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及成因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与成因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与成因中国银行业监督委员会统计资料表明,截至今年6月末,按照“五级分类法”,112家城市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1038.9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0.43%。
经过多年的努力,尤其是通过综合处置和资产置换,城市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得到有效控制,不良贷款率持续下降,已从最高额的34.2%下降到了10.43%。
上述数据基本反映了国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但也应注意到,上述数据中不乏水分。
近年的不良贷款率下降是在贷款总量增加较多的情况下实现的,带有稀释的因素;从微观层面看,城市商业银行存在人为制造数据的可能。
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形成原因有其与国有银行相同之处,也有其特殊性。
(一)中小借款企业经营不善是造成不良贷款的客观原因。
城市商业银行的市场定位不同于国有银行,有限公司、集体企业等中小企业占全部贷款的比例高达80%以上。
由于中小企业经营不善导致的不良贷款始终是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形成的主要原因。
(二)银行治理结构存在严重缺陷是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产生的根本原因。
现阶段,国城市商业银行的股权结构不合理,从而导致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存在缺陷,这主要表现在:由于地方政府在城市商业银行中处于控股地位,银行的主要管理职位都是由政府推荐并经董事会或股东大会选举产生;各城市商业银行实际被控制在少数政府资本代理人手中,董事会(或理事会)、监事会等权力部门形同虚设,根本无法对银行代理人形成有效的监督;目前各城市商业银行激励机制的设计并没有完全体现商业化原则,仍带有很强的行政性激励色彩。
(三)风险管理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导致不良资产居高不下。
1、风险承担主体不明确。
国城市商业银行均是股份制,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指引》中并没有明确规定风险承担的主体。
其后果就是导致了金融风险管理意识淡薄,对风险管理缺乏紧迫感和积极性。
2、风险管理制度建设落后。
只有少数规模较大的城市商业银行设有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多数银行的风险管理制度是在不断“复制”监管部门出台的各类风险管理条例,目的仅是应付监管部门的监管,没有形成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和完善的管理体系。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现状及运作对策分析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现状及运作对策分析作者:王克勤来源:《中国市场》2021年第24期[摘要]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背景下,商业银行的规模也不断扩大,在推动社会发展的同时其不良贷款率也不断上升,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商业银行的发展。
以往,对于不良资产,多采用债务重组、清收、核销、打包处理等方式,这些方式效率低、耗时长、不彻底。
资产证券化是金融领域处置方法的创新,是以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为基础发行的资产证券,是快速、批量处理不良资产的重要方法。
文章主要阐述了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原因及资产证券化运作对策。
[关键词]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DOI]10.13939/ki.zgsc.2021.24.043作为资金融通主要渠道的商业银行,肩负推动社会发展及资金配置的双重责任。
因此,确保商业银行良性、稳定的发展十分重要。
[1]不良资产是商业银行长期存在的问题,也是影响其运行的根本。
如何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率,稳定其发展是金融业的重要任务。
资产证券化是处理不良资产的新方法,在我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因起步较晚,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其运作还有待完善。
1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有统计资料显示,2018年我国社会融资达192584亿元人民币,其中156712亿元人民币为社会贷款融资,占81%。
[2]银行将贷款按质量分为正常、关注、可疑和损失,后三者被视为不良贷款。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如下所述。
1.1 不良贷款率仍处于上升趋势商业银行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不良贷款也处于高居不下的状态。
资料显示,我国商业银行2014年及2015年不良贷款余额增速高达42.3%及51.2%。
2016年出现下降,但2017年同比增长12.8%,2018年相比2017年同期增长21.66%。
[2]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仍处于上升趋势。
1.2 三无贷款占比大从我国商业银行报表中可以看出,贷款抵押率、保证率上升,信用贷款减少,但真正具备较强变现能力的如商品房、商铺、存单等质押的比较少。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及管理途径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国有商业银行治理不良资产的工作,并作为银行监管工作的重中之重.与此同时,国有商业银行实现了不良贷款余额和占比的“双下降”,但效果不是很明显。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资产质量是银行的生命线,国有商业银行居高难下的不良资产已成为制约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和发展的痼疾,也是影响我国经济金融健康运行的一个重大隐患.因此,必须积极探索有效的国有商业银行资产管理方法,以加快治理不良资产的步伐。
一、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基本现状目前,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贷款余额仍然占据国内银行市场70%以上的市场份额,但巨额的不良资产比率,严重地影响着其经营效益.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具有余额高、占比大、消化难等特点。
截至2002年底,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按五级分类口径的不良资产余额高达16000亿元左右,平均比例占到25%。
各家银行分别披露其不良比例或下降比例:建设银行境内分行不良贷款余额为2678亿元,比年初减少了210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5.36%,比年初下降3.99个百分点;工商银行不良资产率25。
52%,比年初下降了4。
26个百分点;农业银行境内分行不良资产率下降4。
7%;中国银行不良资产下降到22.37%,同比下降5个多百分点。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结构呈现三个特点:一是人民币短期贷款中的不良资产高于中长期贷款;二是人民币贷款中的不良资产占比高于外币贷款;三是商业银行内部各地区、各行之间不平衡,普遍存在中西部地区银行不良占比高、东部沿海地区银行不良占比相对较低的状况。
按照我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所作出的承诺,2005年我国要完全放开外资银行的人民币业务,2006年放开金融准入和市场竞争,在对外开放经济条件下,面对激烈竞争,加快不良资产处置,全面提高资产质量便更为紧迫。
因此,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双降”迫在眉睫。
二、导致不良资产的主要成因银行不良资产形成原因很复杂,相关因素很多,主要成因可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政策因素.如原有投资体制的弊端,地方政府对银行的行政干预等。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及成因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及成因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及成因一、引言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日益突出,给金融体系稳定和经济发展带来了诸多挑战。
本文主要对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及其成因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探讨,以期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二、不良资产概述1、不良资产定义及分类1.1 不良资产定义1.2 不良资产分类2、不良资产现状2.1 不良资产总体规模2.2 不良资产分布情况2.3 不良资产涉及的行业三、不良资产成因分析1:宏观经济环境因素1.1 经济周期波动1.2 不良资产的经济回报率低 1.3 资产价格波动1.4 增长方式转变带来的风险2:金融机构内部因素2.1 风险管理不到位2.2 贷款审批流程不合理2.3 内部控制缺陷2.4 员工行为不端导致的风险3:政策和监管因素3.1 宏观审慎管理政策3.2 不良资产处置政策3.3 风险暴露披露要求四、应对策略1、宏观经济调控1.1 经济增长预期和控制政策 1.2 增加基础设施投资1.3 支持实体经济发展2、风险管理优化2.1 加强风险评估和监测2.2 健全内部控制体系2.3 提高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能力3、不良资产处置3.1 多元化处置方式3.2 加速资产证券化进程3.3 健全市场化处置机制五、法律名词及注释1、不良资产:指商业银行所持有的贷款、债券等资产中,出现违约或无法收回本息的部分。
2、宏观审慎管理政策:指国家采取的宏观经济政策手段,以维护金融体系的安全稳定。
六、结论本文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及其成因的详细分析,提出了应对策略,并对涉及的法律名词进行了解释和注释。
希望本文对相关决策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附件】:1、不良资产相关数据及图表2、相关研究报告和数据报表【法律名词及注释】:1、不良资产:指商业银行所持有的贷款、债券等资产中,出现违约或无法收回本息的部分。
2、宏观审慎管理政策:指国家采取的宏观经济政策手段,以维护金融体系的安全稳定。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及应对措施3篇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及应对措施3篇摘要: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威胁银行体系的安全,也给整体经济运行制造了障碍,本文针对不良资产的成因进行分析,并寻求解决途径。
关键字:不良资产对策商业银行自80年代末,我国的银行业一直为不良资产所困扰,大量的不良资产沉积且还在不断增长,不仅严重威胁银行体系的安全,也给整体经济运行制造了障碍,因此必须尽快寻求解决途径。
我国先后采取了各种办法来降低不良资产,主要有国家扶持方式、资产重组方式、打包出售、拍卖、招标等方式、债转股、资产证券化等,但这些处置方式在发挥作用的同时并存着许多不足有待于继续完善。
我们现在既要解决过去的已经形成的不良资产、也需要建立各种有效的制度和机制来防范出现新的不良资产。
在处置过程中,应遵循标本兼治原则、政府主导原则、协调配合原则。
对银行不良资产的最终处置,应当从增量、存量两个方面入手,不可偏废其一。
1.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形成原因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成因十分复杂,概括起来主要包括制度性因素,宏观经济环境因素,微观经济主体因素,金融监管因素等几个方面。
1.1制度性因素由于我国正处在经济转轨时期,所以制度性因素也就成为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最主要根源。
其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51.1.1国有商业银行的产权制度国有银行的产权属于国家,而国家所有权实际上是通过政府来实现的,政府的社会职能又是通过中央政府各职能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来实现的。
这就造就了两个结果,一方面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各自成为政府的职能部门,造成了国有商业银行资产的分割封闭局面,不利于资源的开放流动和合理配置,而且专业银行承担的社会职能过于专一,弱化了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另一方面,各政府部门对其所辖的国有银行机构具有合法干预的权力,使国有银行无法做到自主经营。
由于国有银行没有独立的法人财产和法人财产权,银行资产并没有与作为所有者国家的其他财产相分开,这不仅造成了作为国家所有者代表的政府对银行资产的直接支配,对银行经营的任意干预,而且国家作为所有者要对银行的经营负无限责任。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成因和对策分析报告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成因和对策分析报告摘要
本文旨在分析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成因以及相关的对策。
研究发现,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有效的贷款审批机制,缺乏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缺乏有效的抵押物监管,以及行业调整造成的贷款结构的影响。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建议商业银行加强贷款审查,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加强抵押物监管,做好行业调整准备,加强数据系统建设,优化贷款结构,并建立赔付机制。
关键词: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成因;对策
1. Introduction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开放的推进,金融机构深受外界的关注。
不良资产是金融机构最重要的运营问题,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状况十分严峻。
为获得更深入的见解,本文将深入分析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成因及对策,以便为商业银行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2.1 Lack of Effective Loan Approval Mechanism and Poor Credit Management
商业银行缺乏有效的贷款审批机制,导致处理贷款申请的不规范和偏袒贷款申请者,造成贷款的低水平,流动性和质量,严重影响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及对策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及对策摘要:国际金融史上银行经营失败的教训揭示了一个不容忽视问题---银行不良贷款问题。
长期以来,这一问题一直困扰国际银行业,成为导致银行经营失败的主要原因。
目前,我国银行体系中不良贷款问题同样存在,深入剖析不良贷款问题的现状、分析其理论和现实根源、探索解决银行不良贷款问题的思路已成为当务之急。
随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和银行商业化进程的推进,企业的资金来源已从国家供给制向金融市场融资转变。
在这一特定的转轨时期,银行不良贷款问题凸显出来,成为制约我国金融业乃至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羁绊。
正确处理银行不良贷款问题不但有利于解决银行、企业和政府之间的历史遗留问题、理顺三者之间的关系,更为重要的是有助于维护我国经济安全之大计。
关键词: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不良资产;不良贷款成因;不良贷款对策一、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自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协议的规定,我国的资金市场对外资银行逐步放开,2006年外资银行在我国将取得国民待遇。
今年国内外银行业已展开激烈竞争。
但国有商业银行却被迫面临着双向选择。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严重偏高,尤其以四大国有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为最。
国有银行不良资产的增多,成为金融风险增大的主要原因。
二、造成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原因我国商业银行之所以出现这样现状,都是因为不良贷款所造成的。
所以我们要正确的分析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形成的原因。
虽然形成不良资产的原因很多,有客观环境的原因,有企业方面的原因,也有银行自身的问题。
因此要消化不良资产,减少信贷资产风险,只有政府、银行、企业多方努力才能实现。
下面就对各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研究。
(一)经济周期的影响商业银行经济周期的影响---经济周期是造成信贷风险的一个重要因素。
实际情况表明.我国经济发展己呈现一定的周期性,并且正在经受着国内外各种经济浪潮的冲击。
实际情况表明.我国经济发展己呈现一定的周期性,并且正在经受着国内外各种经济浪潮的冲击。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及防范措施

金融视角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及防范措施林腾飞贵州财经大学摘要: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自经济新常态以来出现了明显放缓的特点,这使得我国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迎来了新的挑战。
我国商业银行之前所累积的不良贷款在很大程度上威胁了我国商业银行运营体系的稳定。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大小不仅决定了经济稳定状态下的银行的盈利和竞争能力,更是导致金融危机爆发的重要因素。
在此大背景下,研究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形成成因并提出相对应的防范措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为经济新常态下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通过分析成因并提出解决建议,希望对于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解决有所帮助。
关键词: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防范措施the economic new normal,China's economic growth rate has slowed down significantly,making the problem of non-performing loans in commercial Banks face new challenges.The non-performing loans accumulated by China's commercial Banks threaten the stability of China's banking system to a great extent.The non-performing loan ratio of commercial Banks is not only animportant factor leading to the financial crisis,but also determines the profitability and corecompetitiveness of Banks with stable economic operation.In this context,it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study the causes of the formation of non-performing loans in China's commercial Banks and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preventive measures.The main research object of this paper is the non-performing loans of commercial Banks under the new normal economy.The main research object of this paper is the non-performing loans of commercial banks under the new normal of the economy,and by analyzing the causes and putting forward suggestions for solutions,it is hoped that it will be helpful to solve the non-performing loans of commercialbanks.commercial Banks;non-performing loans;preventive measures 一、概述当前我国正在实行金融改革,央行在之前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7)》中提及,我国要进一步推动利率市场化变革和货币市场的市场化变革,严格控制不良贷款率,提高对不良贷款的监管标准。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及原因分析(精选5篇)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及原因分析(精选5篇)第一篇: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及原因分析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及原因分析【文章摘要】新政府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三农”及金融业改革,而金融业改革最大的难点就是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问题。
不良资产问题成为银行业的焦点。
随着商业银行运行机制的逐步完善,各银行为了建立与之相适应的金融运行机制,参与市场公正、公平、公开的有序竞争,各商业银行均加大了通过法律途径减少不良资产的力度。
如果国内商业银行业巨大的不良资产处理不好,不仅可能导致国内的金融危机,而且可能会把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成果者吞没掉。
如此巨大的不良资产存量已直接危及国家的金融稳定。
尽管国家采取了大量措施降低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的比例,但是由于产生不良资产的社会条件还没有根本上消失,进一步加剧不良资产发生的可能性。
为此,认真分析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及成因,采取有效措施化解我国商业银行的存量不良资产,进一步预防增量不良资产的产生,减少和降低金融风险,形成良好金融秩序,确保国家经济安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十分重要的。
尽管进行了多年银行业改革,我国商业银行任然受到大量坏账的困扰,不良资产问题仍然是中国银行业改革和发展过程中不得不面对的一个严重问题,如果不能正确解决不良资产问题,会严重地阻碍我国商业银行的改革步伐,削弱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力,直接影响到国家的金融安全和经济的稳定运行,也不利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随着经济梯子改革的不断深入,摆在我国商业银行面前的不仅是开发市场法,拓宽服务领域,在新一轮竞争中抢得先机,更重要的是加快商业银行内部的不良资产的转化吸收,为即将开展的竞争派出后顾之忧。
本文深入研究了我国善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及形成原因,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防范和化解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对策高速发展的我国银行业正在接受着严重的考验,我国商业银行存在着大量的不良资产,这些不良资产的存在不仅影响着银行自身的壮大发展,还大大的影响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进的步伐。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成因、问题及经验借鉴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成因、问题及经验借鉴在全球经济处在缓慢波动中复苏的同时,我国也正处于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经济“新常态”中。
在这转换与变化的关键时期,中国银行业所面临的经济金融态势正在发生新的演变,直接给银行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国内经济增速放缓,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财务状况不佳,银行授信客户违约比例明显增加,集中表现为银行新发生逾期贷款、不良贷款同比成倍增加,逾期、不良余额快速攀升。
一、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面临的环境分析(一)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周期性,而金融正是经济发展周期性的产物。
金融业的繁荣状况和经济周期存在一定的关联性。
经济处于上行期,市场对于信贷的需要旺盛,银行资产的质量能够始终保持在高水平,不良资产回收处置的压力和难度就比较小;反之,经济处于下行期,银行金融不良资产回收处置压力难度大。
而我国目前经济状况正处于这一阶段,经济体制正面临全面性的改革和转型。
(二)新常态使供需矛盾更为突出。
随着我国经济放缓,外国投资增长不足,出口低迷,原本宽松货币政策不能解决当下问题,信贷的有效供与求之间矛盾逐渐加深。
一方面高质量的企业对于贷款需求减少;另一方面产能过剩、宏观调控相关的企业要求银行降低贷款门槛,这一双重压力使得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回收处置遭遇困- 1 -境。
(三)企业还款意愿以及还款能力下降。
随着经济下行,市场进入新常态,企业的盈利能力下降,收入减少,对于银行的信贷还款能力严重不足,进而导致不良资产积累,更加增加了其回收处置的难度。
同时地方处置不良资产工作机制不健全,企业道德风险事件频发,导致不良资产诉讼清收难度增大。
二、行业不良贷款成因分析2012年以来,受宏观经济下滑和内外部多种因素影响,房地产投资降温,基建投资下滑,目前国内面临产能过剩、消费不足、出口增长减速的经济形势,下游行业对钢铁的需求不断减少,钢价持续走低,钢贸行业整体出现了过剩局面,直到金型重工等较大型的钢贸企业出现债务风险,之后又陆续出现“基柏”、“钢丰”等较大金额的钢贸企业信贷风险事件,涉及金额约40亿元,牵涉20多家银行和数十家互保联保企业,进而触发了银企互信危机衍生的行业整体信贷风险。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及应对措施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及应对措施不良资产是指银行贷款、债券等资产中存在风险、难以收回本金和利息的资产。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及应对措施如下:一、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1.存在较高的不良贷款率:由于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企业经营不善等原因,银行贷款中不良贷款比例较高,不良贷款率超出监管要求。
2.资产质量将继续恶化: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不良资产仍然面临增加的风险。
受到疫情冲击以及全球经济不稳定因素的影响,企业经营困难加大,还贷能力减弱,贷款违约风险上升。
3.影响资本充足率:不良资产的增加会导致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下降,进一步影响银行的经营和发展。
二、商业银行应对不良资产的措施:1.完善风险管理机制:加强不良资产的监控和管理,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不良资产,避免发展成大规模风险。
2.提高风险识别能力:加强对贷款审查流程的改进,提高风险识别能力。
建立更为严格的审批流程,加强对企业贷款的风险评估和监控。
3.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采取积极主动的处置政策,加大不良资产处置的力度,通过转让、追偿等手段尽早剥离不良资产,减轻不良资产对银行业的不利影响。
4.加强风险防控措施:针对不良资产问题,加强风险防控措施。
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加强内部控制、风险评估和风险分散,降低风险侵蚀资本的风险。
5.多元化经营:商业银行应推动多元化经营,通过发展投资银行业务、资产管理业务等,降低对贷款的依赖,减少不良资产的风险。
6.合理利用资产证券化:商业银行可以通过资产证券化的方式,将一定比例的不良资产进行转移,解决流动性问题,减少对不良资产的持有风险。
7.加强监管合规:商业银行应严格遵守监管要求,加强内控体系建设,降低违规风险。
并与监管机构保持密切沟通,及时了解政策动态,避免监管风险。
总的来说,商业银行应对不良资产问题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措施,从风险管理、风险防控、不良资产处置、多元化经营等方面进行应对,以减少不良资产对银行业的影响,并提高银行的偿付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成因及对策选择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成因及对策选择【摘要】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问题已经日益严重,给金融市场带来了严重的风险。
本文旨在对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成因进行深入分析,并探讨对策选择以及如何加强风险管理,控制不良贷款风险,并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体系。
通过对不良贷款成因的分析,可以有效制定相应的对策,在未来预防和控制不良贷款风险。
在将综合评述整个文章的主要内容,展望未来趋势,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以帮助我国商业银行更好地应对不良贷款问题,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解决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关键词: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成因、对策、风险管理、风险评估体系、政策建议、未来展望、严重性、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加强、控制、综合评述。
1. 引言1.1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的严重性不良贷款会导致银行资产质量下降,进而影响到银行的稳健经营。
当不良贷款规模过大时,银行将面临资金链断裂、流动性风险和信贷风险加剧等问题,严重威胁银行的持续经营和发展。
不良贷款问题会对整个金融体系造成连锁效应,引发金融市场的不稳定和波动。
当一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暴露时,可能会引发其他银行的信心危机,甚至拖累整个金融体系,对国民经济造成严重损害。
不良贷款问题也会直接影响到借款人的信用和生活。
由于不良贷款导致银行收回债务困难,借款人可能面临更高的利率和更严苛的借款条件,从而加剧其经济负担,甚至带来个人破产风险。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的严重性不容忽视,需要从根源上找出成因,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确保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行和经济的持续发展。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目的和意义是对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旨在找出不良贷款产生的根本原因,并提出有效的对策选择,以帮助商业银行更好地应对风险挑战,保障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通过研究不良贷款成因和对策选择,可以帮助银行更好地了解风险,提升风险管理水平,降低不良贷款率,提高资产质量,从而增强金融机构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成因及对策研究

4 、 银行同业间的竞争。 银行同业间不正当
有的银行乱拉客户使企业有机 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形成的原因, 提出若干可 定满足贷款的条件, 尤其是在政府不担风险的 竞争愈演愈烈, 情况下, 银行的贷款往往是没有保障的。 这样, 可乘, 多处开户, 多处贷款, 以逃避银行的监督
政府不合 理干预 的直接 后果是 国有商业银 行 管理, 致使信贷风险日益增大, 降低银行抵抗
中图分类号: F 8 3 文献标识码: A
收录 日 期: 2 0 1 3 年9 月2 6日
一
信用活动紊乱, 加大了贷款的回收风险。
2 、 金 融监管乏力 。 具体表现 在: ( 1 ) 监管 目
划 同时为多个 企业委托人提 供一揽 子管 务 ,关键 要在 满 足 客 户 需 求 上 下 工 夫 , 在 [ 2 ] 许 海燕. 我 国企 业年金 发展缓 慢 的原
理和服务 , 而单 一企 业 年 金 计 划 只 针 对 单 强 化 服 务 意 识 、 提 升 服 务技 能 、 创 新 服 务 因分析与对策建议 [ J ] . 辽 东学院学报 ( 社 个 企 业 委 托 人 提 供 管 理 和服 务 。 所 以 , 河 手 段 、 提高 服务水平上做文 章, 以 满 足 客 会 科 学版 ) , 2 0 0 7 . 2 .
分业经营制度, 国有商业银行的金融资产结构 水平 高、 监管经 验丰富 的专 业化人才 , 业务培 象时有发生, 行政干预、 执法不严等行为导致 比较单一,主要集中在贷款这一资产项目上, 训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不足。 因此本文所指的不良资产主要是指不良 贷款。
因
国有商业银行依法维权 工作 非常被动 。 三、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 不良资产处置对策 1 、 深化政企 改革 , 加 强地 方监管 国有商
关于金融不良资产的成因和对策

金融不良资产成因及对策探讨金融不良资产的成因及对策随着商业银行经营机制的逐步完善,为建立相应的金融经营机制,参与公平、公正、公开、有序的市场竞争,各商业银行都加大了不良贷款的力度。
通过合法途径贷款。
资产实力。
但目前,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现象依然十分严重。
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既有外部因素,也有来自银行部门的因素。
下面,我将有针对性地就这个问题发表我的个人看法。
金融不良资产形成的外部原因受计划经济影响,借款人还款能力下降。
受传统计划经济模式的影响,商业银行相当一部分资金流向了产品老化、结构不平衡、效率低下的国有企业。
这些国有企业长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经营,观念转变缓慢,技术水平低,产品落后多,服务意识薄弱。
有的只求产值不求效益,重生产轻开发市场;有的不顾自身经济实力,“借鸡生蛋”负债经营;等待。
同时,这些企业不分政企,资产产权混乱。
他们还受到负债率高、人员冗余、设备陈旧、社会负担重等问题的影响,还款能力逐渐丧失。
根据对金融贷款案件的调查,在诉讼时,借款人和担保人企业实际已被关闭、暂停、合并、异常转让,约占此类案件的50%。
企业资信证明、验资证明不真实,导致贷款无法收回。
根据《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和《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申请企业法人和公司登记的法定要求,还需提交法定验资机构出具的资信证明和验资证明。
但是,由于有关部门违反法定程序,无民事责任能力的企业被依法登记。
突出的表现是,企业不惜高利非法借入注册资金,一经注册,资金被抽回他人,造成企业财产真空,形同虚设。
对此,相关部门没有推敲和干预,就任其发展。
银行利用职权私下使用企业的注册资本。
注册资本专用,银行无视规定违规经营,或出具虚假材料证明出资已存入银行,或在还款后直接以还款名义将出资转入银行。
验资。
法定验资机构验资不准确。
有的会计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在审核会计凭证、报表及相关项目时,不进行调查,不进行闭门造车,甚至仅凭销售发票或上级单位批准进行审计,草草出具验资证明。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存在的问题及工作建议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存在的问题及工作建议经过对辖区37家银行开展不良贷款处置专项调查。
调查显示,在不良加快暴露背景下,银行不良贷款处置提速,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样本银行月均处置不良贷款38.9亿元,较2019年月均增长22%。
与此同时,81.1%的银行仍反映不良贷款处置难度大,面临批量转让和单户转让处置空间不足、以物抵债处置不良面临重复高额税负、线上贷款诉讼案件诉讼周期长等三方面难点。
不良资产处置效率较低不利于维护地方金融生态环境,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对此,献上三方面计策。
一、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存在“三难”(一)批量转让和单户转让处置空间不足一方面,资产管理公司批量转让吸纳能力不足。
56.8%(21家)的银行反映“批量转让市场吸纳不良资产能力不足”,主要原因为不良资产增长快,而接受批量不良资产包的金融(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少且处置能力有限。
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37家银行月均不良批量转让回收额为8.2亿元,较2019年月均下降15.7%。
如,某大型银行反映,四大资管公司中,有的公司在重庆每年只象征性收包1-2个,有的公司自2020年下半年不再参与收包,还有的公司对重庆远郊地区的资产原则上不介入,或不参与收包竞价。
另一大型银行反映,当前重庆市场批量转让受让方仅4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和2家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已形成买方垄断市场,2020年不良资产包转让折扣低至22%,分别低于2019年和2018年23个和39.3个百分点。
另一方面,银行单户转让需求旺但受政策试点限制。
由于单户不良转让回收比例更高,当前银行转让需求旺盛。
1月,《关于开展不良贷款转让试点工作的通知》(银保监办便函〔2021〕26号)出台,对单户对公不良贷款也做出了明确规定,但政策出台后试点范围和符合条件的受让方受限。
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37家银行的月均不良单户转让回收额为5139.6万元,但2021年1月仅105万元。
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处置

Part
05
政策建议与展望
完善法律法规,优化处置环境
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需要完善的法律法规支持,包括资产处置、债权保护、 信息披露等方面。
建立公正透明的市场环境
通过法律法规的完善,建立公正、透明的市场环境,保障各方合法权益,促进 不良资产的合理流动。
创新处置方式,提高处置效果
能力。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01
当债务人无法偿还债务时,商业银行可以通过法律途
径进行追偿。
02
包括向法院提起诉讼、申请强制执行等方式,以维护
自身权益。
03
法律诉讼有助于保障商业银行的合法权益,但需要耗
费时间和资源,且执行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
资产证券化
资产证券化是指将缺乏流动性但能够产生可预见的稳定现金流的资产,通过一定的结构安排,对资产 中风险与收益要素进行分离与重组,进而转换成为在金融市场上可以出售和流通的证券的过程。
03
印度SBI Capital Markets案例:SBI Capital Markets成 立于2000年,作为印度国家银行的子公司,负责处置其母 行的不良资产。该公司采取了多种手段,包括资产出售、 债务重组和证券化等,成功地降低了母行的风险。
国际经验对我国处置不良资产的启示
设立专门的处置机构
借鉴RTC、KAMCO等机构的经验 ,我国可以设立专门的机构来负 责处置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提 高处置效率。
通过资产证券化,商业银行可以将不良资产转化为可交易的证券,提高资产的流动性。
同时,可以通过分散风险和降低融资成本,吸引更多的投资者。
债转股
债转股是指商业银行将债 权转化为股权,成为企业 的股东。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及成因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及成因分析
一、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
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现状是比较严峻的,2024年末,我国商业
银行不良贷款余额总计为4万亿元,不良贷款占比高达2.9%,将近2/3
的不良资产集中在国有商业银行,未结清的不良贷款比重更是提升。
此外,未偿还的不良贷款在收紧信贷政策的刺激下,已经在逐步上升,特别是非
国有商业银行明显比其他商业银行高,而且一些企业的经营风险又比较大。
从这些情况来看,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问题已经成为负担的重中之重,未来不良贷款比例可能会继续攀升。
二、不良资产成因分析
1、政策效应
我国银行业监管机构加强了对各类信贷产品的监管,采取持续加大财
务监管的政策,改变了企业的融资模式,出现了融资成本高、融资难的现象,多数企业获得融资时,缺乏足够的自营资金,可能造成资产负债不平
衡等问题,从而导致违约和不良资产的增加。
2、经济环境问题
目前,我国实体经济面临着融资不足、能源供应不足等问题,这些不
利于企业经营的问题,会在其中一种程度上影响到企业的经营业绩,使企
业承受更大的债务压力。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及处理方法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及处理方法【摘要】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是当前银行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本文通过分析不良贷款的形成原因、分类、风险影响以及处理方法和防范措施,探讨了如何处理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
在处理不良贷款时,加强风险管理、发展信用评级体系和推动不良资产处置市场化是关键步骤。
通过有效的风险管理和处置措施,商业银行可以有效降低不良贷款带来的风险,保护自身利益,促进银行业的健康发展。
商业银行应重视不良贷款问题,建立完善的不良贷款处理机制,加强风险防范和管理,实现稳健经营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现状、处理方法、形成原因、分类、风险影响、风险管理、信用评级体系、资产处置市场化、防范措施、重要性、结论。
1. 引言1.1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依然存在并且持续增长。
据统计数据显示,中国银行业的不良贷款率已连续多年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在经济下行周期中,不良贷款率更是呈现明显上升态势。
不良贷款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重要因素,不仅影响了银行的资产质量,还使得银行面临着较大的风险压力。
不良贷款问题的根源主要包括经济周期性因素、行业风险、企业自身经营风险等多方面因素。
在当前经济下行的背景下,企业盈利能力减弱,还款能力下降,从而导致不良贷款的增加。
一些行业存在结构性过剩问题,企业利润能力不足,无法偿还贷款,也是不良贷款问题的重要来源。
随着不良贷款问题日益凸显,我国商业银行正在加大对不良贷款的清收力度,加强对风险资产的处置与管理。
商业银行还在不断完善不良资产处置政策,探索多种方式和手段处理不良贷款,以保障银行资产质量稳定和业务持续发展。
1.2 处理不良贷款的重要性处理不良贷款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银行的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
不良贷款的存在会对银行的财务状况造成严重影响,不仅会导致资产负债表的负债端出现风险,还会对银行的利润和声誉造成负面影响。
我国四大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及对策探讨

我国四大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及对策探讨绪论商业银行是金融机构中最重要的一类,它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了广泛的融资和金融服务。
然而,在经济波动、金融市场变化和管理不善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下,商业银行贷款的不良资产问题越来越严重,对商业银行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策略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本文将以我国的四大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探讨其不良资产的现状及对策。
第一章我国四大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1.1 不良资产的定义及分类不良资产是指商业银行在信贷活动中所产生的,因发生经济损失的资产,包括不良贷款、不良应收款、关注类贷款等。
不良资产按照其整改进程和资产流动性分类,可以分为次级不良资产、可疑不良资产和损失不良资产。
1.2 四大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总量及比例截至2018年年底,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四大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合计为1.48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450亿元,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55%、1.42%、1.25%、1.43%。
其中,中国农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最低,中国工商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最高。
虽然四大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占比略有下降,但是数量依然巨大,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化解。
1.3 四大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来源四大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3.1 企业不良贷款企业不良贷款是指由企业拖欠贷款本息而导致的不良贷款。
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很多企业面临经营困难,导致不良贷款风险增加。
1.3.2 房地产不良贷款房地产不良贷款是指由于房地产市场出现异常波动,导致商业银行在房地产项目贷款中发生风险。
随着近年来房地产市场波动加剧,商业银行的房地产不良贷款也在逐年上升。
1.3.3 个人不良贷款个人不良贷款是指由于消费、投资等行为导致的不良贷款。
近年来,随着金融市场不断创新和消费升级的趋势,个人贷款规模不断扩大,不良贷款也逐渐增多。
1.3.4 其他不良贷款其他不良贷款包括领导信用不良、外部环境因素不良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及成因阐发写作题纲……………………………………………………………………………内容摘要……………………………………………………………………………一、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一﹚银行不良资产的界定……………………………………………………﹙二﹚不良资产的数量…………………………………………………………〔三〕不良资产的分布…………………………………………………………〔四〕不良资产给商业银行带来的危害……………………………………二、不良资产的成因………………………………………………………………〔一〕经济环境…………………………………………………………………〔二〕国家政策…………………………………………………………………〔三〕企业原因…………………………………………………………………﹙四﹚银行自身经营打点体制不健全…………………………………………(五)金融监管乏力………………………………………………………………﹙六﹚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社会信用环境不佳……………………………﹙七﹚法律法规不健全…………………………………………………………三、防范不良资产的对策…………………………………………………………﹙一﹚深化体制鼎新,增强宏不雅调控能力……………………………………﹙二﹚要减少当局的行政干预…………………………………………………﹙三﹚完善信贷打点机制………………………………………………………﹙四﹚国有企业要改善本身的经营状况………………………………………﹙五﹚强化金融监管,提高监管效率…………………………………………﹙六﹚制定关于不良资产的专项法律,构建完善的法律框架………………﹙七﹚整治信用环境,成立和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及成因阐发一、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一﹚银行不良资产的界定﹙二﹚不良资产的数量﹙三﹚不良资产的分布﹙四﹚不良资产给商业银行带来的危害1.影响银行的资金周转2.造成银行的资产损掉3.导致银行财政状况恶化二、不良资产的成因﹙一﹚经济环境﹙二﹚国家政策1.体制原因2.当局干预﹙三﹚企业原因2.企业财政制度混乱,资金去向不明﹙四﹚银行自身经营打点体制不健全1.缺少健全的信贷约束、鼓励机制2.资产工程评估质量不高3. 银行自身消化不良资产能力有限,不良贷款治理缺乏有效手段4.银行间无序的竞争。
﹙五﹚金融监管乏力2.监管重心不明确3.监管方式单一,手段掉队4.监管人员整体本质不高﹙六﹚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社会信用环境不佳﹙七﹚法律法规不健全。
2.执法不严三、防范不良资产的对策﹙一﹚深化体制鼎新,增强宏不雅调控能力﹙二﹚要减少当局的行政干预﹙三﹚完善信贷打点机制1.完善授信风险机制2.完善信贷资产质量动态监测体系,成立风险预警系统3.成立有效的鼓励机制与问责机制4.商业银行要积极采纳办法,活化信贷资产存量﹙四﹚国有企业要改善本身的经营状况1.资产重组2. 转变经营不雅念﹙五﹚强化金融监管,提高监管效率﹙六﹚制定关于不良资产的专项法律,构建完善的法律框架﹙七﹚整治信用环境,成立和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及成因阐发论文摘要:尽管进行了多年银行业鼎新,我国商业银行仍然受到大量坏账的困扰,不良资产问题仍是中国银行业鼎新和开展过程中不得不面对的一个严重问题,如果不克不及正确解决不良资产问题,会严重地阻碍我国商业银行的鼎新程序,削弱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力,直接影响到国家的金融平安和经济的不变运行,也不利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开展。
随着经济体制鼎新的不竭深入和参加WTO 后面临全面开放金融市场的承诺,摆在我国商业银行面前的不仅是开发市场,拓宽效劳领域,在新一轮竞争中抢得先机,更重要的是加快商业银行内部的不良资产的转化吸收,为即将开展的竞争排除后顾之忧。
本文深入研究了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及形成原因,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防范和化解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对策。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及成因阐发一、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一﹚银行不良资产的界定广义上的不良资产是指银行在资财产务中,资产风险超出预先估计,局部或全部损掉的资产。
银行在信贷业务中,到期收回本金、利息的贷款称为正常贷款;反之,银行发放的各类贷款中,借款方面由于种种原因不克不及按约定的期限归还全部本金或利息,造成银行损掉的这类贷款,称为狭义上的不良资产或不良信贷资产。
按国际尺度将贷款分为正常、存眷、次级、可疑和损掉五类,此中后三类贷款称为不良贷款。
本文所探讨的不良资产是指后三类贷款。
﹙二﹚不良资产的数量按照银监会的统计显示,按贷款国际五级分类尺度,我国商业银行2007年不良贷款年末余额,占全部贷款比重的6.2%,较前两年有所下降,但距离商业银行健康开展的3-4%摆布的不良贷款率仍然有很大的差距,具体情况详见表一。
从表二中可以看出较之其他股份制的商业银行,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比例明显偏高,虽然近两年随着当局政策的搀扶、在国有银行的股改、上市过程中通过资产打点公司注资协助等手段加大了对不良贷款的消化清减工作,但是截至2007年年底后三类贷款仍占全部贷款的6.72%,而且2007年前三季度,城市商业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外资银行的不良资产余额均呈现反弹态势,不良贷款反弹压力加大,形势不容乐不雅。
〔三〕不良资产的分布不良贷款的分布有明显的地域和行业特征。
不良资产的数量与地域的经济兴旺程度具有不成分割的关系,不同地域的经济兴旺程度不同,不良贷款的数量有明显的区别,按照有关数据统计在我国上海、江苏、浙江、福建等经济兴旺省份的不良贷款率低于3%,而在黑龙江、吉林、河南、新疆等经济不兴旺省份其不良贷款率超过15%。
从不良贷款的行业分布来说农、林、牧、鱼业不良贷款率高达47%,批发、零售、餐饮、文化、娱乐业的不良贷款率也在13%-16%之间,而采矿、金融、建筑、运输、住房按揭等行业的不良贷款率低于4%。
〔四〕不良资产给商业银行带来的危害:1.影响银行的资金周转。
出格是在银根紧缩或呈现存款滑坡的情况下,银行无法通过贷款回收来增加头寸,往往呈现支付困难,影响银行声誉。
2.造成银行的资产损掉。
即使有典质物可以变现,但也存在必然的资金损掉。
资产存量制约着资金周转,使银行资金无法运用到收益更大的工程上,这对银行资金来源也是一种损掉。
3.导致银行财政状况恶化。
不良资产对银行财政的影响是双重的。
一方面,较多的贷款利息无法收回,银行却要如实支付这局部资金的利息及其它相关费用。
另一方面,国家财政制度规定,一按时间内无论利息是否实收,都要计入营业收入。
由此而论,企业所欠利息越多,银行虚盈实亏现象就越严重。
二、不良资产的成因金融企业不良资产的形成原因是纷繁复杂的,一般认为,在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这种风险主要是由于银行自身经营打点不善造成的,属于市场风险;而我国不良贷款发生的原因却迥然不同。
本文将从经济环境、政策、企业、法律、社会信用及银行自身组织及打点机制等几方面,对不良资产的成因做一探讨。
〔一〕经济环境首先经济周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经济社会的经济开展会呈现出经济繁荣和经济萧条之间的循环波动,银行的不良贷款发生率也会随之波动。
在经济繁荣的时期,借款人的获利能力遍及提高,而且有较好的预期,当期的财政状况优良,不良贷款发生率较小;而在经济萧条期则相反。
其次银行和其客户都处在宏不雅经济这个大的市场环境之中,宏不雅经济的各种经济政策的变化〔如: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外汇政策等〕都可能引发不良贷款的生成。
例如当当局采纳紧缩的货币和财政政策时,造成企业总有效需求缺乏、产物滞销,财政状况发生恶化导致对应的银行不良贷款大量发生。
〔二〕国家政策1.体制原因。
上世纪 80年代经济转型过程中,为了加速市场配置社会资源的程序,当局实施的“拨改贷〞将企业资金配置方式由财政供应制改变为银行供应制。
银行资金被用于财政性的用途,借贷资金运动不克不及遵循借贷资金的运作规律及特征,具有无偿性和运动的单向性,使国有银行的大量贷款在国有企业中沉淀、板滞,是不良资产发生的历史原因。
在上世纪90年代国内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化,国有企业呈现大面积吃亏,企业的吃亏便直接转化为银行的不良资产。
据统计,国企的负债70%以上都是银行贷款,而国有企业的贷款约占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贷款总额的80%摆布,致使银行中国有企业的不良贷款居高不下。
2.当局干预。
在经济转轨时期,方案经济与市场经济并存,使得经济主体行为准则带有双重性,当局干预企业与银行经营成为必然,一方面国家和处所当局要求企业与银行从命大局,从国家方案,按国家意图发放贷款,开发工程,承当社会性承担,并接受当局打点;另一方面,又要求企业和银行面向市场经营,追求经济效益,自已保存和开展。
当局不合理干预的直接后果便是国有商业银行信用活动扭曲和金融秩序紊乱,使银行存量风险累积和增量风险叠加。
3.商业银行业务与政策性银行业务混淆不清。
受传统方案投资体制的制约,持久以来,国有商业银行承当了大量的政策性贷款,1994年 3月至 11月,我国先后成立了3家政策性银行,即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开展银行。
政策性银行的成立,是为实现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别离,促进专业银行真正向商业银行转化的需要。
国家三大政策性银行成立后,从外表上看剥离了国有商业银行的政策性业务,但实际上三家政策性银行的一些具体经营业务还要由国有商业银行承当,仍包含着局部政策性银行业务,使得国有商业银行不竭背上“无偿献血〞的包袱。
〔三〕企业原因1.企业缺乏市场竞争能力。
目前,国有商业银行中的大局部授信业务都形成于方案经济时期和经济过热时期,国有企业持久习惯于方案经济体制下的经营运作模式,承受市场风险能力很差,转向市场经济后一时难以适应,加上竞争剧烈,跟不上财产布局和产物布局的调整,出产工艺掉队、产物质量差劲,造成产物积压滞销,应收账款增加,货款回笼迟缓,影响资金周转,效益持续大幅下滑。
别的,因企业自有资金缺乏,追加借入资金,使企业负债本钱增高,效益下降,从而增大银行贷款风险,影响贷款本息的偿付能力。
企业过度负债,经营打点不善,效益不佳,是不良资产发生的底子原因。
2.企业财政制度混乱,资金去向不明。
不少企业对《会计法》、《公司法》中财政会计的规定视而不见,滥设账户,缺乏完善的账簿,财政结算制度混乱,资金浪费严重。
出格是法定代表人滥用企业资金,但又不克不及从账簿上反映资金的流向,当企业吃亏、倒闭时,企业的资金去向就难以查明,甚至连应收账款也无法反映,造成债权人申请执行其到期债权无法实现,致使银行形成大量的呆帐、坏帐。
﹙四﹚银行自身经营打点体制不健全1.缺少健全的信贷约束、鼓励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