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5.3物质的密度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老师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依次完成各个探究点
a.密度的概念
(1)学生带着思考题,阅读教材中P93-95,相关“物质的密度”的内容. 思考题:①密度的定义、密度的公式、密度的单位是什么? ②密度单位的读法,密度单位的换算.
(2)组织学生汇报思考的答案,了解单位体积的内涵,领悟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的单位等.
学生测出同一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设计思路:“同种物质的体积越大,质量越大”学生是有体会的,“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成正比”这一猜测,学生有一定的难度,应加以铺垫.】
【设计实验】
本活动的目的是验证由同种物质组成的不同体积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否相同.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其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否相同,研究的对象是大小不同,形状规则的长方形铁块和体积相同的铜块和铁块,要求学生带着思考题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思考题:(1)需要直接测量哪几个物理量?(2)用什么仪器来测量?(3)如何测量?(4)测量中需要收集哪些数据?(5)设计什么样的表格?
(二)讨论与交流怎样区分表面被涂成相同颜色的铁块和铝块.(多媒体展示)设想尽可以多情况,设计可能多的方案.
课内探究
a:情景导入 我们可以根据物质的特性来辨别物质,如一个铁块和一个塑料块,可以根据颜色、软硬程度来辨别它们.若把它们涂成相同的颜色,怎样区分呢?学生展开讨论,检查课前延伸准备情况.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入手来寻找物质的另一个特性.
(2)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3)不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依次完成各个知识点的演示)
5. 学生实验,记录数据
【合作探究 】
(1).提出问题: 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不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板书:6.4 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2).猜想与假设 通过比较一杯水和一桶水的体积、质量,比较一个小马铃薯和一个大马铃薯的体积、质量,学生能够猜出同种物质组成物体的体积越大,质量越大.
【设计思路:区分铁块和塑料块的方法很多,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来解决问题,学生有话说,这样就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提出了一些方法,老师通过简单的实验来加以否定,进一步引起学生的思考,提出新问题与学生已有的经验发生冲突,进一步激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欲望.】
4.演示:
(1)不同体积的铝块质量不同,相同体积的铝块和铁块质量不同。
b.查密度表 (1)学生仔细研读密度表,学会查密度表. (2)通过密度帮助学生认清这些内容: ①固体的密度是不是总大于液体的密度? ②不同物质的密度是不是一定不同? ③同种物质不同状态下的密度不相同. ④知道密度的物质的解释.
8.学生分组展示,并讲解各个知识点
9.学生完成对应的针对训练,并分组展示和讲解,老师给予相应的等级评价
3、引导公式的推导
……ρ=m/v m=ρv v=m/ρ
【教学设计】
1.课前导学案的完成情况反馈。
2.目标解读,作业反馈,老师点评作业情况。
3.设置情景,引入新课
(一)思考下列问题
(1).什么是物质的特性?说出物质的特性有哪些?( 导电性、导热性、磁性、硬度等)
(2).说出水、木块,铁块、铝块的特性有哪些不同?(状态、颜色、硬度等)
课题:《5.3:物质的密度》设计人:匡兴海
课前指导及培训:(各个老师按实际情况手写)
新课环节:(各个老师按实际情况手写,可从以下角度着手)
1.课前布置完成导学案的预习案
2.上课开始,解读教学目标
3.引导学生现场实验探究,自行记录数据,完成实验结论的推导。
4.学生根据老师布置的分组任务,讲解由实验得出的结论,并安排学生当堂完成针对训练,学生展示并讲解。
研究对象
质量
m/g
体积
V/cm3
比值(质量:体积)
数值
单位
水
1
2
铁Biblioteka Baidu
1
2
铜
1
2
铝
1
2
6.学生根据现象和数据,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分析论证 (1)指导学生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分别作出铁块和铜块的质量和体积关系的图像,其中纵坐标代表质量,横坐标代表体积.提示:物体的体积为0时,质量也为0,也可以作出一个点. (2)针对图据图像进行,分析论证. 形成共识: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3)要求学生计算出,表格中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由计算结果引导学生发现: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不同物质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 【设计思路:通过表格中的数据分析,学生也能得出结论.学生根据实验数据作出图像,更能形象、直观反映出质量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培养学生处理数据的能力.】
一; 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1、相同体积的同种物质,其质量是否相等?
2、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其质量是否相等?
二:密度
1、叫做密度
2:单位:和
1g/cm3=1Kg/m3
3、公式及变形ρ=m/v m=ρv v=m/ρ
【课后记】各个老师课后手写
补充知识点或习题:(各个老师按实际情况手写)
【作业布置】
5.学生小结本堂课的内容,完成网络图。
6.学生完成巩固提升。
分配展示任务:(各个老师按实际情况手写)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密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会应用密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掌握密度的相关知识,能解释生活中的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0.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拓展探究,再分组展示和讲解,老师给予相应的等级评价
11.学生完成对应的针对训练,再分组展示和讲解,老师给予相应的等级评价
12.学生总结,完成网络图。
梳理教材、交流提升 针对学生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评估,引出密度的应用——鉴别物质的种类
13.学生课外完成当堂测试
【板书设计】
第三节: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
【学情分析】本节内容是力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要求学生通过实验得到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其质量一般不同这一特性,从而引出密度这一定义。并能深刻理解这一概念。
【突破方式】教师根据课型进行调整(自行创造)
1、学生课前完成预习案。
2、演示好几个重要实验
(1):不同体积的相同物质,其质量和体积的比值关系。
(2): 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其质量和体积的比值关系。
激情参与,养成实事求是的实验态度。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物质的的性质,建立密度的概念,认识密度的公式和单位。
教学难点:应用“比值法”探究物质的性质。
【教学流程】
先通过学生预习完成预习案,明确物质可以从哪些方面去进行区分,知道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其质量一般不同,利用这一特性可以区分不同物质,然后利用天平和量筒进行探究物质的这一特性,并利用比值定义法得到密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
在学生讨论设计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实验方案,形成下列共识: (1)所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物体的质量和体积. (2)测量质量需要的仪器是天平. (3)而铁块与铜块的形状是规则的长方体,所以可以通过测量长方体的长、宽、高,然后计算出它们的体积,需要测量的仪器是刻度尺. (4)具体的实验的步骤: ①调解天平,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将物体的质量填入表格; ②用刻度尺测量该物体的长、宽、高,算出物体的体积并填入表格; ③计算出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并填入表格.分组实验、老师巡视,收集相关信息.
a.密度的概念
(1)学生带着思考题,阅读教材中P93-95,相关“物质的密度”的内容. 思考题:①密度的定义、密度的公式、密度的单位是什么? ②密度单位的读法,密度单位的换算.
(2)组织学生汇报思考的答案,了解单位体积的内涵,领悟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的单位等.
学生测出同一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设计思路:“同种物质的体积越大,质量越大”学生是有体会的,“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成正比”这一猜测,学生有一定的难度,应加以铺垫.】
【设计实验】
本活动的目的是验证由同种物质组成的不同体积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否相同.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其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否相同,研究的对象是大小不同,形状规则的长方形铁块和体积相同的铜块和铁块,要求学生带着思考题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思考题:(1)需要直接测量哪几个物理量?(2)用什么仪器来测量?(3)如何测量?(4)测量中需要收集哪些数据?(5)设计什么样的表格?
(二)讨论与交流怎样区分表面被涂成相同颜色的铁块和铝块.(多媒体展示)设想尽可以多情况,设计可能多的方案.
课内探究
a:情景导入 我们可以根据物质的特性来辨别物质,如一个铁块和一个塑料块,可以根据颜色、软硬程度来辨别它们.若把它们涂成相同的颜色,怎样区分呢?学生展开讨论,检查课前延伸准备情况.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入手来寻找物质的另一个特性.
(2)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3)不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依次完成各个知识点的演示)
5. 学生实验,记录数据
【合作探究 】
(1).提出问题: 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不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板书:6.4 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2).猜想与假设 通过比较一杯水和一桶水的体积、质量,比较一个小马铃薯和一个大马铃薯的体积、质量,学生能够猜出同种物质组成物体的体积越大,质量越大.
【设计思路:区分铁块和塑料块的方法很多,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来解决问题,学生有话说,这样就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提出了一些方法,老师通过简单的实验来加以否定,进一步引起学生的思考,提出新问题与学生已有的经验发生冲突,进一步激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欲望.】
4.演示:
(1)不同体积的铝块质量不同,相同体积的铝块和铁块质量不同。
b.查密度表 (1)学生仔细研读密度表,学会查密度表. (2)通过密度帮助学生认清这些内容: ①固体的密度是不是总大于液体的密度? ②不同物质的密度是不是一定不同? ③同种物质不同状态下的密度不相同. ④知道密度的物质的解释.
8.学生分组展示,并讲解各个知识点
9.学生完成对应的针对训练,并分组展示和讲解,老师给予相应的等级评价
3、引导公式的推导
……ρ=m/v m=ρv v=m/ρ
【教学设计】
1.课前导学案的完成情况反馈。
2.目标解读,作业反馈,老师点评作业情况。
3.设置情景,引入新课
(一)思考下列问题
(1).什么是物质的特性?说出物质的特性有哪些?( 导电性、导热性、磁性、硬度等)
(2).说出水、木块,铁块、铝块的特性有哪些不同?(状态、颜色、硬度等)
课题:《5.3:物质的密度》设计人:匡兴海
课前指导及培训:(各个老师按实际情况手写)
新课环节:(各个老师按实际情况手写,可从以下角度着手)
1.课前布置完成导学案的预习案
2.上课开始,解读教学目标
3.引导学生现场实验探究,自行记录数据,完成实验结论的推导。
4.学生根据老师布置的分组任务,讲解由实验得出的结论,并安排学生当堂完成针对训练,学生展示并讲解。
研究对象
质量
m/g
体积
V/cm3
比值(质量:体积)
数值
单位
水
1
2
铁Biblioteka Baidu
1
2
铜
1
2
铝
1
2
6.学生根据现象和数据,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分析论证 (1)指导学生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分别作出铁块和铜块的质量和体积关系的图像,其中纵坐标代表质量,横坐标代表体积.提示:物体的体积为0时,质量也为0,也可以作出一个点. (2)针对图据图像进行,分析论证. 形成共识: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3)要求学生计算出,表格中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由计算结果引导学生发现: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不同物质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 【设计思路:通过表格中的数据分析,学生也能得出结论.学生根据实验数据作出图像,更能形象、直观反映出质量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培养学生处理数据的能力.】
一; 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1、相同体积的同种物质,其质量是否相等?
2、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其质量是否相等?
二:密度
1、叫做密度
2:单位:和
1g/cm3=1Kg/m3
3、公式及变形ρ=m/v m=ρv v=m/ρ
【课后记】各个老师课后手写
补充知识点或习题:(各个老师按实际情况手写)
【作业布置】
5.学生小结本堂课的内容,完成网络图。
6.学生完成巩固提升。
分配展示任务:(各个老师按实际情况手写)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密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会应用密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掌握密度的相关知识,能解释生活中的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0.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拓展探究,再分组展示和讲解,老师给予相应的等级评价
11.学生完成对应的针对训练,再分组展示和讲解,老师给予相应的等级评价
12.学生总结,完成网络图。
梳理教材、交流提升 针对学生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评估,引出密度的应用——鉴别物质的种类
13.学生课外完成当堂测试
【板书设计】
第三节: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
【学情分析】本节内容是力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要求学生通过实验得到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其质量一般不同这一特性,从而引出密度这一定义。并能深刻理解这一概念。
【突破方式】教师根据课型进行调整(自行创造)
1、学生课前完成预习案。
2、演示好几个重要实验
(1):不同体积的相同物质,其质量和体积的比值关系。
(2): 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其质量和体积的比值关系。
激情参与,养成实事求是的实验态度。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物质的的性质,建立密度的概念,认识密度的公式和单位。
教学难点:应用“比值法”探究物质的性质。
【教学流程】
先通过学生预习完成预习案,明确物质可以从哪些方面去进行区分,知道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其质量一般不同,利用这一特性可以区分不同物质,然后利用天平和量筒进行探究物质的这一特性,并利用比值定义法得到密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
在学生讨论设计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实验方案,形成下列共识: (1)所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物体的质量和体积. (2)测量质量需要的仪器是天平. (3)而铁块与铜块的形状是规则的长方体,所以可以通过测量长方体的长、宽、高,然后计算出它们的体积,需要测量的仪器是刻度尺. (4)具体的实验的步骤: ①调解天平,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将物体的质量填入表格; ②用刻度尺测量该物体的长、宽、高,算出物体的体积并填入表格; ③计算出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并填入表格.分组实验、老师巡视,收集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