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地药材评价模式研究

合集下载

道地药材品质评价现状及整体性研究思路

道地药材品质评价现状及整体性研究思路

道地药材品质评价现状及整体性研究思路
张艺;范刚;耿志鹏;童应鹏;刘继林
【期刊名称】《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年(卷),期】2009(011)005
【摘要】如何依据道地药材的整体性特点,采用现代多学科技术和方法,研究引起道地药材品质改变的内外因素,诠释道地药材形成的科学内涵,是道地药材品质评价研究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综述了道地药材的生态因子、遗传信息、化学成分、生物效应等研究方法,列举了各种方法在道地药材品质评价的部分研究实例.针对目前道地药材品质评价研究的不足,提出了基于最佳形态表型、基因型、生态型和化学型相关性的中药道地性及其品质评价整体性研究新思路,以期为构建符合道地药材特点的品质评价研究方法提供科学依据.
【总页数】5页(P660-664)
【作者】张艺;范刚;耿志鹏;童应鹏;刘继林
【作者单位】成都中医药大学民族医药学院,成都,611137;成都中医药大学民族医药学院,成都,611137;成都中医药大学民族医药学院,成都,611137;成都中医药大学民族医药学院,成都,611137;成都中医药大学民族医药学院,成都,611137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体现中医药特色的道地药材黄连品质评价系统研究 [J], 范刚;唐策;张静;赖先荣;孟宪丽;张艺;范昕建
2.道地药材的品质评价现状 [J], 李亚杰;覃大吉;杨永康;龙澜;向极钎
3.百合道地药材的历史沿革与品质评价研究 [J], 刘浩;钟灿;金剑;谢景;张水寒
4.浙江道地药材的质量影响因素和品质评价技术的现状与展望 [J], 杨殷凯;王琪瑞;孙思雅;来梦茹;邱晓华;程汝滨
5.道地药材泥附子的品质评价研究(Ⅱ) [J], 王世清;闵赟;刘绍欢;杨卫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道地药材规格等级和质量评价研究

道地药材规格等级和质量评价研究

道地药材规格等级和质量评价研究道地药材是指生长在特定地域的药材,其生长环境、气候、土壤等条件都具有特殊的要求。

道地药材的品质优良,疗效确切,因此在中药材市场上备受推崇。

对道地药材的规格等级和质量评价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近年来,随着中药材市场的需求和消费者偏好的变化,对道地药材的规格等级和质量评价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介绍道地药材规格等级和质量评价的研究现状,探讨如何通过定量和定性方法来评估道地药材的规格等级和质量,并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和建议。

一、道地药材规格等级和质量评价的研究现状1. 规格等级的评估方法目前,道地药材的规格等级评估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重量评估法。

这种方法通过对药材的重量进行测量,确定其规格等级。

例如,中国南方地区的某些中药材,如广东大戟和广东药材,常常以重量作为评估标准。

(2)叶片面积评估法。

这种方法通过对药材叶片的面积进行测量,确定其规格等级。

例如,某些南方地区的中药材,如广东南药和福建当归,常常以叶片面积作为评估标准。

(3)外观评估法。

这种方法通过对药材的形态、颜色、纹理等外观特征进行评估,确定其规格等级。

例如,某些中药材,如地道中药材黄精和地道中药材山药,常常以其外观特征作为评估标准。

2. 质量评价的方法道地药材的质量评价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化学成分分析法。

这种方法通过对药材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确定其疗效和品质。

例如,某些中药材,如地道中药材黄芪和地道中药材防风,常常以其化学成分作为评估标准。

(2)生物活性研究法。

这种方法通过对药材的生物活性进行研究,确定其疗效和品质。

例如,某些中药材,如地道中药材连翘和地道中药材当归,常常以其生物活性作为评估标准。

(3)临床疗效评估法。

这种方法通过对药材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确定其实际疗效。

例如,某些中药材,如地道中药材金银花和地道中药材红花,常常以其临床疗效作为评估标准。

二、道地药材规格等级和质量评价研究的建议1. 建立统一的道地药材规格等级和质量评价标准道地药材的规格等级和质量评价应该建立统一的评价标准,以确保评估结果的一致性和公正性。

中国道地药材研究进展

中国道地药材研究进展

中国道地药材研究进展韩邦兴;彭华胜;黄璐琦【摘要】Dao-di Herbs are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the treasure of China, which plays a decisive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medicine career. Recently, many achievements are obtained in the aspects of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of Dao-di Herbs, such as the constant development of quality appraising and identification technique, the progressively deep study in formation mechanism, the formation and practice of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theory frame.%道地药材是中医药的精华和中华民族的瑰宝,在医药事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道地药材的研究与创新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体现在质量评价与鉴定技术不断发展,形成机理研究逐步深入,可持续利用理论框架形成与实践等方面.【期刊名称】《自然杂志》【年(卷),期】2011(033)005【总页数】5页(P281-285)【关键词】道地药材;质量评价与鉴定;形成机理;可持续利用【作者】韩邦兴;彭华胜;黄璐琦【作者单位】江苏大学药学院,江苏镇江212013;安徽中医学院药学院,合肥230031;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北京100700;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北京100700【正文语种】中文道地药材是中医药的精华和中华民族的瑰宝,在医药事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道地药材品质评价现状及整体性研究思路

道地药材品质评价现状及整体性研究思路

道地药材品质评价现状及整体性研究思路摘要:道地药材“道地”与否带来的药材品质的差异直接影响着临床疗效与安全性,但中药成分复杂,长期以来都缺乏一个统一的质量评价标准,目前评价道地药材质量的直接指标主要有三点:药材性状、化学成分以及药效,前两者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药效。

道地药材的内涵包含着药材的品种、产地、栽培技术、性状、化学成分、疗效等多个层面的内容,产地与栽培技术是前提条件,药材性状、化学成分以及疗效则是评价道地药材有效指标。

因此在道地药材质量评价过程中要融入整体观念,应用现代的技术手段,不仅要关注药材的生态环境、生物特性、遗传信息等,还要重视与生物效应之间的联系,确立遗传因素-生态环境-有效成分-生物效应质量评价的综合指标。

关键词:道地药材品质评价整体思维中药药材的品质与生态环境、遗传背景密切相关,由中医长期实践积累的经验将来自特定产区、生产历史久、栽培加工精良、质优效佳的药材称之为道地药材[1]。

产地不同会对药材的形态、生理特性及有效成分含量产生直接影响,中医历来重视药材的产地,“道地”与否带来的药材品质的差异直接影响着临床疗效与安全性。

然而中药成分复杂,很难制定统一的质量评价标准,因此道地药材的品质评价是一直以来的难点问题。

本文就道地药材品质评价现状进行概述,并且从整体思维来探讨道地药材的质量评价。

就目前而言,评价道地药材质量的直接指标主要有三点:药材性状、化学成分以及药效,前两者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药效。

由于气候、土壤、光照、水分等生长环境的不同,药材的外观也会出现一定的差异,最直观地反映药材质量。

在漫长的古代,人们都是凭借丰富的实践经验通过眼看、鼻嗅、口尝、触摸等方法来判断药材质量的优劣,药材的外观能够一定程度上反应药材的性状,但是由于鉴别者经验有别,评判标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不能完全客观的反映药材质量。

评价药材品质的重要依据是药材所含有效化学成分的含量和种类,不同产地的药材其化学成分也存在差异,是影响临床疗效的重要因素之一。

论中药质量控制与评价模式的创新与发展

论中药质量控制与评价模式的创新与发展

论中药质量控制与评价模式的创新与发展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各界对于中医的认知日益加深,中医药产业也获得了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

全面发掘中药治疗价值、内部拓展中药治疗应用是当前中医药发展的主要方向。

中药不仅种类繁多而且药性各异,这种情况下中药市场的质量控制难度也相对较高。

从我国中药市场整体情况上看,虽然药典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中药应用,但整个质控体系仍存在一定缺陷,这对中医药体系以及中药市场的发展有直接影响。

为进一步强化中药质控水平,本文将以中药质量控制与评价概述为入手点,明确当前中药质控评价存在的问题并重点研究未来发展建设方向。

关键词:中药质控评价;现存问题;创新发展策略在中药认知方面,目前广大人民群众普遍存在两种误解。

一部分人认为中药属于天然药材,安全性高,可以随意应用,另一部分人则认为中药化学成分复杂,各类药材均有相应的化学毒性,因此认定中药不安全并排斥中药。

上述两种对中药安全性的认知都比较片面,从本质上看中药与西药一样也可能存在副作用和不良反应,任何药材都有利有弊,如其利大于弊,则可应用于临床治疗之中,如弊大于利则应禁用。

随着人们对中医药治疗的认可度不断提升,中药已应用于各类疾病的治疗及预防之中,在这种情况下保障中药质量成为了推动中医药发展的重要前提。

从现行中药质量控制和评价模式上看,其在面对种类繁多且药性复杂的中药时很难满足全面质控需求,在这种情况下进一步完善中药质控评价模式的发展至关重要。

一、中药质量控制与评价概述现代中医药发展过程中,人们对于中药的应用形式发生了较大变化,除常规的中药材定量配伍煎煮外,各类经现代化加工的饮片以及各类中成药也是人们中药应用的重要形式。

作为药物,中药必须保持较高的质量品质,在这种情况下,中药质控评价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是明确中药纯度,各类中药材根据应用方向进行处理后为保障其药效品质和使用安全必须对其药物纯度进行检查,分析送检样本成分与目标成分,明确药材品质保障使用安全。

莱阳北沙参药材质量标准研究

莱阳北沙参药材质量标准研究

莱阳北沙参药材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莱阳北沙参是一味传统的道地药材,但其质量标准却一直不够完善。

本研究旨在建立莱阳北沙参药材规范化的质量标准,以切实提高莱阳北沙参药材质量评价标准的水平。

方法:根据研究目的,首先进行了与北沙参质量有关的文献整理,总结了北沙参质量研究的现状。

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了比较系统的实验研究工作。

采用硅胶柱色谱法对莱阳北沙参药材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建立了莱阳北沙参药材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建立了测定莱阳北沙参药材中蔗糖、葡萄糖的HPLC法,测定了10批莱阳北沙参药材样品中蔗糖、葡萄糖的含量;测定了10批莱阳北沙参药材样品中的氨基酸含量;测定了10批莱阳北沙参药材样品的浸出物;测定了10批莱阳北沙参药材样品的水分、总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测定了10批莱阳北沙参药材样品中的重金属及有害元素的含量和有机氯农药残留量。

上述研究工作的开展及所取得的各项研究结果,为制订莱阳北沙参药材的质量标准奠定了基础。

结果:在系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比较完善的莱阳北沙参药材的质量标准(草案),并进行了详细的起草说明。

结论:本研究建立的莱阳北沙参药材的质量标准(草案)与现行版中国药典一部中收载的北沙参药材质量标准相比,增加了薄层色谱鉴别项;增加了水分检查项,增加了总灰分检查项,增加了酸不溶性灰分检查项,增加了重金属及有害元素检查项,增加了有机氯农药残留量检查项;增加了浸出物测定项;增加了含量测定项。

达到了完善莱阳北沙参药材质量标准和提高莱阳北沙参药材质量评价水平的研究目的。

道地药材的品质评价现状

道地药材的品质评价现状
摘 要 : 自 定产 区 、 来 特 生产 历 史悠 久 、 培 加 工技 术 精 细 、 量 优 良、 栽 质 疗效 显 著 的道 地 药 材 的 质 量 评 价 方 法 是 中 药现 代 化 的 重 点研 究 领域 , 价 的 准确 程 度 受技 术 水 平 的 制 约 . 析 了近 年 来我 国 有 关 单 位 和 个 人 从 药 材 性 状 、 评 分 化 学 成分 以及 生 物 效 应 三 方 面进 行 的道 地 药材 质 量评 价 主 要 研 究 成 果 , 示 了 目前 我 国道 地 药材 的 质 量 评 价 研 究 工 揭
Cu rn ai v lain o te t dcn l tra re t Qu lyE au t f t o Auh ni Me iia eil c Ma
u a j Q N D —i , A G Y n — a g一,O G Ln , I N iqa Y —i , I a j Y N o g kn L N a X A G J— i ' e n。
Absr c :Th uai v l ain meh d o u h n i d cn lmae i 1 fo p riu a r wi g a e s ta t e q lt e a u to t o fa t e tc me ii a tra . r m a t lr g o n r a y c wih a ln r d cin hitr t o g p o u t soy,g o u t ain a d prc si g tc n l g o o d c li to n o e sn e h oo y,g o u lt a d sg i c n v o d q ai y n in f a t i te t ntef cs i h e e e r h r a o d r z t n f Ch n s me ii e Th a c r c f t ra me f t . s t e k y r s a c ae fmo e niai o i e e e o dc n . e c u a y o he e au t n i o ta n d b h e e ft c n lg mp o e Th i c iv me so u lt v l ain v l ai sc ns i e y t e lv lo h oo e ly d. eman a h e e nt fq aiy e au to o r e y su iso u h n i d cn lmae il o du td i e e ty a s b ee a tu is a d i d vd a s o t de n a t e t me ii a tras c n ce n r c n e r y rl v n n t n n i iu l n c me ii a tra sp o e t s h mia o o iin a d b oo ia fe t r n lz d i h s p p r d cn lma ei l r p ri ,c e c lc mp sto n ilg c le cs wee a ay e n t i a e , e i a e u c e e itn i su y f q a i e au t n n u h n i me i i l n d q a is x si g n t d o u lt v l a i o a t e t y o c d cna mae il we e e e ld, tras r rv a e me n a whi n w e e r h i e so u lt v l ai n o u h nt d cn lmae il we e p o o e . l e r s a c d a n q ai e au t fa t e i me i ia tras, r r p s d e, y o c Ke r s: u h ni h n s d cn lmae il q a i v l ain; u r n iu t n y wo d a t e t c i e e me ii a tra ; u l y e au t c t o c re tst ai o

贵州道地药材吴茱萸的品种鉴定与品质评价研究

贵州道地药材吴茱萸的品种鉴定与品质评价研究

贵州道地药材吴茱萸的品种鉴定与品质评价研究摘要本文研究了贵州道地药材吴茱萸的品种鉴定与品质评价,重点探讨了吴茱萸的基本特征、品种分类、品质评价等问题。

研究结果表明,吴茱萸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差异,不同地区的吴茱萸有明显的品种特征,但总的来说,各地的吴茱萸表现出较好的品质。

研究结果对于促进吴茱萸的种植和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吴茱萸;品种鉴定;品质评价;贵州1、引言吴茱萸(Euscaphis japonica)是一种中药材,具有药用和保健价值。

贵州地处亚热带高原,气候温和,土壤肥沃,加之地形复杂,景色优美,对于吴茱萸的种植非常有利。

吴茱萸的种植和开发利用有着广阔的前景。

然而,吴茱萸的品种鉴定与品质评价研究还比较缺乏,这对于吴茱萸的推广和应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因此,本文从吴茱萸的品种鉴定和品质评价两方面入手,探讨吴茱萸的生物学特征、分类、品质特征等方面,以期提高吴茱萸的种植质量和药用价值。

2、吴茱萸的基本特征吴茱萸是一种半常绿乔木或灌木,高度可达10米,树皮灰褐色或铁灰色,幼时光滑,老时疏皮、粗糙;叶为羽状复叶,小叶5-12枚,长3-8厘米,宽1.5-4.5厘米,基部楔形或微心形,边缘有羽状深裂,上面暗绿色,下面淡绿色;花呈伞形、圆锥形或松鼠尾状葷花序,花期6-7月,雌雄异株,但雄株容易变成雌株;果实为卵形或椭圆形的核果,长约1厘米,熟时鲜红色或黄红色。

吴茱萸主要分布在华东、华中和西南地区,其中,贵州地区是吴茱萸的主要产区之一。

3、吴茱萸的品种分类吴茱萸的品种分类主要有两种:一是根据果实的颜色和大小,可以分为红果吴茱萸和黄果吴茱萸;二是根据叶的色泽和叶柄的颜色,可以分为红叶吴茱萸、绿叶吴茱萸和黄叶吴茱萸。

不同品种的吴茱萸叶片颜色、果实颜色和大小有较大的差异,但总的来说,都具有浓郁的药用价值。

4、吴茱萸的品质评价吴茱萸的品质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形态学特征。

吴茱萸的形态学特征主要包括叶片大小、形状、颜色、叶缘和叶柄等方面。

道地药材研究2

道地药材研究2

4.从道地药材属于居群这个生物学范畴进
行研究
“道地药材”的生物内涵是同种异地,即同一 物种因其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能在不同的地点上 形成大大小小的群体单元,其中如果某一群体产生 质优效佳的药材,即为道地药材,这个同一物种在 不同地点上形成的群体单元,在生物学上就称为 “居群”。因此,道地药材在生物学上就是指某一 物种的特定居群。因此,可从居群的数量特征、空 间特征和遗传特征三方面来研究道地药材的道地性。
才起步,1986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次确
立了“中药道地药材研究”课题。各省也 先后开展了对本地道地药材的研究。
近20年来,我国先后对常用中药的品 种与质量开展了较为深入系统的研究,分 别对大约300种中药材进行了包括品种考 证、生态、性状、显微特征、理化特性、 化学成分、药理、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系统 研究,为常用中药材的全面质量控制打下 了一定基础。
单从土壤或其它单一因素考虑。
③迁入(immigation)是指其它居群内个体通
过扩散进入到该研究居群的过程。
在“道”生产上这种迁入常常是伴随着人为
的栽培引种而发生。引种药材质量的好坏,不仅 影响当年每亩药材的产量和质量,而且因这种迁 入能打破“道”与非“道”之间的隔离,导致居
群间基因的流动,改变整个“道”的遗传组成,
因此,应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研究道地药材。
第四节
指纹图谱质控模式研究
一、指纹图谱质控模式的概念
指纹图谱质控模式是指应用分子生物学、
化学(光谱或/和色谱)的技术,获得组分群体
的特征图谱或图像,并结合计算机技术对所获
得的资料进行分析,通过适当的数据处理方法
对图谱进行“过滤”和简化,清除无用信息,
获得专属、稳定、实用的特征数据,从而对药 物的质量进行判断。

恒山黄芪道地药材质量标准研究

恒山黄芪道地药材质量标准研究

恒山黄芪道地药材质量标准研究【摘要】:选题依据:黄芪具有补气固表、利水消肿、敛疮生肌、托毒排脓等功效,是最常用的大宗中药材之一,有“十药八芪”之说。

现代研究表明,黄芪具有提高免疫力、抗氧化、抗衰老、抗病毒、抗肿瘤、调节血糖、利尿等多种药理作用。

恒山黄芪因主产于北岳恒山山脉而得名,来源于豆科植物蒙古黄Astragalusmembranaceus(Fisch)Bge.var.mongholicus(Bge)Hsiao.的干燥根,生长方式为野生或者仿野生方式,采收年限规定在四年以上,主产于恒山及其周边地区,因其特殊的自然环境和地质条件适宜黄芪的生长,使得恒山黄芪具有条长顺直、色泽黄亮、粉性足、绵性强、豆腥味浓等特点,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声誉,因此恒山黄芪被医药行业公认为道地黄芪。

上世纪70-80年代,甘肃、内蒙、山西等地探索的育苗移栽2年生蒙古黄芪栽培技术获得成功,得到大面积推广。

从目前销售市场和价格来看,恒山黄芪与其它产地黄芪相比有着明显的价格优势,但重利之下带来的无序经营,造成了巨大的负面效应。

造成这种现象的最主要原因就是质量标准的缺失与不完整。

而目前市售的绝大部分黄芪药材无论从外观性状还是内在品质均与传统恒山黄芪道地药材相去甚远。

同时《中国药典》黄芪项下的质量标准各方面都比较笼统,主要表现在1.《中国药典》中规定了黄芪来源于两个种,并未进行区分;2.没有规定种植年限和方式;3.指标不全面,含量限度仅为最低合格标准。

因此《中国药典》并不能切实、全面地反映恒山黄芪的特点。

为了体现恒山黄芪道地药材的特色,应当从实际情况出发,建立适用于恒山黄芪药材质量标准,把恒山黄芪的特色用标准的形式体现出来并且可以用以区别其他产地的黄芪。

山西省地方标准修订工作为全面提高恒山黄芪的影响力、竞争力,促进恒山黄芪产业化、现代化和国际化的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通过对恒山黄芪名称、来源、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含量测定和指纹图谱等项目全方位的研究,建立完善的恒山黄芪道地药材质量标准。

道地药材评价通用要求

道地药材评价通用要求

道地药材评价通用要求
《道地药材评价通用要求》
道地药材是中医药学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经过千百年的实践验证,被广泛用于中药材的生产和制备过程中。

然而,由于市场上药材质量良莠不齐,对道地药材的评价要求显得尤为重要。

评价道地药材的通用要求有如下几个方面:
1. 品种鉴别:道地药材的品种鉴别是评价其质量的基础。

通过外形、颜色、气味、味道等多方面的判定,确保所购买的药材符合其宣传的品种。

2. 生长环境:道地药材的质量和药用效果与其生长环境密切相关。

评价药材时要关注其生长地的土壤、气候、水质等因素。

优质的生长环境能够为药材提供充足的养分,使其具备更高的药效。

3. 内部结构:道地药材的内部结构是其药用效果的重要指标。

通过药材的切面观察和显微镜下的观察,能够了解药材的组织结构是否健全、细胞排列是否正常,以及有效成分的含量是否符合标准。

4. 含量测定:道地药材中有效成分的含量是评价其质量的关键因素。

现代科技手段能够对药材中的有效成分进行分析、测定和比较,以确保所购买的药材符合标准,并确保其具备良好的药效。

5. 农残检测:道地药材作为中药材,其质量与农药残留有着密切的关系。

农药残留对人体健康有潜在的危害,因此对购买的药材进行农残检测,确保其农药残留量符合国家标准,是评价道地药材质量的必要步骤。

道地药材评价的通用要求为消费者选购优质药材提供了科学、客观的依据。

同时,对于生产者来说,遵循这些评价要求也是确保药材质量和市场信誉的重要手段。

只有大家共同努力,才能推动中药材行业的发展,保障人们的健康。

中药道地药材的研究进展

中药道地药材的研究进展

中药道地药材的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中药道地药材,作为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在中华民族医疗保健体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道地药材,顾名思义,指的是在特定地域环境下生长、炮制并具有独特疗效的中药材。

这些药材因产地、生长条件、炮制工艺等因素的差异,其药效、品质及临床应用价值均有所不同。

近年来,随着中医药学的发展和全球对传统医药的重新认识,中药道地药材的研究逐渐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全面综述中药道地药材的研究进展,通过对不同道地药材的种植环境、生长特性、炮制工艺、药效成分及临床应用等方面的深入探讨,以期为推动中药道地药材的规范化种植、科学化炮制和现代化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还将关注当前中药道地药材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为中药药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二、道地药材的分类与特点道地药材,作为中医药学中的独特概念,其分类与特点体现了中医药学的深厚底蕴和丰富实践。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道地药材可分为多种类型。

按照地域分布,道地药材可划分为华北、华东、华南、西南、西北、东北等各大地区的特色药材。

如华北的黄芪、华东的浙贝母、华南的砂仁、西南的附子、西北的枸杞以及东北的人参等。

这些药材因其产地独特的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形成了独特的药效和品质。

道地药材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具有独特的药用价值,道地药材往往含有较高的有效成分,具有显著的药理作用;二是品质优良,道地药材在生长过程中受到严格的环境影响,其品质往往优于其他产地的同种药材;三是具有地域性,道地药材的产地往往与其生长环境密切相关,不同产地的药材品质差异较大;四是具有文化传承性,道地药材的形成和发展与中医药文化紧密相连,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

近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道地药材的研究逐渐深入。

通过基因测序、代谢组学等现代技术手段,可以更准确地揭示道地药材的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

广东道地药材

广东道地药材
来自/yaoji/zhongyaocai/186.html
广东栽培的广藿香
湛江栽培植株(湛香)
广州栽培植株(牌香)
化学成分
主要化学成分
广藿香油含有较多的单萜烯、倍半萜烯、醇类、 酮类、醛类和烷酸类化合物
挥发油与各影响因素的关系
不同产地 不同的生长期 不同的采收期
• •
香港中文大学
NERC-CUHK联合实验室
[World Scientific Publishing Co., Pte. Ltd, Singapore 2002年8月版]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4年8月版]
NERC研究目标-中药资源
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建立中药资源全方位、多层次综 合开发研究体系与创新的种质评价标准技术平台。
几点客观原因
• 中医药术语的现代化; • 缺少完整的科学数据(如产地、
成分含量、采制、安全性、质量 可控性和有效性等)。
• 农药、重金属、硫磺残留量;
未熏当归(出口)
岷县当归硫熏加工现场 熏当归(内销)
具体措施
• 源头质量关——即要有一套简便、准确鉴
别中药材正品的技术与方法,以杜绝假、 劣以及混淆品的干扰; • 药材道地关——找出形成质量优、产量高 的内、外形成机制,明确其生长条件,以 培育出更多优质的中药原材料; • 药材濒危关——则需要大力保护,积极寻 找替代品,或根据其习性进行人工栽培和 繁殖。
药材资源保护、合理利用
• 我国有着丰富的药用资源,其中植物占有极大
的比重,是世界最大的天然药物药生产国。但 在国际市场所占份额和产生的影响却极其微 小,原因何在? • 中药现代化战略实施十余年来,中药产业虽然 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在中药产业现代化过程 中暴露出来的资源等问题,却制约着中药产业 的步伐。 • 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三赢”

道地药材质量评价的进展

道地药材质量评价的进展

从《 神农本草经》 收载 的 3 5种药 物 中, 中不少 药物 从 计算机三维动态显示与立体鉴别系统 , 所 6 其 与攀枝花钢铁公 司设计院 药名上就带有道地药材的色彩 , 巴戟天 、 如 秦皮 、 萸 、 吴茱 阿胶 等。 合作完成 了黄连 、 仲等道地药材所含无机成分的显微定位定量 杜 也为 道 李时珍的《 本草纲 目》 道地药 材 的记 载就更 加 明确 , 对 如在对 麦 研究… 。这显 然为传统 的显微 鉴定 开辟 了一个 新天 地 , 冬 的记载 中, “ 中来 者甚 良” 对 薄荷 的记 载 中, “ 有 浙 , 有 今人 用 地药材的质量评价提供 了更为先进的技术依据 。 药, 多以苏 州为胜 ” 良” 胜 ” 。“ “ 自然都 是指药材 的质量好 。而在 3 理 化 鉴 别 的迅 速 发 展 在化学和分析化学发展到一定阶段后 , 人们开始关注药材中 科学不够发达的古代 , 人们评价道地药材 的质量只能是通过性状 鉴定 的方法 , 即通过 眼观 、 摸 、 闻 、 手 鼻 口尝 、 水试 、 火试 等简单 的 的活 性 成 分 , 而 ,9世 纪 后 半 叶 起 , 始 以 药 材 巾 的 化 学 成 分 因 1 开 方 法 。 如 宁 夏 的枸 杞 以粒 大 饱 满 、 红 、 色 肉厚 、 润 、 少 、 油 籽 味甜 微 作 为 衡 量 药 材 质 量 的 标 准 。这 种 方 法 很 快 运 用 到 道 地 药 材 的 质 苦等性状特征优 于其 他产地枸 杞。又如根 茎上含有 的大量朱 砂 量评价 中, 如郭兰萍 等 在研 究 中发现 茅苍 术道地 药材 的挥 发 点 足 江 苏 茅 山 所 产 的 道 地 药 材 茅 苍 术 的 重 要 质 量 指 标 。在 对 传 油组成特征不 同于非 道地苍 术 , 平等 发 现 阳春砂道 地药 材 丁 统 的道 地 药 材 如 四 大 怀药 、 八 味 的性 状 鉴 别 中 , 浙 老药 、 药农 积 和 与 非 道 地 药 材 挥 发 油 组 分 含 量 差 异 显著 。张 重 义 、 萍 等 李 累了大量的经验 , 在科学技术 不够发 达的 时期 , 它对 于道地 药材 对道地与非道地产 区的金银 花的质量作 了 比较 , 对绿原 酸 、 总黄 的鉴定和发展起 了十分重要 的作用 。 酮、 环烯 醚萜 、 青藤 、 常 皂苷 元 、 齐墩果 酸等进行 含量 测定 , 并用 由于 性 状 鉴 定 主要 依 靠 鉴定 者 丰 富 的经 验 和感 觉 , 其 中 不 S S统计 分 析 系 统 进行 聚类 分析 。 这 A 可避免地带入了鉴定 者的一些 主观 因素。 由于每 + 个鉴定者 的 2 O世纪 6 0年代后 , 在对 道地药 材 的化学 成分进 行研 究 时, 鉴别经验的差异 , 加上信息 交流 的限制 , 状鉴定 的准确性 就不 现代的分析手段不断地被运用 , 性 色谱法和光谱法越来越多地被用 于道地药材和非道地药材的对 比研究 , 很多学者用化学指纹图谱 可能很高 。 对道地药材进行识别鉴定。高分 辨率气相色谱 ( R C 、 效液 H G )高 2 显微 鉴 定 的形 成 与 发 展 用 显 微 鉴 定 的 方 法评 价 生 药 的 质 量 是 在 一 定 的 历 史 背 景 下 相色谱 ( P C) 毛细管 电泳 色谱 ( P E) 已越 来越广 泛地 进 HL 、 HC 等 形成 的,9世纪 以后 , 1 显微镜 的发 明和生药解 剖 图谱 的发 表为牛 入到生药学的研究领域 , 成为生药 质量评价 的重要方 法和手段 , 药 的显微鉴别打下 r物质基础 。 由丁生 药的各种组 织形态 均具 尤其是在对道地药材的鉴别 中, 越来越多 的学者利用这些现代化 有较稳定 的显微特征 , 利用 显微镜来 观察生药 的组织 结构 、 细胞 分析手段 , 完成 了部分道地药 材的指纹 图谱 , 码英丽 等 分别 如 三 黄 形 状 及 内含 物 , 以成 为 生 药 品种 鉴 别 和 质 量 鉴 定 的 一 个 重 要 手 采 用 指 纹 图 谱 和模 式识 别 的 方 法 对 大 黄 、 七 、 芪 等 药 材 的 道 可 地 性 进 行 了分 析 。 这些 现代 化分 析手 段 的应 用 , 道 地 药 材 的 质 为 段 。它弥补了性状鉴 定的不足 , 尤其是在对破碎药材及粉碎后 的 量评价提供 了更加可靠的依据。 药材 的鉴定 中发挥了萤要作用。 道地药材的显微鉴别特征也成为监 测道地药 材的质量 、 区分 4 分 子 生 物 技 术 用 于道 地 药 材 的 质 量 评 价 19 9 5年 , 黄璐琦 首次提出了“ 分子生药学” 的概念 , 引起了 牧 稿 日期 :0 7 —0; 修 订 日期 :0 8 —9 2 0  ̄92 20  ̄31 生药学界的强烈共鸣。20 0 0年 6月 ,分 子生药学》 《 的正式 出版 , 作 者 简 介 : 健 慧 (9 3 ) 女 ( 族 ) 江 苏 徐 州人 , 任 徐 l 学 院 药 学 使 原 有 的 生 药 学 跨 入 了 一 个 新 的 时代 , 生 药 的 质 量 鉴 别 方 面 也 王 15 一 , 汉 , 现 I 。医 ' 在 系中药学教研室副教授 , 主要 从事天 然药物化 学和 生药 学的教 学和研 究 开创 了一个新纪元 。选 用适 当的 D A分 子标记技术 , 以在属 、 N 可 工作 . 。 种 、 种 居 群 或 个 体 水 平 上 对 研 究 对 象 进 行 准 确 的 鉴 别 。 近 年 亚

中药材道地性评价与区划研究

中药材道地性评价与区划研究

中药材道地性评价与区划研究谢彩香;宋经元;韩建萍;黄林芳;李西文【摘要】道地药材是传统中医药文化的瑰宝和行业关注热点.本文从性状品质、化学品质和生态环境三个方面对道地药材进行多维度评价,并对中药材区划进行综述和展望,介绍了中药材定性区划和定量区划、生态区划和生产区划、中国区划和全球区划,生产区划因增加土地评价使得评价结果更有利于实际应用,全球区划从中医药海外发展战略角度发展历程将有利于中医药事业的海外发展.【期刊名称】《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年(卷),期】2016(018)006【总页数】9页(P950-958)【关键词】道地药材;性状品质;化学品质;生态环境;全球区划;生产区划【作者】谢彩香;宋经元;韩建萍;黄林芳;李西文【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北京100193;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北京100193;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北京100193;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北京100193;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北京1007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31.2道地药材是传统医药界公认的、在特定生存环境下所产生的疗效好、质量优的一类中药材。

古典医药著作已有对道地药材品质生态学问题的初步认识和记载,认为药材质量与其生态环境密切相关。

《本草纲目》记载“动植形生,因方舛性……离其本土,则质同而效异”,这里的“本土”指的就是药材生长所需要的气候、土壤、水质等生态环境;《本草经集注》有言“诸药所生,皆有境界”,即药材品质受产地环境影响,说明在古代人们已经认识到特定自然环境对药用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另外,随着药材的使用和流通,人们对因产地环境造成的药材商品规格也有了明确的认识和总结。

例如,甘肃岷山山后的当归Angelica sinensis(Oliv.)Diels,主根肥而长,内外质地油润,气清香;而山前当归主根较短,支根多而细,油性较差。

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var. mongholicus在黄河以北为鞭杆芪,黄河以南为鸡爪芪。

中药道地药材

中药道地药材
燥根及根茎。 · 【主产地】园参:吉林、辽宁、黑龙江。栽培,5年后采收。
林下参:北纬39~48°,东经117.5~134。人工播种,野 生,参龄15年以上。 · 【质量要求】圆参:支大,体轻质脆,皮细纹深,表面色黄 白,断面色白,粉性,香气特异,味微苦、甘。林下参:生 长年久,芦细长,上部芦碗密,体丰满,纹细深,收腿,皮 条须,珍珠点明显。
heterotropoides Fr.Schmidt var.mandshuricum · (Maxim.)Kitag.或汉城细辛Asarum sieboldii
Miq.var.seoulense Nakai的干燥根及根茎。习称 “辽细辛”。 · 【主产地】吉林、辽宁、黑龙江。野生或栽培。野 生于5~6月采收,栽培在3年后于8~9月采收。 · 【质量要求】根细,质软,色灰黄,叶小色绿,气 辛香,味辛辣而麻舌。
· 4.哈蟆油
· 【来源】为蛙科动物中国林蛙Rana temporaria chensinensis David雌蛙的干燥输卵管。
· 【主产地】吉林、辽宁、黑龙江。野生或放养,秋 季采收。
· 【质量要求】块大肥厚,色黄白,油润,皮膜少, 无黑色卵子。
· 5.细辛(北细辛、汉城细辛) · 【来源】为马兜铃科植物北细辛Asarum
二、道地药材具备的条件
· 其中,有些药材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长势良 好,如吉林的人参,云南的三七、宁夏的枸 杞子等,在其它地方长势差或不能存活,而 有些药材虽在其它地方能生长,但往往会发 生品种退化,药材性状改变,有效成分含量 下降或完全丧失,导致药效降低等情况,如 上海崇明县曾引种的黄芪,直条形的根变成 了分枝极多且细的鸡爪形的根。
五、现代道地药材的评价
· 现代道地药材的评价是通过理化分析和仪器 分析的方法来进行评价,避免经验鉴别受人 的主观因素影响较大、分辨率较低、定量标 准误差大等的不足,要求将道地药材的道地 性数据化、标准化,如测定杂质、水分、总 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挥发油、化 学成分以及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农药残留等 进行全面地衡量,并和疗效联系在一起。

不同产地制何首乌的质量评价研究

不同产地制何首乌的质量评价研究

不同产地制何首乌的质量评价研究蒋媛媛(广东江门中医药职业学院,广东 江门 52900)【摘要】目的:对不同产地的制何首乌进行质量研究,探讨各产地制何首乌间的质量差异。

方法:依照《中国药典》2020版,检测不同产地来源制何首乌的显微鉴别、水分、灰分、浸出物、含量测定。

结果:不同产地所产制何首乌药材显微鉴别特征明显,水分范围6.83 % ~11.60 %、灰分范围1.06 % ~2.97 %、浸出物含量结果为7.13 % ~10.28 %、二苯乙烯苷含量测定的结果为0.30 % ~4.52 %、游离蒽醌含量测定的结果为0.16 % ~0.70 %。

结论:10批不同产地制何首乌药材各项均符合《中国药典》2020版的标准要求。

综合数据分析显示,四川成都何首乌炮制后二苯乙烯苷含量最高,云南昆明所产何首乌炮制二苯乙烯苷含量含量最低,贵州关岭产何首乌炮制后游离蒽醌的含量最高,山西长治所产的何首乌炮制后的游离蒽醌的含量最低。

【关键词】制何首乌;显微鉴别;水分测定;灰分测定;浸出物;含量测定;质量评价【中图分类号】R2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3)02-0021-04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lorum Thunb)是享誉中外、延用千年的知名中药,是我国重要的大宗药材,主产于产陕西南部、甘肃南部、华东、华中、华南、四川、云南及贵州等地[1]是广东省第一批保护的岭南中药材之一,其中广东德庆被视为道地产地[2]。

其生品具有解毒消痈和润肠通便的功效,而制何首乌具有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等功效[3]。

现代研究表明,何首乌中主要含有二苯乙烯苷类、蒽醌类(单核蒽醌和双核蒽醌)、黄酮类、萘类、磷脂类等化学成分,其中双核二蒽酮类成分为项目组首次从何首乌中分离得到[4],结合蒽醌具有较强的泻下作用。

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何首乌的药理活性主要表现为抗氧化、抗肿瘤、抗动脉粥样硬化、抗衰老、增强免疫功能、降血脂和神经保护等方面,并具有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降血糖等方面的潜力[5-6]。

建立以_功效_为核心的新型中药质量评价模式_赵军宁

建立以_功效_为核心的新型中药质量评价模式_赵军宁

率,计算公式为:细胞存活率=(O D实验组-O D空白组)/(O D 阴性对照组-O D空白组)×100%。

实验重复3次。

2 结果 不同浓度的三种表面活性剂作用于C a c o-2细胞3h的细胞存活率见表1。

表1 三种表面活性剂作用于C a c o-2细胞3h的细胞存活率(x±s, n=3,%)组别浓度(%)细胞存活率(%)对照组0 100吐温800.05101.82±13.140.173.85±11.230.258.21±14.41*0.341.57±16.36**0.425.85±12.89**0.523.81±18.20**P E G4000.5104.54±6.431102.94±10.192102.42±0.84493.49±8.11875.19±6.371666.29±1.68*3235.77±3.31*4516.93±1.62**F-680.12597.10±10.510.2588.25±15.880.586.30±6.92185.52±8.91285.90±22.77462.30±23.81*827.07±17.95**1611.88±6.49** 与阴性对照组比较*P<0.05,**P<0.01 对于C a c o-2细胞,三种表面活性剂的细胞毒性均随浓度的增大而增强,实验结果显示吐温80浓度为0.1%,0.05%时,细胞存活率分别为73.85%,101.82%,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吐温80浓度为0.2%,0.3%,0.4%,0.5%时,细胞存活率分别为58.21%,41.57%,25.85%,23.8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微镜下观察发现细胞之间连接破坏,贴壁性能破坏,大量脱落,具有明显细胞毒性。

贵州道地药材干姜的品种鉴定与品质评价研究

贵州道地药材干姜的品种鉴定与品质评价研究

定 的方 法 。 结果 : 贵州 栽培 的干姜 药材 其来 源 为姜 科植 物姜 Zni rfc a oc i b f i l R s 的根 茎 。 《 国药典  ̄o5版检 g eo n e i . 按 中 2o 查 其水 分 、 分 、 发油均 符 合要 求 。结论 : 灰 挥 贵州 省 干姜 道地 产地 栽 培 的干姜 药材 品质 较 好 。 f 词】 姜 ; 种鉴 定 ; 质评 价 关键 干 品 品 【 分类 号】 9 1 1 中图 R 3. 7 【 标 识码】B 文献 【 章编 号】1 7 — 7 1 2 0 )2 b 一 6 — 2 文 6 4 4 2 (0 90 ( )0 5 0
笔 者认 为 , 实践 的过 程 中 , 在 正确 地 运 用 同 病异 治 的法
则 , 当地 进行 辨证 施 治 , 出更 为实 用 、 有 参考 价 值 的治 恰 找 更
疗方 法 , 本病 的 防治 和预后 都 有重 大 的现 实 意义 。 可以 预 对 言 , 久将来 会有 一 种 内外兼 治 、 法并 重 、 练 相辅 的合理 不 药 疗 治 疗方 法 , LD 给 I P患 者带 来一 种既 能治 病 又不 痛苦 的福 音 。
表 1 样 品 情 况
2 品 质 评 价 研 究
2 1水 分 测 定 ( 苯 法 ) . 甲
见 表 2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三批 样 品 都符合 2 0 0 5版《 中华人 民共 和 国药 典》 规定 的
1%的范 围。 5
22 灰 分 测 定 .
操 作按 《 国药典 ) 0 5版 附录 Ⅸ H 第 二法 进行 结果 中 )0 2
中 医 杂 志 ,0 5 3 1: . 2 0 , 2f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酶,进而能够调控药材次生代谢产物的产生。道地性越明 显,其基因特化越显著[4]。常见几种道地药材品种见表 1。
逐渐缩减。如浙贝母中的精品东贝,种植面积从历史最多的 856 亩下降到目前不足 30 亩,面临灭绝危险; 杭白芍因质实
随着中药材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国家对中药材规范化 沉重、有效成分高而备受知名企业青睐,但由于其生长周期
2011 年 3 月 1 日 第 3 期 No. 3 1 Mar. 2011
中医学报
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
第 26 卷 总第 154 期 Vol. 26 Serial No. 154
道地药材评价模式研究*
Study on Genuine Traditional Chinese Assessment Mode
吴 巍 Wu Wei1 ,张春季 Zhang Chun-ji2 ,苗明三 Miao Ming-san1
1. 河南中医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8 Henan College of Chinese Medicine,Zhengzhou,Henan,China 450008
2. 郑州市科技局,河南 郑州 450000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ureau of Zhengzhou City,Zhengzhou,Henan,China 450000
道地药材被用作优质药材的代名词,通常是指来自特定 产区、生产历史悠久、栽培加工技术精细、品质优良、疗效显 著的药材。中 药 系 统 演 进 的 基 本 规 律 是 用 进 废 退,去 伪 存 真,优胜劣汰,择 优 而 立,道 地 自 成。因 此,道 地 药 材 可 体 现 药物标准化的概念,是衡量药材质量的标准之一[1]。
摘要: 目的: 探讨道地药材的评价模式。方法: 研究道地药材的品种、产地、疗效、化学成分、栽培及产地加工等形成因素,并将 这些因素作为评价道地药材的指标,按照指标比重给以相应的分数。结果与结论: 为道地药材评价提供一种可量化或半量化 的评价模式及方法。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genuine traditional Chinese assessment mode. Methods: The study of genuine traditional Chinese drugs varieties,origin,curative effect,chemical composition,cultivation and origin processing formed factors,and these factors will be evaluation index of genuine traditional Chinese drugs,according to index proportion to the corresponding points. Results and Conclusion: For genuine traditional Chinese evaluation. It provides a quantifiable or half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model and method. 关键词: 道地药材; 中药材; 评价模式; 药材标准 Key words: genuine traditional Chinese drugs; traditional Chinese drugs; assessment mode; drug criterion 中图分类号 CLC number: R284. 2 文献标识码 Document code: A 文章编号 Article ID: 1674 - 8999( 2011) 03 - 0339 - 04
贵药 贵州省境内所主产的道地药材
南药 长江以南、南岭以北地区,包括湖南、江西、福建、台湾等省区所主产的道地药材
品种 人参、防风、细辛、五味子、刺五加、关黄柏、鹿茸、升麻、桔梗等 北沙参、党参、黄芪、黄芩、金银花、山楂、知母、阿胶、远志、板蓝根、连翘等 怀地黄、怀牛膝、怀菊花、怀山药、天花粉、金银花、红花、辛夷等 浙贝母、浙玄参、杭麦冬、杭白芍、杭菊花、延胡索、山茱萸、栀子、白芷等 川贝母、川芎、川黄柏、黄连、川乌、川木通、麦冬、巴豆等 陈皮、何首乌、广藿香、芡实、玉竹、金钱草、鸡血藤、肉桂、穿心莲等 三七、云木香、云茯苓、儿茶等 天麻、黄精、杜仲、天冬、五倍子、朱砂等 益智仁、槟榔、砂仁、雄黄、薄荷、半夏、吴茱萸、南沙参等
药的复方制剂药教学系统研究,评价道地药材质量,建立道 地药材药效标准[2]。因 此 道 地 药 材 必 须 是 药 效 突 出 的 最 常 用药材、构成药方中主要药味的药材。 2. 4 化学成分
不同产地的同种药材,其活性成分的种类及含量均有所 不同,从而导致其药效的差异,道地产区的药材在其活性成 分的种类及含量方面均有不同于其他非道地药材的特点,活 性成分是“道地性”的一个重要方面。从而体现了道地药材 的“道地性”与其活性成分密切相关[3]。通过现代的分析手
种植的推行,药材种源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保护 原有道地药材,培养新的道地药材,是保证和提高中药材质 量的重要途径。
长、成本高、产量低、价格高而缺乏市场竞争力,种植面积萎 缩; 而国内特别是安徽毫州已成为全国白芍主要产地[6]。常 见道地药材的产地分布见表 2。
表 2 常见道地药材的统称、产地分布及品种
药材的最佳产地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引种和栽培的同 时,药材在新的生态环境中,首先作出细胞遗传学的、形态结 构的或生理生化方面的变异,逐渐形成独特的生态型,最终 导致新品种的产生[5]。当新品种疗效优于原种时,便取代原 种成为新的道地药材,在不同于原来的地域和生态位上形成 了新的地域分布及其规律性。以“浙八味”为例,其种植面积
* 基金项目: 郑州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 编号: 0910SGYS3527) ;
郑州市科技领军人才项目( 编号: 0910SGYS3527)
2 道地药材评价现状
历代本草对“道地药材”的论述主要体现在中医理论指
·339·
2011 年 3 月 1 日 第 3 期 No. 3 1 Mar. 2011
中医学报
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
第 26 卷 总第 154 期 Vol. 26 Serial No. 154
导、工艺技术、同种异地、异种异质等。道地药材的“道地性”
表 1 5 种常见道地药材的品种
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绝对性体现在道地药材质量好、疗 效佳; 相对性则体现在随着自然条件的变化和社会历史的发 展,道地产区和生产方式的改变。千百年来,“道地药材”始 终是以药材“质优效佳”为重要标志,“择优而立”为准则,具 有强大的生命力[3]。张廷伟先生说“草木昆虫产之有地,根 茎花实采之有时; 失其地则性味稍异,失其时则性味不全”。 总的来看,道地药材包含药材品种、产地( 道地) 、临床药效 ( 药理与疗效) 、化学成分、栽培技术及产地加工等因素,各种 因素之间互相关联,互有影响。 2. 1 品种遗传因素
1 道地药材的起源与沿革
道地药材之“道 ”和“地 ”二 字 初 是 指 行 政 区 划 和 地 域, 至唐贞观元年,政府依据自然形势,把全国分为关内、河内、 河东、山南、淮南、江南、陇右、剑道十道。孙思邈在《千金翼 方》中专门记载了十道各州的产地药材,这是当时有关药材 分布较全面 的 记 载,也 是 道 地 药 材 这 一 名 称 产 生 的 主 要 依 据。“道地药材”一 词,始 见 于 元 代 汤 显 祖《牡 丹 亭 》中。 明 朝刘文泰所著《本草品汇精要》一书中在很多的产地项下都 标明了道地产区,如 附 子 载“道 地 梓 州 蜀 中 ”、千 金 子 载“道 地广州”等。随着药物知识的不断丰富和药学理论的逐渐完 善,“道地药材”概念逐渐形成,即指来自特定产区、生产历史 悠久、栽培加工技术精细、质量稳定、疗效确切的中药材。成 为传统中医药学中控制中药材质量的一项独特的综合判别 标准[1]。
药材质量的好坏与其品种有直接关系,优良品种能够控 制着生物体 内 有 效 成 分 的 合 成,是 形 成 道 地 药 材 的 内 在 因 素。如大黄供药用有蓼科植物掌叶大黄、药用大黄和唐古特 大黄 3 个品种,其中唐古特大黄含大黄酸最多,被视为道地 药材的优良品种。药材品种的识别鉴定传统上依赖宏观形 态特征,虽然具有观察简易直观的优点,但可用的形态特征 数量少,差异细微,普通药物工作者掌握困难而且受环境因 素的影响较大。脱氧核糖粒酸( DNA) 分子标记技术,可从品 种的遗传组成入手,对药材品种进行准确的鉴别,特定的遗 传背景是道地药材形成的遗传学基础,特定的基因产生特定
争等因素,是道地药材形成的重要外在因素,对道地药材生 长发育产生的影响与其有效成分的形成和积累有关。谚云:
“一方风土养万民”,是亦一方地土出方药也。殊不知一种之 药,远近虽生,亦有可相代用者,亦有不可代用者,可代用者,
以功力缓、紧略殊,倘倍加犹足去病; 不可代者,因气味纯、驳 大异,若妄饵反致损人。
2. 3 疗效 疗效是鉴定和评价道地药材品质的最终标准。在提高
临床疗效中,道 地 药 材 是 中 医 最 有 效 的 武 器。如 新 疆 紫 草、 内蒙紫草和紫草根部都可作为紫草入药,中医临床应用认为 新疆紫草为优,抑菌效能也表现为新疆紫草 > 内蒙紫草 > 紫 草。中医用药特点是复方用药,如果不是药效突出的最常用 药材或构成药方中主要药味的药材,仅仅是其中一味药产地 变了,在药效上是不能够产生易于观察的突出变化的。近年 来,国内学者从临床中药学和药物学开展了以道地药材为主
道地药材的内涵是复杂和多元的。首先,“道地药材”代
表的是品质优良、功效卓著的药材; 其次,“道地药材”是指出 于特定产区的中药材; 其三,道地产区有可能会因为环境的 变化与产地的扩大而发生迁移; 其四,种质是影响药材质量 的决定性因素。同一物种在不同的产地环境条件下可能会 形成不同的种质,人们在长期的生产过程中也会通过定向选 育而形成不同的种质; 其五,每一种“道地药材”均有一整套 独具特色的种植、采收、加工技术,从而影响和决定着药材的 质量[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