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古人谈读书》精品课件
合集下载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25课古人谈读书(人教部编版) (共24张PPT)
47. 不是境况造就人,而是人造就境况。48. 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屠格涅夫49. 成功的时候,都说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郑振峄 50.在我们的一生中,没有人会为你等待,没有机遇会 为你停留,成功也需要速度 51.不论做什么事,都要相信你自己,别让别人的一句话将你击倒。人生没有对错,只有选择后的坚持,不后悔,走下去,走着走着,花就开了。52.吃别人吃不了的苦,忍别人受不了的气,付出比别人更 多的,才会享受的比别人更多。53.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之舟都需要自己掌舵,自己掌控。懂得,是跌倒了依然会选择站起,失败了依然会选择重来,受伤了依然会选择坚强;懂得,是在黑暗中依然不迷失方向,在生死关头依然不乱了 方寸,在灾难包围中依然会微笑前行。54.思路清晰远比卖力苦干重要,心态正确远比现实表现重要,选对方向远比努力做事重要,做对的事情远比把事情做对重要。成长的痛苦远比后悔的痛苦好,胜利的喜悦远比失败的安慰好。 55.再大的事,到了明天就是小事,再深的痛,过去了就把它忘记,就算全世界都抛弃了你,——你依然也要坚定前行,因为,你就是自己最大的底气。56.人生路上常有风雨,需要一个好的心态。再难的路,只要不放弃,一直走下 去,总会走到终点;再重的担子,笑着是挑,哭着也是挑,又何必让自己难堪;再不顺的生活,撑一撑,也就过去了,笑容,最终会出现在脸上。57.最精美的宝石,受匠人琢磨的时间最长。最贵重的雕刻,受凿的打击最多。58.只有 对过去既往不咎,才能甩掉沉重的包袱;只有能够看轻自己,才能做到轻装上阵。只要不放弃,就没有什么能让自己退缩;只要够坚强,就没有什么能把自己打垮。59.学会驾驭自己的生活,即使困难重重,也要满怀信心的向前。 不自怜不自卑不哀怨,一日一日过,一步一步走,那份柳暗花明的喜乐和必然的抵达,在于我们自己的修持。真正想做成一件事,不取决于你有多少热情,而是看你能多久坚持。60.永远不要沉溺在安逸里得过且过,能给你遮风挡 雨的,同样能让你不见天日。只有让自己更加强大,才能真正的撑起一片天。61.人生中谁都有梦想,但要立足现实,在拼搏中靠近,在忍耐中坚持,别把它挂在嘴边,常立志者无志。62.人这一辈子,其实做不了几件事,所以想做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25 古人谈读书》优质课件(三套)
是“讨厌”的意思吗?
3 默而识(zhì)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默默 记住
满足
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
习而不满足,教导人而不倦怠。
说一说
这几句话分别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第一句告诉我们要谦虚好学,勤学好问。 第二句告诉我们要端正学习态度,做人、 做学问要诚实。 第三句告诉我们学习要勤奋,不要偷懒。
曾国藩所说的读书人应该有的三 种品质指哪三种?
指有志、有识、有恒
有志向、有见识、有恒心
好学——好问
古 人
诚实——智慧
读书方法多
谈 读
不厌——不倦
虚心听教诲
书 心到——眼到——口到
有志——有识——有恒
本文摘录了古人谈读书的经典名句, 告诉了我们常用的读书方法,并教育我 们要树立正确的读书态度。
1.给下列生字组词。 谓(称谓) 诵(诵读) 岂(岂敢) 恒(恒心) 窥(窥视) 皆(皆大欢喜) 耻(不耻下问) 诲(诲人不倦)
三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 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 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 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 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此 三者缺一不可。
——[清]曾国藩
学习生字
chǐ
耻
我会认
yǐ qǐ
矣岂
翘舌音
我会写
山
岂
不露头
己
窥
穴字头
大一些
皆
小一点
2.从下面的句子中可以提炼出哪些成 语?( A C )(多选)。
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 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
A.学海无涯 C.坐井观天
B.诲人不倦 D.不耻下问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古人谈读书》优秀课件
知识锦囊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 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主要记录孔子 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 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 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再加上 《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总称“四书五经”。
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一种智慧。 C.“诲人不倦”,是对传授知识的人说的。
字词听写
第二课时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论语》,知道了论语告 诉我们的读书态度。今天我们再次去与古人交流, 看一看朱熹和曾国藩又要告诉我们什么吧。
互动课堂
1.背诵第一则文言文,并说说大意。 2.朗读第二、三则文言文。 温馨提示:要读正确、读流利。
背诵指导(课后第一题) 试着填一填,相信你一定能很快背诵下来。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 知之为_知__之____,不知为_不__知___, 是知也 。 __默__而__识__之__,学而__不__厌__,诲人 不倦 。
说一说:通过阅读这段文章,你得到 了哪些收获呢?(课后第三题)
我们在学习上,要有良好的学习态度, 请教问题要不耻下问。对于不明白的问题, 懂就是懂,不要不懂装懂。学习要把知识 牢记于心,不能自满。
心到 眼到 心到最重要 口到
志向
见识 缺一不可
恒心
结构梳理
论语
古
人 谈
读书有三到
读
书
读书三要
谦虚 求实 勤奋
心到 眼到 口到
志向 见识 恒心
学要 习有 态良 度好
的
主题概括
这三篇文章告诉了我们一个共 同的道理,就是在学习上要有良好 的 学习态度 ,只有态度端正,才 能学有所成。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古人谈读书》优质课件(共146张PPT)
1.自己试着翻译课文,并在理解课文内 容的基础上,熟读并背诵课文。
2.搜集其他关于读书、学习的名句,与 同学交流并分享自己从中得到的启示。
记住。
教诲。
默默地记住,反复地体会所学的知识, 努力学习而不知满足,教诲别人而不知疲倦。
这句话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可以是 ________。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坚持学习, 学习的兴趣就会越来越浓。
勤勉。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我不是生来就什么都知道的天才,我只是 爱好古代文化,靠勤勉学习而寻求学问的人。
孔子通过自己的学习经历告诉我们什么呢?
一个人只有通过自身的勤奋努力, 才能成为有文化、有知识的人。
还;尚且。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害怕;畏惧。
学习时一方面怕自己不能完全掌握要学的 东西,一方面又担心自己把已经学到的忘记了。
这句话体现的是一种__________的学习 精神。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勤奋学习,不断接触新知识, “活到老,学到老”。
朱熹是怎样论证“心到”在读书中的眼既不
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
能久也。
因果推断
心不到 眼不到 记不能久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反问 “最急” 心到 眼口到
本文节选的是古人关 于读书、学习的言论,告 诉了我们一些行之有效的 读书方法,相信会对我们 有所启发。
A.满足
B.厌烦
C.憎恨
3.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C )
A.着急
B.急迫
C.要紧,重要
三、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1.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____我__不__是__生__来__就__什__么__都__知__道_的__天__才__,__我__只__是_ 爱__好__古__代__文__化__,__靠__勤__勉__学_习__而__寻__求__学__问__的__人__。_
25 古人谈读书 课件(共34张PPT).ppt
学习方法 学习态度
教的态度
喜欢古代文
天生
献或文化。 勉励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我不是天生就有知识的人,而
是喜欢古代文献,通过勤奋的追
求而获得知识。
道理:没有天生就知道
知识的圣人,像孔子这
样多知多智的人,之所
以能达到这一境界,也
是因为多听多记、勤奋
好学的缘故。
相似,如同
好像 不如;比不上 尚且仍然
读书需用心, 才能记得牢
语气词,意 为“吗”
三到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心到
三 到
眼到
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 细;心眼既不专一,却 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 记亦不能久。
通过 “读书有三到”你明白了什么 道理?
读书有三到,也就是心到、眼到、口到。 其中心到是最重要的,说明我们再读书学习的时 候不仅要仔细看、认真读,更重要的是要用心去 学习,把学习态度放到第一位。
(2)圈出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小组讨论。
学法导读
初读课文,在把课文读正确、通顺的基础上,注意把握 停顿。再读课文,借助注释理解文意,了解词语的古今 异义现象,并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说课文中的读书 方法对你有何启发。最后,在理解记忆的基础上,背诵 课文,并学习作者用简洁生动的语言讲明道理的方法。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 谓/心到、眼到、口到。心
睡觉
吾尝终日不食,终日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我曾经整天不吃,整夜不睡, 思考问题(但并)没有益处, 不如去学习。
说一说:通过阅读这段文章,你得到了哪些收获呢?
我们在学习上,要有良好的学习态度,请 教问题要不耻下问。对于不明白的问题,懂就 是懂,不要不懂装懂。学习要把知识牢记于心, 不能自满,不能患得患失。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古人谈读书》精美PPT课件
第一课初时读 课 文
(二)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 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三到之中, 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宋]朱熹
朱熹 南宋著名的理学
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 家、诗人。儒学集大成者, 世尊称为朱子。
朱熹的代表作品有诗作《春日》《观书有感》、 著有《四书章句集注》。本文出自《训学斋规》。
——[清]曾国藩
曾国藩 中国近代政治家、 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与 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 “晚清四大名臣”,是我国近 代化建设的开拓者之一。
《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成书 于清19世纪中叶。该书信集记录了曾国藩在 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 从武生涯,近1500封。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 泛,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 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
泛指知识阶层
志向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 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见识
恒心
读书人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 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
志向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总体说
见识
恒心
绝对,一定
下等,劣等
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
有志向则不甘心自己成为下等;
孙敬,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 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每天从早到晚 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 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 瞌睡。他怕影响自己读书学习,就想出了 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 长。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地绑在房 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 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扯痛,马 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25《古人谈读书》课件(共18张PPT).ppt
——【宋】朱熹
我会解释
说 余尝 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我会解释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
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随意
我会解释
三到之中,心到最 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难道
自主学习
1.小组讨论,结合注释,试着用自己的话解释这两部分的意思。
2.我们首先来看第一部分,齐读对这三句话的解释,思考:这三 句话分别从哪方面介绍的?
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 • 孔子对后世影响深远长久。他的“仁”与“礼”成为国家施政和
个人自我修养的重要准则;“有教无类”的平民教育思想使华夏 文明得以无限传承;对古代文献的系统整理,不仅寄予了自己的 理想,更使得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具有了深广的内涵。
朱熹(1130年~1200年)
• 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 市)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夏邑县)。
• 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 孔子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修订六经(《诗》《书》
《礼》《乐》《易》《春秋》)。 • 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
细读课文
作者是怎样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
从正反两方面加以论证。
正面:如果我们遵循这三点,那么会达到高尚、博学、成功 的境界。反面:如果做不到这三点,则一事无成。最后作者 进行总结,告诉我们,读书的时候这三者缺一不可,点明这 三点的重要性。
课外拓展
1、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 迟。——颜真卿 2、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3、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4、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5、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6、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7、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9、要知天下事,须读古人书。——冯梦龙 10、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我会解释
说 余尝 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我会解释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
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随意
我会解释
三到之中,心到最 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难道
自主学习
1.小组讨论,结合注释,试着用自己的话解释这两部分的意思。
2.我们首先来看第一部分,齐读对这三句话的解释,思考:这三 句话分别从哪方面介绍的?
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 • 孔子对后世影响深远长久。他的“仁”与“礼”成为国家施政和
个人自我修养的重要准则;“有教无类”的平民教育思想使华夏 文明得以无限传承;对古代文献的系统整理,不仅寄予了自己的 理想,更使得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具有了深广的内涵。
朱熹(1130年~1200年)
• 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 市)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夏邑县)。
• 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 孔子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修订六经(《诗》《书》
《礼》《乐》《易》《春秋》)。 • 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
细读课文
作者是怎样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
从正反两方面加以论证。
正面:如果我们遵循这三点,那么会达到高尚、博学、成功 的境界。反面:如果做不到这三点,则一事无成。最后作者 进行总结,告诉我们,读书的时候这三者缺一不可,点明这 三点的重要性。
课外拓展
1、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 迟。——颜真卿 2、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3、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4、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5、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6、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7、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9、要知天下事,须读古人书。——冯梦龙 10、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五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上册)25.古人谈读书部编版(共32张PPT)
二
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 心思不在读书 上,那么眼睛就不会看仔细,既然思想不集中,就只能随意地诵读, 绝对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 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 思想既然已经集中了,眼睛、嘴巴的应用怎么会不到位呢?
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说课文中的哪些读书方法对你有启发。
示例:朱熹的“读书有三到”让我受益匪浅。“心到”是讲读书时要精 力集中,专心致志;“眼到”就是目光专注,善于观察、发现;“口到” 就是读出声来,有些文章还要大声地有感情地朗读。 我运用这种方法, 读书时心、眼、口并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他 31 岁拜程颐三传弟子李侗为师,专心儒学,继承二程 (程颢、程颐),又独立发挥,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后人称为“程 朱理学”。 他一生著述宏富,主要著作有《四书章句集 注》《周 易本义》《资治通鉴纲目》《易学启蒙》《诗集传》《楚辞集注》 《朱文公文集》等。
作品介绍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
课后作业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读书方法、学习态度的名言,积累摘抄一些,和同学 分享吧。
1.朱熹认为读书要做到哪三到? 读书要做到三到:心到、眼到和口到。
2.三到之中哪个最重要? 为什么?(用原句回答) 心到最重要。“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
3.读完第一则小古文,对于读书你有了哪些感受?
第一句讲的是学习态度,告诉我们要实事求是。 启示:要以诚实的态度对待学习。 第二句讲的也是学习态度,告诉我们要勤奋学习,多发问。 启示:要聪敏勤学,不以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第三句讲的是孔子自己读书的时候多记多背,学习不知满足,教诲 他人不知疲倦。 启示:学海无涯,要勤奋学习而不感到满足,教导他人也要不知疲倦。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古人谈读书》精品教学PPT课件
了
难道
吗
译文: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 。心既然已经到了,眼和 口难道会不到吗?
再读课文,想一想,朱熹的读书方法“三到”具体
指的是什么? 三到:指的是心要悟到,眼要看到,口要读到。心悟
指思考,只有“悟”——反复品味,才能理解书中精义; 眼要仔细看,才能全面准确地记住知识;嘴要读出声来, 以便调动听觉、视觉的综合作用,增强记忆,帮助理解。 这三个“到”,概括准确,要言不烦,发人深省,因而成 为后世读书人的准则。
√ √ 不耻下问(cǐ chǐ) 诲人不倦(huì huǐ)
知
耻
诲
多音字
关注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1.敏而好. 学,不耻下问。 2.默而识. 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加点的字 是多音字!
好 hào(好看)
hǎo(爱好)
读一读:
zhì(博闻强识)
识
shí(认识)
注意加点字的 读音!
上下结构
初读课文,在把课文读正确、通顺的基础上,注意 把握停顿。再读课文,借助注释理解文意,了解词语的古 今异义现象,并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说课文中的读书 方法对你有何启发。最后,在理解记忆的基础上,背诵课 文,并学习作者用简洁生动的语言讲明道理的方法。
自由朗读第二则文言文: 1.用“ ”画出不理解的地方,并试着翻译文章大意。 2.朱熹告诉我们读书需要注意什么?重点是什么?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
无益,不如学也。
理解词句
是
学习态度
求实
பைடு நூலகம்
知之为知之,不
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道 这
同“智”,智慧
译文: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 真正的智慧。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第25课《古人谈读书》教学课件
hào 敏而好学 喜好。
z hì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同“智”,智慧的意思。
学写字
chǐ huì wèi sòng qǐ
耻 诲谓诵岂
重难点字书写指导
诲谓 诵岂
左窄右宽
注意是“己”
自读课文
朗读课文第一部分,读好停顿, 注意长句子的断句。
提示:可以先借助注释猜一猜句子的意 思,再读文言文,和同学相互交流读法, 注意断句。
读下面的长句子,说说为什么这样断句。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 不如学也。
作者简介
孔子,名丘,字仲
尼,春秋时期鲁国(今山 东曲阜)人。著名思想家、 政治家、教育家,儒家思 想创始人。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 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 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 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与《孟子》《大学》《中庸》 合称“四书”。
自读课文
朗读课文第二部分,读好停 顿,注意长句子的断句。
提示:可以先借助注释猜一猜句子的意 思,再读文言文,和同学相互交流读法, 注意断句。
朗读指导(课后第1题)
余 尝谓 读书有三到,谓 心到、 眼到、口到。心 不在此,则 眼 不看 仔细,心眼 既不专一,却 只 漫浪诵 读,决不能记,记 亦不能久也。三到 之中,心到 最急。心既到矣,眼口 岂 不到乎?
zhì
zhì
huì
勤勉。 喜好。 以……为耻。 向容填空。
1.我非生而知之者 , 好古 , 敏以求之者也 。
2.学如不及, 犹恐失之
。
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不耻下问”告诉我们不要向不如自己的人提问请教。 B.朱熹认为“三到”之中最重要的是“口到”。 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中最后一个“ 知”字意思是知识。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25课古人谈读书(人教部编版) (共24张PPT)
一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
课文解读
一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
课文解读
一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课文解读
一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聪敏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学识比 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一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
二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 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 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 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 矣,眼口岂不到乎?
——[宋]朱熹
二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 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 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 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二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 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 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 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 矣,眼口岂不到乎?
——[宋]朱熹
课文中的哪些内容对你有启发?请联系自己 的读书体会,写一写 。(抓住你印象最深刻 的一点)
课文中的哪些内容对你有启发?请联系自己 的读书体会,写一写 。(抓住你印象最深刻 的一点)
课文解读
一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课文解读
一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课文解读
一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 真正的智慧。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古人谈读书》精品课件(共76张PPT)
2.拓展:利用所学方法,课后自行预习后部分内容。
、读一读,写一写。
xiū chǐ jiào huì shǎo
suǒ wèi
héng xīn
kuī shì
quē
(羞 耻) (教 诲) ( 所 谓 ) ( 恒 心 ) ( 窥 视 ) ( 缺 少 ) 二、根据提示默写句子。
——[战国]孟子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唐]杜甫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北宋]苏轼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南宋]朱熹
名人读书的方法
◎ 欧阳修“计字日读”法:即每日定量计字, 日积月累,就能将一部部书籍背熟。
◎ 鲁迅“五到法”:“五到”即心到、眼到、 口到、手到、脑到。其中“手到”是指边读书 边做笔记;“脑到”是指善于动脑,勤思考, 多分析。
课文学习 • 教师抽读,检测效果
要求:教师在班级抽测学生朗读,检查朗 读效果并对学生朗读情况予以评价、指导。
指导生字书写
chǐ
wèi
huì
sòng
qǐ
耻谓诲 诵 岂
héng
kuī
jiē
quē
恒 窥皆缺
课堂总结
1.本堂课内容:运用小古文学习的方法将课文读通、读 顺、读流利,对课文中出现的生字予以巩固练习。
B.流水
C.等级
三、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____知__道__就__是__知__道__,__不__知__道__就__是__不__知__道__,__这__ 才__是__真__正__的__智__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 ____既__然__思__想__和__眼__睛__不__集__中__,__就__只__能__随__随__便__ 便__地__诵__读__,__绝__对__不__能__记__住__。________________
、读一读,写一写。
xiū chǐ jiào huì shǎo
suǒ wèi
héng xīn
kuī shì
quē
(羞 耻) (教 诲) ( 所 谓 ) ( 恒 心 ) ( 窥 视 ) ( 缺 少 ) 二、根据提示默写句子。
——[战国]孟子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唐]杜甫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北宋]苏轼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南宋]朱熹
名人读书的方法
◎ 欧阳修“计字日读”法:即每日定量计字, 日积月累,就能将一部部书籍背熟。
◎ 鲁迅“五到法”:“五到”即心到、眼到、 口到、手到、脑到。其中“手到”是指边读书 边做笔记;“脑到”是指善于动脑,勤思考, 多分析。
课文学习 • 教师抽读,检测效果
要求:教师在班级抽测学生朗读,检查朗 读效果并对学生朗读情况予以评价、指导。
指导生字书写
chǐ
wèi
huì
sòng
qǐ
耻谓诲 诵 岂
héng
kuī
jiē
quē
恒 窥皆缺
课堂总结
1.本堂课内容:运用小古文学习的方法将课文读通、读 顺、读流利,对课文中出现的生字予以巩固练习。
B.流水
C.等级
三、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____知__道__就__是__知__道__,__不__知__道__就__是__不__知__道__,__这__ 才__是__真__正__的__智__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 ____既__然__思__想__和__眼__睛__不__集__中__,__就__只__能__随__随__便__ 便__地__诵__读__,__绝__对__不__能__记__住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古人谈读书》PPT优质课件
2.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说课文中的哪些内容对你有启发。 示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启发我 在学习的时候,要实事求是,不要弄虚作假。“默而识之,学而不 厌,诲人不倦。”这句话启发我要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要不感到 满足,在教诲别人的时候要有耐心,不要倦怠。
课外拓展
统编 五语上
25. 古人谈读书
第1课时
新课导入
你知道哪些有关读书的成语或诗句呢?
凿壁偷光、囊萤映雪、韦编三绝……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
课时目标: 1.会认“耻、矣”等3个字,会 写“耻、诲”等5个字,读准多 音 字 “ 识 ” , 理 解“知”“识”“厌” 等字的古义。 2.能借助注释说大意,并联系 自己的读书体会,谈谈《论 语》中有关读书的句子对自 己的启发。(重点)
语段分析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 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 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心思不在读书上,那么眼睛就不会看仔细,心思 和眼睛已经不专注一致,却只是随意地诵读,一定不 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重 要。心思已经到了,眼睛、嘴巴的应用难道会不到位 吗?
课文解读
勤勉的态度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注 释 【非】并不是。 【好】喜好。 【敏】此处指勤勉。
翻 译 我并不是生下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喜好古代文 化,靠勤奋求取知识的人。
课文解读
勤奋、进取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注 释 【如】好像。 【恐】害怕。
【及】赶得上。
翻 译 学习如同追赶什么一样,唯恐赶不上,赶上了, 又怕丢失掉。
作者采用反问句式,加强了语气,进一步强调了 读书时心到的重要性。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古人谈读书》优秀ppt课件
课文讲解
朗读课文,思考:《论语》告诉我们怎样的学习态 度和方法?
谦虚好学
不以……为耻。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喜好。
句意:才思敏捷而又喜爱学习,不以向地位、学问不如 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实事求是
知道。
同“智”,是智慧的意思。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句意: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心到、眼到、口到
点明自己对读书的看法。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句意: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
从反面说明“心到”的重要性。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 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 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正面强调“心到”的重要。
2.借助注释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大意。
解析:先熟读课文,将每一句话都读通顺;再根据书下注释理 解句中词语的意思,难理解的在网上查找资料或查工具书,然后把 词语的意思连起来,初步读懂每句话所写的内容;然后用自己的话 进行整理。
3.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说课文中哪些内容对你 有启发?
解析:熟读课文,先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想一想,课 文讲了哪些读书方法?你理解这些读书方法吗?再联系实际, 想想你是怎么读书的。最后说说这些读书方法对你有哪些启发。
课文结构
古人谈读书
《论语》三则
谦虚 求实 勤奋
朱熹论读书 观点:心到、眼到、口到
曾国藩谈读书 观点:有志、有识、有恒
课文主题
课文撷取了《论语》中的句子,告诫我们: 要勤奋好学,不耻下问。选自《训学斋规》的 语句,告诫我们:读书最重要的是用心。选自 《曾国藩家书》的句子,告诉我们:读书要有 志、有识、有恒。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25课《古人谈读书》(课件)
古 人 谈 读 书
朱熹: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
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世 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 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熟读精思》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 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 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 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 岂不到乎?
——[宋]朱熹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 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 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 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 眼口/岂不到乎?
——[宋]朱熹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南朝]刘义庆《王戎不取道旁李》
心眼既不专一
心既到矣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 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 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 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 口岂不到乎?
——[宋]朱熹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 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 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
——[宋]朱熹
心 到 、余 眼尝 到谓 、读 口书 到有 。三
到 朱, 熹谓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 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 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 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 岂不到乎?
——[宋]朱熹
明读之。
——[宋]朱熹《熟读精思》
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 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
朱熹: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
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世 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 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朱熹: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
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世 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 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熟读精思》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 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 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 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 岂不到乎?
——[宋]朱熹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 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 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 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 眼口/岂不到乎?
——[宋]朱熹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南朝]刘义庆《王戎不取道旁李》
心眼既不专一
心既到矣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 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 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 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 口岂不到乎?
——[宋]朱熹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 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 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
——[宋]朱熹
心 到 、余 眼尝 到谓 、读 口书 到有 。三
到 朱, 熹谓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 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 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 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 岂不到乎?
——[宋]朱熹
明读之。
——[宋]朱熹《熟读精思》
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 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
朱熹: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
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世 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 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一种智慧。 C.“诲人不倦”,是对传授知识的人说的。
字词听写
第二课时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论语》,知道了论语告 诉我们的读书态度。今天我们再次去与古人交流, 看一看朱熹和曾国藩又要告诉我们什么吧。
互动课堂
1.背诵第一则文言文,并说说大意。 2.朗读第二、三则文言文。 温馨提示:要读正确、读流利。
第一课时
初读课文 扫清障碍
明确要求,练习读课文。 ①自读课文,借助注释,读准字音。 ②同桌互读,互相纠正读音。
学认字
耳+止=耻。 chǐ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组词:“羞耻、 耻辱”。
意思:“羞辱、 侮辱”
学认字
熟字去偏旁:挨-扌=矣。
yǐ
qǐ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组词:岂敢、 意思:难道、
岂有此理
语文 五年级 上册
25 古人谈读书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同学们,你 顾炎武读破万卷书 们 还 知道哪些古人读书的故事? 谁来给我们讲一讲?古人不仅喜欢读书,又把自 己的读书方法和学习态孙敬苏度秦悬写梁刺下股 来,车胤供勤学不后辍 世参考。
欧阳修借阅典籍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人谈读书》这篇课文, 去看看古人是如何宋对濂深夜待苦读读书的。张曜拜妻为师
哪里
学认字
盖世人读书,第一要有志,
zhì
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识”在“识别、认识”这些词里面 读shí,是“知道、认得”的意思。 在文中读zhì,是“记住”的意思。
hào
敏而好学 喜好。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同“智”,智慧的意思。
诵读句子,正确断句。
却/只/漫浪/诵读。 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
大。
要紧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 。
通过 “读书有三到”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课后第三题)
读书有三到,也就是心到、眼到、口到。 其中心到是最重要的,说明我们在读书学习 的时候不仅要仔细看、认真读,更重要的是 要用心去学习,把学习态度放到第一位。
下等,劣等
有志则不甘为下流;
大意:有志向就不甘心成为下等。
观察下面的生字,说一说写这些字要注意些什么,并 交流怎样把生字写正确、美观。
学写字
耻 诲 谓诵
岂恒 窥皆 缺
指导书写“皆”。
皆
是“白”,不要 写成“日”。
指导书写“窥”。
第九笔 捺变点。
窥
第十二笔写舒展, 在“丶”下收笔。
指导书写“岂”。
岂
竖弯钩的竖要短, 弯钩要长,托住上 部。
指导书写“缺”。
(1)默读第一则文言文,结合注释,试 着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话的大意。(课后第 二题)
(2)小组交流第一则文言文的大意,并 做好小组汇报准备。
(3)把讨论后仍然不能解决的问题记下 来。
反复朗读下面的句子,体会语感。
默而识之。
组词:默读、默写、默默 在这句话中解释为“默默”更为 合适。
大意: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
缺
“夬”的撇捺收笔 持平,撇在左侧 “缶”字的下面收 笔。
整体感知
浏览课文,圈出三则文言文片段的出处或 作者等信息。
第一则出自《论语》。 第二则是朱熹的名言。 第三则是曾国藩的名言。
补充资料
《论语》是记载孔 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典 籍。孔子是一位大学问 家,十分重视学习, 《论语》中多处讲到了 学习的态度和方法。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的意思。
大意: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 才是智慧。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大意:聪明而又好学,不以向地位、学问不如 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大意: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 才是智慧。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大意:默默地记住知识,学习不感 到满足,教诲别人不知疲倦。
背诵指导(课后第一题) 试着填一填,相信你一知__之____,不知为_不__知___, 是知也 。 __默__而__识__之__,学而__不__厌__,诲人 不倦 。
说一说:通过阅读这段文章,你得到 了哪些收获呢?(课后第三题)
我们在学习上,要有良好的学习态度, 请教问题要不耻下问。对于不明白的问题, 懂就是懂,不要不懂装懂。学习要把知识 牢记于心,不能自满。
先根据要求自学二、三则文言文,然后小组讨论。
(1)默读第二、三则文言文,试着用自 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大意。(课后第二题)
(2)圈出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小组讨 论。
“我”的意思。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 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 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 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 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总结:作者认为读书人读书需 要什么?用原文回答。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 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作者是怎样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
遵循这三点
不甘为下流 不敢以一得自足 断无不成之事
不遵循这三点
甘为下流 河伯观海,井蛙窥天
有不成之事
作者从正反两方面加以论证。
如果我们遵循这三点,那么会达到高尚、博学、 成功的境界;
朱熹:
南宋著名的理学家、 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 诗人。他编写的《童蒙须 知》,对儿童的生活起居、 学习、道德行为、礼节等 都做了详细规定。
曾国藩:
我国清代政治家、军事 家和文学家。《曾国藩家书》 是曾国藩写给家人的书信集, 里面谈到了很多做人、读书 的道理和方法。
互动课堂
按要求自读第一则文言文,再小组讨论。
课堂演练 一、说说第一部分都有哪些成语? 学而不厌 不耻下问 敏而好学 诲人不倦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二、说一说下面加点的字分别是什么意思。
.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第一个加点的“知”是知道的意思。
第二个加点的“知”,同“智”,智慧。
三、下面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
A.论语告诉我们,思维要敏捷,要能够向学 问比自己低的人请教。
如果做不到这三点,则一事无成。 最后作者进行总结,告诉我们,读书的时候这 三者缺一不可,点明这三点的重要性。
“亦、矣、乎”是文言文的常用词,没有实际意义。
文言文常用字,无实际意义。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
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
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
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
此三者缺一不可。
见识。
《庄子》中的一个 故事,形容某些人
目光短浅,夜郎自
字词听写
第二课时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论语》,知道了论语告 诉我们的读书态度。今天我们再次去与古人交流, 看一看朱熹和曾国藩又要告诉我们什么吧。
互动课堂
1.背诵第一则文言文,并说说大意。 2.朗读第二、三则文言文。 温馨提示:要读正确、读流利。
第一课时
初读课文 扫清障碍
明确要求,练习读课文。 ①自读课文,借助注释,读准字音。 ②同桌互读,互相纠正读音。
学认字
耳+止=耻。 chǐ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组词:“羞耻、 耻辱”。
意思:“羞辱、 侮辱”
学认字
熟字去偏旁:挨-扌=矣。
yǐ
qǐ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组词:岂敢、 意思:难道、
岂有此理
语文 五年级 上册
25 古人谈读书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同学们,你 顾炎武读破万卷书 们 还 知道哪些古人读书的故事? 谁来给我们讲一讲?古人不仅喜欢读书,又把自 己的读书方法和学习态孙敬苏度秦悬写梁刺下股 来,车胤供勤学不后辍 世参考。
欧阳修借阅典籍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人谈读书》这篇课文, 去看看古人是如何宋对濂深夜待苦读读书的。张曜拜妻为师
哪里
学认字
盖世人读书,第一要有志,
zhì
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识”在“识别、认识”这些词里面 读shí,是“知道、认得”的意思。 在文中读zhì,是“记住”的意思。
hào
敏而好学 喜好。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同“智”,智慧的意思。
诵读句子,正确断句。
却/只/漫浪/诵读。 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
大。
要紧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 。
通过 “读书有三到”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课后第三题)
读书有三到,也就是心到、眼到、口到。 其中心到是最重要的,说明我们在读书学习 的时候不仅要仔细看、认真读,更重要的是 要用心去学习,把学习态度放到第一位。
下等,劣等
有志则不甘为下流;
大意:有志向就不甘心成为下等。
观察下面的生字,说一说写这些字要注意些什么,并 交流怎样把生字写正确、美观。
学写字
耻 诲 谓诵
岂恒 窥皆 缺
指导书写“皆”。
皆
是“白”,不要 写成“日”。
指导书写“窥”。
第九笔 捺变点。
窥
第十二笔写舒展, 在“丶”下收笔。
指导书写“岂”。
岂
竖弯钩的竖要短, 弯钩要长,托住上 部。
指导书写“缺”。
(1)默读第一则文言文,结合注释,试 着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话的大意。(课后第 二题)
(2)小组交流第一则文言文的大意,并 做好小组汇报准备。
(3)把讨论后仍然不能解决的问题记下 来。
反复朗读下面的句子,体会语感。
默而识之。
组词:默读、默写、默默 在这句话中解释为“默默”更为 合适。
大意: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
缺
“夬”的撇捺收笔 持平,撇在左侧 “缶”字的下面收 笔。
整体感知
浏览课文,圈出三则文言文片段的出处或 作者等信息。
第一则出自《论语》。 第二则是朱熹的名言。 第三则是曾国藩的名言。
补充资料
《论语》是记载孔 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典 籍。孔子是一位大学问 家,十分重视学习, 《论语》中多处讲到了 学习的态度和方法。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的意思。
大意: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 才是智慧。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大意:聪明而又好学,不以向地位、学问不如 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大意: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 才是智慧。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大意:默默地记住知识,学习不感 到满足,教诲别人不知疲倦。
背诵指导(课后第一题) 试着填一填,相信你一知__之____,不知为_不__知___, 是知也 。 __默__而__识__之__,学而__不__厌__,诲人 不倦 。
说一说:通过阅读这段文章,你得到 了哪些收获呢?(课后第三题)
我们在学习上,要有良好的学习态度, 请教问题要不耻下问。对于不明白的问题, 懂就是懂,不要不懂装懂。学习要把知识 牢记于心,不能自满。
先根据要求自学二、三则文言文,然后小组讨论。
(1)默读第二、三则文言文,试着用自 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大意。(课后第二题)
(2)圈出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小组讨 论。
“我”的意思。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 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 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 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 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总结:作者认为读书人读书需 要什么?用原文回答。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 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作者是怎样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
遵循这三点
不甘为下流 不敢以一得自足 断无不成之事
不遵循这三点
甘为下流 河伯观海,井蛙窥天
有不成之事
作者从正反两方面加以论证。
如果我们遵循这三点,那么会达到高尚、博学、 成功的境界;
朱熹:
南宋著名的理学家、 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 诗人。他编写的《童蒙须 知》,对儿童的生活起居、 学习、道德行为、礼节等 都做了详细规定。
曾国藩:
我国清代政治家、军事 家和文学家。《曾国藩家书》 是曾国藩写给家人的书信集, 里面谈到了很多做人、读书 的道理和方法。
互动课堂
按要求自读第一则文言文,再小组讨论。
课堂演练 一、说说第一部分都有哪些成语? 学而不厌 不耻下问 敏而好学 诲人不倦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二、说一说下面加点的字分别是什么意思。
.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第一个加点的“知”是知道的意思。
第二个加点的“知”,同“智”,智慧。
三、下面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
A.论语告诉我们,思维要敏捷,要能够向学 问比自己低的人请教。
如果做不到这三点,则一事无成。 最后作者进行总结,告诉我们,读书的时候这 三者缺一不可,点明这三点的重要性。
“亦、矣、乎”是文言文的常用词,没有实际意义。
文言文常用字,无实际意义。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
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
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
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
此三者缺一不可。
见识。
《庄子》中的一个 故事,形容某些人
目光短浅,夜郎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