子变化与疾病发生的关系,包括DNA、RNA、蛋白质等。

14. 病理生理学:研究疾病引起的异常生理过程,以及机体对疾病的适应和代偿。

15. 病理解剖学:通过尸检等方法,研究疾病对器官和组织的影响,并探究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规律。

16. 病理变异:指同一疾病在不同患者或同一患者不同病程中,表现出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的多样性。

以上仅是病理学中一些常见名词的解释,病理学作为一门复杂的学科,涵盖范围广泛,还有许多其它专业术语和概念。

病理学名词解释

病理学名词解释
37. 间变:肿瘤细胞缺乏分化的状态,称为间变、
38. 病理性核分裂象:是异常的核分裂象,包括不对称性、多级性及顿挫性核分裂象。起对于恶性肿瘤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39. 生长分数:指肿瘤细胞群体中进入增值阶段(S期+G2期)瘤细胞在瘤细胞总数中所占的比例。
40. 转移:恶性肿瘤细胞从原发部位侵入淋巴管、血管或体腔,被带到他处继续生长形成与原发瘤同种类型的肿瘤,这个过程称为转移。
41. 恶病质:恶性肿瘤晚期,患者出现极度消瘦、严重贫血、无力和进行性全身衰竭状态。
42. 副肿瘤综合征:由于肿瘤的产物(如异位激素)或异常免疫反应(如交叉免疫)或其他原因引起内分泌、神经、消化、造血、骨关节、皮肤及肾脏等系统发生病变,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称为副肿瘤综合征。但这些表现不是由原发肿瘤或转移灶直接引起的,而是通过上述途径间接引起,故称副肿瘤综合征。
22. 漏出液:由于单纯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液体成分从血管内溢出,溢出的液体即漏出液。
23. 趋化作用:是指白细胞向着刺激物所在的部位所做的定向移动。这种化学刺激物称为趋化因子。
24. 炎症介质:是指由细胞或体液中产生的参与炎症反应的某些生物活性物质,这些物质具有引起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和白细胞渗出的功能,在炎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6. 玻璃样变:细胞内或间质中出现半透明状蛋白质积蓄,称为玻璃样变。
7. .凝固性坏死:坏死细胞蛋白凝固,组织保持原有的轮廓,肉眼观为灰白、灰黄色的坏死,多见于心、肾、脾等器官。
8. 虎斑心:心肌脂肪变性时,在左心室内膜下心肌和乳头肌处出现的红黄相间的条纹,似虎皮斑纹
9. 机化:由肉芽组织取代坏死或其他异物的过程。
炎性假瘤:由于组织的炎性增生形成的一个肿瘤样团块,常发生于眼眶和肺。

病理学名词解释

病理学名词解释

病理学名词解释1、适应:细胞和由其构成的组织、器官,对于内外环境中各种有害因子和刺激作用而产生的非损伤性应答反应2、萎缩:已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可伴有实质细胞数量的减少。

3、肥大:由于功能增加,合成代谢旺盛,使细胞、组织或器官体积增大4、增生:组织或器官内实质细胞数目增多,常导致组织或器官的体积增大5、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所取代的过程6、变性:又称细胞可逆性损伤,是指细胞或细胞间质受损伤后,由于代谢障碍,使细胞内或细胞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异常蓄积的现象,通常伴有细胞功能低下。

7、细胞水肿:或称水变性,因线粒体受损,Na-K泵功能障碍,导致细胞内钠离子和水的过多积聚。

光镜下,细胞之内出现红染细颗粒状物,细胞肿大明显,细胞质高度疏松呈空泡状。

8、脂肪变:中性脂肪特别是甘油三酯蓄积于非脂肪细胞的细胞质中,称为脂肪变9、虎斑心:脂肪变心肌呈黄色,与正常心肌的暗红色相间,形成黄红色斑纹,称为虎斑心10、玻璃样变:细胞内或间质中出现半透明状蛋白质蓄积,HE染色呈现嗜伊红均质状11、坏死:以酶溶性变化为特点的活体内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12、凝固性坏死:蛋白质变性凝固且溶酶体酶水解作用较弱时,坏死区呈灰黄、干燥、质实状态,镜下特点为细胞微细结构消失,而组织结构轮廓仍可保存13、干酪样坏死:结核病时,因病灶中含脂质较多,坏死区呈黄色,状似干酪,镜下为无结构颗粒状红染物,不见坏死部位原有组织结构的残影,是坏死更为彻底的特殊类型凝固性坏死。

14、液化性坏死:坏死组织因酶性分解而变为液态,镜下特点为死亡细胞完全被消化,局部组织快速被溶解。

15、酶解性\创伤性脂肪坏死:急性胰腺炎时细胞释放胰酶分解脂肪酸,乳房创伤时脂肪细胞破裂,可分别引起酶解性或创伤性脂肪坏死16、坏疽:局部组织大块坏死并继发腐败菌感染17、机化:新生肉芽组织长入并取代坏死组织、血栓、脓液、异物等地过程18、病理性钙化:骨和牙齿之外的组织中固态钙盐沉积19、营养不良性钙化:钙盐沉积于坏死或即将坏死的组织或异物中,体内钙磷代谢正常20、凋亡:活体内个别细胞程序性细胞死亡(死亡细胞的质膜不破裂,细胞器完整,细胞皱缩,核固缩或碎裂,DNA降解,无炎症反应,见于病理和生理过程。

病理学名词解释

病理学名词解释

1、萎缩: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和器官的体积缩小成为萎缩。

2、肥大:细胞、组织和器官的体积增大称肥大。

3、增生:组织或器官内细胞数量增多称为增生。

4、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过程称为化生。

5、变性:细胞可逆性损伤的形态改变称为变性。

6、脂肪变性:是指非脂肪细胞的胞质内出现明显脂滴。

7、玻璃样变性:是指纤维结缔组织间质、细动脉壁或细胞内在HE 染色切片中呈现均质、红染、半透明的蛋白质蓄积,又称透明变性。

8、坏死:活体内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称坏死。

9、凋亡:是活体内单个细胞或小团细胞的死亡,是指在生理和病理状态下,细胞发生由基因调控的、有序的主动消亡过程,亦称程序性细胞死亡。

10、肉芽组织:是由新生的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构成的幼稚结缔组织,并半有炎症细胞浸润。

11、充血:由于动脉血液流入过多引起局部组织或器官血管内血量增多,称动脉性充血或主动性充血,简称充血。

12、淤血:由于静脉回流受阻,血液淤积于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引起局部组织或器官血管内血量增多称为静脉性充血,又称被动性充血,简称淤血。

13、心衰细胞:含铁血黄素颗粒的巨噬细胞称为心力衰竭细胞。

14、虎斑心:是指心脏脂肪变性时,脂肪变累及左心室内膜下和乳头肌,肉眼看起来,脂肪变的心肌呈黄色,与正常的心肌的红色相间,形成黄红色的斑纹,称为虎斑心。

15、血栓形成:在活体的心脏或血管内,血液中的有形成分形成的固体质块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

16、出血:是指血液自心血管腔溢出到体外、体腔或组织间隙。

17、栓塞:循环血液中出现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液流动而阻塞血管腔的现象称为栓塞。

18、梗死:局部组织、器官由于血液迅速中断而引起的缺血性坏死,称为梗死或梗塞。

19、炎症:是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各种损伤所发生的以预防反应为主的病理过程。

20、感染:由病原体侵入人体所引起的局部组织和全身性炎症反应通常称为感染。

21、变质:是指炎症局部组织和细胞发生的变性和坏死。

(完整版)病理学名词解释

(完整版)病理学名词解释

病理学名词解释1.坏死:是以酶溶性变化为特点的活体内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

2.萎缩:是已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

3.肥大:由于功能增加.合成代谢旺盛,使细胞.组织或器官体积增大。

4.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所取代的过程。

5.再生:由损伤周围同种细胞来修复组织缺损的过程。

6.肉芽组织:由新生薄壁的毛细血管以及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构成,并伴有炎性细胞浸润,肉眼表现为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似鲜嫩的肉芽故而得名。

7.病理性钙化:骨.牙之外的组织中有固态钙盐沉积。

8.炎症: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损伤因子所发生的以防御反应为主的基本病理过程。

9.渗出:炎症局部组织血管内的液体、蛋白和细胞成分, 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间质、体腔、粘膜表面和体表的过程。

10.变质:炎症局部组织发生的变性和坏死。

11.增生:组织或器官内实质细胞数量增多。

12.水肿:是指组织间隙内的体液增多。

如果体液积聚在体腔则称为积水。

13.血栓:在活体的心脏和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凝集形成固体质块。

14.淤血:器官或局部组织静脉血液回流受阻,血液淤积于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又称静脉性充血。

15.充血:器官或组织因动脉输入血量的增多而发生的充血称动脉性充血,又称主动性充血,简称充血。

16.栓塞:在循环血液中出现的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流运行阻塞血管腔的现象。

17.梗死:器官或局部组织由于血管阻塞.血流停止导致缺氧而发生的坏死。

18.肉瘤:来源于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

19.溃疡:坏死灶较大不易被完全溶解吸收时,发生在皮肤粘膜的坏死物可被分离,形成组织缺损,浅者称为糜烂;深者称为溃疡。

20.机化:新生肉芽组织长入并取代坏死组织.血栓.脓液.异物等的过程。

21.脓肿:局限性化脓性炎症,主要特征为组织发生溶解坏死,形成充满脓液的腔。

22.异型性:肿瘤组织无论在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上,都与其来源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这种差异称为异型性。

病理学名词解释大全

病理学名词解释大全

病理学名词解释大全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变化过程和病因的科学。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病理学名词的解释。

1. 病理学(Pathology):研究疾病的本质、发生、发展和结局的科学。

2. 细胞学(Cytology):研究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的科学。

3. 组织学(Histology):研究组织结构和组织器官的构成、功能和发生等的科学。

4. 病理解剖学(Pathological Anatomy):研究病变形成的过程和解剖学改变的科学。

5. 病理生理学(Pathophysiology):研究疾病发生过程中的病理生理变化的科学。

6. 病理诊断(Pathological Diagnosis):通过对组织、细胞或体液进行病理学检查,确定疾病发生的种类和性质。

7. 病理分级(Pathological Grading):通过评估肿瘤细胞的异型度、细胞增生程度等标准,对肿瘤进行分级,评估其恶性程度。

8. 病理分期(Pathological Staging):根据病变的大小、范围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等因素,确定肿瘤的分期,评估其临床预后。

9. 细胞增生(Cell Proliferation):细胞通过分裂和繁殖增加数量的过程。

10. 细胞凋亡(Cell Apoptosis):细胞主动选择性地自杀的过程,是细胞数量控制的重要机制之一。

11. 癌变(Carcinogenesis):正常细胞逐渐转变为恶性肿瘤的过程。

12. 肿瘤(Tumor):由一群异常增生的细胞组成的异常生物体,包括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

13. 良性肿瘤(Benign Tumor):细胞间质正常,生长缓慢,不侵犯周围组织和器官的肿瘤。

14. 恶性肿瘤(Malignant Tumor):细胞间质异常,生长快速,有侵袭和转移的能力的肿瘤。

15. 溶酶体(Lysosome):细胞内含有多种酶的胞器,能够消化细胞内外的物质。

16. 抗原(Antigen):能够刺激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的物质。

病理学名词解释

病理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病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以及病因和发病机制的科学。

2.活体组织检查:用局部切除、钳取、穿刺针吸以及搔刮、摘除等手术方法,从患者活体采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以确定诊断,称为活体组织检查。

3.病理变化:患病时,机体局部或整体在结构、机能和代谢方面出现异常的变化,总称为机体的异常。

病理学家将所观察到的结构方面异常称为病理变化或病理损害。

4.脱落细胞学检查:又称为临床细胞学检查,主要是从有腔器官和管道获取脱落细胞进行检查。

最常检查的器官如胸腔或腹腔积液、宫颈或阴道分泌物、尿道、气管及食道的刮取物或冲洗液等。

一些内脏器官和体表肿物还可采用细针穿刺,将细针吸取物涂片,进行细胞学检查。

其优点是把对人体的损伤降低到最小程度。

5.大体检查:也称肉眼观察,主要用肉眼,必要时也可借助放大镜,对病变的器官和组织进行解剖学的大体观察,注意大小、颜色、形状、硬度、质地等变化,大小有时可用尺寸或重量单位来表示。

此为简单而易行的最基本的检查方法。

有经验的病理学家和临床医生凭此可作出初步的诊断。

6.萎缩:已经发育正常的组织或器官,由于某种原因的影响而引起其实质部分的体积缩小,称为萎缩。

7.再生:是指机体的组织和细胞在病理因素作用下受损伤破坏后,由局部邻近的并有分裂增殖能力的细胞发生增生,填补组织缺损进行修复的过程,称为再生。

8.机化:较大的凝血块、血栓、炎性渗出物的纤维团块、组织坏死灶以及异物等,当其坏死不能完全被吸收时,则渐由周围组织新生的肉芽组织逐渐长入其中,最后使这些无活性的物质被有生命的结缔组织所代替,此过程称为机化。

9.增生:组织或器官内细胞由于某种因素的作用而发生细胞数量增多,致组织或器官体积增大称为增生。

10.化生:一种已分化成熟的组织,因受其所处环境的某些因素影响,而转化成为另一种性质相似的分化成熟的组织,称为化生。

11.凝固性坏死:常因局部缺血引起。

表现为:坏死区肉眼的正常组织结构模糊或消失,呈灰白色或土黄色比较干燥的凝固体。

病理学名词解释

病理学名词解释

病理学名词解释1.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或组织受刺激因素的作用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或组织的过程。

2.变性:是指由于物质代谢障碍致细胞浆内或细胞间质内有各种异常物质或是异常增多的正常物质。

3.肉芽组织:由新生薄壁的毛细血管以及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构成,并伴有炎性细胞浸润,肉眼表现为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似鲜嫩的肉芽,故而得名。

4.槟榔肝:由于长期肝淤血,肝小叶中央区因充血而呈暗红色,小叶周边部因脂肪变性呈淡黄色,暗红色与淡黄色交错存在,在肝切面上呈红黄相间的花纹,状似槟榔的切面5.心衰细胞:左心衰竭引起肺淤血时,肺泡腔内可见大量含有含铁血黄素颗粒的巨噬细胞,称为心衰细胞6.假膜性炎:发生于粘膜的纤维素性炎,渗出的纤维素,坏死组织和白细胞共同构成一层灰白色膜状物覆盖在黏膜表面,这种膜状物质称为假膜,故黏膜的纤维素性炎又称为假膜性炎7.脓肿:局限性化脓性炎,主要特征为局部主组织坏死,溶解,形成充满脓液的囊腔,即脓腔。

8.蜂窝织炎: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疏松结缔组织的弥漫性化脓性炎症,常发生于皮肤,肌肉和阑尾。

9.肉芽肿:由巨噬细胞及其衍生的细胞增生为主,形成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

可分为感染性肉芽肿和异物性肉芽肿10.肿瘤: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机体局部组织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其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常表现为局部肿块。

11.异型性:肿瘤组织无论在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上,都与来源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这种差异称为异型性,肿瘤异型性的大小反映了肿瘤组织的成熟程度。

12.癌前病变:具有发展为恶性肿瘤,潜在可能性的良性病变,称为癌前病变13.阿绍夫小体:是一种特殊的肉芽肿性病变,对风湿病有病理诊断意义。

它的中心为纤维蛋白变性的纤维结缔组织,周围有风湿细胞,单核细胞,成纤维和少量淋巴细胞等14.假小叶:正常肝小叶结构会破坏,由广泛增生的纤维组织将肝细胞再生结节分割包绕成大小不等,圆形或椭圆形肝细胞团,称为假小叶15.新月体:新月体主要由增生的壁层上皮细胞和渗出的单核细胞构成,还可有嗜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以上成分在球囊壁层呈新月状或环状分布。

病理学名词解释

病理学名词解释

病理学名词解释:1.病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和转归的医学基础学科。

其目的是认识和掌握疾病的本质和发生发展的规律,从而为防治疾病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2、健康:人体的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体查不出任何疾病,其各种生物参数都稳定地处在正常变异范围以内,对外部环境日常范围内的变化有良好的适应能力。

3、疾病:各种原因引起的机体身体和心理异常4、死亡新概念:即脑死亡,24小时的观察时间内持续满足:(1)病人无自主呼吸;(2)一切反射消失;(3)脑电心电静止。

5、肥大:细胞、组织和器官体积的增大,称为肥大。

6、萎缩(atrophy):是指已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组织或器官体积缩小,可以伴发细胞数量的减少。

7、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因受刺激因素的作用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细胞的过程称为化生。

8、变性:是指细胞或细胞间质受损伤后因代谢发生障碍所致的某些可逆性形态学变化。

表现为细胞浆内或细胞间质内有各种异常物质或是异常增多的正常物质的蓄积,每伴有功能下降。

9、坏死:是活体内范围不等的局部细胞死亡,死亡细胞的质膜(细胞膜、细胞器膜等)崩解、结构自溶(坏死细胞被自身的溶酶体酶消化)并引发急性炎症反应。

10、坏疽:是身体内直接或间接地与外界大气相通部位的较大范围坏死,并因有腐败菌生长而继发腐败。

坏疽干性、湿性和气性三种。

11、再生:再生可分为生理性再生和病理性再生。

生理性再生是指在生理过程中,有些细胞、组织不断老化、消耗,由新生的同种细胞不断补充,始终保持着原有的结构和功能,如表皮的表层角化细胞经常脱落,而表皮的基底细胞不断增生、分化予以补充。

病理性再生是指病理状态下细胞、组织缺损后发生的再生12、肉芽组织:由新生薄壁的毛细血管以及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构成,并伴有炎性细胞浸润,肉眼表现为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似鲜嫩的肉芽故而得名。

13、机化:坏死物不能完全溶解吸收或分离排出,则由新生的肉芽组织吸收取代坏死物过程称为机化。

病理学名词解释

病理学名词解释

1.肥大〔hypertrophy〕细胞、组织和器官体积的增大称肥大。

肥大可分代偿性肥大和分泌性肥大两类。

细胞肥大通常具有功能代偿意义。

2.增生〔hyperplasia〕细胞分裂繁殖,数目增多,有时导致组织和器官体积的增大。

增生可分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后者又分为再生性增生、过再生性增生及分泌障碍性增生三种。

3.萎缩〔atrophy〕发育正常的器官、组织或细胞体积的缩小,主要指器官或组织的实质细胞体积变小或数目的减少称萎缩。

4.化生〔metaplasia〕一种已分化成熟的细胞因受刺激因素的作用转化成另一种分化成熟细胞的过程称为化生。

常见的化生有鳞状上皮化生、肠上皮化生、结缔组织或支持组织化生。

5.变性〔degeneration〕由于*些原因引起细胞的物质代障碍,使细胞或间质出现了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数量异常增多的形态学改变,称为变性。

变性一般而言是可复的,但严重的变性往往不能恢复而开展为坏死。

6.坏死〔necrosis〕活体局部组织和细胞的死亡称坏死。

其主要表现为质膜崩解、构造自溶,细胞的核浓缩、核碎裂、核溶解等细胞、组织的自溶性变化,坏死周围组织常有炎症反响。

7.坏疽〔gangrene〕大块组织坏死后,继发腐败细菌感染而使组织腐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呈黑色、污绿色等特殊形态的坏死,称为坏疽。

坏疽一般分干性坏疽、湿性坏疽和气性坏疽三种类型。

坏疽是凝固性坏死的一种特殊类型。

8.凋亡〔apoptosis〕主要是指活体单个或小团细胞的死亡(也可为病理性,如肿瘤细胞的坏死),死亡细胞的质膜不破裂,不自溶,无炎症反响。

故又称固缩性坏死。

似树叶的枯萎凋过程,所以又称凋落或程序性细胞死亡。

1.机化〔organization〕由肉芽组织取代坏死组织及其他无生命物质(如血栓、血凝、异物等)的过程,称为机化。

2.再生〔regeneration〕组织缺损后,邻近细胞分裂增生,以完成修复的过程。

再生有生理性和病理性再生。

病理性再生有完全和不完全性再生。

病理学名词解释

病理学名词解释

病理学(pathology)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化规律的一门医学基础学科。

其目的是认识和掌握疾病的本质和发生发展的规律,从而为防治疾病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病因学(etiology)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生条件的一门科学。

发病学(pathogenesis)病因作用下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

病变(pathological changes)机体在疾病过程中形态结构,功能,代谢的变化。

超微病理学(ultrastructral pathology)由于电子显微镜问世和超薄切片技术建立,病理研究遂由组织细胞水平推进至亚细胞水平,进而研讨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规律,逐步形成了超微结构病理学。

分子病理学(molecular pathology)①病理学与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细胞化学的结合;②分子水平上研究疾病发生的机制。

核浓缩(pyknosis)特征是核皱缩浓聚,嗜碱性增强。

核体积缩小深染。

核碎裂(karyorrhexis)表现为核膜破裂,核染色质呈碎块状分散在胞质中。

核溶解(karyolysis)由于非特异性DNA酶和蛋白酶活化,使得DNA和核蛋白酶溶解破坏,细胞内PH降低,和染色质嗜碱性减弱,核淡染,仅能见到核的轮廓,在坏死后一两天内,细胞核完全溶解消失。

萎缩(atrophy)是指已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组织或器官体积缩小,可以伴发细胞数量的减少。

肥大(hypertrophy)由于功能增强,合成代谢旺盛,使实质细胞、组织器官体积增大。

增生(hyperplasia)组织、器官内实质细胞增殖,细胞数量增多的现象,成为增生。

化生(metaplasia)是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细胞类型所取代的过程。

变性(degeneration)细胞或细胞间质受损伤后,由于代谢功能障碍,使细胞质内或细胞间质内呈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过度积蓄的现象,常伴有细胞,组织或器官功能低下。

细胞水肿(cellular swelling)又称水变性(hydropic degeneration)是细胞可逆性损伤的一种形式,常是细胞损伤中最早出现的形态学改变,可由缺血,缺氧,感染和中毒引起,是钠-钾泵功能降低细胞内水分增多,胞质淡染、清亮,好发于肝、肾、心等实质器官。

病理学名词解释(全)

病理学名词解释(全)

病理学名词解释适应(adaptation):2.萎缩(atrophy):正常发育的细胞、组织、器官发生物质代谢障碍所引起的体积缩小及功能减退现象,称为萎缩。

3.肥大(hypertrophy):由于功能增加,合成代谢旺盛,使细胞、组织或器官体积增大,称为肥大。

4.增生(hyperplasia):实质细胞数量增多,并伴有组织和器官体积增大的过程。

5.化生(metaplasia):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因受刺激作用而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细胞的过程。

6.变性(degeneration):在致病因素的作用下,组织和细胞发生物质代谢障碍,在细胞内和间质中出现各种异常物质或原有的某些物质堆积过多的现象,通常伴有细胞功能低下。

7.坏死(necrosis):指在损伤因子的作用下,活体内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称为坏死。

坏死组织细胞的代谢停止,功能丧失。

8.机化(organization):坏死组织或其它异物被肉芽组织取代、逐渐纤维化的过程。

9.坏疽(gangrene):身体与外界相通部位的较大范围坏死合并腐败菌感染,称为坏疽,分为干性、湿性和气性坏疽三种。

10.细胞调亡:指活体内单个细胞或小团细胞的程序性死亡的过程。

11.脂肪变性:实质细胞胞质内脂滴量超出正常生理范围或原不含脂肪的细胞出现游离性脂滴的现象。

中性脂肪特别是甘油三酯蓄积于非脂肪细胞的细胞质中,多发生于肝细胞、心肌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骨骼肌细胞等。

12.凝固性坏死:坏死组织因失水变干、蛋白质凝固,而变为灰白色或黄白色且比较干燥结实的凝固体。

13.干酪样坏死:是彻底的凝固性坏死,是结核病的特征性病变。

镜下:不见坏死部位原有组织结构的残影,甚至不见核碎屑,肉眼观:坏死呈白色或微黄,细腻,形似奶酪,因而得名。

14.槟榔肝:慢性肝淤血时,肝小叶中央区因严重淤血呈暗红色,两个或多个肝小叶中央淤血区可相连,而肝小叶周边部肝细胞则因脂肪变性呈黄色,致使肝脏切面肉眼呈红(淤血区)黄(脂肪变区)相间,形似槟榔切面的条纹,故称槟榔肝。

病理学名词解释

病理学名词解释

病理学名词解释可逆性损伤:变性,指细胞或细胞间质受损伤后,由于代谢障碍使细胞内活细胞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出现蓄积的现象,通常伴有细胞功能低下。

适应(adaptaion):细胞和由其构成的组织、器官,对于内、外环境中的持续和各种有害因子而产生的非损伤性应答反应。

萎缩(atrophy)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和器官体积缩小。

肥大(XXX)细胞、组织和器官的体积增大。

增生(hyperplasia)实质细胞的数量增多。

化生(metaplasia)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因受刺激作用而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细胞的过程变性(degeneration)是指细胞受损后代谢障碍导致细胞浆内或细胞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异常增多,又称细胞内外的物质蓄积脂肪变(fatty change)甘油三酯(中性脂肪)在非脂肪细胞的细胞浆内蓄积。

心肌脂肪浸润:指心外膜处增厚的脂肪构造沿心肌层的间质向心腔方向伸入,可致心肌萎缩。

严峻者可致心肌破碎而猝死。

虎斑心(tigroid heart):心肌脂肪变常累及左心室的内膜下和肌,肉眼观脂肪变的黄色条纹与未脂肪变的暗红色心肌相间,形似XXX斑纹。

玻璃样变(hyaline change):指细胞内、纤维结缔组织和血管壁等处出现均质、红染、毛玻璃样透明的蛋白质蓄积。

淀粉样变(amyloidosis)细胞外间质内蛋白质—粘多糖复合物沉积。

粘液样变(mucoid degeneration)间质内粘多糖和蛋白质的蓄积。

病理性色素沉着:有色物质在细胞内、外的异常蓄积。

含铁血黄素、脂褐素、黑色素。

病理性钙化:软构造内固体性钙盐的蓄积。

光镜下HE染色为蓝色细颗粒堆积。

营养不良性钙化、转移性钙化。

细胞死亡:细胞因受严峻损伤而累及胞核时,呈当代谢截止,结构破坏和功用丧失等不可逆性变化,分为坏死和凋亡。

坏死(necrosis)活体内局部细胞的死亡。

死亡细胞代谢停止,功能丧失,结构自溶,并引发炎症反应,是不可逆性变性。

病理学名词解释

病理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萎缩:发育正常的器官、组织体积变小称萎缩。

通常由于该器官的实质细胞体积缩小,有时可因细胞数目减少引起,或两者兼有。

2、化生:指一种已分化成熟的细胞由于适应环境改变而转变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细胞的过程。

3、坏死:活体组织细胞的死亡称坏死。

4、坏疽:一种特殊类型的坏死。

大块组织坏死后继发腐败菌感染,出现不同程度的腐败性变化。

5、机化:由肉芽组织替代坏死组织、血凝块、炎性渗出物及其他异物的过程。

6、肉芽组织:有大量新生的毛细血管、多少不等的炎细胞及纤维母细胞构成的幼稚结缔组织。

7、心衰细胞:当左心衰竭导致肺淤血时,红细胞自肺泡壁毛细血管漏出于肺泡中,被巨噬细胞吞噬,肺泡腔内可出现吞噬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又称心力衰竭细胞。

8、槟榔肝:慢性肝淤血时,肝脏切面,呈现红黄相间的花纹状结构,似槟榔的切面,故称槟榔肝。

9、血栓形成:在活体的心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析出、凝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

10、梗死:集体器官或局部组织由于动脉血流阻断而发生的缺血性坏死。

11、渗出:炎症局部组织血管内的液体和细胞成分,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间隙/体腔、黏膜表面和体表的过程叫渗出。

12、趋化作用:是指白细胞向着化学刺激物定向移动。

13、蜂窝织炎:是指结缔组织的弥漫性化脓性炎症。

14、干酪样坏死:是凝固性坏死的特殊类型,肉眼观坏死区颜色带黄,质地松软,状似干酪。

15、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市区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克隆性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这种新生物常表现为局部肿块。

16、异型性:肿瘤组织无论在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上,都与其起源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这种差异称为异型性。

17、癌:来源于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称为癌。

18、虎斑心:在严重贫血时,心内膜下尤其是左心室乳头肌处可出现红黄相间的条纹,如虎皮斑纹,称为“虎斑心”。

由于心肌内血管分布不均,心肌缺氧轻重程度不一所致,血管末梢分布区心肌缺氧较重,脂变明显而呈黄色,缺氧较轻部位脂变较轻,心肌呈红色。

病理名词解释大全

病理名词解释大全

病理名词解释大全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起因、发展以及病理变化的科学。

病理学中涉及到许多术语和专业名词,下面是一些常见的病理学名词解释:1. 细胞病理学:研究细胞形态学和结构改变的学科。

2. 组织病理学:研究疾病对组织形态学和结构的影响的学科。

3. 病变:指在生物体中发生的结构和功能异常的改变。

4. 病理标本:指从患者身上取得的组织或细胞样本,用于病理学诊断和研究。

5. 病理学家:负责对病理标本进行分析、诊断疾病的专业人员。

6. 病理诊断:通过观察病理标本和临床病史,确定疾病的类型和性质。

7. 组织学:研究生物体各种组织的结构、功能和形态。

8. 病理生理学:研究疾病对生理功能的影响。

9. 细胞学:研究细胞的结构、功能和形态。

10. 病理报告:病理学家对病理标本进行分析后所撰写的一份详细的报告,包括诊断、治疗建议等内容。

11. 病理分类:将疾病按病理学特征进行分类。

12. 病理变异:指在一种疾病的不同个体中出现的病理学上的差异。

13. 病理图像学:利用医学影像设备对病理标本进行影像学分析。

14. 病因学: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

15. 病理生物学:研究疾病的生物学基础和机制。

16. 病理分子学:研究疾病分子水平的变化和机制。

17. 病理生化学:研究疾病的化学变化和机制。

18. 病理药理学:研究药物对疾病机制的影响。

19. 病理免疫学:研究疾病免疫过程的学科。

20. 病理发育学:研究疾病的发育和演化过程。

21. 病理治疗学:研究疾病治疗的原理和方法。

22. 原发病变:指疾病发生的主要部位或组织。

23. 继发病变:指由于原发病变引起的次要病变。

24. 炎症:组织对损伤的非特异性反应,表现为局部充血、水肿等症状。

25. 萎缩:器官或组织的大小和质量减少。

26. 肿瘤:异常生长的组织,可以是良性的(非癌性)或恶性的(癌性)。

27. 假瘤:由于炎症或其他原因引起的组织增生。

28. 增生:指细胞数量的增加,可由于炎症、损伤或其他因素引起。

病理学-名词解释大全

病理学-名词解释大全

病理学(pathology):是一门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包括代谢、机能和形态结构的改变)和转归的医学基础学科。

其目的是认识和掌握疾病的本质和发生发展的规律,从而为防治疾病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9.变性(degeneration):是指细胞或细胞间质受损伤后因代谢发生障碍所致的某些可逆性形态学变化。

表现为细胞浆内或细胞间质内有各种异常物质或是异常增多的正常物质的蓄积,每伴有功能下降。

112.虎斑心:心肌脂肪变常累及左心室的内膜下和乳头肌,肉眼上表现为大致横行的黄色条纹,与未脂肪变的暗红色心肌相间,形似虎皮斑纹,称为虎斑心13.心肌脂肪浸润(fatty change):心外膜处显著增多的脂肪组织,可沿心肌层的间质向着心腔方向伸入,心肌因受伸入脂肪组织的挤压而萎缩并显薄弱,称为心肌脂肪浸润,并非脂肪变性。

14.玻璃样变(hyaline change):又称玻璃样变性或透明变性(hyaline degeneration),泛指细胞内、纤维结缔组织间质或细动脉壁等,在HE染片中呈现均质、粉染至红染、毛玻璃样半透明的蛋白质蓄积。

15. 淀粉样变(amyloidosis):是在细胞外的间质内,特别是小血管基底膜处,有蛋白质-粘多糖复合物蓄积,并显示淀粉样呈色反应,即遇碘液后变为棕褐色,再遇稀硫酸由棕褐色变为深蓝色。

19.病理性钙化(pathologic calcification):在骨和牙齿以外的软组织内有固体钙盐(主要是磷酸钙和碳酸钙)的沉积称为病理性钙化。

20.营养不良性钙化(dystrophic calcification):继发于局部变性、坏死组织或其他异物(如血栓、死亡的寄生虫卵)内的钙化,称为营养不良性钙化。

营养不良性钙化体内钙磷代谢正常。

21.转移性钙化(metastatic calcification):由于钙磷代谢障碍(高血钙)所致正常肾小管、肺泡壁、胃粘膜等处的多发性钙化,称为转移性钙化,可影响细胞、组织的功能。

病理学-名词解释

病理学-名词解释

病理1•假性肥大:实质细胞萎缩,间质结缔组织和脂肪细胞增生,造成器官和组织体积增大。

2. 肥大:由于功能增加,合成代谢旺盛,细胞体积增大,使该器官组织体积增大。

3. 增生:实质细胞数量增多,使该组织器官体积增大。

4. 化生:一种已分化成熟的细胞由于适应环境改变而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所代替的过程。

5. 细胞水肿:又称水变性,细胞内水钠聚集过多,引起细胞体积重大,胞浆疏松, 透明淡染。

6. 气球样变:病毒性肝炎和四氯化碳中毒时,干细胞水肿,严重者细胞肿大如圆球状。

7. 脂肪变性:除脂肪细胞外其他细胞浆中出现脂滴或脂滴明显增多。

8. 虎斑心:心肌脂肪变性,在严重贫血时,常在心内膜下,尤其是左心室乳头肌处出现红黄相间的条纹,如虎皮斑纹。

9. 玻璃样变性:透明变性,在HE染色情况下,细胞外间质或细胞质内出现易红然、均质、半透明、无结构的玻璃样物质。

10. 血管壁玻璃样变性:细动脉持续性痉挛,使内膜通透性增大,血浆蛋白渗入内,膜在内皮细胞下凝固成均匀红染玻璃样物质。

11. 脂褐素:积蓄于包浆内的黄褐色细微颗粒,本质为自噬溶酶体内未被消化的细胞器碎片残体。

12. 病理性钙化:在病理情况下,骨和牙以外的组织内有固体钙盐的沉积。

13. 营养不良性钙化:钙盐沉积在变性坏死的组织中或异物内。

14. 转移性钙化:由于全身钙、磷代谢障碍,血钙和/或血磷升高,钙盐沉积于未受损的组织中。

15. 凝固性坏死:组织坏死后,蛋白质变性、凝固且溶酶体酶水解作用较弱时,坏死区呈灰黄、干燥、质实状态。

16. 液化性坏死:组织坏死后分解、液化而呈液体状,有时还形成含有液体的腔。

17. 干酪样坏死:结核病时,坏死区脂质较多,颜色带黄,质地松软,状似干酪。

18. 坏疽:大块组织坏死后继发腐败菌感染,出现不同程度的腐败性变化,腐败菌在分解坏死组织的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硫化氢,并与血红蛋白分解释放出的铁离子结合,形成硫化亚铁,致使坏死组织臭而发黑。

病理学 名词解释

病理学 名词解释

1.适应:细胞和由其构成的组织、器官对于内、外环境中的持续性刺激和各种有害因子而产生的非损伤性应答反应。

2.萎缩:是指已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

3.增生:细胞有丝分裂活跃而导致组织或器官细胞数目增多。

4.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所取代的过程。

5.细胞可逆性损伤(变性):是指细胞或细胞间质受损伤后,由于代谢障碍,使细胞内或细胞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异常蓄积的现象。

6.脂肪变:甘油三酯蓄积于非脂肪细胞的细胞质中。

7.玻璃样变(透明变):细胞内或间质中出现半透明状蛋白质蓄积。

8.淀粉样变:是细胞间质内和血管基底下淀粉样蛋白质和黏多糖复合物蓄积。

9.黏液样变:细胞间质内黏多糖(葡萄糖胺聚糖、透明质酸等)和蛋白质的蓄积。

10.病理性色素沉着:正常人体内的内源性色素和外界进入人体的外源性色素增多并积聚于细胞外。

11.病理性钙化:骨和牙齿之外的组织中固态钙盐沉积。

12.营养不良性钙化:钙盐沉积于坏死细胞或即将坏死的组织或异物中。

13.转移性钙化:由于全身钙磷代谢失调(高血钙)而导致钙盐沉积于正常组织内。

14.坏死:是以酶溶性变化为特点的活体内局部组织中的细胞的死亡过程。

15.液化性坏死:由于坏死组织中可凝固的蛋白质少,或坏死细胞自身及浸润的中性粒细胞等释放大量水解酶,或组织富含水分和磷脂,则细胞组织坏死后易发生溶解液化。

16.坏疽:是指局部组织大块坏死并继发腐败菌感染。

17.糜烂:皮肤、黏膜浅表的组织缺损。

18.溃疡:较深的组织缺损。

19.窦道:组织坏死后形成的只开口于皮肤黏膜表面的深在性盲管。

20.瘘管:连接两个内脏器官或从内脏器官通向体表的通道样缺损。

21.空洞:肺、肾等内脏坏死物液化后,经支气管、输尿管等自然管道排出,所残留的空腔。

22.机化:新生肉芽组织长入并取代坏死组织、血栓、脓液、异物等的过程。

23.包裹:过大的坏死组织难以被肉芽组织向中心部完全长入或吸收,则由周围增生的肉芽组织将其包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理学名词解释总结 2013 年 03 月 09 日 20:05:48 第二章:细胞、组织的适应与损伤1. 萎缩:atrophy 发育正常的器官、组织或细胞体积的缩小称为萎缩。

2. 肥大:3. 增生:4..化生:5. 变性:程度的功能障碍,称为变性。

6. 虎斑心:由于心肌血管分布的特点,心肌各部位缺氧程度不一,故脂肪变性程度也不一, 重者呈黄色条纹,轻者呈暗红色,两者相间排列,状似虎皮,故称为虎斑心。

7. 玻璃样变: hyaline degeneration 指在细胞内或间质中,出现均质半透明的玻璃样物质,在 HE染色切片中呈均质性红染。

8. 坏死: necrosis 指活体内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

9. 凝固样坏死: coagulative necrosis 坏死组织凝集成灰白或者黄白色、 较干燥、 坚实的固体, 这种坏死称为凝固样坏死。

10. 干酪样坏死: caseous necrosis 是凝固样坏死的一种特殊的类型,主要见于结核病引起的 坏死,其特点是坏死组织分解彻底,组织结构消失,变成红染颗粒状物质,肉眼呈淡黄色, 质松软,似奶酪样物质,故称为干酪样坏死。

11. 液化性坏死: liquefactive necrosis 坏死组织迅速溶解呈液态或者形成坏死腔, 这种坏死称 为液化性坏死。

12. 纤维素样坏死:是间质胶原纤维以及小血管壁的一种变性,常见于免疫反应性疾病,病 变呈小灶性坏死,原来的组织结构消失,变为一堆边界不清、呈颗粒、小条、小块状物质,HE 染色强嗜酸性,似纤维素样变性,由于有组织坏死,所以又称为纤维素样坏死。

13. 窦道: sinus 深部组织坏死后形成开口于皮肤或黏膜的吂性管道。

14. 痿管:fistula 体表与空腔脏器之间或空腔器官与空腔器官之间两端开口的病理性通道称为 瘘管。

15. 机化: organization 由新生肉芽组织取代坏死组织或其他异常物质的过程称为机化。

16. 凋亡: apoptosis 是指机体细胞在发育过程中或在某些因素作用下,通过细胞内基因及其 产物的调控而发生的一种程序性细胞死亡。

17. 病理性钙化:骨和牙齿以外的组织内有固体钙盐(主要是磷酸钙和碳酸钙)的沉积18. 变质:组织细胞的变性和坏死,导致局部组织体积增大19. 代偿性肥大:某器官的一部分或成对脏器的一侧受到损害或切除时,残余部分或残留的 另外一侧脏器则肥大,并出现功能增强时称之为代偿性肥大或代偿性功能增强20. 结核瘤:又称结核球,指有纤维包裹的独立的境界分明的干酪样坏死21 .伤寒细胞: 巨噬细胞增生活跃时胞浆内吞噬有伤寒杆菌,红细胞和细胞碎片,而吞噬红 细胞明显,这种细胞称伤寒细胞 第三章 再生与修复1. 肉芽组织: granulation tissue 由新生的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组成的幼稚结缔组织,伴有 炎hypertrophy 细胞、组织和器官的体积的增大称为肥大。

hyperplasia 由于实质细胞数量增多而形成组织和器官的体积增大称为增生。

metaplasia 一种已分化的组织转化为另一种性质相似的分化组织的过程称为化生。

degeneration 细胞或者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者正常物质的异常增多,并伴有不同性细胞的浸润,由于其肉眼呈鲜红、颗粒状、柔软湿润似鲜嫩肉芽,故称为肉芽组织。

2. 瘢痕组织: scar tissue 指肉芽组织成熟转变而来的老化阶段的纤维结缔组织。

3. 瘢痕疙瘩( keloid ):瘢痕组织中胶原形成过多,成为大而不规则的硬块称为瘢痕疙瘩。

第四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1. 静脉性充血: venous hyperemia 又称被动性充血 passive hyperemia ,简称淤血congestion 局部器官或组织由于静脉血液回流受阻使血液淤积于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而发生的充血, 为静脉性充血,又称为被动性充血,淤血。

2. 心力衰竭细胞 heart failure cell 左心衰竭引起肺淤血时,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或出 血,若肺泡腔内的红细胞被巨噬细胞吞噬,其血红蛋白变为含铁血黄素,使痰呈褐色, 含有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称为心力衰竭细胞。

3. 槟榔肝: nutmeg liver 慢性肝淤血时,肝中央静脉及其附近的肝窦淤血呈红色,由于淤血 缺氧, 部分肝细胞萎缩和脂肪变性呈黄色,以致肝切面呈现红黄相间,似槟榔状花环,槟榔肝。

4. 血栓形成: thrombosis 在活体的心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者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析出, 凝集成固体质块的过程,称血栓形成。

5. 血栓: thrombus 在血栓形成过程中所形成的固体质块,称血栓。

6. 血栓机化再通: organization and recanalization of thrombus 血栓形成后,从血管壁向血栓 长入血管内由细胞和纤维母细胞, 随即形成肉芽组织, 肉芽组织长入血栓, 逐渐加以取代血 栓的过程, 为血栓机化。

血栓机化中的新生内皮细胞,被覆于血栓干涸产生的裂隙内, 形成 迷路状但是可以相互沟通的管道,使血栓上下游的血流得以部分的沟通,称为再通。

7. 栓塞: embolism 在循环血液中出现的不溶于血液并阻塞血管的异常物质,随着血液流动 阻塞血管管腔的过程,称为栓塞。

8. 梗死: infarction 局部组织因血流中断引起的缺血性坏死称为梗死。

9. 交叉性栓塞:栓子从压力高的一侧通过房、室间隔缺损到压力低的一侧引起的栓塞第五章 :炎症1. 炎症: inflammation 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各种损伤因子刺激所发生的一种以防御为 目的的局部血管反应为中心环节和主要特征的病理过程。

2. 变质: alteration 炎症局部组织发生的变性和坏死称为变质。

3. 炎症介质: inflammatory mediator 参与或引起炎症反应的化学活性物质4. 假膜性炎: pseudomembranous inflammation 发生在粘膜的、以纤维素渗出为主的炎症, 其渗出的纤维素、白细胞和坏死粘膜一起,形成一层灰白色的膜状物, 就为假膜性炎,例如白喉、菌痢等。

5. 蜂窝织炎: phlegmonous inflammation 发生在疏松组织(皮下 肌肉 性炎症,一般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 它们能分泌透明质酸酶、 链激酶, 维蛋白, 因此, 细菌易于通过组织间隙和淋巴管道蔓延扩散造成弥漫浸润, 常组织分别不清。

6 绒毛心: cor villosum 又称为纤维素性心包炎 fibrinous pericarditis 心包纤维素炎症时, 出的纤维蛋白不能被分解吸收, 心脏搏动使心包的脏壁两层渗出的纤维蛋白上呈绒毛状, 为绒毛心。

7. 菌血症: bacteremia 细菌由局部病灶入血,血液内可查出细菌,但临床上无中毒症状,称 为菌血症。

8. 毒血症:toxemia 指细菌的毒素或毒性产物入血,引起高热、寒战等全身中毒症状以及心这种 故称 称为假膜。

这种炎症阑尾)的弥漫性化脓 能降解透明质酸和纤 使病变于周围正肾等实质细胞的变性、坏死等。

9. 败血症: septicemia 指毒力强的细菌入血,在血液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引起全身的中 毒症状和心肝肾的实质细胞的变性坏死还常有皮肤和粘膜的出血斑点和全身淋巴结的肿大。

10. 脓毒血症: pyemia 即化脓菌引起的败血症,临床上除表现败血症的表现外,在体内同时 或先后产生多发性脓肿。

第六章:肿瘤1. 肿瘤: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发生基因调控异常,导致异常增生而 形成的新生物。

2. 异型性:肿瘤组织在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上,都与其来源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 这种差异称为异型性。

3. 异位内分泌综合症: ectopic endocrine syndrome 非内分泌腺肿瘤能产生和分泌激素或激素 类物质,引起内分泌的紊乱的临床症状,4. 副肿瘤综合征( paraneoplastic syndrome ) :由于肿瘤的产物(包括异位激素产生)或异常 免疫反应(包括交叉免疫、 自身免疫和免疫复合物沉着等) 或其他不明原因, 可引起内分泌、 神经、消化、造血、骨关节、肾脏及皮肤等系统发生病变,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

这些表现 不是由原发肿瘤或转移灶直接引起的,而是通过产生某些物质间接引起的。

5. 原位癌: carcinoma in situ 上皮组织癌变后,癌组织未穿透基底膜时称为原位癌。

6. 非典型性增生 ( dysplasia ,atypical hyperplasia ):指增生上皮细胞的形态呈现一定程度的异 型性,但还不足以诊断为癌。

当除去刺激因素后上皮可恢复正常。

7. 恶病质(cachexia ):恶性肿瘤晚期,机体严重消瘦、无力、贫血和全身衰竭的状态,称为 恶病质。

8. 角化珠: keratin preal 在分化好的鳞癌的癌巢中央可出现呈同心圆层状排列的角化物质, 称为角化珠,又称癌珠。

是诊断高分化鳞癌的重要依据。

9. 畸胎瘤: teratoma 是来源于性腺或胚胎剩件中的全能细胞, 多含有两个以上胚层的多种多 样组织成分, 排列结构错乱, 根据其外观又可分为囊性和实性两种, 根据其分化成熟程度可 分为成熟型(良)畸胎瘤和不成熟型(恶)畸胎瘤。

10. 种植性转移: 体腔内器官恶性肿瘤侵破表面, 瘤细胞像播种一样种植在体腔内器官表面, 形成转移瘤11 .癌基因:由原癌基因衍生而来的具有转化细胞能力的基因第八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1. 心绞痛( angina pectoris ):是指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和(或)心肌耗氧量剧增,致使心肌急 剧的暂时性缺血、缺氧引起的临床综合征。

2. 心肌梗死 (myocardial infarction) :是指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 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 持续性缺血所致的心肌缺血性坏死。

3. 向心性肥大 (concentric hypertrophy of heart) :为高血压病时的心脏改变,表现为心脏体积 增大,但心腔不扩大,而主要是心肌纤维发生代偿性肥大。

4. 风湿小体 (Aschoff body) :又称风湿性肉芽肿,是风湿病的特征性病变,其出现提示风湿活 动。

典型的风湿小体中心为纤维素样坏死灶,周围聚集成群的风湿细胞及少量的淋巴细胞、 浆细胞和巨细胞。

5. 继发性高血压:又称症状性高血压,继发于一些疾病如慢性肾炎,肾 体肿瘤的症状,传导系统受累或电生理紊乱所致 6.颗粒性固缩肾:病变严重区域的肾小球因缺血发生纤维化和玻璃样变, 血及功能废用而萎缩、 消失。

间质则有结缔组织增生及淋巴细胞浸润。

的间质结缔组织收缩, 使表面凹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