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金融中心的发展优劣势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金融中心的发展优劣势

上海在全球金融中心指数中的排名

全球金融中心指数(The Global Financial Centers

Index,以下简称GFCI)是由伦敦金融城为提供一个较为直观的国际金融中心排名而制作发布的指数。该指数从2021年3月开始编制,每半年更新一次,至今共发布8期。在最新的第8期指数中包含了62个世界主要城市在作为金融中心方面的分数和排名,在此次排名中,上海上升到了第6位,是历次排名中最高的,同时,如果我们仔细分析8期排名的演变,上海排名从第6期开始有了显著上升,当时正值全球金融危机正盛之时。显然,中国在此次危机中的良好表现为上海挣得了不少分数。

上海金融中心的发展优势

第一,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和上海政府的重视是保证上海金融中心发展的有力条件之一。

中央政府为上海金融中心的发展提供了各种优惠政策,这些优惠政策为上海金融中心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第二,雄厚的实体经济背景是支撑上海金融中心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经济实力的日渐强大。近三十年来,中国经济始终处于高位运行,即使在各

种突发事件和经济过热期间,国民经济也实现了软着陆。经济在保持两位数发展速度的同时,对外贸易持续攀升,出口形势一路向好,外汇储备屡创新高,进口产品也不断多元化,与越来越多的国家(或地区)建立了进出口贸易关系。同时,国际投资日趋活跃,世界五百强企业纷至沓来,投资流入持续升温,逐渐跃入世界前列;对外投资活动日趋活跃,中国企业深入境外抢滩设厂或者收购兼并境外企业。这些都为中国在世界上树立起了一个经济大国的形象。尽管人均经济水平还不是太高,但国民经济总量无疑已使中国成为世界经济中举足轻重的经济体。这为造就新的国际金融中心提供了可能。

从国内经济来看,长江三角洲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核心地带,而上海又是长江

三角洲的核心大都市,这一特殊地位决定了上海市中国国际金融中心的最佳候选城

市,另外,从国际视点来看,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大国和第四大经济大国,就规模而言,中国的人口相当于10个日本,27个韩国和三个东盟,基于以上事实,在不久的将来,中国拥有世界级国际金融中心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第三,完整的“金融产业链”形成是上海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有利条件之一。

如图三所示,当前,我国主要的金融市场已经落户上海金融中心。这些市场

又吸引基金公司、风险投资公司和保险公司等机构投资者云集上海,因此,上海已

经具备了完整的“金融产业链”。新金融产业的发展必须在已有金融产业链中寻找和确定自己的位置,这意味着上海金融中心的“金融产业链”具有自我扩充和自我完善的内在发展机制。另外,上海“金融产业链”的形成为充分发挥“先发优势”和“规模优势”提供了有利条件,已有“金融产业链”的外部效应和规模效应可以起到降低成本和增强市场竞争力的作用。

第四,上海作为经济中心的地位逐步得到确立。改革开放以来,国内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

竞争是持续存在的,而且随着资源的稀缺性和招商引资的狂热性,原有的地区经济平衡逐渐被打破,各自为战越演愈烈,从而削弱了原有经济中心的影响力。但随着浦东开发开放政策的实施,十几年的实践使上海稳固成为长三角的经济龙头,而当前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措施的实行,使上海如虎添翼,为其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之一增添了砝码。全国经济中心地位的确立,为上海构建国际金融中心创造了经济基础。

对世界而言,如果提到中国的金融中心,非上海莫属,提到上海的金融中心,非浦东陆家嘴莫属,这一简单明了的逻辑推理表明上海陆家嘴已经成为中国金融中心的品牌。这正是许多世界著名外资金融机构落户上海陆家嘴的原因之一。对外资金融机构来说,落户陆家嘴这一事实本身可以发挥巨大的广告效应。而大量外资金融机构落户陆家嘴又可以进一步起到强化上海金融中心品牌优势的作用。

第五,成熟的商业环境也有助于上海成为国际金融中心。人文环境、人才环境、办公环境、

基础设施环境、制度环境、执法环境和生活环境都属于商业环境的内容。与中国其

他城市相比,上海的商业环境更接近国际大都市的标准和水平。这一现状使外资金融机构更倾向于落户上海。

国际金融中心是物流、信息流、人才流和技术流的完美统一。综观当今的上海,航空客运触角逐渐向全球延伸,人员往来方便快捷;通信技术逐步赶超世界一流水平,电话、传真、网络、电子邮件、多媒体技术将全球变成一个地球村,远洋联络同步进行,越来越多的高科技企业落户上海,使上海日益成为高科技人才的聚集地。这些都为上海构建国际金融中心准备了物质条件。

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是:中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总部都设在北京,而外资金融机构的中国总部基本上都设在上海,这意味着前者重视政治环境,而后者更重视成熟的商业环境。对国内金融发展来说,也许政治环境非常重要,但是对国际金融

中心的发展来说,具备成熟的商业环境是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

(一)市场化程度方面存在的不足

图1:中国1999-2021年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比率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图2:香港2021-2021年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比率

数据来源:IMF

第一、金融结构仍然制约上海竞争优势的进一步提升。一国的金融结构通常决定了金融发展的水平和层次。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国家往往直接融资更为发达。从国际经验来看,国际金融中心的一大功能即是提供直接融资。一方面,直接融资的发展可以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强化债务的硬约束,提高企业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能力;另一方面,能降低整个

经济体系对于银行的过度依赖,分散社会经济的风险。从目前情况看,我国的直接融资发

展并不乐观,从图1可以看出,以银行贷款为主的间接融资一直占据着整个社会资金供给

的主要部分,其中2021年间接融资的比例超过80%。从图2可以看出,香港具有较为稳定的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比例,直接融资的比例一般都保持在40%左右,这与香港发达的资

本市场及丰富的专业人力资源是分不开的。这也是上海与香港相比的一个主要差距。

第二、利率市场化程度还较低。利率作为资金的价格,其变化能反映市场供求双方对

于资金需求的变化,是保证社会资金供求平衡的重要指标。从新加坡来看,其在上世纪70年代已经实现了利率自由化,这为其成为亚洲离岸美元中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香港也在2001年完成了完全利率自由化的工作。而目前我国的情况是利率并未完全自由化,市场基准利率体系尚未形成,存款利率上限与贷款利率下限仍然由人民银行规定,此外我国的存

贷利差也是世界上最高的国家之一。这样至少存在两方面的弊端:一方面是银行等金融机

构由于拥有相对较高的利差收益,因而缺少进行产品和业务创新的动力;另一方面非市场

化的利率水平容易导致对资金的过度渴求,进而引发整个经济体系的风险过度集中于银行业。

第三、缺乏具有国际影响力、市场化的专业金融信息平台。目前,路透(Reuters)和

彭博(Bloomberg)两大国际金融信息平台主导着国际金融市场相当领域的高端信息服务,而这也正是伦敦和纽约掌握全球经济金融信息主导权和话语权的基础。目前,“新华08”以及万得资讯等在国内市场信息服务方面已取得初步成效,但与彭博和路透等相比,在时

效性、方便性和服务性方面仍存在差距。上海目前尤其缺乏具有相当影响力、跨市场、市

场化的本土专业金融信息服务提供平台。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