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力坝设计毕业论文正稿

合集下载

毕业设计 重力坝设计

毕业设计 重力坝设计

毕业设计重力坝设计
1. 引言
重力坝是水利工程中常用的一种坝型,其主要特点是坝体厚重且体积大,具有重力作
用稳固坝体的特点。

在设计重力坝时,需要考虑到多种因素,如水文条件、地质条件、工
程造价等因素,以确保设计的坝体结构具有充分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2. 水文条件
水文条件是设计重力坝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主要包括水文特征、水文历时和
频率以及预测值。

在设计重力坝时需要充分考虑降雨涝、暴雨及洪水等水文条件,预计出
各种水位的出现频率,并采用适当的控制水位高度的设计措施。

3. 地质条件
地质条件也是设计重力坝时需要充分考虑的一个因素。

主要包括地质构造、物理性质、地质力学性质和地质灾害等因素。

在设计重力坝时,需要对地质条件进行全面的地质勘测
及分析,并采取适当的加强坝体和基础的设计措施。

4. 坝体及基础的设计
重力坝的坝体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是因为其坝体体积庞大且较宽厚,具有良好的抗滑性。

在设计坝体时需要注意选择坝体的材料及其强度,且坝体中的混凝土应加强措施,以
增强坝体的稳定性。

在基础设计方面,需要以地质灾害为基础,采取适当的加固措施以确
保重力坝的基础稳定性。

5. 结论
设计重力坝需要全面考虑水文条件、地质条件、坝体设计以及基础设计等多个因素。

仅仅注重单一因素,难以达到坝体的最佳安全和经济设计。

除上述因素外,设计过程中还
需要考虑成本和材料等多个因素,以确保设计出具有良好稳定性且经济性较高的坝体结
构。

[学士]重力坝毕业设计

[学士]重力坝毕业设计

第一部分重力坝毕业设计第一章基本资料设计洪水位(P = 5 %)上游:510.15m下游:480.12m校核洪水位(P = 1 %)上游:510.64m下游:481.10m正常蓄水位上游:509m死水位:488m可利用河底高程478.5m混凝土容重:24 KN/m3坝前淤沙高程:486m泥沙浮容重 10 KN/m3,内摩擦角为20°混凝土与基岩间抗剪断参数值:f `= 0.6c `= 0.3Mpa坝基基岩承载力:[f]=1000Kpa坝基垫层混凝土:C15坝体混凝土:C15= 22m/s50年一遇最大风速为:v`= 16m/s多年平均最大风速为:v吹程 D =1000m第二章重力坝的断面选取与荷载计算第一节流量-水位关系曲线计算流量-水位关系曲线计算表注:流量-水位关系曲线河谷断面图第二节重力坝坝体断面1.坝顶高程的确定①. 正常水位时gD/v2=9.81×1000/222=20.279.81h/222=0.0076×22-1/12×(9.81×1000/222)1/3h=0.79m当gD/v2=20~250时,h为累计频率h5%的波高∴h1%=h=1.24h5%=0.98m9.81Lm/222=0.331×22-1/2.15×(9.81×1000/222)1/3.75Lm=8.65mh z =π×0.982/8.65×cth(2πH/ Lm)hz=0.35m△h=h1%+h z+h c=0.98+0.35+0.4=1.73m根据公式Q=δsεmB(2g)1/2H3/2 得H={Q/[δsεmB(2g)1/2]}2/3={66.18/[1×1×0.502×24×(2×9.81) 1/2]}2/3 =1.15m设计洪水位=509+1.15=510.15m坝顶高程=509+1.73=510.73m②校核洪水位时gD/v2=9.81×1000/162=38.329.81h/162=0.0076×16-1/12×(9.81×1000/162)1/3h=0.53m当gD/v2=20~250时,h为累计频率h5%的波高∴h1%=h=1.24h5%=0.66m9.81Lm/162=0.331×16-1/2.15×(9.81×1000/162)1/3.75Lm=6.29mh z =π×0.662/6.29×cth(2πH/ Lm)hz=0.22m△h=h1%+hz+hc=0.66+0.22+0.3=1.18m根据公式Q=δsεmB(2g)1/2H3/2 得H={Q/[δεmB(2g)1/2]}2/3={112.56/[1×1×0.502×24×(2×9.81) 1/2]}2/3s=1.64m校核洪水位=509+1.64=510.64m坝顶高程=510.64+1.18=511.82m,故取坝顶高程为512m而该坝的开挖深度为1.5m ∴坝高=512-478.5=33.5m2.坝顶宽度的确定坝顶宽度取坝高的9%,则坝顶宽度=33.5×9%=3.015m,故坝顶宽度取3.5m3.坝面坡度的确定下游面的坡度采用1:0.84.坝基防渗与排水设施的拟订距距坝踵5m处设一个帷幕灌浆断面图如下:第三节荷载计算摩檫系数f 'Γk 、粘聚力C 'ΓK 的材料性能分项系数分别为1.3、3.0, 则相应的设计值:摩檫系数f 'Γ=0.6/1.3=0.46 粘聚力C 'Γ=300/3=100 Kpa选用砼为C15,抗压强度性能分项系数为1.5,则设计值 fc=15000/1.5=10000 Kpa 扬压力系数α为0.2(查表得出) 1.设计洪水位W 1W 2W 3⑴.浪压力P 1=1/2γHL m /2=1/2×9.81×(0.98+0.35+8.65/2)×8.65/2=119.97 KNP 2=1/2γL m 2/4=1/2×9.81×8.652/4=91.75 KNP n = P 1+P 2 =119.97-91.75=28.22 KN P=1.2×P n =1.2×28.22=33.86 KNM 1n =-P 1×[1/3×(h 1%+h z +L m /2)+H 1-L m ]=-119.97×[1/3×(0.98+0.35+8.65/2)+31.65-8.65/2]=-3504.32 KN ·NM1=1.2M1n=1.2×(-3504.32)=-4205.18 KN·NM2n =P2×(1/3×Lm/2+H1-Lm/2)=91.75×(1/3×8.65/2+31.65-8.65/2)=2639.34 KNM2=1.2M2n=1.2×2639.34=3167.21 KN·N⑵.泥沙压力Psk =1/2γsbhs2tan2(45°-φs/2)=1/2×10×7.52×tan2(45°-20°/2)=137.89 KNPn =1.2Psk=1.2×137.89=165.47 KNM=-PnL=-165.47×1/3×7.5=-413.68 KN·N⑶.自重W1=γV1=24×3.5×33.5=2814 KNW2=γV2=24×23.3×29.1×1/2=8136.36 KNW3=γV3=9.81×1/2×1.62×1.62×0.8=10.30 KNW=W1+W2+W3=10960.66 KNM1=W1L1=2814×(26.8/2-3.5/2)=32783.1 KN·NM2=W2L2=8136.36×(26.8/2-3.5-23.3/2)=17357.57 KN·NM3=-W3L3=-10.30×(26.8/2-1/3×1.62×0.8)=-133.57 KN·N⑷.水压力上游:P1=1/2γH12=1/2×9.81×31.652=4913.45 KNM1=-P1L1=-4913.45×1/3×31.65=-51836.90 KN·N下游:P2=1/2γH22=1/2×9.81×1.622=12.87 KNM2=P2L2=12.87×1/3×1.62=6.95 KN·N⑸.浮托力P浮=γH2LB=9.81×1.62×26.8=425.91 KNM=0 KN·N⑹.渗透压力W1=γA1=9.81×1/2×5×[31.65-1.62-0.2×(31.65-1.62)=589.19 KNW2=γA2=9.81×5×0.2×(31.65-1.62)=294.59 KNW3=γA3=9.81×1/2×(26.8-5)×0.2×(31.65-1.62)=642.22 KNWK =W1+W2+W3=1526 KNW=1.2×1526=1831.2 KNM 1K =-W 1L 1=-589.19×(26.8/2-5/3)=-6913.17 KN ·N M 1=1.2 M 1K =8160.35 KN ·NM 2K =-W 2L 2=-1.2×294.59×(26.8/2-5/2)=-3211.03 KN ·N M 2=1.2 M 2K =-3853.24 KN ·NM 3K =-W 3L 3=-1.2×642.22×[26.8/2-5-(26.8-5)/3] =-727.85 KN M 3=1.2 M 3K =-873.42 KN ∑P=5099.91 KN ∑W=8284.51 KN∑M=-16296.96 KN ·N 2.校核洪水位W 1W 2W 3⑴.浪压力P 1=1/2γHL m /2=1/2×9.81×(0.66+0.22+6.29/2)×6.29/2=62.09 KN P 2=1/2γL m 2/4=1/2×9.81×6.292/4=48.52 KNP n = P 1+P 2 =62.09-48.52=13.57 KN P=1.2×P n =1.2×13.57=48.52 KNM1n =-P1×[1/3×(h1%+hz+Lm/2)+H1-Lm]=-62.09×[1/3×(0.66+0.22+6.29/2)+32.14-6.29/2]=-1883.60 KN·NM1=1.2M1n=1.2×(-1883.60)=-2260.32 KN·NM2n =P2×(1/3×Lm/2+H1-Lm/2)=48.52×(1/3×6.29/2+32.14-6.29/2)=1457.70KNM2=1.2M2n=1.2×1457.70=1749.24 KN·N⑵.泥沙压力Psk =1/2γsbhs2tan2(45°-φs/2)=1/2×10×7.52×tan2(45°-20°/2)=137.89 KNPn =1.2Psk=1.2×137.89=165.47 KNM=-PnL=-165.47×1/3×7.5=-413.68 KN·N⑶.自重W1=γV1=24×3.5×33.5=2814 KNW2=γV2=24×23.3×29.1×1/2=8136.36 KNW3=γV3=9.81×1/2×2.6×2.6×0.8=26.53 KNW=W1+W2+W3=10976.89 KNM1=W1L1=2814×(26.8/2-3.5/2)=32783.1 KN·NM2=W2L2=8555.4×(26.8/2-3.5-23.3/3)=17357.57 KN·NM3=-W3L3=-26.53×(26.8/2-1/3×2.6×0.8)=-337.11 KN·N⑷.水压力上游:P1=1/2γH12=1/2×9.81×32.142=5066.76 KNM1=-P1L1=-5066.76×1/3×32.14=-54281.89 KN·N下游:P2=1/2γH22=1/2×9.81×2.62=33.16 KNM2=P2L2=33.16×1/3×2.6=28.74 KN·N⑸.浮托力P浮=γH2LB=9.81×2.6×26.8=683.56 KNM=0 KN·N⑹.渗透压力W1=γA1=9.81×1/2×5×[32.14-2.6-0.2×(32.14-2.6)=579.57 KNW2=γA2=9.81×5×0.2×(32.14-2.6)=289.79 KNW3=γA3=9.81×1/2×(26.5-5)×0.2×(32.14-2.6)=631.74 KNWK =W1+W2+W3=1501.1 KNW=1.2×1501.1=1801.32 KNM1=-1.2W1L1=-1.2×579.57×(26.8/2-5/3)=-8160.35 KN·NM2=-1.2W2L2=-1.2×289.79×(26.8/2-5/2)=-3790.45 KN·NM3=-1.2W3L3=-1.2×631.74×[26.8-5-(26.8-5)/3] =-859.17 KN∑P=5215.35 KN∑W=8072.97 KN∑M=-18184.32 KN·N3. 抗滑稳定极限状态⑴基本组合时,取持久状况对应的设计状况系数ψ=1.0,结构系数γd=1.2γ0ψs(·)= γψ∑P=1.0×1.0×5099.91 =5099.91 KN1/γd R(·)= 1/γd(f'Γ∑W+ C'ΓA)=1/1.2(0.46×8284.51+100×26.8) =5409.06 KN∴γ0ψs(·)<1/γdR(·)即基本组合时满足设计要求⑵偶然组合时,取偶然状况对应的设计状况系数ψ=0.85,结构系数γd=1.2γ0ψs(·)= γψ∑P=1.0×0.85×5215.35 =4433.05 KN1/γd R(·)= 1/γd(f'Γ∑W+ C'ΓA)=1/1.2(0.46×8911.05+100×26.8) =6837.38 KN∴γ0ψs(·)<1/γdR(·)即偶然组合时满足设计要求4. 坝址抗压强度极限状态⑴基本组合时,设计状况系数ψ=1.0,结构系数γd=1.8γ0ψs(·)= γψ(∑W/T-6∑M/T2)×(1+m2)=1.0×1.0×[8284.51/26.8-6×(-16296.96)/26.82] ×(1+0.82) =730.23 Kpa≈0.73 Mpa1/γdR(·)=1/1.8×10000=5555.56 Kpa≈5.56 Mpa∴γ0ψs(·)<1/γdR(·)即基本组合时满足设计要求⑵偶然组合时,设计状况系数ψ=0.85,结构系数γd=1.8γ0ψs(·)= γψ(∑W/T-6∑M/T2)×(1+m2)=1.0×0.85×[8072.97/26.8-6×(-18184.32)/26.82] ×(1+0.82) =631.68 Kpa≈0.63 Mpa1/γdR(·)=1/1.8×10000=5555.56 Kpa≈5.56 Mpa∴γ0ψs(·)<1/γdR(·)即偶然组合时满足设计要求5.上游坝踵不出现拉应力极限状态因上游坝踵不出现拉应力极限状态属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故设计状况系数,作用分项系数和材料性能分项系数均采用1.0,扬压力系数直接用0.2代入计算,此处,结构功能的极限值C=0。

BJ重力坝毕业设计毕业论文

BJ重力坝毕业设计毕业论文

BJ重力坝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目录摘要 (1)前言 (2)第一部分设计说明书1 工程概况 (3)1.1 工程地理位置 (3)1.2 流域概况 (3)1.3 工程任务与规模 (3)2 基本资料 (4)2.1 水文气象 (4)2.2 坝址与地形情况 (11)2.3 工程枢纽任务与效益 (12)3 枢纽布置 (13)3.1 枢纽组成建筑物及其等级 (13)3.2 坝线、坝型选择 (14)3.3 枢纽布置 (17)4 洪水调节 (19)4.1 基本资料 (19)4.2 洪水调节基本原则 (22)4.3 调洪演算 (23)4.4 调洪计算结果 (27)5 非溢流坝剖面设计 (28)5.1 设计原则 (28)5.2 剖面拟订要素 (28)5.3 抗滑稳定分析与计算 (31)5.4 应力计算 (33)6 溢流坝段设计 (36)6.1 泄水建筑物方案比较 (36)6.2 工程布置 (37)6.3 溢流坝剖面设计 (38)6.4 消能设计与计算 (41)7 细部构造设计 (42)7.1 坝顶构造 (42)7.2 廊道系统 (43)7.3 坝体分缝 (44)7.4 坝体止水与排水 (45)7.5 基础处理 (46)7.6 混凝土重力坝的分区 (47)第二部分计算说明书1 洪水调节 (49)1.1 调洪演算 (49)1.2 调洪计算结果及分析 (63)2 非溢流坝段计算 (64)2.1 非溢流坝段经济剖面尺寸拟定 (64)2.2 重力坝非溢流坝段主要荷载 (68)2.3 抗滑稳定分析 (75)2.4 抗剪断强度计算 (78)2.5 应力分析计算 (80)3 溢流坝段设计 (84)3.1 顶部曲线 (84)3.2 反弧段 (86)4 消能防冲设计 (87)4.1 洪水标准和相关参数的选定 (88)4.2 水舌抛距计算 (89)4.3 最大冲坑水垫厚度及最大冲坑厚度 (90)致谢 (92)参考文献 (93)前言本次毕业设计是根据根据教学要求,对水利水电专业本科毕业生进行的最后一项教学环节。

重力坝设计设计范文

重力坝设计设计范文

重力坝设计设计范文重力坝是一种常见的水利工程建筑物,用于储存水资源和调节水流。

它通过巨大的自重来抵抗泄水和水压力,以及其他外力的作用。

重力坝设计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地质、水文、结构、材料等多方面因素。

下面将介绍一般情况下重力坝设计的基本步骤和关键要点。

首先,进行地质勘察和分析是重力坝设计的基础。

地质条件直接影响着坝址的选取和坝体的稳定性。

因此,需要对岩石、土壤等地质特征进行详细的探测和评估。

同时还需要了解地震、滑坡等自然灾害的潜在风险,以及地下水、渗流等水文条件。

在地质勘察的基础上,确定坝址和坝型。

合适的坝址通常应在拦截流域的狭缩处或大曲率的地方,以减小水流的冲击力和侵蚀力。

而坝型的选择则根据地质条件、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等因素来决定。

常见的坝型包括重力坝、拱坝、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等。

接下来,进行水文和水力学分析。

基于历史水文数据、降雨模拟等方法,对设计洪水、最大汛期年径流量等参数进行计算和预测。

此外,还需要进行水库调度分析,确定不同季节和水位下的库容和泄洪设计。

根据水文和水力学的分析结果,进行坝体的尺寸、稳定性和安全性计算。

重力坝设计通常需要考虑坝顶宽度、坝高、坝底宽度、坝面坡度等参数。

为了确保坝体的稳定性,需要进行地基处理、防渗设计、静力分析、动力分析等工作。

在设计过程中,还需要充分考虑强震、波浪冲击等外力的影响。

最后,进行重力坝的设计计算和验算。

在设计计算过程中,需要按照相关的设计规范和标准,进行坝体结构和材料的强度计算、应力分析等工作。

同时,还需要进行施工方案的评估和优化,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性和高效性。

综上所述,重力坝设计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工作。

它需要综合考虑地质、水文、水力学、结构、材料等多方面因素,以确保坝体的安全和稳定。

通过地质勘察、水文分析、结构设计等一系列步骤,可以得出合适的坝址、坝型和坝体参数。

最后,进行设计计算和验算,确保重力坝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水库重力坝优化设计论文

水库重力坝优化设计论文

水库重力坝优化设计论文水库重力坝优化设计论文1碾压混凝土重力坝优化设计1.1坝体布置大坝为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坝轴线成直线布置,坝轴线方位角为NE53°,坝顶长113.83m。

右岸非溢流坝段由桩号坝0+000.00m~坝0+055.10m,左岸非溢流坝段由桩号坝0+063.10m~坝0+113.83m,两岸非溢流坝段坝顶总长105.83m,坝顶宽7.0m,坝顶高程1747.10m。

非溢流坝段上游面铅直,下游坝坡m=0.7,起坡点高程1737.10m。

坝体中部桩号坝0+055.10m~0+063.10m为溢流坝段,采用开敞式溢流表孔,堰顶高程1744.00m,溢流堰面按WES型剖面设计,下游面采用台阶式及底流联合消能,台阶高1.0m,宽0.7m,下游护坦长6m,护坦高程1711.76m。

放空底孔与取水口采用上下重叠式布置,位于右坝段0+052.60m桩号处,冲沙底孔进口高程1712.30m,喇叭型进口,设置2.0m×2.0m(宽×高)事故检修闸门孔及相应的启闭设备;取水口进口高程1716.40m,进口为喇叭型,并设置固定式拦污栅,其后为1.5m×1.5m(宽×高)事故检修闸门孔及相应的启闭设备,取水口后接压力管道,管道中心高程为1716.65m,直径为0.5m,管道外用C20钢筋混凝土包裹。

1.2坝体结构1.2.1坝顶结构坝顶高程1747.10m,顶宽7.0m,左右岸非溢流坝段分别长50.73、55.10m,上下游侧均设栏杆,溢流坝段设交通桥,右岸坝顶与顺龙公路连接。

1.2.2坝体材料工程区出露地层为峨眉山玄武岩,无可选料场,所选料场距坝址区约10km,由于运距远、人工费高、施工进度慢,故放弃了浆砌石筑坝方案。

经对C15常态混凝土和C15碾压混凝土进行比较,前者施工机械较少,后者具有工艺简单、上坝强度高、工期短、适应性强等优点,大坝填筑总量30408m3。

重力坝设计毕业论文

重力坝设计毕业论文

重力坝设计毕业论文目录1基本资料 (1)仁1.流域概况 (1)1.2水文气象特征 (1)1.3地质条件 (2)1.41程枢纽任务 (3)2枢纽布置 (4)2.1工程等级及建筑物级别确建 (4)2.2坝址、坝型选择 (5)2.2.1坝址地形地质条件 (5)2.2.2选址、选型原则 (5)2.2.3亭子口坝址概况 (6)2.2.4李家嘴坝址概况 (7)2.2.5坝址比较 (8)2.3枢纽布置 (9)2.3.1布置原则: (9)2.3.2枢纽的总体布置 (9)3洪水调节 (11)3.1基本资料 (11)3.1.1洪水过程线的确泄 (11)3.1.2相关曲线图 (13)3.1.3确定天然设计洪峰流量和天然校核洪峰流量 (13)3.1.4确定下泄设计洪峰流量标准(p=0.2%)和下泄校核洪峰流量标(p=0.1%) (14)3.2洪水调苗基本原则 (14)3.2.1确定工程等别和级别 (14)3.2.2水库防洪要求 (14)3.2.3水库的运用方式 (14)3.3调洪演算 (15)3.3.1堰顶高程 (15)3.3.2设计水头Hd (15)3.3.3流呈:系数加的确定 (15)3.3.4方案拟订 (16)3.3.5计算下泄流量 (16)3.3.6半图解法调洪演算 (17)4非溢流坝剖而设计 (22)4.1设计原则 (22)4.2剖面拟订要素 (22)4.2.1坝顶高程的拟订 (22)4.2.2坝顶宽度的拟订 (25)4.2.3坝坡的拟订 (26)4.2.4上、下游起坡点位宜的确定 (26) 4.2.5剖而设计 (26)4.3抗滑稳定分析与计算 (28)4.3.1分析的目的 (28)4.3.2滑动而的选择 (28)4.3.3对坝基面进行抗滑稳定计算 (29) 4.4应力计算 (30)4.4.1分析的目的 (30)4.4.2分析方法 (30)4.4.3材料力学法的基本假设 (30) 4.4.4荷载组合 (30)4.4.5应力计算 (30)5溢流坝段设计 (32)5.1泄水建筑物方案比较 (32)5.1.1布置原则 (32)5.1.2泄洪方案选择 (32)5.2溢流表孔布置 (32)5.3溢流坝剖而设计 (33)5.3.1顶部曲线 (33)5.3.2中间直线段的确定 (34) 5.3.3反弧段 (35)5.4消能设计与计算 (35)5.4.1闸墩的设计 (36)5.4.2消能形式选择 (37)5.4.3消力池的水力计算 (38) 5.4.4辅助消能工设计 (41) 5..4.5消力池护坦的设计 (42)6细部构造设计 (42)6.1坝顶构造 (42)6.2廊道系统 (43)6.2.1基础灌浆廊道 (43)6.2.2检査排水廊道 (44)6.2.3排水管 (44)6.3坝体分缝 (45)6.3.1横缝 (45)6.3.2纵缝 (45)6.3.3水平施工缝 (45)6.4坝体止水与排水 (45)6.4.1I 上水 (45)6.4.2坝体排水 (46)6.5基础处理 (46)6.5.1坝基开挖 (46)6.5.2固结灌浆 (47)6.5.3帷幕灌浆 (47)6.5.4坝基断层及破碎带处理 (48) 6.6混凝土重力坝的分区 (48)参考文献 (50)1基本资料流域概况嘉陵江是长江上游左岸的主要支流,发源于陕西凤县东北的秦岭山脉,流经陕西、、、重庆四省(直辖市),干流全长1120km,落差有2300m,平均比降2?05%。

珠江龙川混凝土重力坝设计(大连理工网络函授)

珠江龙川混凝土重力坝设计(大连理工网络函授)

网络教育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题目:珠江龙川混凝土重力坝设计学习中心: xxxx奥鹏学习中心层次:专科起点本科专业:水利水电工程年级: 20xx年秋季学号: 1111111111111学生: xxx指导教师: xxx完成日期: 20xx年 x 月 x 日目录内容摘要...................................................................................................................... - 1 - 引言............................................................................................................................. - 2 - 1设计资料................................................................................................................... - 3 - 1.1重力坝基本资料..................................................................................................... - 3 -1.1.1流域概况..................................................................................................... - 3 -1.1.2地形、地质 ................................................................................................. - 3 -1.1.3水文地质..................................................................................................... - 3 -1.1.4气象资料..................................................................................................... - 3 -1.1.5淤泥............................................................................................................ - 3 -1.2重力坝工程综合说明....................................................................................... - 3 - 2坝型、坝址选择 ........................................................................................................ - 5 -2.1坝型选择 ........................................................................................................ - 5 -2.2坝址选择 ........................................................................................................ - 5 - 3重力坝非溢流坝段设计.............................................................................................. - 6 -3.1非溢流坝剖面设计 .......................................................................................... - 6 -3.2荷载组合计算 ................................................................................................. - 7 -3.3坝体抗滑稳定分析 (12)3.4应力分析 (12)4坝体细部构造 (14)4.1坝顶构造 (14)4.2坝内廊道 (14)4.3坝体分缝及止水 (14)4.4坝体坝基排水 (15)5地基处理 (16)5.1坝基开挖 (16)5.2帷幕灌浆 (16)5.3坝基排水 (16)5.4固结灌浆 (16)6结论 (18)内容摘要重力坝在各种坝型中往往占有较大的比重。

大华桥水利枢纽工程设计混凝土重力坝方案设计毕业论文

大华桥水利枢纽工程设计混凝土重力坝方案设计毕业论文
大华桥水利枢纽工程设计混凝土重力坝方案设计毕业论文
第一部分 设计说明书
1 概述
1.1工程地理位置
大华桥水电站位于云南省怒江州兰坪县兔峨乡境内澜沧江上游河段上,距兰坪县城77km,是澜沧江干流水电基地上游河段规划的八座梯级电站中的第六级,电站距黄登水电站约40km;下邻距苗尾水电站约60km。
1.2流域概况
22077.48
1430.17
1908.36
1473.39
22867.10
1434.96
2929.91
1475.07
24418.05
1440.20
4319.94
1476.37
25363.79
1445.12
6151.28
1479.28
27934.60
1450.00
8285.06
1480.25
28854.22
重要
500~100
200~60
150~50
重要
120~30

中型
1.0~0.10
中等
100~30
60~15
50~5
中等
30~5
IV
小(1)型
0.10~0.01
一般
30~5
15~3
5~0.5
一般
5~1
V
小(2)型
0.01~0.001
<5
<3
<0.5
<1
注: 1 、水库总库容指水库最高水位以下的静库容;
1.4坝址区地质构造资料
坝址处坝基岩体以中等坚硬的板岩和坚硬的石英砂岩互层为主,二者比例基本为1:1,层面闭合,结合紧密,微风化岩体完整性较好(RQD为50%~70%),从岩体强度、抗变形能力上石英砂岩较好,而板岩较差。河床坝基岩体质量以Ⅲ1类为主,两岸石英砂岩多为Ⅲ1~Ⅳ1、板岩多为Ⅲ2~Ⅳ1类,承载力总体能满足要求。坝基断裂构造不发育,两岸岩层层序对应关系正常,主要结构面为单一的横河向、陡角度略倾向下游的层面,且多为胶结较好的硬性结构面,对坝基稳定影响较小。

桃林口水利枢纽混凝土重力坝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桃林口水利枢纽混凝土重力坝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1.基本资料1.1枢纽概况及工程目的桃林口水库位于河北省青龙县与卢龙县交界处,控制流域面积5060平方公里,占流域面积的80%。

青龙河是滦河较大的支流之一,水量充沛,但年内及年际的水量分配极不均匀,必须兴建大型控制型工程进行调节,丰富的水资源方可得到充分地利用。

水库的主要任务是调节水量,供秦皇岛市和港口码头、钢铁基地及滦河下游地区农业用水,结合引水发电、水面养殖、洪水错峰等。

可得到综合利用的效益。

供水原则是:在满足城市生活、工业用水的同时,对农业用水也给以一定的重视。

特别是移民迁建灌区用水应优先保证;其次是在现在灌区用水及盘家口、大黑丁两库的配套灌区,新增灌区要安排在缺乏地下水的滨海地区。

枢纽工程在三个坝段选择了二条坝线,二种坝型。

I83坝线采用混凝土重力坝,红层坝线采用当地材料坝。

本设计选择I83坝线、混凝土重力坝方案,枢纽建筑物包括主坝、泄水建筑物及电站等,详见“套林口水利枢纽工程平面布置图”。

根据本工程的规模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按水电部制定的SDJ12—78设计标准。

水库枢纽工程属大(一)型。

主要建筑物按一级设计,辅助建筑物按三级,临时建筑物按四级设计。

1.2基本资料1.2.1水文分析1.2.1.1年径流青龙河流域水量丰沛,是滦河流域水资源蕴藏量较大的一条支流。

年径流由年降雨产生。

年径流在地区与时间上的分布与年降水基本一致。

年径流在年际间变化悬殊。

套林口实测资料1956~1982年资料中,丰水年1977年达21.34亿立米。

苦水年1981年仅1.667亿立米,相差19.37亿立米,约合12.8倍。

且丰、枯水年连续发生。

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为9.6亿立米。

1.2.1.2洪水青龙河洪水由于暴雨形成。

本地区暴雨历时短、强度大、地面坡度陡,洪峰陡涨陡落。

一次洪水历时一般为3~5天。

流域南部位于燕山山脉东侧的暴雨中心地带,因此洪水具有峰高量大的特点。

本流域洪水多发生在七、八两月,出现在七月的占34%,出现在八月的占66%。

毕业设计---水利枢纽布置及混凝土重力坝设计

毕业设计---水利枢纽布置及混凝土重力坝设计

大学毕业设计(论文)题目黑河水利枢纽布置及混凝土重力坝设计专业水利水电工程班级学号学生指导教师摘要本毕业设计题目为《黑河水利枢纽布置及混凝土重力坝设计》,题目来源于黑河水利水利枢纽工程实际。

设计的目的及意义主要在于巩固、扩大和提高所学水利水电理论知识,使其得到实际运用,并使之系统化,锻炼和培养运用所学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解决工程实际,并进行设计、计算、制图的能力,提高撰写专业技术报告的水平。

设计的主要内容有:坝型选择和枢纽布置,调洪计算,混凝土重力坝设计,泄水建筑物设计,构造设计,地基处理等。

具体设计详见设计说明书,另外除了设计说明书外,还有反映本次设计成果的CAD设计图纸,以及设计过程中攥写的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外文翻译报告各一份。

关键字:枢纽布置,混凝土重力坝,非溢流坝,坝体稳定,廊道系统ABSTRACTThe design is about the project layout of the Heihe hydraulic complex and concrete gravity dam. The topic of the design comes from the Heihe Engineering. The purpose of the design mainly is making the knowledge we learned for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aulic engineering into practice and making it systematize, and the ability for designing, computing and writing. The design mainly includes dam type selection, project layout, routing, concrete gravity dam design, outlet works design , structure design and ground-handing. Besides of having design instruction to describe the details, there are nine drawings to reflect the design achievements.KEY WORDS:layout of hydro project,concrete gravity dam, non-overflow dam,dam stability,corridor system目录第1章工程概述 (1)1.1. 工程概况 (1)1.2. 工程特性表 (1)第2章基本资料 (3)2.1 水文气象 (3)2.1.1. 流域水文概况 (3)2.1.2. 洪水分析计算 (4)2.1.3. 气象 (5)2.1.4. 泥沙 (7)2.1.5. 坝址下游水位流量关系及库容曲线 (7)2.2. 工程地质 (10)2.2.1. 坝库区地质概况 (10)2.2.2. 库区工程地质条件 (10)2.2.3. 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 (11)2.2.4. 其他主要建筑工程地质条件 (12)2.2.5. 库区滑坡及不稳定岩体 (13)2.2.6. 水库渗漏 (13)2.2.7. 水库浸没 (14)2.2.8. 大坝基础工程地质条件 (14)第3章设计标准及依据 (16)3.1. 设计标准 (16)3.2. 设计依据 (16)第4章兴利调节和调洪计算 (17)4.1. 死库容确定 (17)4.2. 起调水位的分析与选择 (17)4.3. 调洪计算 (17)4.3.1. 调洪计算的目的 (17)4.3.2. 调洪计算的原理 (18)4.3.3. 调洪计算的过程 (19)第5章枢纽布置 (26)5.1. 坝址选择 (26)5.2. 坝轴线选择 (27)5.3. 坝型选择 (29)5.4. 枢纽布置 (30)第6章建筑物设计 (31)6.1. 非溢流坝段设计 (31)6.1.1. 坝体断面设计 (31)6.1.2. 坝基面荷载作用的标准值计算(以单宽计算) (33)6.1.3. 坝基面稳定计算 (36)6.1.4. 折坡面荷载作用的标准值计算(以单宽计算) (42)6.1.5. 折坡面稳定计算 (44)6.2. 溢流坝段设计 (49)6.3. 底孔设计 (51)6.4. 消能防冲计算 (52)6.4.1. 挑流消能水面线得计算 (52)6.4.2. 挑流消能水力要素的计算 (56)第7章构造设计 (58)7.1. 坝顶构造 (58)7.2. 廊道系统(专题部分) (58)7.2.1. 坝基灌浆廊道 (59)7.2.2. 检查和坝体排水廊道 (59)7.3. 排水系统 (60)7.4. 横缝构造 (61)第8章地基处理 (62)8.1. 趾板区基础开挖及处理 (62)8.2. 帷幕灌浆与固结灌浆 (62)8.2.1. 坝基的帷幕灌浆 (62)8.2.2. 基岩固结灌浆 (62)8.3. 断层软弱夹层处理 (63)第9章致谢 (64)第10章参考文献 (65)第1章工程概述1.1.工程概况黑河水利枢纽工程位于西安市周至县马召镇黑河干流秦岭峪口处,北距周至县城约12km,黑河金盆水利枢纽是西安市黑河引水工程的重要水源工程,是一项以西安城市供水为主,兼顾灌溉,结合发电、防洪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源工程。

重力坝毕业设计

重力坝毕业设计

重力坝毕业设计1000字重力坝是一种常见的水利工程结构,具有结构简单、运行稳定、建造方便等优点。

本文旨在探讨重力坝设计的主要问题,包括坝体型状设计、地基处理、坝面防渗等方面。

一、坝体型状设计重力坝的重要特征是坝体具有足够的重量来承担坝下水压力。

因此,在坝体型状设计过程中,必须确保坝高和筒体厚度足够承受水压和地震力同时作用的负荷。

通常,坝体的高度应该根据下游地区所需的水压力来确定。

如果水压力较高,建议选择一种高度充足的坝体型状设计,以确保坝体足够强度承担庞大的水压力。

在此基础上,可以针对不同的山体坝体特征,采用不同的坝体型状设计。

二、地基处理地基处理是设计重力坝的一个重要问题。

由于地基是承受坝体上推力的主要结构,而且地基的性质和质量对于坝体的稳定性有直接影响。

因此,在设计重力坝时,应该通过预测地基衬砌和充实地基来改善地基的机械性质和减小地基破坏。

地基处理应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对预计地基状况的探究和分析,以快速确定地基状况,成本和时间。

第二个阶段是对具体地基处理的选择和实施,包括挖掘、填充、衬砌、灌浆等方面的操作。

此外,地质资料的获取也是重要的,以便更准确地分析地基状况。

这些资料可以分为岩石力学、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以便在选择地基处理方案时做出具体的决策。

三、坝面防渗坝面防渗是设计重力坝时需要考虑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坝面防渗可以确保坝体内水的安全,防止渗漏和水损失。

设计坝面防渗方案应考虑以下因素:1. 坝体内的压力。

防止渗漏时应确保大坝的水压符合设计要求。

2. 坝面材料。

坝面材料应具有足够的密度和合适的渗透率,以确保没有任何渗漏。

3. 水位高度的选择。

在决定大坝的设计水位高度时,应考虑到可能的最高水位,以及水压力和水荷重的影响。

综上所述,在设计重力坝时,应严格遵守技术规范、结合地质特征和环境条件,从坝体型状设计、地基处理、坝面防渗等方面统筹考虑,确保大坝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混凝土重力坝毕业设计论文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混凝土重力坝毕业设计论文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大专学生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混凝土重力坝设计姓名学号系部水利工程系专业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指导教师年12 月25 日毕业设计任务书设计题目:混凝土重力坝设计(二)适用专业:水利水电工程指导老师:学生姓名: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目录第一部分总则一、设计目的及要求 (2)二、设计方法 (2)第二部分设计资料和任务一、设计内容 (3)二、基本资料 (3)三、设计指导 (4)四、设计内容和时间安排 (6)五、设计成果要求 (6)六、参考文献 (7)第一部分总则一、设计目的及要求1、巩固、充实、加深、扩大学生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通过实际工程的设计,使学生掌握混凝土重力坝的结构选型、尺寸拟定、工作条件、作用荷载及设计依据、内容、方法、步骤等。

从而达到较全面、系统地巩固、充实、提高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使之系统化。

2、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全面了解设计任务和熟悉给定资料的基础上,学会查找规范、手册、技术文献等参考资料及前人经验。

结合工程实际,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工程设计。

3、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初步掌握工程设计工作的流程和方法,在设计、计算、绘图、编写设计文件等方面得到较全面的锻炼和提高。

4、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设计思想,树立严肃认真、实事求是和刻苦钻研的工作作风。

二、设计方法1、由于设计时间短、任务紧,应尽量避免重作或返工。

但必须认识到,设计工作是逐步深入的,因此某些重作是正常的,甚至是必要的。

2、每个阶段设计中,趁进入角色之机,应及时收集资料,草写阶段设计说明并备全草图,这样既可及时校对,发现错误,又为最后的文字成果整理提供素材。

3、在学生与教师研讨问题时,学生应在充分钻研的基础上,先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不能请老师代作和决断。

老师只向学生提出启发性的意见、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工作方向、建议等。

在采纳教师建议时,也必须自我消化、理解,但不强求一定纳用。

在设计过程中,提倡开拓精神,鼓励提出新的方案或见解,同时也要遵循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重力坝枢纽设计毕业论文

重力坝枢纽设计毕业论文

重力坝枢纽设计毕业论文目录1. 基本资料 (4)1.1 流域概况及枢纽任务 (4)1.2 坝址地形 (4)1.3 坝址地质 (5)1.4 水文气象 (5)1.5 当地材料分布情况 (7)1.6 交通运输 (8)1.7 主要工程技术经济指标表 (9)2.坝址、坝型的确定及枢纽布置 (10)2.1 工程等别确定 (10)2.2 坝址的确定 (10)2.3 坝型的选择 (11)2.4 大坝枢纽建筑物的布置 (13)2.4.1挡水建筑物 (13)2.4.2泻水建筑物 (14)2.4.3输水建筑物 (15)2.5大坝总体布置 (15)2.5.1 溢流坝的布置 (15)2.5.2 非溢流坝的布置 (15)3. 重力坝非溢流坝段设计 (16)3.1 坝顶高程 (16)3.1.1 坝顶高程的确定 (16)3.1.2 坝顶宽度 (18)3.1.3 坝面坡度 (18)3.1.4 坝底宽度 (18)3.2 荷载组合及其计算 (19)3.2.1设计情况 (19)3.2.2 校核情况 (22)3.2.3 抗滑稳定验算与强度验算 (23)4. 重力坝溢流坝段设计 (26)4.1 孔口设计 (26)4.1.1 泄水方式的选择 (26)4.1.2 洪水标准的确定 (26)4.1.3 流量的确定 (27)4.1.4 单宽流量的选择 (27)4.1.5 孔口净宽拟定 (27)4.1.6 溢流坝段总长度确定 (27)4.1.7 堰顶高程的确定 (27)4.1.8 闸门高度的确定 (28)4.1.9 定型设计水头的确定 (28)4.1.10 泄流能力校核 (28)4.2 溢流坝体形设计 (29)4.2.1 顶部曲线段 (29)4.2.2 中间直线段 (29)4.2.3 消能防冲设计 (29)4.3 溢流坝剖面设计 (29)4.4 荷载组合及其计算 (30)4.4.1 设计情况 (31)4.4.2 设计洪水位情况下发生7度地震 (31)4.4.3 校核情况 (31)4.4.4 抗滑稳定验算与强度验算 (31)5. 泄水孔设计 (34)5.1 孔径D的拟定 (34)5.2 进水口体形设计 (34)5.3 闸门与门槽 (35)5.4 渐变段 (35)5.5 出水口 (35)5.6 水力计算 (35)6. 细部构造设计 (36)6.1 坝顶构造 (36)6.1.1 非溢流坝 (36)6.1.2 溢流坝 (37)6.2 坝体分缝与止水 (38)6.2.1 横缝 (38)6.2.2 止水 (38)6.2.3 水平缝 (38)6.3 廊道系统 (39)6.3.1 基础廊道 (39)6.3.2 坝体廊道 (39)6.4 坝体排水 (39)7. 地基处理 (40)7.1 基础开挖与清理 (40)7.2 坝基的防渗处理 (41)7.3 坝基排水 (41)7.4 坝基的固结灌浆 (41)8.施工组织设计 (42)8.1 施工条件分析 (43)8.2 施工组织设计的容 (44)8.3 施工导流设计 (45)8.3.1 施工导流标准 (45)8.3.2 洪水标准 (45)8.3.3 围堰安全超高 (46)8.3.4 施工导流时段选择 (46)8.3.5 施工导流布置 (46)8.4 截流设计 (47)8.4.1.截流设计标准 (47)8.4.2. 截流设计 (47)8.5 施工程序方法及主要机械 (48)8.5.1.施工程序 (48)8.5.2.施工方法 (48)8.6 对外交通方案的确定 (52)8.7 辅助设施企业及大型临时设施 (52)8.7.1.施工辅助企业 (52)8.7.2.临时设施 (52)8.8 总布置与进度计划 (52)8.8.1.施工总布置 (52)8.8.2.施工进度计划 (53)8.8.3 施工工期保证措施 (54)8.9质量保证体系与措施 (56)8.9.1质量方针及质量目标 (56)8.9.2 质量管理体系 (56)8.9.3 质量控制流程 (57)9. 工程概算 (58)9.1建筑工程费 (58)9.2基础单价 (59)9.3基础单价计算 (59)9.3.1 人工费的计算 (59)9.3.2材料费的计算 (60)9.3.3 砼,砂浆单价计算 (61)9.3.4施工机械台班费计算 (61)9.4单价编制 (62)9.4.1 定额依据 (62)9.4.2 建筑工程单价计算 (62)参考文献 (66)致谢 (60)附表3-3:设计情况下荷载计算成果表 (69)附表3-4:设计洪水位时发生7度地震荷载计算成果表 (70)附表3-5:校核洪水位时荷载计算成果表 (71)附表4-4:设计情况下荷载计算成果表 (72)附表4-5:设计洪水位时发生7度地震荷载计算成果表 (73)附表4-6:校核洪水位时荷载计算成果表 (74)附表4-7:泄流能力校核计算表 (75)1. 基本资料1.1 流域概况及枢纽任务青龙河流域水量充沛,控制流域面积6340km2,,多年平均径流量9.6亿m3,是滦河流域较大的一条支流。

龙潭水利枢纽混凝土重力坝与泄水建筑物设计毕业论文

龙潭水利枢纽混凝土重力坝与泄水建筑物设计毕业论文

龙潭水利枢纽混凝土重力坝及泄水建筑物设计毕业论文一、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来源、类型本设计题目来源于市龙潭水库枢纽的未建工程,属设计类课题。

市龙潭水库枢纽位于耀州区境的氏河上游,东距耀州城区16km,水库坝址处左岸属下高埝乡所辖,右岸属坡头镇所辖。

市龙潭水库枢纽是一项以城乡生活、工业供水及防洪效益为主,兼有生态旅游等效益的中型综合利用水利工程,坝址以上控制集水面积161km2。

龙潭水库枢纽建成后,年向城市及工业供水547万m3,以弥补市新区供水缺口,从而促进新区工农业生产稳健快速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二、选题的目的及意义1、培养同学们了解并初步掌握水利工程的设计容、方法和步骤。

2、通过设计,巩固有关专业课程、专业基础课所学的理论,锻炼运用所学的课程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培养正确的设计思想,熟悉水利建设、水利方针政策及有关规。

3、运用几年来所学的理论知识及专业知识和野外生产实习等收获,巩固有关专业课程、专业基础课所学的理论;锻炼运用所学的课程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培养正确的设计思想;熟悉水利建设、水利方针政策及有关规;加强了计算、绘图、编写设计文件、使用规、手册能力的培养,使我们成为合格的水利人才。

4、重力坝是在世界上最早出现的一种坝型,它是由混凝土或浆砌石修筑的大体积挡水建筑物,其基本剖面是三角形,整体是由若干坝段组成。

重力坝在水压力和其他荷载作用下主要依靠坝体自重产生的抗滑力来满足稳定要求,同时依靠坝体自重产生的压力来抵消由于水压力所引起的拉应力以满足强度要求。

它具有:相对安全可靠,耐久性好,抵抗渗漏、洪水漫溢、地震等性能较强;设计、施工技术简单,易于机械化施工;对不同的地形和地质条件适应性强,任何形状河谷都能修建重力坝,对地基条件要求相对来说不太高;在坝体中可布置引水、泄水孔口,解决发电、泄洪和施工导流等问题的优点。

因此本次毕业设计选择混凝土重力坝作为题目,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设计任务,将会为我之后走上工作岗位有很大帮助。

重力坝 设计毕业论文范文

重力坝 设计毕业论文范文

一、基本资料某河流域形状狭长,两岸为陡峻山体,河流水量较丰富,河道坡陡流急。

拟建枢纽工程担负着发电、防洪、灌溉、航运等任务。

1、地质勘查基本资料河床可利用基岩高程为28.00m,坝体混凝土与基岩之间摩擦系数为0.63,抗剪强度系数f'为0.95;抗剪断凝聚力c'为0.9MPa。

2、气象资料本地区春秋雨量丰沛,冬季雨量较少;夏季常有暴雨,集中出现在六、七、八月,强度较大。

相应洪水季节50年重现期最大风速的多年平均值为16.8m/s,相应设计洪水位时吹程1.9km,相应校核洪水位时吹程2.1km。

3、经水文、水利调洪演算确定:死水位92.00m;设计洪水位115.00m,相应的库容为27.6亿m3 ,相应下游水位45.50m,通过河床式溢洪道下泄流量5850.53m3/s;校核洪水位118.82m,相应下游水位48.67m,通过河床式溢洪道下泄流量6752.33m3/s;库底淤沙高程44.52m,淤沙浮容重=8.71 KN/m3。

4、相关的坝体初步设计基本资料枢纽的主体工程由非溢流坝段、溢流坝段、泄水底孔坝段、船闸组成,采用左岸修建地下电站厂房。

非溢流坝段:各坝段长20m;溢流坝段全长60m,分3个坝段,每段长20m,共分3孔。

二、非溢流重力坝剖面设计2.1非溢流坝段剖面设计原则重力坝剖面设计原则是:①满足稳定和强度要求,保证大坝的安全;②工程量要小;③运用方便;④便于施工。

非溢流坝段的基本断面呈三角形,其顶点宜在坝顶附近。

基本断面上部设坝顶结构。

根据交通和运行管理的需要,坝顶应有足够的宽度。

为防波浪漫过坝顶,在静水位以上还应留有一定的超高。

拟定基本剖面,再根据运用及其他要求,将基本剖面修改成为实用剖面,最后对实用剖面在全部荷载作用下进行应力分析和稳定验算,经过反复修改和计算,确定合理的坝体剖面。

2.1.1确定基本设计参数重力坝的基本剖面是指坝体在自重、静水压力(水位与坝顶平齐)和扬压力三项主要荷载作用下,满足强度和稳定性要求,使工程量最小的三角形剖面。

重力坝枢纽毕业设计

重力坝枢纽毕业设计

摘要:××水库工程位于河北省青龙县与卢龙县交界处的青龙河上,距卢龙县约35km,是河北省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之一。

该工程是以供水、灌溉、发电、养殖等综合利用为主的大型控制枢纽工程。

青龙河流域水量充沛,控制流域面积6340km2,,多年平均径流量9.6亿m3,是滦河流域较大的一条支流。

但由于降雨、径流的年际年内分配极不均匀,必须修建大型控制工程调节水量,丰富的水资源才能得以充分开发利用。

枢纽属一级工程,以供水、灌溉、发电和防洪等综合利用为主的大型控制枢纽工程。

其主要建筑物有:混凝土重力坝、引水建筑物、泄洪建筑物和过坝建筑物等。

本设计的内容是:常态重力坝。

大坝设计洪水标准采用100年一遇,校核洪水标准采用万年一遇。

其余建筑物设计洪水标准采用100年一遇,校核洪水标准采用1000年一遇。

水库正常蓄水位133.7米,设计洪水位136.3米,校核洪水位138.8米。

主体建筑物采用常态混凝土重力坝,坝顶高程142m,坝顶总长度880m。

非溢流重力坝分别布置在左右两岸,分别为1-10号坝段到23-44坝段;最大坝高64m,;溢流坝段布置在中间,总长度为230m,共分12孔,每孔宽15m,为11号坝段到22坝段堰顶高程122.32m;电站引水采用坝内压力钢管,钢管直径6m和3m。

关键词:混凝土重力坝、非溢流坝、溢流坝、施工组织、概预算目录1. 基本资料 (5)1.1 流域概况及枢纽任务 (5)1.2 坝址地形 (5)1.3 坝址地质 (5)1.4 水文气象 (6)1.5 当地材料分布情况 (7)1.6 交通运输 (8)1.7 主要工程技术经济指标表 (9)2.坝址、坝型的确定及枢纽布置 (10)2.1 工程等别确定 (10)2.2 坝址的确定 (10)2.3 坝型的选择 (11)2.4 大坝枢纽建筑物的布置 (13)2.4.1挡水建筑物 (13)2.4.2泻水建筑物 (13)2.4.3输水建筑物 (14)2.5大坝总体布置 (14)2.5.1 溢流坝的布置 (14)2.5.2 非溢流坝的布置 (14)3. 重力坝非溢流坝段设计 (15)3.1 坝顶高程 (15)3.1.1 坝顶高程的确定 (15)3.1.2 坝顶宽度 (16)3.1.3 坝面坡度 (16)3.1.4 坝底宽度 (17)3.2 荷载组合及其计算 (17)3.2.1设计情况 (17)3.2.2 校核情况 (19)3.2.3 抗滑稳定验算与强度验算 (20)4. 重力坝溢流坝段设计 (23)4.1 孔口设计 (23)4.1.1 泄水方式的选择 (23)4.1.2 洪水标准的确定 (23)4.1.3 流量的确定 (23)4.1.4 单宽流量的选择 (23)4.1.5 孔口净宽拟定 (23)4.1.6 溢流坝段总长度确定 (24)4.1.7 堰顶高程的确定 (24)4.1.8 闸门高度的确定 (24)4.1.9 定型设计水头的确定 (24)4.1.10 泄流能力校核 (24)4.2 溢流坝体形设计 (25)4.2.1 顶部曲线段 (25)4.2.2 中间直线段 (25)4.2.3 消能防冲设计 (25)4.3 溢流坝剖面设计 (25)4.4 荷载组合及其计算 (26)4.4.1 设计情况 (27)4.4.2 设计洪水位情况下发生7度地震 (27)4.4.3 校核情况 (27)4.4.4 抗滑稳定验算与强度验算 (27)5. 泄水孔设计 (29)5.1 孔径D的拟定 (29)5.2 进水口体形设计 (29)5.3 闸门与门槽 (30)5.4 渐变段 (30)5.5 出水口 (30)5.6 水力计算 (30)6. 细部构造设计 (31)6.1 坝顶构造 (31)6.1.1 非溢流坝 (31)6.1.2 溢流坝 (31)6.2 坝体分缝与止水 (32)6.2.1 横缝 (32)6.2.2 止水 (32)6.2.3 水平缝 (33)6.3 廊道系统 (33)6.3.1 基础廊道 (33)6.3.2 坝体廊道 (33)6.4 坝体排水 (33)7. 地基处理 (34)7.1 基础开挖与清理 (34)7.2 坝基的防渗处理 (35)7.3 坝基排水 (35)7.4 坝基的固结灌浆 (35)8.施工组织设计 (36)8.1 施工条件分析 (36)8.2 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 (37)8.3 施工导流设计 (38)8.3.1 施工导流标准 (38)8.3.2 洪水标准 (38)8.3.3 围堰安全超高 (39)8.3.4 施工导流时段选择 (39)8.3.5 施工导流布置 (39)8.4 截流设计 (40)8.4.1.截流设计标准 (40)8.4.2. 截流设计 (40)8.5 施工程序方法及主要机械 (40)8.5.1.施工程序 (40)8.5.2.施工方法 (41)8.6 对外交通方案的确定 (43)8.7 辅助设施企业及大型临时设施 (44)8.7.1.施工辅助企业 (44)8.7.2.临时设施 (44)8.8 总布置与进度计划 (44)8.8.1.施工总布置 (44)8.8.2.施工进度计划 (45)8.8.3 施工工期保证措施 (46)8.9质量保证体系与措施 (48)8.9.1质量方针及质量目标 (48)8.9.2 质量管理体系 (48)8.9.3 质量控制流程 (48)9. 工程概算 (49)9.1建筑工程费 (50)9.2基础单价 (50)9.3基础单价计算 (51)9.3.1 人工费的计算 (51)9.3.2材料费的计算 (52)9.3.3 砼,砂浆单价计算 (52)9.3.4施工机械台班费计算 (53)9.4单价编制 (53)9.4.1 定额依据 (53)9.4.2 建筑工程单价计算 (53)参考文献 (56)致谢 (60)附表3-3:设计情况下荷载计算成果表 (59)附表3-4:设计洪水位时发生7度地震荷载计算成果表 (60)附表3-5:校核洪水位时荷载计算成果表 (61)附表4-4:设计情况下荷载计算成果表 (62)附表4-5:设计洪水位时发生7度地震荷载计算成果表 (63)附表4-6:校核洪水位时荷载计算成果表 (64)附表4-7:泄流能力校核计算表 (65)1. 基本资料1.1 流域概况及枢纽任务青龙河流域水量充沛,控制流域面积6340km2,,多年平均径流量9.6亿m3,是滦河流域较大的一条支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1基本资料 (1)1.1.流域概况 (1)1.2水文气象特征 (1)1.3地质条件 (2)1.4工程枢纽任务 (3)2枢纽布置 (4)2.1工程等级及建筑物级别确定 (4)2.2坝址、坝型选择 (5)2.2.1坝址地形地质条件 (5)2.2.2选址、选型原则 (5)2.2.3亭子口坝址概况 (6)2.2.4家嘴坝址概况 (7)2.2.5坝址比较 (8)2.3枢纽布置 (9)2.3.1布置原则: (9)2.3.2枢纽的总体布置 (9)3洪水调节 (11)3.1基本资料 (11)3.1.1洪水过程线的确定 (11)3.1.2相关曲线图 (13)3.1.3确定天然设计洪峰流量和天然校核洪峰流量 (13)3.1.4确定下泄设计洪峰流量标准(p=0.2%)和下泄校核洪峰流量标(p=0.1%) (14)3.2洪水调节基本原则 (14)3.2.1确定工程等别和级别 (14)3.2.2水库防洪要求 (14)3.2.3水库的运用方式 (14)3.3调洪演算 (15)3.3.1堰顶高程 (15)H (15)3.3.2设计水头d3.3.3流量系数m的确定 (15)3.3.4方案拟订 (16)3.3.5计算下泄流量 (16)3.3.6半图解法调洪演算 (17)4非溢流坝剖面设计 (22)4.1设计原则 (22)4.2剖面拟订要素 (22)4.2.1坝顶高程的拟订 (22)4.2.2坝顶宽度的拟订 (25)4.2.3坝坡的拟订 (26)4.2.4上、下游起坡点位置的确定 (26)4.2.5剖面设计 (26)4.3抗滑稳定分析与计算 (28)4.3.1分析的目的 (28)4.3.2滑动面的选择 (28)4.3.3对坝基面进行抗滑稳定计算 (29)4.4应力计算 (30)4.4.1分析的目的 (30)4.4.2分析方法 (30)4.4.3 材料力学法的基本假设 (30)4.4.4荷载组合 (30)4.4.5应力计算 (30)5溢流坝段设计 (32)5.1泄水建筑物方案比较 (32)5.1.1布置原则 (32)5.1.2泄洪方案选择 (32)5.2溢流表孔布置 (32)5.3溢流坝剖面设计 (33)5.3.1顶部曲线 (33)5.3.2中间直线段的确定 (34)5.3.3反弧段 (35)5.4消能设计与计算 (35)5.4.1闸墩的设计 (36)5.4.2消能形式选择 (37)5.4.3消力池的水力计算 (38)5.4.4辅助消能工设计 (41)5..4.5消力池护坦的设计 (42)6细部构造设计 (42)6.1坝顶构造 (42)6.2廊道系统 (43)6.2.1基础灌浆廊道 (43)6.2.2检查排水廊道 (44)6.2.3排水管 (44)6.3坝体分缝 (45)6.3.1横缝 (45)6.3.2纵缝 (45)6.3.3水平施工缝 (45)6.4坝体止水与排水 (45)6.4.1止水 (45)6.4.2坝体排水 (46)6.5基础处理 (46)6.5.1坝基开挖 (46)6.5.2固结灌浆 (47)6.5.3帷幕灌浆 (47)6.5.4坝基断层及破碎带处理 (48)6.6混凝土重力坝的分区 (48)参考文献 (50)1基本资料1.1.流域概况嘉陵江是长江上游左岸的主要支流,发源于凤县东北的岭山脉,流经、、、四省(直辖市),干流全长1120km,落差有2300m,平均比降2.05‰,全流域面积为15.98万平方千米,占长江流域面积的9%。

嘉陵江水系发育,自上而下主要支流有西汉水、白龙江、东江、西河、渠江、涪江等。

嘉陵江流域大部分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在中下段的盆地区,冬季温暖多雾,霜雪少见,上游段山区则冬季寒冷,霜雪较多,又多风暴,往往一雨成灾。

春夏时节,流域降雨自东向西移动,若遇季风弱而迟,则西部常形成春旱和初夏干旱天气。

流域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其中50%集中在7~9月。

而且降雨在区域上分布上很不均匀,一般聚集在盆地边缘的降水大于盆地中部。

中游至合川的年径流量为300~400mm;下游合川至为400~500mm;而至苍溪为川中径流量深低值区,仅300mm;中游苍溪以上至的大滩场,由300mm递增到600mm。

流域多年平均径流量为698.8亿立方米,主要集中在汛期5~10月,汛期干流水量占全年径流量的75%~83%,非汛期在11月到次年的4月,占17%~25%。

1.2水文气象特征坝址地区雨量丰沛,资料显示其多年平均降水量为995.8mm,多年平均流量598sm3,相应多年平均径流量189亿3m,径流深309mm。

多年平均气温16.6C ,多年平均风速1.9sm3,多年平均最大风速为13.2m3,多年平均地面温度19.2C ,多年平均水温15.5C [。

坝址区河段平直开阔河谷呈浅U形,谷底宽200~350m,在正常蓄水位458m高程处谷宽778m~856m,左侧为主河槽,枯水位370~371m,水面宽170~200m水深1.5~4.5m河床覆盖层最厚处约13.5m,基岩顶板高程352.9~364m [6]。

水库规划指标:水库正常蓄水位458m,设计洪水位461.3m,相应洪峰流量34500m3,校核洪水位463m,相应洪峰流量37610sm3,总库容40.67亿3m,防洪库容19.56亿3m,坝前淤沙高程373m。

表1-1 坝址各频率洪峰流量1.3地质条件(1)地形地貌嘉陵江由北北西向南南东流经坝址区,流向170°,河段平直开阔,呈浅“U”型河谷,谷底宽170~350m,高程458m处谷宽778~856m。

河床左侧为主河槽,枯水位370~371m、相应水面宽170~200m、水深1.1~4.5m。

河床覆盖层厚度一般6~10m,最厚处约13.5m,基岩顶板高程352.86~364m。

左岸山体宽厚,临江峰顶高程657.8m,岸坡中部高程480~400m间为缓坡平台,平台宽150~360m,长2500m,台面高程自上游至下游降低,斜坡段地形坡度20~25°。

右岸山体临江峰顶高程550m,岸坡中分布两级缓坡平台,下级高程390~410m,台地宽120~150m,长大于500m,上级缓坡平台高程445~460m,台地宽100~120m,长约500m,斜坡段地形坡度15~20°。

(2)地层岩性坝区出露地层为白垩系下统苍溪组(K1c)砂岩、粉砂岩、粘土岩,总厚度480m,为软硬相间不等厚的层状岩层。

主要层位有K1c 6-1、K1c4-2、K1c3-2、K1c2-3、K1c2-1等5层,除K1c4-2层为长石石英砂岩结构较疏松,为软岩外,其余4层均为较坚硬的岩屑砂岩,其中河床坝基下K1c2-1层砂岩厚23~28m。

坝区第四系分布较广,主要为河流冲积与崩滑堆积。

河床冲积砂砾石厚6~13.50m;左岸古滑体厚度一般20~40m,最大厚度63m。

(3)地质构造坝址处于九龙山背斜东南翼,岩层走向30~60°,微倾下游偏左岸,倾角1~5°,未见断层。

砂岩中两组陡倾角裂隙较发育,一组走向350~360°,倾向东或西,倾角70~90°;一组走向75~90°,倾向南或北,倾角70~90°。

(4)水文地质坝址地下水按赋存介质可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和孔隙~裂隙水。

地下水主要以井、泉形式排泄于地表,流量较小,季节性变化大,砂岩层间裂隙水局部微具承压性,地下水水力联系差。

地表水、地下水水质对砼均无侵蚀性。

岩体透水性具有较明显的层状特征与不均一性,两岸砂岩中等透水;K1c4-2长石石英砂岩中~强透水,粘土岩、粉砂岩和河床分布的砂岩为弱透水或微透水。

(5)岩体风化与卸荷岩体风化受岩性和环境制约,不同部位表现不同的风化特点。

河床及漫滩基本上是微风化带,厚度小于3m;谷坡地带全~强风化带厚度多小于2.0m,弱风化带厚度3~28m;左岸崩滑体平台下伏基岩全~强风化带厚度小于1.0m,弱风化带约4m左右。

岩体卸荷与岩性、微地貌相关。

江边岩体卸荷水平宽度较小,卸荷水平宽度一般小于20m,最大可达37m(平硐PD5);两岸岸坡中部(460m平台以下)卸荷带水平宽度25~66m,460m 平台以上岸坡卸荷带水平宽度左岸较大,卸荷水平宽度69~85m,右岸卸荷水平宽度43~52m;砂岩的卸荷宽度大于粉砂岩或粘土岩的卸荷宽度。

1.4工程枢纽任务本枢纽经过技术经济调查阶段,以及水利、水能计算,提出了如下参数,作为进行建筑物设计的依据。

正常蓄水位:458.0m设计洪水位461.3m校核洪水位463.0m死水位(淤积结果)438m最有利工作深度20m水库防洪限制水位 442m2枢纽布置2.1工程等级及建筑物级别确定根据规《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亭子口水利枢纽工程等别确定为一等,工程规模为大(1)型,主要建筑物级别为1级,电站厂房级别为2级,次要建筑物为3级。

表2-1 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的分等指标注: ①水库总库容指水库最高水位以下的静库容;②治涝面积和灌溉面积均指设计面积;表 2-2 水工建筑物级别2.2坝址、坝型选择2.2.1坝址地形地质条件河段规划等前期研究工作确定该枢纽工程有家嘴和亭子口两个坝址可供比较选择, 它们分别位于苍溪县城上游15km 和28 km 处。

两坝址间无大的水系汇入, 水文气象条件基本一致, 其主要特征洪水见表1, 两坝址的相对位置见图1。

图1 坝址相对位置表1 主要特征洪水洪峰流量两坝址区的出露地层均为白垩系下统苍溪组红色碎屑岩,总厚度约480 m。

根据岩性及其组合特性, 自下而上分为k11c至k81c共8 段, 其中k11c~ k41c为坝基岩体, 其主要持力层为位于河床部位的k21c层, 该层主要为巨厚层状浅灰色细粒岩屑砂岩,夹有浅色长石石英砂岩及少量粉砂岩和粘土岩等, 岩相较为稳定。

两坝址坝肩均为k31c~ k41c层岩体, 大多为粉砂岩、石英砂岩及粘土岩互层体, 岩性相变较大。

其中砂岩类岩体抗压强度较高, 饱和抗压强度在30-55 MPa 左右; 而粘土岩类抗压强度较低, 饱和抗压强度只有8-13. 5 MPa 左右, 属软岩类。

两坝址区均无大的断裂构造。

2.2.2选址、选型原则坝型、坝址选择是水利枢纽设计的重要容,二者相互联系,不同的坝址可以选用不同的坝型,同一个坝址也应考虑几种不同的枢纽布置方案并进行比较。

在选择坝型,坝址时,应研究枢纽附近的地形地质条件、水流条件和建筑材料、施工条件、枢纽布置等:(1)地质条件。

地质是坝址、坝型选择的主要依据之一。

拱坝、重力坝需建在岩基上;土石坝则岩基,土基均可修建。

坝址选择应该注意一下几个方面的问题:①对断层破碎带,软弱夹层要查明其产状、宽度(厚度)、充填物和胶结情况,对垂直水流方向的陡倾角断层应尽量避开,对具有规模较大的垂直水流方向的断层或是存在活断层的河岸,均不应选择坝址;②在顺向河谷(指岩层走向与河流方向一致)中,总有一岸指与岩层倾向一致的顺向坡,当岩层倾角小于地形坡角,岩层又有软弱结构面时,在地形上存在临空面,这种岸坡极易发生滑坡,应当注意;③对于岩溶地区,要掌握岩溶发育规律,特别要注意潜伏溶洞、暗河、溶沟和溶槽,必须查明岩溶对水库蓄水和对建筑物的影响;④对土石坝,应尽量避开细砂、软粘土、淤泥、分散性土、湿陷性黄土和膨胀土等土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