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休谟问题
休谟的问题及回答
休谟的哲学简介我们从休谟对实体存在的怀疑的解答,来解释休谟的世纪之问。
我们再从休谟对因果关系的质疑的解答,来解释休谟为何不认可感觉印象的根本原因。
休谟正确的证明了物质实体、心灵实体和上帝是不可知的。
他说,我们没有关于实体的知觉,至于知觉之外有无实体存在,那是不可知的。
他认为,我们只有关于性质的观念,对性质依附的“寓所”没有任何知觉。
我们想象不出知觉之外的“物质”存在。
因此,物质实体是不可知的。
同样,对于心灵实体,他也认为我们没有知觉。
我们知觉到的,并不是“自我”这个稳定的心灵实体,而是“那些以难以想象的速度互相接续着的并处于永远流动和运动之中的知觉的集合体”,也就是说,自我意识,其实是对人体内知觉集合的感知。
至于上帝,没有任何事实依据能直接证明它存在,也无法推理出它稳定存在(无所不能的上帝和不存在的上帝,是等价的,是没有意义的,除了可以解释第一推动力以外)。
因此,他认为无法确认实体是知觉的根源,实体不可讨论,知觉根源只能讨论到感觉印象为止。
然而,物质实体虽然不可被“认知”,但是可以被“感知”。
也就是说,物质实体虽然不知道是什么,但是我们能够感觉到它的存在。
而对物质实体的“感知”,是我们认知的基础,是我们对认知做正确or错误判断的最终依据。
此话怎讲?古往今来,很多人对人类认知的真实性怀疑,例如庄周梦蝶,例如缸中之脑等……然而,我们人类有多少人真正怀疑过我们自己认知的真实性?想想,这是为什么?为什么我们都确定肯定一定明白清晰地知道我们的认知是真实的,并且按此行事就不会犯错误?因为,世界是一体的,认知是这一体化的一个过程。
认知包含在世界本身中。
你承认世界的同时就包含了对目前认知方式的认同。
而认知方式如何做到和世界的表现一体或者说一致呢?答案是:相互作用,或者叫影响。
感官和认知对象是同质的,或同构的。
认知的过程,是认知对象的对象(事物)和感官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
要做到这一点,当且仅当二者是相同类时,它们才能相互作用。
休谟的“齐一性”问题
休谟的“齐⼀性”问题
1、归纳推理依赖⼀个假设:我们未检验过的物体将在某些相关的⽅⾯与我们已经检验过的同类物体相似。
这就是休谟所谓⾃然的齐⼀性。
2、休谟认为,归纳的正当性不可能完全从理性上被证明。
3、(1)宇宙并不是齐⼀的,每天都在任意地改变,既然这样⼀个“⾮齐⼀”的宇宙是可能存在的,我们就不可能严格证明⾃然的齐⼀性的正确性。
(2)有⼈说:⾃然的齐⼀性虽不可证明,我们却有可能寄望于找到证明其正确性的经验证据,毕竟,迄今为⽌⾃然的齐⼀性⼀直保持其正确性。
——休谟认为,这观点本⾝就是⼀个归纳推理,所以它本⾝就要依赖⾃然的齐⼀性的假设。
⼀个⼀开始就假定⾃然的齐⼀性的观点,显然不可能被⽤来证明⾃然的齐⼀性的正确。
(3)有⼈认为,问题的关键在概率这个概念上。
——这种回应产⽣了它⾃⾝的问题;这种回应也不被⼴泛的接受。
(4)有⼈,承认归纳不可能在理性上得到辩护,但是主张这⼀点事实上并不成问题。
认为归纳本⾝是否正当是⽆意义的。
(《科学哲学》)。
大卫-休谟的问题例子
大卫·休谟的问题例子大卫·休谟(David Hume)是18世纪苏格兰的哲学家和历史学家,他提出了许多重要的哲学问题和论点。
下面是休谟的一些问题和例子:1.因果关系问题:休谟对因果关系的思考是他哲学思想中的核心之一。
休谟认为,我们只能基于经验观察到的事件之间的关联性来推断因果关系,并没有直接的经验来证明因果关系的存在。
例如,我们观察到太阳升起后天变亮,我们的直观感受会认为太阳的升起是导致天亮的原因。
但从逻辑上来说,我们无法证明太阳升起必然导致天亮。
2.感知问题:休谟对感知的研究也是其重要的贡献之一。
他提出了关于感知和经验的问题。
例如,我们如何知道我们的感知是真实的?我们如何知道我们感知到的事物存在于外部世界中?休谟的观点是,我们对外部世界的感知是基于我们的经验和感觉,但没有什么确凿无疑的证据能够证明我们的感知是绝对准确的。
3.自我问题:休谟对自我或个体存在性的问题提出了质疑。
他认为,自我或个体的概念是我们对连续感经验的镜像,即我们通过感觉和经验来感知一个不断变化的自我。
但在细致的观察下,我们无法找到一个固定、不变的自我实体。
4.印象与理念问题:休谟认为,人的心灵所拥有的所有思维内容都来自印象和理念。
印象是我们感受到的直接经验,而理念则是通过思考和想象来形成的更抽象的概念。
问题在于,我们的理念是如何基于印象构建起来的?我们所拥有的理念是否完全可以归结为我们的印象?这些都是休谟思想中的一些重要问题和例子。
休谟对现代哲学和认知科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研究对于我们理解知识、感知、自我和思维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启示和挑战。
休谟因果关系问题
休谟因果关系问题1. 介绍休谟因果关系问题是苏格兰哲学家大卫·休谟在其著作《人类理解》中提出的一个重要问题。
休谟认为人类对于因果关系的认知是基于习惯和经验的,而非基于理性和推理。
他质疑了我们对因果关系的认知是否具有必然性和普遍性,引发了人们对于因果关系的思考和讨论。
2. 休谟的观点休谟认为,人们对于因果关系的认知是通过观察和经验形成的习惯。
他认为,我们无法通过直觉或推理来证明因果关系的存在,因为我们无法直接观察到因果关系本身。
我们只能通过观察到的事件之间的经验性联系来推断因果关系的存在。
休谟提出了两个关键观点来支持他的理论。
首先,他认为我们对于因果关系的认知是基于我们对过去事件的记忆和经验的。
我们通过观察到的多次相似事件之间的关联性来形成对于因果关系的信念。
例如,我们通过多次观察到火烧木头会导致木头燃烧的事件,形成了火烧木头会导致木头燃烧的因果关系的信念。
其次,休谟认为我们对于因果关系的认知是基于习惯的。
我们通过多次观察到某一事件之后总是紧接着发生另一事件来形成对于这两个事件之间因果关系的信念。
例如,我们通过多次观察到按下电灯开关之后灯就会亮的事件,形成了按下电灯开关会导致灯亮的因果关系的信念。
3. 对休谟观点的批评与回应休谟的观点引发了人们对于因果关系的质疑和批评。
一些哲学家认为,休谟的观点过于悲观,否定了我们对于因果关系的认知能力。
他们认为,虽然我们的认知是有限的,但我们仍然能够通过观察和推理来认知因果关系。
另一些哲学家则认同休谟的观点,认为我们对于因果关系的认知是基于经验的。
他们指出,即使我们能够通过观察和推理来认知因果关系,但这种认知仍然是基于我们对于过去事件的经验和记忆的。
我们无法直接观察到因果关系本身,只能通过观察到的事件之间的关联性来推断因果关系的存在。
4. 休谟因果关系问题的影响休谟因果关系问题对于哲学和科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引发了人们对于因果关系的思考和讨论,推动了科学方法的发展和完善。
《从“休谟问题”的解析到元哲学思考》范文
《从“休谟问题”的解析到元哲学思考》篇一一、引言休谟问题,亦称为“因果问题”或“归纳问题”,自大卫·休谟在其《人性论》中提出以来,一直困扰着哲学家们。
休谟问题主要探讨的是因果关系的客观性和归纳推理的合理性。
本文旨在解析休谟问题,并进一步进行元哲学思考。
二、休谟问题的解析休谟问题的核心在于,我们如何从过去的经验中归纳出未来的规律?或者说,我们如何确定因果关系的客观性?休谟认为,归纳推理并不是一种必然的逻辑推理,而是一种习惯性的思维模式。
换句话说,我们的归纳推理只是基于过去的经验,对未来进行推测。
然而,这种推测并不是绝对的。
因为我们的经验总是有限的,我们不能保证所有的归纳都是正确的。
例如,我们观察到太阳每天都会升起,于是我们归纳出“太阳每天都会升起”的规律。
但这个规律是否具有必然性?如果某天太阳没有升起,我们是否还需要相信这个规律?这些问题让休谟质疑了归纳推理的可靠性。
三、因果关系的探讨在休谟看来,因果关系只是一种心理习惯或联想关系。
这种关系是基于过去的经验,通过反复的联想和习惯形成的。
因此,因果关系并不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实体关系。
那么,我们如何理解因果关系的客观性呢?我们认为,因果关系的客观性并不是由我们主观的思维或经验决定的,而是由自然界或社会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
虽然我们的经验是有限的,但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和实验来发现这些客观规律。
因此,我们应该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运用归纳推理来推测未来的规律。
四、元哲学思考休谟问题不仅是一个哲学问题,也是一个元哲学问题。
它涉及到我们对知识、真理和现实的认知方式。
在休谟看来,我们的知识和信念都是基于经验和习惯的,而不仅仅是理性的推演。
这挑战了传统的形而上学和本体论的观点,使得哲学思考从本质主义的思维方式转向了现象主义的思维方式。
在元哲学层面上,休谟问题引发了我们对知识、真理和现实的反思。
我们应该如何理解知识的来源和本质?我们应该如何理解真理的客观性和相对性?我们应该如何理解现实的本质和意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元哲学思考。
一、休谟问题简述
一、休谟问题简述
休谟问题(Hume's Problem)是由英国哲学家大卫·休谟(David Hume)提出的一个
历史悠久的问题,它反映了认知思想本质的辩论,引起了科学以及哲学界的极大关注。
此
问题是指,无论任何的观察推论,我们有确定的理由相信它,还是我们只能利用数学上的
可能性做出推论而不能有确定性地做推论。
休谟提出这个问题是基于他本人对于显式(explicit)认知的探讨,即对观察结果的
必然推论。
休谟认为,只有遵守数学上的可能性,才能够做出任何的观察推论,而不能用
任何的确定的可靠的方法做出推论。
这就是休谟问题的核心。
这个问题一方面引出了以经验以及数学思想为基础的大卫·休谟的经验主义;另一方面,它也引发了许多对人们思考认知方式与基础的思考。
休谟认为,要有效地理解宇宙,
首先要有确定的认知和概念,而这种确定性的认知只能来源于经验而非理论发明,休谟大
力反对唯物主义者提倡的统一的理论来构建一个唯物的总体认识。
休谟所把握的宇宙认知
乃是从客观世界中去探索客观事实,因而他对对象逻辑上的确定性有着质疑和反对的态度。
休谟此番提出的认知问题,引发了西方哲学界极大的讨论,虽然休谟无法给出一个明
确而正确的答案,但他提出的问题也为实现唯物观切入了一个新的话题,使人们从经验以
及数学思想的角度来探究认知的本质,从而开始了一次引人入胜的实践思考之旅。
休谟问题”效应
休谟问题”效应
休谟问题,也被称为“是”能否推出“应该”的问题,即事实命题能否推导出价值命题。
这个问题在西方近代哲学史上占据重要位置,许多著名哲学家纷纷介入,但终未有效破解。
休谟问题在休谟那里表现为因果问题,即因果联系的必然性问题。
休谟认为,我们关于实际事情的推论是建立在因果关系的基础之上的,因为只有因果关系才使我们超出当下的直接经验获得关于实际事情的知识。
但在他看来,因果联系的必然性既不能得到理性的证明,也不能得到经验的证明。
人们在经验中所能发现的只是原因和结果之间的先后相继、恒常结合,而不是通常所认为的必然联系。
这种两个现象之间的恒常结合使我们在心理上形成了一种习惯:看到一个现象会联想到与之经常相伴的另一个现象,形成我们的因果联系的观念。
休谟解决因果问题是从彻底的经验主义立场出发的。
在他看来,经验中不包含任何理性的成分。
这实际上割裂了感性和理性的辩证关系。
正是由于这种彻底经验主义的局限性,休谟把因果联系归结为根源于人的心理习惯,对因果关系作了非理性主义的解释。
康德哲学试图解决休谟问题。
康德哲学的目的是要重建形而上学,使形而上学成为科学。
为此,必须首先考察人类理性,对纯粹理性进行批判。
这种批判考察使得休谟问题被改造、转换为一个新问题——康德问题。
总的来说,休谟问题的效应解释主要基于休谟对因果关系的质疑和彻底经验主义的立场。
请结合法学研究谈谈对休谟问题的理解
请结合法学研究谈谈对休谟问题的理解
休谟问题是指18世纪苏格兰哲学家大卫·休谟所提出的对因果
关系的质疑。
休谟认为,人们的观念和经验仅仅是对感觉和印象的简单联想,我们没有办法从一连串的事件中抽取必然的因果关系。
从法学的角度来看,休谟问题对法律推理和证明的方法产生了重要影响。
传统上,法律推理通常基于因果关系,即以过去发生的事实为基础,推断未来的结果。
然而,休谟问题的出现挑战了这种基于经验的因果推理方法。
根据休谟的观点,我们的认识和经验仅仅是基于所见所闻和印象的简单联想,因此不能推断必然的因果关系。
在法律实践中,这意味着法院不能简单地依据过去发生的类似事件来推断未来的结果。
相反,法院需要更严格的证据和推理方法来支持他们的决策。
休谟问题还提示我们,法律的解释和应用并不仅仅是基于严格的理性思维,还需要考虑人们的主观观念和经验。
因为人们的观念和经验都是有限的,所以法律的解释和应用也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
因此,对休谟问题的理解对法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它提醒了我们不要过分依赖简单的推理和经验,而应该更加注重严谨的证据和推理方法。
同时,它也使我们意识到法律的解释和应用需要考虑人们的主观观念和经验,以及可能存在的不确定性。
《从“休谟问题”的解析到元哲学思考》范文
《从“休谟问题”的解析到元哲学思考》篇一一、引言在哲学的浩瀚海洋中,有一个著名且极具争议性的问题——休谟问题(Hume's Problem)。
该问题旨在探索人类如何认知并形成知识的普遍性和必然性。
这个问题起源于英国哲学家休谟的著作《人类理解研究》,并引发了后世对知识、信仰和理性等问题的深入探讨。
本文将从休谟问题的解析入手,进一步探讨其背后的元哲学思考。
二、休谟问题的提出休谟问题主要关注的是人类如何从经验事实中推导出普遍必然的结论。
休谟认为,人类的知识和信仰都是基于经验而形成的,而经验只能告诉我们个别事实的重复,却无法证明普遍必然的真理。
这引发了一个重要的问题:我们如何确定那些被普遍接受为真的信念是真正的真理?三、休谟问题的解析对于休谟问题的解析,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认识论和形而上学。
(一)认识论角度在认识论上,休谟问题主要关注的是人类如何从经验事实中获取知识。
休谟认为,人类的思维只能处理经验中的关系,而无法从这些关系中推导出事物的必然性。
换言之,我们不能仅凭观察经验事实就断定某一真理的必然性。
因此,我们需要重新审视我们的知识来源和知识结构,以更好地理解知识的本质和来源。
(二)形而上学角度在形而上学上,休谟问题则涉及到对现实世界的本质和结构的思考。
休谟认为,我们不能从经验事实中推导出事物的本质和结构,因为这些本质和结构是超出了我们的经验范围的。
因此,我们需要更加深入地思考现实世界的本质和结构,以及我们如何认识和理解这些本质和结构。
四、元哲学思考在面对休谟问题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进行更深入的元哲学思考。
这涉及到对人类认知的深度挖掘,对知识的来源、结构和本质的深入探讨。
元哲学思考不仅要求我们反思我们的认知方式和知识结构,还要求我们思考我们如何认识和理解现实世界。
这种思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认知的本质和局限性,以及我们如何更好地获取和应用知识。
五、结论休谟问题是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哲学问题,它涉及到人类如何认知和形成知识的普遍性和必然性。
休谟归纳问题
休谟归纳问题
苏格兰哲学家大卫·休谟(David Hume)是18世纪西方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他对知识、认识论和道德哲学等领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休谟归纳问题涉及到他对认识论和科学方法的思考,他对归纳的限制提出了质疑和挑战。
休谟的归纳问题包括以下方面:
1. 归纳的合理性:休谟认为人们对于归纳推理的合理性存在疑问。
他指出,我们无法通过观察到的一系列特定事件来确立普遍性的规律,因此无法从个别案例中推断出普遍性的规律。
2. 归纳推理的不确定性:他认为,任何归纳推理都是基于过去的经验,而过去的经验并不能确定未来的事件一定会如何发生。
因此,我们无法确定过去的经验是否适用于未来。
3. 归纳的问题:休谟提出了归纳问题的悖论,即无法通过有限的观察来得出普遍性的结论。
他认为,即便某一事件频繁出现并不代表未来一定会继续发生。
4. 经验主义观点:休谟的归纳问题反映了他对经验主义的看法。
他认为,人们的知识来源于感觉和经验,因此认为归纳推理无法从经验中得出普遍性的结论。
休谟的归纳问题引发了对归纳推理的探讨和思考,对科学方法和认识论有着深远的影响,也为后来的哲学家和科学家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逻辑休谟问题
逻辑休谟问题
休谟的逻辑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归纳推理和因果关系。
1. 归纳推理问题:休谟提出了归纳推理的问题,称为归纳之谬。
他认为,通过观察和经验得出的一般性结论并不能确保其真实性。
例如,如果我们只看到白天太阳升起和晚上太阳落下的观察,我们可能错误地得出结论说太阳每天都在运动。
这种归纳推理的问题在于我们无法观察到所有情况,因此结论可能是不准确的。
2. 因果关系问题:休谟对因果关系的研究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
他认为,我们无法通过观察到的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来确定必然性。
例如,我们可以观察到一根火柴摩擦后产生火焰,但我们无法确定摩擦引起火焰的必然性,只能说它们在过去的经验中频繁地发生。
休谟的观点挑战了因果关系的确定性,这引发了许多哲学和科学上的讨论。
总之,休谟的逻辑问题主要涉及归纳推理和因果关系的合理性和确定性。
他的观点对于逻辑和科学方法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使人们对于归纳和因果关系的思考更加谨慎和明晰。
浅析休谟因果问题
浅析休谟因果问题摘要休谟作为经验主义的集大成者,他把从培根、洛克以来的经验主义理论加以极端化,对形而上学问题进行了批判。
他的分析主要集中在知识领域,休谟认为因果关系的基础是人的习惯性联想。
休谟继承了英国经验论的传统,但他不满足于洛克和贝克莱。
他认为,既然人所认识的是自己的印象,那就无权断定物质实体或精神实体的存在,感觉或印象并不提供外界事物存在的根据,我们对于外界事物也没有直接的经验。
既然已经肯定一切认识都来自经验,那就只能得出结论,我们所能认识的只是经验现象,而一切超出经验现象的东西是否存在,我们一点也不知道。
休谟认为,应该拒斥一切超验的形而上学问题和实体。
在因果关系上,他认为,既不存在绝对必然的形而上学的因果关系,也不存在普遍有效的事实因果关系。
关键词:休谟因果观习惯联想一、休谟对传统因果观念的诘难对于休谟的整个哲学体系而言,因果关系理论占有核心地位。
休谟的哲学认识论中最有价值的部分是他的因果关系理论,或者根据他的划分,就是关于或然性知识的学说。
在西方哲学史上自亚里士多德以来对因果关系理论第一个做详细论证的哲学家就是休谟。
休谟关于因果关系问题的讨论是从知识的分类开始的。
休谟将人类知识分为两类:一类是具有直观和演绎确定性的知识或称“观念的关系”方面的知识;另一类是以经验推理为特征的或然性知识,或称“实际的事实”方面的知识。
他把经验论哲学贯彻到底,一方面反复强调人们关于因果关系的知识,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是由先验的推论得来的,而是凭借于经验得来的;另一方面因果关系的知识又是怎样在经验的基础上产生的,人们又是凭什么把经验过的事情扩展到未经验过的事情呢?由因推果还是由果推因呢?休谟的回答是:因果关系只不过是思想中的习惯性联想。
英国经验论者从培根一直到洛克都把因果规律看做是必然的。
培根对于由经验归纳所获得的知识的真理是坚信不移的,洛克持相同的观点,认为凡事必有原因,这是为我们的经验所证实的。
在经验观察中我们根本得不到原因与结果这种产生与被产生的关系。
“休谟问题”的析构知识论探究
“休谟问题”的析构知识论探究休谟问题是关于经验和认识之间的关系的问题,休谟在他的著作《人类理解论》中提出了一个观点,即所有的知识都来自于经验,但是这个观点也引出了一个问题,即我们怎么知道我们的经验就是真实的呢?这个问题被称为休谟问题。
为解决这个问题,一些哲学家提出了析构知识论的探究。
本文将就休谟问题进行析构知识论的探究,并举出五个例子的方式展开论述,以证明析构知识论的合理性。
一、知识的来源是什么?对于休谟问题,最容易用来解决的方法就是把知识的来源进行分解。
如果我们相信人类的知识都来自于经验,那么我们就需要看一看这个经验到底是怎么产生出来的。
一个人的经验来自于他自己的感官和经历,每个人的经验都是独一无二的。
例如,我们看到的颜色可能和别人的不一样,我们的感受也可能有所不同。
这个事实表明,我们的经验是被塑造的。
我们看到的东西仅仅是我们渊源于外界的信息的体现,这个信息被我们的大脑加工,以便我们能够识别、理解和运用它。
显然,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的转换和过渡,其中必然会产生一些误差。
二、知识的可信度如何确保?“知识”这个词本身涵盖了一系列的概念,例如真实、可信、可靠性和有效性。
如果我们认为人类的知识是根据经验获得的,那么我们要问的问题就是知识的可信程度如何得到保障。
我们的知识主要靠我们自己的经验来获得,而这个经验就是我们的感觉和感受,包括视觉、触觉、听觉、味觉和嗅觉等等。
这些感觉在传递过程中容易出现误差,可能会被扭曲或改变。
例如,我们可能会被光的折射所误导,因而看到一个东西的位置不一定与它的实际位置相同。
同样地,我们的感官可能会受到周围环境和其他情况的影响,从而导致我们对某个事物的判断产生误差。
三、知识产生过程中存在的其他问题是什么?除了上述问题,知识的产生过程中还存在着其他一些问题。
例如:1、语言和符号:我们使用语言和符号来传达和分享我们的经验和知识,但是这些语言和符号本身也可以被误解或误导。
2、记忆:我们的经验和知识必须依赖于我们的记忆,但是记忆也可以遗漏或失真。
“休谟问题”的析构知识论探究
“休谟问题”的析构知识论探究“休谟问题”或被看作因果关系或因果观念问题,或被认作归纳合理性问题,或被看成“是与应当”或“事实与价值”的关系问题。
经过原典梳理和逻辑论证可以发现,建之于经验论基础上的休谟人性哲学所要问的核心问题是“所有从经验所得结论的依据是什么?”其实质是在追问经验扩展式推论的依据。
这个问题向我们揭示了经验推论的有限性和人类认知找不到充分理性依据的困境。
“休谟问题”是西方哲学从探究人类认知的对象与来源转向探究人类认知形式及其实践的导火索,休谟的人性哲学体系则是这种“转向”的开端与转折点,是西方哲学从古典到现代转折的关键环节,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
哲学作为理性地系统探究人类求知本性及其一般问题的学科,知识论是其最内在的本质部分。
在述评哲学史上对“休谟问题”的经典知识论解答方案和解答路径的基础上,论文借鉴进化认识论和社会生物学一些认知理论成果,通过批判整体论的两个教条,提出了“析构”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观念,把“析构”作为“是其所是”的世界及其中的事态或事物“成其所成”的基本方式。
“绝对同一”就是世界及其中的事态或事物的“是其所是”。
构建析构知识论逻辑系统后,论文进一步阐明了作为现实自然语言思维的一种有效工具形式的“析构蕴含”,能够表达认知对象析构于事态的结构关系,符合我们人类推论实际形式。
通过把休谟列出的“同一”、“类似”、“数量和数目”、“任何质的程度”和“对立”关系,以及事态间的所谓“因果关系”归为“相对同一”的“类似”关系,表明了重点考察现实中“相对同一”的析构知识论对这些哲学关系的集中解释和处理能力。
在探寻“休谟问题”及其实质的解答过程中,以“析构知识论”为理论框架,吸取“后生规则”等当代进化认识论和社会生物学理论的成果,阐明了经验扩展式推论是“绝对同一”析构于事态时空结构中而“相对同一”地不断析构形成与发展的适应性认知方式。
这种“精适”的认知方式可以在新条件和审视结果作用下调整自己,形成新的具有“后生性”的“精适”规则和方法。
归纳逻辑休谟问题的具体内容
归纳逻辑休谟问题的具体内容休谟问题是哲学中一个经典的问题,涉及到归纳推理的合理性和科学方法的可靠性。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介绍休谟问题的具体内容。
一、什么是休谟问题休谟问题最早由苏格兰哲学家大卫·休谟提出,他认为归纳推理并不具有严密的逻辑基础,因此无法证明任何科学定律的真实性。
这一观点对科学方法和知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引发了哲学界长期的争论。
二、归纳推理与演绎推理为了更好地理解休谟问题,我们需要先了解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两种逻辑推理方式。
1. 归纳推理:从个别事实出发,通过总结归纳得到普遍规律。
例如:“所有人都会死亡”这一结论就是通过多次观察死亡现象得出的。
2. 演绎推理:从已知前提出发,通过逻辑演绎得到结论。
例如:“所有人都会死亡”和“张三是人”这两个前提可以得出“张三会死亡”的结论。
三、休谟问题的核心观点休谟问题的核心观点是:归纳推理不能作为科学知识的基础。
休谟认为,从有限的个别事实中总结出普遍规律并不能证明这些规律的真实性,因为我们无法保证未来的事实会不会与过去不同。
例如,我们可以观察到所有天鹅都是白色的,但这并不能证明所有天鹅都是白色的。
因为我们无法排除可能存在一种非白色的天鹅,而我们还没有发现它们。
四、对休谟问题的回应休谟问题引起了哲学界长期争论和思考,也有许多哲学家提出了自己对于这一问题的看法。
1. 康德对休谟问题做出了回应。
他认为,虽然归纳推理不能得到必然性结论,但可以得到有限性结论。
也就是说,在特定条件下,归纳推理可以得到一定程度上可靠的结论。
2. 波普尔则提出了“反证法”的思想。
他认为,在科学研究中,我们不需要证明某个理论是正确的,而只需要通过反证法来排除错误理论即可。
3. 哈克尔则认为,科学知识并不是通过归纳推理得出的,而是通过实践和经验积累得到的。
他认为,科学家需要不断进行实验和观察,从而逐步发现规律和定律。
五、休谟问题的影响休谟问题对于科学方法和知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
休谟问题例子
休谟问题例子
摘要:
1.休谟问题的定义和背景
2.休谟问题的主要内容
3.休谟问题的例子
4.休谟问题的影响和解决尝试
正文:
一、休谟问题的定义和背景
休谟问题是由18 世纪英国哲学家大卫·休谟提出的一个哲学难题,主要涉及因果关系和认知问题。
在休谟的时代,人们普遍认为,人类认知世界的方式是建立在因果关系的基础之上的。
然而,休谟对此提出了质疑,他认为人类认知的基础并不稳固,因为我们无法通过感官直接感知到因果关系。
二、休谟问题的主要内容
休谟问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1.因果关系的怀疑:休谟认为,人类感官所接收到的信息只是各种印象的集合,我们无法通过这些印象直接感知到因果关系。
因此,所有的因果关系都是人类心智的建构,而非真实的存在。
2.认知问题的提出:由于因果关系的怀疑,休谟进一步质疑人类认知的真实性。
他认为,我们所有的知识和信仰都是基于经验,但这些经验都是不可靠的。
因此,我们无法确定任何知识的真实性。
三、休谟问题的例子
一个经典的休谟问题的例子是关于“火”的认知。
当我们看到火焰时,我们会认为火焰是火的表现,因此火焰和火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然而,休谟指出,我们无法直接感知到这种因果关系,我们只能感知到火焰和火的印象。
因此,我们无法确定火焰和火之间是否真的存在因果关系。
四、休谟问题的影响和解决尝试
休谟问题对哲学、科学和认知科学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许多哲学家和科学家都试图解决这个问题,例如康德、黑格尔、皮尔士等。
他们提出了各种理论和方法,试图解决休谟问题,包括建立新的认知模型、引入先验知识等。
《从“休谟问题”的解析到元哲学思考》范文
《从“休谟问题”的解析到元哲学思考》篇一一、引言休谟问题,亦称为“因果问题”或“归纳问题”,自大卫·休谟提出以来,一直是哲学领域中备受关注的重要议题。
休谟在批判传统形而上学的基础上,对因果关系的客观性提出了质疑,引发了关于归纳逻辑、知识基础和理性界限的深入思考。
本文将从休谟问题的解析入手,进一步探讨其背后的元哲学思考。
二、休谟问题的解析休谟问题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归纳逻辑的合理性;二是因果关系的客观性。
1. 归纳逻辑的合理性休谟认为,归纳逻辑并非一种必然的推理方式,而是基于经验总结的一种习惯性推理。
他指出,我们无法从过去的经验中得出必然的结论来预测未来,因为归纳逻辑所依赖的只是过去的经验事实,而无法证明未来必然会发生什么。
因此,归纳逻辑的合理性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 因果关系的客观性休谟进一步质疑了因果关系的客观性。
他认为,我们所谓的因果关系实际上只是一种心理上的联想和习惯。
虽然我们通常认为某些事件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但这只是一种主观的判断和认知,而非客观的存在。
因此,休谟对因果关系的客观性提出了质疑。
三、元哲学思考休谟问题的提出,引发了关于知识基础、理性界限和真理本质的深入思考。
这种思考逐渐发展成了一种元哲学的研究方法。
元哲学是指对哲学本身的反思和研究,它关注的是哲学研究的方法、范围和目的等基本问题。
从休谟问题出发,我们可以进行以下几方面的元哲学思考:1. 知识基础与真理标准休谟问题引发了关于知识基础和真理标准的思考。
传统的形而上学认为,我们可以通过理性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而得出真理。
然而,休谟却认为我们的知识只是基于经验的习惯性联想,无法达到真正的真理。
因此,我们需要重新审视知识的基础和真理的标准,思考如何建立更加可靠的知识体系。
2. 理性界限与感性认知休谟问题也引发了关于理性界限与感性认知的思考。
理性是我们认识世界的重要工具,但它的作用并非无所不能。
在面对一些复杂的问题时,我们需要借助感性认知、直觉和经验等来辅助理性思考。
从“休谟问题”的解析到元哲学思考
从“休谟问题”的解析到元哲学思考休谟问题是哲学中一个重要的思考,也是经验哲学中一个很有价值的思考问题。
休谟的思考是基于他的经验哲学思想而产生的,他认为人们获得知识,不是通过道理的推演,而是通过经验的积累,这也就是经验主义的基本思想。
但是人类的经验是有限的,如果只凭经验解决问题,很容易出现错误的结论,这就是休谟问题所在的地方,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对元哲学进行思考,这篇文章只是探讨了一小部分关于休谟问题的思考和元哲学思想,希望能够引起读者的关注。
一. 休谟问题的解析休谟问题的出现是因为他认为所有的概念都来源于经验,而人们又往往在推理和思考的过程中使用了一些超出经验范畴之外的概念。
例如我们讨论颜色,红是红色,这是很显然的,这种判断是经验判断,然而我们还会提出红色是属于光谱的,这就需要在红色这个概念上添加超经验的东西,这在经验主义者看来是不可接受的。
那么我们如何证明这个概念是正确的呢?这就是休谟问题的真正含义所在,即超出经验范畴的概念是否能够被证明。
二. 休谟问题的反思休谟问题的反思主要是要解决经验主义不能成为绝对的真理的问题,因为人类所认识的东西是非常有限的,如果只凭经验,就很难验证一些复杂和超出现实范畴的事物,而且我们还过于偏执于经验,这容易导致一种知识的困境。
因此我们需要重新审视人类认识的方式,寻找非经验主义的知识获取方式,这就需要用到元哲学的思考。
三. 元哲学的思考元哲学是哲学的一种高级形态,它是对哲学本身的思考,它试图寻找哲学的本质和哲学在现代科学中的地位。
元哲学挑战了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同等重要的地位,认为人类的认识方式是多方面的。
用元哲学的思想去思考休谟问题,就会有新的发现。
四. 元哲学的思考和休谟问题的联系元哲学的思考和休谟问题的联系是在于它试图重新审视人类的知识获取方式,提供新的工具,来辅助我们理解那些超出经验范畴的事物。
1.休谟问题是对经验主义的一种试探,而元哲学试图挑战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的同等重要性,它指出人类是存在着非经验的知识获取方式的;2.休谟问题是指超出经验范畴的事物如何被证明,元哲学的思考则是提供一种新的认识方式,不再把经验作为唯一的知识形式,以其他认识方式助力解决超出经验范畴的问题;3.休谟问题虽然无法在经验范畴之内得到解决,但这并不意味着只有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是认识的两个重要来源,元哲学的化身是通过拓展人们的思考范畴来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另一种可能性;4.由于经验被放低,元哲学又成了哲学上的反思,它因此成为一种工具,在辅助我们理解那些超出经验范畴的问题上变得尤为重要,对于休谟问题的解决帮助与日俱加;5.元哲学的这种说法是否成立,需要进一步的讨论,但这种思考方式提供了新的思考可能,帮助我们找到新的概念和工具来理解人类不能完全解释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析休谟问题一、对休谟的简要介绍大卫·休谟(David Hume,1711年4月26日-1776年8月25日下午4点钟)是苏格兰的哲学家、经济学家、和历史学家,他被视为是苏格兰启蒙运动以及西方哲学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虽然现代对于休谟的著作研究聚焦于其哲学思想上,他最先是以历史学家的身分成名。
他所著的《英格兰史》一书在当时成为英格兰历史学界的基础著作长达60至70年。
历史学家们一般将休谟的哲学归类为彻底的怀疑主义,但一些人主张自然主义也是休谟的中心思想之一。
研究休谟的学者经常将其分为那些强调怀疑成分的(例如逻辑实证主义)、以及那些强调自然主义成分的人。
休谟的哲学受到经验主义者约翰·洛克和乔治·贝克莱的深刻影响,也受到一些法国作家的影响,他也吸收了各种英格兰知识分子如艾萨克·牛顿、法兰西斯·哈奇森、亚当·斯密等人的理论。
二、休谟的生平休谟汲取了洛克和贝克莱哲学中的纯正的经验主义要素,并又排出了他们思想中形而上学的内容,给了经验主义最清楚、严格的阐释。
休谟1711年生于爱丁堡,其父母都是苏格兰人。
他早年的兴趣是文学,这种兴趣使他不会按照家里的意愿去做一名律师。
休谟对一切增进自己文学才干以外的事都显得不屑一顾。
相较于他的第一本书《人性论》所受到的冷遇而言,他的第二本书《道德政治论》是较为成功的。
休谟还参加政治生活,1763年他作为英国大使的秘书到了法国。
他的书让他在欧洲大陆声名广传,而卢梭正是他在欧洲大陆的朋友之一。
休谟想要运用物理学的方法建立一门人性科学,最后却发现,使用科学方法来描述人的思维机制是不可能的。
他早先对理性的信仰最终导致了怀疑主义,因为他发现认得思维范围是多么的有限。
三、休谟的主要哲学思想1.因果问题大多数人都相信只要一件事物伴随着另一件事物而来,两件事物之间必然存在着一种关联,使得后者伴随前者出现。
休谟在《人性论》以及后来的《人类理解论》中反驳了这个理论,他指出虽然我们能观察到一件事物随着另一件事物而来,我们并不能观察到任何两件事物之间的关联。
而依据他怀疑论的知识论,我们只能够相信那些依据我们观察所得到的知识。
休谟主张我们对于因果的概念只不过是我们期待一件事物伴随另一件事物而来的想法罢了。
“我们无从得知因果之间的关系,只能得知某些事物总是会连结在一起,而这些事物在过去的经验里又是从不曾分开过的。
我们并不能看透连结这些事物背後的理性为何,我们只能观察到这些事物的本身,并且发现这些事物总是透过一种经常的连结而被我们在想像中归类。
”也因此我们不能说一件事物造就了另一件事物,我们所知道的只是一件事物跟另一件事物可能有所关联。
休谟在这里提出了“恒常连结”(constant conjunction)这个词,当我们看到某件事物总是“造成”另一事物时(比如因为被蛇咬了,所以中毒了),我们所看到的其实是一件事物总是与另一件事物的“恒常连结”。
因此,我们并没有理由相信一件事物的确造成另一件事物,两件事物在未来也不一定会一直“互相连结”。
我们之所以相信因果关系并非因为因果关系是自然的本质,而是因为我们所养成的心理习惯和人性所造成的。
2.归纳问题在《人类理解论》一书中,休谟主张所有人类的思考活动都可以分为两种:追求“观念的连结”(Relation of Ideas)与“实际的真相”(Matters of Fact)。
前者牵涉到的是抽象的逻辑概念与数学,并且以直觉和逻辑演绎为主;后者则是以研究现实世界的情况为主。
而为了避免被任何我们所不知道的实际真相或在我们过去经验中不曾察觉的事实的影响,我们必须使用归纳思考。
而休谟出版了《人性论》之后,成为了康德最喜欢的攻击对象之一。
归纳思考的原则在于假设我们过去的行动可以做为未来行动的可靠指导(这有时又被称为自然划一原则—uniformity of nature),举例而言,如果依据过去的经验太阳总是从东边升起而从西方落下,那么归纳推理就会告诉我们太阳在未来可能还是会从东边升起而从西方落下。
但我们又要怎么解释我们有能力做出这样的推论呢?休谟主张我们不可能将我们的思考能力解释为理性的产物,因为理性只有可能是从两种方式得来,而这两者都不可能做为我们推理思考的根基:论证的或直觉的:这样的思考在基本上是先验的,我们不能以先验的知识证明未来就会和过去一致,因为(在逻辑上)可以思考而出的明显事实是世界早已不是一致的了。
休谟在这里并没有清楚分出整体上的自然划一原则与某个“特定的”划一原则的差异。
一个哲学家或许可以主张(或许就是康德那一派)在事实上我们的确很难想像世界竟不是以“某种”形式一致运作;然而休谟在这里所提出的关键是,即使是自然运作中任何“特定的”划一原则,也都有可能在未来停止运作。
因此我们不能将归纳思考根基在先验的知识基础上。
3.心灵的内容休谟说,没有什么看起来比人的思维更加无拘无束了,因为想象力能够毫无困难地设想最离奇古怪和最不合情理的幻象,如飞马和金山之类的。
但是休谟认为,虽然心灵看来具有这种广阔的自由,它“实际上却是被限制在了非常狭窄的界限内”。
归根到底,心灵的全部内涵都可以被归结为感官和经验所给予我们的材料,这些材料被他称为“知觉”。
休谟认为心灵的知觉有两种形式:“印象”和“观念”。
印象和观念构成了心灵的全部内容,印象即原始的知觉(我们所体验到的一切),观念即对原始印象的不那么生动的翻版(回忆中的印象)。
休谟认为没有印象就不可能有观念,因为观念是印象的衍生品。
但是,也不是每一个观念都反映了一个与之精确相应的印象,例如飞马和金山。
当我们思考到一匹飞马时,我们的想象力结合了两个印象:马和翅膀,而这两个印象是确实存在的,只是在意识中被我们重组了。
休谟甚至也以此来检验上帝的观念,并得出这样的结论:它(上帝)是由于我们对自己心灵活动的反省把我们从人那里经验到的善与智慧等品质作了“无限推论”而产生的。
4.伦理学许多人认为,道德是需要被确定为永恒和绝对的,而休谟却把道德的整个规划都建立在人的不稳固的机能和情感中。
休谟最先在《人性论》讨论到了伦理学,他在后来一篇名为《道德原理研究》的短文中进一步阐述了他的理论。
休谟的研究完全是根基于经验主义之上,他并没有试图告诉读者道德应该是要怎么样,而是告诉读者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是怎么进行道德判断的。
在提出了许多例子后,休谟总结认为大多数(虽然不是所有的)被我们认可的行为都是为了增进公共利益的。
这是否代表着我们都是单纯根据利益进行道德判断呢?与另一位经验主义者托马斯·霍布斯不同的是,休谟主张在事实上并非全然如此。
休谟抛弃了霍布斯在心理上的利己主义,除了考虑到私利以外,休谟认为我们也能够被我们自身对其他人的同情所驱动,这种同情能够让我们向其他人施予并非出于自私的照顾和关心,也就是现代学者所称呼的利他主义感情。
休谟主张我们并不可能单纯依靠理性做出道德判断,我们的理性只能够处理实际情况并且从中获取结论,但假设其他情况不变,这样的理性并不能协助我们做出选择,只有我们的感情才能够告诉我们哪个选项最值得我们实践。
而我们以同情为基础建立的感情能够驱使我们追求非私利的目标,例如增进其他人的利益。
从休谟以及另一名同情理论家亚当·斯密来看,“同情”一词代表的不只是对于其他人的关怀。
对休谟而言同情是一种人们用以传达并分享感情的基础,正面和负面的感情都包含在内。
从这个角度来看同情也就类似于现代心理学家和哲学家所谓的“移情”(empathy)。
在发展这种以同情为基础的道德情感理论的同时,休谟也抛弃了他的前辈法兰西斯·哈奇森所提出的神授道德感理论,改提出了一种以自然主义和道德心理学为基础的道德理论。
休谟否定将道德架构在理性之上的理论在现代通常被视为是反现实主义道德观的主要根基。
四、休谟问题休谟问题主要是指因果问题和归纳问题。
我们一向对经验式推理抱有不自觉的信心,因为它对于因果关系的解释已足以令我们接受。
而休谟现则在向根深蒂固的主流观念发起冲击,人们才发现自己对于经验事实的因果关系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一个非常规的提问将几千年来的因果认识的缺陷暴露得一览无余。
作为真正读懂休谟问题的康德来说,尤其感受到了休谟问题对西方哲学的强大冲击力:“自从洛克《人类理解论》和莱布尼茨《人类理解新论》出版以来,甚至尽可能追溯到自从有形而上学以来,对于这一科学的命运来说,它所遭受的没有什么能比休谟所给予的打击更为致命的。
”!休谟提出,人们的理智有没有“能不借助于任何对外部事物的感觉经验而仅凭理智就从原因中必然性的推出结果”的能力?他的答案是否定的。
休谟问题的提出颠覆了人们思维的固有模式,并且这个问题的解决难度极大,似乎是在向人类提出一个无法完全合理地解释的永恒难题。
因此,也存在许多对休谟问题的错误理解。
苏格兰常识学派的代表人物黎德在评价休谟问题说,这个理论的主要之点是休谟无批判地从洛克和贝克莱那里接受下来的。
他认为休谟无非是把洛克和贝克莱的原则贯彻下去,不顾一切地追求怀疑主义。
按照这种观点,休谟问题之所以提出,无非是他的怀疑主义方法合乎逻辑地运用的结果,或者说是对因果关系之普遍必然性的怀疑只是对客观世界怀疑的自然延伸,既然客观世界的存在都成为疑问,那么内含于客观世界的因果的普遍必然性更没有存在的资格了。
如此看来,休谟问题不应该对西方哲学产生巨大冲击力,也不应该受到哲学家重视,但历史事实恰恰相反。
对于指责休谟否定因果关系普遍必然性的观点,还是让休谟自己来说明他的本意:“我只是坚持说,我们确信那种命题的虚假既不是出于直观,也不是出于演证,而是出于另一个来源。
对于‘恺撒存在过’、‘有一个西西里岛’那样一些命题,我断定,我们没有演证,也没有直观的证据,那么,你能推论说我否认这些命题的真实性或确实性吗?有很多不同种类的确实性,而其中有些可能不像演证的确实性那么规则,却是可以满足于人心的。
当一个有理智的人误解了我们意思时,我承认是很恼火的,不过这只是对我自己的,因为我表达我自己的意思如此拙劣,以致使人误解。
”休谟之语告诉我们,他并不怀疑因果关系的普遍必然性,在这方面他的观点与常识是一致的。
他所怀疑的,是人们赖以形成因果关系的知识的依据。
在他看来,人们普遍对因果关系抱以信心是出于经验式推理,这一点休谟清醒地认识到了,而他恰恰是要对信心的依据提出挑战。
休谟原创性地开辟了考察因果关系的全新角度,紧紧抓住因果关系之普遍必然性的依据,将之逼入困境,这是休谟问题所以能在西方哲学史上熠熠生辉的道理。
休谟问题及休谟的解决像一颗重磅炸弹,在西方哲学长链中炸开了一个巨大的缺口,休谟对因果关系的拷问和解决对西方哲学认识论同时产生了建设性和破坏性两方面影响。
建设性的意义在于:休谟问题改变了人们对因果关系一贯持有的观念,引导人们向因果关系的根基处探索,并因此引发了一系列哲学问题,它的正面意义一直延伸到当代哲学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