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3基于~核心素养的基地校本课程教学教程实践研究计划申请申报书
中小学课题申报书:核心素养视域下科学课实验教学改进与创新研究
核心素养视域下科学课实验教学改进与创新研究学科分类:基础教育课题类别:一般课题关键词:核心素养,科学课,实验教学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一、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一)问题的提出核心素养是学生适应当今与未来发展的最为关键的一种素养。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其核心活动是引导孩子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去进行验证,强调学生探究的过程与方法的核心是以“探究”为轴心的科学活动。
实验教学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和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
在科学课的实际教学实践中,但部分传统实验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
如,实验教学中的仪器欠缺或者不够完善,科学教科书上还有很多内容没有现成的仪器配备,教科书上有些实验方法操作复杂,现象不够明显、欠直观,有的实验教学探究用时多,实验手段存在操作技术上的许多障碍、实验数据误差大、观察微小实验现象受到限制等问题。
新课程改革要求小学科学教师对实验进行改进和创新,通过研究小学科学实验设计,从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法进行改进和创新,设计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易于操作、现象直观明显、学生喜爱的实验教学,让学生在愉快的实验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迈进科学的殿堂,提高科学探究活动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课题界定1.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一个类概念,是一个人面对真实、复杂的情境时,综合运用知识、技能、态度等多方面从而解决问题的关键能力。
本研究所针对的是小学科学核心素养,包括科学习惯、科学方法、探究能力、科学态度及科学精神等。
2.科学课。
主要是指目前我国排入课表,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3.实验教学。
小学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在科学课中必不可少。
实验教学是学生获取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实验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应用已有知识、技能,运用其感官、器材有目的地认识在人为控制条件下的事物和规律的一种课堂教学,是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探究而获得新知识,形成新技能,提升探究能力的教学过程。
省级课题申请书
一、课题名称基于核心素养的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二、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核心素养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
农村小学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质量的提升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限制,农村小学在课程资源、师资力量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
因此,开展基于核心素养的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对于提高农村小学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具有深远意义。
三、课题研究目标与内容研究目标:1. 构建基于核心素养的农村小学校本课程体系;2. 探索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有效策略;3. 提高农村小学教师课程开发与实施能力;4. 促进农村小学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研究内容:1. 农村小学核心素养现状调查与分析;2. 基于核心素养的农村小学校本课程体系构建;3. 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研究;4. 农村小学教师课程开发与实施能力提升策略研究;5. 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效果评价。
四、课题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收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2. 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农村小学核心素养现状;3. 行动研究法:结合农村小学实际情况,开展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4. 经验总结法:对研究过程中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形成可推广的模式。
技术路线:1. 准备阶段:确定研究主题,组建研究团队,制定研究方案;2. 实施阶段:开展调查研究,进行课程开发与实施,收集相关数据;3. 总结阶段:对研究过程进行分析,总结经验,形成研究报告。
五、课题预期成果1. 形成一套基于核心素养的农村小学校本课程体系;2. 提出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有效策略;3. 提升农村小学教师课程开发与实施能力;4. 促进农村小学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5. 形成一套可推广的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模式。
中小学课题申报书:基于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学科分类:基础教育课题类别:一般课题关键词:核心素养校本课程学科深度融合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一、问题的提出2015年3月30日,一个崭新的概念——“核心素养”,首次出现在国家文件中。
在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核心素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
今天,这个概念体系正在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深化的方向。
不同于一般意义的“素养”概念,“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
从价值取向上看,它“反映了学生终身学习所必需的素养与国家、社会公认的价值观”。
从指标选取上看,它既注重学科基础,也关注个体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个人终身发展所必备的素养;不仅反映社会发展的最新动态,同时注重本国历史文化特点和教育现状。
在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了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准则。
落到学校教育上,还需解决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如何“落地”的问题。
一方面,核心素养指导、引领、辐射学科课程教学,彰显学科教学的育人价值,使之自觉为人的终身发展服务,“教学”升华为“教育”。
另一方面,核心素养是学科壁垒的“溶化剂”。
以核心素养体系为基,各学科教学将实现统筹统整。
比如“语言素养”,它并非专属语文一家,体育课也有——有可能只是手势、眼神,一个快球、快攻,现代社会中,人们有效交流的非文字信号能力也是“语言素养”。
从“知识核心时代”走向“核心素养时代”,必须改变中小学评价以知识掌握为中心的局面,必须建立完善符合核心素养要求,符合学生实际的校本课程体系,并与之相配套的课程评价标准。
二、课题界定1.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和创新实践。
校本教研申请书
尊敬的校领导:您好!为了进一步提升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根据学校校本教研工作的总体部署,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向学校申请开展校本教研活动。
以下是具体申请内容:一、申请背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需求,我校积极寻求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在此背景下,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有助于我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促进教育教学改革。
二、申请目的1. 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2. 优化教学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3. 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教学模式;4. 增强教师团队凝聚力,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三、申请内容1. 校本教研主题: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主题,开展各学科、各年级的校本教研活动。
2. 校本教研形式:包括教学观摩、教学研讨、教学反思、课题研究、教学案例分享等。
3. 校本教研时间:每周安排一次教研活动,每次活动时间为2小时。
4. 校本教研人员:全体教师参与,学校领导、教研组长、骨干教师担任指导教师。
5. 校本教研内容:(1)开展教学观摩,通过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提高自身教学水平;(2)组织教学研讨,针对教学中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3)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效果;(4)开展课题研究,针对教育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5)分享教学案例,推广优秀教学经验,促进教师共同成长。
四、申请保障1. 时间保障:学校将确保校本教研活动的时间安排,为教师提供充足的学习和交流时间;2. 资源保障:学校将提供必要的教研资源,如图书、资料、网络等;3. 经费保障:学校将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确保校本教研活动的顺利开展;4. 评价保障:学校将建立校本教研评价机制,对教研活动进行跟踪评价,确保教研效果。
五、预期效果通过开展校本教研活动,预计达到以下效果:1. 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培养一批优秀骨干教师;2. 优化教学资源,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教学模式;3. 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4. 增强教师团队凝聚力,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中小学课题申报书:基于核心素养的学校课程体系建设实践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的学校课程体系建设实践研究学科分类:基础教育课题类别:重点课题关键词:核心素养、课程体系、实践研究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1.1问题的提出1.1.1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需要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研制是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是我国教育总目标在当前社会背景下的一个具体阐述,属于宏观教育目标层面,是我国教育未来发展的顶层设计与架构。
课程是实现育人旨趣的最重要载体,如何让这个顶层设计在学校教育情境中落地,需要依赖于学校课程的整体规划与实施。
因此研究基于核心素养的学校课程体系建设具有十分必要。
1.1.2 构建学校课程体系的需要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确立明确了国家、地方和学校的课程管理权责,在此背景下学校不再只是简单的安排和实施国家课程计划,而是要依据国家和地方课程计划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和实施课程方案。
学校成为课程体制中的关键管理者,其核心的工作就是构建学校课程体系,即由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构成了一个学校的课程整体。
然而由于课程领导力和课程意识的制约,学校课程体系建设仍显薄弱,有必要在实践中去进一步理清相关基本问题,提升学校课程体系建设品质。
1.1.3基于学校课程建设的现状随着课程改革的日渐深入,课程权力逐步解放与下移,在赋予了地方和学校空前的权力与责任的同时,深化了对课程的认识,提升了课程意识与课程能力,实现了我国基础教育从教学到课程的转向。
可以明显的感觉到,越来越多的学校将课程建设作为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为学生提供丰富可选择的高品质课程成为衡量学校办学品质的关键指标。
但是,在中小学课程建设仍然存在着一些实践困境,如课程开发的盲目与随意,课程开设与学校教育哲学之间关联度不高;片面理解课程建设,只重视校本课程开发,忽视了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等问题。
1.2课题界定1.2.1核心素养核心素养,即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小学教育课题申报书: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创意课程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创意课程研究学科分类:基础教育课题类别:一般课题关键词:核心素养创意课程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一.问题的提出当前党和国家,把核心素养的培养问题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已经全面深入研究学生的核心素养问题,因为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按需传教的根本问题。
我们的国家要发展,我们国家的新生力也需要发展。
我们需要研究21世纪的学生应该具有怎样的素养,才能够融入未来的社会,才能够推动社会的整体发展,才能追上国际教育的发展趋势。
如何进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最终还是要落在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上。
愿景是蓝图,而课程是旅程。
近年来,我们可以看到课程转型升级路径:由侧重知识教育,转向能力教育,再到关注核心素养,数学课程的探索进一步走向多元。
新课程强调对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课程设置更趋于多元化、特色化。
基于以上思考,我们决定进行“小学数学创意课程”的研究,创意课程是专门为儿童开发的课程,为学生个性发展及差异发展提供空间,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初步的创新意识得到不同程度地发展。
二.课题界定小学数学创意课程是以小学数学课程知识为载体,从课程内容的意义空间、文化内涵、生活底蕴中去延伸、开拓,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素养为核心的校本课程。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在基于核心素养进行课程建设的研究上,国际组织、部分发达国家及我国台湾己经进行了诸多探索。
核心素养在德国、挪威、瑞典、芬兰、丹麦、波兰等许多国家己经被当成教育目标的重要来源,并规划成为重要学习领域的课程方案架构以推动课程改革。
“创意课程”是近两年小学教育界课程改革的热门词汇,而由北京亦庄实验小学开创并实践的“全课程”改革,无疑是引领潮流的范本。
北京亦庄实验小学李振村校长这样解释“全课程”:以全人培养为目标,以国家课标为引领,以项目学习为抓手,以跨学科整合为基本策略,覆盖学校全部生活的综合性课程改革;“通俗说法”就是学得更饱满,更开放,更有情趣,更接地气。
教学实践基地项目申请书(3篇)
第1篇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实践教学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实践教学基地作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平台,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我校拟建设一个具有先进设施、丰富资源和良好管理的高水平教学实践基地。
二、项目目标1. 建设一个功能完善、设施先进的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
2.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3. 加强校企合作,促进产学研一体化,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4. 提升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扩大社会影响力。
三、项目内容1. 实践教学基地选址实践教学基地选址位于我校校园内,交通便利,周边环境优美,具备良好的教学条件。
2.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内容(1)实验室建设:根据我校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目标,建设一批具有先进水平的实验室,如:电子信息实验室、化学实验室、机械实验室等。
(2)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与知名企业合作,建设一批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践环境。
(3)创新创业基地建设:设立创新创业基金,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项目支持,培养创新创业人才。
(4)实践教学课程建设:开发一批具有实践性和创新性的实践教学课程,丰富实践教学资源。
3. 实践教学基地管理(1)建立健全实践教学基地管理制度,明确各岗位职责,确保实践教学基地的正常运行。
(2)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
(3)加强实践教学基地设施设备维护,确保实践教学设备正常运行。
四、项目实施计划1. 项目前期准备(2023年1月-3月)(1)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确定项目实施方案。
(2)编制项目预算,争取资金支持。
(3)组织项目团队,明确各成员职责。
2. 项目建设阶段(2023年4月-2024年12月)(1)完成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创新创业基地建设。
(2)开发实践教学课程,丰富实践教学资源。
小学教育课题申报书:小学学科核心素养理论与实践研究
小学学科核心素养理论与实践研究学科分类:基础教育课题类别:重点课题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理论与实践预期研究成果:论文集课题设计论证一、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一)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1.国内现状为把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关于立德树人的要求落到实处,2014年,教育部研制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2016年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正式发布,从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维度定义“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并将其归纳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6大素养。
2.国外现状目前,世界许多国家都在推进以核心素养为培养目标的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
在推进过程中,各国采取的方式主要是把核心素养转化为学科素养,推动课程改革。
欧盟1/3的国家都在国家层面上制定“以核心素养”为培养目标的课程标准。
爱尔兰把核心素养融入一系列不同阶段的学科课程标准中。
法国在2005年开始制定融入“核心素养”的教育新法案,新法案在2013年得以实施。
西班牙、荷兰、澳大利亚、加拿大魁北克地区、英国苏格兰地区等也都制定以核心素养为教学标准的课程大纲。
(二)选题意义教育和教学不可分割,学科课程结构决定学生的素养结构,要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学生只有在各学科课堂教学中培养核心素养,才能成功地适应社会、适应未来,和世界接轨。
小学生注重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对以往课改的延续、总结与提升,学生的发展需要高级素养,国家参与与国际竞争需要这些高级素养。
(三)选题研究价值核心素养培养必须从小学生开始,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进行立德树人都应以核心素养来引领。
教育工作者就是要认真的把学生终生管用的核心素养提炼出来融入到学科课堂教学中。
小学教育课题申报书: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小学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小学课程体系建设研究学科分类:基础教育课题类别:重点课题关键词:核心素养;课程体系;整合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1.1问题的提出在全球化、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的背景下,各国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这种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和人才的竞争。
为此,以经济发展为核心,科技创新为动力,致力于培养拥有21世纪核心素养的公民,逐渐成为世界发展的主题。
各国出台的核心素养框架,尽管在细节上略有不同,但是都是为了迎接21世纪的挑战,强调要培养学生批判和创造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公民责任和社会参与意识。
教育正由知识本位时代走向核心素养时代,课程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和手段。
但由于我国核心素养提出的时间并不长,尚处于框架制订和论证阶段,还缺少广泛的、系统的教育实践。
因此,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目标,将这些素养融入课程中,重构中小学课程体系,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核心素养培养道路,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要务。
1.2课题的界定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一个多维度、多层面、动态发展的概念,其内涵指向人的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生活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核心素养具有关键性、必要性、重要性的特征,可以促成各学习领域学科课程发展的整合与连贯,进而构建各教育阶段课程的连贯体系。
整合:强调联结与融合,这种联结与融合是持续的、动态的和以学习者为中心的。
包括学科关系的整合、学科内容的整合、学生个人经验的整合、学校学习与校外活动的整合。
1.3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核心素养”这个概念舶来于西方,英文词是“Key Competencies”。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于1997年启动“素养的界定与遴选”(简称:DeSeCo)跨国研究项目,随后在2003年报告《核心素养促进成功的生活和健全的社会》中首次使用“核心素养”一词。
2005 年经合组织又发布了《核心素养的界定与遴选:行动纲要》,将核心素养划分为“互动地使用工具、在社会异质群体中互动和自主行动”三个类别。
校本教研活动申请(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为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
为了更好地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我校决定开展校本教研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旨在通过集体的智慧和力量,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研究水平。
二、活动目的1. 提高教师对教育教学改革的认识,增强教师的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识和能力。
2. 通过集体备课、听课评课、教学研讨等形式,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
3. 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探索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 培养教师的科研素养,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活动内容1. 专题讲座:邀请教育专家或优秀教师进行专题讲座,内容涵盖教育教学理论、教学方法、课程改革等方面。
2. 集体备课:组织教师进行集体备课,共同研讨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等,提高备课质量。
3. 观摩研讨:组织教师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并进行评课研讨,分析优点,找出不足,共同提高。
4. 课题研究:鼓励教师申报课题,开展课题研究,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
5. 经验交流:定期举行教育教学经验交流会,分享优秀教育教学经验,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
6. 教师论坛:定期举办教师论坛,鼓励教师就教育教学中的热点问题进行讨论,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素养。
四、活动时间本次校本教研活动定于2023年9月至2024年6月,共分为四个阶段:1. 准备阶段(2023年9月):制定活动方案,组织教师报名参加,明确活动内容和时间安排。
2. 实施阶段(2023年10月至2024年1月):开展专题讲座、集体备课、观摩研讨、课题研究等活动。
3. 总结阶段(2024年2月):对活动进行总结,收集教师反馈意见,改进活动方案。
4. 展示阶段(2024年3月至6月):组织优秀教育教学经验交流和教师论坛,展示活动成果。
五、活动组织1. 成立活动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教务处主任、教研组长、优秀教师等担任成员,负责活动的组织、协调和管理工作。
学生核心素养评价实践研究课题申报书
基于大数据的学生核心素养评判实践研究课题申报书一、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一)问题的提出1.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现实需要核心素养体系是党的教育目标的具体体现,是连接宏观教育理念、培养目标及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关键环节,也是建构科学的教育质量评判体系、推动教育问责的重要基础和根据。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情势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以上政策的提出,对于我们的人才培养都起到了重要的指导意义。
那么,我们如何将方针政策落实到具体的教育教学进程中,这就需要我们立足于国情,结合时期特点,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把对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整体要求进一步具体化、系统化和细化,转化为学生应当具有的、适应毕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素养要求。
2.深入推动素养教育的必定挑选当前,我国素养教育改革已获得了初步成效,而如何进一步深化与推动素养教育的内涵是新一轮教育改革中需要推敲的问题。
由于我国长期形成的以中考、高考成绩作为教育质量评判标准的观念引导,以素养教育为本的教育质量评判体系尚未建立和形成,导致素养教育的真正推行遭受重重逆境。
为此,展开核心素养研究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迫切需要和必定趋势,是对素养教育内涵的解读与具体化。
我们需要转变教育质量观念,进一步丰富素养教育的内涵,深入推动素养教育改革,真正确立起以“学生核心素养”为基本框架的教育质量评判体系和课程体系,以此增进素养教育的深化与落实。
3.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面向21实际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与探讨已成为国际社会教育组织共同关注的焦点。
世界各国和先进发达地区都先后展开了面向未来的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与探索,世界上的一些主要发达国家或地区,例如,美国、英国、芬兰、澳大利亚等,也纷纭启动了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目标体系研究,期望能够遴选出符合自己国家需求的核心素养指标,并进一步开发完善以核心素养为基础的课程改革方案,全面提升自己的教育质量。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实践研究》专项课题申请论证书
项目序号
XXX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
申请书
项目类别专项课题
学科分类小学数学
课题名称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计算
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项目负责人杨小生
负责人所在单位
填表日期2019.5.15
xx市教育科学规划办
2019年3月修订
二、课题论证
一、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及研究意义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纵观世界各国,在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上,大都有较高要求,如英国虽然不赞成烦琐笔算,但十分重视心算和估算能力的培养;日本在新修订的课程大纲中明确提出了增加数学教学时间进行“计算的反复训练”。
我国小学数学教学中,历来都非常重视计算教学。早在1963年的《全日制小学算术教学大纲(草案)》中就明确提出小学数学教学应“以四则运算能力为中心”。1978年,将“算术”课本更名为“数学”时,要求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四则运算,还要能根据数据特点,恰当地应用运算定律与运算性质,使计算过程更合理、灵活。可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但是要求学生掌握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方法,同时还要在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上多下功夫。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与记忆力,发展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的能力以及未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简称“四基”),提高学生从数学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倚称“四能”)。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在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过程中,学生能发展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等数学学科核心案养,不断提高实践能力,提升创新意识,认识数学的科学价与教学策略之间的关系。教师的专业知识与教师促进学生计算学习的能力是相辅相成的,由于参与研究的教师专业知识不同,如何将研究出的教学策略很好应用到教学过程中,达到预期的效果,需要在活动的组织、开展、调控等方面花大力气好好研究。
中小学课题申报书:聚焦核心素养,打造特色校本课程的研究
聚焦核心素养,打造特色校本课程的研究学科分类:基础教育课题类别:重点课题关键词:核心素养特色校本课程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1、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1)问题的提出①人才培养的需要。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要求教育培养出具有综合知识、实践创新和高度社会责任感的新型人才。
传统的单一式的国家统一课程及人才评价模式难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有效需求,为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国家要求学校根据学生兴趣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等实际情况,积极开设校本课程。
②课程改革的需要。
2001年,教育部颁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其中,校本课程设置要关注学生个性发展,体现师生自主性和创造性,具备鲜明学校特色。
2014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核心素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进而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深化的方向。
③高考改革的需要。
新高考带来的改变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录取模式的改变,着力于学生核心素质的综合培养,真正体现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二是带来高中教学模式的变革,即由“满堂灌”到“主动学”、由“行政班”到“选课走班”、导师制的“生涯规划”彻底植入高中学习。
前者要求学生除了高考分数之外,还需具备价值观、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等等对于人的成长、成才至关重要的综合素质,既要培养具有核心素养的综合型人才。
后者要求构建多样化校本课程,满足选课走班及生涯规划的需要。
④学校特色办学的需要。
作为国家课程开发的重要补充形式,校本课程的开发,能更好地融合学校文化,通过开展各具特色的教学活动,展示学校的办学理念,从而形成学校特色。
(2)课题界定①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和创新实践。
小学教育课题申报书:指向核心素养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研究
指向核心素养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研究学科分类:基础教育课题类别:一般课题关键词:核心素养课堂教学研究预期研究成果:课题设计论证一、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一)问题的提出:2014年3月,核心素养首次出现在《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并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首要位置,成为研制学业质量标准、修订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重要依据,核心素养第一次出现在教育界人士的眼前。
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
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是从高中阶段开始的,但是对于学科核心素养的研制和提炼,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在出发点和大方向上是不谋而合的,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科核心素养尚未出炉前,我们广大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更应有超前意识,以高中阶段的学科核心素养为参照,准确领会学科核心素养的完整内涵和实现路径,立足于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设计研究,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素养渗透于人的整个心灵,涵盖了人的全部精神世界,它的形成是多种复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从教育的角度讲,我们必须凸显素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即核心素养,它是学校教育的聚焦点和着力点,核心素养是其他素养发展的基础,是个人终身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小学科学课程是科学启蒙课程,承载着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的核心学科,本课题旨在引领全县科学教师,如何基于核心素养的落地落实实施有效的科学课堂教学,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引领儿童开展科学观察、科学记录、科学调查与研究等活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观察和科学记录的习惯,以科学探究和科学实践为主体,养成良好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品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并为他们继续学习、成为合格公民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科研课题申报模板:《基于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三生”课堂的实践研究》课题申报书
高中课题申报\高中劳技课题申报
《基于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三生”课堂的实
践研究》课题申报书
XX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
课题申报评审书
课题名称:基于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三生”课堂的实践研究
研究方向:5
课题主持人:
所在单位:XX市XX高级中学
申报日期:202X年9月8日
XX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O二X年一月制
填报说明
1.XX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除招标课题、专项课题以外的课题申报者填写本《申报评审书》。
2.填写前,请先认真阅读《XX市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管理办法(试行)》和《XX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指南》。
3.“研究方向”栏按“课题指南”中“选题与领域”的分类填写,如选题隶属于“教育综合改革研究”,则研究方向栏填写“2”,如选题隶属于“课程与教学研究”,则研究方向栏填写“5”,其它类别课题以此类推。
申报自选课题者,研究方向栏填写“自选课题”。
“课题主持人”不得超过两人。
4.《申报评审书》栏目二“课题研究设计与论证”总字数不宜超过5000字,各栏目空间填写时可根据实际需要调节。
《申报评审书》“三、四、五”三个栏目需保持在同一页面内。
5.《申报评审书》一律用A4纸打印或复印,一式三份,左侧装订成册。
XX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地址:XX市劳动西路19号邮编:213001
电话:0519-********,86699812 一、课题研究人员基本信息
二、课题研究设计与论证
三、课题主持人所在单位意见
四、辖市、区管理部门意见
五、XX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意见。
教研项目申请书撰写
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育改革和创新成为推动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
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需求,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我校决定开展一项针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教研项目。
本项目旨在通过深入研究教育教学理论,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项目名称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师专业发展教研项目三、项目目标1. 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理念,增强教师对核心素养的认识和理解;2. 优化教师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质量;3. 培养教师教育教学创新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4. 促进教师团队协作,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5. 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项目内容1. 理论学习:组织教师深入学习核心素养相关理论,了解国内外教育教学改革动态,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理念。
2. 教学观摩:邀请优秀教育专家、名师开展教学观摩活动,让教师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经验。
3. 教学研讨:定期开展教学研讨活动,针对教育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形成共识。
4. 教学实践:组织教师进行教学实践,通过课堂观察、教学反思等方式,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5. 教学评价: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为教师提供改进方向。
6. 教师培训:针对教师需求,开展针对性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7. 教师团队建设:加强教师团队协作,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促进教师共同成长。
五、项目实施步骤1. 项目启动:成立项目领导小组,明确项目目标、内容、实施步骤等。
2. 制定计划:根据项目目标,制定详细的项目实施计划,包括时间安排、人员分工、经费预算等。
3. 组织实施:按照计划开展各项活动,确保项目顺利进行。
4. 监督检查: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定期检查,确保项目按计划进行。
5. 总结评估:项目结束后,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总结评估,为后续项目提供借鉴。
六、项目预期成果1. 形成一套符合核心素养培养要求的教师专业发展体系;2. 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3. 培养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和专业素养的教师;4. 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促进教师团队协作;5. 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课题研究申请书
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课题研究申请书
一份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课题研究申请书可能需要包含以下几个关键部分:
---
**标题:**
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研究
**一、课题背景与意义**
(在此部分,详细阐述当前教育背景下,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及其在课堂教学中的价值和地位。
分析现有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通过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改革来解决这些问题)
**二、课题目标与内容**
1. 课题目标:探索并构建一套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2. 课题内容:
- 核心素养理论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研究
- 核心素养导向下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体系研究
**三、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详细介绍将采用的研究方法,如文献法、观察法、案例分析法等,并绘制出从理论探讨到实践操作再到成果评估的具体研究路径)
**四、预期成果**
- 形成一套具有可操作性的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实施方案
- 发表若干篇相关学术论文
- 撰写课题研究报告,为同类学校或学科提供教学改革参考
**五、课题研究团队及分工**
(列出课题组主要成员及其专业背景,明确各成员在本课题研究中的具体工作职责)
**六、经费预算与使用计划**
(详述研究所需各项费用的预算,包括资料购买、调研差旅、会议研讨、实验设备购置等)
**七、时间进度安排**
(给出课题启动、执行、中期检查、结题验收等各个阶段的时间节点计划)
**八、申请单位意见**
(由申请单位负责人签字盖章,表明对课题的支持态度及承诺提供的条件保障)
以上仅为示例框架,具体内容请根据实际研究规划进行填充和调整。
学校校本课题申请书
一、课题名称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二、课题背景与意义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核心素养教育理念逐渐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指导思想。
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素养等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对阅读教学策略的运用不够科学,导致学生阅读兴趣不高,阅读能力发展缓慢。
因此,开展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对于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三、课题研究目标1. 探索符合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提高教师阅读教学能力。
2. 构建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
3. 丰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资源,提高阅读教学效果。
4. 为学校其他学科阅读教学提供借鉴和参考。
四、课题研究内容1. 分析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体现,明确阅读教学目标。
2. 研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
3. 探索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包括:(1)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策略;(2)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策略;(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策略;(4)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策略;(5)丰富阅读教学资源的策略。
4. 构建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包括:(1)阅读前准备阶段;(2)阅读过程阶段;(3)阅读总结阶段;(4)阅读评价阶段。
5. 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总结经验,形成可推广的教学模式。
五、课题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现状,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 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教师、学生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看法和建议。
3. 行动研究法:结合实际教学,探索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和完善。
4.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案例,分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成功经验,为其他教师提供借鉴。
六、课题研究步骤1. 准备阶段: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明确分工,制定研究计划。
中小学课题申报书: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互动式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互动式课堂教学实践研究学科分类:基础教育课题类别:一般课题关键词:核心素养互动式课堂教学实践研究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一、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1.问题的提出当前,研究并明确学生的发展核心素养是国际教育发展和课程改革的共同追求。
2014年3月,“核心素养”首次出现在我国国家文件里,在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核心素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
这个概念体系在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深化的方向。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素养,所谓素养是通过学习建立起来的一些思想、方法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教学应以提高学生的素养为教学的终极目标。
课堂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主渠道,只有深化了课堂,才能承载新课程的企盼,也才能将新课程真真切切地体现在学校生活中,落实到教育教学中。
但纵观目前我们的课堂教学,由于陈旧的教学观念和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堂教学仍以课本为主,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脱节,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严重脱节。
课堂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学习被动,死记硬背,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潜力难以得到发挥,课堂教学失去了活力;教师过于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基本态度与基本能力的培养。
使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成为一句空话。
那么学生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课堂呢?为此,我们必须探求新的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成为培育学生学科素养的温床。
因此我们根据目前教育现状和本地实际提出“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互动式课堂教学实践研究”课题。
2.课题的界定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知识、品格和关键能力。
互动式课堂教学:就是把教学活动看作是师生之间进行的一种真诚、和谐的交往、沟通,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动态发展着的教与学统一的活动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核心概念界定
(1)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够促进自身终身发展以及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必须要具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它以“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具体包括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的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
(2)基地校本课程
3.意义、创新之处或预期价值
(1)研究意义
本课题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在理论意义上,基于核心素养对基地校本课程教学实践进行研究,并对其核心素养和基地校本课程的概念进行界定,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核心素养为视角对其基地校本课程教学实践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能够丰富基地校本课程发展的理论研究成果。在实践意义上,也能够推进基地校本课程教学的实践,深化基础课程教育改革,为后人在相关研究上提供一定的借鉴。
校本课程也称为学校本位课程或者学校自编课程,是由学校教师根据国家教育目的,在分析和了解学校环境后,针对学校、班级或年级所编制、评价与实施的课程。而基地校本课程教学则是指在具体的国家或地方课程的实施前提下,通过科学评估学生的需求,为学生链接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以基地为要依托为学生开发多样性、可选择的课程教育。其内涵在于具有自身的特色,其主要表现形式为综合实践课程。结合核心素养而言,就是通过基地校本课程教学实践,达到培养学生的六大素养的目的。
(2)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在基于核心素养的基地校本课程研究方面,相对针对性的研究基地校本课程的研究较少,学者们主要将重心放在研究核心素养下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建设方面的内容,这与我们的研究主题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在基于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研究方面,刘国飞、冯弘在《核心素养视角下关于校本课程的几点思考》一文中指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未来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灵魂与方向,校本课程能够有力的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文中对在核心素养视角下,校本课程可能遇到的挑战进行了分析,主要包括思想理念、教师素养、制度建设以及家长和其他主体、学校设施资源以及校本课程质量等。其中的一些观点与我们的课题研究观点不谋而合。这些问题是我们进行课题研究过程中需要参考借鉴的。吕晓蕊在其硕士论文以上海F学校为个案,研究了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建设,在校本课程实践、开发、研究和评价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发展策略,对我们的课题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在基于核心素养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方面,何玉海、丁世明等主要研究核心素养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系、以核心素养的视角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相关对策,包括建立基于核心素养的基础课程标准以及学校课程体系等。
综上所述,国内外对核心素养及其与课程建设的关系及发展较为重视,且有了很多的相关研究。但是在基于核心素养的基地校本课程教学方面的针对性研究是比较少的。通过梳理学者们的研究文献可以看到核心素养在课程体系建设中的重要意义,国外的课程改革政策大多是以核心素养的内涵为依据所设定的。在国内,很多学者也认为应以核心素养为基础,完善基础教育课程标准,推进我国的课程改革走向国际化。在核心素养与校本课程教学实践方面,学者们肯定了核心素养对校本课程建设的作用,并提出了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具体的发展策略。但是总的来说,学者们的研究视角较为宏观,对基地校本课程教学实践与核心素养的相关研究关注度较少,因此笔者将以此为研究主题,对已有的研究进行完善。
很多国家及国际组织等都对这一主题进行了探索。在德国、瑞典、芬兰等很多西方国家中,核心素养是作为教育目标的重要来源和依据,其也作为课程方案架构的重要改革领域。 欧盟的部分国家和地区在课程改革政策上已经增添了许多与核心素养密切相关的内容。且欧洲很多国家所开发的跨学科核心素养课程形逐渐走向多元化发展,其既是综合课程的一部分,也能以独立的形式存在,甚至于由全体教师负责,贯穿于整个课程体系之中。这也给我国在核心素养下的基地校本课程教育提供了一些发展方向。
在此背景之下,本课题以核心素养为视角对基地校本课程进行研究,能有效的切合学生的未来发展需求。以东莞市中小学德育基地作为依托,对基地校本课程教学的内容进行分析并总结经验、提出建议,也能够实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下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2.国内或国外研究现状述评
(1)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核心素养与基地校本课程建设的研究较少。在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建设方面,国外
(2)创新和预期价值
本课题研究存在以下几点创新和价值:首先,在研究选题上的创新。纵观国内外相关文献,基于核心素养的基地校本课程教学实践的相关研究很少,且针对“基地”校本课程几乎没有。因此,文章在选题上是一种创新,也具有一定的价值;其次,在研究内容上的创新,本课题的研究结合了在主持人单位的实践经验,讲述以核心素养为视角的基地校本课程的教学实践,并重点提出在基地校本课程教学实践中发展综合实践课程的重要意义。
附件2
XX市教育科研课题立项申报评审书
(2017年度)
课题名称
基于核心素养的基地校本课程教学实践研究
1、选题依据
1.研究背景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规定:“为保障和促进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明确将课程的部分权下放给学校和教师。因此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就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成为课程教育改革中最具活力的因素。随后在2014年3月,我国教育部门在《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概念,即要以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培育学生跨越各个学科的共同素养。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对人的综合素养及创新能力也提出新的要求,推动“核心素养体系”的发展是未来学校教育发展的主要任务和基本趋势。同时,“核心素养”也是深化课程体制改革,推动基地课程教育发展的关键性因素。校本课程由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新课程运动”发展演变而来,我国在80年代对国家课程进行了反思,认为其与实际教学严重脱离。而基地校本课程教学实践以学生为中心,设定与国家课程及地方课程相对的具有基地特色的课程,弥补了国家课程的一些不足,成为当前教学实践的热点。其在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评估后,通过链接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教学体验,能促使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