稠油采油与工艺(王总)
稠油开采工艺技术及其应用的分析
![稠油开采工艺技术及其应用的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f84ef91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15.png)
稠油开采工艺技术及其应用的分析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传统油田资源逐渐枯竭,对于稠油资源的开采和利用成为了石油行业的重要课题。
稠油是指粘度较高的原油,通常含有大量的沥青质和杂质,传统开采技术对其开采存在很大的难度。
研究并应用适合稠油开采的工艺技术成为了当前石油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本文将对稠油开采工艺技术及其应用进行分析,为完善稠油资源的开采提供参考。
一、稠油特性及开采难点稠油资源通常是指油井出口处原油的粘度在100厘波以上的原油,其具有以下特点:1. 高粘度:稠油的粘度远高于常规原油,这使得常规的采出工艺对其不适用。
2. 高密度:稠油的密度一般较大,采出后需要进行稀释才能满足运输和加工的需要。
3. 高凝点:稠油中的树脂、沥青等杂质含量较高,使得其凝固点较高,对于输送和处理造成了困难。
由于以上特性,稠油开采具有以下难点:1. 开采困难:由于粘度大、密度大等特性,传统的采出工艺对稠油的开采难度大,采油效率低。
2. 输送困难:稠油的输送难度大,需要借助特殊的热力设备或添加稀释剂。
3. 加工困难:稠油含有较多的杂质,对于提炼和加工设备要求高。
二、稠油开采工艺技术针对稠油的开采难点,石油行业逐渐形成了一系列针对稠油的开采工艺技术:1. 热采技术热采技术是指通过注入高温高压蒸汽或热介质,对稠油进行加热以降低其粘度,再通过泵功传播、压力差等将稠油推向地面。
热采技术有效克服了稠油高粘度的问题,提高了采油效率。
2. 溶剂辅助采油技术溶剂辅助采油技术是指通过注入溶剂,降低稠油的粘度以提高采油效率。
这种技术可以使用天然气、液体碳氢化合物等作为溶剂,有助于提高稠油的流动性。
3. 微生物驱油技术微生物驱油是指通过在稠油地层中注入适当的微生物,利用微生物的代谢活动改变地层中原油的理化性质,提高采油效率。
以上工艺技术主要是针对稠油的高粘度、高密度、高凝度等问题而设计的,在稠油开采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目前,稠油开采工艺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中主要是在以下领域:1. 加拿大稀油沙地区:加拿大稀油沙地区是世界上最为著名的稠油资源富集地之一,采用了大量的热采技术和溶剂辅助采油技术,取得了较好的开采效果。
稠油开采工艺技术及其应用的分析
![稠油开采工艺技术及其应用的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d9e8fa8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26.png)
稠油开采工艺技术及其应用的分析
稠油指的是油的粘度较高,难以被传统开采方式所提取的一类石油资源。
随着石油资源的不断枯竭,稠油的开采成为了人们开发石油资源的重要手段。
本文就稠油开采工艺技术及其应用进行分析。
稠油开采工艺技术是指利用化学反应、物理原理、环境工程等技术手段将稠油从储层中挤压出来并提取出可用的石油资源的过程。
通常采用的稠油开采技术主要包括促进稠油流动的热采技术、以及助推稠油流入提取装置的冲程泵技术等。
热采技术主要包括蒸汽吞吐、燃烧驱、火烘数种方式,其中蒸汽吞吐是最成熟、最被广泛应用的一种。
蒸汽吞吐采用蒸汽驱出油,这种方法不仅能解决油粘稠难抽的问题,还能达到可大量开采的好效果。
蒸汽吞吐工艺的核心在于依靠蒸汽的温度、压力等特征来产生巨大的压力,使油能够流动。
这种开采技术具有机械化程度高,效率高、经济效益好等优点。
助推稠油流入提取装置的冲程泵技术是利用电动或气动泵驱动的活塞来抽取油的,它可以采用多种泵的形式,如采用蠕动泵来进行提油,因其具有提油效率高、操作简单等优点,得到了更多人的喜爱。
稠油开采工艺技术的提高不仅可以增加油田的产量,还可以改善工人的工作状况,提高开采安全系数,降低石油污染性。
在稠油开采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工艺流程,尽可能地减少水和燃料的损失,在储层压力没有减小的情况下增加产量,并在地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调控开采压力,以提高稠油开采的安全性。
总之,稠油开采工艺技术及其应用逐渐成熟并得到广泛应用,给人们生活带来了诸多好处。
但是,在开采过程中,还需要结合自然环境和经济因素等因素,不断提升其效率和安全,以进一步发挥稠油资源的作用。
稠油热采工艺技术及发展方向
![稠油热采工艺技术及发展方向](https://img.taocdn.com/s3/m/526eec59f7ec4afe04a1dfc5.png)
稠油热采工艺技术及发展方向稠油就是粘度高、相对密度大的原油,国内叫“稠油”,国外叫“重油”。
由于其流动性能差、甚至在油层条件下不能流动,因而采用常规开采方法很难经济有效地开发。
从20世纪初开始,热力采油已逐渐成为开采这类原油的有效方法。
稠油分布范围广,由于蕴藏有巨大的稠油资源量而被世界各产油国所重视,随着热力开采技术的发展,开采规模在逐步扩大,产量在不断增长,稠油热采在石油工业中已占有较重要的位置。
稠油中有胶质与沥青含量较高,轻质馏分很少。
因而,随着胶质与沥青含量增高,稠油的密度与粘度也增加。
但稠油的粘度对温度极其敏感,随温度增加,粘度急剧下降。
稠油油藏一般采用热力开采方法,对油层加热的方式可分为两类。
一是把热流体注入油层,如注热水、蒸汽吞吐、蒸汽驱等;另一类是在油层内燃烧产生热量,称就地(层内)燃烧或火烧油层(火驱法)。
一、各项热采工艺简介1. 热水驱注热水是注热流体中最简便的方法,操作容易,与常现注水开采基本相同。
注热水主要作用是增加油层驱动能量,降低原油粘度,减小流动阻力,改善流度比,提高波及系数,提高驱油效率。
此外,原油热膨胀则有助于提高采收率,从而优于常规注水开发,与注蒸汽相比,其单位质量携载热焓低,井筒和油层的热损失大,开采效果较差。
2. 蒸汽吞吐蒸汽吞吐是指向一口生产井短期内连续注入一定数量的蒸汽,然后关共(焖井)数天,使热量得以扩散,之后再开井生产。
当油井日产油量降低到一定水平后,进行下一轮的注汽吞吐。
一般情况下蒸汽吞吐后转为蒸汽驱开采。
3. 蒸汽驱蒸汽驱是注热流体中广泛使用的一种方法。
蒸汽驱是指按优选的开发系统——开发层系、井网(井口)、射孔层段等,由注入井连续向油层注入高温湿蒸汽,加热并驱替原油由生产井采出的开采方式。
4. 火烧油层火烧油层是将空气或氧气由注入井注入油层,先将注入井油层点燃,使重烃不断燃烧产生热量,并驱替原油至采油井中被采出。
按其开采机理有三种不同的方法:干式向前燃烧法、湿式向前燃烧法、返向燃烧法。
稠油开采技术
![稠油开采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25d1b7697e21af45b307a89d.png)
这主要是由于高温高压蒸汽的热溶解作用和冲刷
作用,可以把井筒附近钻井颗粒等堵塞物溶解掉或
冲洗到底层深处去,使井筒附近渗透率提高。
3. 热膨胀作用。 原油受热产生体积膨胀,会把一部分原油从地 层孔隙中挤出,增加了驱替作用。 4. 气驱作用。 当向地层注蒸汽时,温度升高,原油当中的溶 解气即轻质组分被汽化并产生体积膨胀,形成溶解 气驱,使驱油能量增加。
力和蒸汽温度。
3. 饱和水、饱和蒸汽及蒸汽干度。当水沸腾汽化后, 汽化电水分子与回到水中的水分子数相等时达到动 态平衡,这种状态成为饱和状态。处于饱和状态的
蒸汽和水成为饱和蒸汽和饱和水。饱和蒸汽的体积
所占饱和水与饱和蒸汽体积之和的百分数成为蒸汽
干度。
4. 吞吐周期。是指从向油层注汽、焖井、开井生产
5. 重力驱作用增加。 蒸汽被逐日到地层以后,就会上升到地层顶部, 同时凝析液和被加热的原油靠重力作用流到井底被 采出,这时油层留下的空间又马上被蒸汽、水及从 冷带流入的原油充满。由于蒸汽不断注入蒸汽带中,
蒸汽带不断向垂向及横向发展,知道整个油层,原
油重力驱作用比注蒸汽前明显增加。
1. 蒸汽注入速度的影响。 当注入相同数量的蒸汽时,如果注入速度低, 由于热量散失会使储存在油层中的热能减少,油层 加热半径就小,受热降粘的可采出油量就减少。若 注入的速度高,可以减少热能的损失,则油层的加 热半径大,受热降粘的可采出油量就多,吞吐效果 好。但蒸汽注入速度要受注汽设备和地层压力的限 制,只能在允许的条件下尽可能提高蒸汽注入速度。
中国石油
由NordriDesign提供
1、稠油的概念
1.1稠油的基本特点 1.2影响稠油粘度的因素 2、稠油开采的方法 2.1稠油常规开采
稠油开采蒸汽吞吐注汽工艺研究
![稠油开采蒸汽吞吐注汽工艺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b6b5558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90.png)
稠油开采蒸汽吞吐注汽工艺研究稠油是指具有较高黏度和较低流动性的原油,其粘度常常超过1000mPa·s,在采油过程中往往无法通过自然压力实现采油。
为了提高稠油的流动性,常采用蒸汽吞吐注汽工艺进行开采。
本文将对稠油开采蒸汽吞吐注汽工艺进行研究。
稠油开采蒸汽吞吐注汽工艺是一种通过注入蒸汽来增加油液温度、降低粘度的采油方法。
该工艺由开发体积和排水体积两个阶段组成。
在开发体积阶段,通过注入高温高压的蒸汽来加热和稀释稠油,以提高其流动性;在排水体积阶段,通过注入低温低压的蒸汽来提高油层压力和驱动油液向井口移动。
整个过程中,蒸汽的注入量和注汽周期要根据油层温度、黏度和油层压力等参数进行调整。
稠油开采蒸汽吞吐注汽工艺的优点是能够有效降低稠油粘度,提高采收率。
通过注汽,稠油的温度升高,粘度下降,从而提高流动性,便于采油。
注汽还能提高油层压力,驱动稠油向井口移动,增加采油效果。
通过调整注汽量和注汽周期,可以实现较高的采收率,提高油田开发效益。
稠油开采蒸汽吞吐注汽工艺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蒸汽注入需要耗费大量的热量和能源,成本较高。
稠油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容易发生热解和氧化反应,导致油质恶化,影响采油效果。
注汽过程中还可能产生气体和水,需要合理处理和利用,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需要开展深入的研究和工程实践。
可以研究稠油开采蒸汽吞吐注汽工艺的优化控制策略,通过准确测量和分析油层温度、黏度和压力等参数,实现自动控制和调整注汽量和注汽周期。
可以研究开发适用于稠油开采的新型注汽设备和技术,提高注汽效率和节约能源。
还可以研究注汽过程中油液的温度和压力分布规律,优化注汽位置和方式,提高采油效果。
新疆油田稠油开采工艺技术措施
![新疆油田稠油开采工艺技术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d58fce63bed5b9f3f90f1cfd.png)
针 对稠 油黏度 高 的特 点 ,采 取必要 的降黏 技术措 施,不 而获 得 较 高 的产 油 量 。在 油 井 的生 产 工 艺 中 ,不 需 要加 热处 理 ,
断提高 稠油 的开采效 率。可 以实施热采 工艺技 术措施 ,通过 而 且 不 采 取 必 要 的 防 砂 工 艺 技 术 措 施 , 节 约 了 大 量 的 资 金 投
Tian IS-ge,L11oJun。Dai Wei-qiang。 WangLi-chun
Abstract:Xiniiang oilfield is rich in heavy oil resources and must take efective mining technology measures to obtain the best oil recovery.Therefore,it is necessary to study the process techn ology of heavy oil recovery i n Xinjia ng Oilf ield,optimize t he design of heavy oil recovery, improve the efi ciency ofheavy oil recovery by increasing the temperature a n d reduci ng t h e viscosity, a n d m eet the tech n ical requirements 0fxinjiang oilfield development.
关键 词 :油 田 ;稠 油 开采 ;工 艺技 术 ;措 施 中 图分 类 号 :TE345 文 献标 志 码 :A 文 章 编 号 :1003-6490 (2018)01 ̄)057-01
高凝稠油采油后期采油技术
![高凝稠油采油后期采油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5b4015a2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90.png)
高凝稠油采油后期采油技术摘要:相对来说稠油的胶质和沥青质含量比较高,从而造成了流动性不强。
对于稠油来说,一般运用正常的采油方式,不能进行开采,需要对稠油进行降稠处理。
关键词:高凝稠油;采油后期;采油技术1.1热水循环工艺热水循环流程为二联来水进入采油站热水循环管内,经循环水泵房,进入加热炉,经加热后,温度控制在90℃以上,输送至单井。
在井口,经由隔热管与油管环形空间进入井底,通过分流器,经隔热管与套管环形空间回至井口,并回到采油站循环水回水阀组,最终进入循环水罐内。
进行再次循環。
采用热水循环工艺,循环深度较大,循环水温度较高,优势在于原油在举升过程中获得较多的热量,出井温度较高。
原油流动性较好。
缺点在于对天然气消耗量较大,而且存在循环水向油管内漏失情况,无法准确计量原油产量。
但随着开采时间的延长,该项工艺暴露出来的问题日益突出。
1.2蒸汽吞吐采油工艺针对稠油油藏的特点,将热蒸汽注入到油层部位,然后关井一定时间,作为焖井的过程,之后当井下的热能散失到油层中,提高油层的温度后,使油流流动起来,开井生产,达到预期的产量。
经过一段时间的采油生产后,当油井的产量下降到蒸汽吞吐前的状态,继续实施蒸汽吞吐采油技术措施,循环往复地应用蒸汽吞吐采油的方式,直到油井继续进行蒸汽吞吐后,产能没有得到提升,之后,进行注蒸汽开采的方式,保持油井的正常生产。
而当油井的供液能力不足时,可以改变油井的生产,变为间歇生产的方式,达到油井生产的要求。
应用蒸汽吞吐采油的方式,能够提高油层的温度,降低油流的粘度,解除油层的堵塞状况,降低油层流体的界面张力,有利于原油破乳,达到流体和岩石的热膨胀效果,从而提高稠油井的产量。
1.3火烧油层技术火烧油层又称火驱或层内燃烧法,即在一口或数口注气井(又称中点燃油层后,通过不断向油层注入适量氧化剂(空气或富氧气体)助燃,形成径向移动的燃烧前缘(又称火线)。
施工区域油层划分为六个不同区带,已燃区、燃烧带、结焦带、蒸发区、轻质油带、富油带和未受影响区。
稠油钻井工艺技术
![稠油钻井工艺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9367cf68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da.png)
在同一主井眼中钻出多个分支井眼,实现对多个油层的开发,提高单井产量和采收率。
超深井钻井技术
超深井钻机与装备
研发和应用大功率、高转速、高压力的超深井钻机及配套装备,满足超深井钻 探的需求。
超深井钻井液与固井技术
研究和发展适用于超深井的钻井液和固井材料及技术,解决超深井钻探择与维护
钻机选择
根据稠油地层的特点和钻井深度,选择合适的钻机类 型和型号。
设备配置
根据钻机型号和实际需求,合理配置钻机设备,确保 其性能稳定、安全可靠。
设备维护
定期对钻机设备进行检查、保养和维护,确保其正常 运转,延长使用寿命。
钻井过程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卡钻
卡钻是稠油钻井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之一,可以通过调整钻压、循 环钻井液等方式解决。
05
案例分析
某油田稠油开采案例
总结词:成功应用
详细描述:某油田通过采用先进的稠油开采技术,成功实现了稠油的开采,提高了采收率,为油田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
某油田热采技术应用案例
总结词
有效提高产能
详细描述
在某油田的应用中,热采技术显著提高了稠油的采收率,同时也延长了油井的寿命,为 油田的增产提供了有力支持。
分布
稠油主要分布在北美洲、亚洲和欧洲 等地区,我国也有一定的稠油资源。
稠油开发的重要性
能源需求
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 稠油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 其开发对于保障能源供应具有重 要意义。
经济价值
稠油资源的开发利用可以促进相 关产业的发展,提高国家经济实 力和国际竞争力。
技术挑战
由于稠油的特殊性质,其开采技 术难度较大,需要不断研究和创 新开采工艺技术。
稠油降黏采油工艺技术特点与实际应用
![稠油降黏采油工艺技术特点与实际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d0ce2167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c8.png)
重油也称为“重油”,也称为“不可流动的油”。
重油储层的特点是深埋,高压和高粘度。
重油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
重油生产的工艺技术比稀油生产的工艺技术复杂。
为了油田的可持续发展,油田开发人员必须面对重油开采的困难,并进行技术研究。
他们必须坚持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重油开采发展的重要手段,充分发展自主创新和综合支持。
并进行成果转化,以把握未来发展的制高点和主动权。
无论是热采油,加热降粘技术,稀稀释降粘技术,乳化降粘技术,还是通过降粘降低油层中重油的粘度,使重油能够流动的技术,以便提取出来。
本文着重探讨稠油降粘采油工艺的技术特点和实际应用。
一、导热油回收技术1.蒸汽辅助重力排水技术在重油回收中的应用。
蒸汽辅助重力排水技术属于热油采收中的蒸汽驱形式。
它是开发重油甚至超重油的前沿科学技术。
该方法的原理是将蒸汽注入注汽井中,蒸汽覆盖地层。
蒸汽腔形成在中间,蒸汽腔向上方和侧面扩展,与重油进行热交换在油层中,加热的原油和蒸汽凝结水在重力作用下流到水平开采井下方。
具体而言,通过蒸汽注入井(位于采油井的上部)和采油井实现蒸汽辅助重力排水。
2.蒸汽增产在重油采收中的应用。
蒸汽吞吐法也属于热油回收法,它是一个复杂的综合过程,并且具有不同的流量梯度,是稳定的渗流过程。
原理是:为重油加油以降低其粘度,降低界面张力,改善耐液体性和耐气体性,并降低流动阻力。
如果油层的压力高,则可以通过加热将重油的弹性能转换成驱动能。
通过高温蒸汽的作用,油层的孔体积减小,产量增加。
它还可以有效减少污染并起到疏通作用。
3.燃油层技术在重油回收中的应用。
燃油层技术也称为地下燃烧,它通过各种点火方法点燃注气井的重油层,然后将诸如空气或氧气的氧化剂连续注入油层以促进其燃烧。
经过一定时间后,形成加热区,降低了周围原油的热粘度,燃烧过程中蒸馏出的轻油,蒸汽和烟道气继续向前推进,使未蒸馏出的重烃在高温。
形成焦炭。
焦炭提供燃料以维持油层的燃烧,良性循环,使油层连续燃烧并扩大加热表面。
稠油热采技术
![稠油热采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9a266c1d650e52ea5518986f.png)
稠油热采技术1概论稠油亦称重质原油或高粘度原油(英文名为heavy oil),并不是一个严格的范畴。
按粘度分类,把在油层温度下粘度高于100mps,已,的脱气原油称为稠油。
据估计世界常规石油的总资源量为3000亿吨,此外还有稠油、油砂及油页岩等非常规石油资源,它们的储量折合为石油估计有八九千吨之多,这些将成为21世纪石油的重要来源。
据有关资料报道,我国稠油的储量在世界上居第七位,迄今已发现有9个大中型含油盆地和数量众多的稠油油藏区块。
世界各国在石油工业的发展过程中,都是先开采较易开采的、较轻的原油。
国外石油储量大的国家,因其资源丰富且开采稠油成本高、风险大,尚未将开采稠油列入议事日程。
一旦打出稠油井,除部分为满足工业生产进行开采外,一般是采用封井的办法,暂时搁置,不进行开采。
随着较轻原油资源的逐渐减少,不得不开始开采一些较难开采的重质油,因此在世界石油产量中重质油的份额正在逐渐增大。
近年来,我国也加速了稠油的开发,目前稠油的产量已经占全国石油年产量的十分之一左右。
在油田的石油开采中,稠油具有特殊的高粘度和高凝固点特性,在开发和应用的各个方面都遇到一些技术难题。
就开采技术而言,胶质、沥青质和长链石蜡造成原油在储层和井筒中的流动性变差,要求实施高投入的三次采油工艺方法。
高粘、高凝稠油的输送必须采用更大功率的泵送设备,并且为了达到合理的泵送排量,要求对输送系统进行加热处理或者对原油进行稀释处理。
就炼化技术而言,重油中的重金属会迅速降低催化剂的效果,并且为了将稠油转化为燃料油,还需要加入氢,从而导致炼化成本大大增加,渣油量大,硫、氮、金属、酸等难处理组份含量高,也是炼油厂不愿多炼稠油的原因。
可见,稠油的特殊性质决定了稠油的采、输、炼必然是围绕稠油的降粘降凝改性或改质处理进行的。
针对稠油粘度大等特征和各油藏的构造可采取不同的采油工艺。
稠油油藏水驱开采技术主要包括机械降粘、井筒加热、稀释降粘、化学降粘、微生物单井吞吐、抽稠工艺配套等:稠油油藏热采技术主要包括蒸汽吞吐、蒸汽驱、丛式定向井以及水平井、火烧油层以及与稠油热采配套的其它工艺技术等。
稠油开采蒸汽吞吐注汽工艺研究
![稠油开采蒸汽吞吐注汽工艺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f2c693ae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3167c75.png)
稠油开采蒸汽吞吐注汽工艺研究稠油开采是一种特殊的油田开采方式,由于稠油粘度较高,通常需要采用热力法进行开采。
蒸汽吞吐注汽工艺是稠油热力采油的一种重要方式,其具有设备简单、操作方便、适用范围广等优点,逐渐成为近年来稠油开采的主流工艺。
1. 蒸汽吞吐注汽工艺原理蒸汽吞吐注汽工艺是利用蒸汽的热能将稠油加热至一定温度后,注入一定量的高温汽体,使得稠油的粘度降低,渗透性增强,从而达到开采油藏的目的。
该工艺的基本原理如下:(1)蒸汽吞吐:在蒸汽注入井筒后,由于地温等因素的作用,稠油发生了蒸汽吞吐行为,表现为稠油受到蒸汽的挤压和沸腾作用,从而提高了稠油的温度和粘度。
(2)注汽作用:注汽的作用是在蒸汽吞吐的过程中,使稠油的温度进一步升高,粘度降低。
同时,注汽能有效增加油藏中的压力,增加稠油的裂缝渗透性,促进稠油的生产。
(1)设备简单:与其他热力采油工艺相比,蒸汽吞吐注汽工艺设备简单,容易维护和运行。
(2)操作方便:该工艺操作简单、流程清晰,能够有效提高施工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3)适用范围广:蒸汽吞吐注汽工艺适用于不同温度、压力、油藏条件下的稠油开采,具有适用范围广的优点。
(1)注汽温度:注汽温度为稠油的温度提供保障,过低或过高都会对采油效果造成不利影响。
一般来说,注汽温度应根据稠油的温度、湿度、地温等因素进行选择,一般在250-270℃之间。
(2)注汽浓度:注汽浓度是指注汽中的汽体体积占总注入体积的比例,与注汽体积、蒸汽压力、注汽速度等因素有关。
一般来说,注汽浓度应根据油藏的渗透性、原始油的粘度而定,一般为3-10%。
4. 结论蒸汽吞吐注汽工艺是一种适用于稠油开采的重要热力采油工艺,其具有设备简单、操作方便、适用范围广等优点。
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油藏的温度、湿度、地温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注汽温度、注汽浓度、注汽率等参数,以提高开采效果和经济效益。
石油课堂稠油的开发工艺
![石油课堂稠油的开发工艺](https://img.taocdn.com/s3/m/545472bd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66.png)
⽯油课堂稠油的开发⼯艺由于稠油和稠油油藏本⾝的特点,决定了开发⼯艺不同于稀油油藏。
到⽬前为⽌,稠油油藏主要采⽤热⼒开采,对油层加热的⽅式有两种:⼀是向油层中注⼊热流体,如热⽔、蒸汽等;⼆是油层内燃烧产⽣热量,称⽕烧油层⽅法。
很多油⽥也试验向油层中注⼊⼆氧化碳、氮⽓等⽓体,以及化学溶剂等来开采稠油。
⼀、蒸汽吞吐采油1、蒸汽吞吐采油原理稠油蒸汽吞吐法⼜称周期性注汽或循环注蒸汽⽅法,是稠油开采中普遍采⽤的⽅法。
就是将⼀定数量的⾼温⾼压湿饱和蒸汽注⼊油层,焖井数天,加热油层中的原油,然后开井回采。
注⼊蒸汽的数量按⽔当量计算,通常注⼊蒸汽的⼲度越⾼,注汽效果越好。
蒸汽吞吐的增产机理主要有如下⼏⽅⾯:(1)油层中原油加热后黏度⼤幅度降低,流动阻⼒⼤⼤减⼩;(2)对于压⼒⾼的油层,油层的弹性能量在加热油层后充分释放出来,成为驱油能量;(3)对于厚油层,热原油流向井底时,除油层压⼒驱动外,还受到重⼒驱动作⽤;(4)原油采出过程中带⾛⼤量热量,冷油补充到压降的加热带;(5)蒸汽吞吐过程中的油层解堵作⽤,在钻井完井、修井作业及采油过程中,⼊井流体及沥青胶质很容易堵塞油层,造成严重的油层伤害,蒸汽吞吐可起到油层解堵作⽤;(6)⾼温下原油裂解,黏度降低;(7)油层加热后,油⽔相对渗透率发⽣变化,增加了流向井底的油量。
2、蒸汽吞吐采油⽣产过程蒸汽吞吐采油的⽣产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油井注汽、焖井和回采。
1)油井注汽油井注蒸汽前要做好注汽设备、地⾯注汽管线、热采井⼝、油井内注汽管柱和注汽量计量等准备⼯作,然后按注汽设计要求进⾏注汽。
注汽⼯艺参数主要有:注⼊压⼒、蒸汽⼲度、注汽速度、注汽强度和周期注汽量等。
2)焖井完成设计注⼊量或满⾜开采技术参数要求后,停⽌注汽,关井,也称焖井。
焖井时间⼀般为2~7d,⽬的是使注⼊近井地带油层的蒸汽尽可能扩散,扩⼤蒸汽带及蒸汽凝结带加热地层及原油的范围。
3)回采在回采阶段,当油井压⼒较⾼时,能够⾃喷⽣产,⾃喷结束后进⾏机械采油;有些油井放喷压⼒较低,直接进⾏机械采油。
稠油热采的工艺方法
![稠油热采的工艺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a13a24a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02.png)
稠油热采的工艺方法
稠油热采是一种用于开采高粘度原油的工艺方法,通常应用于
油田中的稠油层。
稠油具有高粘度和低流动性,因此传统的采油方
法往往无法有效开采。
稠油热采工艺方法通过加热原油以降低粘度,从而提高原油的流动性,使其能够被有效地开采和生产。
稠油热采的工艺方法主要包括蒸汽吞吐、蒸汽驱动和热采等技术。
其中,蒸汽吞吐是通过注入高温高压蒸汽到油藏中,使原油温
度升高,粘度降低,从而提高原油的流动性,使其能够被开采。
蒸
汽驱动是通过注入蒸汽到油藏中,使原油温度升高,产生压力,从
而推动原油向井口流动,实现采油。
热采则是通过在油藏中直接加
热原油,使其粘度降低,从而提高原油的流动性,实现采油。
稠油热采的工艺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具有一定的优势,可以有效
提高稠油开采率和采油效率,减少原油粘度,降低采油难度,提高
采油速度,延长油田寿命,增加原油产量,从而为油田开发和生产
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然而,稠油热采的工艺方法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如能源消
耗大、环境污染、设备投资高等。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综合考
虑各种因素,选择合适的工艺方法,优化生产工艺,提高采油效率,降低成本,实现可持续发展。
总的来说,稠油热采的工艺方法是一种重要的原油开采技术,
对于开发和生产稠油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完善,相信稠油热采工艺方法将会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稠油开采蒸汽吞吐注汽工艺研究
![稠油开采蒸汽吞吐注汽工艺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409165a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ed.png)
稠油开采蒸汽吞吐注汽工艺研究稠油是指黏度较高的原油,其开采工艺相对复杂,需要采用特殊的方法进行开采。
在稠油开采过程中,蒸汽吞吐注汽工艺被广泛应用。
本文将对稠油开采蒸汽吞吐注汽工艺进行研究,探讨其优势及存在的问题。
一、蒸汽吞吐注汽工艺的原理及优势蒸汽吞吐注汽工艺是指在稠油开采过程中,通过注入蒸汽来降低稠油的黏度,从而提高开采效率的一种工艺。
其原理是在油井中注入蒸汽,由于温度的升高,稠油内部的粘度减小,使得稠油能够更加容易地流入井筒,提高采油速度。
蒸汽吞吐注汽工艺与传统的蒸汽驱采油工艺相比具有以下优势:1. 提高采收率:通过注入蒸汽使稠油黏度降低,能够使稠油更容易被开采出来,从而提高采油效率。
研究表明,蒸汽吞吐注汽工艺能够提高稠油采收率10%以上。
2. 减少能耗:与传统的蒸汽驱采油工艺相比,蒸汽吞吐注汽工艺能够更好地利用注入的蒸汽能量,减少能源消耗。
蒸汽吞吐注汽工艺能够将注入的蒸汽中的热量充分利用起来,提高采油效率。
3. 降低成本:稠油开采过程中的能源消耗一直是一个重要的成本因素。
蒸汽吞吐注汽工艺可以减少能源的消耗,降低运营成本。
稠油开采使用蒸汽吞吐注汽工艺能够减少环境污染,降低环境治理成本。
蒸汽吞吐注汽工艺在稠油开采中虽然具有很大的优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1. 蒸汽损失较大:在蒸汽注汽过程中,由于井筒和地层存在的渗漏问题,导致注入的蒸汽损失较大,降低了蒸汽吞吐注汽工艺的效果。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用封堵井筒和加强地层束缚等措施,减少蒸汽损失。
2. 蒸汽分布不均匀:在蒸汽注汽过程中,由于地层的非均匀性,导致蒸汽在地层中的分布不均匀。
这会导致部分区域的稠油温度升高不够,无法实现黏度降低的效果。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用地层角度注汽技术和高压蒸汽注入技术等措施,使得蒸汽能够更均匀地分布在地层中。
4. 高压气体处理问题:在蒸汽吞吐注汽工艺中,由于注汽时常伴随着高压气体的产生,需要进行处理。
高压气体对设备和管道造成腐蚀和损伤,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和保护。
稠油开采工艺技术措施
![稠油开采工艺技术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12773400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fc.png)
稠油开采工艺技术措施摘要:随着常规原油油藏下降和开采技术的改进,各种非常规领域引起了石油行业的关注。
稠油是非常规原油的主要资源之一。
近年来,稠油开采和加工技术得到了成功的应用,近年来,通过不断的研究,研究人员的研究和新方法的开发,使新方法适应了各种油田的实际情况。
本文探讨了稠油开采的新技术和工艺。
关键词:稠油;处理工艺;配套设备;应用稠油田开发存在一些困难,为了提高其开采效率,采取降黏措施,如使用热力,提高油流温度,降低黏度。
稠油井的生产工艺不断提高,以满足稠油开采的需要。
一、稠油开采工艺技术概述由于稠油黏度和摩擦阻力,很难开采,导致泵充不满,泵的效率降低,提高稠油开采的效率。
必须采取必要的降黏措施,以增加流速并获得最佳开采效果。
对于砂蜡油油井,必须解决出砂和结蜡,避免砂卡和蜡卡,保证机械化采油生产装置的安全运行,保持最佳生产,满足油田开发的经济要求。
中国稠油分布与常规油气共生油和天然气资源并存。
由于稠油储量充足,因此需要最有效的生产措施来满足油田开发能力的要求。
热力技术的应用,蒸汽工艺的技术测量,注蒸汽技术测量和塞驱替技术的应用,达到了热采标准,实现了大规模采油。
稠油开采水平井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工艺技术,它结合水平井的特殊条件,选择和应用最佳的生产技术措施,提高水平井的产量。
水平井采用蒸汽吞吐和蒸汽驱,大大提高了开采效率,大大降低粘度,提高产油量。
二、稠油开采工艺技术措施我们研究稠油开采技术措施,提高开采效率,减少油田开采的资金投入,实现井的最佳开采,为开采创造有利条件。
1.稠油热采。
根据高黏度特性,采用加热方式提高温度,降低稠油黏度,改善稠油流量,满足油藏能力要求。
为了提高开发的效率,选择了开发蒸汽吞吐或注蒸汽工艺的技术措施。
采油工艺技术蒸汽吞吐,采油工艺,见效快,工艺简单,只需将热蒸汽注入地下层,然后关井一段时间,等待传热,加热地下层,提高层内油流的温度,降低黏度,提高开采效果。
各种物理、化学、热动力的热能传递的作用,在蒸汽化过程中,稠油的黏度发生变化,开采稠油为合理奠定了基础。
采油新技术王永清详解
![采油新技术王永清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f8ad72f46294dd88d0d26b9b.png)
油气井射孔投产新技术第一讲完井与试油投产的基本概念1.勘探开发与采油工程1)勘探: (1)勘探(物探(地质普查\地震勘探)(流体矿)(2)钻探(预探与祥探)(钻井\录井\测井\完井\试油)2)开发生产:(1)建井(钻井\完井\生产管柱)(2)试油试采与产能建设(3)生产(一采/二采/三采)(4)规划与调整3)储运:(1)站场集输;(2)长输;(3)储存(地面/地下)。
勘探开发的任务是地质储量与油气生产,而油气生产由石油工程专业来完成。
4)石油工程:(1)钻完井工程:建立油气藏与地面间的流体(采出\注入流体)进出通道的工艺技术。
(2)油藏工程: 以油气藏为研究对象,促进流体在油气藏内按需高效运移的理论与方法。
(3)采油工程: 以井为研究对象,促进流体在“产层—井底—井筒—地面”间按需可控高效流动的工艺技术。
5)采油工程应包括的主要内容:(1)详探试油(2)完井方式及生产管柱(建井)(8章油井防砂完井)(3)开发试油(含测试)(4)试采(5)井筒维护(修井\防砂\清防蜡\调剖堵水(8章)(6)井筒举升(1/2/3/4/9章)(7)近井带改造(6/7章)(8)注入工艺:二采(5章注水)、三采(工艺原理部分:提高采收率)(9)站场油气水集输处理:(汇集系统\油气水处理\清污混注\注入系统)(10)生产系统运行:(系统节能\系统仿真\生产调度\生产管理\系统维护)(11)生产井监测:(含生产测井(产液剖面\井温剖面\流压剖面....)生产井试井(井底流压与产量关系)(12)油藏监测:(注水前缘\注汽(气)前缘\油藏压力\裂缝监测\干扰试井…因此,采油工程师的工作战线:从祥探开始到油气外输前结束。
2.完井方式选择1)完井方式:是指在油层或探井目的层位的井身结构,它反映油层与井筒的沟通方式。
(1)直(斜)井完井方式(复习):●裸眼完井(open hole completion):▼先期裸眼完井▼后期裸眼完井▼复合型完井●射孔完井(perforated completion):▼套管射孔完井▼尾管射孔完井▼占总井数:> 90%●防砂完井▼缝衬管完井▼砾石充填完井裸眼充填管内充填(射孔后)(2)水平井完井方式(复习):①●基本方式●裸眼完井(open hole completion):类似直井的先期裸眼完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岭石5.0
绿泥石4.0
馆 上 组 910.0- 平均2.88 250.0
Ng
1160.0 最厚11.3
灰色灰褐色含 0.23
砾砂岩、块状 砾岩、粗砂岩、 泥质粉砂岩与 泥岩互层
3.2 伊/间层70.0
伊利石9.3
高岭石10.6
绿泥石8.9
2、储层物性
层位
孔隙度 渗透率 含油饱和度 声波时差
4、敏感性分析
区块
C4 S2-3
C4 S4(2+3)
C4
C104
C109
C128
S44
S2、S3
S2、S3
S1—S3
水敏
中等
中等
中等
中等
弱-中
弱
强
速敏
临6.28
无
中偏强
强
强
无
临6.28
临6.28
临6.28
酸敏
中偏强
无
中-强
中偏强
中偏强
弱
盐敏
弱
碱敏
中
临矿 35000
弱
中 临矿4250
中 临矿8500
储量系数 万t/km2·m ≥10
渗透率 10-3um2
≥200
≥10 ≥200
≥10 ≥200
≥10 ≥200
≥7 ≥200
4、胜利油田稠油油藏蒸汽吞吐筛选标准
参数
粘度 mpa·s 密度 g/cm3 深度 m 厚度 m 净总比 m/m 渗透率 10-3um2 孔隙度 φ 饱和度 S φ ×S 推荐开采方式 参考油田
3、流体性质
密度 g/cm3
粘度 mps﹒s
凝固点 ℃
总矿化度 mg/L
氯离子 mg/L
1.0433-1.0204
35492(90℃)52400(80℃)
7394-19215 8479
4、敏感性
水型
CaCl2
水敏
速敏
盐敏
弱-中等
无
中(临矿≤2500 mg/L )
注:1小层满块含油,无底水分布。 2小层主体部位北侧,一小部分为纯油区,南侧大部分为底水油区。
mpa.s
℃
mg/l
mg/l
水型
1086 -8 1093 -9.2
24910
15303
CaCl2
4、敏感性
层位 明化镇Nm 馆上组Ng
水敏 弱 弱
7、区块储层平面展布规律
(一)C4块S2-3 (1) 储层厚度变化大
由构造低部位到高部位,平面上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变薄, 厚度由50m直到尖灭。
(2)油水分布
油位于南部构造高部位,边底水主要位于工区北部,油 水体积比大于1:10,水动力能量充足。 (二)C4块S4(2+3)
(1)原油粘度变化大 构造高部位粘度较低,向构造低部位逐渐变稠。
(五)C128块
油位于北部构造的高部位,边底水主要位于工区南部, 水油体积比大于10:1,水动力能量充足。
三、胜凯管理区(郑411块)稠油藏地质特征
1、储层岩性(主力油层:沙三上亚段)
埋深 m
13201425
厚度
净 总
m/层
比
岩性
粒度 中值 mm
泥质 %
粘土成分 %
含砾砂岩、
9.7/S31 12.9/S32
>20 >0.5 >1000 >0.28 >0.45 >0.126 吞吐 辽高升
<50000
< 10000
>0.95 >0.92
<10000 >0.92
<50000 5万-10万 <0.95 >0.98
<1000 <1000 <1200 <1200 <1000
>10 >20
>5
>10 >20
>0.5 >0.5 >0.4 >0.5 >0.5
C104 S2、S3
1100-1300 3-10 0.4-0.6
粉细砂岩 细砂岩 含砾不等及中砂岩
C109 S2、S3
1100-1230 6-10 0.7
粉砂岩 细砂岩 石英长石粉
C128 S1—S3
940-1180 14.6
粉砂岩 细砂岩 生物灰岩 石英长石粉
0.174
0.18
0.18/0.20
0.16
7.15
5-11
伊/蒙60.0 高岭石30-60 绿泥石10-14
伊/蒙 45 高岭石 43 绿泥石 6
注:C4块S44泥质呈泥砾、团块、斑块或条带分布,遇水膨胀会使渗透率大幅度降低,易发生水 敏、速敏。
2、储层物性
C4
C4
C4
C104
C109 C128
区块
S2-3
S4(2+3)
S44
S2、S3 S2、S3 S1—S3
%
×10-3μm2
%
μs/m
明化镇Nm 32.8 馆上组Ng 35.4
电测解释:1100 参考邻井:2733
64.0
电测解释:1000 参考邻井:1860
61.0
460-490 480-492
3、流体性质
层位
密度 g/cm3
明化镇Nm 0.9708
馆上组Ng 0.9697
粘度 凝固点 总矿化度 氯离子
油层纯厚度 m
>10 >10 >10 >10 5-10
纯厚/总厚比
>0.4 >0.4 >0.4 >0.4 >0.4
孔隙度φ
≥0.20 ≥0.20 ≥0.20 ≥0.20 ≥0.20
含油饱和度S
≥0.50 ≥0.50 ≥0.50 ≥0.50 ≥0.50
φ×S
≥0.10 ≥0.10 ≥0.10 ≥0.10 ≥0.10
>2000 >300 >500 >2000 >3000
>0.3 >0.25 >0.28 >0.3 >0.3
>0.5 >0.5 >0.5 >0.5 >0.5
>0.15 >0.125 >0.14 >0.15 >0.15
吞吐 吞吐 吞吐
吞吐 吞吐
乐安 小块 单六
单六 单二西
二、胜科管理区稠油藏地质特征
1、储层岩性 2、储层物性 3、流体性质 4、敏感性分析 5、粘土矿物对储层性质的影响 6、区块开发方案 7、区块储层平面展布规律
5813
7810 CaCl2
4335-20588 3648-2093 1091-3648 2825-3647
CaCl2
NaHCO3
NaHCO3
NaHCO3
2947 NaHCO3
注:1、C4块三套开发层系原油粘度为构造高部位稀、低部位稠。 2、C4块S42+3层位为注水开发,其他为注汽热采。 3、C104块原油粘度平面变化西北稀东南稠。所以西区注水开发;东区蒸 汽吞吐。
泥质 %
粘土成分 %
9.7
伊/蒙 72 伊利石13 高岭石 9 绿泥石 6
11.0/9.0
伊/蒙 66.0 伊利石 14.3 高岭石 15.0 绿泥石 4.0 碳酸盐 9-16
10.1
伊/蒙 58.9 伊利石16.4 高岭石18.6 绿泥石 5.7 碳酸盐13.4
4-15
伊/蒙 40.3 高岭石36-60 绿泥石10-14 碳酸盐 2.4
注:1、以上均为批准实施方案。 2、截止到2005年底累投油井149口。
建产能 ×104t 9.4(前三年) 4.2(前三年) 7.7(前三年) 1.3(前三年) 8.4(前三年) 9.1(前三年) 4.2(2006年) 44.3
开发方式 蒸汽吞吐 注水开采 蒸汽吞吐 注水开发 蒸汽吞吐 蒸汽吞吐 蒸汽吞吐
类别·亚类及其油藏地质特征
Ⅰ类(目前吞吐工艺)
Ⅱ类(改进吞吐工艺)
Ⅰ-1 Ⅰ-2 Ⅰ-3 Ⅰ-4 Ⅰ-5 Ⅱ-1 Ⅱ-2 Ⅱ-3 Ⅱ-4
低粘 低渗、薄 中渗、薄 深层、厚 中高渗 低粘 低渗、薄 中高渗 普稠 层、普稠 层、普稠 层、普稠 特稠油 普稠 层、普稠 特稠油
超稠
<3000 <0.92 <1600 >10
该层位原油粘度仅1646.8mpa.s为低粘度普通稠油,可以 注水开发。
(三)C104块
(1)西区的S31原油粘度稀注水开发。S23层则注汽吞吐 接替开发。
(2)东区的油层粘度高注汽吞吐开发。
(四)C109块
S2、S3段油分布于东南部构造的高部位,边底水位于 工区的西部。水油体积比大于4:1,水动力能量充足。
(2)高岭石易发生速敏
在储层中呈松散状对碎屑岩颗粒附着力很弱,极易随 液流漂移产出或沉积在孔隙喉道中,前者提高渗透率而后 者相反,危害极大。
(3)绿泥石易发生酸敏
遇酸形成Fe(OH)3胶状沉淀物堵塞喉道。
(4)伊利石
其多孔性只能含水不能含油,使油相渗透率极大降 低。
水敏是速敏的潜在影响因素,即使没有速敏临界值, 也要将水敏和速敏合并考虑。
3、我国稠油蒸汽吞吐开采筛选标准
油藏地质参数
一等
1
2
二等
3
4
5
粘度 mpa·s
50-10000 <50000 <10000 <10000 <10000
密度 g/cm3 埋深 m
>0.9200 >0.9500 >0.9800 >0.9200 >0.9200 150-1600 <1000 <500 160-1800 <500
中 临矿4500
中
非
注:1、速敏临界流速单位为:m/d(一般取炮眼处流速)。 2、临界矿化度单位:mg/L。
5、粘土矿物对储层性质的影响
(1)蒙托石易发生水敏
遇水后极易膨胀松散运移,对储层影响极大。一是膨 胀降低渗透率产生堵塞;二是运移产出造成出砂,或运移 未产出也造成堵塞。蒙托石在粘土中含量≥5%时须采取防 膨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