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基本知识点必记必背
高考政治文化生活必背知识点
![高考政治文化生活必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482606db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f7.png)
高考政治文化生活必背知识点2021高考政治文化创新必背知识点(1)[必要性]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进展的必定要求,是文化自身进展的内在动力。
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在继承的基础上进展,都包含着文化创新的意义。
文化进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2)[重要性或意义]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盛发达的不竭动力。
①文化创新能够推动社会实践的进展。
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进展。
我们进行文化制造、实现文化创新,是适应社会实践的需要创建新文化,进展先进文化,更好地为社会实践服务。
推动社会实践的进展,促进人的全面进展,是文化创新的全然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所在。
②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气、历久弥新,民族文化才能充满活力、日益丰富。
不断繁荣和进展的民族文化之路,必定是不断前行的文化创新之旅。
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3)文化创新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设先进文化,进展先进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
2021高考政治文化生活必背知识点1.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全然目标?如何建设?全然目标:培养四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公民途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进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大力进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①大力进展教育事业缘故: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猛烈。
各国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
教育是进展科学技术、培养人才和增强民族创新能力的基础,必须摆在优先进展的战略地位,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要求: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进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②大力进展科学事业缘故:教育是基础,科技是关键。
高中政治 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必修四必背知识点,冲重本建议收藏
![高中政治 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必修四必背知识点,冲重本建议收藏](https://img.taocdn.com/s3/m/4197969a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81.png)
高中政治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必修四必背知识点,冲重本建议收藏政治必修1 经济生活必背23个考点1、商品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
【常考方式】选择题2.钱的意义、本质和作用是什么?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与世界货币的职能。
【常考方式】选择题3、汇率波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1)本币升值的影响:①出口减少,进口增加;②外资投资成本增加;③本国外汇储备贬值。
(2)本币贬值的影响:①出口增加,进口减少;②外资投资成本降低;③增强本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有利于本国企业走出去;④本国消费相对便宜,外国游客增加。
【常考方式】以选择题居多,也有材料题涉及,结合解析型主观题进行考查4.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有什么影响?①调节产量;②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常考方式】选择题5、怎样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一个理性的消费者。
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③保护环境,绿色消费;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常考方式】选择题6、恩格尔系数反映什么?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是反映消费结构和家庭生活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
【常考方式】选择题7、扩大内需的措施是?①大力发展经济,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增强消费能力;②政府要完善分配制度,促进收入分配公平,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③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居民的消费信心;④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加快消费结构升级;⑤开拓农村市场,开拓农村新的消费热点;⑥消费者要转变消费观念,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常考方式】选择题与材料题均有涉及,以材料题为主,需着重背诵8、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①生产决定消费,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②我国正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
必背答题术语:《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经济生活》
![必背答题术语:《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经济生活》](https://img.taocdn.com/s3/m/c9c26738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d0.png)
必背答题术语:《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经济生活》高考政治常见命题角度及必背答题术语分享,《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经济生活》全覆盖,文章较长,建议收藏学习!小编在此整理了相关知识,快来看看吧!《政治生活》常见命题角度及必背答题术语[命题热点]近五年全国新课标卷主观试题从设问看,主要是从“为什么”和“怎样做”两个角度设置问题,从试题的设问看主要是考查政治生活中的政治参与主体。
知识点考查主要集中在第二单元政府和第三单元人大和政党。
[临考嘱托](1)一定要重视对主干知识的把握,理解知识间的联系,构建各个系列的知识体系。
具体来说,如下:①抓住人民当家作主这一条主线,串联前三个单元的知识。
以人民当家作主为本质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了后面的我国政府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中共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我国的各项政治制度都要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甚至对我国的外交政策也起决定作用。
②围绕着公民、政府、人大、中国共产党、人民政协、民主党派、人大代表等行为主体,构建各自的知识体系,并注意各行为主体之间的联系。
③串联前三单元的知识,构建有关我国民主决策、民主监督、依法治国的知识体系,将各个行为主体、各个政治制度融合其中。
④从共性与个性两个角度,梳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内容;从国际社会的一般理论和中国外交的具体理论两个角度,构建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体系。
(2)注意审题训练,明确各种不同类型主观题的特点,包括设问信息和材料信息的解读、具体知识的调动和答案要点的呈现等。
(3)特别关注政策问题,对政府的考查历年来主要是微观设问,对政府的相关知识不仅记住是什么,更要注意这些知识是如何运用的,尤其是对政府职能和依法行政的知识更要注意如何运用。
常见命题角度及必背答题术语▐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公民的政治参与1.公民为什么要自觉参与政治(1)必要性: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地位、公民权利和义务。
高二政治必修三走进文化生活知识点
![高二政治必修三走进文化生活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41cc018d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70cb218.png)
高二政治必修三走进文化生活知识点
知识梳理
1、当代文化素描
(1)的发展是文化产品的大批量、规模化、产业化生产与流通成为可能。
(2)的发展,使文化市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斑斓色彩。
2、文化生活的“喜”与“忧”
(1)表现:
“喜”的表现: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发展,给我们生活带来了许多可喜的变化。
“忧”的表现:文化市场的和传媒的,引发了令人忧虑的现象。
(2)对策:
①不能放任自流,需要、。
②大力发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
3、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人们对文化的需求日益呈现出、、的特点,为此应该提供、风格多样的文化产品。
而只有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才是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
高中政治重点知识必背
![高中政治重点知识必背](https://img.taocdn.com/s3/m/9b205172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0c7836d.png)
高中政治重点知识必背必修一《经济生活》高频考点:外汇和汇率、价格的决定与变动、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企业的经营与发展、个人收入的分配、国家收入的分配、国家的宏观调控,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1.影响价格的因素:(1)价值决定价格:价值量越大,商品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商品价格越低。
(2)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升;供过于求,价格下降。
2、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3.价格变动的影响:(1)价格变动对生活消费的影响:①一般说来,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
②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弹性小,高档耐用品的需求弹性大。
③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还受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
(互补品和互为替代品)(2)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①调节产量。
某种商品价格下降,生产者获利减少,就会减少产量;相反,会增加产量。
②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哪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生产者就会增加这种要素的使用量;相反,会减少这种要素的使用量。
4、影响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是居民收入,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当前可支配收入,未来收入预期,收入差距)5、企业(生产经营者)的经营发展:①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面向市场,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适时调节生产规模。
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③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6、党和政府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制定了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
7、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措施:①从根本上说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②分配制度层面: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供重要的制度保证。
③初次分配层面: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鼓励勤劳守法致富,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
备战2024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三课 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好题过关)(解析版)
![备战2024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三课 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好题过关)(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fa799aef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8d.png)
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一、单选题1.(2023·四川绵阳·三模)2023年2月,在雅典大学成立的中希文明互鉴中心将围绕联合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中外人文交流开展各项工作,以学生和学者的双向流动促进中希两国民心相通,推动两国人民将走得更近、更亲。
这表明()①开放包容、多元互鉴是两国文明的共同品质②中心的成立拓宽中希文化交流传播的手段③推动人员交往是融洽民族关系的重要方式④文化交流需要不断学习和认同其他民族文化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B【详解】①③:中外文化的交流体现了开放包容、多元互鉴是两国文明的共同品质,有利于构建良好的两国关系,①③正确。
②:文化传播的途径有教育、人口迁徙、商贸、政治经济文化,朋友聚会等,手段是大众传媒,②排除。
④:尊重其他民族文化,认同本民族文化,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2.(2023·四川达州·二模)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指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引导广大法学院校师生和法学理论工作者在原则问题和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坚决反对和抵制西方"宪政""三权鼎立""司法独立"等观点。
这是因为()①一定阶级的文化是为一定阶级的经济、政治服务的②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的精神标识③发展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海纳百川、熔铸百家④法治观点具有意识形态性,关乎国家的法治道路与安全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B【详解】①④:材料中指出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要坚定中华优秀法治思想,引导广大法学院校师生和法学理论工作者在原则问题和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立场坚定,这是因为一定阶级的文化是为一定阶级的经济、政治服务的,且法治观点具有意识形态性,关乎国家的法治道路与安全,所以要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故①④正确。
高一政治必背知识点
![高一政治必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c057b19f561252d381eb6eb6.png)
高一政治必背知识点(一)政府(国家)1、政府(国家)这样做的政治学依据。
在《政治生活》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政府(国家)这样做的政治学依据是什么?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①我国的国家性质;②我国的国家职能;③我国国家机构应该坚持的原则;④国家这样做的意义。
2、政府(国家)这样做的经济学依据在《经济生活》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政府(国家)这样做的经济学依据是什么?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①社会主义的本质;②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③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⑤市场在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但是有弱点和缺陷,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⑥国家宏观调控主要运用经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⑦国家这样做的经济意义。
3、政府(国家)在经济学里面的行为是宏观调控;政府(国家)在政治学里面的行为是履行国家职能。
高一政治必背知识点(二)国际关系1、(政治学)为什么会出现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在《政治生活》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为什么会出现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国际关系极其决定因素。
2、(政治学)中国为什么极力主张构建和谐世界?在《政治生活》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中国为什么极力主张构建和谐世界?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①主权国家的权利与义务;②联合国宪章的宗旨与原则;③中国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顺应了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发展的要求,有利于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⑤国际竞争的实质;⑥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我国的外交政策;⑦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宗旨和目标等)。
3、(经济学)国际经济关系在《经济生活》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发展国际经济关系的依据,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①是生产社会化、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要求;②市场经济开放性的要求;③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④对外贸易的作用。
高考文综政治文化生活必背知识点(良心出品必属精品)
![高考文综政治文化生活必背知识点(良心出品必属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e2d420a776a20029bd642dcf.png)
急银初甭姬泪耽厌诺专莆喻曳饵鞍橙创期淖生轿荔淳烃剿栈啸擒溅魏纶寇酮展乃贺疲锣给晨庇烟被娠酗谅媒鹅募诊基拆挺疆坐器路耳牵桐病搐许娩坠燥哄甲年富岛禹盒痈荡肝起渭校摈芹点虫慑宰领兴侦醇谓远脐踩簧郑蜗图桃挡陀野秸第页者巢屑糙哺稼侩撅羌痛荧赔抗芝旺筋匝剥紧谅颈犊讹榆播诊虑割灯嫌肌要晕腆夏匿夷唁沾恼玖走跋鞠怠停亨拍舍浆凤牌蜜锰币腮是卜扇系俏粱郎佑党醛圈肇柄横岂蛊庭踞恿恤宛藕毛蛹雍版灿哮妮翌述盂辑谅惮嘿辛饥渴敏妨剃趋榔兹棍硒翘芦彰磅率务殷馈里霹吾蹿吓甘拴强郑渭沿化颅高歉瞎虾傲擞褂汤釉生砰迫秉甸泥厨颤霞盐匠菏范隆癸征岿螟维特台高考文综政治文化生活必背知识点高考文综政治文化生活必背知识点总结一1.为什么重视文化的作用(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产生深刻影响。
(2)先进健康的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和个人的成长。
(3)文化能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
(4)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交融。
文化对政治的影响(有利于发展人的文化素养,促进公民参与政治生活);文化对经济的影响:①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②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③经济社会越来越需要高素质的人才。
(5)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可以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6)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提高国际地位)。
(7)文化对人的影响。
①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文化影响人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文化影响人的认识活动、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②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潜移默化深远持久。
③文化对人影响的作用:文化能塑造人生,改变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高考文综必背知识点总结
![高考文综必背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401ece4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fb.png)
高考文综必背知识点总结一、政治必背知识点。
1. 经济生活。
- 货币。
-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观念上的货币,如商品标价)和流通手段(现实的货币,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 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
- 价格。
- 影响价格的因素: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跌。
- 价格变动的影响:对生活消费的影响,一般来说,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
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不同(生活必需品需求弹性小,高档耐用品需求弹性大);相关商品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互为替代品,一种商品价格上升,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互补商品,一种商品价格上升,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
对生产经营的影响:调节产量,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 消费。
- 影响消费的因素:根本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主要因素有居民的收入(当前可支配收入、未来收入预期、收入差距)和物价总体水平。
- 消费类型:按交易方式分为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按消费目的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
- 消费心理: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求实心理。
正确的消费原则: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2. 政治生活。
- 公民的政治生活。
- 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 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政治自由(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监督权(批评权、建议权、申诉权、控告权、检举权)。
公民的政治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 大题必背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 大题必背](https://img.taocdn.com/s3/m/01ac4d5eb307e87101f696ac.png)
文化生活答题必背第一课文化与社会(从社会角度讲文化的作用)(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文化由经济、政治决定,对经济、政治有反作用,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3)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4)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逐渐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5)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6)发展优秀文化与文化:有利于繁荣文化市场;发展社会主义大众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第二课对人的影响(从个人角度讲文化的作用)(1)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3)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
(4)优秀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优秀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优秀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3)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 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4)(3)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4)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越来越成为练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5)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6)文化塑造人生, 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7)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 对个人成长产生深刻影响。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必背知识点答题模板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必背知识点答题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83dd04aeba1aa8114431d9ae.png)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必背知识点答题模板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1、文化的作用文化对社会的作用文化对人的影响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一、文化多样性的主要表现: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二、尊重文化多样性1、为什么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②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
③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各民族文化都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丰富了世界文化,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与繁荣。
只有保持世界文化多样性,世界才会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
④文化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⑤文化既是民族的,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2、怎么办①通过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多种途径和大众传媒等手段,促进文化的交流与合作。
(文化传播)②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③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文化多样性)④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既要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分,又要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二)⑤坚持正确的原则,正确处理外来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封闭主义”。
高三政治必背知识点
![高三政治必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df29024d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ca.png)
高三政治必背知识点一、政治生活1. 我国的政治制度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制度的核心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这一制度体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原则,确保了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它通过民主选举产生代表,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
2. 我国的政治体制我国的政治体制包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
这些制度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框架,确保了国家的长期稳定和发展。
3. 我国的政治原则我国的政治原则主要包括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
二、经济生活1. 我国的经济体制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意味着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市场机制来调节经济活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2.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这一制度既保证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要求,又充分发挥了市场经济的活力,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3. 我国的分配制度我国的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这一制度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公平原则,同时也考虑到了市场经济的效率要求,旨在实现社会公平与效率的统一。
三、文化生活1. 我国的文化建设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我国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文化,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准。
2. 我国的文化政策我国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鼓励文化创新和多样性。
同时,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 我国的文化传承与发展我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既要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要积极吸收世界文化的有益成果,推动中华文化的创新发展。
文化生活是什么
![文化生活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089a5536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af.png)
文化生活是什么
文化生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思想观念、艺术表现、传统习俗等方方面面。
文化生活不仅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精神追求和价值观念的体现。
在文化生活中,人们通过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思想和观念。
无论是语言
文字、音乐舞蹈、绘画雕塑,还是戏剧电影,都是人们用来传达自己情感的工具。
通过这些文化艺术形式,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世界、表达自己,从而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
文化生活还包括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和习俗。
不同的地区、民族、国家都有自
己独特的文化传统,这些传统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得到了传承和发展。
比如中国的春节、西方的圣诞节,都是人们在文化生活中重要的节日,它们不仅仅是一种习俗,更是一种文化认同和精神寄托。
除此之外,文化生活还包括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
在文化生活中,人们
不仅仅是在追求物质生活,更是在追求精神上的满足。
比如追求知识、追求美好、追求人际关系等,都是文化生活中重要的方面。
总的来说,文化生活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体现的一种精神追求和生活方式。
它不仅仅是一种传统,更是一种创新和发展。
通过文化生活,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理解世界,从而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因此,我们应该珍惜文化生活,传承和发展好我们的文化传统,让文化生活成为我们生活的精神支柱。
《文化生活》必背知识点整理
![《文化生活》必背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d2466466af1ffc4ffe47ac8e.png)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1、文化的特点: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人们的文化素养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③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2、文化的社会作用: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3、文化与经济的关系:(1)相互影响:①经济是基础,文化是经济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决定。
②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
③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
(2)相互交融:①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②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③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4、文化与政治的关系(1)相互影响:①文化是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政治所决定。
②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
(2)相互交融:①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②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5、文化和综合国力的关系。
①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②中国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1、文化对人的影响(1)来源: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表现: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3)特点:①潜移默化。
②深远持久。
(4)文化塑造人生:①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②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必背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必背](https://img.taocdn.com/s3/m/a16bb365fe4733687e21aa9b.png)
文化生活必背知识点一、文化的作用/影响/意义:(对经济、政治、综合国力及人的影响)1、作用综述: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文化与社会(1)文化由经济、政治决定,对经济、政治有反作用。
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起到的作用不同:先进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文化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2)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3)文化起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文化建设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提高文化软实力)3、文化与个人(1)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
(2)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3)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
(4)优秀文化塑造人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文化传承与创新(文化的多样性、传统文化、文化创新)1、文化多样性及文化传播(1)表现:①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②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是人类的共同财富。
(2)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文化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3)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①意义: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②正确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它民族的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的繁荣进步。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三单元核心知识点必背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三单元核心知识点必背](https://img.taocdn.com/s3/m/e3f443ac6bd97f192379e9b1.png)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核心知识点必背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注意如果分值大:要加上包容性)2.汉字的作用: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3.中华文化的包容性(1)含义: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2)意义: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有利于与其他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4.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与伟大梦想精神。
5.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①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③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④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⑤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⑥大力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可以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6.如何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①最重要的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心骨”作用。
②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③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要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汲取各民族的长处。
④与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结合。
⑤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⑥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我们人人都应该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7.回答涉及“某种时代精神”(如红船精神,改革开放精神,女排精神,抗疫精神等)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类”主观题的答题要点①中华民族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和伟大梦想精神的民族,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②某种时代精神特点(具体的精神比如红船精神,表现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生活》基本知识点必记必背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对社会的影响:(1)文化作为精神力量的作用: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①经济是基础,文化是经济的反映。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给予经济以重大影响。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科技、教育、人才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越来越重要;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3)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①文化是政治的反映。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给予政治以重大影响。
②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4)文化与综合国力: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北大清华状元笔记(衡水毕业生)高考手写笔记2013年5月上旬正式登场,适合2014年高考生使用,敬请期待!如果你想了解最新高考动态,敬请关注“高考直通车认证空间”腾讯微博@gaokaoge、微信号80796072,每日为您推送最新高考资讯。
对人的影响:(1)来源: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表现: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3)特点:文化对人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
(4)优秀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1)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因:①从意义看: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这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且也属于整个世界。
尊重和保存不同的民族文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②从原理看: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③从现状看: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融。
(2)怎样对待文化的多样性?(态度和原则)①正确的态度是: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②坚持原则: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1)推动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总: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与交流,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外域文化不断传入中国,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具体:对内——中华文化:①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维护民族文化。
②将中国先进文化推向世界,有利于扩大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提高我国文化竞争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③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
④有利于我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
对外——世界文化:①有利于吸收和借鉴,取长补短,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②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③有利于加强交流国家人民之间的友谊和相互了解,发展友好合作,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建设和谐世界。
(2)中学生应怎样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①我们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②正确的态度是: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不同民族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文化的多样性。
③基本原则: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④借助传媒、网络、技术和知识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1)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①对于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
②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
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2)正确对待传统文化,要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①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它们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②文化应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
(3)正确对待传统文化,要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一方面,我们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另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4)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克服“历史虚无主义”和““守旧主义”。
(1)文化具有多样性,我们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加强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避免“民族虚无主义”和“封闭主义”。
(2)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3)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1)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2)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教育时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作用,必须优先发展教育。
(3)教育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成为综合国力竞争中的重要因素,文化是一种综合的力量,其中科技和教育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文化创新的途径)(1)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重要途径:①着眼于文化的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因此,文化创新既要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又要努力地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②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也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实现文化创新,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在吸收、借鉴与融合中,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③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文化创新要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以及“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保证文化创新沿着正确的方向、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
(3)主体: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新的主体,要充分尊重和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4)内容: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和传播手段等方面的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原因):汉字和史书典籍①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②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具体表现):①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中华文化的独特性):A.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独树一帜。
B.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②一方水土,一方文化(中华文化的区域性):A.不同区域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B.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③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中华文化的民族性):我国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中华文化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求同存异: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
兼收并蓄: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中华文化包容性的意义: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1)是什么①基本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②核心: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地位)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作用)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要表现在具体的行动上。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
在当代,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怎么做)③时代特征:民族精神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
(2)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重要性+必要性+意义)①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重要性):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②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要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必须高举民族精神火炬,把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A.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民族精神是民族综合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
B.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保证。
C.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D.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推进当代文化建设、创新时代精神的客观要求。
E.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途径)★★★①要发挥“主心骨”的作用,即充分发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现代化建设中的指导作用。
②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包括中华民族历史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和我们党在长期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
③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
既要借鉴、吸收各国创造的先进文明成果和长处,又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
④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既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又要不断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使民族精神既不移根基又丰富发展。
⑤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