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挫折承受力教育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强化挫折承受力教育,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健康发展”

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意志薄弱怕困难,经不起挫折是当前少年儿童普遍存在的弱点。《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当今世界风云变幻,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科学技术发展迅速。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由此说明当今社会对人才要求更高更全面。意志薄弱、经不起挫折的人就不能接受社会挑战,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为了适应新时代对人才的要求,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对学生进行挫折承受力教育是相当必要的。我区已有几所学校在1995——1998年间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而且取得了较好成果。我校也有一名教师在这项研究中担任了主研,研究成果可喜。为了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健康发展,成为“四有”新人,更为了推动我校教改工作,提高我校教师的科研能力,我校对这一课题进行了推广性研究。

二、研究的思路

(一)研究对象:

小学生

(二)研究目的:

1、继续在探索培养途径上下功夫,使之拓宽、加深,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五自”能力(即:自学、自理、自强、自护、自律)从而使他们学会生存。

2、在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促进心理素质健康发展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竞争意识,发挥他们的最大潜力,帮助他们走向成功。

3、促使实验教师在教改科研中锻炼自己,在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健康心理素质的同时也发展“自己”。

(三)研究原则:

1、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即:在科学理论指导下,针对所调查的学生实际进行研究。

2、继承与发展创新的原则。即:因为该课题是对原市级课题“实施挫折承受力教育,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健康发展”的推广,因此应继承学习好的经验,取其精华,针对本校实际开展研究,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有所创新。

3、针对性与协作性原则。即:针对我校生源“城乡结合”的特点,在培养学生的同时加强与学生家长的协作。

4、活动性原则。即: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锻炼,磨练顽强的意志品质。

5、安全性原则。即:开展活动时要有安全措施,不能因搞挫折承受力教育而损害学生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法:

1、自然实验法:让学生在学习和活动中进行自然性的实验,打消顾虑,无须特殊的要求。

2、调查法:实验前期和后期有目的地对学生和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实验中期采用心得体会的形式对学生和家长进行调查。

3、经验总结法:在实验的每个阶段以及实验结束时让每位教师对实验的开展情况写出相应的经验总结或论文。

三、研究的问题及结果:

(一)挫折的成因、类型及行为表现的研究

所谓挫折,心理学的定义是:人们在追求既定目标的过程中,遭遇种种干扰和障碍,致使无法实现目标而产生的一种消极的情绪状态。我们通过观察、问卷、访谈、悄悄话信箱等形式,对学生学习、生活中遭遇挫折的成因、类型及情绪、行为上的表现进行了较为具体的研究,的出以下结论。

1、挫折心理的成因

挫折在人的一生中的各个阶段都存在,只是表现不同而已,处于身心发育时期的小学生表现非常明显。一般而言,学生“挫折承受力”差的普遍原因是:家庭教育“失度”孩子成了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物质生活上百般满足,进入了“补偿”误区;望子成龙心切,忽视了对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学校教育重智力因素、轻非智力因素培养,孩子缺乏健康的心理品质;社会不协调,孩子缺少健康的精神食粮;老师和家长不够重视,认为孩子小,耍点小性子,过一会儿就没事,不采取及时有效的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疏导,延误教育时机。

作为我们学校,学生生源具有“城乡结合”的特点,影响我校学生“挫折承受力”的主要因素有:家庭变故,父母离异、父母下岗、亲人生病去世、亲子沟通不够、生理缺陷、家庭贫富悬殊等。

2、挫折心理的类型

一般说来,小学生的挫折心理包括学习上、人际关系上、个人需要上三个方面,具体有5种类型。

⑴、目标与成绩挫折:这种挫折是由于某种目的没有达到或渴望取得成功的意愿受挫所引起。如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学不好英语,考分不如意,与家长规定的分数或自己的期望值相差甚远,在学习上想超过某位同学而未能实现,参加某项比赛未能获奖等。

⑵、亲和与安全挫折:这种受挫是由群体、家庭生活不如人意,或受到外在的疏远、冷落与潜在的不安全因素所引起。我校三分之二的学生来自周边较偏僻的农村,而且相当大一部分是中途转入,与原班学生相比成绩较差,别人常常不愿意和自己打交道,自己的亲近动作经常被别人拒绝,自己的想法和要求遭到家长、老师、同学等反对。又如父母对自己的打骂,父母双方的打骂,重组家庭中继父或继母的冷落,同学的欺侮,外来“下暴”等。

⑶、行动与需求挫折:这种挫折是由于某种行动不能实现或某种需求没有能够得到满足所引起。例如到处买不到称心如意的衣服,食物不对口味,看不到喜欢的电视节目,家长没有给自己认为足够的零用钱,没有给自己买希望得到的东西,自己的一举一动不被他人所重视等。

⑷、缺乏与丧失挫折:这种挫折由生理上、物质上、精神上的某种缺失或失去曾经拥有过的东西所引起。例如身体上的各种残疾,生活用品的短缺,知识的贫乏,家庭温暖的缺乏,亲人分离、死亡、被人偷了钱包,失去友谊等。

⑸、依赖与独立挫折:这种挫折由独立自主愿望和行为不被理解、支持、甚至反对,或突然失去依赖对象与依赖机会所引起。例如在家里一切由父母说了算,不能独立行事,他人始终把自己当小孩看。又如父母因生活所迫外出打工,自己生活不能自理,有的寄人篱下或跟爷爷奶奶住在一起,学习上缺少督促,时间安排不恰当影响学习成绩下降或经常迟到等受到老师的批评。

3、挫折心理的表现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小学生受挫后,通常会产生以下五种行为表现:

⑴、对抗性行为:遭受挫折后,产生对抗性行为是常见的现象。方式多种多样,其主要表现为:①消极对抗:灰心丧气,学习消极怠慢,得过且过。②发泄不满:不满情绪表现于外,寻找机会发泄,如发牢骚,讲怪话,对他人怒目而视,讽刺打击等。例如六年级的胡晓同学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对老师的教育产生对抗。

⑵、侵犯性行为:因为受挫内心愤怒做出种种侵犯性行为。如骂人、打人、摔东西等。例如蔺诗杰同学因父母离异性格古怪,把父母离异留下的阴影变为对同学的仇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