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电安全防护知识

静电安全防护知识

静电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它是由于物体表面带有相互分离的正负电荷而产生的静电场。静电现象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场景中出现,例如衣物与身体摩擦产生静电、天空中的雷电等。虽然静电本身并不危险,但在某些情况下,静电可能引发火灾和爆炸等安全风险。为了保障人们的安全,在一些特定的工作场所或环境中,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静电安全防护措施。以下是关于静电安全防护的一些基本知识。

一、静电的形成及特点

静电是由于物体的电荷分离而产生的,当物体表面存在正负电荷时,物体在与其他物体或环境接触时会发生静电放电。静电的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静电是暂时存在的,物体在与其他物体或环境接触后会失去静电;

2. 静电的大小取决于物体的电荷量和电压;

3. 静电在干燥的环境下更容易产生和积累,湿度越高,静电现象越少;

4. 静电的放电能够产生火花,造成火灾和爆炸等危险。

二、静电的危害

静电在某些特定场合下可能会引发危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火灾和爆炸:静电放电能够引发火花,当有易燃物质存在时,火花可能引发火灾和爆炸;

2. 电击:当人体接触带有高静电电荷的物体时,可能发生电击现象,导致人身伤害;

3. 电子设备故障:静电放电可能导致电子设备损坏或失效,造成经济损失。

三、静电安全防护措施

为了防止静电引发的危险,我们需要采取一些静电安全防护措施,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防护方法:

1. 防止静电积聚:在容易产生静电的场所,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增加空气湿度、使用导电设备等,来减少或避免静电的产生和积聚;

2. 接地保护:对于产生静电的设备或物体,应该进行接地处理,将其与地球接触,以便将静电安全地散去;

3. 静电消除器:对于需要频繁接触的物体,可以使用专门的静电消除器来消除静电,避免电击等伤害;

4. 防火安全措施:在易燃环境中,应该采取相应的防火安全措施,如使用防静电地板、使用防爆电器设备等;

5. 静电防护服装:在一些特定工作环境中,可以配备防静电服装,以避免静电的危害;

6. 静电监测与测试:对于一些需要进行静电安全防护的场所或设备,可以设置静电监测仪器,对静电进行实时监测和测试,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四、应用场景及注意事项

静电安全防护措施在一些特定的场所和工作环境中尤为重要,以下是常见的应用场景及注意事项:

1. 化学工厂:在化学工厂中,由于存在大量的易燃物质,防止静电引发的火灾和爆炸是至关重要的。在操作过程中,应使用防静电设备和工具,并保持工作场所干燥。

2. 石油炼化厂:石油炼化厂中的油品和化学品具有很高的易燃性,静电防护尤为重要。在操作过程中,应使用防静电的工具和设备,并加强对静电的监测和控制。

3. 医院手术室:在手术室中,由于存在大量易燃氧气和药品,静电可能引发火灾和爆炸。手术室应采用防静电材料和设备,保持恰当湿度,减少静电的产生。

4. 电子生产厂家:在电子生产厂家中,静电可能对电子设备造成损坏或失效。工作人员应使用防静电服装和工具,遵守静电安全操作规程。

5. 油轮和油罐车:油轮和油罐车在卸载油品时,容易产生静电,引发火灾和爆炸。在卸油过程中,应采取静电接地措施,防止静电积聚。

在进行静电安全防护时,我们应该遵守以下几个原则:

1. 充分了解相关知识:了解静电的危害和防护措施,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静电防护方案;

2. 加强管理和培训:建立相应的静电管理体系,加强对工作人员的静电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3. 定期检查和维护:定期对静电相关设备和场所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4. 随时监测和调整: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随时监测静电的情况,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总结:

静电安全防护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措施,涉及到物理、化学、电工等多个方面的知识。在进行静电相关工作时,我们应该充分了解静电的形成和特点,认识到静电的危害,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通过加强静电安全培训、监测和调整等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地预防静电引发的安全风险,保障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静电防护知识培训2篇

静电防护知识培训2篇 第一篇:静电防护知识培训 静电是指物体表面聚积电荷,如果这些电荷不能及时释放,就会出现静电放电现象。静电放电不仅会对人体造成伤害,还会引起火灾和爆炸等事故。为了保障生产和人身安全,我们必须认真对待静电防护工作。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静电防护知识。 1. 静电的危害 带电物体之间如果接触或靠近,或者受到摩擦、振动、 压力等外因刺激,就会形成静电放电,产生很高的电场强度和电压,导致电击、火灾或爆炸等事故。静电放电对人体的危害体现在三个方面: (1)电击:带电物体与人体接触,电荷通过人体传导, 造成电流通过,对人体产生伤害。比如,人经常感到的电击感。 (2)皮肤感觉:当电场强度超过一定值时,会对人体的 皮肤产生不舒适的刺痛感。 (3)火灾和爆炸:静电放电可引起或助长火灾和爆炸, 对人员和财产都会造成严重危害。 2. 静电产生的原因 (1)摩擦:不同材料之间的摩擦产生静电。 (2)分离:带电物体与接地物体的分离,会造成带电物 体表面的电荷无法及时释放。 (3)接触:带电物体与接地物体、电介质或导体接触, 会使电荷传导到接触物体。

3. 静电防护措施 静电防护是为了防止静电的产生、积累和释放,并预防由此引起的各种事故。以下是静电防护的几个措施:(1)杜绝静电的产生:采用导电、抗静电材料,减少材料间的摩擦,及时清除积存的杂物和垃圾。 (2)消除积累的静电:及时接地、接零,使用导电地垫、导电跑道,及时清理带电物体和容器表面的积尘、积水。 (3)减少静电放电的危害:穿戴带有静电导电性的工作服和静电泄电器,使用钳子等带有特定性能的工具,使用防静电手套、鞋套等装备,以及定期检测和更新防护设备。 4.静电防护的活动 为了加强静电防护工作,需要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开展以下活动: (1)静电防护知识的宣传和培训。 (2)静电防护规章制度的制定和执行。 (3)静电测试、检测和评估。 (4)建立静电防护台账和档案。 (5)对静电防护设备的日常维护和管理。 静电防护工作需要全员参与,并做好相应的宣传和培训,才能保障生产和人身安全。在工作中,我们要始终牢记静电的危害,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发现问题及时排除,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二篇:静电防护实用技能 静电防护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但是它并不难。只要我们学会了以下实用技能,就可以更好地进行静电防护工作: 1. 工作服和鞋子的选择

静电安全防护知识

静电安全防护知识 静电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它是由于物体表面带有相互分离的正负电荷而产生的静电场。静电现象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场景中出现,例如衣物与身体摩擦产生静电、天空中的雷电等。虽然静电本身并不危险,但在某些情况下,静电可能引发火灾和爆炸等安全风险。为了保障人们的安全,在一些特定的工作场所或环境中,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静电安全防护措施。以下是关于静电安全防护的一些基本知识。 一、静电的形成及特点 静电是由于物体的电荷分离而产生的,当物体表面存在正负电荷时,物体在与其他物体或环境接触时会发生静电放电。静电的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静电是暂时存在的,物体在与其他物体或环境接触后会失去静电; 2. 静电的大小取决于物体的电荷量和电压; 3. 静电在干燥的环境下更容易产生和积累,湿度越高,静电现象越少; 4. 静电的放电能够产生火花,造成火灾和爆炸等危险。 二、静电的危害 静电在某些特定场合下可能会引发危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火灾和爆炸:静电放电能够引发火花,当有易燃物质存在时,火花可能引发火灾和爆炸; 2. 电击:当人体接触带有高静电电荷的物体时,可能发生电击现象,导致人身伤害; 3. 电子设备故障:静电放电可能导致电子设备损坏或失效,造成经济损失。 三、静电安全防护措施 为了防止静电引发的危险,我们需要采取一些静电安全防护措施,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防护方法: 1. 防止静电积聚:在容易产生静电的场所,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增加空气湿度、使用导电设备等,来减少或避免静电的产生和积聚; 2. 接地保护:对于产生静电的设备或物体,应该进行接地处理,将其与地球接触,以便将静电安全地散去; 3. 静电消除器:对于需要频繁接触的物体,可以使用专门的静电消除器来消除静电,避免电击等伤害; 4. 防火安全措施:在易燃环境中,应该采取相应的防火安全措施,如使用防静电地板、使用防爆电器设备等; 5. 静电防护服装:在一些特定工作环境中,可以配备防静电服装,以避免静电的危害;

静电安全防护知识示范文本

文件编号:RHD-QB-K6192 (安全管理范本系列) 编辑:XXXXXX 查核:XXXXXX 时间:XXXXXX 静电安全防护知识示范 文本

静电安全防护知识示范文本 操作指导:该安全管理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进行更好的判断与管理。,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一、静电的特性及危害 1、静电的产生:当两种物体接触,其间距离小于25x10-8厘米时,将发生电子转移,并在分界面两侧出现大小相等,极性相反的两层电荷。当两种物体迅速分离时即可产生静电。 容易产生和积累危险静电的工艺过程: 1、固体物质大面积摩擦。 2、固体物质的粉碎、研磨过程;粉体物料的筛分、过滤、输送、干燥过程;悬浮粉尘的高速运动。 3、在混合器中搅拌各种高电阻率物质。 4、高电阻率液体在管道中高速流动,液体喷出

管口,液体注入容器。 5、液化气体、压缩气体或高压蒸汽在管道中流动或由管口喷出时。 6、穿化纤布料衣服、高绝缘鞋的人员在操作、行走、起立等。 2、静电的特点: 1、电压高。静电能量不大,但其电压很高。固体静电可达20万伏,液体静电和粉体静电可达数万伏,气体和蒸汽静电可达1万伏以上,人体静电也可达1万伏以上。 2、泄漏慢。因积累静电的材料的电阻率都很高,其上的静电很慢。 3、影响因素多。如材质、杂质、物料特征、工艺设备(如几何形状、接触面积)、工艺参数(如作业速度)、湿度和温度、带电历程等因素。由于静电

的影响因素多,静电事故的随机性强 3、静电的危害: 工艺过程产生的静电可能引起爆炸和火灾,也可给人以电击,还可能妨碍生产。 如:合成分厂306车间20xx年12月2日上午,丙叉反应工序在投料时发生的闪爆事故。一分厂109车间20xx年11月11日上午三楼配料工段一步制粒机内部物料发生爆燃事故皆为静电放点所致。 4、放电与引燃 1、各类静电放电种类 1.1 电晕放电。即在两电极间放电,引燃能力很小。 1.2 刷形放电。非导体与导体间易发生,引燃能力中等。

防静电消防安全专项知识

防静电消防安全专项知识 静电是指物体表面带有不平衡的电荷,当这些电荷间的电压差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导致电火花的放电现象。静电放电不仅会对人体造成伤害,还会引发火灾和爆炸等危险,因此,在消防安全工作中,应重视防静电措施的落实。 一、了解静电的形成和危害 1. 静电的形成:静电主要是由于摩擦、接触和分离等方式产生的。例如,人体摩擦地毯或塑料地板,衣物摩擦席子、木桌等。在这些过程中,电子会由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导致电荷的不平衡,形成静电。 2. 静电的危害:静电对人体的危害主要表现为静电触电现象。当人体接触具有高电压的物体时,会发生电流通过人体的情况,引起电击。轻微的电击会引起麻刺感和轻微伤害,严重的电击则可能导致呼吸困难、心跳骤停甚至死亡。此外,静电的放电还会引发火灾和爆炸。在易燃和爆炸性环境中,静电放电可以引发火花,点燃气体、粉尘等可燃物,导致火灾和爆炸事故。 二、静电防护措施 为了保障人员安全和消防安全,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静电防护措施。 1.人员防护措施

(1)注意穿着:避免穿着产生静电的材料,如尼龙、涤纶和 塑料等。可以选择穿棉麻或防静电服装,减少静电产生。 (2)维持适度湿度:适度的湿度可以减少静电的积累。在干 燥的环境中,静电容易积累。可以通过加湿器或保持室内通风来维持适度的湿度。 (3)防止摩擦和碰撞:避免产生摩擦和碰撞,减少静电的产生。例如,底部带有导电性材料的椅子、塑料座椅头发无摩擦面,减少人体与地面的摩擦。 (4)避免手工操作:避免进行容易产生静电的手工操作,如 揉搓塑料袋、移动塑料桶等。如果需要操作这些物品,可以佩戴防静电手套或使用静电散电装置。 (5)地面接地:在易静电积累的场所进行地面接地,减少静 电的积累。地面接地可以通过接地导线连接到大地或专门的接地装置上。 2.设备防护措施 (1)防静电地板:在易积累静电的区域设置防静电地板,减 少静电的产生和积累。防静电地板是一种导电地板,能够有效地把静电放电到地面。 (2)防静电设备:在易积累静电的设备和仪器上安装防静电 装置,减少静电的积累。例如,在输送带上安装静电消除装置,对货物进行静电消除。

静电防护安全保证措施

静电防护安全保证措施 引言: 静电是指物体表面带电现象,在许多行业和生产过程中,静电可能成为引发火灾、爆炸等危险的因素。因此,采取静电防护措施对于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将对静电防护安全保证措施进行详细阐述,包括地面和设备接地、防静电衣物、静电放电设备以及静电灭火装置等方面。 一、地面和设备接地 地面和设备接地是静电防护的基础措施。通过将地面和设备与相同的参考地连接起来,可以迅速地将静电放电到大地中,从而减少可能发生的静电积聚和放电。具体措施包括: 1.使用导电性较好的地面材料,如金属地板、串焊地板等,以增强静电释放能力; 2.确保地面和设备都与参考地进行良好的接触,通过地线等连接设备和地面,保证电流流通通畅; 3.定期检查地线和接地装置的连接是否牢固,防止接地故障导致静电放电的危险。 二、防静电衣物 防静电衣物是常用的静电防护用品,可以有效地减少静电的积聚和放电。它具有导电纤维材料制成,能够将电荷迅速导出体外,保护人员免受静电的危害。以下是防静电衣物的使用要点: 1.选择合适尺寸的防静电衣物,确保与人体贴合度好,减少静电在衣物表面积聚的可能;

2.穿戴防静电鞋、手套等辅助防护用品,增强整体防护效果; 3.注意防静电衣物的维护和清洁,确保导电材料的性能稳定,防止静电防护效 果的下降。 三、静电放电设备 静电放电设备是常用的静电防护工具,通过释放静电电荷,减少积聚,防止产 生静电火花引发火灾和爆炸。以下是常用的静电放电设备: 1.静电消除枪:可将静电释放到大气中,经常用于静电积聚较大的工作环境, 如油漆喷涂、漆房等; 2.静电消除器:通过产生相等且相反的电荷中和静电,使静电快速中和并消除,常用于静电敏感的电子产品制造过程中; 3.静电地线:将静电导入大地,采用导电塑料材料,通过对接金属接地装置, 能够迅速将静电放电。 四、静电灭火装置 静电灭火装置是一种用于灭火的高效工具,可以有效地防止静电引发的火灾。 这些装置往往通过扩散在空气中的干粉或喷雾形式,能够迅速灭火并降低静电的危险。以下是一些静电灭火装置的例子: 1.二氧化碳灭火器:通过释放二氧化碳气体,可快速灭火并抑制静电火花的产生; 2.化学灭火器:采用化学清洁剂,能够迅速扑灭火焰并净化空气,减少静电的 影响; 3.灭火喷淋系统:通过灵活的喷淋装置,将灭火剂均匀喷洒在燃烧区域,有效 地扑灭火源。

防静电基本知识

防静电基本知识一.术语及定义 1. 静电:物体表面过剩或不足的静止的电荷 2. 静电场:静电在其周围形成的电场 3.静电放电:两个具有不同静电电位的物体,由于直接接触或静电场感应引起两物体间的静电电荷的转移。静电电场的能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击穿其间介质而进行放电的现象就是静电放电。 4.静电敏感度:元器件所能承受的静电放电电压 5.静电敏感器件:对静电放电敏感的器件 6.接地:电气连接到能供给或接受大量电荷的物体,如大地,船等. 7.中和:利用异性电荷使静电消失 8.防静电工作区:配备各种防静电设备和器材,能限制静电电位,具有明确的区域界限和专门标记的适于从事静电防护操作的工作场地 二、静电的产生: 1.摩擦:在日常生活中,任何两个不同材质的物体接触后再分离,即可产生静电,而产生静电的最普通方法,就是摩擦生电。材料的绝缘性越好,越容易是使用摩擦生电。另外,任何两种不同物质的物体接触后再分离,也能产生静电;。 2. 感应:针对导电材料而言,因电子能在它的表面自由流动,如将其置于一电场中,由于同性相斥,异性相吸,正负电子就会转移。 3. 传导:针对导电材料而言,因电子能在它的表面自由流动,如与带电物体接触,将发生电荷转移。 三、静电对电子工业的影响 集成电路元器件的线路缩小,耐压降低,线路面积减小,使得器件耐静电冲击能力的减弱,静电电场(Static Electric Field)和静电电流(ESDcurrent)成为这些高密度元器件的致命杀手。同时大量的塑料制品等高绝缘材料的普遍应用,导致产生静电的机会大增。日常生活中如走动,空气流动,搬运等都能产生静电。人们一般认为只有CMOS类的晶片才对静电敏感,实际上,集成度高的元器件电路都很敏感。 A.静电对电子元件的影响 A)静电吸附灰尘,改变线路间的阻抗,影响产品的功能与寿命。 B)因电场或电流破坏元件的绝缘或导体,使元件不能工作(完全破坏)。 C)因瞬间的电场或电流产生的热,元件受伤,仍能工作,寿命受损。 B、静电损伤的特点: 1.隐蔽性人体不能直接感知静电,除非发生静电放电,但发生静电放电,人体也不一定能有电击的感觉。这是因为人体感知的静电放电电压为2-3KV。 2.潜伏性有些电子元器件受到静电损伤后性能没有明显的下降,但多次累加放电会给器件造成内伤而形成隐患,而且增加了器件对静电的敏感性。已产生的问题并无任何方法可治愈。 3.随机性电子元件什么情况下会遭受到静电破坏呢?可以这么说,从一个元件生产后一直到它损坏以前所有的过程都受到静电的威胁,而这些静电的产生也具有随机性。由于静电的产生和放电都是瞬间发生的,及难预测和防护。 4.复杂性静电放电损伤分板工作,因电子产品的精细,微小的结构特点而费时、费事、费钱,要求较复杂的技术往往需要使用扫描电镜等精密仪器,即使如此有些静电损伤现象也难以与其他原因造成的损伤加以区别,使人误把静电损伤失效当作其它失效,这是对静电放电损害未充分认识之前,常常归咎于早期失效或情况不明的失效,从而不自觉的掩盖了失效的真正原因。 5.严重性ESD问题表面上看来只影响了制成品的用家,但实际上亦影响了各层次的制造商,如:保用费、维修及公司的声誉等等。 四、ESD三种型式

静电安全防护知识

静电安全防护知识 静电是电荷在物体表面的分布不平衡而产生的一种现象。在日常生活中,静电可以给我们带来一些不方便和危险,比如在冬天穿羊毛衣摸门把手时产生的电击感,或者在干燥的环境中,当我们接触到静电时,会引发火灾和爆炸等危险。为了防止静电带来的危害,我们需要了解和掌握一些静电安全防护知识。 1. 了解静电的产生和消除原理 静电的产生是由于物体表面电荷分布不平衡造成的。电荷可以通过摩擦、压力和分离等方式产生。当两种或多种物质发生摩擦时,会发生电子的转移,进而导致物体带电。静电的消除可以通过接地、湿润物体表面和使用导电材料等方法来实现。 2. 静电危害的认识和理解 静电可以引发火灾和爆炸等危险。当静电累积到一定程度时,如果发生了电火花,就会产生火焰、爆炸或者引发化学反应,从而造成严重的伤害和财产损失。此外,静电也可能对电子设备和仪器造成损坏。 3. 静电防护的基本原则 静电防护的基本原则是避免静电的产生、积累和释放。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 控制湿度 在空气中,湿度越高,静电积累的能力就越低。可以通过增加空气中的湿度,来降低静电的产生和积累。可以使用加湿器或

者其他湿化方法,尤其是在干燥的环境中,如实验室、工厂和办公室等。 3.2 避免摩擦 摩擦是静电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在静电敏感的区域,应避免不必要的物体摩擦。比如,在搬运易产生静电的物体时,使用一些防滑垫料,减少物体的摩擦。 3.3 接地处理 接地是静电防护的重要手段之一。将静电积累的物体与地面直接连接,可以通过地线或者接地扭簧来实现。接地可以将物体表面的静电释放到地面,减少静电的积累。 3.4 使用静电控制器 静电控制器可以在物体表面形成一个保护层,防止静电的产生和积累。静电控制器通常使用导电材料制成,比如导电塑料或者金属薄膜。当物体与静电控制器接触时,静电会通过控制器消散或者流向地面。 3.5 使用抗静电材料 一些材料本身具有抗静电的特性,可以用来制造防护设备和防护服装。这些材料通常具有导电性,可以有效地防止静电的产生和积累。在一些易发生静电的工作环境中应选择这些抗静电材料。 4. 静电防护的具体措施

防静电基础知识

防静电基础知识 认识静电 一、什么是ESD ESD是英文Electro Static Discharge,即“静电放电”的意思。 人体就带有很高的静电电压,特别是在干燥的季节,当你脱去毛衣或用手去触摸金属物体时会产生电击感,此时你带的静电可达几千伏至几万伏以上。人们在日常的活动中可产生高达25,000V的静电放电。人手的神经能感觉到大约3,000V的静电放电。而IC只需要10V的静电就可将其毁坏。其结果是,虽然ESD看不见、听不到或感觉不到,但可重大地损伤或毁坏电子产品。 静电摸不到看不见,但却时时刻刻围绕在我们的周围,当你感觉到有电击时,你身上的静电电压已超过2000V;当你看到放电火花时,你身上的静电已高达5000V;当你听到放电声音时,你身上的静电已高达8000V。 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行动都会产生静电: 1、塑料与布摩擦,塑料可以吸起小纸屑; 2、梳子与头发摩擦而带电; 3、冬天脱毛衣时,会发出噼啪的声响; 4、靠近刚关闭的电视,汗毛会竖起来。 二、名词解释 1、静电 electrostatic: 静电就是物体所带相对静止不动的电荷。 2、静电放电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处于不同静电电位的两个物体间的静电电荷的转移就是静电放电。 3、静电感应 electrostatic induction 当带静电物体靠近某一介质时,在该介质表面因感应而带电荷,并形成感应电场。 4、中和 neutralization 利用异性离子使静电消失。 5、接地 grounding 电气连接到能够提供或接受大量电荷的物体上(如大地,舰船或运载工具的外壳)。接地分为硬接地和软接地,生产机器设备通过三相插头的其中一个接地端子接向电网地线,为硬接地;工作人员通过防静电手腕接地,防静电手腕连线上有1MΩ的电阻,即人员与地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电阻值,为软接地。 6、ESD保护区 ESD protected area(EPA) 用必要的ESD防护材料和设备建立和装备起来的,有明显标记的区域,能够防护ESD损害。 7、ESD防护材料 通过安全地耗散静电电荷或屏蔽住零部件使其免受外界静电电荷影响等途径,能限制静电电荷聚集的材料。根据电阻率范围不同可以分为导电型静电防护材料和消散型静电防护材料。目前,我厂使用的静电防护材料大部分为消散型静电防护材料。 三、静电产生的途径 静电的产生大致有以下几种途径: 1.接触分离:任何两个不同介电系数的物体接触后再分离,即可产生静电。而产生静电的最普通方法,就是摩擦生电。材料的绝缘性越好,越容易通过摩擦生电。 影响摩擦起电电量的因素:物质材料、相对湿度、摩擦频率及接触面积。下表为不同湿度环境下相同动作所产生的静电电压。(表1) 表1 不同湿度下人活动产生的静电电压

防静电知识培训资料

防静电知识培训资料 防静电知识是在现代工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合理运用防 静电知识可以有效地降低静电带来的危害,确保生产和使用的安全性。本文将针对防静电知识进行培训,为您详细介绍其原理、应用和相关 的注意事项。 一、防静电原理 静电是指物体表面电荷的累积,当两个带电物体相互接触或从一个 物体上除去电荷时,就会产生静电。静电带来的主要危害包括电击、 火花引发火灾、设备损坏等。防静电原理主要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 实现: 1. 接地系统:通过将设备的金属外壳或导电部分连接到地线上,将 静电导入地下,避免了静电的累积,从而减少静电的危害。 2. 静电消除器:使用电离风机、消除枪等设备,将静电通过加热、 风力或离子等方式来消散。 3. 静电屏蔽:利用导电材料来包裹物体,屏蔽外界的静电干扰,保 护物体内部的设备和元器件。 4. 静电防护设备:使用防静电鞋、手套等专门防护装备,减少静电 的产生和传导。 二、防静电应用 防静电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场景:

1. 电子工业:在半导体生产、电子元器件组装等领域,静电的堆积会对电子产品造成损害,因此在这些环境中需要严格控制静电,避免静电对产品的影响。 2. 医疗行业:在手术和实验室环境中,静电可能引起放电,对医疗设备和人体健康造成威胁。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3. 矿山行业:矿山环境中积尘较多,静电的产生容易引发爆炸和火灾。防静电知识的应用可以有效降低这种风险。 4. 油田行业:油田作业中,由于油气运动摩擦带来的静电积累,可能引发火灾和爆炸。防静电技术可以有效减少这些危险。 三、注意事项 在进行防静电操作时,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确保设备和环境的接地良好,接地电阻要符合规定的标准,以保证静电能够顺利导入地下。 2. 定期检查静电消除设备的工作状态,确保其正常运行和有效消散静电。 3. 在防静电装备的选择上,要根据具体的作业环境来选择,确保其适用性和有效性。 4. 对于特殊场合,如易燃易爆环境,应增加额外的防护措施,并确保人员接受相应的培训。 结语

静电防护方法

静电防护方法 一、静电的概念 静电是指物体表面带有的电荷,通常由于摩擦、分离或接触等原因而产生。静电会对人体和物品造成损害,如引起火灾、爆炸、设备故障等。 二、静电防护方法 为了保护人体和设备不受静电的影响,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1.穿着合适的防静电服装 防静电服装是专门为防止静电而设计的服装。其主要特点是材料导电性好,能够将身体上产生的静电及时地导入地面。在选择防静电服装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种类和规格的服装。 2.使用防静电鞋 防静电鞋能够有效地避免人体因摩擦而产生的静电。使用时应注意保持鞋底清洁,以确保其良好的导电性能。 3.使用防静电工具 在工作中使用防静电工具可以有效地减少工作过程中产生的静电。例如,在处理敏感元器件时使用专门的钳子或手套等。

4.保持环境湿度适宜 在干燥的环境中,静电的产生会更加频繁和严重。因此,保持环境湿度适宜是防止静电产生的重要措施之一。可以通过使用加湿器等设备来调节环境湿度。 5.使用静电消除器 静电消除器是专门用于消除静电的设备。其原理是通过向空气中释放负离子或正离子,使空气中的静电荷散去。在选择静电消除器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种类和规格的设备。 6.保持设备维护良好 保持设备维护良好可以有效地减少设备故障和损坏。例如,定期清洁设备表面、检查电缆连接是否松动等。 7.进行地面接地 地面接地是防止静电产生的最基本措施之一。通过将设备连接到接地线上,并将接地线与大地相连,可以将设备上产生的静电荷导入大地中。 三、总结 以上就是防止静电影响人体和物品的几种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应根

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防静电措施,并严格执行,以确保人体和设备的安全。

静电防护基本知识

静电防护基本知识 1静电防护的基本概念 静电(Electrostatic): 静电就是物体表面过剩或不足的静止电荷。静电是一种电能,它留存于物体的表面;静电是正电荷和负电荷在局部范围内失去平衡的结果;静电是通过电子或离子的转移而形成的。 静电放电ESD(Electrostatic discharge-ESD): 具有不同静电电位的物体,由于直接接触或静电感应引起物体间的静电电荷转移。 静电感应(Electrostatic induction): 当带静电的物体靠近某一介质时,在该介质表面因感应而带电荷,并形成感应电场。 静电敏感器(Static sensitivity device-SSD): 对静电放电敏感的器件 中和(Neutralization): 利用异性电荷使静电消失 接地(Grounding): 电气连接到能提供或接受大量电荷物体上(如大地、船舰或运载工具外壳) 泄放(Leakage): 将静电荷安全泄放到大地

硬接地(Hard ground): 直接与大地电极作导电性连接的一种接地方式(R〈10Ω〉 软接地(Soft ground): 通过一足以限制流过人体的电流达到安全值的电阻连接到大地电极的一种接地方式(100 ,000Ω〈R〈1,000,000Ω〉 防静电工作区(Electrostatic discharge protected area):配备各种防静电设备和器材,能限制静电电位具有确定边界和专门标记的适于从事静电防护操作的场所。 ESD保护材料(ESD-Protected materials): 具备下列特征的材料: 防止产生摩擦起电; 免受静电场的影响; 防止与带电人体或与带电物体接触而产生直接放电。 2静电的产生 摩擦起电: 两物体接触时,在界面处由于两个作用面能态的差异,如电子逸出功(功函数)、温度、电荷载体浓度等不同,发生转移而形成偶电层。这种转移可能是电子,也可能是离子。 感应起电 导体或介电质处在静电场中均会感应起电。导体在静电场的作用下,表面不同部位将感应出不同电荷或使导体表面上原有电荷发生重新分布,引起带电。

静电防护基础知识培训

静电防护基础知识培训 1、名词解释 静电:物体表面均匀分布的相对静止的正电荷与负电荷的简称。 静电释放(ESD):即Electro-static discharge 在电场作用下静电荷自发的快速转移现象。 静电敏感特性:即电子元件易受到静电释放所损害的特性。 2、静电产生的途径 1)、摩擦产生静电 2)、分离产生静电 3)、静电的传导 4)、电场感应 3、静电的危害 1)、造成微粒污染 2)、ESD失效(硬击穿) 3)、引发火灾或爆炸 4)、ESD潜伏性失效(软击穿) 5)、干扰电子设备的运行

小于2000V的静电人体感觉不到 大于3500V的静电人体可以感觉到“电击” 大于5000V的静电能够看到火花 3、静电对集成电子元件的损坏形式 完全失去功能 间歇性失去功能(INT) 4、静电敏感元件有哪些 二极管、三极管、IC等 5、静电预防的方法 1)、隔离法又叫屏蔽法 如:防静电胶袋、防静电胶箱、防静电材料盒、静电席、静电地板、静电衣、静电手套、静电帽、静电鞋等 2)、传导法 如:静电环、接地扣 3)、中合法 如:离子发丝器、离子分扇 4)、其他方法

如:接地 6、静电防护物品有哪些 防静电物品,表面静电压小于100V 静电环、静电席、防静电胶袋、静电海棉、防静电胶箱、静电衣、静电帽、静电鞋、离子分扇 7、如何防止静电对PCBA的损坏 1)、接触静电敏感元件或装有静电敏感元件的PCBA要做好静电防护。如:戴静电环,或使用静电屏蔽袋。 2)、PCBA的焊接、组装、测试须在具有静电防护的台面上进行。 3)、PCBA存储、搬运过程中使用具有防静电功能的物品盛装,长期存放时需将防静电物品完全屏蔽。 4)、取递PCBA应握两侧,不能接触PCBA零件脚。 5)、禁止将PCBA放在工具、台面上摩擦、重叠。 8、静电环的使用 1)、静电环佩戴时,静电环腕带上的金属片须紧贴皮肤。 2)、使用前,用静电坏测试仪器进行测试。如测试结果显示GOOD即绿灯,表示此静电环可以正常使用,如果测试结果显示LOW、HIGH即红灯,则表示此静电环为不良品应及时更换。 3)、静电环鳄鱼夹须夹在静电线的裸线上。

静电防护知识

静电防护知识 静电防护知识 2010年10月09日 一、静电的概念 (一)静电产生的内因 1.物质“逸出功”不同 任何两种固体物质,当它们紧密接触,两者相距小于25×10-8时,在接触界面上就会产生电子转移现象,这是由于各种物质的逸出功不同的缘故。所谓逸出功就是使电子脱离原来物质表面所需要做的功。两物相接触,则逸出功较小一方失去电子,逸出功较大的另一方就获得电子。电子转移的结果,在接触面上形成了达到某种电势平衡的双电层,再把物体分开就带有不同符号的静电。 (二)静电产生的外因 1、紧密接触与分离 接触分离带电是许多物质带电的重要现象,此外还有撕裂、剥离、拉伸、加捻、撞击带电等等。 静电能量就是通过紧密接触迅速分离的过程,将外部能量转变为静电能量,并储存于物体之中。液体流动带电、喷射带电、沉降带电等,虽然也可以看作“接触分离”带电,但偶电层形成的原因复杂,主要与吸附现象有关。 2、附着带电 某种极性离子或自由电子附着在绝缘物体上,也能使该物体带有静电。物体获得电荷的多少,取决于物体的对地电容及周围条件(如空气湿度、物体形状等)。人在有带电微粒的场所活动后,由于带电微粒吸附于人体,热体因此而带电。

3、感应起电 带电的物体能使附近与它并不相连接的另一物体表面的某个部位,出现极性相反的电荷现象,即物体电场作用于中性导体时,该导体的自由电子受到电场力的作用,将逆着外电场的方向移向导体的一端,而另一端则显正电,这种现象叫静电感应起电。 在工业生产中,带静电物体能使附近不相连的导体,如金属管道和金属零件,表面的不同部位出现正、负电荷,就是感应起电现象。 4、极化起电 绝缘体在静电场内,其内部或表面的分子能产生极化而出现电荷的现象,叫静电极化作用。如在绝缘容器内盛装带有静电的物体时,容器的外壁也具有带电性,就是这个原因。 除此而外,尚有材料断裂带电,电压和热效应带电,电解质离子移动带电等等。 二、几种物态的静电产生过程 1、固体产生静电 固体带静电主要是由“紧密接触,突然分离”而产生。 2、粉体产生的静电 在气流输送粉尘的过程中,粉体与管壁、粉体颗粒之间发生碰撞和摩擦,使粉体带上了静电。大体有如下现象: (1) 粉体与管道材质为同一物质时,产生的静电较小。材质不同时,静电产生较严重。 (2) 输送距离越远,粉体带电越多,最后趋于饱和值。 (3) 输送速度越快,带电越多,最终也趋于饱和值。 (4) 弯曲的管道比直管易产生静电,管道收缩处比较均匀处易产生静电。

防止静电危害基本措施

防止静电危害基本措施 静电是由于物体表面电荷不平衡引起的自然现象,在很多情况下会造成危害。静电危害主要表现为火花放电、电击和对设备的损坏。为了防止静电危害,可以采取以下基本措施: 1.衣物选择:选择抗静电的衣物,如纯棉或纯麻织物,避免使用纤维和合成材料。避免穿着易产生静电的衣物,如尼龙、涤纶等。另外,可以选择安全鞋,以防止脚底与地面的接触产生静电。 2.湿润环境:保持工作环境的适度湿度,湿度控制在40%~50%之间。湿度高可以减少静电的产生和积累。可以使用加湿器、喷水等方式来增加室内的湿度。 3.避免摩擦:减少或避免摩擦,避免与易产生静电的物质摩擦。如避免穿戴塑料材质的鞋底,避免与塑料制品、塑料地毯等摩擦。 4.接地保护:合理设置和使用接地设施,如接地线、接地极等。对于易产生静电的设备,可以采用接地保护措施,将其电荷通过接地导流,减少静电的积累。 5.静电消除装置:安装静电消除装置,如静电消除器、静电消除喷雾剂等。这些装置可以有效地消除静电,降低静电积累的风险。 6.防止火花放电:在易燃气体或易燃液体环境中,要注意防止火花放电。可以采用非产生火花的工具和设备,并对可燃物质进行合理的存放和使用。 7.使用静电防护设备:对于静电敏感的设备和材料,可以使用防静电包装材料、防静电地垫等,来防止静电对其产生危害。

8.静电安全教育:对于从事易产生静电的工作人员,要进行静电安全教育和培训,宣传静电危害和防护措施,提高他们的静电安全意识和知识水平。 总之,静电危害虽然不可避免,但通过合理的措施和预防,可以减少静电的产生和积累,降低静电危害的风险。实际工作中,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防静电措施的选择和实施,并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确保静电防护措施的有效性。

静电安全防护知识

静电安全防护知识 一、静电的特性和危害 1、静电的产生:当两种物体接触,其间距离小于25x10-8厘米时,将发生电子转移,并在分界面两侧出现大小相等,极性相反的两层电荷。当两个物体快速分离时,会产生静电。 容易产生和积累危险静电的过程: 1、固体物质的大面积摩擦。 2、固体物质的粉碎、研磨过程;粉体物料的筛分、过滤、输送、 干燥过程;悬浮粉尘的高速运动。 3、在混合器中搅拌各种高电阻率物质。 4、高电阻率液体在管道中高速流动,液体喷出管口,液体注入容器。 5、液化气体、当压缩气体或高压蒸汽在管道中流动或从喷嘴喷出时。 6、穿化纤布料衣服、穿着高绝缘鞋的人员正在操作、行走、起立等。 2、静电特性: 1、电压高。静电能量不大,但其电压很高。固体静电可达20万伏,液体静电和粉末静电可达数万伏,气体和蒸汽静电可达1万伏以上,人体静电也可达1万伏以上。 2、泄漏慢。积累静电的材料具有高电阻率,其上的静电很慢。 3、影响因素多。如材质、杂质、物料特征、工艺设备(如几何形状、接触面积)、工艺参数(如作业速度)、湿度和温度、带电历程 等因素。由于影响静电的因素很多,静电事故的随机性强

3、静电危害: 过程中产生的静电可能导致爆炸和火灾,也可给人以电击,还可 能妨碍生产。 如:合成分厂306车间2007年12月2日上午,丙叉反应工序在 投料时发生的闪爆事故。一分厂109车间2010年11月118月8日上午,三楼配料段一步造粒机内物料发生爆燃事故皆为静电放点所致。 4、放电和点火 1、各种类型的静电放电 1.1 电晕放电。两个电极之间的放电,引燃能力很小。 1.2 刷形放电。在非导体和导体之间很容易发生这种情况,引燃 能力中等。 1.3 火花放电。发生在靠近的带电金属导体之间,释放能量集中,引燃力很强。 1.4 传播型刷形放电。发生在高速带电的地方,放电能量大,引 燃能力很强。 2、在相同电位条件下,液面或固体表面带负电荷时发生的放电, 可燃气体的点火能力大于正电荷放电的点火能力。 3、在以下环境条件下,可燃物更易点燃: 3.1可燃物的温度高于正常温度。 3.2局部环境含氧量(或其他辅助气体含量)比正常空气中的高。 3.3爆炸性气体的压力高于大气压力。 二、静电防护措施

静电知识及防静电措施

静电知识及防静电措施 随着公司数字化产品的推广,静电带给公司的危害显得越来越明显,所以下面介绍一 些静电的知识和防护措施。 一、静电知识 静电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我们的身上和周围就带有很高的静电电压,几千伏甚至几万伏。在电子工业中,静电放电会导致元器件性能劣化或参数指标下降,甚至造成元器件介质击穿、烧毁或永久性失效,所以进行静电防护是非常必要的。生产过 程中静电防护的主要措施为静电泄露、耗散、中和、增湿,屏蔽与接地;人体静电防护系 统主要有防静电手腕带,脚腕带,工作服、鞋袜、帽、手套或指套等组成,具有静电泄露,中和与屏蔽等功能。防静电具体方法如下:1.1接地 接地对于减少导体上产生的静电非常重要。人体是导体,也是静电的主要来源。因此,我们必须减少经常接触敏感元件或元件的人身上产生的静电,而防止人体产生静电的最佳 方法是通过人体接地。 在电子工业中,手腕带是最常用的接地装置。手腕带将安全且有效地排走你身体上的 静电荷,合理地发挥一个手腕带的作用需要合理地接触皮肤。一个脏的或松的手腕带可能 保留着漏走的静电荷,使防静电控制失效。导电的鞋类或脚接地可以被使用或补充手腕带 不足。1.2隔离 隔离是指零部件在储存或运输过程中的隔离,即零部件与带电物体或带电静电场隔离。如果接地不能有效地释放静电,则有必要隔离敏感部件和组件。将产品与绝缘体隔离的最 佳方法是减少常规工作、运输和搬运领域的传统塑料和其他类型的绝缘体。 另外,由于静电荷不能进入由导体材料或导体层做成的容器(这个效应被称作法拉第 杯效应),在储存或运输电子元器件或线路板时,确保有近似法拉第杯特性的容器被使用,这些容器将会把电子元器件或线路板从静电释放当中隔离出来,对元器件或线路板也会起 到非常好的静电防护作用。1.3中和 静电消除设备的主要部件是离子发生器。由于接地和隔离不会释放来自合成布或传统 塑料等绝缘体的电荷,所以中和非常重要。中和或消除日常工作中从绝缘体自然产生的电 荷称为电离。离子是存在于空气中的简单带电物质。离子由自然能量物质产生,包括阳光、照明、明火和辐射。 我们可以通过离子发生器造成上万亿的离子,离子发生器使用高电压产生一个平衡的 混合带电离子,并且用风扇帮助离子漂移到物体上或区域里中和。离子化可以在八秒钟内 中和在绝缘体上的静电荷,因此可以减少他们潜在的引起的伤害。通过离子化中合不是接 地或隔离的替代品,离子化仅减少静电释放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或风险。 二、防静电措施

静电安全防护知识模版

静电安全防护知识模版 静电是在物体表面积聚的电荷,它在一定的条件下会产生触电、火灾以及爆炸等安全风险。为了保护人们的安全和财产,静电安全防护知识非常重要。本文将探讨与静电有关的概念、危险因素、安全措施等方面的知识,以提高人们对静电安全防护的认识。 一、静电的概念和产生原因 静电是一种表面电荷的现象,即物体表面带有正电荷或负电荷。当两个物体摩擦或分离时,电子会从一个物体传输到另一个物体,从而导致物体带上电荷。例如,当我们用毛巾擦玻璃时,毛巾带上了电荷,而玻璃则剥夺了电荷。 静电产生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1. 摩擦产生:当两个物体或物体表面摩擦时,电子传输会发生,导致静电的产生。 2. 分离产生:当两个物体从接触状态分离时,电子传输亦会发生,产生静电。 3. 接触产生:当具有不同电荷的物体接触时,电子传输也会发生,导致静电的产生。 二、静电的危险因素 静电可能引发多种危险,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危险因素: 1. 电击:接触高电压的静电物体会导致电击伤害。特别是在干燥环境或低湿度环境下,静电的危险性更大。

2. 火灾和爆炸:静电引发的火灾和爆炸是静电安全的一大隐患。例如,在易燃气体或液体环境中,静电的放电可能导致火灾和爆炸。 3. 电子设备故障:静电放电可能损坏电子设备和芯片,导致设备故障。 4. 人身伤害:由于静电的危险,人们在高风险环境中可能发生滑倒、摔倒等意外伤害。 三、静电安全防护的措施 为了避免静电带来的危险,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进行静电安全防护: 1. 静电接地:将物体的静电导向地面,以减少或消除静电积聚。这可以通过使用导电材料和接地导线实现。例如,在工作场所中,可以使用静电接地装置来确保静电的安全释放。 2. 控制湿度:在干燥环境中,静电的危险性更高。通过增加湿度,可以减少静电的产生和积聚。环境湿度一般应保持在40%至60%之间。 3. 静电消散器:利用静电消散器可以快速释放物体表面的静电荷,从而减少静电的危险。常见的静电消散器包括离子风机、离子风枪等。 4. 防静电地板:在一些需要进行静电敏感操作的场所,如电子实验室和手术室等,可以采用特殊的防静电地板。这种地板能够阻止静电的积聚,确保操作的安全性。

静电防护注意事项

静电防护注意事项 静电是指物体表面的电荷堆积,当两个物体接触或分离时,会发生电荷转移,从而引发静电现象。在工作和生活中,静电可能会对人体和设备造成危害,因此我们需要重视静电防护。以下是一些静电防护注意事项,供大家参考: 1.了解静电的基本知识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静电的基本知识,包括静电的产生原因、传导方式以及对人体和设备的危害影响等。只有掌握了这些基础知识,才能更好地进行静电防护。 2.合理选择工作环境 静电容易在干燥的环境中产生和累积,因此在选择工作环境时,我们应尽量选择相对湿度较高的地方进行工作。另外,为了减少静电产生,可以在工作环境内增加一些湿度调节设备,如加湿器等。 3.穿着合适的防静电服装 穿着合适的防静电服装也是静电防护的重要措施之一。防静电服装通常由导电纤维制成,能够有效地把体表的电荷导入地面,从而避免静电的产生和积累。在工作环境中,我们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防静电服装,确保自身的安全。 4.使用合适的防静电设备 除了穿着防静电服装外,我们还可以使用一些专门的防静电设备来减少静电的产生。例如,在电脑操作时,可以使用防静电腕带或静电消除器,有效地将体表的电荷释放到地面上。 5.保持设备和环境的清洁

保持设备和工作环境的清洁也是预防静电的重要手段之一。因为尘埃等杂质的 存在会影响电荷的传导,并增加静电的积累风险。因此,定期清洁设备和工作环境,保持其表面的干净和光滑,可以有效地减少静电的产生。 6.注意静电的安全距离 静电的传导距离是有限的,因此在操作设备或接触电子元件时,应始终保持足 够的安全距离。这样可以避免静电的传导导致设备损坏,同时减少对人体的危害。 7.定期检查设备和防静电设施 定期检查设备和防静电设施的完好程度也是静电防护的重要环节。如果发现设 备的防护措施有缺陷或设施已经损坏,应及时修复或更换,确保其正常工作。 总结起来,静电防护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了解静电的基本知识、合 理选择工作环境、穿着合适的防静电服装、使用防静电设备、保持设备和环境的清洁、注意静电的安全距离以及定期检查设备和防静电设施。只有综合运用这些注意事项,我们才能更好地预防和控制静电,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和设备的正常运行。以上仅为参考,具体防静电措施还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定制和实施。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