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胶质瘤化疗共识介绍
脑瘤化疗方案
脑瘤化疗方案1. 引言脑瘤是指发生在脑组织中的一种恶性肿瘤,常见于成年人和儿童。
脑瘤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其中化疗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
本文将介绍脑瘤化疗方案的主要内容。
2. 脑瘤化疗的基本原理化疗是通过使用药物来干扰癌细胞的生长和分裂过程,达到杀灭或控制癌细胞的目的。
脑瘤化疗的基本原理是通过给予药物治疗,随着血液循环进入脑组织,抑制脑瘤细胞的生长及其转移。
3. 脑瘤化疗药物常用的脑瘤化疗药物包括:3.1. 苯丁酸氮芥苯丁酸氮芥是一种碱化剂,主要用于治疗脑膜瘤和胶质母细胞瘤等脑瘤。
它通过与DNA分子中的碱基结合,干扰DNA的复制和修复过程,从而抑制脑瘤细胞的生长。
3.2. 氟达拉滨氟达拉滨是一种抗代谢药物,通过抑制脑瘤细胞的DNA和RNA的复制过程,从而达到杀灭脑瘤细胞的目的。
它常用于治疗胶质瘤和垂体瘤等脑瘤。
3.3. 泼尼松泼尼松是一种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
它通过抑制免疫系统的活性,减少炎症反应,从而抑制脑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泼尼松常用于治疗垂体瘤和颅咽管瘤等脑瘤。
4. 脑瘤化疗方案脑瘤化疗方案通常根据脑瘤的类型、分期和患者的身体状况来确定。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调整。
4.1. 单药治疗对于某些早期的脑瘤,单药治疗可能就足够了。
常用的单药治疗方案包括:•苯丁酸氮芥单药治疗:每周给予一次静脉注射,连续治疗6-8周。
•氟达拉滨单药治疗:口服给药,每日一次,连续治疗4-6周。
4.2. 联合化疗方案对于一些晚期或复发的脑瘤,联合化疗方案可能更加有效。
常用的联合化疗方案包括:•苯丁酸氮芥和氟达拉滨联合治疗:每周给予苯丁酸氮芥静脉注射,每日给予氟达拉滨口服,连续治疗4-6周。
4.3. 化疗的周期和间隔脑瘤化疗的周期和间隔取决于药物的使用情况和患者的耐受能力。
通常情况下,化疗周期为3-4周,间隔为1-2周。
5. 脑瘤化疗的副作用脑瘤化疗可能会产生一些副作用,不同药物和患者的反应程度各不相同。
胶质瘤放疗中国专家共识(2017)(上)
胶质瘤放疗中国专家共识(2017 )(上)一、WHO 川、W级胶质瘤1新诊断WHO川、W级胶质瘤术后放疗时机专家共识鉴于高级别胶质瘤尤其是胶质母细胞瘤的恶性程度高,增殖速度快,推荐术后应尽早(V6周)进行放疗(川级证据)。
2新诊断WHO川、W级胶质瘤术后放疗的剂量分割方案专家共识:54〜6 0 Gy,18〜2.0 Gy /次仍然是目前治疗高级别胶质瘤的标准剂量方案。
低分割或超分割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化疗是否获益仍缺乏随机对照研究证据。
3新诊断WHO 川、W级胶质瘤术后放疗的靶区勾画专家共识:建议在手术后7 2 h 内复查MRI,靶区勾画应参考肿瘤水肿体积的大小及肿瘤的部位,也应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特征,如KPS、年龄、手术切除范围、组织病理学特征等。
RTOG 或者EORTC 勾画原则均可使用。
KPS评分高,神经功能较好且预后相对较好的患者更适合大靶区,反之则推荐小靶区。
但丘脑、脑干、视交叉等重要功能区的HGG,可适当缩小GTV的外扩或降低照射总量。
RTOG勾画原贝第一阶段照射46 Gy, 2Gy /次。
GTV1的照射范围包括术后MRI T1增强区、术腔和MRI T2 / FLAIR 相的异常信号区。
CTV1为GTV1外扩 2 cm,如果周围没有水肿区域,则外扩2 .5 cm。
对于颅骨、脑室、大脑镰等天然屏障区域外扩0 . 5 cm。
PTV1 根据各中心的规定,外放0.3〜0 . 5 cm。
第二阶段照射14 G y,2 Gy /次。
GTV2的照射范围包括术后MRI T1 增强区和术腔。
CTV2为GTV2外扩2 c m,同时尽量保护视神经、海马等正常器官。
天然屏障区域及PTV2 外放同第一阶段(I级证据)。
EORTC 勾画原则为:1个靶区照射60 Gy, 2 Gy /次。
GTV包括MRI T1增强区和术腔,不包括瘤周水肿区。
CTV为GTV外扩2 cm,对于颅骨、脑室、大脑镰、小脑幕、视器、脑干等一些天然屏障区域外扩0 〜0 .5 cm。
颅内胶质瘤的放射治疗及化疗
颅内胶质瘤的放射治疗及化疗胶质瘤亦称神经胶质细胞瘤,为发生于神经外胚层细胞的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35.3%~61%,是最常见的颅内肿瘤,近年来文献常将其恶性程度分为低分级和高分级两种。
低分级胶质瘤约占颅内中瘤的10%~15%,包括一般病理学分类的Ⅰ~Ⅱ级星形细胞瘤、轻度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少枝胶质瘤及神经节胶质瘤;高分级胶质瘤亦称恶性胶质瘤,包括一般病理学分类的Ⅲ~Ⅳ级星形细胞瘤、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髓母细胞瘤、恶性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及少枝胶质细胞瘤。
恶性胶质瘤多呈浸润性生长,手术难以彻底切除,术后放射治疗及化疗十分必要,已成为治疗的常规。
一.胶质瘤的放射治疗1.常规外照射外照射通常在术后4周内进行,常用的方案为50~60Gy/25~30次(1.8~2.0 Gy/次)或60~65 Gy的适性放疗。
1.1放射治疗的适应证⑴手术未能彻底切除的胶质瘤;⑵手术切除但恶性程度较高者;⑶肿瘤位置深或位于重要功能区域不适宜手术切除者;⑷单纯活检术后;⑸不适合手术切除而放疗效果较佳者,如髓母细胞瘤;⑹胶质瘤术后复发不宜再手术者者。
1.2放射治疗的禁忌证⑴肿瘤足量照射后短期内复发者;⑵伴有严重颅内压增高,且未有采取减压措施者。
1.3放疗计划的制定⑴应用CT 、MR或其他诊断方法进行肿瘤体积的三维重建。
⑵确定靶体积:包括肿瘤本身和局部浸润的区域,应考虑到肿瘤的直接浸润、肿瘤细胞的种植及多中心肿瘤。
低分级的胶质瘤照射范围根据影像学见到的肿瘤浸润范围,在肿瘤边缘外1~2cm。
高分级肿瘤如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以往多行全脑放射,现在认为肿瘤浸润范围在2~4cm内,全脑放射意义不大,因而已少应用。
⑶放射源的选择颅内肿瘤生长深度以中线而言,只有6~7cm左右。
因此多选用60CO γ线或6~10MV的高能X线,体外放射为主要放疗手段。
对于2.0~4.0cm的肿瘤也可采用γ刀或X刀治疗。
⑷常用的放射野a、全中枢神经系统放射适于易沿蛛网膜下腔播散的肿瘤如髓母细胞瘤、室管摸瘤等。
中国中枢神经系统胶质瘤免疫和靶向治疗专家共识(最全版)
中国中枢神经系统胶质瘤免疫和靶向治疗专家共识(最全版)脑胶质瘤是指起源于神经胶质细胞的肿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颅内肿瘤之一。
其中胶质母细胞瘤(GBM)的发病率最高,占全部胶质瘤的46.1%,年发病率约为3.20/10万。
包括最大程度手术切除、术后辅助同步放化疗和化疗(替莫唑胺:TMZ)在内的现代综合治疗,仅能延缓胶质母细胞瘤的进程,肿瘤不可避免地复发。
中位的进展时间6.9个月,总生存期14.6个月,治疗效果并不理想,急需开拓新的治疗策略。
靶向治疗主要是针对已经明确的肿瘤细胞致癌位点,从基因到蛋白分子水平,从而诱发肿瘤细胞的特异性死亡。
靶向治疗后的细胞反应可以引起或不引起相应的机体抗肿瘤免疫反应。
肿瘤免疫治疗是应用免疫学原理和方法,提高肿瘤细胞的免疫原性和对效应细胞杀伤的敏感性,激发和增强机体抗肿瘤免疫应答,并应用免疫细胞和效应分子输注宿主体内,协同机体免疫系统杀伤肿瘤、抑制肿瘤生长。
最近研究证实,中枢神经系统(CNS)存在淋巴管和活跃且被严密调控的免疫系统[1],打破了中枢神经系统是"免疫豁免(immune privileged)"区的传统认识,同时GBM的生长可以破坏血脑屏障的紧密性,有利于淋巴细胞进出脑组织[2];即便是血脑屏障完整,淋巴细胞在趋化因子的作用下也可穿过血脑屏障[3]。
这些为脑GBM的免疫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随着对CNS免疫系统的重新认识、以及免疫治疗在其他实体肿瘤领域取得重大成果,脑胶质瘤免疫治疗已经成为一种极具潜力的治疗方式。
并且,从整个肿瘤的领域来看,随着肿瘤免疫学机制的逐渐阐明,在未来的几十年内,肿瘤的治疗策略将从以肿瘤为中心转向以患者(包括免疫系统)为中心。
为规范和提高胶质瘤的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中国医师协会脑胶质瘤专委会和上海抗癌协会神经肿瘤分会牵头,组织国内有关专家,经反复讨论和修改,首次制订了《中国中枢神经系统胶质瘤免疫及靶向治疗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供广大临床医务工作者参考和应用,希望能有助规范和推动我国胶质瘤的治疗,最终造福于广大患者及其家属。
脑胶质瘤的局部化疗进展
《 国神 经 肿 瘤杂 志 》2 1 ,( )2 3 2 7 中 0 0 8 3 :0 — 0
.
23 0
综述.
脑 胶 质 瘤 的局 部 化 疗进 展
钟 鸣 谷 . 忠平 陈
( 中山大学肿 瘤防 治 中心神 经外科 , 东 广 州 5 0 6 ) 广 1 0 0
【 要 】 性脑 胶 质 瘤 的 常规 治 疗 方 案 为 手术 配合 放 、 疗 的 综 合 治 疗 。 常规 化 疗 由 于 血脑 屏 障 限 制 、 物 摘 恶 化 药
a d c e t rpy n h mohea .Th f c c fc a sc he t r p ui g n si s tsa tr e t h i o rpe me b lt f e e a y o l s i c mohe a e tc a e t sun a if co y du o t e rp o r a iiy o i
内半衰期 短 . 规全 身 给药疗 效仍 不 理想 近年来 常 副作用 更 小 、疗 效 较 好 的 替莫 唑 胺 ( r zIm d . t oo ie e n o
T Z 逐 渐成 为 临 床一 线 的抗 肿 瘤 药物 . 也仅 对 M ) 但 部 分胶 质瘤 患者 有效 针对 以上 问题 , 许多 学者就
化疗 方 式 、 给药 方 法 及途 径 等 进行 探 索 , 以期 提高 治疗效 果. 改善 患者 生存 质量 脑 胶质 瘤局部 化疗 因其具 有不受 血脑 屏 障 的限 制 、局 部药 物浓度 高 、
2024脑胶质瘤ppt参考课件
ONE KEEP VIEW 脑胶质瘤ppt参考课件目录CATALOGUE•引言•脑胶质瘤基本概念•临床表现与诊断•影像学检查在脑胶质瘤诊断中应用•治疗方案及适应证选择•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康复期管理与生活调整建议•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进展方向PART01引言目的和背景提高对脑胶质瘤的认识和理解01通过本次课件的讲解,使听众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脑胶质瘤的发病原因、病理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案等方面的知识。
探讨脑胶质瘤的研究进展和未来方向02介绍当前脑胶质瘤领域的研究热点和最新成果,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可能的研究方向。
为临床医生和研究者提供参考03通过分享典型的病例、诊断经验和治疗技巧等内容,为临床医生和研究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脑胶质瘤的基本概念介绍脑胶质瘤的定义、分类、发病部位和流行病学特点等基础知识。
详细阐述脑胶质瘤的病理机制,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细胞信号传导异常等方面的内容。
介绍脑胶质瘤的临床症状、体征和影像学表现,帮助听众更好地了解和识别脑胶质瘤。
系统介绍脑胶质瘤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案,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化疗和免疫治疗等多种手段,同时探讨各种治疗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通过分享典型的病例,介绍脑胶质瘤的诊断和治疗过程,引导听众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讨论。
脑胶质瘤的病理机制脑胶质瘤的诊断和治疗典型病例分享和讨论脑胶质瘤的临床表现课件内容概述PART02脑胶质瘤基本概念脑胶质瘤是起源于脑神经胶质细胞的肿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颅内肿瘤之一。
它属于神经上皮组织肿瘤的一种,主要发生在脑和脊髓的胶质细胞中。
根据不同的细胞类型,脑胶质瘤可分为星形细胞瘤、少突胶质细胞瘤、室管膜瘤等。
脑胶质瘤定义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病毒感染其他因素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01020304部分脑胶质瘤具有家族聚集性,可能与遗传基因有关。
长期接触电离辐射、化学物质等有害物质可能增加患病风险。
某些病毒感染,如巨细胞病毒感染,可能与脑胶质瘤的发生有关。
胶质瘤MDT诊疗管理共识PPT
协同关系的建立
在国家、区域和地方三级医疗机构之间建立起协同关系,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率,降低患者诊 疗成本。
单病种融合病房和诊疗中心的建设
在有条件的医院设立胶质瘤单病种融合病房、胶质瘤诊疗中心等,由经验丰富的医生组成,通过 多学科系统诊疗,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胶质瘤MDT的管理模式优势
MDT模式可以提高医疗团队的沟通效率,降低医疗风险,有利于开展跨学 科临床试验和探索性治疗。
胶质瘤MDT的组织形式
在有条件的医院,可以设立胶质瘤单病种融合病房、胶质瘤诊疗中心等,通 过多学科系统诊疗,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国家、区域和地方三级医疗机构协同关系构建
胶质瘤MDT网络平台建设
02
超说明书用药的知情同意
主诊医师向患者明确药品未明确但具有循证医学证据的用法,取得患者知情同意。
03
超说明书用药的法律风险防控
药事委员会审议通过,药剂科执行,有权限主诊医师向患者开具处方。
胶质瘤MDT组织架构图
18
MDT标准化流程图
19
MDT的实施路径图
20
感谢观看
胶质瘤MDT的组成
包括首席专家、核心科室专家和协调组织人员等,涵盖神经外科、医学影像科、病理科等各个学科。
MDT组织架构的设立
首席专家的设立
胶质瘤MDT的组织架构中需要设置 首席专家,一般由核心临床科室的 权威专家担任。
相关科室专家团队
胶质瘤MDT还需要包含与胶质瘤诊 疗全程相关各个学科的专家,如神 经外科、影像科、病理科、放疗科 、肿瘤内科等。
MDT模式有助于制定精准诊疗方案, 提高患者对诊疗方案的依从性,延长 总生存期,改善患者预后。
脑胶质瘤诊疗指南
脑胶质瘤诊疗指南(2012版)前言脑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CNS)最常见的肿瘤,其中以恶性者(2007年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 III,IV级)多见。
虽然CNS恶性胶质瘤的预后取决于多种因素和诊治措施,但是,一般III级者生存2-3年,IV级(如胶质母细胞瘤)1年左右。
近来,欧美等国先后制订了有关胶质瘤处理的指南或推荐,对规范和提高CNS胶质瘤的诊治很有助益。
国内有关专家,按偱证医学五级分类,随机对照研究“CONSORT”,以及指南“AGREE”程序,多人针对某一问题进行磋商,评估文献的证据质量,达成推荐级别。
经反复讨论和修改,首次制订了“中国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胶质瘤诊断和治疗共识”(以下简称“共识”),供广大临床医务工作者参考和应用,希望有助规范和推动我国CNS恶性胶质瘤的诊治,更好地为广大病人及其家属服务。
1.概述胶质瘤为起源于神经胶质细胞的肿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颅内肿瘤。
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中将胶质瘤分为Ⅰ-Ⅳ级,Ⅲ、Ⅳ级为恶性胶质瘤,占所有胶质瘤的77.5%。
近30年,原发性恶性脑肿瘤发生率逐年递增,年增长率约为1.2%,老年人群尤为明显。
一般认为恶性胶质瘤的发生是机体内部遗传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明了。
胶质瘤临床表现主要包括颅内压增高及神经功能缺失的症状及体征。
目前,恶性胶质瘤主要依靠MRI和CT影像学诊断,通过肿瘤切除术或活检术明确病理学诊断,分子、基因水平的病理学诊断研究正逐步深入。
对恶性胶质瘤的治疗采取以手术治疗为主,结合放疗、化疗等疗法的综合治疗。
手术主张安全、最大范围地切除肿瘤,而功能MRI、术中MRI、神经导航等技术的应用促进了该目的的实现。
放疗可杀灭或抑制残余肿瘤细胞,延长生存。
替莫唑胺(TMZ)同步放疗联合辅助化疗已成为新诊断胶质母细胞瘤(GBM)的标准方案。
2. 恶性胶质瘤的诊断恶性胶质瘤的临床表现没有特异性,以神经系统功能缺失伴颅内压增高症状为主。
中国抗癌协会脑胶质瘤整合诊治指南(精简版)
中国抗癌协会脑胶质瘤整合诊治指南(精简版)
中国抗癌协会脑胶质瘤专业委员会;江涛;张伟;王政
【期刊名称】《中国肿瘤临床》
【年(卷),期】2022(49)16
【摘要】脑胶质瘤(glioma)是成人最常见的原发性颅内肿瘤,具有高致残率、高复发率等特征,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威胁患者生命,给患者个人、家庭乃至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当前脑胶质瘤的分型越来越清晰,传统诊疗方案及新型诊疗方案也逐渐精确化、标准化。
针对中国人群,该指南结合国内长期以来的脑胶质瘤研究成果和国际最新进展,整合了传统诊疗与新型精准诊疗策略,形成适合中国医生、针对中国人群的脑胶质瘤临床诊疗指南,使国内相关从业人员能够与时俱进,提升中国脑胶质瘤综合诊疗水平,更好地服务于脑胶质瘤患者。
【总页数】8页(P811-818)
【作者】中国抗癌协会脑胶质瘤专业委员会;江涛;张伟;王政
【作者单位】不详;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
【相关文献】
1.《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21版)》2022年指南主席团巡讲活动
2.《中国肿瘤临床》文章推荐:CACA胃癌整合诊治指南(精简版)
3.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肝癌(2022精简版)
4.《中国肿瘤临床》文章推荐: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
肝癌(2022精简版)5.《中国肿瘤临床》文章推荐:中国抗癌协会脑胶质瘤整合诊治指南(精简版)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胶质瘤多学科诊治(MDT)中国专家共识》要点
《胶质瘤多学科诊治(MDT)中国专家共识》要点我国胶质瘤年发病率为(3—6.4)/10万,年死亡人数达3万。
恶性胶质瘤的发病率为5.8/10万,5年病死率在全身肿瘤中仅次于胰腺癌和肺癌。
在原发性恶性中枢神经系统(CNS)肿瘤中,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WHO IV级)的发病率最高,占46.6%,约为3.20/10万;其次是弥漫性星形细胞瘤,发病率为0.51/10万。
目前,胶质瘤的治疗以手术为主,结合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方法。
但胶质瘤预后仍较差,间变性胶质瘤和GBM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29.7%和5.5%。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做了大量努力改善胶质瘤治疗效果的临床研究,其中运用多学科综合治疗是当前已被证实的能进一步提高疗效和患者生命质量的有效方法。
目前,国外指南一致推荐采用MDT模式治疗脑胶质瘤。
概述一、胶质瘤MDT的概念胶质瘤MDT是根据不同胶质瘤患者的疾病状况和各方面的实际情况,由多个相关学科专业人员共同讨论做出诊断并制定治疗方案,再由各学科医生按照治疗方案给予相应的治疗,以期取得最佳疗效的一种诊疗模式。
MDT模式综合不同学科的意见制定诊治计划,并定期进行疗效评估,再根据评估结果调整诊疗方案,旨在为胶质瘤患者提供个体化、综合性的诊疗服务,以提高治疗效果。
单一分科治疗体系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无法为胶质瘤患者提供全面而及时的诊疗。
二、MDT的作用及目的MDT模式的开展可为患者带来诸多益处。
(1) 在方便患者就医的同时提高了患者对既定诊治方案的依从性。
(2)MDT的实施可提高患者进入临床试验的可能性。
(3)实施MDT可改善患者的预后。
(4)此外,MDT有助于临床试验和科研的开展。
除了胶质瘤患者,MDT同时也为医疗团队带来诸多益处。
(1)提高了医疗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增加了团队成员的学习和受教育机会。
(2)MDT团队成员共享决策,更易获得最佳实践和循证医学的建议,决策制定和治疗实施责任由成员们共同承担,可降低团队成员的工作压力,减少医疗纠纷。
脑胶质瘤的治疗:替莫唑胺-蒂清
Temozolomide Capsules
脑胶质瘤首选化疗药
(替莫唑胺胶囊
抗肿瘤细胞的周期非特异性药物)
天士力·蒂清·上市十三周年
提纲
1 替莫唑胺 —— 脑胶质瘤首选化疗药
替莫唑胺胶囊
Temozolomide Capsules
2 替莫唑胺 ——专家共识、指南推荐、脑转移瘤适用
引言
替莫唑胺胶囊
Stupp R, et al. Lancet Oncol. 2009;10(5):459-66.
替莫唑胺胶囊
Temozolomide Capsules
替莫唑胺同步放化疗+辅助化疗比单纯放疗+辅助化疗更能 改善GBM患者的总生存率
David J Sher, J Neurooncol (2008) 88:lomide Capsules
常规化疗应用于高级别胶质瘤(化疗首选),或者低级别胶质瘤(推 荐使用);
放化疗联用时候,既是放疗增敏剂,又能直接杀灭亚临床病灶的肿瘤 细胞。
——替莫唑胺,胶质瘤常规或复发,都可使用。《药品适应症》。
替莫唑胺胶囊
Temozolomide Capsules
第一部分
替莫唑胺胶囊
Temozolomide Capsules
脑胶质瘤标准用药方案探究
Stp 1
脑胶质瘤标准化治疗
替莫唑胺胶囊
Temozolomide Capsules
建议早餐前半小时服用,避免药效降低5%
——替莫唑胺,胃内溶解,肠内吸收,无需肝肾代谢,Tmax在1.1h-1.5h
不良反应主要集中在胃肠道(恶心,呕吐,便秘常见), 可在使用前半小时加司琼、西酮类药物止呕。
替莫唑胺胶囊
脑胶质瘤是什么及如何治疗
脑胶质瘤是什么及如何治疗“脑胶质瘤”,可能大家听到这个名词会觉得有点疑惑和害怕,不仅不清楚这到底是个什么东西,担心自己会患上,也不清楚如果患上了之后应该如何治疗。
那么今天就为大家来大概讲解一下到底什么是“脑胶质瘤”以及如果患上了脑胶质瘤之后应该如何得到及时的最好的治疗。
是什么:脑胶质瘤(脑胶质细胞瘤)约占颅内肿瘤的46%。
脑肿瘤中胶质细胞瘤发病率最高,综合发病年龄高峰在30-40岁,或10-20岁。
大脑半球发生的胶质瘤约占全部胶质瘤的51.4%,以星形细胞瘤为最多,其次是胶质细胞瘤和少枝胶质细胞瘤,脑室系统也是胶质瘤较多的发生部位,占胶质瘤总数的23 .9%,主要为管膜瘤,髓母细胞瘤,星形细胞瘤,小脑胶质瘤占胶质瘤总数的13%,主要为星形细胞瘤。
脑干胶质瘤是发生在桥脑、中脑和延髓的胶质瘤的统称。
发病年龄据统计有两个高峰,第一个高峰在5~10岁,第二个高峰在40~50岁,因此可分为儿童型和成人型。
儿童相对较多见,占儿童所有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10%~20% ,占儿童后颅凹肿瘤的30%。
如何治疗:一、治疗时考虑患者全身的整体情况和局部肿瘤的关系,抓住脑瘤的关键病机——“虚”“瘀”“毒”,统筹兼顾,采取“扶正”“疏通”“祛毒”三大对策,有的放矢,重点用药,将扶正补虚,疏导化瘀,攻毒排毒三方面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辨证施治用药,从而达到调节人体阴阳、气血、脏腑生理机能平衡的根本目的,通过“人瘤共存”的治疗方式,促进患者生存质量的提高。
二、脑胶质瘤患者不建议采用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治疗效果不太好,治疗方面患者可采用手术治疗结合化学治疗综合治疗。
可提升患者肿瘤细胞的敏感性,还可清除术后残余肿瘤细胞,预防肿瘤转移、复发,快速恢复手术造成的损伤,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术后患者要做好饮食的护理和复查工作。
以上就是为大家带来的脑胶质瘤的基本讲解和两点治疗建议。
脑胶质瘤发病率较高,有两个发病高峰年龄,大家平时要注意做好预防措施。
中国老年胶质瘤患者术前评估专家共识(2019)
中国老年胶质瘤患者术前评估专家共识(2019)中国医师协会脑胶质瘤专委会老年胶质瘤学组【摘要】胶质瘤是成年人中最常见的原发性脑肿瘤,其中以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恶性程度最高.目前针对胶质瘤患者的治疗方式主要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而GBM的治疗策略,特别是老年GBM患者的治疗策略,尤其是手术方式,常因其自身特点而产生差异.术前系统而全面的评估有助于总结老年GBM的临床特点及相应诊疗方案,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全面的患者信息,以更加准确判断老年患者对手术的耐受程度以及预测患者预后.本专家共识在对最新研究证据进行系统回顾的基础上,将目前已广泛应用的胶质瘤术前评估项目及评估工具进行总结,初步建立中国老年胶质瘤患者术前评估体系.【期刊名称】《协和医学杂志》【年(卷),期】2019(010)004【总页数】10页(P326-335)【关键词】胶质瘤;术前评估;老年【作者】中国医师协会脑胶质瘤专委会老年胶质瘤学组【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北京1007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9.41胶质瘤是成年人中最常见的颅内原发恶性肿瘤,而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则是其中恶性程度最高的一种。
GBM发病率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65岁患者的发病率是年轻人群的2.63倍[1],且高龄GBM患者的预后较一般成人更差,因此,对该患者群体诊疗方案的确定显得尤为重要。
考虑到老年患者的基础情况较复杂,对手术耐受欠佳,因此在确定是否可行手术治疗时,应有针对性地进行一系列术前评估,以确保更好地对高龄患者实现精准治疗和个体化治疗。
目前国际上对于老年的定义尚不统一,世界卫生组织规定,60岁及以上人群即可归入老年人范畴,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 )指南则以65岁作为老年界限,而目前国内胶质瘤诊疗相关指南及规范则以70岁为界。
脑胶质瘤的治疗方法
脑胶质瘤的治疗方法脑胶质瘤是一种主要起源于神经胶质细胞的恶性肿瘤,常见于中枢神经系统。
它的治疗方法通常涉及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等多种方法。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脑胶质瘤的治疗方法。
1. 手术切除:手术切除是治疗脑胶质瘤的主要方法之一。
手术的目的是尽可能完整地切除肿瘤组织,减少肿瘤对健康脑组织的侵袭。
手术通常采用显微镜辅助技术进行,可以通过切除肿瘤组织来减轻症状,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然而,脑胶质瘤通常有较高的复发率,因此手术往往需要与其他治疗方法联合应用。
2. 放射治疗:放射治疗是用高能射线照射肿瘤组织,破坏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分裂,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
放射治疗可以用于术前辅助治疗,以减小肿瘤体积,提高手术切除的成功率;也可以用于术后辅助治疗,以杀死手术切除后残留的肿瘤细胞。
放射治疗有时也可以单独应用于无法手术切除的患者。
然而,放射治疗也会对正常脑组织产生一定的损伤,因此在剂量和治疗计划的确定上需要谨慎。
3. 化学治疗:化学治疗是使用化学药物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分裂的方法。
化学药物通过静脉注射或口服给药的方式进入全身循环,可以杀死远离肿瘤灶的转移细胞。
常用的化疗药物包括卡矽平、替莫唑胺、长春新碱等。
化学治疗通常与手术和/或放射治疗联合应用,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然而,脑胶质瘤对化疗药物的抵抗性较强,因此化疗的效果有限。
4. 靶向治疗:近年来,靶向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逐渐应用于脑胶质瘤的治疗中。
靶向治疗是基于研究发现脑胶质瘤细胞中存在特定的致病基因突变或异常表达的蛋白质,通过选择性地抑制这些致病基因或蛋白质的活性,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目前,已经开发出一些针对脑胶质瘤的靶向治疗药物,例如透明质酸合成酶抑制剂(如贝伐珠单抗)和基因突变抑制剂(如特罗瑞必妥)。
靶向治疗的优势在于针对肿瘤细胞的特定靶点,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和较少的毒副作用。
5. 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利用身体的免疫系统来抑制肿瘤生长和扩散的一种治疗方法。
胶质瘤如何化疗
胶质瘤的化疗过程胶质瘤会诊中心1要根据肿瘤的性质(星形细胞瘤?少枝胶质细胞瘤?间变性星形细胞瘤?还是胶质母细胞瘤等等)来确定怎么治疗。
一级胶质瘤(毛细胞性星形细胞瘤):手术是可以治愈性的。
如果在术后影像上有残余肿瘤,则可行第二次手术切除整个肿瘤。
放疗和化疗对此类肿瘤极其有限。
二级胶质瘤(低度恶性胶质瘤):手术是非功能区肿瘤的最主要的治疗手段。
对于40岁以下的肉眼全切的病人,无需额外的其他治疗。
对于40以下的不全切除的肿瘤病人以及病人年龄大约40岁不管是否全切都应该进行放疗。
三级胶质瘤(间变星形细胞瘤):需要手术来达到组织病理诊断和减小肿瘤体积。
病人应当进行放疗和化疗。
四级胶质瘤(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同样需要手术来达到组织病理诊断和减小肿瘤体积。
术后放疗(剂量在60Gy左右)。
化疗手段包括卡莫司汀,联合方案PCV(甲基苄肼,环己亚硝脲和长春新碱),或者替莫唑胺用来对肿瘤生长进行控制。
间变性胶质瘤和胶质母细胞瘤,一定需要术后常规放疗和化疗。
一些良性的胶质瘤(毛细胞性星形细胞瘤、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脉络丛乳头状瘤),如果手术全切肿瘤,也不需要放疗化疗。
室管膜瘤,更加复杂,需要根据脑脊液情况,确定是否需要放疗和化疗。
恶性胶质瘤((Ⅲ、Ⅳ级)如胶质母细胞瘤和间变星形细胞瘤,术后血常规、肝肾功能良好、切口愈合良好后应尽早化疗。
NCCN推荐放化疗同步,放疗前1小时,小剂量75mg/m2,连续服用42天(放疗间歇期也需服用)。
放疗结束后:第1周期,5/28方案,150mg/m2,如果能够耐受,可以继续吃5个周期。
对于部分缓解的患者,6周期结束可以继续服用,从第2周期开始剂量可增加至200mg/m2。
替莫唑胺可引起淋巴细胞减少,CD4T淋巴细胞可低于200/mm3,对于放化疗期间白细胞计数下降的患者,每周应监测血常规。
如果血小板低于75000/mm3,中性粒细胞低于1500/mm3,可暂缓化疗。
一些胶质瘤也可选用亚硝基脲类药物,如尼莫斯汀、卡莫斯汀、洛莫斯汀和替尼泊苷或卡铂、顺铂等药物化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替莫唑胺
同步放化 疗
巩固化疗
0
6 10 14 18 22 26 30 周
总生存 无进展生存
安全性 生活质量
单用放疗
替莫唑胺: 75 mg/m2/天,口服,共6周;随后150 ~ 200 mg/m2,第1 ~ 5天,每28天重复
放疗: 每天 30 x 200 cGY,总剂量 60 GY
Stupp R et al. N Engl J Med 2005;352:987-96
EORTC-NCIC 试验: 无进展生存曲线
无进展生存率 (%)
替莫唑胺联合放疗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显著优
100
于放疗单用组
90
TMZ+RT(n=287) mPFS= 6.9个月
80
RT(n=286)
mPFS=5.0个月
70
P<0.001
60
50 40
30
20
单纯放疗
10
0 0
6
12
18
24
30
36
结果提示以ACNU及CCNU为基础的化疗效果优于以BCNU为基础 的化疗。
Wolff JEA,Berrak S, Webb SEK,et al. Nitrosourea efficacy in high-grade glioma: a survival gain analysis summarizing 504 cohorts with 24193 patients. Journal of Neurooncology 2008; 88: 57-63.
放疗同步替莫唑胺化疗(75mg/m2/d, 共6周) ,随后给予6个周期
的替莫唑胺(150-200mg/m2, 5/28天)辅助化疗(一个I++证据,
一个I-证据)[1,2]
强烈推荐
• 新诊断的间变性胶质瘤(WHO III级):
放疗联合替莫唑胺(IIB证据)[3,4]
推 荐
1.Stupp R, et al. Lancet Oncol. 2009;10(5):459-66. 2. Athanassiou H, et al. J Clin Oncol. 2005;23(10):2372-7. 3. Wen PY, et al.N Engl J Med. 2008;359:492-507. 4.NCCN CENTRAL NERVOUS SYSTEM CANCERS 2008
Stupp R et al. N Engl J Med 2005;352:987
EORTC-NCIC 试验:研究结论
• 对于新诊断的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患者,替莫唑胺联合同 步放疗可显著改善无进展生存和总生存
• 随访至5年的结果显示,该治疗方法可为患者带来长期的 生存益处
• 替莫唑胺联合同步放疗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
亚硝脲类化疗药物
• 对高级别胶质瘤患者使用亚硝脲类化疗药物,可以 延长患者的生存期(Ⅰ++级证据) [1] 推 荐
• 具体用法 :(1)PCV方案;(2)ACNU方案[2]
1.Stewart LA, et al. Lancet 2002; 359:1011-8. 2. 1.Andreas von Deimling eds. Gliomas—recent results in cancer research. Springer. 2009.
合作用和诱导细胞分裂中期停顿 常用于联合化疗,PVC化疗方案的化疗药物之一 具有一定的外周神经毒性
天然类抗肿瘤药物:长春碱及鬼臼毒类药物
鬼臼毒类化疗药 代表药物为依托泊甙,其作用机理是通过干扰DNA拓扑异构酶II使得
DNA单链和双链断裂,诱导肿瘤细胞停滞在G2期,另外该药还与微 管蛋白结合阻止微管形成 由于该药透过血脑屏障能力较弱,故本药多作为联合化疗的一部分 该药的主要毒副作用为消化道和血液毒性
• 可做单药化疗,但多为联合化疗PCV 的组成部分 • 主要毒副作用为骨髓抑制,恶心,疲乏和皮疹
天然类抗肿瘤药物:长春碱及鬼臼毒类药物
长春碱类 主要来源于长春花植物(夹竹桃科),其的代表药物有长春新
碱(Vincristine,VCR)和长春碱(Vinblastine VLB) 细胞周期特异性化疗药物,本药主要作用于微管蛋白,阻止聚
EORTC-NCIC 试验介绍
(I++级证据)
Stupp R, et al. Lancet Oncol. 2009;10(5):459-66.
EORTC-NCIC 试验:试验设计
年龄 18 ~ 70 岁
组织学证实 GBM
多中心、对照
随机
WHO 体能状态 < 2
无立体定向或近距(n=573) 离放疗
• 贝伐单抗引起胃肠穿孔的发生率为1-2%
支持推荐意见的证据
• 新诊断恶性胶质瘤 • 复发的恶性胶质瘤
化疗与放疗同步进行
• 化疗和放疗同步进行可以为病人带来生存益处 • 目前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联合治疗中采用多药化
疗方案要比单药方案要好
替莫唑胺
• 新诊断的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WHO IV级):
胶质瘤化疗药物的概况
目前,美国FDA批准用于恶性胶质瘤的化疗药物为:
亚硝脲类药物 、替莫唑胺
近年来,随着新型烷化剂—替莫唑胺 (Temozolomide, TMZ)的出现, 恶性胶质瘤患者的治疗已取得很大进展
新型烷化剂-替莫唑胺 的药理学特性
• 生理pH自发水解,通过DNA甲基化诱导肿瘤细胞调亡 • 口服方便,生物利用度接近100% • 有效透过血脑屏障,迅速进入脑脊液,直达肿瘤病灶 • 无蓄积性毒性 • 耐受性良好,不良反应可预测
分子靶向药物:贝伐单抗
• 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细胞具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血管 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过表达
• 贝伐单抗(bevacizumab)是人源化抗VEGF 单克隆抗体;利用 贝伐单抗+伊立替康( 拓扑异构酶I型抑制剂 )治疗至少在常规化疗一 程后复发的恶性胶质瘤的研究表明上述治疗能使6个月无疾病进展 生存达到46%,6个月平均生存率84%,平均生存时间12.6月
EORTC-NCIC 试验: 总生存率
在整个随访期间,替莫唑胺联合放疗组的总生存率均显著优于放疗单用组
总生存率 (%)
35
30 27.2%
25
20
16%
15
10.9%
12.1%
10
5
4.4%
3%
0
2年
3年
4年
9.8% 1.9%
5年
Stupp R, et al. Lancet Oncol. 2009;10(5):459-66.
患者数
总生存期(年)
TMZ+RT 254 175 76 39
RT
278 144 31 11
23 14 6 630
TMZ=替莫唑胺 RT=放疗
Stupp R, et al. Lancet Oncol. 2009;10(5):459-66.
EORTC-NCIC 试验: 无进展生存率
无进展生存率 (%)
胶质瘤化疗的基本原则
• 在保留脑功能的前提下,尽量在化疗前减轻肿瘤负荷 • 术后尽早开始化疗 ( 与放疗同步, 联合化疗 ) • 合理的化疗疗程,并注意保护患者的免疫力 • 根据化疗药物敏感试验或分子病理试验结果,指导化疗
药物的选择 • 注意化疗药物、抗癫痫药物之间的相互影响 • 对于癫痫患者,应对其抗肿瘤药物的剂量进行调整
《中国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胶质瘤诊断和治疗共识 》
化疗
2009年
前言
• 近年来国际上的大组随机对照研究(RCT)提示辅助的 化疗能增加病人的生存时间[1]
• 国内学者也报道成人恶性胶质瘤患者在手术后同步放化 疗组生存率明显优于单纯放疗组[2]
• 化疗在恶性胶质瘤治疗中的作用目前越来越被重视[3]
1.Stupp R, et al. N Engl J Med 2005;352:987-96. 2.翟小明, 等.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2007;27:152-154. 3.Wen PY, et al. N Engl J Med 2008;359:492-507.
Stewart LA Chemotherapy in adult high-grade glioma: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individual patient data from 12 randomised trials. Lancet 2002; 359:1011-8.
在整个随访期间,替莫唑胺联合放疗组的无进展生存率均显 著优于放疗单用组
35
30
25
20
15 11.2%
10
6.0%
5.6%
5
1.8%
1.3%
4.1%
1.3%
1.3%
0
2年
3年
4年
5年
P<0.0001 TMZ+RT(n=287) RT(n=286)
TMZ=替莫唑胺 RT=放疗
Stupp R, et al. Lancet Oncol. 2009;10(5):459-66.
P<0.0001 TMZ+RT(n=287) RT(n=286)
TMZ=替莫唑胺 RT=放疗
EORTC-NCIC 试验: 总生存曲线
替莫唑胺联合放疗组的中位总生存期显著优于放疗单用组
mOS=14.6个月 mOS=12.1个月
TMZ+RT (n=287) RT (n=286)
P<0.0001
总生存率 (%)
1965-1997年进行的12项RCT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