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等教案)
5.1 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Word教案)2023-2024学年二年级数学上册同步备课(西师大版)
教案标题:5.1 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Word教案)2023-2024学年二年级数学上册同步备课(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长度的概念,知道长度是用来描述物体长短的。
2. 使学生掌握厘米作为长度单位,并能用厘米来量度物体的长度。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长度的概念2. 厘米作为长度单位3. 如何用厘米来量度物体的长度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厘米作为长度单位,并能用厘米来量度物体的长度。
2. 教学难点:如何用厘米来量度物体的长度,特别是曲线物体的长度。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让学生思考长度是用来描述什么的,进而引入长度的概念。
2. 新课(1)讲解长度的概念,让学生理解长度是用来描述物体长短的。
(2)介绍厘米作为长度单位,让学生知道1厘米有多长,1米等于100厘米。
(3)示范如何用厘米来量度物体的长度,让学生学会使用尺子。
3. 练习(1)让学生量度课本的长和宽,并记录下来。
(2)让学生量度自己的身高,并记录下来。
(3)让学生量度曲线物体的长度,如弯曲的绳子,并记录下来。
4.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厘米作为长度单位,并能用厘米来量度物体的长度。
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用厘米来量度家里的物品,如桌子、椅子、床等,并记录下来。
2. 让学生用厘米来量度自己的身体部位,如手臂、腿、身高等,并记录下来。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厘米作为长度单位,并能用厘米来量度物体的长度。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曲线物体的长度量度还是有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指导。
七、附录无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难点——如何用厘米来量度物体的长度,特别是曲线物体的长度。
详细补充和说明:在二年级数学的教学中,长度单位“厘米”的引入和使用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点。
学生在此之前可能已经对长度有了直观的认识,但是将这种认识转化为具体的测量技能,尤其是对于曲线物体的长度测量,是一个需要细致引导和反复实践的过程。
二年级数学上册 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教案 西师大版
教案:二年级数学上册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教案西师大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的方法。
2. 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换算厘米与米的关系。
2. 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
教学准备:1. 直尺、线段。
2. 实物(如书本、桌子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一根绳子,请学生猜测这根绳子的长度。
2. 学生尝试用米、分米、厘米等作单位来量绳子的长度。
3. 引导学生发现,用厘米作单位更方便。
二、新课(15分钟)1. 教师讲解厘米的概念,出示1厘米的长度。
2. 学生尝试用厘米作单位量身边的事物,如书本、桌子等。
3. 教师引导学生换算厘米与米的关系。
三、练习(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实物,用厘米作单位量其长度。
2. 各组汇报结果,互相交流。
四、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
五、作业(课后)1. 请学生用厘米作单位量家里的家具长度,并记录下来。
2. 学生互相交流,分享作业成果。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物操作、分组练习等形式,让学生掌握了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换算厘米与米的关系,并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
通过课后作业,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实践活动:制作厘米尺(20分钟)活动目标:1. 让学生理解厘米尺的制作过程。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1. 硬纸板、直尺、剪刀、胶水。
2. 彩色笔、尺子。
活动过程:1. 教师讲解厘米尺的制作过程,示范如何制作。
2.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颜色,用彩色笔在硬纸板上画出一条10厘米的线段。
3. 学生用剪刀将硬纸板剪成长条形,并用胶水粘贴在一根直尺上。
4. 学生互相交流,展示自己的厘米尺。
用厘米做单位量长度优秀教案
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罗桥钱万能 o04256009【教学内容】西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测量活动,使学生体会建立统一的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3.会用计量工具测量较小物体的长度,同时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具学具准备】米尺、直尺、小棒。
【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引发探究需要1.设疑激趣谈话课件出示:古时人们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质疑:测量的结果准确吗?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了必要性。
二、认识厘米1. 认识直尺和厘米请小朋友们拿出直尺,观察直尺上有什么?反应交流。
这些线我们就把它们叫做刻度线。
“0〞对着的这条线,我们就叫它“0〞刻度线。
字母“cm〞是什么?它就是我们要认识的新朋友——厘米,厘米是量长度的单位。
[板书:厘米(cm)]2. 建立1厘米的概念1厘米有多长,你知道吗?直尺上,0~1之间的距离是1厘米,也可以写成1cm。
你知道从哪儿到哪儿是1厘米吗?请在你的直尺上找到0~1。
0~1这段是多长?那么7~8这一段的长是多少?(1厘米)直尺上还有从哪儿到哪儿也是1厘米?你有什么发现?直尺上相邻两个数之间的长度都是1厘米。
用手比一比、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
找找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
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橡皮、书厚〕那么2厘米有多长,你能在直尺上找出来吗?你能在直尺上指出5厘米和8厘米的长度吗?三、实践体验,掌握方法用厘米作单位测量长度(1) (出示1支蜡笔或铅笔)这是一支铅笔,先猜一猜它的长度有几厘米。
你能用直尺量出小蜡笔的长度吗?量好后,给同桌说说你是怎样量的。
(2) 独立操作后同桌交流。
(3) 请学生操作演示。
在量蜡笔的长度的时候,我们要把蜡笔紧靠直尺,一般应把测量蜡笔的一端对准0刻度线,另一端所对的刻度是几,就是几厘米。
《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教案
《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教案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测量长度要用长度单位,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和厘米的字母表示法,初步学会用尺子量比较短的物体(限整厘米长)的长度。
2、在实际的测量与交流中,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到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3、培养学生的观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并在实际观察和操作中,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重难点:1、认识厘米这个长度单位,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和厘米的字母表示法。
2、学会用尺子量比较短的物体(限整厘米长)的长度。
3、加强学生观察和操作等活动。
教学准备:学生用尺、小棒、米尺。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1、师:孩子们,大拇指和中指张开的长度我们把它叫做一拃。
今天我们用拤来量一量课桌的长度。
(师生用拃量同一课桌的长度。
)师:课桌的长度都是一样的,为什么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生:因为老师的一拃和同学的一拃长度不同,所以量得的结果就不一师:你的这个发现很有价值。
因为我们手的大小不一样,所以测量得到的数据也不一样,这给我们带来不便,看来有必要统一测量工具。
2、揭示部分课题:量长度二、合作探究,发现新知:(一)认识直尺师:生活中有很多测量长度的工具,你都认识哪些工具呢?师:(出示米尺)量长度最常用的工具是米尺。
教师手拿学生用尺问:这是什么?生:尺子。
师:对。
这是直尺,它是米尺的一部分,也是测量长度的工具。
拿出你们手中的直尺,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同桌互相说一说。
师:谁来说说,你有什么发现?(小黑板出示米尺的部分)生:尺子上有一些长线和短线,还有数字和cm。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
谁知道这些长长短短的线叫什么吗?生:叫刻度线。
师:你怎么知道的?生:师:你真是个爱学习的好孩子。
对,这些线叫刻度线。
找一找,直尺上都有哪些数字?生:有0.1.2.3.....师:你知道直尺上的0表示什么吗?这些数字和刻度线都是怎样排列师:你观察得真仔细,我们把这条对着0的刻度线叫做0刻度线。
用厘米做单位量长度-西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用厘米做单位量长度-西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长度”的概念,熟悉厘米单位。
2.能使用直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并能够用厘米做单位量度。
3.通过游戏、实物、图片等形式,激发学生对长度的兴趣。
4.提高学生观察、分析、测量和计算的能力,培养学生细心、认真、耐心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长度”的概念,学会使用直尺测量长度,熟悉厘米单位。
教学难点:让学生体会厘米和其他长度单位之间的转换关系,同时引导学生在选取合适的测量工具和使用单位的时候掌握正确的方法。
教学方法本节课的教学方式主要集中在情境模拟和游戏互动等方面,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在讲解厘米单位的概念时,可以通过展示实物、图片、故事情节等形式,让学生感受和理解厘米单位的实际应用价值。
在教学测量和计算的时候,可以通过游戏形式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探究和实践,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教学过程导入新知识1.在学生之间进行一个小小的活动。
让学生拿出自己的手机或钱包等,测量它的长度,并将测量的数据记录在黑板上。
2.通过介绍厘米单位的概念,让学生理解长度和尺寸大小的不同。
同时通过图片等实际形式,让学生感受和理解使用厘米单位来量度长度的实际应用。
游戏互动1.准备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如铅笔、书、草地、树干等等,并让学生围成一个小组,通过测量和计算来确认每件物品的长度。
2.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和探究厘米单位与其他长度单位之间的转换关系,从而推导并巩固所学知识。
总结整理在教学结束时,可以通过复习和总结的方式,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通过提出一些实际场景中常见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分析,找出正确答案。
同时,也可以通过让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或意见,进一步拓展和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检测和评估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如让学生在黑板上画出一些长度,看谁画得最准确;或者进行班级竞赛,看谁最先完成测量和计算等任务。
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小学数学教案
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小学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厘米的长度单位,了解1厘米的实际长度。
2. 培养学生用厘米作为单位量物体的长度,提高学生的测量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认识厘米:了解1厘米的意义,学会用尺子量物体长度,并用厘米作单位进行记录。
2. 测量长度:用尺子和厘米作单位,测量身边物体的长度,如课本、铅笔、桌子等。
3. 长度比较:通过实际操作,学会比较物体长度的大小,并用“长”、“短”等词语描述。
4. 长度排序:将测量得到的物体长度进行排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5. 厘米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厘米在生活中的作用,如购物时计量商品长度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掌握厘米的长度单位,学会用厘米量物体的长度。
难点: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厘米单位,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长度问题。
四、教学准备:1. 尺子、厘米标尺。
2. 各种长度不同的物体,如课本、铅笔、桌子等。
3. 记录表格。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讨论,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需要测量长度,引入厘米长度单位。
2. 认识厘米:讲解1厘米的意义,演示如何用尺子量物体长度,并用厘米作单位记录。
3. 测量长度:分组进行实践活动,用尺子和厘米标尺测量身边物体的长度,并记录。
4. 长度比较:引导学生观察记录表格,比较物体长度的大小,并用“长”、“短”等词语描述。
5. 长度排序:让学生根据测量结果,将物体长度进行排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6.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厘米长度单位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生活中应用。
7. 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测量家里的某个物体长度,并记录下来。
8. 课后反思:教师根据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总结课堂教学效果,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
六、教学拓展:1. 让学生尝试使用其他长度单位,如米、分米,与厘米进行转换练习。
2. 引导学生思考:在实际生活中,为什么有时需要使用不同长度单位?七、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确厘米长度单位的重要性。
第5单元第1课时 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教案)|西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第5单元第1课时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厘米的概念,知道厘米是长度单位之一。
2. 培养学生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能力,并能准确读取尺子上的刻度。
3. 让学生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厘米进行长度测量,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内容:1. 厘米的定义和特点2. 尺子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3. 长度测量的实际应用教学重点:1. 厘米的理解和应用2. 尺子的正确使用方法教学难点:1. 厘米的概念和尺子的使用技巧教学准备:1. 尺子2. 各种长度不同的物体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长度单位,如米、分米等。
2. 提问:我们今天要学习一个新的长度单位,你们知道是什么吗?二、新课讲解1. 讲解厘米的概念:厘米是长度单位,用符号cm表示,1厘米等于0.01米。
2. 展示尺子,讲解尺子的使用方法:将尺子的起点对齐物体的一端,沿着物体的边缘滑动尺子,读取尺子上的刻度,即为物体的长度。
3. 强调使用尺子时要注意的事项:保持尺子平稳,避免弯曲或扭曲;读取刻度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三、实践操作1. 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每组发一个尺子和一些长度不同的物体。
2. 学生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3.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内容:厘米的概念、尺子的使用方法。
2. 提问:你们觉得厘米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作用?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回家后,用尺子测量家里的物品长度,并记录下来。
2. 准备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用米作单位量长度。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了厘米的概念和尺子的使用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尺子,避免出现误差。
同时,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厘米进行长度测量,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在下一节课中,我们将学习用米作单位量长度,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尺子的正确使用方法”。
尺子是测量长度的重要工具,学生需要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的教案设计
《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厘米作为长度单位的概念。
2. 培养学生使用尺子和直尺测量物体长度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进行长度单位换算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厘米的概念及其与米的关系。
2. 使用尺子和直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3. 长度单位换算:厘米与米、厘米与毫米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厘米作为长度单位的概念,学会使用尺子和直尺测量物体长度。
2. 难点:长度单位换算,以及在不同长度单位之间进行转换。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厘米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2. 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测量物体长度,巩固所学知识。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测量结果,培养合作意识。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长度单位,为新课学习做铺垫。
2. 讲解厘米的概念:讲解厘米的定义,让学生理解厘米与米的关系。
3. 演示测量方法:教师示范使用尺子和直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学生跟随操作。
4. 实践测量:让学生分组测量教室内的物体长度,如桌椅、黑板等,并记录测量结果。
5. 长度单位换算:讲解厘米与米、厘米与毫米之间的换算关系,学生进行换算练习。
6. 总结与评价: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对学生的测量和换算结果进行评价。
六、教学延伸:1. 让学生尝试使用厘米作为单位量测日常生活中的物体长度,如家中家具、学校建筑物等。
2. 引导学生思考除了厘米之外,还有哪些长度单位,并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七、课后作业:1. 请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测量家中一件物品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厘米作为长度单位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八、教学反思:1. 在课后对本次课程进行反思,观察学生的学习效果,了解他们在测量和换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的教学教案范文
《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的教学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厘米作为长度单位的概念。
2. 学生能够使用尺子和直尺来量取物体的长度,并以厘米作为单位进行记录。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观察、测量和记录数据的能力。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学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2. 学生培养耐心、细致和客观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学生能够理解厘米作为长度单位的概念。
2. 学生能够使用尺子和直尺来量取物体的长度,并以厘米作为单位进行记录。
难点:1. 学生能够准确地使用尺子和直尺进行测量。
2. 学生能够理解测量结果的单位是厘米。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教具:尺子、直尺、物体模型等。
2. 教学材料:教案、PPT、作业纸等。
学生准备:1. 学习用品:笔记本、笔、直尺等。
2. 前置知识:了解长度单位的基本概念。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长度例子,如身高、房间长度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长度单位的概念。
2. 探究活动1:教师展示不同的长度单位,如厘米、米等,并向学生解释厘米作为长度单位的概念。
3. 探究活动2: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使用尺子和直尺来量取不同物体的长度,并以厘米作为单位进行记录。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测量结果,分享彼此的测量方法和经验。
5. 总结与展示:每组学生汇报自己的测量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厘米作为长度单位的特点和应用。
五、作业布置:1. 学生完成作业纸上的测量题目,以厘米作为单位量取物体的长度。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观察:教师在课堂上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测量操作的准确性。
2. 作业评估: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估,检查测量结果的准确性以及记录的规范性。
3. 小组讨论:教师通过小组讨论了解学生对厘米作为长度单位的理解程度以及测量方法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以及测量操作的准确性。
小学《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教学教案
小学《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厘米的概念,了解厘米与其他长度单位(如米、毫米)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测量和估算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厘米的概念及与其他长度单位的关系。
2. 长度测量工具(如尺子、卷尺)的使用方法。
3. 实际操作: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进行长度测量和估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厘米的概念,学会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
2. 难点:长度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以及在不同情境下进行长度测量和估算。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厘米的概念和长度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2. 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长度测量,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3. 采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
4. 采用问答法,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具:厘米尺、米尺、毫米尺、长度测量工具(如尺子、卷尺)。
2.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把厘米尺、一张白纸、一支笔。
3. 教学场地:教室或实验室。
4. 教学PPT或黑板。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谜语,引发学生对长度的兴趣,进而引入厘米的概念。
2. 讲解厘米的概念和与其他长度单位的关系,展示厘米尺、米尺、毫米尺等长度测量工具。
3. 分组讨论:让学生自由组成小组,探讨如何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以及长度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4.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长度测量,可以选择测量教室内的物品长度,如桌椅、黑板等。
七、课堂练习:1.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厘米的概念和长度测量方法。
2. 选取一些实际情境,让学生进行长度测量和估算,如测量教室的长、宽、高,估算一步的长度等。
3. 学生之间互相检查,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
八、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长度测量比赛,提高学生的测量速度和准确性。
2. 让学生尝试设计一个长度测量工具,如自制卷尺,并解释其原理。
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小学数学教案
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小学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厘米作为长度单位的概念。
(2)培养学生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的能力。
(3)能够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进行实际长度的测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操作、实践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厘米作为长度单位的特点。
(2)培养学生运用厘米单位进行长度测量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厘米作为长度单位的概念。
(2)能够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
2. 教学难点:(1)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进行实际长度的测量。
(2)理解厘米与实际长度之间的换算关系。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尺子、直尺、卷尺、厘米卡片等。
2. 学具准备:学生尺子、练习本、画图工具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长度单位,如衣服的长度、桌子的高度等。
(2)提问:我们平时是如何量长度的?引入厘米作为长度单位的概念。
2. 自主探究:(1)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厘米作为长度单位的特点。
(2)学生展示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3. 教学示范:(1)教师用尺子或卷尺量一段长度,展示如何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量长度,体会厘米单位的使用。
4. 实践操作:(1)学生分组进行长度测量实践活动,如测量教室的长度、桌子的长度等。
(2)学生记录测量结果,并进行交流分享。
5. 总结提升:(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厘米作为长度单位的概念。
(2)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五、作业布置:1. 完成练习本上的相关练习题,巩固厘米作单位量长度的能力。
2. 观察生活中常见物体的长度,尝试用厘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并记录下来。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合作交流的表现,了解学生对厘米作单位量长度的掌握情况。
用厘米作单位量物体的长度优秀教案
五、测量长度第一课时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东坡沈林君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1~53页的内容,第53页课堂活动第1,2题。
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提示1.充分发挥主题图的作用〔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情感教育〕2.加强观察和操作活动。
根据学习需要,突出观察和操作需要。
引导学生亲身经历观察、操作等活动,感知厘米、分泌、米的含义,掌握根本的测量方法。
激发参与操作动机、人人动起来,体验学习的愉悦,把观察操作和思考探索结合。
重视学习过程的合作与交流。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小组合作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与人合作的意识和人际交流的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测量活动,使学生体会建立统一的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过程与方法:会用计量工具测量较小物体的长度,积累测量经验,同时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实物投影仪、课件、米尺学生准备:直尺。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同学们刚刚视频中的两个同学量同张课桌的长度,为什么得到的结果不一样呢?〔生讨论〕经过小组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只有工具一样,测量的结果才一样。
为了方便测量,聪明的人类创造了尺子,我们通常用尺子来量物体的长度。
〔展示各种尺子的图片〕老师想量一下这枝铅笔的长度,〔用米尺〕我发现米尺太长了,很不方便,你们说说用那种尺子更适宜呢?〔生说:尺子〕探究:认识直尺和厘米探究一:认识直尺。
1.教师:既然要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就得先认识直尺。
并课件出示直尺图。
2.教师:请拿出你们的直尺,仔细观察你手中的直尺,你能发现什么?〔1〕学生独立观察〔2〕指名答复:有数字师:这些数字我们把它们叫做刻度。
仔细观察这些数字,最小的是几?生:0师:我们也叫它为0刻度,0表示什么?生:起点和开始师:0表示起点,就像我们跑步时的起点生:有长长短短的线,这些线在有数字的地方就最长;教师:这些长长短短的线叫做刻度线。
《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的教案设计
《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的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初步了解长度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引发学生对长度单位的好奇心,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1.2 教学内容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如测量身高、步长等,引导学生感知长度的存在。
介绍长度单位,如米、厘米、毫米,重点介绍厘米的概念。
1.3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以生活实例引入长度概念。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长度单位的使用场景。
第二章:厘米的认识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厘米的概念及其与米、毫米的关系。
培养学生用厘米作为长度单位进行测量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讲解厘米的定义,让学生了解厘米的长度。
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感受1厘米的长度。
介绍厘米与米、毫米的关系,让学生掌握换算方法。
2.3 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实物感受厘米的长度。
采用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厘米的测量实践。
第三章:用厘米作单位测量长度3.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用厘米作为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2 教学内容讲解测量长度的方法,让学生掌握测量工具的使用。
分组进行长度测量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用厘米作单位。
3.3 教学方法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进行长度测量。
采用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团队中完成测量任务。
第四章:长度单位的换算4.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的换算方法。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讲解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如1米=100厘米,1厘米=10毫米等。
让学生进行长度单位换算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让学生理解长度单位换算的方法。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长度单位换算。
5.1 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对长度单位知识的兴趣,拓展思维。
提出与长度单位相关的拓展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3 教学方法采用问答法,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长度单位知识的拓展问题。
用厘米做单位量长度优秀教案
《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测量活动,使学生体会建立统一的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 1 厘米的长度观念。
3.会用计量工具测量较小物体的长度,同时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 1 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掌握直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准备】:米尺【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进行课堂活动教师:同学们,每天上课我们都要用到课桌,大家知道我们的课桌有多长吗?大家选取身边的一种实物来量一量课桌。
学生动手操作回答教师总结并提问,为什么每个同学量的长度都不一样呢?学生:回答。
教师提问,那有没有统一的工具,统一的长度单位来测量物体?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用厘米做单位量长度。
(板书课题)二、探索新知1、教师:我们先来认识一下测量长度的工具,看到大屏幕,出现了哪些测量长度的工具。
学生:卷尺、皮尺、三角尺、米尺、学生用尺。
教师:知道了测量长度的工具,我们注重来认识一下学生用尺,大家拿出直尺,仔细观察直尺或者三角板上面有什么?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回答2、教师:这些数字按照大小的顺序排列,我们称它为刻度(板书)。
提问还有吗?学生回答3、教师:这些长短不一的线条,我们称为刻度线,(板书),同学们认真观察刻度线之间有没有什么规律。
学生回答4、教师:还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老师(板书cm=厘米)教师:这是尺子的长度单位,厘米可以用cm表示,1厘米可以写作1cm,读作1厘米。
请同学们看到尺子,找到0这个数字,这是0刻度所在的位置,尺子从左端开始表示起点,这里叫作尺子的0刻度线。
教师总结:尺子上一共有些什么,有刻度,刻度线,单位,还有0刻度线5、认识一厘米教师:那一厘米在直尺上有多长呢?一起来看看。
看到大屏幕,从0刻度到刻度1之间的距离就是一厘米,那你们找一找哪些地方还是表示一厘米的?学生作出回答教师:完成书上52页7-8这段长(7)厘米·。
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小学数学教案
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小学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厘米的长度单位,知道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
2. 培养学生用厘米作单位量物体的长度,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认识厘米:了解厘米的概念,知道1厘米等于10毫米。
2. 量物体长度: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并用厘米作单位进行表示。
3. 长度单位换算:掌握厘米与毫米、分米、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掌握厘米的长度单位,学会用厘米作单位量物体的长度。
难点:长度单位的换算,以及在不同长度单位间进行转换。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厘米的概念。
2. 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量物体长度,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3. 采用小组合作交流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五、教学准备:1. 教具:尺子、厘米标尺、实物等。
2. 学具:每人一把尺子、练习本、铅笔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直观演示,让学生了解厘米的概念,引导学生认识厘米。
2. 讲解与示范:讲解如何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并用厘米作单位进行表示。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践,量一量身边物体的长度,并用厘米进行表示。
七、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厘米的长度单位,知道了1厘米等于10毫米。
我们通过实践操作,学会了用厘米作单位量物体的长度。
我们还掌握了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八、课后作业:1. 完成练习本上的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观察生活中常见物体的长度,尝试用厘米进行表示。
九、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十、课程拓展:1. 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长度单位,如分米、米等。
2. 组织学生进行长度测量比赛,提高学生的测量技能。
3. 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内容:1. 练习用厘米量不同物体的长度,包括直线、曲线和复杂形状的物体。
《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的教学教案范文
《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的教学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厘米作为长度单位的概念。
2. 学生能够使用尺子和直尺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并使用厘米作为单位进行记录。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培养测量和估计物体长度的能力。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提高沟通和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2. 学生培养勇于尝试和坚持不懈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学生掌握厘米作为长度单位的概念。
2. 学生能够使用尺子和直尺进行长度的测量。
难点:1. 学生能够准确地使用尺子和直尺进行测量。
2. 学生能够理解和应用厘米单位进行长度的记录和比较。
三、教学准备:教具:1. 尺子、直尺。
2. 各种物体(如书本、铅笔等)。
3. 记录表格。
环境:1. 安静、整洁的教室。
2. 适当的光线和温度。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长度概念,如身高、房间长度等,激发学生对长度单位的兴趣。
2. 探究活动:学生分组进行探究,使用尺子和直尺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并记录在记录表格中。
教师引导学生注意测量方法和记录准确性。
3. 讲解与演示:教师讲解厘米作为长度单位的概念,并用实物演示如何使用尺子和直尺进行测量。
4. 练习与讨论:学生进行测量练习,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测量结果和厘米单位的使用。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准确地使用尺子和直尺进行长度的测量。
2. 学生能够理解和应用厘米单位进行长度的记录和比较。
3. 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和小组讨论。
教学反思:六、教学延伸:1. 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测量任务,例如测量教室的长度和宽度,并记录结果。
2. 让学生使用厘米单位测量自己的身体部位长度,如手臂长度、脚长等,并记录在表格中。
3.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测量,探究不同物体的长度是否与它们的用途有关。
七、作业布置:1. 请学生选择三个不同的物体,使用尺子和直尺测量它们的长度,并记录在作业表格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4~56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测量活动,使学生体会建立统一的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3.会用计量工具测量较小物体的长度,同时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米尺、直尺、吸管。
【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引发探究需要1.设疑激趣谈话:小朋友们,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爱心木器厂准备送给我们树人小学一批新的课桌,课桌的大小就跟你们现在用的课桌一样大,你能想办法告诉木器厂的经理课桌应做多长吗?你准备用你身边的什么东西来量课桌的长度?请2~3个小朋友说出自己选用的工具,有的用文具盒量、有的用铅笔量、有的用数学书量、有的用直尺量、有的用作业本量……按自己的想法在小组里试着量一量,提醒小朋友互相帮忙,注意记录结果。
学生自由量后汇报,教师板书记录:课桌大约有3支铅笔长,大约有3本数学书长,大约有2个作业本那么长,大约54厘米长……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奇怪,教室里的课桌都是按一样的尺寸做的,可你们量出的结果却为什么不一样呢?师生讨论得出结论:因为我们测量的工具不同,所以测出的结果不同。
把哪个结果告诉经理,能使经理清楚地知道桌子有多长?你能想出更好的办法吗?2.导入课题通过小组讨论认为只有工具一样,测量的结果才一样。
我们通常用尺子来量物体的长度。
谈话:除了要有统一的测量工具,还要有统一的计量单位,计量单位不一样,很多东西不能得到统一的结果。
因此,我们的古人在很早就统一了计量单位。
请仔细观察这些商品上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课件出示:冰箱高165厘米,牙膏盒长22厘米,文具盒长20厘米。
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这些商品常常用什么做单位来度量长度,引出并板书课题。
(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二、合作探究,认识厘米探究一:认识直尺学生拿出直尺,看一看,摸一摸,交流发现的结果。
通过交流帮助学生明确:尺子上有刻度,有很多数(随学生的汇报,课件显示尺子上出示0,1,2,3等数),0对着的这根长刻度线就表示起点,咱们给它取个名字叫0刻度(课件闪烁0刻度) 。
有表示厘米的字母“cm”,它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长度单位。
探究二:建立1厘米的概念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身高是多少厘米。
教师:尽管同学们的身高不同,但1厘米却是一样长的,结合你或同学的身高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
(学生自己用手比出1 cm的长度)刚才有的同学比1厘米有这样长,有的比的这样长(师边说边比),1 cm到底有多长?请小朋友们看看自己尺子上的1厘米有多长。
你是怎样看的?引导学生汇报:从0到1是1 cm长,从2到3也是1 cm长……课件演示1 cm的长度。
引导学生观察得出:每一大格的长度都是1 cm。
(如果学生问到1小格,教师指出:每一小格的长度也可以用一种更小的长度单位来表示,咱们以后再学习。
)学生找身边长度大约是1 cm的物体。
小组交流后全班汇报:小纸条的短边长是1 cm。
图钉的长是1 cm。
小方块每条边的长是1 cm (全体验证小方块每条边是1 cm长) 。
手指的宽约是1 cm (全体学生比一比自己哪个手指的宽最接近1 cm,之后汇报,投影反馈) 。
请孩子们再用手比画一下,1 cm是多长呢?(学生比画出1 cm的长度) 再闭上眼睛想一想,1 cm有多长?刚才有的同学在观察尺子时发现尺子上有字母“cm”,它表示厘米,我们今后在写厘米时,就可以直接用这个字母“cm”表示。
(教师板书:1 cm)探究三:认识几厘米教师:刚才我们认识了1厘米有多长,那2厘米、3厘米、几厘米又是多长呢?里面分别有几个1厘米?学生在尺子上找一找。
请同桌的小朋友用手指相互比画一下2 cm大约有多长。
小组活动: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儿到哪儿是6 cm长?从哪儿到哪儿是8 cm长?从哪儿到哪儿是5 cm长?思考:通过在尺子上找这几个不同的长度,你有什么发现?小结:从0刻度到刻度几就是几厘米;用后面大的刻度数减去前面小的刻度数,得几就是几厘米。
三、实践体验,掌握方法1.估一估(出示喝牛奶的吸管)让学生估一估,有多长?2.量吸管的长度刚才大家估的只是一个大概数,要知道吸管的准确长度究竟是几厘米长,应怎么办?学生试着用尺子测量吸管的长度,量好了可相互说说自己是怎么量的,指名学生上台边演示边介绍量法,其他学生评价他量得怎么样。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用直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把零刻度对准要量的物体的一端,看另一端对的是数字几就是几厘米。
3.量课桌现在我们要知道我们的课桌有多长,你有办法了吗?量一量吧。
学生同桌测量,量后交流,注意对误差的说明。
师生共同确定把哪一个数据告诉木器厂的经理。
四、巩固练习,实践运用1.填空多媒体出示教科书第56页例1,让学生填一填。
2.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课件出示)(1)数学书的长大约为20 cm。
(2)家里门的高度大约为2 cm。
(3)爸爸的身高是170 cm。
(4)黑板宽约3 cm。
3.断头尺量橡皮的长度出示没有零刻度的直尺,让学生小组讨论怎样用这块断尺子量出橡皮的长度,再用多媒体动态显示量的方法。
4.介绍数学文化教师:同学们,在很久很久以前,没有尺子的时候,人们是用什么进行测量的呢?你们想知道吗?(课件展示古时人们如何测量,介绍数学文化。
)5.实践活动小组合作测量自己一庹、一拃的长度及肩宽等人体身上的数据五、总结反思,拓展延伸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回家后,以厘米为单位,量一量你喜欢的物体的长度。
找找看,生活中究竟有哪些物体的长度是以厘米作单位的?画平行线【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96页上的内容,第97页上的课堂活动,练习十八第5~8题和思考题。
【教学目标】1、结合现实情境了解平行的现象,理解平行线的意义,理解两条直线在什么情况下互相平行,体会平行线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2、掌握平行线的画法。
3、经历探索平行的学习过程,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和视频展示台;学生准备三角板。
【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教师:前一节我们学习了相交,你能画出两条相交的直线吗?学生画后,抽几个学生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
教师:同学们能画两条相交的直线了,生活中有两条永不相交的直线吗?如果有,想象一下它们是什么样子。
学生想象后,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单元主题图。
教师:图中的跑道线延长出去会相交吗?学生回答:不会相交。
用多媒体课件延长跑道,证实学生的结论是正确的。
教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另一个内容,平行。
板书课题。
二、进行新课1、认识平行线。
教师:我们来看一看生活中的一些平行现象。
多媒体课件突出双杠、吊杆、长方形花台和新增加的铁轨图。
教师:这些图形都反映了这样一些数学现象。
多媒体课件闪动图中平行的两条边,并隐去图中的其他图形,只留下闪动的两条线。
图6 4教师:这4组直线有什么共同特点?指导学生说出每组直线之间的距离是一样宽的,并且把每组直线延长出去,都永远不会有交点。
教师:同学们选一组你喜欢的直线延长一下,看你的想法是不是正确的。
学生选一组直线来延长后,汇报自己的结果。
教师:你们所说的直线延长是在同一个平面内进行的延长。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引导学生说出:在正方形和长方形中,第①条边和第③条边互相平行,第②条边和第④条边互相平行。
在第3个图形中,第①条边和第④条边互相平行,第②条边和第⑤条边互相平行,第③条边和第⑥条边互相平行。
2、画平行线。
教师:我们可以用两个三角板或一个三角板和一把直尺画平行线。
教师示范画平行线后,学生照老师的方法画平行线。
画完后抽一个学生的练习在视频展示台上展出,并且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画的。
教师:同学们能画出下面直线的平行线吗?图6 6学生画后,抽一个学生的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出,并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画的。
教师:画平行线时要注意些什么?你能给同学们提个醒吗?引导学生回答:画平行线时,用一个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的延长线重合。
另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或直尺的短边)靠紧,另一个三角板(或直尺)靠着这个三角板移动到合适的位置。
就可以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了。
教师:用画平行线的方法还可以检验两条直线是不是互相平行的。
教师用视频展示台上学生的作业来进行检验,让学生看清教师用三角板检验平行线的过程。
教师:你们能用这种方法检验图67中上下两条边、左右两条边是不是互相平行的吗?图67学生检验后,让学生在视频展示台上演示检验的过程。
三、巩固练习指导学生完成第97页的课堂活动。
四、课堂小结(略)五、课堂作业《认识平行线》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使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情景,体验直线的相交与不相交关系,认识两条直线互相平行,能判断两条直线的平行关系。
2、使学生能根据直线平行的意义,画出平行线;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掌握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的步骤和方法,能正确地画出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3、使学生通过观能正确地画出已察、操作,形成平行线的表象,发展空间观念;初步了解生活里的平行现象,产生学习图形位置关系的兴趣教学重点:认识平行线教学难点:正确画平行线教学准备:图片、直尺、三角板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直线的特征:直直的,没有端点,可以向两端无限延长。
(板书:直线)二、认识平行线;1、拿出一张长方形纸片,摸一摸,并想象:将这个平面无限扩大。
这时有两根直线都游走在其中,这两条直线在这个平面内会出现哪些情况呢?画一画(板书:两条)2、画一画,在同一张白纸上两条直线。
生拿出笔在纸上任意画两条直线。
3、展示,师选择不同情况贴在黑板上。
并标上号。
(1)说说所画直线在哪里?(2)指出:刚刚他们各自画的两条直线都在各自的同一个平面内(板书:同一平面内)(3)比较——不在同一平面内:师演示:两根直尺(看作两条直线),一根在黑板上横放,一根在讲台上竖放。
4、揭示: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5、整理分类:你能根据每组直线的特征将它们分分类吗?说说你的理由!6、交流:相交(交叉,怎么交叉,交点)不相交(板书:相交、不相交)7、如何判断两条直线是否相交?(交点)指出:看两条直线延长以后有无交点?8、揭示:在数学里面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板书:互相平行)理解“互相平行”指图说一说,谁和谁互相平行?我们也可以说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平行线。
指图说一说,谁是谁的平行线?9、说一说:生活中有没有这样互相平行的线呢?同桌说,指名说。
小结:平行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它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很广泛。
那么在我们学过的图形中,有没有互相平行的线段呢?10、完成:P41 想想做做第3题,下面每个图形中哪些线段是互相平行的?各有几组平行的线段?生用手势表示,你觉得有几组就出几?生出完后指名指出哪几组?强调:两条直线为一组平行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