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十大考点
现代文阅读考点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进故乡时,天气又阴 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地响,从篷隙 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 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 凉起来。 (《故乡》)
景物描写。
“苍黄”“横”字从视觉角度描绘了故乡 荒凉萧索的景象,渲染了冷寂荒凉的气氛; 表现了我渐近故乡时悲凉的心情,为全文 奠定了浓重的抒情气氛。
上下联系。由回扣原文依照的切入点作为 参照点进行文意上的上下联系,范围可能 在本段之内,也可能涉及到上下几段内容。 在联系的基础上初步分析,划定答题所需 的大体氛围。在联系上一定要注意考虑全 面,同时要抓关键,缩小范围。
分析综合。就是在上下联系锁定的范围基
础上,在头脑中对其加工组合,找出有效 信息,概括总结,提炼要点。在分析综合 中要强调“要点”意识,因为评卷工作中 是根据要点分配分值的。这一过程最能体 现思维能力,也是答题过程中至为关键的 一环。
B、描写语言的品析
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 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 (鲁迅《孔乙己》)
确:对孔乙己付钱时的动作描写,“排”, 是一个一个数的意思,写出孔乙己对酒店 分文不少,表明自己是规矩人,同时在短 衣帮面前炫耀的心理,显示了他诚实而迂 腐的性格。
——表现人物性格
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痕的水 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 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 (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 对于勒的外貌描写,既交代了于勒潦倒的 处境,也表达了“我”对父母行为的不满, 对沦落穷水手的于勒叔叔的深切同情;对 血浓于水的亲情的呼唤。 ——表现心理、情感
1、考点解说 A、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 B、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 阅读记叙文时,我们通过对重点词语和关键句、 段内涵的仔细揣摩,理清作者的思路和主要内容, 领会文章内容和主旨,从而体会作者对生活、人 性、世事的感悟、态度,了解作者所持的观点和 感情。
中考现代文阅读十大考点答题指导:辨识性考点答案
中考现代文阅读十大考点答题指导:辨识性考点答案篇一:中考现代文阅读十大考点答题指导大家好,我是一名即将参加中考的学生。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中考现代文阅读的十大考点和答题技巧。
1. 辨识性考点:这种考点要求我们准确识别一些词汇、句子或段落中的意思,比如强调词、比喻、象征等。
对于这种考点,我们需要把握好文章的重点和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注意词汇和句子的语境,并根据自己的阅读理解进行正确的选择或解释。
2. 理解意义考点:这种考点要求我们深入阅读,把握文章的内涵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我们需要通过阅读全文、辨析文章中的信息和事件,来理解文章背后所隐含的思想和意义,并进行推理和判断。
3. 推理判断考点:这种考点要求我们有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根据文章中的信息和叙述进行推理和判断。
我们需要了解文章的背景和基本信息,运用常识和推理能力,来判断文章中所描述的事件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实际情况。
4. 细节把握考点:这种考点要求我们仔细分析文章中的细节,比如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发展过程等。
我们需要仔细辨认文章中的每一个要素,理清它们之间的关系,把握好细节,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义。
5. 主旨大意考点:这种考点要求我们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主旨和核心思想。
我们需要通过阅读全文,找出文章的主旨句或短语,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目的,从而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主旨和大意。
6. 比较辨析考点:这种考点要求我们对文章中的信息进行比较和辨析。
我们需要注意文中的对比、类比、概括等手法,找出文章中比较重要的信息和相似或对比的内容,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7. 文章结构考点:这种考点要求我们了解文章的结构组织和各部分的关系。
我们需要注意文章的开头、中间和结尾,找出并理解文章的组织架构,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8. 语言技巧考点:这种考点要求我们认识和分析文章中的语言技巧,如修辞手法、语言特色等。
我们需要注意语言的表达方式,理解作者的语言风格和选用的词汇、语句等,从而更好地了解文章的意义。
2023届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十个常考知识点
2023届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十个常考知识点一、叙述人称及作用第一人称(1)有利于容易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容易使读者进入“我”的这个角色;有利于抒发情感,从而可以进行详细心理描写。
(2)有利于增加文章的真实性、故事性、曲折性或波折性,可以更生动形象,使读者可以更具体地体会到作者此刻的心情是怎样。
(3)可以让故事情节叙述杂而不乱,使情感更加动人;根据对“我”的详细描写,可以来唤醒读者内心的感受和思考。
第二人称(1)更加直接、更加自然、更加亲切、更加生动。
更便于交流,便于抒情,(2)有一定的呼告效果,不仅可以加强感染力,用于物时,还有拟人化的效果。
(3)有利于使读者快速的融入到角色,便于把感情调动起来并融入到文章里去。
第三人称(1)运用第三人称就算以第三者的身份来叙述,可以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会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反映现实会比较灵活自由。
(2)以第三人称叙述不仅可以更加突显文章的中心,还可以使读者产生共鸣。
①人称变换:a.从“你”到“我”,增加真实性,使人如临其境,有时有自嘲的意味。
b.从“我”到“你”(他),跳出自我,增加客观性、亲切性、说服力。
c.人称交叉:使用第一人称的,往往穿插第三人称的转述,以进一步扩大表现的时空领域;使用第三人称的,则常常夹杂人物的独白、对话,从而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和亲切感。
人称交叉叙述的方法,可以扬长补短,使叙述的对象得到全方位、立体化的表现。
二、叙事视角及作用全知视角:1、视野开阔:适合表现时空延展度大、矛盾复杂、人物众多的题材。
2、自由自在:叙述时可以在不同人物、事件中自由切换。
3、客观全面:让读者能够了解到所有的真相。
限知视角的作用:1.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期待。
如卡夫卡的《变形记》,小说从格里高尔的视角展开叙述,开篇就以“我发生什么事啦”紧紧抓住读者的好奇心。
之后跟随着格里高尔的眼睛,读者才慢慢了解格里高尔“出事”的原因。
2.增强代入感与真实性。
有关中考现代文阅读十大考点答题指导
有关中考现代文阅读十大考点答题指导阅读中的概括,就是用特别简洁的语言精确地表达出阅读材料中某种内容的大意。
概括题是一种群众化的阅读题,它的身影可以说是无卷不在。
从操作的角度来讲,概括题又是一种读写结合的题型,可以说是读写结合的最常用的形式。
中考阅读中的概括题出题角度丰富多姿,其中大量的是正面出题,如要求概括文段的中心或文章的主旨,概括文段、文章、大事的内容,概括幼物的成因、过程、情节或共同特点,概括文章的思路或层次及层意,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概括事物的成因、过程、情节或共同特点,概括人物事迹的各个方面,概括文章的写作特点等等,均是常见的题目。
另外也有一些题是从侧面入手对概括力量进行考查,如要求写出材料的内容提要,要求简要表达文章的故事情节,要求把材料改写成一句话新闻,要求将材料进行归类等。
它们似乎不考查概括,但必需经过概括这一环节才能答题,实质上也是概括题的出题角度。
另外,一些依据文章内容简答、依据文章内容简述之类的题,事实上也包含有概括答题的意味。
[应对技法点拨]概括题考查的,是看考生能否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获重要信息。
所以概括事实上是对材料进行精要的提炼,其方法主要有如下几种:1、提取法。
即提取文中的中心句、主旨句、结论,将其摘取出来,作为概括性文字。
这忡方法既适于那些要求用原文语句答题的题目,又适于要求对内容、主旨进行概括的题目。
2、组合法。
即组合文中的关键性语句或关键性的词语来进行概括。
这种方法适于内容基本清楚,重点语句比较突出而全文的中心句、关键语句等不太突出的文章或文段。
组合的视点要放在文章总说段的主干之上、文章或者文段各个层次的起始句以及文中反复消失的语句之上。
3、自写法。
即基本上用自己的语言或完全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
这在许多状况下是进行概括的最重要的方法。
适用于那些提炼文章中心、概括文章风格、概括观点、给文章加上标题等方面的概括性题目。
答题时应进行要点综合式的概括,进行分步分层的概括,进行突出重点、突出主体的概括。
高考现代文阅读主要考点归纳
高考现代文阅读主要考点归纳解题思路一、筛选概括信息类1.找准答案所在区间;2.注意同义替代语和体现文章主旨的概念, 抓关键词句;3.进行整合, 合并相同类;4、归纳答案, 分条表述。
二、概括文章的要点类1.给选段分层;2.逐层概括;3、整理, 分点作答(用自己的语言)。
三、理解重要词语在文中的含义依据词语所在句子的内容→依据前后句述说的内容→依据相关文字的思路1.原句→文本(从原句入手回归文本)2.本句→上句、下句(关系)(1)总分—分总 (2)阐释、说明 (3)比较、呼应 (4) 指代、复指3.主干(关键词)、枝叶(定、状、补)4.扣住中心主结旨、揣摩作者情感四、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类语法分析→修辞分析→情感分析→区间分析五、分析文中重要句子、段落的作用类(一)分析文中重要句子作用1.联系本句的含意2.关注是否突出强调上下文的什么内容或是否揭示段意4、 3.联系作者情感(或事物特征或本文中心观点)5、关注是否有用到某种表达技巧(二)分析文中重要段落作用1.确认指定内容在文本中的位置2.分析它的语言表达方式是议论、叙述还是描写, 使答案更有针对性:(1)记叙性的段落: 何时、何地、何人、何对象做了什么事(2)描写性的段落:描写了何种对象的何特点, 并由此表达了作者的何种情感(3)议论性的段落: 论证了什么观点(4)陈述性的段落: 把握主要的陈述对象是什么?以什么方式引出主要的陈述对象?3、根据指定内容的位置, 联系上下文, 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思考作答。
六、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类1.分层概括写了什么2.结构的作用是什么七、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类1、仔细读题, 明确方向;2、选取角度, 揭示特点;3、示举典例, 具体分析;指向主旨, 阐明效果。
八、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类(一)行文段落类1.确认指定段落在行文中的位置。
2.明确段落的作用, 明确答题的方向(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人手)。
中考现代文阅读十大考点:欣赏型考点
中考现代文阅读十大考点:赏识型考点中考现代文阅读十大考点答题指导:赏识型考点--现代文阅读答题指导之十[ 考点内涵讲解 ]此考点是中考阅读题中能力层级最高的考点,所考察的内容要点是文学作品及精巧记述文的赏识,有好多考察内容与文学作品的写作手法相关。
由这个考点生发出来的题基本上是开放题。
此类题的考察内容以自由赏析为主,含有评说、赏析等与文章阅读相关的个性化表达的诸多内容。
如自由评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自由评析文段中优美、精粹的语句、自由评析文段的语言和写法特色等等。
它需要考生依据自己的阅读理解选择适合的内容进行答题。
在此后的考试中,欣赏型考点很可能还会进一步发展,应该惹起我们的重视. [ 应付技法点拨 ]因为赏识型考点对能力层级的要求较高,因此答题的难度也相应增添。
应付的方法主要有:1.考前要训练有素。
要注重学习对形象、感情、语言的意会角度与方法,还要对一些写作手法进行更深入的理解,如什么是线索以及怎样判断线索、什么是伏笔以及如河判断伏笔等等,都应加大复习的力度。
二要依据题目的要求答题。
如应付请从上边两段文字中摘抄一例你最赏识的动作或语言描绘的句子进行奖惩分赏析。
这样的题,先必定要摘抄,而后再写赏析的文字。
3、点要力所能及。
如文中有许多得我品尝的地方,自一,写几句析的的,要感觉最深而又能行表达的一往返答。
4、注意目中的关答。
如篇文章在写作手法上有许多的美点,一点行短的析的,必定要扣住写作手法几个字行点与析.注意从索安排、念置、伏笔照、此衬托、人称化、情频频、面表等角度去找相的例子。
5、要运用必定的句式答,以保证言的有序、流与正确。
如言的品析,就常常能够用我⋯⋯ 美在⋯⋯它表了⋯⋯ 、⋯⋯写(用)得好,它写出了⋯⋯ 、⋯⋯写(用)得好,它点出了⋯⋯ 的句式行表述。
[ 基本、展合 ]充整个夏季的是一个、烈、急促的旋律。
仿佛炉子上的一冷水在逐泛泡、冒气而于沸一,山坡上的芊芊草滋成一片密密的厚,林上淡淡的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城。
▲中考现代文阅读十大考点
中考现代文阅读十大考点辨识性考点——答题指导之一[考点内涵解说]辨识性考点是中考阅读题中最为基础的考点。
它着眼于考生能否运用有关的文体知识与文章结构方面的知识对阅读材料进行辨识,在说明文与议论文阅读题目中常常出现。
其常用的设题角度有两种:一种是要求对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方式进行辨识,常见的考题有“指出画线句使用的表达方式”“文章第X 段所使用的说明方法有”“举例说明这段文字中的表达方式”“这篇文章运用的论证方法最主要的是哪两种”等。
一种是要求对文或段的结构进行辨析与划分,对文中的观点与材料进行区分。
如“这段文字中可分为三个层次,请用竖线在下面标出”“指出这篇文章结构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等都是常见的考题。
有时候出题者也从综合的角度出题,如“如果要将这篇文章用空行隔开,分为两部分这一空行的位置应在什么地方”这个题,表面上考划分,实际上考对表达方式的辨识。
[应对技法点拨]辨识性考题是阅读考查中比较容易得分的题,所以应该确保不失分。
在答题时应注意:依靠自己最基础的语感,对表达方式进行正确的判断。
1.在说明是哪种表达方式时,应该运用语文教材上的说法而避免运用其他的说法,特别是在辨识认证方法时更要做到这一点。
2.在回答“主要的方法是两种”时,要先进行辨识,然后再概括、比较,不要轻率落笔。
3.答“举例”题时,要先说明,后列举:要列举简洁明了的句子;要用“如……”这样的格式进行举例。
4.对论说文、说明文的层次划分题,可以“总——分——总”“总——分”“分——总”“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方面去运行判断、划分。
5.做记叙文的结构层次划分题时,可从“记叙——议论”“记叙——抒情”“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等方面去进行尝试。
6.辨识题中,有时要求讲一点理由,这时最好的表达就是用一个句子说清楚自己的理由。
[基本层级训练](一)南极的气候不仅表现在狂风和严寒上,而且表现在它的变幻莫测上,常常出人意料,防不胜防,例如,1970年,有六架美国海军的运输机,满载着准备越冬的人员和物资,从新西兰飞往麦克默多基地。
现代文阅读考点大汇总
现代文阅读考点大汇总【考点一】文章题目的作用和含义(一)常见题型1.为什么以此为题?2.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
3.试分析题目的作用。
4.给文章加(换)题目。
(二)答题技巧标题的作用:1.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 贯穿全文的线索;3.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或:天气、地点)、主要人物、主要事件等;4.点明主旨,对文章起画龙点睛的作用;5.具有象征意义6.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7.与结尾相互照应等。
标题的含义:往往包含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
表层含义是指标题(或标题中的关键词)的字面含义,在文中的含义;深层含义即标题的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等,往往是抽象的精神品质之类,常常是文章要揭示的中心。
需要联系文章的中心解答。
答题步骤:1.理解表层含义 2.体会深层含义3.联系全文内容,结合文章主旨,探究标题和中心的关系。
(三)揣摩题目的含义1.《走一步,再走一步》表层含义:父亲鼓励我一步步走下悬崖。
深层含义:大目标化解成小目标,一个个击破,取得最后成功。
2.《爸爸的花儿落了》表层含义:夹竹桃凋谢。
深层含义:父亲去世,也预示我长大了。
3.《心声》表层含义:李京京在课堂上十分渴望读课文。
深层含义: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理解和尊重;渴望父母和好,家庭温暖,渴望亲情和友情。
(四)拟定文章标题须知:1.要能点明中心,概括大致内容。
2.反映独特的思想感受,奠定文章的情感基调。
3.富有诗意(奇特新颖性、运用修辞),吸引读者兴趣。
如:《十三元遗产》《小扇轻摇的时光》《每一棵草都会开花》《田野上的白发》《心灵折旧费》《微笑的可乐》《一滴泪掉下来要多久》《九步之暖》【考点二】概括全文或某一段的主要内容(或故事情节)。
(一)常见题型1.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简要概括。
3.请用一句简洁的话来概括本文。
(二)答题格式:何时 + 何地 + 何人 + 做何事 + 结果如何如果语言要简洁,次要成分可以省略,但一定要保留“何人、何事、何结果”三要素。
阅读十大题型(语文)
现代文阅读十大题型复习老李吐血整理一、标题类1.拟题:高度概括,找关键词(《丑猫之死》、《芙蓉鸟事件》),有文采(也可体现在大作文中)2.标题的含义(文章常是写景或者托物言志或者借物喻人类型的)分为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既比喻义、引申义、象征义等)3.题的作用:概括内容点明中心文章线索文章背景体现情感二、概括类人事果情,概括事:起因、经过、结果三、赏析类1.修辞类语句(常为比喻、拟人句)五步走:修辞+生动形象+对象+特征+情感2.词语类(常为动词、形容词):可参考上面的四、描写类1.角度:视觉听觉嗅觉触觉2.自然环境:渲染了……气氛,烘托了……心理,为下文……做铺垫3.社会环境:通常是为下文……做铺垫4.侧面描写:从侧面写出了……,表现了……5.人物描写:语言、动作、神态、外貌、心理(心理是重点)请注意:所有的描写都要归结为心理!!!运用了……描写,写出了……,表现了……心理或者情感五、表达方式类:记叙说明描写议论抒情六、段落结构类模式:结构上……,内容上……1.开头:开篇点题点明中心设置悬念引起下文2.结尾:点明中心升华主题首尾呼应总结全文3.过渡: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承接上文……,引起下文……七、人物形象类全方位、多角度、联系原文从……,可以看出……;从……,可以看出……。
八、再现心理类1.人称要恰当2.联系上下文,最好体现出情感3.所想要符合人物身份4.真实、自然,不另类,不做非主流九、写作手法类写作手法属于艺术表现手法,即:艺术手法和表现手法。
对比衬托、欲扬先抑、点面结合、动静结合、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托物言志、铺垫悬念、伏笔照应、正面侧面……十、结合实际谈感受类我的启发(感受、感想)是:……。
如,……(具体的实例)。
现代文阅读中常考点(精华)
现代文阅读常考点(精华)知识概要1.“表达方式”包括: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
2.“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
3.“写作手法”属于艺术表现手法(即:艺术手法和表现手法,也含表达手法(技巧))包括:托物言志、寓情于景、寓情于事、托物言志、写景抒情、直抒胸臆;对比、衬托、象征、衬托、想象、联想、反衬、烘托、托物起兴、乐景哀情、渲染;动静结合,虚实相生、抑扬结合;侧面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等。
4.不同的文体不同的表现手法:抒情散文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结合、象征等手法;记叙文的写作手法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议论文写作手法如引经据典、巧譬善喻、逆向求异、正反对比、类比推理等5.“结构手法”包括:开门见山、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伏笔照应、铺垫悬念、承上启下、首尾呼应;顺叙、倒叙、插叙等。
考点细解一、常见修辞手法及作用(1)比喻: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
给人以深刻鲜明的形象,使说理更透彻。
(2)借代。
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名称来替代,如以部分代全体;用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本体;用专名代通称等。
作用:可引人联想,形象突出、生动、具体、使特点更鲜明。
(3)比拟: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4)夸张:揭示事物的本质,烘托气氛,引起联想,使表达的事物更突出、更鲜明。
(5)对比:能使语言色彩鲜明,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更加鲜明突出。
(6)对偶:是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有音乐美。
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7)排比:增强语言气势,深化思想内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
(8)反复:突出思想,强调感情,有时能够加强节奏感。
高考现代文(小说散文)阅读答题要点术语详解
高考现代文(小说散文)阅读答题要点术语详解小说阅读十个考点:1、叙述特点2、描写特点3、语言特点4、情节的作用5、环境描写的作用6、首段、尾段的作用7、标题的作用8、主题思想探究(先读最后三段)9、线索的作用:贯穿全文,使情节紧凑,结构清晰。
10、赏析画线句作用题答题的五个(3+2)角度:1、对人物的作用(性格、心理、情感)2、对主题的作用(烘托、深化、揭示)3、对情节的作用(引出、铺垫、暗示、伏笔、抑扬、留白、线索、双线、巧合、悬念、时空交错【以“意识流”为叙述结构,将故事的时间线打乱后重新剪接组合,从而使历史与现实交错,真实与虚幻反差,给读者以新奇的体验;叙述灵活自由,情节充满魔幻性,结构有张力;借历史影射现实,深化了主题】、承上启下、前后照应、呼应前文、点明题旨、文眼、突转【结局出人意料】、富有戏剧性、欧亨利式结尾)4、对读者的作用(引起共鸣、引发思索、耐人寻味、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使读者了解更加全面、更有人情味、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把读者引入故事情境,增强真实感)5、表达效果:反差巨大、对比鲜明、充满张力、委婉含蓄、含而不露、虚实相生、情景交融、场景浓缩、情节集中、反复渲染、形散神聚、层层铺垫、层层推进、窥一而知全貌(冰山理论)、利用简笔来加快叙述节奏、利用繁笔或宕开一笔来舒缓叙述节奏、注重场景的细节描绘、铺陈、延宕【副线情节穿插】、摇摆【连续设置悬念或意外】、曲笔【有意遮掩,不直书其事】、叙议结合、叙述结合描写、叙述结合抒情、多感官描写结合、使内容更加丰富、使表达更加细腻、使感情更加饱满、使形象更加鲜明、现实与历史交错、真实与虚幻交织、使情节呈现出某种魔幻色彩、魔幻而不失其真实、言有尽而意无穷、让作品余韵十足“反复出现...多次出现...有什么作用?”答题术语如下:(1)反复渲染...气氛,凸显...(主题或人物性格、心理、情感)(2)反复点出...来暗示(衬托)....(3)反复强调...与...形成强烈反差。
现代文(小说、散文)阅读十大考点汇总及规范答题格式
现代文(小说、散文)阅读十大考点汇总及规范答题格式十大考点1、叙述特点(人称、视角、顺序、腔调、描写手法)2、语言特点(修辞、句式、用词、语言风格)3、描写特点(描写角度、描写手法)4、情节的作用(内容方面的作用、结构上的作用)5、环境描写的作用(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6、首段、尾段的作用7、标题的作用(悬念、写作对象、线索、突出主题、突出人物形象)8、物象的作用(对结构、内容、主题、人物形象的作用)9、线索的作用(贯穿全文,使小说结构清晰,情节集中,揭示主题。
)10、赏析画线句(描写手法、修辞手法、对象特点、人物感情)“叙述特点”答题要点:1、叙述人称2、叙述视角3、叙述腔调4、叙述顺序5、叙述手法(描写角度和描写手法)注重细节描写叙述人称:我、你、他(她)第一人称的好处——第一人称所叙述的都像是作者亲身的经历或者是亲眼看到、亲耳听到的事情,所以叙述真实、自然、亲切。
第二人称的好处——亲切,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便于对话或抒情,容易引起读者共鸣;如果用于物,会有拟人化效果,亲切自然。
第三人称的好处——以旁观者的身份进行叙述,使叙述能够客观地展现生活,而且叙述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其不足之处是叙述缺乏亲切感,易使小说与读者之间产生距离。
叙述视角——有限视角和无限视角有限视角是当事人自身在叙述,叙述者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去叙述,因为是第一人称叙述,所以叙述者所知有限,有利于为作品设置悬念,引发读者探究的兴趣。
无限视角是旁观者在叙述,也叫全知式视角或上帝视角,因为是第三人称叙述,所以叙述者处于全知全能的地位,叙述者所知大于作品中人物所知,使读者能够全面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
叙述腔调——即叙述风格,指叙述者流露出的感情色彩、年龄、性别、身份等个性化的特征。
叙述腔调能够烘托叙述者的形象,奠定作品的感情基凋。
叙述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插叙——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事件之外的有关情况。
现代文阅读考点大汇总
现代文阅读考点大汇总1、篇章理解、句子理解:(1)理解文章内容:要求考生理解文章,抓住文章主旨、结构及主题,理解寓意;(2)理解句子内容:要求考生解释句子的真正意思,考查基本英文知识,理解修辞及衔接;2、地位判断:(1)猜测细节:要求考生根据上下文猜测未告知的信息,如具体数字、具体时间;(2)判断材料地位:要求考生辨别出现在文章中,有助于理解篇章结构和内容的材料,比如标题、插图、断句;3、归纳提炼:(1)文章背景:要求考生根据文章内容,总结出文章整体背景及内容,如清楚文章表达的信息;(2)文章主旨:要求考生综合对全文的理解,抓住文章的核心部分,阐明文章的主旨和寓意;4、比较总结:(1)比较分类:要求考生运用比较性手法,分类划归不同文章;(2)总结规律:要求考生把出现的相关信息总结起来,总结归纳文章的规律;5、文篇分析:(1)篇章结构:要求考生了解文章的整体结构,把握由一个为主线,由从属句句子支撑组成的文章结构;(2)句子衔接:要求考生理解文章的连接手法,理解文章的衔接性及修辞手法;6、完形填空:(1)全面熟悉:要求考生对所给文章全面掌握,关注上下文密切相关情境;(2)词语搭配:要求考生首先熟悉文章中的单词词义,注意词义及其与上下文的搭配;7、语篇解读:(1)把握线索:要求考生找出文章中给出的隐含线索,复述短文的核心观点;(2)推理推断:要求考生根据短文中的信息,根据逻辑推理出答案,理解引发的意义;8、翻译:(1)短语翻译:要求考生把英文短句翻译成汉语,特别是如名词短语、固定短语的语法知识;(2)句子翻译:要求考生把英文句子理解后,还原汉语,注意文章篇章结构及语法;总之,现代文阅读考点涉及理解文章内容及句子内容,猜测细节及判断材料地位,归纳提炼文章背景和主旨,比较总结比较分类及总结规律,文篇分析的篇章结构及句子衔接,完形填空的全面熟悉和词语搭配,语篇解读把握线索和推理推断,以及翻译短语翻译及句子翻译等,多方面考查考生的英语能力及理解能力。
中考现代文阅读十大考点答题指导:迁移型考点答案
中考现代文阅读十大考点答题指导:迁移型考点答案范文一:大家好,我是一名即将参加中考的学生。
在阅读现代文时,我发现了一些重要的考点,它们属于迁移型考点。
以下是我的答题指导。
1. 主题意义迁移主题意义迁移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现象,在阅读时需要注意。
当我们遇到这种问题时,我们需要从文中获取信息,并将其与我们的观点相结合。
这样才能准确地回答考题。
2. 文体互化文体互化是一种文学技巧。
在阅读时,我们需要注意文体的变化。
例如,有时作者可能使用散文和诗歌相互穿插,这时我们需要注意其内在联系并分析其写作意图。
3. 观点转移观点转移是指作者通过写作技巧和手法,使读者对文中某个角色产生新的看法。
当我们阅读时,我们需要分析文中角色的性格和行为,并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要点分析:这篇文章总体来说还比较简单,阐述了学生对于几种迁移型考点的观察和认知。
但在阅读方面,要求对于文本内容有更进一步的解析和思考。
用词分析:文章中使用了一些比较基本的词汇,如“主题意义迁移”、“文体互化”和“观点转移”。
除此之外,文章还使用了一些诗歌和散文的词汇,如“穿插”和“内在联系”。
总体来说,文章的用词比较清晰,简洁易懂。
范文二:大家好,我是一名即将参加中考的学生。
在阅读现代文时,我发现了一些重要的考点,它们属于迁移型考点。
以下是我的答题指导。
1. 空间逻辑迁移空间逻辑迁移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尤其是在叙事文本中。
我们需要了解其所述的场景,分析其描述的细节内容,并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2. 时间逻辑迁移时间逻辑迁移同样是一种常见现象,尤其是在叙事文本和纪实文本中。
当我们遇到这种问题时,我们需要关注时间的转换,并将其与文本中所述的内容相结合,以便准确理解作者的意图。
3. 情感迁移情感迁移指的是作者通过语言和场景描写来影响读者的情感。
我们应该仔细阅读文本,并分析情感的转移和变化,并理解作者的意图。
要点分析:这篇文章相对更具备难度,重点关注的是三种复杂的逻辑迁移方式。
中考现代文记叙文阅读知识点归纳共十大考点
中考现代文记叙文阅读知识点归纳共十大考点考点之一:叙事线索考查类型:直接让考生回答"本文的线索是什么?"线索:①人物线索: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者事迹②物品线索:某一有特殊意义的物品。
③感情线索:作者或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
④事件线索:中心事件⑤时间线索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考点之二:表达方式的考查[类型1]、直接考查某个具体句子或文段运用何种表达方式。
对策:了解表达方式的几种类型:记叙、议论、说明、抒情、描写[类型2]、本段(本句)运用了哪些描写?简要说明这些描写的作用?对策:1、了解描写的几种形式:(1)从不同的感觉来描写(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2)以动衬静,动静结合(3)正面与侧面,直接与间接(4)人物描写的多种方法(5)环境描写2、重点了解几种描写的作用及答题格式。
①肖像(外貌、神态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作用: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②语言(对话)描写和行动(动作)描写作用: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
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③心理描写作用: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
④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描写自然景观如天气、季节、山川、湖海等自然景物社会环境描写——描写社会状况或者人物活动的场景和周围(室内)的布局、陈设作用:自然环境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的××命运、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社会环境: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渲染××环境气氛。
中考现代文阅读十大考点答题指导:迁移型考点答案
中考现代文阅读十大考点答题指导:迁移型考点答案范文一:关于中考现代文阅读十大考点答题指导中考现代文阅读是考生必须要面对的重要考试科目。
在阅读文章时,考生不仅需要理解文章的意思,还需要了解各种考点的相关知识。
现在,我们将为大家介绍中考现代文阅读十大考点答题指导,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取得好成绩。
一、主旨大意型考点主旨大意型考点要求考生准确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掌握文章的内在逻辑关系,避免被次要细节所迷惑,应注重分析文章的主旨、结构和重心。
遇到这种类型的题目,考生应该花时间仔细阅读文章。
二、文化常识型考点文化常识型考点主要考察考生的文化底蕴,包括历史、文化、民俗、地理等方面的知识。
考生要广泛阅读,积累相关知识,提高对文化常识方面的理解能力。
三、人物形象型考点人物形象型考点要求考生准确把握文章中人物的性格特点、情感、行为和言谈举止等方面的特征。
考生需要通过描写语言和情节建立人物形象,全面了解人物的内心情感。
四、事件描写型考点事件描写型考点主要考察考生的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
考生应根据文章所描写的事件,了解事件发生的背景、原因和结果,抓住文章的重点。
五、比喻排比型考点比喻排比型考点要求考生准确理解文章中出现的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准确把握文章的情感,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
六、细节分析型考点细节分析型考点要求考生仔细分析文章细节,把握文章的意思,理解作者的观点。
考生需要关注文章中的细节,推测作者的态度和意图。
七、论证推理型考点论证推理型考点主要考察考生的推理能力,要求考生根据文章的观点、论据和论证方式,分析作者的论述手法和思想,进而推断作者的意图。
八、阅读表达型考点阅读表达型考点要求考生准确表达所阅读文章的主旨和核心观点,能够恰当使用语言和文字表达自己的意见。
九、语言表达型考点语言表达型考点要求考生对语言有敏锐的感知,能够感受到语言的内在美和文学价值,通过阅读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十、文体特点型考点文体特点型考点要求考生准确把握文章的文体特点,能够根据文体特点准确地理解文章,并用适当的语言表达出来。
中考现代文阅读考点分析.doc
第一部分:记叙文(散文、小说)十大考点分析一、揣摩词句含义1.由表及里多重义2.另辟蹊径换问法二、分析语段作用1.首段作用要顾后2.中间作用重全局3.尾端作用重瞻前三、赏析语言妙处1.推敲字词品妙处2.分析修辞感效果3.表达方式析形象4.整齐句式语气强5.表现手法悟情感四、概述故事情节1.整体概括:看清内容找对策2.情节片段:根据人物来浓缩五、揣摩人物形象1.概括评价显形象2.分析情节知形象六、鉴赏环境描写1.明确环境描写2.分析环境作用3.找准环境侧重点七、探究标题的作用1.探究问题含义2.品味问题妙处3.比较两个标题八、明确叙述顺序1.明确线索意义2.体会插叙作用3.掌握倒叙顺序九、感悟作者情感1.归纳文章主旨2.体会写作意图3.感受作者心情4.把握情感变化十、体会写作特色1.熟知表现手法2.体会写法妙处3.辨析写法异同第二部分:说明文五大考点分析H■*—、把握对象特征1.整体把握:一看二抓三分清2.瞄准关键,概括特征三入手3.捕捉提取,摘抄整合与归纳十二、分析段落顺序1.结构内容,引出对象激兴趣2.寻找标志,不是你我就是他3.瞻前顾后,逻辑编排不可调十三、辨析说明作用1.寻找标志,判断方法2.结合内容,阐释作用十四、分析语言特点1.平实说明,体会词语准确特点2.生动说明,揣摩说明语言效果十五、拓展课外延伸1.联系生活验证判断2.依据观点提出建议3.根据文本形成方法4.依据内容合理想象5.针对观点发表评述第三部分:议论文五大考点分析十六、区分论题论点1.找准位置,提炼论点才给力2.中心论点,独一无二是核心3.论点论题,一字之差谬千里十七、补充概括论据1.辨析论据类型2.概括论据内容3.分析论据作用4.补写恰当论据5.正确选用论据十八、辨析论证作用1.辨析论证方法类型2.分析论证方法作用十九、分析论证过程1.首段论据为激趣2.循序渐进析过程3.结尾总结不可删二十、表述个人看法1.整体阅读析观点2.评价作品谈感悟3.结合现实说看法4.联系文本指方法5.联系生活话启示第一部分:记叙文(散文、小说)十大考点分析四、概述故事情节六、鉴赏环境描写八、明确叙述顺序第二部分:说明文五大考点分析十二、分析段落顺序十四、分析语言特点第三部分:议论文五大考点分析。
2024年高考语文现代文必考知识点总结
一、现代文阅读常考题材1.社会热点问题:如环保、教育、医疗等。
2.人物与生活:如农民工、城市工人、知识分子等。
3.社会问题:如贫富差距、就业压力、人口老龄化等。
4.文化传承与保护:如传统技艺、非遗文化等。
二、现代文阅读的考查方式1.提问方式:根据文章内容提问,如主旨归纳、观点辨析、事实判断等。
3.考查语言表达:考查语言的准确性、精炼性、表达能力等。
三、现代文阅读的解题技巧1.精读全文,理解文章主旨和脉络,把握重点。
2.注意段落的承转关系,分析段与段之间的逻辑关系。
3.注意语境,理解词语的具体含义。
5.注意文体特点,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
四、现代文常见考点1.文章主旨与结构: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分析文章的结构特点。
2.人物与形象描写:理解人物的内心、外貌和性格特点。
5.主题与意义:理解文章的主题与意义,思考文本背后的深层思考。
五、现代文解题思路1.精读全文,理解文章的主旨和脉络。
2.注意段落的承转关系,分析段与段之间的逻辑关系,把握文章的结构。
4.注意文章中的重难点词句,理解具体的含义和隐含的意思。
六、现代文应试技巧1.约定关键词:根据题目要求和选项内容,找出文章中出现的关键词。
2.稳定选项:根据题目要求和文章内容,选择最稳定的选项。
3.确认答案:在选定答案时,重点考虑文章结构、段落关系和语境等因素。
4.文章解读:在文章解读时,要注意抓住文章中的主题和重点,理清段与段之间的关系。
5.注意选项:注意选项的排除和对比,根据文章内容真实情况作出判断。
以上是对2024年高考语文现代文必考知识点的总结,希望能对您的备考提供帮助。
祝您取得好成绩!。
现代文阅读的九大考点
现代文阅读的九大考点:⒈理解重点词语在文中的具体含义;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⒊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的信息;⒋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⒌分析作品结构,把握作品思路;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对作品有自己独特的感受;⒎根据作品内容进行推断、想象和探究;⒏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情感、语言及表达技巧,对文学作品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⒐点评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鼓励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题应分的三个步骤二.第一步,通读全篇,大致了解。
第一遍先整体粗略阅读全文,大致了解文章大意即可,做到心中有数。
那么我们要大致了解文章的哪些东西呢?1哪些人?什么事?什么景?什么物?什么话题?怎么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你是怎么看的?2章叙述的基本要素是什么(记叙的人物、事情、时间、地点是什么)?作者的情感变化是怎样的?材料有哪些?是怎样安排的?文章是怎样过渡的?弄清文章的线索、顺序、层次等。
3感情、主旨。
注意事项:用以下几种方法可以达到上面的目的:一、抓住文章中关键的词句。
文章中关键的词句:标题、开头句、结尾句、独立成段的句子、中心句、警句、比喻句、连问句、过渡句、抒情句、议论句、反复出现的词句、重点关联词(如段落开头的词:不但……而且……因为何况但是然而因此)等等,应特别注意那些体现作者立场观点、反映文章深层次内容、内涵较为丰富、形象生动的词句。
注意文章的主旨往往就隐藏在这些句子里。
有的散文采用托物言志、象征等手法,相当隐晦,我们也能从这些词句中找到蛛丝马迹。
二、弄清文章的结构。
从结构形式入手比较容易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也就是说,把结构层次弄清了,也就比较容易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从这一点来讲,弄清结构是记叙文阅读的基础。
第二步,审清题意,回读原文。
在对文章有了整体把握后,我们再仔细阅读题干,找出每一题的出题点,回读原文,将题干和文章对应起来,那么回读原文的方法和步骤是什么呢?1、找准了原文中对应题目的相关区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文阅读十大考点辨识性考点——答题指导之一[考点内涵解说]辨识性考点是阅读题中最为基础的考点。
它着眼于考生能否运用有关的文体知识与文章结构方面的知识对阅读材料进行辨识,在说明文与议论文阅读题目中常常出现。
其常用的设题角度有两种:一种是要求对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方式进行辨识,常见的考题有“指出画线句使用的表达方式”“文章第X段所使用的说明方法有”“举例说明这段文字中的表达方式”“这篇文章运用的论证方法最主要的是哪两种”等。
一种是要求对文或段的结构进行辨析与划分,对文中的观点与材料进行区分。
如“这段文字中可分为三个层次,请用竖线在下面标出”“指出这篇文章结构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等都是常见的考题。
有时候出题者也从综合的角度出题,如“如果要将这篇文章用空行隔开,分为两部分这一空行的位置应在什么地方”这个题,表面上考划分,实际上考对表达方式的辨识。
[应对技法点拨]辨识性考题是阅读考查中比较容易得分的题,所以应该确保不失分。
在答题时应注意:依靠自己最基础的语感,对表达方式进行正确的判断。
1.在说明是哪种表达方式时,应该运用语文教材上的说法而避免运用其他的说法,特别是在辨识认证方法时更要做到这一点。
2.在回答“主要的方法是两种”时,要先进行辨识,然后再概括、比较,不要轻率落笔。
3.答“举例”题时,要先说明,后列举:要列举简洁明了的句子;要用“如……”这样的格式进行举例。
4.对议论文、说明文的层次划分题,可以“总——分——总”“总——分”“分——总”“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方面去运行判断、划分。
5.做记叙文的结构层次划分题时,可从“记叙——议论”“记叙——抒情”“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等方面去进行尝试。
6.辨识题中,有时要求讲一点理由,这时最好的表达就是用一个句子说清楚自己的理由。
[基本层级训练](一)南极的气候不仅表现在狂风和严寒上,而且表现在它的变幻莫测上,常常出人意料,防不胜防,例如,1970年,有六架美国海军的运输机,满载着准备越冬的人员和物资,从新西兰飞往麦克默多基地。
前面五架飞机都平安抵达机场。
而当第六架飞机只剩下最后40分钟的航程时,突然刮起了特大的暴风,驾驶员被除数迫紧急着陆,结果,巨大的C——130运输机被狂风吹得飘飘摇摇,失去了控制,折断了一个翅膀,撞坏了着陆架。
值得庆幸的是,八名人员全部脱险。
在南极的活动中,像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
1.这段文字运用的说明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2.用“|”划分这段文字的层次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汉语的优美隽永还表现在它的音乐美上。
汉语有四声之别,因就有声调抑扬之美。
既有“中华伟大”“风暴风狂”这种四声罗列的四字语,也有“翻天覆地”“罗月如流”这样平仄二分的成语。
汉语重声韵之连绵,因此词语更有双声、叠韵、全重叠、交错重叠等音韵之美。
双声如“玲珑”“茂密”,叠韵如“逍遥”“玫瑰”全重叠如“漫漫”“悠悠”,交错重叠如“丁零当啷”“稀里哗啦”。
汉语讲节奏与对称,声韵调的组配,再加上音节节奏的二二为步;由此而产生特有的节律之美。
从“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到“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蓝”,到“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一读难忘,百读不厌。
)1.写出这段文字的结构提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举例说明文中的说明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展层级训练](三)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
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无旁逸斜出。
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
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清色。
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枝。
哪怕只有碗口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1.用“|”将此段文字划分为两层。
2.请说明将此段文字划分为两层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说明本段第一层次结构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指出本段文字中所运用的表达方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南极影响着全球的气候,而地球气温的变化也会对南极造成影响。
最近几年,由于温室效应,地球温度上升。
根据计算机模拟的结果,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每增加一倍,两极地区的温度就要升高80c—100c。
实际上,温度只要上升50c,南极的大部分冰盖就要消融。
而南极冰盖中储存着地球上72%的淡水,如果地球温度持续升高,南极地区的冰全部融化,全球海平面将上升60米!另一方面大气污染会造成空气尘埃增多,从而影响太阳辐射。
科学家研究发现,如果太阳辐射的能量减少1%,则南极冰盖向外扩大1100千米。
这样就会发生连锁反应,新的冰期就会到来,那时,全球大部分地区将和现在的南极一样,冰雪覆盖,天寒地冻;大批森林消失,大批物种灭绝,人类也难躲过这场白色浩劫。
1.用“|”(表示第一层次)、“||”(表示第二层次)划分本段文字的层次。
2.说说你是抓住哪些关键语句来划分这段文字的层次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3.根据文中的第一个句子,推测前一段文字的基本内容。
4.据全段文字的意思,在这段文字的结尾处以“总之”领起,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代文阅读十大考点提取性考点——答题指导之二【考点内涵解说】提取型考题实际上是阅读题中的一种信息筛选题。
其显著特点,就是要求考生直接选用阅读材料中的词语、句子等内容答题。
这样的题在大多数情况下答案基本上是唯一的,便于阅卷与评分。
请看下面一些中考原题,答题要求很明确,那就是考生得按要求“提取”。
1.“我”跟陌生人交谈时,原来是如何设防的?用原文中的3个四字词语作答。
2.根据第3段文字的内容,在下图的4个空白处填写相应的词。
3.从这一段冲找出能概括本段意思的句子。
4.这段文字中有一个句子能突出全段的主要意思,写出这个句子。
5.写出文中能体现本文主题的句子。
6.用浪纹号在原文中画出明确表现这段文字中心的语句……一般来说,回答提取型的题一定要用文中原有的语句答题,特别是在题目中有规定的情况下。
但有的时候,也可从原文出发但不一定完全用原文答题,在原文很长的情况下,可对原文的语言材料进行浓缩。
【应对技法点拨】提取型考题基本上也是凭借语感答题。
应对这种考题的方法就是一个字“找”,换一个说法就是“导读”。
其答题技巧是:第一,要紧扣题干的要求去寻读,题干要求用什么样的语言材料答题,我们就寻找什么语言材料;题干要求在什么地方寻,我们就在什么地方寻。
第二,在此基础上,做到不多寻,不少寻,不错寻。
特别是对要求找出“能概括本段文字的句子”或“写出能体现本文主题的句子”的题目,一定要先读懂阅读材料,先要对阅读材料有所概括,这样才能找得准确。
第三,在答案表述上要注意与原文保持一致,特别是对显示文段或文章思路的语句,更要有序地书写。
对那些不一定严格要求提取原有语句答题的题目,也应尽可能地简洁到接近原文。
【基本层级练习】(-)昆虫对花的颜色也是有选择的。
比如蜜蜂就不大喜欢黄色,而喜欢红色和蓝色。
更有趣的是有些花还选择昆虫。
例如金鱼草,它的花平时闭合着,等到它所喜爱的一种小蜂飞来的时候,花就立即开放了。
别的小昆虫来“叩门”,它理也不理。
还有待宵草,它的花到夜间才张开笑脸。
这时候,有一种白天总在阴暗的地方的小蛾,就飞来帮它传送花粉。
1.写出概括表达全段内容的句子:2.文中哪一个字表现了全段文字说明的重点:(二)哥白尼发表了地动学说,不仅带来天文学上的革命,而且开辟了各门科学向前迈进的新时代。
因为他带给人们科学的实践精神,他教给人们怎样批判旧的学说,怎样认识世界。
他首先告诉人们不要停止在事物的外表,而要依靠人类的实践,进行全面的分析,深入事物的本质。
譬如对天文现象的认识,就不能让直觉支配,以为太阳等恒星都在绕地球转动,而不去全面深入地研究太阳系内全部行星的运行。
他还启示人们,不应该迷信古书上的道理,而应该重视客观事实,重视实验和实践;要有勇气怀疑并且敢于批判不符合实际却历来被认为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威学说。
1.文中点出哥白尼发表地动学说意义的一个句子是:2.如果要迅速了解“他教给人们……”这一部分的内容层次,应该抓住这样两个语句:【发展层级练习】(三)后来就这样办了,完全按照托尔斯泰的愿望。
他的墓成了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坟墓。
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
这个比谁都感到被自己声名所累的伟人,就像偶尔被发现的流浪汉、不为人知的士兵一般不留名姓地被人埋葬了。
谁都可以路过他最后的安息地,留在四周的稀疏的木栅栏是不关闭的一一保护列夫·托尔斯得以安息的没有任何别的东西,惟有人们的敬意,而通常人们总是怀着好奇,去破坏伟人墓地的宁静、这里,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并且不容许大声说话。
夏天,风儿在俯临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木之间飒飒响着,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冬夭,白雪温柔地覆盖这片幽暗的土地。
无论你在夏天还是冬天经过这儿,你都想象不到,这个小小的、隆起的长方形包容着当代最伟大的人物当中的一个。
然而,恰恰是不留姓名,比所有挖空心思臵办的大理石和奢华装饰更扣人心弦: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地来的人中间没有一个有勇气,哪怕仅仅从这幽暗的土丘上摘下一朵花留作纪念。
人们重新感到,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这最后留下的、纪念碑式的朴素更打动人的了。
老残军人退休院大理石穹窿底下拿破仑的墓穴,魏玛公侯之墓中歌德的灵寝,西教司寺里莎士比亚的石棺,看上去都不像树林中的这个只有风儿低吟,甚至全无人语声,庄严肃穆,感人至深的无名基象那样能剧烈震撼每一个人内心深藏着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