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2教案全集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选修二单元教案

高中语文选修二单元教案

高中语文选修二单元教案一、单元目标本单元旨在通过对经典文学作品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并鉴赏不同文体的特点,提升文学审美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同时,通过写作训练,加强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古代诗歌的鉴赏与分析,包括唐诗、宋词等。

2. 现代散文的阅读与理解,涉及名家名篇。

3. 小说节选的学习与探讨,包括古典名著和现代作品。

4. 写作技巧的讲解与实践,重点在于文学评论和创意写作。

三、教学方法1. 引导式教学:在学生自主预习的基础上,教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2. 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评价。

3. 案例分析法:选取具体的文学作品作为案例,进行深入剖析,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文学知识框架。

4. 写作实践:结合所学内容,指导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培养创新思维和文字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和主要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独立阅读教材,标注不懂的词汇和句子,准备课堂讨论。

3. 课堂互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阅读体会,提出疑问并互相解答。

4. 案例分析:教师选取典型文学作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分析,总结文学特点和表现手法。

5. 写作指导:教授学生文学评论和创意写作的基本技巧,布置相关写作作业。

6. 作业讲评: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五、评价方式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参与度、小组讨论贡献度和平时作业完成情况。

2. 写作作业:根据学生的写作作业质量进行评分,注重内容的独创性和表达的准确性。

3. 期末考核:通过笔试或口试的方式,考察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反思每完成一次教学活动后,教师应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本次教学的成功之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为下一次教学提供参考。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8方山子传课件粤教版选修2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8方山子传课件粤教版选修2

曾于城东之东坡开荒种田,故自号“东坡居士”。哲宗即位后, 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 扬州、定州等地,晚年被贬惠州、儋州。大赦北还,途中病死 在常州。著有《东坡七集》。
2.苏轼的名句
①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春宵》)
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 ③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惠崇春江晚景》)
4.古今异义 ①河北 有田,岁得帛千匹 .. 指黄河以北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 。 今义:指河北省。
②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 乎 ..
古义:老样式(多指衣冠等)。 今义:人死后留下的画像或照片。
③环堵 萧然 . 古义:句中指院墙。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 。 堵塞 ④而妻子 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
8 方山子传
1.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
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
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苏轼二十一岁中进士,神宗时期
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
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在黄州四年多,
1.字音识记 驰骋 (chěng ) . 岐 亭(qí ) . 傥 见(tǎng ) . 毁冠 (g uān) . 遁 (dù n) . 庵 居(ān) . 垢 污(g ò u) . 勋阀 (xūn fá) .. 矍 然(jué ) . 奴婢 (bì ) . 精悍 (hàn) . 陈慥 (zào) . 耸 然(sǒng ) . 鹊 起(què ) .
妻子和儿女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 。

高中语文 第2课《李白诗四首》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高中语文 第2课《李白诗四首》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理解运用对比、夸张等修辞方法, 通过丰富联想来描绘梦境,以表达 蔑视权贵的精神和豪迈的气概。
重点: 理解虚设梦幻所表达的
思想感情。
难点: 联想丰富、构思奇特的艺术
特点。
李白(701--762),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 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 仙”,代表作《蜀道难》、 《行路难》、《静夜思》、 《早发白帝城》等。少年即 显露才华,吟诗作赋,博学 广览,并好行使。从二十五 岁起离川,长期在各地漫游, 对社会生活多所体验。
• 2、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四首诗,理清李 白诗歌中跌宕起伏的情感脉络。
•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悟诗人的思想感 情及其艺术魅力
• 重点 : • 1.提升诗歌鉴赏能力。 • 2.了解与李白相关的文学常识,理解并掌
握李白诗歌的特点。
• 难点 : • 李白诗歌中雄奇飘逸,想象奇特的诗风。
教学目的:
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 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思考:这层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由写梦转入写实,揭示全诗的
中心意思。这是由梦醒后的徘徊失望 引出的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当 中有对人生的伤感,逃避现实、消极 处世的一面,也有鄙弃权臣贵戚的傲 骨。后者更是主要的感情。
总结
一. 全诗脉络:
解题
梦游:说明内容的虚实。 天姥:所梦内容。 吟: 古诗体式,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形
式活泼,不拘一格,主要表现在诗 句节奏的多变。也由诗人情绪决定。
留别:说明本诗写作目的。
思考
全诗按何顺序进行?
1、梦游缘起 2、梦游历程 3、梦醒感慨
缘起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12咏史诗三首长沙过贾谊宅教案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12咏史诗三首长沙过贾谊宅教案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长沙过贾谊宅【教学对象】高中二年级学生【教学目标】1、了解咏史诗的一般特点,掌握鉴赏咏史诗的一般规律。

2、理解诗歌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总结咏史诗的一般情感3、分析本诗情感的表现方式【教学重点难点】分析诗歌情感的表现方式,归纳咏史诗的一般情感【课时安排】1课时一、导入余秋雨曾说过:“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感。

”能抒发怀古之情、兴亡之感的诗歌自然是咏史怀古诗。

二、知识链接(一)咏史诗简介咏史怀古诗:一般以古代历史事件或古代人物为题材,或借古讽今,或寄寓个人怀才不遇的感伤,或表达昔盛今衰的兴替之感。

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

(二)、咏史怀古诗词基本特点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如《乌江亭》《乌衣巷》《石头城》《隋宫》《金陵怀古》《赤壁怀古》《咏怀古迹》2写作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3【咏史怀古诗的意象】A.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姑苏、洛阳、汴京B.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骊山、赤壁、新亭、隋堤、马嵬、华清宫、汴河、淮水C.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乌衣巷、湘妃祠、乌江亭、陈琳墓、李白坟D.特定的历史朝代:六朝、吴国、隋代、安史之乱、南唐后蜀等。

E.其他:吴钩、《后庭花》历史名城南京,旧称“金陵”了。

南京早在我国唐宋以前就称“六朝古都”。

所谓“六朝”是指:(1)三国吴。

孙权称王,定都建业(今南京)。

(2)东晋。

公元317年,逃亡江南的西晋皇族司马睿被拥戴在建康(今南京)当皇帝,建立东晋政权。

(3)南北朝时期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均定都建康(今南京)。

故南京史称“六朝古都”。

4诗词内容诗歌的内容一般为:描写此地眼前的衰败、荒凉、萧条,或描述历史事件的经过,抒发感慨。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15李清照词二首永遇乐(落日熔金)教案2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15李清照词二首永遇乐(落日熔金)教案2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永遇乐(落日熔金)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以乐景衬哀情、对比手法的运用。

2.领会李清照在词中流露的身世之悲、知音之叹及故国之思。

二、教材分析
《永遇乐(落日熔金)》是粤教版选修一《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的李清照的一首婉约词代表作。

词作通过对中州盛日元宵节热闹情景和欢乐生活的回忆,与今日元宵节对比,突出表现了作者孤寂悲凉的处境、今不如昔的盛衰之感和深沉的怀念故国之情,同时隐含有对偏安一隅的宋朝权贵的无声却悲愤的抗议。

教学重难点:
1.鉴赏以乐景衬哀情及对比手法。

2.感受词人的动荡飘零的身世之悲、孤独凄凉的知音之叹和深沉悲愤的故国之思。

三、教学策略
讲授法、朗读法、提问法、表格教学法、合作探究法等。

四、教学过程
六、板书设计
永遇乐
李清照
对比景美(乐)情悲(哀)身世之悲
盛日(昔)憔悴(今)故国之思
反衬相招(他)谢他(己)知音之叹。

2021_2022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11咏物诗四首赏牡丹教案2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蚜

2021_2022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11咏物诗四首赏牡丹教案2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蚜

“咏物诗”鉴赏一、教学设想学生之前已经学过一定量的咏物诗,作为选修课本里的“咏物诗”这一专题学习,本堂课主要让学生学习、掌握鉴赏咏物诗的方法,能通过归纳把握所咏之物特点,分析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在学习比较中进行咏物诗常见主题的归纳。

二、教学目标1.通过对咏物诗的解读赏析,让学生初步了解咏物诗的特点及常见的主题。

2.让学生初步掌握欣赏咏物诗的步骤和方法的前两步:概括所咏之物的特点,体会所言之志。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了解咏物诗的特点及常见的主题。

2.能通过概括所咏之物的特点,体会所言之志。

四、教学方法朗诵、互动、合作、探究、赏析与练习相结合五、教学步骤(一)导入:猜一猜1、“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请学生猜猜这首诗是写哪一种花?(菊花)(二)回顾旧知,明确咏物诗概念:1、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我们之前学过的咏物诗有哪些?2、你能从我们学过的诗歌中,说说咏物诗具有哪些特点么?明确:(1)定义:咏物诗是一种以客观世界中的具体事物为描写对象的诗体,它将作者的写作目的以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寄寓在物的描写中。

(2)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形态、色泽、所处环境等)着意描摹,追求“形似”。

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追求“神似”。

描其形,求形似;融入理,求神似。

形神兼备,不即不离。

(重点)(三)咏物诗鉴赏步骤:1、概括物的特征:形态、色泽、气味、生长时令、所处环境、精神品质2、体会所言之志:思想、情感、人生态度、志向、愿望、生活情趣、哲理等3、分析表达技巧:比喻、拟人、对比、象征/托物言志、用典(四)我来试一试快速阅读下面的诗歌,说说诗人所咏之物有何特点?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咏鹅(唐·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2黄州快哉亭记课件粤教版选修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2黄州快哉亭记课件粤教版选修

5.作者对张梦得有何评价?从中可见作者怎样的心情?
【分析】从张梦得遭贬谪之后的行为——自放山水之间来 推论:张君已是能够“自得”之人,故能无所不快,何况风景 能辅之以成快。所以作者对他是赞赏与肯定的。从中可见作者 自我排忧后的豁达、乐观之情。
角度三:品味鉴赏 6.简析本文的写作特色。 【分析】本文从写景入手,以浩荡的长江带出快哉亭,接 着写登亭观览的快意,然后转入议论,揭出文章主题:心中坦
角度一:整体感知 1.快哉亭涉及的人物有哪些?这些人物有什么共同特点? 【分析】快哉亭是张梦得所建,由苏轼命名,苏辙作记。 这些人物的共同特点是:都在被贬之中;身处逆境,但都很达 观。
2.作者登临快哉亭在哪些方面获得了“快哉”的感受? 【分析】登临快哉亭,昼夜可以于“几席之上”尽情览赏
雄壮景色,放眼四周,可见西边武昌冈陵起伏的诸山,草木成
其庐之西南为亭 即 . ③即 遣人随其往 太守即 .
动词,靠近 副词,立即
庶人共者耶 介词,和 寡人所与 . 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 动词,参与 . 斗卮酒 ④与则与 动词,给 . 嬴而不助五国也 动词,结交、亲附 . 与 能 通“举”,动词,推举、选取 选贤与 .
会计:古义,指征收钱粮等公事。今义,一种从事统计的 职业。 ③将何往而非病 . 古义:忧愁、不快乐。 疾病 今义:_齐安 (被动句)
②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状语后置) ③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状语后置) ④今乃得玩之(于)几席之上(省略句) ⑤快哉,此风(主谓倒置) ⑥而风何与焉(宾语前置) ⑦将何往而非病(宾语前置)
使„„跟从 ________ ) (使动用法, ⑥昔楚襄王从 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 .
⑦将蓬 户瓮 牖无所不快(名词用作动词,用蓬草编,用破瓮 . . 做)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7白居易诗四首轻肥教案2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7白居易诗四首轻肥教案2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轻肥教学目标1、了解唐朝中叶宦官专权的社会现实2、了解诗中画面特征,体会本文作者的思想感情3、领悟对比法在文章中的作用教学过程一、课前朗读二、上课,新课导入今天我们继续唐诗之旅,在那之前我们来回忆一下我们已经着重认识了唐朝的哪几位诗人?(王维、李白和杜甫)他们分别生活在初唐,盛唐以及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关键时期,所以他们的诗歌各有其不同的特点,今天我们继续我们的时光之旅,时间定位是?我们首先要认识是诗人是——白居易三、介绍作者1、白居易,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有“诗魔”之称。

(基本信息)2、唐贞元年间考上进士,敢于直言抗谏,又写了《秦中吟》、《新乐府》等,触怒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

一生以44岁被贬江州司马为界,可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是兼济天下时期,后期是独善其身时期(生平经历)3、白居易的诗分成讽谕、闲适、感伤和杂律四大类。

讽谕诗反映了“兼济之志”,是白诗中的精华。

(思想题材)4、提倡“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性。

诗歌语言通俗易懂、明白晓畅。

(诗歌特点)四、题解《轻肥》1、找一位同学为我们解释“轻肥”;——轻裘肥马,指豪华生活2、轻裘肥马是指?——轻便的裘皮大衣,肥硕的马。

3、“轻肥”最早是出自哪里?——《论语》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

子曰:“与之釜。

”请益。

曰:“与之庾。

”冉子与之粟五秉。

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

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济富。

”所以《论语》的轻裘肥马和白居易的“轻肥”有什么区别?——白诗具有讽刺意味。

讽刺的是谁?具体的读诗歌。

五、朗读诗歌,整体感知1、找学生朗读,纠正字音2、学生齐读3、回顾诗题,“轻肥”指的是奢华的生活,古诗中写的是什么人奢华的生活?通过描写何事来体现他们奢华的生活?哪些句子写了他们奢华的生活?(赴宴图、军宴图和江南旱情图)六、鉴赏古诗1、分小组讨论三幅画面中分别描写了何人何事?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特点)完成表格2、讨论明确:A赴宴图:主角是谁?是一个宦官吗?一群,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他们有什么样的特点?利用神态描写刻画出了人物的骄横之状。

《与微之书》教学设计(粤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与微之书》教学设计(粤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与微之书》教学设计(粤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与微之书》教学设计(粤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教学设想:作为私人间的书信,往往能够自由地抒写情性、深入地表达内心情感。

白居易的《与微之书》一信在平实的语言文字里将自己饱满的情感诉诸笔端,让我们清晰地触摸到了他丰富而细腻的内心感情世界。

该文表达了白居易一贯的文风,它言淡而意丰,语简而情浓,意蕴丰富。

它不只是抒情文体中的感人篇章,也是贬谪文学中的心灵小品。

鉴于本课文言浅近的特点,拟着重引导学生品读对话文本,课堂教学以品“情”为主线,挖掘理解其丰富的意蕴,领悟其情感意蕴之美。

教学目标:1、文言诵读目标:反复诵读课文,把握文意,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知识。

2、文学鉴赏目标:品读文本,感受抒情艺术,领悟本文丰富的情感意蕴。

3文化探究目标:了解贬官文化,探究贬官文学折射的情怀及抒情方式。

重点难点:品读文本,感受抒情艺术及其浅近语言蕴含的丰富情感意蕴。

方法策略:对话探究教学,诵读品味法,梳理归纳法。

课前准备:学生课前自主预习文本,对照注释或查找工具书,理解疑难字词句,扫清字词障碍,读懂文本,并记下自己的阅读体会和疑问。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元白友情俗话说“文人相轻”,但在唐代文坛上,白居易和元稹却给后人留下了“文人相亲”的千古佳话。

二人志同道合,感情深厚,交往密切,诗文唱和:得意时,以诗相诫;失意时,以诗相勉;同处时,以诗相娱;索居时,以诗相慰。

在人生最困难的日子里,两人的友谊愈发迸溅出绚丽的火花,他们相互关心、相互慰藉,终于走出了于他们人生的沼泽之地。

二人在宦海沉浮、患难与共中让世人看到了友情的高贵、圣洁和伟大!二、诵读感知:整体把握全班齐读全文,思考问题:① 信尾说“此夕我心,君知之乎?”白居易在信中向元稹主要倾诉了什么?② 请用简洁的话语概括书信中每段的大致内容。

本文主旨:抒写对远方故人久别的殷切思念之情。

大致内容:久别思念--读信感怀--奉报三泰(江州生活)--题书感慨三、品读鉴赏:发现意蕴白居易曾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2021_2022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8方山子传教案2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蚜

2021_2022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8方山子传教案2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蚜

方山子传【教学目标】1.借助电子书包,完成本课字词句的预习与检测。

2.借助电子书包及课堂师生交流,解决阅读本文产生的疑难。

3.对方山子的两次人生转变进行合理评价。

【课时】1课时【教学流程】第一部分:课前研学内容一、结合教材P28-29的注释及下面补充的注释,预习课文。

方山子传苏轼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

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lǘ)里.(乡里)之侠皆宗.(尊崇)之。

稍壮,折节..(改变初衷,改变志向)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

然终不遇..(不被赏识),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庵(ān)居蔬食,不与世相闻。

弃车马,毁冠(guān,帽子)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

见其所著(zhuó,穿,戴)帽,方屋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guān,帽子)之遗像..(遗留下来的样式)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恰巧)见焉。

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zào)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jué)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

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

环堵..(简陋),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余既耸然异之。

..(四面土墙)萧然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借酒使性)好剑,用财如粪土。

前十有九年,余在岐下,见方山子从两骑,挟(xié)二矢(shǐ),游西山。

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

方山子怒.(奋力)马独出,一发得之。

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

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xiàn,通“现”,显现)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

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

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gòu)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与?二、了解本文相关背景。

1.课文第二段首句为“余谪居于黄”,指的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谪到黄州担任团练副使之事。

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二第三单元第9课《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案

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二第三单元第9课《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案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与教学目标《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是粤教版选修二第三单元的第-篇课文,是王维的一篇散文。

王维的诗有“诗中有画”的特点,其散文也具备诗的语言,诗的特点。

本课是作者写给裴迪表达邀约同游的信,既叙朋友情谊,又写自然景物。

其中景物描写有特色,有情韵,语言优美。

“文中有诗,文中有画”是本文最大的写作特色。

从近年的高考文言文选文来看,散文也成了考查的重点。

而高考考纲要求文言文“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诗歌鉴赏试题在考查能力的要求上以能力为主,这个能力又集中体现在掌握诗歌的鉴赏技巧,如诗歌的意象、意境、情境之间的关系。

根据高考考点导向,针对性地提出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读懂课文,理解文句,积累文言词语。

2、能力目标:学习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体会本文“文中有诗,文中有画”的特点。

3、情感目标:领会文中作者对友人的那种深厚感情。

感悟文中描绘的景物所含有的深趣,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而本文的重点将放在品味“文中有诗,文中有画”的特点这一块,难点在于感受文中营造的意境,以及鉴赏语言有情韵的特点。

所以本课的关键点在于让学生根据创设的情境,结合句子赏析课文。

二、学情分析主要从学生的文言阅读能力,诗歌鉴赏能力以及学生学习特点这三个方面来分析:学生已经处于高二下学期,这时候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文言知识,能阅读中等难度的文言文,也掌握了一定的诗歌鉴赏技巧,但语言组织能力还比较薄弱。

针对这些问题,制定了三方面的对策,分别是培养主讲人翻译巩固文言基础成果展示提升语言组织能力,情境设置激活想象与创造。

三、教学方法1、讲解法:讲师翻译字词巩固基础2、创设情境:积极整合各种教学资源,采用信息化手段辅助教学3、小组合作法,突破重难点四、教学环节与活动(一)教学准备: 1、学生自读课文;2、学生根据导学案提示整合信息;3、教师从作业批改中收集易错点;4、课前培训讲师(针对文章字词及翻译):增强学生的语文体验(二)课堂活动:由易到难,层层深入1.诗歌导入,引出本文学习目标:图片引出王维的《积雨辋川庄作》让学生背诵,并回忆王维作诗“诗中有画”的特点,引出其文章“文中有诗,文中有画”的特点,让学生迅速进入课文学习。

《促织》教案(粤教版高二选修)

《促织》教案(粤教版高二选修)

•••••••••••••••••《促织》教案 (粤教版高二选修)《促织》教案 (粤教版高二选修)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促织》教案(粤教版高二选修),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促织》教案 (粤教版高二选修) 篇1教学目标:1、鉴赏本文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和细腻逼真的心理描写,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

2、归纳文言现象,把握文言词句的学习规律。

教学重点:曲折跌宕的情节、细致入微的人物心理描写。

教学难点:“神示佳虫”和“魂化促织”的理解和评价。

第二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1、蒲松龄的自勉诗(科举路)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2、郭沫若题联(话聊斋)写人写鬼,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二、讲故事,知内容1、全文是以什么为线索?(促织,即“虫”)2、指名一学生讲故事,(提示:围绕标题“促织”展开复述,只简述故事梗概,不细叙具体细节,所谓梗概,包括故事发生的背景,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其他同学边听,边紧扣线索给每段加一个标题。

学生讲故事,最后明确:征促织--捕促织--卜促织--得促织--失促织--化促织--斗促织--进促织--议促织3、按小说情节发展来分析,明确《促织》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让学生体会故事一波三折的特点。

阅读课文,编写情节提纲情节起止段所写内容序幕(起因)第1段朝廷征促织开端第2段成名被摊派交纳促织发展第3~4段成妻卜促织成名按图索促织高潮第5~7段成子毙促织化促织斗促织结局第8段成名献促织尾声第9段作者评促织文章始终围绕促织一条主线,成名一家忽悲忽喜,喜而转悲,悲而复喜。

围绕这条主线情节具体有几次波折?体会这样安排有何妙处?其情感变化可用如下曲线表示:神卜得虫--征虫受刑--儿毙促织--魂化促织故事情节一波三折,作者如此安排,让成名的命运(独是成氏子以蠹贫(操童子业,久不售),以促织富。

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短篇小说欣赏”第二单元第7课《哦,香雪》教学设计

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短篇小说欣赏”第二单元第7课《哦,香雪》教学设计

?哦,香雪?教学设计河源市龙川县实验中学黄志伟教学设想: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扩展阅读深度,如台儿沟从闭塞走向开放,仁慈淳朴的山里人性格会不会发生改变,香雪等少女们会有怎样的人生选择等等,这些问题的探究,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既能拉近小说与学生的间隔,又能开拓学生的思维。

教学目的:1、指导学生从封闭的环境和外界文明的接触、碰撞的角度来阅读小说,分析人物、理解主题。

2、学习领会作品中淳朴、优美的语言风格。

教学重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对那个生疏特定时代的认知教学方法:自主阅读,合作探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课件展示韩东的?山民?。

对于居住在深山里的人们来说,也许他们小时候也有像这个孩子一般的疑问:山外是什么?也许祖祖辈辈有着像这个孩子父亲同样的答复:山外还是山。

就这样,大山日复一日地重复昨天的故事。

直到改革开放,大山才开场了新的篇章。

如今请同学们翻开课本,我们一起来学习铁凝的抒情小说?哦,香雪?。

二、整体感知老师提问、引导,学生考虑、讨论、探究。

1、这个故事发生的地点在哪儿呢?〔板书:大山〕是什么打破了这里的宁静?〔板书:火车〕。

2、请同学们根据它们的特点考虑一下,“大山〞“火车〞仅仅是实物吗?它们象征了什么?明确:“大山〞“火车〞并不仅仅是实物,它象征着闭塞、贫穷、传统;开放、兴旺、现代。

〔板书:封闭、传统;开放、现代。

〕3、请几位同学分角色朗读第一次与“北京话〞对话和回家路上姑娘们的对话,品味讨论她们各自是什么性格,从哪些话语里表现出来的?明确:不同人物话语不同,潜台词非常丰富。

凤娇说话大胆直率:“哟,我们小,你就老了吗?〞缩小年龄间隔,暗示下文凤娇对“北京话〞的非同一般的感情。

“那个姑娘〞虽没名字,打趣凤娇的言谈,泼辣性格清楚不在凤娇之下。

4、课文的题目是“哦,香雪〞。

却花了大量篇幅写了以凤娇为代表一群性格鲜明的山里姑娘,如何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香雪有哪些性格特征?明确:红花应由绿叶衬,作者在首先为我们展现香雪的同伴——以凤娇为代表的一群山里姑娘,是为了衬托香雪的清纯。

2016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7 白居易诗四首》《轻肥》教案2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2016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7 白居易诗四首》《轻肥》教案2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7 白居易诗四首》《轻肥》一、教学目的:(1)了解白居易的诗歌风格,体会白居易对人民的同情之心。

(2)学习文中用对比来突出中心的手法。

(3)背诵。

二、教学重、难点:对比的巧用及作用。

三、教学时数:一课时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五、辅助教具:多媒体一、导入:《琵琶行》二、作者简介白居易(772—846) 字乐天,元和十年(815)因上书请急捕刺杀宰相武元衡的凶手,被贬为江州司马。

晚年闲居洛阳,皈依佛教,自号“香山居士”,世称白香山、白太傅。

白居易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

受历代乐府诗特别是杜甫乐府“即事名篇”影响,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创新乐府,针砭时弊,反映民瘼(mò),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性。

白居易一生有诗近3000首,自分为讽喻、闲适、感伤、杂律四类,其中讽喻诗以《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感伤诗以《长恨歌》、《琵琶行》为代表。

白居易的诗善于叙述,语言明白晓畅,通俗易懂,开中晚唐浅俗诗风影响深远。

三、创作背景1. 唐代中叶以后,宦官专权严重,生活骄奢淫逸、豪华糜烂2. 元和三、四年,江南大旱,民间出现人吃人的现状白居易信奉:“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谓之讽喻诗,兼济之志也。

补充:“……元和三年,“是岁,淮南、江南、江西、湖南、山南东道旱”。

四年,“浙西苏、润、常州旱。

”——《旧唐书·宪宗纪上》唐代中叶以后,宦官专权越来越严重,而且过着骄奢淫逸、豪华糜烂的生活。

他们与军队结成一团,操纵朝政,甚至敢于废立皇帝,目空一切。

而另一方面,当时天下旱情严重,民不聊生,苦难深重,元和三、四年,江南大旱,竟至民间有人人相食的惨状。

四、题解轻肥:——《论语•雍也》:“乘肥马,衣轻裘”之意,乘坐高头大马,穿轻便暖和的裘皮大衣。

——成语“轻裘肥马”。

——指豪华奢侈的生活。

五、字音六、内容分析1、此诗主要刻画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重点词语简要分析。

线上教学粤教版选修2黄州快哉亭记课程教学设计

线上教学粤教版选修2黄州快哉亭记课程教学设计

“停课不停学”线上教学《黄州快哉亭记》教学设计一、核心素养目标:1. 语言构建与运用: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能较熟练地翻译课文。

2. 审美鉴赏与创造:学会阅读和欣赏情、景、理浑然一体的亭台记文。

3.思维发展与提升:体会文中所寄寓的那种旷达胸襟,无往而不快的人生态度。

4.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品读,品味畅达明快、平易自然的语言,培养文言语感,领悟文章的艺术表现力。

二、教学重难点:1.通过整理,积累文中主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

2.通过品读,品味畅达明快、平易自然的语言,培养文言语感,领悟文章的艺术表现力。

三、教时安排:4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制作微课1、“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苏洵、苏轼、苏辙;唐代韩愈、柳宗元,宋代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

2、已学苏轼的诗文:必修模块:第二册《赤壁赋》第三册《念奴桥.赤壁怀古》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检查预习(一)字音检查沅(yuán)沔(miǎn )子瞻(zhān )东西一舍(shè)风开云阖(hé)变化倏(shū)忽舟楫(jí)草木行(háng )列皆可指数(shǔ)睥(pì)睨(nì)骋(chěng)骛(wù)飒(sà)然而风何与(yù)焉会(kuài )计蓬户瓮(wèī)西山之白云y揖()u ǒy)牖(ng濯(zhuó)长江之清流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shēng)者(二)作者及写作背景检查1.了解作者苏辙(1039-1112)字子由,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嘉佑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

晚年隐居颍水之滨,自号颍(yǐng)滨遗老。

卒,谥文定。

苏轼因为作诗讽刺新法,被人网织“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被捕入狱,史称“乌台诗案”。

苏轼坐牢103天,几次濒临被砍头的境地。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5《张中丞传》后叙教案2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5《张中丞传》后叙教案2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张中丞传教学目标:1、读懂文意,辨识、说明文中出现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用法。

2、了解古代文学家韩愈,学习张巡和许远的可贵精神。

3、认识本文叙事与议论并重的主要写作特色。

教学重点:1、掌握课后练习中的几组古今异义词。

2、能翻译一些比较重要的和特殊的句子。

教学难点:理解叙议结合的艺术特色和刻画人物的细节描写。

认识“传记”一、传记的概念:“叙一人之始末者,为传之属”“叙一事之始末者,为记之属”记载人物经历的作品叫传记。

二、传记的基本特征:所记人物和事件应有历史的真实性。

真实性是传记的生命。

所记事件应相对完整,着意表现传主的个性特征。

塑造人物形象时在保持真实性的前提下应有适当的艺术加工。

三、传记的分类:别传或他传:由别人写的。

自传:由自己写的。

合传:把几个人合在一起写的。

作者简介:韩愈,字退之,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

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

又因谥“文”,称韩文公。

*和柳宗元共同领导了古文运动。

*提倡“文从字顺”;“不平则鸣”。

*被尊为唐代文坛之首;苏轼称赞他“文起八代之衰”;杜牧将之与杜甫诗歌相并列,称“杜诗韩笔”。

关于张中丞及题解张中丞,即张巡,邓州南阳人。

开元未进士。

安禄山反,张巡起兵抗击,同睢阳(今河南商丘)太守许远共同守护睢阳,被拜为御史中丞,故称其张中丞。

“叙”是文章体裁的一种,古人常用它来说明著作写作出版的情况,和对作家作品的介绍评论,一般放在书前,变称作“叙”或“引”。

“后叙”除具备“叙”的作用外,还可对著作进行补充,批语或反驳,一般放在书后。

本文是作者在阅读李翰所写的《张巡传》后,对有关材料作的补充,对有关人物的议论,所以题为“后叙”。

课文背景唐隶宗至德二年(公元57年),安庆绪(安禄山之子)部将尹子奇率领12万大军攻睢阳,张巡,许远率兵七千人坚守数月,终因粮尽兵绝,睢阳陷落,张巡及部将五十余人牺牲,许远被叛军掳至洛阳,不屈而死。

睢阳保卫战遏制了叛军的攻势,捍卫了江淮地区人民的生命与财产,为唐军积蓄力量,准备反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因而张巡,许远等人受到了人民的赞扬传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粤教版选修2教案全集(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第一单元1 、《小石城山记》【教学目标】1 、感受小石城山的特点。

2 、领会作者身遭贬谪的愤懑之情及对个人信念的坚守之志。

3 、感受言志载道的风格与物我相融的意境。

【教学重点】领会作者身遭贬谪的愤懑之情及对个人信念的坚守之志。

【教学难点】感受言志载道的风格与物我相融的意境。

【教学时刻】一课时【教学进程】引入新课一、说到唐宋山水游记,一个不可逾越的顶峰确实是柳宗元的《永州八记》(幻灯片一)……讲读课文一、一读文章:品景教师范读。

二、二读文章:品情⑴设问:请大伙儿齐读课文,重点试探作者在第二段中以什么作为议论的话题?学生读第二段。

明确:“造物者的有无”。

⑵设问:此句中的“智者”与第二段中的“造物者”所指是不是同一呢?明确:第一段的“智者”和第二段的“造物者”所指应该一样,都指制造美景的神灵或上苍,还包括“神者”,如此能够幸免行文的重复。

能够看出,“类智者所施设也”一句在文中起到了过渡的作用。

⑶设问:作者在本段中对造物者有无的疑心经历了哪几个时期?用课文的原字句回答。

(幻灯片五)小组讨论。

提问。

明确:经历了三个时期。

一是久疑;二是诚有,三是果无乎。

三、三读文章:品境⑴设问:眼前的景物如何引发作者的联想?或说景物的处境和柳宗元的身世之间的相似点在哪里?齐读一遍课文。

提问。

明确:景美但无人问津,才高却被弃置(被放逐天涯)。

⑵设问:能够看出正是内在品质和外在处境的相似,使柳宗元由景入情产生联想。

此刻转头再看,这些景物仍是单纯的自然之景吗?作者在景物描述中融汇了自己的情感,咱们乃至能够从景物中找出一种来作为柳宗元品格和处境的写照,这是哪一种景物呢?明确:“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哪一句提示你?——“益奇而坚”,比起前两种景物而言,这些嘉树美箭显得加倍的奇美,而且深深扎根在石缝中加倍坚实。

环境极为恶劣,才能极为优秀,这些嘉树美箭正是柳宗元人格的写照。

布置作业:请以“从自然山水到人文山水”为内容,写一篇随笔,谈谈个人的试探与感受。

2 、《黄州快哉亭记》一、介绍落款:“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主若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情感或观点,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2、苏轼评语:“子由之文,词理精准,有不及吾;而体气高妙,吾所不及。

”整体感知本文共分四个自然段,请归纳各段大意。

一、记叙快哉亭的建造和命名。

二、记叙快哉亭上之所见。

(亭以“快哉”命名的缘故。

)三、说明心中坦然,不以物伤性者,将无所不快。

四、赞颂张梦得“何适而非快”的旷达胸怀。

分析第一段:本文第一段是从什幺事物写起的?其目的安在?答:江水。

由自西陵至赤壁的江流写起。

目的在交代“快哉亭”的地理位置及造亭的目的。

分析第二段:从第二段里,你能够感受到什么景象?答:令人快意的江景。

前半讲地理——即空间,后半谈历史——即时刻;前半的地理风光当中,又有远近、日夜之别。

分析第三段:并找出中心句中心句:“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分析最后一段。

合作探讨1 、第一、二段和第三、四段的写法不同又安在?答:前两段叙事写景;后两段缘景抒情。

2 、本文共提到几个人?答:10 人。

今人三:张梦得为亭;余兄子瞻名之;余作记。

前人七:曹、孙、周、陆之流风遗迹,称快世俗;楚王与宋玉之对话引出“快哉”,景差陪衬。

本文特色1 、文章风格雄放而雅致。

2 、笔势迂徐而畅达。

3 、叙议结合,情景融合。

拓展练习:文中提及“曹孟德、孙仲谋……周瑜、陆逊……;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试略举四人为世人所乐道的故实?第二单元5 、《张中丞传后叙》教案学习要求语言知识:读懂文意,辨识、说明文中显现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用法。

文学知识:了解古代文学家韩愈。

题解语言知识点(一)(1) 所欲忠者,国与主耳者:助词,附在别的词的后面,组成名词性短语。

译“所要孝忠的是国家与君主算了”。

(2) 宁能知人之卒不救宁能:怎么。

之:助词,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

卒:副词,最终。

译“怎么能料到他人最终不来救援呢”。

(3) 此矢因此志也因此:用来……的。

志:通“识”作标记。

译“这支箭确实是用来作标记的”。

语言知识点(二)特殊句式:(1) 疑畏死而辞服于贼:(2) 何为久读此:(3) 为所杀:主题本文热情地歌颂了张巡、许远、南霁云等为国为民抗击安史叛军而宁死不屈的英雄事迹,批判了那些不顾国家人民安危,忌贤妒能,拥兵谋私的军阀,驳斥了那些小人造谣中伤的流言蜚语,抒发了自己对抗战英雄的崇拜之情,补叙了轶事,澄清了事实,伸张了正义。

艺术特色(一)夹叙夹议,叙议结合,神气流注,章法浑成。

艺术特色(二)描述人物,形象传神,气韵生动,丰硕饱满。

艺术特色(三)从人物的言行中塑人物艺术特色(四)衬托手法塑造人物6 、六一居士传【教学目的和要求】1 、了解赋的文体特点,情感表达的方式和文章结构安排方面的纵深和开阔。

2 、明白得古代文人士子的生命追求和精神寄托,树立踊跃、乐观的人一辈子态度。

3 、明白得古代士医生的“达那么兼济天下,穷那么独善其身”。

【教学重点】1 、了解赋的文体特点,情感表达的方式和文章结构安排方面的纵深和开阔。

2 、把握经常使用“谪”“更”“置”“疾”“走”“胜”等经常使用实词的用法,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教学难点】明白得古代士医生的“达那么兼济天下,穷那么独善其身”。

【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内容和进程】一、导入二、整体感知三、重点研讨1 、“五物”指的是什么?那么何谓“六一”呢?明确: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琴一张、棋一局、常置酒一壶、一老翁。

2 、“乐”之如何?明确:(1 )“太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专心至极,能不受任何外物干扰。

(2 )“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乐且适也”——真能够说用心致志,其乐无穷。

(形象的比喻)3 、“世事之累”表现什么缘故呢?明确:“轩裳组劳吾形于外,忧患思虑劳吾形于内,使吾形不病罢了悴,心未老而先衰,尚何暇于五物哉?”——说明世事令他烦忧,希脱身于世俗杂务,回归自然,寄情五物。

4 、欧阳修什么缘应选择了沉醉于“五物”?明确:“累于彼者已劳矣,又多忧;累于此者既佚矣,幸无患。

”——说明官场事物不仅劳形,常有意外之祸,十分令人担忧。

至于悠游陶醉于五物,不仅安逸舒适,还有平安感,可不能带来任何祸害。

5 、课文什么缘故要引用《庄子·渔父》里面的典故?明确:愚人欲自逃其影的典故是为了说明名是无法逃避的,也是为了引出欧阳修的态度——深知名不可逃,也并非想逃名,取名“六一”并非是矫情的表现,仅仅是“聊以志吾之乐尔”。

探讨拓展谈论:对照欧阳修、苏轼、苏辙、范仲淹这几位文人的欢乐观,谈谈你自己的欢乐观。

9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学目的】1 、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疏通文意,培育朗诵和体味文言文精致语言的能力。

2 、体味文中诗情画意的写景特点,感悟文中刻画的景物所含有的深趣。

3 、体味本文作为一篇书信的特色。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体味文中诗情画意的写景特点,感悟文中刻画的景物所含有的深趣。

教学难点:学习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

第一课时一、导入二、检查预习:“山中”是什么山?王维为安在山中?裴迪是什么人?谁写给谁的书?(教师在检查进程中顺便简介背景)三、阅读鉴赏。

1 、朗诵文章,疏通大意。

2 、整体感知。

学生讨论:假设你是裴迪,王维此信最能感动你的是什么?进而明确本文结构内容:尽管写景占专门大比重,但叙友谊仍是贯穿始终的线索。

第一段:概述自己出游的经历,记独游的索然无味。

第二段:写旅途的经历及对往昔的回忆。

第三段:想象明春山景,向裴迪发出热情邀请。

第二课时本课时要紧以问题探讨的方式进行阅读鉴赏。

一、具体研读文中景物描述的语句及其写作手法。

1 、小组讨论:请找出文中写景的两段文字,谈谈你的感受。

提示:可从内容上分析,如可抓住一些修饰词,说说每一个景物各有什么特点,营造了如何的意境。

如此的景色你感觉优美吗?喜爱吗?缘故安在?也可从艺术特色上分析,谈谈写作手法给你的启发。

2 、教师小结归纳。

二、“然是中有深趣矣”的“深趣”该如何明白得?请谈谈你的感悟。

明确:1 、是对自然的观照,自然与心灵的和谐感应,天人合一。

2 、是对人一辈子的明白得,对恬淡宁静,超尘脱俗的人一辈子境遇的追求。

三、作为一封书信,文章什么缘故把要紧篇幅放在景物描述上?明确:借景传情、借景寄意的手法。

四、本文议论抒情的句子与刻画美景的句子在句式上有何不同,说说如此的句式在此文中的作用。

五、全文小结。

六、写作练习:假设你是裴迪,请你就“是不是同意邀请”写一封信答复王维,字数200 字以上。

10 、《与尹师鲁第一书》【教学目的】1 、把握“以”“使”“见”“如”等词的意义和用法,及本文的词类活用、特殊句式。

2 、体会本文平淡自然,婉曲有致的写法。

3 、体会作者对友谊的保重极为高贵的精神境遇。

第一课时一、背景介绍。

二、朗诵文章,疏通大意。

1 、自由朗诵课文,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释,疏通文意。

2 、整体感知。

第二课时问题探讨:一、阅读文章第5 段,试探:本段中作者回答尹师鲁的几个疑问?各反映出作者什么态度?其核心内容是什么?提示:一“疑修有自疑之意者”——“今而思之,自决不复疑也”二疑欧阳修“暗于朋友”——“此似未知修心”三疑欧阳修“非忘亲”——“此又非也”、“此事须相见,可尽其说也”其核心内容在于说明自己并非“暗于朋友”,所作所为理智平复,立场坚决,态度鲜明。

二、文章中最能感动你的文字有哪些?什么缘故?你读到了作者与尹师鲁之间如何的情感?提示:反映了两人世深厚的友谊。

作者对挚友生活的关切,反复的慰藉,充满了人情味。

三、欧阳修师如何看待自己被贬的?从哪些地址看出?1 、以为“得罪虽死,不为忘亲”2 、对史书记载义士事迹的观点:警后世愚懦者,使知事有当但是不得避尔3 、虽被贬,也须“居闲僻处,日知进道罢了”4 、警告安道:“慎勿作戚戚之文”5 、“自言益慎职,无饮酒”四、请谈谈从这封信中,你感受到欧阳修哪些宝贵的精神品格?五、请你谈谈读了这封信以后,它的语言给你如何的感觉。

六、小结全文。

第四单元13 、《秋天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教学目标1 .了解王勃生平与作品,了解骈体文的文体特点,积存一些文化知识。

2 .把握文中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或用法,明白得典故的作用。

3 .领会情景融合的写法,感悟语言。

4 .准确把握诗人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情感。

课时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二、背景介绍三、熟读课文1 、听录音2 、指名朗诵,正音。

3 、齐读四、整体感知整体把握全文框架。

全文分为四个部份:第一段:扣“洪府”,地形宏伟、物产珍异、第二、三段:扣“秋天登阁”,楼阁壮丽、山川名胜,第四、五段:扣“饯”,宴会胜况,人一辈子遇合第六、七段:扣“别”,自叙遭际,谢主引宾五、背诵第一段第二课时一、点名背诵二、骈体文有关知识骈体文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是全盛时期,这时骈体文成为文章的正宗,中唐古文运动兴起才慢慢走向衰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