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第三次月考检测卷历史试卷带参考答案和解析(2023年安徽省涡阳县标里中心校)
安徽初一初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安徽初一初中历史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是后世对唐代哪位皇帝的评价A.唐太宗B.唐高宗C.武则天D.唐玄宗2.亲历隋末的社会大动荡,亲睹隋朝的覆亡,这对他的政治思想有极大的影响。
他即位后,吸取隋亡教训,励精图治。
材料中的他是A.唐玄宗B.唐太宗C.隋炀帝D.武则天3.“开元盛世”的出现,把唐朝推向全盛,它出现的具体时期是A.唐太宗时期B.武则天时期C.唐玄宗前期D.唐玄宗后期4.古人诗赞“人生四喜”曰:“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
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与“金榜题名”相关的制度正式诞生于以下哪个皇帝统治时?A.隋文帝B.隋炀帝C.唐太宗D.唐玄宗5.“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这首诗追述了唐朝文化A.对日本的影响B.对新罗的影响C.对天竺的影响D.对波斯的影响6.下面那种说法符合隋唐的特点A.中华文明的起源B.中华社会的繁荣开放C.中华民族的大融合D.中华帝国的衰落7.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反映了我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文学所呈现的突出成就,其中下列哪个朝代是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A.汉代B.唐代C.宋代D.清代8.我国四大发明中的哪两项是唐朝时期出现的?A.造纸术、印刷术B.印刷术、火药C.指南针、火药D.造纸术、火药9.她远嫁吐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的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她是A.金城公主B.文成公主C.王昭君D.太平公主10.暑假期间李丽要去参观艺术宝库莫高窟,你您告诉她应该去哪儿吗?A.山西大同B.甘肃敦煌C.河南洛阳D.陕西西安11.藏族的祖先是A.吐蕃B.回纥C.南诏D.逻些12.李白的诗歌的特点是A.直白如话B.沉郁悲怆C.豪迈奔放D.委婉清新13.观赏风俗画《清明上河图》,可以帮助我们更直观的了解A.唐代的社会生活面貌B.宋代的社会生活面貌C.元代的社会生活面貌D.明代的社会生活面貌二、综合题1.阅读材料:(10分)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2023-2024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第三阶段月考试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三阶段创新作业七年级历史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4分)【选择题答题栏】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一、选择题(共12道试题,每题2分,计24分。
每道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获取有效信息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
符合“会人工取火”“能制作打制石器和使用骨针”“有爱美意识”三个信息的古人类是()A.山顶洞人B.元谋人C.河姆渡人D.北京人2.《礼记》称尧舜禹时期为“大同”之世,禹以后是“天下为家”。
与这一变化紧密相关的是()A.禅让制的实行B.世袭制的开创C.分封制的确立D.井田制的实行3.春秋战国时期的《考工记》记载:“钟已厚则石,已薄则播”“钟大而短,则其声疾而短闻;钟小而长,则其声舒而远闻”。
学者对殷墟出土的编钟的研究证实了这一记载。
这表明()A.古代青铜冶铸技术高超B.古人擅长理论指导实践C.青铜器常作为礼器使用D.商周青铜器以乐器为主4.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是()A.打制石器B.骨耜C.铁农具D.耧车5.李冰主持建造都江堰时,充分考虑地形和水势特征,使它巧妙起到自然分水、分沙、排沙、沉沙的作用。
这体现出都江堰的建造原则是()A.造福千秋B.不误农时C.利于水运D.因地制宜6.西汉初年,政府制作和使用“汉并天下”瓦当(如下图),目的在于纪念刘邦战胜项羽,统一天下,建立汉朝的伟业。
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牧野之战B.长平之战C.巨鹿之战D.楚汉之争7.汉武帝时刺史“奉诏条察州”,主要依据“六条问事”,郡守和国相官秩为二千石,在六条法律条文中有四条是针对“二千石”的,这说明刺史制度()A.主要是为了监视地方官吏B.可消除地方豪强势力对中央威胁C.均衡州郡和封国权力分配D.有利于巩固“推恩令”的实施成果8.西汉前期,除中央铸币外,各郡、国官府和地主、商人,都可仿铸货币。
同一种货币的大小、轻重、规格、质量都不相同,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赋税征收和经济发展。
安徽初一初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安徽初一初中历史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掌握并熟练运用纪年方法能帮我们更好地学习历史。
公元前1046年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确切的纪年,这一年属于A.公元10世纪40年代B.公元前10世纪40年代C.公元11世纪40年代D.公元前11世纪40年代2.2015年12月17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科学公共图书馆-综合》发表文章,肯定了距今1万4千年左右的云南马鹿洞人的存在。
在云南省,还发现过目前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远古人类,它是A.元谋人B.山顶洞人C.河姆渡人D.半坡人3.科学证明,人类是从猿进化而来的。
在这个进化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的因素是A.使用火B.直立行走C.劳动D.使用文字4.下面这些对北京人一天生活的描述,正确的是A.一个北京人在原始森林中用精致的磨制石器打死了一头野兽。
B.大家很高兴,马上钻木取火准备享用兽肉。
C.大家把一块块兽肉放入陶罐内烧煮。
D.晚上,大家住在洞穴中,洞口燃着一堆大火以驱赶野兽和照明。
5.促使原始人过着定居生活的根本原因是A.火的使用B.农业生产的发展C.能建造房屋D.自然环境的恶劣6.历史老师在介绍我国一处早期文化遗址的时候,重点提到了“黄河流域”、“粟”、“彩陶”。
此文化遗址最有可能是A.元谋人遗址B.山顶洞人遗址C.河姆渡遗址D.半坡遗址7.很多同学喜欢吃米饭,你可曾想到,稻米在我国有着源远流长的种植史。
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哪个地方的先民最早可以品尝到香喷喷的米饭A.北京周口店B.陕西半坡村C.浙江河姆渡D.山东大汶口8.下列哪一原始聚落已出现私有财产,产生了贫富分化,开始由原始氏族社会向早期文明时代过渡A.半坡原始居民B.河姆渡原始居民C.大汶口原始居民D.蓝田原始居民9.近年来,关于“轩辕”的小说、电视剧、游戏纷纷涌现,反映出人们对中国远古时期历史的兴趣日趋浓厚。
“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
安徽省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次月考试卷(word,含答案)
2020-2021学年安徽省七年级(上)月考试卷(三)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历史试卷满分100分,历史的考试时间共60分钟。
2.本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4页,“答题卷”共2页。
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说:“无论出于什么原因,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
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千户的大村。
”中国最早的村落可以追溯到( ) A.河姆渡聚落 B.半坡聚落 C.炎帝部落 D.黄帝部落2.全身心投入治水,曾三过家门而不入,最终消除水患的是( )A.尧B.鲧C.禹D.启3.某校举办了中国古代文化图片展,图1、图2适合放在哪个展厅( )A.夏朝展厅B.殷商展厅C.春秋展厅D.战国展厅4.图3是《中国通史》的部分目录,由图可知这部分目录的主题应该是 ( )A.西周社会B.春秋争霸C.三家分晋D.秦灭六国5.战国时期,七国都拥有强大的军队,相互之间展开战争。
下列战役不是发生在战国时期的是( ) A.桂陵之战B.马陵之战C.长平之战D.涿鹿之战6.《孔子的一生》中说:“孔子大半生从事教育活动,他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勇于探索,又不断总结经验,从内容到方法,从理论到实践,各方面都作了显著的成绩。
”下列属于孔子教育思想的是( ) A.“有教无类”B.“无为而治”C.“以法治国”D.“兼爱”“非攻”7.章碣的怀古诗《焚书坑》云:“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函谷关和黄河)空锁祖龙居。
坑图1 图2图3齐鲁长勺之战 (263)秦晋韩原之战..................264 秦晋毅之战.....................268 勾践灭吴 (271)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这首诗着重反映了()A.焚书坑儒是秦朝灭亡的直接原因B.函谷关和黄河没有发挥御敌作用C.刘邦项羽不读书故焚书坑儒无用D.焚书坑儒没能阻止秦灭亡的命运8.元朔二年、武帝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或欲推私恩分子弟邑者,令各条上。
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联考2023_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七年级历史(试题卷)注意事项:1. 历史试卷满分70分。
考试时间共60分钟。
2.本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
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
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 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考古发现是了解原始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
以下图片为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出土的考古遗存,其中可以作为北京人用火证据的是 ( )A. ①④B. ②③C. ③④D. ①③2.考古工作者在河姆渡遗址发现了大量的稻谷、谷壳、稻秆和稻叶堆积,最厚处达1米。
稻谷外形完整,颗粒大小已经接近现代栽培稻。
这可用于印证河姆渡居民 ( )A. 已经从事农业生产B.初步产生物品交换C. 广泛使用青铜工具D. 开始推广牛耕技术3. 传说,炎帝发明耒耜、陶器、天文历法等,黄帝发明弓箭、水井、衣裳等。
这些传说( )A. 反映了中国先民的智慧B. 体现炎黄是部落的首领C. 再现了真实可靠的历史D. 说明世袭制取代禅让制4. 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重的青铜器是商朝的,它的复制品已被联合国永久收藏,它是 ( )5. 春秋时期,贵族开始禁止用牛祭祀宗庙;战国时期,秦国规定“盗牛者加(枷刑) ”。
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 )A. 祖先崇拜的消失B. 私有土地的出现C. 生产方式的变革D. 兼并战争的影响6.如图所示的工程修筑于战国时期,至今仍发挥着巨大作用。
如果想一睹这一古代工程的风采,应该去( )A. 浙江绍兴B. 湖北随州C. 四川成都D. 河南洛阳7. 孔子广收门徒,在教育过程中,他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寻找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
由此可知,孔子主张 ( )A. 因材施教B. 为政以德C. 无为而治D. 温故知新8. 秦始皇不用几丈高或三头六臂的超人神像代替数目众多的兵马俑,突出反映了秦朝 ( )A.皇权的至高无上B. 神权色彩较明显C. 按军功授予爵位D. 劳动人民的伟大9. 秦始皇下令全国“车同轨”并修建由咸阳向北延伸的直道,全长约700千米,仅用两年半时间即修通。
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安徽省涡阳县七年级历史3月份月考试卷(文字版,含答案)
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3月质量检测试卷历史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道小题,共30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题号1112131415答案1.中国历史上某个朝代的统一,结束了自东晋十六国以来270多年的分裂割据局面,再建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有利于各民族的融合和经济文化的发展。
这个朝代是()A.汉B.隋C.唐D.宋2.学者曾经用“3+4+5=1”(一条完整的大运河)形容隋朝大运河,其中“3”寓意大运河的三个端点,“4”寓意大运河的四段,“5”,寓意大运河沟通了五大水系。
下列关于隋朝大运河的说法,正确的是()A.涿郡、余杭、长安是其三个端点B.四段是江南河、邗沟、通济渠、淮水C.隋文帝在位时期开始修建D.大运河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3.隋朝从开皇之治的天下兴盛到大业年间的社会动乱,仅仅经历了37年。
透视历史,隋朝由项峰迅速滑落到深渊的根本原因是()A.隋朝的残暴统治B.藩镇割据C.外族入侵D.农民起义4.唐太宗见太子在树下休息,乃曰:此木虽曲,得绳则正,为人君者,受谏则圣。
这一材料反映的情况是()A.吸取隋亡教训B.以民为本C.发展科举制D.虚心纳谏5.宋太宗诏:“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
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防,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也。
帝王用心,常须谨此。
”宋代统治者这种认识造成了()A.变法受阻,积弊难除B.内乱频仍,国势衰弱C.外戚宦官,横行不法D.重文轻武,积弱不振6.我国唐朝发明的一种工具,“形似纺车,四周缚以竹简,靠水力旋转,转动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昼夜不息,并能把低地的水引到高地灌溉”。
它的主要用途是()A.农业生产B.纸张印刷C.交通运输D.陶器制作7.下表中755~760.年唐朝人口数量发生巨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时间725年742年755年760年总人口数4141万4531万5291万1690万A.八王之乱B.藩镇割据C.安史之乱D.宦官专权8.唐太宗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注意:本试卷包含Ⅰ、Ⅱ两卷。
第Ⅰ卷为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
第Ⅱ卷为非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
答案写在试卷上均无效,不予记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24.0分)1. 在某处远古人类遗址中,考古学家发现了骨针、钻孔的贝壳等文物,同时,对发现的头盖骨进行复原,发现其相貌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请问,这一遗址是( )A. 元谋人遗址B. 北京人遗址C. 山顶洞人遗址 D. 半坡居民遗址2. “华夏民族,非一族形成。
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华夏民族( )A. 发祥地是黄河流域B. 交通便利,创造了众多的文明成就C. 由炎帝和黄帝创立D. 杂居相处,在不断交往中融合而成3.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
”材料中的“天下为家”始于 ( )A. 夏朝B. 商朝C. 西周D. 东周4. 《左传·昭公六年》记载“商有乱政,而作《汤刑》”,《竹书纪年》记载商代第24代商王祖甲“二十四年,重作汤刑”。
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也有“王又作辟”“贞王闻惟辟”,学者注释:“辟,刑”。
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物能证实商朝( )A. 用刑罚来维持统治秩序B. 主张实行“礼治”C. 祖甲主张无为而治D. 郡县制度得到较好运行5. 根据史书统计,春秋战国时期耕地面积为 2.3亿亩,此后随着农田面积的拓展,耕地面积也不断扩大。
春秋战国时期耕地面积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是 ( )A. 水利工程的兴修B. 农业技术的进步C. 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D. 农业产量的提高6. 《三字经》中有云:“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
”其中“五霸”中最早出现的霸主和“七雄”中最后胜出的诸侯国分别是 ( )A. 齐桓公、齐国B. 晋文公、齐国C. 齐桓公、秦国D. 楚庄王、秦国7. 使秦国实力超过东方六国,为秦统一六国奠定基础的历史事件是 ( )A. 长平之战B. 都江堰修建C. 商鞅变法D. 设郡县制8.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次月考试题卷和答案
阶段性初中学校七年级联合互动作业历史科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请在答题卡上填写对应题目的答案)。
1.获取有效信息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
符合“距今的70万—20万年”“学会使用火“使用打制石器"三个信息的古人类是A.元谋人B.山顶洞人C.半坡人D.北京人2.春秋时期,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同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A.争霸战争B.兼并战争C.民族交融D.社会变革3.下列关于春秋时期诸侯征战不止的评价正确的有()①战争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②在战乱过程中,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疆域较大的国家,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③在战乱过程中,许多国家都以改革加强了自身的力量④战乱过程中,进一步巩固了周王室的统治地位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4.相传,炎帝是远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
下列关于他的传说:错误的是()A.教民开垦耕种B.制作生产工具C.制作陶器D.创造文字5.夏、商、西周三代是中华文明的第一个高峰期,这一时期物质文明的集中表现是A.打制石器B.原始陶器C.青铜铸造D.瓷器烧制6.甲骨文造字方法有六种,其中用图形、线条把物体的外形勾画出来的最原始的造字方法是A.指事B.象形C.会意D.形声7.阅读下面三幅不同时期的地图,图中的变化反映出()A.分封制度趋于完善B.统一已成必然趋势C.民族交融趋势加强D.战争规模越来越小8.数轴记忆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
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③处应该是()A.商朝B.西周C.东周D.秦朝9.人面鱼纹彩陶盆是我国新石器时代的陶器珍品,上面的鱼纹反映出原始居民的图腾崇拜。
看到这个珍贵的陶盆,我们应该感谢制造它的()A.北京人B.河姆渡人C.半坡居民D.元谋人10.下列搭配中错误的一项是A.老子﹣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相互转化B.孔子﹣“仁”,“为政以德”C.孟子﹣反对一切非正义战争,“仁政”治国 D.韩非﹣“兼爱”、“非攻”11.夏、商、西周三个朝代作为我国奴隶社会发展的主要阶段,孕育了古老的中华文明,在我国历史的长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安徽初一初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安徽初一初中历史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前,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已经会使用天然火”。
根据这些特点,请你判断他属于( )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半坡原始人2.人的起源问题一直困扰着古代的劳动人民,你知道地球上最早的人类是从哪里而来的?( )A.女娲捏出出来的B.亚当和夏娃制造的C.猴子变化而来的D.由古猿进化而来的3.某校历史学习小组要考察我国最早的原始人类生活的遗址,他们应该去 ( )A.北京周口店B.云南元谋C.浙江余姚D.陕西西安4.某校同学准备利用暑假实地考察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遗址,他们应该去……( )A.北京房山B.陕西蓝田C.云南元谋D.浙江余姚5.“女娲抟土造人”的故事属于()A.神话传说B.历史事实C.考古发现D.科学幻想6.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在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中,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生活在周口店龙骨山附近并且已经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的事()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丁村人7.考古研究中发现,在半坡遗址的一个陶罐里保留有白菜或芥菜的种子,证明我国是世界上很早就种植蔬菜的国家。
当时半坡原始居民食用的主要粮食作物是()A.水稻B.粟C.小麦D.玉米8.下列远古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的是()①北京人②山顶洞人③半坡居民④河姆渡居民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9.生活在距今约六、七千多年前的原始居民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A.饲养猪、狗等家禽B.活埋奴隶做殉葬品C.用火把肉烧成熟食食用D.使用磨制石器10.在学完“我们的远古祖先”一课后,同学们开展了模仿“北京人生活的一天”的体验活动。
在活动的场景中,与史实相符的是()A.用圆形方孔铜钱购物B.种植水稻C.穿着麻布衣服D.烧烤食物11.下图是某同学制作的“石器时代”示意图,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
安徽省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三次月考试卷D卷新版
安徽省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三次月考试卷D卷新版一、选择题 (共30题;共60分)1. (2分)著名史学家郭沫若说:“书籍被烧,其实还在其次,春秋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致命打击”指的是哪一事件?()A . 废分封B . 颁布推恩令C . 焚书坑儒D . 八股取士2. (2分)“六合之内,皇帝之土。
西涉流沙,南尽北户。
东有东海,北过大厦。
人迹所至,无不臣者。
”这是秦始皇于公元前219年东巡所作琅琊石刻中的一段文字。
这段文字表达的信息是()A . 统一度量衡B . 统一思想C . 统一文字D . 统一六国3. (2分)“它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国长期割据争战的局面,将中国历史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这里的“它”与哪个朝代有关()A . 夏朝B . 商朝C . 西周D . 秦朝4. (2分)秦汉政权对巴郡的治理叙述错误的是()A . 秦时张仪建立巴郡并筑江州城B . 秦废除巴国的原有的土地制度,实行奴隶制土地制度C . 秦在巴郡实行军功爵制度D . 汉武帝推行蜀郡文翁办学的经验,培养人才,改变巴郡文化落后的状况5. (2分)秦朝似一颗划过历史长河的流星,光芒万丈,却转瞬即逝,它仅持续了()A . 13年B . 15年C . 17年D . 19年6. (2分)秦王赢政亲政后,发动大规模的统一战争,最先和最后灭掉的诸候国是()A . 韩国和齐国B . 赵国和燕国C . 魏国和楚国D . 楚国和齐国7. (2分)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中,成为维系中华民族历史发展重要因素的是()A . 大修驰道,改善交通B . 建立皇帝制度,实行君主专制C . 统一文字,推行全国D . 实行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8. (2分)我国自古就有“三皇五帝”的传说,后来皇帝成为封建国家最高统治者的称谓,请问它的出现与谁有直接关系()A . 秦始皇嬴政B . 汉高祖刘邦C . 汉武帝刘彻D . 光武帝刘秀9. (2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大泽乡起义的领导者是()①陈胜②项羽③吴广④刘邦A . ①②B . ②③C . ①③D . ②④10. (2分)“文景之治”这一盛世景象出现的原因有()①吸取秦王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②注重发展农业生产,奖励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③文帝、景帝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④重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安定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用儒家思想进行统治A . ①②③④B . ①②③⑤C . ①③④⑤D . ②③④⑤11. (2分)下列与“文景之治”相关的表述不准确的是()A . 指刘邦统治的时期B . 指汉文帝和汉景帝的统治C . 前后近40余年D . “吏安其官,民乐其业”12. (2分)中国历代疆域的沿革是国家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见证。
七年级历史(上)第三次月考参考答案
初一历史第三次月考参考答案
一.1—5BCBBC 6-10BCDBD
11-15ACDBC 16-20CBCAC
二.21.(1)焚书坑儒李斯
(2)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不同截然相反。
22.(1)丝绸之路长安—河西走廊—中亚、西亚—欧洲
(2)张骞促进了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3)有现在仍然是中西方经济交流的大动脉
23、(1)秦始皇(秦王嬴政)郡县制
(2)西域都户加强了对西域的管理,使新疆地区正式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3)A 吴 B 蜀 C魏 D赤壁之战
(4)为了躲避北方战乱匈奴鲜卑羯氐羌
24、(1)齐国秦国统一六国,结束了长期征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2)中央集权制度统一货币,统一文字
(3)颁布推恩令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五铢钱
(4)巩固封建统治,加强中央集权。
安徽省涡阳县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历史期中质量检测试卷(文字版,含答案)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期中质量检测试卷历史注意事项:1.历史试卷共四大题,满分70分。
考试时间共60分钟。
2.历史质量检测考试为闭卷考试,不得参考书籍、相互借阅。
一、单项选择题(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1.右图是西安某地博物馆的图片,请问它的外观造型是根据什么设计的( )A.半坡人半地穴式房屋B.北京人洞穴C.山顶洞人洞穴D.河姆渡人杆栏式房屋2.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所以有人说中华文明起源是“满天星斗,八方雄起”,下列哪一则史料最能体现这一特征( )A. 殷墟出土的甲骨文B.有关三皇五帝的神话传说C.各地发现的史前文明遗址D.新石器的大量出土3.考古发掘的夏朝都城遗址中有宫殿建筑群、大型墓葬和手工业作坊,还有平民生活区和墓葬群,反映了夏王朝的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
据此可知,我国夏王朝的社会形态是()A.奴隶社会B.原始社会C. 封建社会D.新石器时代4.农业是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立国之本,农业生产技术的革新历来受到重视。
下列能够反映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技术革新的是A.耒耜B.铁农具C.都江堰D.筒车5.战国时期各国都拥有强大的军队,相互之间展开战争。
历史上许多著名战争都发生在这一时期( )①桂陵之战 ②长平之战 ③城濮之战 ④马陵之战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6.2023年3月28日,洛阳偃师二里头都邑多网格式布局入选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考古人员在二里头遗址中心区发现了中国最早的“井”字形主干道路系统。
这种道路网络,不仅连接交通,而且分割出不同的功能区,形成“九宫格”的宏大格局。
这种严谨、规整的规划布局,显示二里头文化社会结构分明、等级明显,统治格局井然有序,是当时( )A.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的表现B.进入王朝国家的重要标志C.全国南北交通网络发达的体现D.青铜文明发展的重要佐证7.李明同学在课外书上看到了一幅图(图2),它展示了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派代表人物之间的关系。
安徽省亳州市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12月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文字版,含答案)
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12月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历史试卷满分70分,历史、道德与法治的考试时间共120分钟。
2.本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
“试题卷”共4页,“答题卷”共2页。
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从北京人、山顶洞人的择洞而居到半坡、河姆渡人的建造房屋过定居生活,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
关于半坡、河姆渡人的房屋表述正确的是()A.半坡人居住在干栏式建筑里B.半坡人的房屋特点是防潮通风C.河姆渡人的房屋有楼上楼下两层D.河姆渡人的房屋内设有灶坑2.《史记·周本纪》中记载:“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
诸侯悉至……”材料说明西周分封制下诸侯要承担的义务是()A.定期觐见周王B.向周王进献贡物C.定期服役D.服从周王调兵3.公元前651年他召集诸侯会盟,提出了“尊周室,攘夷狄”的口号。
“他”是()A.齐桓公B.秦穆公C.晋文公D.楚庄王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东周时期朝廷软弱无力,列国相互混战不休,表面上看来是个多事之秋。
不过,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历程的时期。
”这一时期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表现为()A.出现青铜器B.国家走向统一C.铁制农具出现D.战争逐渐减少5.老子认为“民之饥,以其上取食税之多”;孔子叹“苛政猛于虎”;孟子斥责梁惠王之流“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是“率兽而食人”庄子则揭露国君们“轻用民死”。
据此可见,当时他们都()A.推动社会改革B.关注民生C.维护周天子权威D.研究天人关系6.琅琊刻石为秦始皇东巡到琅琊郡(今山东胶南西北)时所立,刻石颂扬了秦始皇的功绩。
依据所学推断其碑文中所颂扬的功绩应包括()A.取得长平之战的胜利B.镇压了陈胜、吴广起义C.罢黜百家、尊崇儒术D.灭六国,完成统一7、秦始皇设想秦朝的江山传至二世、三世以至千万世,结果只传到秦二世就灭亡了,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的一个短命的封建王朝。
2021-2022学年-有答案--有答案-安徽省亳州市某校七年级(上)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2021-2022学年安徽省亳州市某校七年级(上)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 中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A.北京人B.山顶洞人C.元谋人D.河姆渡人2. 假如你是一名半坡居民,一天,在捕获一只野猪后,要把猪腿躲下来,你所使用的工具是()A.打制石器B.磨制石器C.铁斧D.青铜剑3. 我国古代的原始居民很早就懂得农耕技术。
我国在世界上最早种植的粮食作物是()A.水稻B.小麦C.棉花D.玉米4. “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
”这是孙中山对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的评价。
依据你对历史的认识,这里评价的人文始祖指的是()A.盘古B.女娲C.黄帝D.炎帝5. 他以治水造福于民而名扬天下,又以创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而名垂青史。
这里的“他”是()A.禹B.黄帝C.舜D.启6. 归纳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
以下是某同学制作的朝代更替表的一部分,空框中应填的是()A.西周、春秋B.春秋、战国C.西周、东周D.东周、战国7. 考古发现是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证据。
下面一组图片反映的是不同时期的遗址发掘出土的文物,其中能够见证我国信史(文字可考历史)开始的文物图片是()A. B.C. D.8. 许多成语典故来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
这些成语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哪一特点?()A.奴隶制开始瓦解B.封建制度确立C.生产力飞速发展D.诸侯兼并争霸9. 经济的发展一直都是我们关注的话题,春秋时期,社会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主要是因为()A.农业重视使用肥料B.青铜器在农业中的广泛使用C.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D.水利工程的兴修10. 我们可以从《战国》这部电影中看到下列哪些战役()①马陵之战②桂陵之战③长平之战④牧野之战A.①③B.①②③C.②④D.③④11. 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
据《华阳国志。
蜀志》记载,它建成后“水旱从人,不知饥馑。
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安徽省涡阳县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上学期12月七年级历史质量检测试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12月质量检测试题七年级历史(考试时间:70分钟满分:70分考试形式:闭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获取有效信息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
符合“距今约70万~20万年”“会使用天然火”“能打制石器”三个信息的古人类是()A.元谋人B.北京人C.半坡人D.河姆渡人2.历史老师在介绍我国一处早期文化遗址时,提到“浙江余姚”“干栏式建筑”。
此文化遗址最有可能是()A.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C.河姆渡遗址D.半坡遗址3.中国人常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是因为()A.炎帝、黄帝战胜了蚩尤B.海外华人散居世界各地C.华人是黄皮肤的黄色人种D.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4.《礼记·礼运》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为大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为小康。
”这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涉及我国古代的()A.世袭制B.宗法制C.禅让制D.奴隶制5.从夏、商、西周的覆亡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历史教训是统治者应该A.重视教育B.增强军事力量C.发展经济D.勤政爱民6.有学者把文字的发明作为文明出现的标志之一,作为史料,下列所选取的一组甲骨文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的A.宗法制B.分封制C.禅让制D.世袭制7.许多成语来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等。
这些成语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点是()A.奴隶制度开始形成B.封建制度开始确立C.生产力飞速发展D.诸侯争霸,兼并不断8.下列属于秦国商鞅变法主要内容的是()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②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③根据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④建立县制A.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①②D. ②③9.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儒家提出“仁者爱人”“以德治国”,这反映了两大派别A.顺应了统一必然趋势B.以批判法家思想为宗旨C.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D.适应了封建统治的需要10.史书记载,西周初年有800多个国家,春秋初年还剩下370多个,到战国初只剩下十几个了。
2023-2024学年安徽省涡阳县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质量检测模拟试卷(含解析)
2023-2024学年安徽省涡阳县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质量检测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历史试卷共四大题,满分70分。
考试时间共60分钟。
2.历史质量检测考试为闭卷考试,不得参考书籍、相互借阅。
一、单项选择题(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1.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曾推出《中国考古大会》节目。
其中有一场“探秘东方人类的故乡——周口店”直播活动。
以下直播活动中,我们可以用作对北京猿人进行科学研究的是()A.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的导览图B.博物馆讲解员下发给学生的任务单C.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有关新闻报道D.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的烧石和烧骨2.七年级某同学暑期去浙江的河姆渡博物馆游玩,他可能会看到以下(图1)的场景是()①打制石器②骨耜③人面鱼纹彩陶盆④干栏式建筑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④3.司马迁《史记·夏本纪》中记载“禹子启贤,天下属意焉。
及禹崩,虽授益,益之佐禹日浅,天下未洽。
故诸侯皆去益而朝启,曰:‘吾君帝禹之子也。
’于是启遂即天子位,是为夏侯帝启。
”下列对材料内容理解不正确的是()A.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B.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C.启是夏朝的第二个皇帝D.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是历史的倒退4.考古发现是后人解读远古历史的密码。
在大汶口晚期的墓葬中,有的有百余件随葬玉器等精美工艺品和日常器物,有的却一无所有。
这表明当时()A.出现了贫富分化B.国家产生C.手工业发达D.饲养家畜5.“我们显赫功高的始祖,你们最先建立了华夏民族,你们的子孙繁衍生息香火绵绵,山岳巍峨黄河浩荡向前……”这里的“始祖”指的是A.炎帝和黄帝B.尧C.舜D.禹6.下列关于我国原始农业的发展说法错误的是()A.稻、粟和黍的栽培,最早发现于中国B.原始农业最初主要是“刀耕火种”C.打制石器的出现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D.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7.右图是中国的一级文物四羊方尊,尊身铸满精细的花纹,肩部有蟠龙四条,四角是四个大卷角羊,造型奇特,工艺高超。
安徽省涡阳县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5月七年级月考历史试题(文字版,含答案)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5月七年级阶段性练习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历史试卷共四大题,满分70分。
历史的考试时间共60分钟,2.历史试卷考试为闭卷考试,不得参考书籍、相互借阅。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杜佑在《通典》中对一位皇帝做了这样的描述:“登极之初,即建洛邑,每月役丁二百万人。
导洛至河及淮,又引沁水达河北,通涿郡,筑长城东西千余里,皆征百万余人。
”据此判断,这位皇帝是()A.秦始皇B.隋文帝C.隋炀帝D.唐玄宗2.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
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余年的稳固基础。
材料中的唐代“在下”的制度是()A.科举制B.三省六部制C.行省制D.郡县制3.唐太宗曾对大臣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制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这表明他()A.认识到体恤百姓对治理国家的重要性B.认为治理国家必须加强对百姓的剥削C.创立科举制度以扩大官吏选拔的范围D.为扩大其统治基础而创立了殿试制度4.唐代书法,真草篆隶行,百花齐放,争奇斗妍;欧、虞、褚、薛,李、孙、颜、柳,颠张狂素,群星熠熠,组成了中国书法上空前绝后,最为辉煌的图卷。
导致唐代书法艺术“百花齐放”的原因是()A.统治者的重视B.社会风气的开放C.科举考试的推行D.重文轻武的政策5.舟山有一镇山之宝——杨枝观音碑,它竖于普陀山杨枝禅林大殿中,碑上镌有唐朝某画家所绘观音立像,右上角镌“……普陀圣像,摹自阎公,一时妙墨,百代钦崇……”等字。
下列画作也是由此公所绘的是()A.《步辇图》B.《送子天王图》C.《女史箴图》D.《洛神赋图》6.唐中宗时期,吐蕃赞普迎娶金城公主,金城公主带去了大批丝绸锦缎、包兹乐,以及各类工匠艺人,在西藏建立礼佛等制度。
该事件()A.显示了唐朝刚健豪迈的尚武风气B.加速了青藏高原各部落的统一C.促进了唐朝文学艺术的高皮繁荣D.推动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7.根据下面两幅图,这说明()唐长安平面图日本平城京平面图A.中日实行相同的政策B.日本文化来源于中国C.唐文化影响周边国家D.唐王朝注重文化扩张8.南宋以后,由于民族矛盾的尖锐,从宋金抗争到元蒙灭宋,爱国歌声始终回荡词坛,悲壮慷慨之调,应运发展,把豪放词风提高到一个新层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择题中国广袤的大地,曾孕育了早期的人类,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是A.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C.山项洞人遗址D.河姆渡遗址【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是生活在距今70-20万年前的原始人类,他们会直立行走,或使用天然火,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选择题下列哪一叙述是学习研究历史最可靠的材料?A. “女娲造人”的传说B. 河姆渡考古出土的“稻谷”C. 电影《荆柯刺秦王》D. 小说《封神榜》【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河姆渡考古出土的“稻谷”属于历史遗物,说明河姆渡时期我国就开始种植水稻了。
研究河姆渡的历史,最可靠的资料是河姆渡考古出土的“稻谷”,这是研究历史的原始资料,故B符合题意。
“女娲造人”的传说、电影《荆柯刺秦王》、小说《封神榜》都是经过人为加工,故ACD 不符合题意。
故选B。
选择题具有“殷、青铜冶炼、司母戊鼎”这些典型特征的朝代是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汉【答案】B【解析】依据题干“殷、青铜冶炼、司母戊鼎”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朝的都城在殷,商朝时期,青铜器制造技术十分发达,制造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司母戊鼎,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选择题郭沫若曾指出:“由秦到现在两千多年了,我们依然感觉到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
”他这样说,是因为春秋战国时期在思想文化领域中出现了A.竞相改革的时代风潮B.诸侯争霸的局面C.百家争鸣的局面D.商业繁荣的局面【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C符合题意。
竞相改革的时代风潮属于政治方面的,A不符合题意。
诸侯争霸是政治方面的,B不符合题意。
商业属于经济方面的,D不符合题意。
所以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选择题春秋时期周王室地位下降,大的诸侯势力崛起,整个社会处于动荡状态。
这一时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 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B. 王室衰微C. 分封制的瓦解D. 诸侯争霸【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到战国时,铁农具的使用范围扩大,春秋末年,我国已使用牛耕,战国时期,牛耕进一步推广,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由此,大的诸侯势力崛起,周王室地位下降,整个社会处于动荡状态,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的内容不是根本原因,不符合题意;故选A。
选择题战国七雄中位于长江流域的诸侯国是( )A. 赵国B. 燕国C. 齐国D. 楚国【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楚国的疆域是大概今天的湖北、湖南、江苏、江西等地,是战国七雄中位于长江流域的诸侯国,D项符合题意;赵国位于邯郸,A项不符合题意;燕国是在今北京及河北中、北部的北方国家,B项不符合题意;齐国位于山东,C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选择题《汉书卷十九·百官公卿表第七》载,“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银印青绥绶……”材料中“御史大夫”的主要职责是A.监察百官B.掌管军事C.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D.管理全国宗教事务【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可知,秦朝时期,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至高无上,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
中央政府高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
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代表皇帝接受百官奏事,管理国家重要图册、典籍,代朝廷起草诏命文书等。
由于御史大夫和皇帝亲近,因此群臣奏事须由他向上转达,皇帝下诏书,先是下到御史那里,再传达给丞相、诸侯王或守、相,因而皇帝可利用御史大夫督察和牵制丞相,故A项正确。
三公九卿中的太尉掌管军事,B项错误。
秦朝丞相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C项错误。
三公九卿中的宗正掌管皇族、宗室事务,D项错误。
BC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选择题1973年3月,在整修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工地上,出土了东汉时雕刻的一尊石头人像。
石像高2.9米,完好无损。
石头人像应该是A. 商鞅B. 郑国C. 武王D. 李冰【答案】D【解析】依据题干“都江堰”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始建于秦昭王末年,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鳖灵开凿的基础上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凝聚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D项符合题意;商鞅是战国时期的变法的人物,A项不符合题意;郑国与都江堰无关,B项不符合题意;武王是推翻商纣王统治的人物,C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选择题如果你生活在秦朝时期,遇上了当时的一个官吏,你认为这位官吏说的哪些话是可信的①我刚刚拜会了我县的县令②官府用小篆字体发布了一个告示③朋友送给我一部《伤寒杂病论》④我下个月送儿子去太学读书A. ①②B. ①③C. ③④D. ②④【答案】A【解析】试题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秦朝相关史实的准确识记,“秦朝”是解题的关键词,依据已学知识可知“陈胜、吴广起义”“小篆”均出现在秦朝,①②符合题意,而《伤寒杂病论》是东汉张仲景所著,“太学”是汉武帝时期,③④均不合题意,故选A。
选择题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次起义爆发并得到各地农民纷纷响应的原因是①秦朝的徭役繁重②秦朝的赋税很重③秦朝统度量衡④秦朝的刑法残酷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D.②④【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①依据所学知识,秦始皇统治时期,大规模的征调民力服徭役和兵役,①符合题意;②据所学可知,秦始皇统治时期,征收沉重的赋税,②符合题意;③而统一度量衡则是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生产生活的,不是反抗原因,排除③;④施行严苛的法律,对农民进行残酷的压迫和剥削,是秦末农民起义的重要原因,④正确;故选择①②④,故选B。
选择题以下汉朝时期四位皇帝按在位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汉高祖② 汉武帝③汉景帝④光武帝A.③①②④ B.③④①②C.①③④② D.①③②④【答案】D【解析】试题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汉朝各个朝代皇帝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①汉高祖、② 汉武帝、③汉景帝均是西汉时期,而④光武帝是东汉时期,汉高祖是刘邦BC202—BC194年在位9年,景帝刘启BC156—BC140年在位16年,武帝刘彻BC140—BC86年在位54年,据此分析可知正确的先后顺序为①③②④,故选D。
选择题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是为了A.夹击匈奴的需要B.开通丝绸之路的需要C.是与匈奴友好往来需要D.获取西域特产(胡萝卜、胡瓜、葡萄、核桃)的需要【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为了联合大月氏共同抗击匈奴,汉武帝于公元前138年派遣张骞出使西域,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选择题佛教起源于印度,后来经西域传入到中国。
佛教开始传播到中国的时间是A.春秋末期B.西汉中期C.东汉初年D.西汉末年东汉初年【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6世纪,佛教起源于印度,西汉末年东汉初年,经西域传入到中国,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选择题世界上最早使用全身麻醉手术法的医生是A. 张仲景B. 华佗C. 蔡伦D. 司马迁【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华佗是东汉名医,擅长外科手术。
华佗制成麻醉药剂“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
故世界上最早使用全身麻醉手术法的医生是华佗。
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选择题下列不属于三国时期人物的是A. 诸葛亮B. 曹操C. 孙权D. 刘备【答案】B【解析】本题是否定式的选择题。
依据题中时间提示“三国时期”,结合课本所学,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东汉结束;221年,诸葛亮辅佐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定都建业。
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故曹操不是三国时期,B符合题意。
由此可知ACD不合题意,选择答案B。
判断题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该题前的内正确的打“正确”,错误的打”错误”,并加以改正。
(1)战国末期法家的集大成者是李斯,他强调依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2)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洛邑,史称西周。
(3)汉朝“海上丝绸之路”最远到达印度半岛南端和锡兰。
(4)东汉末年,形成了许多割据一方的军阀,其中实力最强的是黄河中下游的曹操和刘备。
【答案】(1)错误,把李斯改成韩非子。
(2)错误,把洛邑改成镐京。
(3)错误,把锡兰改成斯里兰卡。
(4)错误,把刘备改成袁绍。
【解析】(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末期法家的集大成者是韩非子,他强调依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所以题干的说发是错误的,应该把李斯改成韩非子。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打败商纣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所以题干的说法是错误的,应该把洛邑改成镐京。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以后,海上丝绸之路开辟,汉朝开辟的海上丝绸之路最远到达印度半岛南端和斯里兰卡,所以题干的说法是错误的,应该把锡兰改成斯里兰卡。
(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末年,形成了许多割据一方的军阀,其中实力最强的是黄河中下游的曹操和袁绍,所以题干的说法是错误的,应该把刘备改成袁绍。
综合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生活在春秋晚期,30岁左右便收徒讲学,前后从事教育40多年。
相传他有弟子3000人,其中出名的有72人。
他有关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许多言论,成为后世传颂的格言。
他提倡“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主张以“为政以德”。
(1)“他”指的是谁?创立了哪一学派?请用最简练的语言指出材料一中“他"的历史地位。
材料二他生活在战国末期,是荀子的学生,他强调“法治”并提出“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理论。
(2)“他”指的是谁?是哪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主张在哪一朝代得以实施?材料三百家争鸣不是坐而论道,而是与中国社会的实践紧密联系,争鸣的过程也是一个试错的过程——而决定学派命运的是看这些学派是否符合天下大事的走向(3)当时“天下大势”是什么?哪家学派的主张符合这一走向。
【答案】(1)孔子,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对后世影响深远。
(2)韩非子,法家学派,秦朝。
(3)统一,法家。
【解析】(1)依据出来“相传他有弟子3000人,其中出名的有72人”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他”指的是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对后世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