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名人勤奋取得成功的事例.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代名人勤奋取得成功的事例
成功需要勤奋。勤奋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美德,无数与勤奋有关的事例历来为人们称道。我精心为大家搜集整理了近代名人勤奋取得成功的事例,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近代名人勤奋取得成功的事例篇1
魏源是近代史上杰出的思想家、改革家、史学家、地理学家和文学家。人们常常称赞他博古通今、造诣精深。人们所不知道的,是与他同时代的另一位英才。
再高几厘米就会倒塌这位英才的名字叫石昌化。
魏源15岁在县试中,认识了小他一岁的竞争对手石昌化。主考官发现这两人年龄虽小,文章都属上佳。因为难分伯仲,便将他俩同时"拔置前茅,赞为双璧"。第二年,魏源和石昌化又同时参加了"府试",分别获得冠军、亚军。
魏源能成功,绝对是"梅花香自苦寒来"。他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甚至因为在书房里待得太久,连自己家的仆人都认不出来了。
石昌化在认识魏源后,感到自己的见识与学问与魏源还有一段差距。一心争强好胜的他开始琢磨,自己该如何缩短差距,赶上魏源呢?
石昌化开始给自己加码:魏源读书读到三更,那我就读到五更。魏源读到五更,那我就通宵熬夜。如此拼命的他没想到,
"梅花没香苦寒枯"。由于过分刻苦,石昌化患风寒引发痨病,进而呕血。
身体垮了,学业也就无从继续,这个早年与魏源站在同一起跑线的神童,因为过分苛求自己,失去了参加殿试的机会,"以病剧而不得与魏同捷"。
魏源不努力,绝对成不了魏源,石昌化过于努力,却只成为历史上的一个无名小卒。
你知道大树最高能长多高吗?科学家说,一棵大树再怎么具有生命力,也只能长到2米到130米,不是大地撑不起它,而是它自己撑不起自己。在130米的极限,再长一米,甚至哪怕几厘米,都可能自己压垮自己,轰然倒塌。其实在人生中,读书、工作、理想都是如此。要十分努力,却不可超出自己的能量极限,尤其不能把别人的高度当成自己一定要达到的高度,否则往往不成功,却逼苦了自己。
近代名人勤奋取得成功的事例篇2:诺贝尔
1864年9月3日这天,寂静的斯德哥尔摩市郊,突然爆发出一连串震耳欲聋的巨响,滚滚的浓烟霎时间冲上天空,一股股火苗直往上窜。仅仅几分钟时间,一场惨祸发生了。当惊恐的人们赶到出事现场时,只见原来屹立在这里的一座工厂已荡然无存,无情的大火吞没了一切。火场旁边,站着一位30多岁的年青人,突如其来的惨祸和过度的刺激,已使他面无血色,浑身不住地颤抖着——这个大难不死的青年,就是后来流芳百世的大化
学家诺贝尔。
诺贝尔眼睁睁地看着自己所创建的硝化甘油炸药的实验
工厂化为灰烬。人们从瓦砾中找出了5具尸体,其中一个是他正在大学读书的、活泼可爱的小弟弟,另外4人也是和他朝夕相处的亲密的助手。烧得焦烂的5具尸体,令人惨不忍睹。
诺贝尔的母亲得知小儿子惨死的噩耗,悲痛欲绝。年老的父亲因太受刺激引起脑溢血,从此半身瘫痪。然而,诺贝尔在失败和巨大的痛苦面前却没有动摇。
惨案发生后,警察当局立即封锁了出事现场,并严禁诺贝尔恢复自己的工厂。人们像躲避瘟神一样避开他,再也没有人愿意出租土地让他进行如此危险的实验。
这一连串挫折并没有使诺贝尔退缩。几天以后,人们发现,在远离市区的马拉仑湖上,出现了一只巨大的平底驳船,驳船上并没有什么货物,而是摆满了各种设备,一个青年人正全神贯注地进行一项神秘的试验。他就是在大爆炸后被当地居民赶走了的诺贝尔!
大无畏的勇气往往会令死神也望而却步。在令人心惊胆颤的实验中,诺贝尔没有连同他的驳船一起葬身鱼腹,而是经过多次试验,他发明了雷管。雷管的发明是爆炸学上的一项重大突破。接着,他又在德国的汉堡等地建立了炸药公司。
一时间,诺贝尔生产的炸药成了抢手货,源源不断的订货单从世界各地纷至沓来,诺贝尔的财富与日俱增。
然而,获得成功的诺贝尔并没有摆脱挫折。
不幸的消息接连不断地传来:在旧金山,运载炸药的火车因震荡发生爆炸,火车被炸得七零八落;德国一家著名工厂因搬运硝化甘油时发生碰撞而爆炸,整个工厂和附近的民房变成了一片废墟;在巴拿马,一艘满载着硝化甘油的轮船,在大西洋的航行途中,因颠簸引起
爆炸,整个轮船全部葬身大海......。
面对接踵而至的灾难和困境,诺贝尔没有被吓倒,没有被压垮,更没有一撅不振,他身上所具有的毅力和恒心,使他对已选定的目标义无返顾,坚忍不拔。在奋斗的路上,他已习惯了与死神朝夕相伴。
诺贝尔把挫折踩在了脚下,赢得了巨大的成功。他一生共获专利发明权355项。他用自己的巨额财富,创立的诺贝尔科学奖,被科学界视为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誉。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在为人生的理想不懈地奋斗,但一旦遇到挫折和不幸,我们极易选择放弃和退缩,那将一事无成。诺贝尔说:"坚忍不拔的勇气是实现目标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条
件!"
近代名人勤奋取得成功的事例篇3:陈景润认真读书
陈景润小时候经常和哥哥姐姐一起玩捉迷藏。不过,陈景润捉迷藏时有点特别。他常拿着一本书,藏在一个别人不容易发现的角落或桌子底下,一边津津有味地看书,一边等着别人来"
捉"他。看着看着,他就忘记了别人,而别人也忘记了他。
上学期间,陈景润酷爱数学。当老师讲解数学题时,他总是集中精神认真听讲。课后布置的习题他也认真去做。陈景润在解题的过程中得到了无限乐趣。数学是心智的比试和较量。陈景润对于解题,向来不吝惜时间和精力。陈景润不懂就问,别看他平时沉默寡言,但向老师请教时却毫不羞涩和胆怯。他的求教方式很特殊:看到老师外出或者老师从高中部到初中部去,他就紧追上去,和老师一起走一段路,并且一边走,一边问问题。
陈景润在福州英华中学读书时,有幸聆听了清华大学沈元教授的课。沈元教授给同学们讲了世界上一道数学难题:"大约在220xx年前,一位叫哥德巴赫的德国数学家提出‘任何一个偶数均可表示成两个素数之和’,简称
‘1+1’的理论。但他一出生也没有证明出来,哥德巴赫带着一生的遗憾离开了人世,却留下了这道数学难题。长久以来,‘哥德巴赫猜想’之迷吸引了众多的数学家,但始终没有结果,并成为世界数学界一大悬案。"沈元教授把"哥德巴赫猜想"作了个形象的比喻,他把数学比喻成自然科学的皇后,把"哥德巴赫猜想"比喻成皇后皇冠上的明珠!沈元教授讲解的"哥德巴赫猜想"像磁石一般吸引着陈景润。
许多年之后,陈景润终于如愿以偿地进入了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1966年,他发表了《表大偶数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简称"1+2"),这在"哥德巴赫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