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千年风雨的贾鲁河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经千年风雨的贾鲁河,是牵动郑州发展的历史故道。它与黄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又承袭着“楚河汉界”的苍劲意味,只是在若干岁月的侵蚀之后,原本汹涌的水势渐渐干涸或湮灭,成为与旧时气象毫不搭界的一处破落河道。它跟这个城市互为依托的关系,也在城市居民的交替中,渐渐被人忽略。然而,兴衰演变,逝去的毕竟是表征,那些流淌千年的历史,无论何时都镌刻在记忆深处,随着郑州生态规划的明晰,这个不断得到治理的内河,正面临一次重大的改变。•历史故道的渊源和现状

•从密县(今新密)出发,一路挟沙卷浪、穿越无数村庄和农田、然后直奔开封,东流入淮。这就是历史上壮观的贾鲁河。•据1984年出版的《水利史话》记载:贾鲁河经人考证,是楚汉相争时的“鸿沟”。鸿沟是战国时期魏国所凿,故道位于荥阳市北,它引黄河水逶迤向东,流经开封,再南下注入颍河,气势浩荡。

秦朝末年,楚霸王项羽与汉王刘邦在此对峙,后约定“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历经千年风雨的贾鲁河,是牵动郑州发展的历史故道。它与黄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又承袭着“楚河汉界”的苍劲意味,只是在若干岁月的侵蚀之后,原本汹涌的水势渐渐干涸或湮灭,成为与旧时气象毫不搭界的一处破落河道。它跟这个城市互为依托的关系,也在城市居民的交替中,渐渐被人忽略。然而,兴衰演变,逝去的毕竟是表征,那些流淌千年的历史,无论何时都镌刻在记忆深处,随着郑州生态规划的明晰,这个不断得到治理的内河,正面临一次重大的改变。

•历史故道的渊源和现状

•从密县(今新密)出发,一路挟沙卷浪、穿越无数村庄和农田、然后直奔开封,东流入淮。这就是历史上壮观的贾鲁河。•据1984年出版的《水利史话》记载:贾鲁河经人考证,是楚汉相争时的“鸿沟”。鸿沟是战国时期魏国所凿,故道位于荥阳市北,它引黄河水逶迤向东,流经开封,再南下注入颍河,气势浩荡。

秦朝末年,楚霸王项羽与汉王刘邦在此对峙,后约定“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

•曾任郑州市水利局总工的水利专家周强告诉记者:这条河历史上曾经给中原带来多次大的水患,在元朝末年经工部尚书贾鲁疏浚后,改称贾鲁河。

•追根溯源,经历了数个朝代变迁的贾鲁河,掩藏着繁缛的历史轨迹。记者查阅《大清一统志》发现,关于贾鲁河的记载是这样的:“贾鲁所开河在仪封县黄陵岗(今兰考一带),故道埋没。今所云贾鲁河,即宋时之蔡河故道,本名孙家渡河。”

•而孙家渡河位于荥泽(今郑州古荥村东北,原为广武县,公元601年更名为荥泽),《明史记事本末》又有记载,从孙家渡口一直向东,经过开封朱仙镇,一直流淌到项城,自元末贾鲁疏浚后已二百余年,淤积严重。明代刘大夏认为,若疏而浚之,使之由泗水入淮河,就能减弱上游来水的气势,另外,再利用黄陵冈(兰考)的贾鲁旧河,“疏而浚之,使之由徐(州)入淮(河),则可减弱下流的气势。”不仅决口可以堵上,漕运也会顺利。于是明弘治七年(1494

年),刘大夏开始疏浚孙家渡口,也就是鸿沟所在的广武镇,同时另开一条70余里的新河,这条河依稀显露着贾鲁河今天的脉络。

•与黄河相通的贾鲁河,流域全长246公里,在郑州市郊境内39.1公里。《汉书.地理志》称之为“狼荡渠”,水势浩荡,蔚为壮观。只是今天,这种浩荡早已不见,黄河水到了南岸的“楚河汉界”遗址,便嘎然而止,曾经惊涛拍岸的“鸿沟”,转眼就消退归隐在地表深处,原本的故道裸露,成为灌木丛生的山峪。沟壑之间烟尘缭绕,沧桑遍布。而那些有幸保留下来的故道,却没能躲过现代工业的浸染,成为面目全非的污水河。

•漕运通道的繁荣和没落

•然而,无论岁月冲淡多少故道遗迹,作为重要水利工程的贾鲁河,也还在史书的一角保留着深刻的记忆。根据《郑县志》

记载,源自密县(今新密)圣水峪的上流,源自九仙庙泉的东

流,以及源自郑州市郊三李村西冰泉和温泉的中流,在郑州市

郊的尖岗村西汇合,携着京、索、须、郑四条水系,一路高歌,

流经侯寨、须水、石佛、老鸦陈、花园口,然后直入中牟境内,

再从那里流向尉氏、扶沟、西华,在周口市入颍水。郑州境内

的金水河、索须河、熊儿河、七里河、东风渠都是它的支流。

这样的出身,使贾鲁河成为当时漕运的重要通道。

•北宋时期,前身为蔡河的贾鲁河,河道瘀积,水面浅窄,为了增强水流的动力,北宋政府重新疏浚了河道,并把汴水导

入蔡河。这次修复是为解决京都漕运的,所以只修复了贾鲁河的一段,而郑州附近的一段贾鲁河,却从此荒废。

•而北宋国都所在的开封,却依托这条水量充盈的大河,创造了“舟楫相继,商贾毕至”的繁华,贾鲁河沿线许多市镇得漕运之利,也逐渐繁荣,这其中就包括人们熟知的历史名镇朱仙镇。

•岁月荏苒,贾鲁河流淌到战乱和灾荒弥漫的元朝末年,河道再度瘀积。公元1345年,大雨连续浇注二十多天,造成黄河暴涨,水势漫灌,沿河各郡县都受到水害。奢华腐败的元朝统治者为了安抚民众,才不得不治理河道。元顺帝正十一年(1351年),任命贾鲁以工部尚书兼总治河防使,治理水害。•今天来看,这是一个救民与劳民同时进行的浩大工程。贾鲁调集了15万民工个两万军士,在1351年四月动工,仅用三个月时间就疏通了140多公里的黄河故道。当年八月,贾鲁河把黄河在白茅堤(今山东曹县)、金堤(黄河支流、今荷泽)的决口也全部堵上了。

•贾鲁在疏通故道的同时,开凿了新河贾鲁自此完成了让他名垂千古的重要一役。不过由于当时条件的局限,完成疏浚之后的贾鲁河,在此后的数百年间,并没有让郑州躲开灾难深重的水患。

•据原郑州水利局副局长、高级工程师周强介绍,明朝弘治年间,黄河决口,造成贾鲁河淤塞,明政府在治理黄河的同时,

也对贾鲁河进行了疏浚,并对河道两岸进行了较大规模的修整。

从此,贾鲁河迎来了自北宋以来第二个漕运的黄金季节。•“据说当时贾鲁河上的朱仙镇码头日泊船200艘以上,考古学家后来在此挖掘出相当重量的船锚,证明当时贾鲁河上行驶过的货船,载重量相当大。”

•贾鲁河漕运繁荣的巅峰,在清朝中叶之后呈现衰颓之势。

19世纪末黄河再次泛滥成灾,造成贾鲁河的严重淤塞,此后,贾鲁河水流逐渐缩小,终至无法通航。失去漕运功能的贾鲁河,所有的繁华都不复存在。只有考古挖掘的遗迹,还能诉说当年的场景。

•清雍正六年之后,黄河水道南移,决口频繁出现,“大流夹城而过,凡四十里平原,尽成泽国。”经过五次大的黄水浸泡的贾鲁河,河底淤积的黄沙高出河岸很多,一到下雨河水就四处溢出。

• 1938年6月,蒋介石下令炸开花园口,使黄河水再次漫天遍野的肆虐,据当时的《河南赈务报》报道,郑县(今郑州)被淹十分之四,大水过后,贾鲁河彻底荒废

•1950年代的春天,贾鲁河的生命在民众的挽救里再次复苏。

•时称“专署”的郑州,一下子动员了上万名民工,挥师郊野,开挖索须河和贾鲁河。据参加开挖的老人回忆,当时“河道沿线,旗帜招展,人声鼎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