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权力与国家》读书笔记概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权力与国家》读书笔记

序言

“经纪”是指在交易中起不可或缺作用的中介人,其本身既无褒义,也无贬义。我将官府借以统治乡村社会的“经纪人”(或称“中介人)分为两类,一类为“保护型经纪”,他代表社区的利益,并保护自己的社区免遭国家政权的侵犯。该经纪同社区的关系比较密切,社区有点类似于“乡村共同体”,所以,中国读者对此一类型的经纪可能易于理解。另一类型的经纪视乡民为榨取利润的对象,我将其称之为“赢利型经纪”。但“赢利性”(本意为“企业性”)一词又有积极的和合理性的含义,因此又无法准确地表达这类经纪对待乡民的贪婪性、甚至掠夺性。正因为如此,我有时也称他们为“掠夺型经纪。”(2)

综:新政权面临的新问题:经济的现代化、民族的统一、国家政权的建设。

第一章:权力的文化网络

文化网络由乡村社会中多种组织体系以及塑造权力运作的各种规范构成,它包括在宗族、市场等方面形成的等级组织或巢状组织类型。这些组织既有以地域为基础的有强制义务的团体(如某些庙会),又有自愿组成的联合体(如水会和商会)。文化网络还包括非正式的人际关系网,如血缘关系、庇护人与被庇护人、传教者与信徒等关系。这些组织既可以是封闭的,也可以是开放的;既可以是单一目的的,也可以是功能复杂的,总之,其包容十分广泛。(10)

村民与市场交往并不是建立在栖性村民内部关系的基础之上,事实上,村民之间的关系似乎更为加强、人们以此来提高自己在集市交易中讨价还价的地位。(13)

我要说明的是,市场并不是决定乡村大众交易活动的唯一因素,村民纽带在提供多种服务、促成交易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从文化网络的视角来看,是市场体系及村民纽带联合决定了乡村经济交往。不过,网络模式揭示得更为深刻,它表明,村庄和市场亦村庄和市场亦不能满足乡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所有需要。下面我将重点分析一下村外联系,它们既不等同于市场体系,但与市场又有密不可

分的联系。(13)

综:集市中心对乡村的婚姻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不是关键作用,乡村的婚姻主要还是人际关系网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人际关系将不同类型的组织连接起来,为文化网络提供了一种粘合的方式。(15)

综:国家政权在不同社会集团中的相互竞争,妥协及自我调节,掩盖了乡村社会中具有共同象征价值观念文化的产生和运作的过程。(16)

问:象征性符号是可塑的,它指的是那些?(16)

第二章:清末乡村社会中的经纪统治

综:封建社会对乡村的控制主要体现在治安用的保甲制和征赋用的里甲制。“保护性经纪”和“赢利性经纪”。

地方吏役是外来知县背后的实权派,官僚体系对其的控制极弱,原因在于这些地方吏役的收入少或者是没有收入,因此,无法掌握它们的经济命脉。封建国家的代表——知县,将许多只能转交给有办事经验的个人或集团。知县属于国家这是官员,要考虑到自己的仕途,而且他们的行为也受到法规的制约,但是下层吏役不受这些法规的约束,往往这些知县就会利用这些下层吏役搜刮民财。(30)

保护型经纪体制被普遍应用,但对封建国家来说,这并不是解决偷税漏税和贪污中饱间题的有效手段。其原因之一在于,虽然从分析上来看,赢利型与保护型经纪径渭分明,但实际上它们之间无质的区别,这在清朝臭名昭著的“包揽”型体制(即由地方劣绅代征粮钱)中表现得最为明显。在这种非法包揽中,地方劣绅以保护人姿态出现,代平民纳税而从中收取佣金,很明显,这是一种赢利型事业。不过,乡绅代他人纳税亦有保护性质,它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吏役和其他掠夺型经纪的反应。一些弱小之户常常寻求地方豪绅的庇护,通过其手代交赋税,使自已免遭非法勒索。“包揽”代表了两种经纪体制的不同特点,同时反映了在乡村社会中这两种体制之间的含糊关系。(36)

第三章:华北地方政府的现代化建设

综:维新思想的人提出吏役官僚化。政权的正式机构与非正式机构的同步增长,国家政权可以依靠非正式权力来推行自己的政策。

根据吉尔茨的定义,“内卷化”是指一种社会或文化模式在某一发展阶段达

到一种确定的形式后,便停滞不前或无法转化为另一种高级模式的现象。(51)综:国家政权的扩张应提高效益,否侧会出现内卷化。(51)

国家政权内卷化是指国家机构不是靠提高旧有或新增(此处指人际或其他行政资源)机构的效益,而是靠复制或扩大旧有的国家与社会关系—如中国旧有的赢利型经纪体制—来扩大其行政职能。(51)

综:内卷化的国家政权无能力建立有效的官僚机构从而取缔非正式机构的贪污中饱,使得国家财政的增加,非正式机构额收入也增加了,这也正是国家政权对乡村社会增加榨取的必然结果。(51)

许多封建和殖民地社会尚缺乏造成“内卷化”现象的另一重要条件:即地方政权并不是由想捞取利益但毫不负责任的赢利型经纪人、而是由社会精英所控制的。在封建时代,下层社会中国家和社会权力完全混和,社会精英有其独立权力基础的地方政权结构统治范围获得典型发展。(51-52)

综:旧的赢利性经纪阻碍了国家政权的真正扩张究其原因是什么呢?(52) 综:附加说超出的部分是县政府非正式收入的主要来源。(53)

综:国家对社会的控制之中,不同利益集团的压力和冲突时造成内卷化的主要原因。(57)

第四章:宗族与乡村政治结构

虽然家庭意识已深入到中国文化的各个层次,而且在某种意义上成为儒家学说的组成部分,但在乡村社会中,以宗族为代表的血缘团体仍占重要地位。这不仅因为宗法思想更为符合官方的尊祖忠孝教义,而且,宗族可以约束其成员使其言行更为符合封建的道德和行为规范。正因为如此,宗族成为村庄公务活动的合法组织者。(70)

从历史上来看,封建国家控制乡村的下层组织(保甲制与里甲制),与“土生土长”的乡村宗族及庙会组织之间关系一直含混不清。封建国家为维护封建道德及行为规范,有时利用和支持宗族势力。但即使在此时,为了防止族权过大,它又禁止宗族势力过分干预行政事务。所以,在国力鼎盛之时,保甲制可以起到抑制宗族势力的作用。但到了I9世纪末20世纪初,宗族势力与保甲组织相互混合,成为权力文化网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71)

艾米利•埃亨根据中国宗族组织内部的不同关系,将宗族组织分为3种类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