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综合之外国教育史上

合集下载

外国教育史

外国教育史

外国教育史1. 引言外国教育史是指研究各个国家或地区教育制度和教育发展的历史过程,通过对外国教育史的研究,可以了解不同国家的教育理念、制度和教育发展的特点,从而为今天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本文将以概述的方式,介绍几个重要的外国教育史阶段及其特点。

2. 古代教育时期古代教育时期是外国教育史的起始阶段,各国古代教育制度和发展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

例如,古希腊的教育以体育、音乐和哲学为重点,注重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体;古罗马的教育则侧重于军事训练和实用技能的培养。

此外,古代中国、古埃及、古巴比伦等国的教育也各有千秋,对后世的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中世纪教育时期中世纪教育时期是欧洲教育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此时欧洲的教育由教堂主导,宗教教育成为主流。

修道院学校和大学成为培养神职人员和士人的中心,教堂把握着教育权力。

此时的教育注重神学和经院哲学的学习,而且只有少数富裕家庭能够接受教育。

中世纪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思想为后来的教育体系奠定了基础。

4. 文艺复兴时期教育文艺复兴时期是外国教育史的一个重要阶段,它是中世纪与现代的过渡时期。

在这一时期,人们对古典文化的热衷和对新知识的追求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罗马的重建和印刷术的发明使得知识的传播更加广泛和便捷。

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注重人文主义的培养,强调人的自由和个性的发展,对后来的教育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 工业革命时期教育工业革命是近代外国教育史的一个重要时期。

随着工业化的兴起,社会日益重视科学技术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这个时期的教育变得普及而实用,普通工人和贫困人口也能够接受教育。

工业革命时期的教育注重对劳动人民的培养,鼓励实践和创新,为工业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6. 现代教育时期现代教育时期是外国教育史的最后阶段,也是我们所处的时代。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现代教育更加注重个体发展和终身学习的理念。

教育制度和方法不断改革与创新,信息技术的应用也为教育带来了全新的可能性。

外国教育史

外国教育史

一、名词解释1、成年礼:在史前部落中出现。

一种通过仪式是“伴随着地点、状态、社会地位、年龄的每一变化而实施的礼仪。

”2、青年之家:与成年礼活动相关,在史前社会后期出现的一种专门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公共教育机构。

3、智者:公元5世纪开始出现的一批向人传授雄辩术及其他科学知识,并以此谋生的古希腊职业教师。

4、苏格拉底方法:也称产婆术。

是苏格拉底在讲学中形成的一种以问答、诘难、诱导为特征的谈话式教育方法。

由讥讽、助产、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组成,是一种师生平等、共同追寻知识和意义的教育方法5、中世纪:一词最早诞生于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由意大利人文主义历史学家比昂多首先提出并使用,指公元500年到公元1500年这段时间,也就是西罗马帝国灭亡到新航路开辟的时间。

6、骑士教育:在骑士生活和社交活动中进行的,要求骑士彪悍勇猛、虔敬上帝、忠君爱国、宠媚贵妇的一种特殊形式的家庭教育。

7、导生制学校:又称贝尔?兰卡斯特制。

由教师把所教的内容先教给年龄大,学习比较好的学生,然后由这些学生再教给其他学生,称为导生制。

8、新教育运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兴起的一场反对传统教育理论和方法,广泛采用新的教育形式、内容和方法的教育改革运动。

强调学习者的观点和个体兴趣,主张用现代教育的新理论和新方法对传统学校教育进行改革乃至重建,因此又称新学校运动。

9、进步主义教育运动:19世纪末,20世纪前期产生于美国的、以杜威教育哲学为主要理论基础、以进步主义教育协会为组织中心、以改革美国学校教育为宗旨的教育革新理论和实验。

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主要实验包括帕克的昆西方法、杜威的芝加哥实验学校、约翰逊的有机教育、沃特的葛雷制、帕克赫斯特的道尔顿制、华虚朋的文纳特卡制、克伯屈的设计教学法、拉格的社会课程。

P35610、双轨制:欧洲各国从19世纪开始,面向全体公民尤其是下层民众的初等教育和为上层阶级服务的高级中学、大学是分离并且不衔接的,这样就形成了学制中的双轨制,一轨是中下层阶级子弟的普及教育体系,一轨是从家庭教育开始,为有产阶级子弟而设的学校体系。

《外国教育史(第二版)》现代各国教育(上)

《外国教育史(第二版)》现代各国教育(上)
现代各国教育(上)
20世纪初,在欧洲和拉丁美洲,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之间不衔接。在北美洲,初 等教育一般通向中等教育。“19世纪牢固建立起来的普及初等教育、技术教育、专 业教育,以及所有形式的进一步发展,都有赖于中等教育的富有成效的组织。对中 学教育的功能,以及迅速发展中学教育的方法进行重新思考,成为世界工业化国家 的教育家们在新的世纪早期最为广泛讨论的课题。”
1. 综合中学的发展
战后英国仍实行将11岁考试作为进入文法、技术、现代中学“三分制”学校的选 拔依据。进入60年代以后,以英才教育为基础的“三分制”中等教育结构受到教育 民主化和教育机会均等社会思潮的挑战。
1942年,英国工党政府提出中学一体化,主张取消“三分制”,实现中学的综合 化。1964年4月,英国教育部改为教育和科学部。同年10月,工党组成新政府,加快 了中等教育综合化的进程。
到1980年,综合中学成为英国中学的主要类型,但私立中学依然存在。
二、 战后英国教育的发展
(一) 20世纪60—70年代的教育改革
2. 罗宾斯原则与英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罗宾斯原则”,即应为所有在能力和成绩方面合格的、并愿意接受高等教育的 人提供高等教育课程。
1966年,工党政府发表《关于多科技术学院和其他学院的计划》白皮书,正式提 出双重制构想,即把高等教育分为“自治”部分和“公共”部分。
战后初期,欧美各国致力于消除学校教育体系中的双轨制,中等教育逐步得到相 当程度的普及。20世纪60年代,西方各国进行了课程改革。20世纪70年代以后,在 新自由主义的影响下,市场机制被广泛引进西方各国的教育改革。在有地方分权传 统的国家中,中央对教育的控制得到加强,国家课程和国家考试有了很大发展。
第一节
一、 20世纪上半期的英国教育

外国教育史

外国教育史

一、名词解释1、成年礼:在史前部落中出现。

一种通过仪式是“伴随着地点、状态、社会地位、年龄的每一变化而实施的礼仪。

”2、青年之家:与成年礼活动相关,在史前社会后期出现的一种专门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公共教育机构。

3、智者:公元5世纪开始出现的一批向人传授雄辩术及其他科学知识,并以此谋生的古希腊职业教师。

4、苏格拉底方法:也称产婆术。

是苏格拉底在讲学中形成的一种以问答、诘难、诱导为特征的谈话式教育方法。

由讥讽、助产、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组成,是一种师生平等、共同追寻知识和意义的教育方法5、中世纪:一词最早诞生于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由意大利人文主义历史学家比昂多首先提出并使用,指公元500年到公元1500年这段时间,也就是西罗马帝国灭亡到新航路开辟的时间。

6、骑士教育:在骑士生活和社交活动中进行的,要求骑士彪悍勇猛、虔敬上帝、忠君爱国、宠媚贵妇的一种特殊形式的家庭教育。

7、导生制学校:又称贝尔•兰卡斯特制。

由教师把所教的内容先教给年龄大,学习比较好的学生,然后由这些学生再教给其他学生,称为导生制。

8、新教育运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兴起的一场反对传统教育理论和方法,广泛采用新的教育形式、内容和方法的教育改革运动。

强调学习者的观点和个体兴趣,主张用现代教育的新理论和新方法对传统学校教育进行改革乃至重建,因此又称新学校运动。

9、进步主义教育运动:19世纪末,20世纪前期产生于美国的、以杜威教育哲学为主要理论基础、以进步主义教育协会为组织中心、以改革美国学校教育为宗旨的教育革新理论和实验。

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主要实验包括帕克的昆西方法、杜威的芝加哥实验学校、约翰逊的有机教育、沃特的葛雷制、帕克赫斯特的道尔顿制、华虚朋的文纳特卡制、克伯屈的设计教学法、拉格的社会课程。

P35610、双轨制:欧洲各国从19世纪开始,面向全体公民尤其是下层民众的初等教育和为上层阶级服务的高级中学、大学是分离并且不衔接的,这样就形成了学制中的双轨制,一轨是中下层阶级子弟的普及教育体系,一轨是从家庭教育开始,为有产阶级子弟而设的学校体系。

《333教育综合考试攻略 中国教育史 外国教育史 教育学基础 》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333教育综合考试攻略 中国教育史 外国教育史 教育学基础 》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中国教育史
01
前言
02
第一章 西 周官学制度 的建立与 “六艺”教 育...
03
第二章 私 人讲学的兴 起与传统教 育思想的 奠...
04
第三章 儒 学独尊与读 经做官教育 模式的形成
06
第五章 理 学教育思想 和学校的改 革与发展
05
第四章 封 建国家教育 体制的完备
第五章 理学教育思 想和学校的改革与发
05
第四章 教 育与社会发 展
第六章 教育制度 第七章 课程
第八章 教学 第九章 德育
第十一章 教师
第十章 班主任
第十二章 学校管理
教育心理学
01
前言
02
第一章 教 育心理学概 述
04
第三章 学 习及其理论
06
第五章 知 识的学习
03
第二章 心 理发展与教 育
05
第四章 学 习动机
1
第六章 技能的 形成
2
第七章 学习策 略及其教学
3 第八章 问题解
决能力与创造 性的培养
4 第九章 社会规
范学习与品德 发展
5
第十章 心理健 康及其教育
感谢观看





第六章 早期启蒙教 育思想
第七章 中国教育的 近代转折
第八章 近代教育体 系的建立
第九章 近代教育体 制的变革
第十章 南京国民政 府的教育建设
第十一章 中国共产 党领导下的教育
第十二章 现代教育 家的教育探索
外国教育史
01
前言
02
第一章 古 希腊教育
03
第二章 古 罗马教育
04

教育史综合复习题

教育史综合复习题

外国教育史期末复习试题一、选择题:1.在西方教育史上,古希腊智者派所确立的“三艺”是(D ).音乐、修辞学、几何学 .文法、辩证法、几何学.文法、修辞学、天文学 .文法、修辞学、辩证法2.西欧中世纪的骑士教育是一种特殊形式的( B).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 .社会教育 .教会教育3.贯穿在夸美纽斯整个教育体系中的指导性原则是( D).直观性原则 .教育性教学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 .教育适应自然原则4.针对班级授课制的弊端,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家帕克赫斯特所提出的个别教学制度被称为(A).道尔顿制.葛雷制.昆西制度.文纳特卡制5.裴斯泰洛齐认为,道德教育最基本的要素是(A ).儿童对母亲的爱 .儿童对父亲的爱 .儿童对全人类的爱 .儿童对上帝的爱6.苏格拉底法也称为( C)。

.相互教学法 .发现法 .知识助产术 .雄辩术7.柏拉图在公元前387年建立( A)。

.阿卡德米学园.吕克昂学园.雅典大学.亚历山大大学8.中世纪最典型的教会教育机构是(B ).教堂 .修道院 .学院 .学校9.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是基督教信条中的组成部分(D ).禁欲 .苦行.修行 .行善10.弗吉里奥是率先阐述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学者,其思想大大受益于古罗马的一位教育家,这位教育家是( A). 昆体良 .奥古斯丁 .西塞罗 .格里诺11、夸美纽斯提出并系统论述了班级授课制,而班级授课制思想的萌芽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教育家(C )。

.苏格拉底 .柏拉图 .昆体良 .西塞罗12、在法国教育史上,有“技术教育的宪章”之称的法案是( A)。

.《阿斯蒂埃法案》 .《费里法案》 .《富尔法案》 .《教育改革法》13、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具有较强群众性和普及性特点的教育是( A )。

.人文主义教育 .新教教育 .天主教教育 .耶稣会教育14、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孰优孰劣问题上,认为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优越的西方教育家是( B)。

.夸美纽斯 .洛克 .赫尔巴特 .第斯多惠15、杜威教育理论成型的标志性着作是(B).《经验与教育》.《民主主义与教育》.《我的教育信条》.《教育与社会》二、名词解释:1、要素教育:要素教育论是裴斯泰洛齐的教育基石是,它的基本含义是:教育过程要从一些最简单的、为儿童所理解和接受的要素开始,再逐步过渡到更加复杂的要素,促使儿童各种天赋能力全面和谐的发展。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外国古代教育史)-试卷5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外国古代教育史)-试卷5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外国古代教育史)-试卷5(总分:6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6,分数:32.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在世界教育史上最早的专家治国论者是( )。

(分数:2.00)A.亚里士多德B.西塞罗C.苏格拉底√D.柏拉图解析:3.在教育史上,最早提出“白板说”的教育家是( )。

(分数:2.00)A.墨子B.孔子C.洛克D.亚里士多德√解析:4.在教育史上,认为学习即回忆,最早提出“回忆说”的教育家是( )。

(分数:2.00)A.亚里士多德B.西塞罗C.苏格拉底D.柏拉图√解析:5.在教育史上,第一次将几何、天文、算术列为必须学习科目的教育家是( )。

(分数:2.00)A.柏拉图B.苏格拉底√C.亚里士多德D.西塞罗解析:6.古罗马共和.H期教育形式以( )为主。

(分数:2.00)A.社区教育B.寺庙教育C.学校教育D.家庭教育√解析:7.培养演说家与政治治家,主要发生在古罗马的( )。

(分数:2.00)A.王政时期B.共和早期C.帝国时期D.共和中晚期√8.古罗马的堂区学校一般由教士或其他教会人员负责,学校的课程以( )为主。

(分数:2.00)A.农事知识B.宗教知识√C.军事知识D.自然科学解析:9.西塞罗是古罗马著名的演说家和教育家,其代表作为( )。

(分数:2.00)A.《政治学》B.《理想国》C.《论雄辩家》√D.《雄辩术原理》解析:10.在教学的组织形式方面,最早提出分班教学的思想的是( )。

(分数:2.00)A.孔子B.西塞罗C.昆体良√D.夸美纽斯解析:11.奥古斯丁的代表作是( )。

最新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外国教育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附答案

最新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外国教育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附答案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外国教育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一、单选题1.【2009-25】在古希腊教育史上,首次将算术、几何、天文、音乐四门课程(即“四艺”)列入教学科目的教育家是( )。

(A)毕达格拉斯(B)苏格拉底(C)柏拉图(D)亚里士多德2.【2014-25】古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向雅典青年提出的要求和期望是( )。

(A)了解自然(B)熟悉社会(C)虔信上帝(D)认识自己3.【2018-25】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主张,在雄辩家培养中居于首要位置的是( )。

(A)高尚品质的培养(B)雄辩技巧的练习(C)优雅举止的训练(D)文雅风度的修习4.【2008-22】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具有较强群众性和普及性特点的教育是( )。

(A)人文主义教育(B)新教教育(C)天主教教育(D)耶稣会教育5.【2008-26】19世纪中后期,英国全日制大学以校内或校外讲座的形式,向社会中下层及女子提供更多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史称( )。

(A)高等教育普及化运动(B)新大学运动(C)高等教育大众化运动(D)大学推广运动6.【2011-28】主张教育目的是“为完满生活做准备”、反对英国古典主义教育传统的教育家是( )。

(A)培根(B)洛克(C)斯宾塞(D)赫胥黎7.【2014-28】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雷佩尔提提出的为接受所有适龄儿童入学受教而创设的教育机构是( )。

(A)儿童之家(B)青年之家(C)国民教育之家(D)劳作教育之家8.【2015-30】教育思想表现出鲜明的民主性,认为天才、才能和美德出自茅舍的要比出白宫廷的多得难以计算的法国教育者是( )。

(A)爱尔维修(B)狄德罗(C)拉夏洛泰(D)卢梭9.【2018-28】为18世纪后期德国泛爱教育运动兴起提供直接的思想启蒙和理论指导的是( )。

(A)卢梭自然主义教育理论(B)凯兴斯泰纳公民教育理论(C)夸美纽斯自然主义教育理论(D)裴斯泰洛齐要素教育理论10.【2009-34】首先提出“教育的心理学化”主张的学者是( )。

2021考研333教育综合《外国教育史背诵版》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2021考研333教育综合《外国教育史背诵版》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8.宮廷学校:宫廷学校是一种设在国王或贵族宫廷中,主要培养王公贵族后代的教育机构,是欧洲主要的世俗教 育形式。查理曼大帝在其统治期间,大力发展文化教育,西欧最著名的宫廷学校是由英格兰学者阿尔琴创办的。 宫廷学校主要学习“七艺”、拉丁语、希腊语。教育方法主要采用教会学校盛行的问答法。宫廷学校主要培养封 建统治阶级所需要的官吏,由于中世纪早期欧洲社会生活的特点,教俗封建主往往两者合一,世俗官吏教育自 然也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外国教育史
版权为大晨学姐所有 侵权必究 第1页
外国教育史
版权为大晨学姐所有 侵权必究
1.美德即知识:苏格拉底认为,知识、智慧和道德具有内在的直接的联系。人的行为恶善,主要取决于他是否具 有有关的知识,只有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人们就能趋善避恶。在这个意义上,苏格拉底明确指出“美德 就是知识”。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的观点:既然道德不是来自人的天性,而是以知识或智慧为基础的,那么通过 增长知识发展智慧就可以培养完善道德的人,那么美德就是可教的。这个见解可以说是近代教育性教学原则的 雏形。在苏格拉底所处的时代,他提出“智德统一”的见解,对于破除贵族阶级的道德天赋的理论是有着明显 的进步意义,但知识即美德的观念也是不完善的,忽略了道德的其他方面,如情感、行为的。
7.修道院学校:修道院学校是中世纪最典型的教会教育机构,由一开始训练教会成员转为传授知识。修道院学校 最初只接受志在侍奉上帝、准备充当神职人员的人,之后扩大了范围,一些并不以神职为生的人也被接纳。但 分为两类:前者称为“内学”,毕业后将终身做圣职;后者称为“外学”,入修道院学校只为学习知识,学成后 仍为俗人。修道院学校的学生一般十岁左右入学,学习期限为八年至十年。早期的修道院学校主要强调宗教信 仰的培养,教育内容不过是简单的读、写、算;以后课程逐渐加多加深,“七艺”(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 几何、天文、音乐)成为主要的课程体系。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外国古代教育史)-试卷1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外国古代教育史)-试卷1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外国古代教育史)-试卷1(总分:7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4,分数:48.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与《爱弥儿》《民主主义与教育》合称西方教育史的三大里程碑的是( )(分数:2.00)A.《林哈德与葛笃德》B.《荷马史诗》C.《理想国》√D.《大教学论》解析:3.柏拉图《理想国》中的四种美德是( )(分数:2.00)A.智慧、勇敢、博学、公正B.勇敢、节制、正义、公平C.智慧、勇敢、节制、正义√D.博学、多才、仁爱、礼让解析:4.柏拉图认为教育应当培养的最高目标是( )(分数:2.00)A.哲学家B.政治家C.公民D.哲学王√解析:5.算术、几何、天文、音乐是七艺中的后四艺,将这四艺列入课程确定下来的是( )(分数:2.00)A.柏拉图√B.苏格拉底C.亚里士多德D.昆体良解析:6.《法律篇》对《理想国》做出了许多改变,以下哪一项不属于这种改变?( )(分数:2.00)A.设了一名专管教育的长官B.新课程中哲学被取消了C.反对强迫教育√D.提倡兴建学校解析:7.认为人出生以前已经获得了知识,只是在灵魂依附肉体时所有知识都被遗忘了,这是( )(分数:2.00)A.洛克的“白板说”B.柏拉图的“回忆说”√C.苏格拉底的“产婆术”D.昆体良的“雄辩术”解析:8.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指的是( )(分数:2.00)A.苏格拉底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毕达哥拉斯解析:9.下面哪一项不是灵魂论的教育意义?( )(分数:2.00)A.人的身上有动物性,教育不能违背人的本性B.人是有理性的,教育应当使人遵从理性的引导C.发展人的理性,引导人的欲望,关键靠的是智育√D.灵魂论为教育应包括智育、德育、体育三个部分提供了人性论的依据解析:10.在教育作用方面,强调天性、习惯和理性的共同作用,引出后世关于遗传、环境和教育的三者关系论争的人物是( )(分数:2.00)A.亚里士多德√B.卢梭C.裴斯泰洛齐D.柏拉图解析:11.“美德即知识”是哪位古希腊著名思想家提出来的?( )(分数:2.00)A.亚里士多德B.苏格拉底√C.柏拉图D.毕达哥拉斯解析:12.首次倡导文雅教育的人是( )(分数:2.00)A.亚里士多德√B.卢梭C.苏格拉底D.昆体良解析:13.教育史上第一个对教育进行年龄分期的是( ),他的这种年龄分期的依据是( )。

333教育综合之外国教育史 (1)

333教育综合之外国教育史 (1)

333教育综合之外国教育史(下)本内容凯程崔老师有重要贡献《外国教育史》第六章欧美教育思想的发展杜威26.杜威的教育思想与实践一、教育实践活动二、论教育的本质(从做中学)(1)教育即生长。

教育的目的就是促进生长,提出了着名的“儿童中心主义”教育原则,认为儿童生长不仅要靠内在条件(兴趣、本能、可塑性、习惯等),也需要外部条件(社会环境)。

(2)教育即生活。

教育即生活的本身,而不是为未来生活作准备。

①学校要与社会生活相联系;②学校要与儿童的生活经验相联系。

根据教育即生活,杜威又提出“学校即社会”的教育原则,即学校不仅要教人成才,也要教人成人,使学校成为社会的同时也让学校成为改造社会的有效工具。

(3)教育即经验的持续不断的改造。

他把教育视为从已知经验到未知经验的连续过程,这种过程不是教给儿童所有的知识,而是让他们在生活中不断增加经验,经验的获得离不开儿童的亲身活动,,由此他又提出了另一个教学原则——从做中学,他认为这是教学的中心原则。

三、论教育的目的教育无目的,教育除了其本身的目的之外别无其他目的。

四、论课程与教材强烈反对以传统教育以即有知识为中心的课程和教材,提出教材心理化,在课程中占中心地位的是各种形式的活动作业,让儿童从做中学。

五、论思维和教学方法提出从做中学,在思维方法上提倡反省思维,即对某个经验情境中的问题进行反复的、严肃的、持续不断的思考,其功能在于求得一个新情境,解决困难。

思维五步法的五个步骤:疑难的情境;确定疑难所在;做出解决疑难的各种假设;确定哪个假设可以解决疑难;验证这个假设。

六、论道德教育道德教育的作用是协调个人和社会的关系。

强调培养儿童的合作精神;关于道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他认为应该在社会中进行,要求学校、教材、教法都渗透社会精神,把学校的现实生活、教材和方法称为学校德育的三位一体。

27、杜威的儿童中心论的主要观点他提出“儿童是中心,是起点,是目的”,要求教师应该考虑儿童的个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发展他们的特长,尊重儿童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外国教育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外国教育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外国教育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总分:7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B>(总题数:33,分数:66.00)1.在公元前8世纪以后出现于古印度的婆罗门学校中,教师被称为( )。

(2009年)(分数:2.00)A.“拉比”B.“古儒”√C.“书吏”D.“校父”解析: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婆罗门教育的学校教师。

公元前8世纪以后,出现了一种办在家庭中的婆罗门学校,统称“古儒学校”,在此类学校中,教师被称为“古儒”(guru),均系婆罗门种姓。

儿童入学后即迁居古儒家中,学习年限一般为12年,学习内容主要为《吠陀》经。

在古巴比伦,苏美尔神庙是城邦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管理寺庙财产需要文字,认识文字则要通过学习。

所有从事管理寺庙的人都要学习文字和符号,管理寺庙财产的人又称作书吏。

要当书吏,就得懂文字及记账法。

因此就产生了训练书吏的学校,这就是最早的学校产生的原因。

由于苏美尔人学校用的教材是泥板书,学生做练习或作业也是用泥板,泥板成为学校的主要学习工具,故学校被称为“泥板书舍”(tablet house)。

在泥板书舍中,负责人称为“校父”,教师称为“专家”,助手称为“大兄长”,学生称为“校子”。

“拉比”是犹太人中一个特别的阶层,是老师,也是智者的象征。

2.下列关于古代东方国家巴比伦、埃及、印度教育特点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2017年)(分数:2.00)A.教育内容以军事体育为主B.教师社会地位低下C.教育具有鲜明的等级性和阶级性√D.教育发展具有较强的连续性解析:解析:古代东方文明古国教育发展的特点是:教育内容较丰富;教育机构种类繁多,形态各异;教育具有等级性与阶级性。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选C。

3.在西方教育史上,古希腊智者派所确立的“三艺”是( )。

(2007年)(分数:2.00)A.音乐、修辞学、几何学B.文法、辩证法、几何学C.文法、修辞学、天文学D.文法、修辞学、辩证法√解析:解析:本题从“三艺”这样一个很小的角度来考查考生对智者派教育贡献的掌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33教育综合之外国教育史(上)本内容凯程崔老师有重要贡献《外国教育史》第一章古希腊的教育1、斯巴达教育的特点斯巴达是古希腊最大的农业城邦,地处内陆地区,与外界交往极不方便。

作为一个奴隶制国家,实行专制的贵族统治,而且经常与其他城邦发生战斗。

因此,斯巴达形成了以体育和军事为特征的教育制度,目的是培养体格强壮、富有勇武精神和爱国精神、善于持久战斗的武士。

教育在斯巴达被当做国家的事业,完全由国家控制。

分为三个阶段:一、实行严格的新生儿体格检查。

检查合格才允许抚育,不合格的弃于荒野;二、受国家严格监督的家庭教育。

儿童在7岁以前由父母代替国家抚养,由母亲负责教育,主要是使儿童有健康的身体、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斯巴达人的思想品德,为7岁以后打基础;三、公共教育。

7~18岁,男女儿童分别在国家教育场所接受体育和军事训练。

具体呢荣为五项竞技:赛跑、跳跃、掷铁饼、标枪、摔跤。

教育方法实践练习。

18~20岁,进入军事训练团接受正规的军事训练,在此期间,青年要参加秘密服役,不重视阅读和书写技能的培养。

斯巴达教育是片面的、野蛮的,但又是成功的,因为培养出来的人都是非常勇敢的,能够为城邦英勇作战,甚至牺牲在战场上。

2、智者在古希腊教育发展中的贡献(1)智者的教育活动智者原指某种精神方面的能力和技巧,以及拥有这些能力和技巧的人,后来到公元前五世纪被用来指以收费授徒为职业的巡回教师,他们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术团体,没有统一的哲学基础和政治见解,共同的思想特征是:相对主义、个人主义、感觉主义、怀疑主义。

他们的出现在教育思想史上有重要的地位,表明职业教师已逐步取代原有的大众教师,教育工作开始职业化,教育活动的内容方法贵发话,有利于教育的进步,由于智者的出现,希腊思想才真正成型。

(2)教育贡献他们对古希腊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云游各地,授徒讲学,以钱财而非门第作为唯一的条件,推动了文化的传播,扩大了受教育的内容范围;拓展了学术研究领域,扩大了教育内容范围使七艺中的前三艺确立(文法、修辞、辩证法);关心政治、道德问题,把系统的道德政治知识作为教育的主要内容,丰富了教育内容。

智者不仅促进了希腊教育实践的发展,而且推动了希腊教育思想的进一步丰富,在智者的教育思想中,已经包含了全部希腊教育思想发展的基本线索和方向。

3、《理想国》是西方政治思想传统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品,通过苏格拉底与他人的对话,给后人展现量一个完美的城邦。

涉及了柏拉图思想体系的各个方面,包括哲学、伦理、教育、艺术、政治等内容,主要是探讨理想国家的问题。

第二章古罗马的教育4、雄辩家西塞罗认为,雄辩家应当是一个能就目前的任何需要运用语言艺术阐述的问题,以规定的模式,脱离讲稿,伴以恰当的姿势,得体而审慎的进行演讲的人。

他认为教育的直接目的是培养雄辩家。

基本条件:广博的知识;修辞学方面的特殊修养;优雅的举止风度。

培养方法:练习,模拟演说,写作。

第三章西欧中世纪教育5、骑士教育是中世纪世俗教育的一种主要形式,以培养当时封建制度中骑士阶层的成员为目的,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家庭教育,并无专门的教育机构,也没有专门的教育人员。

分三个阶段:家庭教育阶段;侍童教育阶段;侍从教育阶段;重点学习骑士七技: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弈棋、吟诗。

旨在训练保护封建主世俗利益的武夫,注重宗教道德品质,以养成军事征战能力为主要目的,文化知识极为贫乏。

6、中世纪大学最初产生于12世纪的意大利、法国和英国。

被分为两大类:学生大学和先生大学。

课程:文法神医。

文科是其他三科的准备阶段,神学院是地位最高的学院。

学生合格后可获得相应的学位。

教学方法主要是讲解和辩论特点:见下。

7、中世纪大学形成的原因及对当时文化教育和社会发展的作用(1)形成原因在中世纪以后,随着工商和城市的发展,开始出现新兴的市民阶级,并在文化驾驭上提出了新的要求,此外,十字军东征客观上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使西欧人扩大了眼界。

中世纪大学由此出现。

最初是由一些学生和教师按照行会形式资源结合组成,旨在某一科的学习和研究,最早的中世纪大学是意大利的萨来诺大学(医学)波洛尼亚大学(法学)法国的巴黎大学(神学)。

按照领导管理体制的不容,可分为学生大学和先生大学,分文法神医四科,文科是其他三科的准备阶段。

(2)对当时文化教育和社会发展的作用当时大学享有许多特权,如大学自治、颁发教师许可证等;始创学位制,学生合格后可获得相应的学位。

中世纪大学的出现,打破了西欧封建社会的闭塞局面,从人才和思想上为文艺复兴做了准备,现代欧美一些大学的一些做法继承了中世纪大学的做法。

8、中世纪大学的特点及意义先解释中世纪大学产生的原因(见上题)特点:最初的中世纪大学时一种自治的教授和学习中心,一般由一名或数名在某一领域有声望的学者和他的追随者组织起来,形成类似于行会的团体进行教学和知识交易。

目的:进行职业训练体制:按领导体制分为两种,学生大学:由学生主管教务、教授的选聘、学费数额、学期期限、授课时数等;先生大学:由教师掌管教务,学校诸事均由教师决定。

课程:开始并不固定,后趋向统一,分文法神医四种。

制度:已有学位制度,学生修完课程,考试合格,可得硕士、博士学位。

意义:由于中世纪大学的性质,以后逐渐为教会所控制,但其体制特点影响深远。

是近代西方大学的直接渊源,在现代西方大学高等教育的不少方面,都能清楚的看到中世纪大学所具有的文化精神和教育特征。

9、城市学校是为新兴市民阶层子弟开办的学校的总称,包含不同种类、不同规模的学校,虽然在课程设置、教师成分、学习年限上各不相同,但与传统学校相比,城市学校作为一种新兴的学校也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领导权上,由市政当局管理;归属上,属于世俗性质;内容上,强调世俗知识;培养目标上:具有一定的职业训练的性质。

10、基督教教育的特点基督教认为神是世界万物的本源,无所不能,通过原罪理论,引发人们对自我乃至人性的否定与反思,对上帝的信仰对精神生活的强烈关注。

(1)儿童观:以原罪论为基础,严格控制儿童的欲望,加强对儿童的约束和惩戒,戒尺和棍棒不可缺,儿童是上帝的产物,忽视儿童自身的主体存在,束缚儿童健康积极自主发展。

(2)知识观:以神学为最高学问,任何世俗学问都服从于上帝学说,神学为最高目的,科学要服从神学。

(3)目的论:教育只为基督教宣传教义,争取信徒。

(4)在信仰者眼中,教育就是使人摆脱尘世困扰,从俗世中解放出来,教育的最高目的是使人进入绝对真理的世界,成为具有纯粹信仰的人。

11. 苏格拉底方法也称问答法,产婆术。

在苏格拉底看来,教师教学的过程就像是产婆把胎儿从母亲的肚子里接生出来一样,即思想之接生过程,所以成为产婆术。

分成四步:讽刺—教师以无知的面目出现,通过巧妙的连续提问,使学生意识到自己原有观点的混乱和矛盾,承认自己的无知。

助产—教师进一步启发学生,引导学生,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出结论或答案。

归纳—从各种具体事物中找到事物一般共性和本质。

定义—把个别事物归入一般概念,得出关于事物普遍概念。

12. 自由教育最早提出这一概念的是古希腊哲学家Aristotle,他认为自由教育是自由人,即奴隶主贵族所应享受的,以自由发展理性为目标。

有两个突出的互相联系的含义:(1)以受教育者具有闲暇为前提,又以受教育者充分利用闲暇为手段。

(2)目的在于探索高深的纯理论知识。

他认为实施自由教育可以获得智慧、道德、身体的和谐发展,它同职业训练截然不同,自由教育高尚,职业训练低下。

认为各种行业的实际操作是奴隶的事物,有损于智力的发展。

并且,在法律上虽属自由人,但若醉心于狭隘的功利,必然妨害对理论的钻研,同样不是自由的。

第四章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13. 简述人文主义教育的主要特征,影响及贡献(1)人本主义。

在培养目标上注重个性发展,教学方法上反对禁欲主义,尊重儿童天性,坚信教育可以重塑个人、改造社会和自然,人的力量和价值被充分肯定。

(2)古典主义。

课程设置具有古典性质,但并非纯粹的复古,而是古为今用。

(3)世俗性。

教育目的和课程设置都充满着浓厚的世俗精神,教育更关注今生而非来世。

(4)宗教性。

几乎所有人都信仰上帝,虽然抨击天主教会的弊端,但不反对宗教也不打算消灭宗教,希望以世俗精神和人文精神改造中世纪宗教的陈腐专横。

(5)贵族性。

教育对象主要是上层子弟,教育形式多为宫廷教育和家庭教育而非大众教育,教育目的是为培养上层人物,如君主绅士等。

综上,人文主义教育具有两重性,进步与落后并存,尽管还有不足之处,但它扫荡了中世纪教育的垄断,展露出新时代教育的灿烂曙光,开欧洲近代教育的先河。

14.人文主义教育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思想家所提倡的新文化新思潮,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以资产阶级个人主义为核心,提倡以人为中心,歌颂人的价值和力量。

第五章欧美主要国家和日本教育的发展英国15.《1944年教育法》(名词解释)二战后,为了恢复因战争被破坏的教育系统,英国政府于1944年通过了以巴特勒为主席的教育委员会提出的教育改革方案,即~又称《巴特勒教育法》。

是英国教育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教育法令,决定了英国战后教育发展的基本方针和政策,对中央和地方权限进行调整,建立了比较符合英国文化教育传统和不同党派领导利益的教育领导体制,结束了双轨制,建立了初等中等和继续教育相互衔接的国民教育制度,确立了人人受中等教育的观念,扩大了国民教育机会,是英国教育制度的主要基础。

16.《初等教育法》(名词解释)1870年初等教育法又称福斯特法,是英国政府在1870年颁布的关于普及义务教育的法案。

规定:国家对教育有补助权和监督权;将全国划分成数千个学区,设立学校委员会管理地方教育;对5~12岁儿童实施强迫的初等教育;在缺少学校的地区设立公立学校;学校中世俗科目与宗教科目相分离。

这是英国第一个关于初等教育的法案,最有意义的是强迫初等教育,标志着国民初等教育制度的形成。

该法案颁布后,英国初等教育迅速发展,到1900年,基本普及了初等教育。

17.导生制又称贝尔—兰开斯特制。

由英国传教士贝尔和兰开斯特所创。

目的是为了解决英国近代教育大发展背景下师资匮乏的问题。

基本方法是教师先在学生中选择一些年龄较大,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充当导师,教师先对导师进行教学,然后由他们去教其他学生。

采用这种教学方式,学生数额大大增加,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教师奇缺的压力,因此一度受到人们的欢迎,在英国风行三十多年,且流出传到其他许多国家,但这种方法不可避免的造成教育质量下降,最终被人们抛弃。

18. 公学是一种私立教学机构,这种学校是由公众团体集资兴办,教育目的是培养一般公职人员,是在公开场所接受教育。

比一般的文法学校在师资和设备上条件更好、收费更高,是典型的贵族学校。

公学教育质量较高,在历史上为英国培养了不少政治经济领袖人才,总以天才教育标榜,被成为英国绅士的摇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