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基本原理(精)
透视(一点透视两点透视)ppt课件
![透视(一点透视两点透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49c7639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af.png)
透视还可以用来表现产品的内部结构和功能原理,通过透视剖面图等形式来展示产 品的内部构造和工作原理,增强观众对产品的认知和理解。
产品材质表现方法
透视在产品设计中能够真实地表现产品 的材质质感,通过光影效果和色彩处理 可以模拟出不同材质的表面质感和纹理
利用一点透视和两点 透视原理,构建具有 深度感和立体感的动 画场景。
运用色彩、光影等视 觉元素,增强场景的 空间感和真实感。
通过调整视角和视平 线的高低,表现不同 的空间层次和远近关 系。
角色动作设计和运动规律掌握
根据透视原理,设计符合角色性 格和情绪的动作,表现角色的动
态美。
掌握运动规律,使角色动作更加 自然、流畅,符合物理原理。
2
设计师可以利用透视原理,将产品的设 计理念以立体、生动的形式呈现出来, 使得观众能够更直观地理解设计师的创 意和想法。
3
透视效果图可以作为产品设计的重要依 据,帮助设计师在产品开发的各个阶段 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确保最终产品 的实现与其设计意图相符合。
产品结构表达技巧
透视在产品设计中能够清晰地表达产品的结构关系,通过透视原理可以准确地表现 出产品各个部件之间的位置、比例和连接方式。
与眼睛平齐的水平线,是确定画面中 物体高度和深度的基准线。
消失点
在两点透视中,物体两侧的垂直线分 别向左右两个方向汇集,最终消失在 视平线上的两个点,称为消失点。
消失点与视平线确定方法
01
02
03
确定视平线
根据观察者的眼睛高度和 物体在画面中的位置,确 定视平线的位置。
确定消失点
在视平线上根据物体两侧 垂直线的汇集方向,分别 定出左右两个消失点。
透视(一点透视两点透视)
![透视(一点透视两点透视)](https://img.taocdn.com/s3/m/4aea0b36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011325f.png)
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提高熟练度, 同时注意选择合适的绘画工具和
材料,以提高绘画效率。
THANKS
感谢观看
条的控制力。
几何体练习
从立方体、圆柱体等基本几何 形状开始,逐步过渡到更复杂
的几何形态。
实际场景素描
将透视原理应用到实际场景中 ,如街景、室内空间等,以提
高对透视的理解和应用。
持续实践
经常进行透视练习,通过不断 的实践来提高自己的透视技巧
。
提高透视技巧的建议
理论知识学习
深入学习透视原理和技 巧,理解其背后的数学
产品功能优化
通过透视技巧,设计师可 以更好地优化产品的功能 和操作方式,提高产品的 用户体验。
产品视觉传达
利用透视原理,设计师可 以更好地传达产品的特点 和卖点,提高产品的市场 竞争力。
05
透视的练习和技巧
练习透视的方法
01
02
03
04
基础线条练习
从简单的直线开始,逐渐尝试 绘制曲线和弧线,以培养对线
问题二
如何处理复杂的透视场景?
透视常见问题解答
• 解答:先简化场景,将其拆分成若干个简单的几何体,然后分别处理每一个几何体的透视关系,最后再组合起来。
透视常见问题解答
问题三
如何判断透视是否准确?
• 解答
将作品放在远处观察,看物体是 否看起来“正常”。也可以使用 辅助线或平行尺进行检查。
问题四
如何提高透视的绘画速度?
两点透视
两点透视也称为成角透视,是指 物体的两组面与画面形成一定的 角度,分别消失在视平线上两个 不同的灭点的透视效果。
02
一点透视
一点透视的定义
一点透视是一种线性透视方法,其中平行线在远处汇聚到一个点,这个点通常被 称为灭点。
第三章 透视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第三章 透视的基本原理和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f157b64e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f9.png)
二、 透视的基本规律
1. 近大远小 相同大小、长短、高低的物体,距离观察者近的大、长、高;距离观察者远的 小、短、低。确定物体近大远小是以物体离开画面的距离为标准的。
2. 近者清晰远者模糊 我们在写生中经常发现距离我们近的物体比较清晰,离我们远的物体就要模糊 一些,这种现象的产生主要就是近距离的物体进入视网膜的图像大,受刺激 的细胞多,所以眼睛看到的物体就会清晰,反之,远处的则会模糊。同时近 者清晰远者模糊受到大气,风、雪、雾等自然条件的影响,这些因素结合起 来,就会产生近者清晰远者模糊的现象。
图3-5 透视常用术语
图3-6 原线变线
二、 透视的种类
(一) 平行透视
在一个立方体的六面当中,只要有一个面与画面平行,那么它的变线 (共四条)在画面中消失于灭点(心点)的作图方法叫做平行透视,又称一 点透视。如图3-6所示,平行透视的立方体,无论位置高低、远近,在正常的 视圈以内,正面都是正方形,只有大小上的变化,没有透视变化。
1485年意大利画家弗朗西斯卡 写的《绘画透视学》,系统地阐明
图3-2 逃亡埃及 [意] 乔托
了空间表达的规律,即 用平面来做透视图的方 法。16世纪达芬奇《画 论》一书,把解剖、透 视、明暗和构图等零碎 的知识归纳成系统的理 论。并将透视分为三种: 线透视(形体)、空气 透视( 色彩)、隐没 透视(阴影)。,如图 3-3 所 示 , 达 芬 奇 1495 年开始绘制的壁画《最
图3-4 画家画曼陀林 [德] 丢勒
小,迫目以寸,则其形莫睹,回以数里,则可围于寸眸。诚去之稍阔,则其 见弥小。今张绡素以远映,则昆阆之形,可围于方寸之内。竖画三寸,当千 仞之高;横墨数尺,体百里之遥。”概括论述了近大远小透视规律和在绘画 中的运用半透明的薄绸做透视画面的方法。
透视的基本原理
![透视的基本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23856091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1e.png)
透视的基本原理
透视是一种视觉效果,通过改变物体在眼睛观察位置的角度和距离,使物体在视觉上呈现出不同的大小和位置关系。
透视的基本原理是基于人眼观察物体时产生的视角和视线的特点。
视角是指人眼与物体之间的夹角,也可以理解为人眼与物体之间的距离。
当人眼与物体距离较近时,视角较大;当人眼与物体距离较远时,视角较小。
在透视中,视角的大小决定了物体在视场中的大小。
视角越大,物体在视场中就越大;视角越小,物体在视场中就越小。
视线是指从人眼观察物体时所发出的射线。
视线与物体的相对位置会影响到透视效果。
当视线与物体垂直时,物体在视觉上呈现出真实的形状和大小;而当视线与物体有一定的倾斜角度时,物体在视觉上会产生拉伸或压缩的效果。
透视的基本原理可以通过以下几个要点来归纳:
1. 距离的变化:观察物体时,人眼与物体的距离决定了物体在视觉上的大小。
距离越近,物体在视觉上就越大;距离越远,物体在视觉上就越小。
2. 视角的变化:视角是人眼与物体之间所形成的夹角,视角的大小直接影响物体在视觉上的大小。
视角越大,物体在视觉上就越大;视角越小,物体在视觉上就越小。
3. 视线的变化:视线与物体的相对位置会影响透视效果。
视线与物体垂直时,物体在视觉上呈现出真实的形状和大小;视线与物体有一定倾斜角度时,物体在视觉上会产生拉伸或压缩的效果。
综上所述,透视是通过改变物体与人眼的距离、视角和视线的关系,来实现物体在视觉上呈现出不同大小和位置关系的效果。
这些变化共同作用于人眼的视觉机制,使我们能够感知和理解所观察的物体。
透视的三个基本原理
![透视的三个基本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7c11ca05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20.png)
透视的三个基本原理# 透视的三个基本原理透视是一种艺术表现手法,通过在二维平面上模拟三维空间,使画面更具深度和逼真感。
透视的原理是建立在人眼观察物体时产生的视觉错觉基础之上的。
了解透视的基本原理对于绘画、摄影、建筑设计等领域都至关重要。
在透视学中,有三个基本原理是至关重要的,它们分别是线性透视、大地透视和空间透视。
## 1. 线性透视线性透视是透视学中最基本的原理之一,也是最常用的。
它是通过在画面上绘制一组收敛的平行线来模拟远近物体的大小和距离。
这些平行线在远处逐渐汇聚于一个或多个消失点,使得远处的物体看起来较小,而近处的物体则显得较大。
线性透视可以分为单点透视和双点透视两种形式。
- **单点透视**:在单点透视中,所有的平行线都汇聚于一个消失点。
这种透视适用于正对观察者的场景,如站在铁路轨道上远眺。
- **双点透视**:双点透视则是指平行线在画面上分别汇聚于两个不同的消失点。
这种透视适用于侧面观察的场景,如拍摄建筑物的侧面。
## 2. 大地透视大地透视,也称为平行投影或等轴测,是一种常用于工程制图和建筑设计中的透视方式。
与线性透视不同,大地透视中物体的长度、宽度和高度不会随着距离的增加而缩小。
在大地透视中,物体的投影是平行于画面的,因此没有消失点的概念,这使得它更适用于展示建筑物、家具等物体的真实尺寸和比例。
## 3. 空间透视空间透视是通过模拟光线在空间中传播的方式来表现物体的远近和立体感。
它考虑了光线的角度、亮度和阴影等因素,使得画面更加逼真。
空间透视常用于绘画和摄影中,通过合理运用明暗对比和阴影的渲染,可以使得画面中的物体具有更强的立体感和层次感。
在绘画中,艺术家们经常运用透视原理来创造出富有深度和空间感的作品,从而吸引观者的注意力,并让他们沉浸其中。
综上所述,透视的三个基本原理——线性透视、大地透视和空间透视,是实现逼真、立体画面的关键。
通过了解和运用这些原理,艺术家、设计师和摄影师可以创作出更具艺术性和表现力的作品,为观者带来全新的视觉体验。
1 基本透视原理
![1 基本透视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96f4c46d7e21af45b307a8bc.png)
现在有了第一个透视学上的具体位置标记,那就是远到即 将在视线中消失的物体,在观察者的视线中是一个“点”的 概念,这个相对观察者来说处于视线可见范围内最远处的位 置标记称之为“消失点”
透视线
消失点
人类的视线是沿着近大远小的透视轨迹在视野上形成一个立体的空 间,视线延伸到最远处就到达灭点的位置。这些从近到远的透视轨迹, 叫做“透视线”,这是第二个非常重要的透视位置标记,无数根透视线 向灭点延伸,最终形成一个立体空间 .(如:火车) .(如 火车)
物体的近大远小
1 基本透视原理 透视的基本原理是“近大远小” 离得近的物体,看起来就大, 透视的基本原理是“近大远小”,离得近的物体,看起来就大, 离得远的物体,看起来就小。 离得远的物体,看起来就小。视线中的物体远到差不多快在视线中 消失的时候,在视觉概念上就变成一个点。 消失的时候,在视觉概念上就变成一个点。
3.俯视
观察者头往下俯所形成的观察角度就是俯视。 纯粹的俯视画面中,没有地平线,只有一个灭点。画面中所有物体 的透视线去到最远处消失于这个灭点。这种俯视角度称为纯俯视,如图 所示。
请同学们来看看图片! 请同学们来看看图片!
学教总结: 学教总结:
近大远小 近实远虚 近宽远窄 近清晰 模糊 清晰远模糊 清晰:平视、仰视和俯视。
按照人类的观察习惯,画面的透视角度可以分为三种: 平视、仰视和俯视。
1.平视
平视是人类最常用的视线角度。一般来说,平视的视野中有明 显的地平线,地平线就是指远处地面或海面上的所有灭点集结起来, 最终在观察者视野中构成“一条横线”的概念 如图所示
2.仰视 观察者头往上仰所形成的观察角度就是仰视。 纯粹的仰视画面中,没有地平线,只有一个灭点。画 面中所有事物的透视线最终消失于这个灭点。这种只有一 个灭点的纯粹仰视角度称为纯仰视,如图所示。
透视的三个基本原理
![透视的三个基本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aaa22ba5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ed.png)
透视的三个基本原理## 透视的三个基本原理透视艺术是一种通过在二维平面上表现三维空间的技巧,是绘画、建筑和摄影等艺术形式中的基本要素之一。
在透视中,有三个基本原理,它们是线性透视、大地透视和色彩透视。
这些原理相互作用,使得画面更具深度和真实感。
让我们逐一来探讨这些基本原理。
### 1. 线性透视线性透视是透视艺术中最基本的原理之一,它是通过线条和点来表现远近距离的一种方法。
在线性透视中,物体越远,其线条和边缘就会越趋向于相交于一点,这一点被称为“消失点”。
消失点通常位于绘画的地平线上,这样可以更好地模拟出视觉上的远近感。
线性透视可以分为一点透视、二点透视和三点透视。
在一点透视中,所有的水平线都平行于地平线,垂直线都垂直于地平线,远处的物体看起来更小。
而在二点透视中,至少有两条线不再平行于地平线,通常是垂直线。
在三点透视中,除了水平线以外,垂直线也不再平行于地平线。
这些不同类型的透视可以根据不同的画面需要来灵活运用,使得画面更具立体感。
### 2. 大地透视大地透视是指远近物体在地平线以上的部分相对于地平线以下的部分更小的原理。
这一原理源于视觉上的错觉,远处的物体看起来比同样大小的近处物体更小。
在绘画中,艺术家们利用这一原理来表现出远处物体的距离感,使得画面更具深度。
大地透视在建筑、风景和人物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减小远处物体的尺寸和细节,以及增加透视效果,艺术家们能够更加生动地再现真实世界的景象。
这种透视技巧使得观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画面中物体的距离和空间关系,增强了作品的视觉吸引力。
### 3. 色彩透视色彩透视是指远处物体的色彩相对于近处物体更加暗淡和模糊的现象。
这一原理是由于空气中的微粒和水汽等因素导致远处物体的光线被散射和吸收,使得其色彩更加淡化。
在绘画中,艺术家们通过调整远处物体的色彩和明暗对比来表现色彩透视效果,从而增强画面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色彩透视不仅在自然风景绘画中有所体现,也在静物、人物和抽象艺术作品中有所运用。
详解透视原理
![详解透视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0765a06567ec102de2bd898f.png)
一、透视图物体上各点与视点相连,形成的各个直线与画面的交点,为物体在画面上的透视点,将这些透视点连接,便形成透视图。
二、透视术语●面✧基面/地面(G.P)—放置物体的水平面,通常是指地面。
如下图1✧画面(P.P)—画者于被画物体之间置一假想透明平面,物体上各关键点聚向视点的视线被该平面截取(即与该平面相交),并映现出二维的物体透视图。
这一透明平面被称为画面。
如下图2✧视平面(H.P)—视点、视线和视中线所在的平面为视平面;视平面始终垂直于画面;平视的视平面平行于基面;俯视、仰视的视平面倾斜或垂直于基面。
如下图3:●线✧视平线(H.L)—视平面与画面的交线。
如图4:✧地平线/基线(G.L)—画面于基面/地面的交线。
如图5:✧视中线—视点引向正前方的视线为视中线(即从视点做画面的垂线)(视点引向物体任何一点的直线为视线,)。
平视的视中线平行于基面;俯、仰视的视中线倾斜或垂直于基面。
如图5:✧真高线—在透视图中能反映物体空间真实高度的尺寸线。
✧变线—凡是与画面不平行(包括与画面垂直的线段)的直线均为变线,此类线段在视圈内有时会消失。
✧原线—凡是与画面平行的直线均为原线,此类线段在视圈内永不消失。
原线按其对视平面(视平线)的垂直、平行、倾斜关系,分为垂直原线、平行原线和倾斜原线三种✧消失线/灭线—变线上各点与消失点连接形成的线段(物体变线的透视点是落在灭线上的)。
参考下图:●点✧视点(E)—画者眼睛的位置,视点决定视平面;视平面始终垂直于画面。
✧心点(O)—视中线与画面的交点为心点;心点是视点在画面上的正投影,位于视域的正中点,是平行透视的消失点。
如图6✧距点—在视平线上心点两边,两者和心点的距离和画者与心点的距离相等,凡是与画面呈45°角的变线一定消失于距点。
✧余点—在心点两边,与画面呈任意角度(除45°(距点)和90°(心点))的水平线段的消失点,它是成角透视的消失点。
透视的三个基本原理
![透视的三个基本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c69fa6c7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d5.png)
透视的三个基本原理
透视是指观众在观看一个空间图像时,认为它在现实中原本是一个立体图像。
透视方法可以给人们带来一种真实感,并在特定的方向上展现出对象的空间关系。
那么透视的三个基本原理是什么呢?
一、透视的一个基本原理是“ 投影” ,即将深度方向的点投影到某个面上。
要将一个立体图像投影到一个平面上,通常是以下两种方式之一:一种是把物体投射到远处的直线,另一种是把物体投射到平行的投影面上。
当然,这些投影都必须遵循一定的计算规则,否则就会形成虚像。
二、透视的另一个基本原理是“深度”,即物体不同深度上的点之间的变化。
比如,当一个物体从远处看去,离该物体最近的点会显得更大,而离该物体较远的点则会显得更小。
这就是深度的变化,在透视的表现中表现为物体在远处时会收缩,而在近处则会扩大。
三、最后一个基本原理就是“视角”。
它涉及到物体在不同视角几何变形的情况。
比如,当我们改变观察角度时,物体上某点的位置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物体几何变形,从而实现透视效果。
透视原理(精)
![透视原理(精)](https://img.taocdn.com/s3/m/d475dba71a37f111f1855b3d.png)
• 1.平行透视的概念
“平行透视”即只有一个灭点,任何有关进深的线(放射 线)都会向这一个点消失。纵向线和横向线没有透视,且保 持平行。 平行透视有较强的纵深感,很适合用于表现庄重、对称 的空间。
(二)、平行透视(一点透视) • 基准面:基准面是自由确立的一个虚拟的面,它既是
高度和宽度的坐标,同时也可以作为画面的界定。一般室 内空间中,视点正对着的那个墙面用来表示基准面。
三、成角透视(两点透视) • 2.需要注意的问题
(1).真高线的定位 真高线(两面墙体的转折线)属于画面最远处的线,因 此在画的时候不要过长,以免近处的物体画不开,一般占到 纸面中间1/3左右即可。 (2).墙体透视线的斜度
由于视平线定位在真高线中线靠下的部位,因此,天花
板的两条透视线斜度较大,地面的两条透视线斜度较小。
室内透视
(一)、透视的基本术语
• • • • •
视点:人眼睛的位置 视平线:由视点向左右延伸的水平线 视高:视点和站点的垂直距离 视距:站点(视点)离画面的距离 灭点:也称“消失点”,是空间中相互平 行的透视线在画面上汇集到视平线上的交 叉点 • 真高线:建筑物的高度基准线
(二)(一点透视)
三、成角透视(两点透视)
• 1.两点透视的概念
成角透视(两点透视)只有垂直线与画面平行,其他两 组线条均与画面构成角度上的倾斜,每一组各有一个灭点。 因此,两点透视有两个灭点,而两个灭点必须在同一水平线 上。 两点透视是人们观察空间多数情况下的正常视角,它能 清楚地表达相邻两个立面的透视关系。
三、成角透视(两点透视)
• (3).两点透视的灭点 一般情况下,定位两个灭点要离真高线稍远些,如果过 近,那么画出来的图画会显得视角变形。
透视学的基本原理
![透视学的基本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898db0fe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c2.png)
透视学的基本原理
透视学是在平面上再现空间感、立体感的方法及相关的科学。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人眼观察物体近大远小的视觉现象,通过将三维物体投影到二维平面上,以达到在平面上表现出具有深度和立体感的效果。
具体来说,透视学基于以下几个基本原理:
1. 灭点原理:人眼观察远处的物体时,它们的平行线似乎在远处相交于一点,这个点被称为灭点。
通过在画面中确定灭点的位置,可以表现出物体的远近关系和空间深度。
2. 视角原理:人眼观察物体的视角不同,所看到的物体形状和大小也会有所不同。
透视学通过控制视角的大小和方向,可以表现出物体的远近和立体感。
3. 比例原理:在透视学中,物体的大小和距离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比例关系。
通过掌握这些比例关系,可以准确地表现出物体的大小和位置。
4. 投影原理:透视学将三维物体投影到二维平面上,通过控制投影的角度和方向,可以表现出物体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透视学在绘画、建筑设计、工业设计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运用透视学的基本原理,艺术家和设计师可以在平面上创造出具有真实感和立体感的作品,使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作品所表达的内容。
2024版(新)中小学美术《透视》教学课件
![2024版(新)中小学美术《透视》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258d191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f5.png)
细节刻画
注重静物的细节刻画,利用透视原理表现静物 的质感和纹理。
人物画透视注意事项
1 人体透视
掌握人体透视原理,注意人物各部分的比例和位置关系。
2 服饰透视
根据服饰的材质和款式,运用透视原理表现服饰的质感和 形态。
3 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透视
结合场景透视原理,将人物与场景融为一体,表现空间感。
欣赏透视感表现突出的作品,感受透视在画面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立体感表现强烈的作品剖析
剖析立体感表现强烈的作品,学习如何通过色彩与光影的变化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和质感。
04
透视在绘画创作中应用
风景画透视处理技巧
消失点定位
确定画面中的消失点位置,使画 面具有空间感。
色彩与明暗透视
通过色彩与明暗的变化,表现画 面的空间感和立体感。
透视在镜头运动中的运用 通过透视镜头的运用,可以模拟出各种复杂的镜头运动效 果,使动画更加逼真、流畅。
跨学科融合创新思考
透视与数学学科的融合
透视原理与数学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运用数学知识来解析透视现象,为艺术创作提供更精确的理论支 持。
透视与物理学科的融合
透视原理也涉及到光学、力学等物理知识,可以运用物理知识来探究透视现象的成因和规律。
1 2
色彩冷暖对空间感的影响 暖色调具有前进、凸出的视觉效果,冷色调则具 有后退、凹进的视觉效果。
色彩明暗对立体感的影响 明亮的色彩显得凸出,暗淡的色彩显得凹进。
3
色彩纯度对空间层次的影响 高纯度色彩具有前进感,低纯度色彩具有后退感。
光影变化与立体感表现
光源方向与阴影形成
01
光源方向决定阴影的位置和形状,进而影响物体的立体感和空
透视画法原理
![透视画法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11e1b668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902517c.png)
透视画法原理
透视画法是一种表现物体空间深度关系的科学。
它以几何学为基础,以数学为依据,以科学的方法作研究,是绘画、建筑、摄影等科学与艺术的重要工具。
透视画法的基本原理是:两点间的透视变化规律是“三点成一线”。
透视画法的基本要求是:
1.必须用直线或平行线表示物体空间深度关系。
2.画出的透视图,应是水平或倾斜的。
3.对视平线上不同位置上的点,应按其透视变化规律进行描绘。
4.在同一平面内,同一距离上画出的两点间的透视变化规律相同。
5.要考虑画面整体效果,注意透视图中各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画面比例大小。
6.要注意各视点与视平线之间、视点与视平线与画面之间与物体之间,有几个视平线就有几个投影面,就有几个透视面。
7.画出的透视图,应能在二维平面内描绘三维立体形象。
8.画出的透视图要有空间感和立体感,使人感到真实可信。
— 1 —
透视画法的基本步骤:1.确定观察点和视点;2.确定画面构图;3.画出画面上各点(视图)的位置;4.确定各点之间的透视关系。
— 2 —。
透视基本原理
![透视基本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07a0d45f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91.png)
透视基本原理
透视是一种视觉现象,它是由于人眼看到的物体在不同的距离上有不同的大小而引起的。
这种现象可以通过光线的反射和折射来解释。
当我们看一个远处的物体时,光线会经过眼睛的晶状体并聚焦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小的像。
而当我们看一个近处的物体时,光线会经过晶状体的弯曲而聚焦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较大的像。
由于物体在不同的距离上有不同的大小,我们在接收到这些像的信息后就会产生一个错觉,即远处的物体比近处的物体要小。
这个错觉是由我们的大脑自动产生的,以帮助我们对物体的距离和深度进行判断。
它是基于我们的经验和观察得出的结论。
透视原理也被广泛应用于绘画和摄影艺术中。
艺术家可以利用透视原理来创造出更加真实和立体的作品,使观众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总的来说,透视基本原理是通过物体在不同距离上的大小差异,以及大脑的错觉判断,使我们能够对物体的距离和深度进行正确的感知。
透视的原理
![透视的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499a995c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96.png)
透视的原理
透视(Perspective)是一种表现三维物体的方法,运用降维的
原理,将三维物体在二维平面上表现出来,使其有深度感和立体感。
透视的原理有如下几点:
1. 远近原理:远处的物体看起来比近处的物体小,因此在绘制透视图时,应该给予远处的物体更小的画面空间。
2. 锥体原理:透视图的实质就是将一个立体物体,通过它的视锥与平面相交,所得到的一个平面图形。
因此,绘制透视图必须将物体放在一个视锥内,而且前面的平面必须与视点相交。
3. 平面透视原理:绘制透视图时,需要按照相应的比例将物体的各个部分缩小或放大。
4. 透视畸变原理:透视图在表现物体形状时,会出现一些形状扭曲的现象,例如圆形看起来会变成椭圆形,这就是透视畸变。
综上所述,透视的原理就是通过远近原理、锥体原理、平面透视原理和透视畸变原理,将三维物体在二维平面上呈现出来,以达到产生立体感的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透视常用术语
视点EP:画者眼睛的位置——眼睛正对着视平线上的一点。 视平线HL:与画者眼睛同一高度的水平线。 灭点VP:也称 “消失点”,空间中的相互平行的变线汇集到视平线上的交叉点。 测点M(量点):用来算透视中进深及纵深尺度的测量点,也称之为“量点” 。 基线GL:画面与地面(基面)的交界线。 真高线:两点透视中的高度基准线。 测线:两点透视中通过真高线下端点的一条作为地面基准的水平线。
vp1 HL
测线
M1
真高线
M2
vp2
EP
GL
思考一下
下面的两幅艺术作品哪个更有深度感,为什么?
透视的概念
“透视”(Perspicere)即“透而视之”。“透”就是透过去,“视”就是看、观察。形象 地说就是透过透明平面看前方的景物,三维的景物投影到二维的透明平面(画纸)上,形成立 体的图像,这就是透视图。
透视学的由来
《透视学》是研究如何把看到的立体的景物转换成平面的透视图,即研究在平面上 进行立体造型规律的学科。 中国宋代画家郭熙曾分析了山水画由于视点位置的变化所产生的高远、深远、平远 三种透视变化的构图特点,但这些认识尚停留在对现象的阐述上,还没有形成系统的透 视图法。透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始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清朝时期,由意大利人 郎世宁把透视图法传气也会创造深度空间感觉。
中国山水画中经常采用空气透视现象来表现远、近。
产生透视现象的原理
近大远小是视觉自然现象。眼睛里的水晶体相当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成像面。若看清 楚某个物体,必须使它的像落在视网膜上。 人视角的大小决定了视网膜上物体的像的大小。同样高的两棵树,距离眼睛远的一棵,它 的视角比近处的那棵的视角小,因此,远处的树看起来比近处的小,近大远小就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