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东区的历史与文化探析
临沂沂州古城简介
临沂沂州古城简介临沂沂州古城位于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古城。
这座古城始建于唐朝,距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
它曾是历代军事要地和商贸中心,也是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
如今,临沂沂州古城已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光。
临沂沂州古城占地面积约为4平方公里,城墙长约3.5公里,城墙高约10米,城门有南门、北门、东门、西门四座,城内有古建筑、名胜古迹、民俗风情等众多景点。
其中最为著名的景点是沂州古城城墙。
城墙是临沂沂州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建于明朝,长约3.5公里,高约10米,是中国保存最完整、最长的古城墙之一。
城墙上有箭楼、炮台、城门等建筑,可以俯瞰整个古城,景色非常壮观。
除了城墙,临沂沂州古城还有许多值得一游的景点。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古城街。
古城街是临沂沂州古城的主要商业街,也是游客们最喜欢的地方之一。
这里有许多古色古香的建筑,如明清风格的商铺、宅院、庙宇等,街道两旁还有许多小吃摊和纪念品店,可以品尝到地道的山东美食和购买特色纪念品。
此外,临沂沂州古城还有许多其他著名景点,如沂蒙山博物馆、沂蒙革命纪念馆、大观楼、水月寺、白龙庙等。
这些景点不仅具有历史和文化价值,还有着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是游客们不容错过的好去处。
临沂沂州古城不仅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还有着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风光。
它位于山东省的中心地带,交通十分便利,距离济南、青岛等大城市只有数百公里,是游客们旅游的理想目的地。
同时,临沂沂州古城周围还有许多著名的自然景点,如沂蒙山、九仙山、五莲山等,可以一次性游览多个景点,体验丰富多彩的旅游体验。
总之,临沂沂州古城是一座充满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古城,也是一座充满魅力和活力的现代城市。
它有着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风光,拥有许多著名的景点和文化遗产,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光。
在这里,您可以感受到历史的沉淀和文化的繁荣,也可以享受到美食、购物和娱乐的乐趣。
如果您还没有来过临沂沂州古城,那么请赶快来一次难忘的旅行吧!。
河东盐池文化的介绍
河东盐池文化的介绍河东盐池文化源远流长,其历史可追溯到战国时期,位于山西省东南部的盐池县一带是其主要发源地。
河东盐池文化以其多元的文化遗产、独特的文化表现形式与其深刻的意义,深受人们喜爱与推崇。
一、盐池文化的历史渊源盐池文化起源于先秦早期,从战国至汉代形成繁荣期。
在历史长河中,盐池曾是河东地区黄道盐场的主要生产地,而盐商的活跃则加快了该地区经济发展的步伐。
盐池文化的发展推动了新型工业的兴盛,形成了独特的盐业文化。
这种文化是以盐池为中心,由历史、人文、地理、民俗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
二、盐池文化的独特之处盐池文化充满了独特的文化表现形式。
例如,在盐池,每逢春节,当地居民会举行“花儿节”,人们以花为主题,整个节日庆典充满欢乐和祥和之气。
盐池文化的另一独特表现形式是盐池古城,它是被世界上最大、保存最完好的透水性环保人造石景观点评为“金色十年环保典范奖”的开创者。
古城内融合了各种汉唐风格的建筑和设计,充满了特色和文化气息。
盐池古城,是一个集合历史、文化、民俗、建筑、环境、和谐共生等多个方面的现代城市。
三、盐池文化的意义盐池文化既是当地的优秀传统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它展现了历史变迁中河东地区的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的面貌。
盐池文化与新型工业、环境保护、文化教育、旅游等产业结合紧密。
“盐池青年国际旅游节”、盐池文化艺术节等文化活动,成为盐池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使盐池文化成为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艺术产业,成为河东地区重要的文化名片。
总之,盐池文化在历史、文化、发展等多个方面都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无穷的魅力和深刻的思考,它为我们今天的生活和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很多有益的经验和启示。
我们应该认真总结历史,珍惜传统文化,推动其更好的繁荣发展。
天津市内六区的起源在哪里?细听讲解
天津市内六区的起源在哪里?细听讲解天津中心城区有六个区划,就是天津人俗称的市内六区,分别是和平区、南开区、河西区、河东区、河北区和红桥区。
这六个区是在什么时候确定下来的区域和名称,过去又有哪些历史呢?今天咱们就来一一简单介绍下。
河东区:天津的发源地之一大直沽是天津发源地之一。
元代海运漕粮在今河东区大直沽接运,成为南粮北运的终点。
现在的河东区在明代属直隶顺天府武清县。
1900年,今京山铁路以西、十五经路以北沦为俄国租界;津塘路以西、大直沽七号路以北沦为比国租界。
1924年,我国收回俄租界后改名特别三区;1931年收回比租界后改名特别四区。
1939年,原特别三区和四区合并为特别三区。
1946年,特别三区改称第五区。
1952年第四区和第五区合并后称第四区。
1956年天津市区由以序数排列行政区划改为以地名命名,因位于海河东岸,更名为河东区。
1966年河东区改称东风区,1968年恢复今名。
1985年,东郊区、河北区各划出一部分并入河东区,成今界。
红桥区:因大红桥而得今名红桥区内三岔河口是天津发源地之一。
明永乐初年,以南运河为界,河以北属顺天府武清县,河南岸属河间府静海县。
清雍正三年属天津府天津县。
1928年属天津特别市,大部分地区属第二、第三、第四警区所辖。
1930年改天津特别市为天津市。
1947年以南运河为界,分属天津市八区和九区。
1952年八、九两区合并,统称八区。
同年将天津县的三元村和北辛庄划入。
1955年以界内子牙河上有大红桥而命今名。
1958年将城厢区的侯家后、大胡同两个街道划入,成今界。
1966年红桥区改称红卫区,1968年恢复今名。
南开区:原是天津旧城迤南的开洼地带,清末人称此地为天津老城“南边的开洼地”元代,大批漕粮经三岔河口转运入京。
元泰定三年(1326),境内东北部建天妃宫,此地渐成“百货交集”的重镇。
明永乐二年(1404)设卫建城,始称天津。
清雍正三年(1725)改卫为州,雍正九年升州为府并入天津县。
临沂沂州古城简介
临沂沂州古城简介临沂市沂州古城位于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沂州古城始建于唐朝,至今已经有1200多年的历史,是山东省历史上重要的文化古迹之一。
沂州古城因为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独特的建筑风格而备受游客青睐,成为临沂市重要的旅游景点。
沂州古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当时这里是一座繁华的商贸城市,也是当时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
唐朝时期,沂州古城曾是唐玄宗南巡的必经之路,也是当时唐朝与新罗、日本等国家进行贸易的重要口岸。
随着时代的变迁,沂州古城历经了宋、元、明、清等朝代的兴衰,但始终保持着其古城的特色和魅力。
沂州古城的建筑风格独特,以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为主,城中的建筑多数为砖木结构,飞檐翘角,雕梁画栋,富丽堂皇,古朴典雅。
沂州古城内还保存了许多明清时期的名人故居、古宅、庙宇等建筑,如邹韬奋故居、李清照故居、古城墙、南华寺、南华亭等,这些建筑不仅是沂州古城的重要文化遗产,也是中国古建筑的重要代表之一。
沂州古城内还保存了许多珍贵的文物和历史遗迹,如唐代的“沂州古碑”、明代的“南华寺碑”、清代的“邹氏家谱”等,这些文物和遗迹见证了沂州古城的历史和文化,也是中国历史文化的珍贵财富。
沂州古城不仅是一个文化古迹,也是一个美丽的城市。
沂州古城内的街道幽静、狭窄,沿街的民居和店铺都有着浓郁的历史气息。
沂州古城内的人们保留了传统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习惯,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到浓郁的民俗文化氛围。
沂州古城的旅游资源丰富,除了古城内的建筑和文物,还有许多自然风景和景点,如沂蒙山、蒋家沟、南华山、南华亭、楚山等,这些景点都是临沂市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沂州古城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建筑风格独特、旅游资源丰富的城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它不仅是临沂市的重要旅游景点,也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如果你想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那么沂州古城是一个不容错过的地方。
天津市河东、河北区简介
天津市河东区简介河东区是天津市中心市区之一,位于天津市东部,占地40平方公里。
现有居民73万人,下设12个街道办事处。
河东区是天津的发源地之一,是市区连接滨海新区的前沿,是实现天津市经济中心战略东移的要地。
从地图上看,其形状宛如一只迎风展翅的鸽子。
自我国元代天津出现“直沽寨”至今,河东区大直沽地区迄今已有800多年历史。
大直沽历史上伴随漕运、南北贸易而出现、而发展。
大直沽是南粮北运的终点,历史上曾给天津带来了经济繁荣和产业的发展。
它是天津的发祥地之一,故有“先有大直沽、后有天津卫”之说。
元代初年在此兴建的天妃宫,不仅是天津最早的寺庙建筑,也是中国北方历史悠久的天妃庙宇,它是元朝规格最高、影响最大、受祭次数最多的天妃宫,被誉为“元代第一庙”与“开沽(直沽、天津)妈祖”,成为天津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见证。
河东区历来十分重视大直沽古文化遗存的保护和开发工作,尤其是近年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河东区以“恢复古文化建筑带动公建,以公建促危改和以路带拆,以扩带路”为思路对大直沽地区进行了全面的开发和改造,使大直沽地区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同时,在党中央和天津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河东区各方面的建设正大跨步向前发展。
河东区区委、区政府各级部门把振兴河东经济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加强政府与企业间的协作和联合,通过委托招商、以企引商、建招商服务联动机构等方式吸纳国内外经济专家、顾问学者、留学人员参加我区的建设,使河东区发展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
河东区“十一五”规划确定了“立足河东,依托海河开发,融入滨海新区建设,面向天津及环渤海区域发展,努力建设成现代商务商贸物流基地、直沽文化旅游基地、都市工业示范基地和开放型、服务型、和谐型的现代化新城区”的功能定位。
如何承接滨海国际物流中心产业链的延伸,加快河东区商贸物流业的发展将是河东区面临的一次历史性机遇。
随着天津整体经济重心的东移,河东区已经逐步显现出越来越重要的战略地位。
河东区
2012年,河东区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20.48亿元,比上年增长4.12%。粮食总产26.25万吨,比2011年增长 0.92%;棉花总产0.015万吨,比2011年增长7.14%;油料总产1.52万吨,比2011年减少3.8%;水果总产3.6万吨, 比2011年增长16.13%;蔬菜总产20.96万吨,比2011年增长14.16%。肉类总产2.15万吨,比2011年增长14.16%; 禽蛋总产0.99万吨,比2011年增长4.27%;奶类总产0.5万吨,比2011年增长26.77%。2012年,河东区完成造林 面积2.2万亩。河东区农机总动力67.45万千瓦,比2011年增长1.47%。
交通
河东区东临日照、岚山、连云港三大港口;辖区内临沂机场已与中国各主要城市通航;兖石铁路横穿东西, 胶新铁路纵贯河东区南北,205、206、327国道及342省道纵横交错。截至2012年,河东区国道、省道公路通车里 程83.513千米,县、乡、村公路通车里程858.13千米。2012年,河东区公路旅客运输量82.9万人次,比2011年 增长3.8%。公路货物运输量1873万吨,比2011年增长20%。
河东区
名优特产
长虹草莓产于河东区刘店子乡,草莓味甘、性凉,具有止咳清热、利咽生津、腱脾和胃、滋养补血等功 效。
沂州木瓜产于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汤河镇,具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沂州木瓜含有17种氨基酸及多种营养元素, 常食用能平肝和胃、舒筋活络、软化血管、抗癌防癌,具有解酒功能。
兴梅西瓜产于河东区梅埠镇。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梅埠镇就种植地方品种大籽西瓜,20世纪80年代初期, 开始引进一些新品种,施行西瓜嫁接技术。20世纪90年代后期,梅埠镇兴梅西瓜种植面积达到5000亩。
太平板栗林主要分布在沂河东岸的河堤两侧,总面积有3000多亩。太平板栗林大部分树龄在50年以上,最大 的有130多年。
天津市河东区档案馆建筑概况介绍
天津市河东区档案馆建筑概况介绍
一、建筑历史
天津市河东区档案馆位于天津市河东区,始建于XXXX年,曾是天津市重要的档案存储和管理机构。
该建筑历史上经历了多次修缮和改建,以适应档案存储和管理现代化的需求。
二、建筑风格
天津市河东区档案馆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中西建筑元素,既有中国传统建筑的韵味,又有西方建筑的精致。
建筑外观采用砖墙和拱形窗户,给人以庄重、古朴的感觉。
屋顶采用坡屋顶设计,增加了建筑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整个建筑体现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历史价值。
三、建筑面积
天津市河东区档案馆建筑面积约为XXXX平方米,其中包括档案库房、办公室、阅览室等区域。
档案库房是档案馆的核心区域,用于存储各类档案。
办公室主要用于工作人员日常办公和管理。
阅览室则提供给公众查阅档案资料。
四、馆藏档案
天津市河东区档案馆馆藏档案丰富,包括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各类机构的档案资料。
馆藏档案涵盖了多个领域,如政治、经济、文化等,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
这些档案的保管和利用,对于研究天津市的历史文化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五、档案数量
截至目前,天津市河东区档案馆馆藏档案数量已达数十万卷。
这些档案包括纸质、电子、照片等多种形式,记录了天津市河东区乃至天津市的历史变迁和社会发展。
六、开放时间
天津市河东区档案馆对外开放时间如下:
周二至周日的9:00-17:00(16:30停止入馆),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参观者需提前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或现场进行预约,并在规定时间内入馆参观。
临沂琅琊故地简介
临沂琅琊故地简介
临沂琅琊故地位于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是一处历史文化遗产。
琅琊故地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代,当时这里是琅琊郡的所在地,是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琅琊故地现存有大量的历史文化遗迹,包括汉代遗址、汉唐时期墓葬、古城墙和古建筑等。
其中最为著名的景点包括大伯公祠、橙山东寺、宣化桥等。
这些古迹融合了汉、唐、宋、元、明、清各个时期的建筑风格与艺术特色,是一处珍贵而丰富的文化遗产。
近年来,临沂市政府加大了对琅琊故地的保护力度,同时也注重对景区的开发和利用,逐步加强了旅游服务设施的建设。
琅琊故地已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观赏和旅游,成为临沂市的重要旅游景点之一。
临沂志
1995年4月10日,撤销郑旺乡、太平乡、设立郑旺镇、太平镇。河东区辖8个镇、4个乡:九曲镇、太平镇、芝麻墩镇、汤头镇、郑旺镇、相公镇、重沟镇、梅埠镇、八湖乡、凤凰岭乡、刘店子乡、汤河乡。
1996年7月3日,撤销八湖乡、汤河乡,设立八湖镇、汤河镇(鲁政函民字[1996]32号)。
、刘店子、八湖、郑旺等乡镇的56个专业村、10万多人从事蔬菜种植和食品加工产业。 小麦
今年5月初,国家外经贸局工作人员来到河东区八湖镇,对脱水蔬菜加工产业进行了一次全面评估。八湖脱水蔬菜有100多家加工企业,15家产值过亿元的骨干企业,产销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八湖镇脱水蔬菜去年产值达到7.19亿元,纯利税1200万元,占全镇财政收入的90%以上,产品出口外销到韩国、日本、香港、东南亚等地,八湖镇因此被称为“蔬菜加工第一镇”,世界最大脱水基地。早在1982年,八湖大蒜种植面积就猛增到6000多亩,经过一番探索,八湖镇打出了“种养加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口号。从栽培种植到加工成品形成连环作业,提高了产品的技术含量,并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对外出口。
龙山文化在近几年考古中成为热门,而龙山文化在我们这一带又非常集中。建议建设一处以龙山文化为主题的展馆或者龙山文化公园,同时把其它文化纳入其中,展现河东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
临沂河东区试题及答案
临沂河东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临沂河东区位于哪个省份?A. 山东省B. 河南省C. 江苏省D. 河北省答案:A2. 临沂河东区的行政中心是?A. 河东区B. 罗庄区C. 兰山区D. 沂南县答案:A3. 临沂河东区的气候类型是?A. 亚热带季风气候B. 温带季风气候C. 热带雨林气候D. 温带大陆性气候答案:B4. 临沂河东区的地形特征是什么?A. 平原B. 山地C. 高原D. 盆地答案:A5. 临沂河东区的著名景点不包括以下哪个?A. 沂蒙山B. 沂河C. 泰山D. 沂水答案:C6. 临沂河东区的人口数量大约是多少?A. 50万B. 100万C. 150万D. 200万答案:B7. 临沂河东区的支柱产业是?A. 农业B. 工业C. 旅游业D. 服务业答案:B8. 临沂河东区的地理位置是?A. 山东省东部B. 山东省西部C. 山东省南部D. 山东省北部答案:A9. 临沂河东区的面积大约是多少?A. 500平方公里B. 1000平方公里C. 1500平方公里D. 2000平方公里答案:C10. 临沂河东区的方言属于?A. 鲁南方言B. 鲁北方言C. 胶东方言D. 鲁西方言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临沂河东区的行政代码是______。
答案:3713122. 临沂河东区的邮政编码是______。
答案:2760343. 临沂河东区的著名特产是______。
答案:沂蒙煎饼4. 临沂河东区的著名历史人物是______。
答案:诸葛亮5. 临沂河东区的标志性建筑是______。
答案:沂蒙山6. 临沂河东区的著名节日是______。
答案:沂蒙山文化节7. 临沂河东区的著名企业是______。
答案:沂蒙山集团8. 临沂河东区的著名高校是______。
答案:临沂大学9. 临沂河东区的著名医院是______。
答案:临沂河东区人民医院10. 临沂河东区的著名公园是______。
运城为什么叫河东?
运城为什么叫河东?趣闻视图02-20 17:2422赞踩山西,位于太行山之西,故称山西,又处黄河之东,古称河东。
“河东”一词在战国、秦、汉时期特指山西西南部,以现今的运城市所辖区域为主,运城是山西第二大城市,位于晋南地区,历史悠久。
河东在唐以后指山西全省。
在山西本省人的心目中,河东,还是特指运城地区的市县。
运城诸县的人们也都以“河东人”自称。
河东地区不但是山西农业经济的重心,而且是文化积淀深厚、文化传统悠久、文化名人辈出的地方,用人杰地灵做比喻,一点都不过分。
我有机会走访这些古代名人的踪迹,从心底里对这土地产生尊敬之情。
运城起源:运城市南有天然盐池,位于中条山下,是山西省最大的湖泊,面积约130平方公里。
传说黄帝于中条山下擒获并肢解了蚩尤,其别称“解池”即由此得名;擒杀蚩尤处名叫“蚩尤城”穴后改名“从善村”。
黄帝贤相风后,是解州城郊社东村人,发明指南车。
今天的盐池大都是一格格的采盐池或硝池。
如今的”南风集团“的名字,即源于舜帝《南风歌》中“南风之薰兮”“南风之时兮”句,是我国有记载的流传最早的歌曲。
“运城”就得名于“运盐押运司”的古名。
28评论求之02-20 21:452赞踩山西,位于太行山之西,故称山西,又处黄河之东,古称河东。
“河东”一词在战国、秦、汉时期特指山西西南部,以现今的运城市所辖区域为主,唐以后指山西全省。
河东,还是特指运城地区的市县。
运城诸县的人们也都以“河东人”自称。
河东地区不但是山西农业经济的重心,而且是文化积淀深厚、文化传统悠久、文化名人辈出的地方,用人杰地灵做比喻,一点都不过分。
我有机会走访这些古代名人的踪迹,从心底里对这土地产生尊敬之情。
河东代指山西。
因黄河流经山西省的西南境,则山西在黄河以东,故这块地方古称河东。
秦汉时指河东郡地,在今山西运城、临汾一带。
唐代以后泛指山西。
顾炎武《日知录》第三十一卷称:"河东,山西一地也,唐之京师在关中,而其东则河,故谓之河东;元之京师在蓟门,而其西则山,故谓之山西,各自其畿甸之所近而言之也。
兰州市河口古镇文化遗产调查与研究
兰州市河口古镇文化遗产调查与研究一、简介河口古镇位于兰州市城区河东区英口镇,是兰州桥元秦汉遗址保护区的一部分。
据考证,河口古镇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当地居民以养殖为主。
河口古镇是国都兰州的重要的一部分,历史悠久,有着独特的河口人文特色。
二、文化遗产调查(一)考古遗迹河口古镇的考古遗迹有自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至十九年(1386年)的桥元古城墙、英口凤凰山村里的祭祀遗址、以及春秋至清代的一系列古墓葬等。
这些古建筑被认为是上古文明的遗存,也是当地民族历史发展的宝贵资源。
(二)传统习俗河口古镇有着丰富的传统习俗,比如母亲节、端午节、春节的家宴、热汤米饭、吃芙蓉生、烤鱼年夜饭及守寒等等。
这些习俗代表了河口人独特的民俗文化,不仅展现了当地民族精神,也反映了河口人淳朴而温暖的家庭之美。
三、文化遗产研究(一)维护管理为了更好地保护河口古镇的文化遗产,建立完善的维护文物管理制度,包括整理调查文物资料、确定文物保护范围、制定保护规范、发布禁止令、组织保护教育等。
(二)教育宣传为了充分发挥镇河口的文化遗产的社会价值,以及增进兰州市民的文化素质,要积极改善各类文化遗产的宣传教育工作,包括开展文化主题研究,举办文化讲座、文化节、研讨会等,弘扬河口文化的古老传统,使之蕴涵象征着文化的气息。
四、结论河口古镇文化遗产调查和研究表明,该地有着历史悠久、文化独特的河口人特色,文化遗产涵盖久远遗迹、宝贵文物、丰富的民俗文化等内容,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和文化遗产价值。
要更加注意维护文物资源,加强学习宣传,继承河口文化,让传统民俗文化广泛传播于人们中。
让文物说话讲河东故事400字
让文物说话讲河东故事400字让文物说话,讲河东故事河东,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这些文物见证了河东的繁荣与兴衰,记录了这个地方的沧桑和变迁。
让我们聆听文物的声音,让它们为我们讲述河东的故事。
首先,河东的历史文化街区是一个真实的历史长廊。
这里保存着大量的古建筑和文物,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孔庙和孔府。
孔庙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圣地,是孔子的祭祀场所。
孔庙内有很多古代碑刻和文物,它们向我们展示了河东作为儒家文化发源地的重要地位。
其次,河东还有许多古老的庙宇和寺庙,它们是人们虔诚信仰的场所,也是古代文化的宝库。
比如,山东大学的五龙潭就是一个著名的庙宇,它建于明代,有着悠久的历史。
这座庙宇保存着许多古代文物,比如石碑、铜钟等,它们都是河东地区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另外,河东还有许多古代墓葬,这些墓葬是了解古代人们生活和文化的窗口。
比如,位于河东区南站附近的汉代墓葬群就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文化遗产。
这里保存着大量的陶器、玉器、金银器等,这些文物不仅展示了古代人们的生活方式,还反映了他们的宗教信仰和审美观念。
最后,河东还有许多博物馆和文化活动,它们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了解河东文化的窗口。
比如,山东省博物馆是一个集文物收藏、研究和展览为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它展示了山东地区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此外,河东区还经常举办各种文化活动,比如传统节日庙会、古代文化展览等,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还提升了人们对河东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让文物说话,讲河东故事,是一次与历史对话的机会。
通过聆听文物的声音,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传承河东的历史文化,让这片土地上的故事传承下去。
河东的文物,是一本活生生的历史教科书,它们诉说着河东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让我们一起走进河东,聆听文物的声音,感受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
河东地区——精选推荐
河东地区河东地区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是华夏⽂明的摇篮,上古尧舜禹时代的都城皆在河东。
《尚书》载"尧都平阳" ,史载"尧都平阳,舜都蒲坂 ,禹都安⾢" ,都在这块⼟地上。
周朝晋国的都城也在这⼀地区。
上古时代⼥娲⽒炼⽯补天、神农⽒尝百草、愚公移⼭、精卫填海、舜耕历⼭,柳⽒⼀门的祖先"和圣"柳下惠坐怀不乱等均发⽣于此。
黄河乾坤湾战国时代的思想家荀⼦、纵横家张仪、名将李牧、⽔利家李冰,汉代名将卫青、霍去病、名相霍光,三国时期名将关⽻、徐晃,晋代书法家卫铄,隋代⼤儒王通(号⽂中⼦),唐代名将尉迟恭、薛仁贵、郭⼦仪、道家祖师吕洞宾、⼀代⼥皇武则天,名相狄仁杰、裴度(出⾃河东裴⽒)、河东裴⽒家族、⽂学家柳宗元、诗⼈王之涣、王维、卢纶、司空图、才⼦王勃、播州杨⽒始祖杨端(与杨家将源⾃同门) ,宋代名相司马光、满门忠烈的杨家将、名将狄青,元代⼤⽂豪元好问、杂剧家郑光祖,明代重⾂王琼、清代第⼀廉吏于成龙、名相陈廷敬······均诞⽣于此。
上古时代⼥娲⽒炼⽯补天、神农⽒尝百草、愚公移⼭、精卫填海、舜耕历⼭等均发⽣于此。
河东地区历代名⾂良将辈出。
战国时代著名的政治家张仪、名将李牧、⽔利家李冰,汉代名将卫青、霍去病、霍光、关⽻、张辽、徐晃,东晋著名⼥书法家卫铄(卫夫⼈),唐代名将尉迟恭、薛仁贵、郭⼦仪、名相裴度(出⾃河东裴⽒),宋代名相司马光、满门忠烈的杨家将、名将狄青,明代重⾂王琼、清代第⼀廉吏于成龙······均诞⽣于此。
河东地区为华夏⽂明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荀⼦、⽔利家李冰,中国第⼀位西⾏取经的僧⼈法显、隋代⼤儒王通、⼀代⼥皇武则天,唐代诗⼈王勃、王翰、王维、王之涣、王昌龄、卢纶、宋之问、温庭筠、柳宗元、⽩居易、司空图、⾦代⼤⽂豪元好问、元代杂剧家⽩朴、郑光祖、明代⽂学家罗贯中、清代名相陈廷敬······名胜古迹中华神州⼤地上最古⽼的祭祀后⼟(地母)的祠庙后⼟祠,黄河壶⼝瀑布,古时历代均为国家级祭祀之所的平阳尧庙,舜帝陵,运城盐湖,武庙之祖解州关帝祖庙及关帝家庙,四⼤名楼之⼀的鹳雀楼,唐代蒲津渡遗址出⼟的黄河⼤铁⽜,唐皇敕建的池神庙,道教三⼤祖庭之⼀、元代所建供奉道家祖师吕洞宾的永乐宫(⼤纯阳万寿宫),中华第⼀⽊楼飞云楼,中国现存最⼤最完整的琉璃塔⼴胜寺飞虹塔(86版《西游记》"唐僧扫塔"拍摄地),晋商⼤院中"晋商三蒂莲"之称的李家⼤院,万⾥黄河第⼀湾乾坤湾等。
河东地区在汉代青铜文化中的历史表现
河东地区在汉代青铜文化中的历史表现崔建华【摘要】汉代社会对河东地区中条山一带的铜矿进行大规模开采,在此基础上,河东的铜器铸造业兴盛,产品既供应本地,也销往关中以及河北地区,为官府及贵族所青睐。
在汉代的铜产业链条中,河东本地侧重于铸造生活类铜器,并且担负着开采、冶炼的重任,为河内、河南的铜兵器生产提供原料。
河东地区在汉代青铜文化中的显著地位具有历史的必然性,首先得益于先秦时期河东铜矿长久的开采历史,其次得益于东周时期铜矿石冶炼新技术的引入。
%The copper mine in Zhongtiao mountain of Hedong was largely mined in Han dynasty , and on the basis of this , Hedong’s bronze casting flourished .The products of bronze were provided for not only locality but also Guanzhong and Hebei , which were favored by official departments and nobility .In the copper industrial chain of Han dynasty , Hedong mainly casted bronzes for dailylife , and undertook responsibility of mining and smelting , providing the raw material to the production of cooper weapon in Henei and Henan .The phenomenon that Hedong took a significant position in bronze culture of Han dy -nasty is of historical inevitability .Firstly, it benefited from long-term mining in Pre-Qin period.Second-ly, it benefited from introducing new technology of smelting copper mine in Eastern Zhou period .【期刊名称】《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5(000)004【总页数】8页(P133-140)【关键词】青铜文化;汉代;河东地区;铜矿开采;铜器【作者】崔建华【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陕西西安 71006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K876.41有学者指出:“中国的青铜时代,它的下界是很明了的,便是在周秦之际。
河东世家文化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北风行》)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将进酒》)
李白诗名句欣赏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裴氏家族兴盛的原因
▪ 世袭制
▪ “未冠推荫” ▪ “以荫仕累迁”
裴氏家族兴盛的原因
▪ 重视教育
▪ 博学尚儒 ▪ 推尚清俭 ▪ 德业并举 ▪ 廉洁自律 ▪ 留心政事 ▪ 孝悌传家
裴氏名人
▪ 著名的政治家有裴休、裴楷、裴蕴、裴矩、裴他、裴让之、 裴政、裴寂、裴胄、裴度、裴枢等;
▪ 军事家有裴行俭、裴茂、裴潜、裴叔业、裴邃、裴骏、裴 衍、裴宽、裴果、裴文举、裴镜民、裴济等;
薛瑄
薛瑄(1389-1464),字德温,号敬轩,山西河津县 人(今运城万荣县里望村),明朝官员、理学家,河东 学派的创始人,由于他曾在朱熹的白鹿洞讲学,深受欢 迎,所以人们尊称他为“薛夫子”。
生平 从政 治学 影响
薛瑄故里——万荣里望
李白诗名句欣赏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
▪ 法学家有裴政; ▪ 外交家有裴矩、裴世清等 ▪ 西晋地图学家裴秀(224—271年) ▪ 南北朝时期的“史学三裴”:裴松之、裴骃、裴子野
裴氏名人
▪ 唐代小说家裴铏著《传奇》一书,首先提出的“传奇”这 个专有名词。
▪ 隋代名臣裴政,是著名的法律学家。制定隋朝新律《开皇 律》。
▪ 隋朝文林郎裴世清,是在我交大臣。
(《将进酒》)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天津市六区
天津市六区天津市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和繁华文化的现代化城市,被划分为六个区域,每个区域都有着独特的特色和魅力。
本文将会为您介绍天津市的六个区,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座城市的风土人情。
河东区河东区是天津市的城市商贸中心,是天津最早开发的地区之一。
这里聚集了大量的商业机构、金融机构和高档住宅区,是天津市的繁华地带。
河东区的文化底蕴深厚,有许多历史悠久的建筑和景点,如古文化街、解放桥等。
河西区河西区位于海河的西岸,是天津市的政治、文化和商业中心之一。
这里有许多绿化环境优美的公园和广场,如海河公园和解放南公园。
河西区还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如大悲禅院和王觉寺等。
南开区南开区是天津市的学术文化中心,拥有众多高校和科研机构。
这里有着浓厚的学术氛围和独特的文化底蕴,如南开大学和天津科技大学等。
南开区是天津市的绿色生态示范区,有许多优美的园林景点和绿色空间。
和平区和平区是天津市的政治和文化中心,是天津市的象征之一。
这里有着许多历史建筑和文化景点,如意大利风情区和瓷房子。
和平区是天津市的商业繁华地带,有着许多购物中心和商业街区。
红桥区红桥区是天津市的工业制造中心,拥有众多工业企业和制造业基地。
这里有着许多传统工业区和现代产业园区,是天津市的重要经济支柱之一。
红桥区也有许多历史文化遗迹和景点,如古文化广场和红桥水库。
塘沽区塘沽区位于天津市的南部,是天津港的核心区域之一。
这里有着现代化的港口设施和配套服务,是中国北方地区最大的综合性港口。
塘沽区也是天津市的重要工业园区,有许多重要的工业企业和产业基地。
天津市的六个区各具特色,融合了现代化和传统文化,展现了这座城市的多样性和活力。
希望这篇介绍能够让您更加了解天津市各个区域的风貌和魅力。
文殊山石窟研究
文殊山石窟研究文殊山位于中国河东区,是一座历史悠久的佛教胜地。
这座山上有一座石窟,被称为文殊山石窟。
近年来,研究者对文殊山石窟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探索其中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文殊山石窟是中国北方石窟艺术的代表之一,它以其精湛的雕刻技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闻名。
石窟分为东、南、北三个洞窟,共有大小佛像500多尊。
这些佛像形象生动,造型各异,既有几何感强烈的造型,又有观世音菩萨、弥勒佛等传统佛像形象。
佛像的雕刻精细、细腻,栩栩如生,反映了佛教在中国的繁荣发展和石窟艺术的高度成就。
石窟内的壁画也是文殊山石窟的重要特色之一。
壁画以佛教题材为主题,描绘了佛陀的生平事迹、佛经故事和佛教修行法门。
壁画采用了丰富多彩的色彩,画面富有层次感和立体感。
其中有一幅描绘观音菩萨的壁画,被称为文殊山石窟的瑰宝。
这幅壁画展现了观音菩萨慈悲、智慧、神圣的形象,给人们带来极大的震撼和感受。
除了艺术价值,文殊山石窟还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根据研究者的推测,文殊山石窟的建造始于唐朝,延续到宋、金、元等朝代。
石窟的存在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宗教信仰和文化繁荣。
此外,石窟内还发现了大量的佛经、佛像、法器等文物,这些文物为研究者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当时的社会和文化。
文殊山石窟的研究对于推动中国石窟艺术的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对文殊山石窟的研究,研究者可以深入探索中国北方石窟艺术的发展历程,了解其中的艺术风格、技术工艺等方面的特点。
同时,研究者还可以对石窟中的壁画进行保护和修复,以防止时间和环境的侵蚀对文物造成的损坏,为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
文殊山石窟的研究还有助于加深人们对佛教文化的理解和认知。
佛教是中国的重要宗教之一,它的思想和教义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研究文殊山石窟,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佛教的起源、发展和传播,进一步认识佛教文化在中国的传统和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综上所述,文殊山石窟的研究对于推动中国石窟艺术的发展、保护佛教文化遗产以及加深人们对佛教文化的理解都具有重要意义。
移其民于河东句式
移其民于河东引言河东地区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
本文将探讨在移民过程中,如何将人们的生活搬迁到河东地区。
我们将从历史、经济、教育和环境等方面来全面分析,以期深入了解移民对河东地区的影响。
历史背景河东地区位于中国的东北,历史上曾是辽代、金代和元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然而,在近现代历史中,随着人口迁移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河东地区逐渐失去了其昔日的辉煌。
增加人口流动为了重新激活河东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吸引更多的人们来到这个地方居住和工作是至关重要的。
为此,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创造就业机会河东地区的经济需要更多的就业机会,以吸引人们移民到这里。
政府可以推动当地企业的发展,鼓励外商投资和引进新的产业。
这些举措将为人们提供更多的工作机会,从而吸引他们移居到河东。
2. 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为了吸引更多家庭选择移居到河东地区,我们需要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
这包括建设现代化的教育设施,提供多样化的课程和培训项目,以及吸引有经验的教师团队。
通过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我们可以吸引更多年轻人和家庭来到河东地区。
3. 改善基础设施改善河东地区的基础设施是吸引移民的重要因素之一。
政府可以投资建设道路、桥梁、铁路、机场等基础设施,以提高区域交通的便利性。
此外,改善供水、供电和通信等公共设施也是必要的。
4. 保护环境河东地区拥有独特的自然环境和景观资源,这对于吸引人们移民到这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政府应该加强对环境的保护,采取措施防治水污染、空气污染和土壤退化等问题。
同时,宣传河东地区美丽的自然风景和生态保护成果,吸引人们来到这里生活。
移民的影响移民对河东地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我们可以从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来分析。
1. 经济发展移民可以推动河东地区的经济发展。
首先,随着人口增加,劳动力市场将更加活跃,为当地企业提供更多的人才。
其次,移民的到来可以增加消费需求,促进商品和服务的需求。
最后,移民对当地的创业和创新也具有积极的影响,为经济增长带来新的活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东区的历史与文化探析河东区是天津市中心城区之一,位于天津市东部,占地4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98万人。
从地图上看,其形状宛如一只迎风展翅的鸽子,因其地处海河东岸得名。
河东区是天津的发源地之一,自金代天津设“直沽寨”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故有“先有大直沽、后有天津卫”之说。
历史文化的积淀,让河东这片古老的土地,焕发出勃勃生机。
起源文化天津作为一个正在向国际化城市迈进的泱泱大都会,其生成发展的源头究竟在哪里呢?提及此问题,历史学家们便会不约而同将目光聚焦到座落于河东区境内的大直沽,因为早在元代建立之前,蒙古王朝已在这里“置司,设熬煎办”,开始组织灶户生产食盐,这乃是天津地区最早见诸史籍记载的商品生产活动。
元朝建立后,定都于大都(今北京),其物质供应主要仰赖于江南,由江苏刘家港经海道运抵大直沽,再由大直沽转输京城,摘自《寻根溯源大直沽》旧志所谓“元统四海,东南贡赋集刘家港,由海道上直沽,达燕京”,便是其实录。
为此,元政府专门在大直沽设立了接运厅和临清运粮万户府,负责海漕、河漕的转输事务;又在大直沽修建了天妃灵慈宫,第一次将东南沿海人民所虔信的护航女神“妈祖”供奉到了北方,以供往来水手们祀祭。
每年春秋两季,大直沽一带的海河上便挤满了漕船,从元诗“东吴转海输粳稻,一夕朝来集万船”之描写,便可想见当年大直沽一带河面的繁况。
而随着源源而至的漕船,南方商人还带来了闽浙江淮的商品进行贸易活动,元诗所云“一日粮船到直沽,吴罂越布满街衢”,便写出其时商贸活动的兴旺之状。
这种大规模的海运和经常性的商贸活动,强烈地刺激了大直沽这一地区市镇规模的迅速形成。
这就是旧志中所说的“舟车攸会,聚落始繁”。
这样,有了政府机关,有了宗教场所,有了商贸活动,有了繁密的聚落,大直沽便切切实实成为了那一时期天津地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之中心。
尔后的天津城市之发展,实是以此为原点。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大直沽,乃是天津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生成之根和发展之源。
妈祖文化天津是中国北方最早具有妈祖崇拜的城市,在航海民俗文化大直沽漕运船模型中,民众对海神的崇拜是信仰的核心。
“先有大直沽盐粮兵屯,后有天津卫干戈拱北”的民谚真切地反映出津沽地区城市漕运发展的始末。
轻轻摇动天津这座城市最初的生命摇篮,碧波之上千帆竞渡,纵横交错的水痕织出一张绵密的网,娓娓诉说着曾经的繁华。
元朝建都后,天津成为政府南粮北运的终点,漕运不断兴 盛,于是对妈祖的祭祀活动也随着海事海难的频繁而红火起来。
上至皇家下至官民人等,都十分关心漕运的安全,而尤望天妃之庇佑。
元延祐年间,统 治者在天津大直沽等处建庙,从那时起,每年由皇帝遣使备礼致祭,或交付官漕司及当地府官行祭,康熙年间,又加封天妃为“昭灵显应仁慈天后”。
北方对妈祖神的信仰盖源于此。
元代初年在此兴建的天妃宫,不仅是天津最早的寺庙建筑,也是中国北方历史悠久的天妃庙宇,它是元朝规格最高、影响最大、受祭次数最多的天妃宫,被誉为“元代第一庙”与“开沽(直沽、天津)妈祖”,成为天津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见证。
1997年,大直沽中路一处民宅拆迁现场挖掘出土一件完整的赑屃,随后天津考古队在该遗址处发掘出清代、明代至元代天妃宫的大殿基址,以及大量文物。
1999年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建成,将天津市区内堆积最厚、历史最早的古代文化遗存很好地保护了起来,充分显示摘自《寻根溯源大直沽》了天津作为一座现代都市深远的眼光与文明的高度。
帝踪文化虽然终元之世大直沽一直是天津地区的行政管理中心,但永乐二年(1404)明朝政府在小直沽筑设了天津卫,十三年(1415)罢海运,而后又载海运,大直沽的城市中心地位才开始丧失。
失去了中心地位的大直沽虽然长时间风光不再,但到了乾隆年间,大直沽以西的海河边又开始成为当时官绅士民关注的焦点。
其原因,乃是此处巍然矗立起了一座专为乾隆而兴建的庞大行宫——柳墅行宫。
众所周知,乾隆是位颇喜出游的皇帝,但他每次巡幸天津或下江南途径天津,都无一个固定进膳憩息之所,这让天津的长芦盐商颇觉不安,他们在商议后,决意要为皇上专修一座行宫。
此想法经官员呈报,得到了朝廷的批准。
而后,盐商们雷厉风行,集资购材,于乾隆三十年(1765)动工,当年便将这座行宫建成。
建成的柳摘自《寻根溯源大直沽》摘自《寻根溯源大直沽》墅行宫,围墙周遭240丈,有房约500间,内分殿堂区和园林区两部分,殿堂区楼宇密布,层次分明;园林区花木扶疏,小桥弯环,颇具皇家气派。
乾隆对此非常喜爱,先后驻跸8次,亲自为各牌楼、殿堂撰作了匾额和楹联,并吟写成数十首诗作。
这些诗作和匾联,乾隆都亲书于钩金素蜡笺、洒金蓝蜡笺、碧蜡笺或藕色绢上,并钤“乾隆宸翰”等御玺,保存于宫内。
他还于此处理政务,赐宴盐商,并向盐商赏赐了御书福字、貂皮及荷包等物。
乾隆去世以后,嘉庆、道光两帝再未来此,盛极一时的柳墅行宫遂变得冷清起来。
道光二十六年(1846),该行宫奉旨拆卖,于是,存世81年的这座天津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便从天津土地上令人颇为遗憾地消逝了。
洋务文化在柳墅行宫被拆除二十余年后,天津河东境内兴起的另一项事业,又开始引起世人的关注,这便是影响深广的洋务运动。
在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失败后,中国的有识之士已深刻省悟到,国欲自强必须认真学习西方,兴办各种洋务事业。
此举首先出现在南方,但随后不久便推及到天津。
天津最早兴办的洋务事业,乃是三口通商大臣崇厚于同治六年(1867)在城南海光寺兴建的生产枪炮的机器局(俗称南局或西局)。
但海光摘自《寻根溯源大直沽》寺场地狭小,规模难以扩大,因此,次年崇厚又在城东贾家沽购了一大片土地,兴建更大型的工厂(俗称东局,今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交通学院即其旧址)。
经营未久,即于同治九年(1870)因天津教案发生被清政府以钦差身份派赴法国赔礼道歉。
继任者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
李接手后多次对东局进行大规模扩充。
光绪二十七年(1895)李因故被罢,王文韶接任直隶总督和北洋大臣,继续对东局进行了多次扩建。
这样,这所先名军火机器局、后名天津机器局、再名北洋机器制造总局,引进了大批西洋先进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的东局,已成为当时亚洲最大、集军火生产、机器制作、金属冶炼和船舶修造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军工企业。
当时并成为北洋水陆各军供给之源,同时它还为天津乃至整个北方培养出了第一代产业工人。
李鸿章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期间,于大力操办军事工业之同时,还努力兴办军事教育。
在组建了北洋海军后,因专业人员奇缺,乃奏请朝廷,于东局一侧, 创办了北洋水师学堂,并将毕业于英国海军学院的严复招至学堂主持教务。
该学堂于光绪七年(1881)落成开学,“堂堂宏敞整齐,不下一百余椽。
楼台掩映,花木参差,藏修游息之所,无一不备”,是一座设施先进而完备的新型学堂。
学堂管理考核严格,摘自《寻根溯源大直沽》所有课程,悉依西法。
很多毕业生都成为了北洋海军的骨干,目前已查知姓名牺牲于甲午海战的便有约30名。
从这所学堂出来的毕业生,有后来成为民国大总统的黎元洪,有曾任海军次长、谢冰心之父谢葆璋,还有为南开中学、南开大学的创办做出巨大贡献的张伯苓等。
李鸿章一手抓海军建设,另一手则抓陆军建设,于光绪十一年(1885),又在原柳墅行宫旧址上,创办了一所中国最早的陆军军官学校——天津武备学堂。
该学堂从当时陆军最先进的德 国聘请教师,课程设置亦参考德国,力求用最先进的教学手段 和教学理念培养新型陆军军官。
从这个学堂走出的毕业生,很多后来都成了北洋政府军界、政界的风云人物。
如曾任大总统的冯国璋和曹锟,曾任国务总理和执政的段褀瑞,曾任国务总理兼陆军总长的张绍曾、靳云鹏,此外还有数十位督军、总长、省长等高官。
一个学校能走出这么多的显赫人物,这在中国简直是个奇迹。
洋务运动,是清政府首次大规模学习西方的自觉行动,其施行的北方中心在天津,天津的中心则在河东。
河东是那个时期清政府在北方的一块开发区。
摘自《寻根溯源大直沽》然而令人扼腕的是,诞生于洋务运动之中、均坐落于我区的北洋机器局、北洋水师学堂和天津武备学堂,竟全部于八国联军入侵时,被侵略者夷为废墟。
学术文化严复是光绪五年(1879)于英国海军学院毕业而归国的,转年(1880)即被李鸿章调至天津创办北洋水师学堂,先任总教习(教务长),后又升任会办(副校长)、总办(校长)。
从1881年创办至1900年被毁灭,严复经历了该学堂兴亡的全过程。
本来,严复在北洋水师学堂,是热衷洋务而一心办学的,但光绪二十年(1894)甲午海战的爆发及次年北洋海军的全军覆灭, 却使他深受震撼。
他深深认识到,只引进西方的技术而不引进西方的思想,是无法实现自强目的的。
而欲求自强,首先须对国民思想观念上作一番维新。
于是,他在主持校务之余,接连撰写并于天津《直报》发表了一系列惊世骇俗的文章:《论世变之亟》、《原强》、《辟韩》、《原强续篇》和《救亡决论》,火山喷发般地向国人提出了民主、自由、平等 的新主张,战斗锋芒直指封建专制。
与此同时,他还着手翻译著名的《天演论》,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理论,极力劝导严 复国人必须自主与自立。
此书的译成发表,轰动一时,诸多爱国志士从中寻到了思想武器,而后的毛泽东、鲁迅、郭沫若等,无一不受到了这部书的深刻影响。
为了更好地宣传自己的维新思想,严复还约集好友在津创办了《国闻报》。
该报为正在蓬勃开展的维新运动和陆续颁布的变政新法而摇旗呐喊,很多尖锐、泼辣的重要文章,都出自于严氏手笔。
此报和梁启超在上海创办的《时务报》一南一北,成了维新运动两面旗帜和两大阵地。
这一时期工作在河东的严 复,可谓思想最活跃,观点最新锐,批判精神最张扬,他为中国人民的思想启蒙做出了不可磨灭的杰出贡献。
租界文化1900年八国联军犯津时,俄国侵略军霸占了河东的大片土地,其驻津司令公然宣布:“根据征服之权力”,俄“有权占据白河(即海河)左岸(即东岸)一带地方”。
俄公使在请示了俄政府后,也公开宣称海河东岸大段土地应由俄行使主权。
对于俄方的此种要求,负责与联军谈判的钦差大臣李鸿章一口应允,其给清廷的奏折中云:“(俄公使)谓天津城处,俄国尚无租界,拟求河东一段,以为通商市场。
臣察各国在天津皆有租界,俄国独无,论理本觉偏枯……姑从所请”。
而后两国经谈判,严译《天演论》手稿签订了《天津租界条约》。
正式划定俄租界。
租界区域以老龙头车站(今天津站)为中心,划成西、东两区,西区处于今河北区之地段,东区则东至京山 铁路,南迄十五经路,面积居各国租界之首。
沙俄政府在天津海河东岸建立了国中之国,不仅于今十一经路大光明桥附近筑起了领事馆,还在领事馆对面构建了俄国花园。
他们以出卖土地和横征苛捐杂税为手段,谋取经济利益。
直至苏维埃政权建立,始主动宣布放弃在华一切特权,包括归还租界。
但延至1924年,中国政府才将俄租界正式收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