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的翻译-熊建新、陈绍琦

合集下载

儿童文学英译的审美再现探究——以《青铜葵花》为例

儿童文学英译的审美再现探究——以《青铜葵花》为例

ENGLISH ON CAMPUS2023年34期总第682期儿童文学英译的审美再现探究——以《青铜葵花》为例摘 要:在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大背景下,文学外译对中国文化的传播起着重要作用,2016年,曹文轩获得“国际安徒生奖”,成为中国儿童文学“走出去”的成功典范。

有关儿童文学英译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以刘宓庆的翻译美学理论为基础,以曹文轩的《青铜葵花》以及汪海岚版的英译本为研究对象,结合案例对比分析,从形式系统层面探究其英译本中的审美再现。

关键词:翻译美学;《青铜葵花》英译;审美再现作者简介:欧丽萍,女,湖南长沙人,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英美文学与翻译;肖舟,女,湖南邵阳人,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一、前言随着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提出,越来越多优秀的中国文化开始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文学外译是文化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文学被认为是最具有世界性的文学,是最容易“走出去”的文化产品。

其语言生动精炼,节奏韵律优美,情感真挚美好,人物形象鲜明,内容通俗易懂富有童趣,具有丰富的审美价值。

文学和美学不容分割,二者相互支持,相辅相成。

文学的本质是“艺术创造”,而文学翻译的本质就是创造美的艺术实践。

而翻译美学就是以美学原理为基础分析和阐释语际转换中的美学问题。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该充分调动其美学情感并充分发挥其审美能力。

因此,对于儿童文学翻译的译者而言,感知原文中的审美信息、掌握审美再现的方法,将儿童文学独特的审美价值展示给读者,对其翻译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从形式系统层面赏析《青铜葵花》英译本的审美再现形式系统是文学作品中能够引起读者审美感觉的语言层面的形式。

本文将根据刘宓庆的翻译美学理论对形式系统的阐述,结合具体案例,从语音、词汇、句段三个层面分析《青铜葵花》英译本的审美再现。

(一)语音层的审美再现语音是语言承载审美信息的基本形式手段之一,作用于听觉。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的目标在于实现源语与目的语在语音美上的形式对应和效果对应。

近十年外国儿童文学作品汉译研究的科学知识图谱分析

近十年外国儿童文学作品汉译研究的科学知识图谱分析

近十年外国儿童文学作品汉译研究的科学知识图谱分析作者:周方雨歌,方芳来源:《语文学刊》 2019年第2期[摘要]本研究以2007-2017年CNKI数据库有关外国儿童文学作品汉译研究的期刊论文、硕士/博士论文为语料,采用文献计量和科学知识图谱的方法,分析儿童文学翻译研究的现状、热点及趋势。

研究发现,近十年有关的研究热点问题可表述为:对儿童文学及翻译理论本质的研究;对翻译策略、方法、技巧的研究;对译者主体性的研究;对读者的研究;对不同类型儿童文学作品的翻译研究以及对相关领域主要思想提出者的研究。

[关键词]儿童文学翻译;研究热点;文献计量分析;CiteSpace Ⅲ[中图分类号]I10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10(2019)02-0114-11doi:10.3969/j. issn. 1672-8610.2019.02.017一、儿童文学翻译文献综述文学翻译及其研究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儿童文学的翻译研究直至20世纪中叶才兴起。

20世纪该领域出版了两本有影响力的著作,分别是《译者手中的儿童小说》(Children’s Fiction in the Hands of the Translators)和《儿童文学译作中的语言可接受性》(Linguistic Acceptability in Translated Children’s Literature)。

进入21世纪,儿童文学翻译研究发展更为迅速,仅在前十年,有一批专辑和专著相继出版。

其中,期刊论文方面,最大规模探讨儿童文学翻译研究的,要数2003年国际译介著名刊物 Meta出版的《为儿童而翻译》(Translation for Children)专刊,发表了来自三大洲17个国家的学术论文25篇。

同时,一些具有影响力的著作也相继出现:2000年美国加兰德出版社出版的专著《为儿童而译》(Translating for Children),2006年发行的由Jan Van Coillie和Walter P. Verschueren 编写的论文集《儿童文学翻译中的挑战和策略》(Children’s Literature in Translation: Challenges and Strategies)和2010年Gillian Lathey推出的《儿童文学翻译中译者的角色:隐身的讲故事人》(The Role of Translators in Children’s Literature : Invisible Storytellers)等。

1951年至今国内儿童文学相关专著

1951年至今国内儿童文学相关专著

1951年至今国内儿童文学相关专著1951年《论儿童文学及其他》西蒙诺夫等著,蔡时济等译,三联书店,1951年4月1953年《论巴诺夫的传统》勒·斯科林诺夫著,北新书局,1953年3月《盖达尔的创作道路》爱宾著,林学洪译,中国青年出版社,1953年8月《论儿童的科学读物》依林著,中国青年出版社,1953年8月《苏联儿童的历史文学读物》瑞托米洛娃兹洛宾著,惠如、和甫译,中国青年出版社,1953年9月《论儿童读物中的俄罗斯民间童话》阿·尼查叶夫著,和甫译,中国青年出版社,1953年11月1954年《儿童文学·儿童影片·儿童音乐》(苏联大百科全书选译)人民出版社,1954年2月《论苏联儿童文学的教育意义》依·阿·凯洛夫、李·维·杜伯洛维娜著,丁甫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54年5月《从儿童共产主义教育的任务看苏维埃儿童文学》杜伯洛维娜著,辛歌译,中国青年出版社,1954年9月《苏联儿童文学论文集(第一集)》中国青年出版社,1954年9月1955年《儿童文学参考资料》蒋锡金、姜郁文编,东北师范大学教务处教材科,1955年1月《克鲁普斯卡娅论儿童阅读辅导》瑞托米洛娃著,韩承铎译,时代出版社,1955年2月《苏联师范学校文学和儿童文学教学大纲》梁建兴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55年9月《苏联幼儿师范学校儿童文学幼儿园本族语言教学法教学大纲》(教育部翻译室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55年10月《苏联国内战争时期的儿童文学》勒·柯恩著中国青年出版社 1955年10月《大量创作、出版、发行少年儿童读物》中国青年出版社,1955年11月《童话作家安徒生》叶君健著,少年儿童出版社,1955年11月1956年《怎样指导少年儿童课外阅读》福州市团委编,福建人民出版社,1956年1月《现代苏联童话的讨论》布拉托夫等,中国青年出版社,1956年6月《师范学校儿童文学讲授提纲》陈伯吹著,人民教育出版社,1956年9月《儿童文学》马平著,上海市第一速成师范,1956年10月《儿童文学论文选》长江文艺出版社,1956年10月《儿歌》卢冠六著,江苏人民出版社,1956年10月《苏联儿童文学》格列奇什尼科娃著,张翠英、丁酉成译,中国青年出版社,1956年11 《儿童文学研究参考资料》少年儿童出版社编辑,少年儿童出版社,1956年11月《怎样指导儿童阅读》少年儿童出版社,1956年11月《高尔基论儿童文学》密德魏杰娃编,以群、孟昌译,中国青年出版社,1956年12月《伊林评传》略普诺夫著,王汶译,中国青年出版社,1956年12月1957年《献给儿童的伟大艺术》(苏)Б别加克、Ю格罗莫夫著,周传基译,中国电影出版社,1957年2月《儿童文学参考资料》吕漠野、任明耀、蒋风编,浙江师院,1957年3月《苏联儿童文学教学大纲》潘尔尧译,高教出版社,1957年3月《童话创作及其他》金近著,少年儿童出版社,1957年4月《作家与儿童文学》陈伯吹著,天津人民出版社,1957年8月《儿童文学试论》方纪生编,河北人民出版社,1957年9月《儿童文学简论》陈伯吹著,长江文艺出版社,1957年10月《漫谈儿童电影戏剧与教育》少年儿童出版社,1957年10月1958年《在学习苏联儿童文学的道路上》陈伯吹著,少年儿童出版社,1958年7月1959年《中国儿童文学讲话》蒋风著,江苏文艺出版社,1959年3月《谈谈儿童文学的写作》陈赝浩著,江苏文艺出版社,1959年3月《民间童谣散论》谭达先著,广东人民出版社,1959年5月《中国儿童文学(初稿)》华中师范学院中文系师生编,华中师范学院出版,1959年5 《盖达尔的生平和创作》弗·爱宾等著,殷涵、贾明译,少年儿童出版社,1959年7月《儿童文学简论》陈伯吹著,长江文艺出版社,1959年7月1960年《科学与文学》伊林著,余士雄等译,科技出版社,1960年3月《散论儿童文学》贺宜著,百花文艺出版社,1960年5月1961年《鲁迅论儿童教育和儿童文学》蒋风编著,少年儿童出版社,1961年9月《1911-1960儿童文学论文目录索引》少年儿童出版社,1961年11月《儿童文学、艺术性朗读和讲述》福建教育出版社,1961年12月1962年《盖达尔》列·卡西里著,上海文艺出版社,1962年1月《教育儿童的文学》鲁兵著,少年儿童出版社,1962年5月《儿童小说的构思和人物形象》任大霖著,少年儿童出版社,1962年5月《给少年写的特写》李楚城著,少年儿童出版社,1962年5月《童话的特征、要素及其他》贺宜著,少年儿童出版社,1962年5月《谈儿童科学文艺》王国忠著,少年儿童出版社,1962年5月《1913年——1949儿童文学论文选集》少年儿童出版社,1962年12月1963年《古代儿歌资料》赵景深、车锡伦、何志康,少年儿童出版社,1963年12月1964年《童话寓言和童话寓言教学》唐霁、周仁济著,湖南人民出版社,1964年1月《儿童文学基础知识与小学儿童文学教学》江西省教育厅编,江西教育出版,1964年31973年《儿童文学创作评论集》山西人民出版社,1973年12月1975年《要提倡为孩子们创作—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论集》天津人民出版社,1975年5月《努力繁荣社会主义的少年儿童文艺》小丘,小峦等,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75年5月1976年《鲁迅论少年儿童文艺》哈尔滨教师进修学院编写,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76年8月1978年《儿歌习作与讲评》上海闸北区教师红专学院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78年3月1979《儿童文学丛谈》蒋风著,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1979年5月《小百花园丁杂说》贺宜著,少年儿童出版社,1979年9月《儿童文学教学资料1 》北京师范大学,1979年4月《儿童文学教学资料2 》北京师范大学,1979年6月《儿童文学创作漫谈》《儿童文学》编辑部编,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79年7月《儿童文学教学资料3》北京师范大学,1979年10月《儿歌浅谈》蒋风著,四川人民出版社,1979年12月1980年《漫谈儿童小说创作》任大星著,四川人民出版社,1980年2月《儿童文学教学资料4》北京师范大学,1980年4月《全国少年儿童图书综录:1949—1979》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版本图书馆编,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80年5月《儿童文学讲座》少年儿童出版社,1980年8月《我与儿童文学》张天翼等著,浙江师范学院,1980年8月《儿童文学讲座》贺宜等著,少年儿童出版社,1980年8月《我和儿童文学》叶圣陶等著,少年儿童出版社,1980年8月《郭老与儿童文学》邓牛顿、匡寿翔编河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12月1981《安徒生传》(苏)伊·穆拉维约娃著,马昌仪译,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年1月《儿童文学论文选1949-1979》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81年2月《槐花集》孙钧政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3月《漫谈童话》贺宜著,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1981年4月《儿童文学作家作品论》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委员会办公室编,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81年4月1982年《儿童·文学·作家》洪迅涛著,河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2月《儿童文学在探索中前进》陈子君著,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1982年2月《晚清儿童文学钩沉》胡从经著,少年儿童出版社,1982年4月《儿童文学简论》陈伯吹著,长江文艺出版社,1982年4月《儿童文学概论》蒋风著,湖南少儿出版社,1982年5月《儿童文学概论》《儿童文学概论》编写组编,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1982年5月《幼儿语言教育法》祝士媛著,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1982年6月《郑振铎和儿童文学》郑尔康、盛巽昌编,少年儿童出版社,1982年7月《张天翼研究资料》沈承宽、黄侯兴、吴福辉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8月《教育儿童的文学》鲁兵著,少年儿童出版社,1982年9月1983年《作家谈儿童文学》刘杰英编辑,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1983年1月《茅盾与儿童文学》金燕玉著,河南少年儿童出版社,1983年1月《鲁迅论儿童读物》蒋风、潘颂德编,陕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3月《少儿科普入门》少年儿童出版社,1983年3月《俄苏作家论儿童文学》周忠和编,河南少年儿童出版社,1983年4月《儿童文学的体裁及其特征》张锦贻著,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3年4月《茅盾研究资料》孙中田、查国华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5月《儿童小说创作探索录》周晓著,广东人民出版社,1983年10月《儿童文学引论》(日)上笙一郎著,郎樱译,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1983年10月《从传承到文学的飞跃:《竹取物语》和《斑竹姑娘》》(日)野口元大著,斯英琦译,少年儿童出版社,1983年10月《诗的散步》圣野著,吉林人民出版社,1983年11月《中国古代寓言史》陈蒲清著,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年11月《童话欣赏》陈子君等著,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1983年12月《我的一生》(丹麦)安徒生著,李道庸等译,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1983年12月1984年《儿童文学讲稿》中国作协辽宁分会编,辽宁少儿出版社,1984年1月《安徒生简论》浦漫汀著,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1984年4月《不丑的丑小鸭》叶君健著,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1984年4月《儿童诗散论》汪习麟著,陕西少年儿童出版社,1984年8月《给小孩子的大文学》刘崇善著,河南少年儿童出版社,1984年8月《童话十家》方仁工编著千叶校订,河南少年儿童出版社,1984年8月《儿童文学十八讲》陕西少年儿童出版社编,陕西少年儿童出版社,1984年9月《童话十二家新作展》刘崇善、张锦江编,少年儿童出版社,1984年11月《茅盾和儿童文学》孔海珠编,少年儿童出版社,1984年11月《先秦寓言概论》公木著,齐鲁书社,1984年12月《冰心研究资料》范伯群编,北京出版社,1984年12月《儿童文学基础知识概述》马骏骥编,河北省石家庄市师范学校,1984年1985年《儿童文学漫笔》蒋风著,贵州人民出版社,1985年2月《儿童小说欣赏》湖南少儿出版社,1985年3月《儿童文学论》陈子君著,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1985年5月《儿童文学散论》彭斯远著,重庆出版社,1985年5月《儿童文学初探》金燕玉著,花城出版社,1985年5月《老舍研究资料》曾广灿、吴怀斌编,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85年7月《中国民间童话概说》刘守华著,四川民族出版社,1985年8月《周作人与儿童文学》王泉根编,浙江少儿出版社,1985年8月《儿童诗初步》刘崇善著,希望出版社,1985年9月《中国儿童文学理论年鉴》(1983)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学研究室编,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1985年10月1986年《儿童文学简论》李培然著,黑龙江少儿出版社,1986年1月《儿童文学的春天》樊发稼著,河南少儿出版社,1986年4月《儿童诗欣赏》汤锐、高洪波等编,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1986年6月《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史》蒋风著,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1986年6月《与小学教师谈儿童文学》李楚材编,少年儿童出版社,1986年6月《陶行知和儿童文学》李楚材编写,少年儿童出版社,1986年6月《世界儿童文学史概述》韦苇著,浙江少儿出版社,1986年8月《儿童小说、童话、儿童诗》刘崇善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10月《现代儿童报纸史料》少年儿童出版社,1986年11月《童话学讲稿》洪汛涛著,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1986年12月《小百花园丁随笔》贺宜著,少年儿童出版社,1986年12月1987年《童话创作及其他》金近著,少年儿童出版社,1987年1月《少年学诗ABC》班马著,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1987年2月《鹅背驮着的童话:中外儿童文学管窥》高洪波著,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1987年2月《和粼粼谈童话》徐燕、常斯著,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1987年2月《幼儿文学探索》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幼儿读物研究会编,少年儿童出版社,1987年3 《陈伯吹传》苏叔迁著,未来出版社,1987年4月《儿童文学论评》张锦江著,新蕾出版社,1987年4月《幼儿文学》华东七省市、四川省幼儿园教师进修教材协作编写委员会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87年6月《胡奇研究专集》李达三、何沪玲编,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87年6月《儿童电影理论研究资料》儿童电影文学创作会议汇编,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印行,1987年6月《外国儿童书籍封面插图选》李恒辰、李晓军选编,江苏美术出版社,1987年6月《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史》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1987年6月《儿童小说创作论》任大霖著,少年儿童出版社,1987年7月《儿童戏剧研究文集》中国儿童戏剧研究会编,中国戏剧出版社,1987年7月《第二届儿童电影文学创作会议汇编》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印行,1987年8月《儿童文学论文选》全国儿童文学教学研究会年会论文编委会编,云南少年儿童出版社,1987年8月《张天翼论》吴福辉、张大明编,湖南文艺出版社,1987年8月《现代儿童文学的先驱》王泉根编写,上海文艺出版社,1987年9月《世界童话名篇欣赏》杨实诚编,新蕾出版社,1987年9月《幼儿文学选萃点评》全国幼师普师儿童文学教学研究会编,海燕出版社,1987年10月《童话欣赏》陈子君等,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1987年11月1988年《贺宜文集-理论卷》贺宜著,少年儿童出版社,1988年1月《中国古代童谣赏析》雷群明、王龙娣,湖南文艺出版社,1988年1月《寓言辞典》鲍延毅主编,明天出版社,1988年1月《儿童文学论评》张锦江著,新蕾出版社,1988年2月《儿童文学》祝士媛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2月《世界儿童文学史概述》韦苇著,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1988年3月《新蕾书评》新蕾出版社编,新蕾出版社,1988年3月《中国儿童文学史(现代部分)》张香还编写,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1988年4月《童话艺术思考》洪汛涛著,海燕出版社,1988年5月《我这样写小说》任大霖著,海燕出版社,1988年5月《杨啸研究专集》董之林编,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8年5月《叶圣陶研究资料》刘增人、冯光廉编,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88年6月《幼儿文学ABC》郑光中著,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1988年6月《幼儿文学作品选讲》楼飞甫著,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1988年7月《中国少儿科普作家传略》希望出版社,1988年7月《世界著名童话家》高帆著,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1988年7月《中国儿童文学选讲》佟希仁著,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1988年7月《1976-1986中国儿童文学十年》洪汛涛主编,海燕出版社,1988年10月《中国神话史》袁珂著,上海文艺出版社,1988年10月《儿童文学大全》陈子典主编,广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11月《中国儿童文学大系-理论卷》蒋风主编,希望出版社,1988年11月《论儿童诗》陈子君、贺嘉、樊发稼编,广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12月《低幼儿童文学》祝士媛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12月《世界奇书导读》班马著,江西少年儿童出版社,1988年12月1989年《论童话寓言》陈子君、贺嘉、樊发稼编,新蕾出版社,1989年1月《大童话家及其名作欣赏》刘猛著,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1989年3月《中国儿童电视剧论文集》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四川省广播电视学会,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四川分会编,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1989年3月《儿童文学写作概说》冉红著,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1989年5月《香港儿童文学选介》顾兴义编,新世纪出版社,1989年5月《我的故事:孙敬修回忆录》孙敬修著,肖君、孙全来执笔,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1989年5月《寓言十家》何宝民编,海燕出版社,1989年5月《科学童话十家》叶永烈编,海燕出版社,1989年5月《科幻小说十家》赵世洲编,海燕出版社,1989年5月《儿童诗十家》汪习麟、樊发稼编,海燕出版社,1989年5月《儿童画十家》速泰春编,海燕出版社,1989年6月《儿童小说十家》程逸如编,海燕出版社,1989年6月《散文十家》浦漫汀编编,海燕出版社,1989年6月《连环画十家》刘千编,海燕出版社,1989年6月《民间故事十家》祁连休、冯志华编,海燕出版社,1989年6月《儿童文学小论》周作人著,岳麓书社,1989年6月《童话十家》方仁工编,海燕出版社,1989年7月《儿童剧十家》程式如编,海燕出版社,1989年7月《中国现代儿童文学文论选(1902-1949)》王泉根评选广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8 《外国儿童文学研究》四川外语学院外国儿童文学研究所编,广西人民出版,1989年8 《儿童文学通论》王晓玉、王建华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89年9月《童话辞典》张美妮主编,黑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1989年9月《爱的文学》樊发稼著,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1989年9月《外国儿童文学选讲》佟希仁主编,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1989年10月《论当代中国儿童文学》陈子君、贺嘉、樊发稼编,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1989年10月《世界儿童小说名篇欣赏》杨实诚,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11月《世界儿童文学概论》日本儿童文学学会编著,郎樱译,湖南少年儿童出版,1989年12 《新蕾初绽的十年1979-1989》新蕾出版社,1989年1990年《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图书评论集》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90年1月《童话艺术空间论》孙建江著,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0年2月《中国儿童文学理论批评与构想》班马著,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0年2月《比较儿童文学初探》汤锐著,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0年2月《童话十六讲》浦漫汀著,安徽教育出版社,1990年5月《少年小说论评》周晓著,宁夏人民出版社,1990年5月《中国现代寓言名篇选析》孙建国、戚玉生选编,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0年5月《陈伯吹研究专集》张黛芬、文秀明编,少年儿童出版社,1990年5月《世界儿童文学插图》朱铭善、华石编,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年5月《茅盾的童心》金燕玉著,南京出版社,1990年6月《童话大师安徒生》郑孝时、薛培文著,希望出版社,1990年6月《浙江籍儿童文学作家作品评论集》汪习麟著,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1990年6月《中外寓言鉴赏辞典》陈蒲清主编,湖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7月《世界著名童话鉴赏辞典》蒋风主编,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1990年7月《儿童诗论说》樊发稼著,中国文史出版社,1990年8月《幼儿文学的创作和加工》鲁兵、圣野编,重庆出版社,1990年9月《冰心和儿童文学》卓如编,少年儿童出版社,1990年9月《儿童文艺心理学》姚全兴著,重庆出版社,1990年9月《世界寓言通论》陈蒲清著,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年9月《儿童文学札记》吴然著,云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0年10月《中国历代童谣辑注》高殿石辑注,山东大学出版社,1990年10月《儿童文学理论基础》郁炳隆、唐再兴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10月《论儿童小说及其他》汪习麟著,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1990年11月《陶行知和儿童文学》李楚材编,少年儿童出版社,1990年11月《茅盾和儿童文学》孔海珠编,少年儿童出版社,1990年11月《叶圣陶和儿童文学》韦商编,少年儿童出版社,1990年11月《郑振铎和儿童文学》郑尔康、盛巽昌编,少年儿童出版社,1990年11月《巴金和儿童文学》张耀辉编,少年儿童出版社,1990年12月《郭沫若和儿童文学》朱守芬、盛巽昌编,少年儿童出版社,1990年12月《中外童话大观》郭大森、高帆主编,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0年12月《世界童话史》马力著,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1990年12月《童话学ABC》赵景深著,上海书店出版社,1990年12月《儿童小说创作论》任大霖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0年12月《儿童文学概论》《儿童文学概论编写组》编写,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1990年12月1991年《儿童文学原理》李标晶著,希望出版社,1991年1月《中国当代儿童文学史》陈子君主编,明天出版社,1991年2月《寓言文学概论》吴秋林著,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1991年2月《柯岩儿童文学论集》柯岩著,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1991年4月《少年儿童文学名篇鉴赏》章惠、周述忠、张利群编著,漓江出版社,1991年4月《儿童文学审美指令》王泉根著,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1年5月《中国儿童文学论文选(1949-1989)》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1991年5月《世界儿童文学名著大典》张美妮主编,中国文史出版社,1991年5月《寓言欣赏》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1年5月《儿童文学教程》浦漫汀主编,浦漫汀、张美妮、梅沙编写,山东文艺出版,1991年5 《儿童文学辞典》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1991年6月《中国幼儿文学集成, 理论编:1919~1989》鲁兵主编,重庆出版社,1991年6月《眼中有孩子心中有未来:90上海儿童文学研讨会论文集》少年儿童出版社,1991年6 《儿童文学》北方四省区职业教育教材编审组编,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年6月《儿童文学引论》李标晶主编,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1年6月《苏联儿童文学简史》周忠和著,海燕出版社,1991年7月《中国当代儿童文学史》蒋风主编,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1年8月《寓言学概论》薛贤荣著,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1991年8月《樊发稼儿童文学评论集》樊发稼著,明天出版社,1991年8月《幼儿文学教程》章红、李标晶、罗梅孙著,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1991年9月《江南草长》鲁兵著,重庆出版社,1991年10月《儿童文学探讨》陈子君编选,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1年12月《束沛德文学评论集》束沛德著,明天出版社,1991年12月《外国童话史》韦苇著,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1991年12月《诗的美学自由谈》圣野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12月《永恒的魅力—童话世界与童心世界》(美)布鲁诺·贝特尔海姆著,舒伟、樊月高、丁素萍译,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12月1992年《骆驼的足迹—少年儿童出版社四十周年纪念文集(1952-1992)》少年儿童出版社,1992年1月《献给未来的儿童文学作家》尹世霖、马光复主编,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1992年1月《中国当代儿童文学作家小传》樊发稼、林焕彰、何紫主编,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2年1月《中国寓言文学史》凝溪著,云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1月《周晓评论选》周晓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2年3月《汪习麟评论选》汪习麟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2年3月《教育儿童的文学》鲁兵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2年3月《雨点集》许评著,明天出版社,1992年3月《文学育儿漫谈》郑光中著,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1992年4月《儿童文学讲析》胡砚著,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2年4月《捷克和斯洛伐克儿童书籍插图选》白崇礼、刘星灿编译,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2年4月《儿童文学教程》江西省中师语文中心教研组编写,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6月《实用儿歌鉴赏大全》高帆主编,甘肃少年儿童出版社,1992年6月《中国童话史》金燕玉著,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1992年7月《中国童话史》吴其南著,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2年8月《世界儿童文学事典》蒋风主编,希望出版社,1992年8月《故事大王谈故事写作》《故事大王》编辑部编写,少年儿童出版社,1992年 8月《中国儿童文学现象研究》王泉根著,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2年10月《贺宜作品论稿》汪习麟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2年10月《为明天耕耘: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建社十周年文集》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2年10 《少年儿童出版社四十年1952 -1992》少年儿童出版社,1992年1993年《智慧草:中外幼儿童话评论集》巢扬著,重庆出版社,1993年1月《异彩纷呈的多元格局》彭斯远著,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3年3月《中外著名儿童文学故事鉴赏辞典》佟希仁主编,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1993年3月《儿童文学与创作》张我愚著,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1993年3月《儿童文学》周世盛主编,贵州教育出版社,1993年4月《战火中的孩子》任大霖主编,少年儿童出版社,1993年4月《儿童文学》于涌主编、吴永恩编写,延边大学出版社,1993年5月《儿童文学教程》蒋风主编,希望出版社,1993年6月《冰心名作欣赏》浦漫汀主编,中国和平出版社,1993年6月《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史稿》张之伟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6月《少年报告文学要有震撼力:少年报告文学论文集》儿童文学研究编辑室编,少年儿童出版社,1993年6月《杲向真和她的作品》高岚编,中国和平出版社,1993年7月《儿童文化研究丛谭》陈京怀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7月《中国儿童文学:天赋身份的背离》谭元亨著,北方文艺出版社,1993年8月《儿童文学基础》陈洁、黄明超主编,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3年8月《名作赏析与儿童文学创作谈》黄鹏先著,内蒙古文化出版社,1993年8月《寻觅童年:新时期儿童文学的一束思絮》滕云著,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93年8月《中国儿童文学理论批评史》方卫平著,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1993年8月《江苏儿童文学10家评传》郁炳隆、刘静生著,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1993年8月《长满书的大树》毕冰宾译,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3年9月《编织五彩的梦:’91上海儿童美术研讨会论文集》儿童文学研究编辑室,少年儿童出版社,1993年9月《儿童文学写作通论》李继学、李晶艳、李苇著,开明出版社,1993年9月《历代童话精华》陈蒲清编,岳麓书社,1993年10月《世界名著中的小主人公》(日)鸟越信著,姜群星、刘迎译,新世纪出版,1993年10 《儿童小说叙事式论》梅子涵著,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3年11月《走向世界:华文儿童文学审视与展望》陈子典主编,新世纪出版社,1993年12月《论儿童小说》陈子君、贺嘉、樊发稼编,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1993年12月《为孩子们提供更多的好书:’92上海儿童读物出版研讨会论文集》少年儿童出版社编,少年儿童出版社,1993年12月1994年《鲁迅和儿童文学》子杨、子羽编,少年儿童出版社,1994年2月《大世界中的小世界》金燕玉著,南京出版社,1994年2月《世界寓言史》吴秋林著,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1994年3月《金近纪念文集》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1994年3月。

《发明家奇奇兔》(奥)埃迪特施爱伯-威克译者陈琦绘画(德)卡罗拉荷兰特读后感

《发明家奇奇兔》(奥)埃迪特施爱伯-威克译者陈琦绘画(德)卡罗拉荷兰特读后感

《发明家奇奇兔》(奥)埃迪特施爱伯-威克译者陈琦绘画(德)卡罗拉荷兰特读后感第一篇范文《发明家奇奇兔》是一部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儿童文学作品,作者奥)埃迪特施爱伯-威克巧妙地将科学原理、发明创造与奇奇兔的冒险故事融为一体,为小读者们带来一场知识的盛宴。

译者陈琦的精准翻译、(德)卡罗拉荷兰特的生动绘画,更是让这部作品在我国儿童文学领域焕发出独特的光彩。

书中,奇奇兔在追求发明创造的过程中,展示了不屈不挠、勇于探索的精神。

作者通过奇奇兔的冒险经历,向孩子们传递了科学知识,激发了他们对世界的好奇心。

正如原文中所说:“奇奇兔相信,只要不停地尝试,总有一天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这种信念也启示了我们在面对困难时,要有坚定的信心,勇于挑战。

作品中的科学发明并非空中楼阁,而是有着坚实的现实基础。

例如,奇奇兔发明的“胡萝卜电池”便是基于现实中的电化学原理。

作者巧妙地将这一原理融入故事中,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阅读过程中,掌握了科学知识。

这种触类旁通的教学方法,无疑有助于培养孩子们的创新思维。

在绘画方面,(德)卡罗拉荷兰特用细腻的笔触,为读者呈现了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世界。

画面色彩丰富,形象生动,让人仿佛置身于奇奇兔的冒险之旅。

这种视觉享受与文字的完美结合,使《发明家奇奇兔》成为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

这部作品不仅是一部科普读物,更是一部传递人性光辉的作品。

奇奇兔在面对困难时,始终保持着乐观、积极的心态,他的善良、勇敢、聪明才智,都让人感到钦佩。

正如原文中所说:“奇奇兔想,只要他勇敢地面对,就没有什么困难是他解决不了的。

”这种精神风貌,正是我们应该学习的榜样。

我对这本书的整体看法是:它不仅是一部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具有教育意义的科普读物。

作者用奇奇兔的冒险故事,将科学知识融入其中,让孩子们在愉快的阅读过程中,收获知识、成长心灵。

希望我国能有更多这样的作品,为孩子们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第二篇范文《发明家奇奇兔》不仅是一部儿童文学作品,更是一个关于创新精神和探索意识的成长故事。

儿童文学汉译本的翻译美学解读——以《芒果街上的小屋》潘帕译本为例

儿童文学汉译本的翻译美学解读——以《芒果街上的小屋》潘帕译本为例

儿童文学汉译本的翻译美学解读——以《芒果街上的小屋》潘帕译本为例朱文芳郑友奇(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文学院)摘要:儿童文学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启蒙教育作用。

国外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引入国内,能否充分发挥启蒙和用,翻译质量关键。

以《芒果街上的》潘译本为例,译学分析该译本语言的之处。

在此基础上,该书翻译策略对文学翻译的启示,以此提高文学翻译质量提鉴。

关键词:《芒果街上的》;译学;文学;潘引言《芒果街上的》国家桑德拉•希斯内的长篇“说”。

者生经历,折射出当时拉的社会地位、贫困生活以及女性地#旅年轻译者潘帕将该小说译成中文,到国内。

由于该译本充满了的语言,因此深,童欢迎#,很学者从族裔文学、女性主义、边缘语分析等视角对了分,但译美学视角的分起足够重视。

本文以(芒果街上的》潘译本为基础,在译美学视域■视文学译,对文学译的示,以期对提高文学译文质量有#1.翻译美学与翻译译美学上将翻译和美学合,从美学视视翻译。

毛荣贵(2005)指出,美学与翻译的结合,乃联璧合;美学与翻译的结合,乃天作之合。

译美学甚至赋予中国传统文,译美学是与美学“联”的译理念,由此将翻译和美学这立学合起来#方梦之对翻译美学的阐释更细。

他指出,翻译学是“揭示译学的美学,学对译学的义,用学的认识翻译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用学的基本原理,提出翻译 文本的标准,分、阐释和语换中的美学问题。

”(方之,2004:296)学和翻译之能够结合,源于者的感性特征。

鲍认要在哲学体系中的,建立一门研究感性认识的学科,并称其为“Aesthetic”#他提出,“学”是“自由艺术的理论,低级认识论、美的的艺术和与理性类似的思维的艺术,是感性认识的科学”。

(鲍姆加登,1987:13-18+从其定义看,学“感性认识的科学”和“理性的艺术”。

译一种文践,既一种“感性认识的科学”,亦一种“理性的艺术”。

众所周知,理性认识优于感性认识。

从浅层,翻译的双语翻译,词汇、句法、段落等分及翻译策略的应用,至少要做到传达本意,“感性认识的科学”。

儿童文学

儿童文学

第一章 儿童文学的基本原理 第一节 概念和范围
儿童文学基础理论的探索
19世纪40年代 别林斯基 《新年礼物》 《依里涅爷爷的童话》 《评儿童故事》等 车尔尼雪夫斯基 高尔基 1932 年 法国 保罗 · 亚哲尔 《书· 小孩· 大人》 李丼安· 史密斯 《欢欣岁月》(有名《 儿童文学 论》)
儿童文学基础理论的探索
儿童文学阅读书目
62、《中国当代最佳儿歌选》金波 作家出版社2005年版 63、《中国名家经典童话叶圣陶专集》李树芬 同心出版社出版2004年版 64、《中国名家经典童话陈伯吹专集》李树芬 同心出版社出版2004年版 65、《中国名家经典童话严文井专集》李树芬 同心出版社出版2004年版 66、《中国名家经典童话张秋生专集》李树芬 同心出版社出版2004年版 67、《中国名家经典童话洪汛涛专集》李树芬 同心出版社出版2004年版 68、《中国名家经典童话孙幼军专集》李树芬 同心出版社出版2004年版 69、《中国名家经典童话陈秋影专集》李树芬 同心出版社出版2004年版 70、《中国名家经典童话冰波专集》李树芬 同心出版社出版2004年版 71、《中国名家经典童话嵇鸿专集》李树芬 同心出版社出版2004年版 72、《中国名家经典童话林颂英专集》李树芬 同心出版社出版2004年版 73、《小兵张嘎》 徐光耀 接力出版社2003年版 74、《第七条猎狗》沈石溪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85年版 75、《皮皮鲁传》 郑渊洁 学苑出版社2004年版 76、《鲁西西传》 郑渊洁 学苑出版社2004年版
15、《儿童精神哲学》 刘晓东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儿童文学阅读书目
16、《现代儿童文学文体论》 汤锐 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1995年版 17、《儿童文学美学》 杨实诚 山西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18、《儿童文学的审美指令》 王泉根 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1989年版 19、《儿童文学的本质》 朱自强 少年儿童出版社1997年版 20、《儿童文学创作艺术论》 陈模 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1994年版 21、《童话的诗学》 吴其南 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年版 22、《少年文学论稿》 吴继路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23、《儿童小说创作论》 任大霖 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1990年版 24、《儿歌浅谈》 蒋风 四川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25、《浅语的艺术》 林良 国语日报社1976年版 26、《童话的魅力》 麦克斯.吕蒂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5年版 27、《我的图画书论》 松居直 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7年版 28、《故事基本理论及其写作技巧》 何承伟 大众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 29、《世界寓言通论》 杨蒲清 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30、《寓言学概论》 薛贤荣 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1991年版 31、《寓言文学概论》 吴秋林 少年儿童出版社1991年版

改革开放外国儿童文学在的译介出版

改革开放外国儿童文学在的译介出版
中国儿童文学发展的需求
中国儿童文学在改革开放后取得了长足发展,对外国儿童文学的译介出版成为 推动中国儿童文学创新与发展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引进新的文学元素和创作理 念,提升中国儿童文学的整体水平。
研究目的与问题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系统梳理改革开放以来外国儿童文学在中国的译介出版历程,分析其发展特点、影响因素和未来趋势 ,为中外儿童文学交流提供有益借鉴。
了提升,更加注重文学性和艺术性。
对中国儿童教育的影响
促进了教育观念的更新
外国儿童文学的引进让人们认识到教育应该 更加注重儿童的个性和兴趣,而不是一味地 追求分数和成绩。
丰富了教育内容
外国儿童文学作品可以为教育提供丰富的素材和案 例,使得教育内容更加生动有趣。
提高了儿童的阅读能力和 审美水平
通过阅读外国儿童文学作品,儿童的阅读能 力和审美水平得到了提高,对于他们未来的 学习和成长具有积极的影响。
改革开放外国儿童文学在的 译介出版
汇报人: 2024-01-10
目录
• 引言 • 改革开放初期外国儿童文学的
译介概况 • 外国儿童文学在中国的出版历
程 • 外国儿童文学在中国的接受与
影响 • 结论
01
引言
背景与意义
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交流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外国儿童文学作为世界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在中国 的译介出版逐渐增多,为丰富中国儿童文学市场、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发挥了重 要作用。
《小王子》
安东尼·圣埃克苏佩里创作的童话,讲述了一位来自另一个 星球的小王子,在寻找友谊和真理的过程中所经历的冒险 。该作品被誉为世界文学经典之一。
《绿野仙踪》
弗兰克·鲍姆创作的奇幻小说,讲述了一个小女孩被卷入奇 幻世界的冒险故事。该作品被改编成多种形式的文艺作品 ,深受孩子们喜爱。

国内儿童文学翻译的发展历程

国内儿童文学翻译的发展历程

国内儿童文学翻译的发展历程儿童文学,顾名思义,是指为儿童服务的文学。

中外很多学者都曾为儿童文学下过定义。

瑞典儿童文学专家GoteKlingberg就曾将儿童文学定义为专门为儿童创作的文学。

中国学者郑振铎认为“儿童文学是儿童的——便是以儿童为本位,儿童所喜所能看的文学”(郑振铎,1984)。

中国儿童文学家鲁兵将儿童文学定义为“儿童文学是教育儿童的文学”(鲁兵,1981)。

对于中国儿童文学的初始时期,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观点。

一部分学者认为中国儿童文学始于五四运动时期,但是以胡从经为首的学者认为“五四”时期仅仅儿童文学发展史上的第一次发展高潮,而中国儿童文学事实上始于晚清时期,总共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1)晚清时期的儿童文学;2)五四时期的儿童文学3);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儿童文学;4)改革开放以来的儿童文学。

(胡从经,1982)即使众多学者对儿童文学下过不同水准的定义,但因为儿童文学在中国的起步较晚,以及儿童本身就处于弱势地位,所以儿童文学在中国长期处于文学范畴的边缘地位。

儿童文学翻译的地位则更不言自明。

为促动中国儿童文学翻译事业的发展与繁荣,本文将以胡从经对儿童文学在中国发展阶段的划分为框架,试图在选材、翻译方法和翻译语言风格三个层面上对儿童文学翻译在中国的发展做一个浅尝性的回顾。

一、儿童文学翻译在中国的发展历程1.1.晚清时期的儿童文学翻译胡从经认为中国儿童文学始于晚清时期。

但因为这个时期人民大众长期受到封建思想的压迫束缚,因而儿童文学仅仅零散的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并且绝绝大多数都是对西方儿童文学作品的编译,几乎没有自主创作的儿童文学作品。

(1)选材:学者李丽曾对晚清时期儿童文学译作的数量做过一个统计。

据她统计,在晚清总共只有120部儿童文学的译作,从事儿童文学翻译的译者也只有寥寥59人。

在如此小面积的范围内对儿童文学实行翻译活动,选材自然十分局限。

这个时期主要以科幻类的儿童文学小说为译介对象,其中尤以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和日本作家押川春浪的儿童小说译介得最多。

从交际翻译浅析儿童文学作品翻译

从交际翻译浅析儿童文学作品翻译

从交际翻译浅析儿童文学作品翻译作者:陈琪陈文铁来源:《校园英语》 2019年第31期【摘要】作为面向特殊阅读群体的文学形式,儿童文学作品在帮助少年儿童提高心智水平、增强语言能力、塑造审美意识等方面作用显著。

本文以英国翻译理论家彼得纽马克(Peter Newmark)的“交际翻译”(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为视角,以儿童文学作品翻译为研究对象,指出翻译者在翻译过程应该立足于儿童读者,克服文化差异,使译文再现原文意趣并有效传达作品中的教育意义和审美意义。

【关键词】交际翻译;儿童文学作品翻译;趣味性;教育意义;审美意义【作者简介】陈琪,陈文铁,大连海事大学外国语学院。

引言当代儿童文学翻译的发展势头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渐高涨,国内儿童文学作品的需求也与日俱增。

当今,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外国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进入中国,并获得国内少年儿童的喜爱。

例如小说家雷克·莱尔顿所著的魔幻小说《波西·杰克逊》被翻译为中文在国内出版后经久不衰,受到国内少年儿童的热捧。

但是翻译者的素质良莠不齐,加上译著作品经济利益可观,最终造成儿童文学译作质量参差不齐。

高质量的文学作品翻译不仅有利于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更有利于儿童文学翻译研究领域的蓬勃发展。

一、交际翻译纽马克根据Karl Bü hler的语言功能学说提出了“文本分类说”(text typology),并将文本划分为表达型、信息型和呼唤型三大类,他认为这三大类文本之间相互关联,所以翻译者应分别忠实于各自文本中的“原作者”“真实性”和“读者层”。

而后根据不同文本功能提出“语义翻译”(semantic translation)和“交际翻译”这两大简明扼要的翻译方法。

“交际翻译”将关注点放在目的语读者上,注重“接受者的理解和反应”,更大程度上是强调译文的“效果”而非“内容”,反映出“归化”翻译的特征。

翻译者通过“交际翻译”能够竭尽所能为目的语读者排除交际困难,使交际顺利进行。

第二章 儿童文学的创作和阅读指导

第二章 儿童文学的创作和阅读指导
第二章 儿童文学的创作和阅读指导
• 文学创作是一种艺术上的认识生活和表现生活的创造性劳 动。 • 文学创作过程,是将客观的生活现象变为作家的心理现象, 变为作家的审美认识及其物态化的过程。这一过程包括: 深入生活、艺术构思、艺术传达和反复修改四个环节。 • 儿童文学的创作过程是文学创作的一部分,也有以上四个 过程,儿童文学的阅读指导也很必要,因为儿童读书多凭 兴趣,缺乏明确的目的性、正确的解读和鉴别的能力。 • “读什么书”和“怎样读书”的问题普遍存在,有必要进 行适当指导。
儿童成人化
留守儿童
拐卖儿童
其有有有 实的的的 ,小小小 世孩孩孩 界以以以 是为为为 大世世世 人界界界 的是是是 。尖方扁 的的的 。,,

功输大 的给人 父下习 母一惯 或代把 是:自 失不己 败论的 的他价 。们值 是观 成灌

最才小 可能孩 怕说爱 的服听 。自鬼 己故 事 , 父是 母因 还为 不这 是样 ——
第一节 儿童文学的创作
2.敏感于儿童世界
(1)有着明确的为儿童创作的目标,热爱儿童、尊重儿 童、关注儿童成长,对他们倾注强烈的爱心和责任 感。 (2)具有有别于成人文学作家的独特的生活经验:对童 年生活的回顾。 ★杨红缨的作品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因为她有非常敏 锐的洞察力,作品中的许多人物都有生活的原型, 丰满又逼真,他们从孩子中来,又到孩子中去,很 多孩子能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忧儿童之忧,乐儿 童之乐。 ★瑞典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林格伦的《长袜子皮皮》 《小飞人卡尔松》《淘气包埃米尔》等87部儿童 文学作品,响誉全世界。2002年1月28日林格伦 去世,业界称“全世界的孩子都哭了,长袜子皮皮 没了妈妈 ”。
• 小学生版《脑筋急转弯》:“刘备为什么三 顾茅庐才请到诸葛亮?” • 答案:“因为前两次没有送礼。”

儿童文学-国家精品课程课件PPT

儿童文学-国家精品课程课件PPT

参考书目黄云生主编,《儿童文学教程》,浙江大学出版社,1996 版黄明超著,《儿童文学教程》,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版陈子典主编,《新编儿童文学教程》,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版张美妮著,《幼儿文学概论》,重庆出版社,1996 年出版韦苇编著,《经典伴读》,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社,2006 年版韦苇著,《世界<a name=baidusnap0></a>童话</B>史》,福建教育出版社,2002 年出版王晓玉主编,《儿童文学引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年版“儿童文学”释义本位论:儿童文学是用儿童本位组成的文学,其艺术构成必须以儿童本位心理特征为依据和标准。

持本位论观点有影响的学者鲁迅:“幼者本位”郭沫若《儿童文学之管见》“儿童本位的文学”周作人“儿童的文学”美杜威“儿童本位论”当代朱自强《儿童文学:儿童本位的文学》“儿童文学”概念的基本含义应该包括这样几层意思:儿童文学是为儿童创作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

儿童文学是具有独特艺术个性和审美价值的语言艺术。

儿童文学是适合于儿童接受并为他们所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

儿童文学对儿童具有审美、认识、娱乐、教育等多种功能和价值。

结论:二、儿童文学的范围现代意义上的儿童文学古典意义上的儿童文学古典意义上的儿童文学一是民间口头文学作品。

如《牛郎织女》、《老虎外婆》、《葫芦兄弟》。

二是注重故事性、具有一定文学色彩的蒙养读物。

如元代卢韶的《日记故事》明代萧汉冲的《龙文鞭影》、清代程允升的《幼学琼林》等。

三是经过专门编纂的“陶冶性情”的成人文学作品,如《千家诗》、《神童诗》等。

比较成人文学与儿童文学的区别文化底蕴的差异成人文学强调从历史的深度和时代的高度开掘题材内容,讲究历史的、文化的积淀。

儿童文学强调以儿童为本位,讲究表现活泼的儿童生活,人道精神、温暖与快乐、幽默与巧智、想象与幻想。

《激流三步曲》《人生》《白鹿原》。

五四时期儿童文学翻译研究

五四时期儿童文学翻译研究

五四时期儿童文学翻译研究
五四时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时期,不仅开创了新的文学风格,也在文学翻译方面有了重要的进展。

在这个时期,儿童文学也开始受到重视,并有许多儿童文学作品被翻译成中文。

本文将探讨五四时期儿童文学翻译的情况。

首先,五四时期儿童文学翻译的特点是什么?在这个时期,翻译者开始把外国儿童文学作品翻译成中文,这些作品多来自英国、美国和俄罗斯。

而这些作品的特点是语言简单易懂,寓意深刻,适合儿童阅读。

翻译者们在翻译过程中,注重翻译的准确性,同时也保留了原作中的文化特色,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

其次,五四时期儿童文学翻译涉及哪些作品?五四时期翻译成中文的儿童文学作品有很多,比如美国作家路易斯·卡罗尔的《爱丽丝漫游奇境记》和《镜中奇遇记》,英国作家卡洛琳·福尔斯贝格的《小公主》和《小公主的秘密花园》,俄罗斯作家谢里亚申的《红军宝贝》等等。

这些作品在国内被广泛传播,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后,五四时期儿童文学翻译对中国的儿童文学发展有什么影响?五四时期的儿童文学翻译推广了外国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丰富了中国的儿童文学资源。

这些作品不仅使孩子们能够接触到外国的儿童文化,而且对他们的阅读和认知能力的提高也有积极作用。

同时,翻译者们的努力也推动了中外文学交流和翻译事业的发展。

儿童文学精1ppt课件

儿童文学精1ppt课件

ppt精选版
16
比较成人文学与儿童文学的区别
ppt精选版
17
❖ 《浪》:是落魄的醉汉/踉跄在海边/呵,那 一片温暖的港湾/能收容漂泊不定的浪子……
❖ 《浪》:浪花、浪花,/哗、哗、哗。/蹦蹦跳 跳的跑来了,/好像娃娃跟我耍。/浪花,浪 花,/露白牙,/咬着我的小脚丫,/赫然藏起 不见了。/浪花、浪花。/哗、哗、哗,/跟着 风婆婆回家了。/它把玩具给我啦。/浪花, 浪花,/送的啥?新螺象面小镜子,/海星像 块花手帕……
的主动性。 ❖ 新媒介削弱了儿童文学的文学性?
ppt精选版
53
课后思考题
❖ 1、儿童文学历史发展的一般特征主要表现在 哪些方面? 2、简要说说儿童文学审美形态的发展 3、新媒介当代儿童文学发展的意义主要表现 在哪些方面?
ppt精选版
54
第三章 儿童文学的创作主体与 接受对象
ppt精选版
55
第一节 儿童文学的作家
例《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
小头爸爸躺在长椅上,呼噜噜,呼噜 噜睡大觉,大头儿子在公园的草地玩, 太没劲了。他走过去推小头爸爸,可小 头爸爸动也不动。哼!气死我了!大头 儿子朝地上看了看,忽然拿起一只大皮 鞋,走到树下,卟,扔进树下的废物箱 里;还有一只拿出来,把它挂在树上。 嘻嘻,大头儿子开心了,他回到爸爸那 里使劲推,这下终于把爸爸弄醒了。
ppt精选版
18
❖ 思考:儿童文学最大的特征是什么?
❖ 童心、童趣是儿童文学儿童文学的重要特征。它 指儿童文学作品对少年儿童的想象、思想、情感、 心理状态及与之相应的行为的艺术反映。
❖ 游戏性也是儿童文学的特征。儿童作品的情节找不 到任何寓意,而是由一连串小游戏构成的大游戏。 儿童在这场游戏中可尽情地放松自己。作为读者的 儿童,也在游戏的审美中渲泄了平时的压抑,而且 从游戏中找到了心灵的补偿。

《儿童文学》读后感

《儿童文学》读后感

《儿童文学》读后感
彭文博
【期刊名称】《小学生作文辅导(五六年级版)》
【年(卷),期】2018(000)001
【总页数】1页(P97)
【作者】彭文博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阳光小学四年级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在读后感中展示自我才情——向名家学写读后感
2.徜徉儿童文学的海洋,享受儿童文学的乐趣——广西教育出版社携手儿童文学评论家方卫平教授进校园
3.我是票友,我爱玩票——不一样的读后感写作我是票友,我爱玩票--不一样的读后感写作
4.新时代儿童文学价值准则研究——评《新世纪儿童文学新论:1978-2018儿童文学发展史论》
5.儿童文学评奖机制的美中比较研究——以纽伯瑞儿童文学奖与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hought passed through a man's mind, then a grin was seen in the mirror, and the sprite laughed heartily at his clever discovery. • 妖精说:“这实在太好玩了,太好玩了呀!”如 果一个人的脑子闪过一个好的想法,镜子中则会 出现龇咧的笑容,这个妖精对于他这一聪明的发 明高兴得不得了。
儿童文学的翻译 Translating Children’s Literature
熊建新 陈绍琦
Contents
• 1、儿童文学的概念及特征 • 2、中国儿童文学发展史 • 3、儿童文学的语言特点 • 4、儿童文学翻译的原则 • 5、儿童文学翻译策略
1、儿童文学的概念及特征
• 1.1 儿童文学的概念:• 译文一:这朵雪花越长越 大,最后变成了一个女人。 她披着最细的、像无数星 星一样的雪花织成的白纱。
• 译文二:那片雪花变得越 来越大了,最后,它像一 个年轻的女子,穿着最细 的白纱,这些白纱是由成 千上万片像小星星一样的 雪花做的。
• 4.3图文并茂, 乐在其中 • Under blue sky,the horses are running
freely on the grasslands .
• 蓝蓝的天,青青的草,马儿在草原上哒哒 地赛跑.......
• 4.4跨文化转移
• As timid as a rabbit 胆小如鼠 • The apple of one’s eye 掌上明珠 • Red 中国代表喜庆,西方代表暴力 • Cowboy 中国代表悠闲,西方代表冒险 • Dog 中国代表鄙视,西方代表同情 • Dragon 在中国代表高贵,在西方代表凶恶
References
[1]朱自强.对中国儿童文学理论研究方法论的思考[J].东北师大学报,2006. [2]吴艳辉. 浅谈儿童文学翻译的策略]J].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 [3]徐德荣. 儿童文学翻译刍议[J]. 中国翻译,2004. [4]张昆群. 试论鲁迅译介作品对中国儿童文学发展的影响[J]. 作家杂志, 2010. [5]韩泽茹. 儿童文学作品翻译标准探析[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6.
• 2.2现今:
• 仍不断有众多 的、优秀的各国儿童文学作品被译成中文 介绍给中国的儿童读者,同时中国许多儿童文学著作也被 一位各种语言传播到世界各地。随 着时代的发展, 昔日的 一些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也在 “与 时俱进”不断地被重 译, 这足以证明儿童文学翻译的重要 性和必要性。。
3、儿童文学的语言特点
选词简单 准确鲜明
拟声词 叠词 语气词
句型简短 通俗易读
儿童文学翻译的原则
1. 以儿童为中心,为儿童而翻译 (口语、儿化音、拟声词) 2. 消除语言障碍,克服文化差异
3. 准确再现童趣,激发创造想象
4、儿童文学翻译策略
• 4.1生动活泼, 富有“情趣”——童趣 • "That's glorious fun!" said the sprite. If a good
2、中国儿童文学发展史
• 2.1萌芽期:

晚清时期, 那时洋务运动使中国敞开国门, 自此中 国
开始引进国外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如《伊索寓言》、
《金 银岛》等 170多种儿童文学作品), 丰富了中国儿童读
者的 精神。
• 2.2高潮期:

五四前后是中国翻译史上西学翻译的高潮期, 同时 也
催生了儿童文学翻译的热潮。不但儿童 从中汲取到了丰

儿童文学是专为儿童创作并适合他们阅读的、
具有独特艺术性和价值性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
• 通常所说的儿童文学是广义的,它是幼儿文学 (3-6),儿童文学(6-12),少年文学(12-17) 的总称。

儿童文学是指切合儿童年龄特点、适合儿童
阅读欣赏、有利于 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各种形式
的文学作品。
常见的儿童文学体裁
富的精神营养, 而且译者和创作者也从中 获得了儿童文学
翻译和创作的典范和艺术灵感。 因而儿童 文学在“五四”
新文学运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 2.1转型期:
• 上个世纪 八九十年代。这一时期翻译的理念开始转向“ 儿童本位”, 译者努力使用 贴近儿童的现实生存与生活状况 , 贴近儿童的审美意识与 阅读接受心理的语言把国外优秀 的儿童文学作品介绍到中 国, 使儿童文学真正走向儿童。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詹美妮 将之称为“儿童文学回归大地” 。
• “At last spring came, with its warm sunshine.”
• 终于,春天来了,到处是暖洋洋的阳光。
• 4.2句型简短, 通俗易懂
• The flake of snow grew larger and larger; and at last it was like a young lady,dressed in the finest white gauze, made of a million little flakes like stars.
• 儿童诗歌(童谣、儿歌、绕口令、儿童诗) • 短篇故事(童话、语言、神话) • 儿童小说(科幻小说、魔幻小说) • 儿童剧(广播剧、童话剧)
• 1.2儿童文学的特征:
• 1、反映儿童的现实世界和想象世界 • 2、表达儿童情感和愿望 • 3、人物鲜明生动,故事情节丰富 • 4、主题积极明朗,格调轻松,节奏明快 • 5、语言具体、形象、活泼、优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