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职院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长效机制初探

合集下载

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探究

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探究

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探究摘要:随着社会工作的发展和完善,中国志愿者事业在全国如火如荼的兴展开来,青年志愿者身份越来越被重视。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生力军,以志愿者身份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不仅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也能促进高校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文主要着眼于大学生志愿服务问题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建立与发展方向。

关键词: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志愿者被定义为“自愿参加相关团体组织,在自身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在不谋求任何物质、金钱及相关利益回报的前提下,合理运用社会现有资源,志愿奉献个人可以奉献的东西,为帮助有一定需要的人士,开展力所能及的、切合实际的具有一定专业性、技能性、长期性服务活动的人”大学生志愿者作为青年志愿者的主力军,是促进高校与社会联系的桥梁之一,大学生充分利用业余时间,结合自己的知识技能、资源和善心为他人、社区、社会提供非盈利性、非职业化的援助。

在自觉、自愿基础上,参与志愿者组织开展的各项活动,使大学生实现自身价值,培养大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锻炼大学生的奉献精神、服务能力等整体素质,同时也传承了中华民族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

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可以充分发挥社会教育的功能,有利于大学生克服自身的实践不足,能更好的激励青年深入基层锻炼,不断积累社会经验,为和谐社会建设作出贡献。

此次调查的直接目的是了解现阶段大学生志愿服务现状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为推进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建设,进一步加强青年大学生志愿者工作力度,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丰富动员方式和手段提供决策参考,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志愿者工作质量提供参考。

青年志愿服务活动是社会志愿服务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社会志愿服务发展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大学生则是参与青年志愿服务活动的主力军。

然而研究后不难发现,在大学生志愿服务如火如荼的展开的同时也暴露了不少问题。

一、志愿服务组织制度不健全、没有高度的志愿服务组织规范志愿服务管理组织不健全是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暴露的突出问题之一。

基于“实践育人视角”的高职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

基于“实践育人视角”的高职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

基于“实践育人视角”的高职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高职大学生志愿服务在当今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也能够服务社会,为学生提供实践育人视角的志愿服务长效机制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实践育人视角出发,探讨基于这一视角的高职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制定和实施。

一、实践育人视角的重要性实践育人是指通过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实践育人强调学生应当学会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创新意识。

在当前社会发展中,社会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要求不仅仅停留在学术上的知识水平,更希望他们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可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实践育人视角在高职院校的教学中至关重要。

二、高职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意义高职大学生志愿服务可以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通过志愿服务,学生可以接触社会各个领域的实际问题,并且积累实践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创新意识。

志愿服务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培养他们的公民意识和社会情操。

通过志愿服务,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其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 完善培训体系为了落实实践育人视角,高职院校应该通过多种途径,为学生提供志愿服务的培训。

学校可以开设志愿服务相关的课程,对学生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可以邀请社会各界的专业人士和资深志愿者来校进行培训,以提高学生的志愿服务水平。

学校还可以建立专门的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社会,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 设立激励机制为了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学校应该设立一套科学的激励机制。

可以通过积分、奖学金、学分认定等方式,对参与志愿服务的学生进行奖励和表彰,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提高志愿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民办高校志愿服务工作长效机制研究

民办高校志愿服务工作长效机制研究

民办高校志愿效劳工作长效机制研究民办高校志愿效劳工作长效机制研究志愿效劳工作作为一项公益性事业,在推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和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民办高校志愿效劳工作与公办高校相比,还处于初级阶段,本文对民办高校大学生志愿效劳工作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提出了民办高校志愿效劳工作应结合志愿效劳工作和学校办学体制的特点,探索民办高校志愿效劳工作的长效机制,力求为民办高校志愿效劳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对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志愿效劳的认识民办高校与公办学校的志愿工作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从育人的角度来看,无论是公办还是民办高校,都是育人机构,志愿效劳是一个育人载体,开展各项志愿效劳,目的都是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锻炼学生的奉献精神,同时也是传承中华民族扶贫济困、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

可见,无论是公办高校还是民办高校,志愿效劳工作的宗旨是一样的,高校志愿者效劳活动都是发动和组织青年大学生参加精神文明建设、提高自身素质的有效载体。

但是,由于公办高校和民办高校由于办学体制不一样,学校对各项工作重视程度也不同,在公办高校,由于办学经费有政府支持,办学资金充足,学校的精力集中在内函建设方面,在志愿者工作方面也比拟重视。

在民办学校由于办学经费主要依靠学生学费,办学压力大,学校精力集中在学招生和学校稳定上,为了节约本钱,民办高校会严格控制人员本钱,人员少,事务多,对志愿工作缺乏指导。

因此,民办高校志愿者工作比公办高校志愿者工作水平显得较为落后。

二对民办高校志愿效劳工作现状的调查分析为了了解民办高校志愿者工作现状,对广东10所民办高校的志愿效劳工作进行了调研,本次调研以问卷调查为主,其它调研方法为辅的方式进行,调研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921份,符合调研采样标准,从民办高校志愿者工作调查现状来看,民办高校志愿效劳工作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存在问题如下:1对志愿者内涵认识不清晰,组织机构不够健全调查结果显示,在本次调查的志愿者学生群体中,有58.33%的学生不了解志愿活动的内涵,在问及志愿者有哪些权利时,有42.17%认为志愿者可以享有“参与活动的时机〞。

对高校志愿者服务长效机制构建的探究

对高校志愿者服务长效机制构建的探究

对高校志愿者服务长效机制构建的探究一、现状分析1. 志愿者服务项目短期性目前大部分高校志愿者服务项目都存在着短期性的问题,一些项目通常只在寒暑假或特定的时间段开展,服务期限较短,很难形成长效服务。

2. 学生参与度不够学生参与度也是当前高校志愿者服务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些学生虽然愿意参与到志愿者服务中,但由于学业繁忙或其他原因,往往不能够长期参与,导致志愿者服务的持续性不足。

3. 缺乏长效机制目前大多数高校志愿者服务项目都缺乏长效机制的支持,项目的可持续性和长期发展面临较大挑战。

急需构建长效机制,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二、构建长效机制的必要性1. 提高服务效果构建长效机制可以使高校志愿者服务项目得到更好的持续性发展,并在服务对象、服务质量等方面得到提高,从而提高服务效果。

2. 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可以为高校志愿者服务项目提供更加稳定的支持,使项目能够持续发展,不会因为人员变动或其他原因而中断。

3. 培养学生责任感通过长期参与志愿者服务,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使他们成为有担当、有情怀的新时代青年。

1. 制定长期服务计划高校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志愿者服务项目制定长期服务计划,明确服务周期和服务内容,使志愿者服务项目具有可持续发展性。

2. 建立志愿者管理体系建立健全的志愿者管理体系,包括志愿者招募、考核、奖惩等机制,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到志愿者服务中,并能够对志愿者进行有效管理,提高服务水平。

3. 强化师生互动加强师生互动,提升教师对志愿者服务的关注和支持度,同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和支持,以激发学生参与志愿者服务的积极性。

4. 构建多元化支持体系构建多元化支持体系,包括社会资源、资金支持等,为志愿者服务项目提供更加全面的支持,使项目得到更好的办理和发展。

四、建设长效机制的挑战和对策1. 资金支持不足的挑战目前高校志愿者服务项目存在着资金支持不足的问题,需要加大资金投入,才能建设长效机制。

对策:可通过引入社会资源、申请政府支持等渠道来增加资金来源,同时加强经费管理,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基于“实践育人视角”的高职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

基于“实践育人视角”的高职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

基于“实践育人视角”的高职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近年来志愿服务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作为高职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不仅可以帮助社会解决问题,也可以促进自身的发展。

然而长期以来,志愿服务往往是一种临时性的短期活动,缺乏长效机制的支撑。

因此,建立基于“实践育人视角”的高职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有助于全面提升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首先,高职院校应该加强志愿服务教育的课程设置,为学生志愿服务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

高职院校可以设置相关课程,如社会工作概论、公益事业管理、志愿服务组织与实践等,帮助学生了解志愿服务的重要性、意义和影响。

此外,高职院校还可以邀请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进行专题讲座,引导学生参与不同领域的志愿服务,提高其综合素质及社会责任感。

其次,高职院校应该搭建志愿服务平台,方便学生进行志愿服务活动。

搭建志愿服务平台,不仅可以将志愿者与需求方高效匹配,更能够提供一站式、全流程的志愿服务管理,包括活动发布、报名管理、服务记录和评价等。

同时,高职院校还可以利用互联网和移动端技术,拓展志愿服务的覆盖范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第三,高职院校应该建立志愿服务奖励制度,激励学生参与志愿服务。

建立志愿服务奖励制度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提高其志愿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奖励制度可以包括荣誉证书、学分加分、校内职位优先考虑、自由学分等,使参与志愿服务成为高职大学生的自觉行为。

最后,高职院校应该为学生提供有价值的志愿服务项目,充分发挥志愿服务的育人功能。

高职院校可以通过与社会各界的合作,开展多样化、具有挑战性和创新性的志愿服务项目,让学生面对真实情境,锻炼综合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志愿服务项目还可以让学生了解不同行业、领域的工作和问题,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职业规划和发展方向。

综上所述,基于“实践育人视角”的高职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可以从多个方面推动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使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了解社会需求,扩展个人视野和价值,为社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基于“实践育人视角”的高职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

基于“实践育人视角”的高职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

基于“实践育人视角”的高职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高职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是指建立一套完善的长期发展规划和制度体系,促进高职院校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在实践育人视角下,构建高职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应当具备以下几个特点:注重学生实际需求,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终身服务意识,强调长期性和持续性;通过多种手段激励学生,形成文化氛围和制度约束同时。

一、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服务机会,注重实际需求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学生的专业背景和兴趣爱好各异,志愿服务机制应当提供多元化的服务机会,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

除了传统的社区服务、环境保护等领域外,还可以开设技能培训、科普宣传、文化活动等志愿服务项目,让学生在参与服务的过程中既能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又能满足自己的兴趣爱好。

二、培养学生终身服务意识,强调长期性和持续性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目的是不仅仅是让学生参与短期的服务活动,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终身服务意识。

在规划机制时应该强调长期性和持续性。

可以通过设立志愿服务课程、开展定期志愿服务活动,组建持续性的志愿服务团队等方式,让学生逐渐养成长期参与志愿服务的习惯,将服务视为一种责任和义务来履行。

三、通过多种手段激励学生,形成文化氛围和制度约束为了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志愿服务,可以通过多种手段激励学生,设立志愿服务学分、评选优秀志愿者、颁发证书奖励等方式,鼓励学生参与志愿服务。

还应该借助学校、社会等力量,打造浓厚的志愿服务文化氛围,形成社会舆论的引导和制度的约束,进一步推动高职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建设。

在实践育人视角下,高职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社会和学生本身的共同努力,才能够真正地发挥出其育人的作用。

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和学生素质的提高,高职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建设将会成为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更多更好的机会和平台。

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探究

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探究

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探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志愿服务已经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社会活动形式,而大学生作为当代社会发展的希望和未来,他们参与志愿服务,不仅对全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也能够帮助大学生在实践中锤炼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素质。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现在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短期热情、难以持久,由于大部分学生志愿服务都是在大学期间完成的,因此,很容易在毕业后就放弃志愿服务。

其次是缺乏系统性、规范性,很多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之前并没有接受专门的培训,也没有认真了解志愿服务的流程。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我认为,大学生志愿服务需要长效机制的支持。

一方面,大学需要建立健全的志愿服务制度,从校内做起,制定更加详细的志愿服务计划、规范志愿服务流程,对志愿服务的每个环节进行监管和评价。

另一方面,也需要利用社会资源,加强与社会组织和企业的合作,实现大学生志愿服务与社会各方资源的有效对接。

同时,大学还需要加强对大学生的一系列市场化的培训,如心理健康辅导、志愿服务实践经验分享等,使学生爱上志愿服务,学会志愿服务,从而逐渐形成一个成熟、完善、规范的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

在具体实践中,学校可以结合自身实际,提供符合大学生自身特点和需求的志愿服务项目。

例如,可以探索“校内志愿服务”、“志愿创业”、“文化认识”、“体育交流”,以及“社会公益”等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

这些志愿服务项目既可以让大学生得到实际锻炼,同时也能够有效地为社会做出贡献。

此外,学校还可以利用已有的资源,与企业和社会组织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项目,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

比如,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信息共享平台,将企业、社会组织和学生的优势资源有效对接,共同推动社区服务、扶贫济困、环保教育等志愿服务项目。

总之,大学生志愿服务是门广泛而且深刻的学问。

要想坚持长效、有效地发挥其作用,必须建立规范的志愿服务机制,发挥学生特长和优势,积极引导他们投身志愿服务中。

民办高职院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长效机制初探

民办高职院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长效机制初探
极 而 深 远 的意 义 。 务 和 广 州 创 全 国 文 明 城 市 志 愿 服 务 的 机 遇 , 州 地 区 的 民 办 高职 院 校 也 正 大 力 开 广 展 大 学 生 志 愿 服 务 工 作 , 自 己的 行 动 弘 用
经 费 保 障 。 是 在 志 愿 服 务 工 作 上 组 织 实 注 度 的 可 行性 渠 道 。 据 大 学 生 志 愿 服 务 三 根 工 作 组 织 实 施 的 需 要 , 校 思 想 政 治 理 论 学 同参 与 志 愿 服 务 活 动 , 大 加 强 了大 学 生 大 论 课 堂 上 适 当 地 讲 授 志 愿 服 务 活 动 的 内 动 , 法 为 大学 生 志 愿 服 务 工 作 提 供 制 度 课 教 师 可 定期 对 志 愿 者 培 训 或 与 志 愿者 一 无
用在 组 织 开 展 志 愿 服 务 工 作 上 的 力量 非 常 务 与 大 学 生思 想 政 治 理 论 课 建 设 相 结 合 , 有 限 。 是 缺 乏 经 费 保障 。 二 由于 民办 高职 院 使 之 成 为 增 强大 学 生 思 想 政 治 理 论 课 社 会
论 是 对 大 学生 自身素 质 的提 高 还 是 对 志 愿 校 体 制 的 特 殊 性 , 办学 经 费 相 当紧 张 , 其 根 实 践 教 学 的 重 要 途 径 ; 现 大 学 生 志 愿 服 实 服 务 事 业 的发 展和 对 社 会 的 进 步 都 有 着 积 本 无 法 为 大 学 生 志 愿 服 务 工 作提 供 足够 的 务 工 作 常 态化 发 展 和 提 升 志 愿 服 务 工 作关
制 和 志 愿 者 组 织 的 建 设 , 过 与 校 外 合作 通
广 泛 建 立 志愿 服 务 基 地 、 供 志 愿 服 务平 提

高职学生社区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初探——以无锡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

高职学生社区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初探——以无锡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

学 校 组 织 学 生 参 与社 区 志 愿 服务 , 以“ 奉献 、
友爱 、 互助、 进步” 的志愿者精神润泽高职生的心 灵, 滋养学生 的灵魂 , 丰富学生 的校 园生活 , 营造
色香 味俱佳 。健康合理的烹饪方法 , 不但使 人的 味蕾得到满足 , 而且能让食物 的营养更容易被人 体吸收 , 有益健康 。烹饪专业学生 的社 区志愿服 务主要是宣传健康饮食观念 , 讲解烹饪知识 , 教授 烹饪技能。这既有利于社 区居 民提高健康意识和 烹 饪 技能 , 陶冶 生活 情趣 , 也有 利 于烹 饪专 业 学 生
翔l 蘑 艰2 o 1 6 年 第 3 2 期
德育 园地
高职学 生社 区志愿服 务长效机制初探
— —
以无锡旅 游商贸高等职 业技术 学校 烹饪专 业为例
徐 虹 霞

要: 高职学生参与社 区志愿服 务 , 既有利 于学生的成长 , 也有利 于社 区的 良性发展 , 志愿服务意 义深远 。但
题、 困惑 , 不Leabharlann 拓展 自己的专业知识 , 提升烹饪技
能 。另外 , 烹饪行业是服务性行业 , 要想成为一名 优秀的烹饪从业人员 , 不仅需要过硬的烹饪技能 , 还需要优秀的职业素养 。在社 区志愿活动 中, 学
营养 ” , 以及指导居 民做简易的西点、 面点 , 提高居
7 6
德育园地
基金项 目: 2 0 1 5 年度 无锡 市职业教 育创 新发展专项研 究立项课 题“ 职校学生志愿行 动研 究— — 以无锡 市区职 业
学校 为例 ”
作者简介 : 徐虹 霞, 女, 无锡旅 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 学校讲师 , 硕 士, 主要研 究方向为高职德 育。

专业特色背景下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探索

专业特色背景下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探索

专业特色背景下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探索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今社会,大学生志愿服务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志愿服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目前在大学生志愿服务领域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缺乏长效机制的支撑。

在传统的大学生志愿服务中,很多活动都是零散的、短期的,缺乏系统性和长期性,难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专业特色背景下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发展,为构建长效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专业特色的引入,可以让大学生志愿服务更加贴近社会需求,更加符合学生专业特长,更加具有传承性和持续性。

探索专业特色背景下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已经成为当前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深入推进,建立长效机制已经迫在眉睫。

只有通过建立科学的机制和制度,才能更好地发挥大学生志愿服务的作用,为社会和个人带来更多的收益。

研究专业特色背景下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2 研究意义本文主要围绕专业特色背景下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展开探讨,其中研究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于提升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效果和质量具有重要价值。

随着社会发展和大学生素质要求的提高,专业特色背景下大学生志愿服务需要更加科学、系统和高效,而长效机制的建立将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重要保障。

二是对于促进社会和大学校园之间的有效互动具有深远意义。

专业特色背景下大学生志愿服务不仅是学生个人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学校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方式。

通过建立长效机制,可以更好地促进社会资源与学校资源的有效对接,实现优势互补,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

三是对于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竞争力有着积极推动作用。

长效机制的建立将为大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和实践平台,促进其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发展,提高其就业竞争力和社会价值,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双赢局面。

本研究对于推动专业特色背景下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建设,提升服务效果及质量,促进社会与校园有效互动,以及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竞争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基于“实践育人视角”的高职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

基于“实践育人视角”的高职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

基于“实践育人视角”的高职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高职大学生志愿服务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高职大学生作为社会主力军之一,他们参与志愿服务,不仅可以为社区居民提供帮助,也能够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目前高职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参与者较少,服务内容单一,缺乏长效机制等。

建立基于“实践育人视角”的高职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对于推动高职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建立长效机制是提升高职大学生志愿服务质量的关键。

目前,许多高职大学生志愿服务都是临时性的活动,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

要提升志愿服务的质量,必须建立长效机制。

长效机制包括明确的组织架构、服务计划和培训体系等。

组织架构可以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责,提高协调效率。

服务计划可以制定清晰的目标和任务,让学生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为什么做。

培训体系可以帮助学生提升专业能力和服务意识,提高服务的效果和满意度。

基于“实践育人视角”的长效机制可以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高职大学生志愿服务是学生实践育人的重要载体。

通过参与志愿服务,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

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学生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和任务,通过实践来锻炼自己的领导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等。

通过实践育人,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具备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

基于“实践育人视角”的长效机制可以加强高职大学生和社会的互动。

高职大学生志愿服务是学生和社会互动的重要方式。

通过参与志愿服务,学生可以与社会各界建立联系,了解社会需求和发展动态。

学生也可以为社会提供帮助,提升社会影响力。

通过互动,可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意识,增进学生对社会的认同和归属感。

基于“实践育人视角”的高职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

基于“实践育人视角”的高职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

基于“实践育人视角”的高职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高职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是基于“实践育人视角”的一种组织形式,旨在通过长期持续的志愿服务活动,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高职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要明确目标,即通过志愿服务活动,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在机制的设立过程中,需要明确长期的服务目标和指标,并与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目标相结合。

这样可以确保志愿服务活动不仅是一种单一的社会实践,更是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机制需要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组织架构,包括志愿服务队伍的建设、活动的策划与组织、成果的评估与总结等。

要建立学校志愿服务组织,召集对志愿服务有兴趣的学生组成志愿者队伍。

要制定志愿服务活动的具体规划和计划,包括活动的时间、地点、参与人数、服务内容等。

要对志愿服务活动的成果进行评估和总结,及时反馈给学生,鼓励他们继续参与。

机制需要建立起一套激励机制,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可以通过制定相关规定,对参与志愿服务的学生给予奖励和荣誉称号,如获得学校颁发的志愿服务先进个人、优秀志愿者等称号。

还可以通过志愿服务经验的积累等方式,为参与志愿者提供一定的学习和就业资源支持,激发他们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和热情。

机制需要与社会资源进行深度融合,将高职大学生志愿服务与社会需求相结合。

可以与各个社会组织和政府部门合作,共同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高职院校也可以与社会企业和社会组织签署合作协议,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志愿服务机会。

这样,既能有效发挥志愿服务的社会效益,又能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资源支持,满足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需求。

民办高职院校志愿服务推广长效机制构建

民办高职院校志愿服务推广长效机制构建

浅论民办高职院校志愿服务推广长效机制构建【关键词】志愿服务;民办高职院校;长效机制在民办高职院校中推广志愿服务,首先必须对“志愿服务”一词作准确清晰的把握,否则接下来的任何研究性结论都会出现偏倚。

“志愿服务”泛指利用私人的时间、职业技能、资源和爱心为邻居、社区、社会提供公益性的、无偿的、非职业化的援助行为。

从理性角度分析,志愿服务是一种不计个人回报的参与推动社会发展、促进人类进步和完善社区范围工作的精神,是个人对自身价值、人类、社会和人生观的一种积极乐观态度。

从社会角度分析,对中国而言,志愿服务是中国社会从传统生活理念向现代生活理念转变,是建设和谐社会宏伟目标的助推器。

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志愿服务作为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人才培养教育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从学校角度分析,志愿服务是健全学生人格,塑造学生思想伦理道德,公民道德素质以及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之一。

志愿者行动满足了当代青年实现自我和奉献社会的一种自觉追求,体现了当代青年关注社会问题并为寻找有效的解决办法而积极参与的热情。

1.在民办高职院校中推广志愿服务的重要性1.1在民办高校中推广志愿服务是促进校风学风建设,提高教育质量的需要校风学风建设是民办高职院发展建设的中心工作之一,在笔者看来,更是一个衡量民办高职院校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能力优劣高低的重要标准。

但由于民办高职院校受办学性质,生源结构,招生层次以及国家政策等因素的限制,生源质量良莠不齐,普遍存在自我管理和纪律意识淡薄,政治理论水平较低,个人思想道德觉悟有待提高的情况。

这些因素容易导致学生的不全面发展,严重阻碍了民办高职院校的校风学风建设和教学质量。

通过推广志愿服务,构建起志愿服务实践的平台,让学生在参与志愿服务体会“和谐、协作、互助、友爱”的志愿服务精神本质,增强自我思想觉悟能力,锻炼团队协助能力,提升公民道德素质,强化自我管理和纪律意识,有利于大力促进校园的校风学风建设,也有利于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最大化。

基于“实践育人视角”的高职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

基于“实践育人视角”的高职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

基于“实践育人视角”的高职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高职大学生志愿服务已经成为一种流行的社会实践活动。

志愿服务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更能够为社会贡献力量。

在高职大学生志愿服务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服务内容单一、服务时间短暂、组织管理不规范等。

为了更好地发挥高职大学生志愿服务的作用,建立长效机制是非常重要的。

一、建立志愿服务组织要建立“实践育人视角”的高职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首先应该建立专门的志愿服务组织。

该组织可以由学校、社区、企事业单位等多方共同参与,负责统筹、协调和组织各类志愿服务活动。

组织可以设立专门的部门或者办公室,负责志愿服务的宣传、招募、培训和管理工作。

二、完善志愿服务培训体系为了提高高职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质量和水平,需要建立完善的志愿服务培训体系。

学校、社区、企事业单位等可以提供相关课程和培训,包括社会实践经验分享、社会调研方法、志愿服务技巧等。

对参与志愿服务的学生进行定期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三、拓宽志愿服务内容现阶段高职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内容比较单一,主要集中在社区服务、环保宣传、敬老院陪护等方面。

为了更好地发挥高职大学生的专业特长和特长,可以拓宽志愿服务的内容。

可以组织开展技能培训、科普宣传、文化交流等活动,充分发挥高职大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优势,提高志愿服务的实效性和创新性。

为了确保高职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质量和效果,需要建立志愿服务的评价机制。

可以通过问卷调查、专家评审等方式对志愿服务活动进行评估和评价,对于表现优秀的志愿者给予表彰和奖励,激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志愿服务中。

也可以建立志愿服务的沟通反馈渠道,让服务对象和社会公众对志愿服务活动提出建议和意见,为志愿服务的改进提供参考。

五、加强志愿服务宣传和推广要建立“实践育人视角”的高职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需要加强对志愿服务的宣传和推广工作。

可以通过校园广播、校报、校内宣传栏等途径向全校师生宣传志愿服务的意义和价值,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志愿服务中。

基于“实践育人视角”的高职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

基于“实践育人视角”的高职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

基于“实践育人视角”的高职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志愿服务在高校学生中的意义愈发凸显。

作为高职大学生,他们理应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实践育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

在此背景下,建立和完善基于“实践育人视角”的高职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职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意义高职教育的性质注定了其与社会需求的高度契合度,而志愿服务则是高职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高职大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不仅有助于提升自身综合素质,还可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建立和完善长效的志愿服务机制对于高职院校来说至关重要。

1. 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学生参与高职院校应当从学校层面加强志愿服务的宣传教育工作,向学生普及志愿服务的重要性,推动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观和公益意识。

通过举办讲座、举办主题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志愿服务。

2. 建立完善的志愿服务组织机构高职院校应当建立完善的志愿服务组织机构,明确服务方向、服务内容和服务对象,制定详细的志愿服务流程和管理制度,确保志愿服务活动的有效开展。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组织志愿服务活动,提升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提供相关培训和技能支持高职院校可以通过举办志愿服务技能培训班、开设志愿服务实践课程等方式,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培训和技能支持,提升学生的志愿服务能力。

联合社会组织和企业,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义工机会和实践平台,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4. 建立奖励机制,激励学生参与高职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应当得到学校的认可和支持。

学校可以通过设立志愿服务奖学金、颁发志愿服务证书等方式,给予参与志愿服务的学生一定的奖励和荣誉,激励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

5. 完善志愿服务长效监督体系作为高职院校的一项重要工作,志愿服务应当建立健全的监督体系,确保志愿服务活动的规范和有效开展。

学校可以设立专门的志愿服务办公室或委员会,负责对志愿服务活动的组织、开展和管理进行监督和检查,并及时对志愿服务活动中的问题进行处理和改进。

基于“实践育人视角”的高职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

基于“实践育人视角”的高职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

基于“实践育人视角”的高职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基于此,有必要探讨如何构建基于“实践育人视角”的高职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以推动高职院校志愿服务的发展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研究和设计长效机制,可以帮助高职院校更好地整合资源、激励学生参与,并对志愿服务活动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的目的。

以上是关于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2 研究意义基于“实践育人视角”的高职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研究意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高职教育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阶段,而志愿服务是高职生全面发展的必要途径之一。

通过建立长效机制,可以更好地促进高职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提升其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其综合素质。

实践育人视角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种重要理论,强调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获取知识、提升技能、培养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基于实践育人视角的高职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设计,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增强其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建立高职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有助于促进院校与社会资源的对接和共享,提升高校社会服务的水平和影响力。

也为未来深化高职教育改革,推动高职学生全面素质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实践经验和借鉴。

研究基于实践育人视角的高职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发展价值。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主要是通过建立基于“实践育人视角”的高职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促进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提升其综合素质和能力。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通过实践育人视角的理论基础,探究高职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对其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影响,进而找到提升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

分析当前高职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现状,深入了解学生参与志愿活动的动机、参与程度、服务内容等情况,为制定长效机制提供依据。

设计并实施基于实践育人视角的高职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着重考虑如何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如何提升志愿服务的质量和效益,以及如何持续推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专业特色背景下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探索

专业特色背景下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探索

专业特色背景下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探索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大学生志愿服务在我国的高校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支持。

大学生志愿服务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专业特色教育的背景下,如何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成为了一个亟待探索和解决的问题。

一、专业特色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影响在特色教育背景下,学校对学生进行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培养,强调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掌握。

这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服务质量:专业特色的培养使得学生有了更深入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从而能够更好地应用这些专业知识和技能到志愿服务中,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2. 拓展服务领域:专业特色的培养让学生有了更广泛的知识和视野,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社会的需求和问题,从而可以将志愿服务领域扩展到更多的领域,满足社会的多样化需求。

3. 建立专业志愿团队:专业特色的培养让学生有了更为深入的专业交流和合作,可以更好地组建专业志愿团队,为社会提供更加专业化的志愿服务。

二、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重要性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是指建立在专业特色基础上的、具有持续性和可持续发展性的志愿服务体系和管理机制。

它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服务的效率和效果:通过长效机制的建立,可以让志愿服务更加有组织和规范,提高服务的效率和效果,满足社会的需求。

2. 建立学生的志愿服务意识:长效机制的建立可以让学生形成长期坚持的志愿服务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3. 促进学校和社会的互动和共享:通过长效机制的建立,学校和社会可以更好地互相合作和共享资源,实现双赢的局面。

在专业特色教育的背景下,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专业化培训:学校可以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专业化的志愿服务培训,让学生对于志愿服务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基于“实践育人视角”的高职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

基于“实践育人视角”的高职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

基于“实践育人视角”的高职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在当今社会,高职大学生志愿服务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高职大学生志愿服务既可以实现社会公益事业的宣传和教育,也可以让学生在参与志愿服务中发挥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自身素质和动力,同时还可以在服务过程中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意识。

然而,我们必须注意到,由于对长效机制的缺乏,大部分高校志愿服务只是“零星”、“散发”的行动,没有较好地与学校、社区、各级政府、企业和公益组织等利益主体形成有效的合作。

因此,我们需要建立基于“实践育人视角”的高职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做好志愿服务工作,发挥大学生志愿服务的作用。

本文就基于“实践育人视角”,提出构建高职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几点启示。

首先,高校应设立“志愿服务办公室”或“志愿组织”,形成明确的管理机制。

同时还应建立一套科学的志愿服务管理系统,对志愿服务的各个环节进行规范管理和监督,及时改进和调整工作,维护学生与社会机构之间的良好关系。

其次,高职大学生的志愿服务需要有各种形式,有计划的培训,设有专门的导师班,培养一批志愿服务的专业人才。

通过开设和推行“创新创业·社会责任”等创新创业教育系列课程,让学生学习实践经验,培养创新能力和科技创新意识;另外,我们还可以设计一些招募推广工作,让更多的学生参加志愿服务。

第三,高职大学生需要在志愿服务中感受到获得成功的快乐和知识的增长。

志愿服务的意义在于通过实践,增长知识和技能,并将其所学知识运用到以后的工作和社会服务中去。

因此,学校应建立长效机制,形成连续性,让学生从上学期志愿服务的成果得到反馈和获得回报,在新的学年中又再次投身于志愿服务,以驾驭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最后,社会各界应加强理解和支持,向大学生志愿服务输送精神、技术、资源等方面的支持,鼓励大学生为社会服务做出更多努力。

这样,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才能顺利的推进,为社会和学生带来更多正面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办高职院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长效机制初探【摘要】本文在分析当前民办高职院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笔者所处的高校、地区实际,从加强志愿者配套支持,建立健全大学生志愿者的激励机制、校内志愿者组织的管理机制;强化区校合作拓宽服务载体几个方面探索建立民办高职院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长效机制。

【关键词】高职院校志愿服务工作机制大学生志愿服务是青年大学生利用业余时间有组织地为他人、为社会提供无偿服务的志愿行为,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同向并轨的新事业。

大学生志愿者已经成为我国志愿者群体的中坚力量,在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等大型活动中,都留下大学生志愿者的身影,向世人展示了中国大学生的风采,用实际行动使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与人类的共同价值相衔接,在个性中表现共性,展示人类文明。

事实证明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工作,无论是对大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还是对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和对社会的进步都有着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近年来,借着参与广州亚运会志愿服务和广州创全国文明城市志愿服务的机遇,广州地区的民办高职院校也正大力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用自己的行动弘扬社会新风和文明风尚,传播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使大学生志愿服务成为加强大学生公民道德建设、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的有效载体,成为新时期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

但由于民办高职院校在办学层次和办学体制上的特殊性,在推动和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

如何建立民办高职院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长效机制,促进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更广泛发展,值得进行深入的探索与研究。

一、当前民办高职院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1、学生对志愿服务工作有冲劲,但缺乏深刻认识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好动”,爱好学习动手操作的专业技能,喜好课堂外的活动,热衷开拓视野、长见识的校外社会实践活动和志愿服务工作。

每年校园里招募志愿者,都有接近10%的新同学自愿报名参加。

虽然学生参加志愿者的热情很高,但对志愿服务工作缺乏深刻认识,存在着以下的浅薄、偏颇的认识:一是把志愿服务简单地看作是助人为乐,而不是社会责任和义务;二是在志愿服务中缺乏主观能动性,对志愿服务工作认识层次不高;三是个别同学带着功利性参加志愿者服务工作;四是校园有部分同学不能理解志愿者的工作,认为志愿者是出风头,争名利,这些无形中对志愿者思想产生负面影响。

2、学校对志愿服务工作支持力度不够首先,高校志愿服务工作的开展都是共青团在组织实施,民办高职院校也不例外,但共青团在民办高职院校里的力量是极其微小的,一般只有1到2名专职干部,能用在组织开展志愿服务工作上的力量非常有限。

二是缺乏经费保障。

由于民办高职院校体制的特殊性,其办学经费相当紧张,根本无法为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提供足够的经费保障。

三是在志愿服务工作上组织实施部门(共青团)与教学管理等部门缺乏联动,无法为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3、大学生志愿者的激励机制和培训机制不完善目前,民办高职院校尚未形成良好有效的大学生志愿者激励和培训机制。

部分学校比较重视志愿服务工作的社会效益和影响力,缺乏考虑对志愿者的激励,对志愿者只是进行志愿者表彰和综合测评加分等简单的精神奖励,容易造成部分志愿者对志愿服务只是3分钟热度,导致志愿者的流失,影响志愿服务工作的持续发展。

同样,大学生志愿者的培训机制落后,根本无法跟上当前志愿服务工作的发展,甚至有些院校只是登记了志愿者的姓名,就组织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严重影响志愿服务的质量和活动的成效。

4、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形式单一目前,民办高职院校志愿服务的形式过于单一,主要集中在校内清洁校园环境、服务校园大型活动和到校外敬老院、孤儿院开展扶老助残服务等;而且,开展志愿服务多为短期性,常在节假日、纪念日、活动日开展,成效不显著。

二、民办高职院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长效机制的探索当前,探索构建一套科学而有效的机制促进民办高职院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健康持续发展,要从学校上层的设计支持开始,抓好大学生志愿者的激励培训机制和志愿者组织的建设,通过与校外合作广泛建立志愿服务基地、提供志愿服务平台。

1、学校重视,加强对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配套支持一是搭建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实施部门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的联动机制。

在学校党委的统筹下,将大学生志愿服务与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相结合,使之成为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的重要途径;实现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常态化发展和提升志愿服务工作关注度的可行性渠道。

根据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组织实施的需要,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定期对志愿者培训或与志愿者一同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大大加强了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力量;同时教师在政治理论课堂上适当地讲授志愿服务活动的内容,并作为实践教学的重要内容,把理论课内容“活化”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

联动机制必将大力推动高校志愿服务工作的发展,又可以服务理论课的教学,一举两得。

二是制定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制度机制。

志愿服务工作作为当代大学生提高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在相关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文件、精神的指导下,把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工作纳入学校的教学体系,给以适当的学时或学分,鼓励大学生在校期间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志愿服务工作。

三是要建立有效的志愿服务投入机制。

资金投入是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发展较为关键的问题,民办高职院校开展志愿服务工作的资金更是捉襟见肘。

民办高职院校要在有限的办学经费里给志愿服务工作适当的经费支持,而且学校要塔建平台为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争取社会力量,如企业或个人捐赠、商家赞助等方式募集经费;同时,学校要为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配备相对足够的师资力量,为志愿者机构提供足够的活动场所和办公资源,以保障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开展。

2、建立完善大学生志愿者的激励机制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参与志愿者的热情虽高,但建立科学合理的大学生志愿者激励机制是维系志愿者的基础,更是保证民办高职院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长效发展的关键。

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通常都以提高综合素质、提高竞争力、参与重大活动等为出发点,因此大学生志愿者的激励,要充分考虑到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可以形式多样。

一是政策激励。

把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作为一门任意选修课给以学分认定,并且与就业推荐、推优入党、评优评先、奖学金和助学金评定等相联系,同时要认真做好志愿时的认证,让志愿者看到自己的成绩和感受到社会的认可。

二是精神激励。

定期开展志愿服务工作优秀个人和先进集体的评比表彰工作,对典型个人和集体广泛宣传,扩大影响。

三是情感维系。

积极塔建大学生志愿者相互沟通交流的平台,如交流会、拓展活动、生日会等活动,让志愿者在志愿者组织内结交朋友、交流心得体会,从而激发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

四是适当经济补偿。

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交通费、餐饮费等要给以适当的补偿。

3、健全完善校内志愿者组织的管理机制首先,完善志愿者组织的架构。

志愿者组织是民办高职院校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具体组织者和实施者,其“五脏俱全”是民办高职院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长效发展的保证。

由于大学生志愿者的人数众多,且人员流动性大,志愿者组织架构的建立要以“统一指挥、逐级建制、分层管理”为原则,在学校层面成立志愿者协会或志愿服务队,在系(二级学院)建立分会或中队,以年级为单位成立志愿者小队;同时根据志愿者组织的工作内容,成立相应的工作部门,并配备相应的大学生志愿者骨干,从而形成合理高效的管理架构。

其次,健全完善志愿者招募注册制度。

在校园招募志愿者时,要大力宣传志愿精神和学校的志愿服务工作,科学制定大学生志愿者的招募条件,重点考核志愿价值观和对志愿者工作的热爱。

招募志愿者后,要及时登记注册志愿者的详细信息,合理分编志愿者归属的队伍,并及时制作颁发志愿者证,明确其新招募志愿者身份,以便日后及时登记志愿时。

第三,健全完善志愿时登记制度。

科学开展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时数登记和认定工作,在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后,及时在其志愿者证登记志愿服务时数并认证,志愿时数要与志愿者的评优激励相联系;同时,创造条件让校内登记的志愿时与社会上志愿者机构的志愿时互同,使大学生志愿者的志愿服务得到社会的认同。

第四,建立大学生志愿者的培训机制。

大学生志愿者的培训工作是民办高职院校志愿者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不仅是提高志愿者素质的关键,也是民办高职院校志愿服务工作顺利开展的保证。

对大学生志愿者的培训内容应主要包括:志愿精神培养、志愿服务技能、心理教育、团队意识等方面,培训时间可分阶段灵活进行,培训形式可以形式多样,要易懂易学。

4、加强与属地政府相关部门的合作,拓宽志愿服务工作载体。

2010年广州亚运会的志愿者工作中,“区校对接”工作模式确保了志愿者工作出色完成,同时也让广州地区的民办高职院校收获了社会效益和荣誉。

目前,广州正加快亚运志愿者工作机制遗产的保留转化,不断深化“区校对接”工作模式,广州地区的民办高职院校应抓住有利形势、利用志愿服务的良好氛围,加强与属地政府志愿者组织的合作,形成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长效机制。

“区校对接”工作模式是优势资源互补的合作,民办高职院校要主动与属地政府相关部门探索建立全方位、立体式的合作。

一是志愿者组织架构上的合作。

学校的志愿者组织在相对独立的前提下,隶属于属地政府的志愿者组织,并给予大学生志愿者在校外注册和志愿时认定。

二是志愿者骨干交流的合作。

学校选派优秀的大学生志愿者骨干到属地政府的志愿者组织任职,同时邀请校外志愿者组织的骨干担任学校志愿者组织的顾问,培训大学生志愿者并对志愿者活动给以指导。

三是志愿服务项目的合作。

民办高职院校积极争取承担属地政府的志愿服务项目,由政府相关部门“牵线”,并提供活动资金和物资,学校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开展工作;同时,在条件成熟的社区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基地。

四是志愿服务活动的合作。

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属地政府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为大学生志愿者创造更多的志愿服务机会,如:社区文明宣传、创建文明城市志愿服务等。

通过加强与属地政府相关部门的合作,民办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必将长效发展,同时民办高职院校也将不断获得社会荣誉,扩大社会影响。

综上所述,民办高职院校应加大对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支持投入,健全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激励和管理制度,探索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长效机制,促进大学生志愿服务事业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1]谭建光王焕清.广州亚运会志愿服务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2010.7.[2]姚丽丽.建立高校青年志愿者工作长效机制探析.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7,第29卷第二期.[3]谭建光.中国广东志愿服务发展报告.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