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变迁与现当代文学之间的关系

合集下载

网络媒介对当下文学的影响

网络媒介对当下文学的影响

网络媒介对当下文学的影响摘要:随着互联网的逐步普及与延伸,网络媒介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学载体出现。

它的发展不断冲击着传统的文学载体的地位,且无论是文学活动中的文学创作活动还是文学接受,亦或是文学传播,都在网络媒介不断完善自身走向成熟的过程中受到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既往的文化生态格局被打破,网络媒介使其呈现出崭新的面貌。

关键词:网络媒介;文学;文学创作;文学接受;文学传播一、网络媒介与文学创作(一)创作主体的泛化文学活动中的创作主体随着传播媒介的不断变更而产生了相应的变化。

在传统的文学创作活动中,创作主体一直是那些我们所认为的名为“作家”的人,他们长期受到传统文学观念的熏陶,具备较高的文学素养,出身正统且具有明显的职业特征。

他们创作出来的文学作品通常都是经过了文学编辑或是出版社的层层筛选才得以通过,并以纸质书本的方式与读者见面。

如今随着网络的普及,文学创作主体开始泛化,并不仅仅只有作家在进行文学创作活动,普通人民大众也渐渐摆脱了依附状态而独立开始文学创作,大众享有了前所未有的话语权,由此人们纷纷开始执笔写作。

正如马克·波斯特所说:“电脑书写倾覆了作家的个性,最后,它带来了集体作者的诸多新可能。

”由于网络媒介所具有的开放性、自由性以及匿名性,使得大众在其中摆脱了实际社会生活条条框框的约束,使得任何人都可以染指文学,执笔创作。

这样的文学创作方式对于传统文学来说无疑是一场革命,文学创作不再仅仅只是精英作家的事儿了,而是置身于民间,掀起一场“大众创作”的热潮。

但也正是由于网络平台具有开放、共享、自由的特点,虽说在这种开放自由的环境下,实现了文学面前的人人平等,大众只需敲敲键盘即可在各大网站上发表作品,以至于每天都有数以万计的新作诞生,文学作品的产量大大提高了。

但同时,还是有部分网络写手无视艺术创作的一般规律,作品创作不经过主体的深思熟虑,因此网络写手的作品与传统作家的作品在文本质量上有着较大的落差,以至于产生了大量缺乏深度和价值意义且不值得读者细细推敲的作品,即所谓的“文字垃圾”。

当代文学毕业论文

当代文学毕业论文

当代文学毕业论文范文一:媒介变迁与现当代文学之间的关系摘要:媒介作为外部生存背景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渗透和影响是不能回避的,现代文学的自身塑造和构建首先即是从报章开始。

媒介既是物质的,也是文化的、精神的,在作为载体和中介之外,有其主体性,传递讯息的同时也在努力塑造并呈现自身形象。

由此,它的形态及变迁关涉到文学的生产、传播与接受之调整变通。

报章、广播、影视及网络等大众传媒的相继兴起,于文学形成了不同的文化语境和共生现象,在媒介的冲击和推力下,需要对文学的存在加以深度思考。

关键词:媒介;形态;现当代文学;关系“大众传媒在建构国民意识、制造时尚、影响思想潮流的同时,也在建造我们的‘现代文学’”[1]103,媒介作为外部生存背景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渗透和影响是不能回避的,现代文学的自身塑造和构建首先即是从报章开始,“自报章兴,吾国之文体,为之一变……”。

媒介既是物质的,也是文化的、精神的,“现代传媒媒介具有物质形态和非物质的文化形态”[2]73,在作为载体和中介之外,本身就带有信息,有其主体性,传递讯息的同时也在努力塑造并呈现自身形象,由此,它的形态及其变迁关涉到文学的生产、传播与接受之调整变通。

报章、广播、影视以及当下最具关注度的“数字化”新媒介———网络等大众传媒的相继兴起,于文学形成了不同的文化语境和共生现象,构成了现当代文学存在的“场”。

媒介以其特有的强大冲击和推力促使着文学观念、内容、形式及文学生产/传播方式、作家身份和读者/受众心态等的改变,因此,对现当代文学的存在状态整体风貌与未来走向等需要加以关注和探讨。

一、报章印刷与新文学构建晚清与“五四”前后,民族先觉者们为寻求社会变革而触动文化并带来文化机制的变化,文学革命成为新文化运动最坚实有力的组成部分,并促成新文学与中国文学传统的断裂。

在网络和广播、影视缺席的时代,报刊杂志处在最前沿,是文学作品传播的重要媒介形式,它们催生、哺育了新文学,并在一定程度与意义上决定了新文学后来的发展/走向。

媒介传播与文学的发展关系

媒介传播与文学的发展关系

经历 ,它既包含着 一个 民族的宝贵精神 ,又凸现着一个 民 方 式 ,文 字 成 为 可 复 制 性 的媒 介 。 这 就 为 数 量 和 篇 幅 巨大
本 ,有 的 还 会 失 去 原 来 说话 者 的 意 思 和 来 龙 去脉 , 最 终 变 唐 代 诗 人 贾 岛有 “两 句 三 年 得 ,一 吟 双 泪 流 ”的 感 慨 ,更
成 不 可理 解 的 言 说或 者 一种 隐喻 。
有 杜 甫 “为 人 性 癖 耽 佳 句 ,语 不 惊 人 死 不休 ”的 自豪 。这
它准确 、方便 、迅速 ,与身体语言紧密相连 。这 种媒介 , 反复推敲 、修 改,直 接推动 了文学创作 的发展和成熟 ,文
往 往 稍 纵 即逝 ,对 口语 信 息 的 接 受 与 保 存 只 能依 赖 接 受 者 学 的 思 想 性 与 艺 术 性 获 得 极 大 提 高 。列 夫 ·托 尔 斯 泰 修 改
文 化 史家 把 文 化 传 播 的 漫 长 历 史 做 了精 致 的 分 期 ,大 向 固 定 化 ,信 息 能够 久 远 传 播 ;在 传 播 空 间 上 ,文 字 媒 介
约 可 以分 为 口传 文 化 阶 段 、 印 刷 文 化 阶 段 和 电 子 媒 介 文 化 突 破 了 时 空 的局 限 , 文 化 文 本 能 够 远 距 离 、 长 时 间地 流 传

媒 介 传 播 与文 学 的 发展 关 系
但受到文学内部 因素的影响 ,也 受到外部 因素的影响,其 中媒介 的影响颇为显著。 媒介变迁对文学影响可以分为三个时段 ,不同的时段,文学的文体及创作者 、读者都发生不同的变化 。 关 键 词 :媒 介 文 学
词 语 。 比 如 在 《论 语 》 之 中 , 往 往 冠 于 “子 日 ” 的 开 头 , 思想 价 值 。

大众媒体与文学传播——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的传播学阐释

大众媒体与文学传播——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的传播学阐释

大众媒体与文学传播——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的传播学阐释大众媒体与文学传播——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的传播学阐释引言:随着大众媒体的迅猛发展,影响着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的传播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本文将从传播学的角度出发,探讨大众媒体对中国文学传播的影响与作用。

一、大众媒体与中国文学的媒介转变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中国文学主要通过书籍、杂志、报纸等印刷媒体进行传播。

然而,大众媒体的普及与广泛应用改变了这种传统的传播方式,推动了中国文学传播的媒介转变。

通过互联网的普及,人们可以方便地在网上阅读作品,与作者进行互动交流。

同时,电视、电影等大众媒体的发展也为中国文学的传播提供了新的渠道和机会。

二、大众媒体对中国文学传播的影响1. 扩大了中国文学的受众范围以前,由于印刷物的限制,文学作品的传播范围受到了限制,只有少数人能够阅读到优秀的文学作品。

而大众媒体的兴起,使得文学作品可以迅速传播到更广泛的人群中。

通过互联网,人们可以轻松获取到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拓展了文学作品的受众群体,增加了作品的影响力。

2. 加速了中国文学的创作和发展大众媒体的出现,使得文学作品的传播速度大大加快,也促进了作品的创作和发展。

作家可以更方便地与读者进行交流,获取到反馈和建议,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

同时,大众媒体也为作家提供了更广阔的创作舞台,使得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

3. 促进了中国文学的多元化大众媒体的发展带来了更多文化交流的机会,也促进了中国文学的多元化。

通过大众媒体的传播,不同地区、不同群体的文学作品得以展示,反映了社会的多元化和个体差异。

同时,大众媒体也为少数群体的声音提供了更多的发表机会,推动了文学作品呈现出更丰富的面貌。

三、大众媒体对中国文学传播的问题与挑战虽然大众媒体为中国文学的传播带来了诸多好处,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与挑战。

首先,大众媒体的普及带来了信息的过载,人们更容易被短期、低质量的信息所吸引,导致对优秀文学作品的关注度降低。

浅析大众传媒对当代文学的影响

浅析大众传媒对当代文学的影响

文学评论·现当代文学浅析大众传媒对当代文学的影响郑云霞 南阳理工学院摘 要:当代文学的发展是代表了当代社会的发展的,是时代的记忆,也是历史的记忆,当代文学记录的是社会发展和变迁的过程,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社会的矛盾,因此当代文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尤其是传媒行业的发展,对当代文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有着重大的影响。

分析认为:新时期的大众传媒便于了当代文学的传播;大众传媒的发展对当代文学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以新技术为基础的新媒体更是开辟了当代文学网络文艺发展的新生命力。

关键词:大众传媒;当代文学;影响[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6)-32-070-01我国当代文学,严格意义上区分是1949年后的中国的文学,当代文学也指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特定的环境中或者是语境中的文学形式。

从历史的时期来进行归类的话,中国的当代文学发展分为了几个时期,比如“社会主义初期文学”、在改革开放后又出现了“新时期文学”,还有“中国自由文学”、“通俗流行文学”这五大类。

当代文学的发展代表了新时期的一个时代发展的记忆,很长一段时期内,当代文学的发展都是沿袭官方体制文学的一种特性,因为我国固有的体制,在很长一个时期内,都培养了大量的体制内的文学作家,因此,在这个时期也产生了很多的文学的垃圾。

实际上,当代文学应该代表当代社会发展的水平,用一种现实的精神,来体现社会的发展和变迁,或者来体现社会的矛盾。

因此,在改革开放以后,以“新时期文学”为基础的文学发展就开始了多元化的发展,甚至在新技术和新媒体的发展下,在大众传媒的影响下,当代文学更是朝着多元化的方向而发展。

一、新时期的大众传媒便于了当代文学的传播大众传媒的发展,改变的当代文学传统的传播模式,从历史上来说,一般文学的传播都是靠口耳相传和纸质相传的一个传播过程。

但是随着大众传媒的发展,当代文学的传播过程更加的广泛和多元化,也为当代文学的生存空间提供了更广阔的领域。

论大众传媒对当代文学的影响

论大众传媒对当代文学的影响

changes shouldn’t be purely seen as
compromise”or
“concession",and when we considering from the whole social system,the
change exactly refracted the features of ages and social.So from this
文学也不例外,这个一直以来都属于精英及主流意识形态的文化秒类在现代 社会已经通过各种各样的大众传媒从“庙堂之高”扩展到。江湖之远”,并进一 步。飞入寻常百姓家”,实现了大众化。由此看来,文学的大众化绝对是大众传 媒带来的福音之一。另一方面,文学与传媒的紧密结合也使得当代文学的每一步 发展都离不开大众传媒的介入与运作,而这种操控又引发了文学的庸俗、媚俗、 商业化、传媒化等一系列恶果。
从国内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从时代变迁、社会思潮、文化政策等角度论述 新时期文学思潮、文学观念、文学变化的文章比较多,专著如张韧的《新时期文 学现象》(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2月),张永清的《新时期文学思潮》(中国 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王铁仙的《新时期文学二十年》(上海教育出 版社,2001年版)等,论文如温宗军的《后现代主义与中国新时期文学》(广东 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熊忠武的《中国当代文学艺术风格的传承、变 异与时代特色》(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3期)等;也有一些文章从微观 视角出发具体分析了某一传播媒介对文学创作某一方面的影响,如江冰的《论网 络传播对当代文学创作的潜在影响》(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单 小曦的《现代传媒语境中的文学存在方式研究》(世界文学评论,2006年第2期); 还有的文章对新时期新环境下出现的文学新样式进行深入剖析,如曾洪伟的《短 信文学与网络文学的对比与前瞻》(广西社会科学,2006年第9期),黄玉娇《指 尖流转的文学新宠——手机文学》(宣宾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戚鸿峰的 《论电视散文的文学特性》(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3年第l期)等。

媒介变迁与新世纪文学转型

媒介变迁与新世纪文学转型
漠 , 整体 、 质 的思考 缺乏 , 对 本 相反 , 速食 的、 谑 的消 费文 化 、 乐 文 化兴 起 。如 此文 学实 践层 面 的 转 戏 娱 型既成 事实 , 只有从理 论 层面 总结媒 介 变迁 与新世 纪 以来 文 学的 转 型 , 能更 为理 性 地 思考 文 学 如何 才
应 对媒 介化 时代 的到来 。
关键 词 : 介 ; 媒 新世 纪 文学 ; 学转 型 文
纵观文学艺术发展的历史, 其每一次大的变革和进步 都与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有 密切关系。新世纪 以来 , 以网络
为代 表 的 电子 媒介 , 切改 变 了传统 的文 学 生产 , 深 文学 的 生 产方 式 、 形态 、 值取 向 等各个 方面 都 发生 了 不 同以 往 表现 价 的新 变 。在此 过程 中 , 媒介 从文学 的物 质 载体 , 变 为本 身 转
时代 正在 通过 改变 文学 存在 的前提 和共 生 因素 而把 它 引 向 终 结” , 文 学 终 结 的 断 言 弓发 了文 学 存 在 合 法 性 的讨 ④ 此 l
作家 身份 泛化 和集合 化 息 传播 主 体 不再 限 信 于知识 精 英 , 向 普通 大 众 开 放 , 而 网络 文 学 中的 作 家 群体 ,
行为合法性的传声筒。伴随着思想解放和经济的发展 , 上
世纪 8 年代 以后 由作 协规 范的 一 体化 的作 家 管理 模 式 受 0 到 冲击 , 家 由此 变 为 多元 栖 身 , 作 出现 了 许 多 自 由撰 稿 人 。 生 存方 式 的改 变 , 相应地 改变 了原 来的 创作 理 念 , 也 个人 化 身份 的写作使 得创 作不 再受政 治 的约束 而 更加 自由。这 些 自由撰稿 人往 往与 主 流 意 识形 态 保 持距 离 , 写作 风 格 更 为 多样 。除此 之外 , 业 资 本 的诱 惑 也 使得 部 分 作家 的 身份 商

中国现代文学创作与新媒体的关系

中国现代文学创作与新媒体的关系

中国现代文学创作与新媒体的关系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中国现代文学创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新媒体的兴起给文学创作带来了更广阔的舞台,同时也对传统文学形式和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文学创作者如何与新媒体相互融合,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首先,新媒体为中国现代文学创作提供了更广泛的传播渠道。

传统的出版渠道受限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新媒体则打破了这种限制。

通过互联网、移动应用和社交媒体等新媒体平台,作品可以以更快的速度传播到全国乃至全世界的读者面前。

这种传播方式的便捷性和高效性,使得中国现代文学创作能够迅速融入全球文化交流的大潮中。

其次,新媒体为中国现代文学创作提供了更多元的表达方式。

传统文学形式主要以纸质书籍为载体,而新媒体则拥有更多样的表达形式,如微博、微信公众号、短视频等。

这些新媒体平台不仅能够让作品以更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还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手段丰富作品的表现力。

例如,作家可以通过配图、音频和视频等方式,将文字与图像、声音和影像相结合,使作品更具感染力和艺术性。

然而,新媒体也给中国现代文学创作带来了一些挑战。

首先,新媒体的快节奏和碎片化特点,使得读者对于长篇小说和复杂的叙事结构的接受能力下降。

在社交媒体上,人们更习惯于浏览短篇、轻松、易懂的内容,对于需要耐心品味和理解的文学作品,很容易产生审美疲劳。

这对于那些追求深度和内涵的文学作品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其次,新媒体的崛起也给文学创作者带来了版权保护的问题。

在网络时代,文学作品的复制和传播变得更加容易,盗版和侵权问题层出不穷。

这不仅对作家的创作积极性和创作收益造成了影响,也对整个文学创作生态产生了负面影响。

因此,保护文学作品的版权,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面对新媒体的挑战和机遇,中国现代文学创作者需要积极应对。

首先,他们需要借助新媒体的力量,创新文学创作形式和内容。

他们可以通过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短篇小说、微型散文和诗歌等,吸引更多读者的关注和参与。

媒介发展与文学阅读的演变

媒介发展与文学阅读的演变
成为全 国头号畅销书 。
的帮助下 , 普通观众很容 易明 白影视作 品的故事情节 。
欣赏者可能没有读过《 三国演义》 《 、红楼梦》 等文学名
著, 但这并不影响他们喜爱欣赏《 三国演义》《 、红楼梦》 等 电视剧 。其 实 , 影视作 品脚本 比经典 文学著 作更 容
易 阅读 , 因为其 中的叙述多 了一些对话 描写或场景 说 明, 只要有一些基本阅读 能力都不难接受 。 与传统文学 的精英 阅读不 同 , 影视文 学时代 的大 众 阅读者很少怀揣诗意 的理想和对文学顶礼 膜拜的崇
更需要 有新的文学观念 的建构 ; 术媒介对 文学阅读 的影响 , 技 折射 出的是社会 变革期 的文化 冲 突, 最终 影响到 文 学审美
之 于“ 文学性” 的祛魅 。 [ 关键 词] 媒介 变迁; 学阅读 ; 文 文学性 [ 基金项 目]06年度 国家社会科 学基金 项 目《 字媒介 下的文 艺转 型研 究》 0 B W0 1 20 数 (6 Z 0 )
的结构性变化 。
月》 的发行量达到 6 万份 ,收获》 人民文学》 0 《 和《 的最
高发行量 曾分别 达到 10万 册 、5 册 。李 泽厚 《 0 10万 美
1 05
河 北学 刊
20 6 0 9・
的历程》 出版后, 大学生几乎人手一册。萨特的《 存在
与虚无)97年第一 次印刷 达 37万册 , 卡西 尔该书一 年 内就 印了 2 4万册 ,
次重大变化 : 从纸质媒介 到影视 媒介 , 数字化媒 体 出现 后 又从 网络媒介发展到手机媒介 。技术 新媒体 的代 际 呈现 , 带来新 的文学类 型 的不 断涌 现 : 影视 文学 、 网络 文学 、 手机文学……新文 类 的应 接不暇 , 让整个 文坛 出

现代传媒视野中的中国现代文学

现代传媒视野中的中国现代文学

现代传媒视野中的中国现代文学作者:刘科均来源:《牡丹》2016年第12期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主要受到西方影响、社会变革以及媒体三个因素的约束,这三种因素相互作用、关联促成了现代文学的诞生、发展。

本文主要论述了现代传媒与现代文学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现代文学的文学特质。

中国现代文学是在社会革命的环境推动下所诞生的一种不同于古典文学的新的文学形式,中国现代文学的产生并不是文学发展的现代化必然进程,而是社会发展变迁对文学的需求。

一、现代传媒与现代文学的相互关系“现代”是一个对于时间的定义,当前学术界对于“现代”的分类多样化,本文的论述则是以“传统分类”的角度,将“现代”的时间定义为1917-1949年。

在20世纪初,中国社会环境巨变,促使了文学变革。

中国现代文学几乎是与现代媒体同时出现的,甚至在最初的社会环境中,新文学等同于新媒体,但真正要深入去探讨的问题在于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一)传媒是文学的载体文学的表现形式是文字,文字往往又依托于具象的载体进行表现,在中国古代,文字的载体经过一系列的演变,从石头、竹简到纸张,这些具象的物体都可以被称为文学的载体。

现代传媒是文学的重要载体,这是毋庸置疑的。

但现代传媒并不是客观接受现代文学的载体,它与现代文学之间的发展应该是相互的,甚至现代传媒是对现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的。

现代传媒的主要形式为报刊、杂志,作为有形的物体,在有限的承载能力下,现代传媒对于现代文学就具备一定的筛选能力,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现代传媒的表达是极具社会目的性的,所选择的文学作品必然是能够反映现实、抨击现实的。

这时媒体承载着作家的社会理想、文化追求、个人情感,或者说,作家的人生诉求、社会使命、情感世界,以物质化的方式进入读者的阅读视野中,作家的写作不再是个人化的写作,作家的隐秘世界也随着载体的社会化而不再是个人的秘密。

(二)传媒是联络文学与受众的传递者现代传媒的“传播”功能是毋庸置疑的,它是作者与读者之间的桥梁。

媒介变迁与现当代文学之间的关系

媒介变迁与现当代文学之间的关系

媒介变迁与现当代文学之间的关系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现代文学与媒介变迁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

在过去,文学作品只能通过书籍的形式传播,而现在,随着电子图书、电子阅读器和互联网的普及,文学传播的媒介方式也正在发生变化。

这种媒介变迁对现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使得文学作品的出版、传播和阅读方式与以往有所不同。

首先,媒介变迁使得文学作品的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过去,文学作品只能通过书籍的形式出版,然后才能在书店出售。

而现在,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文学作品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博客、微博、微信等多种形式传播,这大大提高了文学作品的传播效率。

此外,电子出版也成为了出版业的一种趋势,许多作家选择将自己的作品发布在互联网上,通过社交媒体等各种渠道宣传和推广自己的作品。

其次,媒介变迁给文学创作带来了新的创作灵感和创作方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文学创作可以更加多元化和丰富化。

例如,作家可以通过海量的网络信息寻找灵感,利用互联网上的交流平台与读者互动,获得更多的创作体验。

电子阅读器方便了读者,也为作家提供了更广泛的阅读群体,有助于作品的推广和传播。

再者,媒介变迁导致了文学形式的改变。

在过去,文学主要以小说、诗歌、散文等传统文体形式为主,而现在,新兴的文学形式如“微型小说”、“短篇小说”的出现,使得文学更加丰富多彩,同时,小说和电影、电视剧等多种媒介的结合,又为文学带来了新的想象空间和表述手段。

总之,媒介变迁与现代文学之间紧密相连,相互促进。

它使作家具有更多元化、更广泛群体的创作平台,提高了文学作品的传播效率,同时也拓展了文学创作的形式与手段。

随着媒介技术的不断发展,它对现代文学的影响注定会越来越深远。

媒介变迁下的中国文学转变

媒介变迁下的中国文学转变

媒介变迁下的中国文学转变作者:李明繁来源:《牡丹》2017年第36期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使文学作品的载体不断发生变化,传统的纸质书开始发展成电子书等多种媒介形式。

目前,中文文学媒介已经从传统的纸质媒介转变为多种承载媒介,手机、电脑等均可以用于文字承载,这代表着中文文学活动朝着多样化方向发展。

中文写作应以此为出发点,促进中文文学的发展与进一步完善。

同时,媒介变迁对中国文学写作要求、作者的写作方式以及讀者的阅读方式等均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

本文重点分析了媒介变迁对中国文学转变的影响和新时期的应对策略。

一、媒介变迁对中国文学的影响(一)改变了文学作者的写作方式在传统的文字写作中,需要先采用手写的方式进行书写,然后经历打印、出版等过程。

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进入人们的生活,文学作品写作也发生变化。

目前,起点、红袖等小说网站广受欢迎,读者通过网站注册等方式浏览小说,文字写作也以电脑敲打为主,书籍出版减少。

这对现代作者的写作手法和写作方式产生很大的影响。

现代小说的篇幅往往较长,这使得人们对网络小说等文学形式的长篇和短篇定义发生一定的变化。

由于互联网具有开放性,更多人可以参与到写作中,使得作品五花八门,更多形式的作品可以发表于网络上。

(二)改变了文学阅读方式随着写作方式的改变,文学阅读方式也发生了改变。

网络成为主要文学载体后,个人对于传统图书的阅读开始变少,更多地选择网络阅读,这种阅读方式一定程度上可以使人获得更多的阅读时间。

随着手机的普及,人人可以通过下载阅读小说和其他文学作品,不受地点和时间的限制。

电子阅读广受欢迎,这也对现代图书城产生了较大的冲击,使得文学阅读方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随着科技的发展,文学作品的载体将更加丰富,阅读方式将进一步发生变化。

同时,对于作者写作方式和写作思路的影响毋庸置疑,这种改变有利有弊。

二、媒介变迁下的中国文学转变原则(一)“互利互惠”的原则文学作品的改变形式多样,但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现代文学与媒体的关系与影响

现代文学与媒体的关系与影响

现代文学与媒体的关系与影响一、现代文学的概念与特点1.现代文学的定义:现代文学是指在现代社会背景下,以现代人的思维方式、观察视角和表现手法创作的文学作品。

2.现代文学的特点:(1)反映现代人的生活:现代文学关注现代人的生活状态、心理变化和价值观念,揭示现代社会的问题和矛盾。

(2)创新的表现手法:现代文学突破传统文学的表现手法,采用象征、意识流、荒诞等手法,增强文学的表现力和艺术性。

(3)独特的审美观念:现代文学追求个性化、多元化的审美观念,体现文学创作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二、媒体在现代文学传播中的作用1.媒体的定义:媒体是指传播信息、观点和文化的工具,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

2.媒体在现代文学传播中的作用:(1)拓宽传播渠道:媒体为文学作品提供了更广泛的传播渠道,使文学作品能够触及更多的读者。

(2)加速文学交流:媒体有助于文学作品在不同地区、国家和文化之间的交流,促进文学创作的借鉴与融合。

(3)影响文学创作:媒体反映了社会现象和问题,对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文学作品更加贴近现实。

三、现代文学与媒体的关系1.相互依存:现代文学与媒体相互依存,媒体是现代文学传播的重要途径,而现代文学也为媒体提供了丰富的内容。

2.相互影响:现代文学与媒体相互影响,媒体反映了社会现实,为文学创作提供了素材;同时,文学创作也影响着媒体的内容和形式。

3.互动发展:现代文学与媒体在互动中不断发展,媒体推动了文学创作的繁荣,而文学创作也满足了媒体的需求。

四、现代文学与媒体的影响1.提高文学素养:现代文学与媒体的互动,使人们更容易接触到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2.丰富文化内涵:现代文学与媒体的互动,丰富了文化内涵,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文化创新。

3.促进社会进步:现代文学关注社会问题,通过媒体传播,可以引发社会关注和思考,促进社会进步。

4.塑造价值观:现代文学与媒体共同塑造了人们的价值观,引导社会风尚和道德观念的发展。

媒介传播与文学的发展关系

媒介传播与文学的发展关系

媒介传播与文学的发展关系作者:李建立来源:《现代语文(学术综合)》2013年第07期摘要:文学自身的发展,不但受到文学内部因素的影响,也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其中媒介的影响颇为显著。

媒介变迁对文学影响可以分为三个时段,不同的时段,文学的文体及创作者、读者都发生不同的变化。

关键词:媒介文学文化史家把文化传播的漫长历史做了精致的分期,大约可以分为口传文化阶段、印刷文化阶段和电子媒介文化阶段[1]。

媒介的不同形式,对文化自身的变化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在不同形式的媒介影响下,文学的各个层面都显著不同。

一、口头传播时代的文学口头传播时代,“说话”是独特的信息传播方式,它准确、方便、迅速,与身体语言紧密相连。

这种媒介,往往稍纵即逝,对口语信息的接受与保存只能依赖接受者的即时理解和记忆。

它受到时空的限制,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和不可靠性。

在传播过程中,文学往往会出现不同版本,有的还会失去原来说话者的意思和来龙去脉,最终变成不可理解的言说或者一种隐喻。

这个阶段的文学,就其文体上而言,只能产生包括神话、史诗、民间传说等特定的文体类型。

此一时期的文学,往往是原始宗教的一个组成部分,包含着祖先崇拜、图腾仪式、膜拜神灵等宗教祭祀。

就创作主体而言,重要的在于“谁在说”,“言说者”大都是部落长老之类的权威。

“作者是谁”无关紧要。

此处,“说”与“听”相关联,一些流传下来的作品,往往附带“如是我闻”之类的词语。

比如在《论语》之中,往往冠于“子曰”的开头,孔子成为重要的言说者,是权威,而具体到《论语》的编撰者尽管一直争论不已,但无关紧要。

先知“述而不作”成为这一时代的文化惯例。

从创作主体来说,这一阶段的文学作品,属于一种集体创作。

文学作品的主体自我被包嵌在面对面的总体性之中,作品中的自我消失在民族共同体验之中,个人的爱恨等情感不被重视,只重视行为的记述。

比如神话故事,是远古一代代人集体创作的结晶,表现某一民族自身发展的经历,它既包含着一个民族的宝贵精神,又凸现着一个民族的优良品格,其中很少凸出个体的位置。

试析大众传媒对当代文学的影响

试析大众传媒对当代文学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陈,平原,山口,守 . 大众传媒与现代文学 [J].2003(11): 39-40. [2] 郑云霞 . 浅析大众传媒对当代文学的影响 [J]. 青年文学 家,2016(32):112-115. [3] 谢鼎新 . 大众传播媒介对当代文学的影响 [J]. 现代传播 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3(4):64-66.
二、大众传媒对当代文学的影响 ( 一 ) 大众传媒影响文学活动 以前文学活动的传统四要素包括世界、作家、作品和读 者,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传媒文化时代,文学活动并非 是一个单纯而透明的过程。在实际情况中,由四要素组成的三 环结构中,每两个相连要素之间的动态过程都会有现代传媒的 参与。其中,在世界到作家的这个过程中,人活动的实际范围 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在没有经验的情况下,人们与外界世界不 可能保持完全接触,若不将现代传媒作为了解外部世界的渠道, 人们就会与现实社会慢慢脱节,根本就不能进行文学创作。所 以现代传媒逐渐成为作者获取创作材料和灵感的源泉,在现代 文学中缺少传媒,文学活动是不能正常进行的。所以越来越多 的人将大众传媒当做现代文学活动的第五要素,所以运用大众 传媒扩大文学艺术的影响是极其重要的。 ( 二 ) 经典作品拍成影视作品,扩大作品影响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对于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越来越少,反 而将大量时间放在消闲通俗读物上。也有一些人想去读一些经 典文学作品,但是看到厚重的书本就没有读下去的欲望,所以 现在越来越多的经典文学被翻拍成了影视作品。通过观看电视 作品,能够更加直观地分析出其想表达的主题。例如《青春之 歌》向人们传达主人公遇到不公时,不向命运低头积极抗争到 底走上革命道路的历程,为大众呈现出九一八事变后我国知识 分子的精神面貌。人们在享受影视作品的同时也了解到了文学 作品的精华,这就是一种有效的文化传播 [3]。 ( 三 ) 电视讲坛节目使文学艺术的影响扩大 电视讲坛节目的主要是起到教育的目的,一般是通过主持 人讲述为主。当下最受年轻人喜欢的是《百家讲坛》,这个节目 主要是为观众讲述我国历史文化,主持人时而举例论证,时而 侃侃而谈,让听众能够被完全吸引过来,这个栏目不仅为听众 提供了知识空间,也让他们学到了很多知识,这在一定程度上 扩大了文学艺术的影响,也为人们快速的生活节奏增添了一点 乐趣。 结论: 综上可知,大众传媒的发展给当代文学带来了极大的影 响,不仅让文学艺术的传播变得方便,也让文学能更好的融入 到人们日常生活中去。

中国现代文化传媒与现代文学的跨界融合

中国现代文化传媒与现代文学的跨界融合

中国现代文化传媒与现代文学的跨界融合中国现代文化传媒与现代文学的跨界融合是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全球化的发展,传媒和文学两个领域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相互渗透和交融成为一种趋势。

本文将探讨中国现代文化传媒与现代文学的跨界融合的意义、方式以及对传媒和文学的影响。

首先,中国现代文化传媒与现代文学的跨界融合具有重要的意义。

传媒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能够将文学作品推广给更广泛的受众。

通过传媒的力量,文学作品可以跨越时空和地域的限制,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到优秀的文学作品。

同时,现代文学的跨界融合也能够为传媒注入更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提升传媒的品质和影响力。

其次,中国现代文化传媒与现代文学的跨界融合有多种方式。

一方面,传媒可以通过报道和评论的方式推广文学作品。

例如,电视节目可以邀请作家来分享他们的创作经历和思考,电台可以播放文学作品的朗读,网络平台可以推出文学作品的在线阅读和讨论。

另一方面,文学作品也可以成为传媒创作的素材。

例如,电影、电视剧和动画片可以改编自文学作品,音乐和舞蹈作品可以以文学作品为灵感来源。

通过这些方式,传媒和文学可以相互借力,实现互利共赢。

中国现代文化传媒与现代文学的跨界融合对传媒和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于传媒而言,跨界融合为其带来了更多的创作灵感和话题。

传媒可以通过报道和评论文学作品,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专业水平。

同时,传媒也可以借助文学作品的影响力,吸引更多的读者和观众。

对于文学而言,跨界融合为其带来了更多的传播渠道和受众。

文学作品可以通过传媒的力量,被更多的人了解和传播,增加其影响力和知名度。

然而,中国现代文化传媒与现代文学的跨界融合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传媒和文学的跨界融合需要保持原创性和创新性。

传媒不能简单地将文学作品搬上屏幕或舞台,而应该通过创新的方式呈现文学作品的精髓和内涵。

其次,传媒和文学的跨界融合需要保持良好的伦理和道德底线。

传媒不能简单地追求点击率和收视率,而应该尊重文学作品的原意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新媒介文学与传统文学的转换与互动的开题报告

新媒介文学与传统文学的转换与互动的开题报告

新媒介文学与传统文学的转换与互动的开题报告这篇开题报告将探讨新媒介文学与传统文学的转换与互动。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媒介文学逐渐兴起并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而传统文学则经过长期的沉淀和发展,逐渐成为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两者在文学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逐渐互补。

首先,我们将需要运用一些文学理论来解释新媒介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基本特征和差别。

为此,我们将要考虑到以下三点:- 媒介的变化:传统文学主要以文字、纸张和印刷为媒介,而新媒介文学则更多地采用数字技术和网络媒介。

- 受众的变化:新媒介文学的受众更多地与数字技术接触,更加现代化,而传统文学更多考虑的是古老的美学和传统文化的价值。

- 叙事方式的转变:新媒介文学通过多媒体和互动性的手段来呈现故事,而传统文学则倾向于采用线性的叙事方式来呈现故事情节。

其次,我们将要考虑新媒介文学和传统文学之间的相互影响和解决方法。

相互影响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传统文学的影响:新媒介文学将传统文学的一些精华元素或文化遗产进行改编或者借鉴,增强文化意义;- 新媒介文学的影响:新媒介文学创新的内容和方式对传统文学进行革新、挑战和批判,使其重新得到关注与认可;- 新旧文学之间的平衡:在新旧文学的转换和互动中,如何平衡传统文学与新媒介文学的力量,维持文学的整体性和价值,需要更多思考和实践。

最后,我们将会就如何采取相应的研究方法进行思考和探讨,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采用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相结合,如分析文本,调查读者反馈等;- 借助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如文学、新媒体与传媒、文化研究领域等,以探究新媒介文学与传统文学之间的关系;- 需要进行多种研究的比较分析,如文学作品之间、国家之间、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等,以分析新媒介文学和传统文学之间的各种互动与转变。

新媒介对文学生产的影响

新媒介对文学生产的影响

新媒介对文学生产的影响[摘要]当今社会,以电视、电影、网络等为代表的新传播媒介对文学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新媒介以其自身的图象化、迅捷化、商业化的特性冲击甚至消解了经典文学,但是同时也为文学生产提供了新的契机和生长点。

[关键词]新媒介文学生产经典文学媒介是文学生产、传播、交流、消费的纽带,是整个文学生产流程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和载体。

媒介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文学生产的思维方式、传播方式和接受方式。

回首历史,人类社会已走过了口说文化、文字文化阶段,现正跨入媒介文化时代。

从媒介传播的角度看,口说文化时代,人们以口耳相传的语词为主要交往媒介;文字文化时代以各种纸质印刷品作为传媒的主要载体。

当今的媒介文化则是后文字时代,一切都在发生视觉化、形象化的转型。

这里所说的新媒介,指的是随着近代数字语言和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影视、网络等媒介。

当今时代,电子媒介和网络的兴盛,使人们接触到的文学传播媒介变了,文学欣赏方式和习惯也发生了变化,这就对文学自身的发展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与传统媒介相比,新媒介有其自身独特的特点。

首先,是图象化特征突出。

马歇尔麦克卢汉把电视的“马赛克”图像看成是“印刷时代”的对立面。

他在着作《理解媒介:人的延伸》中认为,人体的延伸是指“我们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凭借各种媒介而得以延伸”,同时,他更强调这种延伸对人、对社会带来的影响,任何一种感觉的延伸都改变着我们思想和行为的方式,即我们感知世界的方式。

其次,新媒介传递信息快捷且容量大。

麦克卢汉还曾断言,电子媒介使大家更加相互依赖,重新塑造成一个“地球村”。

尼古拉?尼葛洛庞帝(NicholasNe-groponte)在《数字化生存》中也对正在兴起的媒介革命对文学艺术生产的影响,给予高度积极的评价。

与此同时,新媒介产生的文化社会背景也决定了其商业化和市场化特征。

现代传媒的勃兴,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是社会变革的必然。

法兰克福学派对后现代社会多的大众文化提出了“文化产业”的概念,其意义在于指出这种文化的创造目的和创造手段与工业生产方式相似,是一种标准化、复制性、大批量的生产,为的是创造消费使用价值,经济效益是其运作杠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媒介作为外部生存背景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渗透和影响是不能回避的,现代文学的自身塑造和构建首先即是从报章开始。

媒介既是物质的,也是文化的、精神的,在作为载体和中介之外,有其主体性,传递讯息的同时也在努力塑造并呈现自身形象。

由此,它的形态及变迁关涉到文学的生产、传播与接受之调整变通。

报章、广播、影视及网络等大众传媒的相继兴起,于文学形成了不同的文化语境和共生现象,在媒介的冲击和推力下,需要对文学的存在加以深度思考。

关键词:媒介;形态;现当代文学;关系1.“大众传媒在建构国民意识、制造时尚、影响思想潮流的同时,也在建造我们的‘现代文学’”[1]103,媒介作为外部生存背景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渗透和影响是不能回避的,现代文学的自身塑造和构建首先即是从报章开始,“自报章兴,吾国之文体,为之一变……”。

媒介既是物质的,也是文化的、精神的,“现代传媒(媒介)具有物质形态和非物质的文化形态”[2]73,在作为载体和中介之外,本身就带有信息,有其主体性,传递讯息的同时也在努力塑造并呈现自身形象,由此,它的形态及其变迁关涉到文学的生产、传播与接受之调整变通。

2.报章、广播、影视以及当下最具关注度的“数字化”新媒介———网络等大众传媒的相继兴起,于文学形成了不同的文化语境和共生现象,构成了现当代文学存在的“场”。

媒介以其特有的强大冲击和推力促使着文学观念、内容、形式及文学生产/传播方式、作家身份和读者/受众心态等的改变,因此,对现当代文学的存在状态(整体风貌与未来走向等)需要加以关注和探讨。

一、报章印刷与新文学构建1.1晚清与“五四”前后,民族先觉者们为寻求社会变革而触动文化并带来文化机制的变化,文学革命成为新文化运动最坚实有力的组成部分,并促成新文学与中国文学传统的断裂。

在网络和广播、影视缺席的时代,报刊杂志处在最前沿,是文学作品传播的重要媒介形式,它们催生、哺育了新文学,并在一定程度与意义上决定了新文学后来的发展/走向。

文学观念的变革与文体叙述的创新、写作者文化“身份”特征的改变等都离不开报章、书籍等现代出版业的繁荣。

1.2如文学观念变革的先驱者梁启超的“新文体”成就即与报刊密不可分,“没有大众传媒的发达也就没有梁启超”[3]17;另外,杂志和报纸副刊导致了职业作家和自由撰稿人的出现,“将作家从小作坊式的、自产自销的历史写作状态下解放出来,使他本人和其作品进入到哈贝马斯所说的‘公共空间’之中”[4]3;还有,如陈平原先生所说,从明清版刻到近代报章,这一转折,不仅仅是技术问题,还牵涉到传播形式、写作技能、接受者的心态、写作者的趣味等,实是关系重大。

传统文人的著述是“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藏之名山,传之后世”,而现代作家的创作是“朝甫脱稿,夕即排印,十日之内,遍天下矣”,文学生产及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1.3同时,报章对文学内容和形式亦有着重大影响,如报刊连载小说促使着作家调整笔墨以适应其特征,鲁迅的短篇杂文即为适应副刊需要而写成,小说从“说———听”转为“写———读”模式等等,使得读书人耳目一新的当时,既兴奋,也不无惶惑。

“五四”一代的新文学后来借助《中国新文学大系》(上海良友图书公司出版)的编纂完成了其自我经典化(总结与定位),而此编辑设想无疑是现代编辑出版史上的一个成功的典型。

从以上论述中可窥见报章媒介对现代中国文学进程的深刻影响:“可以这么说,现代(新)文学之所以不同于古典文学,有思想意识、审美趣味、语言工具等方面的差异,但归根到底,现代文学与大众传媒的结盟,很可能是最重要的因素”[1]103,而由此产生的文学活动特征一直被保留着,在当今印刷媒介世界里内涵基本没有变化。

二、冲击与合作:电子媒介与新文学传统2.1报章印刷媒介带来的是一种本源意义上的新质文学,是一个文学新纪元的开辟,而以广播、影视为代表的电子媒介的兴起对此新文学传统构成了一种挑战,大众视听消遣方式代替了个人化文本阅读,使得文学的传播又发生了一场革命。

“新的媒体(介)催生新的文学,每一次媒体(介)的革命都会引发文学的革命。

同时,现代传媒也成为社会发展的文化中心,对社会的文化形成强大的影响力。

这种影响既是对作家创作的影响,也是对社会的影响,特别是媒体(介)的商业化特征和政治化特征……”[2]159-160,广播、影视媒介的出现带来社会思维和行为方式的变化,使文学开始与时尚/流行文化联系起来,并且逐渐娱乐化、商业化,文学的叙述方式、表现形式、接受观念等也随之调整和改变。

2.2声色震撼、感官冲击大有取代传统的阅读习惯之势:广播的直播让人感觉到与现实世界的“有距离的同步”,把静态无声的文字变成动态有声的语言来传播,带给读者以全新的“阅读”体验;而影视(尤其是电视,它更多占据日常闲暇时间)则是使文学图像化、商业化意味越来越浓厚,当然也改变了读者的趣味,使文学接受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直观画面和身临其境感的喜爱与对快感和轻松娱乐文学的消费追求,取代了曾经的文学文本阅读的美感及愉悦,摒弃了深度思考。

对此,很多熟悉或习惯纸质文学形式的文学研究者发出了意义复杂的叹惋———“文学终结论”,电子媒介的兴起引起他们对于纸质读物命运的担忧,对于文学命运转折的悲观,同时也在承认电子媒介对文学的巨大影响和改造。

2.3但实质应是“每种媒介都既有优点也有缺陷,所以……呈现出多种媒介并存的局面。

……因此,说在电子媒介兴起之后,……并不意味着文学的真正‘死亡’,而是边缘化”[5]61,即印刷文学的中心地位遭到消解,需要调整文学叙述/艺术传达方式,寻找印刷媒介与电子媒介的最佳结合点来应对紧逼的挑战;而且不可否认的是人类有着崇尚高雅和深刻的需要,不会止于浮光掠影式的感官满足,寻求生的意义和价值源于人的本性,文学恰是对生命/人性的洞察与领悟,即符合了这种需要。

文学本身并不拒绝/排斥新的电子媒介,“在纸质书籍阅读已经大量减少、出版业萎缩、电子出版业超过传统出版业的前提下,电子媒介不失为一种有效的传播优秀作品的方式”[5]63,如何更好地借助运用它们并保持文学内在的艺术独立性/深刻性不为新媒介所“奴役”才是必须深思的重大问题。

2.4文学与影视的结合早在上世纪初就已出现,如作家田汉、欧阳予倩、洪深、张恨水、张爱玲等或参与电影创作,或对电影进行理论上的评论;后来一些经典作品如《伤逝》《林家铺子》《围城》等等被搬上荧幕,由此形成的人气聚集效应带来了纸质图书的再度热销,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被重新欣赏;新近的如《白鹿原》《红高粱》《平凡的世界》等作品的影视改编和广播台有声阅读也使得很多受众在表层的视听图像艺术欣赏之后,选择重回文本感思作品的表意丰富性和艺术独特性。

另外,有些作品则是通过影视播出后才为大多数人所知晓,比如六六的《蜗居》和严歌苓的《金陵十三钗》等;还有如韩寒、郭敬明、明晓溪、饶雪漫等人,更是借助影视使自己的作品“梅开二度”,由此带来印刷图书的畅销大卖,而这些也催生了影视文学。

可以说,文学艺术是广播和影视艺术形式的基础,即文字语言绝不可缺席被取代,同时,电子媒介也大大拓展了文学的生存空间。

虽然其中存在消极方面的影响,如影视改编与作品原意的大不相符;影视炒作现象使原作品的内涵意义夸大或缩小等等,但这些都不能掩蔽电子媒介对文学的强大整合作用。

三、契机与危机:网络与现当代文学3.1当下最具关注度的“数字化”新媒介———网络媒介的兴起,让文学走向了大众狂欢,众声喧哗。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智能手机等通讯工具的逐渐普及带来了“网络文学”这一文坛新现象,“这些依附于数字化技术的新媒介作品,对文学的嬗变形成了强大的推力,也对文学传统的历史赓续造成了新的变奏”[6]143,给当代中国文学带来一种新的冲击,也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相对于报章印刷、广播影视等来说,网络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媒介,它几乎囊括了前几种媒介的一切表现形式,可同时传递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信息,具有灵活性、开放性、实时性、交互式、全球性等特点。

其对社会文化生态的影响范围之广泛、变革之剧烈、渗透之全方位是前几次媒介革命所不及的。

3.2文学的存在方式自然就会大量转向“数字化生存”,几乎全部的原印刷文学作品(国内外)都被数字化复制储存在网络资源库中,网络原创文学更是难以数计,“读/刷屏”多于读书,纸与笔逊位于网络技术,使得文学的创作、阅读和传播方式以至作者身份、读者接受等又一次从媒介本体上发生重大转型与改变。

关于网络对文学发展的影响现已有很多评论,综合观之,主要集中在网络之于文学转型的“启蒙”和“消解”双重角色上:借助网络的大众化叙事,对既有的文学体制、文学旧观念和传统的作家文化身份等进行了革新颠覆,文学刊物和报纸编辑的权威性被消解,突破了原有的文学惯例/成规,推进了文学写作/阅读自由度的同时,也带来消极和异化的一面,比如网络媒介的技术化对于文学性的消解,“自娱以娱人”的文学观念转变导致非艺术化问题越来越严重;网络写手大都是隐匿真名的,在虚拟的身份中,消解了作家该有的“责任焦虑”,导致主体承担感的淡化,致使网络文学的作品意义缺失;数字化复制及拼贴技术使得网络文学成为一种易碎的没有重量的存在,带来的是文学经典的隐退与文学信仰的消褪,“……数字媒介写作重发表不重发现、重表达不重原创,它用机械复制与技术拼贴消弭了原创与仿拟的界限”[6]153,带来文学身份危机。

3.3另外,网络文学的虚拟真实带来的只是数字化媒介之间的交往,虽然在公共网络上,每个写手都能够恣意用文字尽情狂欢或者与受众互动喧哗,但实质上都是“孤独的人们在排解孤独”而已,离开了网络,一切只是虚空,没有厚实感,所以,大多网络写手还是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印刷成纸质图书出版,等等,这些显示出网络媒介的缺陷暗弱。

但不能因此把网络媒介看成文学的对立物,它是新的文学契机,重点在于如何利用好网络的技术优势在数字化语境中提升文学。

四、结语4.1以上荦荦大端地分析了几种媒介形态与文学的关系,当下是印刷、电子、网络媒介多元并存的格局,它们各有自己的优势与缺陷,互补共存着,在矛盾中整合,文学的存在状态也由此丰富多彩。

当然,其中存在着显在的文学“忧虑”———在媒介技术本身带给文学的挤压冲击之外,还有“任何媒体都不可能是自足的存在,它必然处于多重体制之中,……体制的制约是外来的、强制的,而自己的思想、立场与利益的驱动则是内在的、自发的;……它们都要通过媒体对文学产生影响”[7]137-138,即媒介是由人来决定如何运用它的,“体制”与“市场化”也同时通过媒介规约着文学,尤其是商业化的功利主义,带来文学生态环境的恶化,借用程光炜先生的说法,即“媒介焦虑”,“一方面,大众媒介极大地改变了作家的文化身份和文学的生产方式,带给人们强烈的参与意识和登场的欲望;另一方面,就在这一过程中,媒介也在谋杀现当代文学的‘诗性’”[4]4,进入“功利化”或“解构”的运作怪圈,这些都是必须正视面对的文学困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