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余县地名志—水西公社概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余县地名志(1986版)——水西公社概况
水西公社位于县城东面10公里处,驻地水西圩。东与罗坊公社交界,西和沙土公社接壤,南邻峡江倒,北靠马洪公社,西北界下村公社,东南连东边公社。总面积136平方公里。辖26个大队,414个生产队,185个自然村。9783户,48909人,其中非农业人口874人,均属汉族。
以驻地水西圩得名。此处有一小溪,自西北丘陵流向东南,注入袁河,水西位于该小溪之西,故名。解放前夕,袁河以南属洋津区塘下乡,袁河以北的东部属罗坊区水西乡,西部属城区太和乡。解放初属沙陂区。1956年属水西乡,包括莫家、谢家、塘下、彭家四个乡。1958年划分水西、塘下两个乡,同年下半年合并为水西公社。1961年分为水西、简家两个公社,属沙土区。1966年水西、简家合为水西公社。1968年塘下公社并入。1972年樟树大队划归东边公社,同时将罗坊公社的富光大队划归本社。
境内南北两面属丘陵地,袁河介于其间,构成一道天然走廊。河谷平原,淤沙成洲,土地肥沃,袁惠渠南北两大干渠横贯南北部,水源充沛,适宜种植水稻、棉花,为全县主要棉区之一,棉田20647亩,亩产皮棉61.1斤,总产12704担,比解放前增长3倍。现有耕地面积62912亩,粮食亩产974斤,总产将近四千万斤,比解放前增长5倍。红薯、荞麦、小麦、油菜次之。经济作物以花生为最多。南部有广阔的林业基地,山林面积95160亩。社办汗下林场和下陂分场,栽杉树48623,油茶林13000亩,年产油茶8万斤,林业收入大为可观。
浙赣铁路、清萍公路,并行横贯中部。向北有班车通往马洪。向南通往汉元,与峡江县仅一山之隔,简易公路四通八达。
社办企业18个,职工513人,总产值174万元。拖拉机站规模之大,居全县首位,有汽车4辆,拖拉机137台。
现有中学3所,教职工156人,学生2565人。小学26所,教职工386人,学生9625人。电影队2个,文化站1个。医院1所,医务人员43人,病床27张。队队有医疗站,卫生员61人。
李辉连,白水塘人,留学日本,江西医专创始人之一,任江西医学院教授、校长等职。
水西圩位于县城东面10公里平地上,袁河北岸,四周大片田陇,水渠纵横。浙赣铁路横贯于北,南北公路延伸,北接清萍公路,南达县境南端汉元,隔山与峡江县我界,水陆交通方便。公社驻地。全镇跨地1平方公里。188户,1644人。其中农业58户,270人。圩建于清末。每逢二、五、八赶集。
[水西大队] 紧靠水西西北0.2公里田畈中央,浙赣铁路南侧,介于南北袁惠渠道中间。北部丘陵环绕,清萍公路沿丘陵边缘横贯。中部地势平坦,全境属河谷平原。辖13个生产队,7个自然村。302户,1546人。耕地1546亩,解放前夕罗坊区水西第一保。解放初属水西乡水西农民协会。合作化时由龙上、张家、邹家、周家、桥头等五个初级社成立高级社。1958年为水西大队。1968年属桐林大队。1980年从桐林大队分出为水西大队。
龙上大队驻地。紧靠水西北0.2公里平地上,村北紧靠北干袁惠渠。东北50米处有水西火车站。44户,231人。[刘氏族谱]清雍正年间从官田分居。以处村田陇之上而得名。谐音简称龙上。
邹家位于龙上北0.6公里田畈中央,四周宽阔田野。南距浙赣铁路200
米,北距清萍公路500米。15户,76人。[邹氏族谱]明崇祯年间,从南市迁来。
张家位于龙上北面0.4公里田畈中央,四周平坦,水渠纵横,南靠浙赣铁路。公路畅通。44户,242人。[熊坑张氏族谱]张子明由广东韶州府曲江县金田村迁此。明嘉靖年间榜眼张春出生于此。
周家位于龙上西北0.5公里平地上,村南紧靠浙赣铁路。西有小江,自北向南通过铁路桥,注入袁河。42户,227人。[上坊周氏族谱]四世天伦于明正德年间,从吉水泥田周家四房迁此。
陈家位于龙上西北0.7公里田畈中央,浙赣铁路北侧。介于浙赣铁路与清萍公路之间。23户,99人。[陈氏族谱]扬居九江德化县义门世家。传三十九世克华之曾孙执公于明正统年间,由德化县徙珠珊菜园陈家。明万历年间由菜园陈家分居。
桥头位于龙上西偏南0.5公里田畈中央,浙赣铁路与北干袁惠渠并列横贯于此。溪流水渠纵横交织,水源充沛。77户,398人。[凤溪伍氏族谱]国正于宋绍兴年间授江西都御史,卜居县城南凤池。清康熙年间从伍家边分居桥头。村西北有小江石拱桥,村建于桥的一头而名之。
[简家大队] 位于水西北偏西3.5公里田畈中央,四周丘陵,西有公路通往水西。小溪向东南流入袁河。北部大片松树和油茶林,与马洪公社交界。全境属丘陵地。辖24个生产队,13个自然村。519户,2686人。耕地4544亩。解放前属县城区太和乡。解放初属沙陂区谢家乡。合作化时由简家、欧里、黄岚、五一初级社合并为星火高级社。1962年划分为宠江、黄岚、简家、欧里、刘家五个大队。1968年五个大队合为简家大队。1972年宠江大队分出。
简家大队驻地。座落田畈中央,四周丘陵,南北为一狭长山坑。西有公路通往水西。152户,695人。[简氏族谱]于象、于鼎、于宝兄弟于明洪武初年由珠塘徙东坑上房(上简)。惟于分居东坑下房(简家)。
艾坑位于简家西北3公里山坑里,四周丘陵起伏,北与马洪公社接壤。14户,54人。艾姓始居。[曾氏族谱]清嘉庆年间,永祥从峡江县大塘迁来。
石人坡位于简家西北。3.5公里山坡下,山坡里有两个巨石似人形,故名。15户,84人。[廖氏族谱]明初由福建永春县芦毛丘迁此。
油珠位于简家北偏西2.5公里油茶林山坑里,茶籽如珍珠,故名。村前有小溪,村后靠马洪公社。17户,64人[陈氏族谱]清嘉庆年间由板桥陈家分居。
枫树下位于简家北偏西2公里山坑里,村前有小溪,村后靠山。山中枫树成林得名。25户,114人。[傅氏族谱]明初,学佐、学佑兄弟由清江沙塘傅家迁附近山背。清乾隆年间学佐后裔三十世孙由山背迁此。学佑后裔迁猪头山。
刘家位于简家西北3.5公里山坡下,狮子口水库东面边缘。四周环山。30户,181人。[刘氏族谱]清道光年间从屋场分居大塘。1958年成修水库由大塘移居于此。
小元位于简家西北4公里山坡下,狮子口水库东端。西靠下村公社。17户,92人。刘姓清末由沙洲迁毛坑。1958年修水库毛坑村废,居民迁小元。原名小源,以小溪的发源地而得名。后简化为小元。
水坡里位于简家北偏西1公里山坡下,村旁有小溪和支渠。以小溪流经山坡而得名。17户,80人。[黄氏族谱]宋绍兴年间,黄云由沙塘桥黄家徙居欧里。清咸丰年间从欧里分居于此。
敖上位于简家西北2公里山坑里,村建山坳上,谐音演变为敖上。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