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应用 公开课教案

合集下载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数学教案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数学教案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数学教案
标题: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数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并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并能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探究、讨论、练习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内容与过程
1. 引入新课:通过一些简单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直角三角形中边长之间的关系,引出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2. 新课讲解:首先回顾勾股定理的内容,然后提出问题: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满足a²+b²=c²,那么这个三角形一定是直角三角形吗?引导学生思考这个问题,从而引入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3. 例题解析:给出几个具体的例子,让学生通过计算验证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否成立。

4. 练习巩固:设计一些习题,让学生自己动手计算,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三、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同时,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数学教案范文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数学教案范文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数学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概念;(2)能够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3)能够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操作、猜测、推理、交流等活动,探索勾股定理的逆定理;(2)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进行证明和解决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定义与性质;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3. 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三角形的类型;4. 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概念及其运用;(2)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三角形的类型。

2. 教学难点:(1)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2)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复习勾股定理的定义及性质;(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2. 新课讲解:(1)介绍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概念;(2)讲解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3)举例说明如何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三角形的类型。

3. 课堂练习:(1)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2)引导学生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五、课后作业:1. 复习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概念及性质;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3. 思考如何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评价:1. 课堂讲解的清晰度和连贯性;2. 学生练习题的完成情况;3. 学生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理解程度和运用能力。

六、教学策略与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勾股定理的逆定理;2. 利用几何画板或实物模型,直观展示三角形的特点,帮助学生理解勾股定理的逆定理;3.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能力;4.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第4讲《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教案

第4讲《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教案
第4讲《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教案
一、教学内容
第4讲《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教案,本讲内容依据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17章《勾股定理》的第三节“逆定理”展开。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概念: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a、b、c(c为最长边)满足a²+b²=c²,则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逆定理的证明:通过作垂线、构造相似三角形等方法,证明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勾股定理逆定理的概念和证明方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证明过程中的几何构造和逻辑推理,我会通过举例和逐步解析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勾股定理逆定理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通过测量实际三角形的边长,并计算平方和,验证勾股定理逆定理。
(3)平方、开方的运算: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容易出错,需要加强练习。
举例:
针对教学难点,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帮助学生突破:
-在讲解逆定理证明过程时,教师可以分步骤讲解,强调每一步的逻辑关系和几何意义。
-对于实际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找出关键信息,并示范解题过程。
-针对平方、开方运算,教师可以设计专门的练习题,让学生反复练习,以提高运算准确性。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的情况?”(如测量墙角、搭建模型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勾股定理逆定理的奥秘。

八年级数学《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教案优秀10篇

八年级数学《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教案优秀10篇

八年级数学《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教案优秀10篇、课堂小结1①角为直角、②垂直、③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能力目标2(1)理解并会证明勾股定理的逆定理;(2)会应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3)知道什么叫勾股数,记住一些觉见的勾股数。

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3判断上述逆命题是否为真命题?对这一问题的解决,学生会感到有些困难,这里教师可做适当的点拨,但要尽可能的让学生的发现和探索,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

教学过程4(1)通过自主学习的开展体验获取数学知识的感受;(2)通过知识的纵横迁移感受数学的辩证特征。

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5利用类比的学习方法,由学生将上节课所学习的勾股定理的逆命题书写出来。

这里分别找学生口述文字;用符号、图形的形式板书逆命题的内容。

所有这些都由学生自己完成,估计学生不会感到困难。

这样设计主要是培养学生善于提出问题的习惯及能力。

重点、难点分析6本节内容的重点是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及其应用。

它可用边的关系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

为判断三角形的形状提供了一个有力的依据。

本节内容的难点是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应用。

在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时,分不清哪一条边作斜边,因此在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三角形的形状时而出错;另外,在解决有关综合问题时,要将给的边的数量关系经过代数变化,最后到达一个目标式,这种“转化〞对学生来讲也是一个困难的地方。

判定直角三角形的方法7勾股定理的内容文字表达(投影显示)符号表述图形(画在黑板上)板书设计8(1)逆定理应用时易出现的错误:分不清哪一条边作斜边(最大边)(2)判定是否为直角三角形的一种方法:结合勾股定理和代数式、方程综合运用。

、定理的应用(投影显示题目上9(1)让学生用文字语言将上述定理的逆命题表述出来(2)学生自己证明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有下面关系: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强调说明:(1)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区别勾股定理是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逆定理是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初中数学《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教案及反思实用

初中数学《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教案及反思实用

初中数学《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教案及反思实用一、教学目标1.理解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并能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并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难点: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勾股定理的内容。

生: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师:非常好!那么,如果有一个三角形,它的三条边的长度分别是3、4、5,我们能判断它是不是直角三角形吗?生:可以,因为3²+4²=5²,所以它是直角三角形。

师:很好!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定理,并学会如何运用它。

2.探索新知(1)讲解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师: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指: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满足a²+b²=c²(其中c是最长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举例说明师: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度分别是5、12、13,我们能判断它是直角三角形吗?生:可以,因为5²+12²=13²,所以它是直角三角形。

师:非常好!这个例子就运用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3.练习巩固(1)课堂练习师:现在我们来做一些练习题,巩固一下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A.边长为6、8、10的三角形B.边长为7、24、25的三角形②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度分别为a、b、c,且a²+b²=c²,判断这个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

(2)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4.解决实际问题师:现在我们来看一个实际问题。

小明家的房子有一面墙,他想要在这面墙上挂一幅画,画的高度是2米,离地面1米。

请问,小明至少需要多长的梯子才能把画挂到墙上?生:我们可以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来解决这个问题。

设梯子的长度为x米,那么梯子与地面的夹角就是直角。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教案设计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教案设计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教案设计活动1(1)总结直角三角形有哪些性质.(2)一个三角形,满意什么条件是直角三角形?设计意图:通过对前面所学学问的归纳总结,联想到用三边的关系是否可以推断一个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提高同学发觉反思问题的力量.师生行为同学分组争论,沟通总结;老师引导同学回忆.本活动,老师应重点关注同学:①能否乐观主动地回忆,总结前面学过的旧学问;②能否“温故知新”.生:直角三角形有如下性质:(1)有一个角是直角;(2)两个锐角互余,(3)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4)在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中,30°的角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师:那么,一个三角形满意什么条件,才能是直角三角形呢?生:有一个内角是90°,那么这个三角形就为直角三角形.生:假如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的和是90°,那么这个三角形也是直角三角形.师:前面我们刚学习了勾股定理,知道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a,b斜边c具有肯定的数量关系即a2+b2=c2,我们是否可以不用角,而用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来判定它是否为直角三角形呢?我们来看一下古埃及人如何做?二、讲授新课活动2问题:据说古埃及人用下图的方法画直角:把一根长蝇打上等距离的13个结,然后以3个结,4个结、5个结的长度为边长,用木桩钉成一个三角形,其中一个角便是直角.这个问题意味着,假如围成的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3、4、5.有下面的关系“32+42=52”.那么围成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画画看,假如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2.5cm,6cm,6.5cm,有下面的关系,“2.52+62=6.52,画出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吗?换成三边分别为4cm、7.5cm、8.5cm.再试一试.设计意图:由特别到一般,归纳猜想出“假如三角形三边a,b,c满意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就为直免三角形的结论,培育同学动手操作力量和寻求解决数学问题的一般方法.师生行为让同学在小组内共同合作,协手完成此活动.老师参加此活动,并给同学以提示、启发.在本活动中,老师应重点关注同学:①能否乐观动手参加.②能否从操作活动中,用数学语言归纳、猜想出结论.③同学是否有克服困难的士气.生:我们不难发觉上图中,第(1)个结到第(4)个结是3个单位长度即AC=3;同理BC=4,AB=5.由于32+42=52.我们围成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生:假如三角形的三边分别是2.5cm,6cm,6.5cm.我们用尺规作图的方法作此三角形,经过测量后,发觉6.5cm的边所对的角是直角,并且2.52+62=6.52.再换成三边分别为4cm,7.5cm,8.5cm的三角形,目标可以发觉8.5cm的边所对的角是直角,且也有42+7.52=8.52.是不是三角形的三边只要有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就能得到一个直角三角形呢?活动3下面的三组数分别是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

勾股定理逆定理的应用(教案)【2023春人教版八下数学优质备课】

勾股定理逆定理的应用(教案)【2023春人教版八下数学优质备课】

17.2.2勾股定理逆定理的应用核心素养目标:1.应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2.灵活应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综合题;3.进一步加深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之间关系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进一步理解勾股定理的逆定理;难点:勾股定理逆定理的灵活应用;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我们已经学习了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你能叙述吗?2.你能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解决哪些问题?二、互助探究探究点一: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答角度问题例题讲解:例1如图,某港口P位于东西方向的海岸线上,“远航”号、“海天”号轮船同时离开港口,各自沿一固定方向航行,“远航”号每小时航行16海里,“海天”号每小时航行12海里.它们离开港口一个半小时后分别位于Q、R处,且相距30海里,如果知道“远航”号沿东北方向航行,能知道“海天”号沿哪个方向航行吗?探究点二: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答面积问题例2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中,∠B=90°,AB=3,BC=4,CD=12,AD=13,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跟踪练习:如图,有一块地,已知,AD=4m,CD=3m,∠ADC=90°,AB=13m,BC=12m.求这块地的面积.探究点三: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答检测问题例3 如图,是一农民建房时挖地基的平面图,按标准应为长方形,他在挖完后测量了一下,发现AB=DC=8m,AD=BC=6m,AC=9m,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帮他检验一下挖的是否合格?跟踪练习:一个零件的形状如图所示,按规定这个零件中∠A和∠DBC都应为直角,工人师傅量得这个零件各边的尺寸如图所示,这个零件符合要求吗?三、课堂小结1.利用勾股定理逆定理求角的度数2.利用勾股定理逆定理求线段的长3.利用勾股定理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四、课堂检测1.如图,直线l上有三个正方形a,b,c,若a,c的面积分别为5和11,则b的面积为()A.4B.6C.16D.552. 如图,△ABC的顶点A,B,C,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方格的格点上,BD⊥AC于点D,则BD的长为()A. 23√5 B. 34√5 C. 45√5 D.56√53. 医院、公园和超市的平面示意图如图所示,超市在医院的南偏东25°的方向,且到医院的距离为300m,公园到医院的距离为400m.若公园到超市的距离为500m,则公园在医院的北偏东的方向.4.如图,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6,则高AD的长是;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 .5. 如图,矩形ABCD中,AB=8,BC=6,将矩形沿AC折叠,点D落在E处,则重叠部分△AFC的面积是多少?五、课后作业必做题:教材习题17.2第4题.选做题:教材习题17.2第12、13、14题.。

2022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公开课教案

2022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公开课教案

17.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方法,能证明勾股定理的逆定理.2.能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别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并能用它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在探索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及其证明方法和运用勾股定理逆定理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形结合的思想,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1.通过用三角形三边的数量关系来判断三角形的形状,体验数与形的内在联系,感受定理与逆定理之间的和谐及辩证统一的关系;2.进一步增强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探究精神.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及其应用.【教学难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课前准备无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问题〔1〕勾股定理的内容是怎样的?〔2〕求以线段a,b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c的长:①a=3,b=4;②a=2.5,b=6;③a=4,b=7.5.〔3〕想一想:分别以〔2〕中a、b、c为三边的三角形的形状会是怎样的?【教学说明】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自主探究,相互交流获得结论,最后教师针对问题〔2〕、〔3〕提醒学生注意它们各自特征,其中〔2〕是由形获得数量关系,而〔3〕是由数量关系得到形的特征,为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引入作铺垫.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探究1 画出三边长分别为3cm、4cm和5cm,2.5cm、6cm和6.5cm,4cm、7.5cm和8.5cm 的三个三角形,用量角器测出较大角的度数,你有什么发现?你能解释其原因吗?【教学说明】将全班同学分成三个小组,分别画出上述三个三角形,然后相互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并帮助有困难同学画出尽可能准确的图形,从而形成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感性认识.猜测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探究2 〔1〕三边长分别为3,4,5的三角形与以3,4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如何?你是怎样得到的?简要说明理由.〔2〕你能否受〔1〕启发,说明分别以2.5cm、6cm、6.5cm和4cm、7.5cm、8.5cm为三边长的三角形也是直角三角形呢?〔3〕如图,假设△ABC的三边a、b、c满足a2+b2=c2,试证明△ABC是直角三角形,请简要地写出证明过程.【教学说明】教师应引导学生利用问题〔1〕、〔2〕的思路完成问题〔3〕的证明,得出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在这期间,教师顺势给出原命题、逆命题、逆定理的概念,最后师生共同给出逆定理的证明过程,在黑板上展示〔也可通过多媒体展示〕,从而帮助学生获得正确认知.证明:如图,画Rt△A′C′B′,使A′C′=b,B′C′=a,∠A′C′B′=90°.∴在Rt△A′C′B′中,有A′B′2=B′C′2+A′C′2=a2+b2.又a2+b2=c2,∴A′B′2=c2,∴A′B′=c.∴△ABC≌△A′B′C′,∴∠ACB=∠A′C′B′=90°,即△ABC是直角三角形.三、典例精析,掌握新知例1判断由线段a,b,c组成的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1〕a=15,b=8,c=17;〔2〕a=13,b=14,c=15.【教学说明】本例可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应关注学生是否是利用两短边的平方和与最长边的平方进行比拟.例2某港口位于东西方向的海岸线上,“远航〞号、“海天〞号轮船同时离开港口,各自沿一固定方向航行,“远航〞号每小时航行16海里,“海天〞号每小时航行12海里,它们离开港口一个半小时后相距30海里,如果知道“远航〞号沿东北方向航行,能知道“海天〞号沿哪个方向航行吗?【分析】由题意,可画出示意图如下图,易知PQ=16×32=24,PR=12×32=18,又RQ=30.∵242+182=576+324=900,RQ2=900,∴PR2+PQ2=RQ2,故以P、Q、R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由“远航〞号沿东北方向航行,故易知“海天〞号沿西北方向航行.例3说出以下命题的逆命题,这些命题的逆命题成立吗?〔1〕两条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2〕如果两个实数相等,那么它们的绝对值相等.【分析】如果一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和题设,那么这两个命题是互逆命题,从而可得〔1〕、〔2〕的逆命题分别为“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如果两个实数的绝对值相等,那么这两个数相等〞,且〔1〕中的逆命题是真命题,〔2〕中的逆命题是假命题.四、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如果三条线段a、b、c满足a2=c2-b2,这三条线段组成的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为什么?2.说出以下命题的逆命题,这些命题的逆命题成立吗?〔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2〕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教学说明】学生自主探究,寻求结论,教师巡视,及时指导,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领悟.【答案】1.是直角三角形,由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可得.2.〔1〕逆命题为对应角相等的三角形全等,该逆命题不成立.〔2〕逆命题为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该逆命题成立.五、师生互动,课堂小结谈谈这节课你的收获有哪些?还有哪些疑问?与同伴交流.课后作业1.布置作业:从教材“〞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教学反思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在掌握了勾股定理的根底上,让学生如何从三边的关系来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即“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由于学生对此在理解上可能有些困难,因此教学时可以实行分层教学,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同一课堂都能学好,为此,可设计三个层次的问题,以到达分层教学目标:第一层次是让学生直接运用定理判断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掌握定理的根本运用;第二层次是强调三角形三边长或三边关系,再判断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这样既稳固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应用,又为下一个层次做好了铺垫;第三层次是灵活运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解决图形面积的计算问题.根据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分割的思想.教案中设计的题型前后照应,使知识有序推进,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反思、感悟的过程,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感受探索、合作的乐趣,并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真正表达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第2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几何体、平面和曲面的意义,能正确判定围成几何体的面是平面还是曲面;了解几何图形构成的根本元素是点、线、面、体及其关系,能正确判定由点、线、面、体经过运动变化形成的简单的几何图形。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应用》教案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应用》教案

第2课时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应用1.进一步理解勾股定理的逆定理;(重点) 2.灵活运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难点)一、情境导入某港口位于东西方向的海岸线上,“远望号”“海天号”两艘轮船同时离开港口,各自沿一固定的方向航行,“远望号”每小时航行16海里,“海天号”每小时航行12海里,它们离开港口1个半小时后相距30海里,如果知道“远望号”沿东北方向航行,能知道“海天号”沿哪个方向航行吗?二、合作探究探究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应用 【类型一】 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求角度如图,已知点P 是等边△ABC内一点,P A =3,PB =4,PC =5,求∠APB 的度数.解析:将△BPC 绕点B 逆时针旋转60°得△BEA ,连接EP ,判断△APE 为直角三角形,且∠APE =90°,即可得到∠APB 的度数.解:∵△ABC 为等边三角形,∴BA =BC .可将△BPC 绕点B 逆时针旋转60°得△BEA ,连EP ,∴BE =BP =4,AE =PC =5,∠PBE =60°,∴△BPE 为等边三角形,∴PE =PB =4,∠BPE =60°.在△AEP 中,AE =5,AP =3,PE =4,∴AE 2=PE 2+P A 2,∴△APE 为直角三角形,且∠APE =90°,∴∠APB =90°+60°=150°.方法总结: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构造△APE 为直角三角形.【类型二】 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求边长在△ABC 中,D 为BC 边上的点,AB =13,AD =12,CD =9,AC =15,求BD 的长.解析: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可判断出△ACD 为直角三角形,即∠ADC =∠ADB =90°.在Rt △ABD 中利用勾股定理可得出BD 的长度.解:∵在△ADC 中,AD =12,CD =9,AC =15,∴AC 2=AD 2+CD 2,∴△ADC 是直角三角形,∠ADC =∠ADB =90°,∴△ADB 是直角三角形.在Rt △ADB 中,∵AD =12,AB =13,∴BD =AB 2-AD 2=5,∴BD 的长为5.方法总结:解题时可先通过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证明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然后再进行转化,最后求解,这种方法常用在解有公共直角或两直角互为邻补角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的图形中.【类型三】 勾股定理逆定理的实际应用如图,是一农民建房时挖地基的平面图,按标准应为长方形,他在挖完后测量了一下,发现AB =DC =8m ,AD =BC =6m ,AC =9m ,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帮他检验一下挖的是否合格?解析: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来解决,运用直角三角形的判别条件,验证它是否为直角三角形.解:∵AB =DC =8m ,AD =BC =6m ,∴AB 2+BC 2=82+62=64+36=100.又∵AC 2=92=81,∴AB 2+BC 2≠AC 2,∴∠ABC ≠90°,∴该农民挖的不合格.方法总结:解答此类问题,一般是根据已知的数据先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然后再作进一步解答.【类型四】 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决方位角问题如图,南北向MN 为我国领海线,即MN 以西为我国领海,以东为公海,上午9时50分,我国反走私A 艇发现正东方有一走私艇以13海里/时的速度偷偷向我领海开来,便立即通知正在MN 线上巡逻的我国反走私艇B 密切注意.反走私艇A 和走私艇C 的距离是13海里,A 、B 两艇的距离是5海里;反走私艇B 测得距离C 艇12海里,若走私艇C 的速度不变,最早会在什么时候进入我国领海?解析:已知走私船的速度,求出走私船所走的路程即可得出走私船所用的时间,即可得出走私船何时能进入我国领海.解题的关键是得出走私船所走的路程,根据题意,CE 即为走私船所走的路程.由题意可知,△ABE 和△ABC 均为直角三角形,可分别解这两个直角三角形即可得出.解:设MN 与AC 相交于E ,则∠BEC =90°.∵AB 2+BC 2=52+122=132=AC 2,∴△ABC 为直角三角形,且∠ABC =90°.∵MN ⊥CE ,∴走私艇C 进入我国领海的最短距离是CE .由S △ABC =12AB ·BC =12AC ·BE ,得BE =6013海里.由CE 2+BE 2=122,得CE =14413海里,∴14413÷13=144169≈0.85(小时)=51(分钟),9时50分+51分=10时41分.答:走私艇C 最早在10时41分进入我国领海.方法总结:用数学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建立合适的数学模型,注意提炼题干中的有效信息,并转化成数学语言.三、板书设计1.利用勾股定理逆定理求角的度数 2.利用勾股定理逆定理求线段的长 3.利用勾股定理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尽量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教师要帮助、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观察能力,又在教学中渗透了人文和探究精神,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教育思想.。

17.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优质课)教学设计

17.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优质课)教学设计

17.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优质课)优秀教学设计1000字教学设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教学目标:1. 理解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2. 能够使用逆定理解决三角形直角问题。

3. 培养学生自信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老师可以让学生回顾一下勾股定理,强调直角三角形的特征和斜边平方等于两条直角边平方和的关系。

二、新知:老师让学生学习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首先,老师列出勾股定理的公式:a²+b²=c²。

然后,老师强调因为右边的平方和等于左边的平方和,所以如果c²=a²+b²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三、讲解:老师为学生讲解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边中,某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就是直角三角形。

四、练习:老师让学生完成以下练习,巩固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运用能力。

1、在图中,AB=25,BC=24,AC=7,则△ABC是什么三角形?2、在图中,AB=10,AC=6,BC=8,则△ABC是什么三角形?3、在图中,AB=13,AC=12,则BC的值是多少?五、展示:老师通过学生的练习,展示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应用。

六、总结:老师总结课程,让学生复习并归纳勾股定理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以及它们在解决直角三角形问题中的应用。

七、作业:老师布置勾股定理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作业,要求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运用勾股定理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讲解、练习、展示、总结教学工具:黑板、彩色粉笔、PPT评估方法:学生完成的课堂练习和作业,以及他们在课堂上所展示的应用。

教学反思:教师需要注意在讲解中,既要强调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概念和公式,也要注重其实际应用。

在练习和布置作业中,老师需要注意难易程度的掌控,要让学生既能够完成,又能够得到提高。

在展示中,老师应该强调问题的解决方法,并及时纠正错误。

在总结时,老师需要重点强调勾股定理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区别和应用,以及怎样能够更好地运用勾股定理和逆定理解决问题。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教案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教案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教案教案标题: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概念和含义。

2. 掌握使用逆定理求解直角三角形的边长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黑板、白板、标尺、直角三角形模型等。

2. 学生准备:铅笔、直尺、计算器等。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或展示一个直角三角形的图片,引起学生对勾股定理的回忆。

2. 教师简要介绍勾股定理,并提问学生:在已知两条直角边长的情况下,如何求解斜边长?步骤二:引入逆定理(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已知斜边和一条直角边的长度,能否求解另一条直角边的长度?2. 教师向学生介绍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已知斜边c 和一条直角边a的长度,可以通过逆定理求解另一条直角边b的长度。

3. 教师通过具体的例子说明逆定理的应用方法。

步骤三:讲解逆定理的证明(15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逆定理的证明方法:使用代数运算和数学推理。

2. 教师通过黑板或课件,以代数形式呈现勾股定理和逆定理的公式。

3. 教师通过具体的数值代入和推理,展示逆定理的证明过程。

步骤四:练习与巩固(15分钟)1. 教师提供一些直角三角形的问题,要求学生运用逆定理求解未知边长。

2. 学生在课堂上个别或小组完成练习题,并与同学讨论解题思路和方法。

3. 教师在黑板上逐步展示解题过程,并与学生共同讨论解答。

步骤五:拓展与应用(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逆定理只适用于直角三角形吗?如果不是直角三角形,能否使用逆定理?2. 教师向学生介绍逆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测量高楼的高度、测量不可直接测量的距离等。

步骤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勾股定理和逆定理的概念和应用方法。

2. 学生分享对本节课的学习感悟和困惑,教师进行解答和指导。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在课后自主查找更多直角三角形的问题,并运用逆定理进行解答。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教案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教案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教案设计新课一、证明勾股定理的逆定理1.请大家自行分析命题的题设、结论,画出图形,写出已知和求证并证明.已知:ABC∆的三边长分别,,a b c满足222a b c+=.求证:ABC∆是直角三角形.证明:画Rt'''A B C∆,使''B C a=,''A C b=,'90C∠=︒.2222''''''Rt ABCA B B C A C a b∆=+=+在中,222a b c+=,2''A B c c∴==.'''ABC A B C∴∆∆在和中,''''''AB c A BBC a B CAC b A C==⎧⎪==⎨⎪==⎩'''.ABC A B C∴∆≅∆'90.C C∴∠=∠=︒ABC∴∆是直角三角形.2.归纳定理(1)探讨新命题与勾股定理的关系命题和结论正好相反的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原命题: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a b斜边长为c,那么222a b c+=.逆命题:勾股定理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a b c满足222a b c+=,那么这个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2)勾股定理逆定理的作用——判定直角三角形的一个依据.引导学生证明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体会从猜想到证明的认识几何图形的过程,提升直观想象和推理的素养.引导学生从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去认识勾股定理.例题二、应用例1 写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这些命题的逆命题成立吗?⑴内错角相等,两条直线平行;⑵对顶角相等.例1设计意图:理解原命题与逆命题的关系.(1)22a b += 2217c ==22a b ∴+=90C ∴∠=ABC ∴∆1,(n >∴221n n -+>211,n >-∴22a b n +=(22c n =+( a ∴∴∠例3 在正方形ABCD 中,E 是BC 的中点,F 是CD 上一点,且14CF CD =.求证:90.AEF ∠=︒分析: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90AEF ∠=︒,只要证222AE EF AF +=即可.所以分别在直角ABE ECF ADF ∆∆∆、、中计算AE EF AF 、、的长度即可.解: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 AB BC CD AD ∴===,90B C D ∴∠=∠=∠=︒.设=4AB BC CD AD k ===,11444CF CD k k ∴===., 43DF CD CF k k k ∴=-=-=.E 是BC 的中点,114222BE CE BC k k ∴====.在Rt ABE ECF ADF ∆∆∆、、中, 222222=(4)(2)20AE AB BE k k k +=+=, 222222=(2)5EF EC CF k k k +=+=,222222=(4)325AF AD DF k k k +=+=()222AE EF AF ∴+=.90.(AEF ∴∠=︒勾股定理逆定理)例3. 综合运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解决问题,提升数学推理的素养. 总结1. 学到了哪些知识?(1)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做用判定直角三角形的一个依据 (2)逆命题于原命题的什么关系?命题和结论正好相反,原命题成立,它的逆命题可能成立也可能不成立.2. 学到了哪些知识?(1)如何得到勾股定理的特殊 一般 猜想 证明 (2)如何证明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构造直角三角形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领悟数学方法.1. 写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这些命题的逆命题成立吗? ⑴同旁内角互补,两条直线平行;⑵如果两个实数相等,那么它们的平方相等。

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综合运用优秀教案

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综合运用优秀教案

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综合运用优秀教案本教案主要介绍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概念、性质和运用方法,并通过实例进行讲解和练习,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应用,提高数学思维和解题能力。

一、教学目标1. 理解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概念和性质;2. 掌握勾股定理和逆定理的运用方法;3.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题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勾股定理的概念和性质;2. 勾股定理的运用方法;3.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及其运用方法;4. 勾股定理和逆定理的综合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课件展示勾股定理的图形和公式,引导学生了解勾股定理的概念和性质。

2. 讲解:详细讲解勾股定理的公式和推导过程,并通过实例进行说明。

3. 练习:设计一些勾股定理的应用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思考和解答,提高解题能力。

4. 引入逆定理:讲解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概念和公式,并通过实例进行说明。

5. 练习逆定理:设计一些勾股定理逆定理的应用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思考和解答,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6. 综合练习:设计一些综合应用题,让学生综合运用勾股定理和逆定理,提高数学思维和解题能力。

7. 总结:结合实例,让学生回顾和总结课程内容,加深对勾股定理和逆定理的理解与掌握。

四、教学评估1. 学生课堂参与情况和表现;2. 学生完成的练习和作业;3. 考试成绩和解题方法。

五、教学资源1. 课件;2. 练习题和作业;3. 参考书籍和资料。

六、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勾股定理和逆定理的概念和性质,设计了丰富的练习题和应用题,帮助学生提高了数学思维和解题能力。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理解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公开课教案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公开课教案

17.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第1课时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1.能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重点) 2.灵活运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解决问题;(难点) 3.理解原命题、逆命题、逆定理的概念及关系.(重点) 一、情境导入古埃及人曾经用下面的方法画直角:将一根长绳打上等距离的13个结,然后用桩钉成一个三角形(如图),他们认为其中一个角便是直角.你知道这是什么道理吗? 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类型一】 判断三角形的形状如图,正方形网格中的△ABC ,若小方格边长为1,则△ABC 的形状为( )A .直角三角形B .锐角三角形C .钝角三角形D .以上答案都不对 解析:∵正方形小方格边长为1,∴BC=52+52=52,AC =32+32=32,AB=22+82=68.在△ABC 中,∵BC 2+AC 2=50+18=68,AB 2=68,∴BC 2+AC 2=AB 2,∴△ABC 是直角三角形.故选A.方法总结:要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构造出三角形,然后求出三条边的大小,用较小的两条边的平方和与最大的边的平方比较,如果相等,则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否则不是. 【类型二】 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证明垂直关系如图,已知在正方形ABCD 中,AE =EB ,AF =14AD .求证:CE ⊥EF .解析:根据题设提供的信息,可将需证明垂直关系的两条线段转化到同一直角三角形中,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进行证明.证明:连接CF .设正方形的边长为4,∵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AB =BC =CD =DA =4.∵点E 为AB 中点,AF =14AD ,∴AE=BE =2,AF =1,DF =3.由勾股定理得EF 2=12+22=5,EC 2=22+42=20,FC 2=42+32=25.∵EF 2+EC 2=FC 2,∴△CFE 是直角三角形,且∠FEC =90°,即EF ⊥CE .方法总结: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可以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所以此定理也是判定垂直关系的一个主要的方法.【类型三】 勾股数判断下列几组数中,一定是勾股数的是( )A .1,2,3B .8,15,17C .7,14,15 D.35,45,1解析:选项A 不是,因为2和3不是正整数;选项B 是,因为82+152=172,且8、15、17是正整数;选项C 不是,因为72+142≠152;选项D 不是,因为35与45不是正整数.故选B.方法总结:勾股数必须满足:①三个数必须是正整数,例如:2.5、6、6.5满足a 2+b 2=c 2,但是它们不是正整数,所以它们不是勾股数;②一组勾股数扩大相同的整数倍得到三个数仍是一组勾股数.【类型四】 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决面积问题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B=90°,AB =8,BC =6,CD =24,AD =26,求四边形ABCD 的面积.解析:连接AC ,根据已知条件可求出AC ,再运用勾股定理可证△ACD 为直角三角形,然后可分别求出两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两者面积相加即为四边形ABCD 的面积.解:连接AC .∵∠B =90°,∴△ABC 为直角三角形,∴AC 2=AB 2+BC 2=82+62=102,∴AC =10.在△ACD 中,∵AC 2+CD 2=100+576=676,AD 2=262=676,∴AC 2+CD 2=AD 2,∴△ACD 为直角三角形,且∠ACD =90°.∴S 四边形ABCD =S △ABC +S △ACD =12×6×8+12×10×24=144. 方法总结:将求四边形面积的问题可转化为求两个直角三角形面积和的问题,解题时要利用题目信息构造出直角三角形,如角度,三边长度等.探究点二:互逆命题与互逆定理写出下列各命题的逆命题,并判断其逆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1)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2)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3)相等的角是内错角; (4)有一个角是60°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解析:求一个命题的逆命题时,分别找出各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将其互换即可得原命题的逆命题.解:(1)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真命题;(2)如果两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垂直于同一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真命题;(3)内错角相等,假命题; (4)等边三角形有一个角是60°,真命题. 方法总结:判断一个命题是真命题需要进行逻辑推理,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需要举出反例即可.三、板书设计1.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及勾股数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满足a 2+b 2=c 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2.互逆命题与互逆定理在本课时教学过程中,应以师生共同探讨为主.激励学生回答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课堂上师生互动频繁,既保证课堂教学进度,又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学生在探讨过程中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17.1 勾股定理第1课时 勾股定理1.经历探索及验证勾股定理的过程,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重点)2.掌握勾股定理,并运用它解决简单的计算题;(重点) 3.了解利用拼图验证勾股定理的方法.(难点)一、情境导入如图所示的图形像一棵枝叶茂盛、姿态优美的树,这就是著名的毕达哥拉斯树,它由若干个图形组成,而每个图形的基本元素是三个正方形和一个直角三角形.各组图形大小不一,但形状一致,结构奇巧.你能说说其中的奥秘吗?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勾股定理【类型一】直接运用勾股定理如图,在△ABC中,∠ACB=90°,AB=13cm,BC=5cm,CD⊥AB于D,求:(1)AC的长;(2)S△ABC;(3)CD的长.解析:(1)由于在△ABC中,∠ACB=90°,AB=13cm,BC=5cm,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出AC的长;(2)直接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求出S△ABC;(3)根据面积公式得到CD·AB=BC·AC即可求出CD.解:(1)∵在△ABC中,∠ACB=90°,AB=13cm,BC=5cm,∴AC=AB2-BC2=12cm;(2)S△ABC=12CB·AC=12×5×12=30(cm2);(3)∵S△ABC=12AC·BC=12CD·AB,∴CD=AC·BCAB=6013cm.方法总结:解答此类问题,一般是先利用勾股定理求出第三边,然后利用两种方法表示出同一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然后根据面积相等得出一个方程,再解这个方程即可.【类型二】分类讨论思想在勾股定理中的应用在△ABC中,AB=15,AC=13,BC边上的高AD=12,试求△ABC的周长.解析:本题应分△ABC为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两种情况进行讨论.解:此题应分两种情况说明:(1)当△ABC为锐角三角形时,如图①所示.在Rt△ABD中,BD=AB2-AD2=152-122=9.在Rt△ACD中,CD=AC2-AD2=132-122=5,∴BC=5+9=14,∴△ABC的周长为15+13+14=42;(2)当△ABC为钝角三角形时,如图②所示.在Rt△ABD中,BD=AB2-AD2=152-122=9.在Rt△ACD中,CD=AC2-AD2=132-122=5,∴BC=9-5=4,∴△ABC的周长为15+13+4=32.∴当△ABC为锐角三角形时,△ABC的周长为42;当△ABC为钝角三角形时,△ABC的周长为32.方法总结:解题时要考虑全面,对于存在的可能情况,可作出相应的图形,判断是否符合题意.【类型三】勾股定理的证明探索与研究:方法1:如图:对任意的符合条件的直角三角形ABC绕其顶点A旋转90°得直角三角形AED,所以∠BAE=90°,且四边形ACFD是一个正方形,它的面积和四边形ABFE的面积相等,而四边形ABFE的面积等于Rt△BAE和Rt△BFE的面积之和.根据图示写出证明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时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应用
1.进一步理解勾股定理的逆定理;(重点)
2.灵活运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难点)
一、情境导入
某港口位于东西方向的海岸线上,“远望号”“海天号”两艘轮船同时离开港口,各自沿一固定的方向航行,“远望号”每小时航行16海里,“海天号”每小时航行12海里,它们离开港口1个半小时后相距30海里,如果知道“远望号”沿东北方向航行,能知道“海天号”沿哪个方向航行吗?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应用 【类型一】 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求角度
如图,已知点P 是等边△ABC 内
一点,P A =3,PB =4,PC =5,求∠APB 的度数.
解析:将△BPC 绕点B 逆时针旋转60°得△BEA ,连接EP ,判断△APE 为直角三角形,且∠APE =90°,即可得到∠APB 的度数.
解:∵△ABC 为等边三角形,∴BA =BC .可将△BPC 绕点B 逆时针旋转60°得△BEA ,连EP ,∴BE =BP =4,AE =PC =5,∠PBE =60°,∴△BPE 为等边三角形,∴PE =PB =4,∠BPE =60°.在△AEP 中,AE =5,AP =3,PE =4,∴AE 2=PE 2+P A 2,∴△APE 为直角三角形,且∠APE =90°,∴∠APB =90°+60°=150°.
方法总结: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判
定与性质以及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决问题
的关键是根据题意构造△APE 为直角三角形.
【类型二】 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求边长
在△ABC 中,D 为BC 边上的点,
AB =13,AD =12,CD =9,AC =15,求BD 的长.
解析: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可判断出△ACD 为直角三角形,即∠ADC =∠ADB =90°.在Rt △ABD 中利用勾股定理可得出BD 的长度.
解:∵在△ADC 中,AD =12,CD =9,AC =15,∴AC 2=AD 2+CD 2,∴△ADC 是直角三角形,∠ADC =∠ADB =90°,∴△ADB 是直角三角形.在Rt △ADB 中,∵AD =12,AB =13,∴BD =AB 2-AD 2=5,∴BD 的长为5.
方法总结:解题时可先通过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证明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然后再进行转化,最后求解,这种方法常用在解有公共直角或两直角互为邻补角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的图形中.
【类型三】 勾股定理逆定理的实际应用
如图,是一农民建房时挖地基的
平面图,按标准应为长方形,他在挖完后测量了一下,发现AB =DC =8m ,AD =BC =6m ,AC =9m ,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帮他检验一下挖的是否合格?
解析: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来解决,运用直角三角形的判别条件,验证它是
否为直角三角形.
解:∵AB =DC =8m ,AD =BC =6m ,∴AB 2+BC 2=82+62=64+36=100.又∵AC 2=92=81,∴AB 2+BC 2≠AC 2,∴∠ABC ≠90°,∴该农民挖的不合格.
方法总结:解答此类问题,一般是根据已知的数据先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然后再作进一步解答.
【类型四】 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决方位角问题
如图,南北向MN 为我国领海线,
即MN 以西为我国领海,以东为公海,上午9时50分,我国反走私A 艇发现正东方有一走私艇以13海里/时的速度偷偷向我领海开来,便立即通知正在MN 线上巡逻的我国反走私艇B 密切注意.反走私艇A 和走私艇C 的距离是13海里,A 、B 两艇的距离是5海里;反走私艇B 测得距离C 艇12海里,若走私艇C 的速度不变,最早会在什么时候进入我国领海?
解析:已知走私船的速度,求出走私船所走的路程即可得出走私船所用的时间,即可得出走私船何时能进入我国领海.解题的关键是得出走私船所走的路程,根据题意,CE 即为走私船所走的路程.由题意可知,△ABE 和△ABC 均为直角三角形,可分别解这两个直角三角形即可得出.
解:设MN 与AC 相交于E ,则∠BEC
=90°.∵AB 2+BC 2=52+122=132=AC 2,∴△ABC 为直角三角形,且∠ABC =90°.∵MN ⊥CE ,∴走私艇C 进入我国领海的最短距离是CE .由S △ABC =12AB ·BC =
12AC ·BE ,得BE =60
13海里.由CE 2+BE 2=122,
得CE =14413海里,∴14413÷13=144
169≈0.85(小
时)=51(分钟),9时50分+51分=10时41
分.
答:走私艇C 最早在10时41分进入我国领海.
方法总结:用数学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建立合适的数学模型,注意提炼题干中的有效信息,并转化成数学语言.
三、板书设计
1.利用勾股定理逆定理求角的度数 2.利用勾股定理逆定理求线段的长 3.利用勾股定理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尽量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教师要帮助、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观察能力,又在教学中渗透了人文和探究精神,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教育思想.
17.1 勾股定理
第1课时 勾股定理
1.经历探索及验证勾股定理的过程,
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重点)
2.掌握勾股定理,并运用它解决简单的计算题;(重点)
3.了解利用拼图验证勾股定理的方法.(难点)
一、情境导入
如图所示的图形像一棵枝叶茂盛、姿态优美的树,这就是著名的毕达哥拉斯树,它由若干个图形组成,而每个图形的基本元素是三个正方形和一个直角三角形.各组图形大小不一,但形状一致,结构奇巧.你能说说其中的奥秘吗?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勾股定理
【类型一】直接运用勾股定理
如图,在△ABC中,∠ACB=90°,
AB=13cm,BC=5cm,CD⊥AB于D,求:
(1)AC的长;
(2)S△ABC;
(3)CD的长.
解析:(1)由于在△ABC中,∠ACB=
90°,AB=13cm,BC=5cm,根据勾股定理
即可求出AC的长;(2)直接利用三角形的面
积公式即可求出S△ABC;(3)根据面积公式得
到CD·AB=BC·AC即可求出CD.
解:(1)∵在△ABC中,∠ACB=90°,
AB=13cm,BC=5cm,∴AC=AB2-BC2=
12cm;
(2)S△ABC=
1
2CB·AC=
1
2×5×12=
30(cm2);
(3)∵S△ABC=
1
2AC·BC=
1
2CD·AB,∴CD

AC·BC
AB=
60
13cm.
方法总结:解答此类问题,一般是先利
用勾股定理求出第三边,然后利用两种方法
表示出同一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然后根据
面积相等得出一个方程,再解这个方程即
可.
【类型二】分类讨论思想在勾股定理
中的应用
在△ABC中,AB=15,AC=13,
BC边上的高AD=12,试求△ABC的周长.
解析:本题应分△ABC为锐角三角形和
钝角三角形两种情况进行讨论.
解:此题应分两种情况说明:
(1)当△ABC为锐角三角形时,如图①
所示.在Rt△ABD中,BD=AB2-AD2=
152-122=9.在Rt△ACD中,CD=
AC2-AD2=132-122=5,∴BC=5
+9
=14,∴△ABC的周长为15+13+14=42;
(2)当△ABC为钝角三角形时,如图②
所示.在Rt△ABD中,BD=AB2-AD2=
152-122=9.在Rt△ACD中,CD=
AC2-AD2=132-122=5,∴BC=9-5
=4,∴△ABC的周长为15+13+4=32.∴
当△ABC为锐角三角形时,△ABC的周长
为42;当△ABC为钝角三角形时,△
ABC
的周长为32.
方法总结:解题时要考虑全面,对于存
在的可能情况,可作出相应的图形,判断是
否符合题意.
【类型三】勾股定理的证明
探索与研究:
方法1:如图:
对任意的符合条件的直角三角形ABC
绕其顶点A旋转90°得直角三角形AED,所
以∠BAE=90°,且四边形ACFD是一个正
方形,它的面积和四边形ABFE的面积相等,
而四边形ABFE的面积等于Rt△BAE和
Rt△BFE的面积之和.根据图示写出证明勾
股定理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