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教学的三条主线
中国近代史阶段
中国近代史发展阶段一个社会形态: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二个历史阶段: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三条发展主线:外国列强侵略,中华民族屈辱的历史;中国人民抗争的历史;中国社会各阶级探索的历史。
两大主要矛盾:中华民族与外国列强的矛盾(民族矛盾);中国人民同封建统治阶级的矛盾(阶级矛盾);三大历史使命: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社会进步一.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1.两次鸦片战争——天朝的危机(1840-1860)战争爆发根本原因:西方工业文明在全球的扩张,挑战古老东方的农业文明中国战败根本原因:中国社会全面落后中国战败结果:被不平等条约勒索--领土主权、关税主权、司法主权、贸易主权遭到破坏中国战败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世界观念变化:天朝上国“师夷长技以制夷”2.中国社会开始转型,地主阶级洋务派启动现代化(19世纪60-90年代)①列强对华经济侵略,一方面,商品倾销和收购农副产品,将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导致中国经济结构变化,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客观上有利于工业化启动和发展;另一方面,鸦片大量输入,勒索巨额战争赔款,控制中国的海关和财政命脉,资本输出,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②洋务运动的启动及其民族资本企业的出现,使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和阶级关系出现了新的变化。
担负这个时期近代化任务的主角是地主阶级洋务派,主要在经济领域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启动工业化。
中国现代化的起步阶段,即“器物变革”时期。
3.民族危机加深,现代化的挫折与整体推进(甲午战后--五四运动前)由于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社会发生了急剧的变革。
民族资产阶级成为这个时期现代化的中坚力量,最突出的贡献在政治领域,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
此外,经济上民族工业有较大发展;思想文化上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民主科学和马克思主义传播。
①民族危机加深:近代日本侵华;列强瓜分中国;半殖民地秩序确立。
中国近代史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史实整理
中国近代史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史实整理中国近代史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都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止。
它以1919年五四运动为界,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中国近代史有三条重要线索:屈辱史、抗争史、探索史。
一、屈辱史中国近代史首先是一部列强侵略中国的屈辱史。
列强不断侵略我们的目的,是为了把中国变成殖民地。
为此,它们采取了军事、经济、政治、文化的各种手段,把中国一步一步变成半殖民地。
这是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产物,是资本主义国家开拓殖民地、争夺霸权的必然结果。
体现了列强以资本主义方式征服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
同时,也造成了中国社会的贫苦落后。
1、史实要点:(1)鸦片战争(1840年-1842年)背景:英国完成工业革命,迅速崛起,清朝封建统治腐朽衰落目的:为了夺取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变中国为英国殖民地借口:中国的禁烟运动结果:战败,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变为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其中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为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特点:是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发动的第一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清政府战败,从此中国在各方面发生巨大变化,反映了西方列强商品输出的要求(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860年)背景: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已完成工业革命,中国门户已被打开目的: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华权益借口: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结果:战败,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化进一步加深特点:时间长;国家多,英法联合发动,俄美是帮凶;签约多;割地多;攻占大城市多,攻占广州,并且攻陷清王朝首都北京,攻陷天津;文物损失巨大(火烧圆明园);开放通商口岸最多(11个)(3)中日甲午战争(1894年-1895年)原因:根本原因是日本以大陆政策,谋求侵略中国,蓄谋已久;直接原因是日本利用东学党起义,派兵入朝,借机挑起侵略战争结果: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特点:反映了帝国主义国家资本输出的要求;日本不宣而战;在中国境外爆发;危害大,是日本历史上第一次打败中国,刺激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4)八国联军侵华(1900年-1901年)目的:直接目的是镇压义和团,保护帝国主义列强在华的侵略权益;根本目的是瓜分中国,变中国为其殖民地结果:战败,签订《辛丑条约》影响: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特点:以镇压中国革命为直接目的,帝国主义各国联合发动战争为形式,在天津、北京建立了殖民统治机构,侵略者继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再次攻陷北京,进行公开掠夺。
中国近现代史的主题和主线
中国近代史的主题和主线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整个现代中国历史的主题。
中华民族有光荣的历史。
它曾经创造了独特的农业文明和深刻的东方文化。
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中国是东方的强大国家。
然而,在世界历史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之后,中国开始落后。
在1840年的鸦片战争期间,西方殖民者用强壮的舰船和枪支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这使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华民族遭受着前所未有的征服与灭绝危机。
自那时以来,拯救民族,争取民族复兴已成为中华民族奋斗的最大目标。
1840年以来的中国近代史是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裕,人民共同富裕,争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题主要是通过以下四个基本的历史线索在现代中国历史的宏伟进程中完成的:首先,自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一直反对外国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
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残酷侵略和无耻掠夺,是现代中国贫穷和落后的根本根源,也是阻碍中国经济发展和一切社会进步的最大障碍。
因此,推翻外国资本主义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提。
从鸦片战争到二十世纪中叶的中国近代史,是中国人民为抵抗外国侵略,保卫祖国,争取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而进行的艰苦奋斗的历史。
第二,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争取和实现人民民主的历史进程。
自现代以来,中国人民为民主进行了不懈的斗争和艰辛的探索。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各种民主政治模式已经在中国提出和讨论,或者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了实践。
但是,在中国共产党提出新的民主提案之前,没有任何民主的政治提案符合中国的国情,并能真正解决中国的问题。
在现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下,西方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提议在中国行不通,资产阶级民主不可避免地让位给人民民主。
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唯一出路是建立由工人阶级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共和国。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一直以实现和发展人民民主为己任。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革命的目的是实现多数派的民主,而不是少数派的民主。
第16讲两次鸦片战争2024高三一轮复习导学案学生版
中国近代史综述1、时间:1840—1949年。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两大矛盾及任务: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反侵略)、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反封建)。
4、两个阶段: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1919)、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
5、三条主线:(1)侵略史: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侵华战争。
(2)抗争史。
(3)探索史:①一大主题:近代化,核心是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
②四大阶级:◆农民阶级:太平天国、义和团。
◆地主阶级:开眼看世界、洋务运动、清末新政。
◆资产阶级:百日维新、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前期。
◆无产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
③三个层次:器物:洋务运动。
制度:百日维新、辛亥革命。
文化:新文化运动。
④两个方向:向西方学习、以俄为师。
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时空定位】1840年——1912年。
【阶段特征】第一阶段:1840~1894年。
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
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初步形成时期,列强炮舰逼迫下中国社会开始转型,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
第二阶段:1894~1912年。
甲午中日战争至辛亥革命。
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重要阶段,中国近代化进一步发展第一步。
第16讲两次鸦片战争【课标要求】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
【主干知识】一、鸦片战争1、时间:1840——1842年。
2、原因:根本原因:英国完成工业革命,要求打开中国市场。
直接原因:虎门销烟。
3、经过(1)1840年6月,英国舰队侵入广东海面,攻占定海,到达天津白河口。
(2)1841年初,强占香港岛,并攻占东南沿海一些城市,清政府屈辱求和。
4、结果:签订《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赔款2100万银元、五口通商、协定关税。
此外还取得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等特权。
中国近代史教学大纲
《中国近代史》教学大纲一、学时每周4学时,总68学时。
二、授课对象历史学专业大学本科二年级。
三、教学目的历史学专业大学本科生专业基础课,必修。
该课程的主要教学目的如下:(1)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中国近代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把握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及重要人物和事件,了解本学科的基本学术动态。
(2)培养学生从事历史学学习和研究的基本技能,提高他们阅读专业文献的能力,使之能够基本掌握查阅文献资料、进行调查采访的方法,能够对历史问题作出自己的分析和认识,能够初步掌握撰写史学论文的方法和技能。
(3)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
四、教学环节及学时安排I、课堂教学:约62〜64学时。
2、课堂讨论:1次,2学时。
3、课外作业:1次。
4、复习考试:8学时。
5、教学参观:约6学时。
五、教学手段及教法1、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课堂讲授教学。
2、实行课堂教学与实地参观考察相结合。
六、成绩考核1、平时考核:由任课教师安排,计入学期总成绩,占30%。
2、期末考核:闭卷考试,计入学期总成绩,占70%。
七、教学内容第一讲导言(2学时) 一.建国以来中国近代史研究概述1 .中国近代史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2 .中国近代史的时间断限和分期3 .近代史基本线索:(1)“两个过程”说(2)“三次革命高潮”说(3)“四个阶梯”论二.中国近代史学习的基本问题1 .“近代”的内涵2 .中国近代史的上限与下限3 .中国近代社会性质4 .中国近代社会特点三.中国近代史的线索和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思考题:1 .中国近代史的主线是什么?2 .中国近代史的热点问题有哪些?第二讲鸦片战争(7学时)[教学要求]了解掌握鸦片战争前清统治的危机和清政府的“闭关政策”,两次鸦片战争的原因、大致经过,两次鸦片战争后订立的不平等条约,沙俄掠夺中国东北领土的概况,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和思想文化领域的变化。
一 .中国前现代社会基本概况1 .政治概况及特征2 .经济概况及特征3 .文化概况及特征二.鸦片战争前国际国内形势1 .国内:严重的王朝统治危机2 .国际: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的发展三.英国发起鸦片战争的原因L 16世纪以来英国对华贸易交往2 .鸦片贸易3 .英国发起鸦片战争的基本动因和直接原因四.鸦片战争的爆发及主要经过1 .鸦片战争的爆发2 .鸦片战争的三个阶段3 .鸦片战争的结果五.中英《南京条约》1 .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2 .中英《南京条约》的影响六.鸦片战争的评价与影响1 .主权的丧失2 .鸦片的大量泛滥3 .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解体4 .中国人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开始七.第二次鸦片战争1 .战争的起因和主要经过2 .《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3 .辛酉政变八.鸦片战争后的“研究西方热”1 .代表人物:林则徐、魏源、姚莹、徐继畲、梁廷(木材)2 .代表著作:《海国图志》、《康情纪行》、《瀛环志略》、《四洲志》3 .鸦片战争后的“研究西方热”的评价思考题:1 .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2 .《南京条约》对中国的影响。
中国近代史纲要的三条主线
中国近代史纲要的三条主线
中国近代史的三条主线是: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社会进步。
1. 民族独立:中国近代史的一条主线是民族独立。
这主要是指中国在近代历史中面临着列强侵略和分割的压力,并最终追求独立和国家统一。
这一进程包括了反对鸦片战争和其他不平等条约、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等一系列重要事件。
2. 国家富强:国家富强是中国近代史的另一条主线。
这主要是指中国在政治、经济、军事和科技等方面的现代化建设和发展。
这一进程包括了废除科举制度、开始进行工业化、社会主义革命和改革开放等一系列重要举措。
3. 社会进步:社会进步是中国近代史的第三条主线。
这主要是指中国在社会制度、社会文化和人民生活等方面的变革和进步。
这一进程包括了反对封建主义、进行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和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改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等一系列重要措施。
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上海县竹枝词》有诗云:“卅年求富更求强, 上海县竹枝词》有诗云: 卅年求富更求强, 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战, 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 金黄。”与上述内容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金黄。 (C ) A.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 B.中法马尾海战 D.八国联军侵华
2001年 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 13日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 日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 1901年 可是距今一百年前 (1901年)西方列强给中华民 族送来了一份令人不堪忍受的新世纪贺礼是 C) ( A、甲午中日战争 辛丑条约》 C、《辛丑条约》 B、鸦片战争 D、血腥镇压义和团运动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材料二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 一哭, 去年今日割台湾。 清末诗人丘逢甲 春愁》 清末诗人丘逢甲《 一哭, 去年今日割台湾。 —清末诗人丘逢甲《春愁》 回答( )图一是哪次战争后留下的战争残迹? 回答(1)图一是哪次战争后留下的战争残迹?制造悲剧 的两个凶手是?这次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的两个凶手是?这次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总之: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总之: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大大
3、辛丑条约 具体内容
钱 馆 兵 禁 改 影响 税收受控制 国中之国 武装控制京津 清政府成为镇压人民工具 加强对清政府控制
总之:标志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 总之:标志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 完全陷入 社会的境地
第二次鸦片战争 英、法 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近代史上, 近代史上,列强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和船坚炮利的军 事优势,屡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逼签条约, 事优势,屡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逼签条约,严重践踏 了中国的国家主权,使中华民族陷入生死存亡的危机之中。 了中国的国家主权,使中华民族陷入生死存亡的危机之中。 阅读下列材料: 阅读下列材料: 图一
历史八年级中国近现代史教材主线与教材体例
第10课 清末民初的文化与教育
内容标准:
1. 以科举制度的废除和京师大学堂的 开办为例,了解近代新式教育发端 的主要史实。
2. 以《申报》、商务印书馆等为例, 了解大众传播媒体对近代社会生活 的影响。
第11课
内容标准:
社会生活的变迁
1. 知道照相和电影等在中国出现的史实。
2. 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称 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第四单元 “伟大的抗日战争” (17—21课)
(单元主线)
第17课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内容标准: 1. 简述九一八事变的史实,知道九一 八事变后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 2. 知道聂耳等人的主要成就。 3. 了解西安事变的概况,认识西安事 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
第18课
全民族抗战的兴起
内容标准: 1. 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知道中国全 民族抗战从此开始。 2. 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为例, 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 本质。
▸第1课内容分析:
中国人民在鸦片战争中的最主要抗 争是虎门销烟。
●
可结合课文地图和活动课内容,介 绍中国军队和人民的抵抗活动。
●
魏源与《海国图志》作为一目丰富 了课文内容。
● ●
“每课一得”等栏目与正文的关系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艰难起步” (6—12课)
(历史主线、设计思路与单元导言)
第6课
内容标准:
第16课
图说红军长征
(学习与探究之三)
▸ 这一活动课的目标重点之一,是锻 炼综合运用所学各科知识的能力。 ▸ 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课程目标上, 图说红军长征活动课的开展,能得到 充分的体现。
第三单元重点难点提示:
▸本单元重在把握新民主主义革命 兴起的几个环节:新民主主义革命 的开端,国民革命,中国共产党领 导的土地革命战争。 ▸要在一课中从南昌起义讲到红军 长征胜利,知识点多,应依据课程 标准,把握教学内容。
【精品原创】中国近代史四条主线索
中国近代史四条主线索:1.屈辱史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国反动势力相勾结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2.抗争史中国人民为改变屈辱地位,奋起抗争、反抗侵略、前赴后继、不屈不挠的历史。
3. 发展史(近代化之路)近代工业、近代科技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历史。
4.探索史先进的中国人寻求救国救民之路的历史。
1、目的相同:反封建反侵略(追求民主、独立)2、领导阶级不同:新民主主义革命主要是由无产阶级领导。
旧民主主义革命主要是由资产阶级领导。
近代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注意] 上述战争中:①由英国发动或参与的战争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②由日本发动或参与的战争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全面侵华战争。
③由法国发动或参与的战争有: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④攻占北京的有: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⑤中国失败的战争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原因:清政府腐败无能;中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落后。
⑥中国胜利的战争有:抗日战争。
原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中国共产党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世界反法西斯国家人民的支持等。
二、近代主要不平等条约的内容特别提示:近代以来列强的侵华都以中国的失败宣告结束,失败的基本原因是社会制度、生产技术的落后和政治的腐败。
每次战后不平等条约的签订都给中国社会带来巨大的灾难,同时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也促进了中华民族的不断觉醒。
三、列强侵华的罪行1.两次洗劫北京:(1)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1860年英法联军洗劫并焚毁圆明园。
(2)八国联军侵华期间,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2.镇压中国人民革命:(1)成立“洋枪队”(华尔),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2)组成八国联军,镇压义和团运动。
(3)抗战胜利后,美国扶蒋反共。
3.制造事变:1931年九一八事变(沈阳);1937年七七事变(卢沟桥)。
2023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教学大纲
2023版我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在我国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2023年将迎来新一版的我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
这一变化将对学生的历史学习和思维能力产生深远的影响,也将对整个社会的历史认知和文化传承产生重要的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来全面评估这一教学大纲,并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
我们需要了解2023版我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的内容和结构。
这套教学大纲应该包括了哪些内容?是否有新的理论观点和研究成果被纳入其中?教学大纲是否设计了更加符合当代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了解这些内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撰写一篇高质量的文章。
接下来,我们要以从简到繁、由浅入深的方式来探讨教学大纲的主题。
我们将从整体结构和框架入手,逐步展开对各个历史时期和重大事件的深入分析。
这样的探讨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历史的发展脉络和重要事件的影响,也使得我们的文章更易于阅读和理解。
在文章中,我们将多次提及2023版我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的主题文字。
通过对这些主题文字的引用和解读,可以使得文章更加紧密地围绕教学大纲展开,也有助于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我们还要在文章中包含总结和回顾性的内容,以便读者全面、深刻和灵活地理解教学大纲。
通过对历史知识的总结和回顾,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历史发展的规律和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
我们也要共享个人对这个主题的观点和理解,从而使得文章更具有深度和广度。
我们还要注意文章的格式和排版。
教学大纲的内容最好使用序号标注,并在内容中多次提及教学大纲的主题文字。
这样的撰写方式有助于文章的逻辑性和条理性,也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和兴趣。
通过以上的内容,我们将会撰写一篇超过3000字的有价值、深度和广度兼具的文章,从而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2023版我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
这样的文章将对学生的历史学习和思维能力产生积极的影响,也将有助于推动我国近现代史教育的发展和完善。
让我们来仔细观察一下2023版我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的更新与改变。
爱国主义是中国近代史教育的主题
爱国主义是中国近代史教育的主题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起来的热爱祖国、忠于祖国的思想、行为和情感,表现为对自己土地田园和人民的深挚的眷恋,对祖国的独立、自由和繁荣贡献力量的责任感和为民族的命运不惜牺牲一切的献身精神。
这是经过历史千锤百炼出来的珍贵的精神财富,反过来又给予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以重要影响。
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各个时代的爱国主义内容虽不相同,但却既一脉相承,又不断丰富和发展。
古代的爱国主义以反对异族的压迫和侵略,忠于君主和解除本民族苦难为主要内容。
到了近代,中华民族同外国资本主义的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爱国主义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容,即反对外来侵略,拯救民族危亡,争取民族的独立和社会的进步,使爱国主义得到了更高层次的升华。
一部中国近代史,一方面记载着帝国主义与封建势力相结合,使中国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沉论的过程,记载着中国人民辛酸血泪与灾难深重的苦难历程;另一方面又记载着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而进行的不屈不挠、前赴后继的斗争业绩,为救国救民而进行的追求真理、自强不息的探索历程。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近百年间,饱经忧患而不衰,屡遭侵略而未亡,并在沉论中奋起的强大精神支柱。
如果把救亡图存比作中国近代史的主旋律,那么,苦难、抗争、求索,就是这个主旋律的交响曲,这个交响曲,奏出了悲壮、雄浑的近代爱国主义乐章。
中国近代史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部不可多得的生动教材,在中国近代史的教学中,以苦难史、抗争史、探索史为三条主线,既能把握中国近代史的基本脉络,又能了解国情,更能充分显示近代爱国主义精神,突出爱国主义主题。
一近代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来自于因国耻而激发的义愤。
苦难史,集中表现在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人民进行的残酷的军事侵略、政治奴役和经济掠夺上。
军事征服和不平等条约。
在近代,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了5次大规模的武装侵略,即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入侵的战争。
中国近代史知识要点(三条主线)
开始: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结束: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要矛盾: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任务:反帝反封建分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一、鸦片战争 1840—1842年1、原因:直接原因是以中国的禁烟运动为借口,保护鸦片贸易。
根本原因是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
2、结果:清政府失败,中英在南京签订《南京条约》(1)时间:1842年(2)主要内容: 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银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率,须同英国商定。
(3)性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3、影响: 使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
中国开始被卷入资本主义的漩涡。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社会。
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前者是最主要的矛盾;中国人民要担负起反侵略反封建的双重革命任务。
中国从此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促进了爱国知识分子的觉醒,萌发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
4、向西方学习:魏源和《海国图志》,根据林则徐的《四洲志》等资料编写,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用来抵抗外国的侵略)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
影响:对开阔人们的眼界,引导人们注意世界形势,起了积极作用。
二、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1、爆发的背景:①日本为吞并朝鲜,侵略中国,实现其“大陆政策”而蓄意发动。
②西方列强对日本的侵略采取默许或纵容态度。
③朝鲜东学党起义为日本发动侵略战争提供了契机。
④清政府寄希望于各国的“调停”,不认真备战。
(完整word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上)复习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上篇)复习绪论如何认识中国近现代史的主题和主线?中国近现代史,就其主流和本质来说,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志士仁人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尤其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伟大的艰苦的斗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经过社会革命、建设和改革,把一个极度贫弱的旧中国逐步变成一个初步繁荣昌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
中国近现代史的主题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国近现代史的三条主线:1、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争取国家独立与民族解放以及中国由封闭走向开放,扩大国际参与,步入世界民族之林的历史进程.2、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通过社会革命,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走向现代化的历史进程.3、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向西方寻找真理,并在这个过程中选择马克思列宁主义及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怎样理解新中国建立以来是“辉煌的历史进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是中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开辟新纪元、走上新道路,经过艰辛探索、艰苦奋斗,开创新局面的历史.从1949年到今天,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通过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使中国赶上了时代,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由此看来,新中国建立以来是“辉煌的历史进程”.上编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主权和领土遭到破坏,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变化,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和激化,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在中国发生和发展起来。
正因为如此,鸦片战争就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
中国近代史专题的三条线索
1861—1895
主持洋务运动
1895-1898
主持戊戌变法
1894兴中会 辛亥革命
1901-1911
参与清末新政 1840-1912 长期存在
立宪派
顽固派
地主阶级 倭仁、慈禧 维护清朝统治
根本目的
内容或过程
性质
影响
洋务运动
挽救清朝 次保中国
挽救中国 次保大清
江南制造局、轮船招商 封建地主 局、京师同文馆,派遣 阶级自救 留学生
新文化 运动
思想救国
《新青年》、民主、科 资产阶级 学、文学革命、马克思 思想解放 主义传播
打击封建旧思想, 为传播马克思主 义和五四爆发奠 定基础
近代中国各阶级探索救亡的阶段
历 程 器 物 背景 第一次工业革 命—商品输出 两次鸦片战争 事 件 洋 务 运 动 戊 戌 辛 亥 核心内容 影响 民族资本主义 长生(代表企 业、双重性)
1840-1900年列强侵华手段的演变趋势及背景。
A、政治侵略:从单国发动战争到各国配合瓜分狂潮 B、经济侵略:从商品输出为主到资本输出为主。 C、1899,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治经济政策,共管中国)。 19世纪40到60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西方急需原料 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用两轮战争打开中国市场和进一步打 开中国市场,推行商品倾销。 19世纪末,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西方列强政治上 掀起瓜分狂潮,经济上推行资本输出为主,美国的门户开放 也在这一时期提出。
西方入侵
不平等 条约体系 对华影响C
民族危亡 四轮战争 六个条约 半殖民化 西学东渐 对华影响C
不同阶级 探索救亡 三阶段 五事件
中国社会 现代化转型C
西方入侵的影响?
复习中国近代史把握三条基本线索
复习中国近代史把握三条基本线索一、是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华史(或者说是中国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屈辱史);二、是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和探索史;三、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艰难发展史。
中国近代史线索中国近现代史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现在,先后经历五个政府统治:(1)清朝晚期(1840年——1912年1月)(2)中华民国临时政府(1912、1——1912、4)(3)北洋军阀政府(1912、4——1927、4)并存政府:广东国民政府(1923——1927、1)武汉国民政府(1927、1——1927、4)(4)南京国民政府(1927、4——1949、4)(5)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1949、10、1——现在)中国近代史时间:1840——1949、9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一阶段: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年鸦片战争——1919年五四前)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侵略史——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抗争史——三次高潮性事件(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民族英雄(林则徐、左宗棠、邓世昌)探索史——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第二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5、4——1949年)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1)中共创建和大革命时期:(1919、5、4——1927、7)五四运动、中共成立、北伐战争(2)土地革命时期:(1927、8——1937、7)星星之火(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长征,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3)抗日战争时期:(1937、7、7—— 1945、8、15)日本的侵略——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南京大屠杀中国的反抗——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三次大捷,中共七大,加速投降五件事(4)解放战争时期:(1946、6——1949、9)准备——重庆谈判;防御——转战陕北;反攻——挺进大别山决战——三大战役;垮台——渡江战役中国近代史中华民族的屈辱史1、鸦片战争(1840—1842年)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3、英俄侵略我国西北19世纪60-70年代4、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6、日本侵华战争局部侵华1931—1937年7、全面侵华1937—1945年中国人民的抗争、探索史(所谓“近代化”,即是中国人民向西方资本主义学习,寻求新的出路的过程。
中国近代史知识要点三条主线
中国近代史知识要点三条主线一、中华民族的抗击列强侵略近代以来,中国遭受了列强的侵略和割地让利,中华民族陷入深重危机之中。
为了保卫国家的独立和尊严,中国人民展开了多次抗争,形成了中华民族抗击列强侵略的重要主线。
1. 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分水岭,标志着中国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当时,英国以贸易逆差为借口,向中国输出大量鸦片,导致中国社会各界广泛贫瘠。
中国政府力图禁止鸦片贸易,但遭到英国的武力镇压,中国贸易受到严重限制。
这引发了中国人民的义愤,激起了他们抗击列强侵略的斗志。
2. 太平天国运动(1850-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大规模民族革命运动。
运动的领导者太平天王洪秀全提出“天下为公”的口号,积极宣传天理教和反对鸦片贸易。
太平天国运动吸引了广大农民起义,他们成立起义军,与清朝政府进行了长时间的战斗。
虽然最终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但运动中提出的平均地权、废除特权等主张深刻影响了后来的改革运动,加速了中国的社会变革。
3. 辛亥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民主革命,它推翻了清朝末代统治者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为了推翻帝制、实现民主和近代化而进行的一次全国性的大革命。
辛亥革命打破了中国政治体制的传统习惯,逐渐建立了民主的政治制度,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近代中国的民族解放运动近代以来,中国深受列强侵略的压迫和剥削,中华民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为了实现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中国人民开展了众多的民族解放运动,形成了近代中国的第二条主线。
1. 辛亥革命后的政治运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但随后中国社会陷入了混乱的局面。
各种政治派别、军阀割据、政权更迭造成了长时间的社会动荡。
在这一时期,中国人民意识到了民族解放的紧迫性,大量的政治运动应运而生。
包括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等,大大推进了国家的民主和进步。
中国近代史三条路
(注意:鸦片战争后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提出 注意: 师夷长技以制夷” “师夷长技以制夷”,引导中国人向西方寻 求强国御侮之道,对后人有启迪作用, 求强国御侮之道,对后人有启迪作用,但不 被人重视; 被人重视;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以自强 求富为口号,创办洋务企业, 求富为口号,创办洋务企业,建立新式海陆 创立新式学校、派遣留学生, 军,创立新式学校、派遣留学生,培养洋务 人才,但以中体西用为指导, 人才,但以中体西用为指导,只学习西方的 技术,最终失败。) 技术,最终失败。)
1、走西方人的路。 走西方人的路。 (1)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向英 日本学习,通过改良, 国、日本学习,通过改良,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 宪政体,结果失败。实践证明, 宪政体,结果失败。实践证明,资产阶级改良道 路在旧中国行不通。 路在旧中国行不通。 (2)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向美 国学习,通过暴力革命的方式, 国学习,通过暴力革命的方式,建立以美国为榜 样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结果, 样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结果,辛亥革命的胜利果 实被袁世凯篡夺,中国进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实被袁世凯篡夺,中国进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实践证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 实践证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3 共和国的道路也行不通。 共和国的道路也行不通。
6
5
3、走自己的路
——井冈山革命道路、 ——井冈山革命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井冈山革命道路 1927年秋收起义失败后 年秋收起义失败后, (1)1927年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到 达井冈山,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达井冈山,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创了农村包围城 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在实践基础上, 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在实践基础上,毛泽东提出了 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此后中共在农村开展土地革命, “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此后中共在农村开展土地革命, 建立根据地,红军不断发展壮大。在经历土地革命、 建立根据地,红军不断发展壮大。在经历土地革命、抗日 战争、解放战争之后,最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战争、解放战争之后,最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建立新中国, 建立新中国,实践证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是适合中国国情的民主革命道路。 是适合中国国情的民主革命道路。 1949年新中国诞生后 年新中国诞生后, (2)1949年新中国诞生后,一度照搬苏联模式进行社会 主义建设,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主义建设,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改革开 放后逐渐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放后逐渐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近现代史的主题和主线
近代史的主题:bai中国人名在谋du求民族独立的过程中,不断zhi 深入的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dao,推进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过程.
近代史的四条线索,两大阶段
近代史阶段划分:
一:近代前期,即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年--1919年)分三个阶段
1、1840--60年代,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60年代--90年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时期
3、90年代到1919年,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日益深化
二:近代后期,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年--1949年)
1、1919--1924 五四运动和中共诞生
2、1924--1927 大革命时期
3、1927--1936 国共十年对峙
4、1937--1945八年抗战
5、1945--1949解放战争
四条线索:
1、列强侵华史:主要史实有五次侵华战争及列强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上的侵略
2、中国人民抗争史、探索史:有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几大运动(太平天国、洋务运动、义和团、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有1919年之后的五四运动、中共诞生后的探索.
3、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史
4、政权更替史:正确区分以下政府---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南京国民政府、蒋介石国民政府、瑞金政府、伪满洲国政府、陕甘宁边区政府、汪精卫伪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主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主线1 反对侵略,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
由封闭走向开放,步入世界民族之林
2 近代一来中国人民通过社会革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走向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进程
3 近代一来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并在这个过程中选择马克思主义以及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半殖民地化与近代化
半殖民地化与近代化——换个角度整合中国近代史□河北省/张致政传统一般将近代前期的历史以三条主线来整合,即:屈辱史、抗争史、探索史,这三条主线一般在讲授新课时老师都会给同学们提到,如果到高三也反复以这个角度来复习,一方面会因缺乏新意而影响学生复习积极性与效果,另一方面也会限制学生对历史的整体深入把握,再者文综考试下要求学生对以往知识结构有一个更高层次的概括,特别这几年注重从近代化角度考查中国近代史,所以换个角度考察中国近的历史就显得很有必要。
中国近代的历史既是一部沦落史也是一部进步史。
从沦落角度,突出表现为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这一过程主要是在列强的侵略之下一步一步形成的。
列强的侵略遵循这样一个基本规律:“军事—政治—经济—文化”,也即首先利用军事上的优势打败中国统治者,然后从政治上强迫中国政府签定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攫取各种特权,然后以此为前提对华进行经济侵略,近代列强还很重视文化思想的渗透,主要表现为“洋教”的传播。
这些便是传统讲的列强侵华史,也是课本的叙述角度,师生应在把握以往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概括出近代中国在列强逐步侵略下在各个领域所表现出的一步步半殖民地化:在政治方面:鸦片战争中国战败,清政府被迫签定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南京条约》及其附件及由此引发的中美《望厦条约》与中法《黄埔条约》使中国丧失了部分领土主权、司法主权、外贸和关税等方面主权,中国已开始由一个主权独立的封建国家变为一个政治上主权逐渐被破坏的半殖民地。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在政治上丧失更多的主权,半殖民地化进一步加深,甲午战争及其后的《马关条约》是对中国的又一次浩劫,由此诱发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并出现沦为列强共同殖民地的空前的民族危机。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与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定标志着清政府已沦为列强的侵华工具,也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秩序的最后确定。
在政权机构方面,主要表现在海关管理权的逐步丧失,总理衙门的建立,《辛丑条约》后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等方面,其中总理衙门的设置标志着清政府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代史教学的三条主线
1840年,成为首号资本主义强国的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历史也以鸦片战争为标志进入近代史,这是中华民族一段屈辱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抗争的历史,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寻求富民强国之路的探索史。
我们学好这段历史,进行这段历史的教学,必须把握三条主线。
一、一部灾难深重的屈辱史
中国近代史是灾难深重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屈辱的历史,中国人民饱尝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欺凌。
在中国近代史上,大大小小的帝国主义国家争相侵略我们,中国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几百个,中国人民在西方的侵略战争中一次又一次被打败。
1840年,英国为了打开中国的大门,悍然发动了鸦片战争,古老的、落后的中国在西方坚船利炮面前战败了,1842年签订了中国近代史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此后又签订了中英《五口通商章程》、中英《虎门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等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批不平等条约,被迫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和外国协定关税,外国取得了在中国的领事裁判权和在通商口岸传教等特权。
这些条约给中国人民带来野蛮和屈辱。
1856年,英法等国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大门,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在抵抗失败后被迫和英法俄美四国签订了《天津条约》,和英法俄又被迫签订《北京条约》。
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和主权,尤其是沙俄掠夺了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外国侵略势力伸向中国内地,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了。
1885年,法国又发动侵略中国的中法战争,清政府又签订了《中法新约》,列强取得了在中国修筑铁路的权利。
1894年中国又在甲午战争中失败,被迫和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赔款达到两亿两白银,帝国主义强国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然而帝国主义为了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进一步控制中国,1900年八国联军又共同反动了侵华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了《辛丑条约》,赔款本息超过10亿两白银,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了。
一系列的侵华战争和大批的不平等条约,把中国推向灾难屈辱的深渊,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贫穷和落后,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严重的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和领土完整,因此我们要牢记中国近代屈辱的历史,铭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
二、一部不屈不挠的抗争史
在西方列强野蛮侵略中国的同时,伟大的中华民族和不屈的华夏子孙,进行了一系列的抗争,有来自社会底层,也有来自清政府内部,有的是有组织的,有的是群众自发的。
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尽管有一些民族败类,但是清政府和广大爱国官兵也进行了一些英勇的战斗,涌现出像林则徐、邓廷桢、裕谦、海龄、关天培、陈化成等大批爱国将领;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也出现了前仆后继抗争的壮烈场面;在中法战争中,冯子才无所畏惧,领导取得了镇南关大捷,刘永福领导黑旗军威镇敌胆,爱国海军在马尾海战中表现出了临危不惧、英勇战斗的精神;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左宝贵、邓士昌、林永升、刘丁汝昌等人以身殉职,上演了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各地民众自发抗日,都体现出了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爱国抗争
精神。
除了清政府及爱国官兵的抗争外,广大人民群众从未放弃斗争,帝国主义侵略到那里,就在那里受到抵抗。
尤其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广州三元里民众的自发的抗英斗争,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反抗精神;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还出现了大量的反洋教斗争。
在中国近代史上,还有两次大规模农民运动给帝国主义主义势力以沉重打击。
第一次是太平天国运动:这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规模巨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运动,在打击中国封建统治的同时,还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承担起反对外来侵略的任务,给外国侵略者以沉重打击,打破了西方侵略者迅速把中国殖民化的企图;第二次是义和团运动:在中外矛盾加剧的19世纪末,终于引爆了中国人民的义和团运动,他们打击的对象是外国势力,到1900年发展到顶点,成千上万的义和团团众以血肉之躯和八国联军进行了英勇搏斗,尽管在中外反动势力的剿杀下失败了,但中华民族的不畏强暴、英勇斗争使帝国主义认识到中华民族的不可政府性。
最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为维护国家主权,1919年爆发了五四爱国运动,波及全国,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条件。
三、中国人民的一部探索史
在近代中国的特殊时期,中国的根本任务是维护民族独立和主权完整,促进经济发展,实现政治进步。
在为了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在伴随中国艰难的近代化历程中,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既有政府运动,又有新生阶级代表,既有地方大员,又有思想精英。
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先进的中国人初步认识到西方的现代化,以林则徐、魏源等人以经世务实的态度,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承认落后和不足,注目世界,探索新知,寻求强国御辱之道,产生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
清政府作为中国的合法政府,在历经浩劫后,也进行了一些探索和改革。
在19世纪五六十年代镇压是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中,一批务实且有政治经验的权力重臣,开始了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在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前提下,倡导富国强兵运动,创办军事、民用工业,筹划海军,设立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洋务运动在中央以弈訢为首,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督抚为首,尽管甲午战争的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但是洋务运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加剧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在洋务运动中,还出现了冯桂芬、郑观应、王韬等早期的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知识分子,为以后的资产阶级维新运动创造了一些条件。
甲午战争失败后中华民族出现了严重的民族危机,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救亡图存的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
维新派通过办报刊、建学会、和顽固派论战,传播了维新思想,领导了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促进了人民的觉醒,尽管不足百日,以失败告终,但在中国人民救国图强的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此外,需要指出的是在太平天国运动的后期,洪仁玕提出了《资政新篇》,最早在中国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
戊戌变法的失败证明在中国走资产阶级改良道路是行不通的,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了历史的舞台,经过一系列的武装起义和革命斗争,终于在1911年取得了辛亥革命的胜利,使中国走向民主共和道路,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但是辛亥革命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1919年中华民族又爆发了爱国的五四运动,以后随着中国共产党的成
立,中国革命焕然一新,中国人民找到了探索的正确方向,终于在1949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领土、主权完整,并不断开创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
历史已经证明也永远昭示,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中国人民是勇于探索和进取的人民,中国必将在21世纪屹立在世界强国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