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翻译及重点总结
鸿门宴原文翻译及知识点总结
![鸿门宴原文翻译及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77be0972cc58bd63186bd60.png)
鸿门宴原文翻译及知识点总结鸿门宴是在公元前206年于秦朝都城咸阳郊外的鸿门举行的一次宴会,参与者包括当时两支抗秦军的领袖项羽及刘邦。
这次宴会在秦末农民战争及楚汉战争皆发生重要影响,被认为间接促成项羽败亡以及刘邦成功建立汉朝。
后人也常用“鸿门宴”一词比喻不怀好意的宴会。
小编整理了鸿门宴原文、翻译及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
1鸿门宴原文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项羽大怒曰:“旦日飨(xiǎng)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
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急击勿失!”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
”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良乃入,具告沛公。
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zōu)生说(shuì)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故听之。
”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
”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
”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张良出,要项伯。
项伯即入见沛公。
沛公奉卮(zhī)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
高中必修课《鸿门宴》文言文翻译及赏析
![高中必修课《鸿门宴》文言文翻译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3ded9f35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b4.png)
高中必修课《鸿门宴》文言文翻译及赏析《鸿门宴》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文章叙述的是秦朝灭亡后两支抗秦军队的领袖项羽和刘邦在秦朝都城咸阳郊外的鸿门举行的一次宴会。
《鸿门宴》文言文翻译及赏析有哪些?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些关于高中必修课《鸿门宴》文言文翻译及赏析,作为参考,希望你喜欢。
《鸿门宴》文言文: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
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急击勿失!”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
”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良乃入,具告沛公。
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故听之。
”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
”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
”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张良出,要项伯。
项伯即入见沛公。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沛公曰:“诺。
”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鸿门宴》翻译
![《鸿门宴》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086be436284ac850ac024241.png)
5.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译:是谁替大王大王的军队足以抵挡项王吗?
7.君安与项伯有故?
译:你怎么和项伯有交情?
8.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译:秦朝时,他和我交往,项伯杀了人,我救了他。
9.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译:你替我请他进来,我要像对待兄长一样对待他。
14.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译:否则,你们这些人都将被他俘虏! 15. 常以身翼蔽沛公。 译:(项伯)常常张开双臂像鸟儿张开翅膀那样用身体掩护刘邦。 16.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 译:樊哙就进去了,掀开帷帐朝西站着,瞪着眼睛看着项王。 17.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 译:樊哙把他的盾牌扣在地上,把猪腿放在盾牌上,拔出剑来切着吃。
10.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译:我之所以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 意外事情的发生。 11.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译:明天早晨不能不早些亲自来向项王道歉。 12.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译:刘邦第二天早晨带着一百多骑兵来见项王。 13.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译:范增多次向项王使眼色,再三举起他佩戴的玉玦暗示项王。
18.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译:(秦王)杀人惟恐不能杀尽,惩罚人惟恐不能用尽酷刑。 19.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译:做大事不必顾及小节,讲大礼不必计较小的谦让。 20.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译:现在人家正好比是菜刀和砧板,我们则好比是鱼和肉,为什么 要告辞呢? 21.大王来何操? 译:大王来时带了什么东西?
《鸿门宴》翻译重点
1.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译:刘邦驻军霸上,还没有能和项羽相见。 2.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译:明天早晨犒劳士兵,替我打败刘邦的军队! 3.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译:楚国的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一向同留侯张良交好。 4.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 译:项伯就连夜骑马跑到刘邦的军营,私下会见张良,把事情全告诉了 他,想叫张良和他一起离开。
《廉颇》《鸿门宴》重点翻译
![《廉颇》《鸿门宴》重点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f5012a0e02020740be1e9b36.png)
9.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 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 我死尚且不怕,一杯酒有什么值得推辞的?秦王 有虎狼一样的心肠,杀人好像(惟恐)不能杀尽, 惩罚人惟恐不能用尽酷刑,所以天下人都背叛他。 10.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 俎(zǔ),我为鱼肉,何辞为?” • 做大事不必顾及细节,行大礼不必计较细小的礼 让。现在人家正好比是菜刀和砧板,我们则好比 是鱼和肉,为什么要告辞呢?"
7.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 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 你进去上前给他们祝酒,祝过酒后,请求舞剑, 趁机在座位上攻击沛公,杀死他。不这样的话, 你们这些人都将被他俘虏! 8.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 目眦(zì )尽裂。 • 樊哙就进去了,掀开帷帐朝西站着,瞪着眼睛看 着项王,头发直竖起来,眼眶都裂开了。
3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衡量这两个计策,宁可答应来让秦国承担理 屈的责任。 4 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欺,况大国乎?且以 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 但是我认为平民之间的交往尚且不相互欺 骗,何况是大国之间的交往呢!而且因为一 块璧的缘故拂逆强大秦国(对我们的)感 情,不应该。
5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 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相如度秦王特以 诈详为予赵城,实不可得。
11 .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吾属今为之虏矣! • 这小子不值得和他共谋大事!夺项王天下的 人一定是刘邦。我们都要被他俘虏了!
1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 被任命为上卿,凭借勇气在诸侯间闻名。
2 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 患秦兵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 想把这块宝玉给秦国,又怕得不到秦国的城, 白白受欺骗;想不给吧,又担心秦兵打过来。 主意拿不定,想找个能够出使并且回复秦国的 人,又找不到。
鸿门宴翻译重点
![鸿门宴翻译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376f75d2ce2f0066f5332272.png)
不得击。
自己的身子像翅膀一样
掩护沛公,项庄不能够
攻击沛公。
于原是文张:良至军门见樊 哙。樊哙曰:“今日 之事何如?”良曰: “甚急!今者项庄拔
译文: 于是张良到军营的门口去见 樊哙。樊哙说:“今天的事 情怎么样?张良说:“非常 危急!如今项庄拔剑起舞,
剑舞,其意常在沛公 他的意图一直在沛公身上。”
译文:
项王就收下了白璧, 放在座位上。亚父 接受了玉斗,放在 了地上,拔出剑把 它撞碎,说:“唉! 这小子不值得跟他 谋划大事!将来夺 走项王天下的人一 定是沛公。我们这 些人马上就会成为 他的俘虏!”
原文:
译文:
沛公至军,立诛 杀曹无伤。
沛公回到军营,立即 杀死曹无伤。
原文:
译文:
原文:
译文:
瞋目视项王,头发上 瞪着眼睛看项王,头发向上
指,目眦尽裂。
指着,眼眶都裂开了。
原文:
译文:
项王按剑而跽曰:
项王手握剑柄,直起身子,
“客何为者?”张良 说:“客人是干什么的?”
曰:“沛公之参乘樊 张良说:“这是沛公的警
哙者也。”项王曰: 卫樊哙。”项王说:“壮
“壮士,赐之卮酒。” 士!——赐给他一杯酒。”
欲献项王,玉斗一双, 给项王,一双玉斗,想献给亚
欲与亚父。会其怒,不 父。恰好他们生气,不敢献礼。
敢献。公为我献之。” 您替我献给他们吧。”张良说:
张良曰:“谨诺。”当 “遵命。”正当这时候,项王
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 的部队驻扎在鸿门下,沛公的
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 部队驻扎在霸上,相距四十里。
十里。沛公则置车骑, 沛公就丢下车马、随从,独自
原文:
译文:
项伯许诺,谓沛公 项伯答应了,告诉沛公说: 曰:“旦日不可不 “明天不能不早些来向项 蚤自来谢项王。” 王道歉。”沛公说:“好 沛公曰:“诺。” 的。”于是项伯又在夜里 于是项伯复夜去, 离开了,到达军营里,把 至军中,具以沛公 沛公的话全部报告给项王。 言报项王,因言曰: 趁机说:“沛公如果不先 “沛公不先破关中, 攻破关中地区的话,您怎 公岂敢入乎?今人 么敢进来呢?如今别人有 有大功而击之,不 很大的功劳却攻击他,这 义也。不如因善遇 是不仁义的啊。不如趁机 之。”项王许诺。 好好地对待他。”项王答
文言文鸿门宴注释翻译
![文言文鸿门宴注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e0c33741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d3.png)
原文:项羽遂入,即带剑拥盾入军门。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乃侧其盾以投大阍,遂入。
披帷西向坐,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
”则与斗卮酒。
哙拜受,立饮尽。
项王曰:“赐之彘肩。
”则与一生彘肩。
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
项王曰:“壮士,亦好酒乎?”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今日之事,刘季固不辞死,安知大王赐卮酒、彘肩,非有异心?”项王无以应。
注释:1. 项羽:楚霸王,名籍,字羽。
2. 带剑拥盾:携带剑和盾牌。
3. 交戟之卫士:手持长戟的卫士。
4. 樊哙:刘邦的部将,字叔,以勇猛著称。
5. 大阍:守卫宫门的大臣。
6. 披帷:掀开帷幕。
7. 瞋目:瞪大眼睛。
8. 跽:跪拜。
9. 参乘:陪乘,即随车而行。
10. 卮酒:古代酒器,容量约为二升。
11. 彘肩:猪肩肉。
12. 啖:吃。
13. 刘季:刘邦的字,季是他的排行。
14. 异心:别有用心。
翻译:项羽随后进入,手持剑和盾牌冲入军门。
手持长戟的卫士想要阻止他进入,樊哙便侧身用盾牌撞击大门,得以进入。
他掀开帷幕,面向西方坐下,瞪大眼睛看着项王,头发竖起,眼睛瞪得几乎要裂开。
项王按剑跪拜,问道:“客人是谁?”张良回答说:“他是沛公的陪乘樊哙。
”项王说:“勇士,赏给你一杯酒。
”于是递给他一杯酒。
樊哙跪拜接过,站立着喝完。
项王又说:“再赏给你一块猪肩肉。
”于是递给他一块猪肩肉。
樊哙将盾牌放在地上,将猪肩肉放在盾牌上,拔剑切着吃。
项王问:“勇士,你喜欢喝酒吗?”樊哙说:“我即使死了也不怕,一杯酒有什么好推辞的!今天的事情,刘季本来就不怕死,怎么知道大王赏给你一杯酒、一块猪肩肉,不是有什么别的心思呢?”项王无言以对。
鸿门宴上,樊哙以勇猛、忠诚著称,他不仅为刘邦解围,还以坚定的信念和勇气,揭露了项羽的阴谋。
这段文字生动地描绘了鸿门宴的紧张气氛和人物心理,展现了古代战争中的智勇与忠诚。
鸿门宴重点句子翻译
![鸿门宴重点句子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6ee0863c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7ee144c.png)
鸿门宴重点句子翻译
1、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
译文:(项伯)私下会见张良,详细地告诉他项羽将发动进攻的事,想叫张良跟他一同离去。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译文:(我)派军队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的发生。
3、大王来何操?
译文:大王来时携带了什么礼物?
4、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译文:夺取项王天下的,一定是沛公。
5、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译文:否则,你们都将被他俘虏!
6、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译文:刘邦第二天带领一百多人马来见项羽,到达鸿门,谢罪说:“我和将军合力攻打秦国,将军在黄河以北作战。
我在黄河以南作战,然而自己没有料想到能够先入关攻破秦国,能够在这里再看到将军您。
7、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译文:明天用酒肉犒劳士兵,要(让他们)打败刘邦的军队。
8、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译文:我替韩王护送沛公(入关),沛公现在有急难,(我)逃跑离
开是不讲道义的。
(完整版)鸿门宴重点实词及译文
![(完整版)鸿门宴重点实词及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2fa22ff2ddccda38366baf16.png)
鸿门宴沛公军○1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2关○1军:名词作动词,驻军。
军队;军队的编制单位○2王:称王。
帝王;秦汉以后帝王改称皇帝;诸侯或外族来朝见天子;大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3之。
”项羽大怒曰:“旦日○4飨○5士卒,为○6击破沛公军!”○3有:被动词,被占有。
○4旦日:明天○5飨:用酒食款待宾客,这里指犒劳。
○6为:介词,替,给。
后面省略宾语“我”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
范增说○7项羽曰:“沛公居7崤山以东都指钱财动宾结构,没有○8幸:宠幸,宠爱,指封建君主对妻妾○9素:一向叔父○10善:形容词作动词,与……交好,友善○11之:到公军,私见张良,具○12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
”张良曰:“臣为韩○12具:完全,全部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13,亡去○14不义,不可不语○15。
”良乃入,具告沛公。
沛公大惊,○13急:紧急情况,急难○14亡去:逃跑离开○15语:告诉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16大王为○17此计者?”曰:“鲰生○18说我曰:‘距○19关,对这件事怎么办?○16替,给○17献出○18浅薄无知的小人○19通“拒”把守○20通“纳”接纳毋内○20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故听之。
”良曰:“料○21大王士卒足以当○22项王乎?”沛公○21料:料想○22当:对等,比得上默然,曰:“固不如也。
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23项王也。
”○23背:违背,背叛沛公曰:“君安○24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25,项伯杀人,臣活○26之;今事有○24安:怎么○25游:交往,交际○26活:使动,使……活急,故幸来告良。
”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
”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孰与:跟……比,谁……和你相比谁大谁小?○27像对待兄长一样○28侍奉吾得兄○27事○28之。
《鸿门宴》司马迁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鸿门宴》司马迁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95b8af18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82.png)
《鸿门宴》司马迁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作品简介:《鸿门宴》,指在公元前206年于秦朝都城咸阳郊外的鸿门(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新丰镇鸿门堡村)举行的一次宴会,参与者包括当时两支抗秦军的领袖项羽及刘邦。
这次宴会在秦末农民战争及楚汉战争皆发生重要影响,被认为间接促成项羽败亡以及刘邦成功建立汉朝。
后人也常用“鸿门宴”一词比喻不怀好意的宴会。
详细记述最早见于“史圣”司马迁的《史记·项羽本纪》。
后衍生出大量的相关文学作品。
作品原文:鸿门宴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wàng)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项羽大怒,曰:“旦日飨(xiǎng)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
范增说(shuì)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急击勿失!”楚左尹(yǐn)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wú)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yù)。
”良乃入,具告沛公。
沛公大惊,曰:“为(wéi)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zōu)生说(shuì)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故听之。
”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
”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沛公曰:“孰与君少(shào)长(zhǎng)?”良曰:“长于臣。
”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张良出,要(yāo)项伯。
《鸿门宴》司马迁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鸿门宴》司马迁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f55c3177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0b.png)
《鸿门宴》司马迁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一、背景公元前 206 年,刘邦率领的义军攻入函谷关,秦王子婴投降,刘邦进入咸阳。
此时,项羽率领的楚军也到达了鸿门,准备攻打刘邦。
在这个背景下,刘邦与项羽之间的矛盾逐渐激化,鸿门宴也就应运而生。
二、宴会过程1. 无伤告密: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向项羽告密,说刘邦想在关中称王。
2. 范增献计:范增认为刘邦有野心,建议项羽在宴会上杀死刘邦。
3. 项伯夜访:项伯得知项羽的计划后,连夜赶到刘邦军中,向张良通风报信,并劝刘邦赴宴。
4. 张良献计:张良建议刘邦向项伯道歉,并在宴会上尽量表现出诚意。
5. 刘项约婚:刘邦通过张良与项伯约定,双方结为儿女亲家。
6. 项伯游说:项伯返回鸿门,将刘邦的话转达给项羽,项羽答应了刘邦的请求。
7. 刘邦谢罪:刘邦率领张良、樊哙等人到鸿门向项羽谢罪。
8. 项王留饮:项羽设宴款待刘邦,范增多次示意项羽杀刘邦,但项羽犹豫不决。
9. 范增举玦:范增让项庄舞剑,意图刺杀刘邦,项伯也起身舞剑保护刘邦。
10. 项庄舞剑: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但被项伯阻止。
11. 项伯翼蔽:项伯多次用身体掩护刘邦,使刘邦得以逃脱。
12. 樊哙闯帐:刘邦如厕时,樊哙闯入营帐,指责项羽,并要求喝酒。
13. 樊哙力斥:樊哙用言辞指责项羽,并表示愿意为刘邦死战。
14. 沛公逃席:刘邦借口如厕,趁机逃离鸿门。
15. 张良入谢:张良向项羽献上白璧和玉斗,解释刘邦的离开。
16. 项王受璧:项羽收下了白璧,范增却将玉斗击碎。
17. 亚父破斗:范增认为项羽不足以成大事,将玉斗击碎。
三、宴会结果1. 刘邦逃脱:刘邦在樊哙的保护下,成功逃脱鸿门。
2. 项羽设宴:项羽在宴会上没有杀死刘邦,继续设宴款待众人。
3. 范增失望:范增对项羽的优柔寡断感到失望,认为他日后必败。
4. 曹无伤被杀:刘邦回到军中后,立即诛杀了曹无伤。
四、人物分析1. 刘邦:刘邦在宴会上表现出了极高的智谋和应变能力。
他能够屈尊向项羽道歉,化解了项羽的怒气;在宴会上,他又能够巧妙地周旋,最终成功逃脱。
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全_高一语文文言文《鸿门宴》原文及翻译
![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全_高一语文文言文《鸿门宴》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07f979cb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5b.png)
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全_高一语文文言文《鸿门宴》原文及翻译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
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彩,此天子气也。
急击勿失!”项羽的集赋《楚左尹祥伯》善于留住侯章良。
张亮当时是培公人。
向波在晚上是培公的军队。
当他私下看到张亮时,他不得不起诉他。
他想打电话给张亮和他一起去,说:“不要死在他身上。
”张良说:“我的大臣派裴公去见汉王。
裴公很着急。
他必须死得不公,什么也不说。
”良乃入,具告沛公。
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故听之。
”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
”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
”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张良出,要项伯。
向波去看裴公了。
裴公以酒为生日,约定结婚。
他说:“我进关口的时候,邱浩不敢靠近,他是一个官吏,封了金库,等着将军。
所以他派了守门人准备出入关口。
日夜看着将军,他怎么敢违抗!也许博有话,官吏们不敢再善良了。
”项波答应了,说裴公说:“没有跳蚤,不要来感谢项王。
”裴公说:“答应我。
”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不如因善遇之。
”项王许诺。
裴公从一百多天的时间里骑马到洪门去见襄王。
谢说:“大臣和将军一起攻打秦国,将军在河北和河南打仗,但他不想先进入关隘,打破秦国,这样他就可以在这里再次见到将军。
高中必修鸿门宴原文及翻译注释
![高中必修鸿门宴原文及翻译注释](https://img.taocdn.com/s3/m/bb5cc8d6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e7.png)
高中必修鸿门宴原文及翻译注释我们常常说到鸿门宴到底是什么呢?高中课文鸿门宴会告诉你啦!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必修鸿门宴原文及翻译注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鸿门宴原文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项羽大怒曰:“旦日飨(xiǎng)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
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急击勿失!”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
”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 良乃入,具告沛公。
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zōu)生说(shuì)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故听之。
”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
”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
”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张良出,要项伯。
项伯即入见沛公。
沛公奉卮(zhī)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沛公曰:“诺。
”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不如因善遇之。
”项王许诺。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
鸿门宴原文翻译及知识点总结
![鸿门宴原文翻译及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637d0fb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9b.png)
鸿门宴原文翻译及知识点总结鸿门宴是在公元前206年于秦朝都城咸阳郊外的鸿门举行的一次宴会,参与者包括当时两支抗秦军的领袖项羽及刘邦。
后人也常用“鸿门宴”一词比喻不怀好意的宴会。
店铺整理了鸿门宴原文、翻译及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
鸿门宴原文翻译及知识点总结1鸿门宴原文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项羽大怒曰:“旦日飨(xiǎng)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
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急击勿失!”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
”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 良乃入,具告沛公。
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zōu)生说(shuì)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故听之。
”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
”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
”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张良出,要项伯。
项伯即入见沛公。
沛公奉卮(zhī)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沛公曰:“诺。
”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鸿门宴》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全面-实用
![《鸿门宴》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全面-实用](https://img.taocdn.com/s3/m/52a4b32c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8eb9f44.png)
《鸿门宴》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全面-实用《<鸿门宴>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全面实用》《鸿门宴》是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中的精彩篇章,生动描绘了楚汉相争初期,项羽与刘邦两大势力之间一场惊心动魄的宴会。
这篇文言文蕴含丰富的文言知识,以下为大家进行全面且实用的总结。
一、重点字词1、沛公军霸上军:名词用作动词,驻军。
2、沛公欲王关中王:名词用作动词,称王。
3、素善留侯张良善:形容词用作动词,交好。
4、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使动用法,使……活命。
5、吾得兄事之兄: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
6、日夜望将军至日夜:名词作状语,日日夜夜。
7、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使动用法,使……跟从。
二、通假字1、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
2、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背叛。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三、古今异义1、沛公居山东时山东:古义,指崤山以东;今义,指山东省。
2、约为婚姻婚姻:古义,儿女亲家;今义,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程度副词,很。
四、一词多义1、谢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道歉,谢罪)哙拜谢(感谢)乃令张良留谢(辞别)2、故君安与项伯有故(交情)故遣将守关者(特意)3、为使子婴为相(做,担任)为击破沛公军(替,给)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是)4、以具告以事(把)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用来)所以遣将守关者(……的原因)五、重点虚词1、而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表目的)今人有大功而击之(表转折)项王按剑而跽曰(表修饰)2、之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动词,到)为之奈何(代词,这件事)珍宝尽有之(助词,无实义)3、于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向)长于臣(比)得复见将军于此(在)六、特殊句式1、判断句此天子气也(“……也”表判断)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者,……也”表判断)2、宾语前置句大王来何操(“何操”应为“操何”,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沛公安在(“安在”应为“在安”,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3、状语后置句具告以事(“具告以事”应为“以事具告”)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贪于财货”应为“于财货贪”)4、被动句若属皆且为所虏(“为所”表被动)5、省略句为(吾)击破沛公军(省略介词宾语“吾”)欲呼张良与(之)俱去(省略宾语“之”)七、重点句子翻译1、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鸿门宴》翻译及重点总结
![《鸿门宴》翻译及重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d51a2e902768e9951e738f2.png)
《鸿门宴》译文及重要知识点【1】邦(的军队)驻扎(在)霸上,没能跟项羽相见。
邦的左司马无伤派人对项羽说:“邦想(在)关中称王,让子婴担任(他的)相国,珍宝全都归他所有。
”项羽非常生气地说:“明天用酒肉犒劳士兵,替(我)打败邦的军队!”在这时,项羽的军队四十万人,(驻扎)在新丰县鸿门;邦的军队十万人,(驻扎)在霸上。
增劝告项羽说:“邦(在)居住时,贪图财物,喜爱美女。
现在进入关中,财物一点都不要,妇女一个也不宠幸,这(表明)他的志向不在小的方面。
我派人观望他那里的云气,都是龙虎形状,呈现五彩颜色,这是天子的云气啊。
赶快攻打(他)不要失掉(时机)!”◆本节重要知识点1.军,名词作动词,驻军。
未得:没能。
得,能够。
言于项羽:介词短语后置句,“于项羽言”。
2.欲王(wàng)关中:王,名词作动词,称王。
介词短语后置句,省略句,“欲(于)关中王”。
3.为:担任。
动词。
尽:全都。
旦日:明天。
飨:用酒肉犒劳。
4.为(wèi)击破:省略句。
“为(吾)击破”。
为,替。
当是时:在这时。
是,译为“这”。
5.增说项羽曰:说,shuì,劝说。
6.沛公居:是省略句,“沛公居(于)”;也是介词短语后置句,“沛公(于)居”。
7.此其志不在小:判断句。
标志:“此…”。
此天子气也:判断句,标志:“此…也”。
小,形容词做名词,小的方面。
9.急击勿失:省略句,“急击(之)勿失(之)”。
两个代词“之”指代的容不一样。
【2】楚国左项伯,是项羽的叔父,平时和留侯良交好。
良这时跟随邦,项伯就连夜骑马赶到邦军中,私下会见良,把事情详细地告诉(良),想叫良和(他)一起离开,说:“不要跟从(他)一起死啊。
”良说:“我替王护送沛公(入关),沛公现在事情有急难,(我)逃跑离开不合道义,不能不告诉(他)。
”◆本节重要知识点1.楚左项伯者,项羽季父也:判断句,标志:“者……也”。
季父,叔父。
伯仲叔季。
2. 素:平时。
善:形容词活用做动词,和…交好。
《鸿门宴》原文+对照译文+注释(文白对译)
![《鸿门宴》原文+对照译文+注释(文白对译)](https://img.taocdn.com/s3/m/4db5a963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dd1197e.png)
《鸿门宴》原文+对照译文+注释(文白对译)
《鸿门宴》原文:
秦将王离带队攻打楚国。
刘邦派遣虞姬前往劝说王离停战,王离拒绝。
刘邦想出一个计策来对付王离。
他派人前去邀请项羽参加酒宴,并诱使虞姬偷偷带着刘邦的印玺前去寻找项羽。
当天晚上,项羽得知有人前来邀请他参加酒宴,便带着一支兵马前往。
到了鸿门,他看到了虞姬手中的印玺,心生疑惑。
刘邦解释说,他派虞姬过来劝说王离停战,并把印玺送给项羽作为信物。
项羽疑惑地说:“既然你派人劝说王离停战,为何要将印玺送给我?”刘邦答道:“因为我看不出王离信任我,只有让他害怕丧权辱国,他才会自愿停战。
”项羽决定与刘邦合作,一同对付王离,于是二人商议出一个计策。
计策开始施行,刘邦暗中告诉项羽,他会在宴会上敬酒给王离,项羽则会首先借敬酒之名刺杀王离。
当晚,酒宴开始,刘邦果然顺利敬酒给了王离。
项羽见时机成熟,立刻拔剑刺杀了王离。
楚军大乱,刘邦趁机抓住机会进攻,最终打败了楚国。
注释:
1. 鸿门:地名,位于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
宴会地点。
2. 印玺:君王的印信,官方信物。
3. 丧权辱国:指丧失国家权利,遭受国家尊严的侮辱。
4. 借敬酒之名刺杀:在敬酒的名义下实施暗杀行动。
鸿门宴翻译对照原文注释
![鸿门宴翻译对照原文注释](https://img.taocdn.com/s3/m/7644fd88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fc.png)
鸿门宴翻译对照原文注释鸿门宴这个词我们常常会谈及,那鸿门宴这个故事大家又是否清楚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鸿门宴翻译对照原文注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鸿门宴原文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
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急击勿失!”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
”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良乃入,具告沛公。
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故听之。
”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
”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
”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张良出,要项伯。
项伯即入见沛公。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沛公曰:“诺。
”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不如因善遇之。
”项王许诺。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
鸿门宴》重点句翻译
![鸿门宴》重点句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63f9beb8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26.png)
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沛公欲王关中:刘邦打算在关中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使子婴为相:让子婴担任丞相 珍宝尽有之:所有的珍宝都被刘邦据为己有
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范增多次给项羽使眼色,举起他佩戴的玉玦多次向项 羽暗示。
项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庄则进入帐内给刘邦敬酒,敬完酒后,说。
添加标题
意义:这句话反映了刘邦的聪明 和机智,也揭示了鸿门宴的紧张 氛围和刘邦面临的危机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翻译:刘邦的左司马曹无 伤派人对项羽说
重点词解释:沛公、左司 马、曹无伤、使、言、于、 项羽
句子结构分析:这是一个 复合句,主语是曹无伤, 谓语是使人言,宾语是对 项羽,宾补是曰
语境理解:这句话出现 在鸿门宴的开篇,是刘 邦和项羽的第一次直接 接触,曹无伤的背叛导 致了鸿门宴的发生
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刘邦现在遇到危急之事,逃走是不义之举,不能不告诉 项羽。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现在别人有大功却攻击他,这是不义之举,不如 趁机好好对待他。
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庄不得击
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XX
感谢观看
汇报人:XX
XX
鸿门宴重点句翻译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XX
目录
鸿门宴重点句翻译
01
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
02
01
《鸿门宴》原文及翻译
![《鸿门宴》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64debde7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05.png)
《鸿门宴》原文及翻译《鸿门宴》原文及翻译鸿门宴是在公元前206年于秦朝都城咸阳郊外的鸿门举行的一次宴会,参与者包括当时两支抗秦军的领袖项羽及刘邦。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鸿门宴》原文及翻译,希望对你有帮助!《鸿门宴》原文: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项羽大怒曰:“旦日飨(xiǎng)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
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急击勿失!”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
”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 良乃入,具告沛公。
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zōu)生说(shuì)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故听之。
”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
”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
”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张良出,要项伯。
项伯即入见沛公。
沛公奉卮(zhī)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沛公曰:“诺。
”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不如因善遇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鸿门宴》译文及重要知识点【1】刘邦(的军队)驻扎(在)霸上,没能跟项羽相见。
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对项羽说:“刘邦想(在)关中称王,让子婴担任(他的)相国,珍宝全都归他所有。
”项羽非常生气地说:“明天用酒肉犒劳士兵,替(我)打败刘邦的军队!”在这时,项羽的军队四十万人,(驻扎)在新丰县鸿门;刘邦的军队十万人,(驻扎)在霸上。
范增劝告项羽说:“刘邦(在)山东居住时,贪图财物,喜爱美女。
现在进入关中,财物一点都不要,妇女一个也不宠幸,这(表明)他的志向不在小的方面。
我派人观望他那里的云气,都是龙虎形状,呈现五彩颜色,这是天子的云气啊。
赶快攻打(他)不要失掉(时机)!”◆本节重要知识点1.军,名词作动词,驻军。
未得:没能。
得,能够。
言于项羽:介词短语后置句,“于项羽言”。
2.欲王(wàng)关中:王,名词作动词,称王。
介词短语后置句,省略句,“欲(于)关中王”。
3.为:担任。
动词。
尽:全都。
旦日:明天。
飨:用酒肉犒劳。
(wèi)击破:省略句。
“为(吾)击破”。
为,替。
当是时:在这时。
是,译为“这”。
5.范增说项羽曰:说,shuì,劝说。
6.沛公居山东:是省略句,“沛公居(于)山东”;也是介词短语后置句,“沛公(于)山东居”。
7.此其志不在小:判断句。
标志:“此…”。
此天子气也:判断句,标志:“此…也”。
小,形容词做名词,小的方面。
9.急击勿失:省略句,“急击(之)勿失(之)”。
两个代词“之”指代的内容不一样。
【2】楚国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平时和留侯张良交好。
张良这时跟随刘邦,项伯就连夜骑马赶到刘邦军中,私下会见张良,把事情详细地告诉(张良),想叫张良和(他)一起离开,说:“不要跟从(他)一起死啊。
”张良说:“我替韩王护送沛公(入关),沛公现在事情有急难,(我)逃跑离开不合道义,不能不告诉(他)。
”◆本节重要知识点1.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判断句,标志:“者……也”。
季父,叔父。
伯仲叔季。
2. 素:平时。
善:形容词活用做动词,和…交好。
从:跟从,跟随。
3. 夜驰之沛公军:夜,名词活用做状语,连夜。
之:动词,到。
4. 具告以事:是省略句,“具告(之)以事”;也是介词短语后置句,“以事具告(之)”。
5.与俱去:省略句,“与(之)俱去”。
毋从俱死也:省略句,“毋从(之)俱死也”。
6.亡:逃跑。
去:离开。
不可不语:省略句,“不可不语(之)”。
【3】张良就进去,(把事情)详细地告诉刘邦。
刘邦大吃一惊,说:“怎么办呢?”张良说:“谁替大王献出这个计策的?”(刘邦)说:“浅陋无知的人劝我说:‘把守函谷关,不要让诸侯进来,秦国的地盘可以全部(由你)称王了。
’所以(我)听信了他的话。
”张良说:“估计大王的军队足以抵挡项王(的军队)吗?”刘邦沉默(一会儿),说:“本来不如(人家),将怎么办呢?”张良说:“请让我前往告诉项伯,说沛公不敢背叛项王。
”刘邦说:“你怎么和项伯有交情?”张良说:“在秦朝时(项伯)和我交游,项伯杀了人,我救活了他;现在事情有紧急情况,所以幸亏(他)来告诉我。
”刘邦说:“(他)与你(年龄)相比谁更大谁更小?”张良说:“(他)比我大。
”刘邦说:“你替我请(他)进来,我应当像对待兄长一样对待他。
”◆本节重要知识点1.乃:就。
具:详细地。
为(wéi)之奈何:怎么办呢?为,动词,对付。
2.谁为(wèi)大王:为,介词,替。
为(wéi)此计:为,动词,献出。
一词多义现象。
3.距关:距,通“拒”,把守。
毋内诸侯:内,通“纳”,接纳,让……进来。
4.料:估计。
当:抵挡。
默然:然,…的样子。
固,本来。
如:比得上。
不如,比不上。
5.安:怎么。
有故:有交情。
秦时:名词做状语,在秦朝时。
游:交游,交往。
6.活之:使动用法,使……活,译为“救活”。
故:所以。
幸:幸亏,幸而。
8.长于臣:介词短语后置句,“于臣长”。
于,比。
9. 吾得兄事之:得,应当。
兄,名词活用做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
【4】张良出去,邀请项伯。
项伯就进来见刘邦。
刘邦奉上一杯酒祝福项伯,(和他)约定结为儿女亲家,说:“我进入关中,极小的财物都不敢沾染,登记官吏百姓,封闭(收藏财物的)府库,等待将军(到来)。
之所以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入和意外变故(发生)。
日日夜夜盼望将军到来,怎么敢反叛呢!希望您(对项王)详细地说明我不敢忘恩负义。
”项伯答应了,对刘邦说:“明天(你)不能不早些亲自来向项王谢罪。
”刘邦说:“好。
”于是项伯又连夜离开,回到(项羽)军营中,详细地把刘邦的话报告项王。
趁机说:“刘邦不先攻破关中,您怎么敢进来呢?现在人家有大功(你)却(要)攻打他,不合道义。
不如趁机好好地对待他。
”项王答应了。
◆本节重要知识点1.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即:就。
为寿:祝酒,祝寿,祝福。
2.婚姻:古今异义词,儿女亲家。
3.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所长的细毛,常用其比喻意义,比喻极微小的东西。
近:形容词活用做动词,靠近,沾染。
4. 籍吏民:籍,名词做动词,登记。
5. 所以……者:固定结构,之所以……的原因。
通常和“也”字构成判断句式。
6.备他盗之出入:之,主谓间,取独。
出入,偏义副词,义在“入”。
非常:古今异义,意外变故。
7. 日夜:名词做状语,日日夜夜。
臣之不敢倍德也:之,主谓间,取独。
倍,通“背”。
8.蚤:通“早”。
谢项王:向项王谢罪。
复夜去:夜,名词做状语,连夜。
去,离开。
9. 因言曰:因,趁机。
不如因善遇之:因,趁机。
【5】刘邦第二天率领一百多人马来见项羽,到达鸿门,谢罪说:“我和将军合力攻打秦国,将军(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作战,然而自己没有料到能够先进入函谷关攻破秦国,能够在这里再见到将军。
现在有小人的流言,使将军和我有了隔阂……”项羽说:“这(是)你的左司马曹无伤说的。
不这样,我怎么会到这样地步呢?”项羽当天就留下刘邦同(他)饮酒。
项羽、项伯面向东坐;亚父面向南坐──亚父,就是范增;刘邦面向北坐;张良面向西陪坐。
◆本节重要知识点1. 旦日:第二天。
从百余骑(jì):从,使动,使…跟随。
可译为“率领”。
谢:谢罪。
2.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省略句,介词短语后置句:“将军(于)河北战,臣(于)河南战”3. 意:料想。
得复见将军于此:介词短语后置句,“得于此复见将军”。
得,能够。
复,又。
4. 卻:通“隙”,仇隙,隔阂。
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判断句。
标志:“此”。
5. 不然,不这样。
何以:怎么会。
即日:当天。
因:就。
留沛公与饮:省略句,“留沛公与(之)饮”。
6. 东向坐:面向东坐。
后面的“南向”“北向”“西向”,都是如此。
7.亚父者,范增也:标准的判断句。
标志:“者……也”。
【6】范增多次使眼色给项羽,多次举起所佩带的玉玦来向项羽示意,项羽沉默着没有反应。
范增站起来,出去,召来项庄,对他说:“君王为人(心肠太软)不忍下手。
你进去上前祝酒,祝酒完了,请求用剑起舞助兴,趁机在座位上击倒刘邦,杀死他。
不然,你们都将被(他)所俘虏!”项庄就进去祝酒。
祝酒完了,说:“君王和沛公饮酒,军营里没有什么可以用来作为娱乐的,请让我用剑起舞助兴吧。
”项羽说:“好。
”项庄(就)拔剑起舞。
项伯也拔剑起舞,常常用自己的身体像鸟张开翅膀那样掩护刘邦,项庄不能击杀(刘邦)。
◆本节重要知识点1. 范增数目项王:数,shuò,多次。
目,名词做动词,用眼睛示意,使眼色。
2.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以,来,表目的。
示,向……示意。
三,数词做状语,多次。
倒装句。
3. 若入前为寿:若,你。
前,名词做动词,上前。
4. 无以:没有什么可以用来……。
固定结构。
请以剑舞:请,请求允许。
以:用。
5. 以身翼蔽:以,用。
翼,名词做状语,像鸟张开翅膀那样。
蔽,掩护。
不得:不能。
得,能够。
【7】于是张良到军营门口见樊哙。
樊哙问:“现在事情怎么样?”张良说:“非常危急!现在项庄拔剑起舞,他的意图常在沛公身上啊。
”樊哙说:“这太紧迫了!请允许我进去,和他同生共死。
”樊哙就带着剑拿着盾牌进入军门。
交叉着拿戟的守卫军门的士兵想阻止(他)不让(他)进去。
樊哙侧举他的盾牌一撞,卫士跌倒在地。
樊哙就进去了,掀开帷幕面向西站立,瞪眼看着项羽,头发向上直竖起来,眼角都(像)裂开了。
项羽握着剑跪直身子说:“客人做什么的?”张良说:“(他)是沛公的参乘樊哙。
”项羽说:“壮士!──赏他一杯酒。
”(左右的人)就给(他)一大杯酒。
樊哙拜谢后,起身,站着把酒喝了。
项羽说:“赏他一只猪腿。
”(左右的人)就给了(他)一只生的猪腿。
樊哙把他的盾牌反扣在地上,把猪腿放在(盾牌)上,拔出剑切着吃起来。
项羽说:“壮士!能再喝吗?”樊哙说:“我死尚且不怕,一杯酒哪里值得推辞!秦王有像虎狼一样(凶狠)的心肠,杀人惟恐不能杀尽,处罚人惟恐不能用尽酷刑,(因此)天下老百姓都背叛了他。
怀王(曾经)和众将领约定:‘先打败秦军进入咸阳的人做王。
’现在沛公先打败秦军进入咸阳,极小的财物(都)不敢沾染,封闭了宫室,退军(在)霸上(驻扎),来等待大王到来,特意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入和意外的变故(发生)。
像这样劳苦功高,没有封侯的赏赐,反而听信谗言,要杀有功的人,这(是)灭亡的秦国的后续者罢了!私意认为大王不(应该)采取(这样的做法)啊!”项羽没有(话语)用来回答,说:“坐。
”樊哙挨着张良坐下。
坐了一会儿,刘邦起身上厕所,乘机招呼樊哙出去。
◆本节重要知识点1. 何如:怎么样。
固定结构。
2.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脱胎于此段的成语,比喻说话或行动虽然表面上另有名目,其真实意图却在于对某人某事进行威胁或攻击。
3. 欲止不内:止,使动,使…止,阻止。
内,通“纳”,接纳,让…进去。
省略句,“欲止(之)不内(之)”。
4. 披帷:披,掀开。
西向:面向西。
瞋目:瞪眼。
按剑而跽:握着剑跪直身子。
而,表修饰。
5. 客何为者:何为,宾语前置,正常语序是“为(wéi)何”,为,做。
何,什么。
前置原因: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要前置。
6.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判断句。
标示:“者也”。
7. 则与斗(dǒu)卮酒:与,动词,给。
斗卮,一大杯。
省略句,“则与(之)斗卮酒”。
8. 拜谢:行拜礼,感谢。
立而饮之:站着把酒喝了。
立,动词做状语,站着。
而,表修饰。
9. 则与一生彘肩:省略句,“则与(之)一生彘肩”。
(是要试探樊哙)10. 拔剑切而啖之:而,表承接,有明显的先后关系。
先切下来,再吃。
11. 死且不避:且,尚且。
卮酒安足辞:安,哪里。
足,值得。
12. 有虎狼之心:虎狼,名词做状语,像虎狼一样。
13. 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如,惟恐。
刑,名词做动词,处罚。
举,胜:尽。
皆:都。
14. 故:特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