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园林空间行为分析
园林景观与环境行为心理详解演示文稿
![园林景观与环境行为心理详解演示文稿](https://img.taocdn.com/s3/m/44fea8cfdd3383c4bb4cd2fb.png)
封闭原则
这类所感知到的完整图形有时被称为"主观轮廓”。达 到这种闭合的效果一般需要两个条件:第一,不完整的 视觉对象在完整时呈简单形状;第二,这一简单形状具 有某种合乎逻辑的连续性。
图底关系是人凭直觉认识世界的最基本需要。真实环境 中有清晰程度不同的图底关系:有的清晰,有的模糊, 有时该清晰的却很模糊,该模糊的反倒清哳,不一定符 合使用要求;这就需要经过设计加以调整。
感知对象图底不分或较难区分,则形成暧昧或混乱的图 形,视知觉就会忽略不顾,或因暧昧造成的闪烁而使人 感到疲劳。此时若强制集中注意力观看,则会加重视觉 疲劳而心生厌烦。所以,在环境设计中强调图底之分, 不仅有助于突出景观的主题;而且也符合人的视觉特点。
园林景观与环境行为心理详解演 示文稿
(优选)园林景观与环境行为心 理
一、环境一行为研究的兴起
环境决定论 :是物质决定论的一种。认为人类的行为 就类似于动植物的生长变化,受外在原因(环境)的影 响,其特别强调环境因素决定个体行为。
环境决定论的片面性 随着环境意识和人本意识的加强,使用者要求扭转环境
10
格式塔的含义
词义
德语“格式塔”意指形式或图形,还具有组织的含义, 英译为configuration或音译为gestalt,中文翻译为“完 形”或音译为“格式塔”。
术语
作为心理学术语的格式塔具有两种含义:一指事物的一 般属性,即形式;一指事物的个别实体,即分离的整体, 形式仅为其属性之一。
引申
研究内容的深化
6
热点课题有:建筑环境的文化变迁、城市环境意识与环 境认知、环境一行为的跨文化比较研究、规划与环境评 价、特殊群体的环境知觉与环境认知、视觉心理学与听 觉心理学、人体工程学、环境评估标淮、空间与行为、 特殊环境设计中的行为和心理问题。
空间的行为心理分析——居住区
![空间的行为心理分析——居住区](https://img.taocdn.com/s3/m/4dfec6b0960590c69ec376e5.png)
空间的行为心理分析——居住区空间是服务于人的。
建筑空间为人的活动提供了必要的环境和场所,没有特定的环境与场所。
人的许多行为也就不会发生,同时,人的行为也影响着空间的设计。
过去,许多建筑师过多地强调建筑对于人的作用,形成“建筑决定论”。
要求人们按照建筑师的设计意图去使用和感受环境。
但是他们忽视了人是行为的主体,只有人才是活动和行为产生的真正动因。
空间与行为是相辅相成的,没有人的空间没有任何意义。
反之,若没有空间和环境作为依靠,人的行为也就不会发生。
因此,了解和研究人与环境、空间与行为、心理的关系,研究人的特定行为需要什么样的特定空间环境。
空间环境究竟会对人的行为和心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是一个设计师必须的工作。
只有了解和掌握了这方面的知识。
才可能有依据,创造符合人的行为特征和心理特点的空间环境。
空间的组织和设计实际上是充当行为导演的工作,我们要有意识地运用行为和心理的因素,根据人的需求、行为规律、活动特点、心理反应和变化等进行空间的构思,设计创造出人性的空间,以满足人的各方面需要。
居住区作为居民依托的生存空间,既承担着满足居民日常生活消费与服务的物质功能,又肩负着培养居民对基本生存空间共同情感体验的精神功能,因此,不仅要有完善的物质生活支持系统,更应有丰富多彩的供情感交流沟通的精神生活空间环境。
而现在很多已建成的居住区中,一方面居民找不到适合活动的场所,另一方面许多空间没有被有效的利用,主要原因是设计师对居民的行为心理因素考虑不足,没有真正体现“设计为人”的思想。
要搞好居住区绿地空间环境设计,首先要从分析居民的行为心理因素人手1、影响居民行为的心理因素领域感。
从心理学和社会学的角度看,领域是人所共有并控制的空间,它不是简单的空间占有,而是一种排它性的占有空间。
领域感是一种本能的心理需求,能加强居民的安全感,提高住宅的防卫能力,同时还可保证居民不同层次的私密性心理需求,具有吸引居民在其中进行活动的内聚力。
小游园规划设计要点
![小游园规划设计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d4e9ce87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2f.png)
功能性原则
主题明确
明确小游园的主题和功能定位,根据需求设置相 应的设施和服务,满足游客的不同需求。
多功能性
提供多样化的设施和服务,包括休闲设施、娱乐 设施、餐饮设施等,满足游客的多方面需求。
可参与性
设计可参与性的景观和活动,鼓励游客与景观互 动,提高游客的体验感和参与度。
3
交通条件
分析小游园的交通条件,包括出入通道、停车 设施等。
周边环境分析
社区情况
了解小游园周边的社区情况,如人口规模、年龄 结构、文化背景等。
经济状况
分析小游园周边的经济状况,如经济发展水平、 消费能力等。
文化特色
了解小游园周边的文化特色,如地方文化、历史 遗存等。
目标用户和需求分析
目标用户
明确小游园的目标用户,如年 龄段、性别、职业等。
案例二:德国慕尼黑奥林匹克公园
总结词
现代简约
文化传承
绿色环保
现代简约、文化传承、绿色环保
慕尼黑奥林匹克公园以现代简约 的设计风格著称,简洁的线条、 明亮的色彩和实用的功能让这座 公园成为城市的一大亮点。
公园作为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 的遗产,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它不仅展示了德国的历史文化和 体育精神,还为市民提供了一个 充满活力的社交场所。
景观连贯
确保各个景观区之间的连贯性和流动性,以方便游客游览和穿 梭。
建筑风格设计
建筑风格
根据小游园所处的地域和历史 文化背景,选择相应的建筑风 格,如古典园林风格、现代园
林风格等。
建筑小品
设计独特的建筑小品,如凉亭 、假山、雕塑等,以增强小游
园的观赏性和文化内涵。
优秀户外公共空间案例分析
![优秀户外公共空间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f7c1181a0116c175f0e48b7.png)
环境心理学研究的是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在这个相 互作用中,个体改变了环境,反过来他们的行为和经 验也被环境所改变。环境心理学是涉及人类行为和环 境之间关系的一门科学,它包括那些利用和促进此过 程为目的,并提升环境设计品质的研究和实践。
行为与距离的关系 行为的时间规律 人的活动规律分析 行为活动的分布模式 行为活动的设施需求 环境设计与人的行为习惯及模式关系
17:00―19:00:锻炼身体。根据体内的生物钟,这个时间是运动的最佳时间,舍菲 尔德大学 运动学医生瑞沃• 尼克说。 19:30:晚餐 21:45:看会电视。这个时间看会儿电视放松一下,有助于睡眠,但要注意,尽量 不要躺在 床上看电视,这会影响睡眠质量。
23:00:洗个热水澡“体温的适当降低有助于放松和睡眠。”拉夫堡大学睡眠研究 中心吉姆• 霍 恩教授说 23:30:上床睡觉。如果你早上7点30 起床,现在入睡可以保证你享受 8 小时充足 的睡眠。
1120122229 鞠祎雯
人的活动规律分析
人的行为遵循一定的时间规律,人的活动也遵循一定的规律。通常情 况下,人们的活动状态可分为正常、异常和非常三种。 ➢正常状态:是指在日常的情况下,人们生活的各种因素相互平衡,发展 趋势一般在人们的预见之内,各种条件有利于满足人们的心理、生理和 主要承担临湖观景的功能,过往的 人们在行走的过程中都或多或少融入了驻足、欣赏风景的活动,除此 之外还参与了拍照、教育、交流、讲解的活动。曲江亭位置以及景观 小品的设置也为该条路增添了很多的趣味性,使得更多人愿意加入到 该条道路上来。基于调查时间的约束性发现,阳光充足是一些人选择 临湖路的主要原因。
11:00:吃点水果。这是一种解决身体血糖下降的好方法。吃一个橙子或一些红色
行为心理学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行为心理学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058fcd7d227916888486d7be.png)
2018年第5期现代园艺行为心理学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尹晓堃(天津市市政景观设计有限公司,天津300000)摘要:社会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也给园林景观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景观设计在园林设计中占据的地位不可忽视。
生活中涉及的植物选择都会对城市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在园林设计中,运用行为心理学能够保证城市园林设计的风格和风貌更加独特。
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园林设计需求。
因此,本文重点论述了行为心理学在园林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行为心理学;园林设计;应用人的行为心理和园林景观设计存在很大的联系,并且具有相互作用的关系。
园林设计师在园林设计过程中,应分析了解人类的心理,并在此基础上优化和解决园林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园林设计的科学化和合理化能够展现出人性的发展特点。
因此,在园林设计中设计师应重点关注园林绿化材料的选用。
1行为心理学的概念行为主义心理学又叫做行为主体。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在1913年提出“行为主体心理学一个比较明显的特点便是排斥意识,把行为看作是研究的对象”的观念。
通常情况下,行为主义认为在研究过程中不应仅仅局限于意识,还须关注行为。
行为有的展现在身体外部,还有的展现在身体内部[1]。
2行为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一般来说,人们的性格、性别和社会角色不同都会产生不同的行为。
必要性的行为主要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的活动,通常情况下,这样的活动不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
自主性行为主义是自主选择的行为,比如旅游和散步等。
其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多数与环境有着一定的联系。
社会性行为是指社交性行为。
比如朋友之间的聚会和聚餐等。
这样的行为在选择上比较自由,能够根据个人的爱好进行相应的选择[2]。
3行为心理学在园林空间布局中的应用3.1维持稳定性以及空间的安全性从一个人的角度出发,如果一个人处在单独的环境中,就会控制所处的环境,产生占有心理。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产生这样心理主要是由于在单独占领的情况下,就会获得安全感,也便于和其他事物进行交流。
景观园林空间感知与人的行为反应研究
![景观园林空间感知与人的行为反应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de7421e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a2.png)
景观园林空间感知与人的行为反应研究摘要:本研究探讨了景观园林空间感知与人的行为反应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不同景观园林空间的感知进行调查和分析,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包括人们对空间布局的感知与实际行为之间存在的差异以及这种差异对人的情感和行为产生的影响。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系列改进措施,包括改善空间布局和设计,增加互动性和可访问性等。
通过实施这些改进后,我们对改善景观园林空间的感知和人的行为反应进行了对比研究。
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景观园林空间得到了更积极的感知和行为反应,为人们提供了更好的环境体验。
关键词:景观园林空间感知、人的行为反应、空间布局、互动性、可访问性引言:景观园林作为人类与自然之间的桥梁,对于人们的感知和行为具有重要影响。
然而,尽管在空间设计和布局方面不断进行改进,仍存在人们对空间的感知与实际行为之间的差异。
本文旨在探讨景观园林空间感知与人的行为反应之间的关系,并通过解决存在的问题来提升人们的环境体验。
通过对景观园林空间的感知与行为反应进行深入研究,我们可以为改进空间设计提供有益的指导,从而创造更令人满意的环境。
通过下文的论述,我们将进一步探究解决方案并进行实证研究,以期为实际景观园林设计和规划提供实质性的参考和启示。
一、景观园林空间感知与实际行为之间的差异景观园林空间是人们与自然互动的重要环境,其设计与布局对人们的感知和行为产生深远影响。
然而,我们发现在实际的空间体验中,存在着景观园林空间感知与实际行为之间的差异。
本节将深入探讨这一差异的原因和表现,并提供相关解释。
[1]1.可能源于人们对景观园林空间的主观感知与实际环境的客观特征之间的不匹配。
人们对空间的感知往往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如个人偏好、文化背景和经验等。
而实际的景观园林空间具有客观存在的特征,如空间布局、景观元素和可达性等。
因此,人们的感知可能与实际环境存在差异,导致他们在实际行为中表现出不同的偏好和反应。
2.还可能与人们对景观园林空间的认知和期望之间的不一致有关。
园林景观与环境-行为心理
![园林景观与环境-行为心理](https://img.taocdn.com/s3/m/ca548792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92.png)
色彩与文化差异: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色彩的感知和偏好存在差异
色彩与环境感知:色彩会影响人们对环境的感知和判断
材质感知与行为心理
材质与行为:不同材质对行为的影响
心理与行为:心理因素对行为的影响
材质感知:人们对不同材质的感知和反应
行为心理:人们在园林景观中的行为和心理反应
行为心理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PRT FOUR
基于行为心理的园林景观设计原则
空间布局:考虑人的行为和心理需求合理规划空间布局
互动性:设计具有互动性的景观元素增强人与环境的互动体验
景观元素:选择具有吸引力的景观元素激发人的兴趣和好奇心
色彩搭配:根据人的心理需求选择合适的色彩搭配
行为心理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园林景观可以保护生态环境如减少水土流失、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行为心理与园林景观
PRT TWO
行为心理的基本概念
园林景观中的行为心理因素:空间布局、色彩搭配、植物选择等
行为心理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满足人的心理需求提高生活质量
行为心理学: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科学
行为心理与园林景观的关系:园林景观对人的行为和心理产生影响
行为心理对园林景观的影响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审美体验:影响人们对园林景观的审美体验和评价
心理需求:满足人们对自然、宁静、和谐的心理需求
行为模式:影响人们在园林景观中的行为模式和活动方式
环境感知:影响人们对园林景观的环境感知和认知
园林景观中的行为心理表现
PRT THREE
空间感知与行为心理
,
园林景观与环境-行为心理
行为环境心理学空间实例分析报告
![行为环境心理学空间实例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e997207aaea998fcc220e6f.png)
姓名:学号:一、引言日本俳句的简洁性常会将人们对于材料和细部的体验和感知的那种“自在状态”给分离出来。
建筑的触感领域是靠着触感限定的。
当构成一处建筑空间的细部材料性凸现出来时,我们就打开了触感领域,我们也就强化了感受体验,投入到了心理的维度。
今天,左右着建筑“产品”的工业和商业力量倾向于使用合成材料;木窗框上要套上防水的乙烯塑料套子,金属要电镀,或者是涂上一层人工合成涂料,瓦也要用人工合成的色彩层覆盖一遍,石头上面则被弄得就像有木头肌理一般。
由于使用了这些工业或是商业方法,触感就被消除或是降低了,因为材料和细部的肌理和本质被掩盖了。
我们对于建筑空间的整体性感知有赖于触感领域里的材料和细部,就像一道大餐里的味道有赖于真实食料的口感一样。
想象一下,人们只能吃人造味道食物的感觉。
所以,建筑中,如果失去触感,人造合成环境的幽灵就会占据上风。
在建筑环境心理学中处理的一些问题.例如高密度居住区里出现日照、通风不足,嗓声增多.生活互相干扰.室外活动用地过少等现象.造成了不良的居住环境.又如工厂地区附近的建筑物由于空气、水、土壤会受到污染,轻者影响居民健康,重者导致居住疾病流行.同样造成了不良的居住环境.类似这样的问题已不局限于建筑环境心理学的范畴,而是进而衍成城市环境心理学的内涵.但是进行城市环境设计时,建筑环境心理学的一些理论仍然在很大程度上适用.因此可以说建筑环境心理学大大促进了城市环境心理学的发展.同时也推进了城市环境设计。
当熟悉空间的环境心理以后,就可分析人们的生活空间,推断人们的日常生活,了解心理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关系。
个人空间与他人空间的交叉.空间的开敞感和封闭感等。
这样。
在进行建筑设计或环境设计之际,就可以恰当地组织空间,慎重地布置建筑物或建筑群,合理地调整它们的面积、高度和距离,充分考虑和处理人和物的静态和动态的关系.经过这样处理的设计,不仅具有环境心理的学术依据,而且开阔了设计视野,能从环境心理的龙度设计空间来满足人们的心理方而的要求。
行为心理学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体现
![行为心理学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体现](https://img.taocdn.com/s3/m/ead30676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ae.png)
空间层次感
通过空间布局的层次变化,使园 林景观更加丰富多样,满足人们
探索和体验的心理需求。
植物配置与行为心理学
植物色彩
植物形态
植物的色彩能够影响人们的情绪和心理 感受,如绿色让人感到舒适和放松,红 色则能激发人们的激情和活力。
植物的形态可以营造不同的空间氛围,如高 大的乔木可以形成封闭或半封闭空间,而低 矮的灌木则可以作为空间的背景或边界。
互动性
通过设置互动性的景观设施,如水景、音响设施等,增强 游客与景观的互动性,提高景观的趣味性和参与性。
促进社交互动
公共空间
利用园林中的公共空间, 如广场、草坪等,为人们 提供交流和互动的场所, 促进社交活动。
景观小品
通过设置具有话题性和互 动性的景观小品,如雕塑、 壁画等,激发人们的兴趣 和交流欲望。
标识设施
标识设施可以引导人们在 园林中的行动方向和提供 信息,增强园林的可识别 性和导向性。
色彩与行为心理学
色彩心理
不同的色彩能够引发不同的心理 感受和情绪反应,如红色通常代 表热情和活力,蓝色则代表平静
和稳定。
色彩搭配
合理的色彩搭配可以营造出和谐、 舒适的环境氛围,提高园林的美观 度和使用舒适度。
增强空间互动性
行为心理学可以帮助设计师更好 地理解人们在空间中的互动方式, 从而设计出更具互动性的园林景 观,增强空间的使用价值。
提高安全性
通过研究人们在园林景观中的行 为习惯和心理反应,设计师可以 提前预见并解决可能存在的安全 隐患,提高园林景观的安全性。
对未来园林景观设计的启示
强调人性化设计
未来的园林景观设计应更加注重人性化,从人的行为和心理需求出发,设计出更符合人们需求的 景观。
园林植物空间调查和分析以杭州太子湾公园为例(1)
![园林植物空间调查和分析以杭州太子湾公园为例(1)](https://img.taocdn.com/s3/m/1e72ea252f60ddccda38a02f.png)
图07
图08
表 02望山坪植物群落各层常绿、落叶盖度统计表 Table 02 The statistical table of evergreen and deciduous coverage of each layer of plant community in Wangshanping
上层常绿
上层落叶
中层常绿
中层落叶
下层常绿
下层落叶
群落一
69.0%
6.8%
65.8%
42.2%
85.1%
8.9%
群落二
3.5%
0
0
83.7%
11.0%
71.4%
群落三
23.9%
42.1%
49.8%
22.4%
91.9%
8.2%
chinense)+湿地松(Pinus elliottii)+银杏(Ginkgo biloba)﹣石楠(Photinia serrulata)﹣无刺枸骨群 落。此群落在望山坪空间起分隔作用,把空间 与东侧园路分隔开来。上层采用鹅掌楸,使季 相变化更丰富,也可在夏日遮阴,冬日阳光又 可透过树枝洒在草坪上,给游人带来温暖;中 层采用常绿小乔木石楠,满足分隔园路和空间 的功能需求。东南侧群植的湿地松为进入琵琶 洲景区做好铺垫,起到良好的过渡作用。2009 年改造后的望山坪空间增加银杏7株,进一步 强化秋季景观。
现代城市街头小游园设计
![现代城市街头小游园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bcf2bd66137ee06eff918d5.png)
现代城市街头小游园设计摘要:现代城市街头小游园是人们与自然接触最为密切的绿色园区,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城市街头小游园的设计意义出发,探讨其设计理念及各部分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城市;街头小游园;设计1、城市游园的设计意义城市游园是维系现代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的绿色基础设施,其构建的园林环境应能够满足游人游憩的需求,同时还要对游园使用主体一一游人的游憩行为加以引导,使园区游憩环境、游憩活动与游人的游憩行为相适应。
为了有效地满足人们对城市游园日益增长游憩体验需求,并对园区建设进行规范化管理,根据游园不同类型的地域环境,设计不同的游憩活动来引导游客避免盲目的游憩行为,对游客参与的活动进行合理组织,通过多种多样游憩机会的提供使游憩者的游憩需求与体验质量得到最好的保障,使城市游园真正成为城市居民愉悦身心、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2、城市小游园的特征城市小游园即指与城市道路相连,地处道路交叉口或道路一侧,供附近居民和行人观赏和进入游览休息的块状绿地。
城市游园一般具有如下几个特征:①绿色性,游园必须要有一定规模的植物栽植,这是城市居民亲近自然的重要场所。
②公共性,城市小游园是城市的公共空间,具有公共使用性,可供城市居民及外来游客自由使用并且方便可达。
③游憩性,游憩是城市小游园的重要使用功能,因而必要拥有一定休闲游憩的场所和设施。
④功能性,小游园对于城市具有生态、历史、文化等价值,能够发挥形象展示、休闲游憩、科教娱乐、文化艺术、防灾避难等多项功能。
3、城市小游园的功能性城市中,绿化是整个城市生态环境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城市绿化的好坏和城市景观、城市生态环境、生活质量等密切相关,而城市绿化中最为重要的是城市公共绿地。
街头小游园属于城市公共绿地,一般沿街道而设,面积从100㎡至1hm 不等。
其对城市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
街头绿地在丰富街景,美化市容,改善环境,为附近居民提供游息场地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建设现代化城市所不可缺少的项目。
幼儿园自然环境创设案例深度观察及反思
![幼儿园自然环境创设案例深度观察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395d629a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4293a4f.png)
幼儿园自然环境创设案例深度观察及反思我所观察的幼儿园自然环境创设案例是该幼儿园在后花园区域建立了一个小型的花卉园。
这个花卉园分为数个小块区域,每个区域种植了不同的花卉植物,如向日葵、康乃馨等。
每个小块区域之间用小道连接,小道两旁种植了一些常见的观赏植物,如玫瑰、秋海棠等。
在园子的一角,还有几个特别的小区域,供幼儿进行观察和探究,如种植了一些水生植物的小水池,水池周边也种植了一些水生花卉。
花卉园的周边用小栅栏围起来,并设置了一个小门,方便幼儿进入和观察。
首先要肯定的是,这个花卉园的创设从整体规划到细节设计都考虑到了幼儿的特点和需要。
花卉园分为多个小块区域,种植了不同的花卉植物,这样幼儿可以通过观察和比较,了解不同植物的特点和生长规律。
小道和水池等设施的设置,既可以提供幼儿进行日常活动和观察的场所,又可以促使幼儿主动探索和发现。
小栅栏和小门的设置,可以帮助幼儿建立起区域的概念,提升幼儿的环境意识和安全意识。
然而,我也观察到一些问题存在。
首先,花卉园的空间相对较小,种植的植物种类也相对有限。
这样可能会限制幼儿的观察和探究范围,使他们难以获得更广阔的自然经验。
其次,在花卉园的使用上,我观察到一些幼儿只是停留在表面的观赏和摘取花朵的活动,缺乏对植物生长和变化的深入了解。
另外,花卉园的维护和管理也可能存在问题,如不及时修剪和除草,使花卉长势不佳,不利于幼儿的观察和学习。
针对上述问题,我提出以下改进意见。
首先,可以考虑将花卉园的空间扩大,适当引入更多不同类型的植物,创造一个更丰富多样的观察和探究环境。
其次,在利用花卉园开展活动时,可以引导幼儿进行更有深度的观察和探究,例如通过设置观察记录表,引导幼儿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和与外部环境的互动等。
此外,花卉园的管理和维护需要加强,可以定期组织幼儿参与园艺活动,如修剪花卉、除草等,培养幼儿的园艺意识和责任感。
总的来说,幼儿园自然环境创设案例的深度观察与反思,能够帮助我们发现自然环境创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
园林空间分析
![园林空间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97c51de84254b35eefd3484.png)
空间行为分析园林空间是一种较为普遍且适用性强的行为空间,也是一种有效集散人流的空间,在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等活动中被广泛使用。
空间节点园林空间是由众多的空间节点构成的,空间节点丰富了园林空间,同时也划分出园林空间的各区域场地。
广场;广场是吸引人流和疏散人流的节点,是人流的集散地,是园林空间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草坪是花园中必不可少的部分,草坪也是花园空间中人们最喜爱的场地之一。
绿色的草地带给人们亲近自然地亲切感,并且由于草地材质上的优越性使草地不仅具有美化环境的功能,更是人们休息的绝佳场地。
草坪在花园空间中承担吸引和分割人流的作用。
草地上人们或坐或躺或交谈或嬉戏,是花园中气氛最活跃的场地。
座椅承担着园中大部分休息的人流,正因为如此,园中的座椅也成为引导人流的重要标志。
地灯;地灯在园中承担一定的照明作用,但最主要的作用我认为还是美化环境氛围。
白天作为景观节点存在,夜间灯光照在植被上可以获得良好的环境氛围道路;道路是花园中最重要的引导人流的空间节点。
通过道路的铺设可以有效地引导人流并且合理的划分园林空间。
道路同时是连接主要空间节点的重要手段。
空间中人的行为空间是为人创造的,园林空间也不例外。
因此在空间分析时,人的行为是不得不说的。
人的行为可分为动、静两大类。
(1)行走行为;行走行为时人在园林中的主要行为之一,园中产生的围绕道路的流线关系,都会因为人有“抄近道”的行为习惯,园中出现了几条新的人们行走留下的痕迹。
(2)观赏散步行为;部分人在园林通常会选择在小道上漫步,独自或三两成群地边呼吸新鲜空气变观赏园中景色。
2、“静”的行为;园林作为区域一个重要连接点,也是一个重要的缓冲和休憩空间。
由于位置的特殊性,园林中的人的静的行为主要是休憩和驻足行为。
(1)休憩行为;茶余饭后、学习累了之后很多人选择在园林中的座椅上休憩。
园林中的座椅环境氛围较好,阳光充足,很适合静坐或者交谈,因此这块区域吸引了很多人流。
另外,在天气晴朗阳光明媚的日子里也有不少人会选择在园林中的草坪上休憩、嬉戏、聊天。
园林景观中小空间营造的功能和手法应用-以淄博市临淄区晏婴公园为例
![园林景观中小空间营造的功能和手法应用-以淄博市临淄区晏婴公园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8e81905d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bf.png)
园林景观中小空间营造的功能和手法应用 - 以淄博市临淄区晏婴公园为例摘要:计成在《园冶》相地一篇中提出“相地合宜,构园得体”的中心思想,强调巧妙运用空间营造手法,达到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的效果,园林景观中小空间对受众的使用心理和情感体验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随着现代都市化进度加快,城市中越来越缺乏舒适的公众小空间,本文通过分析晏婴公园的小空间设计实例,探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小空间营造的手法与应用。
关键词:小空间、景观要素、地形、园林植物、园林建筑和构筑物、铺装一、前言地形的改造、园林植物的配置、园林建筑和园林构筑物的布置、铺装的形式影响小空间的营造,进而影响功能效果、排蓄水以及小气候。
二、晏婴公园的景观格局分析(一)晏婴公园的地理位置晏婴公园位于齐国故都临淄城区晏婴路南侧,东起遄台路,西至一诺路,全长约4000米,南北宽50米,绿化面积20.5万平方米。
(二)晏婴公园的整体规划意图晏婴公园以齐国名相晏婴的名字命名,将晏婴文化与现代造园技术相融合、形成不同小空间感受是晏婴公园最鲜明的特色。
晏婴公园是带状公园,本着“总体求连贯、分段求特色”的设计思路,追求小空间的多元性,根据不同功能区环境类型,在7段路5个地域,设立5个园中园,形成“七段五园十六景”,营造不同的小空间体验。
1.晏婴公园小空间的功能作用及营造手法1.园林景观中小空间营造的主要功能和作用园林景观中空间可分为开放空间、半封闭空间和封闭空间三种,主要功能和作用有:1、创造小气候。
地形和园林植物的配置能影响光照、温度和湿度,朝南的坡向要比朝北的坡向光照时间长,西南坡几乎不受冬季风的侵袭,却收益于夏季微风的吹拂,西北方向密闭配置园林植物,能阻挡冬季西北风的侵袭,保持舒适的小气候。
2、实用功能。
园林景观中人们对空间气氛的感受是综合的整体的,不同的围合形式产生不同的空间形态,不同的空间形态带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运用景观要素根据不同的功能通过分割空间、控制视线、创造美感等方式营造形式多样的小空间,带来不同的格调气氛。
园林设计-大众行为心理
![园林设计-大众行为心理](https://img.taocdn.com/s3/m/42eeddfeee06eff9aef807f4.png)
巴克提出了开放空间中的功能分区概 念:对于任何一个场所来说,它都可以根 据其中与每一个空间的具体特征相观的、 有规律出现的行为,分隔成若干亚空间。
通过亚空间的概念,我们可以直接分 析某个位置的设计是阻碍还是便利行为的 发生,以及其影响的程度如何等。
(一)亚空间形成的理由
在开放空间中,每块局域空间都应 成为一种适宜的“行为环境”,没有对 行为的有效的定位,便不会产生意义明 确的行为环境。
■霍尔在《寂静的春天》中提供了进行 一般的社交活动所需要考虑的尺度范围:
亲密距离0-45cm, 私交距离0.45-1.30m, 社交距离1.30-3.75m, 公共距离>3.75m。
3、边界效应
由心理学家德克•德•琼治提出,他认为, 森林、海滩、树丛、林中空地等的边缘,都是 人们喜爱的逗留区域,而开敞的旷野或者滩涂 则无人光顾,除非边界区已经人满为患。
这是因为人在边界的滞留作用中体会到支 持作用,而且为观察空间提供了最佳条件。
液态人流:
指从整体上看,人的行动具有流动 性,同一方向的行人组成一股液态流, 在通畅的 路径上流动迅速,不通畅的路 径上或者相反方向的人流力量强大时流 动缓慢。
1、创建领域特权
在开放空间中,如果某些地点反复 的被一定的人群所占有,那么它就可能 被人们默认为地域性空间。地域性空间 是个人或者群体的不动领地。
地域性空间的使用具有很强的时段 性。
2、设置视觉焦点
杨•盖尔:“经过精心的细部处理, 户外空间就能起到积极的作用,而受到 欢迎。如果细部处理粗糙,甚至漠然置 之,就注定失败。”
3、建立关联性
一个亚空间如果能与其它亚空间建 立视觉上的沟通与联系,并提供适宜的 环境支持,如适宜的朝向与视野、适宜 的距离与设施,处于其间的人们会得到 更加丰富的社会性视域的变化与层次。
庭院活动空间分析方案
![庭院活动空间分析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797c2fc5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bfeb669.png)
庭院活动空间分析方案
对于庭院活动空间的分析方案,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 规划庭院空间:确定庭院的整体规划和设计,包括庭院的面积、形状以及景观要素的布置。
考虑到活动的需要,庭院应该具备足够的空间来容纳各种活动,如休闲、聚会等。
2. 划定不同功能区域:根据庭院的使用需求,分别划定不同的功能区域,如休闲区、烧烤区、绿植区等。
每个功能区域应具备独特的特点和适合的布置,以满足不同活动的需求。
3. 考虑活动的安全性:在庭院活动空间的设计中,安全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确保活动区域没有明显的安全隐患,如太过陡峭的地势、不稳固的结构等。
同时,在活动区域周边设置警示标志或栏杆,以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4. 考虑活动的舒适性:活动空间的舒适性可以通过合适的座椅、遮阳设施、通风和照明等来实现。
在座椅的选择上,可以根据活动需求选择不同材质和款式的座椅,确保人们在活动期间可以舒适地休息、聚会等。
5. 考虑活动的多样性:活动空间应该具备一定的灵活性,以适应不同类型的活动。
可以设置可移动的家具、折叠的桌椅等,以便根据具体的活动需求进行空间的调整和利用。
6. 考虑活动的隐私性:在庭院活动空间的设计中,也要考虑到人们的隐私需求。
可以通过设置隔离墙、绿植屏障等来保护活
动空间的隐私性,使人们更加放松和自在地进行各种活动。
通过以上方案的实施,可以有效地进行庭院活动空间的分析和设计,以满足人们的不同活动需求。
从环境心理与行为角度探讨园林中的路径设计
![从环境心理与行为角度探讨园林中的路径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b918bb476a20029bd642d73.png)
从环境心理与行为角度探讨园林中的路径设计路径是园林景观设计中基本的设计要素和结构框架,园林景观中的路径不仅承担着场所内或场所之间的交通功能,同时也是满足人们活动的休闲区域。
其中,人在环境中的心理与行为,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路径的功能、形式、尺度以及和周边环境的关系。
从环境心理与行为角度分析人在路径中的需求,并将路径的设计与人的心理行为需求融为一体,发挥其交通和运动休闲功能,有利于我们找到设计路径的一些思路,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一、关于路径路径在园林景观中亦称道路。
明代陆深在《燕闲录》:“山西州县多在山谷之间,路径崎岖,搬运极难。
”《老残游记》第八回:“石头路径,冰雪一冻,异常的滑。
”路径在园林景观中可以定义为:“用作交通的线形景观空间;在景观中创造环形网络的连接形式;区域中的线型面。
”园林景观中的路径常见轴线和曲线形式,二者具有不同的功能和特征,并提供各具特色的使用感受。
路径形式强烈地影响空间形式,轴线路径能够辅助空间形成秩序,加强权力和控制;曲线路径意味着环绕和自然性;轴线和曲线路径的结合,则可以产生多种多样的路径形式,其中包括:平面的“向心型”、“环绕型”、“随意型”,立面的“平坦型”、“凹型”、“凸型”、“坡型”等。
路径作为贯穿园林景观的交通结构,除具有组织交通功能外,可以通过直线、曲线的分割形式,结合廊、桥等元素划分空间;通过组织园林景观观赏序列,引导游人到各景点的最佳活动和观赏位置;并通过优美流畅的曲线以及丰富多彩的路面铺装成为园林中的独特景致。
二、与路径相关的环境心理与行为人作为空间活动的主体,在路径中的移动和观赏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心理需求和行为习性。
其中,相关的心理需求包括,私密性、拥挤感、个人空间、领域感、求变性等;相关的行为习性包括,抄近路、依靠性、识途性以及围观、看人及为人所看、独处于凝思等。
1、路径中的私密性与领域感私密性是人处在户外空间中对接近自己或自己所在群体的选择性控制,是人在户外空间中的一种环境心理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型园林空间行为分析园林空间是一种较为普遍且适用性强的行为空间,也是一种有效集散人流的空间,在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等活动中被广泛使用。
位于我校西南方位的知春园就是这样一种小型园林空间,下面对知春园进行空间行为分析。
一、地理位置
知春园位于我校西南方位,场地南面是7号学生公寓、东南向通往学生公寓区(1号、2号、3号、4号、5号学生公寓和研究生公寓)、西面和西北面分别是食堂和篮球场。
这样的地理区位使得知春园成为一个重要的交往和过度空间。
二、空间节点
园林空间是由众多的空间节点构成的,空间节点丰富了园林空间,同时也划分出园林空间的各区域场地。
1、广场;广场是吸引人流和疏散人流的节点,是人流的集散地,是园林空间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上图中广场1是朝向食堂的一个开敞式小广场,食堂是人流密集的场所,知春园是食堂通往宿舍区的必经之路,因此在两个区域的交界点上设置小广场可以
有效地疏导人流。
同时,入口处的小广场也作为一个驻足空间供人们等候、驻足、休息之用,是非常有利的空间节点。
广场2是连接学生公寓的入口节点,与广场1有着相似的疏导、驻足作用。
也是
过渡型空间。
2、中心花坛;中心花坛位于知春园中轴
线上,是花园的视觉焦点,也是连接各
个空间节点的中心节点。
它是花园的高
潮部分,主要承担导向作用。
同时花坛
中心的高大树木也丰富了花园的空间层
次感。
3、草坪;草坪是花园中必不可少的部分,草坪也是花园空间中人们最喜爱的场
地之一。
绿色的草地带给人们亲近自然地亲切感,并且由于草地材质上的优越性使草地不仅具有美化环境的功能,更是人们休息的绝佳场地。
草坪在花园空间中承担吸引和分割人流的作用。
草地上人们或坐或躺或交谈或嬉戏,是花园中气氛最活跃的场地。
上图中草坪和草坪2由于处在重要的入口处,因此成为休息人群集结最多的地方。
4、座椅;知春园中的座椅沿路布置,
不仅是园中供人们休息的重要节点,
也是园中的一处景致。
座椅承担着园
中大部分休息的人流,正因为如此,
园中的座椅也成为引导人流的重要标
志。
5、地灯;地灯在园中承担一定的照明
作用,但最主要的作用我认为还是美化知春园的环境氛围。
白天作为景观节点存在,夜间灯光照在植被上可以获得良好的环境氛围。
6、道路;道路是花园中最重要的引导人流的空间节点。
通过道路的铺设可以有效地引导人流并且合理的划分园林空间。
道路同时是连接主要空间节点的重要手段。
三、空间中人的行为
空间是为人创造的,园林空间也不例外。
因此在空间分析时,人的行为是不得不说的。
知春园中人的行为可分为动、静两大类。
1、“动”的行为;由于知春园所处的地理位置,因此决定了知春园既是一个
交通连接点又是一个校园环境的节点。
知春园中的动的行为主要有行走行为和观赏行为。
(1)行走行为;行走行为时人在知
春园中的主要行为之一。
由于知春园处
在由食堂前往宿舍区的必经之路,因此
大多数人的行走行为都是为了穿越知春
园。
因此园中产生了围绕道路的流线关
系,调查中发现,由于人有“抄近道”
的行为习惯,园中出现了几条新的人们
行走留下的痕迹。
(2)观赏散步行为;知春园邻近食堂和学生宿舍,因此很多在饭后在知春园中散步观赏以及在宿舍呆久了出来透气的人群,这一部分人通常会选择在小道上漫步,独自或三两成群地边呼吸新鲜空气变观赏园中景色。
2、“静”的行为;知春园是校园内一个重要连接点,也是一个重要的缓冲和
休憩空间。
由于位置的特殊性,知春园中的人的静的行为主要是休憩和驻足行为。
(1)休憩行为;茶余饭后、学习累了之后很多人选择在知春园中的座椅上
休憩。
知春园中的座椅环境氛围较好,阳光充足,很适合静坐或者交谈,因此这块区域吸引了很多人流。
另外,在天气晴朗阳光明媚的日子里也有不少人会选择在知春园中的草坪上休憩、嬉戏、聊天。
这里也成为人们休憩的主要场所之一。
(2)驻足行为;由于知春园的特殊的地理位置,知春园中还形成了另外一类静的行为——驻足行为。
驻足行为是知春园中一类特殊的人的行为。
由于处在交通连接的节点上,很多人在知春园中的停留行为并不是之春园直接导致的,他们往往是为了等待或者仅仅为了某种目的如交谈而选择短时间停留。
这部分行为也是知春园中人的行为中占很大比例的一种行为。
四、结语
人的行为是空间中行为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人的行为研究是空间行为研究的重点,以上空间中人的行为分析是我个人对知春园中空间行为进行调查和思考的一点心得体会。
空间行为分析
07城建建筑学2班
李德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