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城市发展行动框架研究

合集下载

城市低碳发展的研究框架和理论体系

城市低碳发展的研究框架和理论体系
Ab t a t s r c :Ur a o c r o e eo me ti u e,c mp e u p n t e r n r c ia y tm ,t u b n l w a b n d v l p n s a h g o lx b to e h oy a d p a tc l s se h s;a r - e s ac a wo k a d t e r tc ls se fo t e p r p cie o y t m h o se tb ih d. L w a b n u b n. e r h f me r n h o eia y tm r m h e s e tv fs se t e r i sa ls e r y o c o ra r a s a whoe s se 。 a t did fo t r e d me so so p c l y t m c n besu e r m h e i n in fs a e.tme a d f ncin.Ec n mi n o iln t r l i n u to o o c a d s c a a u a r s ur e n ne g r h n u fu b n s se s we la n io me ta d e si n S t e o t u .Th e e o c s a d e r y a e t e i p to r a y tms a l s e v r n n n miso s i h u p t e r. s ac ft o ei a y t m flw ~ c r o r a v l p n n te f t r h u d b c n t e flo n s e r h o he r t ls se o o c a b n u b n de eo me ti h u u e s o l e r h i h olwi g a . i p cs:s c s:t e sr c u a y t m n un to a h r ce itc et u ha h tu t r ls se a d f ci n l c a a t rsis,s c y t m ,l c lt n lb l e,c t s pa e s se o ai a d go ai y z i y,

国际低碳城市规划的理论、实践和研究展望

国际低碳城市规划的理论、实践和研究展望
低碳城 市生 活方式 、低碳城 市 运行系 统之 间 的耦 合关 系, 并提 出 :
占地 1 6 m,将众 多节能减排的措 .5 h 施集中于一个小生态社区中,切实有 的比较 有代 表性 的还 有我 国天津 的 生态城和 以低碳技术 创新为特征 的 阿联酋的M s a 城[ l a d r 1 。关于具体的 D 料进行介绍,笔者不再赘述。
() 2 低碳 的城市生活方式,包括
居民低碳的消费理念、企业低碳 的生 碳足迹,并通过对 巴 西首 ̄ a 1 地球生活”活动,旨在让可持续的居 Brz ]a B 产 方式 等。 和东南部的 C r i a两个城市燃料 住方式在全世界范围内变得易行、有 u1 tb () 3 低碳 的城市运行系统,包括 消耗量的对比研究,验证了低密度开 吸引 力,并提 出社 区开发建 造时需 遵
决二氧化碳减排问题,还需要以更加
多元的标准来衡量城市规划与建设, 与减少碳排量。通过城 市规划的手
10 3 个国家的科学家也达成共识并声 如联 合 国环境规 划署 确定 2 0 年 世 从城市结构与发展模式上整体控制 08
( 《 英国低碳转型计划 也指出,全球 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 ;世界自然 段 ,探 讨 适宜 的城 市 土地 利 用模式 ,
而流离失所0 。
了减排的目标;在 2 1 年 3 00 月中国
碳”城市发展模式为人类的进~步发
召开的两会上,低碳、环保成为与会 展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目前急需改变
1. 2低 碳 城 市 建 设 是 缓 解 全 球 代表热议的话题之一。联合国环境规 传统的城市发展模式来应对 当前全

认为,没有 “ 低碳社会”就无法发展 “ 低碳经济” 日本环境大臣咨询机构 。

《中国长期低碳发展战略与转型路径研究》综合报告

《中国长期低碳发展战略与转型路径研究》综合报告

《中国长期低碳进步战略与转型路径探究》综合报告摘要:本报告对中国长期低碳进步战略与转型路径进行了综合探究,通过对中国国情、低碳进步观点以及国内外低碳进步阅历进行分析,提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低碳进步战略,并探讨了转型路径的可行性和问题。

在此基础上,本报告还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政策建议,旨在为中国的低碳进步提供指导和借鉴。

第一节:引言低碳进步已成为全球热议的话题之一,作为全球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中国对低碳进步具有极大的责任和挑战。

本文从国情出发,对中国的长期低碳进步战略进行探究。

第二节:国内外低碳进步阅历分析本节通过比较国内外低碳进步阅历,总结了低碳进步的成功案例和失败案例,并分析了其背后的原因。

其中,重点对欧洲的低碳进步阅历进行了探究和借鉴。

第三节:中国国情分析本节主要从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分析了中国国情对低碳进步的影响。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在确保经济社会进步的同时,需要解决巨大的环境挑战。

因此,中国应实行符合自身国情的低碳进步战略。

第四节:中国长期低碳进步战略的构建本节提出了中国长期低碳进步战略的构建框架。

起首,要树立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理念,形成全社会共建低碳进步的合力。

其次,要加强政策和法规的制定和实施,为低碳进步提供制度保障。

此外,要加强科技创新,推动绿色技术的应用和进步。

最后,要加强国际合作,借鉴和吸纳国际先进阅历。

第五节:低碳转型路径的可行性与问题本节对中国的低碳转型路径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并指出了可能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低碳转型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需要综合思量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各方面因素。

第六节:政策建议本节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主要包括:加大对绿色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的支持力度;制定和完善低碳法律法规,推动低碳进步的实施;推动碳排放权来往市场的建设和进步;加强企业和大众的低碳意识和培训等。

第七节:结论本节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并指出了中国低碳进步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双碳行动,迫在眉睫》为主题的调研报告

《双碳行动,迫在眉睫》为主题的调研报告

《双碳行动,迫在眉睫》为主题的调研报告一、课题背景20世纪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飞速发展,世界各国正面临着来自能源、资源以及环境方面的巨大挑战,逐渐成为各国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重大瓶颈。

与此同时,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也在不断恶化,世界人口激增,造成人口膨胀,大工业对自然资源造成了空气、海洋、土地、水源的严重污染,资源面临枯竭,污染日趋严重;地面下沉以及地球灾害频繁发生等等。

对人类的生存条件产生严重危害,导致全球性的生态危机。

据联合国环境计划署的资料显示,即使在发达国家,工业生产过程中只有一部分原材料和能源转化为最终产品,其余则转化成了废渣、废气、废水,污染环境,破坏生态。

在发展中国家,由于技术和管理上的原因,这种转化效率更低,因而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和污染更大。

在这种背景下,节能减排势是推动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课题研究内容(一)、二氧化碳排放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在近一个世纪以来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如煤、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的CO2等多种温室气体。

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全球变暖的后果,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

(二)、关于低碳的概念所谓低碳:就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主张人们对自己的生活方式或消费习惯进行简单易行的改变,减少全球温室气体(主要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的一种理念。

它的核心是“在市场机制基础上,通过制度框架和政策措施的制定及创新,形成明确、稳定和长期的引导和鼓励,推动提高能效技术、节约能源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的开发及运用,并促进整个社会经济朝向高能效、低能耗低碳排放的模式转变。

”(三)、提倡低碳生活“低碳经济”不仅意味着制造业要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能力,推进节能减排的科技创新,而且意味着引导公众反思哪些习以为常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是浪费能源、增排污染的不良嗜好,从而充分发掘服务业和消费生活领域节能减排的巨大潜力。

低碳城市的规划与建设研究

低碳城市的规划与建设研究

低碳城市的规划与建设研究正文:一、低碳城市的概念低碳城市是指在城市建设和运行过程中,通过降低碳排放、节约能源和资源等手段,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新型城市模式。

低碳城市的建设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低碳城市规划低碳城市规划是指在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以低碳发展为主题,以实现城市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制定的城市发展的空间布局、产业区位、交通、能源等各方面的详细规划方案。

(一)低碳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1、永续性原则:规划应考虑未来几代人的需求,注重城市可持续发展。

2、整体性原则:要从整个城市的角度考虑问题,注重城市发展的协调性和统一性。

3、多元化原则:要注重多种产业的发展,多元化发展,使城市的经济结构更加均衡。

4、低碳性原则:在城市规划中,要更加注重减少能源的消耗,降低碳排放。

5、适应性原则:规划目标必须适应城市的实际情况,符合发展的趋势和规律。

(二)低碳城市规划的重点1、基础设施的发展:城市规划要注重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如公路、桥梁、交通设施、供水、供气、排水管网等,使城市的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更加适应城市的发展需要。

2、产业的升级:城市经济的发展是低碳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规划中应注重发展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等产业,降低城市的碳排放,使城市经济更加可持续,更加具有创新能力。

3、城市交通的规划:城市的交通是城市规划的重中之重,城市规划中应注重公共交通的发展,如轨道交通系统、市内公交系统等,城市道路的规划应充分考虑避免拥堵,缓解大气污染。

4、绿化环保的规划:城市的绿化环保是城市规划的必要组成部分,城市规划中应注重绿化景观的规划与建设,推广清洁能源,降低城市发展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三、低碳城市建设低碳城市建设是指在低碳城市规划总体框架下,各项具体工程的建设。

低碳城市建设包括基础设施建设、绿化建设、环保建设、清洁能源建设等。

低碳城市建设是实现低碳城市规划目标的重要保障措施。

低碳城市规划与建设策略

低碳城市规划与建设策略

低碳城市规划与建设策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峻,低碳发展成为各国都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的规划和建设策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低碳城市规划与建设策略,旨在为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低碳城市提供指导和借鉴。

一、低碳城市规划的背景与意义随着全球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化速度也大幅提升,城市规模和人口数量不断增长,高能耗和高排放成为城市发展的主要特征。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挑战,低碳城市的建设成为当代城市规划的核心目标。

低碳城市规划旨在通过降低城市能耗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城市转型与可持续发展。

二、低碳城市规划的原则与方法1. 一体化规划:低碳城市规划应该与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领域规划相结合,形成统一的规划体系。

2. 高效能源利用:低碳城市应推广能源高效利用技术,采用清洁能源替代传统能源,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3. 建筑节能:低碳城市规划应加强对建筑节能的要求,从建筑材料、建筑设计和建筑系统等方面降低能耗。

4. 公共交通发展:低碳城市应鼓励发展公共交通系统,并减少对个人汽车的依赖,提高交通效率。

5. 生态环境保护:低碳城市规划应注重保护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减少生态破坏。

三、低碳城市建设的策略与措施1. 加强政府规划引导:政府应加大对低碳城市规划的引导力度,出台相应政策和激励措施,推动低碳城市建设。

2. 增强技术创新能力:低碳城市建设需要依靠先进的技术手段和创新思维,提高城市能耗和污染治理的技术水平。

3. 引导市民参与:市民应被鼓励参与低碳城市建设,改变生活方式,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4. 建立合作机制:低碳城市建设需要各方的协同合作,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应建立紧密的合作机制,共同推动低碳城市建设。

5. 提高低碳意识: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低碳生活的认识与理解,培养低碳意识。

总结:低碳城市规划与建设是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为了构建低碳城市,我们需要从规划和建设两个方面进行努力。

城市规划中的低碳建设方案研究

城市规划中的低碳建设方案研究

城市规划中的低碳建设方案研究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日益严重,低碳建设成为了城市规划中的重要议题。

低碳建设旨在降低城市的碳排放量,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同时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本文将探讨城市规划中的低碳建设方案,并针对一些具体的措施进行研究和分析。

一、公共交通发展公共交通是城市低碳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展高效、便捷的公共交通系统能够降低私家车使用率,减少尾气排放。

在城市规划中,应该优先考虑公共交通的布局和建设。

例如,建设地铁、轻轨等快速交通系统,以提供高效的城市出行方式。

此外,还可以加强公交车辆的电动化改造,减少燃油消耗和尾气排放。

同时,为了鼓励市民使用公共交通,政府可以制定相应的政策,如减免公交车票价格、设立专用公交道等。

二、城市绿化和生态保护城市绿化和生态保护是低碳建设的重要手段。

绿化能够吸收二氧化碳,净化空气,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在城市规划中,应该注重绿地的布局和保护。

例如,在城市中心区域建设公园和绿地,以提供市民休闲娱乐的场所,同时也能够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此外,应该加强城市绿化的管理和维护,确保植被的健康生长。

三、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是低碳建设的重要内容。

建筑行业是全球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

在城市规划中,应该推广建筑节能技术和绿色建筑标准。

例如,采用节能建材、安装太阳能光伏系统、改善建筑隔热等措施,以减少建筑能耗。

此外,还可以鼓励建筑师设计环保、可持续的建筑,如利用可再生能源、收集雨水等。

四、垃圾分类和资源回收利用垃圾处理是城市低碳建设中的重要环节。

垃圾的填埋和焚烧会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和有害物质,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在城市规划中,应该加强垃圾分类和资源回收利用工作。

例如,建立垃圾分类系统,鼓励市民将可回收物品进行分类投放。

同时,政府可以制定相应的政策,如对回收物品给予经济奖励或减免税收。

此外,还可以发展废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将垃圾转化为能源或有用的物质。

五、智能交通和信息技术应用智能交通和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城市交通的效率和安全性,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低碳城市建设的技术路线与政策分析

低碳城市建设的技术路线与政策分析

低碳城市建设的技术路线与政策分析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日益严重以及能源资源的日益紧缺,低碳城市建设逐渐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

作为城市发展的新方向,低碳城市建设旨在通过采用可持续能源、推广清洁能源技术以及降低碳排放,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介绍低碳城市建设的技术路线与政策分析,以期为推动低碳城市建设提供一些建设性的观点。

首先,低碳城市建设需要采用一系列的技术手段。

其中,节能技术是低碳城市建设的重要支撑。

通过推广建筑节能、交通工具节能、工业节能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城市的能耗水平。

例如,提高建筑物的能源利用效率、加强建筑节能标准的执行、推广智能电网等技术措施,都是实现低碳城市建设的关键。

此外,可再生能源也是低碳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推广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可以减少城市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降低碳排放。

此外,低碳交通技术也是实现低碳城市建设的重要手段。

城市内部推广电动汽车、自行车等低碳出行方式,城市间实现高速铁路、轨道交通等公共交通工具的普及,都是实现低碳城市交通的关键。

其次,政策的引导和支持对于低碳城市建设至关重要。

政府在低碳城市建设方面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首先,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法律和政策,对低碳城市建设进行引导和规范。

例如,制定建筑节能、能源管理、碳市场等法律法规,提供相应的经济激励措施,鼓励企业和居民采取低碳行动。

其次,政府可以加大投入,提供资金支持,推动低碳城市建设的实施。

例如,政府可以设立专项基金,用于支持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推广节能技术的应用等。

此外,政府还可以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在一些城市开展低碳示范工程,促进低碳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此外,低碳城市建设还需要充分考虑社会、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

在推动低碳城市建设过程中,需要充分了解城市居民的需求,做好社会的参与与沟通。

通过开展低碳教育与宣传活动,提高居民对低碳生活的认识与意识,引导居民积极参与到低碳城市建设中来。

城市建设中的绿色低碳发展研究

城市建设中的绿色低碳发展研究

城市建设中的绿色低碳发展研究在保障城市建设质量的同时,应该继续致力于绿色低碳发展,以改善城市环境、节约能源和减少排放为目标。

在城市建设的每一个环节中,都可以采取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和方法,达到绿色低碳的目的。

一、城市规划阶段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的基础环节,从长远来看,城市规划的合理性和可持续性直接关系到其未来的发展。

在城市规划阶段,应该注重:布局合理、流线清晰、天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整体保护,尽量减少土地的占用,推广利用高效的公共交通工具。

通过合理布局、合理分配资源、有效的规划,可以实现低碳绿色发展的目标。

二、建筑设计阶段在建筑的设计过程中,可以采取一系列节能环保的措施。

例如,利用建筑当地的天然气、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通过高效隔热材料减少能源损失,设置雨水花园、绿化带等措施增加城市生态环境。

在建筑体内,应该合理设计空调和照明系统,利用节能灯具,并采用模块化、可拆卸材料来提高建筑的可维修性和可复用性。

三、交通系统阶段交通系统是城市环境中最大的能源消耗者之一,它直接影响到城市的环保能力和可持续发展。

在交通系统方面,应该推广可持续的出行方式,例如非机动车、公共交通工具等。

同时,还应该采用新的能源技术,例如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

此外,在城市中设置单独的“生态走廊”和骑行道,强制执行限时限行和交通疏导等措施,以推广绿色低碳的出行方式。

四、垃圾处理阶段城市的垃圾处理工作也是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垃圾处理技术的先进性、处理效率的高低,都直接影响到城市环境的质量。

应该采用清洁排放技术、分类处理技术、再生资源利用技术等措施,将绿色低碳发展理念贯彻到具体的垃圾处理环节。

五、公共服务阶段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和运营可以为城市绿色低碳发展提供帮助。

例如,建立高效的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自来水纯净饮用水推广系统、高效照明系统、燃气热水系统等环保设施,并通过可再生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总之,城市建设必须贯彻绿色低碳的思想,不能只关注表面的美观和实用,在城市规划、建筑设计、交通系统、垃圾处理、公共服务等环节中,应该尽可能地采取节能环保的措施,充分发挥城市的可持续性和绿色低碳的优势。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实现途径和政策建议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实现途径和政策建议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实现途径和政策建议国外低碳理论的研究动向低碳理论是建立在自然规律基础上的经济理论.它依据基本的地球物质循环尤其是碳循环和碳平衡的原理,计算各种公共工程和商业活动的碳排放及碳预算收支,同时,通过衍生产品市场机制和“京都机制”使得碳排放权得以自由交易.简言之,低碳经济指的是在发展中排放最少的温室气体,同时获得整个社会最大的产出.人类从根源上重新审视各种经济社会活动,有利于从机制和制度层面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从而使低碳经济理论和模式成为解决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途径.从目前的发展看,世界各国及科学界在碳排放的方式、过程及循环状态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突破,其中人类经济活动对碳排放的影响是研究的热点.当前,国际上有关低碳经济研究的主要内容有:1能源消费与碳排放:包括与碳减排有关的能源消费结构的转换和低碳排放能源系统的建立;2经济发展与碳排放:主要探讨不同经济发展模式、阶段、速度与碳排放的关系;3农业生产与碳排放:包括土地利用变化、农业土地整治、农业生产水平与结构的变化等;4碳减排的经济风险分析与减排对策研究.此外,在研究方法上除了简单的相关分析、区域对比分析之外,一些基于大量数据的综合模型分析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如碳循环能源模型、动态综合评估模型、能源消费—碳减排经济关联模型等.然而,对于产生碳排放基础的内部各要素间能量转换过程及其相互作用和影响尚未获得令人满意的进展.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实现途径发展低碳经济受到不同国家的地理、能源结构和环境资源的影响.对我国而言,煤炭是主要能源,在发展低碳经济时与西方国家主要采用石油的做法和形式不同,技术和实现的途径也有差异.降低煤在国家能源结构中的比例,提高煤炭净化比重即使是在资本和科技积累基础非常雄厚的工业化发达国家,也不能摆脱对矿物燃料的依赖.由于石油和天然气的单位热量消耗的碳排放量较煤炭低10%~30%,因此,加速国家能源消费从传统煤炭矿种为主向现代石油和天然气矿种为主的结构转变是必然选择.这不仅是减少国家碳排放的有效途径,也是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正常趋势.虽然国际油价的波动会给我国通过扩大进口方式改善国家能源消费结构带来很大风险,但与其他减排方式相比,这种政策成功的风险成本依然是最小的.作为最大的能源矿种,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的主导地位还将持续相当长的时期,因此,大力实施煤炭净化技术及加强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将成为我国未来能源消费结构改善的一个基本任务.提高能源效率,重点改善城市的能源消费结构和效率以较少的能源消耗,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不仅对保障能源供给、推进技术进步、提高经济效益有直接影响,而且也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手段.世界主要国家都将提高能源效率作为应对气候变化能源战略的核心目标之一.发达国家的能源战略都将各种新能源的采用、低碳燃料的研发、传统化石燃料的清洁以及先进的发电技术等作为实现低碳经济的关键领域.我国也应注重纤维素乙醇和氢燃料等车用燃料生产技术,清洁煤、核能、太阳能和风能等先进发电技术,先进节能技术,碳捕获和贮存,可再生能源等能源新技术的开发.近年来,我国能源强度有所下降,但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能源强度的下降仍然有很大的空间.目前我国的综合能源效率约33%,比发达国家低近10%.电力、钢铁、有色冶金、石化、建材、化工、轻工、纺织8个行业主要产品单位能耗平均比国际先进水平高40%.钢、水泥、纸和纸板的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比国际先进水平分别高21%,45%和120%.机动车油耗水平比欧洲高25%,比日本高20%.我国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相当于气侯条件相近发达国家的2~3倍.我国矿产资源总回收率为30%,比世界先进水平低20%.此外,应根据国家现代化进程的发展需求,将国家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与城市化燃料供应的改善紧密结合起来.因此,增大石油和天然气消费的目标投向应是最大限度地提高各类城市的气化水平和高质量燃料供应.在城市及区域交通方面,应更多地鼓励建立高效和快捷的共用交通运输系统.充分发挥碳汇潜力通过土地利用调整和林业措施将大气温室气体储存于生物碳库,也是一种积极有效的途径.改进森林管理,提高单位面积生物产量,扩大造林面积可增加森林的碳汇潜力,但由于受自然条件的影响,改进森林管理、提高单位面积生物产量、扩大造林面积等措施的成本可能会很高.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我国每年大量投入资金、劳动力造林,但森林覆盖率仅提高了4%,而且这些造林地段的自然条件还是比较好的.研究表明,每增加1%的森林覆盖率,便可以从大气中吸收固定亿—亿吨碳.考虑到我国1/3的沙漠和1/3的高原土地,未来大幅度提高森林覆盖率的困难非常大.但为了减少我国的碳排放总量,必须有效发挥森林碳汇潜力.参与国际减排活动,加强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碳减排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世界各国的切身利益.未来越来越依赖于对于资源的可持续使用和环境技术来进行竞争,同时也不应该低估低碳经济在创造就业机会和经济发展方面的巨大潜力.为了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共同目标,发达国家有义务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援助和技术转让.国际低碳方面的技术交流是发展中国家获取能源新技术的主要途径.我国应积极参与国际能源技术市场和碳交易市场,通过各种激励机制来促进可持续发展,并为低碳技术、低碳产品的出口提供一定的激励措施.促进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制定清晰的政策目标,依托和整合现有政策体系和手段低碳经济的长期目标,向社会大众表明了政府联合全社会一起实现低排放或零排放的决心.清晰的政策目标并传递成价格信号,可以促使企业和个人都积极融入到低碳经济的框架中来,长期的政策目标也可以给企业以信号和坚持低碳模式的信心.我国应制定与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方案保持一致的新的能源政策,还应做好长期投资的准备.此外,实施低碳经济的政策工具应多样化和相互协调.我国已制定和实施了不少促进节能的法律法规,但多数以行政命令方式推行,经济激励措施的作用还有待加强.尤其是要通过多种政策工具的协同作用向企业发出明确的信号,并通过多种方式帮助企业决策者从更全面、更广阔的视角来认识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其一,通过税收优惠、融资优惠等激励机制,政府和相关企业将会增加对低碳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投入,或者通过对研发资金的重新分配,来推动低碳技术的发展.其二,由于对碳排放的限制,排放温室气体较多的企业不得不增加对低碳技术的需求,一个新兴的低碳技术市场将会形成,这将极大地促进低碳技术产业的发展.其三,由于学习效应,低碳技术的性能在应用中将得到提高而成本却会下降,这反过来增强了技术自身的吸引力,使其市场前景变得更为广阔.分阶段有重点有目标地推进推进低碳经济的相关政策应该逐步纳入国家的规划和政策体系中,循序渐进,使基础设施的正常更新能够承受,避免对经济带来较大的冲击.节约能源、防治污染和减排温室气体之间的政策和措施存在着明显的相互促进、相互支持的关系,例如,如何在有关污染控制治理中考虑到低碳因素,不仅是解决污染排放问题的一个突破口,也是实现低碳经济的非常重要的一个途径.其次,对现有节能技术需要加强向公众、商业和交通领域推广,这些领域的能源消耗不断增加期,正是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的最低成本期.此外,低碳能源资源的选择相当有限,而且这类能源是间歇性的,因此寻找合适的储存方法并实现最终大规模的应用也是亟待研究的课题.为企业提供完整的信息和稳定的减排环境政府通过设定明确的碳排放上限,可以科学界定哪些行业、哪些领域当中还有减排的潜力.低碳经济是基于自然规律的经济模式,因此通过对企业的减排进行实时的监测,摸清其减排程度,并对其应尽的减排义务进行客观评估,可使企业获得明确的信息.另外在减排过程中设立一些税收等政策激励的措施,促使企业寻求更好的节省能源的技术和方法.此外,稳定的政策和市场环境从长远来说非常重要,企业需要长期的稳定感,从而根据政府制定的目标相应地调整自己的发展计划和重点领域.低碳经济的政策要有时间范围,如英国政府就承诺在2015年之前低碳政策维持不变,这样就能给企业发出一个明确的信号;明确的信号可以给企业以稳定感,同时也可以给消费者个人提供更多消费的信心.应最大限度地使用以市场为主的自愿性机制,在完全必要和设计完善的前提下提倡以监管等原则来保障成效.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建立低碳领域的技术创新机制伴随京都议定书的执行,相应的减排技术产业及其市场将逐步形成.清洁能源技术和高效能源技术将逐渐成为这一市场上最具竞争力的技术,谁在这个领域的技术创新中取得突破,谁就能够抢先占领这一市场,谁就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优势.此外,更应注重低碳技术创新机制和清洁发展机制的整体战略部署,这不仅会带来非常大的利润,也是非常重要的国际合作领域.低碳经济及其实现方式的若干思考随着国际社会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关注与重视,“低碳”这一新名词承载着人们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新追求,逐渐走进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其理念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可以预见,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低碳经济将成为世界经济的新增长点和发展潮流.一、低碳经济的内涵“低碳经济Low-Carbon Economy, LCE”一词最早出现在2003年2月24日英国颁布的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但是该书并没有为“低碳经济”提出明确的内涵;2007年7月,美国参议院提出了低碳经济法案,明确表示将走低碳经济的发展之路;2007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达成一项决议,要求发达国家在2020年前将温室气体减排25%--40%,这一决定为全球进一步迈向低碳经济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2008年7月,G8峰会上八国表示将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其他签约方一道共同达成到2050年把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减少50%的目标;2009年6月,美国政府通过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以法律的形式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在此过程中,普遍民众也认识到大气中浓度过高的温室气体对正在上演的全球气候变暖有直接的作用,并且认识到这些浓度过高的温室气体就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的结果,而在全球范围内倡导低碳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又是避免灾难性气候变化的必要手段,“低碳经济”也就逐渐成为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名词了.现在,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都已经认识到发展模式必须向低碳经济转型,这不但源于气候方面逐渐变暖的压力,同时也是源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日益枯竭、能源需求以及能源价格的不断上升的压力,此外,国际间形成的共识,如京都议定书和哥本哈根协议也推动了低碳经济的发展.尤其是近年来,全球低碳经济发展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未来经济发展的主流当属低碳经济已经毫无疑义.那么,什么是“低碳经济”呢其实,迄今为止低碳经济没有严格的定义,其概念内涵不是很明确,并且在不断地更新发展.目前被广泛引用的是英国环境专家鲁宾斯德的表述:低碳经济是一种正在兴起的经济模式,其核心是在市场机制基础上,通过制度框架和政策措施的制定和创新,推动提高能效技术、节约能源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的开发和运用,促进整个社会经济向高能效、低能耗和低碳排放的模式转型.其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调整和制度创新.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2009年发布的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途径研究,最终将“低碳经济”界定为:一个新的经济、技术和社会体系,与传统经济体系相比在生产和消费中能够节省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同时还能保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势头.所以,从这个角度看,低碳经济就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技术或经济问题,而是一个涉及到经济、社会、环境系统的综合性问题,“低碳经济”的概念已经成为低碳发展、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生活等各类经济形态的总称.因此,可以说,低碳经济实际上是涵盖到生产生活方式的每一个方面、每一个角落.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方式,它以“三低”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三高”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为基本特征,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基本目的.二、中国将迎来低碳经济时代在全球气候变暖和多国形成低碳发展道路共识的背景之下,转变经济发展模式,从传统的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逐渐提世界各国日程,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毫无疑问将迎来低碳经济的时代.其实,在气候问题上,中国一直是高度重视的,许多年来一直采取积极的行动加以应对.如1990年设立了国家气候变化协调小组、1998年签署并在2002年批准了京都议定书、2007年公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2008年发表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2009年8月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把应对气候变化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把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和适应气候变化目标作为各级政府制定中长期发展战略和规划的重要依据.”、 2009年8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决议”,从立法的高度指出“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为保护全球气候作出新贡献”、2010年3月中国政府致函联合国批准哥本哈根协议.上述一系列的行动表明,中国已经充分认识到全球低碳经济的大幕即将拉开,并开始以实际行动布局低碳经济,采取有力的政策措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中国的低碳经济,概括起来说就是要做到两点,一是逐步实现高碳产业低碳化,这也是现有产业制度创新的一个重要方向,可以首先在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等高能耗行业进行试点,通过实施低碳化技术,使这些行业成为低碳经济发展的突破领域.二是发展低碳产业,使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在调整中逐步达到低碳的标准,这方面一个有代表性的方向就是新能源产业,其发展潜力十分巨大,对于低碳经济的形成、低碳社会的建设将会产生革命性的影响.三、中国国情条件下发展低碳经济的路径思考虽然中国将毫无悬念地踏上低碳经济发展之路,但是考虑到中国本身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低、生态环境脆弱,面临着发展经济、消除贫困和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多重压力,因此,低碳经济的发展之路有必须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低碳经济的发展只能是贯彻在消除贫困、推进城市化、实现工业化、节能减排等诸多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中一个,而不可能脱离中国的基本国情而简单地使其他目标无条件地服从于低碳目标,而迷失发展的正确方向.其二,在争取国外的资金和技术支持的同时,坚持自主创新的技术路线,掌握主动权、话语权,在此基础上积极进行生产领域的节能减排;实施固碳技术,如碳转化、碳锁定、碳捕捉等,从根本上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其三,把着力点放在新能源的发展上,因地制宜科学地发展包括风能、太阳能、核能、地热、潮汐、生物质能等各类清洁能源,改善能源结构.那么,中国的低碳道路究竟该如何走呢笔者认为,在策略上应该循序渐进,从稳碳到减碳再到低碳,其中,首要的任务是稳碳,完成高能耗向低能耗的转变,逐步将碳排放控制在经济发展与环境相对友好的阶段,然后进一步实行减碳策略,这其中包括碳交易、碳汇等多种可以采用的制度和技术,最终达到低碳的目标.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应处理矛盾的主要方面,具体建议如下:一是要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规范.目前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气候可行性论证管理办法等为数不多的与气候变化相关的法律法规外,我国还没有专门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因此,制定和完善合乎低碳经济发展的法律规章制度是一个基本的前提保障.二是要积极引进和研发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一方面积极争取发达国家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先进技术的转让,另一方面着力研发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影响的关键技术,同时扶持和鼓励开发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先进技术,并推广使用.这些重要的技术主要包括节能和提高能效技术、碳替代技术和碳转化技术,通过立体的减排体系的建立,综合减少和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三是以政策倾斜和利益为导向鼓励发展低碳产业.可以通过一篮子的经济金融政策和制度安排激励相关主体增加对低碳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投入,如在全国范围内征收环境税,按不同能源种类的碳排放浓度进行征税,以达到减少化石燃料消耗和二氧化碳的排放;对可再生资源进行直接的经济补贴和税收优惠,进行有计划的扶持和培育,使之逐渐成长能源结构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推广碳排放标志认证,从而促进企业努力生产低排放型产品,并引导市场消费;建立全国统一的碳排放交易制度,利用区域间碳源和碳汇拥有量的差异,通过合理的交易制度安排,形成市场化的交易价格,使低碳产业能够获得市场流动性支撑.四是对某些产业或行业进行有重点的扶持.如新能源汽车产业,中国的汽车市场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市场,这意味着中国正在快速进入汽车社会,而汽车消耗的能源十分巨大,在中国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将是低碳经济发展的最容易见到成效的一个行业;又如建筑和城市规划方面,打造“低碳城市”,以建筑节能、合理的城市规划和布局、交通方案的优化综合推动低碳发展之路.五是引导公众积极参与,普及低碳知识.只有全民参与才能真正使经济实现向低碳模式转变,通过公众的行为方式和消费选择的改变引导企业的供给和政府的决策,逐步在全社会形成低碳消费行为和的共同认识,从根本上促进低碳经济的持续发展.。

低碳经济发展研究开题报告(开题报告两则)

低碳经济发展研究开题报告(开题报告两则)

低碳经济发展研究开题报告(开题报告两则)低碳经济发展研究开题报告范文一一、选题背景与意义近些年以来,随着全球温室效应问题的日趋突出和广泛关注,世界各国为了遏制气候问题的不断恶化趋势,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发展低碳经济的热潮。

我国目前的贸易结构基本是基于大量能源消耗来展开的,这属于一种以大量的廉价劳动力资源投入和大量的碳排放作为支撑代价的粗放型贸易结构模式,这和低碳经济所提倡的高附加值、低排放、低污染、低消耗等特征之前有着诸多的矛盾和冲突。

低碳经济和科学发展观是相符合的,低碳经济本身就属于一种生产力,对低碳经济趋势下我国出口贸易受到的影响极其我国的应对策略加以研究,对于加快推进低碳经济模式下我国出口贸易的快速健康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二、本文主要研究内容本文从低碳经济的定义与内涵以及低碳经济和国际贸易的关系层面对低碳经济进行了概述,系统分析了低碳经济对我国出口贸易宏观层面的影响情况,研究分析了低碳经济对我国出口贸易带来的具体机遇和挑战,并探讨研究了有关低碳经济趋势下促进中国出口贸易发展的应对建议,具体结构如下:一、绪论二、低碳经济概述(一)低碳经济的定义与内涵(二)低碳经济和国际贸易的关系三、低碳经济对我国出口贸易宏观层面的影响分析(一)出口贸易规模方面的宏观影响(二)出口商品结构方面的宏观影响(三)商品竞争力方面的宏观影响四、低碳经济对我国出口贸易带来的具体机遇和挑战分析(一)低碳经济给我国出口贸易带来的机遇分析1、扩宽国际贸易范围,促进低碳新产业发展2、是转变外贸增长模式、优化出口商品结构的内在要求(二)低碳经济给我国出口贸易带来的挑战分析1、提高贸易关税2、提高商品的使用标准五、低碳经济趋势下巩固并促进中国出口贸易发展的应对建议(一)健全低碳相关的法律法规,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二)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合理稳步地改善出口商品结构(三)重视技术研发和利用,不断提升出口商品竞争力(四)优化能源结构,提升低碳能源利用效率六、结束语三、研究进度安排(一) XXXX年 XX月-XXXX年 XX月:准备阶段,在学校以及图书馆查阅文献资料,对相关研究现状和方法内容有所了解,准备开题答辩,接受各位老师的指点;(二) XXXX年 XX 月-XXXX年 XX 月:并争取多和工作人员以及相关的人士进行交流沟通,多掌握相关信息;(三) XXXX年 XX月-XXXX年 XX月:完成论文初稿,适当进行一些补充调查;(四) XXXX年 XX月-XXXX年 XX月:上交论文给导师,在导师指导下,并征求相关人员的建议后,进行论文的修改和改进;(五) XXXX年 XX月-XXXX年 XX月:完成毕业论文写作,准备毕业论文答辩四、参考文献[1] 王舒,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中国的对策,当代经济 ,2011(17)[2] 宗泊,碳关税分析 , 河北法学 ,2012(1)[3] 刘芳,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外贸发展的 SWOT分析及对策 , 中国商贸 ,2011(35)[4] 张蕊,低碳经济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 中国对外贸易 ,2010(22)[5] 唐卫东 , 低碳经济对我国出口贸易的挑战 , 中国市场 ,2010(28)[6] 余玲,碳关税对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影响 , 生态经济 ,2011(2)[7] 卢晓晴 , 低碳经济背景下的中国外贸发展 , 中国商贸 ,2010(14)低碳经济发展研究开题报告范文二题目:两型社会视角下的武汉市低碳经济实证分析1.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本文的研究目的就是,通过对武汉市碳排放现状及因素分解进行实证和统计的分析,联系武汉市经济发展现状进一步为武汉市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理论和实践的支撑,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建议。

绿色低碳城市发展路线研究

绿色低碳城市发展路线研究

绿色低碳城市发展路线研究绿色低碳城市发展是当今世界共同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碳排放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绿色低碳城市的发展已经成为了全球各国的共同努力方向。

本文将以1200字以上介绍绿色低碳城市发展的路线研究。

首先,建立绿色低碳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是城市发展的基础,而绿色低碳城市规划要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到城市规划中。

这包括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域,建设多样性的生态系统,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绿地覆盖率等。

另外,城市规划还要考虑到业态规划,例如合理划定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等,以减少人们的通勤距离和能源消耗。

其次,推广清洁能源利用。

传统能源的大量使用导致了碳排放的增加,因此,绿色低碳城市发展必须大力推广清洁能源利用。

这包括进一步开发和利用风能、太阳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鼓励市民和企业采用清洁能源设备和技术,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同时,建立清洁能源供应和分配系统,提高能源利用的效率。

第四,推行绿色建筑和节能措施。

建筑业是重要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领域,绿色建筑和节能措施是降低碳排放的重要手段。

这包括建筑材料的可持续选择,建筑设计的节能性能优化,建筑能源管理系统的建设等。

通过科技创新和政策支持,推广绿色建筑和节能措施,在保证建筑的舒适性和功能性的同时,降低能源的消耗和环境污染。

最后,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是城市发展的重要隐患,为了实现绿色低碳城市的发展,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是必不可少的。

这包括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减少固体废弃物和污水的排放,推广循环利用和废物资源化处理技术,保护和修复城市自然生态系统等。

总之,绿色低碳城市发展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通过建立绿色低碳城市规划,推广清洁能源利用,推进低碳交通发展,推行绿色建筑和节能措施,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我们可以实现城市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局面,为人们提供更好的生活品质。

这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政府、企业和市民共同努力,建设绿色低碳城市的目标才能够实现。

低碳试点政策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

低碳试点政策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

低碳试点政策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摘要: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已经升级,对人类的生存环境构成了严重威胁。

作为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大国,中国也受到了高度关注。

在此背景下,深入探究低碳试点政策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本文将 2010 年、2012年和2017年国家批准设立低碳试点城市视为一次准自然实验,基于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识别了低碳试点政策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果。

关键词:低碳试点政策;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双重差分法一、引言当前,中国正处于由经济高速增长向经济高质量发展战略性转型的关键时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作为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是衡量经济绿色发展的重要指标。

低碳试点政策作为我国保护环境和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无影响?对于以上问题的探索,有利于更加客观、准确地评估低碳试点政策效果,并且对于推动国家经济绿色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低碳试点政策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实证研究1.模型设定本文采用双重差分模型(DID)来研究低碳试点政策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果。

该模型将政策的实施视为外生冲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内生性问题,而且模型在设置受政策影响的实验组的同时,也引入不受政策影响的对照组,因此可以通过观察对照组政策实施前后的变化与实验组做对比,以此分析政策效果并剔除时间效应的影响,所建立模型如下:其中,i和i分别表示城市和年份;为常数项;被解释变量表示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核心解释变量为低碳试点政策的虚拟变量与获批为试点城市时间的交乘项,即,取1时意味着城市i在t年属于低碳试点城市,反之则不属于;为核心解释变量的估计系数,度量的是低碳试点政策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净影响;表示其他控制变量;表示城市固定效应,用来控制不随时间变动的城市特征因素;表示时间固定效应,用来控制不随城市变动但受时间影响的因素;表示误差扰动项。

城市低碳发展的研究框架和理论体系

城市低碳发展的研究框架和理论体系

城市低碳发展的研究框架和理论体系张旺;潘雪华【摘要】低碳城市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其研究框架可从空间、时间和功能三个维度来展开。

涵盖经济和社会两个方面的城市系统,下含生产和生活两个子系统。

自然资源、能源是城市系统的输入部分,环境、排放是城市系统的输出部分。

城市低碳发展理论体系的研究具体包括: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特征,系统的空间性、地方性和全球性,城市综合碳循环模型体系,自然与人为双重影响的碳代谢过程,不同空间尺度的城市碳排放和控制,城市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碳排放清单与减排路径分析,切实可行的碳管理措施,城市低碳发展的方法论和技术支撑体系。

%Urban low carbon development is a huge, complex but open theory and practical system, thus; a research framework and theoretical syste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ystem theory is established. Low carbon urban, as a whole system, can be studied from three dimensions of space, time and function. Economic and social natural resources and energy are the input of urban systems as well as environment and emissions is the output. The researchof theoretical system of low - carbon urban development in the future should be rich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 such as: the structural system and functional characteristics, space system, locality and globalize, city's comprehensive model system of carbon cycle, carbon metabolism process of double impact between nature and man - made, urban carbon emissions and control at different spatial scales, the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carbon emission inventories and emission reduction path analysis,practical carbon management measures, as well as the methodology of low - carbon urban development and technical support system.【期刊名称】《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2(017)001【总页数】7页(P8-14)【关键词】城市低碳发展;系统论;研究框架;理论体系【作者】张旺;潘雪华【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北京100005/湖南工业大学全球低碳城市联合研究中心,湖南株洲412007/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北京100048;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北京1000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91城市是集聚人口、产业、建筑和交通物流等经济社会发展的空间载体,它向低碳转型即规划和建设低碳城市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低碳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实践迫切需要城市低碳发展理论的系统指导。

碳达峰、碳中和政策框架与技术创新政策研究

碳达峰、碳中和政策框架与技术创新政策研究

*通信作者资助项目:中国科学院学部重大咨询课题(E 1J 1691602)修改稿收到日期:2022年3月14日引用格式:谭显春, 郭雯, 樊杰, 等. 碳达峰、碳中和政策框架与技术创新政策研究.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22, 37(4): 435-443.Tan X C, Guo W, Fan J, et al. Policy framework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policy of carbon peak and carbon neutrality. Bulletin of Chinese Academyof Sciences, 2022, 37(4): 435-443. (in Chinese)碳达峰、碳中和政策框架与技术创新政策研究谭显春 郭 雯*樊 杰 郭建新 汪明月 曾 桉 苏利阳 孙 翊1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 北京 1001902 中国科学院大学 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 北京 100049摘 要 构建有利于碳达峰、碳中和的政策体系对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下简称“双碳”目标)至关重要。

文章对“十一五”以来的 168 项低碳领域政策文本进行了梳理分析,摸清了我国低碳政策的总体情况,以及政策的数量、效力、手段等特征,明确了当前低碳政策的缺口所在。

在此基础上,围绕“双碳”目标实现的阶段性特征,绘制了未来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政策框架。

最后,重点分析了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社会发展路径从资源依赖向技术驱动转变面临的挑战,提出“十四五”时期推动实施“双碳”目标的总体政策和技术创新政策。

关键词 碳中和,技术创新,政策现状,政策设计,政策框架DOI 10.16418/j.issn.1000-3045.20220110004气候变化是当前最为突出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之一 [1]。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气候变化等重大危机,通过绿色低碳发展来实现经济复苏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2]。

低碳经济实践论文:低碳经济理论与实践研究综述

低碳经济实践论文:低碳经济理论与实践研究综述

低碳经济实践论文:低碳经济理论与实践研究综述摘要:发展低碳经济,是缓解资源压力,保护生态环境,开发清洁资源,促进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

本文根据当前学术界对低碳经济的研究状况,从低碳经济的起源、发展和研究的主要内容出发,对低碳经济的典型实践与推进策略以及基本趋势、制约因素和制度环境等方面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对需要进一步加强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以及未来主要的研究方向进行了简短述评。

关键词:低碳经济;制度环境;低碳技术;气候变化;碳减排;碳排放;新能源;清洁能源一、低碳经济的起源与内涵1.低碳经济的起源及发展“低碳经济”最早见诸于政府文件是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其总体目标是2050年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础上削减60%,从根本上把英国变成一个低碳经济国家。

[1]2006年,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牵头做出的《斯特恩报告》指出,全球以每年1%GDP的投入,可以避免将来每年5%~20%GDP的损失,呼吁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

[2]2007年7月,美国参议院提出《低碳经济法案》,表明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有望成为美国未来的重要战略选择。

同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制订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巴厘岛路线图”,要求发达国家在2020年前将温室气体减排25%至40%。

“巴厘岛路线图”为全球进一步迈向低碳经济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2008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该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为“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

2.低碳经济的内涵剖析英国在《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的白皮书中指出,低碳经济是通过更少的自然资源消耗和更少的环境污染,获得更多经济产出;低碳经济是创造更高生活标准和更好生活质量的途径,为发展、应用和输出先进技术创造了机会,同时也能创造新的商机和更多的就业机会。

自2003年英国提出“低碳经济”后,一些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其内涵进行了诠释。

低碳城市建设工作方案-框架版4-9-16

低碳城市建设工作方案-框架版4-9-16

徐碇缄市建4236方多为加快推进低碳城市试点建设,实施绿色发展行动计划,培植生态文明新优势,围绕《低碳城市试点实施方案》,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指导思想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紧扣低碳城市试点目标任务,从城市空间布局、产业结构、生产生活方式等方面,全领域、全过程实施低碳发展战略,以实现碳排放峰值目标、控制碳排放总量、探索低碳发展模式、践行低碳发展路径为主线,以建立健全低碳发展制度、推进能源优化利用、打造低碳产业体系、推动城乡低碳化建设管理、加快低碳技术研发应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为重点,创新碳数据管理制度以及低碳产品和技术推广制度,探索出可复制、可推广的节能环保、绿色低碳的生态文明发展之路。

(二)工作原则加强规划统筹,坚持市场导向。

实施创新驱动,推动绿色发展。

围绕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推动低碳技术创新,提高核心和关键技术水平,加快低碳技术产品研发和推广应用,积极培育发展低碳产业,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倡导绿色低碳消费,努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增强改革意识,引导全民参与。

坚持问题导向,持续推进低碳试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先行先试,加快形成适应新常态的低碳经济发展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不断提升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国际化程度。

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全社会参与低碳城市试点建设良好氛围。

二、重点领域和任务分工(一)构建低碳发展政策制度体系1 .建立低碳发展基础制度。

制定促进低碳发展政策措施,建立实施效果跟踪评价机制。

探索开展总量控制制度、重点项目碳评价制度以及城市规划碳排放评估等制度创新。

制定市级碳排放权交易工作规范和监管规则。

建立温室气体排放统计、核算和报告制度。

2 .编制低碳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中长期路线图。

编制碳数据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实施方案,建立碳排放数据管理平台。

引导企业参与全国碳交易,开展核证自愿碳减排项目开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低碳 化实 践 开 始 , 合 中 国 的城 市 发 展 现 状 , 结 已 经 在低碳 经 济 、 碳 发 展 情 景 模 拟 、 碳 城 市 规 划 低 低
候变 化 的发展措 施 ( r a k 2 1 ) 建 设低 碳 城 Wol B n ,0 0 , d
城市 建设 行 动 和 政 策 的 建 议 。发 展 中 国 家 城 市 面
临发 展压 力 , 何在 保 持 经 济社 会 增 长 的基 础 上 实 如
现城 市 的发展是 发 展 中 国家 面 临 的重 要 问题 , 定 制
姻 壤 沸
【 文章编号】 0 —8221) —0 —7 1 6 36( 10 02 0 0 0 6 4
低 碳 城 市发 展 行 动 框 架研 究
谢 石 营 李 句 ( 5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广东广州,1 7) 50 5 2
【 摘要】 图通过低碳 城市发展 行动框架的探 索 , 试 在城 市层 面开始低碳化发展 的试验和建设 , 找准适合地 区发展 的低碳 城 市行
城市 成为 减缓气 候 变化 及 适 应 气候 变 化 的 基 地 , 城
组成 部分 。发 达 国 家低 碳 城 市 研 究 多 从 低 碳 城 市 的某 一方 面着手 进 行低 碳 城 市 的分 析 , 提 出低 碳 并
市层 面 的行 动 和努 力 将 决 定 低 碳 发 展 的成 败 。全 球气 候变 化要求 我 们 立刻 行 动 , 定 适应 和 减 缓 气 制
庭碳 减 排 : 实行 绿 色 家 庭 计 划 , 房 屋 拥 有 者 中推 在
广 无墙 住房 和 中空 的 绝 缘 墙 技 术 、 办 推 广 活 动 、 举
Mat ,0 9 以及 碳减 排 过 程 中 的 国家 、 内 、 方 rn20 ) i 国 地 的关 系 ( rlo 2 0 N i,0 8 等 诸 多 方 面 。 国 Hao ,0 9; e 2 0 ) d l
内低碳 城市 研 究 主要 从 介 绍 国 际 上 先 进 发 展 国家
畅通咨 询途径 、 施 提高 伦 敦 高 密度 住 区 的能 源效 实 率 项 目、 力 资 源 改 进 计 划 等 减 少 碳 排 放 的行 动 。 人 () 2 商业 碳减 排 : 进商 业 机构 之 间更 好 的 合作 、 推 制 定绿 色 企 业 标 签 计 划 、 强 政 府 与 企 业 的 联 系 。 加 ( ) 开发 住 宅 和 地 区 的碳 减 排 计 划 : 整 伦 敦 总 3新 调 体规划 中新 发展 地 区 的能 源 条 例 、 过城 市 规 划 进 通
动 内容 。在 简要 回顾 低 碳 城 市研 究的 有 关 进 展 基 础 上 , 为低 碳 城 市行 动 是 现 阶段 研 究 的 重要 内容 , 对 目前 低 碳 城 市 建 设 认 并 较 为领 先 的城 市 实践 案 例 进 行 了分 析 , 出低 碳 城 市发 展 行 动 框 架 , 括 低 碳 城 市 行 动 的 制 度 架 构 、 碳 城 市 行 动 方 案 制 定 提 包 低 过程 、 市 发展 政 策 和 行 动 的 评 估 机 制 、 市温 室气 体 排 放 计 算 体 系、 碳 城 市初 始 行 动 内容 , 低 碳 发 展 理 念 落 实 到 城 市建 城 城 低 将
2 1 ;t f ,0 0 、 源部 门碳 减 排研 究 及 政 策 建 0 0 Se e2 1 ) 能 f i
议 ( i n K l , 0 0 Fa k , 0 9 et a d Lu d ey 2 1 ; ru e 2 0 ;G r n a l
新 区 、 源供应 、 面交通 和 航 空六 大 领域 。( ) 能 地 1 家
a dNcl,0 9 、 能交通 与建 筑碳 减排 规 划及 政 n io 2 0 ) 节 e 策 ( ai,0 0 A i i 2 0 ;E w r a dMa hw, D vd2 1 ; bg l 0 8 d ad n t e a, t
伦 敦是最早 实 践低碳 发 展 的城 市 ,0 7年 2月 20 伦 敦制 定 A t n T d yt Po c T m  ̄ w, 出伦 c o oa o rt t o o o 提 i e 敦 低碳 城市行 动 , 主要 落 实 在 家庭 、 商业 、 建筑 和 新
市成 为 现 阶 段 各 国 适 应 和 减 缓 气 候 变 化 的 重 要
战略。
具有 地方 特征 的行 动计 划 成 为 灵 活应 对 气 候 变 化 , 促进 城市 可持续 发展 的重要 手段 。
国外 的学 者对 低 碳城 市 的研 究 已经 相 当广 泛 , 主要 包括 低碳 城市 规 划 建 设 的愿 景 分 析 ( ui o Mar i, c
等方 面展 开 研究 ( 朝林 ,0 9 潘 海 啸 ,0 8 刘 志 顾 20 ; 20 ;
林 等 , 09 叶 祖 达 , 09 陈 飞 等 , 09 付 允 , 20 ; 20 ; 20 ;
2 0 ) 08 。
低 碳城 市 行 动 计 划 的研 究 是 低 碳 研 究 的 重 要
主要 的碳 排放集 中地 , 产 、 活 的高 度 密 集 , 生 生 使得
设 中去 , 动 城 市的 发展 创 新 。 推
【 关键词 】气候 变化 ; 低碳城 市;行动框架
【 中图分类号 】F 9 . 211 【 文献标识码 】 A
导 言
气 候 变化 已是 不争 的事 实 , 何减 缓 及 适 应气 如
候变 化成 为 当今 城 市 发 展 的 重 要 议 题 。城 市 作 为
2 1 ; la 2 1 ; r k ,0 9 、 0 0 Wii l m,0 0 Fa e2 0 ) 缓解 和 适应 气 候 u
1 低 碳 城 市 行 动 实 践
1 1 伦 敦 : 定 完善 的 低 碳 城 市 行 动 框 架 . 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转 变 的 空 间 规 划 策 略 ( eK a , 0 9 Ei b t We . en 2 0 ; l aeh 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