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孔灌注桩平台施工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一、工程概况 (2)
1.1桥位、桥型布置 (2)
1.2钻孔桩主要工程量 (2)
1.3施工环境条件 (2)
二、钻孔施工平台设计与施工方案 (6)
2.1搭设辅通航孔桥钻孔施工平台 (6)
2.2搭设浅滩区施工平台 (18)
三、主要施工组织安排 (19)
3.1机构组织 (20)
3.2工期安排 (20)
3.3资源配置 (21)
四、质量保证措施 (22)
4.1质量管理机构 (23)
4.2质量保证体系 (23)
五、安全及环保措施 (24)
5.1安全保证措施 (24)
5.2环保措施 (26)
5.3文明施工 (26)
钻孔灌注桩平台设计与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1.1 桥位、桥型布置
上海长江大桥工程B7标段位于北港桥梁工程近崇明岛侧,起点桩号K19+238,终点桩号K20+678.64,全长1440.64m,由辅通航孔桥、崇明岛侧浅滩区非通航孔50m梁连续梁桥和陆上段30m梁连续梁桥三部分组成。
辅通航孔桥距崇明岛大堤约500m,桩号范围K19+238~K19+678,考虑3000吨级船舶双向单孔通航,桥梁上部结构采用四跨预应力砼连续梁,设三个主墩和两座边墩,长440m,跨径组合80+140+140+80m。主梁采用单箱单室斜腹板截面,墩身采用钢筋砼空心薄壁墩,基础采用φ320~250cm变截面钻孔灌注桩。
崇明岛侧浅滩区50m梁连续梁桥桩号范围K19+678~K20+378,长700m。上部结构采用双幅等高单箱单室箱梁,跨径组合为7x50m+7x50m;墩身采用钢筋砼薄壁空心墩,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PHC钢筋砼预应力管桩两种形式。
1.2 钻孔桩主要工程量
钻孔桩工程数量表表1
1.3 施工环境条件
1.3.1地形地貌特征
建桥址场区地貌类型为河口、砂嘴、砂岛和沙滩地貌,水域为河床、江心暗砂地貌。
水域部分由于受径流和潮流的作用水下地形复杂,北港水域江底呈现南北两个水道。南水道宽约4.2公里,呈宽状“U”字形,水深16~18m,江底略有起伏,幅度约3~4m;北水道宽约800m,最大水深约16m。江堤外普遍分布有潮滩,在近崇明岛北港北测分布有一宽约2.7公里的暗砂(堡镇沙),砂体呈现NW-SE 走向,与长江迳流方向基本一致,砂体表面较平,最浅处水深仅几米,落潮时已露出水面。
1.3.2 水文特征
1、潮汐
本工程所在的长江口为中等强度潮汐河口,口外为正规半日潮,口内潮波变形,为非正规半日浅海潮。潮波变形程度越向上游越大,导致潮位、潮差和潮时沿程发生变化。
外高桥、长兴的潮位特征值(吴淞零点以上)见表2所示。
2、潮流
受海岸、河槽约束,进入工程所在区域潮流的运动形式为往复流,且落潮流历时长于涨潮流历时、落潮流速大于涨潮流速。
桥区涨潮平均流向稳定在2940~3140之间,流速在0.30~0.88m/s之间,涨急流向基本稳定在2970~3240之间,流速在0.54~1.86m/s之间;落潮平均
流向基本稳定在1370~1440之间,流速在0.42~1.14m/s之间,落急流向基本稳定在1400~1440之间,流速在0.93~1.64m/s之间。
3、波浪
根据外高桥站的资料统计,该海区以东南风最多,SE、SSE向风的频率分别为11.6%、12.3%。N-NNE-NE-ENE-E等向的频率为6.5~7.2%之间。强风向为NNE、ESE及NNW,强浪向为NNW-N-NNE-NE,E-ESE-SE。外高桥实测最大波高3.2 m,方向为NNW,相应周期为4.8S,风速为25m/s。
北港无长期测波资料,采用陈家镇气象站1974~1994年的风速资料,推算的50年一遇设计波要素见表3。
北港设计波要素(50年一遇)表3
4、风
长江口地区属东亚季风区,以偏北风和东南偏南风为多,西南偏西风出现最少。4~8月盛行南向风,其中7月以南向偏东风为多,11月~翌年2月盛行偏北风。
据五号沟临时站测风资料(1996~2000年),年常风向为SE向(11.2%),次常风向为N向(10.3%),年强风向为ENE~ESE,极值出现在9711号台风过程和派比安台风过程中(最大风速25.0m/s),次强风向为NW-N向,NNW向十分钟平均最大风速均为24.0m/s。
年平均6级大风天数75.5,7级大风天数21.5,8级大风天数4.1。台风出现在6~10月且集中在7~9月(占84%)。
1.3.3 地质条件
本标段位于上海长江北港北水道,标高约-164.15m以上深度范围内的地层分布较复杂,拟建场区全新统土层厚度较大,且在横向和纵向±相变较大。可分为17个工程地质(亚)层,拟建场地沿线的地层分布具有如下特点:
地基土的分布与特征:
(1)全新统土层:近崇明岛约为-41.5m,全新统土层概况如下。
1)崇明岛陆域局部段分布有厚约1.3m、软塑状的②1层灰黄色粉质粘土;浅部分布②3层砂质粉土层,江中砂体和长兴岛、崇明岛陆域区厚度较大(最大厚约17m),在南北深槽区受切割变薄或缺失,该层在一定的水动力作用下易产生流砂和管涌现象。
2)长兴岛陆域及崇明岛近岸段②3层之下分布有第③层淤泥质粉质粘土,厚度约2m,而江中及崇明岛陆域缺失。
3)沿线遍布有第④层淤泥质粘土层,流塑状,高压缩性,易触变和流变。厚度约2.6~24.5m,江中砂体及长兴岛侧厚度较小。
4)第⑤1层以粘性土为主,纵横向变化较大,在崇明岛侧下部夹薄层粉砂较多,呈粘质粉土;在江中和长兴岛区段夹砂较少,呈粘土或粉质粘土。该层厚度变化较大,约2.0~2.5m。
5)第⑤2层为粘质粉土,该层在横向和纵向上相变亦较大,厚度约 2.5~16.5m,在江中砂体(堡镇沙)至崇明岛段及崇明岛陆域缺失。
(2)上、中更新统土层概况如下:拟建场地缺失上海市统编的第⑥层和第⑧层土。
1)第⑦层以粉性土为主,整个场区遍布,层面埋深-50.6~-40.3m,总体来说,随深度增加砂性渐重、状态渐好,根据土性及工程性质差异又可细分为二个亚层(⑦1、⑦2),⑦层总厚度约14.8~33.4m,状态中密~密实。其中在⑦1层中局部段夹有厚约1.5~17.5m、软塑状的透镜体粉质粘土夹粉土(⑦1层)。
2)第⑨1层灰色砂质粉土与粉质粘土互层状态极不均匀,仅局部段分布;第⑨2层灰黄~灰色含砾粉细砂层,沿线均有分布,土质均匀,密实,在长兴岛近岸段、江中及崇明岛陆域埋藏较深,在长兴岛陆域埋藏较浅,层面标高约-63.4~-62.2m。
3)其下均为中更新统地层(⑩、(11)、(12)层),状态为硬塑状粘性土或密实状含砾粉砂,层面及层厚均变化较大,层面标高约-92.3~-99.9m,第⑩层仅在江中局部段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