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患沟通艺术在118例小儿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合集下载

护患沟通艺术对小儿门诊患儿护理效果研究

护患沟通艺术对小儿门诊患儿护理效果研究

护患沟通艺术对小儿门诊患儿护理效果研究摘要目的探究护患沟通艺术对小儿门诊患儿护理效果。

方法以我院儿科门诊2021年4-12月收治的176名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88)和试验组(n=88),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试验组以护患沟通艺术模式护理,对比两组患儿疾病误诊率、治疗依从性、护患纠纷发生率以及监护人满意度。

结果干预后,试验组患儿疾病误诊率、治疗依从性、纠纷发生率和监护人满意度数据表现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护患沟通艺术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过程中患者治疗有效率和患者依从性,减少纠纷发生率,提高患儿家属的满意度。

关键词护患沟通艺术;小儿门诊;护理效果儿科患者由于年龄小身体各项指标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从身体素质的抗打击能力到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表达能力都和成年患者有着较大差异[1]。

患儿无法具体直观的表达疾病痛点及问题源头所在,导致病情的延误和临床误诊情况的出现。

常规的护理方式可以在成年患者人群中起到良好作用,对于小儿门诊的患者收效甚微,无法从沟通过程中取得有价值的患儿信息阻碍疾病治疗过程[2]。

为此,本研究从护患沟通艺术出发,站在儿童患者的角度,尝试与患儿进行有效沟通,为其提供情绪需求和治疗需求,为临床患儿治疗提供新手段,研究成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以我院儿科门诊2021年4-12月收治的176名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88)和试验组(n=88)。

其中,对照组男患儿47例,女患儿41例;年龄在4-12(平均7.32±1.22)岁;病程在0~7(平均3.56±0.12)个月。

试验组男患儿43例,女患儿45例;年龄在4-14(平均7.66±1.34)岁;病程在1~9(平均7.88±1.23)个月。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患者及监护人知情本次研究,伦理号为2020NS14210。

护患沟通艺术在小儿外科护理中的应用

护患沟通艺术在小儿外科护理中的应用

护患沟通艺术在小儿外科护理中的应用发布时间:2021-04-08T15:26:17.213Z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2期作者:刘楠楠[导读] 儿科患者一般年龄在0 ~ 14岁,他们的语言能力差,通过面部表刘楠楠邓州市人民医院河南邓州 474150摘要:儿科患者一般年龄在0 ~ 14岁,他们的语言能力差,通过面部表情或身体不适哭来表达,所以很难了解孩子的情况,除了孩子的宽容是穷人,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发生严重的后果。

孩子的哭闹会引起家长的精神紧张和焦虑,此时如果孩子不配合,医护人员不能及时沟通,容易发生护患纠纷。

因此,在儿科护理中,我们应该及时与护士和患者沟通,让家长了解孩子的病情。

为探讨护患沟通在儿科护理中的作用,在我院选取200名儿童进行调查,护患沟通在护理中的作用明显。

关键词:护患沟通艺术;小儿外科治疗;应用程序;手术护理分析具体指接受手术护理的整个过程,通过一定的护理干预来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和概率。

在儿科领域,照顾好外科病人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有效缓解患儿的不适感,还可以有效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儿的整体治愈率。

然而,在实际开展护理工作过程中,由于诸多因素的限制,护理效果不理想,有一定的护理问题,例如,孩子们的自我管理意识薄弱,护理环境相对比较复杂,因为孩子的不合作导致护理工作很难进行规范,导致某些障碍护理工作高执行。

这不仅会威胁到孩子的身体健康,而且会造成紧张的护患关系。

因此,为了保证小儿外科护理的开展更加规范,有效规避常见问题。

1实验1.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患儿200例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性2 ~ 13岁住院4 ~ 15天120例,女性3 ~ 14岁住院4 ~ 13天80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

性别、年龄、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GT;0.05)。

1.2实验方法对照组患儿采用传统护理方法。

具体方法如下:(1)及时向家长学习孩子的饮食习惯,并结合患者病情的需要,让孩子尽早进食,补充身体的营养需求。

护患沟通艺术在小儿门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护患沟通艺术在小儿门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护患沟通艺术在小儿门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发布时间:2021-11-11T03:08:31.004Z 来源:《护理前沿》2021年19期作者:杨利[导读] 通过护患沟通,护理人员与患儿之间能够建立起一种亲切的默契感,有助于护理人员更好的与患儿进行情感交流,建立起患儿对护理人员的信任。

杨利北京中西医结合医院北京 100039摘要:通过护患沟通,护理人员与患儿之间能够建立起一种亲切的默契感,有助于护理人员更好的与患儿进行情感交流,建立起患儿对护理人员的信任。

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在小儿门诊护理中应用护患沟通艺术可显著提高患儿的门诊治疗依从性,从而提高诊疗效果,显著提高患儿家长的门诊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护患沟通艺术、小儿、门诊护理、应用价值引言:儿科门诊这一公共场所人群集中、具有较大流动性,提供护理服务的护理人员不仅要对沟通技巧良好掌握,还要使综合素质、操作技能及应变能力不断提高,针对患儿突发事故要提高工作作风和诊治效果,进而使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该临床研究所选的小儿门诊患儿的就诊时间为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共计纳入160例,按研究要求设置两组,即观察组(n=80)和对照组(n=80)。

观察组包含44例男性和36例女性,年龄0.5—6.5岁,平均年龄(2.8+1.2)岁。

对照组包含42例男性和38例女性,年龄0.8—6.6岁,平均年龄(2.5+1.3)岁。

经SPSS17.0软件分析,以上2组研究对象各项资料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临床方法两组患儿在门诊诊疗过程中均给予常规门诊护理,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应用护患沟通艺术实施护患沟通干预,具体措施如下:1.2.1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在患儿就诊过程中,护理人员在第一次与患儿接触时要给患儿留下温暖、舒适的感觉,积极地与患儿建立起良好的关系。

除此之外,护理人员还要关注患儿的各项情况,让患儿及其家属感受到被重视的感觉。

护患沟通艺术在小儿门诊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护患沟通艺术在小儿门诊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护患沟通艺术在小儿门诊护理中的应用分析[摘要]目的:探究和分析护患沟通艺术在小儿门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自2021年10月—2022年12月本院儿科门诊部收治的17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85例。

对照组患儿实行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儿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增加护患沟通艺术护理,对两组患儿的护理工作依从率、护患纠纷发生率进行调查。

结果:研究组患儿对护理工作的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护患纠纷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

结论:在小儿门诊护理中应用护患沟通艺术,可使患儿更好的配合治疗,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信任程度,降低护患纠纷的发生。

[关键词]:护患沟通艺术;小儿门诊;应用儿科门诊有着患者数目多、患儿病情轻重不一、流动性大的特点,为开展儿科门诊护理工作增加了很大的难度[1]。

患儿家属容易因为孩子患病而表现出焦虑、紧张等情绪。

在进行护理服务治疗时,如果两者之间的协调沟通不够完善,就很可能产生护患纠纷,使孩子耽误了治疗。

为了给门诊的病患提供有秩序和人文化的就医环境,需要在门诊护理过程中,要求护理人员具有较好的护患沟通能力和技巧[2]。

一方面可以减少护理员的护理压力,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患者和家庭成员的依从性。

本文主要探究了在小儿门诊护理中使用护理与患者沟通艺术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自2021年10月—2022年12月本院儿科门诊部收治的17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85例。

对照组患儿中,男53例,女32例,年龄分布2—11岁,平均年龄为(5.27±2.86)岁。

研究组患儿中,男55例,女30例,年龄分布3—13岁,平均年龄为(6.14±2.23)岁,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该项研究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1)本研究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小儿外科护理中护患沟通艺术应用分析

小儿外科护理中护患沟通艺术应用分析

小儿外科护理中护患沟通艺术应用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外科护理中,护理人员和患儿之间沟通的方式方法和重要性,以增强护患沟通的效果,营造良好的氛围,为今后的临床护理工作的进展提供思路。

方法:从护患沟通的重要性、前提、形式技巧和临床体会等方面剖析护患沟通艺术,选取我院小儿外科2012-1015年收治的患儿200例,其中常规护理的100例,加强护患沟通的100例,列表对比患儿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

结果:临床诊疗工作中,护士与患儿接触时间最多,对患儿影响较大,所以掌握良好的沟通艺术,能使治疗发挥更好的效果。

结论:护患沟通是护理过程中最基本的技能,是所有护理人员都应掌握的艺术。

关键词:小儿外科、护患沟通、护理护患关系是病人与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形成和建立的人际关系,这将直接影响着病患的心理变化,与病患的康复有着密切的关系。

据调查,临床上80%的医患纠纷是由沟通不良或障碍所致[Ⅰ]。

护患沟通是处理护患之间人际关系的主要内容,如果不能进行良好的护患沟通,就无法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那患者的治疗也会受到影响,所以良好的护患沟通尤为重要。

一、护患沟通的前提——信任信任是护患关系的前提,也是病人接受护理人员进行护理工作的先决条件,同样也是护患沟通的前提,护士的护理任务,不仅是遵循医嘱完成打针、发药、换药等工作,同样重要的是主动与患儿和家属沟通,为家长解决最关心的健康问题,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必须具备完整充实的专业知识,这也是取得患者信任的关键,在沟通过程中,像对待朋友一样与患儿交流,温柔友好、耐心平等地对待患儿,重视孩子的心理状态,使对方能保持主动合作的态度。

以上过程要求护理人员能够认真履行职责,尊重维护病患,以高素质高质量服务于临床护理工作,做到随叫随到、通情达理、认真负责,日益加深患儿对护士的信任与依赖,实现护患的有效沟通。

二、护患沟通的重要性小儿外科的病例,普遍年龄偏小,语言表达能力有限,且普遍患儿对医护人员有恐惧心理,加大了护患沟通的难度,且不利于医生的诊断过程,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在执行医嘱过程中,耐心有爱,取得患儿的信任,以便了解患儿的病情变化,及时作出应对。

护患沟通技巧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护患沟通技巧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护患沟通技巧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摘要】目的:对护患沟通技巧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与分析。

方法:以2021年7月-2022年7月我院儿科收治的134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对照研究的方式,设置观察组与对照组,平均随机分组,观察组采用护患沟通技巧进行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对比患儿护理前后依从性与护理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在应用护患沟通技巧干预后,护理依从性明显提升;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89.5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7.61%,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护患沟通技巧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十分关键,护患沟通技巧干预下患儿能够有效配合护理人员进行护理操作,且对提升患儿护理依从性十分重要,对提高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不良事件的出现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护患沟通技巧儿科护理护理价值患儿在医疗治疗的过程中受护理操作等因素的影响,患儿往往无法配合护理人员进行护理操作,患儿情绪与家长情绪密切相关,对此如何高效开展儿科护理成为当下儿科护理工作面临的重要问题。

儿科患者年龄较小,护理人员在开展护理工作的过程中极易出现力不从心的现象,导致相关护理工作难以开展。

护患沟通技巧能够有效拉进患者与护理人员的距离,在临床中取得了较好的护理效果,基于此护患沟通技巧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成为当下提升护理质量的主要途径。

为探索护患沟通技巧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文章以我院患儿为例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21年7月-2022年7月于我院儿科接受治疗的134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7例。

观察组男患儿37例、女患儿30例,患儿年龄在为0.5~5.0岁,平均年龄为(3.12±0.79)岁;对照组男患儿35例、女患儿32例,患儿年龄为0.5~5.0岁,平均年龄为(3.13±1.02)岁。

患儿年龄、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护患沟通的技巧在儿科护理中的运用

护患沟通的技巧在儿科护理中的运用

护患沟通的技巧在儿科护理中的运用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理念转向以人为本的个性化护理,护患沟通是护士与患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及相互作用过程,包括双方的思想,感情,愿望及要求。

良好的沟通能力在护理工作中,尤其是儿科门诊的护理工作中,实施护患沟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良好的沟通既可以缓解冲突,也可促进加深双方相互的信任,成为我们与患儿及患儿家属建立相互任理解的桥梁,为提高我们的护理质量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1.护患沟通的技巧1.1要理解和同情患儿及其家属:现今家庭中都是独生子女,整个家庭的重心都在孩子身上,发生疾病后父母等家属都非常的紧张,自身的情绪也很难控制,易于出现易怒的表现。

另外儿童患病之后也会表现有不良心理,这又会加重家属的焦虑表现主动与患者沟通,建立彼此信任的关系:?治疗前要与小患儿沟通,简单地询问宝宝的名字,年龄,通过言语建立相互的信任,对于这些还不善于表达自己情感的特殊群体,我们更要多一些耐心;?与家属沟通时要学?会倾听,用心倾听,用心去感受患者家属的意愿,用你的专业知识去解答提问,尽心去帮助家长解决困惑和疑问。

这有利于和患者家属建立起良好的关系,以在治疗中让家属可以给予配合。

1.2微笑服务:从接诊开始,护士就以微笑面对患儿及家长,并贯穿于诊疗全过程。

护士应做到?以亲切的话语介绍医院、科室的环境及各种规章制度,?病使之自觉遵守,?创立一个良好的就医环境。

让患儿喜欢护士。

很多时候只是简单的语言、动作等都会给患儿和患儿家属以亲切的感受,让其可以感受到护理人员的诚意。

在家属面前多用赞美性语言夸奖宝宝,使宝宝能够主动接受治疗。

扎上输液的宝宝,可以用漂亮的贴纸进行奖励。

1.3熟练的操作技术:避免纠纷发生最有效的手段是护理人员?应对各项操作都熟练掌握,用实际操作来让家属对护理人员产生信任,?让其可以对治疗放心。

尤其是进行输液的穿刺技术,这也是易于发生?纠纷的环节,故需要护理人员可以做到高的成功率,可以一针见血。

沟通技巧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沟通技巧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沟通技巧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目的:探索沟通技巧在儿科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将2013年我院儿科收治的患者300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50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过程中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护理过程结束后,分析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的配合度和满意度。

结果:对照组患儿的配合度为46.7%,对护理的满意度为43.3%;实验组患儿的配合度和对护理的满意度分别为90.0%和96.7%.实验组患儿护理配合度和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组间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儿科护理中应用沟通技巧可有效增强患儿对护理过程的配合和满意程度。

标签:儿科;沟通技巧;护理;配合度;满意度儿童是国家未来的接班人,也是家庭的希望所在,尤其是独生子女家庭。

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以及人们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人们对护理工作的期望值也在不断增高。

然而与成人护理不同,儿科护理因儿童身心的特殊性而存在较高的难度。

因此,在儿科护理中构建一种以沟通为基础的护患关系,护士必须掌握适合儿童身心特点的沟通技巧[1]。

为此,医院纷纷对儿科医护人员进行沟通技巧培训,并在时间过程中总结经验[2],以提高护理质量。

有效的沟通技巧包括语言沟通技巧、非语言沟通技巧、游戏绘画沟通技巧、与患儿家长沟通技巧[3]。

良好的沟通能完成有效的护理评估,帮助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能提高患儿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促进患儿的早日康复。

为此,本文对沟通技巧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探讨。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儿科收治的300例有语言表达能力且能正确表达自己感受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儿就诊顺序编号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150例,年龄为2岁到8岁,平均年龄为(4±0.2)岁,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病例住院天数在5~30d,平均住院天数9.5d。

护患沟通技巧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护患沟通技巧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护患沟通技巧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摘要:目的:研究护患沟通技巧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本院儿科在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收治的118例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利用随机分组法将患儿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儿实施护患沟通技巧。

对比分析两组患儿临床护理效果。

结果:对比分析得知,观察组患儿护理满意度为96.61%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护理满意度71.19%。

结论:护患沟通技巧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展现出良好的临床效果,既有效的降低了患儿临床治疗过程中的抵触情绪与抵抗行为,极大的提升了患儿的依从性,并且通过有效的应用沟通技巧,同时还极大的提升了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护患沟通技巧;儿科护理;应用效果前言:儿科收治的患儿年龄普遍较小对于医院有着一种莫名的恐惧感,再加上生病身体不适所以很容易表现出过激反应,而儿科患儿最常见的过激反应为哭闹、喊叫,这种情况不仅对于患儿自身病症的治疗有着不利影响,同时也会导致患儿家属产生紧张、焦虑的负性情绪。

因此,患儿家属对于临床护理、与护理人员的期望与要求也越来越高,期望通过获得全方位的优质护理干预,从而保障患儿的治疗护理依从性,确保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为患儿早日康复奠定夯实基础。

而为了更好的帮助患儿适应医院环境,并且取得患儿与家属的信任与依赖,儿科护理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这样才有利于更好的完成儿科护理工作。

同时,基于良好的沟通技巧为基础,有利于护理人员向患儿开展各项护理干预,提升患儿在护理过程中的依从性,为患儿尽快康复提供了重要保障。

本文,针对护患沟通技巧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展开进一步研究,现具体报告内容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本院儿科在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收治的118例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照组59例患儿男31例、女28例,患儿年龄在1至6岁,平均年龄(3.86±5.21)岁。

观察组59例患儿男34例、女25例,患儿年龄在2至8岁,平均年龄(4.02±5.49)岁。

护患沟通技巧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护患沟通技巧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护患沟通技巧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发布时间:2021-09-08T11:55:24.773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5月10期作者:陈雪[导读]陈雪(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云南曲靖 655000)摘要:探究护患沟通技巧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

选取91例儿科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45例,观察组46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沟通方式,观察组采用护患沟通技巧,比较两组的护理接受程度、满意度。

观察组患儿的护理接受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观察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

依据儿科护理工作内容、特点、要求,便于患儿接受、认可护理工作,家属对本次护理工作非常满意。

关键词:护患沟通技巧;儿科;护理引言儿科患儿在住院期间常存在一些患儿不能正确表达自身疾病和护理需求的问题。

这些患儿在接受医护人员的正常诊疗护理时,往往会产生焦虑、抑郁、恐惧等负面情绪,影响治疗护理工作的开展。

基于此,儿科临床护理干预不能以成人护理干预,而应根据其具体特点和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沟通护理是指通过表象与患儿沟通的护理方式,护士的行为和眼睛。

为探讨该模式的临床应用价值,我院儿科对部分患儿实施了沟通护理,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对象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1月91例儿科患儿进行临床研究,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5例,观察组46例。

两组基线材料(性别、年龄、病程)未见显著差异(P>0.05),可进行比较。

1.2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方法护理。

医护人员对本组患儿进行常规的疾病检查、疾病健康宣教,与患儿亲属进行沟通,了解患儿疾病的相关情况,制定治疗与护理方案。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护患沟通技巧。

沟通式护理内容如下。

(1)面部表情沟通。

护士要时刻保持态度温和,微笑接待患儿,使其感受到护士的亲切与关爱,以提高患儿的安全感及其对护士的信任感。

护士的护理工作态度及行为会体现在其面部表情上,所以护士的表情不可过于严肃,避免加重患儿紧张、恐惧的情绪,而延长治疗时间,影响治疗效果。

护患沟通艺术在 118 例小儿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护患沟通艺术在 118 例小儿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1 . 4 统 计 方 法
对照组 患者 只采取 常规护 理方式对 患者进 行 临床治疗 , 具
体 护理 步骤为 : ① 护理人 员及 时注意病 室的温度 、 湿度 、 通风 条 件, 保证 患儿住 院环境 的质量 ; ② 观察患儿生命体征 , 及时、 准确 的记 录患儿 2 4 h 出入量 ; ③照顾患儿 的 日常饮食 . 患儿主食 以流
食 为主 , 结合 患儿 实际情 况 , 部分 患儿也可进 行母 乳喂食 , 喂食
【 摘要】 目的 探讨护患 沟通艺术 在小儿外 科护理 中的应用及应用 效果分析 。方 法 从某 医院 中选取 1 1 8 例患儿 。 将其随机 均 分为两组 , 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 中的患儿 进行常规方式 的护理 , 实验组 中的患儿在 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还利用 护
患沟通艺术加 强患儿 和护理者之间的沟通交流 。 在 一定 时期 内 。 统计分析两组患儿 和看 护家 属对 护理人员 的满 意程度 以及 两组患儿和家属沟通前后 的焦虑情况 。结果 通过调查统计发现 , 实验组 的满意程度为 9 4 . 9 1 %, 对照组为 8 3 . 0 6 %, 实验组患 儿和家属对护理人员 的满意 程度 高于对 照组 ,实验组 中患儿 和家属的焦虑度 同样低 于对照组 。结 论 在小儿外科护理 中加 入护患沟通艺术能够提高护理质量 , 改善患儿和家属对护理人员 的满意程度 , 降低患儿和家属 的焦虑度 。
f 关键词】 护患 沟通 艺术 ; 小) L  ̄ I - 科护理 ; 对 比实验 ; 满意度 ; 焦虑度
【 中图分 类号】R 4 7 3 . 7 2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1 6 7 4 - 0 7 4 2 ( 2 0 1 4 ) 0 1 ( b ) _ 0 1 5 3 ’ 0 2

沟通技巧在儿科护理操作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沟通技巧在儿科护理操作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沟通技巧在儿科护理操作中的应用效果观察目的观察沟通技巧应用在儿科护理操作中时给患儿带来的影响。

方法将住院患儿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采用传统的护理操作程序和应用沟通技巧的护理操作程序,操作结束后对患儿及其家属发放调查问卷来比较沟通技巧对患儿的影响。

结果实验组在满意度、对操作的配合程度及对疾病本身的影响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将沟通技巧应用于护理操作中,能提高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给患儿带来积极的影响,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标签:沟通技巧;儿科;护理操作;效果在医院儿科,护理人员每天要进行很多护理技术操作,每一项护理技术操作都会给患儿身心等多方面带来一定的影响,由于儿童的不理解、不配合,给执行各项护理操作带来一定的难度,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提高及健康观念的转变,家长对患儿的保护意识的增强,对护理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在执行护理操作中应用沟通技巧就显得尤为重要,本院通过对护理人员进行系统地沟通技巧和运用技能培训,并将这些沟通技巧运用在儿科的护理操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2012年6~8月本院收治的儿科住院患儿分为两组,实验组60例,年龄2~7岁,平均(4.0±0.5)岁,对照组60例,年龄2.5~7.0岁,平均(4.0±0.6)岁,两组患儿均智力发育正常,意识清楚,在病情严重程度及家属文化程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为患儿进行操作的护理人员在操作技能和工作经验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应用传统的方法进行护理操作;实验组则在进行护理操作前应用学得的沟通技巧与患儿及其家属进行沟通:1.2.1 实验组有目的地制定一系列操作流程,包括:(1)操作前,护士以建立良好的印象开始,先做到对患儿的情况有所了解,做到三个留意:留意沟通对象的教育程度、情绪状态;留意沟通对象对患儿病情的认知程度;留意自身的情绪反应,学会自我控制[1]。

护患沟通技巧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护患沟通技巧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护患沟通技巧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护患沟通技巧在儿科护理工作过程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2020年4月-2021年6月,将我院104例儿科住院患者随机等分为两组,每组各52例,为参照组行常规性护理管理干预,针对研究组实施基于护患沟通技巧的护理管理干预,测算对比两组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接受护理干预前后的SAS评分指标和SDS评分指标。

结果: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P<0.05)。

护理前,研究组的SAS评分指标,以及SDS评分指标均与参照组大致相当(P>0.05)。

护理后,研究组的SAS评分指标,以及SDS评分指标均低于参照组(P<0.05)。

结论:为儿科住院患者实施基于护患沟通技巧的护理管理干预,能获取较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儿科住院患者;护患沟通技巧;应用效果;临床分析在儿科疾病确诊患者住院接受治疗过程中,患者家长或者是监护人通常会形成和展示出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希望患者能够获取到全面优质规范的治疗干预和护理照料,继而会对临床医护人员的工作质量水平提出较高期望。

源于儿科住院患者群体在所处年龄阶段层面,以及自身生理功能表现特征层面存在特殊性,临床护士在日常工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细节相对较多,且其一旦未能做好与患者家长的交流沟通,极易引致发生护患矛盾纠纷问题,需要选择和运用适当措施展开控制干预。

文章以我院部分儿科住院患者为调查对象,为其开展了基于护患沟通技巧的护理管理干预,测算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20年4月-2021年6月,将我院104例儿科住院患者随机等分为两组,每组各52例。

参照组男性25例,女性27例,年龄介于4-10岁,平均(4.7±2.30)岁,住院时间介于4-40d,平均(10.4±2.52)d。

研究组男性28例,女性24例,年龄介于3-9岁,平均(4.5±2.31)岁,住院时间介于3-39d,平均(10.6±2.50)d。

护患沟通艺术在小儿门诊护理中的效果分析

护患沟通艺术在小儿门诊护理中的效果分析

护患沟通艺术在小儿门诊护理中的效果分析【摘要】目的:分析TPC(The art of patient care and communication TPC)应用在小儿门诊中的价值。

方法:将2020年7月~2022年2月来我院门诊接受治疗的78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顺序分成观察组(n=39)组和对照组(n=39),予以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患儿进行TPC干预,对比两组患儿及家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进行观察。

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总不良反应(2.56%)低于对照组的(17.95%),(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满意度为97.44%高于对照组的76.92%,(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护理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应用TPC 在小儿门诊的护理当中,可促进患儿配合度,提升医患、护患之间的信任度。

关键词:护患沟通艺术;小儿门诊;效果分析门诊服务质量可直接对医院的综合水平及社会形象产生影响,因此将门诊服务质量提升,对医院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1]。

医院门诊中儿科门诊是常见的类别,在日常运行中有众多患儿且疾病种类不同,并且对儿科患者实施治疗方案难度较大,由于各种原因,很容易引起护患纠纷,严重阻碍门诊工作的正常运行。

儿童生病后,家长容易出现紧张、焦虑等情绪,若护理人员不具备一定的协调和沟通能力,就极易引起纠纷,从而延误治疗[2]。

因此需采用积极的干预措施与患儿及其家长进行沟通,现本研究对TPC在应用在小儿门诊护理中的价值进行探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2020年7月~2022年2月78例在家长带领下来我院门诊接受治疗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就诊顺序分成观察组(n=39)组和对照组(n=39),对照组男24例,女15例,年龄4~13岁,均(6.69±2.13)岁,观察组男23例,女16例,年龄3~14岁,均(6.83±2.18)岁。

护患沟通艺术在小儿外科护理中的应用

护患沟通艺术在小儿外科护理中的应用

护患沟通艺术在小儿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手术中护患交流的技巧和作用。

方法:选择2020年5-2021年5月外科住院小儿64名,采用随机数表将其分为两组:32名小儿。

对照组采用日常护理,而观察组采用与对照组不同的护患交流技巧来增强与小儿的交流,使其更好的参与到治疗中来。

在护理一周后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小儿及其家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并了解其焦虑程度。

结果:经护理后,小儿的恢复情况明显,观察组小儿的护理满意率(100%)高于对照组(84.3%),两者间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

结论:小儿手术护患交流在小儿外科护理中的作用显著。

与小儿进行良好的交流与沟通,可使其与患者进行积极合作,提高患者及家人对其工作的满意程度。

关键词:护患沟通艺术;小儿外科护理;护理满意度护士与患者之间的沟通是一种很复杂的技能,护士与患者之间的交流可以有效地提升护理的工作品质,从而改善目前的医疗卫生状况。

特别是手术后的外伤,成年人是无法承受的,而且对于儿童来说,他们的沟通能力较差,临床表现不典型,对疾病的忍受能力低,反应性强,所以良好的护患沟通技巧有助于及时全面的了解患儿的病情,对于疾病的治疗有着很重要的帮助。

小儿外科就诊的患儿多为突发疾病,家长在就诊时也经常会表现出一定的焦虑,考虑现在严峻的护患关系和医疗关系,所以必须充分的了解护患沟通艺术的应用方法以及效果。

为此我院对护患沟通艺术应用于小儿外科护理进行了研究,取得了积极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20年5-2021年5月份在儿科医院儿科门诊住院的64名小儿,包括34名男性和30名女性,小儿3周岁以下,具有良好的交流和理解力。

全部病例入院时间为:30例行急性阑尾切除术,20例行腹股沟斜疝,5例行肠梗阻,9例行烫伤。

采用随机数表方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个,年龄、病因、性别等一般数据差异均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护患沟通艺术在小儿外科护理中的应用

护患沟通艺术在小儿外科护理中的应用

护患沟通艺术在小儿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摘要】目的:评价护患沟通艺术在小儿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在培训前,2015年1月~8月,医院儿外科收治患儿284例,培训后,2016年1月~8月,儿外科收治患儿305例。

结果:培训后,家属对服务态度、护患沟通、症状控制、健康教育评分高于对照组,培训后沟通不当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9.15%(11/305),低于培训前21.31%(26/2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护患沟通艺术培训,明显提高了小儿外科护理质量。

【关键词】儿外科;护患沟通;护理质量儿外科是医院护理不良事件、护患纠纷的高发科室。

小儿自护能力差,自控能力不足,护理风险高,容易出现护理不依从情况,如何对小儿开展有效的沟通值得深入探讨[1]。

为进一步提高儿外科的护理质量,医院对儿科护士进行了一次护患沟通能力培养,取得较好的效果。

1资料及方法1.1 一般资料在培训前,2015年1月~8月,医院儿外科收治患儿284例,其中男150例、女134例,年龄1~14岁,平均(5.2±1.2)岁。

手术类型:外伤清创、治疗手术52例,疝气手术52例,急性阑尾炎32例,耳鼻喉部手术73例,异物取出术12例,其他63例。

ASA风险:Ⅰ级125例、Ⅱ级150例、Ⅲ-Ⅳ级9例。

培训后,2016年1月~8月,儿外科收治患儿305例,其中男161例、女144例,年龄1~14岁,平均(5.4±1.5)岁。

手术类型:外伤清创、治疗手术55例,疝气手术50例,急性阑尾炎31例,耳鼻喉部手术78例,异物取出术15例,其他76例。

ASA风险:Ⅰ级132例、Ⅱ级162例、Ⅲ-Ⅳ级11例。

两组对象年龄、性别、手术类型、ASA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1.2.1 培训期对于护患沟通,主要凭借护士经验,在沟通期间,尽量要求家属在场,以利于信息沟通,必要时,更换亲和力好、沟通能力强的护士负责沟通。

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摘要:目的:研究儿科护理过程中实施非语言性沟通的临床效果。

方法:我院选择2013年5月~2015年5月间诊治的236例儿科患儿,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的118例患儿实施语言沟通护理措施,观察组的118例患儿在上述护理操作的基础上实施非语言性护理沟通,比较两组患儿家长对护理满意度。

结果:通过比较,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操作及护理态度的满意度分别为94.92%、98.31%;对照组分别为81.36%、88.14%;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对儿科实施护理操作的过程中运用非语言性沟通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升患儿家属对护理操作的满意度,提升护患关系和谐发展。

在具体护理操作中,护理人员应该积极实施非语言性沟通护理操作,为患儿提供更加幼稚的护理服务,最终提升治疗效果。

关键词:非语言性沟通;儿科护理;应用效果;临床分析因儿科患儿的年龄较小,实施护患沟通有一定难度,因而在对儿科患儿实施护理的过程中,最主要的是进行沟通[1]。

过去所说的沟通主要是进行语言沟通,但是最近几年的研究指出,非语言性沟通的临床效果非常显著。

我院选择2013年5月~2015年5月间诊治的236例儿科患儿,对其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基本资料我院选择2013年5月~2015年5月间诊治的236例儿科患儿,其中122例为男性,114例为女性;年龄在1.1~8.6岁之间,平均为(5.6±2.3)岁;住院天数在6~15d之间,平均为(9.6±3.2)d;将所选的患儿均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住院天数等基本信息,未见明显差异,可以进行比较(P>0.05)。

1.2方法对照组患儿实施语言沟通护理措施,主要是通过言语来向患儿表达意图、思想、行为以及动作等等。

观察组患儿在语言沟通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实施非语言沟通。

非语言沟通的护理操作具体如下:(1)面部表情。

护患沟通艺术在小儿外科护理中的应用

护患沟通艺术在小儿外科护理中的应用

护患沟通艺术在小儿外科护理中的应用发布时间:2022-12-22T08:20:03.569Z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22年10期作者:汪新娅[导读] 目的:研究护患沟通艺术在小儿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汪新娅浠水县竹瓦镇中心卫生院湖北浠水 438211摘要:目的:研究护患沟通艺术在小儿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在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80例小儿外科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均由40例患者组成,对照组患者通过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护患沟通艺术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护理前后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术后1d、术后7d的疼痛评分;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比较(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d、术后7d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

结论:小儿外科护理中应用护患沟通艺术护理,可以有效提升护理效果,减少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关键词:护患沟通艺术;小儿外科;护理效果临床中小儿外科疾病较多,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

目前,小儿外科患者一般会采用手术进行治疗,但是,术后患者可能会滋生负面情绪,从而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2]。

所以,术后,应用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意义重大。

有研究表明[3]:采用护患沟通艺术模式对小儿外科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以及预后效果。

本次研究,作者选择我院在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80例小儿外科患者,旨在分析护患沟通艺术的应用效果,现做出如下阐述。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在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80例小儿外科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均由40例患者组成,对照组患者通过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护患沟通艺术进行干预,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见表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护患沟通艺术在118例小儿外科护理中的应
用效果评价
[摘要] 目的探讨护患沟通艺术在小儿外科护理中的应用及应用效果分析。

方法从某医院中选取118例患儿,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中的患儿进行常规方式的护理,实验组中的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还利用护患沟通艺术加强患儿和护理者之间的沟通交流。

在一定时期内,统计分析两组患儿和看护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满意程度以及两组患儿和家属沟通前后的焦虑情况。

结果通过调查统计发现,实验组的满意程度为94.91%,对照组为83.06%,实验组患儿和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满意程度高于对照组,实验组中患儿和家属的焦虑度同样低于对照组。

结论在小儿外科护理中加入护患沟通艺术能够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患儿和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满意程度,降低患儿和家属的焦虑度。

[关键词] 护患沟通艺术;小儿外科护理;对比实验;满意度;焦虑度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1(b)-0153-02
小儿外科中患儿年龄普遍小,很多患儿表达能力差甚
至没有表达能力,且因为小孩抵抗力差,因此很多情况下患儿病情发展快,若不及时进行沟通,很可能延误治疗最佳时机。

家属因为极度关心患儿病情,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很容易和护理人员之间发生纠纷。

这两方面是患儿临床治疗的重要影响因素,只要在临床治疗中考虑到这两方面才能够对患儿更好的进行临床治疗。

而及时的护患沟通不仅能够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同时对改善患儿心理状态,缩短患儿康复时间有很重要的作用。

为探讨护患沟通艺术在小儿外科护理中的应用及应用效果分析,该研究2011年3月―2012年5月期间通过比照实验将护患沟通艺术应用到小儿外科护理工作中,同时将比照效果进行统计,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某医院就诊的118例患儿,其中75例男性患儿,43例女性患儿,患儿年龄均在3~13岁之间,患儿住院天数为6~12 d。

患儿中因烧伤住院的有8例,因肠梗塞住院的有3例,因腹股沟斜疝的有30例,因阑尾炎住院的有39例,因骨折住院的有39例。

将所有患儿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

患儿年龄,疾病类别和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1.2 实验方法
对照组患者只采取常规护理方式对患者进行临床治
疗,具体护理步骤为:①护理人员及时注意病室的温度、湿度、通风条件,保证患儿住院环境的质量;②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及时、准确的记录患儿24 h出入量;③照顾患儿的日常饮食,患儿主食以流食为主,结合患儿实际情况,部分患儿也可进行母乳喂食,喂食时需注意从少量开始再逐渐加量;④对患儿进行输液时要合理,防止患儿发生静脉炎,亦避免患儿因输液液体外渗而导致组织坏死。

实验组是在采取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上沟通艺术,具体护理步骤包括:①患儿住院后,护理人员在合适时机主动和患儿及家属进行交流,并及时提醒家属注意住院时的注意事项及医院的基本环境、规章制度,让家属在进入医院之后能够减少内心中的忧虑,避免因对医院规章制度不熟练或对护理人员造成误解而形成家属和护理人员之间的矛盾。

同时在与患儿交流过程中,护理人员还应当时刻注意患儿的面部表情,确保患儿在心理上不会对医院或治疗产生抗拒和畏惧,同时在交谈过程中努力让患儿对护理人员产生依赖心理;②微笑是最好的语言,在护患交流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当合理运用面部表情,不吝啬微笑,让患儿能够对护理人员产生好感,减轻患儿因进入陌生环境而产生的恐惧感;③日常护理中,文明用语很重要,在沟通过程中合理的称呼、大方的言语能够有效拉近患儿、家属和护理人员之间的距离。

良好的形象和言谈举止不只是护理人员文化修养的具体体
现,同时也能够给家属和患儿留下一个好的印象,这样可以拉近患儿和护理人员的距离,方便护理人员和家属之间的及时沟通;④适当的鼓励和赞美对患儿的康复能够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护理人员应当不吝啬赞美;⑤适当时机下,利用抚触技术让患儿提高消化能力。

1.3 观察治疗和判断标准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沟通艺术的治疗效果进行判断评价,判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患儿和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满意程度的评价:非常满意(护理人员护理十分好,患儿感觉舒适);满意(护理人员护理好,感觉舒适);不满意(护理人员护理不当,患儿感觉不舒适);②利用焦虑自评表对患儿和家属进行沟通交流前后的焦虑情绪进行评定,>40分表明患儿和家属仍处于焦虑情绪之中。

1.4 统计方法
研究主要采用SPSS11.5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进行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

2 结果
对患儿和家属进行护患沟通艺术配合治疗以后,患儿和家属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并且通过调查发现,利用对照组的常规护理治疗和实验组的常规护理治疗加沟通辅助治疗均能缓
解患儿和家属的焦虑情绪,但是从比较中可以看出,实验组患儿和家属的焦虑情绪相较于对照组明显减轻,对照组患儿和家属在进行常规医院治疗后,部分患儿和家属仍然处于焦虑情绪中(41.36±7.01),而实验组患儿和家属经沟通艺术辅助治疗后均脱离焦虑情绪。

3 讨论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护理人员的素质、护理能力各方面的要求也随之增高,护理人员不仅要增强自身护理能力,还应当懂得和病人、患者之间的沟通,减少和患儿、家属之间的摩擦,减少纠纷。

目前医学上强调利用“以人为本”的理念对患者进行人性化护理,且随着这一理念的提出,医院也逐渐建立了“生理―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这一医学模式在强化患者生理治疗的基础上还强调通过拉近心理距离来对患者进行治疗,强化患者的心理素质。

小儿外科护理要求护理人员具备很高的专业技术能力,且在日常小儿外科处理时,对患儿进行静脉穿刺和病危患者急救处理时不仅要求护理人员具有很好的专业抢救能力同时还应具备高超的沟通技术,让患儿能够放松心情,感受到家的温馨。

因此护患沟通艺术其实也是护理人员应当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护理人员只有学会了如何和患儿、家属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才能够更好的对患儿进行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还应当时时注意自己的语言和预期,这是护理人员思想
情操和道德文化的具体体现,同时也是一种尽职尽责的体现。

且通过调查统计发现,在小儿外科护理常规护理过程中加上护患沟通艺术对患儿康复具有良好的治愈效果,且患儿和家属和护理人员的纠纷也会更少。

因此护理人员应当及时提高自身道德素质,通过有效沟通来增加患儿和家属的信任感,通过及时沟通来了解患儿的感受,通过掌握信息来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谭亚飞.护患沟通艺术在小儿外科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9):578.
[2] 方秀琴.护患沟通艺术与构建融洽和谐医患关系的探索[J].护理研究,2006(28):254.
[3] 侯麦霞,郑延玲.护患沟通在小儿心血管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健康大视野,.2013(3):321-322.
[4] 李红.有效的护患沟通在小儿头皮静脉穿刺中的作用体会[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20):132.
[5] 刘海燕.浅谈儿科护理中的护患沟通[J].健康大视野,2012(9):423-424.
[6] 杨雄燕.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首次成功率之我见[J].医学信息,2011(11上旬刊):323.
(收稿日期:2013-12-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