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谱法导论 hgh
合集下载
色谱法导论ppt文档
![色谱法导论ppt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a47066b41eb91a37f0115c0f.png)
4. 一般来说色谱检测器比分子光谱法灵敏度更高,比 质谱灵敏度低。
18.2.色谱法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术语
18.2.1. 色谱分离和相应 基础理论范畴
色谱基础理论是从微 观分子运动和宏观分布平 衡探讨最大限度提高分离 迁移和降低离散迁移的科 学原理,包括色谱热力学、 色谱动力学和色谱分离理 论。
各种色谱方法具有基 本相同的动力学理论,也 有相似的分离理论规律。
18.2.2. 分布平衡
色谱过程涉及溶质在两相中的分布平衡(distribution equilibrium),平衡常数K称为分布系数或分配系数:
K Cs Cm
(G)T.P 0
s sRlTnas mmRlTn am
s RlT n a sm RlT n a m
K Cs exp( )
Cm
RT
18.2.3.分布等温线
18.1.5.色谱法与其他分离、分析方法比较
18.1.5.3.与光谱、质谱分析方法比较 1. 光谱、质谱主要是物质定性鉴定分析方法,色谱法
本质上不具备定性分析功能。
2. 色谱法最主要的特点是适用于多组分复杂混合物分 离分析。
3. 色谱仪器的价格相对比分子光谱、质谱仪器低得多, 适用范围和领域更广。
经典柱色谱、制备色谱、萃取、精馏、结晶 精馏、萃取、吸附、吸收、膜分离
18.1.3. 分离方法分类
18.1.3.1. 按相的类型分类
18.1.3. 分离方法分类
18.1.3.2. 按分离机理分类
18.1.3. 分离方法分类
18.1.3.3.按分离过程推动力分类
18.1.4.色谱法分类
18.1.4.1. 按固定相的形态分类 柱色谱:填充柱、整体柱、毛细管或开管柱 平面色谱:薄层色谱和纸色谱 18.1.4.2. 按色谱动力学过程分类 淋洗色谱法 置换色谱法 迎头色谱法
18.2.色谱法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术语
18.2.1. 色谱分离和相应 基础理论范畴
色谱基础理论是从微 观分子运动和宏观分布平 衡探讨最大限度提高分离 迁移和降低离散迁移的科 学原理,包括色谱热力学、 色谱动力学和色谱分离理 论。
各种色谱方法具有基 本相同的动力学理论,也 有相似的分离理论规律。
18.2.2. 分布平衡
色谱过程涉及溶质在两相中的分布平衡(distribution equilibrium),平衡常数K称为分布系数或分配系数:
K Cs Cm
(G)T.P 0
s sRlTnas mmRlTn am
s RlT n a sm RlT n a m
K Cs exp( )
Cm
RT
18.2.3.分布等温线
18.1.5.色谱法与其他分离、分析方法比较
18.1.5.3.与光谱、质谱分析方法比较 1. 光谱、质谱主要是物质定性鉴定分析方法,色谱法
本质上不具备定性分析功能。
2. 色谱法最主要的特点是适用于多组分复杂混合物分 离分析。
3. 色谱仪器的价格相对比分子光谱、质谱仪器低得多, 适用范围和领域更广。
经典柱色谱、制备色谱、萃取、精馏、结晶 精馏、萃取、吸附、吸收、膜分离
18.1.3. 分离方法分类
18.1.3.1. 按相的类型分类
18.1.3. 分离方法分类
18.1.3.2. 按分离机理分类
18.1.3. 分离方法分类
18.1.3.3.按分离过程推动力分类
18.1.4.色谱法分类
18.1.4.1. 按固定相的形态分类 柱色谱:填充柱、整体柱、毛细管或开管柱 平面色谱:薄层色谱和纸色谱 18.1.4.2. 按色谱动力学过程分类 淋洗色谱法 置换色谱法 迎头色谱法
色谱法导论 hgh
![色谱法导论 hgh](https://img.taocdn.com/s3/m/6ff9ff4db307e87101f696e5.png)
W1 2 2 2 ln 2 2.355
3. 峰底宽度(基线宽度)
W b = 4σ
色谱峰的区域宽度是组份在色谱柱中谱带扩张的 函数,它反映了色谱操作条件的动力学因素.
(四) 保留值 1. 时间表示的保留值
①死时间 t M
②保留时间 t R
③调整保留时间 t
′ R
1)、 死时间t0或tM:不被固定相吸附或溶解的组分 流经色谱柱所需的时间。从进样开始到柱后出现 峰最大值所需的时间。 气相色谱—惰性气体(空气、甲烷等)流出 色谱柱所需的时间。 tM
吸附能力不同进行分离。
(3)离子交换色谱: 利用不同组分对离子交换剂
亲和力不同进行分离。
(4)凝胶色谱:利用凝胶对分子的大小和形状不同
的组分所产生的阻碍作用不同而进行分离的色谱法。
3.按操作形式分类:
柱色谱
填充柱色谱 毛细管柱色谱
平面色谱
纸色谱 薄层色谱 高分子薄膜色谱
(1)柱色谱:
填充柱色谱—固定相填充到柱管内。
色谱分析的目的是将样品中各组分彼此分离,
组分要达到完全分离,两峰间的距离必须足够远,
两峰间的距离是由组分在两相间的分配系数决定 的,即与色谱过程的热力学性质有关。但是两峰 间虽有一定距离,如果每个峰都很宽,以致彼此 重叠,还是不能分开。这些峰的宽或窄是由组分
在色谱柱中传质和扩散行为决定的,即与色谱过
t V
R R 2 2 2.1 t V R R 1 1
选择因子α
在定性分析中,通常固定一个色谱峰作为标准 (s),然后再求其它峰(i)对这个峰的相对保留 值.此时,ri,s可能大于1,也可能小于1.在多元混 合物分析中,通常选择一对最难分离的物质对,将它 们的相对保留值作为重要参数.在这种特殊情况下, 可用符号α表示: tR 2 tR 1
3. 峰底宽度(基线宽度)
W b = 4σ
色谱峰的区域宽度是组份在色谱柱中谱带扩张的 函数,它反映了色谱操作条件的动力学因素.
(四) 保留值 1. 时间表示的保留值
①死时间 t M
②保留时间 t R
③调整保留时间 t
′ R
1)、 死时间t0或tM:不被固定相吸附或溶解的组分 流经色谱柱所需的时间。从进样开始到柱后出现 峰最大值所需的时间。 气相色谱—惰性气体(空气、甲烷等)流出 色谱柱所需的时间。 tM
吸附能力不同进行分离。
(3)离子交换色谱: 利用不同组分对离子交换剂
亲和力不同进行分离。
(4)凝胶色谱:利用凝胶对分子的大小和形状不同
的组分所产生的阻碍作用不同而进行分离的色谱法。
3.按操作形式分类:
柱色谱
填充柱色谱 毛细管柱色谱
平面色谱
纸色谱 薄层色谱 高分子薄膜色谱
(1)柱色谱:
填充柱色谱—固定相填充到柱管内。
色谱分析的目的是将样品中各组分彼此分离,
组分要达到完全分离,两峰间的距离必须足够远,
两峰间的距离是由组分在两相间的分配系数决定 的,即与色谱过程的热力学性质有关。但是两峰 间虽有一定距离,如果每个峰都很宽,以致彼此 重叠,还是不能分开。这些峰的宽或窄是由组分
在色谱柱中传质和扩散行为决定的,即与色谱过
t V
R R 2 2 2.1 t V R R 1 1
选择因子α
在定性分析中,通常固定一个色谱峰作为标准 (s),然后再求其它峰(i)对这个峰的相对保留 值.此时,ri,s可能大于1,也可能小于1.在多元混 合物分析中,通常选择一对最难分离的物质对,将它 们的相对保留值作为重要参数.在这种特殊情况下, 可用符号α表示: tR 2 tR 1
经典:武汉大学分析化学下册18色谱法导论
![经典:武汉大学分析化学下册18色谱法导论](https://img.taocdn.com/s3/m/1072ebe4e53a580216fcfed0.png)
色谱柱:进行色谱分离用的细长管。 固定相:(stationary phase) 管内 保持固定、起分离作用的填充物。 流动相:(mobile phase)流经固定 相的空隙或表面的冲洗剂。
2020/12/20
2
按固定相的几何形式分类: 1.柱色谱法 2.纸色谱法 3.薄层色谱法
按流动相的状态分类:
13
固定相, 流动相, H, vm, v3
根据假设,将连续的色谱过程“人为地”分解成间歇过程。 这样色谱过程与Craig多次连续萃取过程十分相似,塔板内一 次平衡相当于一次萃取。
合并萃取液
多次萃取
单次操作类 似萃取洗涤
萃取 平衡 转移 错流萃取
2020/12/20
14
流动相 固定相
塔板号 0
1
2
第十八章 色谱法导论
Introduction of chromatography
一、色谱过程和色谱图 二、色谱动力学基础理论 三、色谱定性分析 四、定量分析方法
Hale Waihona Puke 2020/12/201
一、色谱过程和色谱图
色谱法(chromatography):以试样 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间的溶解、吸 附、分配、离子交换或其他亲和作用 的差异为依据而建立起来的各种分离 分析方法称色谱法。
3
r-1
r
塔板理论示意图
如果把上述错流萃取过程继续下去,平衡→转移 →再平衡→再转移→。。。
2020/12/20
15
流动
流动
0 加样
0 平衡
01
01 再平衡
01 2
塔板理论示意图
则每一个萃取单元(塔板)的溶质分布呈现二项式 分布,呈现为概率密度函数:
仪器分析学习课件 第6章 色谱法导论-气相色谱精品文档
![仪器分析学习课件 第6章 色谱法导论-气相色谱精品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0ae35943af45b307e87197e8.png)
(1)保留时间 tR
试样从进样开始到柱后出现峰极大点
时所经历的时间(O´B)
不(被2固)定死相时吸间附或t溶0 解的气体(如:空
气,甲烷)进入色谱柱时,从进样到出
现小极大峰所需的时间(O´A´)
流动相平均线速u: u L
t0
(3)调整保留时间 tR′
某组份的保留时间扣除死时间后称为 该组份的调整保留时间,即
吸附色谱: 利用各组分在吸附剂(固定相)上的吸附能力强弱 不同而得以分离的方法。气-固,液-固
离子交换色谱: 利用各组分在离子交换剂(固定相)上的亲和 力大小不同而达到分离的方法(属 LC一种)。
尺寸排阻色谱法: 利用大小不同的分子在多孔固定相中的选择 (凝胶色谱法GPC) 渗透而达到分离的方法(属LC一种)。 亲和色谱法: 利用不同组分与固定相(固定化分子)的高专属
但是色谱过程不仅受热力学的因素影响,而且还与分子 的扩散、传质等动力学因素有关,塔板理论的某些基本 假设并不完全符合柱内实际发生的分离过程,只能定性 地给出板高的概念,却不能解释板高受哪些因素影响, 也不能说明为什么在不同的流速下,可以测得不同的理 论塔板数,因而限制了它的应用
(二)速率理论
1956年van Deemter等提出了色谱过程动力学理论 ——速率理论
* 相对保留值 r21 (也称 柱选择因子21) :
指组分2与组分1的调整保留值之比
r21
tR' 2 tR' 1
VR' 2 VR' 1
r21只与柱温及固定相的性质有关,而与操作条件如:柱径、 柱长、填充情况及流动相流速无关,它表示了色谱柱对这两组 分的选择性,是气相色谱中的重要定性参数.
必须注意:相对保留值不是两个组份保留时间或保留体积之比.
色谱法导论PPT课件
![色谱法导论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d00f026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dc.png)
色谱法的应用领域
01
02
03
04
化学分析
色谱法广泛应用于化学分析领 域,用于分离和测定复杂有机 化合物、无机离子和金属配合 物等。
生物医药
在生物医药领域,色谱法用于 分离和纯化生物分子、药物成 分以及检测药物残留等。
环境监测
在环境监测领域,色谱法用于 检测空气、水和土壤中的有害 物质,如有机污染物、重金属 等。
新型硅胶基质固定相
硅胶基质固定相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 可用于分离各种极性化合物。
新型聚合物固定相
聚合物固定相具有高选择性、高柱效和良好的耐受性, 可用于分离复杂样品。
新型手性固定相
手性固定相可用于拆分光学异构体,为手性化合物的 分离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色谱仪器的发展
高效液相色谱仪
高效液相色谱仪具有高分离效能、高灵敏度和广 泛应用的特点,已成为色谱分析的重要手段。
食品成分分析
色谱法用于分析食品中的营养成分,如脂肪、蛋白 质、糖类等,以评估食品的质量和营养价值。
食品添加剂检测
色谱法用于检测食品中添加剂的含量,确保食品的 安全性和合规性。
食品污染物检测
色谱法用于检测食品中的污染物,如农药残留、重 金属等,保障食品安全和消费者健康。
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01
空气污染物的分离 与测定
食品工业
在食品工业中,色谱法用于检 测食品中的添加剂、农药残留 和营养成分等。
02
色谱法的基本原理
分离原理
分离原理
色谱法通过流动相和固定相之 间的相互作用,使不同组分在 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系 数不同,从而实现各组分的分 离。
分配系数
各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 的分配系数决定了它们在色谱 分离中的行为。分配系数越大 ,组分在固定相上的保留越强 ,越难以被洗脱。
第九章 色谱分析方法导论.ppt
![第九章 色谱分析方法导论.ppt](https://img.taocdn.com/s3/m/1c564552b84ae45c3b358c7a.png)
谢谢你的观赏
17
离子交换色谱:利用溶液中 不同离子与离子交换剂间的交换 能力的不同而进行分离的方法。
空间排斥(阻)色谱法:利 用多孔性物质对不同大小的分子 的排阻作用进行分离的方法。
2019-7-2
谢谢你的观赏
18
§9.2 色谱流出曲线(色谱图)及 有关术语
(一)气相色谱法分离的过程: 分离过程(以分离A、B两组
出现峰极大值时的时间。它包括
组份随流动相通过柱子的时间t0
和组份在固定相中滞留的时间。
2019-7-2
谢谢你的观赏
27
c. 调整保留时间tr’ :某组份的保留 时间扣除死时间后的保留时间,它
是组份在固定相中的滞留时间。即
tr' tr t0
由于保留时间为色谱定性依据。但
同一组份的保留时间与流速有关,
和 k 是计算色谱柱分离效能的重要
参数!
2019-7-2
谢谢你的观赏
48
二、 塔板理论 塔板理论是描述色谱柱中组分在两相间的分
配状况及评价色谱柱的分离效能的一种半经验式的 理论。塔板理论将一根色谱柱当作一个由许多塔板 组成的精馏塔,用塔板概念来描述组分在柱中的分 配行为。塔板是从精馏中借用的,是一种半经验理 论,但它成功地解释了色谱流出曲线呈正态分布。
柱分离效能评价指标;
色谱峰间距——固定相或流动相
选择是否合适的依据。
2019-7-2
谢谢你的观赏
37
§9.3 色谱法基本原理
色谱分析的目的是将样品中各组分彼此分离, 组分要达到完全分离,两峰间的距离必须足够远, 两峰间的距离是由组分在两相间的分配系数决定 的,即与色谱过程的热力学性质有关。但当两峰 间虽有一定距离,如果每个峰都很宽,以致彼此 重叠,还是不能分开。这些峰的宽或窄是由组分 在色谱柱中传质和扩散行为决定的,即与色谱过 程的动力学性质有关。因此,要从热力学和动力
第九章色谱分析法导论优秀课件
![第九章色谱分析法导论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e80693bf8c75fbfc67db274.png)
分为例)为:
混合组 分的分 离过程 及检测 器对各 组份在 不同阶 段的响 应
10 8 6 4 2 0 0 2 4 6 8 10 12
10 8 6 4 2 0 0 2 4 6 8 10 12
10 8 6 4 2 0 0 2 4 6 8 10 12
(二)色谱流出曲线: 从载气带着组分进入色谱柱起就 用检测器检测流出柱后的气体,并 用记录器记录信号随时间变化的曲 线,此曲线就叫色谱流出曲线,当 待测组分流出色谱柱时,检测器就 可检测到其组分的浓度,在流出曲 线上表现为峰状,叫色谱峰。
使用外力使含有样品的流动相(气体、 液体)通过一固定于柱中或平板上、与 流动相互不相溶的固定相表面。当流动 相中携带的混合物流经固定相时,混合 物中的各组分与固定相发生相互作用。
由于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性质和 结构上的差异,与固定相之间产生的 作用力的大小、强弱不同,随着流动 相的移动,混合物在两相间经过反复 多次的分配平衡,使得各组分被固定 相保留的时间不同,从而按一定次序 由固定相中先后流出。与适当的柱后 检测方法结合,实现混合物中各组分 的分离与检测。
气-液色谱法
气相色谱法
气-固色谱法
色
谱
法
液-固色谱法
液相色谱法
液-液色谱法
(二)按固定相的形式分类: 按固定相的状态可分为: 柱色谱:固定相装在色谱柱中; 纸色谱:利用滤纸作载体,吸附 在纸上的水作固定相; 薄层色谱:将固体吸附剂在玻璃 板或塑料板上制成薄层作固定相。
(三)按分离原理分类:可分为: 吸附色谱法:利用吸附剂(固定 相一般是固体)表面对不同组分吸 附能力的差别进行分离的方法;
和组份在固定相中滞留的时间。
c. 调整保留时间tr’ :某组份的保留 时间扣除死时间后的保留时间,它 是组份在固定相中的滞留时间。即
混合组 分的分 离过程 及检测 器对各 组份在 不同阶 段的响 应
10 8 6 4 2 0 0 2 4 6 8 10 12
10 8 6 4 2 0 0 2 4 6 8 10 12
10 8 6 4 2 0 0 2 4 6 8 10 12
(二)色谱流出曲线: 从载气带着组分进入色谱柱起就 用检测器检测流出柱后的气体,并 用记录器记录信号随时间变化的曲 线,此曲线就叫色谱流出曲线,当 待测组分流出色谱柱时,检测器就 可检测到其组分的浓度,在流出曲 线上表现为峰状,叫色谱峰。
使用外力使含有样品的流动相(气体、 液体)通过一固定于柱中或平板上、与 流动相互不相溶的固定相表面。当流动 相中携带的混合物流经固定相时,混合 物中的各组分与固定相发生相互作用。
由于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性质和 结构上的差异,与固定相之间产生的 作用力的大小、强弱不同,随着流动 相的移动,混合物在两相间经过反复 多次的分配平衡,使得各组分被固定 相保留的时间不同,从而按一定次序 由固定相中先后流出。与适当的柱后 检测方法结合,实现混合物中各组分 的分离与检测。
气-液色谱法
气相色谱法
气-固色谱法
色
谱
法
液-固色谱法
液相色谱法
液-液色谱法
(二)按固定相的形式分类: 按固定相的状态可分为: 柱色谱:固定相装在色谱柱中; 纸色谱:利用滤纸作载体,吸附 在纸上的水作固定相; 薄层色谱:将固体吸附剂在玻璃 板或塑料板上制成薄层作固定相。
(三)按分离原理分类:可分为: 吸附色谱法:利用吸附剂(固定 相一般是固体)表面对不同组分吸 附能力的差别进行分离的方法;
和组份在固定相中滞留的时间。
c. 调整保留时间tr’ :某组份的保留 时间扣除死时间后的保留时间,它 是组份在固定相中的滞留时间。即
色谱法导论
![色谱法导论](https://img.taocdn.com/s3/m/d2bfdcc7d5bbfd0a79567378.png)
其它色谱方法
• 毛细管电泳
是一种将毛细管色谱柱 与电泳结合在一起形成的 新型的分离技术,九十年 代得到快速发展,尤其适 用于生物大分子的分离分 析。 • 制备色谱 • 色谱联用技术
色谱流出曲线及术语
• 色谱图及色谱流出曲线即色谱色谱图, 也称色谱峰。 如下图所示 • 理想的色谱流出曲线应呈正态分布。
色谱法的分类
• • • • 按色谱动力学过程分 按两相的状态分 按分离原理分 按固定相形态分
按色谱动力学过程分
• 淋洗色谱法 • 置换色谱法 • 迎头色谱法
按两相状态分
气固色谱 气相色谱法 按流动相状态分 按固定相状态分 按固定相状态分 气液色谱 液固色谱
液相色谱法
超临界流体色谱
液液色谱
其中,气固和液固色谱中的固定相是一种多孔的、具有较大表面积的吸附剂颗粒 这种固定相与组分间存在物理吸附作用; 气液和液液色谱中的固定相是在具有化学惰性的固体颗粒(称担体)表面涂敷一 层高沸点有机化合物的液膜,称之为固定液,它能够溶解组分。
相对保留值只与固定相性质与柱温有关,可用作组分的 定性分析; 数值大小体现了柱选择性的好坏, α值越大, 则柱选择性越 好, 两组分分离得越开;当α等于1时,两组份重叠, 不能分开.
色谱流动相流速
• 色谱流动相的流速通常有两种度量方式。 • 体积流量(Fc):是单位时间流过色谱柱 的平均体积,单位mL· -1。不同的色谱 min 法Fc的测量方法不同。 • 线速度(u):定义为单位时间内流动相 流经色谱柱的长度,单位cm· -1,实际 min 应用中,可用柱长L和死时间tM求出。
(2)用体积表示的保留值
死体积(VM):VM = tM ×Fc ; Fc为柱出口处的流动相 流量(单位:mL/ min)。 保留体积(VR):VR = tR×F0 调整保留体积(VR'):V R' = VR -VM
HPLC-hgh
![HPLC-hgh](https://img.taocdn.com/s3/m/7600618ebceb19e8b8f6bada.png)
df 2 Cl Dl
DL T
2.
HPLC:H A C u (忽略纵向扩散项后)
B 2 Dm
T Dm
柱温T 低,流动相 大 B相忽略
讨论: 1)流动相流速对HPLC板高的影响(与GC对比)
H u u H ,n 柱效 ,但t R
柱子装填得好坏对柱效影响很大。对于细粒度的填料(< 20μ m)一般采用匀浆填充法装柱,先将填料调成匀浆,然后在 高压泵作用下,快速将其压入装有洗脱液的色谱柱内,经冲洗
后,即可备用。
柱管
固定相
发展趋势是减小填料粒度和柱径以提高柱效。
4.检测系统
在液相色谱中,有两种基本类型的检测器。一类是
溶质性检测器,它仅对被分离组分的物理或化学特性有 响应,属于这类检测器的有紫外、荧光、电化学检测器 等。另一类是总体检测器,它对试样和洗脱液总的物理 或化学性质有响应,属于这类检测器的有示差折光,电
一、塔板理论
H 理 L / n理
n理 tR 2 tR 2 ( ) 5.54( ) 16( ) W1 2 W
2
' ' tR 2 tR 2 16( ) 5.54( ) W W1 2
tR
H eff L / neff
' tR k t0
neff
neff
k 2 n理 ( ) 1 k
采用低黏度的流动相,柱温适当(一般采用室温)
HPLC法中分离条件的选择 (提高柱效的方法)
1. 固定相与装柱方法的选择: 选粒径小的、分布均匀的球形固定相 (dp≤10μ m)
首选化学键合相,匀浆法装柱
2. 流动相及其流速的选择: 选粘度小、低流速的流动相——甲醇, 流速约1ml/min 3. 柱温的选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种色谱理论:塔板理论和速率理论
一、塔板理论
在50年代,色谱技术发
展的初期,Martin等人把色
谱分离过程比作分馏过程,并
把分馏中的半经验理论-塔板
理论用于色谱分析法。
塔板理论把色谱柱比作一个分馏塔,假
设柱内有n个塔板,每个塔板高度称为理 论塔板高度,用H表示,在每个塔板内, 试样各组分在两相中分配并达到平衡,最 后,挥发度大的组分和挥发度小的组分彼
二、色谱法的分类
1.按两相状态分类:
流动相
液体 液体 气体 气体
固定相
固体 液体 固体 液体
类型
液-固色谱 液-液色谱 气-固色谱 气-液色谱 液相色谱
气相色谱
超临界 流体
超临界色谱
固体
液-固色谱
气相色谱(GC)—气体作流动相
(1)气固色谱:气体作流动相,固体吸附剂作固定相。
(2)气液色谱:气体作流动相,固定液作固定相。
其中β称为相比率,它是反映各种色谱柱型特点的又一 个参数。例如,对填充柱,其β值一般为6~35;对毛细管 柱,其β值为60~600。
④容量因子等于各组分在固定相中停留的时间与
在流动相中的停留时间之比:
t R-t M t R k tM tM
t R tM (1 k )
第三节
色谱法的基本理论
速进样条件下,这种假设大致趋近实际情况。
根据上述假设,将连续的色谱过程分解成间歇动作,色 谱过程与多次萃取过程相似,一个理论塔板相当于一个 两相平衡的小单元。如图所示,色谱柱相当于由大数量 彼此衔接的萃取平衡小单元组成。
根据分配平衡过程考察色谱柱内 溶质分布情况。
0 1 2 3 4 5
设 引 入 色谱 柱 零 号 塔 板上 的 溶 质 为 100个单位重量,溶质在两相分配系数K =1,并假设每个塔板内流动相与固定相 体积相等,则分配容量k’=1。假设色谱柱 由5个塔板组成,溶质开始时加在零号塔 板上,并按k’=1实现分配平衡。 在流动相、固定相内各分布50份溶质。
色谱柱的理论塔板数:n,
则三者的关系为:
n=L/H
(2)每个塔板内溶质分子在两相瞬间达到平衡,且纵向分子扩散可 以忽略。由于流动相不停地移动,分配平衡很难真正实现,这 种假设与实际状况存在一定差距。
(3)溶质在各塔板上的分配系数是一个常数,与溶质在每
个塔板上的量无关,即呈线性分布等温线,对于大多数 分配色谱或样品量很小的其他类型色谱,这种假设是合 理的。 (4)流动相通过色谱柱不是连续的,而是脉冲式的间歇 过程。 (5)溶质开始时加在色谱柱零块塔板上。样品量小,快
吸附能力不同进行分离。
(3)离子交换色谱: 利用不同组分对离子交换剂
亲和力不同进行分离。
(4)凝胶色谱:利用凝胶对分子的大小和形状不同
的组分所产生的阻碍作用不同而进行分离的色谱法。
3.按操作形式分类:
柱色谱
填充柱色谱 毛细管柱色谱
平面色谱
纸色谱 薄层色谱 高分子薄膜色谱
(1)柱色谱:
填充柱色谱—固定相填充到柱管内。
号信
二、色谱图中的基本概念
(一) 基线 操作条件稳 定后,仅有流动相通过 检测器时,仪器检测到 的信号称为基线。 稳定情况下,一条直 线。基线上下波动称为 噪音。
(二) 峰高 h 色谱峰顶
点与基线之间的垂直距 离称为色谱峰高;
(三) 色谱峰区域宽度 1. 标准偏差σ: 即0.607倍峰高处色谱 峰宽度的一半; 2. 半峰宽:
②容量因子(分配比,k)
在实际工作中,也常
用容量因子(分配比)来表征色谱分配平衡过程。 分配比是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组分在两相间 分配达到平衡时的质量比:
组分在固定相中的质量 ms k 组分在流动相中的质量 mM
③ 容量因子与分配系数的关系:
mS cs VS K k mm cm Vm
t V
R R 2 2 2.1 t V R R 1 1
选择因子α
在定性分析中,通常固定一个色谱峰作为标准 (s),然后再求其它峰(i)对这个峰的相对保留 值.此时,ri,s可能大于1,也可能小于1.在多元混 合物分析中,通常选择一对最难分离的物质对,将它 们的相对保留值作为重要参数.在这种特殊情况下, 可用符号α表示: tR 2 tR 1
(五) 分配系数与容量因子
1.分配过程 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
发生的吸附、脱附和溶解、挥发的过程,
叫做分配过程。
分配色谱的分离是基于样品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 反复多次地分配过程,而吸附色谱的分离是基于反复多次地 吸附-脱附过程。这种分离过程经常用样品分子在两相间的 分配来描述,而描述这种分配的参数称为分配系数。
色谱分离法一定是先分离,后分析
特征
一定具有两相:固定相和流动相 分离:利用组分在两相中分配系数或吸附能力 的差异进行分离
随着被分离样品种类的增多,该方法广泛地用于无色物 质的分离,“色谱”名称中的“色”失去了原有的意义, 但“色谱”这一名称沿用至今。
优点:“三高”、“一快”、 “一广” 高选择性——可将性质相似的组分分开 高效能——反复多次利用组分性质的差异 产生很好分离效果 高灵敏度——10-11~10-13g,适于痕量分析 分析速度快——几~几十分钟完成分离 一次 可以测多种样品 应用范围广——气体,液体、固体物质 化学衍生化再色谱分离、分析 缺点: 对未知物分析的定性专属性差 需要与其他分析方法联用(GC-MS,LC-MS)
2. 分配系数
①在一定温度下组分在两相之间分配达到平衡 时的浓度比称为分配系数K:
组分在固定相中的浓度 c S K= = 组分在流动相中的浓度 c M
一定温度下,组分的分配系数K越大,出峰越慢;
试样一定时,K主要取决于固定相性质(GC);
每个组份在各种固定相上的分配系数K不同; 选择适宜的固定相可改善分离效果; 试样中的各组分具有不同的K值是分离的基础; 某组分的K = 0时,即不被固定相保留,最先流出。
毛细管柱色谱—把固定相涂在毛细管内壁上。
(2)纸色谱:滤纸为固定相的色谱法,流动相是含一定比
例水的有机溶剂,样品在滤纸上展开进行分离。
(3)薄层色谱:把固体固定相压成或涂成薄膜的色谱法。
第二节 色谱流出曲线及有关概念
一、色谱流出曲线(色谱图)
混合物样品(A+B)→色谱柱中分离→检测器→记录下来。 组分从色谱柱流出时,各个组分在检测器上所产生的信号随 时间变化,所形成的曲线叫色谱图。 记录了各个组分流出色谱柱的情况,又叫色谱流出曲线。
液相色谱(LC)—液体作流动相
(1)液固色谱:液体作流动相,固体吸附剂作固体相。 (2)液液色谱:液体作流动相,固定液作固定相。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超临界液体色谱—超临界流体作色谱流动相。
2、按分离机理分类
(1)分配色谱:利用不同组分在两相分配系数或溶
解度不同进行分离。
(2)吸附色谱:利用吸附剂表面对被分离的各组分
t’R— 扣 除 了 死 时
间的保留时间。 t’R=tR-tM 又称校正
t’R
保留时间,实际保
留时间。 t’R体现的是组分在 柱中被吸附或溶解 的时间。
保留时间可用时间单位(如s)或距离 单位(如cm)表示。
保留时间是色谱法定性的基本依据,但 同一组份的保留时间常受到流动相流速的影 响,因此色谱工作者有时用保留体积等参数 进行定性检定。
W1 2 2 2 ln 2 2.355
3. 峰底宽度(基线宽度)
W b = 4σ
色谱峰的区域宽度是组份在色谱柱中谱带扩张的 函数,它反映了色谱操作条件的动力学因素.
(四) 保留值 1. 时间表示的保留值
①死时间 t M
②保留时间 t R
③调整保留时间 t
′ R
1)、 死时间t0或tM:不被固定相吸附或溶解的组分 流经色谱柱所需的时间。从进样开始到柱后出现 峰最大值所需的时间。 气相色谱—惰性气体(空气、甲烷等)流出 色谱柱所需的时间。 tM
3)、调整保留体积V’R:扣除了死体积的保留体积,真实 V’R= t’RFc = VR -V M
的将待测组分从固定相中携带出柱子所需的流动相体积。
V0、t0与被测组分无关,因而V’R . t’R更合 理地反映了物质在柱中的保留情况。
3、相对保留值r2.1或ri ,s
某组份2的调整保留值与组份1的调整保 留值之比,称为相对保留值:
色谱分析的目的是将样品中各组分彼此分离,
组分要达到完全分离,两峰间的距离必须足够远,
两峰间的距离是由组分在两相间的分配系数决定 的,即与色谱过程的热力学性质有关。但是两峰 间虽有一定距离,如果每个峰都很宽,以致彼此 重叠,还是不能分开。这些峰的宽或窄是由组分
在色谱柱中传质和扩散行为决定的,即与色谱过
第十九章
An introduction to chromatography
一、色谱法的起源、发展及定义
1、色谱法的起源
色谱法是一种分离技术,它是俄
国植物学家茨维特(M.Tsweet)1906 年提出的。在分离植物叶子中的色 素时,将叶片的石油醚(饱和烃混 合物)提取液倒入玻璃管中,柱中 填 充 CaCO3 粉 末 ( CaCO3 有 吸 附 能 力),用纯石油醚洗脱(淋洗)。
式中tR2′为后出峰的调整保留时间,所 以这时α总是大于1的 。
从色谱流出曲线上,可以得到许多重要信息:
(1)根据色谱峰的个数,可以判断样品中所含 组分的最少个数. (2)根据色谱峰的保留值(或位置),可以进行 定性分析. (3)根据色谱峰下的面积或峰高,可以进行定量 分析. (4)色谱峰的保留值及其区域宽度,是评价色谱 柱分离效能的依据. (5)色谱峰两峰间的距离,是评价固定相(和流 动相)选择是否合适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