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压配电系统种类
低压配电系统中常用的型式有:IT系统、TT系统、TN系统,下面我们做分别介绍。
![低压配电系统中常用的型式有:IT系统、TT系统、TN系统,下面我们做分别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c1d383704b35eefdc8d33352.png)
低压配电系统中常用的型式有:IT系统、TT 系统、TN系统,下面我们做分别介绍。
一、IT型必须说明:(略)二、TT型必须说明:《农村低压电力技术规程》DL/T499-2001中规范:3.4.5 采用TT系统时应满足的要求:1、采用TT系统,除变压器低压侧中性点直接接地外,中性线不得再行接地,且应保持与相线(火线)同等的绝缘水平。
2、为了防止中性线的机械断线,其截面积应满足以下要求:相线的截面积S:S≤16平方毫米中性线截面积S0:S0=S(与相线一样)相线的截面积S:16<S≤35平方毫米中性线截面积S0:S0=16相线的截面积S:S>35平方毫米中性线截面积S0:S0=S/2(相线的一半)3、电源进线开关应隔离(能断开)中性线,漏电保护器必须隔离(能断开)中性线。
4、必须实施剩余电流保护(即必须安装漏电保护开关),包括:(1)剩余电流总保护、剩余电流中级保护(必要时),其动作电流应满足:剩余电流总保护和是及时切除低压电网主干线和分支线路上断线接地等产生较大剩余电流的故障。
剩余电流总保护器的动作电流整定:总保护整定剩余电流较小的电网非阴雨季节为50mA 阴雨季节为200mA剩余电流较大的电网非阴雨季节为100mA 阴雨季节为300mA(2)剩余电流末级保护剩余电流中末级保护装于用户受电端(即终端用户,例如家庭用电,或某台用电设备),其保护范围是防止用户内部绝缘破坏,发生人身间接接触触电等而产生的剩余电流所造成的事故。
对直接接触触电,仅作为基本保护措施的附加保护。
剩余电流中末级保护应满足以下条件:Re×Iop≤Ulim式中:Re—受电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的接地电阻(Ω)Ulim—安全电压极限(正常情况下可按50V交流有效值考虑)Iop—剩余电流保护器的动作电流(A)Iop整定值:≤30mA5、配电变压器低压侧及出线回路,均应装设过电流保护,包括:短路保护和过负荷保护。
6、PEE线的作用:当设备发生漏电时,漏电电流可以通过大地回流到变压器的中性点,可以降低带点的设备外壳电压,降低人触及设备外壳被电击的危险程度。
低压配电网有三种中性点运行方式IT系统、TT系统和TN系统
![低压配电网有三种中性点运行方式IT系统、TT系统和TN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23674357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2d.png)
低压配电网有三种中性点运行方式IT系统、TT系统和TN系统低压配电系统按保护接地的形式不同可分为:IT系统、TT系统和TN系统。
其中IT系统和TT系统的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经各自的保护线直接接地(过去称为保护接地);TN系统的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经公共的保护线与电源中性点直接电气连接(过去称为接零保护)。
中性点接地系统有三种:IT系统,TT系统和TN系统。
这三种接地分别为:TT系统: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IT系统:电源中性点不直接接地TN系统: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与TT系统的区别是该接地线与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相连接)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对系统接地的文字符号的意义规定如下:第一个字母表示电力系统的对地关系:T--一点直接接地;I--所有带电部分与地绝缘,或一点经阻抗接地。
第二个字母表示装置的外露可导电部分的对地关系:T--外露可导电部分对地直接电气连接,与电力系统的任何接地点无关;N--外露可导电部分与电力系统的接地点直接电气连接(在交流系统中,接地点通常就是中性点)。
后面还有字母时,这些字母表示中性线与保护线的组合:S--中性线和保护线是分开的;O--中性线和保护线是合一的。
(1)IT系统:IT系统的电源中性点是对地绝缘的或经高阻抗接地,而用电设备的金属外壳直接接地。
即:过去称三相三线制供电系统的保护接地。
其工作原理是:若设备外壳没有接地,在发生单相碰壳故障时,设备外壳带上了相电压,若此时人触摸外壳,就会有相当危险的电流流经人身与电网和大地之间的分布电容所构成的回路。
而设备的金属外壳有了保护接地后,由于人体电阻远比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大,在发生单相碰壳时,大部分的接地电流被接地装置分流,流经人体的电流很小,从而对人身安全起了保护作用。
IT系统适用于环境条件不良,易发生单相接地故障的场所,以及易燃、易爆的场所。
(2)TT系统:TT系统的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用电设备的金属外壳亦直接接地,且与电源中性点的接地无关。
TN、TT、IT供电系统的特点及区别
![TN、TT、IT供电系统的特点及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6f18a9cb89eb172ded63b73a.png)
TN、TT、IT供电系统的特点及安装要求380V/220V低压配电系统按保护接地的形式不同可分为:IT系统、TT系统和TN系统。
IT系统的电源中性点是对地绝缘的或经高阻抗接地,而用电设备的金属外壳直接接地。
即:过去称三相三线制供电系统的保护接地。
TT系统的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用电设备的金属外壳亦直接接地,且与电源中性点的接地无关。
即过去的三相四线制供电系统中的保护接地。
TN系统,在变压器或发电机中性点直接接地的380/220V三相四线低压电网中,将正常运行时不带电的用电设备的金属外壳经公共的保护线与电源的中性点直接电气连接。
即过去的三相四线制供电系统中的保护接零。
TN系统的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并有中性线引出。
按其保护线形式,TN系统又分为:TN-C系统、TN-S系统和TN-C-S系统等三种。
(1)TN-C系统(三相四线制),该系统的中性线(N)和保护线(PE)是合一的,该线又称为保护中性线(PEN)线。
它的优点是节省了一条导线,缺点是三相负载不平衡或保护中性线断开时会使所有用电设备的金属外壳都带上危险电压。
(2)TN-S系统就是三相五线制,该系统的N线和PE线是分开的,从变压器起就用五线供电。
它的优点是PE线在正常情况下没有电流通过,因此不会对接在PE线上的其他设备产生电磁干扰。
此外,由于N线与PE线分开,N线断开也不会影响PE线的保护作用。
③TN-C-S系统(三相四线与三相五线混合系统),该系统从变压器到用户配电箱式四线制,中性线和保护地线是合一的;从配电箱到用户中性线和保护地线是分开的,所以它兼有TN-C系统和TN-S系统的特点,常用于配电系统末端环境较差或有对电磁抗干扰要求较严的场所。
我国的低压配电系统基本上有三种:即TT系统、TN系统、IT系统。
上述各种保护系统均采用国际标准所用符号,第一字母T:表示中性点直接接地;I表示中性点不直接接地(不接地或经高电阻接地等);第二个字母T:表示外露可导电部分对地直接电气连接与电力系统任何接地无关;N表示外露可导电部分与电力系统的接地点直接电气连接。
低压配电系统IT系统
![低压配电系统IT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d2284afe84254b35eefd3450.png)
2、IT、TT、TN系统第二个字母表示? 第二个字母表示电气装置的外露可导电部分与大地 的关系
T—电气装置的外露可导电部分直接接地。(图1) N—电气装置的外露可导电部分与电源端接地点有 直接电气连接。(图2)
IT系统
1、IT系统图
N中性点、L1L2L3相线、Rp人体电阻、Re保护 接地电阻、IE接地电流
低压配电系统(IT系统 )
蔚永亮 2019.3.23
低压配电系统按接地方式的不同 分为三类,即IT系统、TT系统、TN系 统。
接地的区分
系统接地:电源侧的接地称为系统接地。 保护接地:负载侧的接地称为保护接地。 电源侧—电的来源,比如发电厂、变压器等。 负载侧—接入供电系统的电气设备。 接地—通过接地线、接地体等原件将所需接地“设备/ 设施”与大地相连接。
中性点:三相电的星形接法将各相电源或负载的 一端都接在一点上,这一点叫做中性点。
2、安全原理 在IT系统中,如果设备某一相线发生漏电(或者 相线与设备外壳接触),通过低电阻接地,可以把故 障电压限制在安全范围以内。需要大家注意的是漏电 状态依旧存在,并不会因保护接地而消失。 Ps:因为电源未被切断,所以相线带电,设备外 壳也带电。所以带电状态依旧存在。
字母含义
I—isolation:隔离 T—terra:接地 N—neutral:中性、平衡 C—combined:组合 S—separated:分开、分离
1、IT、TT、TN系统第一个字母表示? 第一个字母表示电源端与大地的关系
I—电源端所有带电部分不接地或有一点通过阻 抗接地。(图1) T—电源端有一点直接接地。(图2) 阻抗:电路中电阻、电感、电容对交流电的阻 碍作用的统称。
低压配电系统名称、字母、颜色
![低压配电系统名称、字母、颜色](https://img.taocdn.com/s3/m/0c9cf60248d7c1c709a14559.png)
---在大多数情况下,配电系统适用 于单相和三相设备,但为了简化起 见,图中仅划出了单相设备;
-供电电源可以是变压器的次级绕组, 电动机驱动的发电机或不间断电源 系统;
字母代号的含义:
第一个字母T或I表示电源对地的关 系,第二个字母N或T表示装置的外 露导电部分对地关系,横线后字母 S、C或C-S表示保护线与中性线的 组合情况。
3、保护地线的颜色
规范规定应采用黄绿颜色相间的 绝缘导线。“应”的含义是必须, 在正常情况下均必须采用黄绿相 间的绝缘导线。
4、订购电缆或护套线时必须注明导线 颜色
实际工程中经常发现电缆或护套线内导 线的颜色不符合要求。有的工程用的三 相照明电缆,三根相线是同色线;有的 工程用的单相三芯照明电缆,导线是黄、 绿、红三色。这是规范所不允许的。此 外,在导线上包色带的补救措施也不应 该采用。所以,工程中订购电缆或护套 线时,除型号外还应注明导线的截面和 颜色。
TN-C系统有一根由中性线和PE线 功能合并的PEN线,相对TN-S系统 少了一根线,因此使供电系统成本 减少。但如果出现三相负荷不平衡 时(在我国的电网中常有这种情形 发生),在PEN线上就会有较大的 电流。为解决这类问题,通常要求 从电源端到设备端每隔50m,将 PEN线接地一次。
由于TN-C系统的安全措施比较复杂, 如果实施不规范容易引发问题,国 内一般在建筑物内部不使用TN-C的 供电方式。综合TN-C和TN-S系统 的某些优点,又推出了一种TN-C-S 系统,主要应用在用电量较小的建 筑物或线路末端环境较差的场合。
•三相线加中线的TT配电系统实例
IT配电系统
IT配电系统。电源与地绝缘或通 过阻抗连接,而设备的外露导电 部分则接地的系统,如图5-7。
低压配电系统三种形式
![低压配电系统三种形式](https://img.taocdn.com/s3/m/cc3569b8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bea465d.png)
低压配电系统三种形式
一、柔性配电系统
柔性配电系统是一种灵活的、可靠的低压配电系统,它能够自动根据
变化的负荷来进行配置,以确保安全、可靠的供电。
特点是规模小,控制
范围大,便于携带和安装,可以快速响应不同的工况。
相比传统的低压配
电系统,柔性配电系统具有更小的成本、更高的效率和更高的可靠性。
它
主要用于提供电力给小规模的建筑物或场所,如家庭、社区、停车场、商
店等。
二、自动配电系统
自动配电系统是一种用于自动控制的低压配电系统,它能够快速地响
应变化的负荷,自动调节和控制配电系统,以确保安全可靠的供电。
它主
要用于中小规模的建筑物或场所,如公寓、办公楼、医院、学校等,具有
节能减排、安全可靠、成本低廉的优势。
三、熔断器配电系统
熔断器配电系统是一种简单的、安全可靠的低压配电系统,它能够快
速的断开发生故障的路线,以防止电路发生过载。
它主要用于小规模的建
筑物或场所,如办公楼、家庭、商店、酒店等,具有安全可靠、成本低廉、操作简单的优势。
同时,熔断器配电系统还可以实现节能减排、基础设施
改造等功能。
低压配电三种系统简介
![低压配电三种系统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d58db206ba1aa8114431d966.png)
设备 报警 。通 过检查 线路消 除故 障 ,供 电连续性 较
高 ,适用 于大 型 电厂 的厂用 电和重 要 生产 线用 电。
其缺点是 : 如果 消除第一 次故 障前 , 发生第 二次故 又 障, 如不 同相 的接 地短路 , 障电流很 大 , 常危 险。 故 非 因此对一 次故 障探 测报 警设备 的要求 较高 ,以及 时 消 除和减少 出现双 重故 障的 可能性 , 保证 I T系统 的
单 的接地方法很不可靠且危险性很大 , 应杜绝使用。
农 村家 庭用 电保 护接 地 问题应 引起 供 电部 门的高度
重视。
、
T T系统
1 系统也称三相四线制保护接地供电系统。 T r 由 相线( 火线 ) 1L 、3 中性线( L 、2 L , 工作零线 ) , N 工作接
地 和保 护 接地 P E组 成 。工作 接 地采 用 变压 器 的低 压 侧 中性 点 直接 接 地 , 地 电 阻不 大 于 4欧 。其 保 接 护 方式是 将用 电设 备 的外 露导 电部 分通 过独 立 的接
低 压 配 电 三 种 系 统 简 介
④ 于 洪 国
在 低 压配 电系统 中 , 变压 器 低 压侧 中性 点 不 同 的接地 方 式 与用 电设 备 不 同安全 保 护 方式 相 结 合 , 就 构成 了不 同 的低 压 配 电系统 。我 国低 压配 电 防治 间接 触 电 的措施 , 去 只有保 护 接地 一 种 。直 到 2 过 0 世 纪 5 代 才从 原 苏联 那 里 学 来 了保 护 接 零 。 自 0年
压器的低压侧 中性点对地绝缘 ,其保护方式是将用
电设 备 的外 露导 电部分 独 立地接 地 ;第二 种方 式是
低压配电系统三种形式
![低压配电系统三种形式](https://img.taocdn.com/s3/m/77f05003a6c30c2259019ef5.png)
低压配电系统三种形式根据现行的国家标准《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的定义,将低压配电系统分为三种,即TN、TT、IT三种形式。
其中,第一个大写字母T表示电源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接地;I则表示电源变压器中性点不接地(或通过高阻抗接地)。
第二个大写字母T表示电气设备的外壳直接接地,但和电网的接地系统没有联系;N表示电气设备的外壳与系统的接地中性线相连。
TN系统:电源变压器中性点接地,设备外露部分与中性线相连。
TT系统:电源变压器中性点接地,电气设备外壳采用保护接地。
IT系统:电源变压器中性点不接地(或通过高阻抗接地),而电气设备外壳电气设备外壳采用保护接地。
1、TN系统电力系统的电源变压器的中性点接地,根据电气设备外露导电部分与系统连接的不同方式又可分三类:即TN—C系统、TN—S系统、TN—C—S系统。
下面分别进行介绍。
1.1、TN—C系统其特点是:电源变压器中性点接地,保护零线(PE)与工作零线(N)共用。
(1)它是利用中性点接地系统的中性线(零线)作为故障电流的回流导线,当电气设备相线碰壳,故障电流经零线回到中点,由于短路电流大,因此可采用过电流保护器切断电源。
TN—C系统一般采用零序电流保护;(2)TN—C系统适用于三相负荷基本平衡场合,如果三相负荷不平衡,则PEN线中有不平衡电流,再加一些负荷设备引起的谐波电流也会注入PEN,从而中性线N带电,且极有可能高于50V,它不但使设备机壳带电,对人身造成不安全,而且还无法取得稳定的基准电位;(3)TN—C系统应将PEN线重复接地,其作用是当接零的设备发生相与外壳接触时,可以有效地降低零线对地电压。
由上可知,TN-C系统存在以下缺陷:(1)、当三相负载不平衡时,在零线上出现不平衡电流,零线对地呈现电压。
当三相负载严重不平衡时,触及零线可能导致触电事故。
(2)、通过漏电保护开关的零线,只能作为工作零线,不能作为电气设备的保护零线,这是由于漏电开关的工作原理所决定的。
低压配电网的分类和保护方式(1)
![低压配电网的分类和保护方式(1)](https://img.taocdn.com/s3/m/3d941c7f51e79b89690226cd.png)
第一部分低压配电系统本章主要内容一、低压配电网的分类和保护方式IT、TT、TN电网知识;保护接零和保护接地。
二、低压配电系统保护要求短路保护、过载保护、欠压保护、防触电保护、接地。
三、常用低压电器低压断路器、熔断器、漏电保护器、接触器、中间继电器、时间继电器、热继电器、电压继电器、电流继电器等原理和技术参数。
四、低压系统的电气维保、故障诊断、分析与处理结合样例讲授。
1.低压配电网的分类IT供电系统☜TT供电系统☜TN供电系统TN—C供电系统☜TN—S供电系统☜TN—C—S供电系统☜IT供电系统:IT供电系统通常称为三相三线制(不)接地系统。
IT供电系统电源侧中性点不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而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采取与保护接地极做可靠连接。
这种系统主要用于10kV 及35kV的高压系统和矿山、井下、油田的某些低压供电系统。
该系统无中性线N,只有线电压(380V)无相电压(220V),不同的电气设备具有独立的保护接地体,保护接地线PE与各自的接地体独立连接。
TT供电系统:TT供电系统通常称为三相四线(中性点接地)系统[TT一般需配合漏电保护器]TT供电系统系指电源侧中性点直接接地,而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采取保护接地。
TT系统的特点是中性线N与保护接地线PE无任何电气连接,即中性点接地与PE线接地是分开的。
这种供电系统,主要用在低压公用变压器供电系统。
TN供电系统:TN—C系统通常称为三相四线制(中性点接地)供电系统。
TN—C供电系统系指电源侧中性点直接接地,而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采取保护接零。
该系统的工作零线N与保护接地线PE合二为一,通称PEN线。
这种供电方式造价低、线路简单,但它只适合用于三相负荷较平衡的场所。
TN供电系统:TN—S系统通常称为三相五线制(中性点接地)供电系统。
TN—S供电系统系指电源侧中性点直接接地,而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采取保护接零。
该系统的工作零线N与保护接地线PE各自独立,这种供电方式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但线路耗材较大,建筑物内设有独立变配电所时采用该系统。
常用的低压供配电系统.
![常用的低压供配电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e2d3734b76eeaeaad1f330c3.png)
U相
U线 3
常用的低压配电系统
三相三线制系统
当发电机(或变压器)的绕组接成星形接法,但不引出中性 线时,就形成了三相三线制系统。
U
W
V
U 相线(火线) V 相线(火线) W 相线(火线)
这种接法只能提供一种电压,即线电压。
常用的低压配电系统
三相五线制系统
由于运行和安全的需要, 我国的380/220V低压供配电系统广泛采
用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的运行方式(这种接地方式称为工作接地),
同时还引出中性线(N)和保护线(PE),形成三相五线制系统,国际上
称为TN-S系统。
380/220 QF
U
V
W
T
N
PE
பைடு நூலகம்
常用的低压配电系统
对于家庭用电和动力用电相混合的地区,一般采用采用相电压为
220V,线电压为380V 接线的三相四线制配电。
负载如何与电源连接,必须根据其额定电压而定。
380/220 QF U
V
W
T
N
PE
如果负载的额定电压不等于电源电压,则必须用变压器。
认识电力系统
常用的低压供配电系统
常用的低压配电系统
T 380/220 QF U V W N PE
低压供配电系统
常用的低压配电系统
三相四线制系统
U
W
V
U 相线(火线) V 相线(火线) W 相线(火线) N 中性线
相线与相线既两根火线之间的电压称为线电压。
相线与中性线之间的电压为相电压。
相电压与线电压之间的关系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TN、TT、IT三种形式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TN、TT、IT三种形式](https://img.taocdn.com/s3/m/a88b3a150b4e767f5acfcecc.png)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TN、TT、IT三种形式根据现行的国家标准《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的定义,将低压配电系统分为三种,即TN、TT、IT三种形式。
其中,第一个大写字母T表示电源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接地;I则表示电源变压器中性点不接地(或通过高阻抗接地)。
第二个大写字母T表示电气设备的外壳直接接地,但和电网的接地系统没有联系;N表示电气设备的外壳与系统的接地中性线相连。
TN系统:电源变压器中性点接地,设备外露部分与中性线相连。
TT系统:电源变压器中性点接地,电气设备外壳采用保护接地。
IT系统:电源变压器中性点不接地(或通过高阻抗接地),而电气设备外壳电气设备外壳采用保护接地。
1、TN系统电力系统的电源变压器的中性点接地,根据电气设备外露导电部分与系统连接的不同方式又可分三类:即TN—C系统、TN—S系统、TN—C—S系统。
下面分别进行介绍。
1.1、TN—C系统其特点是:电源变压器中性点接地,保护零线(PE)与工作零线(N)共用。
(1)它是利用中性点接地系统的中性线(零线)作为故障电流的回流导线,当电气设备相线碰壳,故障电流经零线回到中点,由于短路电流大,因此可采用过电流保护器切断电源。
TN—C系统一般采用零序电流保护;(2)TN—C系统适用于三相负荷基本平衡场合,如果三相负荷不平衡,则PEN线中有不平衡电流,再加一些负荷设备引起的谐波电流也会注入PEN,从而中性线N带电,且极有可能高于50V,它不但使设备机壳带电,对人身造成不安全,而且还无法取得稳定的基准电位;(3)TN—C系统应将PEN线重复接地,其作用是当接零的设备发生相与外壳接触时,可以有效地降低零线对地电压。
由上可知,TN-C系统存在以下缺陷:(1)当三相负载不平衡时,在零线上出现不平衡电流,零线对地呈现电压。
当三相负载严重不平衡时,触及零线可能导致触电事故。
(2)通过漏电保护开关的零线,只能作为工作零线,不能作为电气设备的保护零线,这是由于漏电开关的工作原理所决定的。
低压配电系统分类(TT-TN-IT)
![低压配电系统分类(TT-TN-IT)](https://img.taocdn.com/s3/m/c835d44633687e21af45a97e.png)
TN-C系统、TN-S系统、TN-C-S系统、TT系统建筑工程供电使用的基本供电系统有三相三线制三相四线制等,但这些名词术语内涵不是十分严格。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 )对此作了统一规定,称为TT 系统、TN 系统、IT 系统。
其中TN 系统又分为TN-C 、TN-S 、TN-C-S 系统。
下面内容就是对各种供电系统做一个扼要的介绍。
(一)工程供电的基本方式根据IEC 规定的各种保护方式、术语概念,低压配电系统按接地方式的不同分为三类,即TT 、TN 和IT 系统,分述如下。
( 1 )TT 方式供电系统TT 方式是指将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直接接地的保护系统,称为保护接地系统,也称TT 系统。
第一个符号T 表示电力系统中性点直接接地;第二个符号T 表示负载设备外露不与带电体相接的金属导电部分与大地直接联接,而与系统如何接地无关。
在TT 系统中负载的所有接地均称为保护接地,如图1-1 所示。
这种供电系统的特点如下。
1 )当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带电(相线碰壳或设备绝缘损坏而漏电)时,由于有接地保护,可以大大减少触电的危险性。
但是,低压断路器(自动开关)不一定能跳闸,造成漏电设备的外壳对地电压高于安全电压,属于危险电压。
2 )当漏电电流比较小时,即使有熔断器也不一定能熔断,所以还需要漏电保护器作保护,困此TT 系统难以推广。
3 )TT 系统接地装置耗用钢材多,而且难以回收、费工时、费料。
现在有的建筑单位是采用TT 系统,施工单位借用其电源作临时用电时,应用一条专用保护线,以减少需接地装置钢材用量。
把新增加的专用保护线PE 线和工作零线N 分开,其特点是:①共用接地线与工作零线没有电的联系;②正常运行时,工作零线可以有电流,而专用保护线没有电流;③TT 系统适用于接地保护占很分散的地方。
( 2 )TN 方式供电系统这种供电系统是将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与工作零线相接的保护系统,称作接零保护系统,用TN 表示。
它的特点如下。
低压配电系统的分类
![低压配电系统的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8bb96bd7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ec.png)
低压配电系统的分类
1. 嘿,低压配电系统有单相两线制呀!就好比咱家里的一些简单电路,像台灯用的不就是这种嘛,多常见呐!
2. 还有单相三线制呢!这不就跟一些小电器的供电差不多嘛,简单又实用哟!
3. 三相三线制也得讲讲呀!这就好像工厂里那些大型机器的供电,稳定得很嘞!
4. 哎呀,三相四线制可不能落下!这不就是很多大楼里常用的嘛,保障各种设备运行嘞!
5. 嘿,三相五线制也很重要哇!它就如同给重要设备加上了一道坚固的保障,厉害吧!
6. 放射式配电系统呢,就像一棵树的枝干,各自独立但又紧密连接,神奇吧!
7. 树干式配电系统也有意思呀,是不是像一条主路连着好多分支呀,多形象!
8. 链式配电系统呢,就如同一条链子一样串起来,简单又直接哟!
9. 混合式配电系统呀,那可就是各种方式的组合啦,就像一个大杂烩,多全面啊!
我觉得这些低压配电系统的分类各有各的特点和用处,在不同的场合都能发挥重要作用呢!。
低压配电几种常见的通用接地系统
![低压配电几种常见的通用接地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74ac592df111f18583d05a2a.png)
低压配电几种常见的通用接地系统1.TN-C系统TN-C系统被称之为三相四线系统,属保护接零。
该系统中性线N与保护接地PE合二为一,通称PEN线。
这种接地系统虽然对接地故障灵敏度高,线路经济简单,但是它只适合用于三相负荷较平衡的场所。
智能化大楼内,单相负荷所占比重较大,难以实现三相负荷平衡,PEN线的不平衡电流加上线路中存在着的由于荧光灯、晶闸管(可控硅)等设备引起的高次谐波电流,在非故障情况下,会在中性线N上叠加,使中性线N电压波动,且电流时大时小极不稳定,造成中性点接地电位不稳定漂移。
这不但会使设备外壳(与PEN线连接)带电,对人身不安全,而且也无法取到一个合适的电位基准点,精密电子设备无法准确且可靠地运行。
因此,TN-C接地系统不能作为智能化建筑的接地系统。
2.TN-C-S系统TN-C-S系统由两个接地系统组成。
第一部分是TN-C系统,第二部分是TN-S系统,分界面在N线与PE线的连接点处。
该系统一般用在建筑物的供电由区域变电所引来的场所。
进户之前采用TN-C系统,进户处做重复接地,进户后变成TN-S系统。
TN-C系统前面已做过分析。
TN-S系统的特点是:中性线N与保护接地线PE在进户时共同接地后,不能再有任何电气连接。
该系统中,中性线N常会带电,保护接地线PE没有电的来源。
PE线连接的设备外壳及金属构件在系统正常运行时始终不会带电。
因此,TN-S接地系统明显提高了人和物的安全性。
同时,只要我们采取接地引线,各自都从接地体一点引出,选择正确的接地电阻值使电子设备共同获得一个等电位基准点,那么TN-C-S系统就可以作为智能型建筑物的一种接地系统。
3.TN-S系统TN-S是一个三相四线加PE线的接地系统。
通常建筑物内设有独立变配电所时,进线采用该系统。
TN-S系统的特点是:中性线N与保护接地线PE除了在变压器中性点共同接地外,两线不再有任何的电气连接。
中性线N是带电的,而PE线不带电。
该接地系统完全具备安全和可靠的基准电位。
低压配电IT、TT、TN系统
![低压配电IT、TT、TN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0b4d685869eae009581bec64.png)
IT、TT、TN系统低压配电接地系统分为IT系统、TT系统、TN系统三种形式,而这三种接地方式非常容易混淆。
今天就来说说这三种系统的原理、特点和适用范围,希望能对广大的电气人有所帮助。
一、定义根据现行的国家标准《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低压配电系统有三种接地形式,即IT系统、TT系统、TN系统。
(1)、第一个字母表示电源端与地的关系T-电源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接地。
I-电源变压器中性点不接地,或通过高阻抗接地。
(2)、第二个字母表示电气装置的外露可导电部分与地的关系T-电气装置的外露可导电部分直接接地,此接地点在电气上独立于电源端的接地点。
N-电气装置的外露可导电部分与电源端接地点有直接电气连接。
二、分别对IT系统、TT系统、TN系统进行全面剖析1、IT系统IT系统就是电源中性点不接地,用电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直接接地的系统。
IT系统可以有中性线,但IEC强烈建议不设置中性线。
因为如果设置中性线,在IT系统中N线任何一点发生接地故障,该系统将不再是IT系统。
图1 IT系统接线图IT系统特点:IT系统发生第一次接地故障时,仅为非故障相对地的电容电流,其值很小,外露导电部分对地电压不超过50V,不需要立即切断故障回路,保证供电的连续性;-发生接地故障时,对地电压升高1.73倍;-220V负载需配降压变压器,或由系统外电源专供;-安装绝缘监察器。
使用场所:供电连续性要求较高,如应急电源、医院手术室等。
IT 方式供电系统在供电距离不是很长时,供电的可靠性高、安全性好。
一般用于不允许停电的场所,或者是要求严格地连续供电的地方,例如电力炼钢、大医院的手术室、地下矿井等处。
地下矿井内供电条件比较差,电缆易受潮。
运用 IT 方式供电系统,即使电源中性点不接地,一旦设备漏电,单相对地漏电流仍小,不会破坏电源电压的平衡,所以比电源中性点接地的系统还安全。
但是,如果用在供电距离很长的情况下,供电线路对大地的分布电容就不能忽视了。
低压配电系统
![低压配电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a622589a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79.png)
分类
1、I表示所有带电部分绝缘。T表示是中性点直接接地 2、T表示设备外壳直接接地,它与系统中的其他任何接地点无直接关系;N表示负载采用接零保护。 3、C表示工作零线与保护线是合一的;S表示工作零线与保护线是严格分开的。
防范措施
1、漏电的火灾危险性及造成漏电的因素
电气线路或设备绝缘损伤后,在一定的环境下,对靠近的物质(穿线金属管、电气装置金属外壳、潮湿木材 等)会发生漏电,使局部物质带电,给人们造成严重的甚至致命的触电,产生火花,电弧、过热高温等而造成火 灾。
当电气设备发生漏电即碰壳短路时,电流将设备外壳、保护接零线(保护接地线)、零线(大地)形成闭合 回路,通常漏电电流将很大,会使熔断器动作而切断电源。但是由于诸多原因的存在(如熔断器规格可能人为加 大数倍或被铜丝代替、接地装置不符合要求造成接地的阻较大、接地线接地端子连接不牢、保护装置失灵或设置 不合理等)会使过流保护装置起不到过流保护作用,这样漏电一旦发生,将持续存在,导致触电或电气火灾事故, 许多漏电火灾案例也证明了这一点。
GB/T.3-2007交流1000V和直流1500V以下低压配电系统电气安全防护措施的试验、测量或监控设备第3部分: 环路阻抗 2007-12-01实施
GB/T.4-2007交流1000V和直流1500V以下低压配电系统电气安全防护措施的试验、测量或监控设备第4部分: 接地电阻和等电位接地电阻 2007-12-01实施
低压配电系统
配电系统
01 组成
03 防范措施
目录
02 分类 04 国家标准
低压配电系统由配电变电所(通常是将电的输电电压降为配电电压)、高压配电线路(即1千伏以上电压)、 配电变压器、低压配电线路(1千伏以下电压)以及相应的控制保护设备组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你的问题不清楚.看是在什么系统下用的.你的保护指的是什么.人.设备.还是系统?.根据现行的国家标准《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的定义,将低压配电系统分为三种,即TN、TT、IT三种形式。
其中,第一个大写字母T表示电源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接地;I则表示电源变压器中性点不接地(或通过高阻抗接地)。
第二个大写字母T表示电气设备的外壳直接接地,但和电网的接地系统没有联系;N表示电气设备的外壳与系统的接地中性线相连。
TN系统:电源变压器中性点接地,设备外露部分与中性线相连。
TT系统:电源变压器中性点接地,电气设备外壳采用保护接地。
IT系统:电源变压器中性点不接地(或通过高阻抗接地),而电气设备外壳电气设备外壳采用保护接地。
1、TN系统电力系统的电源变压器的中性点接地,根据电气设备外露导电部分与系统连接的不同方式又可分三类:即TN—C系统、TN—S系统、TN—C—S系统。
下面分别进行介绍。
1.1、TN—C系统其特点是:电源变压器中性点接地,保护零线(PE)与工作零线(N)共用。
(1)它是利用中性点接地系统的中性线(零线)作为故障电流的回流导线,当电气设备相线碰壳,故障电流经零线回到中点,由于短路电流大,因此可采用过电流保护器切断电源。
TN—C系统一般采用零序电流保护;(2)TN—C系统适用于三相负荷基本平衡场合,如果三相负荷不平衡,则PEN线中有不平衡电流,再加一些负荷设备引起的谐波电流也会注入PEN,从而中性线N带电,且极有可能高于50V,它不但使设备机壳带电,对人身造成不安全,而且还无法取得稳定的基准电位;(3)TN—C系统应将PEN线重复接地,其作用是当接零的设备发生相与外壳接触时,可以有效地降低零线对地电压。
由上可知,TN-C系统存在以下缺陷:(1)当三相负载不平衡时,在零线上出现不平衡电流,零线对地呈现电压。
当三相负载严重不平衡时,触及零线可能导致触电事故。
(2)通过漏电保护开关的零线,只能作为工作零线,不能作为电气设备的保护零线,这是由于漏电开关的工作原理所决定的。
(3)对接有二极漏电保护开关的单相用电设备,如用于TN-C系统中其金属外壳的保护零线,严禁与该电路的工作零线相连接,也不允许接在漏电保护开关前面的PEN线上,但在使用中极易发生误接。
(4)重复接地装置的连接线,严禁与通过漏电开关的工作零线相连接。
TN-S供电系统,将工作零线与保护零线完全分开,从而克服了TN-C供电系统的缺陷,所以现在施工现场已经不再使用TN-C系统。
1.2、 TN—S系统整个系统的中性线(N)与保护线(PE)是分开的。
(1)当电气设备相线碰壳,直接短路,可采用过电流保护器切断电源;(2)当N线断开,如三相负荷不平衡,中性点电位升高,但外壳无电位,PE线也无电位;(3)TN—S系统PE线首末端应做重复接地,以减少PE线断线造成的危险。
(4)TN—S系统适用于工业企业、大型民用建筑。
目前单独使用独一变压器供电的或变配电所距施工现场较近的工地基本上都采用了TN—S系统,与逐级漏电保护相配合,确实起到了保障施工用电安全的作用,但TN—S系统必须注意几个问题:(1)保护零线绝对不允许断开。
否则在接零设备发生带电部分碰壳或是漏电时,就构不成单相回路,电源就不会自动切断,就会产生两个后果:一是使接零设备失去安全保护;二是使后面的其他完好的接零设备外壳带电,引起大范围的电气设备外壳带电,造成可怕的触电威胁。
因此在《JGJ46-88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规定专用保护线必须在首末端做重复接地。
(2)同一用电系统中的电器设备绝对不允许部分接地部分接零。
否则当保护接地的设备发生漏电时,会使中性点接地线电位升高,造成所有采用保护接零的设备外壳带电。
(3)保护接零PE线的材料及连接要求:保护零线的截面应不小于工作零线的截面,并使用黄/绿双色线。
与电气设备连接的保护零线应为截面不少于2.5mm2的绝缘多股铜线。
保护零线与电气设备连接应采用铜鼻子等可靠连接,不得采用铰接;电气设备接线柱应镀锌或涂防腐油脂,保护零线在配电箱中应通过端子板连接,在其他地方不得有接头出现。
1.3、 TN—C—S系统它由两个接地系统组成,第一部分是TN—C系统,第二部分是TN—S系统,其分界面在N线与PE线的连接点。
(1)当电气设备发生单相碰壳,同TN—S系统;(2)当N线断开,故障同TN—S系统;(3)TN—C—S系统中PEN应重复接地,而N线不宜重复接地。
PE线连接的设备外壳在正常运行时始终不会带电,所以TN—C—S系统提高了操作人员及设备的安全性。
施工现场一般当变台距现场较远或没有施工专用变压器时采取TN—C—S系统。
2、TT供电系统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电气设备的外露导电部分用PE线接到接地极(此接地极与中性点接地没有电气联系)在采用此系统保护时,当一个设备发生漏电故障,设备金属外壳所带的故障电压较大,而电流较小,不利于保护开关的动作,对人和设备有危害。
为消除T系统的缺陷,提高用电安全保障可靠性,根据并联电阻原理,特提出完善TT系统的技术革新。
技术革新内容是:用不小于工作零线截面的绿/黄双色线(简称PT 线),并联总配电箱、分配电箱、主要机械设备下埋设的4-5组接地电阻的保护接地线为保护地线,用绿/黄双色线连接电气设备金属外壳。
它有下列优点:1)单相接地的故障点对地电压较低,故障电流较大,使漏电保护器迅速动作切断电源,有利于防止触电事故发生。
2)PT线不与中性线相联接,线路架设分明、直观,不会有接错线的事故隐患;几个施工单位同时施工的大工地可以分片、分单位设置PT线,有利于安全用电管理和节约导线用量。
3)不用每台电气设备下埋设重复接地线,可以节约埋设接地线费用开支,也有利于提高接地线质量并保证接地电阻≤10Ω,用电安全保护更可靠。
TT系统在国外被广泛应用,在国内仅限于局部对接地要求高的电子设备场合,目前在施工现场一般不采用此系统。
但如果是公用变压器,而有其它使用者使用的是TT系统,则施工现场也应采用此系统。
3、 IT系统你的问题不清楚.看是在什么系统下用的.你的保护指的是什么.人.设备.还是系统?.根据现行的国家标准《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的定义,将低压配电系统分为三种,即TN、TT、IT三种形式。
其中,第一个大写字母T表示电源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接地;I则表示电源变压器中性点不接地(或通过高阻抗接地)。
第二个大写字母T表示电气设备的外壳直接接地,但和电网的接地系统没有联系;N表示电气设备的外壳与系统的接地中性线相连。
TN系统:电源变压器中性点接地,设备外露部分与中性线相连。
TT系统:电源变压器中性点接地,电气设备外壳采用保护接地。
IT系统:电源变压器中性点不接地(或通过高阻抗接地),而电气设备外壳电气设备外壳采用保护接地。
1、TN系统电力系统的电源变压器的中性点接地,根据电气设备外露导电部分与系统连接的不同方式又可分三类:即TN—C系统、TN—S系统、TN—C—S系统。
下面分别进行介绍。
1.1、TN—C系统其特点是:电源变压器中性点接地,保护零线(PE)与工作零线(N)共用。
(1)它是利用中性点接地系统的中性线(零线)作为故障电流的回流导线,当电气设备相线碰壳,故障电流经零线回到中点,由于短路电流大,因此可采用过电流保护器切断电源。
TN—C系统一般采用零序电流保护;(2)TN—C系统适用于三相负荷基本平衡场合,如果三相负荷不平衡,则PEN线中有不平衡电流,再加一些负荷设备引起的谐波电流也会注入PEN,从而中性线N带电,且极有可能高于50V,它不但使设备机壳带电,对人身造成不安全,而且还无法取得稳定的基准电位;(3)TN—C系统应将PEN线重复接地,其作用是当接零的设备发生相与外壳接触时,可以有效地降低零线对地电压。
由上可知,TN-C系统存在以下缺陷:(1)当三相负载不平衡时,在零线上出现不平衡电流,零线对地呈现电压。
当三相负载严重不平衡时,触及零线可能导致触电事故。
(2)通过漏电保护开关的零线,只能作为工作零线,不能作为电气设备的保护零线,这是由于漏电开关的工作原理所决定的。
(3)对接有二极漏电保护开关的单相用电设备,如用于TN-C系统中其金属外壳的保护零线,严禁与该电路的工作零线相连接,也不允许接在漏电保护开关前面的PEN线上,但在使用中极易发生误接。
(4)重复接地装置的连接线,严禁与通过漏电开关的工作零线相连接。
TN-S供电系统,将工作零线与保护零线完全分开,从而克服了TN-C供电系统的缺陷,所以现在施工现场已经不再使用TN-C系统。
1.2、 TN—S系统整个系统的中性线(N)与保护线(PE)是分开的。
(1)当电气设备相线碰壳,直接短路,可采用过电流保护器切断电源;(2)当N线断开,如三相负荷不平衡,中性点电位升高,但外壳无电位,PE线也无电位;(3)TN—S系统PE线首末端应做重复接地,以减少PE线断线造成的危险。
(4)TN—S系统适用于工业企业、大型民用建筑。
目前单独使用独一变压器供电的或变配电所距施工现场较近的工地基本上都采用了TN—S系统,与逐级漏电保护相配合,确实起到了保障施工用电安全的作用,但TN—S系统必须注意几个问题:(1)保护零线绝对不允许断开。
否则在接零设备发生带电部分碰壳或是漏电时,就构不成单相回路,电源就不会自动切断,就会产生两个后果:一是使接零设备失去安全保护;二是使后面的其他完好的接零设备外壳带电,引起大范围的电气设备外壳带电,造成可怕的触电威胁。
因此在《JGJ46-88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规定专用保护线必须在首末端做重复接地。
(2)同一用电系统中的电器设备绝对不允许部分接地部分接零。
否则当保护接地的设备发生漏电时,会使中性点接地线电位升高,造成所有采用保护接零的设备外壳带电。
(3)保护接零PE线的材料及连接要求:保护零线的截面应不小于工作零线的截面,并使用黄/绿双色线。
与电气设备连接的保护零线应为截面不少于2.5mm2的绝缘多股铜线。
保护零线与电气设备连接应采用铜鼻子等可靠连接,不得采用铰接;电气设备接线柱应镀锌或涂防腐油脂,保护零线在配电箱中应通过端子板连接,在其他地方不得有接头出现。
1.3、 TN—C—S系统它由两个接地系统组成,第一部分是TN—C系统,第二部分是TN—S系统,其分界面在N线与PE线的连接点。
(1)当电气设备发生单相碰壳,同TN—S系统;(2)当N线断开,故障同TN—S系统;(3)TN—C—S系统中PEN应重复接地,而N线不宜重复接地。
PE线连接的设备外壳在正常运行时始终不会带电,所以TN—C—S系统提高了操作人员及设备的安全性。
施工现场一般当变台距现场较远或没有施工专用变压器时采取TN—C—S系统。
2、TT供电系统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电气设备的外露导电部分用PE线接到接地极(此接地极与中性点接地没有电气联系)在采用此系统保护时,当一个设备发生漏电故障,设备金属外壳所带的故障电压较大,而电流较小,不利于保护开关的动作,对人和设备有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