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挫折承受力教育

合集下载

挫折教育是一个人提高承受挫折和战胜挫折能力的教育

挫折教育是一个人提高承受挫折和战胜挫折能力的教育

关于挫折教育挫折教育是提高一个人承受挫折和战胜挫折能力的教育。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更加激烈,人们的心理负荷将会日益加重。

很多矛盾变化的结果不尽如人意。

因此,挫折教育显得十分迫切而重要。

根据调查显示:20.23%的大学生有心理障碍。

29%的中小学生有程度不同的精神卫生偏差。

53%的企业家存在轻度以上的心理健康问题。

于是,挫折教育将会成为家家户户、各行各业共同关心的课题。

多年来,我们往往更多地重视成功,而忽略了挫折对于成功的意义。

生活中的目标常常不是一步成功。

有的人对此缺乏认识,便出现了许多尖锐的、意外的现象。

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认识到,如何看待挫折,是人生的重要课题。

面对同一个挫折情境,不同的人挫折感觉不一。

挫折感觉差别的原因来自不同的生理状态、心理状态和思想状态等等,其核心是认识方式。

我从事挫折教育,主要内容就是如何认识、评价和把握挫折。

具体来说,挫折教育有以下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引导受挫折者认识,人在一生中挫折难以避免,挫折和成功都是生活的组成部分,要做到冷静对待、承受挫折。

挫折教育可以从增强受教育者对挫折的承受力入手。

挫折承受力的大小,不仅与本人的阅历体验、意志品质有关,而且与思想状态、认识方式有关。

对受教育者进行挫折教育,就是帮助他们有更充分的思想准备去接受挫折。

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短短几十年,就是要在酸甜苦辣的滋味中品尝人生,在喜怒哀乐的情绪中理解自己,在逆境挫折中强化意志,在屈辱否定中战胜自我。

挫折和顺利,都是完整人生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挫折不只是负价值,顺利也并不都是正价值,关键是要看以什么态度去对待。

一个人在一生中对于荣耀屈辱,不要看得太重;对于升迁得失,不要挂在心上,好象花的盛衰、云的聚散,任其自然。

正如古人所说:“荣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失败和挫折,都是胜利和成功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伴侣。

对人,不经磨难不成才;对事,不经坎坷难正果。

中学生挫折承受力的培养

中学生挫折承受力的培养
中学 生 挫 折 承 受 力 的培 养
刘绘 锋
( 吉林 师 范 大 学辽 源 分 院 , 吉林 辽 源 16 0 ) 32 0
在 我 国 “ 折 教 育 ”还 未 受 到 足 够 重 视 ,使 得 现 挫 代 中学 生 挫折 承 受 力 差 ,他 们一 遇 到成 绩下 降 、竞 赛
生成 功 的积 极 体验 ,克服 消 极 的 自我意 识 。

帮 助 中学 生树 立 正确 的 挫折 观
生挫 折承 受 力 呢 ?

体与客观现实之间的关 系,用我们能够接受的方式加 以处 理和 解 释 。心理 调 适 的方 法 主要 有 以下 几 种 :
1 理智 调 节 , 自我 冷化 :此 法 用于 道 德 修 养 与意 . 志 品 质 来 控 制 和 缓 解 不 良 情 绪 的 发 生 。变 “ 处 理 ” 热 为 “ 处理” 冷 ,俗 话 说 “ 一 时 风 平 浪 静 ,退 一 步 海 忍 阔天空” 。心理转换 ,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情绪便
有 时候 遭 遇 挫 折 后 ,需 要 解 脱 挫折 给 我 们 带 来 的
烦恼 ,减轻我们内心的紧张和不安 ,以保持我们心理
的平 衡 和健 康 。这就 需 要 利 用心 理 调 适 的方 法 ,把主
心理学上把个体在遭遇挫折情境时 ,能否经得起 打击和压力 ,有无摆脱和排解困境而使 自己避免心理 和 行为 失 常 的能 力 叫挫 折 承 受 力 。那么 如 何 培 养 中学
三 、教 会 中学 生 掌握 心 理调 适 法
失利 、升学落榜 、病痛残疾 、违反校纪 、父母离异等 挫 折就 会 心 灰意 冷 ,甚至 一 蹶不 振 ,挫 折 成 了 一 道不
可 逾越 的 鸿 沟 。可 见 ,如何 培 养 中 学 生挫 折 承 受 力是 我们 面 临 的一 个重 要课 题 。

加强学生挫折教育的几点建议

加强学生挫折教育的几点建议

加强学生挫折教育的几点建议凌杏萍所谓挫折教育,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提高学生对挫折的适应能力、增强学生抗挫折能力的教育。

青少年学生产生挫折心理,一是由于学生个体思想需要和内部动机无法实现的主观因素造成的,像理想、情感、追求挫折等;二是由家庭、学校、社会乃至自然等方面的客观因素造成的,像交往、学习、健康挫折等。

特别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快节奏、多变迁、高竞争、广信息、新变化,虽然给学生的心理成熟带来了许多积极的因素,但同时也使广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大大增加了。

教师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就是要提高学生抗挫折的能力和对挫折的适应能力,提高学生在挫折面前乐观自信的精神,这是适应时代发展和现代生活的需要。

一、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首先是要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有挫折,但是有挫折是正常的,这并不是一件坏事。

挫折,俗话说就是"碰钉子"。

人生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坎坷,就像晴朗的天空会出现乌云,美丽的草原会走来狼群,平静的海面会掀起巨浪一样。

挫折是人的生活的一部分,它具有不可避免性;挫折是令人不快的,但它又是可以控制的;挫折是一所学校,又能教人们学会生活。

前苏联伟大的教育实践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必须让小孩子知道生活里有一个困难的字眼,这个字眼是跟劳动、流汗、手上磨出老茧分不开的,这样他们长大后才会大大缩短社会适应期,提高耐挫折能力。

记得有位美国儿童心理卫生专家说过:"有十分幸福童年的人常有不幸的成年。

"也就是说很少遭受挫折的孩子长大后常常会因不适应激烈竞争和复杂多变的社会而感到痛苦。

有首歌词里不也这么唱:"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近年来,一种旨在提高学生心理承受力的挫折教育已在发达国家兴起,这种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一种内在的自信和乐观。

现代教育要求我们十分重视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这将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有利于健全学生完美人格,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和增长才干以取得成就。

如何培养挫折承受力

如何培养挫折承受力

如何培养挫折承受力挫折是生活中无法回避的一部分,每个人都会面临挫折的时刻。

然而,挫折并不仅仅是一种消极的经历,而是一个重要的学习机会,可以帮助我们成长和进步。

培养挫折承受力是至关重要的,它可以帮助我们在困难面前坚持下去,克服困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下面是一些方法,可以帮助培养挫折承受力。

首先,接受挫折是成长的一部分。

我们需要正视挫折,并理解它是我们成长的机会。

当我们意识到挫折不是失败,而是机会时,我们会更加积极地面对挑战,并从中吸取教训。

接受挫折是成长和进步的必经之路。

其次,要学会从挫折中汲取经验教训。

挫折是一种反馈机制,告诉我们我们的方法或策略不起作用。

通过分析挫折的原因和背后的问题,我们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以后的尝试中避免类似的错误。

每次遇到挫折时,都要深入思考并记录下来,这样我们就可以不断改进和提高自己。

同时,要保持积极的心态。

挫折可能会给我们带来负面情绪,例如沮丧、失望和绝望。

然而,这些情绪只会进一步阻碍我们的进步。

相反,我们应该尝试保持积极的心态,相信自己有能力克服困难,并相信事情会变得更好。

积极的心态可以激发我们的动力和创造力,帮助我们寻找新的解决方案。

另外,要学会适应变化。

生活是不可预测的,我们经常会面临意想不到的变化和挑战。

培养挫折承受力的关键之一是学会适应这些变化。

适应变化需要灵活性和开放的心态。

我们不应该害怕变化,而是要把它们看作是生活中的一部分,并准备好面对和适应它们。

当我们适应变化时,我们就能更好地应对挫折,并找到新的机会和解决方案。

此外,建立支持系统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面对挫折时,有一个支持系统可以帮助我们保持坚持和积极的态度。

我们可以寻求朋友、家人和导师的支持和鼓励,与他们分享自己的困惑和挫折,听取他们的建议和建议。

一个强大的支持系统可以帮助我们在困难面前感到不那么孤独,并提供实质性的帮助和支持。

最后,要保持良好的身心健康。

挫折可能会给我们带来压力和焦虑。

因此,保持良好的身心健康对于培养挫折承受力至关重要。

如何培养挫折承受力

如何培养挫折承受力

如何培养挫折承受力挫折承受力是一个人在面对挫折或困难时能够坚持下去、积极应对的能力。

挫折是人生中无法避免的一部分,没有人能够一帆风顺地度过一生。

因此,培养挫折承受力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我将提供一些方法来培养挫折承受力。

首先,接受现实。

面对挫折,我们必须认识到这是人生的一部分,没有人可以避免遭遇挫折。

接受现实并抱有积极的心态是培养挫折承受力的第一步。

我们需要明白挫折并不是我们的失败,而是人生中的一种经历。

想象一下自己在挫折之后所能获得的经验和成长,这种积极的心态能帮助我们更好地面对挫折。

其次,培养适应能力。

挫折常常会打乱我们原本的计划和期望,我们需要学会适应新的情况。

适应能力是人们独立生活和工作的重要能力之一、接受变化,并努力适应新的环境和情况,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处理挫折。

我们可以通过主动寻找新的机会和挑战来提高适应能力,坚持不懈地尝试新事物,培养相关的技能和知识。

第三,保持冷静和积极。

在面对挫折时,我们很容易变得愤怒、沮丧或恐惧。

但是,这些消极情绪只会让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和困难。

相反,保持冷静和积极的态度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问题。

我们可以通过深呼吸、放松神经、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来保持冷静。

同时,我们也要保持积极的态度,相信自己能够克服挫折,不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第四,建立支持系统。

面对挫折时,我们需要有人可以倾诉和支持我们。

建立一个支持系统,包括家人、朋友或师友,能够提供给我们安慰和鼓励。

和他们分享自己的困难和担忧,听取他们的建议和意见,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挫折。

此外,也可以加入志愿者组织或参加一些社交活动,结识一些志同道合的人,共同度过挫折和困难。

第五,反思经验和总结教训。

在面对挫折之后,我们应该进行反思,总结经验和教训。

思考导致挫折的原因,分析自己的行动和决策是否存在问题。

通过反思,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发现不足之处,并从中吸取教训。

这些教训将成为我们未来面对挫折时的重要参考,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挫折。

提高孩子的挫折承受力的方法

提高孩子的挫折承受力的方法

提高孩子的挫折承受力的方法耐挫能力就是承受挫折的能力,它是我们前进道路上的阻力,如果我们把这些阻力变成动力,我们就能更加茁壮地成长。

提高孩子的挫折承受力的方法第一,对孩子进行吃苦教育。

1.给孩子机会。

2.从点滴做起,培养孩子的吃苦精神。

3.要使孩子的吃苦劲头成为一种稳定的道德品质。

第二,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

1.深入了解和仔细观察幼儿,提高幼儿对挫折的耐受力。

2.设置挫折情境,培养幼儿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及心理调节能力。

(1)请幼儿帮忙解决一点难题。

在日常生活中设置一些难题,引导孩子去解决,培养他们学会解决问题、克服困难。

(2)体验一点劳累。

安排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不要怕孩子累着,这样可以培养孩子作为班集体成员应有的责任意识,锻炼孩子的生存能力。

(3)适当受一点批评。

孩子错了,受一点批评也是很正常的,虽然当时孩子心里会不好受,但这种心理承受能力是必要的。

教师要把握好尺度,适当让孩子受一点批评。

(4)经受一点失败。

失败也是常有的事情,关键是找出失败的原因,争取下次成功。

未来是属于孩子的,孩子的路要靠他们自己走,未来的生活要靠他们自己去创造,这一切都不是成人能替代得了的。

正因如此,我们不要太娇惯孩子。

一、引导孩子正确认识挫折孩子生活中有不同的活动,当孩子面临困难时,我们应该让他直观地了解事物发展的过程,从反复体验中逐步认识到挫折的普遍性和客观性,从而真切地感受到要做任何事情都会遇到困难,成功的喜悦恰恰来自于问题的解决。

只有让孩子在克服困难中感受挫折,认识挫折,才能培养出他们不怕挫折、敢于面对挫折的能力。

二、利用和创设困难情景,提高孩子挫折承受力在孩子的生活、学习活动中,我们可以随机利用现实情景,或模拟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难题,让孩子开动脑筋,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经过自己的努力克服困难、完成任务。

孩子在经历了由不会到会,由别人帮助到自己干的过程后,心理上会得到一种满足,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自理能力。

成人还可以创设一些情境,如:把孩子喜爱的玩具藏起来让孩子寻找,让孩子到黑暗的地方取东西等。

怎样培养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

怎样培养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

怎样培养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1、首先是培养孩子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提升抗挫能力。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是家庭幸福和快乐的源泉,从小对孩子的人生观有一定的规划和教育,我们不能主导孩子的最终目标,但有责任使自已的孩子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要他们逐步学会对事物正确得认识能力,分辩事物真伪的初步判断能力,使他从小生活在阳光正能的温暖家庭里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那么抗挫能力我会逐渐养成。

2、教会孩子学会感恩,提升孩子精神和意志品质,提升抗挫能力。

在生活中孩子的感恩好象和抗挫能力是没有多大联系的,但究其内在而言,实质性较大。

感恩的孩子懂得劳动的付出,成功的分享。

并非是全家人都代替孩子做事,并在孩子面前包办了他该做的一切,这样的孩子自私,冲动,自我中心强,在家庭里逐渐就会成为霸气,不讲道理,并使之成为说什么就是什么的少爷小姐脾气,时间一长,就不能忍受不同的意见,自私无义自然形成,抗挫能力在精神和意志力里就逐渐下降,使之心理上和生理上都难承受打击。

这就应该在家庭中特别注意。

3、对孩子实施挫折教育,要端正思想,坚持科学育儿观,运用科学的、正确的方式方法。

为此,家长必须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科学育儿技巧,把握挫折教育实质;实施挫折教育,要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必须有计划、有步骤、有目标;实施挫折教育,要真抓实干,既不能仅仅流于形式,也不能只是浅尝辄止,要有实实在在的、长期的作为。

4、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要坚持有理有利有节原则。

家长要深刻认识到挫折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不能随性散漫,坚持有理原则;家长要清楚,挫折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更健康的成长,实施挫折教育只能做对孩子有利的事;家长要懂得过犹不及的道理,实施挫折教育时,必须把握比较好的度,坚持有节原则。

家校结合,实施挫折教育 提高青少年学生心理承受能力

家校结合,实施挫折教育 提高青少年学生心理承受能力

家校结合,实施挫折教育提高青少年学生心理承受能力挫折教育是指在教育过程中,通过让学生体验挫折和失败,培养其面对挫折时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适应能力,以便更好的适应社会生活和解决问题。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成长中最为关键的阶段,他们在学习、情感、人际交往等方面都面临着各种挫折和困难。

加强家校合作,实施挫折教育,是提高青少年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重要途径。

一、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学校和家庭是孩子成长的两大重要环境,家校合作对学生成长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挫折教育方面,家校合作更是必不可少的。

家长和老师要共同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了解学生面临的困难和挫折,及时给予关心和帮助。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家长学校、家长会等形式,向家长介绍挫折教育的重要性,引导家长在家庭中对孩子进行相应的教育和引导。

这样一来,学校和家庭的关注和引导将有力地帮助学生更好地面对挫折和困难,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

二、教师要注重在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挫折感知能力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挫折感知能力。

对学生而言,挫折感知能力意味着他们能够从挫折和失败中认识和反思自己,虚心接受他人的批评和建议,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能够不气馁、不放弃,稳定自己的情绪,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刻意设置一些挑战性的任务和情境,让学生亲身去感受和面对挫折和失败。

教师还要在家长中和家长一起配合,做好学生心理健康的引导和关心。

三、学校可设置挫折教育课程,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学校可以特别设置一些挫折教育相关的课程,帮助学生认识挫折,学会面对挫折,增强心理承受力。

比如可以设置心理健康课程、自我认识与心理疏导课程等,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意识地了解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并学会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来调节情绪、应对挫折,以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在这些课程中也可以邀请专业心理老师或心理医生进行专业的引导和辅导,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增强心理健康。

四、家长要为孩子营造积极的家庭氛围,引导孩子正确看待挫折在家庭中,家长应当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孩子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引导孩子正确看待挫折。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强化挫折教育研究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强化挫折教育研究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强化挫折教育研究在提倡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今天,挫折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七年级是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学习生活中的一个转折点,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内容的变化意味着他们将迎来新的挑战。

在适应新的学习生活过程中,学生容易遇到很多困难和问题使他们产生挫败感,现在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相对比较优越,缺乏应有的锻炼,心理承受能力较弱,意志水平较低。

因此,强化挫折教育,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和积极的心理品质,是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密切关注且刻不容缓的问题。

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在客观上要求加强青少年挫折教育。

本文写作的目的在于通过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强化挫折教育,让人们清醒的认识到强化挫折教育的重要性和可行性以及探索一些具体的实施措施。

由于七年级教材隐含着丰富的挫折教育资源,利于挫折教育的进行,因此,本文重点研究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如何对七年级学生强化挫折教育。

首先,笔者对挫折教育相关文献及理论依据进行梳理,说明强化挫折教育的重要性。

其次,通过对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进行分析,总结出利用教材资源强化挫折教育的可行性。

接着,笔者根据对呼和浩特地区部分七年级学生挫折教育现状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发现教育工作者过多关注对学生知识的传递,而忽视了对学生挫折教育的培养。

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缺少对学生个体的关爱,比如对学生心理和情感上的沟通、疏导等。

同时,通过调查总结出七年级学生常见的挫折类型的原因,并从存在问题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在教学中强化挫折教育应遵循的四个原则,即因材施教原则、适度原则、鼓励原则和疏导原则。

最后,在遵循挫折教育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五点强化挫折教育的具体方法建议,以达到强化挫折教育,提高学生挫折承受力,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目的。

增强挫折承受力的方法

增强挫折承受力的方法

增强挫折承受力的方法挫折是我们生活中难免会遭遇到的,它可以是来自工作、学习、人际关系、家庭等各个方面。

而如何增强自己的挫折承受力并积极应对挫折,是每个人所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下面将从认知、情感、行为三个方面来探讨如何增强挫折应对的能力。

一、认知层面1.接受现实人们在面对挫折时常常会有一种抵触心理,认为这不应该是自己遭遇的结果。

抵触是无助于我们应对挫折的,相反地,要学会接受现实,接受这种不利的结果是合理的。

只有接受现实,采取正面的态度,才能有力地去解决问题。

2.面对挑战人们通常认为挫折是一种痛苦的经历,我们也可以从中发现机会和挑战。

面对挑战,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并且更好地掌握技能和知识。

在面对挫折时,我们要保持开放的眼界,去看到新机会以及新的学习的空间。

3.调整心态在经历挫折的过程中,很容易产生负面的情绪和思想,我们需要调整心态来保持乐观和积极。

目标可以改变,但是态度决定了我们向目标走的路线。

只有积极的思考方式,才能在最坏的情况下找到希望。

4.学会反省在经历挫折之后,我们需要反思失败的原因,找出不足之处,在下一次尝试中改进。

认识到过去的错误,总结经验,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应对新的挑战。

二、情感层面1.保持幸福感当我们经过失败的洗礼,很容易感到失落和沮丧的情感。

我们可以通过自我价值和自我成就来增强自己的幸福感,缩短恢复期。

在经过挫折之后,我们需要自我肯定,关注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并且有自信能够克服困难。

2.移情他人在挫折中,人们往往感到孤单和无助,这时候,我们可以选择聆听他人的声音,并且寻求支持。

寻找关爱和理解,可以让自己重拾自信,掌控自己的生活。

3.应对压力挫折会给我们造成沉重的压力负担,同时还会影响到我们自己的身心健康。

在应对挫折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应对压力的技巧,如放松身心、寻找支持等。

只有保持身心健康,我们才能有力地去对抗挫折。

三、行为层面1.寻找帮助当我们遇到挫折之后,往往需要一些外在的帮助来渡过难关。

《战胜自我挫折承受力训练》教案

《战胜自我挫折承受力训练》教案

战胜自我——挫折承受力训练一、教学理念人之不如意十之八九,在现实生活中,挫折是不可避免的,特别是九年级学生将要面对中考的压力,未来的选择,极易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与困惑,从而在心理上产生种种挫折感,影响考试的发挥. 在本节课中我力图创设宽松、平等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参与活动,让学生在相互合作、相互交流中明白挫折可以毁灭一个人,也可以磨炼一个人,关键在于他如何对待挫折。

二、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挫折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掌握一些战胜挫折的方法。

2、态度和情感目标:学会正确面对人生中的艰难困苦。

3、能力训练目标:学会战胜困难和挫折的方法,迈向成功。

三、重点、难点重点:让学生能够正视挫折,掌握战胜挫折的方法和技巧,从而战胜挫折,走向成功。

难点: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要有不畏挫折的气概,学会冷静地对待挫折。

四、教法学法本课的教学以“看一看、说一说、找一找、议一议”四个活动为主线,以提问式、体验式、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方式,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探究,找到战胜自我的途经。

在学法上,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节课的内容,我要求学生课前积累资料,做好活动准备;课堂上师生合作探究,情景体验,学生互动,从而达到本课的学习目标。

五、教学设计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我设计具体的教学过程分六个板块如下:(一)课前激趣:素材:播放张海迪事迹的视频。

效果:由张海迪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没有沮丧和沉沦,以她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对人生充满了信心的事迹激情导入。

(二)情景剧场。

素材:学生结合老师给的材料表演小品《孙子、儿子、老子》。

(《孙子、儿子、老子》内容:儿子厂里效益不好,一连三次拿了下岗证,孙子学习面临困境,考试不及格。

儿子、孙子悲观失望,而只有爷爷是个乐天派,在爷爷的鼓励下,儿子扬起了生活的风帆,走上了再就业的道路,获得了成功。

孙子也鼓足了学习劲头,取得双百优异成绩。

)处理:问题讨论:①、你认为孙子、儿子面对挫折的心态好不好,为什么?②、你认为孙子、儿子受挫折的原因是什么?怎样应对这样的困难、挫折?效果:通过素材给学生以心灵的感撼,让他们体会到不管多大困难,多大的挫折,只要有勇于面对挫折的信心,挫折并不可怕,从而学会战胜困难和挫折的方法,迈向成功。

提高挫折承受力的方法

提高挫折承受力的方法

提高挫折承受力的方法一、心态得乐观呀。

你就想啊,挫折这东西就像路上的小石子,虽然可能会绊你一下,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比如说你考试没考好,可这又不是世界末日呀。

你就告诉自己“这次没考好,那是因为我还没把知识完全拿下,下次我肯定行”。

乐观的心态就像小太阳,能把那些挫折带来的阴霾给驱散喽。

就像有一次我做蛋糕,做出来那叫一个惨不忍睹,可我就想啊,这是我第一次做,做成这样已经不错啦,下次肯定会更好,结果后来真的越做越棒。

二、多经历些事儿。

人就像宝剑,得经过磨砺才锋利呢。

你别老是躲在自己的小舒适圈里,要勇敢地去尝试新东西。

可以去参加一些比赛呀,哪怕输了也不怕。

或者去做个兼职,体验一下社会的酸甜苦辣。

我有个朋友,以前特别胆小,后来他去参加了一个演讲比赛,虽然紧张得话都说不利索,但是从那以后,他就像变了个人似的,再遇到挫折的时候就淡定多了。

因为他知道,最糟糕也就是像在台上那样出点小糗,可那又怎样呢,生活还得继续呀。

三、找个支持系统。

这个支持系统呢,就是你的家人、朋友啦。

当你遇到挫折的时候,就去找他们倾诉倾诉。

你可别小看这个倾诉哦,把心里的委屈、难受说出来,就像把心里的垃圾倒掉一样,一下子就轻松了。

而且他们还能给你出出主意呢。

我上次工作上被老板批评了,心里特别委屈,就给我闺蜜打电话,她在电话那头又是安慰我,又是给我分析问题,等挂了电话,我就觉得这事儿也没那么难解决了。

四、要学会正确归因。

要是遇到挫折了,可别一股脑儿地把责任都往自己身上揽,或者全怪别人。

你得客观地分析分析。

比如说你和朋友吵架了,你得想想是自己说话太冲了呢,还是朋友有什么误会。

要是自己的问题,那就改;要是朋友的问题,那就好好沟通。

这样下次再遇到类似的情况,你就知道怎么处理啦。

宝子,提高挫折承受力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儿,但是只要你慢慢按照这些方法去做,你就会发现,再大的挫折在你眼里也不过是小打小闹啦。

加油哦!。

提升挫折承受力的方法

提升挫折承受力的方法

提升挫折承受力的方法所谓挫折承受力,是指个体在遭遇挫折情境时,能否经得起打击和压力,有无摆脱和排解困境而使自己避免心理与行为失常的一种耐受能力。

亦即个体适应挫折、抵抗和应付挫折的一种能力。

-般来说,挫折承受力较强的人,往往挫折反应小,挫折时间短,挫折的消极影响少;而挫折承受力较弱的人,则容易在挫折面前不知所措,挫折的不良影响大而易受伤害,甚至导致心理和行为的失常。

提升挫折承受力的方法:1、多看书,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量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成长,从老师那里学来的太少太少,因此需要自己学会学习,就要多看一些书籍,有关认识自我,面对困难的书籍。

从中学习到知识,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2、大胆面对,勇敢向前在失败的时候,肯定会伤心失落,这个是不可避免的,因为都不愿意失败,都想成功,都不想遇见挫折,但是,当用于承受挫折的时候,就是在成长了,当再次面对同样的问题了,我们就又策略应对了,因此,提高挫折承受力就不要害怕挫折。

3、正确认识自我如果对我们自己不熟悉的话,在做事情制定目标的时候,就会与的实际情况不相符,就会导致结果与我们的预期相差太大,如果是过低估计的话,会感觉自己没有发挥出实力,如果过高,对自己有时候是自信心的打击,因此,要正确的认识到自己的能力,才能制定出符合自己的,从而更好的面对挫折,提高承受力。

4、学会自我调节在遇到挫折的时候,可以看一些名人传记,看他们在失败的时候是怎么承受的,或者看一些有关心灵成长方面的书籍,让自己能够学会方式,调节自己,每一次的失败都是对自己的磨练,学会正确面对,不会一蹶不振。

5、合理宣泄,转移注意力有时候,有些挫折一时无法去面对,如果去面对了,可能直接就压弯了,因此要学会发泄自己的情绪。

通过发泄,得到朋友的一些关心和安慰,给我们一些精神上的支持,继续的努力下去。

学会正确的面对。

培养初中学生的挫折承受力

培养初中学生的挫折承受力

培养初中学生的挫折承受力培养初中学生的挫折承受力在现实生活里,一个人无论是在工作、学习还是在生活中都免不了会“碰钉子”,这在每个人的人生道路上都是难以避免的。

这里的“碰钉子”就是指“挫折”。

所谓挫折,是指个体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因客观或主观的原因而受到阻碍或干扰,致使其动机不能实现、需要不能满足时所产生的紧张状态和消极的情绪反应。

面对挫折,有的人能想办法排除障碍和干扰;有的人则表现为急躁、焦虑,进而产生愤怒、躲避或攻击性情绪。

而挫折承受力就是指个体遇到挫折时能积极自主地摆脱困难,并使其心理和行为免于失常的能力。

初中生作为一个特定的社会群体,正处于人生的“少年期”。

早在19世纪末,我国近代教育家梁启超先生在他写的《少年中国说》一书中就提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

”要强国需先强人,要强人必须有一个健康的心理。

而挫折承受力的大小反映了一个人的心理素质和健康水平。

但是,近年来大量的心理测验和大众传成长的重要因素,甚至成为初中生心理障碍、程资源,培养初中生承受挫折的能力,会在逆境中保护自己,完善自我。

1.学活动之中。

中的培养学生挫折承受力的教育因素,通过本学科的教学活动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挫折意识的教育和意志品质的训练。

健康心理承受力的培养纳入到教学计划之中。

通过课堂教学和挫折知识专题讲座,使学生系统地了解挫折情境、挫折认知、挫折反应、挫折防御等有关挫折的基本知识,增强应对挫折的能力。

例如,在讲《让挫折丰富我们的人生》、《人生当自强》、《为坚强喝彩》等课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认识到在我们每一个人的一生中都有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关键是我们怎样去认识和对待这些挫折。

在历史课教学中,如在讲授中国近现代史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认识到中国的近现代史是一部辛酸的血泪史,充满了艰难与挫折,同时也记录了中华儿女们不屈不挠的顽强精神。

这其中许多历史人物的坚强意志和英勇事迹,也会使学生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简述培养挫折承受力的方法

简述培养挫折承受力的方法

简述培养挫折承受力的方法
培养挫折承受力是一门技术,可以帮助人们克服自我质疑、迷茫和焦虑,从而改善自
我管理能力。

下面是培养挫折承受力的几种方法:
一、认识自我:建立客观的自我认知是挫折承受力的基础。

因此,人们需要通过思维
审视和心理探索,全面了解自己。

人们应该有诚实的态度,认识到自己的优缺点,让自己
有充分的准备去面对挫折与挑战。

二、增强自信心:有自信心是面对挫折与挑战的基础。

因此,人们应该把重点放在自
信的培养上,要乐观自信、相信自己的能力,克服自我质疑、迷茫和焦虑的思想,从而保
持正能量更积极的思维。

三、会学习:学习是一项持久的过程,只有掌握足够的知识和技能,才能有效面对挫
折和挑战。

因此,人们需要做到勤学苦练,好好利用自己的时间,通过积累知识和技能来
建立自信心,从而帮助自己克服挫折。

四、加强情绪管理: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是培养挫折承受力的重要因素。

人们应该学
会放松身心,通过瑜伽、心理咨询、放松音乐等养精蓄锐,提高自身的情绪管理能力,使
自己更有能力去承受挫折。

五、多加练习:挫折是不可避免的,只有不断练习,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挫折应对策略。

因此,人们要锻炼自己,利用失败与挫折,不断尝试与尝试,不断回顾自己的经历,
勇敢面对各种挑战,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挫折承受力。

以上就是关于培养挫折承受力的若干方法。

在实践中,要积极主动,尝试不同的方式,运用上述方法去针对性提高自己的挫折承受力,从而使自己更加坚强,更能面对困难与挫折。

增强挫折承受力的途径

增强挫折承受力的途径

增强挫折承受力的途径挫折是人生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而增强挫折承受力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

本文将从认知、情感、行为三个方面介绍增强挫折承受力的途径。

一、认知方面1. 接受现实接受现实是增强挫折承受力的关键。

当我们遭遇挫折时,往往会产生否认、逃避或者怨恨等消极情绪,这些情绪会让我们无法正视问题和解决问题。

因此,要学会接受现实,理性看待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 正确评估自我正确评估自我也是增强挫折承受力的重要因素。

当我们面对失败或者挑战时,往往会产生负面情绪,比如自卑、焦虑等。

这时候我们需要正确评估自己的能力和潜力,并且相信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去克服困难。

3. 培养乐观心态乐观心态是增强挫折承受力的必要条件。

乐观的人相信自己能够克服困难,他们会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且坚信自己一定会成功。

因此,要学会培养乐观心态,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二、情感方面1. 增强自我控制力增强自我控制力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控制情绪。

当我们遭遇挫折时,往往会产生消极情绪,比如沮丧、愤怒等。

这时候我们需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让情绪影响到我们的思考和行动。

2. 增强适应能力增强适应能力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环境和变化。

当我们遭遇挫折时,往往需要调整自己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来适应新的环境和变化。

因此,要学会增强适应能力,灵活应对各种情况。

3. 增强社交支持增强社交支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面对挫折。

当我们遭遇挫折时,往往需要得到他人的支持和鼓励。

因此,要学会增强社交支持,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获得他人的帮助和支持。

三、行为方面1. 增强自我管理能力增强自我管理能力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

当我们遭遇挫折时,往往需要采取积极的行动来解决问题。

因此,要学会增强自我管理能力,制定合理的计划和目标,并且坚持不懈地去实现它们。

2. 增强学习能力增强学习能力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挑战。

当我们遭遇挫折时,往往需要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来解决问题。

当代大学生挫折承受力养成教育探析

当代大学生挫折承受力养成教育探析

当代大学生挫折承受力养成教育探析当前,随着社会走向多元化、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挫折,如职业挫折、学业挫折、情感挫折等。

而面对挫折时,一个人的承受力的大小往往决定了他的反应和抗压能力,因此,如何帮助大学生提高挫折承受力,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旨在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

一、挫折承受力的概念挫折承受力是指一个人在面对挫折时所表现出来的心理承受能力,包括情感的稳定性、身心的抗压能力、恢复能力等。

挫折承受力高的人,不仅能够轻松应对各种挫折,还能够从挫折中汲取教训,不断成长和进步。

二、大学生挫折承受力薄弱的原因1.社会环境的变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大学生们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竞争,如就业压力、学业压力、人际关系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挫折承受力。

2.家庭环境的影响。

一些家长在对待子女的教育中,将过分关注孩子的成绩和排名,而忽视了孩子的个性和兴趣爱好,这些过高的期望和过度的压力会使孩子在面临挫折时变得无助和消极。

3.个体差异的影响。

不同的人天生就具有不同的心理素质,一些人天生具备强大的挫折承受力,而另一些人则很容易受到挫折的打击。

三、大学生挫折承受力养成的方法1.培养积极应对挫折的态度。

大学生们应该认识到挫折是人生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只有将它看成是一种学习和成长的机会,才能够更好地应对挫折。

2.合理调节情绪。

当面对挫折时,大学生需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情绪的稳定性,客观而冷静地看待挫折,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3.多进行身心锻炼。

通过进行运动、瑜伽、冥想等活动,可以帮助大学生释放内心的压力,缓解紧张的情绪,增强身心的健康。

4.积极寻求帮助。

当大学生自己无法应对挫折时,应该积极寻求他人的帮助,包括家人、朋友、老师等,他们的关注和支持能够给予大学生更多的力量和信心。

四、大学生挫折承受力养成的教育策略1.加强挫折心理教育。

学校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的挫折心理教育,让大学生们了解挫折是人生中的一部分,学会面对挫折。

帮孩子变得更强大:掌握幼儿耐挫折力的教案

帮孩子变得更强大:掌握幼儿耐挫折力的教案

帮孩子变得更强大:掌握幼儿耐挫折力的教案。

第一步:教育孩子不要害怕失败通常情况下,孩子们不会喜欢失败或者挫折,他们可能甚至害怕这些东西。

因此,对于孩子的教育应该从根源开始,培养孩子不害怕失败的态度。

失败是成功之母,这个道理要教育孩子们说出来,让他们知道失败并不可怕,而是必须的一个过程。

当孩子认识到,失败并不可怕时,他们就会更加自信,并且愿意承担更多的风险和挑战。

第二步:要让孩子面对挫折面对挫折是培养孩子耐挫折力的重要手段。

在孩子面临困难或者挫折时,父母或者老师不要过于干预,要让孩子自己去解决问题。

这种解决问题的过程可能会很艰难,但这是孩子成长的必要经历。

面对挫折,孩子们需要克服困难,挑战自己,从而找到自己的优势。

第三步:让孩子发现自己的优势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势,这些优势可以帮助他们克服挫折,发挥自己的潜力。

父母或老师要帮助孩子发现自己的优势,并通过不同的方式鼓励他们。

这种鼓励可以是表扬,可以是奖励,也可以是给予更多的机会让孩子发挥自己的优势。

当孩子们发挥自己的优势并取得成功时,他们将更加自信并变得更强大。

第四步: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创造力是孩子克服挫折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孩子遇到挫折时,他们可以通过创新的方式,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因此,老师或父母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些不同的思维方式,让孩子有更多创造性思考的机会。

这种思维方式可以是玩具游戏,可以是艺术活动,可以是讲故事或者讲解决问题的方法。

当孩子们有了更多的创造性思考的方式,他们就会在面对挫折时找到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五步:鼓励孩子培养自信自信是孩子克服挫折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孩子充满自信时,他们会更加勇敢和固执,会积极面对挑战和困难。

因此,父母或者老师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来鼓励孩子培养自信。

这可以通过表扬,积极的鼓励或者给予孩子更多的机会来进行。

当孩子充满自信时,他们会对自己的未来更加充满信心。

总结以上是如何帮助幼儿变得更加强大,掌握耐挫折力的教案。

在过程中,教育孩子不害怕失败,让孩子面对挫折,发现自己的优势,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鼓励孩子培养自信都是非常重要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强化挫折承受力教育,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健康发展”方案一、课题的提出:意志薄弱怕困难,经不起挫折是当前少年儿童普遍存在的弱点。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当今世界风云变幻,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科学技术发展迅速。

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

由此说明当今社会对人才要求更高更全面。

意志薄弱、经不起挫折的人就不能接受社会挑战,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

为了适应新时代对人才的要求,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对学生进行挫折承受力教育是相当必要的。

我区已有几所学校在1995——1998年间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而且取得了较好成果。

我校也有一名教师在这项研究中担任了主研,研究成果可喜。

为了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健康发展,成为“四有”新人,更为了推动我校教改工作,提高我校教师的科研能力,我校对这一课题进行了推广性研究。

二、研究的思路(一)研究对象:小学生(二)研究目的:1、继续在探索培养途径上下功夫,使之拓宽、加深,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五自”能力(即:自学、自理、自强、自护、自律)从而使他们学会生存。

2、在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促进心理素质健康发展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竞争意识,发挥他们的最大潜力,帮助他们走向成功。

3、促使实验教师在教改科研中锻炼自己,在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健康心理素质的同时也发展“自己”。

(三)研究原则:1、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即:在科学理论指导下,针对所调查的学生实际进行研究。

2、继承与发展创新的原则。

即:因为该课题是对原市级课题“实施挫折承受力教育,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健康发展”的推广,因此应继承学习好的经验,取其精华,针对本校实际开展研究,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有所创新。

3、针对性与协作性原则。

即:针对我校生源“城乡结合”的特点,在培养学生的同时加强与学生家长的协作。

4、活动性原则。

即: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锻炼,磨练顽强的意志品质。

5、安全性原则。

即:开展活动时要有安全措施,不能因搞挫折承受力教育而损害学生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法:1、自然实验法:让学生在学习和活动中进行自然性的实验,打消顾虑,无须特殊的要求。

2、调查法:实验前期和后期有目的地对学生和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实验中期采用心得体会的形式对学生和家长进行调查。

3、经验总结法:在实验的每个阶段以及实验结束时让每位教师对实验的开展情况写出相应的经验总结或论文。

三、研究的问题及结果:(一)挫折的成因、类型及行为表现的研究所谓挫折,心理学的定义是:人们在追求既定目标的过程中,遭遇种种干扰和障碍,致使无法实现目标而产生的一种消极的情绪状态。

我们通过观察、问卷、访谈、悄悄话信箱等形式,对学生学习、生活中遭遇挫折的成因、类型及情绪、行为上的表现进行了较为具体的研究,的出以下结论。

1、挫折心理的成因挫折在人的一生中的各个阶段都存在,只是表现不同而已,处于身心发育时期的小学生表现非常明显。

一般而言,学生“挫折承受力”差的普遍原因是:家庭教育“失度”孩子成了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物质生活上百般满足,进入了“补偿”误区;望子成龙心切,忽视了对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学校教育重智力因素、轻非智力因素培养,孩子缺乏健康的心理品质;社会不协调,孩子缺少健康的精神食粮;老师和家长不够重视,认为孩子小,耍点小性子,过一会儿就没事,不采取及时有效的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疏导,延误教育时机。

作为我们学校,学生生源具有“城乡结合”的特点,影响我校学生“挫折承受力”的主要因素有:家庭变故,父母离异、父母下岗、亲人生病去世、亲子沟通不够、生理缺陷、家庭贫富悬殊等。

2、挫折心理的类型一般说来,小学生的挫折心理包括学习上、人际关系上、个人需要上三个方面,具体有5种类型。

⑴、目标与成绩挫折:这种挫折是由于某种目的没有达到或渴望取得成功的意愿受挫所引起。

如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学不好英语,考分不如意,与家长规定的分数或自己的期望值相差甚远,在学习上想超过某位同学而未能实现,参加某项比赛未能获奖等。

⑵、亲和与安全挫折:这种受挫是由群体、家庭生活不如人意,或受到外在的疏远、冷落与潜在的不安全因素所引起。

我校三分之二的学生来自周边较偏僻的农村,而且相当大一部分是中途转入,与原班学生相比成绩较差,别人常常不愿意和自己打交道,自己的亲近动作经常被别人拒绝,自己的想法和要求遭到家长、老师、同学等反对。

又如父母对自己的打骂,父母双方的打骂,重组家庭中继父或继母的冷落,同学的欺侮,外来“下暴”等。

⑶、行动与需求挫折:这种挫折是由于某种行动不能实现或某种需求没有能够得到满足所引起。

例如到处买不到称心如意的衣服,食物不对口味,看不到喜欢的电视节目,家长没有给自己认为足够的零用钱,没有给自己买希望得到的东西,自己的一举一动不被他人所重视等。

⑷、缺乏与丧失挫折:这种挫折由生理上、物质上、精神上的某种缺失或失去曾经拥有过的东西所引起。

例如身体上的各种残疾,生活用品的短缺,知识的贫乏,家庭温暖的缺乏,亲人分离、死亡、被人偷了钱包,失去友谊等。

⑸、依赖与独立挫折:这种挫折由独立自主愿望和行为不被理解、支持、甚至反对,或突然失去依赖对象与依赖机会所引起。

例如在家里一切由父母说了算,不能独立行事,他人始终把自己当小孩看。

又如父母因生活所迫外出打工,自己生活不能自理,有的寄人篱下或跟爷爷奶奶住在一起,学习上缺少督促,时间安排不恰当影响学习成绩下降或经常迟到等受到老师的批评。

3、挫折心理的表现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小学生受挫后,通常会产生以下五种行为表现:⑴、对抗性行为:遭受挫折后,产生对抗性行为是常见的现象。

方式多种多样,其主要表现为:①消极对抗:灰心丧气,学习消极怠慢,得过且过。

②发泄不满:不满情绪表现于外,寻找机会发泄,如发牢骚,讲怪话,对他人怒目而视,讽刺打击等。

例如六年级的胡晓同学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对老师的教育产生对抗。

⑵、侵犯性行为:因为受挫内心愤怒做出种种侵犯性行为。

如骂人、打人、摔东西等。

例如蔺诗杰同学因父母离异性格古怪,把父母离异留下的阴影变为对同学的仇视。

⑶、回归性行为:受到挫折后其行为表现与年龄很不相称,回复到一种不成熟的行为模式。

如象幼儿园小朋友那样,受挫后又哭又闹,显得十分幼稚,也有的小学生因为一点儿小事暴跳如雷,大声叫嚷,甚至采取粗暴的行为方式。

⑷、退缩性行为:有些小学生受到挫折后,对引起挫折的对象无法攻击,又无适当对象可发泄,于是将愤怒压抑下去,表现为情绪冷漠、无动于衷、漠不关心,甚至感到惶恐不安,犹如大祸临头,并经常伴有心悸、头昏、胸闷、肢体震颤、植物性神经功能紊乱等躯体症状。

常陷入一种茫然无措、困惑无助的痛苦之中,这是一种非常消极的表现。

⑸、厌世性行为:一个人受到严重的挫折,得不到外力帮助时,会极度失意,产生厌世情绪,甚至自杀。

根据“第二届中美精神病学术会议”的一份资料显示:近年来青少年自杀现象一直呈上升趋势,已成为我国青少年死亡的第一位原因,而且低龄化严重。

小学生阅历不深,心理承受力差,容易走极端,往往会产生轻生的念头,这是一种非常危险的行为。

(二)挫折承受力教育的途径研究。

教育科研只有与教育的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才能成为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动力。

根据以上的研究,我们采取了谈话、家访、开展活动、课堂学科渗透等方式对学生进行了及时的引导,防范于未然,避免了诸多麻烦事情的发生。

主要的教育途径和方式如下。

1、增强家长对学生“受挫心理”的关注意识。

我校生源特点:辖内生大多是失业下岗人员子女,有的在家待业,有的做小生意,有的外出打工;辖外生都来自重庆周边专县的农村,家境贫寒,其父母绝大部分在菜市场做小生意或当“棒棒”。

无论辖内、辖外生,家长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对子女的教育更有局限性。

对孩子的“挫折承受力教育”可以说是一个盲区。

面对激烈竞争的社会背景,我校特殊群体现状,以及素质教育的时代要求,心理健康教育显得日益重要,然而我校在实施的过程中发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仅仅面向学生是不够的,必须走进学生的家庭。

这不仅是让家长了解学校面向学生开展的各类心理健康教育,更重要的是学校利用各种有效途径和方法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引起家长的关注,从而创设良好的家庭氛围,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心理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家长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本身就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影响着孩子心理健康发展。

正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孩子的许多心理品质都是在家庭中发展起来的。

因此,只有提高整个家庭成员的心理素质,才能使孩子健康成长。

从现实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家长未学过儿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因此往往缺乏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不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忽视孩子的个别差异,因此学校有必要通过各种途径帮助家长掌握心理健康的知识,调动家长的力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1)我校专门请来心理学专家对实验班级的家长进行了“正确对待儿童挫折问题”的专题讲座。

巧用生活中的具体例子阐述了实施“挫折承受力”教育对人的一生的重要意义和正确对待儿童挫折的方法。

王校长也对实验班级的家长进行了“如何教育孩子走出受挫的阴影,健康成长”的专题讲座,对避免小学生受挫后消极结果的产生进行了方法指导。

a、合理化解释法:孩子遭受挫折后,学会自我开脱。

教育孩子试图寻找各种理由予以合理化解释,如多找客观原因等,使孩子的混乱心理得以逐渐平衡。

b、优势比较法:以自己之长比他人之短。

如在遭受挫折后,多想想那些比自己受挫更大,困难更多,处境更差的人,使孩子比较乐观和自信,从挫折的沮丧中重新振作起来。

c、改变认知法:学会换个角色、角度看问题,有时会使受挫后沮丧、绝望的人看到希望。

即所谓“失败乃成功之母”“吃一堑、长一智”。

d、倾诉法:心理学又称发泄法。

即在受挫后将自己心中的郁闷尽情地向亲人、朋友、领导、同学、有共同遭遇者,以及心理医生倾吐,以寻求他们的理解、支持、关心和帮助等。

e、目标法:挫折干扰了自己原有的目标,重新寻找一个新的目标。

它可以激发和推动人们去从事达到目标所必须的行为,从而鼓起孩子战胜困难的勇气。

对这些方法,家长反映很好,并写了心得体会。

(2)充分利用好家长学校这块阵地,每学期分班级由实验教师对家长进行“培养健康心理素质和‘五自’能力”的指导,加大实验班级的针对性,便于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施教和实验工作的开展。

(3)每学期分学科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把家长请进我们的校园、课堂,让家长了解课堂,了解教师的教学,了解课堂上学生的表现,使“家校协调”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4)学校成立家长委员会,定时召开会议研究工作,起好家校联系的桥梁作用,便于实验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5)每学期办一期《家教园地》专刊对家长进行专题指导,让家长及时了解教育信息,学习好的教育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