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自然灾害时空特征(参考样例)

合集下载

浙江省台风灾害特征及气象服务特点

浙江省台风灾害特征及气象服务特点

浙江省台风灾害特征及气象服务特点浙江省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是一个台风频发的地区。

每年夏秋季节,台风季节的来临,浙江省都会面临严重的台风灾害。

台风灾害对浙江省的经济、社会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作为气象部门,对于浙江省的台风灾害特征及气象服务特点需要有深入的了解和研究。

一、浙江省台风灾害特征1. 高发季节和频率浙江省是一个台风频发的地区,夏秋季节是台风的高发季节。

在这个时候,台风频率较高,经常会出现强台风和超强台风。

这给浙江省的农业、渔业和交通运输等行业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2. 突发性和破坏性台风灾害的特点之一就是突发性和破坏性。

台风登陆后,瞬间即可席卷整个城市,瞬间就可以摧毁大片土地和建筑物。

这对于浙江省的城市规划和防灾减灾工作提出了极大的挑战。

3. 强风雨和海浪台风登陆时,常常伴随有强风雨和海浪。

强风雨会导致大面积的倒伏和农田积水,给农业带来了很大的损失。

海浪冲击会导致海岸线的严重侵蚀,给沿海地区的居民和建筑物造成威胁。

4. 山区、岛屿和沿海地区更易受灾浙江省的地势复杂,山区、岛屿和沿海地区更容易受到台风灾害的影响。

山区容易发生山洪和泥石流,岛屿常常会被海浪淹没,沿海地区更容易发生海水倒灌。

这就需要气象部门在预警和救援方面做好更有针对性的工作。

二、气象服务特点1. 及时准确的预警服务浙江省气象部门在台风季节往往会加强预警服务。

通过卫星监测、雷达监测和气象站观测,及时发布台风路径和强度预报,为政府和居民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做好防御和救援准备。

2. 精细化的气象服务在台风预警和应对过程中,气象部门除了发布一般性的预警信息外,还会根据台风路径和影响范围,为不同地区的居民提供精细化的气象服务。

比如对于沿海地区、山区和岛屿地区,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气象服务和建议。

3. 多种渠道的服务手段气象部门在台风季节会采用多种渠道来提供气象服务,比如电视、广播、网络、手机短信等。

这样可以确保尽可能多的人能够及时获取到气象信息,做好防御和救援准备。

浙江省台风灾害特征及气象服务特点

浙江省台风灾害特征及气象服务特点

浙江省台风灾害特征及气象服务特点浙江省位于我国东南沿海,是一个多台风登陆地区,每年都会受到台风的影响,因此台风灾害对浙江省来说是一个常见的自然灾害。

在台风来袭时,浙江省的气象服务机构将发挥重要作用,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指导人们做好防御工作。

本文将从浙江省台风灾害的特征以及气象服务的特点两方面进行介绍。

一、浙江省台风灾害的特征1. 频发性:浙江省是多台风登陆地区,每年夏秋季节都会有数次台风登陆或影响浙江省,台风频发,给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2. 风雨大:台风登陆时,会带来强风暴雨天气,风力大、雨量大,给人们的生活造成诸多不便,同时也容易引发山洪、城市内涝等灾害。

3. 危害性:台风登陆时所带来的强风暴雨会引发倒树、房屋倒塌、停电等灾害,对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

二、气象服务特点1. 及时预警:浙江气象部门针对台风天气的特点,建立了完善的台风监测预警系统,能够及时监测台风的路径和强度,并提前发布预警信息,指导人们做好防御准备。

2. 精细化预报:浙江气象部门不仅可以预测台风的路径和登陆时间,还能够提供精细化的预报,根据不同地区的气象特点和地形地势,进行精准预报,为防灾减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3. 多层次服务:浙江气象部门还能够提供多层次的气象服务,包括向政府部门发布气象信息,指导灾害防治工作,同时向社会公众发布预警信息,指导人们采取适当的防范措施。

4. 科技支持:浙江气象部门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比如卫星遥感、雷达监测等技术手段,提高了对台风的监测能力,保障了及时发布预警信息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浙江省台风灾害的特征主要是频发、风雨大、危害性大,而浙江省的气象服务机构在台风防御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特点是及时预警、精细化预报、多层次服务和科技支持。

相信在浙江省气象部门的不懈努力下,当地居民能够更好地应对台风灾害,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

近50年来浙江省干旱规律时空分析

近50年来浙江省干旱规律时空分析
I 2n, - +n2 +n3
— —

, 5 n+ n 一凡+ 62

() 4
式 中 ,, J 别 为 雨涝 指 标 和 干 旱 指 标 ;n 、n 、n 、 、,分 :
n、n 、 6 7 别 为 该 区 域 内 Z指 数 为 1 、3、4、5、 4 5 、n 分 、2
2 1牛 9月 01
于 浙 江 省 降 水 时 间 分 布 不 均 ,主 要 集 中 在 春 雨 、梅 汛 期 和 台 汛 期 , 择 历 年 3月 ~ 1选 9月 总 降 水 量 数 据 对
其干 旱规 律进行 分 析研究 。
22 区 域 干 旱 指 标 .
区 域 干 旱 指 标 既 要 能 表 征 干 旱 的 空 间 分 布 . 又 能 反 映 出 干 旱 轻 重 程 度 且 避 免 复 杂 的 计 算 , 计 算 区 域 旱 涝 指 标 很 多 ,采 用 文 献 [] 优 区域 旱 涝 指 标 6最
P( ) [ y) ( o /] 一 / = r( ] — O/ e / [ 3 3 式 ( ) 换 为 以 z为 变 量 的 标 准 正 态 分 布 , 即 1转
() 1
根 据 文 献 【] 降 水 量 进 行 正 态 化 处 理 ,可 将 8对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数 据 来 估 算 未 知 点 的 数 据 。 空 间 插 值 常 用 于 将 离 散
23 K ii 空 间 插 值 法 . r n g g
空 间 插 值 理 论 的 假 设 是 在 空 间 位 置 上 越 靠 近 的 点 ,越 可 能 具 有 相 似 的特 征 值 ;反 之 , 特 征 值 相 似 其
的 可 能 性 越 小 。 空 间 插 值 的 实 质 是 通 过 已知 样 点 的

浙江省高考自选模块《自然灾害与防治》(常见问题归类、例题)(文科生考一本就靠她了!!!)

浙江省高考自选模块《自然灾害与防治》(常见问题归类、例题)(文科生考一本就靠她了!!!)

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归纳****如何预防某灾害或减轻某灾害带来的损失可采取的措施(通法)****1.建立某某灾害的预警系统,做好监测与预报工作;2.建立、完善相关灾害的应急预案及防灾救灾机制,制定防灾、抗灾规划与措施,及时应对突发的灾害,提前做好防灾工作;3.宣传有关自然灾害的常识,积极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能力;4.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灾害的应急工作,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5.其他:发展科技,加大科研投入和相关课题的研究;加强国际合作;开展保险业务等。

一、气象灾害1.洪涝(1)长江中下游地区:自然原因:季风的不稳定性,降雨集中在夏季(多暴雨)人为因素:上游地区乱砍滥伐,陡坡开荒;中游围湖造田。

解决措施:上游植树种草,退耕还林,保护植被;中上游修建水库,退耕还湖;河道裁弯取直,疏通河道,保护湖泊等湿地。

(2)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危害:破坏植被;过牧,过垦,过樵;陡坡垦荒;山区开矿。

土壤肥力下降,农业生态恶化;泥沙淤塞河道和中游湖泊,造成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3)荆州地区多洪涝的原因及措施:植被破坏,地形平坦,河道弯曲,河流淤积,上有来水,泄洪不畅,缺少湖泊调节;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上游流量大,排洪能力弱。

加固堤坝,河道裁弯取直,建立分洪区和泄洪区,加强防灾意识,建立洪灾预警机制。

(4)长江流域放生特大洪灾的频率低于淮河流域的自然原因长江支流南北分布,锋面雨带自南向北推移,正常年份洪峰会错开;中游众多湖泊的调节作用。

(5)多雨涝地区的自然环境的共同之处:季风区;地势低平(或平原区)。

(6)分析我国多发旱涝灾害的自然原因:我国的旱涝是受夏季风强弱的影响造成的,当夏季风强时,锋面雨带很快移到北方,北方多雨,而南方少雨,造成北涝南旱;当夏季风弱使,锋面雨带长时间停留在南方,造成南方降水过多,北方降水偏少,从而形成北旱南涝。

2.干旱(1)华北某年干旱可能的原因自然原因: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长时间无效降水);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蒸发旺盛;冬季盛行西北风,大风天气较多,蒸发加强。

浙江省台风灾害特征及气象服务特点

浙江省台风灾害特征及气象服务特点

浙江省台风灾害特征及气象服务特点浙江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理位置十分特殊,常年受到各类自然灾害的威胁,其中台风灾害尤为突出。

浙江省的台风灾害特征复杂多样,气象服务工作也有其独特的特点。

本文将从这两个方面来进行详细介绍。

一、浙江省的台风灾害特征1. 受灾频率高浙江省是中国台风登陆次数最多的省份之一,每年台风登陆浙江省的频率都相当高。

特别是夏秋季,东海、台湾海峡和南海等地区热带气旋活动频繁,台风路径经常经过或登陆浙江省。

2. 破坏力大由于浙江省的沿海地形,台风登陆后带来的风暴潮、强风暴雨和狂风等极端天气,给当地居民和农作物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特别是一些沿海和山区地区,更容易受到台风的破坏,灾害风险较高。

3. 影响范围广台风灾害不仅会对浙江省本地造成严重影响,还会影响到相邻省份和地区,甚至对全国经济和社会稳定产生一定的影响。

4. 普遍性强浙江省虽然经济发达,城市化程度高,但在面对台风灾害时,不同地区的受灾情况却并不一样。

台风灾害不仅影响农业、渔业、交通、能源等行业,也对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5. 防御难度大浙江省的台风灾害由于受灾频率高、破坏力大、影响范围广等特点,使得抵御台风灾害的难度较大。

政府和社会各界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应对措施,以减小台风灾害所带来的损失。

二、浙江省气象服务特点1. 预报精准面对台风灾害,浙江省的气象服务机构大力加强对台风的监测和预测工作,通过高新技术手段,不断提高对台风轨迹、强度的预报精准度,为台风灾害的防御和救灾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2. 应急响应快速一旦有台风来袭的预警信息,浙江省的气象服务机构和相关部门会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及时发布台风预警信息,提醒广大市民和相关单位加强防范,为减小台风灾害带来的损失做好充分的准备。

3. 科技支撑充足浙江省气象部门在预报和监测方面,拥有国际领先的气象卫星、雷达、探空等气象观测设备,以及数值天气预报、数值海洋预报、气象信息处理系统等先进技术设备,这些高新技术的支撑,使得浙江省的气象服务在防台风灾害方面具有了更高的水平。

浙江省降雨量变化趋势时空特征分析

浙江省降雨量变化趋势时空特征分析

n i n g o f t h e c o n s t uc r t i o n o f l f o o d— d r o u g h t p r e v e n t i o n p r o j e c t .
Ke y wo r d s p r e c i p i t a t i o n , s p a t i a l —t e mp o r a l d i s t i r b u t i o n , n o n—p a r a me t i r c M a n n—K e n d a l l t e s t , Z h e j i a n g P r o v i n c e
亚 热带水 土保持
第2 6卷
量 的变化趋势及其分布特征对区域水资源分析、 水资 源管理、 生态环境治理等具有重要意义。不少学者采 用 线性 趋势 法 对 我 国各 区域 降 雨 变 化趋 势进 行 了 大 量 研究 _ 4 l 5 J , 但 有研究 _ 6 指 出, 水 文要 素 的时 间序列 数
和反 向样本 序列 的统 计量 , 然后 利 用两 者 的变 化 特 点
分析样 本序 列 的变化 趋势 , 如果 正 反序 列 统计 量 形 成 的 曲线 交点 位 于 给定 信 度 线 ( 显 著水 平 仪=0 . 0 5 ) 之 间, 则 此点 可 能就是 突变 点 。
合理 , 同时对于散乱数据的插值采用径 向基函数法可 以得 到更 为 满 意 的结 果 J 。 因此 , 可 以结 合 Ma n n—
基金 项 目: 浙江省 水利 河 口研 究 院院长基 金 资助 项 目“ 钱 塘 江流域 降雨侵 蚀 力模 型研 究” ( 水保 A 1 0 0 0 3 ) 收 稿 日期 : 2 0 1 3—1 1— 2 0 修 回 日期 : 2 0 1 3—1 2—1 1 作 者 简介 :李 钢( 1 9 8 5 一) , 男, 重庆市大足县人 , 助理工程师, 主要从事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研究 通 讯作 者 : 田 刚( 1 9 8 2 一) , 男, 山东省莱芜市人 , 工程师 , 主要从事土壤侵蚀和水土保持规划设计 工作 。

浙江省自然灾害时空特征(参考样例)

浙江省自然灾害时空特征(参考样例)

浙江省自然灾害时空特征(参考样例)浙江省自然灾害时空特征描述概况:浙江省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省会杭州。

浙江省东西和南北的直线距离均为450公里左右,陆域面积10.18万平方公里,为全国的1.06%,是中国面积最小的省份之一。

08年底全省共有地级市11,市辖区32,县级市22,县36(其中自治县1),乡446,镇747,街道318个。

2009年全省人口____,人口数在万人以上的少数民族有畲族、土家族、苗族、布依族、回族、壮族、侗族。

2009年,全省生产总值为22832亿元,比上年增长8.9%。

浙江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处于欧亚大陆与西北太平洋的过渡地带,该地带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浙江大陆总面积10.18万平方公里,境内地形起伏较大,浙江西南、西北部地区群山峻岭,中部、东南地区以丘陵和盆地为主,东北地区地势较低,以平原为主。

浙江海岸线全长2253.7公里,沿海共有2161个岛屿,浅海大陆架22.27万平方公里。

受东亚季风影响,浙江冬夏盛行风向有显著变化,降水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由于浙江位于中、低纬度的沿海过渡地带,加之地形起伏较大,同时受西风带和东风带天气系统的双重影响,各种气象灾害频繁发生,是我国受洪涝、台风、暴雨、干旱等灾害影响最严重地区之一。

据浙江农业受灾面积统计数据,对影响浙江农业的几种自然灾害进行排序,前三位的分别是:洪涝灾害>台风灾害>旱灾。

每年因灾造成的损失约为______元。

主要灾种时空特征洪涝与暴雨灾害时空特征概述:浙江梅汛期每年都有暴雨与洪灾,洪涝灾害是浙江最严重的自然灾害,它所造成的损失占浙江各类灾害损失的40%左右。

受两种类型的洪水的影响程度的不同,可以将浙江洪涝灾害划分为梅雨型暴雨洪水、台风型暴雨洪水和过渡性洪水。

时空分布:①梅雨暴雨由西向东逐渐减少,而台风暴雨则逐渐增强。

钱塘江中上游地区,特别是在新安江、兰江、衙江流域雨涝灾害偏多。

起源于天目山南北两侧的东、西若溪沿溪两岸及下游太湖流域的杭嘉湖平原时有雨涝灾害发生。

近10 a浙江省极端短时强降水时空特征分析

近10 a浙江省极端短时强降水时空特征分析

陶局,唐燕玲,易笑园,等.2021.近10a 浙江省极端短时强降水时空特征分析[J].暴雨灾害,40(6):599-607TAO Ju,TANG Yanling,YI Xiaoyuan,et al.2021.Spatio-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of short-duration extreme rainfall in the recent ten years in Zhejiang Province [J].Torrential Rain and Disasters,40(6):599-607近10a 浙江省极端短时强降水时空特征分析陶局1,唐燕玲2,易笑园3,张卫斌4,许皓皓5(1.浙江省宁波市气象安全技术中心,宁波315012;2.浙江省宁波市气象服务中心,宁波315012;3.天津市气象台,天津300074;4.浙江省气象安全技术中心,杭州310000;5.浙江省宁波市气象网络与装备保障中心,宁波315012)摘要:利用2010—2019年自动气象观测站逐小时降水资料,分析了近10a 浙江省极端短时强降水(1h 雨量≥50mm 或3h 雨量≥100mm 的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浙江省每年约有极端短时强降水169.8h,主要分布在暖季(5—10月)及午后(14—21时),东部沿海(包括东南沿海和杭州湾)是高发带。

(2)极端短时强降水主要始于5月,由浙南逐渐向浙北伸展,7—9月对应站点基本覆盖全境,而8月影响范围最大,对应有站点逐月年均频数峰值1.3h ·a -1,位于东南沿海,月平均强度峰值99.1mm ·h -1,位于杭州湾,10月及以后降水向东部沿海收缩,过程趋于结束。

(3)极端短时强降水午后高发且强度增大,影响范围最广,并在17时有年均频数日变化曲线峰值,达17.4h ·a -1,同时午后东南沿海高频站点密集,占全省高频站数的83.2%,杭州湾降水强度增加,50%以上的站点超过57.6mm ·h -1。

1960-2019年浙江省气象干旱时空演变特征研究

1960-2019年浙江省气象干旱时空演变特征研究

1960-2019年浙江省气象干旱时空演变特征研究浙江省是一个干旱灾害比较频繁的省份,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及人口的不断增长,浙江省水资源供需矛盾和水环境质量问题日益突出,干早灾害的影响范围已由传统的农业领域扩展到工业、城市、生态等多个方面,早灾的损失也越来越大。

目前,针对单站干旱指标的选取,已有许多研究。

周晋红、张峰和鞠笑生四等对常用干旱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证明:Z指数确定的旱涝年能够客观地反映了历史情况。

鞠笑生对基于Z指数的通常区域旱涝指标进行改进,并对两种区域旱涝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改进的区域旱涝指标更能确切地反映区域旱涝的程度,实际效果更好。

(1)1960年~2009年这50年中浙江省发生大旱(6级)、重旱(7级)共14年,大旱出现在1968年、1974年、1985年、2000年和2006年;重旱出现在1964年、1967年、1971年、1972年、1978年、1979年、2003年、2004年和2005年,分析结果与历史上实际旱情记载相符。

(2)20世纪60~70年代,浙江省属偏早型,以早为主,20年中发生干旱11次,洪涝6次。

但80~90年代间,旱涝发生变化幅度较大,以涝年居多,20年中发生洪涝11次,干早6次。

20世纪初开始至今干旱发生的频率上升,10年中仅2002年偏涝,其他年均为干旱,近年干旱呈上升加重趋势。

(3)浙江省易发生连旱,连旱7年一次,发生在2003年~2009年;连旱6年一次,发生在1964年~1969年;只有2年连旱的4次,分别出现在1971年~1972年、1978年~1979年、1985年~1986(4)浙江省易发生连旱,连旱7年一次,发生在2003年~2009年;连旱6年一次,发生在1964年~1969年;只有2年连早的4次,分别出现在1971年~1972年、1978年~1979年、1985年~1986年和2000年~2001年,且1971年~1972年和1978年~1979年都是连续发生重旱。

浙江省梅雨特征及时空分布分析

浙江省梅雨特征及时空分布分析

纬 度地 区对 流层 中部 有 阻 塞 高 压 或 稳定 的 高 压脊 ,大 气 环 流 相
对 稳定 少 变 ; 中纬 度 地 区西 风 环 流 平 直 , 繁 的 短波 活 动 为 江 ② 频 淮 地 区 提供 冷空 气 条 件 ;③ 西 太 平 洋 副热 带 高压 有 一 次 明 显 西 伸 北 跳 过 程 ,0 h a副 高 脊 线 稳 定 在 北 纬 2 。2 。 间 , 湿气 50P 0- 5 之 暖 流 从 副 高边 缘 输 送 到 江 淮 流 域 。 在 这 种 环 流 条 件 下 , 雨 锋 徘 徊 于 江 淮 流 域 , 常 常伴 有 西 梅 并 南 涡 和 切 变 线 , 梅 雨 锋 上 中 尺 度 系 统 活跃 。 不仅 维 持 了梅 雨 在 这 期连续性降水 , 而且 为暴 雨 提 供 了 充 沛 的水 气 。 雨 锋 暴 雨 是 不 梅
稳定 的 现 象 , 惯 上 称 “ 黄 梅 ” 习 倒 。
21 .. 影 响 浙 江 梅 雨 的 主 要 天 气 系 统 2
探 明浙 江 梅 雨 的基 本 特 征 和变 化 规 律 。
13 系 列选 用 .
在梅 雨 期 的大 气 环 流形 势下 ,影 响浙 江梅 雨 的 主要 天气 系

要 : 过 对 1 5  ̄ 0 6年 浙 江省 梅 雨 的 时 空 分 布 进 行 客 观 分析 , 算 了该 省梅 雨 强 度 指 数 、 期 及 梅 雨 量 的 频 率 , 通 9420 计 梅
结 合 形 成梅 雨 的 大 气环 流条 件 , 索 浙 江梅 雨特 征及 一般 规律 , 提 出 了 防御 梅 雨 洪水 的 建 议 。 探 并
第3 卷 第 3 0 期
2 1 年6 0 0 月

浙江省台风灾害特征及气象服务特点

浙江省台风灾害特征及气象服务特点

浙江省台风灾害特征及气象服务特点浙江位于我国东南沿海,是一个地处台风多发地区的省份。

每年都有多个台风登陆或影响浙江,给当地造成了严重的灾害。

针对浙江省台风灾害的特征及气象服务特点,我们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和分析,希望能够对浙江省台风防御和气象服务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浙江省台风灾害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频繁登陆:浙江省位于东海和台湾海峡之间,是台风的必经之地。

每年都有多个台风登陆或影响浙江,给当地的生产、生活和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2. 风雨猛烈:台风登陆时,往往伴随着强风大雨,给建筑物、农作物、交通和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和损失。

3. 涌潮影响:台风登陆时往往伴随着强劲的海浪和海啸,给沿海地区的居民和渔民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4. 强降雨:台风登陆时给当地带来了严重的暴雨和洪涝灾害,给人民生活和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风险。

浙江省气象服务在台风防御方面具有以下特点:1. 及时预警:浙江省气象部门对台风的动态监测和预警非常及时,能够提前向社会公众发布台风预警信息,帮助人们及时做好防范和准备。

2. 综合预报:浙江省气象局通过综合研判和模型预报,能够对台风的路径、强度和影响范围等进行科学准确的预报,为政府决策和公众防范提供了重要参考。

3. 精准服务:浙江省气象部门还能够根据台风的特点和路径,为不同行业和地区提供精准的气象服务,提高了各行业的应对能力和减轻了灾害损失。

4. 应急指导:浙江省气象局还能够在台风登陆和影响时,为政府和受灾地区提供实时的气象支持和指导,协助开展救援和灾后恢复工作。

浙江省台风灾害的特征与气象服务的特点相辅相成,突出了气象部门在台风防御和救灾中的重要作用。

在未来,我们希望能够进一步加强气象灾害预警和监测技术,提高气象服务的精准度和科学性,为防范和减轻台风灾害的影响作出更大的贡献。

也希望公众能够增强自身的台风防范意识,做好台风防范准备,共同应对自然灾害,共创美好家园。

浙江省1971~2016年极端降水指数时空变化特征

浙江省1971~2016年极端降水指数时空变化特征

Open Journal of Nature Science 自然科学, 2019, 7(4), 294-306Published Online July 2019 in Hans. /journal/ojnshttps:///10.12677/ojns.2019.74040Spacial-Temporal Variation of ExtremePrecipitation Indices in Zhejiang Provincefrom 1971 to 2016Yangna YinCollege of Atmospheric Science, Chengdu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and Technology, CUIT, Chengdu SichuanReceived: Jul. 4th, 2019; accepted: Jul. 18th, 2019; published: Jul. 25th, 2019AbstractBased on daily precipitation data sets of 22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from 1971 to 2016 of Zhejiang province, 11 extreme precipitation indices were analyzed to study the spacial-temporal variation of extreme precipitation in Zhejiang during 46 years. Methods including correlation analysis, li-near tendency estimation, Mann-Kendall test, moving t test, significance test and IDW were used.It is aimed to offer guidance for the diagnosis, prediction, decision and deployment of extreme precipitation in similar regions. The results were as follows: 1) The precipitation in Zhejiang is getting greater in amount and longer in time. 2) Only the PRCPTOT had the mutation year 1977.Except that CDD always declined, other indices had fluctuations from 1970s to 1980s. Even so, the strength is not strong enough to influence the total upward trend. 3) According to two rules for average spatial distribution: the decreasing from southwest to northeast and from southeast to northwest, the latitude and costal effect must take into consideration. 4)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ingle station, the CDD decreased while wet indices mainly increased. Additionally, the changes were more significant where the rate were larger, which leaded to the intensive precipitation. 5) R10 mm, R20 mm, R50 mm and R95 contribute most to the increasing PRCPTOT. And latitude has good correlation with the indices.KeywordsExtreme Precipitation Indices, Zhejiang Province, Spacial-Temporal Variation, Rainy Days,Rainy Strength浙江省1971~2016年极端降水指数时空变化特征尹扬娜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四川成都收稿日期:2019年7月4日;录用日期:2019年7月18日;发布日期:2019年7月25日尹扬娜摘 要本文选用了1971~2016年浙江省22个测站的逐日降水数据,选取了11个极端降水指数,运用相关分析、线性倾向估计、M-K 突变检验、滑动t 检验、显著性检验和反距离加权插值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了浙江地区46年来的极端降水时空变化特征。

明清时期浙江沿海自然灾害的时空分异特征研究

明清时期浙江沿海自然灾害的时空分异特征研究

一个地区记为一次,则 n 地为 n 次。
余的其他灾害,山崩、滑坡、饥
图 1 浙江省沿海地区各自然灾害发生频次饼状图
荒、疫病共发生 201 次,合计占自 Fig. 1 The frequency chart of natural disasters in the coastal regions of
然 灾 害 总 数 的 7.4% 。 以 上 分 析 表
两者占各种自然灾害总数的比例达
52%。台风灾害与潮灾是浙江沿海
地区发生频率仅次于水灾与旱灾的
自 然 灾 害 。 台 风 灾 害 共 发 生 339
次,占自然灾害发生总数的
12.4%,平均 1.47 年发生一次;潮
灾 226 次,占自然灾害发生总数的
8.3% , 平 均 2.21 年 发 生 一 次 。 此
根据 《浙江地理简志》 中浙江省历史建制变化表以及相关文献[17,18],得到研究区明、 清两代的历史行政区划即建制并未发生明显变化,政区范围基本一致。并在此基础上结 合现有行政区划,将浙江沿海研究区主要分为嘉兴府、杭州府、绍兴府、宁波府、台州 府、温州府 6 个地区。需要说明的是,明朝的定海即是清代的镇海,而舟山在明末清
1 引言
灾害是当今世界公认的最严重的全球性问题之一[1]。古人记录自然灾害,具有居安思 危,防患于未然的意义[2]。在人类发展史上,无论是灾害种类,还是灾害强度,中国历来 都是世界上的多灾国家。在科技进步的今天,人类对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预警能力相较于 古代已有极大地提高。但对古代自然灾害的研究,不仅可完整地反映自然灾害的演变 史,而且对今后更精确地分析、预测现代灾害的形成演化特征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及应用 价值[3],并可为当今防灾减灾工作提供科学借鉴。

浙江省云地闪活动及其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浙江省云地闪活动及其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浙江省云地闪活动及其时空分布特征分析作者:张意权郑建卫来源:《南方农业·中旬》2016年第04期摘要闪电现象是强对流天气最直接的表征,通过分析云地闪,可以较为全面地了解一个地区剧烈天气的基本特征,进而为强对流天气的监测和预警提供借鉴。

利用2007-2014年浙江省及其周边的雷电监测数据,对浙江省云地闪的活动和空间、时间(年、月、日)等分布进行了统计分析。

结果表明:在浙江省,2007-2014年逐年的地闪事件数波动较大,并有略下降的趋势;在空间上,有两个高值中心,分别是台州市区西南部[13.6次/(km2·a)]和诸暨略偏西处[11.3次/(km2·a)]。

有两个高密度带,一是东部沿海的宁波-台州-温州一带[≥6 次/(km2·a)];二是浙中西部的诸暨-永康-武义-衢州-建德一线[11次/(km2·a)]。

正地闪占总地闪比率逐年在3%~4.2%之间,春季正地闪占比偏高,接近10%或更高,盛夏正地闪占比明显降低,在2.5%~3%徘徊;在时间上,地闪高发时期有两个:3月中旬-4月上旬,冬春交替之时和6月中下旬-8月下旬的盛夏季节。

其日变化呈单峰型:从午后12:00左右开始,地闪进入高发时期,至18:00以后开始减弱,22:00之后基本趋于平静,00:00-10:50属于相对平静期。

关键词气候学;云地闪;时空分布;浙江省中图分类号:P427.32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415/ki.1673-890x.2016.11.001雷电是自然界最为壮观和重要的大气现象之一,随着雷电,有声、光和电等多种物理现象发生,是强对流性天气的重要现象。

雷电虽然出现时间短,但因其放电电压高、峰值电流变化幅度大、电流变化快等特点,具有巨大的破坏性[1]。

因此雷电是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公布的最严重的十种自然灾害之一。

据统计,全球每年因雷电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10亿美元,我国每年雷击导致的伤亡人数在万人以上。

2021嘉兴市近33年大风日数变化特征、风向频率研究范文1

2021嘉兴市近33年大风日数变化特征、风向频率研究范文1

2021嘉兴市近33年大风日数变化特征、风向频率研究范文 嘉兴位于浙江省东北部、长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腹心地带,是长江三角洲重要城市之一,是浙江粮、油、畜、茧、鱼的重要产区。

大风作为嘉兴地区的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风灾常常导致农作物倒伏,大棚设施损毁;大树或树枝折断、广告牌刮倒、港口码头停工等,给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因此,了解掌握大风气候特点和其发生的环流形式特点尤为重要。

近年来,我国学者对大风天气的时空特征、天气成因、一些典型个例作了深入的研究探讨。

例如张智等研究了宁夏大风日数的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沙尘天气的影响;李超等对江苏沿海大风特征及变化作了分析;董加斌等对浙江沿海大风的天气气候概况进行了分析;孙燕等对冬春季江苏沿海大风的特征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强冷空气引起的大风天气的特征和风速的阵性变化。

但目前对嘉兴地区的大风研究并不多,本文研究分析1981—2013 年嘉兴市近 33 年大风日数季节变化、年际变化特征、风向频率以及产生大风的天气形势,试图为今后嘉兴的大风预报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依据。

1、资料来源 本文使用的数据资料来源于1981—2013 年嘉兴地区6 个地面气象观测站(嘉兴、平湖、海宁、海盐、嘉善、桐乡)33 年逐日的大风观测资料。

根据《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的相关规定,某测站瞬时风速达到或超过 17.2 m/s,记为 1 个大风日。

2、大风的气候特征分析 2.1大风日数的月际与季节分布 统计1981—2013 年嘉兴地区 6 个站各月出现的大风日数(图 1),从图 1 可以看出,平湖与其他各站差异较大,出现的大风天气较其他站明显偏多,平湖的大风日数占嘉兴地区总大风日数的 33%,主要是由于平湖位于杭州湾湾口处,湾口效应使得平湖更容易出现大风,而其他 5 个站大风日数均较为接近。

各地出现大风日数的月际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从月际变化情况来看,大风日数从1—4 月逐渐增多,4 月为一小高峰,5—6 月减少,到 7—8 月显著增多,8 月达到了峰值;9—10 月天气较为稳定,大风日数逐渐较少,到 11—12 月冷空气活动开始频繁,大风日数又有所增多。

1960-2019年浙江省气象干旱时空演变特征研究

1960-2019年浙江省气象干旱时空演变特征研究

1960-2019年浙江省气象干旱时空演变特征研究
涂玉虹;刘进宝;吕振平;厉莎;曾瑜;姚悦铃
【期刊名称】《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年(卷),期】2022(34)2
【摘要】应用时空连续的三维干旱识别方法,完整提取浙江省1960—2019年气象干旱事件并构建三维干旱体结构,展现各年代不同等级干旱事件的三维时空分布格局与发展过程中的动态变化,进而建立6项干旱时空演变特征变量,通过克里金插值法和趋势性分析,在多年时间序列中解析浙江省干旱时空演变特征。

结果表明:浙江省干旱历时不少于3个月的干旱事件有51场,夏旱和秋旱频率较高;20世纪60年代干旱强度较强,70年代以后干旱强度减弱,步入21世纪以后各等级干旱事件频发;干旱事件整体呈轻微减弱趋势,逐渐向东北方向迁移,干旱时空迁移速率整体呈上升趋势。

【总页数】8页(P32-39)
【作者】涂玉虹;刘进宝;吕振平;厉莎;曾瑜;姚悦铃
【作者单位】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水利工程学院;浙江省水文管理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213.
【相关文献】
1.塔里木河流域气象干旱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
2.西北干旱区1960-2019年实际蒸散发时空变化特征
3.1960-2019年西南岩溶区旱涝时空演变特征
4.基于SPEI的近百年天津地区气象干旱时空演变特征
5.中国西北地区气象干旱时空演变特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衢州市突发灾害性天气—短历时强降雨时空分布特征

衢州市突发灾害性天气—短历时强降雨时空分布特征

1 研 究 区域 与 资料 来 源
1 . 1 研 究 区 域
2有关 “ 关 于短历 时 强 降雨 的具 体 认 定 方法 : 考
虑 到 台风 ( 热带气旋) 、 梅 雨 期 间等 影 响 时 强 降 雨 出现情 况 与本办 法所 确定 的“ 突 发性 ” 有差 异 ( 前 者持 续时 间相对 较 长 , 后 者 持续 时 间相 对 较 短, 具有 “ 突发性” 特点 ) 。分析 历 史 经 验情 况 ,
林山 、 芙蓉等地 。
关键词 : 区域 自动站 ; 突发灾害性天气 ; 短历 时 强 降 雨 ; 时 空 分 布
0 引 言
衙 州市地 处 浙 江 西 部 , 境 内 多 山地 、 丘陵 , 常 常受 短时强 降雨 影 响 , 引 发 山体 滑 坡 、 泥石 流 等 次 生 地 质 灾 害 。2 0 0 2年 8月 1 5日 l 6 —1 7
时, 衢 州 市 北 部 山 区 的 九华 、 石梁 、 七里、 太真 、
土地 总 面积 8 8 4 1 . 1 2 h m 。地势 为南 西 北 部 高 , 东部 低 , 中部 为 浙 江 省 最 大 的 河 谷 盆 地— —金 衢盆 地之 西半 部 。境 内平 原 、 丘陵、 山地 分 别 占 1 5 : 3 6 : 4 9 ( 余 丽萍 等 , 2 0 1 2 ) 。
真实可 用 。
害, 灾 害造成 严 重 的生命 财 产 损 失 , 死亡 l 8人 , 房 屋倒 塌 3 0 0 0余 间 , 冲毁桥 梁 2 7座 , 3 7个 乡村
通 讯全 部 中断 , 受灾 人数 3 . 4 6万 人 , 直 接 经 济
2 研 究 方 法
2 . 1 突发 灾害性 天气 标准

新昌县台风降雨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新昌县台风降雨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新昌县台风降雨时空变化特征分析作者:邓盛蓉赵宇铭裘洪斌袁丹丹来源:《农业灾害研究》2020年第01期摘要利用水文站1960—2018年雨量观测资料和台风资料,分析了影响新昌台风的降雨时空变化特征。

结果表明,近58年来影响新昌台风个数呈增加趋势,从1960—1969年15个增加到2010—2018年26个;在5—10月均有台风影响新昌,7、8、9月是台风影响新昌的主要月份,分别达22、49、32个;新昌东南部是台风影响过程降雨最严重的地区,台风影响过程最大降雨量可达500 mm以上;在福建北部到浙江南部登陆的台风出现过程雨量200 mm以上的大暴雨概率最大,东部地区可达35%以上。

该研究可为提高防灾减灾精细化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台风;暴雨;概率;变化特征浙江省新昌县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台风是影响该县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

每年7—10月受台风影响,暴雨袭击频繁,期间降雨量占全年的28.9%。

新昌县境内大部分地区地势峻陡,河源短,河道狭窄,汇流时间短,下泄流速大,极易导致山洪骤发和局部性洪灾发生,给农业生产造成严重损失。

台风暴雨作为台风的主要致灾因子[1-2],相关时空变化研究已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但现有研究以国家气象站观测资料为基础、县级区域作为基本单元分析台风暴雨特征[3-5],为从宏观层面做好台风暴雨防御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撑。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社会公众对自然灾害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开展台风暴雨灾害的精细化研究,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自然灾害管理水平、夯实防灾减灾基础[6]。

笔者分析新昌县台风的时空分布特征,一方面可以在台风灾害影响前及时明确重点防灾区域;另一方面为因地制宜采取工程性措施降低灾害风险,并为防灾工程的设计标准提供科学依据,以防御台风灾害。

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台风资料来自浙江省气象网络中心台风数据库。

1960—2018年新昌县35个水文站雨量观测资料来自新昌水文站。

以台风影响期间,新昌县35个水文站中至少有1个水文站观测到过程雨量在30 mm以上为标准定义为影响新昌县台风,1960—2018年共有122个影响新昌县台风。

1961-2010年浙江省冰冻灾害时空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1961-2010年浙江省冰冻灾害时空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1961-2010年浙江省冰冻灾害时空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顾婷婷;骆月珍;梁卓然;潘娅英【期刊名称】《气象与环境学报》【年(卷),期】2014(000)005【摘要】利用1961-2010年浙江省68个站冰冻灾害资料及气温、风速和相对湿度等观测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小波分析和相关分析等方法,统计分析1961-2010年浙江省冰冻灾害时空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易引起浙江省冰冻灾害发生的气象条件。

结果表明:在时间变化上,1961-2010年浙江省年平均冰冻日数呈显著减少的趋势,并在20世纪80年代末发生突变减少;浙江省冰冻灾害主要发生在12月至翌年2月,其中1月发生最多。

在空间分布上,浙江省冰冻日数由西北向东南递减,且在浙江省中北部地区呈舌状分布;对于同纬度地区,天目山附近和浙江省北部的丘陵一带冰冻日数较多,而金衢盆地的冰冻日数相对较少。

冰冻日数与最低气温相关最显著,当最低气温为-2℃左右,风速≤4.0 m·s-1,相对湿度为80%左右时,易引起浙江省冰冻灾害发生。

%Using daily ice freezing data and corresponding temperature,wind speed as well as relative humidity data at 68 weather stations in Zhejiang province from 1961 to 2010,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ice freezing disasters were analyzed using methods of a linear trend analysis,a wavelet analysis and a correlation a-nalysis.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 causing ice freezing disaster were studied.The results show that for temporal variations,annual average number of ice freezing day is in a significantlydecreasing trend from 1961 to 2010,and an abrupt change point is observed in the late 1980s.Ice freezing disaster mainly occurs from December and Febru-ary,especially in January.For spatial distributions,the number of ice freezing day is also in a decreasing trend from northwest to southeast,and it is a tonguelike distribution in the middle and northern regions of Zhejiang province. Ice freezing disaster occurs more frequent in Tianmu Mountains and hilly region of northern Zhejiang province than in Jinhua and Quzhou Basin,although these areas are in the same latitudes.The number of ice freezing day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minimum air temperature.It is easy to cause ice freezing disaster when the minimum air tem-perature is about -2 ℃,daily mean wind speed is equal or less than 4 m·s-1 ,and daily mean relative humidity is about 80%.【总页数】5页(P120-124)【作者】顾婷婷;骆月珍;梁卓然;潘娅英【作者单位】浙江省气象服务中心,浙江杭州310017;浙江省气象服务中心,浙江杭州310017;上海市气候中心,上海200030;浙江省气象服务中心,浙江杭州31001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61【相关文献】1.1961-2010年山西极端气温年均发生频率的时空特征分析 [J], 秦秀丽;李丽平;魏丽云2.1961-2010年赤峰市采暖期气象条件分析 [J], 李超3.1961-2010年赤峰市采暖期气象条件分析 [J], 李超;4.武汉市城区空气颗粒物PM2.5和PM10时空特征及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J], 李紫琦5.1961-2010年浙江省极端降水特征分析 [J], 丁楠;沙晓军;高颖会;王婷;游志康;徐向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浙江省短时强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

浙江省短时强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

浙江省短时强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俞佩【期刊名称】《气候与环境研究》【年(卷),期】2022(27)3【摘要】利用2010~2019年浙江省基准气象站和自动气象站逐小时降水的观测资料,对浙江省短时强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2010~2019年浙江短时强降水累计发生频次为72601站次,随雨强增大呈指数式衰减。

2)短时强降水空间分布不均匀,沿海向内陆发生频次减少,出现频次最高的地区位于温州西南部。

夏半年随时间推进和影响系统演变,短时强降水的空间分布亦存在差异:5~6月浙西地区短时强降水多发,7月短时强降水全省分散分布无明显的区域集中特征,8~10月则主要在沿海地区多发。

3)总体而言短时强降水的日变化峰值出现在17:00(北京时间,下同),且高强度短时强降水更倾向发生在午后到傍晚时段。

夏秋季节短时强降水在午后到傍晚最为多发,峰值出现在17:00至18:00,这与副热带高压强盛,午后到傍晚热力和不稳定条件好,易触发强对流天气有关;春季除午后到傍晚外夜间和凌晨亦为短时强降水多发时段,可能与低空急流多在夜间和早晨发展加强有关。

短时强降水的月变化特征呈现类双峰型分布,8月最为多发(26.0%)(主要由台风降水造成),其次为6月和7月。

不同强度的短时强降水月变化特征存在较明显差异。

而短时强降水的年际分布不均,2015年之后年际变化幅度增大,其中2016年短时强降水发生频次最高达8728站次,2017年为发生频次最低仅5581站次。

【总页数】11页(P397-407)【作者】俞佩【作者单位】浙江省气象台【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58【相关文献】1.近10a浙江省极端短时强降水时空特征分析2.建德地区短时强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分析3.2015—2019年甘肃平凉地区夏季短时强降水时空分布及天气形势特征4.贵阳市汛期短时强降水时空分布特征5.2020年主汛期长江流域短时强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自然灾害时空特征描述概况:浙江省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省会杭州。

浙江省东西和南北的直线距离均为450公里左右,陆域面积10.18万平方公里,为全国的1.06%,是中国面积最小的省份之一。

08年底全省共有地级市11,市辖区32,县级市22,县36(其中自治县1),乡446,镇747,街道318个。

2009年全省人口____,人口数在万人以上的少数民族有畲族、土家族、苗族、布依族、回族、壮族、侗族。

2009年,全省生产总值为22832亿元,比上年增长8.9%。

浙江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处于欧亚大陆与西北太平洋的过渡地带,该地带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浙江大陆总面积10.18万平方公里,境内地形起伏较大,浙江西南、西北部地区群山峻岭,中部、东南地区以丘陵和盆地为主,东北地区地势较低,以平原为主。

浙江海岸线全长2253.7公里,沿海共有2161个岛屿,浅海大陆架22.27万平方公里。

受东亚季风影响,浙江冬夏盛行风向有显著变化,降水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由于浙江位于中、低纬度的沿海过渡地带,加之地形起伏较大,同时受西风带和东风带天气系统的双重影响,各种气象灾害频繁发生,是我国受洪涝、台风、暴雨、干旱等灾害影响最严重地区之一。

据浙江农业受灾面积统计数据,对影响浙江农业的几种自然灾害进行排序,前三位的分别是:洪涝灾害>台风灾害>旱灾。

每年因灾造成的损失约为______元。

主要灾种时空特征洪涝与暴雨灾害时空特征概述:浙江梅汛期每年都有暴雨与洪灾,洪涝灾害是浙江最严重的自然灾害,它所造成的损失占浙江各类灾害损失的40%左右。

受两种类型的洪水的影响程度的不同,可以将浙江洪涝灾害划分为梅雨型暴雨洪水、台风型暴雨洪水和过渡性洪水。

时空分布:①梅雨暴雨由西向东逐渐减少,而台风暴雨则逐渐增强。

钱塘江中上游地区,特别是在新安江、兰江、衙江流域雨涝灾害偏多。

起源于天目山南北两侧的东、西若溪沿溪两岸及下游太湖流域的杭嘉湖平原时有雨涝灾害发生。

途经浙西南山间谷地的瓯江流域,时常会发生山体滑坡、泥石流、山洪等重大危害,对其下游温州市的瓯海、瑞安等县市会带来较重内涝灾害,故特别提醒有关方面注意。

②梅雨型暴雨洪水,主要分布在浙西地区,重点防范时段为5~6月梅雨季,一般出现由5~6月的梅雨暴雨形成的单峰。

钱塘江中上游地区,特别是它的支流新安江、兰江、衢江流域是浙江雨涝灾害发生最频繁的地区,其次是东、西曹溪及太湖流域。

另外,浙西南的瓯江流域,因暴雨引发的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对下游的县市会带来较大的危害。

③台风型暴雨洪水,主要分布在浙东沿海地区,重点防范时段为8~9月。

出现由5~6月的梅雨暴雨和8~9月的台风暴雨形成的双峰,但后峰大于前峰。

浙江全省台风暴雨过程降雨量大于400mm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敖江上游、瓯江下游、椒江下游、天台山区、四明山区以及天目山的部分地区等,在这些地区应重点关注台风暴雨引发的山洪。

④过渡型洪水,主要分布在浙北、浙中和浙东南地区,因受梅雨与台风双重影响,重点防范时段为5~6月,8~9月,也出现由梅雨暴雨和台风暴雨形成的双峰,但后峰小于前峰。

⑤梅雨型与台风型洪涝空间上的叠加情况:浙东地区为台风暴雨主控区,各类型洪水遭遇的情况不甚严重;浙西地区为梅雨暴雨主控区,由于梅雨暴雨的特点是分布面广,历时长,雨量大,因此在浙西地区,干支流洪水容易发生遭遇,其中兰江洪水与新安江洪水遭遇的情况最为严重;浙北地区,由于苕溪注入太湖,而当太湖流域出现大洪水时,苕溪洪水不但不能排入太湖,反而还要受到太湖洪水倒灌的影响,因而容易出现严重的涝灾。

成因分析:一般而言,每年的6月中旬到7月中旬,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季节性北跳影响,浙江梅汛期暴雨成为夏季汛期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

由于浙江省的干支流大部分属于山溪性河流,源短流急,洪水汇流速度快,历时短暂,河流在水位上表现为暴涨暴落,极易形成洪涝灾害,加上地形对气流的抬升致雨作用,山麓盆地、沿江两岸极易引起雨涝灾害。

而在东、西若溪流域,其下游地处太湖流域的水网平原河床水位高,从而对上游洪水可起顶托作用,东、西若溪及太湖流域是仅次于钱塘江中上游的发生雨涝灾害较频繁的地区。

除此之外,流域上游台风暴雨形成的洪水下泻与河口区暴潮的顶托,导致外淹内涝的灾害现象亦不容忽视。

●台风、风暴潮灾害时空特征概述: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每年夏、秋季节浙江省经常遭受台风侵袭。

台风灾害以其突发性强、危害程度大、影响范围广和灾害链长而成为浙江省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

浙江沿岸地理条件又十分有利于风暴潮波幅的增大,诱发风暴潮灾,因此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往往是由风暴潮引起的,浙江还是风暴潮灾害的“重灾区”。

时空分布:台风影响浙江时段上集中在5~11月,其中7-9月是浙江台风活动最频繁的月份。

其中直接在浙江登陆的台风对浙江的影响最大。

浙江省台风灾害主要影响浙江省东部沿海地区,。

从台风灾害随地区分布的情况,降水主要影响温州、海门、临海、宁波等沿海城市;而大风则在大陈岛、嵊泗、玉环、石浦等岛屿或紧邻东海的城市,而浙西北内陆地区受影响明显要小得多。

台风灾害区的地理分布具有明显的山脉走向性,即不同灾害程度的台风灾害区的区界走向与山脉走向相似。

台风灾害的危害性也由沿海向内陆呈梯级而急剧减弱。

沿海地区潮灾严重,风暴潮灾害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出现在农历的6、7、8月份,主要是由于台风(热带风暴)所引起。

浙江省沿海属强潮区,沿海潮差大,是全国大潮差区。

浙江风暴潮的灾害地域,浙北多集中于杭州湾两岸的杭嘉湖平原和宁绍平原;浙东则发生在宁波、舟山一带及象山港沿海;浙中、南的灾区主要是台州湾两岸的温黄平原及杭州湾沿海。

成因分析:浙江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东临太平洋,台风活动频繁,沿海面临广阔的东海大陆架浅海动力学环境十分有利于天文潮波幅的增大,同样也有利于风暴潮的发展。

在每年7~10月台风期,浙江沿海海堤时常遭受台风暴潮和巨浪的破坏。

浙江海岸线曲折多变,海湾众多,且多数港湾口宽顶窄,是地形集能作用很大的强潮海湾。

这种海岸地形和众多的港湾,十分有利于台风暴潮的增幅,诱发特大风暴潮。

●干旱灾害时空特征概述:干旱是浙江常见的气象灾害,一年四季都有发生,危害较大的是夏秋连旱。

浙江省雨量分布不均,夏秋季节常常受到副热带高压的控制,天气晴热少雨。

多夏秋干旱,正值作物的关键需水期,同时也是工矿用水和生活用水的高峰期,往往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时空分布:以七到九月份的干旱最为突出,浙江夏秋干旱以金衡盆地及周围丘陵地区和杭州湾两岸的滨海平原及东部岛屿地区多而重,以东南沿海丘陵平原少而轻。

夏秋干旱,以金衡盆地低丘部份最高,频率在约三年左右一遇。

其次是在其周围的丘陵地区和杭州湾两岸的滨海平原与东部岛屿地区,频率约三至五年一次。

全省以东南沿海丘陵平原区最少,频率在约十年一遇。

其余地区包括杭嘉湖平原大部、浙西北丘陵山地、宁绍平原大部以及浙西南丘陵山地区,频率在五至十年一遇。

但是全省各地都有可能遇到大旱、特大旱的危害。

浙江夏秋干旱的平均起止日期与梅雨结束日期、秋雨开始期基本接近,其总的趋势是先南后北、从东到西逐步推迟。

成因分析:金衢盆地深居内陆,不仅因受台风影响较其它地区少而轻,而且还因为地形闭塞,热量不易散发,热雷雨也相对较少,故是浙江夏秋干旱最多地区。

相反在浙江东南沿海地区,受地形对气流的抬升致雨以及台风雨的作用,是浙江少旱区。

在浙江杭州湾两岸的滨海平原和东部岛屿地区,由于地势平坦,特别是受其邻近周围的海水热效应的影响,不仅热雷雨较丘陵山地少,而且即使在台风外围影响下,由于缺乏地形的动力作用,其降水强度也较小,故也是夏秋干旱较多的地区。

副高对浙江的水旱以及台风灾害的影响较大。

●其他灾害时空特征概述:除上述几种灾害外,浙江地质灾害也时有发生,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和地面沉降等几种。

山地灾害的发生与分布,具有沿深(大)断裂的带状分布规律和受火山构造影响的斑状分布规律,两大类构造可控制山地灾害发生总量的82.99% 。

深(大)断裂和火山构造对山地灾害的影响程度受新构造运动的深刻影响,在更高层次上控制着山地灾害的发生和分布,使山地灾害的发生具有垂直分布的规律。

时空特征:从时间分布上来看,浙江突发性的地质灾害,如泥石流,与暴雨的地域分布具有相似性,从空间上看,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主要分布于渐西、浙南丘陵山区,规模以中小型(土方量小于20万米)为主。

泥石流主要出现在浙西南的丽水、金华、衢州以及温州和杭州的山地、丘陵地带。

浙江滑坡占全省地质灾害的80%以上,全省各地均有发生。

比较集中分布的有丽水地区的庆元、青田、景宁,温州市的苍南、永嘉、泰顺,台州市的临海、宁海,金华市的东阳、磐安,绍兴市的新昌、嵊州,杭州市的建德、临安、淳安县(市)。

地面塌陷可分为岩溶地面塌陷和非岩溶地面塌陷二类。

岩溶地面塌陷主要分布于杭州、湖州、江山、常山、绍兴等地覆盖型碳酸盐岩分布区;非岩溶地面塌陷主要发生在矿山采空区。

地面沉降是浙江平原区最主要的地质灾害,目前以嘉兴、宁波两地的地面沉降最为严重,杭嘉湖平原的地面沉降状况表现为以嘉兴城区为沉降中心, 嘉兴王江泾、桐乡崇福、屠甸、乌镇、濮院、海宁长安、平湖城关、海盐武原等地下水集中开采的城镇为次一级漏斗中心的地面沉降漏斗;宁波地区地面沉降继续得到基本控制。

温黄平原地区地面沉降迹象明显;温瑞平原永强地区地下水开采量持续增加, 地下水位急剧下降, 地面沉降发展迅速。

成因分析:由于浙江地形条件复杂,以丘陵山地为主,山高坡陡,岩石风化强烈,土层厚度大,这些构成了浙江地质灾害形成于发生的基本条件,加之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强度大,极易诱发地质灾害,尤其是滑坡灾害,占浙江地质灾害损失的80%以上。

不合理的人类开发活动,破坏边坡的稳定性,导致崩塌、滑坡、地面塌陷等的发生。

●灾害链时空特点浙江诸多灾害中,以台风、暴雨、滑坡与泥石流等突发地质灾害等所构成的灾害链对浙江的影响严重,同时,还应注意多灾害类型在空间上的遭遇的可能,如梅汛期遭遇台风等情况,常常加重了浙江的灾害损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