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试题与答案
研究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还有人提出,随着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社会思想、价值观念日益多样化,指导思想是不是可以搞多元化呢?首先,我们要看到,社会思想的多样化和指导思想的一元化,是不同层次的问题。一个是指现实社会中各种思想存在的状态,一个是指这个社会占支配地位的思想是什么。社会思想的,必然要求通过一元去引领多样。其次,社会思想的多样化并不排斥意识形态领域的有序化。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思想文化领域的多样化,是一种正常状态。社会思想的多种多样,有利于促进思想的解放,激发起社会的活力,推动理论、科技、文化等各方面的创新。但是,社会思想的多样化,必须以有序化为前提。杂乱的、无序的多样化是不利于社会稳定和社会发展的。如果一个社会缺乏统一的价值导向,或者这种导向很苍白乏力,社会运转就会或者陷入混乱,或者陷入停滞,社会发展就会受到影响。所以,对于一个正常的社会来讲,就是既要允许社会思想和个人价值追求的多样性,也要坚持社会价值导向的一元化。概括地说,就是多样并存、一元指导。我们强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搞指导思想多元化,与各个历史时代统治阶级思想占统治地位有一个根本的不同,就是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的思想武器,不仅仅因为它反映了我国经济基础的要求,而且它来自于实践,同时是为实践检验所证明了的客观真理。客观真理是一元的。就是说,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可以不同,但符合客观实际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当今世界的理论虽然有许多种,但反映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符合中国实际,作为我们指导思想的科学真理只有一个,这就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只有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才能保证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任务。搞指导思想多元化,必然把谬误同真理混为一谈,其结果,绝不是为当代中国发展寻找什么新的理论支持,而是否定、消解真理的指导作用。这种思潮的泛滥,必然动摇我们事业的理论基础,进而动摇我们的整个事业.
研究生新中特试题
研究生新中特试题
研究生新中特试题是指针对研究生招生考试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相关内容的试题。
这类试题通常包括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等多种题型,主要考察考生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对于相关时事政治的了解和分析能力。
以下是一个简要的示例:
1. 简答题: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2. 论述题:结合实际,谈谈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识和理解。
3. 选择题:下列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由毛泽东思想演变而来的
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是科学发展观
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路线是改革开放
以上只是一个简单的示例,实际的研究生新中特试题可能会更加复杂和深入,需要考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深入的理解分析能力。
建议考生在备考时认真复习相关理论知识,了解时事政治动态,并积极参加相关的模拟考试和辅导班,提高自己的应试能力。
09考研政治真题答案
09考研政治真题答案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地位,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内涵相一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结发展的新理论、新思想、新战略。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续发展,是党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大理论创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是按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它是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基础上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的特定体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中国化和时代化相结合,坚持群众性、社会性、现代性相结合,坚持立德树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坚持公正、务实、开放、创新相结合。
二、普选制度:普选制度是指具备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公民通过选举程序,选择自己认为合适的代表或者领导人的制度。
普选制度属于民主政治体制的一部分,其核心价值在于保障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使得国家、地区或组织的领导人能够通过公平、公正的选举产生,以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推动国家政治稳定、发展和社会进步。
普选制度的基本原则包括普遍平等原则、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原则、多党制原则、多级选举原则、保障选民知情权原则等。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普选制度差异较大,如:美国采用的是两院制和总统制,选举方式较为复杂;英国采用的是议会制度,选举方式较为简单;法国和印度等国则采用半总统制等。
普选制度的实施条件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因素,需要建立健全的选举法律法规和监督机制,确保选举的公正性、公开性和透明度。
三、中共党史:中国共产党党史是中国共产党从成立至今的历史发展过程,是中国共产党的珍贵宝库和宝贵财富。
贵州大学研究生中特课后题答案及期末考试题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013修订版)课后题答案及相关思考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013修订版)课后题答案及相关思考题目录导论1.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题?2.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3.如何认识和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4.谈谈对学习本课程意义和方法的认识。
5.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团结带领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完成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壮丽史诗。
请你谈谈对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的认识和理解。
(!)6.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经过90年的奋斗、创造、积累,党和人民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的成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请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谈谈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7.面对中国的发展,国际社会开始关注和认可中国的制度优势。
美国经济学家斯蒂芬·罗奇认为,在经济困难时期,中的指挥和控制体系实际上比其他市场经济体系更有效。
法国《欧洲时报》认为,包括“制度优势”在内的中特色已成为中国信心的有力支撑。
试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在哪里?中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优”在何处?第一讲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1.为什么说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2.如何认识当前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3.为什么必须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道路?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极大提升,2010年国民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但我国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还十分艰巨。
请谈谈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理解与认识。
5.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躲不开、绕不过,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加以解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考试问答题(研究生参考)
一、中共十七大提出要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请结合实际,谈谈为什么要把社会和谐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从广义上讲,和谐社会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个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与社会的和谐等多方面的和谐;也包括党与各种社会组织的关系等。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我国现在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期社会上当然存在很多任何一个国家在发展时期不可避免的问题,比如,一些制约经济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依然存在,资源浪费现象还比较严重;城乡贫困差距、行业差距较大等等。
我国为什么提出构建和谐社会:①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离不开和谐稳定的社会条件。
②我国经济社会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依然十分复杂,资源能源越来越紧张,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的难度越来越大。
③我们需要一种新的观念,一方面注重经济发展,另一方面注重社会和谐。
为什么要构建和谐社会:①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必然要求。
②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
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
④是缩小地区间的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
和谐社会内容: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
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二、改善民生问题是社会建设的重点,当前,就业难、住房难、看病难、上学难等成为改善民生中最紧迫的问题。
请从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上,谈谈解决这些问题的意义和途径。
民生问题有哪些? 1、安全生产的问题,安全生产一直是最近几年来屡禁不止的事情,比如说矿难、瓦斯爆炸、食品安全问题,就今年而言,食品安全我们国家是非常重视的。
2、就业难; 3、环境污染,能源资源问题; 4、看病难,农村医疗保障问题和医疗费用高、药品居高不下; 5、住房问题; 6、教育问题,教育问题包括了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和教育乱收费的问题; 7、收入分配,社会保障问题,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8、社会治安问题。
研究生课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复习题
一、填空题:(2分×5=10)(卷面总分50分,与平时分20作业分30总计100分)1、本课程教学内容分为(导论)、当代中国(基本国情)、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建设)和(当代中国与世界)几个部分。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题,也是旗帜,也是道路,也是任务。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
5、(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总纲。
(解放思想、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鲜明的特点。
(服务人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6、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
7、改革也是一场()革命。
在改革中,要特别注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注重以()人民为本。
8、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要始终高举()人民民主的旗帜。
9、文化体制改革的重点在于实行有效的()政府管理和()社会监督。
10、要实现新的工业文明,就要避免重走传统的()先污染后治理的工业化道路。
二、选择题:(2分×4=8)1、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始终面临的两大任务。
2、为完成两大历史任务,党领导人民完成了三件大事:一是()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新中国;二是()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三是()实行了改革开放,发展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3、传统工业文明的特征是()()()高投入,高耗能,高消费。
4、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一个重要方面是牢牢把握正确的方向,建立()()()()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的文化管理体制。
5、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概念,从而把我们的国家建设,由过去的()三位一体变成包括社会建设在内的()四位一体的新格局。
2024年研究生 考试 政治 试题
2024年研究生考试政治试题一、选择题:1.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 A.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C.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D. 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2.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时间是() A. 土地革命时期B. 抗日战争时期 C. 解放战争时期 D. 新中国成立后3. 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 A.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B.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C. 计划经济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是() A. 坚持改革开放 B. 坚持以人为本 C. 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论述题:5. 请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和意义。
答案要点:1.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时间是土地革命时期。
3. 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同时,分配方式也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这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基本经济制度。
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是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这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时代特征和历史使命。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包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共同富裕。
这条道路的意义在于,它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全面发展,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同时,它也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可借鉴的发展经验。
以上是本次2024年研究生考试政治试题答案,希望能对考生们有所帮助。
重庆大学研究生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考答案
2014春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参考答案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它们是一脉相承的?它们各自创造性地回答和解决了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什么根本问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立了毛泽东思想。
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经过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探讨,初步探索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邓小平理论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问题,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正式诞生。
三个代表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个关键问题,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两个重大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个根本问题,丰富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 、什么是“三个自信”?它们的内涵、相互关系是怎样的?坚持“三个自信”有何意义?(1)“三个自信”是指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2)内涵:道路自信,指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心。
理论自信,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自信心。
制度自信,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心。
(3)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是一个整体,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
(4)意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这是对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精神状态的新要求。
研究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试题及答案
1.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具体内容答:主要包括: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构成的基本政治制度;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4、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5、建立在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
2.简述如何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答:一、要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二、要建立完善文化投融资体系,支持文化产业发展;三、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立灵活高效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1. 多方位传播:提升文化感召力2. 多维度实践:增强文化凝聚力3. 多元化沟通:促进中西文化交融。
3.为什么要把社会和谐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答:1、社会和谐发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发展的优势。
2、社会和谐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阶级社会的区别。
3、社会和谐是符号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
4、社会和谐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价值取向。
所以,它是对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精辟概括。
这既是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是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经验得出的重要结论。
4.简述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特征答:就是坚持科学发展、自主发展、开放发展、和平发展、合作发展、共同发展。
5.简述中国特色经济发展道路的内容答:即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和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6.简述政治体制与政治制度的联系与区别答:1、政治制度是表明国家性质的概念。
政治体制,是体现政治制度的组织结构、权限划分和管理的具体形式。
2、政治制度是国体和政体的统一。
政治体制作为政治制度的具体表现,不包含国体。
3、政治制度决定政治体制,政治体制表现政治制度并服务于政治制度。
7.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答:1、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研究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后思考题_答案_13年最新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导论1.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团结带领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完成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壮丽史诗。
请你谈谈对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的认识和理解。
答: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始终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
中国共产党担当起来完成两大历史任务的责任,集中体现为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一是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二是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三是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这三件大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就是要在此基础上继续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篇章。
两大历史任务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历史前提;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是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根本目的,也是保证国家强大、维护民族尊严的重要物质基础。
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应当在展望和把握未来中国发展的光明前景的前提下,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新世纪以来,我国提出要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奋斗目标是当代中国历史任务在现阶段的具体体现。
牢牢把握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要清醒认识我们肩负的历史使命,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经过90年的奋斗、创造、积累,党和人民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的成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请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谈谈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总结出的一条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成功道路。
研究生中特试题及答案
一、新时期如何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社会主义建设1.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优化教育结构,推进教育改革创新,坚持教育公益性质. 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重视学前教育,关心特殊教育。
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内容方式,考试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等改革,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坚持教育公益性质,加大财政对教育的投入,规范教育收费,扶持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进一步在全社会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特别是农村教师素质,把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好地发挥出来。
教师应当为人师表,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2.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第一,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坚持发展经济与促进就业互动,以发展促进就业.第二,以创业带动就业。
这是解决就业问题的一个重大方针.创业不仅是创业者自己实现就业,还可以通过发展多元化创业主体和多种创业形式,带动更多的人就业。
第三,推进就业体制改革创新。
要培育和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人力资源市场,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健全覆盖城乡的就业服务体系。
第四,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
要依法规范企业行为,认真实施工时、休息休假、最低工资、女职工和未成年工劳动保护等方面的标准,继续完善和落实对农民工的政策。
完善面向所有困难群众的就业援助制度,及时帮助零就业家庭解决就业困难.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完善和落实国家对农民工的政策,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3、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第一,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进一步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暨南大学 研究生 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与研究 上机考试 题目与答案
1、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命题是在()1分A、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B、1982的党的十二大C、1987年党的十三大D、1992年的南方谈话答案:ABCD2、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1分A、发展B、以人为本C、全面可持续D、统筹兼顾答案:ABCD3、新中国成立初期,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主要途径是1分A、没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B、赎买民族资产阶级的财产C、没收官僚资本D、剥夺地主阶级的土地和财产答案:ABCD4、我党对待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采取的政策分别是1分A、没收没收B、没收和平赎买C、和平赎买没收D、和平赎买和平赎买答案:ABCD5、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选举的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是1分A、毛泽东B、刘少奇C、董必武D、周恩来答案:ABCD6、我国的根本国家制度即国体是1分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人民民主专政C、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答案:ABCD1、“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其中的生产要素是指:2分A、劳动B、资本C、技术D、管理答案:ABCD2、党风建设的任务目的是:2分A、从严治党B、发扬党的优良作风C、反对腐败D、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答案:ABCD辨析题1、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1分答案:对错2、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是和平赎买政策1分答案:对错3、提倡独立自主,就会妨碍对外开放。
1分答案:对错单项选择题1、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社会1分A、全社会范围内个人收入的分配原则B、公有制范围内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原则C、国民收入的分配原则D、国民生产总值的分配原则答案:ABCD2、在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国营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1分A、在社会总资产中占有量的优势B、在所有制结构中占主体地位C、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控制力上D、对非公有制经济的领导上答案:ABCD3、社会保障的最低层次是1分A、社会救助B、社会保险C、社会福利D、社会优抚答案:ABCD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是1分A、全民所有制与集体所有制静静地的并存B、社会主义公有制C、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D、公有制与私有制不分主次共同发展答案:ABCD5、我国“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是实现1分A、小康B、人民生活比较富裕C、人民生活很富裕D、解决温饱答案:ABCD6、我国制定“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基本依据是1分A、我国初级阶段的国情B、我国的产业结构不合理状况C、我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低D、我国的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答案:ABCD多项选择题1、中国共产党从成立时起就是一个开放的政党。
研究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2级硕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极大提升,2010年国民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但我国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还十分艰巨。
请谈谈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理解与认识基本国情主要是指一个国家的社会性质及其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
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中国共产党和邓小平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科学判断。
我们将从实际出发建设社会主义,最大的“实际”就是这一基本国情。
现阶段我国的具体国情主要是以下几方面:第一,我国的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第二,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和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第三,我国的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第四,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占有量少。
因而,我们始终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党的十三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前一层含义阐明的是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后一层含义则阐明了我国现实中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程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层基本含义既相互区别,有紧密联系,构成了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新概念。
这里所说的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
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整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很长历史过程中的初始阶段,表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的内在联系。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贯穿于这个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而言,“人民”包括各阶层人民群众,具有整体性和层次性,“需要”是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而不断提高的,具有动态性和全面性。
研究生政治考试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标志是?A. 改革开放的启动B.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C. 党的十八大召开D.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答案)C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A.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B. 私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C. 单一的公有制经济D. 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答案)A3、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A.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B.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C.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D. 城乡发展不平衡之间的矛盾(答案)B4、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A.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B.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C.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D. 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答案)B5、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A. 实现共同富裕B.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C.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D.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答案)B6、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A. 国有经济B. 集体经济C. 非公有制经济D. 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答案)D7、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总要求是?A.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B. 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C. 提高党的科学文化水平D. 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答案)B8、我国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是?A.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B. 一国两制、高度自治C. 和平发展、互利共赢D. 相互尊重、互补互利(答案)A9、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A.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B. 加强法治政府建设C. 提高全民法治意识D.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答案)A10、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的是?A. 新型国际关系B. 人类命运共同体C. 全球治理体系D. 国际经济新秩序(答案)B。
研究生中特考试题及答案
中特考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5个)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即从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21世纪中叶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的整个历史阶段。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得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
3、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4、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一切工作的根本路线。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斗争中形成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
5、实事求是:“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亊物,“求是”就是认真追求、研究事物的发展规律,找出周围事物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工作的向导。
实事求是指从实际对象出发,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事物的本质。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据党的十七大,社会主义社会可概括为“一面旗帜、一条道路、一个理论体系”。
一面旗帜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一条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个理论体系即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
研究生中特思考题答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思考题导论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有哪些?谈谈对这些基本问题的理解。
答: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前提,用马克思主义的态度(科学的认知方法)对待马克思主义2、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贯穿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问题3、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党自身的建设问题; 二是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问题。
4、实现社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科学发展观对发展问题的重新认识。
发展终极目标:满足人的多个层面的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怎样发展:整体性(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全面发展);协调性(五个统筹);可持续性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领导力量),立足基本国情(现实依据),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基本路线),解放和发展社会中生产力(主要任务),巩固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总体布局),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奋斗目标)(2)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3)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1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 基本政治制度3法律体系(中特法律体系)4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题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5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具体制度第一讲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1、如何概括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一)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人口情况:人口大国而非人才强国,文盲半文盲比例高;(2)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看,中国仍处在世界后列(3)从人民生活水平看,中国人民生活仅在总体上达到小康(4)从资源占有情况看,中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少,面临很大的资源环境压力(5)从城市化程度看,中国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6)从工业化程度看,中国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二)结论:三个没有变1变我国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2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3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2、当前中国发展阶段性特征有哪些?答:一、是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但生产力水平总体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式增长尚未根本改变。
武汉大学2015级研究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期末考试参考答案
武汉大学2015-2016年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期末考试(开卷)(供丁*萍老师课堂使用)一、简答题(共两小题,每题20分,共40分)1、简述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大意义。
(20分)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释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大意义和辩证统一关系。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党中央立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立足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出的新形势下党治国理政的新的战略思想、新的战略要求和新的战略部署,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关键环节、重点领域、主攻方向更加清晰,内在逻辑更加紧密,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方略、总遵循。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是对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实际的紧密结合,是对科学社会主义关于发展与公正原则的坚持与遵循。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所要达到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精神富足,主要是解决发展问题的。
全面深化改革所要达到的目标,既有发展的内容,比如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又有公正的内容,比如释放社会创造活力。
全面依法治国所要达到的根本目标,就是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全面从严治党,既是实现科学发展的领导力量保证,又是维护社会公正的政治保证。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的丰富和充实。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的生动实践,又是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总结,“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螺旋式前进的基本路径和模式。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回应了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
必须依靠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可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愿景,可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全面深化改革,为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消除阻力、增添动力、激发活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具体内容答:主要包括: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构成的基本政治制度;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4、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5、建立在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
2.简述如何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答:一、要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二、要建立完善文化投融资体系,支持文化产业发展;三、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立灵活高效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1. 多方位传播:提升文化感召力2. 多维度实践:增强文化凝聚力3. 多元化沟通:促进中西文化交融。
3.为什么要把社会和谐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答:1、社会和谐发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发展的优势。
2、社会和谐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阶级社会的区别。
3、社会和谐是符号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
4、社会和谐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价值取向。
所以,它是对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精辟概括。
这既是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是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经验得出的重要结论。
4.简述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特征答:就是坚持科学发展、自主发展、开放发展、和平发展、合作发展、共同发展。
5.简述中国特色经济发展道路的内容答:即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和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6.简述政治体制与政治制度的联系与区别答:1、政治制度是表明国家性质的概念。
政治体制,是体现政治制度的组织结构、权限划分和管理的具体形式。
2、政治制度是国体和政体的统一。
政治体制作为政治制度的具体表现,不包含国体。
3、政治制度决定政治体制,政治体制表现政治制度并服务于政治制度。
7.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答:1、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2、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
3、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4、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8.简述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内涵答:1、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
2、在强调依靠自身力量和改革创新实现发展的同时,坚持对外开放,学习借鉴别国长处。
3、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潮流,寻求与各国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
4、同国际社会一道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和谐世界。
1.如何理解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答:十八大报告以“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题来统领整个党的建设部分,标志着我们党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一)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是党的建设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党的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
对党的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
2009年9月,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要“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党的十八大首先以党代会报告的形式,郑重向全党提出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这一命题,不仅揭示了党的建设的科学属性,而且赋予了党的建设新的更高的要求。
致力于党的建设科学化,也是破解当前党建难题的新钥匙。
(二)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是积极应对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的现实需要。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我国正处在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时代背景下,党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所肩负任务的艰巨性和繁重性世所罕见,在改革发展稳定中所面临矛盾和问题的规模和复杂性世所罕见,在前进中所面对的困难和风险也世所罕见。
国内外形势的新发展,改革发展稳定的新要求,人民群众的新期待,都迫切要求我们党以改革创新精神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三)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是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
一方面,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在自身建设上取得了重要成果,为党的建设科学化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另一方面,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对于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出了现实需求。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切实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2.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请你谈谈对当代中国历史任务的认识。
答:1、.两大主要历史任务。
第一个是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第二个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这是我们进行第一个历史任务的根本目的,也是为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事业奠定物质基础。
2、中国共产党担当起领导完成两大历史任务的责任。
实现全面小康,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奋斗目标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两大历史任务的继续和发展,又是当代中国历史任务在现阶段的具体体现。
牢牢把握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要清醒认识我们肩负的历史使命,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肩负的伟大历史使命。
集中体现为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
(1)、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从建党之初,中国共产党就踏上了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繁荣,为中国人民的自由、民主、幸福而不懈奋斗的历史征程。
在这个伟大的历史征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出生入死、浴血奋战,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打败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这一变革实现了中国第一次历史性的巨变,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纪元。
(2)、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辉煌业绩。
在旧中国的废墟上,党领导人民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创造性地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全面确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3)、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指引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上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阔步前进。
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实现了中国第三次历史性的巨变,这一巨变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
3、正确认识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
(1)认识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应在完成和推进三件大事的基础上,继续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篇章。
(2)认识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应正确把握好两大历史任务之间的关系。
(3)认识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应当展望和把握未来中国发展的光明前景,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总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而全面的复兴,为人民的幸福生活而努力奋斗,是中国共产党不可推卸的神圣责任。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路线,立足本职工作、艰苦奋斗、在工作岗位上争创一流业绩中发挥表率作用,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本职工作中去,忠于职守,扎实工作,克服困难,勤俭节约是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义不容辞的责任。
既要创造优异业绩又要实实在在为群众服务,以实际行动为群众树立榜样,努力肩负起历史责任,同心同德,奋发拼搏,中国共产党所担当的庄严历史使命就一定能够实现。
3.产生先污染后治理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怎样才能把保护环境落到实处,建设美丽中国。
答:1、“先污染后治理”在我国发展的原因:(1)技术与经济因素形成的“门坎”是“先污染后治理”的动因;技术难度大,又提高生产成本,常常成为企业采用“绿色技术”和控制、减少污染技术的门坎,归根结底,污染的产生、环境的恶化来自于资源利用不当。
(2)认识上的滞后和行动中的惰性是“先污染后治理”存在的又一原因。
(3)行政把关不严使污染企业得以创办。
2、把保护环境落实到实处:(1)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2)推动节能减排;(3)发展循环经济;(4)加强宣传教育。
3、完善体制机制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4、结合自己生活和学习,谈谈你是如何认识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答: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三方面的内容。
2、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强调,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人口多底子薄的东方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使我们国家快速发展起来,使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起来。
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4、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我们一定要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紧密相连、相互贯通,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并随着实践发展而不断发展和完善。
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
5、论述中国为什么不能搞三权分立制答:1、三权分立的实质是把国家的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分别由议会、政府、法院独立行使并相互制衡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