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语文常见文言文虚词用法整理综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初中语文常见文言文虚词用法整理
一.之
1、“之”作代词,可以代人、代物、代事。译为“他”(他们)、“它”(它们)、“这种”
例如:问所从来,具答之。(代人,指桃花源中的人,相当于“他们”)
操蛇之神闻之。(代事,指愚公移山,译作“这件事”)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代物,指狼,相当于“它”。)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代词,指学过的知识)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代人。他,指曹刿。)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代人。他,指吴广。)
肉食者谋之。(代这件事。)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指代前面的“骨头”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指代前面的狼。)
渔人甚异之。(指代渔人前面所看到的景象。)
闻之,欣然规往。(指代渔人进桃花源这件事。)
以其境过清,不宜久留,乃记之而去。(指代小石潭的情景。)
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代千里马)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代乐趣)
环而攻之而不胜。(代城)
属予作文以记之。(代重修岳阳楼这件事)
下视其辙,登軾而望之。(代齐军)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代齐威王纳谏这件事)
2、“之”作动词,“去”“往”“到”。
例如: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寡助之至;多助之至。《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之”作助词
①结构助词,相当于“的”。
1
例如:故时有物外之趣。(《童趣》)
于厅事之东北角。(林嗣环《口技》)
水陆草木之花。(周敦颐《爱莲说》)
明有奇巧人……能以径寸之木。(《核舟记》)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用于主谓之间,起到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不译。
例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
臣以王吏之攻宋《公输》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大道之行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唐雎不辱使命》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
当余之从师也。《送东阳马生序》
王之蔽甚矣。《邹忌讽齐王纳谏》
③补足音节,无意义,不译。
例如:久之,目似瞑《狼》
便扶向路,处处志之。《桃花源记》
怅恨久之《陈涉世家》
公将鼓之《曹刿论战》
④作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例如: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
宋何罪之有?《公输》
而城居者未之知也《满井游记》
⑤作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
如:马之千里者。《马说》
2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
二、其
1、“其”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祈使、疑问、猜度、反诘、愿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词配合,可译为“大概”、“或许”、“恐怕”、“可要”、“怎么”、“难道”等。
例句: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第一个“其”,表反问语气,译作“难道”;第二个“其”,表推测语气,译作“恐怕”。
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加强反问语气
安陵君其许寡人!《唐雎不辱使命》其:加强语气,译为“可要”。
2、代词
①通常作第三人称代词,可代人、代事、代物。译作“他(她)”、“他(她)的”、“他们”、“他们的”、“它(们)”、“它们的”。
例句: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十则》——他的,代可以做老师的那个人。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狼》——它的,指狼的。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他的,代“屠户”
既出,得其船。《桃花源记》——他的,代“渔人”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曹刿论战》——他们的,代齐军。
②自己的
例句:蹲其身,使与台齐。《童趣》——代作者自己,第一人称
③指示代词,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
例句: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
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④可译作“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或者数代词。
例句:其一犬坐于前。《狼》
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口技》
三、而
“而”主要作连词用,可以表示以下关系:
1、并列关系,,可译为“又”或不译。
3
例句: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起坐而喧哗者。《核舟记》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醉翁亭记》
则名微而众寡。《隆中对》
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隆中对》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之职分也。《出师表》
2、承接关系,可译作“就”、“接着”、“然后”,或不译。
例句;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涉世家》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十则》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论语>十则》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孙权劝学》
以其境过清,不宜久留,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醉翁亭记》
挟天子而令诸侯。《隆中对》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3、转折关系,译作“但是”“可是”“却”。
例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隆中对》环而攻之而不胜。后一个“而”字。《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学而不思则罔。却,但是,表转折关系。《论语》人不知而不愠。《论语》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马说》足肤皲裂而不知。《送东阳马生序》知而不争,不可谓忠。《公输》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智子疑邻》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公输》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愚公移山》
4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鱼我所欲也》
4、修饰关系,可译为“地”“着”,或不译。
例句: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醉翁亭记》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
面山而居《愚公移山》
环而攻之而不胜(前一个“而”字)《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呼尔而与之蹴尔而与之《鱼我所欲也》
5、时间副词词尾
例如:既而儿醒,大啼。《口技》
俄而雪骤《咏雪》
四、焉
1、作代词,相当于“之”
例如:忽啼求之,父异焉。《伤仲永》
2、疑问代词,可译为“哪里”。
例如: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