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研究进展

摘要:巨细胞病毒(cytomegaIovirus,CMV)感染是婴幼儿最常见感染之一,可导致生殖泌尿、中枢神经、肝脏等各系统感染,从无症状感染直到严重缺陷或死亡。本文主要对CMV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检测方法,动物模型以及疫苗的研发等方面进行综合阐述。

关键词:巨细胞病毒;pp65抗原检测;动物模型;巨细胞病毒疫苗

巨细胞病毒(cytomegaIovirus,CMV)感染又称巨细胞包涵体病,是由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 ,HCMV)感染所导致的一种先天性或后天性全身感染性疾病。CMV是一种疱疹病毒,为双链DNA病毒,引起以生殖泌尿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和肝脏疾患为主的各系统感染,从轻微无症状感染直到严重缺陷或死亡。巨细胞感染可发生于先天,产后或任何年龄,但大多数是发生在幼年时期。我国是巨细胞病毒感染高发区,有报道,我国成人CMV-IgG阳性率为90%,儿童至12岁时已高达80%。所以,要控制和降低CMV感染率,婴幼儿时期的监测与防范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近年来有关小儿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研究状况进行归纳总结,为临床合理的诊疗提供科学依据。

1 传播途径和发病机制

CMV通过血液、体液和移植器官传播,感染可发生于移植时或出生时。感染时CMV能经吞噬细胞在体内扩散,同时与内皮生长因子受体结合进入宿主细胞。病毒的DNA 片段组合到人体血管细胞的DNA中,改变其基因功能和脂质代谢,并激活凝血系统以及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基因,促进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的表达,促使白细胞和血小板黏附,损伤内皮细胞[1]。

巨细胞病毒侵入人体后,大多表现为亚临床感染,主要潜伏于血管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中。CMV基因组含有其他辅助基因,可以参与免疫逃避或者抑制细胞死亡,致使病毒和宿主共生。机体中T细胞、NK细胞等介导的细胞免疫起到重要的预防和控制作用,可是也不能完全清除病毒,使大部分人成为隐性或潜伏感染[2]。CD34+祖细胞被认为是CMV潜伏之处,但其分子机制仍不明确[3]。

2流行病学

CMV在人群中感染广泛,发达国家成人血清CMV抗体阳性率约55%[4],中国是CMV感染高发区,孕妇抗体阳性率高达90.0%~97.7%[5]。先天性CMV感染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为0.2%~2.5%[6]。有报道上海地区1~3岁儿童CMV 感染血清阳性率为60.37%[7],南京地区8岁内儿童血清总阳性率为82.4%[8]。

3临床表现

CMV感染可累及全身多个系统及脏器,儿童感染巨细胞病毒多表现为黄疽、肝脾肿大、皮下出血点或红斑等,并可引发听力、视觉、运动等多种后遗症。CMV可长期甚至终身存在于机体内,在机体免疫力强时,可表现为潜伏性感染,对于机体免疫不成熟或免疫抑制个体,就可以表现出明显的症状,这主要是因为巨细胞病毒感染的靶器官与宿主的年龄有关,因此,儿童感染巨细胞的阳性率高于成人,尤其是婴幼儿。我国1岁婴儿中66%~80%都曾感染过CMV[6]。婴儿感染CMV 后,肝炎是CMV感染的主要临床表现形式,可以表现为黄疸消退延迟、直接胆红素水平升高、大便颜色变浅、肝功能异常和肝脾肿大[9]。CMV除了可以引起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方面的常见症状外,血液系统疾病所占比例也在上升。有报道受CMV感染的新生儿50%以上有血小板减少和紫癜[10]。也有文章指出ITP患儿CMV一IgM阳性率为41.5%,而CMV一IgG阳性率也高达75.5%[11]。Sheng[12]等的研究显示CMV感染可能是ITP的发病机制之一。CMV致I T P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其可能机制包括自身免疫反应及对骨髓的抑制作用。

4实验室诊断方法

4.1 CMV包涵体检测检测标本(血清、尿液、唾液等)经离心沉淀后,将沉淀物染色镜检,观察有无CMV包涵体。

该法成本低廉,操作简单。但是患者体液中的病毒含量少,检出率低,需多次连续采集标本,且包涵体不易分辨,所以此法阳性率低,不适合早期诊断。

4.2病毒分离培养病毒分离被认为是CMV实验室诊断的金标准。常规分离法中,将检测标本(血、体液等)接种在人纤维母细胞中,但增殖速度非常缓慢,检测周期需2~6w,现主要用于科研[13];快速分离法中,将低速离心后的标本接种于人纤维母细胞中,在36℃下培养16~36h,用荧光标记物或酶免疫法单克抗体直接检测CMV感染后表达的α、β蛋白[14],但是敏感性较低。

4.3抗原检测通过荧光免疫组化法技术进行血磷酸基质蛋白65(pp65)抗原血症测定。CMV- pp65抗原是CMV-UL83基因编码的早期即刻蛋白,位于衣壳与包膜之间,在

CMV-DNA复制早期就有合成,调控随后的病毒基因的表达及DNA合成,是体内活动性CMV早期复制的标志。在CMV 活动期时,pp65持续高水平表达,潜伏期时表达极低,一般检测不到[15]。有论著表明pp65阳性可作为治疗CMV感染的主要指标,可以不参考其他检测指标[16]。此法的缺点为在使用过抗病毒药物后,pp65的阳性率会明显下降。

4.4 抗体检测实验室常用法为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CMV的IgM、IgG、IgA。CMV的IgM阳性也是CMV活动期的重要指标之一。IgM阳性提示患者为原

发性感染或者再次感染后的持续阳性状态。但是CMV-IgM 检测存在一定的局限性:①当患者处于免疫抑制状态时,可能不出现IgM抗体;②体内的类风湿因子可以引起假阳性;

③某些疱疹病毒可以发生交叉反应;④部分患者再次感染时,IgM可能为假阴性;⑤血清反应的滞后性,当血清学反应出现时病毒血症可能已经消失,使临床难以获得病毒活动的直接证据。CMV的IgG阳性表明为既往感染,在IgG两次检测中,滴度呈四倍升高,提示有活动性感染。国外研究显示,68.3%的妊娠期妇女血清CMV IgG阳性,其中约0.8%存在活动性CMV感染[17]。在我国约有95.3%CMV IgG阳性的孕妇,其中3.5%存在急性或活动性CMV感染[18]。所以实验室常进行CMV的IgM和IgG的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检测率。 4.5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reaction,PCR)检测目前,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在小于2w的新生儿体液标本中检出CMV-DNA可用于快速诊断先天性CMV感染,其特异性及敏感性与病毒分离法相近[19]。与普通原位探针相比,荧光定量PCR 多添加了一对特异性的探针,荧光发光基团位于5'端,在PCR 扩增时对信号单位进行计算并与标准曲线进行比照,可得精确样品DNA 含量[20]。PCR方法监测CMV能真实地反映病毒的存在与复制的情况,可减少血清学试验所致的假阴性。方法可采集患儿的血液、尿液、唾液[21]进行监测,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