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的艺术特色

合集下载

史记的文学特点与史学价值分析

史记的文学特点与史学价值分析

史记的文学特点与史学价值分析史记是中国古代史书中的一部重要著作,由司马迁所写。

它是中国古代史学著作中的巅峰之作,以其独特的文学特点和深厚的史学价值而备受赞誉。

本文将对史记的文学特点和史学价值进行分析。

一、史记的文学特点1. 雄辩华丽的文风:史记以其雄辩而华丽的文风令人叹为观止。

司马迁运用众多修辞手法,如排比、反问、比喻等,使史记的文字生动有力,句句铿锵有力,形成独特的韵味。

2. 丰富的艺术手法:史记中展示了丰富多样的艺术手法,如描写、对比、人物塑造等。

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对比,使史记的历史事件更加生动活泼,读者可以真切地感受到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

3. 引用诗词和典故:史记中广泛引用了大量的诗词和典故,使作品更具诗情画意。

这不仅使史记在叙述历史事实时增添了艺术气息,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史记的文学品位。

4. 留白之美:史记在叙述历史事实时,往往有意地遗漏细节或刻意进行留白,给读者留下了想象和思考的空间。

这种留白之美既是一种文学手法,也是作者智慧的体现。

二、史记的史学价值1. 丰富的历史资料:史记收集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包括文字记载、编年史料和世系表等,为我们研究古代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2. 精准的史料整理:史记对历史事实进行了精准的整理和归纳,使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清晰可见。

通过对史记的研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历史的过程和演变。

3. 高度的纪实性:史记以其高度的纪实性而著称。

司马迁通过详实的史料和客观的叙述,使史记成为一部可靠的历史参考书,并为后世的历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素材。

4. 对人物的深入剖析:史记对古代人物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包括其行为、性格、志向等方面。

通过对人物的细致描写和心理分析,司马迁生动地展现了那个时期的英雄人物形象,为人物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5. 反思历史经验教训:史记在叙述历史事件的同时,也融入了对历史经验教训的深刻反思。

通过对古代统治者的错误或过失的揭示,史记对后人提出了警示和教导,具有重要的历史教育意义。

《史记》的写人艺术特点资料讲解

《史记》的写人艺术特点资料讲解

《史记》的写人艺术特点资料讲解《史记》是中国古代史书的代表作之一,是司马迁所著,主要记录了中国历史从夏到汉朝的篇章,包括了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它不仅仅是一部历史记载的著作,更是一部有着丰富的写人艺术特点的文学作品。

下面将会就《史记》的写人艺术特点进行详细的资料讲解。

一、塑造鲜明个性的人物形象《史记》以史为骨,以人为肉,将历史事件与人物紧密结合起来。

通过对人物形象的描写,展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行为举止、言辞风采等,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栩栩如画。

例如,司马迁在《史记》中写到项羽,不仅仅是一位英雄豪杰,还刻画了他的演说风采、狂妄自大的性格,使读者对项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以事论人,以人论事《史记》注重通过人物的言行来推动历史的发展,以另类的方式展现了历史人物的形象和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

通过人物的对话、行动和决策,反映了历史背景下人的意识、动机、选择和行动,揭示了历史的深层内涵。

例如,司马迁在《史记》中以刘邦的形象来论述他当初的策略和决断,以及他的领导风范,间接凸显了刘邦成功的原因和伟大的领袖才能。

三、善于对比和矛盾《史记》将不同人物或不同时期的对比和矛盾巧妙地揉合在一起,使得人物形象的鲜明性更加突出,故事情节更加紧凑。

通过对比和矛盾的安排,使读者在阅读中更易于理解,也更加生动有趣。

例如,《史记》中将刘邦与项羽的形象进行对比,突出了他们的个性和命运之间的差别。

四、审时度势的叙述手法《史记》在叙述历史事件和人物形象时,善于把握时代的脉络和人物的特点,以及事件与人物之间的关系。

通过巧妙的叙述手法,使读者能够深入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和人物的作用。

例如,《史记》在叙述各个时期的历史事件时,都注重表达出当时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背景,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

综上所述,《史记》的写人艺术特点主要包括:塑造鲜明个性的人物形象,以事论人,以人论事,善于对比和矛盾,以及审时度势的叙述手法。

这些特点使得《史记》成为一部独具风格和魅力的文学作品。

《史记》的写人艺术特点

《史记》的写人艺术特点

《史记》的写人艺术特点《史记》是我国古代历史著作之一,由司马迁所著。

它以纪传体的形式,纪录和记述了自黄帝时期到西汉末年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事迹,被誉为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学价值。

在写作风格和人物描写方面,它展现出了许多独特的艺术特点。

首先,《史记》以纪实性为基础,力求客观真实地记录历史事实。

在记事部分,司马迁注重收集各种史书和史实资料,尽量还原历史事件的真实性。

他通过调查研究和查证,力求准确地记述历史,避免主观臆断和夸张虚构。

本书对历史人物的描写注重真实性,避免过分美化和贬低,力求对人物的描述准确客观。

其次,《史记》注重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传记式的叙述手法。

在描写各类历史人物时,司马迁注重个人特点和形象形成的过程,他通过史事记载、对话交流和他人评价等方式,深入展示人物的思想品质、行为特点和性格特征。

通过这种传记式的叙述手法,他使读者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历史人物的生动形象。

此外,《史记》在人物描写上注重主观评价和客观叙述相结合。

在史记中,司马迁对历史人物除了进行客观的叙述外,还注重表达自己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和观点。

但他的评价并不仅仅停留在善恶对错的二维划分上,而是从历史发展、政治道德和文化价值等维度进行综合评价。

通过这种方式,他不仅使历史人物栩栩如生,更使读者对历史事件和人物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

最后,《史记》的艺术特点还表现在多样化的描写手法和精湛的叙述技巧上。

司马迁巧妙运用了众多的描写手法,例如用典、直接描写、比喻、夸张等,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同时,他善于运用对比、并置、对话等叙述技巧,使故事情节更具张力和魅力。

这样的叙述技巧和描写手法,不仅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也提升了读者的阅读乐趣。

总之,《史记》具有独特的写人艺术特点。

它以真实的历史事实为基础,展示了丰富多样的历史人物形象,并通过多样化的描写手法和精湛的叙述技巧使作品更具艺术性和感染力。

通过《史记》对历史人物的描写,读者可以更加真实地了解历史,感受到历史人物的伟大和深刻。

《史记》的艺术特点

《史记》的艺术特点

Q:结合作品分析(叙事艺术和人物描写)(《项羽本纪》、《廉颇蔺相如列传》、《李将军列传》)《史记》是一部通史,第一部纪传体史书,代表了古代历史散文的最高成就,开创了记传文学。

因此,《史记》的崇高地位不仅是在史学界,它还在文学界上享有盛名。

史记的艺术特点主要体现三方面,它的叙事艺术,人物刻画及整体风格特征。

第一,《史记》的叙事艺术。

(创纪传体的叙事结构。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是它的独特叙事艺术,传主非常注重对事件因果关系的更深层次的探究,因而他综合前代的各种史书,成一家之言,纵向以十二本纪和十表为代表,叙写了西汉中期以前的各个历史时代,横向以八书、三十世家和七十列传为代表,统摄各个阶层、各个民族、各个领域和行业,另外,《史记》的章法、句式、用词都有很多独到之处,别出心裁,不循常规,摇曳回荡,跌宕有致,以其新异和多变而产生神奇的效果。

《项羽本纪》是《史记》中最重要、最精彩的篇章之一,从历史上说,本文具体记录了楚汉相争时期波澜壮阔的历史风云,从文学上说,本文是我国散文中最早的以人物为中心的叙事艺术杰作,文中描绘的一幅幅惊心动魄的战争画卷,塑造的项羽这一叱咤风云的悲剧英雄形象,对后世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都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文中破釜沉舟、鸿门宴、四面楚歌、乌江自刎等故事,早已家喻户晓,历代传诵。

第二,人物描写的艺术手法(“互见法” 矛盾细节神情对话)在《史记》当中,司马迁就是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特写结合起来,即“互见法”来突出人物形象的,全面把握和充分展示自己笔下的人物形象的丰富性、复杂性。

例如,《项羽本纪》中“巨鹿之战”部分以极为精彩而有气势的情节与文字,生动展示出项羽勇猛善战,所向披靡的将帅神威;“垓下之战”则通过帐中别姬、东城快战、乌江拒渡、“为德”自刎等情节,描绘出项羽性格的多个侧面:或英雄气短,慷慨悲歌;或愤懑不平,决死快战;或叱咤阵前,神威不减;或兵败自刎,坦荡磊落。

在《李将军列传》中,司马迁刻画了一个精于骑射,勇敢作战;热爱士卒,不贪钱财,为人简易,号令不烦的英雄人物的形象---李广。

《史记》语言的艺术特征

《史记》语言的艺术特征

《史记》语言的艺术特征《史记》是中国古代史书的集大成者司马迁所著的一部历史文学巨著。

它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巅峰之作,也是世界史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的经典之一、《史记》的语言充满了艺术美感和独特的特征,下面将从语言结构、修辞手法和文风特点三个方面来介绍《史记》的语言艺术特征。

首先,《史记》的语言结构非常严谨,文字简明扼要。

整本书以纪传体的形式进行叙述,即将历史事件与人物之间的关系进行详细的记述。

其中,纪部是以时间为线索,按历史发展的顺序逐一记述,并辅以旁证等手法,使事件和人物之间的关系更加清晰明了。

而传部则聚焦于人物的生平事迹,对人物进行描写。

《史记》的篇章结构合理,层次分明,既有纪实性的记载,又有评价性的论述。

这种严谨的结构为读者理解历史事件、掌握人物形象提供了良好的逻辑框架。

其次,《史记》的修辞手法独特且丰富多样。

司马迁巧妙地运用借喻、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以生动的语言描绘历史真实。

例如,在纪传体的描写中,他经常使用对比手法来凸显人物的特点和事件的重要性。

在《封禅书》中,他写到:“项伯慌乱,国内骚然,兵动而相攻,纷乱而无救。

吾闻神农病笃,夫差哭死,孔子迁亡,齐桓公出奔,晋文公被囚,楚共王荡。

此五君者,皆顺时致治者也。

”通过将项羽与历史上的其他五个君主进行对比,凸显了当时项羽统治下的混乱局面和神农、夫差等君主的优秀统治能力。

此外,司马迁还经常使用夸张手法来强调其中一事件的重要性。

例如,在《陈涉世家》中,他写到:“天下莫不以陈涉为鄙。

”这种夸张的修辞形式使读者更容易被吸引,加深对历史事件的印象。

最后,《史记》的文风特点独具一格。

它的文风庄重沉稳,富有奇峭之气。

通过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详细描述,司马迁展示了他对历史的敬畏之情。

《史记》中充满了旷达悲壮的气息,使人感受到历史人物伟大事业的豪情壮志。

同时,司马迁的文笔简明而不乏细腻,表达方式直观明了,让读者易于理解。

例如,他在《项羽本纪》中写到:“项羽相接,败我军。

《史记》的艺术特点

《史记》的艺术特点

Q:结合作品解析(叙事艺术和人物描述)(《项羽本纪》、《廉颇蔺相如列传》、《李将军列传》)《史记》是一部通史,第一部纪传体史册,代表了古代历史散文的最高成就,首创了记传文学。

所以,《史记》的崇拜地位不但是在史学界,它还在文学界上享有盛名。

史记的艺术特点主要表现三方面,它的叙事艺术,人物刻画及整体风格特征。

第一,《史记》的叙事艺术。

(创纪传体的叙事结构。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是它的独到叙事艺术,传主特别侧重对事件因果关系的更深层次的研究,所以他综合前代的各种史册,成一家之言,纵向以十二本纪和十表为代表,叙写了西汉中期以前的各个历史时代,横向以八书、三十世家和七十列传为代表,统摄各个阶层、各个民族、各个领域和行业,其他,《史记》的章法、句式、用词都有很多独到之处,别出心裁,不循老例,摇晃回荡,跌宕有致,以其新异和多变而产生奇异的收效。

《项羽本纪》是《史记》中最重要、最优秀的篇章之一,从历史上说,本文详尽记录了楚汉相争时期汹涌澎拜的历史风云,从文学上说,本文是我国散文中最早的以人物为中心的叙事艺术杰作,文中描述的一幅幅惊心动魄的战争画卷,塑造的项羽这一气壮河山的悲剧英雄形象,对后辈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都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文中背水一战、鸿门宴、危机四伏、乌江自刎等故事,早已无人不晓,历代传诵。

第二,人物描述的艺术手法(“互见法” 矛盾细节神情对话)在《史记》中间,司马迁就是将正面描述与侧面描述、特写结合起来,即“互见法”来突出人物形象的,全面掌握和充分显现自己笔下的人物形象的丰富性、复杂性。

例如,《项羽本纪》中“巨鹿之战”部分以极为优秀而有气派的情节与文字,生动显现出项羽勇猛善战,势不行当的将帅神威;“垓下之战”则经过帐中别姬、东城快战、乌江拒渡、“为德”自刎等情节,描述出项羽性格的多个侧面:或英英气短,大方悲歌;或愤懑不平,决死快战;或叱咤阵前,神威不减;或兵败自刎,坦荡磊落。

在《李将军列传》中,司马迁刻画了一个精于骑射,勇敢作战;热爱士卒,不贪钱财,为人简单,命令不烦的英雄人物的形象 ---李广。

论述史记的写人艺术

论述史记的写人艺术

史记的写人艺术引言《史记》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被誉为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作为一部历史著作,其中的写人艺术尤为突出。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论述《史记》的写人艺术,探讨其在描绘人物形象、塑造人物性格和展现历史风貌等方面的独特之处。

1. 描绘人物形象《史记》以纪传体形式呈现了丰富多样的历史人物形象。

作者司马迁通过精心构思和生动的描写手法,使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每个人物的外貌特征、身世背景以及与其他人物的关系。

首先,在描绘外貌特征方面,《史记》运用了丰富多样的修辞手法。

比如,在描述刘邦时,作者称其为“髦士”,这一词语既表达了刘邦豪爽大气、机智过人的性格特点,同时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而在描写项羽时,则使用了“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形象,以突显其狡黠多变的个性。

其次,在揭示人物身世背景方面,《史记》通过详细的家世和官职背景介绍,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人物的成长环境和历史地位。

例如,在描写刘邦时,作者详细叙述了他的出身贫寒、曾经做过小吏等经历,使读者对刘邦从一个普通人成长为霸业一统天下的英雄事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最后,在展现人物关系方面,《史记》通过对人物之间亲友、师徒、敌对等关系的描述,使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每个人物在历史事件中扮演的角色和影响力。

例如,在描写项羽与刘邦之间的关系时,作者生动地展现了二人既是战友又是死敌的复杂情感,让读者对两位历史巨擘之间错综复杂的纠葛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2. 塑造人物性格《史记》不仅描绘了丰富多样的历史人物形象,还通过精准的心理描写和细腻的情感刻画,塑造了每个人物独特的性格特点。

首先,《史记》通过对人物言行举止和内心活动的描写,展现了他们的个性特征。

例如,在描写刘邦时,作者通过描述他豪爽大气、喜欢饮酒作乐的行为举止,展示了他乐观开朗、善于交际的性格;而在描写项羽时,则通过细腻地刻画他的忧愁沉郁、多疑敏感等心理状态,表现出他内心深处的复杂性格。

其次,《史记》通过对人物与历史事件之间关系的揭示,突显了他们在历史进程中所扮演角色背后隐藏的性格特点。

结合作品,论述史记的写人艺术

结合作品,论述史记的写人艺术

结合作品,论述史记的写人艺术一、史记的概述《史记》是我国古代一部具有极高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的史学巨著。

全书共130篇,分为本纪、书、世家、列传四部分,作者司马迁以严谨的历史观、独特的写作手法和精湛的文学素养,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生动的古代社会历史画卷。

二、史记的写人艺术特点1.人物形象的立体性《史记》在人物塑造上具有鲜明的立体性。

作者不仅关注人物的英勇事迹,还深入挖掘他们的日常生活、内心世界,使人物形象丰满、生动。

如项羽,既有英勇善战、豪气干云的一面,又有儿女情长、优柔寡断的一面。

2.人物性格的深刻挖掘《史记》善于通过具体事件、言行举止来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如曹操,通过描绘他决策果断、机智过人、善于用人等优点,使读者感受到一个英勇智慧的领导者形象。

同时,也不回避曹操的缺点,如疑心重重、残忍无情等,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

3.人物关系的丰富展现《史记》在描绘人物时,注重展现他们之间的关系。

如《孟子荀卿列传》中,孟子与荀卿的学术争论,既展现了两位儒家大师的才华,又揭示了他们之间的友谊与尊重。

这种丰富的人物关系,使史记的人物世界更加多姿多彩。

4.人物命运的跌宕起伏《史记》注重表现人物命运的跌宕起伏。

如李斯,从一介草民攀爬至秦国宰相,权倾一时,最后却因赵高陷害而身败名裂,被五马分尸。

这种大起大落的人生际遇,使人物形象更具戏剧性。

三、史记中的代表性人物分析如《史记·淮阴侯列传》中的韩信,文章通过描绘韩信忍辱负重、善于策划、英勇善战等特点,展示了韩信作为一位军事家的卓越才能。

同时,通过对韩信与刘邦、项羽等历史人物之间的互动,展现了韩信在楚汉争霸中的重要地位。

四、史记写人艺术对后世的影响《史记》的写人艺术对后世影响深远。

其人物形象的立体性、性格的深刻挖掘、人物关系的丰富展现以及命运的跌宕起伏等特点,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如《红楼梦》、《水浒传》等名著,均可见到《史记》的影子。

五、总结《史记》作为一部史学巨著,其写人艺术独具匠心。

论述史记的写人艺术

论述史记的写人艺术

论述史记的写人艺术摘要:一、史记的地位和影响二、史记的写人艺术特点1.精巧的剪裁和安排2.人物之间的对比衬托3.善于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性格4.细节描写刻划人物性格5.互见法描写人物形象6.外貌、神情描写揭示人物性格7.通过对话和富有个性的语言描写人物正文:《史记》是中国古代一部脍炙人口的史书,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它以纪传体的形式,记载了上至黄帝、尧舜,下至汉武帝的历史,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思想等多个领域,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

《史记》的写人艺术堪称一绝,它通过丰富多样的手法,塑造了一系列鲜活的人物形象。

首先,史记在写人时,精巧地进行了剪裁和安排。

作者司马迁在撰写人物传记时,会选择这个人物主要的经历和性格特征来突出表现,而其他一些事件和性格特点则置入别人的传记中去描述,这种方法被称为互见法。

这样的安排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生动。

其次,史记善于运用人物之间的对比衬托来刻画人物性格。

在《史记》中,有许多紧张的斗争场面,人物在这些冲突中展示各自的形象,表现各自的性格特征。

例如,史记中描述刘邦与项羽的斗争,通过二者的对比,刻画出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

此外,史记在刻画人物性格时,善于在矛盾冲突中进行。

通过许多紧张的斗争场面,把人物推到矛盾冲突的尖端,让人物在矛盾冲突中展示各自的形象,表现各自的性格特征。

同时,史记还善于用细节描写来刻划人物性格,经过作者选择提炼的典型细节,往往最能体现人物风神和个性。

史记还采用了互见法来描写人物形象,全面展示性格特征。

通过外貌、神情描写,使人物形象具有可视性;通过对话和富有个性的语言揭示人物性格。

这些手法的综合运用使得史记中的人物形象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史记写作特色

史记写作特色

史记写作特色
《史记》是中国古代历史学的经典著作之一,它的写作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统一史料。

《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在撰写本书时,将古代历史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和筛选,特别是对史籍、碑刻、金石、铭文等资料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以确保史料的统一性和可靠性。

2. 立足实事。

《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在记述史实时,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力求客观、准确地反映历史事件的真实性和内涵,从而使读者更好地了解历史。

3. 重视人物。

《史记》所记载的历史事件,尤其是强调个人英雄主义和个人主义的政治和军事事件,都非常注重对历史人物的描写和评价,以突出人物的特点和功过成败。

4. 语言简练。

《史记》的语言简练,富有感染力,语言优美、形象化、生动有力,使得读者易于理解和接受,同时也为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5. 以史为鉴。

《史记》结束时,作者司马迁强调了史学的重要性,指出“夫唯无知,方为无耻,唯无耻,方能无畏”,提出了“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的思想,表明了历史和现实之间的联系和启示。

- 1 -。

《史记》的艺术特色

《史记》的艺术特色

《史记》的艺术特色
一、人物刻画
1. 个性鲜明
- 再如廉颇蔺相如列传,蔺相如的机智勇敢和顾全大局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等事件得以展现。

他面对强秦,毫不畏惧,凭借智慧和勇气保住和氏璧,在渑池之会上又维护了赵国的尊严。

而廉颇的知错能改也通过他负荆请罪的情节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2. 多面性描写
- 司马迁笔下的人物不是单一的、平面的,而是具有多面性。

像刘邦,他既有豁达大度、善于用人的一面,如他能够任用张良、萧何、韩信等人才成就帝业;同时也有狡诈、无赖的一面,在彭城之战失败后,为了逃命,他甚至将自己的儿女推下车。

这种多面性的描写使人物更加真实可信。

3. 人物互衬
二、叙事艺术
1. 结构宏大且条理清晰
2. 情节曲折生动
3. 详略得当
三、语言特色
1. 简洁生动
2. 富有文采
3. 雅俗共赏。

《史记》的艺术特点

《史记》的艺术特点

Q:结合作品分析(叙事艺术和人物描写)(《项羽本纪》、《廉颇蔺相如列传》、《李将军列传》)《史记》是一部通史,第一部纪传体史书,代表了古代历史散文的最高成就,开创了记传文学。

因此,《史记》的崇高地位不仅是在史学界,它还在文学界上享有盛名。

史记的艺术特点主要体现三方面,它的叙事艺术,人物刻画及整体风格特征。

第一,《史记》的叙事艺术。

(创纪传体的叙事结构。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是它的独特叙事艺术,传主非常注重对事件因果关系的更深层次的探究,因而他综合前代的各种史书,成一家之言,纵向以十二本纪和十表为代表,叙写了西汉中期以前的各个历史时代,横向以八书、三十世家和七十列传为代表,统摄各个阶层、各个民族、各个领域和行业,另外,《史记》的章法、句式、用词都有很多独到之处,别出心裁,不循常规,摇曳回荡,跌宕有致,以其新异和多变而产生神奇的效果。

《项羽本纪》是《史记》中最重要、最精彩的篇章之一,从历史上说,本文具体记录了楚汉相争时期波澜壮阔的历史风云,从文学上说,本文是我国散文中最早的以人物为中心的叙事艺术杰作,文中描绘的一幅幅惊心动魄的战争画卷,塑造的项羽这一叱咤风云的悲剧英雄形象,对后世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都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文中破釜沉舟、鸿门宴、四面楚歌、乌江自刎等故事,早已家喻户晓,历代传诵。

第二,人物描写的艺术手法(“互见法” 矛盾细节神情对话)在《史记》当中,司马迁就是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特写结合起来,即“互见法”来突出人物形象的,全面把握和充分展示自己笔下的人物形象的丰富性、复杂性。

例如,《项羽本纪》中“巨鹿之战”部分以极为精彩而有气势的情节与文字,生动展示出项羽勇猛善战,所向披靡的将帅神威;“垓下之战”则通过帐中别姬、东城快战、乌江拒渡、“为德”自刎等情节,描绘出项羽性格的多个侧面:或英雄气短,慷慨悲歌;或愤懑不平,决死快战;或叱咤阵前,神威不减;或兵败自刎,坦荡磊落。

在《李将军列传》中,司马迁刻画了一个精于骑射,勇敢作战;热爱士卒,不贪钱财,为人简易,号令不烦的英雄人物的形象---李广。

简述史记的叙事艺术

简述史记的叙事艺术

简述史记的叙事艺术史记是中国古代史书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早的纪传体通史。

它由西汉时期的历史学家司马迁所撰写,共分为十二卷,记载了从上古到西汉初年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史记的叙事艺术独特,具有鲜明的特点。

史记的叙事艺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史记运用了纪传体的形式,将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了详细的记述和评价。

司马迁以他自己的观点和价值观来评价历史人物,使得史记不仅是一部历史记载的书籍,更是一部具有思想性和文学性的作品。

史记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他们的言行举止以及才德品行都得到了深入的描绘。

史记的叙事风格简练明快,用词精准,语言生动。

司马迁善于运用形象生动的描写,通过描绘细节和情景,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历史事件的发生。

例如,在史记中描述项羽的形象时,司马迁写道:“项籍脸长而白,髯髯然,目若朗星,姿貌雄伟。

”这样的描写使得读者能够形象地想象出项羽的英武形象。

史记还善于运用对比的手法,使得叙事更加生动有趣。

在史记中,司马迁经常将不同历史时期的人物进行对比,通过对比来凸显人物的特点和历史的变迁。

例如,在史记中对比了商汤和周武王的治国策略,通过对比,读者可以清晰地看到两个时期的差异和变化。

史记的叙事艺术还体现在对历史事件的安排和组织上。

司马迁在史记中按照时间顺序和主题将历史事件进行了合理的安排和分章。

他将历史事件进行了分类和归纳,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的发展脉络和规律。

同时,史记还采用了多种叙事手法,如事实叙述、引用文献、演讲对话等,使得整个史书的结构更加丰富多样。

史记的叙事艺术在中国古代历史书籍中独树一帜,对后世的历史书写产生了深远影响。

它不仅成为了后世历史学家的写作范本,也被广泛应用于文学和戏剧创作中。

史记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丰富的历史信息,成为了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参考书,并且对于理解中国文化和文明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史记作为中国古代史书的代表作,其叙事艺术独具特色。

通过纪传体的形式、简练明快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描写、对比的手法以及合理的安排和组织,史记成功地将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了详细的叙述和评价,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的发展和人物的特点。

结合作品,简述《史记》的叙事艺术特色。

结合作品,简述《史记》的叙事艺术特色。

结合作品,简述《史记》的叙事艺术特色。

《史记》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历史著作,其叙事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编排结构:《史记》以纪传体的形式进行叙述,将历史人物的传记与历史事件的记载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

这种编排结构使得读者能够全面了解历史人物的生平和他们对历史
进程的影响。

2. 人物形象:《史记》着重塑造历史人物的形象,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他们的个性特点、思想观念以及言行举止。

例如,司马迁对于秦始皇、刘邦等历史人物的描写都极为细致入微,使得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他们的性格和才能。

3. 冲突与转折:《史记》精彩之处在于其对历史事件的叙述充满了冲突和转折的元素。

作者通过对历史人物之间的斗争、权谋和智慧的描写,展现了历史进程中的曲折和变幻,使得整个叙述充满了紧张感和悬疑感。

4. 铺陈细致:《史记》对于历史事件的叙述非常详细,作者以极其细致入微的方式描写了历史人物的言行、政治斗争和战争场景,同时也对于社会生活、习俗和文化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描写,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历史的真实性和立体感。

5. 风格独特:《史记》的叙事风格独特,其语言简练、凝练,同时又充满了诗意和修辞效果。

作者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对偶等,使得叙事更加生动有趣,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总的来说,《史记》以其独特的叙事艺术特色,使得读者能够通过读作品了解到丰富的历史知识,同时也能够感受到历史人物的魅力和历史进程的复杂性。

论述《史记》塑造人物的艺术特色

论述《史记》塑造人物的艺术特色

论述《史记》塑造人物的艺术特色第一,精巧的剪裁和安排。

《史记》写人的一个重要方法,是在本人的传记中表现这个人物主要的经历和性格特征,以突出其主要特点。

而其他的一些事件和性格特点则置入别人的传记中去描述。

这个方法被称为“互见法”。

第二,人物之间的对比衬托。

司马迁善于使用对比衬托的方法,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有不同篇章人物之间的对比,也有正反对比。

扩展资料:《史记》作者介绍:司马迁,(约前145-前90年),卒于公元前90年,56岁终。

字子长,我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所著《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民国,鲁迅)。

司马迁是西汉夏阳龙门人。

夏阳(今陕西韩城南),县名,靠近龙门。

所以司马迁自称司马迁出生地韩城位置“迁生龙门”(太史公自序)。

龙门,龙门山,很有名气。

传说大禹曾在龙门开山治水。

龙门山的南面是黄河。

司马迁的家正好在黄河、龙门之间。

当地名胜古迹很多。

司马迁从小在饱览山河名胜的同时,也有机会听到许多历史传说和故事。

公元前145年(汉景帝中元5年)司马迁生于龙门。

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建元元年)六岁,在故乡读书。

父亲司马谈任太史令。

《太史公自序》:“谈为太史公,仕于建元元封之间。

太史公既掌天官,不治民。

”公元前136年(建元五年)十岁,在故乡。

《太史公自序》:“耕牧河山阳,年十岁,则诵古文。

”按:司马迁十岁左右,即在故乡过着半耕半读的生活。

公元前135年(建元六年)十一岁。

窦太后死,汉武帝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重新发动尊儒。

公元前134年(汉武帝元光元年)十二岁。

是年董仲舒上“天人三策”。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司马迁时在夏阳耕读,时在长安求学。

公元前127年(汉武帝元朔二年)十九岁,从夏阳迁居长安。

史记的艺术手法

史记的艺术手法

史记的艺术手法
《史记》是中国历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一部长篇纪传体史书,它具有丰富的艺术手法,包括以下几点:
1. 纪传体叙事:《史记》以纪传体的形式,即将历史上的个人传记和涉及整个国家历史的纪事并列叙述,使叙事更加生动有趣。

2. 重视情感描写:司马迁在《史记》中注重刻画人物的情感和心理变化。

他通过对人物内心活动的描写,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和真实性。

3. 对比手法:充分利用对比手法来突出人物形象和事件的意义。

例如,对比秦始皇和汉高祖刘邦的各自才能和得失,突现出两者之间的差异。

4. 辞章之美:《史记》的文笔优美,辞章华丽。

运用了古人以辞章见才思的传统,来展示作者的才情和对历史事件的思考。

5. 叙事方法的灵活运用:司马迁在《史记》中采用了多种叙事方法,如铺陈、释义、评点等,以丰富叙事手法,使作品更富有层次感和魅力。

总之,《史记》的艺术手法独特多样,使得史书不仅仅成为史料的堆砌,而是具有文学性,并且富有感染力和思想深度。

它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简要回答史记的艺术成就

简要回答史记的艺术成就

史记的艺术成就引言《史记》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部极具影响力的史书,由司马迁所著,是一部记载了中国历史的巨著。

其艺术成就不仅在于其内容的丰富和详细,还在于其独特的史书写作风格和语言表达。

本文将从不同的维度探讨《史记》的艺术成就。

一、追求史实的真实性《史记》以史实为依托,追求真实性。

司马迁在撰写《史记》时,选择了严峻的史料考察,不仅广泛搜集各种史书、史料,并进行详细的比对和校勘,以确保叙述的准确性。

在书中,他注重对历史事件的真实复原,还采用了大量的案例、论证以及典故等手法,以增加历史叙述的可信度。

1.1 全面而准确的史料收集司马迁广泛搜集了战国秦汉时期的史书,比如《春秋左氏传》、《战国策》等,并通过归纳、整理和对比,得出了绣像式的历史记载,以便更加准确地反映历史真相。

1.2 精细入微的历史考证在书中,司马迁通过对史料的详细比对和校勘,力求还原历史事件的真实面貌。

他注重对事件的背景、原因、过程等方面的描述,并给出了详实的时代背景和历史脉络,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

1.3 论证与案例以增加可信度为了增加历史叙述的可信度,司马迁在书中灵活运用了案例和论证的手法。

他通过列举多个并行的历史事例,通过对比和对照,论证出一定的历史规律,使读者更容易接受史书中的事件。

二、独特的史书写作风格《史记》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语言表达风格而闻名于世。

司马迁以史为纲,编织出一个个充满生机的历史故事,形成了他独特的史书写作风格。

2.1 史为纲,兼及文学《史记》以历史为核心,但不拘泥于单一的历史叙述,同时还兼及文学、哲学、传记等多种文体,使得整部书既有历史的严肃性,又具备文学的艺术性。

这使得《史记》成为了一部既具有历史价值又富有艺术魅力的作品。

2.2 故事化的叙事方式司马迁以故事为载体,通过对历史事件中人物性格、行事风格、生活经历等方面的描写,使历史人物变得鲜活起来。

他巧妙地将历史事件演绎成一个个精彩的故事,引人入胜,使读者更容易被吸引和理解。

《史记》的文学艺术魅力

《史记》的文学艺术魅力

《史记》的文学艺术魅力《史记》是我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珍品,它描绘了我国历史上丰富多彩的画卷,充分展现了其文学艺术魅力。

《史记》以其独特的史书风格和卓越的艺术表现手法,成为后世文人学者借鉴的典范。

本文将从历史记载的立体性、文辞的优美流畅和人物形象的生动描绘三个方面,探讨《史记》的文学艺术魅力。

一、历史记载的立体性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以其详尽的史实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历史画卷中的人物、事件和背景,使历史变得栩栩如生。

通过运用记事、记谏、记论等手法,史记将历史形象二维化,展现了其独特的立体性。

例如在记世本传中,作者以李斯、吕不韦等人的形象来代表了不同时期不同阶层的人物,进而揭示了他们在历史背景下的独特价值和意义。

二、文辞的优美流畅《史记》以其精湛的文辞成为了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作者司马迁运用了丰富多样的修辞手法,使文章行云流水,颇具韵味。

他运用象征、对偶、排比等手法,使整篇文章通顺流畅,富有音韵美。

例如在《始皇本纪》中,他以“始皇帝者,高祖二世而生也”为开头,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充分展现了其文辞的优美流畅。

三、人物形象的生动描绘《史记》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各具特色,生动地展现了历史人物的形象。

作者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写,展示了他们的个性特点和身世背景,使其形象更加立体化。

例如在《陈涉世家》中,司马迁对陈胜形象进行了生动的描绘,他写道:“胜至其家,见其妻,美,胜曰:'何也?可与共富贵乎?'对曰:'终日采薇,而我以繨素为食,可不乐与?'遂团饭而食之。

”这段描写不仅展现了陈胜勤劳朴实的性格,也展示了他的志向和为人处世的态度。

综上所述,《史记》作为我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其文学艺术魅力不可忽视。

通过其独特的史书风格、优美流畅的文辞和生动描绘的人物形象,它给读者带来了美的享受和思想的启迪。

不仅如此,《史记》还成为后世文人学者的学习对象,对于我国历史学、文学以及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史记在人物塑造方面的艺术特色

史记在人物塑造方面的艺术特色

史记在人物塑造方面的艺术特色《史记》在人物塑造方面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生动传神的个性化语言《史记》中的人物语言极具个性化,能够准确表达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心理状态。

例如,项羽的豪爽直率,刘邦的机智狡猾,樊哙的勇猛果敢,都在其个性化的语言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这种语言风格不仅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也使得故事情节更加生动有趣。

2.精细入微的描绘方式《史记》在人物塑造上非常注重细节描绘,通过对人物外貌、性格、行为等方面的细致刻画,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

例如,对于韩信、管仲等人物的外貌特征,司马迁进行了精细的描绘,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想象这些历史人物的形象。

3.深入挖掘人物内心的心理描写《史记》中的人物心理描写极为出色,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入挖掘,展现了人物的复杂性格和情感世界。

例如,对于刘邦在面临生死抉择时的矛盾心理,司马迁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使得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位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

4.互见法的运用互见法是《史记》中一种重要的人物塑造方法,通过在不同篇章中呈现同一人物的不同方面,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具有层次感。

例如,对于项羽的描述,既在《项羽本纪》中展现了其英勇善战的一面,也在其他篇章中呈现了他的性格缺陷和悲剧结局,这种多角度的描写方式使得项羽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一个极具代表性的悲剧英雄。

5.叙事与抒情相结合《史记》在人物塑造上不仅注重叙事,还融入了大量的抒情元素,通过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方式,使得人物形象更加感人。

例如,对于屈原、项羽等人物的描写,司马迁在叙述其生平事迹的同时,也融入了自己的感慨和评价,使得读者在了解历史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感和人文情怀。

综上所述,《史记》在人物塑造方面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通过生动传神的个性化语言、精细入微的描绘方式、深入挖掘人物内心的心理描写、互见法的运用以及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等多种手法,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立体、丰满、具有深刻历史背景和人文内涵的人物形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史记》的艺术特色:《史记》是一部史学名著,又是一部文学名著。

前面介绍先秦历史著作时,我们说这些历史著作中包涵着或多或少的文学因素、文学成分;而对于《史记》,这样说是远远不够的。

因为《史记》的写作,具有文学方面的动机,所以这一部史书本身,就兼有文学的性质。

司马迁本人,是有着浪漫的诗人气质的。

从《报任安书》和《史记》中,处处可以看到他富于同情心、感情强烈而容易冲动的性格特点。

他由李陵事件而遇祸,也是一场性格的悲剧。

因为无论从私交还是从官职来说,他都不负有为李陵辩护的义务。

西汉末的扬雄说:“子长多爱,爱奇也。

”(《法言》)也是看到了司马迁浪漫的诗人气质。

《史记》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为写作的目标,我们前面已经提到,这不仅意味着总结历史、记载史实,而且也意味着通过大量历史人物(其中有许多是作者同时代的人物)的活动,形象地反映和推究人类的生存方式,人类在世界中的地位,人类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困境。

这些也正是文学的根本目的。

只不过《史记》作为历史著作,在虚构方面受到较多的限制。

《史记》还具有抒发情怀的目的。

《报任安书》中,把《周易》、《诗经》、《离骚》等等,归结为“大抵皆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由此提出了“发愤著书”之说。

这种说法不一定完全符合于他所列举的古人著述的实情,但完全符合于《史记》的实情。

《史记》在叙述历史人物事迹的同时,处处渗透了作者自身的人生感受,内心的痛苦和郁闷,这就是我们千年之下读《史记》仍不能不为之感动的关键。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后者也正是从这一点着眼的。

为了达到这些目的,《史记》使用了大量的文学手段,达到了很高的文学成就。

以下,我们从它的叙事艺术、人物形象塑造艺术和语言艺术三方面加以介绍。

应该说明,《史记》的核心部分——本纪、世家、列传,基本上由人物传记构成,它既有很强的故事性、戏剧性,又通过这些故事来塑造人物形象。

所以,所谓叙事艺术和人物形象塑造的艺术,本来是无法一分为二的。

只是为了表述的方便,我们先从总体上分析《史记》叙事的方式和艺术特点,然后再分析它如何塑造人物。

在《史记》以前,中国的叙事文学已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先秦历史著作中已有颇为庞大的战争场面的描写和较为复杂的历史事件的叙述,其中也包含不少生动有趣的故事,这为《史记》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但是,先秦史家的主要兴趣,还在于首尾完整地记述历史事件,并通过这些事件来表达政治和伦理评判,其叙事态度主要是史学性的。

司马迁则除了记述历史事件以外,具有更强烈的要努力再现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场景和人物活动的意识;除了政治和伦理评判以外,具有更强烈的从多方面反映人类生活的意识。

所以他的叙事态度,有很明显的文学性。

《史记》的叙事方式,基本上是第三人称的客观叙述。

司马迁作为叙述者,几乎完全站在事件之外,只是在最后的“论赞”部分,才作为评论者直接登场,表示自己的看法。

这种方式,为自如地展开叙述和设置场景提供了广阔的回旋余地。

但是,所谓客观叙述,并不是不包含作者的立场和倾向,只是不显露出来而已。

通过历史事件的展开,通过不同人物在其历史活动中的对比,实际也体现了叙述者的感情倾向。

这就是前人所说的“寓褒贬于叙事之中”。

这种含而不露的褒贬,是经由文学的感染来传达的。

为了再现历史上的场景和人物活动,《史记》很多传记,是用一系列栩栩如生的故事构成的。

如信陵君的传是由亲迎侯生、窃符救赵、从博徒卖浆者流游等故事构成的;廉颇和蔺相如的传是由完璧归赵、渑池会、负荆请罪等故事构成的;孙武的传主体是吴宫教战的故事;孙膑的传包含教田忌赌马、马陵道破杀庞涓等故事……。

这种情况非常普遍,不胜枚举。

众多大大小小的故事,构成了《史记》文学性的基础。

虽然先秦历史著作中也包含有故事成分,但同《史记》相比,不但数量少得多,而且除了《战国策》中少数几个故事,也显得简陋得多。

以后的历史著作,也不再有《史记》那样的情况①,这是《史记》在中国众多的史籍中特别具有文学魅力的原因之一。

--------①这里也有史学和文学逐渐分离的必然因素。

《史记》的故事,又有不少是富于戏剧性的。

司马迁似乎很喜欢在逼真的场景、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展开他的故事,由书中人物自己直接行动以表现自己,使读者几乎忘记了叙述者的存在。

如《李将军列传》中的一个场景:(李广)尝夜从一骑出,从人田间饮。

还至霸陵亭,霸陵尉醉,呵止广。

广骑曰:“故李将军。

”尉曰:“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止广宿亭下。

这像是一个很好的戏剧小品。

另外,像著名的“鸿门宴”故事,简直是一场高潮迭起、扣人心弦的独幕剧。

人物的出场、退场,神情、动作、对话,乃至坐位的朝向,都交代得一清二楚。

这段故事不需要花多少力气,就可以改写成真正的戏剧作品在舞台上演出。

这一类戏剧性的故事,具有很多优点:一则具有逼真的文学表现效果;二则避免了冗长松缓的叙述,具有紧张性,由此产生文学所需要的激活力;三则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最容易展示人物的性格。

《史记》以“实录”著称,这是指司马迁具有严肃的史学态度,不虚饰、不隐讳。

但他的笔下那些栩栩如生的故事,不可能完全是真实的。

为了追求生动逼真的艺术效果,追求对于读者的感染力,他运用了很多传说性的材料,也必然在细节方面进行虚构。

这是典型的文学叙述方法。

另外,《史记》所创造的“互见法”,也同时具有史学与文学两方面的意义。

所谓“互见法”,即是将一个人的事迹分散在不同的地方,而以其本传为主;或将同一件事分散在不同的地方,而以一个地方的叙述为主。

司马迁运用此法、不仅是为了避免重复。

为了使每一篇传记都有审美意味上的统一性,使传主的形象具有艺术上的完整性,就必须在每一篇传记中只写人物的主要特征和主要经历,而为了使整部《史记》又具有史学意义上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就必须在其他地方补写出人物的次要特征和次要经历。

这是人物互见法的意义。

因为《史记》是以人物为本位的,往往需要在许多人的传记中涉及同一件事,为了避免重复而又能把事件叙述清楚,司马迁就在不同的传记中从不同的角度叙述同一件事,这样就既突出了每个人在这事件中的作用,又不致给人以重复之感。

这是事件互见法的意义。

通过人物和事件的互见法,司马迁使《史记》既有了史学的可信性,又有了文学的可读性。

在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过去的著作也已有所积累。

在《左传》中,可以看到若干有一定个性的人物形象;到了《战国策》,人物的描写更为细致,性格也更为鲜明。

但由于它们以历史事件为本位,人物的描写只是片断地散见于叙事之中,缺乏完整性。

另外,像《晏子春秋》专写一人之事,也很值得注意。

不过,它也只是把晏子的许多故事结集在一起,相互之间没有内在的联系。

总之,在汉代以前,还没有出现完整的人物传记,人物形象的刻画,总的说来也还比较简略。

《史记》在这样的基础上,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把中国文学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提高到一个划时代的新高度。

从总体上说,《史记》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具有数量众多、类型丰富、个性较鲜明三大特点。

它以大量的个人传记组合成一部宏伟的历史,其中写得比较成功、能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如项羽、刘邦、张良、韩信、李斯、屈原、孙武、荆轲等等,就有近百个。

正如前面已经提到的,这些人物来自社会的各种阶层,从事各不相同的活动,经历了不同的人生命运。

从帝王到平民,有成功者有失败者,有刚烈的英雄,有无耻的小人,共同组成了一条丰富多采的人物画廊。

这些人物又各有较鲜明的个性。

不同身份、不同经历的人物固然是相互区别的,身份和经历相似的人物,也并不相互混淆。

张良、陈平同为刘邦手下的智谋之士,一则洁身自好,一则不修细节;武帝任用的酷吏,有贪污的也有清廉的……。

凡此种种,在给予我们历史知识的同时,又给予我们丰富的人生体验。

对各种历史人物,司马迁亦有偏爱。

那就是“好奇”,就是喜爱非凡的、具有旺盛生命力与出众才华的人物。

那些奋起草莽而王天下的起义者,那些看上去怯懦无能而胸怀大志的英雄,那些不居权位而声震人主的侠士,那些胆识过人、无往不胜的将帅,那些血溅五步的刺客,那些运筹帷幄、智谋百出的文弱书生,乃至富可敌国的寡妇,敢于同情人私奔的漂亮女子……,这些非凡的人物,构成《史记》中最精彩最重要的部分。

因此《史记》洋溢着浪漫的情调,充满传奇色彩。

尤其将秦汉历史剧变之际人物的传记合起来作为一个单独的部分来读,真是像一部英雄史诗。

在描写人物一生的过程中,司马迁特别注重表现人物命运的巨大变化,如写那些建功立业的大人物,常写他们在卑贱时如何受人轻视的情形;而写那些不得善终的大人物,又常写他们在得志时是如何地不可一世的情形。

前者如刘邦、韩信、苏秦,后者如项羽、李斯、田横。

又在这变化过程中,充分暴露出当时人的诸如势利、报复心之类普遍的弱点。

如刘邦微贱时嫂子不给他饭吃,父亲也不喜欢他,成功之后刘邦不肯忘记把他们嘲弄一番;李广免职时受到霸陵尉的轻蔑,复职后他就借故杀了霸陵尉;韩安国得罪下狱,小小狱卒对他作威作福,他东山再起后,特地把狱卒召来,旧事重提……。

这些命运变化和恩怨相报的故事,最能够表现人与环境、地位的关系,揭示出人性的复杂性。

司马迁非常清楚地知道:迎合社会、迎合世俗的人,往往得到幸福;反之,则容易遭遇不幸。

他常常用比较的方法,表现他的这种看法。

如《苏秦列传》写才能杰出的苏秦被人刺死,他的平庸的弟弟苏代、苏厉却得享天年;《平津侯主父偃列传》写主父偃锋芒毕露而遭到灭族,公孙弘深衷厚貌却安享富贵尊荣……。

但司马迁绝不赞美平庸、苟且、委琐的人生。

《史记》中写得最为壮丽动人的,是英雄人物的悲剧命运。

《项羽本纪》写项羽最后失败自杀,竟用了一二千字,作为历史记载,可以说毫无必要;作为文学作品,却有一种淋漓酣畅的效果。

项羽在可以逃脱的机会中,因无颜见江东父老,拔剑向颈;李广并无必死之罪,只因不愿以久经征战的余生受辱于刀笔吏,横刀自刎;屈原为了崇高的理想抱石沉江……。

在这种反复出现的悲剧场面中,司马迁表现了崇高的人对命运的强烈的抗争。

他告诉人们:即使命运是不可战胜的,人的意志也同样是不可屈服的。

我们从中看到汉武帝时代的文化中那种壮烈的人生精神,为之感叹再三。

对于《史记》所描写的人物,人们可以强烈地感受到他们面目活现,神情毕露,如日本近代学者斋滕正谦所说:“读一部《史记》,如直接当时人,亲睹其事,亲闻其语,使人乍喜乍愕,乍惧乍泣,不能自止。

”(《史记会注考证》引《拙堂文话》)这种艺术效果是如何形成的呢?首先,《史记》注意并善于描写人物的外貌和神情,使得人物形象具有可视性。

如写张良“状貌如妇人好女”,李广“为人长,猿臂”,蔡泽“易鼻、巨肩、魋颜、蹙齃、膝挛”等等,虽然比较简单,却各有特征。

而且司马迁很少单纯地描写人物外貌,而总是同人物的性格有某种或隐或显的联系,所以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