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P上机实验题目(2011版)

CPP上机实验题目(2011版)
CPP上机实验题目(2011版)

实验前言(建议认真阅读)

一、上机实验的目的

上机实验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动手能力,通过实践环节理解C++语言的基本结构和程序设计方法。通过亲手编程掌握C++语言编程的方法。

二、实验基本内容

为了使学生在上机实验时目标明确,本实验指导书针对课程内容编写了五个实验。学生在课内机时先完成指导书中标有“*”号的程序,理解所学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再编写其他应用程序。

指导书中的五个实验如下:

1. 函数与编译处理

2. 指针与引用

3. 类和对象

4. 继承和派生类

5. 多态性

三、实验提交(特别提醒)

1. 实验题目以附件形式提交,每个附件限一个源程序,附件以实验编号-题号-自己学号.cpp命名;如学号为10051234的同学提交实验1的第5题,则附件命名方式为:1-5-10051234.cpp,错误提交的将被退回。

2. 提交时间定为该次实验课的一周内,过期不再接收。

四、评分和作弊处理

1. 要求提交带“*”号实验题,全部题目占期末总评成绩的20%;

2. 存在抄袭和被抄袭的作业,无论抄袭与被抄袭者,本门课程平时成绩以零分记。存在两次及两次以上抄袭和被抄袭者,本门课程以不及格记。

五、实验课要求(重点强调)

1. 严禁QQ、MSN等即时软件工具聊天;

2. 严紧接听手机、发送短信;

3. 严紧玩游戏。

实验1 函数与编译处理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函数声明、定义和使用的方法;

2. 掌握形参与实参之间的对应关系;

3. 掌握函数调用时,形参、实参之间的“值传递”和“引用传递”的区别;

4. 掌握函数递归调用的方法;

5. 掌握全局变量、局部变量、静态变量的使用方法;

6. 掌握文件包含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内容

1. 定义两个函数swap1和swap2,目的是实现两个整数的次序交换,其中swap1的参数是传递值参数,swap2的参数是引用参数,在程序中分别调用这两个函数,其输出结果如下所示:

初始值:x=1,y=2

调用swap1后的结果:x=1 y=2

调用swap2后的结果:x=2 y=1

2. 编写一个函数,用来计算从键盘上输入的整数的阶乘。

3. 编写函数判断一个数是否是素数,在主程序中实现输入、输出。

4. 编写一个程序,设计一个函数可以计算并返回输入的4个数的平均值。

*5. 给定某个年、月、日的值,例如,2005年7月11日,计算出这一天属于该年的第几天,要求写出计算闰年的函数和计算日期的函数。

三、实验要求

1. 结合上课内容,写出程序、调试程序,使用典型数据测试程序,并就实验结果加以分析。

2. 整理上机步骤,总结经验和体会。

3. 完成实验,并上交程序。

实验2 指针与引用

一、实验目的

1. 熟练掌握指针、地址、指针类型、void指针、空指针等概念;

2. 熟练掌握指针变量的定义和初始化、指针的间接访问、指针的加减运算和指针表达式;

3. 会使用数组的指针和指向的指针变量;

4. 会使用字符串的指针和指向字符串的指针变量;

5. 学会使用指向函数的指针变量;

6. 了解指针与链表关系。

二、实验内容

1. 编写一个函数f,将传入此函数的直角坐标值转换为极坐标值,并返回主调函数中。求极坐标的公式是:

c=2

2y

x

q=arctan(y/x)

若要将两值返回主调函数,有多种方式可以完成,请试之:

(1)两值均以指针形参带回

(2)由指针形参带回一个值,函数值返回另一个值

(3)两值均以引用形参返回

(提示:程序中可以使用库函数sprt、pow及atan,它们的头文件为math.h)

2. 使用指针变量对一字符串按照字母,空格、数字和其他字符进行分类统计(提示:读一行字符包括空格用函数cin.getline(ch, 81) )。

3. 用指针变量设计一通用函数,该函数查找实型数组中最大和最小元素并输出相应元素和下标。

三、实验要求

1. 结合上课内容,写出程序、调试程序,使用典型数据测试程序,并就实验结果加以分析。

2. 整理上机步骤,总结经验和体会。

3. 完成实验,并上交程序。

实验3 类和对象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类的概念、类的定义格式、类的成员属性和类的封装性;

2. 掌握对象的定义;

3. 理解类的成员的访问控制的含义,公有、私有和保护成员的区别;

4. 掌握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的含义与作用、定义方式和实现,能够根据要求正确定义和重载构造函数,能够根据给定的要求定义类并实现类的成员函数;

5. 掌握友元函数的含义,友元函数和成员函数的区别。

二、实验内容

1. 定义一个圆类,计算圆的面积和周长。

要求:分别用成员函数和友元函数来求圆的面积和周长。

2. 定义一个学生类,其中有3个数据成员有学号、姓名、年龄,以及若干成员函数。同时编写主函数使用这个类,实现对学生数据的赋值和输出。

要求:

(1)使用成员函数实现对数据的输入、输出;

(2)使用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实现对数据的输入、输出。

*3. 定义日期类型Date。要求有以下成员:

(1)可以设置日期;

(2)日期加一天操作;

(3)输入函数,输入格式为:XXXX XX XX,如2010 4 13;

(4)输出函数,输出格式为:XXXX年XX月XX日,如2010年4月11日。

*4. 设计一个float类型的数组类CFltArray,要求CFltArray可以进行如下操作:

(1)可以重置数组的大小(Resize)

(2)可以通过下标返回数组元素,并对下标越界情况进行检查

(3)可以利用已知数组对象对整个数组赋值和初始化

(4)可以返回当前数组的大小(Size)

最后用数据验证你所设计的类。

提示:

(1)利用已知数组对象对整个数组赋值,说明要求重载等号运算符

(2)利用已知数组对象对整个数组初始化,说明要求重载拷贝构造函数(3)要求用指针存储数组对象中元素

三、实验要求

1. 结合上课内容,写出程序、调试程序,使用典型数据测试程序,并就实验结果加以分析。

2. 整理上机步骤,总结经验和体会。

3. 完成实验,并上交程序。

实验4 继承与派生类

一、实验目的

1. 理解继承的含义,掌握派生类的定义方法和实现;

2. 理解公有继承下基类成员对派生类成员和派生类对象的可见性,能正确地访问继承层次中的各种类成员;

3. 理解保护成员在继承中的作用,能够在适当的时候选择使用保护成员以便派生类成员可以访问基类的部分非公开的成员;

4. 理解虚函数在类的继承层次中的作用,虚函数的引入对程序运行时的影响,能够对使用虚函数的简单程序写出程序结果。

二、实验内容

*1. 编写一个学生和教师数据输入和显示程序,学生数据有编号、姓名、班级和成绩,教师数据有编号、姓名、职称和部门。要求将编号、姓名输入和显示设计成一个类person,并作为学生数据操作类student和教师类数据操作类teacher 的基类。

*2.编写一个程序计算出球、圆柱和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

要求:

(1)定义一个基类圆,至少含有一个数据成员半径;

(2)定义基类的派生类球、圆柱、圆锥,都含有求表面积和体积的成员函数和输出函数。

(3)定义主函数,求球、圆柱、圆锥的和体积。

三、实验要求

1. 结合上课内容,写出程序、调试程序,使用典型数据测试程序,并就实验结果加以分析。

2. 整理上机步骤,总结经验和体会。

3. 完成实验,并上交程序。

实验5 多态性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用成员函数重载运算符的方法;

2. 掌握用友元函数重载运算符的方法;

3. 理解并掌握利用虚函数实现动态多态性和编写通用程序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与步骤

*1. 上机实验题一

定义一个复数类,通过重载运算符:*,/,直接实现二个复数之间的乘除运算。编写一个完整的程序,测试重载运算符的正确性。要求乘法“*”用友元函数实现重载,除法“/”用成员函数实现重载。

⑴分析

两复数相乘的计算公式为:(a+b i)*(c+d i)=(ac–bd )+(ad+bc) i

两复数相除的计算公式为:(a+b i)/(c+d i)=(ac+bd)/(c*c+d*d)+(bc-ad)/(c*c+d*d) i

复数类及运算符重载函数可定义为:

class Complex

{

float Real, Image;

public:

C omplex(float r=0,float i=0)

{

Real=r;

Image=i;

}

v oid Show()

{

cout <<"Real="<

}

friend Complex operator *(Complex &, Complex &);

Complex operator/(Complex &); //重载运算符/

};

Complex operator*(Complex &c1,Complex &c2)

{

Complex t;

t.Real = c1.Real * c2.Real - c1.Image * c2.Image;

t.Image = c1.Image * c2.Real + c1.Real * c2.Image;

return t;

}

Complex Complex::operator/(Complex &c)

{

Complex t;

t.Real = (Real *c.Real+ Image * c.Image)/(c.Real*c.Real+ c.Image * c.Image);

t.Image = (Image *c.Real - Real * c.Image)/(c.Real*c.Real+ c.Image * c.Image);

return t;

}

⑵上机要求

增加重载复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符的功能,实现两个复数的加法,一个复数与一个实数的加法;两个复数的减法,一个复数与一个实数的减法。用成员函数实现加法运算符的重载,用友元函数实现减法运算符的重载。

自已设计主函数,完成程序的调试工作。

*2. 上机实验题二

编写程序:声明一个哺乳动物类Mammal,再由此派生出狗类Dog和猫类Cat。

程序要求:

(1)Mammal类中定义名为color和weight的数据成员,分别用来存储动物的颜色和体重;并在Mammal类中定义一个虚函数print,用于输出color和weight 值。

(2)每个类中都定义一个名为count的静态数据成员,用来存储各类对象的总数;

(3)每个类都有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在构造函数中对color和weight进行初始化,以及执行count++语句,在析构函数中执行count--语句。在Dog和Cat 类中输出各自的信息,输出信息要有所区别;

(4)主函数中以一般方法定义各类若干个对象,用new创建几个对象指针,用delete删除对象指针。在不同的位置输出各类count的值。最后输出"Main function ends."。

3. 上机实验题三

利用虚函数实现的多态性来求四种几何图形的面积之和。这四种几何图形是:三角形、矩形、正方形和圆。几何图形的类型可以通过构造函数或通过成员函数来设置。

⑴分析

计算这四种几何图的面积公式分别是:

三角形的边长为W,高为H时,则三角形的面积为W* H/2;矩形的边长为W,宽为H时,则其面积为W* H;正方形的边长为S,则正方形的面积为S*S;圆的半径为R,其面积为3.1415926 *R *R。

为设置几何图形的数据并求出几何图形的面积,需要定义一个包含两个虚函数的类:

class Shape

{

public:

virtual float Area( void) =0; //求面积

virtual void Setdata(float ,float =0) =0; //设置图形数据

};

因面积的计算依赖于几何图形,故在类中只能定义一个纯虚函数Area。同理,设置几何图形数据的函数Setdata也只能定义为虚函数。

把这个基类派生出其它几何图形类。如派生出的三角形类为:

class Triangle : public Shape

{

float W, H; //三角形边长为W,高为H

public:

Triangle(float w=0, float h=0)

{

W = w;

H = h;

}

float Area( void){ return W*H/2; }

void Setdata(float w, float h=0){ W=w; H = h; }

};

在派生类中定义了基类中两个虚函数的实现。为了实现求面积和设置数据的多态性,必须定义一个类,该类中定义一个指向基类Shape的指针数组,其元素分别指向由基类Shape派生出的不同的几何图形类,并完成求出所有几何图形面积之和,以及设置参数的函数。

一个完整的参考程序如下:

#include

#include

class Shape

{

public:

virtual float Area( void) = 0; //虚函数

virtual void Setdata(float, float=0) = 0; //虚函数

};

class Triangle : public Shape

{

float W, H; //三角形边长为W,高为H

public:

Triangle(float w=0, float h=0) { W=w; H=h; }

float Area( void) { return W*H/2; } //定义虚函数

void Setdata(float w, float h=0) { W=w; H=h; } //定义虚函数};

class Rectangle:public Shape

{

float W, H; //矩形边长为W,高为H

public:

Rectangle(float w=0, float h=0) { W=w; H=h; }

float Area(void) { return W*H; } //定义虚函数

void Setdata(float w, float h=0) { W=w; H=h; } //定义虚函数};

class Square:public Shape

{

float S; //正方形边长S

public:

Square(float a=0) { S=a; }

float Area(void) { return S*S/2; } //定义虚函数

void Setdata(float w, float h=0) { S=w; } //定义虚函数

};

class Circle:public Shape

{

float R; //圆的半径为R

public:

C ircle(float r=0) { R=r; }

f loat Area(void) { return 3.1415926*R *R; } //定义虚函数

v oid Setdata(float w, float h=0) { R=w; } //定义虚函数};

class Compute

{

Shape **s; //指向基类的指针数组

public:

Compute()

{

s= new Shape *[4]; //给几何图形设置参数

s[0] = new Triangle(3,4);

s[1] = new Rectangle(6,8);

s[2] = new Square(6.5);

s[3] = new Circle(5.5);

}

float SumArea(void ) ;

~Compute();

void Setdata(int n, float a,float b=0)

{

s[n]->Setdata(a,b);

}

};

Compute::~Compute() //释放动态分配的存储空间

{

for(int i=0; i<4; i++)

delete s[i];

delete []s;

}

float Compute::SumArea(void)

{

float sum=0;

for( int i=0; i<4; i++ )

sum += s[i]->Area(); //通过基类指针实现多态性

return sum;

}

void main(void )

{

Compute a;

cout<<"四种几何图形的面积="<

a.Setdata(2,10); //设置正方形的边长

cout<<"四种几何图形的面积="<

a.Setdata(0,10,12); //设置三角形的边长和高

cout<<"四种几何图形的面积="<

a.Setdata(1,2,5); //设置正方形的长和宽

cout<<"四种几何图形的面积="<

a.Setdata(3,15.5);

cout<<"四种几何图形的面积="<

}

程序中A行的Setdata函数属于函数重载,它不是虚函数。该函数中的B行

通过基类指针实现多态性。

三、实验要求

1. 结合上课内容,写出程序、调试程序,使用典型数据测试程序,并就实验结果加以分析。

2. 整理上机步骤,总结经验和体会。

3. 完成实验,并上交程序。

附录:(添加中……)

数学实验练习题2012

第一次练习题 1. 求 32 =-x e x 的所有根。(先画图后求解) 2. 求下列方程的根。 1) 0155 =++x x 2) 至少三个根)(0 2 1s i n =- x x 3) 所有根0 c o s s i n 2 =-x x x 3. 求解下列各题: 1) 3 sin lim x x x x ->- 2) ) 10(, cos y x e y x 求= 3) ?+dx x x 2 4 425 4) )(最高次幂为 展开在将801=+x x 5) )2() 3(1sin y e y x 求 = 4. 求矩阵 ???? ? ? ?--=31 4020 112 A 的逆矩阵1 -A 及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5. 已知,21)(2 2 2)(σ μσ π-- = x e x f 分别在下列条件下画出)(x f 的图形: ); (在同一坐标系上作图 ,,=时=、);(在同一坐标系上作图,-,=时、421,0)2(110,1)1(σμμσ=、 6. 画 (1)202004 cos sin ≤≤≤≤???? ?? ? ===u t t z t u y t u x (2) 30,30)sin(≤≤≤≤=y x xy z

(3)π π2020sin ) cos 3()cos()cos 3()sin(≤≤≤≤?? ? ??=+=+=u t u z u t y u t x 的图(第6题只要写出程序). 7绘制曲线x x x sa )sin()(=,其中]10,10[ππ-∈x 。(注意:0=x 处需要特别处理。) 8.作出函数x e x f x cos )(-=的图形;求出方程0=)(x f 在],[020-的所有根;令 n x 为从0向左依次排列的方程的根,输出n n x x --1 ,并指出?)(lim =--∞ >-n n n x x 1 9. 把x cos 展开到2,4,6项,并作出的x cos 和各展开式的图形;并指出用展开式逼 近x cos 的情形。 10. 请分别写出用for 和while 循环语句计算63 263 2 2212+++== ∑ = i i K 的程序。此外, 还请写出一种避免循环的计算程序。 11. 对于0>x ,求1 20 11122 +∞ =∑ ? ? ? ??+-+k k x x k 。(提示:理论结果为x ln ) 第二次练习题 1、 设????? =+=+32/)7(1 1 x x x x n n n ,数列}{n x 是否收敛?若收敛,其值为多少?精确到6位 有效数字。 用两种方法 2、设 ,13 12 11p p p n n x + ++ += }{n x 是否收敛?若收敛,其值为多少?精确到17 位有效数字。 注:学号为单号的取7=p ,学号为双号的取.8=p 3、38P 问 题2 4、编程找出 5,1000+=≤b c c 的所有勾股数,并问:能否利用通项表示 },,{c b a ? 5、编程找出不定方程 )35000(122 2 <-=-y y x 的所有正整数解。(学号为单号

八年级物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探究题专项练习汇总

八年级物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探究题专项练习汇总 1.小明用一个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当装置如图甲所示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1)图甲中光屏离凸透镜的距离可能是(填序号) A.28cm B.18cm C.8cm (2)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左调节一段距离后,要想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填“左”或“右”)调节; (3)若步骤(2)中未调节光屏的位置,则需在凸透镜前加一个(填“凸”或“凹”)透镜,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倒立的像; (4)若将印有字母“F”的纸片(图乙)放在离凸透镜5cm的地方,我们能看到的清晰的像是丙图中的(填序号). 2.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选用了焦距未知的凸透镜. (1)如图甲所示,该凸透镜的焦距为cm. (2)如图乙所示,想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需将蜡烛向(填“左”或“右”)移动,此时光屏上能得到一个倒立(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填“照相机”、“放大镜”或“投影仪”)就是根据此原理工作的. (3)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后,该同学把他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烛焰的像变模糊了,在不改变凸透镜和光屏位置的情况下,若想在光屏上再一次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他应该将蜡烛向(填“左”或“右”)移动. 3.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实验前,让平行光束垂直镜面射入杯中(如图甲),从烟雾中可以观察到凸透镜对光有(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 (2)实验中,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如图乙所示,在光屏上可得到一个清晰倒立、(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 (3)若蜡烛逐渐靠近凸透镜,所成的像会逐渐变(选填“大“、“小”). 4.小华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器材做“探究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在光具座上从左至右依次放置蜡烛、和光屏. (2)蜡烛在如图所示的位置时,成的像是等大、倒立的实像.分析实验成像情况可知,实验中所用透镜的焦距为cm. (3)当把点燃的蜡烛由图所示的位置向右移至光具座的35cm刻度时,应向(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到适当的位置,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小华发现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上方,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她应向调整蜡烛.(选填“上”或“下”).5.完成下列两个实验探究: (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杨同学让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移动光屏至适当位置,光屏上将会呈现一个倒立、(选填“缩小”、“放大”或“不变”)的实像,如图1所示,此时的像距为cm.生活中的(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应用了这样的成像规律.

matlab数学实验复习题(有标准答案)

复习题 1、写出3 2、i nv(A)表示A的逆矩阵; 3、在命令窗口健入 clc,4、在命令窗口健入clea 5、在命令窗口健入6、x=-1:0.2:17、det(A)表示计算A的行列式的值;8、三种插值方法:拉格朗日多项式插值,分段线性插值,三次样条插值。 9、若A=123456789?? ????????,则fliplr (A)=321654987?????????? A-3=210123456--??????????A .^2=149162536496481?????????? tril(A)=100450789?????????? tri u(A,-1)=123456089??????????diag(A )=100050009?????????? A(:,2),=2 58A(3,:)=369 10、nor mcd f(1,1,2)=0.5%正态分布mu=1,s igm a=2,x =1处的概率 e45(@f,[a,b ],x0),中参数的涵义是@fun 是求解方程的函数M 文 件,[a,b ]是输入向量即自变量的范围a 为初值,x0为函数的初值,t 为输出指定的[a,b],x 为函数值 15、写出下列命令的功能:te xt (1,2,‘y=s in(x)’

hold on 16fun ction 开头; 17 ,4) 3,4) 21、设x 是一向量,则)的功能是作出将X十等分的直方图 22、interp 1([1,2,3],[3,4,5],2.5) Ans=4.5 23、建立一阶微分方程组? ??+='-='y x t y y x t x 34)(3)(2 的函数M 文件。(做不出来) 二、写出运行结果: 1、>>ey e(3,4)=1000 01000010 2、>>s ize([1,2,3])=1;3 3、设b=ro und (unifrnd(-5,5,1,4)),则=3 5 2 -5 >>[x,m]=min(b);x =-5;m=4 ,[x,n ]=sort(b ) -5 2 3 5 4 3 1 2 mea n(b)=1.25,m edian(b)=2.5,range(b)=10 4、向量b如上题,则 >>an y(b),all(b<2),all(b<6) Ans =1 0 1 5、>>[5 6;7 8]>[7 8;5 6]=00 11 6、若1234B ??=???? ,则 7、>>diag(d iag (B ))=10 04 8、>>[4:-2:1].*[-1,6]=-4 12 9、>>acos(0.5),a tan(1) ans = 1.6598 ans=

《数学实验》试题答案

北京交通大学海滨学院考试试题 课程名称:数学实验2010-2011第一学期出题教师:数学组适用专业: 09机械, 物流, 土木, 自动化 班级:学号:姓名: 选做题目序号: 1.一对刚出生的幼兔经过一个月可以长成成兔, 成兔再经过一个月后可以 繁殖出一对幼兔. 如果不计算兔子的死亡数, 请用Matlab程序给出在未来24个月中每个月的兔子对数。 解: 由题意每月的成兔与幼兔的数量如下表所示: 1 2 3 4 5 6 ··· 成兔0 1 1 2 3 5··· 幼兔 1 0 1 1 2 3··· 运用Matlab程序: x=zeros(1,24); x(1)=1;x(2)=1; for i=2:24 x(i+1)=x(i)+x(i-1); end x 结果为x = 1 1 2 3 5 8 13 21 3 4 5 5 89 144 233 377 610 987 1597 2584 4181 6765 1094 6 7711 2865 7 46368 2.定积分的过程可以分为分割、求和、取极限三部分, 以1 x e dx 为例, 利用

已学过的Matlab 命令, 通过作图演示计算积分的过程, 并与使用命令int() 直接积分的结果进行比较. 解:根据求积分的过程,我们先对区间[0,1]进行n 等分, 然后针对函数x e 取和,取和的形式为10 1 i n x i e e dx n ξ=≈ ∑ ? ,其中1[ ,]i i i n n ξ-?。这里取i ξ为区间的右端点,则当10n =时,1 x e dx ?可用10 101 1.805610 i i e ==∑ 来近似计算, 当10n =0时,100 100 1 01 =1.7269100 i x i e e dx =≈ ∑?,当10n =000时,10000 10000 1 1 =1.718410000 i x i e e dx =≈ ∑ ?. 示意图如下图,Matlab 命令如下: x=linspace (0,1,21); y=exp(x); y1=y(1:20); s1=sum(y1)/20 y2=y(2:21); s2=sum(y2)/20 plot(x,y); hold on for i=1:20 fill([x(i),x(i+1),x(i+1),x(i),x(i)],[0,0,y(i),y(i),0],'b') end syms k;symsum(exp(k/10)/10,k,1,10);%n=10 symsum(exp(k/100)/100,k,1,100);%n=100 symsum(exp(k/10000)/10000,k,1,10000);%n=10000

凸透镜成像规律练习题全

“靠近”,则对光线起会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折射后过透镜焦点。

像清晰 五. 凸透镜成像规律:说明几点: ① 焦点是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时不成像,成实像,成虚像。 f u =f u >f u <② 二倍焦距处是像大小的分界点,时,成等大实像,时,成缩小的实像, f u 2=f u 2>时,成放大实像或放大虚像。 ③ 成实像特点:成实像时,物、像在镜的两侧 f u 2<且倒立,同时,,像变小,,像变大,物像移动方向一致。 ④ 成虚 ↑u ↓v ↑↓v u 像的特点:成虚像时,物、像在镜同侧,且正立、放大,同时,,像变大, ↑↑v u 像变小,像物移动方向也一致。 ↓↓v u ⑤ 成实像时,物、像距离最小值为4倍焦距(即)。 f 4口诀:一焦分虚实,分正倒;二焦分大小;物近(与焦点的距离)像远大,物远(与焦点 的距离)像近小;实像异侧倒,虚像同侧正;像距大(于物距)像放大,像距小(于物距) 像缩小。 例7: 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一个凸透镜前30cm 处,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清晰等 大的像。若把蜡烛从原来的位置向此透镜方向移动20cm ,则此时蜡烛经该透镜所成的像是 ( ) A .放大的虚像 B .等大的虚像 C .缩小 的实像 D .缩小的虚像 例8、关于实像和虚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实像能用光屏承接,虚像也能用光屏承接 B 、实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C 、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虚像是光线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 D 、实像是实 际存在的像,虚像是实际不存在的像,是人的幻觉形成的 六、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科学探究题 例9: 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 (1)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在距透镜10cm 处,屏上呈现出最 小最亮的光斑,则此凸透镜焦距约是__________cm ; (2)小莉同学做实验时,发现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偏高,如图7所示,若要使烛焰成像在 光屏中心,只调节光屏,应将光屏向__________(填“上”、“下”)调节; (3)若将烛焰移至距凸透镜15cm 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屏上得到倒立、_______清晰 的实像,_______就是应用这一原理制成的(填“照相机”、 “幻灯机”或“放大镜”)。 巩固练习: 1.如图8所示,一玻璃砖内有一凸形气泡,一束平行光垂直射 向玻璃砖的侧面,通过玻璃砖后,光线将会( ) A.仍然平行 B.会聚 C.发散 D.无法确定 2.一束光在空气中经凸透镜折射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定是平行光束 B.一定是会聚光束 C.折射光束比原来的光束会聚一些 D.一定是发散光束

MATLAB实验练习题(计算机)-南邮-MATLAB-数学实验大作业答案

“”练习题 要求:抄题、写出操作命令、运行结果,并根据要求,贴上运行图。 1、求230x e x -=的所有根。(先画图后求解)(要求贴图) >> ('(x)-3*x^2',0) = -2*(-1/6*3^(1/2)) -2*(-11/6*3^(1/2)) -2*(1/6*3^(1/2)) 3、求解下列各题: 1)30 sin lim x x x x ->- >> x;

>> (((x))^3) = 1/6 2) (10)cos ,x y e x y =求 >> x; >> ((x)*(x),10) = (-32)*(x)*(x) 3)2 1/2 0(17x e dx ?精确到位有效数字) >> x; >> ((((x^2),0,1/2)),17) =

0.54498710418362222 4)4 2 254x dx x +? >> x; >> (x^4/(25^2)) = 125*(5) - 25*x + x^3/3 5)求由参数方程arctan x y t ??=? =??dy dx 与二阶导 数22 d y dx 。 >> t; >> ((1^2))(t); >> ()() = 1

6)设函数(x)由方程e所确定,求y′(x)。>> x y; *(y)(1); >> ()() = (x + (y)) 7) sin2 x e xdx +∞- ? >> x; >> ()*(2*x); >> (y,0) = 2/5

8) 08x =展开(最高次幂为) >> x (1); taylor(f,0,9) = - (429*x^8)/32768 + (33*x^7)/2048 - (21*x^6)/1024 + (7*x^5)/256 - (5*x^4)/128 + x^3/16 - x^2/8 + 2 + 1 9) 1sin (3)(2)x y e y =求 >> x y; >> ((1)); >> ((y,3),2) =

清华大学2002至2003学年第二学期数学实验期末考试试题A

清华大学2002至2003学年第二学期数学实验期末考试试题A 数学实验试题 2003.6.22 上午 (A卷;90分钟) 一. 某两个地区上半年6个月的降雨量数据如下(单位:mm): 月份123456 地区A259946337054 地区B105030204530 在90%的置信水平下,给出A地区的月降雨量的置信区 间: 在90%的置信水平下,A地区的月降雨量是否不小于70(mm)? 在90%的置信水平下,A、B地区的月降雨量是否相同? A地区某条河流上半年6个月对应的径流量数据如下(单位:m3):110,184,145,122,165,143。该河流的径流量y与当地的降雨量x的线性回归方程为;若当地降雨量为55mm,该河流的径流量的预测区间为(置信水平取90%)。 答案:(程序略) (1) [32.35,76.65] (2) 是 (3) 否 (4) y=91.12+0.9857x (5) [130.9,159.7] 二.(10分) (1)(每空1分)给定矩阵,如果在可行域上考虑线性函数,其中,那么的最小值是,最小点为;最大值是,最大点为。 (每空2分)给定矩阵,,考虑二次规划问题,其最优解为,(2) 最优值为,在最优点处起作用约束 为 。 答案:(1)最小值为11/5,最大值为7/2,最小点为(0,2/5,9/5),最大点为(1/2,0,3/2)。 (2)最优解为(2.5556,1.4444),最优值为–1.0778e+001,其作用约束为。 三.(10分)对线性方程组:,其中A=,b= (3分)当时,用高斯—赛德尔迭代法求解。取初值为,写出迭代第4步的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当时,用Jacobi 迭代法求解是否收敛?__________ ,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分)求最大的c, 使得对任意的,用高斯—赛德尔迭代法求解一定收敛,则c应为__________。 答案:(1)x = [ -1.0566 1.0771 2.9897]

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练习题(含答案)word版本

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题(含答案) 1.(12济宁)将一物体分别放在甲、乙两凸透镜前等距离处,通过甲透镜成缩小的像,通过乙透镜成放大的像,由此可推断:甲透镜的焦距____乙透镜的焦距(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 2.(12江西)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小明将烛焰、凸透镜放在如图甲所示位置,在光屏上正好出现倒立等大的像。然后,小明将烛焰、凸透镜放在如图乙所示位置,此时能观察到__(选填“正立”或“倒立”)、放大的__像(选填“实”或“虚”)。 3.(12浙江宁波)将蜡烛、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使烛焰、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移动蜡烛使烛焰距凸透镜25cm,在凸透镜另一侧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__的实像.根据这一成像规律,请举一个生活中的应用实例:_______。 4.(12河南)如图所示,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光屏上呈现了烛焰倒立清晰的像。如果去掉光屏,眼睛在A 处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这个像,原因是__________。 5.(12海南)小青将点燃的蜡烛分别放在如图所示的a、b、c点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蜡烛在____点时,凸透镜右侧光屏上成的像最大,像是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的。 6.(12苏州)如图所示是某实验小组合作探究“凸透镜 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足够长).实验时应先调节烛 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并且大 致在____上;当烛焰离凸透镜20cm时,在另一侧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缩小的烛焰的像,随着蜡烛的燃烧,可观察到光屏上的像向____(上/下)移动;移动蜡烛,使烛焰离凸透镜10cm,再移动光屏,___(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 7.(12扬州)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实验中出现了如图所示的情形,要使像成 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光屏向_____(上/ 下)调整。

matlab数学实验练习题

Matlab 数学实验 实验一 插值与拟合 实验内容: 预备知识:编制计算拉格朗日插值的M 文件。 1. 选择一些函数,在n 个节点上(n 不要太大,如5 ~ 11)用拉格朗日、分段线性、三次样条三种插值方法,计算m 个插值点的函数值(m 要适中,如50~100)。通过数值和图形输出,将三种插值结果与精确值进行比较。适当增加n ,再做比较,由此作初步分析。下列函数任选一种。 (1)、 ;20,sin π≤≤=x x y (2)、;11,)1(2/12≤≤--=x x y (3)、;22,c o s 10 ≤≤-=x x y (4)、22),exp(2≤≤--=x x y 2.用电压V=10伏的电池给电容器充电,电容器上t 时刻的电压为 ) (0)()(t e V V V t v ---=,其中0V 是电容器的初始电压,τ是充电常数。试由下面 一组t ,V 数据确定0V 和τ。 实验二 常微分方程数值解试验 实验目的: 1. 用MATLAB 软件求解微分方程,掌握Euler 方法和龙格-库塔方法; 2. 掌握用微分方程模型解决简化的实际问题。 实验内容:

实验三地图问题 1.下图是一个国家的地图,为了计算出它的国土面积,首先对地图作如下测量: 以由西向东方向为x轴,由南到北方向为y轴,选择方便的原点,并将从最西边界点到最东边界点在x轴上的区间适当地划分为若干段,在每个分点的y方向测出南边界点和北边界点的y坐标y1和y2,这样就得到了表中的数据(单位mm)。 根据地图的比例我们知道18mm相当于40km,试由测量数据计算该国土 的近似面积,并与它的精确值41288km2比较。

凸透镜成像实验探究题word版本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凸透镜成像实验探究题 1.如图所示,小王做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他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在距透镜10cm处,屏上呈现出最小最亮的光斑,则此凸透镜焦距约是cm。 (2)他把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放置在米尺旁。点燃蜡烛后,他还应调整火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在___________。 (3)调整后,把烛焰放在距凸透镜16cm处时(如图),在凸透镜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的实像(填写像的性质);(填光学仪器)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 (4)实验中,当小王用白纸遮掉凸透镜的上半部分时,光屏上成像的情况是() A.只出现烛焰的上半部分的像B.只出现烛焰的下半部分的像 C.仍然是完整的像,只是变暗些D.成像情况像不受任何影响 (5)随着蜡烛燃烧而变短,光屏上成的像将向___ ___(上/下)移动。由于影响到了实验的进行,这时最合理的调整是() A.只需将凸透镜向下移动些 B.只需将光屏向上移动些 C.将凸透镜和光屏向下移一些D.以上均可 答案:(1)10 (2)同一高度(3)放大投影仪(4)C (5) 上 C 2.在利用光具座进行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探究中: (1)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图甲可知,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作用,该凸透镜的焦距是cm。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请你指出其中一条可能的原因:。 (3)调整后,把烛焰放在距凸透镜16cm处时(如图乙),在凸透镜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的实像(填写像的性质);(填光学仪器)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如果将蜡烛在乙图的基础上远离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 3.(6分)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过程中,进行了以下实验步骤:(1)让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在凸透镜后的光屏上接收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此可以测出凸透镜的.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并使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上. (3)当烛焰、凸透镜位于图甲中刻度对应的位置时,调节光屏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在照相机和投影仪中,成像情况与此类似的是. (4)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变短了,要使烛焰的像仍然成在光屏的中心,应该将光屏向 移动. (5)把图甲中的凸透镜看作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视网膜.给“眼睛”戴上近视眼镜,使烛焰在“视网膜”上成一清晰的像,如图乙所示.若取下近视眼镜,为使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_______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透镜. 4、王强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后,又想采用实验中的装置来比较甲、乙、丙、丁四个透镜焦距的大小,在实验中还测出了其中一个透镜的焦距.实验时凸透镜和烛焰的距离保持16 cm不变,烛焰通过四个凸透镜的成像情况如下表所示,由此可推断 ( ) 凸透镜像的性质 甲倒立放大实像 乙倒立等大实像 丙倒立缩小实像 丁正立放大虚像 A.甲透镜的焦距最小,乙透镜的焦距是8 cm B.乙透镜的焦距最小,丁透镜的焦距是16 cm C.丙透镜的焦距最小,乙透镜的焦距是8 cm D.丁透镜的焦距最小,甲透镜的焦距是16 cm 5、.老师上课时经常用到投影仪,如图所示,关于投影仪的使用以下做法中合理的是( ) A.投放到屏幕上的画面太靠上时,应增大平面镜与凸透镜的夹角使画面向下移动 B.若使屏幕上的画面大一些,可使投影仪靠近屏幕同时将凸透镜适当向下移动 C.若使屏幕上的画面大一些,可使投影仪远离屏幕同时将凸透镜适当向上移动 D.若使屏幕上的画面大一些,可使投影仪远离屏幕同时将凸透镜适当向下移动

电子科大成都学院2011年数学实验复习题

2011年数学实验复习题 一、选择题 1、三阶幻方又称为九宫图,提取三阶幻方矩阵对角元并构造对角阵用( C ) (A) diag(magic(3)); (B) diag(magic); (C) diag(diag(magic(3))); (D) diag(diag(magic))。 2、data=rand(1000,2);x=data(:,1);y=data(:,2);II=find(yx.^2);的功能是( B ) (A) 统计2000个随机点中落入特殊区域的点的索引值; (B) 统计1000个随机点落入特殊区域的点的索引值; (C) 模拟2000个随机点落入特殊区域的过程; (D) 模拟1000个随机点落入特殊区域的过程。 3、MATLAB 计算二项分布随机变量分布律的方法是( C ) (A) binocdf(x,n,p); (B) normpdf(x,mu,s); (C)binopdf(x,n,p); (D) binornd(x,n,p)。 4、MATLAB 命令syms e2;f=sqrt(1-e2*cos(t)^2);S=int(f,t,0,pi/2)功能是(D) (A) 计算f(x)在[0,pi/2]上的积分; (B) 计算f(t)不定积分符号结果; (C) 计算f(x)积分的数值结果; (D) 计算f(t)定积分的符号结果。 5、y=dsolve(‘Dy=1/(1+x^2)-2*y^2’,’y(0)=0’,’x’);ezplot(y)的功能是( A ) (A) 求微分方程特解并绘图; (B) 解代数方程 (C) 求定积分; (D)求微分方程通解。 6、X=10000 ;0.5*asin(9.8*X/(515^2))的功能是计算关于抛射体问题的(A) (A) 十公里发射角; (B) 十公里飞行时间; (C)最大飞行时间; (D)最大射程。 7、theta=linspace(0,2*pi,100) ;r=cos(4*theta) ;polar(theta,r,’k’)功能是(D) (A) 绘四叶玫瑰线; (B)绘三叶玫瑰线; (C)绘心脏线; (D) 绘八叶玫瑰线。 8、MATLAB 命令A=rand(5,5);创建 55()ij A a ′ =,求5 1 m a x ||ij j i a =? 用( A ) (A) max(sum(abs(A))); (B) max(sum(abs(A ’))); (C) max(sum(A))); (D) sum(max(A)); 9、MATLAB 命令x=[1,2,4,5,9];mean(x),的计算结果是( B ) (A) 4 (B) 4.2 (B) 4.5 (D) 21 10、MATLAB 命令x=rand(10,1)生成10个随机数,将它们从大到小排序,使用( C ) (A) y=sort(x);z=y(10:1); (B) [y,II]=sort(x);z=y(II); (C) y=sort(x);z=y(10:-1;1); (D) [y,II]=sort(x);z=x(II); 11、MATLAB 命令roots([1,0,0,-1])的功能是( D ) (A) 产生向量[1,0,0,1]; (B) 求方程 3 10 x +=的根; (C) 求多项式3 1x -的值 (D) 求方程 3 10x -=的根。 12、MATLAB 命令A=magic(3)创建3阶幻方矩阵,求A 的特征值绝对值最小用( A ) (A) min(abs(eig(A))); (B) min(eig(abs(A))); (C)min(eig(A)); (D) min(abs(A)); 13、命令factor()用于分解因式,syms x; f=4*x^3+9*x^2-30*x; factor(diff(f))的结果是( B ) (A) (x-1)*(2*x-5) (B) 6*(x-1)*(2*x+5) (C) 6*(x+1)*(2*x+5) (D) (x+1)*(2*x-5) 14、MATLAB 命令syms x; f=sin(x); V=pi*int(f*f,x,0,2*pi)功能是( C ) (A) 绘出函数f 在[0,2p ]图形; (B) 计算函数f 在[0,2p ]的积分;

数学实验模拟试题

191 《数学实验》模拟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 1.符号计算与一般数值计算有很大区别,它得到准确的符号表达式。在MA TLAB 命令窗口中键入命令syms x ,y1=sqrt(x);y2=x^2;int(y1-y2,x,0,1),屏幕显示的结果是 (A )y1 =x^(1/2) (B )ans= 2/3; (C )y2 =x^2; (D )ans= 1/3 2.在MA TLAB 命令窗口中键入命令A=[1 4 2;3 1 2;6 1 5];det(A(1:2,2:3).*A(1:2,2:3))。结果是 (A )ans= -143 (B )ans= 60 (C )ans= -16 (D )ans= -19 3.设n 阶方阵A 的特征值为:i λ (i=1,2,…,n ),称||max )(i i A λρ=为矩阵A 的谱半径, 则下列MA TLAB 求谱半径命令是 (A )max(abs(eig(A))); (B )abs(max(eig(A))); (C )max(norm(eig(A))); (D )norm(max(eig(A))) 4.MA TLAB 系统运行时,内存中有包括X 和Y 在内的多个变量(数据),要删除所有变量(数据),应该使用的命令是 (A )clear ; (B )clc ; (C )home ; (D )clear X Y 5.用赋值语句给定x 数据,计算3ln +)2+3sin(72e x 对应的MA TLAB 表达式是 (A )sqrt(7*sin(3+2*x)+exp(2)*log(3)) (B )sqrt(7sin(3+2x)+exp(2)log(3)) (C )sqr(7*sin(3+2*x)+e^2*log(3)) (D )sqr(7sin(3+2x)+ e^2 log(3)) 6.在MA TLAB 命令窗口中输入命令data=[4 1 2 3 1 3 1 3 2 4];y=hist (data,4),结果是 (A ) y= 4 1 2 3; (B )y=3 2 3 2; (C )y= 1 3 2 4 ; (D )y= 4 2 1 1 7.在MA TLAB 命令窗口中键入A=magic(6); B=A(2:5,1:2:5) 将得到矩阵B ,B 是 (A )2行5列矩阵;(B )4行两列矩阵;(C )4行3列矩阵;(D )4行5列矩阵 8.MA TLAB 绘三维曲面需要构建网格数据,语句[x,y]=meshgrid(-2:2)返回数据中 (A )x 是行向量,y 是列向量; (B )x 是列向量,y 是行向量; (C )x 是行元素相同的矩阵; (D )x 是列元素相同矩阵 9.下面有关MA TLAB 函数的说法,哪一个是错误的 (A )函数文件的第一行必须由function 开始,并有返回参数,函数名和输入参数; (B )MA TLAB 的函数可以有多个返回参数和多个输入参数; (C )如果函数文件内有多个函数,则只有第一个函数可以供外部调用; (D )在函数中可以用nargin 检测用户调用函数时的输出参数个数 10.将带小数的实数处理为整数称为取整,常用四种取整法则是:向正无穷大方向取 整、向负无穷大方向取整、向零方向取整和四舍五入取整。MA TLAB 提供了如下四个取整函数,若a = -1.4,对a 取整的结果是 -1,则不应该选用下面哪个函数。 (A )floor ; (B )round ; (C )ceil ; (D )fix ; 二、程序阅读理解 1.如果存在一条曲线L 与曲线簇中每一条曲线相切,则称L 为曲线簇的包络。 简单直线簇的实验程序如下 N=input('input N:='); x=[0:N]/N;y=1-x;

完整版凸透镜成像规律试题及答案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单选题: 1、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为 u=8cm 时,在透镜中看到正立的像,当物体到透镜的距离为 u=10cm 时,在光屏上看到倒立的像,当物体到透镜的距离为下列各值时,对像的性质判断 正确的是( ) A . u=20cm 时,成倒立缩小的像 B . u=15cm 时,成正立放大的像 C . u=9cm 时,成倒立缩小的像 D . u=5cm 时,成倒立放大的像 2、 物体到凸透镜距离为 10cm 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当物体到该透镜的距离为 18cm 时,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 f 的范围为( )A . 10cm v f v 18cm B . 5cm v f v 9cm C . 9cm v f v 10cm D . 18cm v f v 20cm 3、 物体通过凸透镜可成( ) A .正立、缩小的虚像 B . C .倒立、放大的虚像 D . 4、 放幻灯时,幻灯片应放在( A .透镜的焦点以内 C .透镜焦点以外的任一位置 正立、放大的虚像 正立、放大的实像 ) B .透镜的两倍焦距以外 D .透镜两倍焦距以内,一倍焦距以 外5、某凸透镜的焦距为 10cm ,当物体沿主光轴从距离透镜 30cm 处向15cm 处移动时,则 ( ) 6、 当物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时,像距 __________ 焦距,得到了 _________ 实像. 7、 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心,必须使 烛焰、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 _____________ .实验中,物体距离凸透 镜24cm ,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像,此凸透镜焦距的范围是 ______________ . & 在凸透镜成像时,当物体由很远处以速度 v 匀速移近,直到接触凸透镜的整个过程中, 像与物体间的距离是 ________________ ,像移动的速度是 __________ . 9、 物体从焦点处向 2倍焦距以外沿主轴移动,在这个过程中,物体的像距如何变化? ________ ;像的大小如何变化? __________ ;像的虚实如何变化? __________ . 10、 当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 _______ 2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这是 __________ 的工作原理;当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在 __________ 之间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这是 ____________ 的工作原理;当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 _______ 时,凸透镜成正立的、放大的虚像, 这 是 __________ 的工作原理. 三、作图题: 11、 把蜡烛放在离凸透镜远大于 2倍焦距的地方,在光屏上出现了明亮、清晰的烛焰的 像,如 图所示,请完成光路图. A .像变大,像距变大 C .像先变小后变大,像距变大 二、填空题: B .像变小,像距变小 D .像先变小后变大,像距变小

(完整版)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题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题 1.小明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如图所示: ⑴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光屏向调整(填“上”或“下”); ⑵实验过程中,当烛焰距凸透镜15cm时,移动光屏至某一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等大清晰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cm; ⑶接着使烛焰向左移动5cm,此时应该将光屏向移到某一位置(填“左”或“右”),才能在屏上得 到倒立、、清晰的实像(填“放大”、“缩小”或“等大”)。 2.在用光具座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____上. (3)当烛焰距凸透镜30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 晰的倒立、________的实像._______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填光学仪器). 3.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所用透镜的焦距为10cm。某同学按下图所示放置好蜡烛和透镜后, 左右移动光屏始终得不到烛焰完整的像,其原因是。该同学作适当调整(物距不变)后,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完整的像。该像的性质是。 4.小明利用光具座、凸透镜(焦距为10cm)、蜡烛、火柴、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 验. (1)光具座上有A、B、C三个滑块用于放置凸透镜、光屏或蜡烛(如图所 示),其中在B上应放置:. (2)实验中发现光屏上成像如上右图,你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光屏上已成清晰、缩小的像。当烛焰向透镜靠近时,仍要在 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则光屏应向________透镜的方向移动(填“靠近”或“远离”)。 (4)若在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光屏上已成清晰、缩小的像。要较快在光屏上形成一个放 大的像,你认为该怎么做? ⑸接着小明用不透光的纸板遮挡住凸透镜的上半边,然后前后移 动光屏,他________ (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看到完整的像.像的亮度变______(填“暗”或“亮”) 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⑴操作前先要把烛焰、凸透镜、光屏放在同一直线上,并调整三者的中心大致在 ______________,烛焰的像才能呈在光屏的中央。 ⑵若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把烛焰由如图所示的位置向凸透镜靠近5cm,则需将光屏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当适当的位置,光屏上才能得到烛焰清晰的倒立、______ 的实像。(选填“放大”或“缩小”) ⑶若换一个焦距为8cm的凸透镜,烛焰和光屏的位置不动,则光屏上______得到烛焰清晰的 像。(先填“能”或“不能”) 6.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请你也一起来探究,并回答问题: (1)你知道如何测量实验所用的凸透镜的焦距吗?请说出你的办法: (2)小明拿起凸透镜,伸直手臂观察窗外远处的物体(如图)可以看到物体的像,请你分析小明看 到的是______(填“正”或“倒”)立的_____(填“实”或“虚”)像

数学实验练习题杨振华(MATLAB)

注意:在下面的题目中m 为你的学号的后3位(1-9班)或4位(10班以上). 第一次练习题 1.求解下列各题: 1)3 sin lim x m x m x x ->- 2) (4) cos ,1000.0 =x m x y e y 求 3) 2 1/20 mx e dx ? (求近似值,可以先用inline 定义被积函数,然后用quad 命令) 4) 4 2 2 4x dx m x +? 5 0x =展开(最高次幂为8). 2.对矩阵2110 20 41 A m -?? ?= ? ?-? ? ,分别求逆矩阵,特征值,特征向量,行列式,并求矩阵,P D (D 是对角矩阵),使得1A PDP -=。 3. 已知2 2 1(),()2f x e x μσ = -- 分别在下列条件下画出)(x f 的 图形: (1)/600m σ=,μ分别为0,1,1-(在同一坐标系上作图); (2)0μ=,σ分别为1,2,4,/100m (在同一坐标系上作图). 4.画 (1)sin 020 cos 02100x u t t y u t u t z m ? ?=≤≤? =? ≤≤??= ?

(2) sin() 03,03z mxy x y =≤≤≤≤ (3) sin()(/100cos )02cos()(/100cos )02sin x t m u t y t m u u z u π π=+?≤≤? =+?≤≤?=? 的图 (第4题只要写出程序). 5.对于方程 5 0.10 200 m x x - -=,先画出左边的函数在合适的区间上的 图形,借助于软件中的方程求根的命令求出所有的实根,找出函数的单调区间,结合高等数学的知识说明函数为什么在这些区间上是单调的,以及该方程确实只有你求出的这些实根。最后写出你做此题的体会. 第二次练习题 判断迭代收敛速度的程序 x0=1;stopc=1;eps=10^(-8);a=1;c=1;b=2*c;d=a;k=0; f=inline('(a*x+b)/(c*x+d)'); kmax=100; while stopc>eps&k

2007年《数学实验》试卷

电子科技大学二零零六至二零零七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数学实验》课程考试题A 卷(120分钟) 考试形式:闭卷 考试日期:2007年7月11日 课程成绩构成:平时10分,期中0分,实验30分,期末60分 (本卷面成绩100) 一、单项选择题(共30分,每小题3分) 1.符号计算与一般数值计算有很大区别,它将得到准确的符号表达式。在MATLAB 命令窗口中键入命令syms x, y1=sqrt(x); y2=x^2; int(y1-y2,x,0,1),屏幕显示的结果是( D ) (A) y1=x^(1/2) (B)ans=2/3; (C) y2=x^2 (D) ans=1/3 2.在MA TLAB 命令窗口中键入命令A=[1 4 2;3 1 2;6 1 5];det(A(1:2,2:3).*A(1:2,2:3))。结果是( B ) (A) ans= -143 (B) ans=60 (C)ans= -16 (D)ans= -19 3.设n 阶方阵A 的特征值为:),,2,1(n i i =λ,称||max )(i i A λρ=为矩阵A 的谱半径, 则下列MA TLAB 求谱半径 命令是( A ) (A) max(abs(eig(A))); (B) abs(max(eig(A))); (C)max(norm(eig(A))) (D) norm(max(eig(A))) 4.MA TLAB 系统运行时,内存中有包括X 和Y 在内的多个变量(数据),要删除所有变量(数据),该使用的命令是( A ) (A) clear (B) clc (C) home (D) clear X Y 5.用赋值语句给定x 数据,计算3ln )23sin(72 e x ++对应的MATLAB 表达式是( A ) (A) sqrt(7*sin(3+2*x)+exp(2)*log(3)) (B) sqrt(7sin(3+2x)+exp(2)log(3)) (C) sqr(7*sin(3+2*x)+exp(2)*log(3)) (D) sqr(7sin(3+2x)+exp(2)log(3)) 6.在MA TLAB 窗口中输入命令data=[4 1 2 3 1 3 1 3 2 4];y=hist(data,4),结果是( B ) (A) y=4 1 2 3 (B) y=3 2 3 2 (C) y=1 3 2 4 (D) y=4 2 1 1 7.在MA TLAB 命令窗口中键入A=magic(6); B=A(2:5,1:2:5)将得到矩阵B ,B 是( C ) (A) 2行5列矩阵 (B)4行两列矩阵 (C) 4行3列矩阵 (D)4行5列矩阵 8.MA TLAB 绘三维曲面需要构建网格数据,语句[x,y]=meshgrid(-2:2)返回数据中( D ) (A) x 是行向量,y 是列向量 (B) x 是列向量,y 是行向量 (C) x 是行元素相同的矩阵 (D) x 是列元素相同矩阵 9.下面有关MATLAB 函数的说法,哪一个是错误的( D ) (A) 函数文件的第一行必须由function 开始,并有返回参数,函数名和输入参数 (B) MA TLAB 的函数可以有多个返回参数和多个输入参数 (C) 如果函数文件内有多个函数,则只有第一个函数可以供外部调用 (D) 在函数中可以用nargin 检测用户调用函数时的输出参数个数 10.将带小数的实数处理为整数称为取整,常用四种取整法则是:向正无穷大方向取整、向负无穷大方向取整、向零方向取整和四舍五入取整。MA TLAB 提供了如下四个取整函数,若a=-1.4,对a 取整的结果是-1,则不应该选用下面哪个函数。( A ) (A) floor (B) round (C) ceil (D) fix 二、程序阅读理解(共24分,每小题3分) 1.如果存在一条曲线L 与曲线簇中每一条曲线相切,则称L 为曲线簇的包络。简单直线簇的实验程序如下: N=input('input N:='); x=[0:N]/N;y=1-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