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功》的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第七章第2节功教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第七章第2节功教案

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1、2 追寻守恒量—能量功一、教材分析功和能量转化的关系不仅为解决力学问题开辟了一条新的重要途径,同时它也是分析解决电磁学、热学等领域中问题的重要依据。

但是学生在能量概念的建立上没有概念基础,所以教材在第一节设立迫寻守恒量,旨在让学生对能量能够有清晰的认识。

教材从著名物理学家的理论出发,展示伽利略的斜面实验,逐步引导能量的概念建立,继而利用生活中的实例,给出势能和动能的概念.教材具体说明了引入能量概念的必要性。

功是本章知识链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是为进一步提出“能”这个概念服务的,是初中学习的继续和提高。

学生对于F与L同向时功的求解掌握很好。

对于F与L有任意夹角的情况能接受但应用时对各量的物理含义理解不深,另外对功的概念和正负含义的理解存在困难。

教学重点1、理解动能、势能的含义,体会能量转化、守恒的普遍存在性.2、功的概念(实际情况中如何理解力和力的方向上的位移)和正负号的物理意义。

二、教学难点1、培养创新能力,使学生在发现了能量转化、守恒的普遍存在性后,能意识到存在的巨大使用前景.2、功的概念(实际情况中如何理解力和力的方向上的位移)和正负号的物理意义。

三、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动能、势能及能量的概念与意义。

2、能独立分析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的能量转换和守恒关系。

3、理解功的概念,知道做功的两个因素。

4、正确理解、应用功的计算公式W=FLcosθ。

5、知道功是标量,正确理解正功和负功的实质,能正确判断正功和负功。

(二)过程与方法:1、体会伽利略分析问题的精妙,学习分析事物本质的方法.2、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做功情况,通过比较和分析,理解外力做功的两不可缺少的因素。

3、通过实验、讨论与交流,展现学生思维过程,掌握比较、分析、归纳等逻辑思维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经历实验、观察、分析和比较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科学探究的精神、形成科学探究习惯;感受到身边处处有物理。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2功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2功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2功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功的概念,知道做功的两个要素。

2、知道功是标量,功的公式W=Fscosα的含义及适用条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计算。

3、理解正功和负功的概念,知道在什么情况下力做正功或负功。

4、知道几个力对物体做的总功等于这几个力的合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会根据功的公式计算多个力的总功。

过程与方法:通过功的公式推导过程,体会归纳和推理方法的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联系实际,联系生活,提高学习兴趣。

2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的时候已经初步接触过”功“,本节课是让学生更加深入的去了解功,高一阶段的学生的思维主要以抽象思维为主,思考能力很强,但是对于正功和负功比较难以理解,因此本节课我会采取循循善诱的方法进行引导。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功的概念,掌握做功的两个基本条件,在此基础上推导功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1、正功和负功的含义是什么,以及如何判断力做正功还是负功。

2、物体受到的各个力所做总功的计算,以及利用功的计算式解答相关问题。

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活动一同学们知道在我们生活中有各种各样形式的机械运动,而每一种机械运动都会涉及到能量的转化和传递,比如说汽车在公路上跑,飞机在天上飞,轮船在海上航行,这些物体都在做机械运动,这些物体在运动的时候可能都会涉及到做功的问题,而做功和能量转化和传递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关系,这节课我们首先来了解,什么是功。

活动2【导入】新课教学新课教学:一、我们知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做了多少功,就意味着有多少能量发生了转化,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做功的多少来定量地研究能量的转化。

师:那么什么是功呢?让学生观看PPT上的三幅图片,思考,什么是功。

学生思考后回答:如果物体在力的作用下能量发生了变化,那么这个力对这个物体,就做了功。

师:老师进一步讲解后,提问,力作用在物体身上,怎样才算做了功?分别给出三幅运动员举杠铃的图片,让学生思考讨论举杠铃的三个过程,举杠铃的力对杠铃有没有做功。

人教版必修2物理:7.2 功 教案设计

人教版必修2物理:7.2 功  教案设计

7.2功一、教学内容分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功》这一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第七章第二节,是《机械能守恒定律》这一章中的重要知识点和后续课程的基础,是高考常考的内容。

能量是当今社会的热点话题,而功是能转化的量度,直观表现就是一个力对物体做正功(负功),使这个物体的能量增加(减少)。

功能关系方面的问题是高考必选的内容,所以本节课不仅仅是本章教学体系的重点,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2、教学内容的特点:本节课中功的定义比较抽象,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功的定义并能判断一个力是否做了功,这节课主要是对功概念的完善,以及对做功在一般情况下的计算,分析力对物体做功的正负,所以本节课内容并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在原有模糊概念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的深入和细化。

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区分高中知识和初中知识的不同。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已初步学了功的有关知识,对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功的定义、力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以及功的计算。

此阶段的学生理解和思考能力很强,但主要以抽象思维为主,所以对正、负功比较难以理解。

本节课授课内容并不是将初中已学知识的重复,而是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深化、细化。

所以在本节课的授课内容方面,我将侧重于通过演示实验和分组探讨的方式对初中知识的概念修正以及对功的正负等知识点的教学。

三、教学目标:1、理解功的概念.,知道做功的两个要素。

2、明确功是标量,能够应用功的公式进行相关计算.3、理解正功和负功的物理意义.四、教学重难点重点:功的计算公式以及应用难点:正负功的概念。

五、教学方法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将主要采取探究式教法,并以讨论法和合作交流贯穿于教学的始终,让学生亲身参与课堂教学,成为学习的主体,且从生活实例出发,让学生对知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六、教学过程问题1:如果力F 是竖直向上时,则力F 做了多少功问题2:如果力F 是水平方向时,F 又做了多少功?由以上的两个例子得出力做功的两个特例: (1)当F 与l 垂直时:W=0 (2)当F 与l 同向时:W=FL【理论探究】现实生活中拉力并不总是与位移同向或垂直,当拉力与位移方向的夹角为α时,此时拉力F 做的功又该如何计算?可以通过什么方法将此时的情况化简成F 与L 同向或垂直来计算?αcos 1F F = αsin 2F F =根据分力具有的独立性和做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可知:分力F 1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F 1L 。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72《功》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72《功》教学设计

《功》授课方案授课种类:新授课课时安排: 1 课时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术:1、掌握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能从特别到一般,一般到特别推导功的一般表达式,知道功的单位。

3、掌握 W = F l cos α只适用于恒力,l应为对地位移。

2、过程与方法:1、经过事例,研究做功的两个因素。

2、在推导过程中,从特别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其余理论论证方法,培养学生科学论证能力和推理能力,并浸透等效思想,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

3、感神态度与价值观:1、经过引入做功的必要因素,使学生领悟到物理本源于生活。

2、经过科学研究授课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兴趣和热情。

授课重点:1、功的看法的理解2、功的相关计算授课难点:功的正负的理解,总功的计算授课方法:合作研究法、小组设计法、表达法、讲练结合法授课过程:一、课前定向:功能关系为高考中的必考内容,而功是功能关系的基础,是学好本章其余八节的前提。

本节的重点理解功的看法及功的相关计算;难点在于理解功的正负,计算会总功。

二、情境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能量,在能量转变的过程中陪同做功。

看生活中的两个场景:1.马拉木头前进,马对木头的拉力可否做了功?2.起重机吊起汽车的时候,汽车在钢绳拉力作用下上升一段距离,钢绳的拉力对汽车可否做功?三、授课内容:(一)功的看法解析图片中生活场景,总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1、功的定义:一个物体碰到力的作用,且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了位移,这个力就对物体做了功。

做功的两个因素:①力②力的方向上的位移研究 1:怎样计算功的大小?2、功的计算用恒力 F 表示力的大小,用l表示物体有对于地面的F F位移大小,用 W表示功的大小。

l(1)若力的方向和物体运动的方向一致,则有:功F F 的大小 W=Flαα(2)若力 F 的方向与运动方向成某一角度时,功的l大小 W又该怎样计算呢?过渡:初中学过功等于力乘以力的方向上的距离,现在力与位移有夹角怎么办呢?①分解力:先向位移的方向和垂直位移的方向分解力,再求功。

2024年高一物理教案《功》(精选

2024年高一物理教案《功》(精选

2024年高一物理教案《功》(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第四章《机械能》第一节“功”。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功的概念,掌握功的计算公式,了解功的性质和作用,学会运用功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功的定义,掌握功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功的原理分析生活中的简单物理现象。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探索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功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理解正功和负功的概念,掌握功的计算公式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斜面、滑块、弹簧测力计、多媒体设备等。

2. 学具:计算器、笔记本、教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人提水、斜面推物体等),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功?功在生活中的作用是什么?2. 教学新课:(2)讲解功的计算公式,并通过例题进行解析。

(3)分析正功和负功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其实质。

3. 实践情景引入:(1)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生活中有关功的实例,并计算功的大小。

(2)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测量斜面推物体时的功。

4. 例题讲解:讲解典型例题,指导学生如何运用功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5.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功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功的定义: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的位移的乘积。

2. 功的计算公式:W=FS。

3. 正功和负功的概念:力和位移方向相同时,力做正功;方向相反时,力做负功。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下列情况下力所做的功:一个人用50N的力向上提10N的物体,移动了5m。

(2)一个物体从斜面顶端自由滑下,已知斜面高1m,斜面长2m,求物体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

2. 答案:(1)W=FS=50N×5m=250J。

2024年《功》精彩教案高中物理必修二

2024年《功》精彩教案高中物理必修二

2024年《功》精彩教案高中物理必修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物理必修二,涉及第四章《机械能》中的第一节《功》。

详细内容包括:功的定义、计算方法、功的性质以及功与能的关系。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将深入理解功的概念,掌握功的计算方法,并了解功在能量转化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功的定义,能准确运用功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2. 使学生了解功的性质,理解功与能的关系,为后续学习能量守恒定律打下基础。

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功的性质及功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PPT、实验器材(斜面、小车、弹簧测力计等)。

2. 学具:笔记本、教材、练习本、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个斜面和一个小车,让学生思考如何计算把小车推上斜面所需的力所做的功。

2. 知识讲解(15分钟)(1)介绍功的定义,解释功的物理意义。

(2)推导功的计算公式,并通过实例讲解其应用。

(3)讲解功的性质,分析功与能的关系。

3. 例题讲解(15分钟)(1)选取一道有关功的计算题,引导学生分析题目,列出已知量和未知量。

(2)根据功的计算公式,指导学生进行计算。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一道有关功的计算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与展示(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并展示各自解题过程,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六、板书设计1. 功的定义2. 功的计算公式3. 功的性质及功与能的关系4. 例题及解题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一个人把一个物体从地面上提起来所做的功,已知物体的质量为5kg,提升的高度为2m。

2. 答案:(1)W = mgh = 5kg × 9.8m/s² × 2m = 98J(2)A. 人推墙,墙没有位移,力不做功;B. 人拉车,车有位移,力做功;C. 重力作用在静止的物体上,物体没有位移,力不做功。

2024年高中物理必修二教案《功》

2024年高中物理必修二教案《功》
例:如图所示,摆球质量为m,悬线的长为L,把悬线拉到水平位置后放手.设在摆球运动过程中空气阻力Ff的大小不变,求摆球从A运动到竖直位置B时,重力mg、绳的拉力FT、空气阻力Ff各做了多少功?
mgL;0;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
在新课程形势下要求:一个称职的高中物理教师,决不能“教书匠”式地“照本宣科”,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与时共进。新课程下物理的教学反思有助于我们在新课程改革环境中更加深入研究物理教学,也是教师应具备的一个重要素质,更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过程。教学反思对提高教师科研能力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积极的作用。下面谈谈我对教学反思的几点看法:
(2)W=F·lcosα与W=Fcosα·l的理解
公式可以表示为W=F·lcosα,表达的物理意义是功等于力与沿力F方向的位移的乘积;公式也可以表示为W=Fcosα·l,表达的物理意义是功等于沿位移方向的力与位移的.乘积.
2.对正功、负功的理解
(1)功是标量:功是标量,只有量值,没有方向.功的正、负并不表示功的方向,而且也不是数量上的正与负.我们既不能说“正功与负功的方向相反”,也不能说“正功大于负功”,它们仅表示相反的做功效果.
三、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在一堂课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深度与浅度相差悬殊,师生互动交流并非融洽,教法与学法相脱节的现象发生。通过对一堂课的课后反思,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的疏漏和失误,有的放矢地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就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失误,可对下一知识点的教学产生催化的作用。所以要根据课堂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内容的详略和时间的统筹。例如功的概念理解一直是初中力学的难点,但教材编排时将该内容放在了这一章的第一节,先认识功,再学习机械能,让学生的学习有点无从下手的感觉,在借鉴了以往授课的经验中,将机械能的学习置于本章的开始,先认识了能量,然后引出物体具有了机械能,我们就说物体做了功,使概念的出现有章可循。

物理必修2《功》教案

物理必修2《功》教案

物理必修2《功》教案【篇一:高中物理新课标版人教版必修二优秀教案:_功】2 功整体设计功和能的概念是物理学中重要的基本概念,且贯穿在全部物理学中,所以教材在第一节给出能量的概念后,接着对功进行研究和讨论.学生在初中已经接触过功,但这节内容并不是初中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是内容的深化和拓展,尤其让学生注意区分日常生活中我们所说的做“工”与力对物体的做功的区别.教材从学生常见的起重机搬运货物、机车牵引列车前行、手握握力器的事例入手,便于学生认识的逐步加深.教材本着创设情景,设疑激趣的原则,引导学生先分析力与位移同向的例子,然后探究力与位移有夹角时功的求解.在实际问题中,一个运动的物体往往不只受一个力的作用.教学中,让学生多举例子,体会在物体产生一个位移的过程中,这些力有的是动力,有的可能是阻力,还有的力对物体的位移没有直接的影响,从而引出正、负功的概念,教师要逐步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力做正、负功的条件,不要急于求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多举实例,让学生动脑分析、通过观察、分析、总结、表述的过程,深化概念的理解.再辅以针对性较强的课堂训练,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功的基本概念及其求解方法.教学重点理解功的概念及正、负功的意义.教学难点利用功的定义解决有关问题.课时安排1课时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功的概念,能利用功的一般公式进行功的计算.2.理解总功,能计算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3.理解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并能举例说明.过程与方法1.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与功有关的问题.2.体会科学研究方法对人类认识自然的重要作用.3.能运用功的概念解决一些与生产和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功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际的意识,勇于探究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物理学问题.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情景导入货物被起重机举高,重力势能增加了;列车在机车的牵引力之下,速度增大,动能增加了;弹簧受到拉伸或压缩后,弹性势能增加了;“神舟”飞船返回地面时,在落地之前打开降落伞,在空气阻力作用下,速度减小,动能减少了;物体从高处自由下落,速度增加,动能增加了……这些都是我们所熟知的一些物理现象,这些现象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你能看出来吗?吊装货物“神舟”飞船返回列车加速弹簧被压缩问题导入在图中两个人分别向前、后拉车,他们所用的力对车产生的效果相同吗?如果车前进相同的位移,怎样反映他们对车的作用效果拖拉机耕地时,对犁的拉力f是斜向上方的,而犁是在水平方向运动的,此时拖拉机的拉力f对犁做功吗?推进新课一、功复习回顾:功这个概念同学们并不陌生,我们在初中就已经学习过它的初步知识.让同学们思考做功的两个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教师引导:高中知识的学习对知识的定义与理解更加深入,我们已经学习位移,对功的要素应如何更加精确地描述?扩展教学:可以精确描述为: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②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位移.即如果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且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了位移,物理学中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概念理解:教师用手托黑板擦,提醒学生观察与思考各力是否对物体做了功?过程一:平托黑板擦向上移动一段距离.过程二:平托黑板擦水平移动一段距离.问题1:在过程一中手对黑板擦的支持力与黑板擦的重力是否做功,并说明原因.问题2:在过程二中手对黑板擦的支持力与黑板擦的重力是否做功,并说明原因.学生思考讨论并由代表总结回答,在上升过程中,位移方向在竖直方向,与支持力和重力共线,故二力做功了.在水平移动过程中位移水平,在重力和支持力方向无位移,故此过程二力均未做功.点评:通过知识回顾,复习做功的两个要素,并通过简单的课堂演示,让学生现场分析做功情况,加深做功要素的理解.并强调指出,分析一个力是否对物体做功,关键是要看受力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是否有位移.问题探究问题1:如果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一致,应该怎样计算这个力的功.课件展示情景一:物体m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水平向右的位移为l,如下图所示,求力f对物体做的功.教师指导学生思考问题,根据功的概念独立推导.尤其强调力和位移方向一致,这时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位移的乘积.即w=fl.问题2:若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成某一角度,该怎样计算功呢? .教师提示学生思考,虽然f与位移方向不一致,但可以根据力f的作用效果把f沿两个方向分解.即跟位移方向不一致的分力f1,跟位移方向垂直的分力f2.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画出物体的受力分析图,并在相互垂直的方向上正交分解,并求解f1、f2的功.则分力f1所做的功等于f1l,分力f2的方向跟位移的方向垂直,物体在f2的方向上没有发生位移,所以f2所做的功等于零.教师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的推导结果,点评、总结,得出功的定义式,及其文字叙述,并强调公式中各量的物理意义.通过让学生动手亲自推导公式,让学生加深对公式的理解,为公式的灵活应用打好基础.要点辨析:教师与学生共同通过具体实例的计算,对公式的使用注意事项总归纳:1.公式中f应为恒力,即大小、方向不变.3.计算功时,一定要明确是哪个力对物体做的功.4.功是过程量,是力在空间的积累量.5.公式中的单位:f——牛(n);l——米(m);w——焦(j).二、正功和负功教师指导学生思考所讨论的问题,并画出各种情况下力做功的示意图.并通过示意图总结:点评:教师通过实物投影仪投影学生画图情况,点评、总结.利用数学知识分析物理问题是物理学习常用的手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内容.提出问题,力对物体做正功或负功时有什么物理意义呢?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概念理解:指导学生通过正功、负功的概念比较理解正、负功的意义.在实际问题中,一个运动的物体往往不只受一个力的作用,在物体产生一个位移的过程中,这些力中有的力是动力,有的力则可能是阻力,还有的力对物体的位移没有直接的影响.例如:用一个水平的力f拉物体在粗糙水平面上运动.这时我们说f对物体做了正功,而阻力f对物体也做了功,但是显然f与f的功是有区别的,f做的功是负功,也可说成是物体克服阻力f做功.而支持力n和重力g就没有做功.思维拓展功是标量,只有数值,没有方向.功的正、负并不表示功的方向,而且也不是数量上的正与负.我们既不能说“正功与负功的方向相反”,也不能说“正功大于负功”,它们仅表示相反的做功效果.正功和负功是同一物理过程从不同角度的反映.举例说明:在上图中,可以说摩擦力做负功,也可以说物体克服摩擦力做了正功.比如摩擦力做了-20 j的功,可以说物体克服摩擦力做了20 j 的功.形象比喻:小明借了小刚50元钱,从小明的角度,是小明借了钱;从小刚的角度,是小刚把钱借给别人.在上述对功的意义认识的基础上,讨论正功和负功的意义,得出如下认识:正功的意义是:力对物体做功向物体提供能量,即受力物体获得了能量.负功的意义是:物体克服外力做功,向外输出能量(以消耗自身的能量为代价),即负功表示物体失去了能量..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w等于w1和w2的代数和所以:w=w1+w2=7.6 j.解法二:物体受到的合力为:师生一起点评两种解答过程,并对解题规律总结如下:(1)当物体在几个力的共同作用下发生45(2)由于功是标量,第二种方法较为简便.课堂训练答案:b2.起重机将质量为100 kg的重物竖直向上移动了2 m,下列三种情况下,做功的力各有哪几个力?每个力做了多少功?是正功还是负功?(不计阻力,g取9.8 m/s2)(1)匀加速提高,加速度a1=0.2 m/s2;(2)匀速提高;(3)匀减速下降,加速度大小a2=0.2 m/s2..答案:100 j(1)物体第一次在轨道到达的最大高度h;(2)物体最后停在何处?答案:(1)h=0.6 m (2)物体最后停在bc的中点课堂小结1.功是力作用在物体上对空间的积累效应,即谈到“功”,必有力作用在物体上并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一段位移.功是能量变化的量度,这个观点是贯穿全章的主线.【篇二:《功》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篇三:高中物理《功》教学设计】第七章第二节功执教人:郎长红大庆中学高一物理组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做功与能量变化的关系。

人教版必修二《功》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二《功》教学设计

课题功和功率设计教师授课教师时间课型新授课课时 1教学目标1.理解功的概念,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2.掌握功的计算公式,知道功的单位3.掌握正功和负功的含义,会根据公式计算多个力的总功4.初步理解化变力为恒力,处理变力做功的思想方法重点难点重点:重点是使学生在理解力对物体做功的两个要素的基础上掌握功的概念和机械功的计算公式。

难点:1.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的位移与物体运动的位移容易混淆,这是难点。

2.要使学生对负功的意义有所认识,也较困难,也是难点。

3.如何判定各个力做功的正负和各个力所做的总功的计算。

4.利用功的定义式解决有关问题教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设计教材处理师生活动本节课针对奥赛班的学生,课堂设计有针对性的进行了设计。

教师播放课件由能量转化引入新课请同学总结一、功和功的两个因素:1.概念: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在___________发生了一段位移,这个力就对物体做了功.2.做功的两个因素(1)力;(2)物体在_________上发生的位移.3如果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一致则功W=_________4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_____ ,简称___,符号是___做功因素环节可以师生共同举出实例交流讨论课前让学生预习学案,对基础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引导学生进行总结教学过程设计教材处理师生活动二、推导功的表达式力F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力的大小、位移的大小、力和位移夹角的余弦这三者的乘积。

即:W=Fs cosα师:如果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一致,该怎样计算功呢?问题一:物体m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水平向前行驶的位移为s,如图甲所示,求力F对物体所做的功。

生: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根据功的概念独立推导。

在问题一中,力和位移方向一致,这时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

W=Fs说明:1.W表示力对物体所做的功,F表示物体所受到的力,s物体所发生的位移,α力F和位移之间的夹角。

高一物理必修第二册《功》的教学设计

高一物理必修第二册《功》的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必修二《功》教学设计就有确定值.4.功是过程量,是力在空间的积累量.(多劳多得?)5.公式中的单位:F——牛(N);l——米(m);W ——焦(J).突破难点(三)正功和负功公式理解:功的计算式W=Flcosα包含cosα这一要素,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我们知道:随着α的变化,cosα的值也变化.指导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讨论随α的变化,cosα的取值如何变化,从而得到功W的意义如何.画出各种情况下力做功的示意图.并通过示意图总结:1.当α=2π时,cosα=0,W=0.力F和位移l的方向垂直时,力F不做功;2.当α<2π时,cosα>0,W>0.这表示力F对物体做正功;3.当2π<α≤π时,cosα<0,W<0.这表示力F对物体做负功.有做功.①功的正负表示是动力对物体做功还是阻力对物体做功功的正负由力和位移之间的夹角决定,所以功的正负决不表示方向,而只能说明做功的力对物体来说是动力还是阻力。

当力对物体做正功时,该力就对物体的运动起推动作用;当力对物体做负功时,该力就对物体运动起讨论总结:力F与物体位移l的夹角α的取值范围为0°≤α≤180°.那么,在这个范围之内,cosα可能大于0,可能等于0,还有可能小于0,从而得到功W也可能大于0、等于0、小于0.1.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正功、负功从效果上和能量上的意义。

2.学会负功的两种等效说法,会比较功的大小。

拓展规律(四)计算总功的方法提出问题:刚才我们学习了一个力对物体所做功的求解方法,而物体所受到的力往往不只一个,那么,如何求解几个力对物体所做的功呢?例题:一个质量m=2 kg的物体,受到与水平方向成37°角斜向上方的力F1=10 N作用,在水平地面上移动的距离l=2 m,物体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F2=4.2 N,求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

根据例题引出多个力对物体做功的求法:几个力对一个物体做功的代数和等于这几个力的合力对这个物体所做的功。

《功》精品教案高中物理必修二

《功》精品教案高中物理必修二

《功》精品教案高中物理必修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物理必修二,第四章《机械能》,第一节《功》。

详细内容包括: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功的性质以及功与能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功的定义,理解功的概念。

2. 使学生能够运用功的计算公式进行相关计算。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功的性质以及功的计算公式的运用。

重点:功的定义,功的计算方法,以及功与能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挂图、实验器材(斜面、小车、弹簧测力计等)。

学具:笔记本、教材、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挂图或实物展示,让学生观察斜面上的小车,并思考:小车在斜面上下滑过程中,哪些力对其做功?2. 教学新课(1)定义:介绍功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功是描述力对物体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2)计算公式:推导功的计算公式,强调力和力的方向上的位移。

(3)性质:讲解功的性质,指出功是标量,有大小无方向。

(4)功与能的关系:阐述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做功过程是能量转化的过程。

3.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中的例题,讲解如何运用功的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教材中的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功的定义2. 功的计算公式3. 功的性质4. 功与能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物体在恒力作用下沿直线运动时所做的功。

(2)分析物体在斜面上下滑过程中,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所做的功。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例题和随堂练习的完成情况。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非恒力作用下物体的功如何计算,为下一节课《动能定理》的学习打下基础。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功的定义及计算公式的理解与运用2. 功的性质,特别是功与能的关系3. 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的教学设计4. 作业设计中的题目难度和拓展延伸一、功的定义及计算公式的理解与运用1. 力和位移的夹角:要让学生明白,夹角θ是力和位移方向之间的夹角,而非力的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

人教版高中物理《功》教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功》教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功》教案1. 了解功的定义和公式,能够计算功的大小。

2. 了解功的物理意义,能够理解功的正负性及其对物体的影响。

3. 掌握功的计算方法,能够解答相关的问题。

教学重点:1. 功的定义和公式。

2. 功的物理意义及其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 理解功的正负性及其对物体的影响。

2. 解答相关的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备课内容:功的定义和公式,功的物理意义,功的计算方法。

2. 教学资源:教科书、教学PPT、练习题等。

3. 教学环境:教室、黑板、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引入功的概念,介绍功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

2. 提出学习目标和重难点。

二、讲解理论知识(15分钟)1. 通过例题,介绍功的定义和公式。

2. 分析功的物理意义及其正负性。

3. 讲解功的计算方法及相关的物理概念。

三、梳理知识点(10分钟)1. 总结功的定义和公式。

2. 总结功的物理意义及其对物体的影响。

3. 强调功的计算方法和注意事项。

四、练习与讨论(15分钟)1. 组织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 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2. 强调学习方法和练习策略。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并解答问题。

※教学结束※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基本掌握了功的定义和公式,了解了功的物理意义及其对物体的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步骤,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未来的教学中,可以在理论知识的讲解之外,增加实际案例的讨论和分析,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功的应用和实际意义。

《功》物理教学设计

《功》物理教学设计

《功》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第七章第二节)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本节内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物理必修2第七章《机械能守恒》的第二节,主要内容是掌握判断力对物体做功的条件、理解功的一般计算式W=FLCOSa,并能基本运用W=FLCOSa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知道做功有正功与负功的区别,正确掌握合力做功的计算方法。

2.地位与作用本节课“功”是本章知识链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是为了进一步提出“能”这一更为广泛、更为重要的概念服务。

做功的过程反映了能量的变化过程,因此只有正确认识“功”这一节内容在教材中的重要地位,才能很好地把握教学的深度和广度,更好地实施教学活动,为后面即将学习的动能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等相关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学情分析1.知识基础: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有关“功”基础知识,并能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但其对功的认识和理解仅仅局限于力与位移同向、共线的情况。

2.认知水平和能力:学生通过必修Ⅰ的学习具有初步的观察、分析、概括能力,有了一定的学习经验及活动经验,形成了较好的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

并能在教师引导下低起点、小步距进行探究。

抽象思维虽有所提高但其抽象思维能力还需加强,所以在教学中应引入和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更多的为他们提供生活实例和实验探究活动。

3.任教学生特点:我班学生大多数来自于农村和外来务工子女,其基础知识普遍较差、视野不是开阔,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相对比较弱,但其优点是踏实、本分、好学。

三、教学目标分析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教学要求,并结合以上学情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能判断生活中有关功的实例及物理意义;②正确利用“功”的公式W=FLCOSa进行简单的计算;③知道并理解有关正负功的物理意义④掌握有关多个力对物体同时作用时的总功计算方法。

2.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活动,充分利用本节知识进行科学解密,形成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相信科学信仰,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

高一物理精品教案《功》(通用8篇

高一物理精品教案《功》(通用8篇

高一物理精品教案《功》(通用8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二第五章第一节《功》。

主要内容包括:功的概念,计算公式,以及功的性质。

具体涉及教材的章节有:5.1节的功的定义,5.1.1节的功的计算,5.1.2节的功的性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功的概念,了解功的物理意义。

2. 学会运用功的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 了解功的性质,理解正功和负功的含义。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功的概念,计算公式,以及功的性质。

难点:理解正功和负功的含义,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演示用小车,斜面,弹簧测力计,计算器等。

2. 学具:练习本,笔,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演示小车在斜面上下滑动的实验,引导学生关注力在物体运动过程中的作用。

2. 例题讲解:(1)计算物体在水平方向上移动的功。

(2)计算物体在竖直方向上移动的功。

(3)讨论正功和负功的含义。

3. 随堂练习:让学生计算几种不同情况下的功,巩固所学知识。

4. 讲解与讨论: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讲解和讨论,加深对功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功的概念:力在物体运动方向上的作用效果。

2. 功的计算公式:W = F·s·cosθ。

3. 功的性质:正功和负功。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10N的力,移动5m的功。

(2)计算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受到15N的力,上升3m的功。

(3)解释正功和负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答案:(1)W = F·s = 10N × 5m = 50J。

(2)W = F·s = 15N × 3m = 45J。

(3)正功表示力对物体的推动作用,负功表示力对物体的阻碍作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例题,让学生掌握了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但部分学生对正功和负功的理解仍有所欠缺,需要在课后进行巩固。

高中物理新课程《功》的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新课程《功》的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新课程《功》的教学设计——人教版(必修2)第七章第二节(三亚第一中学黄丽萍)一、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结合初中的知识,以功与能量的密切关系为教学线索引入新课,使学生明白引入功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学生参与观察思考,明确做功的不可缺少的二因素;再通过特殊情景引出一般情景,并通过等效思想,借鉴两种特殊情况推导出功的一般表达式;从功的一般表达式的深化研究得出功有正、负;从功的正、负引出功是矢量还是标量,通过例题探究功是标量;同时通过例题得出几个力做功和它们的合力做功的关系;通过课后思考引出W=F l cosα的另一种推导方式,并为重力做功的计算埋下伏笔。

整个教学的设计和课堂教学的过程还应紧紧围绕着课程目标展开。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功的概念,掌握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2、能从特殊到一般,一般到特殊推导功的一般表达式,并能进行功的计算;3、掌握功的正负的含义。

(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提出问题且进行猜想的能力;2、在推导过程中,通过猜想、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理论论证等方法培养学生科学论证能力和推理能力,并渗透等效思想,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体验到物理学研究的社会价值和科学价值;2、通过科学探究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和热情。

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七章第二节——功,功与我们熟悉的能量关系密切。

我们说如果物体在力的作用下能量发生变化,那么一定有力对物体做了功。

(二)通过视频说明功与能的联系,进而举例并结合初中知识说明做功的二要素下面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

(播放全运会运动员刘春红的举重表演) 问:运动员举重过程中杠铃的什么能量发生了变化? 答:重力势能增加了问:在力的作用下,杠铃的重力势能增加了,说明什么? 答:有力做了功。

在初中我们就学过功,那么做功的二要素是? 答:1力,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一段距离现在我们学过位移了,用位移来表示位置变化要更为恰当,所以我们可以把力做功的二要素再次总结为:1力,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位移例如:1. 物体静止不动2. 物体在桌面上水平移动分析支持力是否做功?由此可见做功二要素缺一不可。

2024年《功》教案高中物理必修二

2024年《功》教案高中物理必修二

2024年《功》教案高中物理必修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物理必修二,第四章《机械能》,第一节《功》。

内容包括:功的定义、计算方法、功的性质以及与能量转化的关系。

具体涉及教材第4.1节至4.3节。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功的定义,能够运用公式计算物体受力移动过程中的功。

2. 了解功的性质,理解正功与负功的含义,能够判断物体在力的作用下是做正功还是负功。

3. 掌握功与能量转化的关系,理解能量守恒定律。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功的定义、计算方法及性质。

难点:功的正负判断,以及与能量转化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教学PPT、实验器材(小车、滑轮、重物、测量尺等)。

学具:笔记本、教材、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实验展示,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小车在水平面上受到不同力的情况,引导学生探讨力的作用效果。

2. 教学内容讲解:(1)讲解功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功的概念。

(2)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功的计算方法。

(3)分析功的性质,讲解正功与负功的含义,并进行判断练习。

3.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习题,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4. 知识拓展:讲解功与能量转化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能量守恒定律。

六、板书设计1. 功的定义:力与物体位移的乘积。

2. 功的计算公式:W = F × s。

3. 功的性质:正功、负功。

4. 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一物体质量为5kg,受到水平方向10N的力,沿力的方向移动了5m,求该力所做的功。

2. 答案:(1)50J。

(2)D。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是否掌握,对正负功的判断是否清晰,能否理解功与能量转化的关系。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实例,如何应用功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如节能减排、提高工作效率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功的定义及计算方法的教学。

2. 功的正负判断。

人教版必修2物理:7.2 功 教案设计

人教版必修2物理:7.2 功  教案设计

功【教学目标】1.理解功的概念:(1)知道做机械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知道做功和“工作”的区别;(2)知道当力与位移方向的夹角大于90°时,力对物体做负功,或说物体克服这个力做了功。

2.掌握功的计算:(1)知道计算机械功的公式W=Fscos α;知道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J );知道功是标量。

(2)能够用公式W=Fscos α进行有关计算。

【教学重难点】1.重点是使学生在理解力对物体做功的两个要素的基础上掌握机械功的计算公式。

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的位移与物体运动的位移容易混淆,这是难点。

3.要使学生对负功的意义有所认识,也较困难,也是难点。

【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情景导入】搬运工王师傅在工地劳累了一天,将一批贵重物品从甲仓搬到了乙仓。

工地虽平整,但来回却很忙活。

他口干舌燥、背疼腰酸,回家后便嚷着上高二的儿子小乐“快给我泡杯茶”。

小乐便泡茶,便问:“你干什么了。

累得这样?”“倒仓,来回跑,做工太多了。

” 小乐递上1.功:如果物体在力的作用下能量发生了变化,那么这个力一定对物体做了功.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2.做功的两个必不可少的因素: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的位移.3.功的大小:力对物体做功的大小等于力的大小、位移的大小、力与位移夹角的余弦这三者的乘积,其表达式为αcos Fl W =.4.功是标量.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简称焦,符号是J .1J 等于1N 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1m 的位移时所做的功.5.正功和负功:根据功的公式αcos Fl W =,当α=2π时,力F 对物体不做功;当α<2π时,力F 对物体做正功;当2π<α≤π时,力F 对物体做负功.某力对物体做负功,通常说成物体克服某力做功.茶却说“爸,你这不叫做功?”一句话气坏了王师傅“这不叫做工,叫做啥?小孩子胡说八道?” 小乐是胡说八道吗?简答:小乐没胡说八道。

王师傅说的“做工”和小乐说的“做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二第七章 7.2《功》实用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二第七章 7.2《功》实用教学设计

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第2节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功的概念,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掌握功的公式,明确公式中各个字母所代表的物理量,知道功的单位。

3.知道功是标量,理解正功和负功的含义,能正确判断正功和负功。

过程与方法1.通过演示和事例,并同时通过启发式探究,使学生明白“功”的来历并掌握做功的两个因素。

2.在推导过程中,通过猜想、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理论论证等方法培养学生科学论证能力和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分析日常现象,培养学生探究周围事物的习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培育学生发表见解的意识和与他人交流的愿望。

【教学重点】在理解力对物体做功的两个要素的基础上掌握功的概念及功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1.正功和负功的含义及如何判定各个力做功的正负。

2.合外力做功的计算【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新课1.各物体在力的作用下能量都发生了改变,思考为什么物体的能量会发生变化?能量的变化又如何量度?2.提问:在初中的学习当中什么叫做力做功?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1.观察图片,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

明确今天的学习内容。

2.让学生回忆和复习初中已学过的功的概念。

3.回忆初中学过的功的定义。

2.如果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不一致,而是成某一角度,又该怎样计算功呢?问题二:物体m在与水平方向成α角的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方向向前行驶的距离为l,如图乙所示,求力F 对物体所做的功。

3.展示学生的推导结果,点评、总结,得出功的定义式。

4.讲解:力F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力的大小、位移的大小、力和位移夹角的余弦这三者的乘积。

即:W=FL cosα或者应该写成W=︱F︱︱L︱cosαW表示力对物体所做的功,F表示物体所受到的力的大小,L物体所发生的位移的大小,α是力F方向和位移方向之间的夹角。

在SI制中,功的单位为焦。

1J=1N·m,1J等于1N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1m的位移时所用的功。

《功》教案高中物理必修二

《功》教案高中物理必修二

《功》教案高中物理必修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物理必修二第三章《机械能》,详细内容为第1节“功”。

教材通过引入物理学中“功”的概念,阐述力的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效能,进而探讨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功的定义,掌握功的计算方法。

2. 使学生了解功的性质,能运用功的原理分析物体受力时的能量变化。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功的计算方法,特别是力与位移方向不同时的计算。

2. 教学重点:理解功的概念,掌握功的计算公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实物模型、计算器。

2. 学具:练习册、草稿纸、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情景引入,如一个人推车,让学生思考力对物体的作用。

2. 新课导入:讲解功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力与位移的乘积即为功。

3. 例题讲解:讲解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力的功的计算,以及力与位移方向不同时的计算方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计算一些简单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 知识拓展:介绍功与能的关系,引导学生了解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六、板书设计1. 功的定义:力与位移的乘积。

2. 功的计算公式:W=Fs,W=Fd。

3. 力与位移方向不同时的计算方法。

七、作业设计(1)一个人用50N的力推一辆小车,小车沿水平方向移动了5m,求这个人做的功。

(2)一个人提着一桶水,桶重10N,从一楼到三楼,高度为6m,求这个人做的功。

作业答案:(1)W=Fs=50N×5m=250J。

(2)W=Fs=10N×6m=60J。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功的概念的理解,以及对计算方法的掌握。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研究物体受力时的能量变化,了解功与能的关系,为学习下一节势能打下基础。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功的定义及其计算公式的理解。

2. 力与位移方向不同时的计算方法。

3. 学生对实际情景中功的计算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 个不起眼的小山村,陨石把干硬的地面砸了一个大坑,这
的。
设 就是现场拍下的照片。 “砸了一个大坑”这个现象,涉及了
情 物理学中一个重要概念,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境 —功。


( 板书: 功)
2.让学生回忆和复习初 中 已学过的功的 概 念。

在初中,我们已经初步学过功的概念和计算,请同学
新 们边回忆、边完成两道填空:
1 .思考老师提出的问
题,根据功的概念独立
1.如果力的方向跟物体的运动方向一致,该如何计算功的
推导功的计算公式。
多少呢?
在问题二中,由于
展示问题一:物体 m 在水平力 F 的作用下水平向前移动的 物体所受力的方向与运
迁 位移为 s,如图所示,求力 F 对物体所做的功。 移
动方向成一夹角 α ,可 根据力 F的作用效果把 F
2.教材上图 7.2 — 4,小球在水平面上运动, 重力和支持力
分 对小球是否做功?
析 3.教材上图 7.2 — 5,人用绳子拉小车前进时,图中绳子拉 讨 力的方向跟速度成怎样的角度?拉力对车做什么功? 论 4. 教材上图 7.2 — 6,人逆着小车运动的方向用力拉小车, , 拉力与小车速度方向成怎样的角度?拉力对小车做什么 深 功?




W= Fs
结 2.如果力的方向跟物体的运动方向不一致,而是成某一夹
沿两个方向分解:即跟 位移方向一致的分力 F1, 跟位移方向垂直的分力 F2,如图所示:
规 角,又该如何计算功的多少呢? 律 展示问题二: 物体 m 在与水平方向成 α角的力 F 的作用下,
沿水平方向向前移动的位移为 s,如图所示, 求力 F 对物体
请看教材:(三种方向的力分别作用在物体上的图片)
向上的位移;④要计算 功只要找 F、 S 和α 就可 以了,不必考虑物体是 做怎样的运动。 1.认真阅读教材,思考 老师提出的问题。
①当 α=π/时2 , cosα=0, W=0。力 F 和位移 s 的方 向垂直时, 力 F 不做功, 表示该力对物体的运动 快慢没有影响;
2.讨论得出不同点:① ) 高中讲“位移”,初中
析 A.手举铅球站着不动的运动员对铅球做了功;
, B.足球运动员对正在空中飞行的足球做了功;
1
讲“距离”。②高中讲 “发生”一段位移,初
建 C.在水平路上推着自行车前进时人对自行车做了功; 立 D.行车吊着工件水平匀速运动时,吊绳的拉力对工件做了
中讲“通过”的距离。
课 ( 1)如果一个 _____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
3.回忆初中学过的功的 两个必要因素。
上通过了 ____________,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4.完成填空。
( 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① ___________________ ,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这就是我们要探究的主题三。
三:正功和负功有何区别?
1. 从数学的角度讲,力 F 和位移 s 之间的夹角 α的取值范 围是 0°≤≤α180°,在这个范围之内, cosα可能大于 0,可能 等于 0,也可能小于 0,因而,功 W 也就可能大于 0、等于 0、或小于 0,这就出现了正功和负功。从物理的角度讲, 正功和负功有什么不同呢?
对物体做的功(

( 1) μ=0 (2) μ≠0 (3) μ=0 ( 4) μ≠0 A. W 1>W 2; B. W 1=W 4; C. W 1> W 4; D. W 2> W 3 在( 4)中,摩擦力做的功怎么求?是正值还是负值? 可见,功有正、负之分,正功和负功又有何区别呢?
据做 功的两 个要 素可 知:分力 F1 对物体所做 功 F1s ,分力 F2 的方向跟 位移方向垂直,对物体 不做功。所以,力 F 所 做的功为: W=W1+ W2= W1 =F1s=Fscos α。 2.体会:①功是标量、 过程量;② F 一般为恒 力,可以是一个力也可 以是几个力的合力,但 要求 这个合 力也 是恒 力,若是变力,公式就 不能直接应用; ③ S 为力 F 作用时物体所发生的 位移,不一定是力的方
所做的功。
3.展示学生的推导结果,点评、总结,得出功的定义式。
W = Fscos α
即:力 F 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力的大小、位移的大小、
力和位移夹角的余弦这三者的乘积。
单位: F( N )、 s
( m)、 W(J)。
请看一个问题:
例 2:在如图所示四种情况下,物体都是在大小相同的力
F
作用下,沿水平方向移动相同的位移 s,且 θ > α ,则力 F
概 功。

那么,高中物理中功的概念与初中有什么不同?
3.通过分析、讨论、归 纳,认识做功的两个必
比较知道,主要是用“位移”代替了“距离”,用“发
要因素:①作用在物体
生”代替了“通过”。
上的力。②物体在力的
那么,高中对功的计算是否跟初中也有不同呢?这就
方向上发生一段位移。
是我们要探究的主题二。
二:如何计算功的多少?
利用功的计算公式解决有关问题。 粉笔、题纸、教科书
教学方法
主题任务驱动式教学法。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同学们:首先让我们欣赏一个趣闻: 2006 年 6 月 29 日,
紫金山天文台观察到一颗相当于 400m 环形运动场大小的 1.听趣闻,产生强烈的
陨石进入地球轨道,随后进入地球大气层,最终落在了一
学习愿望 , 明确学习目
高中物理必修二 《功》的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必修二第
课题
七章第 2 节 《功》
课型
新授课
1.知识与技能
(1) 理解功的概念和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 会利用功的公式进行有关计算。
教学目标
教学 重难点 教学工具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 观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1) 理解正、负功的含义,能解释相关现象; (2) 能灵活运用公式 W=Fscosa。 通过学习功的概念及其公式导出的过程,让学生 体会并学习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认识物理模型和 数学工具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理解功的概念,推导功的计算公式以及对正、负功含 义的理解。
那么,高中对做功又是怎样定义的呢?本节课,我们分四
个主题进行探究。
一:怎样才算做了功?
引导扩展:高中我们已经学过位移的知识, 在我们可以把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认为是:①作用在物体
考、回答问题。
比 上的力;②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一段位移。

例 1:下列关于力对物体做功的说法正确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